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0 08:13: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以美的形式弘扬中华美德
罗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专业5年级学生
马派艺术经典之作《苏武牧羊》被列入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演出节目单中,罗兰出演苏武一角。
罗兰说,首先特别感谢学校,为我们创造了演出机会,使我们在中华美德故事汇这个活动中得到历练,在舞台上学习、提高,我们这行真的离不开舞台实践!除了学校我特别感激我的老师高彤,是老师的教授与引领才使得我不光学会剧目,还一点点地向人物靠拢,能得到观众的掌声与认可。说来也惭愧,我学戏很笨、很慢,也不是特别用功,但老师在我身上付出的很多。我觉得中华美德有很多,我除了在苏武身上学习到了,也在我老师身上学习到了。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启发式”“仁、礼”,我觉得这些都是美德。老师为人正直、善良、热心、无私,对学生一视同仁,全身心的付出、奉献,教导我们尊敬师长、知道感恩等等。每次参加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演出,我对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其内涵都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罗兰在爷爷的影响下喜欢上了老生这个行当,更对马连良先生的苏武形象心仪不止。马派艺术飘逸洒脱、婉约圆润,唱腔旋律流畅,寓巧于圆;念白抑扬有致,富有生活气息;做工潇洒、传神,善于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性格气质。罗兰在喜欢马派的同时,也感悟出当中的博大精深。《苏武牧羊》一剧,更是将马派艺术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罗兰很幸运,入学不久就跟杨汝震老师学了这出戏。后来,《中华美德故事汇》将这出戏列入了主要剧目单里。学戏的过程,既是在学艺,更是在接受中华美德的洗礼。为了很好把握苏武这个人物,罗兰看了有关书籍;文化课上教苏武传,她更是用心听老师的讲解。2013年下半年,《中华美德故事汇》活动正式启动,《苏武牧羊》一剧随之下基层进学校。一年后,演苏武的学生适逢嗓子倒仓,苏武一角便由罗兰接替。
越接触这个角色,她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就越深。苏武爱国,大义凛然,满是民族正义,宁死不屈。望乡台上的一段唱,一段反二黄的很多潜台词,都投入了很多感情。苏武讲爱情、亲情,夫妻二人于患难之中相互扶持。马派讲究圆,马先生讲究美,这个风格,贯彻了整出戏。
中华美德,内涵深厚,形式也是美的。每次在台上听着阵阵热烈的掌声,罗兰都会因为自己扮演苏武这个角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以美的心灵传承中华美德
田华鑫,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大二学生
田华鑫,学习流行音乐。开始,他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的节目、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里跑龙套,在台上推道具。接触这个剧的次数多了,田华鑫慢慢对这个剧产生了感情。
《一个真实的故事》的故事是这样的:
徐秀娟出生于东北,大学刚刚毕业就来到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饲养丹顶鹤。小王是徐秀娟的同事,经常抱怨这种工作单调乏味,要回城里工作。最后为了救丹顶鹤秀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徐秀娟的事迹,激发出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热情!
小王最后决定不当逃兵,留下来继续饲养照顾这些丹顶鹤。
第一遍彩排下来,田华鑫感触很深。他太喜欢这部音乐剧了,接触之后,他开始认真学习台词,一句一句记录下来,再一遍遍地练。系主任非常喜欢好学的田华鑫,鼓励他登台表演。田华鑫满心欢喜,趁假期,努力学习这个剧,钻研人物性格。终于,在第一任“小王”毕业后,田华鑫迎来了扮演“小王”的机会,首次演出就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田华鑫的戏份虽然不多,却是用心去演,演着演着,便投入剧中,把自己感动了。
人的心灵中都有美好的一面,而美好的心灵都是相通的。
田华鑫这样谈自己的感触:“接触到这个剧之后,我感觉到,中华美德源远流长,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去传承,去传递。每当我们演出结束,听到台下的观众响起热烈的掌声,或者看到被感动到流泪的观众,我就觉得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也值得!”
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评价是:这个田华鑫,越来越像“小王”了!
胡雅淞,戏剧影视系大二学生
胡雅淞饰演的角色是话剧《汉子》里的男主角金汉,这是个真实的人物,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一位演员,2014年4月14日,他与女友在去剧院的路上遇见了有人抢劫,金汉见义勇为,被劫匪刺伤,后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刚刚接到这个剧本的时候,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对人物没有深入的了解,理解起来就有不少难度。胡雅淞说:我没有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劫匪,但是我想,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会首先保护好自己,然后再去保护别人。
经过几轮的演出,胡雅淞在网上跟与金汉有关系的人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对这个人物以及这种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对记者说,要演好金汉,首先就要像他那样有担当有责任心;要把戏演好,首先要把人做好。见义勇为,那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汉子》这个话剧的时间不长, 20分钟,但是内容精彩,剧本写得很好,反映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不停留在肤浅的说教上,是一部很生活化的现代戏,每次演出都有很好的反响,中小学生都能引起共鸣。
以美好心态展示中华美德
李洋,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老师,演艺中心艺术团演出业务管理
李洋感想:
由我们学院原创的《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短剧走进了学校,走进了社区。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以及社会群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美德故事,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我来主演的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巡演近八十场;作为主持人主持一百多场;还作为组织者,协助学院演艺中心组织了覆盖北京市16个区县的美德巡演。
我在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中扮演的是女主角徐秀娟。由于排练时间不到一个星期,这件事情对于我来说,又是满心的激动,又有压力的存在。在创排的过程当中,我全身心地投入剧情,真的把自己就当作了徐秀娟。在我的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既然选择就要做好,不要让自己后悔,“执着”“善良”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恰巧徐秀娟也是这样,于是性格的相契相合可以进一步让我来很好地塑造徐秀娟这一人物形象。看到观众朋友们被故事情节所感动,用手轻轻地擦拭泪水时,我感到了我的价值与能量的存在。当听到观众的阵阵掌声时,我发自内心地觉得所有的疲惫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有继续投入人物角色,给观众呈现更真实的徐秀娟。我觉得,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当中,徐秀娟一直都在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使我在现实生活当中对于自己的工作更加认真负责。
《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一辑到第二辑共计18个舞台系列短剧,中华美德能够以舞台剧的形式直观地呈现给观众朋友,不仅仅是艺术的盛宴、视觉的享受,它更是精神的丰盈。作为“中华美德故事”系列演出的主持人,这些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早已深深地映在了我的脑海中。每当站在舞台上主持“中华美德”演出,我都会有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就像是一个“知心大姐姐”一样,把这些小故事植入小观众们的心中,并期待着他们去传承去发扬光大。
张思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演艺中心业务部老师
作为中央戏剧学院第一届京剧专业的毕业生,张思辰参加《中华美德故事汇》这个活动时间不长,是从去年6月份进来的,到现在正好一年,目前为止参与20多场演出,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给她感触最深的是学校动员了最大的力量,互相协作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虽然参与的时间不长,但张思辰积极总结该项活动的意义,并认识在参与的同时使自身得到的升华。她认为,《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故事的创排演出至今多达百场,意义就在于能够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以艺术的形式表演表现给各个区县的中小学生们,在吸引他们观看的同时,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美德。带着这样一种责任和使命,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巡演工作中。演出前期要做许多准备工作,首先与各区县文明办协商巡演时间及演出地点。接着,再联系文明办指定的学校,确定最终的演出时间并前往查看演出场地,考察演出时所需的灯光、音响、舞台、化妆间等硬件条件,最后根据演出场地实际情况安排前往演出的节目。制定好演出工作计划后,通知相关老师及学生,为了保证学生在参加演出期间无旷课情况,还要安排学生的考勤。根据参演师生人数,安排演出车辆及师生就餐问题。
