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5 10:30: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规划的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规划大赛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莞工职业规划大赛概况
至2011年,我校已成功举办了7届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每次大赛都贯穿每一届新生的大一全学年。讲师授课、设计职业规划、走访企业、分享企业调研成果、院系初赛、校级总决赛、岗位体验等七大环节全部囊括其中,层层推进,逐步深入。从“认识职业规划—设计职业生涯—职业探索—评估和修正职业规划—岗位实习—再评估再修正”,从理论习得到实地调研到岗位体验,使得职业规划理念牢固地扎根在学生的头脑中,深受每一届学生的欢迎。
2 莞工职业规划大赛特点
2.1 覆盖面广
2.1.1 “学长启蒙”,地毯式传播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学校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讲师团,每年从大三年级的优秀学生中再择优选拔,形成一支学习成绩良好,责任心强,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在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活动中取得不俗成绩,各具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学生讲师队伍。他们经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授课技巧以及礼仪等全面培训后,从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中期开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
因此,从2006年以来,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是职业规划大赛的必经环节,也成了每一届新生入校的第一门“必选课”,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地毯式”地铺开,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规划职业生涯、在职业生涯上有方向、有计划地主动作为的氛围。
2.1.2 “学长引路”,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主题班会课结束后,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学校购买的专业测评系统,按照目标设计原则、职业性向定论、职业规划基本步骤,运用SWOT分析法、PPDF分析法等科学的测评工具进行自我评估,同时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认识与评价的现实测评方法,让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确立职业目标,进行初步的“人职匹配”探索,制定一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品。
在作品制定的过程中,授课的学生讲师会给予新生指导和建议,辅助新生及时制定修改完善其职业生涯规划,将自我认识与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及早树立职业目标,为大学学习明确方向,提升学习动力,少走弯路。
2.2 可行性高
在以往的访谈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所作的职业生涯探索客观性不足,不利于学生充分了解职业发展路径,所作的职业生涯实施方案与实际契合度较低。
为此,学校在职业规划大赛院系初赛举(下转第214页)(上接第190页)行前期,利用寒假举办企业调研活动,为学生走近企业、了解目标职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由学生自由组队,根据自身的职业定位,分别走访调研政府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大型集团、中小型企业等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不同单位的用人需求以及目标职业的用人要求、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发展路径等。在这种职业探索模式下,学生能较为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职业,那么职业探索的客观性强。
在调研结束后,每组的企业调研队员认真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形成调研报告。学校随之则举行企业调研分享大会,让不同队伍相互分享调研成果,交换用人市场的需求信息、了解各类用人要求以及各种职业的发展路径等。同时,邀请知名企业的资深HR到在分享会现场,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的调研总结进行点评分析,加深学生对人才市场、目标职业的客观认知,清楚自身优势与不足,同时对本身初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修正,制定可行性高的实施方案。这在帮助学生做好职前准备方面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2.3 实践性强
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经过学长的指导以及在职业探索阶段的重新认知、评估、修正后,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职业规划作品,此时,由各院系举行职业生涯规划初赛,筛选出一批作品晋级校级决赛。我校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不断创新模式,务求提升职业规划教育的实践性。
以2011年的校级总决赛为例,借鉴了现今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求职类节目《职来职往》的模式,设置了选手VCR展示、专业技能测评、选手与评委互动、一锤定音四个环节。邀请企业的资深HR担任大赛的评委。在这种公开式的现场“面试”中,让参赛学生及观众,近距了解企业用人要求,自觉寻找自身不足,进一步反思、评估原定的职业规划方案,逐步修正。
在总决赛被录用的学生,在暑假期间到相对的用人单位实习,亲身体验目标职业,在实践中审视自身实际的人职匹配度,从而不断地对自身的职业规划进行再评估再修正。
3 以“赛”促“教”,有效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
我校的职业规划大赛,与一般的比赛形式有所区别。“赛”的不是一份单纯的计划、一种主观设计的方案,不是纯粹的个人舞台表现,而是以一种连贯穿插体验式的“认知—实践”相结合模式。
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唤醒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普及职业生涯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企业调研进行职业探索,进而以职业规划大赛为交流的主阵地;再者,以岗位体验,升华对职业规划的了解与实操。将三者统一起来,形成一种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长型的教育模式,激发并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培养并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生涯管理的能力,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由浅到深逐步推向深入,将会极大地增强职业规划教育的效果,推动促进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规划;激励机制;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3-0072-02
职业规划,其内涵是对职业生涯进行持续系统地计划,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途径设计、措施办法等内容。从教师对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国家及民族的重要性来讲,引导和加强中小学教师对个人进行职业规划,应成为基础教育发展不可忽略的环节。
1.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规划的意义。近几十年,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不断增加经费投入,促使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均衡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目前的教育“现代化”“均衡化”主要侧重装备和办学条件,并不代表教育教学质量的现代化。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任何时期、任何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本取决于面广量大的一线教师的职业能力、活力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因此,真正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主要不是靠经费、靠硬件,而是靠教师群体产生的内生动力。因此,每位教师个人职业的规划和严格按规划实施与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
