时间:2022-03-31 09:5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遗憾工作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内部审计理论:来自现实的困惑
内部审计理论之所以贫瘠,主要表现在:1.缺乏范式。我们基本上看不到在内部审计研究方面使用某种严密范式的成果。“范式”通常被理解为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和技术等的集合。关于审计学范式,笔者(2004)曾经在《审计关系契约论》一书中提出了审计学范式的命题,并且指出:“契约产生了审计。”“审计关系契约论是一种新的审计学范式。”由于缺乏范式,内部审计没有应有的理论高度,缺乏涉及价值观的思想,也就无法形成有影响的理论成果。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理论也无法形成社会科学界应有的学术流派,对于这个学科的发展极其不利。在我国,几乎没有人能够清楚内部审计领域有几种2013.22中国内部审计1Theory理论学者谈学术流派,这明显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况。2.充斥经验。在内部审计的专业著作或者论文中,主要研究的内容集中在实际工作经验的描述上,这些经验产生于特定的实际工作中,与特定单位的工作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与理论相比,还需要进一步的提炼,只有将其理性化,才可能在许多单位进行推广,超越经验的局限性。由于存在这样的现实问题,几乎可以说,任何内部审计的经验性成果的推广都具有不小的障碍。3.缺少精度。在科学界,数学的精确度是顶级的;对于一门具体科学而言,应用数学的程度,甚至被认为是该门科学成熟程度的象征。在内部审计学科,精确性依然是一个需要认真关注的问题。我们从内部审计的评价方面(这是内部审计最重要的功能)能够比较容易地看到,内部审计在定性与定量方面,都缺乏人们想象的精确度。一方面,对于许多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判断的问题,如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内部审计行业基本上既没有像司法领域那样拥有明晰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规则,使内部审计的评判无懈可击,并且能够得出相当确定的认定(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人为因素或者随意性);另一方面,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实施的定量评价的结果,也没有获得像数学上那样“一加一等于二”的确定的计算结果。就审计实践而言,无论是实施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不同的内部审计人员可能发生较大的分歧。现在,我们有理由怀疑某些研究成果的现实价值;那些审计学的教科书或者内部审计的文章,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应用效果,在现实中很容易做出判断。显然,如果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不统一、审计评价存在弹性,那么,可能都会影响审计理论的形成与完善。4.定位模糊。内部审计理论来源于内部审计实务,如果内部审计实务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那么,内部审计的理论可能很难走向成熟。考察内部审计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初始的公司内部审计主要是股东实施的,而且主要解决财务审计问题;当公司上市需要公开披露财务报告时,内部审计被迫外部化,注册会计师充当了财务审计的主要角色,内部审计逐渐退出了财务审计领域。慢慢地,内部审计开始以管理审计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当企业风险越来越成为经营者关注的焦点时,内部审计又开始向风险管理领域进军。内部审计发展历史的演进表明,内部审计不断被“边缘化”,在不断寻找新的依存对象,而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的转变,来源于实施“职业自救”以求得职业生存的基础空间。不要指望一个不被许多人关注的、不断寻求如何生存的内部审计职业能够在稳定的职业实践中获得成熟的理论。现有的内部审计理论没有严密的体系,内容比较杂乱,这是内部审计理论无法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原因。另外,内部审计实务没有一个稳定、核心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内容,使依托内部审计实务的理论呈现发散状,从而无法归纳出权威的、公认的而又相对统一的内部审计理论。5.简单重复。内部审计理论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不断实现理论的创新。然而,目前,我们却看到内部审计的研究论文存在大量低层次重复的情况,这是内部审计理论发展的大忌。这种重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热点问题的讨论。在最近几年,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和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是几个焦点,有大量的论文问世,但是,大部分论文的内容都局限在一些初级问题的研究上,创新性成果极少见到。(2)工作经验的陈述。大部分介绍工作经验的文章,基本上是就事论事,所讨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地域性或者行业性,甚至在适用特定单位时可能还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验的推广价值。当然,更为遗憾的是,这些经验介绍的文章内容重复比较多,浪费了作者与读者的时间。由于低层次的内部审计经验无法升华为内部审计理论,因此,对内部审计理论发展的贡献很少。(3)工作宣传与报道。在一些报刊上,包括了为数不少的既不是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又不是经验总结的研究报告的文章,即对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进行一般性介绍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内容与理论研究相去甚远。
内部审计理论
以下方面应当重点予以考虑:1.内部审计范式的建造。在内部审计领域,我们看到经验陈述充斥报刊,那些在一定范围(如本单位)验证过的经验,能不能产生更大的推广价值,很难判断。如何将经验提炼成为应用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基础理论,建立一定的范式,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本人仍然相信,可以将审计契约理论作为内部审计的范式。理由是,一个单位具体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废除,与一种契约有关,即契约决定了是否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在契约理论范式下,内部审计制度的设计,需要重点关注:(1)契约制定者的影响力。契约缔结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内部审计的委托人)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存废具有重要意义,这意味着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应当超越内部审计部门或者业务的限制,采取更加宽阔的视野;只有透彻地研究契约缔结者发自内在需求的对内部审计可能产生的那些导向性影响,才能准确把握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实现业务有效性的最大化。实现研究视野突破的意义是,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更好地服务审计委托人。(2)契约精神的树立。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关系人,也是契约的缔结者,也应当遵循契约精神。这意味着,信奉契约的“规则”大于信奉没有规则的人言人治。指望组织的某些负责人依靠个人力量对内部审计给予支持,远没有“规则”给予内部审计的支持更为有效。因为,那些暂时的有效性可能没有恒久的有效性更有最终价值。(3)契约理论的深化。现实中,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地位较低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受到限制的直接原因。这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为什么地位较低呢?原因是,作为内部审计机构地位决定因素的审计权利的获得是在博弈中实现的,是审计委托人、被审计人与审计人博弈的结果。而研究三种审计关系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开内部审计权利体系来源之谜。