在这个集体中,大家不分彼此,只要是演出需要,样样工作都主动去做。李洋是主持人,还要上台演出,在她上台演出的时候,张思辰就代替她做主持,从幕后又走到了台前,完成整个演出。有时候到了演出场地,除了安排学生吃饭、老师们装台,她自己也要缩短吃饭时间来化妆、候场。演出结束后回想一天的工作,虽然穿梭在台上台下,很疲劳,但却累并快乐着。跟其他老师相比,她自认还是个新手,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要时时保持谦虚的态度,完成好接下来的演出任务。
一场演出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每个部门的团结协作。不论是炎炎夏日酷暑难耐或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全力配合演出,尽职尽责。在张思辰看来,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这本身就是中华美德的体现。带着这种精神我们将美德正能量带到各个学校,带到学生们的身边。
传承的过程更是提升自己的过程
廖维,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老师,演艺中心业务部主任
中华美德在刘侗院长的安排下有序地进行,廖维作为主要的执行人,牵头做这件事。2013年底到2014年初,创排出第一期《中华美德故事汇》并基本修改定型。得到了首都精神文明办和北京市文化局的肯定,并决定以北戏少儿戏剧场为基地,在全北京推广、巡演这个节目,进社区,下基层,到学校。2014年巡演了24场,2015年巡演20场,2016年要巡演20场,上半年完成了13场。2014年覆盖了16个区县,2015年覆盖了10个远郊区,城区是以少儿戏剧场为主演区。演出产生了影响,各区也希望能够迎来《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演出。
廖维介绍道,远郊区,比如延庆、平谷等地方的孩子没有见过舞台演出形式,他们对于艺术样式近距离接触的反应较大。而孩子能够进行很好的互动,朝师附小的孩子能从艺术层面跟演出有一种交流。在海淀寄读学校巡演时,学生反响特别强烈。演出后我们要去采访,得到反馈意见。孩子们特别开心地说,很喜欢我们的节目,希望我们能经常到他们这里来进行演出。其他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正式的舞台,灯光效果比较差,我们也要保证演出质量。在怀柔的一所学校,演出是在食堂进行的,最后的孩子看不到,就站到高处看演出。我们的学生感觉到每演一场体会就更深一层。演《一个真实的故事》,相继两位男主角都是越演越像故事里的角色,他们都竭尽全力尽可能去帮助大家。大家都认为,两位演员在戏里戏外,都是“小王”。
廖维总结说,我们的节目,是用传统的艺术来演绎传统美德,首都文明办的领导说,它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亮丽品牌。各区县文明办也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跟区县教委联系演出事宜,所以,我们的活动能有这样的良好效果,跟市、区领导,跟各学校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张萍萍,朝师附小德育老师
张萍萍:
首先要感谢北戏带来的这台中华美德故事汇,她给了我们德育工作者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即中华美德教育可以是多姿多彩的、美轮美奂的,广大师生更是喜闻乐见,并能与之产生强烈的互动。
为了将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教育效果最大化,演出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学校共有1200多名学生,而由于条件限制主会场只能容纳400人。为了能够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观看演出的环境,我们租赁高清设备,设立分会场,直播整个演出。演出结束后,学生的反响强烈。孩子们认为北戏师生的表演非常精彩,大家在观看演出的同时,很好领会了中华美德的深刻内涵。
在观看演出前,我们有一个相应的教育。我们学校倡导的是“悦文化”,让孩子们有一个观看礼仪,如何文明待人,如何在观看演出的时候有一个良好表现,观看结束后如何很好表达自己的观后感。所以,应该感谢北戏的《中华美德故事汇》活动,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给孩子们上了很好的一堂课,给我们的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形式。
中华美德故事汇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机会
王峰,朝阳区精神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科
作为从事未成年人精神文明教育工作的王峰,他对中华美德故事汇这个活动的评价是很高的。他告诉记者,在朝阳区开展这个工作从去年就开始了,北戏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这也是首都精神文明办委托他们做的。
对国学教育和传统文化方面提出了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孩子们当中培育和践行。首都精神文明办前几年集中了全国知名的专家教授,编辑出版了中华美德故事丛书。北戏根据这套丛书,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针对未成年人喜欢的形式,编了小品、音乐剧等很活跃的节目。戏校从前期策划、节目编排到后期演出,下了很大的功夫,为各个区县提供了一台精神大餐,真正达到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未成年人中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是中华美德教育一个很好的尝试。
王峰认为,中华美德故事汇体现出了三个特点。
一、内容比较实
这两年我们朝阳区精神文明办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方面作了些尝试,我们整合区内的资源,进社区,办讲座,围绕节日进行节日文化教育,还把讲座内容刻成光盘,当作教材发放下去,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教育能力,从家长和孩子角度来说提高了国学素养。中华美德故事汇涵盖的面很广,结合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典型事例,作了艺术升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体现得很好。
二、形式比较新
我们协调安排在朝师附小演出了一场,当时学校学习任务紧,但各方面都重视这个活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学校在会场之外作了现场直播,所有的孩子都能看到。大家普遍反映说这个形式很新颖,很活泼,寓教于乐,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
三、效果比较好
2014年3月20日,《中华美德故事汇》精品场演出在“少儿戏剧场”拉开了帷幕。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副司长王丰、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首都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滕盛萍、巡视员尹学龙、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吕先富、中国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首都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未成年人工作处处长常建军、北京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路斌,在学院领导的陪同下观看了演出。
《中华美德故事汇》是“少儿戏剧场”演出中的“重头戏”。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市文化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秉承“讲好故事,事半功倍”的理念,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将中华传统美德以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形式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此次《中华美德故事汇》精品场的演出是由评剧《孔融让梨》、舞剧《八女投江》、京剧《草原小姐妹》和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话剧《北京欢迎你》等五个剧目创排而成。取名《中华美德故事汇》,集中表达了爱国奉献、助人为乐、敬业守法、爱护环境、孝悌礼让、英勇斗争等优良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故事汇》创排历时6个月,得到了首都文明办和北京市文化局的大力支持,是北戏广大师生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面向社会、面向广大的青少年观众,它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形象有效而直接地宣传和弘扬了中华美德和民族精神。
在演出结束后的座谈会上,滕盛萍主任对演出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演出既是中华文化的展示,又是中华传统的展示。陈冬局长用“精彩、感人、成功”对演出进行了概括,指出演出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弘扬了“真善美”,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是培养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良好形式。强调“少儿戏剧场”是促进教学和提高学生舞台实践水平的重要平台,一定要坚持下去。
音乐系:潜移默化地学习中华美德
记者:音乐剧中的美德故事是怎么选择出来的?