2.要引导所有教师主动进行职业规划。学校既是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地方,也是成就中小学教师职业和事业的场所。要引导所有教师主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就必须真正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来重视。要始终坚持“抓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抓教师队伍”、“教师的成就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培养学生必须与成就教师同步进行”的理念与原则。引导所有教师真正理解培养学生与成就自我的辩证关系,从而为其主动进行自我职业规划奠定思想基础。要让所有教师深刻理解自我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明白“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没有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的道理后,广大教师自我职业规划的主动性、自觉性、迫切性和递进性一定会不断提高。
3.要建立激励教师职业规划的机制。要出台教师职业规划的专门规定和政策性文件,明确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学校乃至教师个人,在教师职业规划及其实施这项长期工作中的职责、权利、义务和问责等事项。规定各级组织、基层学校以及学校内部科室、教研组、年级部等,对每个教师的职业规划及实施,有鼓励、指导、把关、督查的职责;规定所有教师个人都有自我职业规划并按规划实施和发展自我职业的义务。教师个人制订规划时必须注意严肃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在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理想目标制订出个人职业规划的基础上,还应要求其根据中短期实际情况,制订出“六年规划”“三年规划”及年度的阶段性目标以及师德师风、教育教学、业务进修等方面递进性的方案,具体到每一年自修哪些课程、看哪几本书、发表几篇论文、参与哪些课题、参加哪些学术沙龙、提出几条教育教学的合理化建议等。教师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年度递进性方案,必须层层审核、集体交流;人事、科研和教研部门要结合阶段特点与要求,为不同层次教师的职业发展提出规定性目标和任务,提供规划的建议性样本。要将教师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实施,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考核。在物质层面上要有导向性,要将经费投入从侧重建学校、配装备,转移到教师培训、新老教师传帮带、名师工作室、教师专用实验室、教科研上来。在精神层面上要有激励性,要大力弘扬教师职业规划、年度计划和稳步实施的氛围,定期举办专门辅导,在评模评优、职称评定、干部提拔、人动等方面要充分考虑教师个人职业规划与实施发展的实际,定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评选表彰先进。各教研组、年级部、各学校乃至整个地区,都要成为教师职业发展与进步的快乐场所。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教育局)
【关键词】职业规划;大学生;意义作用;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138-01
一、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义所在
首先,做好职业规划,对于明确以后的发展道路和努力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通过职业规划还可以重新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突破固有的生活格局,从而充实大学生活。
其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正确评价自身所拥有的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等,有利于在职业竞争的过程中扬长避短,从而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
再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正确的评估现状与目标存在的差距,从而科学的制定发展的阶段性计划并且这还将成为未来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职业生涯规划通常是建立在个人的人生发展之上,所以说做好职业规划对于正确的处理好人生、事业以及生活、家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会让生活变的充实而有条理。
二、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有效措施
通过我们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意义进行的分析与探讨,我们有必要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从而达到我们所计划的各种目的。
(一)在入学的初步阶段,应该让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有初步的了解
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大学新生的具体需求来开展的,让他们初步了解自己专业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更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了解到职业规划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个阶段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首先,通过开办职业规划讲座以及组织职业规划公共课、学生协会之间的自由交流等来提高学生们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并让他们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其次,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身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从而通过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还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兴趣培养以及爱好塑造,帮助他们不断的挖掘自己的潜力,并最终进入最适合他们发展的航道。
(二)中期加强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入了解
在初步了解完了之后,就应该让学生们进行深入的了解,不仅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将自身的综合条件与职业结合起来,并最终制定自身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的制定要从学生的专业出发,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制定发展的目标和切实的计划,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和课外活动,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教师应该进行的首要任务。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
(三)毕业前的重点实施阶段
在大学生即将毕业的前一段时间,学生们纷纷走入实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也是职业规划进入实施的重要阶段,在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各行职业的情况,以便于帮助学生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目前状况的工作岗位。同时,还要让学生们认清在这个阶段也不过是他们职业规划的刚刚开始,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改进,通过正确的指导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快与社会接轨,自主能动的去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从而不断努力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四)充分发挥高校就业指导办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
在当今的众多高等院校中,都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设置了高校就业指导办公室,主要解决大学生的未来就业问题,但是不少学校的就业指导办其运营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是形同虚设,只为应付社会的监督和相关部门的检查。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办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首先,应当从大一新生就要做起职业指导工作,促使他们都要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做出规划。随着校园网络的建设,大部分学校都有自己的学校网站和校内网站,这为就业指导办的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就业指导办要将目前的就业形势与市场需求等信息在学校网站上,将目前的就业形势告诉他们,激发他们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当学生即将就业毕业的时候,就业指导办可以请一些企业人事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给学生上课,在求职找工作的时候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应聘及面试指导,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技能。同时,也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同学们放弃不良的择业观,只要努力地工作,不断学习,追求进步,任何工作岗位都有展现才华的机会。