其中,重要的是,研究三种审计关系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完善审计契约理论,改善审计关系,使内部审计产生更大的价值。如果能够将三种审计关系人的六种对应关系研究清楚,通过三种契约予以考虑,那么,建立完善的审计契约理论就已经不远了。2.内部审计本质的破解。关于内部审计本质这一问题,过去已经有不少讨论。那么,为什么需要重新讨论这个问题呢?原因是,内部审计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从财务审计、管理审计或者经济效益审计到风险导向审计,一次又一次实现了内部审计行业的全面转型,如果再加上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与财经法纪审计等非主流的审计形式,内部审计业务可谓五彩缤纷,那么,这是不是剑走偏锋?固然,审计界完全有理由认为经济环境的变化促成了内部审计的一次次转型,甚至内部审计的转型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也不能忘掉,内部审计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的发展历史究竟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东西?内部审计是坚守传统,还是需要随机应变,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从西方国家公司内部审计回归财务审计功能的些许变化,是不是让我们能够看到内部审计是不能遗忘财务审计功能的。可以断定:那种将内部审计视为“包打天下”的神器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可能促使内部审计偏离本质规定,甚至误入歧途,导致内部审计职业消亡。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内部审计的本质,以便为内部审计准确定位,实现内部审计职业的健康发展。3.内部审计判断的约束。在这里,审计判断主要是指内部审计的职业判断,它用来解决内部审计人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如何控制决策结果人为偏差的问题。在一些关键性技术(如审计重要性的分析技术)方面,审计职业判断的应用已经众所周知。然而,在审计评价时如何克服内部审计人员判断的人为性问题,2013.24中国内部审计1Theory理理论论内学部者控谈制却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比如,一项被审计检查所发现的问题,怎样才能保证审计结论无懈可击,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刑法》上,对一项罪行的认定,需要一些法定的构成要件,符合这些要件,就可以定罪;这些要件是明晰的和公开的,有助于诉讼各方的博弈,也有助于社会各界监督。本人认为,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对提高内部审计职业判断是有帮助的:(1)对审计所发现问题定性的规范化。既要求将所发现的问题“类型化”和“概念化”,使用统一的名词或者术语,又要求对每一个概念的界定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便于审计判断。当然,采用书面化制度的形式予以推行,效果应当更好。(2)审计作业流程节点的控制。审计作业流程的实施,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常常可能涉及判断与选择问题,如果理论界能够针对内部审计人员在每一个节点上如何判断与选择做出具体的界定,对于提高审计作业的科学性无疑具有重要作用。(3)审计方法选择的控制。在某些首选审计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如何采用替代性审计方法同样需要进行准确控制。可惜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什么研究成果可以参考。4.内部审计学派的建立。
建立内部审计的理论流派,需要在以下方面突破:(1)内部审计理论的体系化。研究内部审计理论,如果一味地钟情于对实际工作回答“应当怎么做”的问题,而很少回答“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那么,内部审计学科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如果对后一个问题做出了回答,而且能够将许多相关的成果进行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则可能成为一家之说。(2)内部审计理论的争鸣。在内部审计学科的发展中,需要学术思想,需要学派之争。遗憾的是,我们几乎没有学派之争,理论界好像一潭死水。科学的进步必须有纠错功能,因为这样理论才能发展。看看内部审计方面的文章,鲜见有作者之间相互商榷的文字,不知道是作者之间视而不见,还是缺少争鸣的勇气。要发展内部审计学科,应当提升研究的气氛,增加研究的活跃度,这样,才可能出现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高层次成果。(3)内部审计研究的团队。学术流派的形成,首先应当有领军人物创立一种新的思想,在此基础上,由一批学者组成一个学术团队,做出进一步的研究,丰富这种新的思想。从这种意义上讲,建立内部审计理论流派需要一定的学术资源条件,而这种条件,可能在高等院校更容易实现。无论怎样看,国内外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业内人士不能故步自封。
作者:冯均科
对非数学或者经济学专业的人士来说,统计学是陌生的;对我国研习法学或者刑事司法的人士来说,统计学更是一门枯燥而且令人望而生畏的学问。但是,统计学是很有用的。客观世界中有许多令人不解的现象,对这些现象的解答绝大多数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处在“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要揭示这些“灰色地带”的规律,非统计学莫属。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侦查学教育甚至侦查学研究中都几乎找不到统计学的身影,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侦查学的发展,使侦查学教育长期徘徊在经验传授的低水平层次上,使侦查学无法摆脱“技艺”的身份而难以跻身于真正的学问之林。为了使人们认识到统计学在侦查学教育中的必要性,本文从正面讨论统计学对侦查学意义的同时,亦从反面分析了统计学缺位给侦查学教育带来的后果,从而论证了在侦查学教育中开设统计学这一课程的必要性。
一、统计学对侦查学的意义
事实上,在我国,统计学对侦查学的意义远被低估了,因为我国侦查学者没有真正认识到统计学能够为侦查学做些什么,当然也就不知道统计学对侦查学的意义。时至今日,我国侦查学界的研究成果中,能够找到熟练运用统计学的简直是凤毛麟角。侦查学研究者们的知识库中,能够找到统计学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便是我们没有认识到统计学对侦查学的意义的有力证据。那么统计学对侦查学有什么意义呢?或者更为直白地说,统计学能为侦查学做些什么呢?
(一)统计学能够帮助侦查学较为精确地揭示各类犯罪的特点
和犯罪学一样,侦查学也要研究各种犯罪类型的特点。只不过,二者的研究角度是不同的。犯罪学研究犯罪特点的目的在于预防和改造犯罪人,它反映的是犯罪现象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根源和心理根源;而侦查学研究犯罪特点的目的在于发现和证明具体的犯罪事件,因此,侦查学中的犯罪特点反映的是犯罪人在具体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以及这些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比如,犯罪人的职业习惯、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等等因素是犯罪学和侦查学都要关心的问题。然而,犯罪学只关心这些因素的差异是如何导致犯罪人犯罪的,又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来预防、惩罚和改造犯罪人;而侦查学则要追问这些因素如何通过犯罪现场、犯罪痕迹、犯罪遗留物、目击证人、被害人等途径反映出来,又如何通过这些途径来识别这些因素,从而最终识别犯罪人,建立特定犯罪人和犯罪事件的关联。当然,应该承认,这些差异在侦查学著作中表现得也不是那么一目了然;但是,无论如何,侦查学是要研究各类犯罪的特点是没有疑问的。要研究各类犯罪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或犯罪行为改变环境表现出来的特点,统计学在其中大有可为。还是拿犯罪人的职业习惯、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等等因素来说,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通过犯罪现场或者其他途径反映出来?对此问题,侦查学著作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解答。但让人遗憾的是,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常常不能让人满意;因为缺少统计学这一工具,我们无法准确得知犯罪人的这些个人特征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犯罪类型、犯罪手法,这些个人特征各自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通过特定途径表现出来,是否有些因素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是否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也要影响具体的犯罪行为本身?我们习惯的方法是通过与侦查实务人员的经验交流,通过案例的总结,根据个人生活经验想当然地“反思”,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到头来,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我们的著作中始终是一片混沌。反之,如果我们吸取社会学发展的经验,对每个因素在犯罪中的反映程度、反映方式,以及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反映程度、反映方式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对前面提出的这些问题相信会有一个准确的回答,而且还可能会有让人意外的发现。