祝真伟(音乐系系主任):当时市委宣传部给了我们三本《中华美德故事》的汇编,分为古代篇、近代篇、当代篇。每本都很厚,加起来几百个故事。我们当时考虑,如果选择年代太久远的故事,学生不太好演,服装道具也会很麻烦,所以尽量选择当代的故事,观众也容易接受。我们选择四五个这样的美德故事,报到院里。其中有一个丹顶鹤保护神徐秀娟的故事,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以徐秀娟为原型创作的。刘侗院长看了后,认为这首歌曲的影响应该能很好地推动音乐剧的宣传,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这个故事来演,而且名字几经考虑,沿用了那首歌曲的名字――《一个真实的故事》。
记者:为了这出音乐剧,前期做了哪些工作?
祝真伟:我们前期工作做了很多。先选定编剧,第一版剧本出炉后,我们召集导演、编曲开了会,对剧本进行推敲,并根据剧本设计独唱、重唱、合唱。同时我们选择演员,敲定女主角、男主角,演小丹顶鹤的演员等,并且分成A、B角儿以防万一。
在选演员这块,我们要考虑演员的综合素质,要唱得好,还要演得好,另外还考虑人物的外部形象。像徐秀娟这个人物,剧里有七段独唱,难度很大。考虑到美声唱法学生们不好接受,流行唱法震撼力又不够,所以选择了民族唱法。正好我们大三有一个女孩子叫孟璐,条件很优秀,刚刚拿了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民族唱法金奖,外形也很符合剧中徐秀娟的形象,我们就选择她来演徐秀娟这个人物。
记者:在准备演出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祝真伟:剧本就是一大困难。因为演出经费有限,所以我们请不了大牌儿的编剧,前几位编剧写的本子都有不理想的地方。最后我们的刘侗院长亲自出马,他是国家一级编剧,利用寒假休息的时间对剧本进行了修改。所有人物的对白几乎都有变化,经过他这一改,我们感觉这些人物形象都变得丰满了。
另外编曲徐辉老师也很辛苦,常常在家里加班。我们的导演李青老师也特别累,因为这些学生都是学音乐的,上台唱歌没问题,但让他们演音乐剧,又唱又演就不知怎么配合了,学生的表演全靠导演一点一点手把手教出来的。
记者:通过《中华美德故事》音乐系有哪些收获?
祝真伟:首先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尝试。我们之前举办过大型的交响音乐会等各种演出,但我们没有排演过音乐剧,这是我们系一个新的探索方向、实践方向。
第二,到目前为止十多场的音乐剧演出,对学生的表演能力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他们现在能把剧里的人物表现得很真实,极大地提高了舞台经验。
第三,学生演出的自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包括排练的组织、演出的音响等,都是由这些学生自己来做。他们作为一个演出小团体,互相的协作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培养了团队精神。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演《中华美德故事》,目的是让我们的孩子了解中华美德、学习中华美德。我觉得学生们不管是台上表演的还是台下坐着的,都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育,陶冶了情操,这就达到了演出的最终目的。
舞蹈系:把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
记者:为什么选择“八女投江”的故事?
田石杰(舞蹈系系主任):舞蹈系原来参加文化部举办的桃李杯时就演的这个剧目,但只有五分钟的表演时间,所以当时应该叫一个小节目。之后正好给我们的《中华美德故事》里有“八女投江”的故事。考虑到原来那个“八女投江”的小节目经过比赛的洗礼,拿过奖,得到了专家的好评,因此我们认为这五分钟的节目应该是很成熟的。我们在这五分钟的基础上,扩充到20分钟,成了现在的舞剧。
记者:那么扩充的内容有哪些?
田石杰:原来的五分钟只演“八女投江”那一幕。在中华美德故事里,我们增加了八女参军,以及参军后的生活,包括在梦中思念家人这种情感的表达,通过背景的刻画让人物更丰满一些。
记者:排练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田石杰:排练历经3个月的时间,过程很辛苦。因为舞蹈靠的是肢体语言,不能说话,所以要让台下的孩子们理解,需要对舞蹈动作不断地修改、设计。我们四位老师要不停地盯着排练,相互讨论、设计动作。
另外,这部舞剧排练的是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她们岁数还很小,有些舞蹈动作做不了。这样我们就要把原来设计的舞蹈动作,重新设计。我们就是在不停变换舞蹈动作、不停地调整编创思维当中把这部音乐剧打磨出来的。
排练的过程也很辛苦,而且最累的是排练不能占用常规教学的时间,我们排练都是晚上或者周六周日。老师上了一天课,晚上再排练会很疲劳;学生练得太狠也会产生一些逆反心理。同时,由于学生周末排练,不能回家和父母团聚,个别的家长也会产生一些意见。
记者:面对这些困难,如何来应对?
田石杰: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我会根据疲劳程度和情绪来调整排练强度。一开始肯定会严格要求,到了中后期,根据情况会适当休息一两天,让大家放松一下。家长这边,他们考虑最多的是怕自己的孩子累着。我们就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学生下了课晚上是有晚自习的,但有可能出现出工不出力的情况。我们这种排练其实保障了学生艺术水平的提高。家长听了之后,也表示了理解。
记者:这回排演《中华美德故事》,对舞蹈系有何意义?
田石杰:之前我就和院长沟通过,舞蹈系的老师,都是舞蹈表演专业或舞蹈教育专业毕业的,都不是搞编导出身的,很少参与纯舞剧的编创。所以这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知难而上,克服了困难的同时,老师们的编创能力提高了。
再者,这次演出对我们的学生意义也很大。我们在教学中就发现,有些学生平时跳得很好,可一上台就不行了。所以这回搞的“中华美德”系列演出,把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成长绝对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影视系:《北京欢迎你》
――最朴素的北京精神
记者:影视系讲的是什么美德故事?
张怡(影视系系副主任):我们在发下来作参考的那本《中华美德故事》汇编里挑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是房山法院法官厉莉为了挽救一名上海白血病女孩,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故事。我们当时感觉这个故事很感人,而且捐献的人到了孕龄,却两次决定去捐献骨髓,这里面特别有戏剧冲突;另一个故事是《北京欢迎你》,原型是东直门指路老人谢亮多年义务指路。这个故事很好地体现了“北京精神”。因此《北京欢迎你》也成了今年影视系的一个主推剧目。
记者:选定了故事后系里做了什么工作?