(五)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实施的社会氛围
能够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我们除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改善内部因素之外,还应该努力的改善外部条件,营造出比较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实施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加大科学就业的宣传力度,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来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降低家庭与大学生超过现实市场情形的就业预期。另一方面,广泛地调动社会力量尤其是社会团体,来共同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同时,还应当摒弃唯学历是图的非正确择人标准,塑造并实施以能力为本位取代学历本位的人才观与用人观的社会氛围。
三、总结
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论述,我们就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较为简要的探讨,具体的还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现状以及社会就业前景来综合性的客观实施相应的措施。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士参与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来,为改善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人才综合素质水平较低的形式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综合改革试点 全日制工程硕士 职业能力 导航
我国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的主要是为国家提供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全日制工程硕士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门类,专业数量最多,在校生规模最大,培养目标更直接和现实。新的历史时期,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大力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紧迫的办学任务。
一、思考与认识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年限为2年,他们的职业能力拓展,可大致划分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理想导航和职业行为拓展四个部分。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教育,目的是通过科学规范的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评价与保障体系探索,以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的现实效果为主要研究依据,为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与和谐人生构筑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2010年底教育部批准了26家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成为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通过探索和深化改革,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提高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科学认识,形成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定位。通过发挥学校自身办学优势,依托社会资源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工程硕士实习实践基地,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能力,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明显提高。
1、开展职业能力导航是研究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首先是研究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全日制工程硕士经过本科阶段的培养,职业素质已有所积蓄,在专业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智商和情商协调发展的能力,以及抗挫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储备,基本具备了未来发展的职业素质。他们大多对未来个人发展比本科生更为关注,对职业发展规划有更清醒的认识,对开展职业规划能力拓展更加期待。
其次是高校开展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需求。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增长,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就业压力日趋严重,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是当下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一项长期、紧迫的传统性工作。使科学的职业发展观贯穿于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全过程,努力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对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就业注入新的活力。
2、开展职业能力实践是办学机制改革的体现
新时期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规划能力拓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一是在教学中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的职业规划能力,通过教学制度改革、拓宽研究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倡导研究型和协作型学习方式、注重实践教学等途径,大力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发展目标;二是在全日制工程硕士集体生活中提高职业规划能力,培养组织和管理能力;三是在专项活动中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通过开展专项训练,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执行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规划能力,通过开展“三下乡”假期社会实践和多渠道的专业实习实践活动,增强全日制工程硕士对社会的认知,深入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规划能力拓展也成为国内外高校和研究生培养单位探索和研究的热点,但大都停留在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素质培养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初级阶层。目前,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还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全日制工程硕士作为专业学位的新门类,学科专业广,人数多,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职业规划能力拓展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不断渗透,知识经济时代的巨大冲击,网络信息的大爆发,国际国内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的广泛开展,都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开拓提供了机遇。
二、案例实践――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1、优化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拓展的运行机制
首先是对高等学校全日制工程硕士开展职业规划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国内高校尚未单独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方面的工作,根据驻青高校开展此项工作的信息反馈,绝大部分高校都把学术型和学位型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用一套方案进行管理。在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中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仍然是各高校开展此项工作的盲区。目前,各大高校普遍的做法就是依托长期的学术性工学硕士研究生职业规划和导航的实践经验,探索性的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规划能力的拓展。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两年来,学校利用其在全国建设的八个“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逐渐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环节进行了职业能力的有力拓展,效果较好。