(二)统计学能够帮助侦查学准确评价侦查方法和策略
特定类型的案件的特定侦查方法、策略是什么?这些方法、策略的效度(effectiveness)、效益(efficien-cy)及正当性(justifiableness)如何?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这些方法、策略是否发生了改变?发生了多大改变?这些侦查方法、策略在多大程度上打了法律的球?公众、其他司法机关、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对有违法嫌疑的方法、策略有多大的容忍度?这些问题在我国侦查学著作中几乎是没有答案的,即使有,得出答案的过程也是非常草率的。然而,如果我们应用了统计学这一工具来进行研究,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就会发现不同的侦查策略和方法,侦查学著作中就再也不会有所有案件的侦查方法大同小异的现象。如果我们对方法、策略在特定类型案件中的效度、效益和正当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就会减少侦查实践中侦查方法、策略的设计与运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会促使侦查学界、诉讼法学界、侦查实务界就某些侦查方法和策略正当性这一问题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应用统计分析的工具,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侦查方法、策略的效度、效益及正当性的问题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也在发生变化,对变化的程度、导致变化的因素都会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总之,统计学可以帮助侦查学较为准确地评价侦查策略。实际上,将统计学应用于侦查策略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而这一成功范例是由侦查心理学家提供的。讯问策略和技术的评估,是国外侦查心理学家们长期研究的侦查策略问题。在1986年出版的一本侦查讯问手册中,Inbau等人竭力推荐在讯问中使用“里德讯问技巧(ReidTech-nique)”,这项技巧是由Inbau和Reid二人于1962年提出的,技巧分为九个步骤[1]:直接正面接触;帮助犯罪嫌人找到借口;对否认和抵赖的操控;平息异议;抓住并维持嫌疑人的注意力;控制嫌疑人的消极情绪;换一种形式提问;使嫌疑人口头交代犯罪的各个细节;将口头供述转化为书面供述。这项“里德讯问技巧”也是无数审讯人员的经验总结,而且这项技巧一直以来用于培训美国的审讯人员,而且还一直为一些学者所引用。然而,有的侦查心理学专家对这项技术也有疑问:和强制程度较低的讯问技巧(里德讯问技巧具有较大的强制性)相比,运用里德讯问技术能获得更多的供述吗?使用雷德讯问技巧导致的虚假供述所占的比例是多大?[2]这些问题显然是对里德讯问技巧的评估。而且,很明显,单纯从侦查人员的经验感知出发,很难对这两个问题有准确的答案,而且即使有答案,也只是凭个人感觉而得出的想当然的结论。经过侦查心理学专家们的研究发现,即使是犯罪嫌疑人在没有犯罪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都有可能说自己有罪,冰岛和北爱尔兰的研究分别显示20%和22%的犯罪嫌疑人都会如此[3];而Leo等人认为讯问成功的策略以及在讯问中成功使用的几率如下[4]:诉诸犯罪嫌疑人的道德良心(97%);发现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矛盾(91%);“夸奖”(91%);为犯罪行为提供伦理和心理上的“正当”理由(90%)。从冰岛、北爱尔兰以及Leo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些研究成果都对“里德讯问技巧”提出的疑问进行了间接回答。而且,从上可以看出,对这些疑问的回答,依靠了统计学这一工具。可见,对侦查方法、策略的评估研究是应当应用统计学的,而如果引入统计学这一工具,将把我国侦查学中侦查方法、策略的研究引入一个崭新的阶段。#p#分页标题#e#
(三)统计学能够为侦查学建立证据的科学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的侦查实践中,对证据的评估完全是一种“跟着感觉走”的状态,规范性和科学性很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的侦查学没有为侦查实践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评估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侦查学著作描述的多是对证据资格而非证明力的评估,对证明力也多是定性评估而非定量评估。然而,在侦查实践中,证据资格评估和证明力评估是同等重要的;定性评估虽然不可少,但定量评估更有说服力。然而,要在侦查学中建立一个能够定量评估证据证明力的方法体系,是离不开统计学的。在侦查中评估证据的证明力,要同时考虑肯定、否定两个方面的情况。单纯考虑某一证据可以确证或者可以否证某一犯罪事件或者犯罪事件中的某一要素,都是不科学的。客观地说,任何一个证据对某一犯罪事件或者犯罪事件中的某一要素,既有确证能力又有否证能力,只是能力的强弱不同而已。而且,犯罪嫌疑人没有最后定罪之前,证据对犯罪事件的确证和否证都实际上是一种假设。是否要选取某一证据,就要将证据对犯罪事件的确证假说和否证假说进行一番量化对比,然后根据量化标准来选取证据。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将证据标记为E,证据的确证假设标记为Hp,证据的否证假设记为Hd;那么,证据支持确证假设的概率可以表示为p(E|Hp),而证据支持否证假设的概率可以表示为p(E|Hd)。而要比较这两个概率的大小,同时用于决定是否选取证据,则要引入一个概念,即概率比(LikelihoodRatio,LR)。这个概率比等于证据支持确证假设概率p(E|Hp)除以证据支持否证假设概率p(E|Hd):LR=p(E|Hd)[5]可见,若证据支持确证假设的概率越大,则概率比值越大;若证据支持否证假设概率的概率越大,则概率比值越小。假如,经统计分析发现,犯罪现场找到的某一枚弹头由某一枪支发射的概率为80%,而并非由这一枪支发射的概率为10%,则两个概率的比值为LR=80%/10%=8。那么,这个概率比值要达到多大才能作为证据呢?经过研究发现,可以将这些比值用自然语言划定等级,用于帮助选取或者排除证据。表1列出了与LR等值的自然语言。当然,侦查实践中远比这上面的情况复杂得多:首先,证据可能会很多,其次,证据的两个概率值不易获得。对于证据很多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需将前面的LR公式推广就行了(由于推广的过程有些繁琐,兹不赘述);对于证据的两个概率值的问题,诚然,并非所有证据的概率都容易量化,但可以肯定的是,侦查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证据的概率值是可以量化的。所以,这一评估证据的方法体系,可以应用到侦查学中去,当然这一方法的实质还是统计学。其实,类似的方法早已在国外的法庭科学实践中运用了。总之,在侦查学中,统计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是我国侦查学研究者中具有统计学知识背景的人却少之又少,导致侦查学研究很少运用统计学。之所以如此,很大成程度上是由我国侦查学教育中统计学缺位造成的。
二、统计学课程缺位给侦查学教育带来的后果
据Robertson和Fields二人于1986年对美国大学刑事司法专业开设统计学课程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四年制本科刑事司法专业都必修统计学这一门课程[7]。这还只是1986年调查显示的结果,现在开设统计学的范围应该更加广泛了。而相反,只要了解一下国内数十所警察、政法院校侦查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情况,我们就会发现,侦查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没有统计学这一门课程的。那么,统计学课程在侦查学教学中的缺位,到底带来了什么不良后果呢?