张怡:先是带着学生下生活,到大街上、地铁里去观察、体验。考虑到我们一个班北京籍的孩子并不多,很多外地的孩子在这儿上学,对北京并没有很深的了解,所以要先让他们多看一看北京人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
在创作阶段,我和编剧方雨舒老师,形体王燕红老师、康建飞老师,台词杨建华老师就剧本探讨过很多次。我们都希望这部戏在宣传北京精神的同时,一定要渗透出浓浓的老北京的味道来。我们都觉得这位指路的老大爷能够多年如一日地坚持义务指路,源于老北京的朴素美德,那副天生的热心肠儿,它是代代相传而来的,并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这部戏的包装,体现出老北京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进而告诉观众,那种代代相传的北京精神源自哪里。
记者:那您为了展现老北京做了哪些包装设计?
张怡:因为我是连丽如先生的弟子,想到评书和老北京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剧里我们采用了评书艺术的形式作旁白。与此同时,我们的舞台背景有一面LED彩屏。我们借用此屏展现这些年高速发展的北京。从胡同到高楼大厦,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形体设计上我也特别嘱咐群众小演员,叫他们走起来一定要快、要赶,就像是地铁里匆匆去上班的白领一样。这样画面和旁白交织在一起,表面上和骨子里――新北京和老北京的对比,传达给观众的是虽然北京在高速发展,但北京的文化和精神还在,没有丢。
记者:看来这出戏用的演员非常多?
张怡:对,我们影视系的学生本来就不多。有时排一场戏,别的系一个班的学生就够了,我们则要全系40多人一起出动。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排戏要全系三个班一起来,所以课上排就不可能了,排戏的工作只能课后加班来完成。好在我们的三位班主任王燕红、方雨舒、杨老师还有台词杨建华老师对于学生的作品热情都很高,作品排练占用了不少老师休息的时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北京欢迎你》。
最近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这本好书,这本书里有好多好多关于美德人物,的故事,非常引人入胜,让
我懂得了历史美德的知识,又使我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苦练,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只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勤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道理个: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
江苏南京竹山小学四年级:邵文馨
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重在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途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因此要探索多样化的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和途径。
那么,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呢?我以“诚实守信”为例,谈一谈我粗浅的见解。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诚实守信。
俗话说“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知道怎么做才是诚实守信。如,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在学生通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华盛顿会捧着空花盆去见国王?他这么做对吗,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会回答他很诚实,他这样做很正确,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个诚实的孩子。接下来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如:《曾子杀猪》《狼来了》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诚实守信的重要。最后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逐步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并渐渐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二、在点滴小事上帮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将全家宠爱集于一身。大多比较自私,意志不坚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会与人交往相处。我结合这种情况,增强渗透诚实守信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如小学生的年纪都很小,有时会信口开河,随口答应其他同学一些事情,但是却不一定会做到。这时我就要及时督促,并提醒学生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人物相对照,看看自己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应该如何改正。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明白要量力而行,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别人,就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承诺,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三、在班队会活动中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班队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开班队会前,让每一个学生都收集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名言警句,等,并让学生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为什么会收集这个故事,名言警句,并谈一谈自己对这个故事,名言警句的理解。让学生在节目的排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夯实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现在的学生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生活中,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有力的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督促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如:在班级设置诚实守信评比台,把表现突出的学生的照片贴在墙上并附上学生事迹材料,让学生在评比中逐步提高自己,督促自己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五、身正为范,做学生学习的榜样。
辉县市高庄乡中心学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立足本校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挖掘和丰富班级文化内涵,逐步形成鲜明的班级文化特色。
以班级环境文化为基础
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让教室成为一个能够耕出春天的村庄。”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
教室的净化。窗明几净的教室不仅给学生带来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为保持教室的整洁,我们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始,并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同时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
教室的绿化。绿色代表希望,象征青春和活力。在教室内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充满奋斗的活力。这些绿色植物的种植,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亲近自然、感悟生命的机会,也让学生们在侍弄的过程中培养了责任感。
教室的美化。我们发动学生精心布置教室,教室内的墙壁成为学生的“书画苑”,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着教室的四周,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鼓舞了学生创作的热情;“班主任寄语”中富于激励性的语言,对良好班风的形成起到了导向作用;“国事要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逸闻趣事”“读书驿站”……教室的设计体现了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
以班级活动文化为载体
凝炼文化育人核心
搞好主题班会活动。班会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阵地,通过开展班风、班规教育,把学生的行为引导到统一的目标上,纳入到统一的规范中,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和保障,为创建优秀班集体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组织“好的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引导同学们互相交流、切磋,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通过主题为“认识我国传统节日”班会,让学生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主题为“增进友情亲情”班会,让学生对人间真情有更深刻的体会。
举办丰富的读书活动。学生从学校图书室借来自己喜爱的书籍,集中放在班级“图书角”中,同学之间可以交换阅读。这样,既能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品尝读书的乐趣;又激励了学生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形成了独具个性的班级文化一角,让书香溢满教室。本学期我校还积极开展《论语》进课堂活动,倡导学生学习经典国学文化,从读中悟、从读中品,并写出读书感受,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论语》博大精深、意旨厚重,润泽学生心灵的同时,也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立身治学、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开展学习传统美德活动。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弘扬传统美德。我们围绕“学习语言美,养成行为美,保持仪表美,塑造心灵美”四条主线,精选故事,通过晨读课、班会课、周日两小时诵读美德故事,同时采用教师宣讲、学生竞赛讲等多种形式,用美德故事引导、感染学生。在校园的走廊中、墙壁上悬挂“二十四孝图”“古人勤学图”,让学生从形象可感的图画中受到教益。这样,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通过文化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班级风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与学校课改相结合
深挖班级文化内涵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校坚持以课改为动力,着力于深挖班级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各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心特点,在平等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中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师生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平台。同时,号召教师包容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养成质疑、尝试、体验、坚持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各项班级制度的创建和实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也培养了学生自信、自尊、自立的良好品质。班级成为学生真正的乐园和舞台,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主旨得以实现。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做好全面准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我做起,共同构建合谐社会。
工作内容
一、加强队组织建设
健全中队、小队组织,强化小队组织机能。小队就像是筑成万里长城的长砖,是少先队组织的基本单位,而且小队活动方便、灵活,受时间、地点的影响小,所以要搞好队的工作,一定要紧紧抓住小队的工作,调动小队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发小队活动的广阔天地。
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班会时间,以中队为单位进行各种队活动,以有主题的安全学习、读书、主题讨论类活动和创新实践类活动为主,活动要主题明确、有针对性,要面向全体队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主人翁意识,号召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带动家人、邻居,为如建设合谐社会奉献一份力量。