其次,通过制定科学、规范而又灵活实用的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和考核管理办法。以山东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就业工作为根本,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学制短、实践要求高等特点,制定了灵活实用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和考核管理办法。其宗旨就是结合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扬长避短,打破学术研究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以技术培训和技能导航为先导,建立既适应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战略要求,有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创新型职业能力培训机制和考核管理机制。其中涉及到学校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课程、导师开展职业引导培训、实践基地开展就业形势分解、研究生自身开展职业素质提升四个部分。在学校-导师-社会-研究生四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责任和具体工作内容。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定期调查和考核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拓展的效果。通过对2009级和2010级全日制工程硕士就业现状的对比和分析,同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积极性和择业的目标性也更加的明确。通过座谈和对已毕业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就业情况的跟踪,及时查找学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质拓展方面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规划能力得到了更加稳健的提升。
2、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拓展保障体系
首先是拓展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展研究生执业资质培训。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有19个领域,均为学校一级学科硕士点下的优势专业。在全日制工程硕士中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机械电子领域研究生积极开展CAD证书考级,土木建筑领域研究生开展注册造价师考试,测绘领域研究生开展测绘技能大赛,信息学院研究生培训数学建模等一系列专业特点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质培训,不但浓厚了校园学术文化氛围,更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的锦上添花作用。
其次是建立健全长期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发展规划机制。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将来择业与创业的不同理解与需求,开展有的放矢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拓展规划,大大提升了全日制工程硕士自身核心竞争力。培养目标的准确性与灵活性,给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并提供了广阔的成才空间。根据学科性质差异,建立健全长期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发展规划机制,是当前和今后各高校开展研究生职业导航工作一项重要的任务。
最后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拓展的实践与创新。以山东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拓展的调研、实践、总结,深入拓展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提升的渠道与手段,研究新形势下未来我国高校在做好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方面的新趋向、新思路及创新措施。
三、经验与启示
1、通过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能力导航与实践,主要破解了四个方面的难题。
一是通过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培养目标上与学术型工学硕士的差异的研究,主要解决了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生涯规划在实践、技能、经历和专业素质等基本技能培养方面的中心位置。尤其是以学术培养到技能培训为核心的培养机制的转变,彻底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工科研究生培养的单一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更强,技术操作能力要求更高,投入工程一线的责任更加明确,彻底把研究生由“幕后”推到“台前”。
二是关于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发展能力拓展的研究,诸如大力推进校企联合培养,双导师制,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新渠道,这主要解决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在课程学习和技能实践过程中,提升职业能力的新途径、新措施。积极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直接聘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研究生校外辅助导师,加快研究生与社会行业领域的接轨,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观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三是对在校全日制工程硕士开展职业导航,这主要解决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疑惑和困难,辅助其就业。学校制定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导航计划和相关的政策保障,辅导员积极开展职业导航培训并及时提供就业信息,使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树立起端正的就业态度和明确的就业目标,效果显著。
四是关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的客观分析,主要解决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生存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通过对2009级和2010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分析,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研究生在毕业后都在本专业领域就业,2009级和2010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就业率分别达到95%和97%,只有极少数考博士研究生,由于受到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招生条件限制,未能达到升学目标。
2、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能力导航与实践,在强化就业创业工作中优势明显。
山东科技大学一直把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就业第一”理念,坚持科学发展。以强化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就业指导和组织领导为保障,以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拓宽就业渠道为目标,以提高学生满意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为核心,通过创业培训、就业政策宣讲、职业规划指导、创建校企对接平台等措施,有力推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职业规划意识,未雨绸缪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为更好的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同学成长成才,专门聘请心理学专业老师定期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并在各班召开职业规划主题班会,使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尽早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重要意义、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具体流程步骤,督促非毕业生同学尽快制定并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创建校企对接平台,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学院高度重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培养能力,不断创新实践模式,认真组织策划并成立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科技服务团”,制订了运行章程和运营模式,依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和企事业单位科研合作,充分发挥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技术优势,推动校企事业单位互利互赢,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目前科技服务团队已经渐渐的深入到企业之中,与首钢集团环保事业部、志源实业有限公司、潍柴集团、黄海学院等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科研实习及项目开发协议,创新人才培养及社会实践模式。