(一)使侦查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很不合理
侦查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侦查人员需要有广泛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胜任现代社会的犯罪侦查工作。因此,侦查学教育应该坚持通识教育的理念,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侦查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坚持科技与人文并重、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格局。然而,实际情况是,不管是警察院校还是政法院校的侦查学专业,其课程设置以人文学科为主,缺少科学技术学科;并且,侦查学教育长期重实践、重应用,因此侦查课程设置也是重实务、轻理论。在这种课程设置的框架之下,是没有统计学这一课程的,似乎也不需要有这门课程。然而,由于没有设置统计学这一工具,使侦查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表现出不合理的特点:人文学科知识比重大而科学技术学科比重小;实务经验比重大而理论比重小。因为,只有开设了统计学这门课程,现代自然科学技术才容易为侦查学专业的学生所接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都必须要运用统计学这一工具,而如果没有这一工具,学生对任何自然科学技术都不可能深入学习、研究下去;这样一来,在侦查学专业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将成为空谈。此外,由于缺少统计学知识,学生便缺少了一项研究社会的工具,对侦查实践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只能停留于侦查实务人士的工作经验总结这一水平上,根本无法利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工具,从而展开有计划、有条理的、系统的侦查学理论探索;这样的结果便是,实务经验的价值被无限拔高,而理论思考和探索的价值被无限贬低。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培养侦查学专业的学生的科学精神所造成的,而科学精神的培养,少了统计学是不可能的。此外,由于缺少统计学的训练,在侦查实践中,侦查专业人员常常不知道利用统计学工具来分析侦查实践中的问题,也不知道使用统计学工具来对具体案件中的证据进行科学评估。
(二)使侦查学研究长期处于“缺少问题”的状态
科学哲学认为,科学探索开始于问题。[8]也就是说,科学的发展是因为人们对自然、社会等等现象有疑问,而又有力图解决疑问的强烈冲动,因而才有人花费无数的精力、财力和时间来进行科学探索。可见,提出问题在科学中的地位是无比重要的,而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意识就是问题意识;而如果有无数的问题需要某一门科学解决,那么这门科学将获得无穷的发展动力,这门科学的发展前途将无限宽广。我国的侦查学研究却处于“缺少问题”的状态。我们经常可以听见从事侦查学研究的人士感叹:侦查学的问题太少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实际情况完全相反。且不说侦查学的概念体系需要厘清,学科体系需要完善,基础理论需要完善和深化;就侦查实践来说,亦有无穷无尽的问题需要侦查学研究者去研究、去解决。然而,人们为什么要感叹侦查学“缺少问题”呢?道理很简单,缺少发现问题的工具,而统计学则是一个发现问题的工具。侦查实务人士最关心的是具体工作目标怎么达成,如何清除阻碍工作目标实现的因素。对这些问题,侦查学界常常没有一个好的答案,其原因在于没有从这些表面问题看到更深入的问题,当然不会有好的答案。而要从表面问题看到更深刻的问题,没有统计学这一工具是不行的;因为统计学可以将十分庞杂的社会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统计学能使我们从资料中发现行为模式、设计有效的研究计划、对大量信息进行简化描述”。[9]然而,我们的侦查学教学计划中却没有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这样培养出来的侦查学研究者当然也没有统计学知识,那么在研究中当然也就无法应用这一研究工具;因此,我国当今的侦查学研究者除了只能进行一下概念上的分析、观念上的推演外,只能充当侦查实务人员的传声筒,根本无法对侦查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独立的研究;这样一来,侦查学研究怎么会有“问题”呢?没有“问题”的科学是没有前途的科学,我国的侦查学要找到自己的“问题”,得利用统计学。而侦查学要利用统计学,则需要有懂统计学的研究者,而懂统计学的侦查学研究者则绝大多数来自于学过统计学课程的学生。因此,在侦查学教育中开设统计学课程可以造就懂统计学的侦查学研究者,可以帮助侦查学找到“问题”,从而推动侦查学的发展。#p#分页标题#e#
(三)使我国侦查学研究者长期无法与国外同行进行有效对话
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科学研究的范式这一概念,他指出“‘范式’就是彼此纠缠的、复杂的理论信念和方法信念体系,它指导人们(在科学研究中)进行选择、评估、批评”。[10]同样,侦查学也有研究范式。我国侦查学的研究范式是借助自然语言对现象的描述进行观念推演,而推演的过程和结论缺乏精度。而国外的同行进行的刑事司法研究(包括侦查学在内),深受西方社会科学范式转换的影响(从单纯观念推演转换到观念推演与定量研究并重),一定程度实现了定量化研究。这主要体现在研究中大量利用统计学工具来获取、分析、解释资料。现在,国外的刑事司法学者(其中包括侦查学研究者)出版的论文、著作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大多数公开发表的研究实际上都是定量化了的,而且还要求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资料”;[11]而查阅包括犯罪侦查在内的刑事司法文献的学人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如果不怎么熟悉统计学,就几乎不可能读懂绝大多数公开发表的刑事司法文献和社会科学文献”。[12]然而,不熟悉统计学,正是我国侦查学研究者的“软肋”。于是,我国侦查学研究者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对话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国外同行不习惯我们的研究范式,认为我们的研究缺乏科学方法和科学依据;而国内学者只能知道国外同行对侦查实践中某一问题的研究结论,根本无能力对研究方法进行评估。这样一来,我国的侦查学研究无法介绍给国外同行;同时,我们也只能被动接受国外同行的研究结论,结论是对是错,根本无力进行评估。显然,这是一个让人无奈的对话过程。这样的对话并没有使双方真正了解对方,是一种无效的对话。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侦查学研究者没有受过统计学训练所造成的,其根本原因同样可以追溯到侦查学教育中统计学的缺位。
一名金融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报告
17号那天,当同事为我们举行告别会时,当我逐一向同事告别时,泪意不止一次地涌上眼眶。不经意间,实习就结束了。舍不得同事,舍不得香港,但是,很庆幸自己没有带着遗憾离开。
准备
香港实习的名单公布后,得知自己有幸入选,心里兴奋之余不乏压力。香港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方式毕竟不同于内地,而且此前我还未有过实习经验,第一次就要面对如此大的挑战,担心自己胜任不了。因此,做好实习准备是必要的。于是,查阅关于香港媒体等相关资料成了学习空闲时的必要功课。出发前,蔡启恩老师为所有到香港实习的同学准备《香港实习求生手册》,更专门抽出时间为我们上了四堂课,讲解香港社会情况和媒体情况。