二、继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传承教育活动。
本学期我们将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利用读书时间让学生阅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通过学生搜集信息、自悟、自学、讲解、讨论的形式,以学生们自觉、自醒为主,激发学生对中华悠久历史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敬爱,从中油然而生一种效仿古人的迫切要求,来达到教育目的。
同时继续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并通过红旗评比活动来督促、检查学生们的执行结果。
三、做好德育差生的转化工作。
三、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分水岭,学习上如此,在品质形成、道德规范的形成上亦是如此。所以在这个学期对德育差生的教育上我一点要做到“真心、耐心、爱心”,让学生感受到我对他的尊重、关心和爱护。遇事要认真了解,耐心说服教育,随时跟踪研究,最大限度的改变德育差生,用队组织的大家庭温暖他,用爱心去感化他。
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学雷锋活动月
四月份:祭扫烈士墓,举行《寻找烈士的足迹》故事收集活动。
五月份:与爸爸妈妈一起劳动
六月份:开开心心过“六一”活动
在学校工作计划的安排中,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的德育工作计划是相当重要的,以下是详细的2010学年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范文,供参考。
一、加强队组织建设
健全中队、小队组织,强化小队组织机能。小队就像是筑成万里长城的长砖,是少先队组织的基本单位,而且小队活动方便、灵活,受时间、地点的影响小,所以要搞好队的工作,一定要紧紧抓住小队的工作,调动小队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发小队活动的广阔天地。
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班会时间,以中队为单位进行各种队活动,以有主题的安全学习、读书、主题讨论类活动和创新实践类活动为主,活动要主题明确、有针对性,要面向全体队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主人翁意识,号召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带动家人、邻居,为如建设合谐社会奉献一份力量。
二、继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传承教育活动。
本学期我们将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利用读书时间让学生阅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通过学生搜集信息、自悟、自学、讲解、讨论的形式,以学生们自觉、自醒为主,激发学生对中华悠久历史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敬爱,从中油然而生一种效仿古人的迫切要求,来达到教育目的。
同时继续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并通过红旗评比活动来督促、检查学生们的执行结果。
三、做好德育差生的转化工作。
三、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分水岭,学习上如此,在品质形成、道德规范的形成上亦是如此。所以在这个学期对德育差生的教育上我一点要做到“真心、耐心、爱心”,让学生感受到我对他的尊重、关心和爱护。遇事要认真了解,耐心说服教育,随时跟踪研究,最大限度的改变德育差生,用队组织的大家庭温暖他,用爱心去感化他。
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探讨现代家庭传统美德教育,更有重要的意义。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的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
传统美德作为一定社会时代精神的产物,它的形成必然带着特定时代的烙印。不少美德故事中的情景早已时过境迁,我们不能设想在现代社会中机械地去要求孩子,“头悬梁,锥刺股”或“凿壁偷光”。所以要搞好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时代精神很好地结合。首先要弘扬传统美德的精神实质。如“凿壁偷光”,并非要孩子在现代电灯照明的条件下也去搞一下“偷光”,而重要是要学习古人那种刻苦攻读,勤学苦练精神。其次,对传统美德中的某些内容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如对“岳母刺字”中的“忠君报国”,可赋予“忠于人民报效祖国”的新意。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所喜闻乐见,乐于接受,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根,在青少年身上结出丰硕的美德之果。
家庭传统美德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其认识规律,应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从范围上可由家庭伦理到学校伦理,社会伦理。具体内容上可按下列顺序施教,孝敬父母,尊师守纪,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谦虚礼貌,诚实守信,律己宽人,先人后己,整洁健身,爱护环境,敬业尽责,开拓进取,见利思义,勤劳节俭,爱国爱民,天下为公。以使孩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而受到传统美德教育的层次也不断提高。
其次,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这需要家长有较强的教育意识,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家庭教育具有随机性,在做家务、走亲访友逛商场等到处都可以找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时机,教导孩子关心别人。即使很小的孩子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良好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对于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孩子的爱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爱心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爱心传播者。因此,孩子有没有爱心。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和培养。
第三,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形式要丰富多彩。如讲故事,看电视,收集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集邮集报,小知识竞赛,参观名胜古迹,购买有关书籍给孩子看……。如中秋节,一个“与人共享”,充满了浓厚亲情的节日。爸爸妈妈们可以在这个夜晚与孩子一起赏月,边品尝月饼边感受亲情与友情、思念与团圆,感受情与景、人与物的关系。通过这个传统节日给孩子进行美德教育。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浓浓的亲情与全家,团聚的幸福,关爱家人。通过家庭小活动让孩子在回忆中有成长,在成长中有回忆。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单纯地传授知识,更在于给予激励、唤醒、鼓舞。
第四,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家长要率先示范。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父母在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父母无声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家长的尊老爱幼、勤劳节俭、乐于助人都会使孩子耳濡目染,体验深刻。反之家长的言行不一,见利忘义、不孝敬父母等不良行为反而为孩子树立了坏的榜样。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父母的行为举止,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自己的孩子有爱心,父母就应该率先做出有爱心的行动,言传身教无疑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教育方法。平时在家里,如果父母把给长辈倒茶、盛饭、搬凳子视为必做之事,逢年过节以孝为先,给长辈买东西,送礼物,还可以请孩子参谋该送什么物……如果父母做到了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总是温和、体贴,还常常与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如果父母做到了夫妻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给孩子买礼物的同时,总不忘给爱人也买一份:吃东西时不忘提醒孩子给妈妈或爸爸也留一份……如果父母平时做了这些,相信孩子也会耳濡目染,从而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在家庭教育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时代的需要。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把孩子培养成为既有传统美德又有时代精神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历史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成人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方便大家学习。
成人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美德是一首动人的歌曲,回荡在耳边;美德是灵魂的力量,催人奋进;美德是生命的财富,寻找生命的价值;美德是一种境界,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所谓的“美德少年”——就是有着至善至纯美好的少年,它不是一张纯粹简单的奖状,而是浸透着一言一行的修身品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辉的作用。传统美德是前人经过五千多年不断去其槽粨,取其精华的结果。
首先要良好的行为,良好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也是,习惯也是。《弟子规》里的“冠心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责,食适可,勿过则”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就是每天都要从小事做起,习惯也就是在这些小事上形成的。
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奉献的人。做人就必须在社会上立足,社会要我们合同建造,一个好的社会离不开具有美好品德的人。
我们现在正是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要记住“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养成好的习惯,争做美德少年。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充满着竞争,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对新一代祖国的花朵要求不仅是博学的才能,而且要有高尚的美德。
正因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更加激励着我们去提高自己的美德,让自己成为有修养的人,实际上社会也要求我们要成为一个美德少年。
成人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2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在文明的进程中,人类创造了日益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绚丽多姿的精神文明。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留下来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贡献了众多泽及后人,深刻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曾引领世界,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今天,我们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劲的活力,从过去贫弱,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令世人瞩目。
中华文明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共同的财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文明的受益者、传承者、传播者,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使照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在当代中国熠熠生辉,发扬光大。
孔融让梨、雷锋助人、屈原投江??这些美德故事,是我懂事以来听到最多、印象最深刻的,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爷爷送过我一本书,书名是《我们的榜样》,其中的人物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孔融礼让谦虚,这使我接触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雷锋叔叔无私奉献,让我体会助人为乐的快乐;而屈原投江的伟怀,成就我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书中许许多多的美德人物是我们民族悠久文明的缩影,他们是我人生中不断学习的榜样!