三是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建立就业联络员制度,各毕业生班级推荐一名责任心强、在校时间长、联络方便的负责人担任就业联络员,及时向同学们转达就业信息;其次积极邀请并热情接待招聘单位走入校园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层面的小型专场招聘,排除信息不对称障碍,切实做到招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招聘应聘成功率;再次是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应聘技巧培训,帮助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同学深刻认识自身优势和就业形势,有针对性的、充分的进行应聘准备,提高面试通过率;最后通过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飞信群、QQ群建设,切实保证每位同学获取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参考文献:
[1]高洁,贾强等. 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2)
[2]郭蕾,贾爱英.工程硕士培养的规范化管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
[3]李光玉.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刍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一、何谓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又叫职业设计,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进行分析,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目标的过程。它具有独特性、终身性、发展性、综合性等特点。我国人事科学研究者罗双平用一个精辟的公式总结出了职业规划的三大要素,即知己、知彼、抉择。
二、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评估不够客观,不能准确审视自己
自我评估是职业规划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客观全面的评估,是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但是,目前大学生自我评估很容易产生两种误区:第一,过分肯定,只看到自己的优势,而忽略了劣势,使自己陷入自负的境地。第二,过分否定,看不到自己的优势,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让自己陷入自卑的低谷。两种误区必然导致不同的规划结果:第一,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职业定位容易好高骛远而不切实际。第二,职业发展期望值过低,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价值,失去信心,妄自菲薄。
2、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职业规划教育,大学生对社会认识不够,许多大学生职业意识模糊、敬业精神欠佳、择业就业能力相对欠缺,对未来工作需要意识不够,产生动机所需要的内在愿望和和外部具体对象之间的心理联系未能很好建立;再加上高校教育资源相对紧张;这样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很少关心应该如何有效的指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职业、选择职业、规划职业。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和职业理想的不到位,也使得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开展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3、职业目标比较模糊,时常抱有侥幸心理。
对大学生而言,该阶段的职业规划既要有较高的奋斗目标,又要对自身体力、智力、能力有充分的考虑。因此,个人要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进行现实的评价,做出相应的职业决策,并最终实现初次就业。
在《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中反映,52%的毕业生对于想要进入的行业发展前景没有研究过,他们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等等。不少学生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成就自己的事业。这种盲目的追求与选择,不仅影响个人目前的就业,同样会对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规划的可行性较弱,缺乏实践意识
虽然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有所了解,也有了初步制定职业规划的意识,许多人也制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认真按规划执行,而是将制定的职业规划束之高阁。
三、解决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问题的对策
1、理念与观念上的更新。
学生、高校和社会都应认识到职业规划不是仅仅由某一方面单独完成的,必须涉及到学生及校内外服务和管理机构,因此,必须首先做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等层面上观念的更新。
学生观念上的更新。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树立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成才的意识,更新其发展观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一步了解社会,看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根据自身实际、社会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观念的统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机构部门都应充分认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统一认识,一切以学生为本,并在实际工作中为之服务。教师的思想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的,对此学校应从宣传和制度上加以保证,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
社会观念的改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顺利实施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加强与政府机构及校外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联系,通过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等形式使全社会参与到这一工程中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2、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
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按年级确立不同的目标,并开展不同的指导。一年级时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对他们灌输职业生涯管理的理念,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经验,邀请专家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必要性方面的讲座,指导学生了解自我,认清自我。二三年级时,力争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可以邀请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士来校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同时,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结合自身不足与社会需求,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四年级时,要做就业准备,包括积累实习经验,完善求职材料,学习求职技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3、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载体的作用,注意多种形式互相配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教学计划的设置、实施,职业测评的指导和职业心理咨询的到位,实践实习环节的落实到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序、有效开展。