当得知我和另一名同学被安排到《茶杯》杂志实习后,我着手了解香港杂志及实习机构的情况。香港杂志多如牛毛,娱乐、摄影、宠物、时尚、影音、饮食等等,但是网上关于《茶杯》杂志的介绍很少,它没有专门的网站,也没在国内发售。幸运的是,我手里有一本朋友送的03年2月版的《茶杯》,它是我在实习前了解实习单位的唯一途径。
所谓“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做好这些准备功夫,我的心里踏实许多。
实习第一天
报到那天,因为不清楚状况,我和逸美都选择穿着比较正式的服装,还化了淡妆。去到公司才发现,同事们不这样穿。后来与同事聊天也提到这点,他们觉得我们当天的穿着太“隆重”了。不过,第一天报到,注重着装打扮是应该的,也表示了你对别人的尊重,尤其在我们这种情况下,穿得正式一点总比随意好。
报到以后,我才知道实习单位还没有给我和逸美安排具体的工作。于是,第一天的主要工作和收获是,了解实习机构:
TOM(CupMagazine)PublishingLimited(Tom出版有限公司),是TOM集团期下的书籍出版社,共有三本杂志,分别是《茶杯》(CupMagazine)、《AVMagazine》、《生活百宝》(PNSMagazine)。另外,还有不定期出版的一些杂志或丛书,由两名编辑专门负责。杂志社的规模较小,总共只有43名员工。
《茶杯》杂志于2002年创办,初为周刊,后改为月刊,到06年3月份已出版五十期。《茶杯》现在是一本文化生活杂志,以话题为主的小众刊物,杂志通常邀请著名的文化界人士撰稿,如陶桀、蔡子强、梁文道、阿里安等,而较小自己采访写稿,这本杂志只由两名编辑负责。
《AVMagazine》是一本影音周刊,逢星期五出版,到目前已出版将近200期,销量位居全港同类型杂志之首。《AV》的采编队伍仅有7人,“全男班”,通常称之为“AV七子”。
《生活百宝》是一本与“百佳”(连锁超级市场)合办的生活优惠情报志,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出版,与《茶杯》一样,也是只有两名编辑负责所有的采编工作。
“来得不是时候”
由于《茶杯》是月刊,也由于将近农历新年,杂志要赶在印刷厂放假前做出来,我们来的时候,《茶杯》已经在定稿阶段,于是我们被安排跟《AV》和《生活百宝》的工作。因为对影音方面的东西了解不多,我们在《AV》周刊能够帮上忙的时候不多,所以这段时间,大多数时候是在做《生活百宝》。但是接到的任务不多,在春节假期前一周,公司里每一个人都很忙,相比之下我们就显得空闲。同事也说,“你们来得不是时候”。
一开始的时候,对于想象中的实习情况与实际的落差,我有点失望,来之前做好了应付每天“忙碌”生活的心理准备,却没想到实际上是那么空闲。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宿舍,听同学聊起她们去了哪里采访、写了哪些稿,累得不得了的时候,我却只能说,我看了一天《茶杯》的杂志和书,心里是忍不住的羡慕和失落。
但是,这种情绪并没有持续下去,事实上,每个人安排到的实习机会都是平等的,能不能有所收获的关键是自己有没有争取工作。于是,当空闲下来的时候,我们会主动问遍三本杂志的编辑是否有需要帮忙。若实在是没有工作,那就向他们请教关于做杂志和编书的工序、如何拍照及处理图片、怎样排版等等。此外,《茶杯》出版的杂志和书籍以及公司的网络资源是利用不尽的资源,由此读到看到许多以往在内地无法接触到的知识。
杂志社见闻
有时候,不一定是亲自动手去做才算是有收获,观察、询问也是学习的途径。
《茶杯》的工作时间是朝十晚七,公司里早上一般都很安静,人几乎都是在中午以后才回来。在这里,记者和编辑没有明细的分工,查资料、采访、写稿、图片、版面构思都要负责好。摄影及处理图片就专门由摄影师负责,与我们在学校里学习和实践的有所不同的是,版面设计与排版是由美工负责,即是他们所说的“砌版”,不需要编辑自己排版。通常,编辑每完成一个栏目就交给美工排版,而不是等到整一本杂志的内容都做好了才统一排版。
鉴于杂志的性质,公司里设有一间小小的影棚,用于拍摄封面及影音器材等。还有《AVMagazine》的专门试用室,用来测试最新的影音产品以更真实客观地介绍新产品的性能等。《生活百宝》则有煮食厨房,会请厨师亲自煮出杂志里介绍的食谱,并拍摄制作方法的步骤图片和成品等。实习期间,我们也几次有机会从旁观察拍摄封面和煮食。
去香港前,在老师的“恐吓”下,以为香港人很不好相处。但是,来到这里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茶杯》的同事给我的印象很好,他们友好热心,乐于与我们交流,常常告诉我们哪些地方值得去玩,我们有不懂的问题请教他们也很有耐心回答。我们走的那天,同事们还为我们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告别会。
工作实录
实习期间,三本杂志的工作我和逸美都需要参与。
《茶杯》:负责第四十九期的Calendar·cityreport和第五十期的Calendar·events两个栏目。Cityreport是关于日本最新城市规划动态的话题,而events则是报道香港从3月份开始举行的推广香港本土原创漫画的“漫画工地计划”。发表在《茶杯》的文章,客观报道事件是其次,文章注重的是观点及评价。写这两篇稿是我们最为头痛的,因为城市规划和漫画都是不熟悉的领域,所知甚少,要在事件的基础上发表议论颇有难度。我们往往需要上网查阅大量资料增加了解才能着手写稿。编辑在看过我们的稿后给的建议是,在撰稿时扬长避短,让读者看完你的文章后发觉不了你是门外汉。
《AVMagazine》:作为女生,我们对影音确实懂得不多,所以没有参与过《AV》的采写工作,通常是帮忙打专栏撰稿人的稿件。此外,跟着《AV》的记者出席媒体讲座、新闻会等,是最大的收获。即使没有机会写稿,能够亲临现场观察,就是一种体验。
《生活百宝》:在这本杂志做的工作最多,包括翻译整理食谱、翻译介绍“百佳”产品的文章、介绍“百佳”新动态,还与逸美合力做了一个冬天换季“收纳”(把不穿的衣服收起来)的专题,介绍收纳前如何清洗衣物、不同衣物的收纳方法、省位方法、收纳工具、防虫除湿措施等等,期间外出采访香港“宜家家私”。《生活百宝》每一个大栏目前都有一页insidecover,介绍日常生活的小贴士、小窍门,我们也负责搜集资料提供选题。比较有趣的是,拍摄《生活百宝》里的照片需要用到许多“道具”,例如食谱介绍用到的碗碟、收纳工具等等,而这些都需要编辑亲自到街上看过,合适的就买回来或者借回来又或是到店里去拍摄,所以,在拍摄图片前,他们都需要外出“扫街”。期间,我们也曾两次“扫街”。另外,做这本杂志还需要懂画画,在我负责的“每月甜品”介绍,编辑就要求自己画制作方法的步骤图。
虽然是实习生,但是有什么工作安排下来基本都是我们自己独立去完成的,几位编辑只是事先跟你讲明要求,并不干涉你的过程。他们很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写好的稿件如果有什么问题,他们会指出来然后让我们自己回去修改。
春节假期过后,我们的工作渐渐多起来,特别是实习结束的前一周,17号那天,我们工作到七点多才下班,而第二天早上我们就要离开香港回汕大了。非常可惜,当新一期的工作进入最紧张忙碌的阶段,我们却没法参与,没法亲自看着它们出版。《茶杯》的总编辑阿Ling说,暑假的时候他们收了一个实习生,他/她就参与了整个制作过程。或许,以后再有到《茶杯》实习的机会,学院把它安排在暑假。
经验总结
主动争取工作机会:虽然是实习,但是不会有人手把手教你做事,而且同事们都很忙,不能时时顾及到你。所以,不能等人给你安排工作,空闲的时候就要主动向上司争取工作的机会,主动请求记者带出去采访。像在《茶杯》遇到的情况,就更应该积极主动一点,我和逸美没事的时候都会问遍所有编辑,有时问到连自己都不好意思。
必须懂英语:以前听师兄师姐们介绍工作经验的时候就知道,学好英语很重要,但是自己没有亲自经历过是不能切身体会它的重要性的。工作时需要翻译稿件;与编辑的邮件沟通或联系采访用的是英文;香港人讲话爱夹杂英文;巴士里几岁大的小女孩用英文与母亲对话……在这个被英文包围的世界里,我知道,英文是日后学习中必须着重学习和提高的一环。
中文是优势:在帮忙校对稿件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写的中文有很多问题,如累赘、文句不通等,可是我不敢随意改动,担心那只是用语习惯不同。但是,中文确实是我们的优势,院长曾这样讲过,《茶杯》的阿Ling看过我们的文章后,也曾称赞我们的中文水平很好。