传承文明美德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光荣任务,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崇高志向,以文明美德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让我大声向所有的人呼吁:“文明美德,从我做起,让世界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传承文明美德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光荣任务,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崇高志向,以文明美德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让我大声向所有的人呼吁:“文明美德,从我做起,让世界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我们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使青少年从平常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传承文明,践行美德,他们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华章!
谢谢大家!
成人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3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
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然而,在传承美德的路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诸多难堪与困惑。某些人总是感叹“世风日下”,在这个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道德是否真的一再贬值呢?我觉得不能这样简单的认为。毕竟,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有着千百年来民族美德的沉积,都有着对道德的认知与认同。因为美德在我心中,在每一个中华子民的心中。
我们是21世纪的新少年,走在建设祖国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我深深体味到,我们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我们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成人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4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扬中华美德,孝身边父母》!
同学们,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室中聆听老师讲课时,当你坐在餐桌前吃着美味的饭菜时,当你吃着可口的冰淇淋,嚼着香喷喷的鸡翅时,你可曾想到这一切的幸福都愿自于父母,你可曾想到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今天的你,父母要付出多少心血?你是否想过有一天要用你的努力来回报他们呢?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而礼仪之首便是尊敬父母孝顺父母。“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大家都读过《三字经》,里面有一则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汉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他九岁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寒冬腊月,他为父母热暖被窝再挑灯夜读;炎炎夏日,父亲在外纳凉,他就在父亲的身旁摇着扇子驱赶蚊虫。他对父亲说:“父亲养育之恩孩儿应当终身相报。”长大后黄香当了官,遇上灾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禄救济灾民。同学们!黄香如果没有对父亲的挚爱,又怎么会有对黎民百姓的爱呢?
曾听过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境十分贫寒的他,父亲早逝,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坚持要读研究生,逼着母亲要钱,母亲只得去卖血……这个故事让我的心情很沉重,我认为这是一个自私的孩子,他的成长,需要母亲的鲜血去浇灌!还有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一位同学在家一直娇生惯养,一次,妈妈因生病耽误了做饭,他竟然大发雷霆。妈妈躺在病床上泪水涟涟,伤心不已。同学们,这位妈妈当时是多么痛心啊!自己对孩子的拳拳爱心换来了什么呢?大家请想一想:一个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爱谁呢?如果世界上人人都这样丧失了爱心的话,老人将流落街头,孩子将被遗弃荒野……那将是一副副多么可怕的场景啊!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乌鸦尚懂得反哺,羔羊懂得跪乳,我们做人更应该感谢父母!父母之爱,深如大海。正是有了父母一天天的养育,我们才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才使我们能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享受人生。儿女有了快乐,最快乐的就是父母;儿女有了烦恼,最牵挂的也是父母。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他们!从古至今,孝敬父母都是一个人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不久前,北京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对外特别宣称:2009年北大在进行自主招生工作时,将拒绝招收不孝敬父母的学生。北大的这项招生政策让许多人都不禁为此大声叫好!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过“孝”的宏愿,希望长大后为父母挣大钱,让父母享清福。可是,大家是否计算过,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中,我们让母亲流过多少泪,让父亲生过多少气呢?时间在无情地流逝,父母会一天天老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同学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用一言一行来温暖父母,用一举一动来孝敬父母:父母下班了,帮他们接过包,为他们递上一杯清茶;学习之余,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当自己犯了错,父母批评教育自己时耐心倾听,不要再嫌父母唠叨……只要你胸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你回报父母的机会真是太多太多。
同学们,让我们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生一世牢记父母的恩情吧!我爱我的父母,愿普天下的子女都热爱自己的父母!
成人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5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记得上小学的第一天,爸爸给我背上新书包,告诉我:“宝贝,今天你正式成为小学生了,在学校里要争做美德少年,好好学习。”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什么是美德呢?如何做美德少年呢?这几个字懵懵懂懂地埋在了我的心底,但我明白这是爸爸为我定的目标。
经过1年7个多月的学习,我渐渐明白了什么是美德。
《棉鞋里的阳光》教给我孝敬老人的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家里,我经常给爷爷奶奶捶捶背,陪他们聊天,给爸爸倒杯茶,帮妈妈洗洗衣服。
《小鹿的玫瑰花》让我知道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过年的时候我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许多课外书,和爸爸送回农村老家,让那些农村的小伙伴们也能读到新华书店的书。
《窗前的气球》带给科里亚的不仅是气球,更是同学的关心和爱。每次同学生病后返校,我总是帮助同学解决难题,当同学的橡皮、尺子丢失时,我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学习了《浅水洼里的小鱼》,我懂的了保护动物,就常常带一些食物去喂路边那些流浪的小狗。
美德是一幅美丽的画,美德是一首悦耳的歌,它是月亮,是盏指路的明灯,它是太阳,能照亮世界每个角落,它是一粒种子,能结出亿万枚硕果。
沿着一路春风,我追随着我的美德。原来美德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就在我们的身边。我愿做一个像雷锋叔叔那样的人,为世界献出我的爱。
中华美德,代代相传。从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到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们还是小学生,还不具备精忠报国的豪气,但是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我们在马路上看到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时,我们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过马路;当我们看见有人摔倒在地时,应及时搀扶一把;当我们在路上见到贵重的物品时,应及时交给老师,做到拾金不昧。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不仅要具备中华传统美德,更要努力学习,增长智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相信勤奋会让你拥有智慧。
亲爱的同学们,播撒下美德与智慧的种子,你一定会收获一片森林,让我们从这个美丽的五月开始一起努力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陶行知先生非常崇尚这样一句话:“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粮食”。
在中小学校构建美德教育的精神特区,源于中小学生所处的青春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活动载体,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中小学的全部教育活动和行动准则中,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久不衰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行为和人格追求,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文明。把学校建成一个美德精神特区,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传统道德教育。
一、牢牢占领中小学美德教育主阵地
在中小学构建美德教育的精神特区,是抵制不道德精神鸦片侵袭的最有效方法,是长治久安、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实践证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首先得益于经济特区的建设,中国美德教育的弘扬光大也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特区。
中小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优化中华美德教育,探索其最佳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塑造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要重视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小学校教育的有机整合。
1、针对中小学教育的特征,强调美德教育做到“四入”
一是入目:办传统美德礼仪手抄报,设礼仪画廊、板报、立礼仪标语、做礼仪连环画、编写美德礼仪教材。如《弟子规》、《走进儒家文化》、《传统美德故事》、《中华美德在闪光》等丛书,这些书融知识性、故事性、思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以达到明理、激情、导航的目的。
二是入耳:开设礼仪课、办礼仪广播站、让学生广泛歌唱爱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爱我中华》、《把根留住》、《走进新时代》等等。
三是入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正面树立典型,让美德、礼仪走进课堂,落实到中小学生的行动中。注重文明举止,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善待动物,体味博爱、母爱。如柳州市雅儒路小学开展的“护蛋活动”,体会母亲孕育的艰辛,在“护蛋行动”的一周里,有的孩子想方设法给鸡蛋穿上防碎的“保护衣”,有的孩子给鸡蛋设计了舒服的小床,有的在睡觉前精心将蛋放在床前,还有的孩子不小心磕破了鸡蛋伤心地哭了……大家小心翼翼地守护那枚小小的鸡蛋,深深地去体会母亲守护的辛劳,父母的养育之恩。
四是入魂:从自知到自律,养成好习惯,把美德教育和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相结合,树立“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世界观,放飞理想,立大志,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理想中完善,在礼仪中升华。
2、立足正面“灌输”
“灌输”是一种让受教育者汲取精神营养的教育方法,中小学生在世界观尚未成型的时期,需要大量灌输健康有益的精神营养。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养成怎样的言行习惯,才是文明之举。中小学更应该将中华传统的经典文化列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
应多层次,多渠道地组织“国学与先进文化讲座”。讲座中注重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至理名言、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德行来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志向,塑造学生的人格,旨在传承中华美德,拓宽视野,学会为人处事,塑造健全人格,指导人生之路。
3、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家庭保障体系建设
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意大利作家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的“教”字,是由“孝”和“父”组成的。是一种“孝”的文化。而“孝”字,不是老在上,子在下吗?这一点用《弟子规》来解读最为恰当。教育把失去或正在失去的文明找回来,通过学生来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有计划地开办家长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热线电话、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配合学校教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二、让美德教育的基础―礼仪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特殊读本
重礼仪,讲礼貌,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的由来源远流长。周公提出了“德政”的思想,主张“礼乐”治天下。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主张用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是社会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观表征。是一个道德素质和教养程度的外在标志。我们要继承古代礼仪文化的精华,赋予其现代文明的新内容,创造出当代的礼仪文化。
首先,礼仪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
其次,礼仪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将礼仪教育分为如下5个方面。
1.仪表礼仪
仪表礼仪是人与人交往中在姿态、举止、服饰和个人卫生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它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仪表美即是一个人自尊自信的表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反映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
2.交谈礼仪
交谈礼仪是人与人在相互交谈中谈话方式的礼仪规范。交谈即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愉快的交谈使人身心愉悦,有益的交谈使人增长智慧,坦诚的交谈能增进友谊。萧伯纳有这样一句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将有两种思想”。
3.校园礼仪
校园礼仪是学校生活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各种场合相互交往的礼仪规范。良好的校园礼仪是创建和谐校园生活的基础。
校园礼仪内容丰富,主要包括进出学校礼仪、上课礼仪、课间礼仪、班集体礼仪、食堂礼仪、宿舍礼仪、聚会礼仪、升降国旗仪式和少先队活动礼仪等等。
4.家庭礼仪
家庭礼仪是家庭生活中亲子关系及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邻里之间关系的礼仪规范。从小懂得孝敬父母,关爱长辈,不仅培养了自己的良好品德,还给我们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和谐、幸福和欢乐。
家庭礼仪的主要内容包括:敬爱父母老人礼仪、关爱兄弟姐妹礼仪、家庭餐饮礼仪、家庭宾客礼仪、家庭电话礼仪,邻里之间等方面。
5.公共场所礼仪
公共场所礼仪是人们在公共场所相互交往的礼仪规范。我们在外出办事和休闲娱乐的时候,都希望有一个互相尊重,彼此谦让,秩序井然,和谐融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公共生活环境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营造。中小学生学习的公共场所礼仪,不仅在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还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初中学校 传统文化教育 校园建设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瑰宝。几千年来聪明而勤劳的华夏祖先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虽然历经风雨飘摇,但始终一脉相承,没有断层。当今世界,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一股绵远而强劲的软实力,深深地影响各个国家。中华儿女,更有必要传承、发扬老祖宗的优良传统。
推行传统文化教育,有许多有利因素,而面对初中知识层面的学生,笔者认为,可按照德育―美育―职育的道路,循序渐进,逐渐赢得学生的好感,使之内化为他们的内在需求,并最终对其人格魅力和人生素养产生深远影响。
一、时代呼唤传统文化教育的回归
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提上议案,不仅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国学热”,而且官方层面越来越重视。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过传统文化的重要性,2014年初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上说:“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当今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显得尤其重要。学校应通过传承与发扬这一伟大的精神财富,使学生夯实文化修养的基础,在传统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完美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提高综合素养。而学生人人都学习传统文化,个个都发扬传统美德,必将为构建和谐初中校园提供很好的帮助。
二、中小学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分析
当今,对中小学生的阅读量要求越来越高,教育部曾列出学生必读书目,加上网络文化的渗透,当今中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广,对许多作品都有所涉猎,至少听说过。笔者在任教的学校里开设过传统文化选修课和讲座,发现这些学生对中华典籍多有了解。对于一些特别出名的著作,如《论语》《孟子》、四大名著,以及唐诗、宋词的重要篇章,表现出较高的喜爱程度。有部分学生在暑假里打工,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充分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涌现出来许多小孝星,这些都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相通的。
初中阶段,正处于承上启下时期。一方面,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量已经基本形成,利于初中阶段的深化研究。另一方面,随着中考对古文学比例的提升及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在初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很有必要。
三、初中学校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总体设计思路
充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竞赛、活动为抓手,按照德育―美育―职育的顺序,循序渐进,由浅及深,全面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营造人人学习文化、班班诵读经典的氛围。同时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学生的道德、品行、素养,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
四、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学习内容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学者终其一生都只能研究到其中一部分。特别是对初中生来说,推行传统文化教育,不宜太深,也不宜过于理论化,不宜直接把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直接拿过来用,而是要加以改造,形成初中学校独有的体系。
笔者认为,一年级应重在“德育”,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品德为核心任务。第一学期以《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菜根谭》为主,第二学期以《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语》为主。这些作品有较明显的劝善因素,可操作性较强,且内容相对较浅显,容易理解。教师可选取上述著作的经典片段,配之以传统美德故事,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受到影响,自觉效仿古人的做法。如学了王祥卧冰求鲤、汉文帝亲尝汤药等故事,对孝德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了廉颇负荆请罪、禅师送人明月等故事,进一步增强了宽容心;学了曾参杀猪教子、季布一诺千金,更明确了诚信的重要。