学习繁体字及“仓颉”打字法:来实习前并没有想过,打字会是实习时遇到的最大障碍。在香港用的是“仓颉”输入法,由于不能在公司的电脑安装软件,我们只能用附带的“微软”拼音输入法。但是香港人的写作用语通常是粤语,而且是繁体字,有很多粤语字不会用拼音念,也就打不出来。所以,学会“仓颉”打字法让你在香港实习时省去不少麻烦。但学“仓颉”必须懂繁体字,不然不会拆字。
宁愿早到也不能迟到:准时是新闻人的最基本要求。香港人生活节奏快,路上的人都是行色匆匆的。我的经验是,宁愿早到也不能迟到,尤其是在你不熟悉的地方,即使有地图在手,你也难以预计实际路程需要的时间。而且,就算你已经知道大概需要的时间,最好也提早一点出发,以防有突发状况发生。记得有一天上班,按照以往预计的时间到巴士站等车,才发现宿舍对面的一幢住宅起火了,附近的路都封起来不准车辆经过。再耽搁,没办法,只能匆匆赶往地铁站。
采访前做好准备:除了做好采访内容的资料搜集外,还要弄清时间、地点。记得有一回,跟一个同事到新闻会采访,去到采访地点才发现搞错时间,正确时间是在下周的同一时间。采访香港“漫画工地计划”的揭幕会时,地点是在湾仔“香港艺术中心”,而我们误以为是尖沙嘴“香港艺术馆”,幸好那天有摄影师同行带路,不然就闯大祸了。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我们并不知道编辑会安排我们什么工作,采访什么内容,万一你不懂就错失许多机会。比如在《生活百宝》要自己画食谱制作步骤图,比如采访香港“漫画工地计划”,如果我是个喜欢漫画懂漫画的人,那么我写稿时就不会那么痛苦。再如,《茶杯》在五十期将会继续做cityreport的城市规划话题,编辑要求我们先搜集资料再写稿,但是由于不懂这方面的知识,就算搜集到资料也无从入手,于是,我们错过了做这个话题的机会。
实习感想
当初申请这次实习,是希望将我两年多的专业学习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看看自己达到什么水平。实习过后,我体会到:实习其实是一个发现自己不足然后提升自己的过程。
总的来说,经过学校里的专业知识学习及平时的实践锻炼,是足以应付实习期间的工作。但是仅仅掌握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这次实习,我接触到许多以往闻所未闻或是不熟悉的知识,因此遇到不少困难。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新闻人是一个杂家”,什么都要懂,这回我是深深地体会到了。除了学习专业外,我们更加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扩宽视野。
即使你做了万全准备,在实际中还是会有你料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然后你会看到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然后再做准备,然后……这些不断准备及碰壁的经历,就是成长的过程。五个星期的香港实习,让我成长。
附:实习期间发表的作品
已出版:《茶杯》杂志第四十九期Calendar.cityreport(P14,2006年2月出版)
拔走眼中钉?日本铲除丑陋建筑
日本东京大学退休教授、资深城市规划家伊藤茂(ShgeruItou)的报告《丑陋日本》出炉,点名日本十大最丑陋城市规划,对于日本战后盲目发展经济,罔顾品味的所作所为,这份报告无疑是一记响亮的巴掌。
事缘应首相小泉纯一郎的邀请,伊藤茂出掌“日本美丽复兴计划”研究小组,铲清过去60年里,冒战后经济复苏政策之名,而长出来的丑陋建筑。伊藤茂表示他是按“客观标准”选出这些丑八怪,而不是他的主观喜恶,不然他必点名六本木山玻璃大楼:“那十足是一个俄罗斯老妇的屁股”。
东京日本桥居“黑名单”榜首。该桥建于17世纪,曾是江户时代五条街道的起点,促进了东京的商业发展。可惜,为了准备1964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竟然在桥上盖了一条八车道高速公路,几乎埋葬了原先的日本桥。在这复兴计划的讨论中,小泉提出要移走这座大型高速公路,让传统的日本桥重见天日。
香港最近也有提出湾仔重建计划,究竟是拆掉旧楼起新楼,还是保护旧社区文化呢?官民各有意见。归根到底,还是钱和文化之间的冲突。再说远些,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经济,沿海城市急速追求国际化,政府大搞形象工程,重金聘礼国外知名城市建筑师出谋策划。不过,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后,把旧建筑掩在阴影里,城市文化又在哪里呢?城市规划应该顾及长远,中国总不想步日本后尘,在乱七八糟的城市规划之后,再花时间金钱去重建吧。
其他作品将会在3月份出版的《茶杯》杂志和《生活百宝》杂志中发表,由于杂志还未寄到,这里附上的是初稿,未经编辑修改:
《茶杯》杂志第五十期Calendar.Events
公仔书要
政治上的「我们就听得多,现在,本土漫画也要来凑热闹为自己「。
这个由香港艺术中心执行筹办的「计划称之为「漫画工地计划。
开幕展览《漫友引力》将汇集展示本地28位机具份量的自主漫画家的新旧作品,以及他们绘制的自画像,视为香港历史上阵容最强大的一次本土漫画展览。
艺术中心何以要替漫画「?皆因漫画向来被人看作难登大雅之堂的闲书,甚至认为荼毒青少年而遭长者挡在子女、学生的阅读行列外。故此,一班漫画爱好者高喊漫画无罪,是一种创意工业,催生此次「漫画工地计划,更邀请多位文化人如梁款、何兆基、卢子英等,力图还漫画一个公道,重新定位漫画对于本土的社会文化价值。
其实,公道自在读者心。漫画,以前叫做「公仔书,开始在香港出现时就受到大众欢迎,如《老夫子》等,发展到现在,香港各大书局、报摊随处可见售卖漫画,也有每年暑期举行的漫画节,不能说漫画受「不公待遇。正如天天见诸报端的政治漫画家尊子所说,六七十年代漫画里出现一些负面元素而给人坏印象,但自从《麦唛》等反映香港草根市民生活的漫画出现后,人们已认识到本土漫画不单止是打斗,慢慢地开始对它们改观。
不过为何香港本土漫画在近十几二十年来却是走下坡路?为何现在这一辈年轻人更多是钟情于日本漫画?为什么漫画节里大家争抢赠品多过买漫画?似乎,这才是香港漫画界同仁应该首先思考的问题。香港漫画家如何藉此次「漫画工地计划?大家拭目以待。
Caption:
多位本地漫画家借此次机会,以自己的风格画下自画像,与大家见面。数数手指,算下当中你认识几多位?(答案在本版内)
伍码六
阿兴
阿高
麦家碧
大泥
草日
智海
何家超
欧阳应霁
10—林祥焜
11—何家辉
12—何鸿达
13—江康泉
14—黎达达荣
15—利志达
16—刘莉莉
17—马龙
18—国志鸣
19—杜琛
20—小克
21—苏敏怡
22—杨学德
23—梁以平
24—一木
25—尊子
26—阿平
BOX:
「漫有引力—漫画工地计划开幕展览
28位参展漫画家包括:荣念曾、麦家碧、二犬十一咪、苏敏怡、阿高、利志达、智海、江康泉、尊子、大泥、何达鸿、黎达达荣、杨学德、小克、阿兴、何家辉、马龙、草日、欧阳应齐、林祥焜、刘莉莉、国志鸣、梁以平、杜琛、阿平
日期:2006年3月10日至4月15日
地点: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四楼
时间:10am-8pm
票价:免费
3月份开始至07年10月还将会有动话工作坊、动话放映、漫画研讨会等系列节目,详情请浏览:.hk
《生活百宝》杂志第三十期(2006年3月出版)
栏目:每月甜品
整理:苏惠芳???????摄影:畲世培
大题:香浓牛油红茶蛋糕
引言:闲暇时自己动手做一个蛋糕,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比起在外购买滋味百倍。牛油红茶蛋糕做法简单,口感软滑,红茶香浓扑鼻,在蛋糕表面淋上朱古力浆,味道更好,闻到已经够诱人。
材料:(2件,大小:7cm×7cm×14cm)
牛奶60克
袋泡红茶3包
牛油(室温下软化)185克
砂糖120克
鸡蛋(拂匀)3只
面粉250克
发粉2茶匙
朱古力浆适量
做法:
牛奶煮至刚好沸腾,将红茶包放入牛奶中浸泡至少20分钟。
将牛油和砂糖搅拌至软,分数次加入鸡蛋轻手拌匀,然后拌入做法(1)内,继续拌匀。
将已筛好的面粉和发粉拌匀,然后拌入做法(2)内,制成牛油红茶蛋糕面糊。
将面糊倒入蛋糕铁模,放入已预热焗炉,用摄氏180度烤30分钟,取出后立脱模。
最后于蛋糕表面淋上朱古力浆,切件,即可食用。
栏目:“百佳”FreshCheck
微量营养素?什么来的?
健康,人人都想拥有。想从饮食中获得健康,首先就要知多些关于营养素的知识,从中选出最好的食物来满足我们的需要。在百佳,不单有各种健康食物供选择,而且还提供好多有用的tips。让百佳同你分享下有关微量营养素的知识啦。
微量营养素是?
营养素,是从食物中提取得的一种物质,能够促进身体发育,保持及修护身体组织。营养素分为两类,分别为常量营养素与微量营养素。常量营养素是产生如碳水化合物、脂肪与蛋白质的能量。微量营养素通常归属于矿物质(如钙,铁)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由于只需少量就够,因此称为「微量营养素。
锌
锌是维持生命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元素。人体内成千上百的蛋白质中估计有3000种含有锌元素。锌元素最充足的天然食物来源是牡蛎(蚝),虽然这类水底食腐动物会积聚有毒的金属络合物。在大部分的动物蛋白质中都可找到锌元素,如牛肉、猪肉及家禽。锌的其它食物来源包括豆类、坚果、全谷制品(如小麦、大麦和燕麦等)、南瓜种子及向日葵种子。全谷面包、谷类、豆类及其制品中含有的肌醇六磷酸会降低锌的吸收。也就是说相比植物蛋白质,人体较容易从动物蛋白质中吸收锌。因此,素食者比非素食者更需要多吃含锌食物。医学研究发现,锌与抗氧化剂化合,可以延缓老年斑的出现。
铁
铁,是身体氧气输送系统中的必要元素,也是细胞正常生长与变异所需物质。铁质不足(贫血)会限制氧气输送到细胞中,导致疲劳、工作力差、免疫力降低。另一方面,铁质过多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饮食中的铁质存在于肉类中,如红肉(牛肉)、鱼、家禽肉。我们也可从豆类中吸收铁质。
维生素
维生素分两种类型: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和K)。
水溶性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贮存,需要每天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在贮藏和烹调过程中容易损坏,流失。为减少水溶性维生素丢失,应该冷藏新鲜产品,牛奶和谷类远离强光存放,用煮过蔬菜的水来褒汤。
脂溶性维生素则可以长时间贮藏在人体的肝脏和脂肪组织中,但过量摄入会产生大量毒性,引起健康问题。不同于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不会在烹调食物时流失,因此,不能从饮食或补给品里过度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维生素A也叫视黄醇,是维持正常视力的必需品。皮肤,眼睛以及口腔、鼻粘膜等都依靠维生素A保持湿润。
维生素A对人体有如此重要功能,医学证明,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和皮肤干燥、粗糙。然而,过量摄入(一般通过饮食补给品)维生素A则会引起中毒,症状包括皮肤生疥癣、痕痒,食欲不振。
让身体吸收足够维生素A的最好方法是食用多样化食物。维生素A最基本的来源当然是动物性食物,如乳制品,鱼类和动物肝脏。而一些含有β胡萝卜素(叶红素)的植物性食物可以在人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胡萝卜,南瓜和绿叶蔬菜中富含β胡萝卜素。这些新鲜食品在百佳都可买到。
维生素C
维生素C能帮助维持组织细胞聚合,愈合疮伤,巩固微血管壁,维持免疫系统功能等。从食物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可以防止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症。
我们可以从哪些种类的食物中获得足量维生素C?最好的食物来源是新鲜水果(尤其是柑橘类水果如猕猴桃,橙,甜红辣椒)和蔬菜。
百佳有一队经验丰富的采购人员,质量评价专家,农场检定系统及专门的蔬果分发中心,保证你能够在百佳买到新鲜优质的蔬果。
总结
掌握一般的微量营养素的信息,我们在百佳选购食物时,就能从众多品种中找到满足营养需要的食物。
百佳店中店?一站式购物新概念
十年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它意味着更新、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百佳也求新求变,以适应人们对方便快捷生活的需求。96年,百佳首次创立「超级广场概念,除售卖各类新鲜食品外,更引入自家面包店、烧味店,让你购物买餸唔使周围走。十年之后,为迎合市民的高质量生活要求,百佳斥资一千万元,实行大变身,于红勘黄埔花园家居庭店首创加入生活百货概念,在原来「百鲜墟、「Baker’sChoice基础上,再增设中高档生活用品店中店—LivingIdeas,还设置节日物品专卖区,提供一站式购物服务享受。以后,买家私、床褥不用去专门的百货公司啦,可以为你省下不少车费,又免受舟车劳顿之苦。
店中店—LivingIdeas
店中店占地7,000平方呎,是全店总面积(42,000平方呎)的1/5,从生活家居用品到文具,一应俱全。细分为家私、灯饰、小型家电、床上用品、浴室用品、毛巾、厨房用品、餐具、文具、贮物箱等十个区域,产品分类摆放,一目了然,让你购物时不用像盲头乌蝇周围乱转。
店中店产品应有尽有又时尚新潮,文具由Q版卡通到简单实用型,各式各样,大人小孩都能满足;家私、灯饰款式多样而且新潮,适合喜欢新鲜特别的顾客;还有更多生活用品供选择,紧贴潮流生活的你又怎能错过呢?店中店出售的2,500件产品中,有1,500件是全新引入的本港少见的新产品,其中包括全家家私用品——电动刷鞋柜。此鞋柜是欧洲设计于内地生产,内装有电子控制版,可控制里面的装置进行除臭及吸湿,不用另外花钱买除湿剂、除臭剂。鞋柜的最底层还设有圆筒形自动鞋擦,使用时,只需要轻踢一下鞋柜右下角的按钮,待柜门打开后将鞋伸进去,便可擦亮鞋子,一物两用,既方便又省时。
香港设计师当然是更加了解本地市民的使用需要,他们设计的产品就绝对符合你的心水,在百佳店中店就有售香港人自己设计的特色家用小电器,如奶惜机、莫加咖啡机等。
黄埔家居庭百佳店中店是首个,但不会是仅有的一个,百佳将会陆续在另外的超级广场中引入此新概念,让你进享轻松便捷的购物乐趣。
百鲜墟
百佳除了有「店中店外,别忘了还有新鲜食品区域「百鲜墟,既名为「百鲜墟,所有食物当然是新鲜的啦。
在「百鲜墟里面,有分成海鲜、河鲜及冰鲜三大区域的海产类和鲜肉类,各种新鲜肉类任你选,不用怕这里会有街市的鱼腥味与湿滑,绝对符合你的卫生要求。
饮食要均衡,买完肉食,转身就到蔬菜类。这里的蔬菜每日新鲜,由国内输入,经过质量检定,全部符合A级才能拿到百佳新鲜卫生检定证书,进入到「百鲜墟里,令你食得放心,食得健康。
每日放工回家又要下厨煮菜很麻烦,但又想省钱不出街食,有什么好介绍?「百鲜墟里还有「御小厨和「御烧味,数十款熟食小菜供你选购。现在,「御烧味推出首创的「人参烧制叉烧,甘甜的人参味渗到叉烧的每一处,你又怎能错过这款美味食物呢?