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良好印象。二年级应趁热打铁,以“美育”为主,让学生品评美文、好诗、妙辞,提升文学修养。第一学期以《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为主,适当加入现当代及外国诗歌,以及著名楹联、趣味灯谜、文人轶事、节日风俗等。第二学期以《古文观止》为主,挑选精彩文章,或是文学性与思想性都很强的片段,适合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在多次咀嚼文字时,自然能品出其浓浓的味道来。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这里面就有很多东西值得当代年轻人学习,如诚信、宽厚、合作、进取等,无论这些学生将来走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这都是人生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第三年应进行“古代文化中的职业精神”专题学习,从古代典籍中选取与职业精神有关的篇章,配之以企业家演讲稿、职场故事、著名企业文化等,重在“职育”。当然,这一年度的校本教材最难做,要使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能牵强附会。
(二)学习形式及时间安排
在具体的推行中,学生处、教务处、总务处要相互配合。主要的学习形式有如下八条。
1.按期播放传统文化讲座视频。
2.每班每周安排一到两节“静心悦读”课,到图书馆阅读经典,每学期需记录4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3.每学期举行一次中华传统文化诵读竞赛(班级),一次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个人),一次“我眼中的传统文化”征文比赛(个人)。
4.每学期评选书香班级、书香达人。每学期评选一次传统文化学习标兵(慈孝之星、宽厚之星、礼仪之星等)。
5.每学期举行一次中华传统美德主题班会。
6.每学期举行两场高质量的传统文化讲座,由教师主讲。每学期举行两场由学生主讲的传统文化讲座,每场45分钟,可由三名学生共同完成。
7.每学期举行一次书法比赛,举行一次书法、国画展。
8.每学期举行一次期末考试,考试内容从本学期校本教材中选取。
(三)校园环境的创造
校园环境的创造,可以一蹴而就。但氛围的熏陶,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具体要做到如下六点:
1.在校园内主干道两侧、寝室楼外等地方布置高质量的国学经典教育灯箱、宣传栏。
2.布置传统文化走廊,在教室、走廊、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张挂一些名人画像、中国山水画、经典格言、优美诗句。
3.在每周二、四上午下课后,播放国学经典朗诵片段和传统音乐。
4.食堂前宣传橱窗设立国学专版,每一个半月更新一次。
5.各班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布置,要求开设一个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专栏。
6.校园内草坪上放置文化石,刻上名人名言,使传统文化教育入“石”三分。
传统文化教育,功在当下,利在恒久。通过德育―智育―职育的线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肯定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使他们见贤思齐,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完美的思想品德、人格素养。不管他们毕业后就读普高,还是在职业学校里学习技术,抑或是直接走上社会,都将大有裨益。当然,这不是一个处室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各条线、各个教研组通力合作,校长室统筹安排。
参考文献:
[1]尚波编,著.中华美德书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
[2]李汉秋,等编著.诚孝仁义公――中华美德新五常.中华书局.
[3]赵枫,著.唐诗中的管理学.金城出版社.
摘 要:语文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要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尊重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文章从语文教学中国学的教育意义出发,研究在语文教育中开展国学教育的方法,旨在促进国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教育;树德育人;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623.2;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34-01
近几年国学热方兴未艾,学生在幼儿阶段就开始接受各式各样的国学教育,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也都收录了国学内容,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在这些博大精深的国学内容学习中,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国学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是打开学生艺术修养的大门,花开满树,馨香满怀。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开展国学教育呢?文章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
一、Z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1)国学教育是树德育人的根本。国学是历经上下五千年一直流传至今的中华文化瑰宝,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谦卑有礼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能够让我国传统的美德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比如《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短短数句却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悉听家长的话,尊敬长辈。再比如《论语》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个简单的句子阐明了孔子的利益观。人需要把生活过得好些,对利益的追求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如何追求利益,这即是学校应为学生灌输的道德理念。对《论语》的学习,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国学教育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古诗词是国学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古诗词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优秀而经典的古诗词一方面能在写作上对学生有所帮助,另一方面诗词中的内涵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如唐朝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最后两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向学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想要看得更远就要更上一层楼,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除此之外,国学经典对国家、社会、政治、情感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既能普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又能让学生学会读、写、说,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教育相当重要,意义非凡,既关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又关乎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的策略
(1)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当下,网络文学创造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异国他乡文化也慢慢占据了一些学生的脑海。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土气,不值一提,而只有满腹都是异国文化那才有可以炫耀的资本。追根究底,这种现象以及学生这种思想的产生,皆是因为学生还未对国学经典产生足够的认知,并不知道我国渊源流长的传统文化具有无穷的魅力,令全世界瞩目。因此,要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教育,语文教师就要提前带领学生们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让他们对中华文化产生思想和情感共鸣,认识到国学经典的价值,并从内心深处以中华文化为骄傲,由此他们才能对国学经典产生学习的渴求。
(2)夯实语言文字基础,国学教育从基础开始。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无论是日常我们所说的语文还是如今倡导的国学,语言文字是它们的唯一载体。所以想要学好国学经典文化,就必须扎扎实实地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国学经典不但是以文字记录的,而且都是以“文言”句式记录的,就凭这一点,国学经典就值得人们去研究。众所周知,我国的方块字,每一个字都值得深入分析,挖掘其内涵。《仓颉造字》对“日、月、山、鸟”等文字的来历解释得非常清楚,但我国汉语言文字除了象形文字,还有比较重要的会意字、形声字。由此可见,只有打好语言文字基础,才能从容地学习汉语言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习国学经典。
(3)深析国学经典的内涵。如今是国学教学的萌芽时期,大部分的中小学还仅仅是把朗读背诵国学经典作为教学目标,忽略了深析国学经典内涵的必要性。在进行国学教育时,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在学生熟读经典后,教师要为学生讲解传统美德故事,让学生真正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比如,可以给学生讲“精忠报国”和“孔融让梨”的故事。
三、结束语
中华古国,延续五千载;中华文明,绵绵五千年;中华经典,浩浩五千卷。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化中最值得挖掘与探索的珍宝,一本《弟子规》就能让学生深知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道,更何况那些浩如烟海的圣贤思想了。因此,开展国学教育十分重要,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参考文献:
[1]马琳萍,王秋雯,侯凤翔.现阶段小学国学教育问题举隅及对策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10(23).
[2]单月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初探[J].教育界.2012(05).
[3]应雀灵.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