「百鲜墟里还有师傅实时弄制寿司刺身的「筑地寿司、各样豆制食品等新鲜食物,不用像在街市里买菜时左转又转。「百鲜墟环境干净宽敞,买菜要几方便有几方便。
Baker’sChoice
买完餸菜,还有明天的早餐未买?没关系,百佳开设了「Baker’sChoice,店里有独立的收银柜和入口,环境卫生舒服。「Baker’sChoice有即场烘制设备,让你实时食到新鲜热辣的面包及蛋糕,亦自创许多新款面包,高中低档款式任你选择。逛商场太久肚饿?Hightea时间又到?又或者想送美味靓蛋糕给朋友?「Baker’sChoice可以满足你所有的要求。
百佳提供的一站式购物享受,家居生活用品、餸菜一次过买齐,为你省下不少时间及金钱,精明的你,怎么会错过呢?
专题:
收纳四步骤:
选择
想想你或家人有没有两年以上没穿过的衣服还在衣柜里?快点将所有衣服搬出来,是做选择的时候了。
将所有衣服全搬出来,一件一件考虑它的去留(选择分类:1、破旧或不想要。2、自已不穿但适合送人。3、还打算穿的衣物。)
Tips:面对一堆不穿又不舍得丢掉的衣服,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处置它们呢?不妨将不要的衣服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再将它们缝起来,做成布帘,可用来遮衣柜,既省钱又有创意。
清洗\晾晒
收纳之前,一定要将所有衣服都清洗或晾晒(如果已经清洗过的,晾晒就可以)。现在,与你分享一下清洗与晾晒的方法:
1)羊毛被:不能水洗,只适合干洗。晾晒30分钟~1小时即可。
2)蚕丝被:不可水洗,不能晾晒,只能放在通风处阴干。
3)羽绒被:可以水洗,不能晾晒,只能阴干,但建议还是以干洗为宜。
4)棉被:不可以水洗,有黄斑出现表示已滋生细菌或虫类,最好丢弃。
5)衣服清洗:取出口袋里所有物品,若有破洞或脱落的逢线及纽扣要修补好,否则清洗后情况会更严重。并根据衣服上的洗涤标示来清洗。
洗衣Tips:
⑴羊毛、丝织品及麻等质料的衣服应送洗衣店干洗,男士西装及女士的套装最好干洗。
⑵尼龙衣料易染色,建议和其它深色衣物分开洗。
⑶刺绣及缝有珠珠、亮片等装饰的衣服,建议翻面清洗,如果要以洗衣机清洗,一定要放进洗衣网中。
⑷毛衣:用约三十摄氏度的暖水轻揉,切忌大力搓洗,切勿扭干,可用大毛巾卷起毛衣吸干水分。
羽绒:不宜水洗,若表面沾有污迹可用毛巾或牙刷蘸上清洁剂,轻刷污迹部位,然后放在通风地方吹数小时,以消除湿气,不能放在阳光下暴晒。
大褛:只适合干洗。
皮衣:不宜水洗,用湿布轻抹污垢后放在荫凉处风干,便可收进衣柜。切忌烘干或让皮衣在阳光下暴晒。
在收纳之前,要确保衣物都晒干,以防存放时潮湿发霉。除了在阳光中曝晒外,亦可把棉被撑开,用电风扇吹一吹,让棉被保持空气流通,棉被里面就不容易潮湿和发霉。湿机、烘被机、烘干机亦可以达到晒被子的效果。
收纳
step1:?分类----按个人分类,分别装箱或集中放在一起,再拿出来穿?时,较快速、方便。
按衣服的眼色及类型,将同色系、同类型、同功能的衣物(如休闲服或上班服)集中收纳。step2:?整理----挂或折迭存放
适合吊挂的衣服:大衣、西装、套装、衬衫,及亚麻、全棉等质料的?衣服。
适合折迭的衣服:所有针织衣物,如上衣、裤子、裙子和洋装等。毛衣也可折迭收藏,而且尽量放在抽屉或收纳箱的上层,避免在上面放较重的衣物。冬季的运动服、休闲裤或牛仔裤,则可以用卷寿司的方法卷起来收纳,既省空间又容易取拿。可以考虑在收纳箱贴上标签,方便找寻、拿取。
step3:装箱-----工具介绍----真空收纳袋(UNY、吉之岛)、(活动)收纳箱(IKEA、UNY)、墙架、贮物挂袋(IKEA)
step4:存放(IKEA)-----怎样才能省空间,整齐及美观,易取,怎样找空间存放
4、防湿、防虫方法
DIY-----木炭、咖啡渣/茶渣、干桔皮、报纸、旧恤衫作防尘套
木炭:木炭具有很好的防虫吸湿作用,只要将小块的木炭装在棉袋中,绑好,就成了天然的防虫吸湿剂。
咖啡渣/茶渣:泡过的茶叶渣或咖啡渣可以用来除鞋臭,晒干之后装进棉袋中,就成了天然的除臭剂。
干桔皮:具有吸湿防虫功能,将一些桔皮晒干后,用棉袋或纸包好,放进衣柜或衣物中,不但能防虫吸湿,还有桔皮的清香味,比一些清新剂要健康得多。
报纸:报纸上的油墨能够防虫吸湿,可铺在柜面上,再放上衣服。亦可塞些报纸进鞋子里,一方面吸湿气,另方面防止鞋子变形。
旧恤衫:一些胶的防尘套不易散气,容易潮湿。用大件的旧恤衫当防尘套,既可防尘,不易潮湿,最重要的是废物尽用,精打细算的你点会放过呢?
商品介绍
吸湿剂(百佳、吉之岛、UNY——“白元”:可在阳光下晒干后重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