4、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队伍建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保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具备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建设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要建立和完善职业规划教育队伍管理制度。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咨询、测评、辅导、实践等工作中的作用,保障教育效果的优质、高效。
大学生职业规划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既是社会发展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顾玉英.大学生职业指导[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2]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规划;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 G520.1
[文献标识码] A
Strategic Thinking on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ZHANG Jie, MA Yong, ZHANG Yanan, WANG Yu
Abstract: Career planning is the basi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o position and recognize themselves, through which students could accurately position their professional direction, find the way and the goal ahead and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itiveness. University students could make their career planning by means of SWOT, the analytical tool, making them clearly understand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hanging vulnerable factors into advantageous factors, and avoiding adverse influence of threat factors. Implement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career planning. In this process, constant revision of planning according to feedbacks is required. In order to stride forward in the right direction, students should make their own career planning object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strategic thinking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的过程。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定义由两部分构成,即大学生职业和规划,狭义讲在校大学生的职业是学习,主要任务是指为将来从事社会工作(或从事职业)使自己具备并完善自身的基本能力、心理和思想素质,包括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严谨的分析技术、熟悉社会准则、基础知识等,是为从事职业做准备的,规划是指如何实现这些能力。
一、大学生制定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1.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做好自己定位和认清自我的基础
作为大学生,在思考自己的职业未来时,要明白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正确更为重要,所以并不是急于判断如何去做,而是先认清自己,做好自身定位,通过有效的分析,对自己当前的学习和职业未来做一个战略规划,战略管理中的SWOT模型就是一种很好的对自我分析的工具,所谓SWOT分析,指的是在四个维度上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矩阵式交叉分析,找出适合于自己的基本策略。
对于大学生而言,认清自我的优劣势是确定目标的基础,所谓“优势”主要分为个人优势和资源优势。个人优势,指的是纯粹属于个人因素,比如说做事细心,稳重,适应力强,又比如有些人口才很好,有些人交际能力出众……;资源优势,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知识资源等。而劣势,即相对于优势的各个角度而言,是自己比较欠缺的地方。找出劣势,对于职业规划的意义也非常重大,在了解自己能做什么之前,应先了解自己最好不要做什么、可能遇到什么麻烦,做好所有的心理准备,这样可以帮我们减少挫败的概率。通过SWOT方法对自己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做倒“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2.通过职业规划可以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
用SWOT进行自我分析,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就会有很好的定位。同时要明白并不是所有职业都适合自己,也不是喜欢的就是自己擅长的,所以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职业方向,职业规划是未来职业选择的一个指南针。
3.通过职业规划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来自哈佛大学调查研究:有3%的人有自己清晰的长远目标;10%的有自己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60%的人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标;27%人没有目标。脱离高考的压力,初到大学的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勉会有松懈的态度,通过职业规划给自己一个方向,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找到奋斗目标,发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进一步发挥潜在的能力。
4.职业规划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竟争力
职业规划可以指导大学生向自己所认定的职业方向努力并采取相应行动,了解了目标职业的要求后,就可以根据要求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相对没有职业规划的大学生来说,就会给自己增添一个法码,在未来事业的竞争中就会显示出优势。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目的
职业规划的目的从狭义的角度讲,是追求成功。大学里流传这样一句话:“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了。”到大四才“知道自己知道了”,其实已经知道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并不只是帮助个人按自己的条件找到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做好计划,筹划未来,进一步详尽估量主、客观条件和内外环境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符合自己而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
1.第一个目的使自己具备相匹配的职业能力
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人岗匹配,适合自己,自身的职业能力要与企业的职业需求相对应,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并不只单单一种能力,职业能力说明了一个人在职业方面的胜任程度。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好自己基本课程的同时,通过职业规划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基本条件和努力方向,从各方面发展自己,不仅让自己具有一般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有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而三方面的能力结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第二个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求得职业发展
大学生通过职业规划的自我分析环节,在避开自身劣势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清楚与自己优势相匹配的工作有哪些,并且作出进入相应工作岗位的计划和措施,然后通过自己的各方面的学习,深入了解自己所将应聘企业和岗位的市场状况、行业前景、职位要求、入行条件、培训考证、工作业务、行业英语等,通过职业规划做好能力培养和职业准备,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找到工作并不是职业规划的终点,要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直往前走,并不断得到升华和提高。
三、制定职业规划的方法
大学生制定职业规划,首先分析自我,特别是个性、兴趣、爱好、潜能等,其次是了解环境、社会发展趋势等。下面是SWOT分析的一个简单图形,这个图形是结合大多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制定的,通过图形对自己进行分析,然后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
(注:上面表格中的S因素和W因素、O因素和T因素的具体内容可互换。)
用SWOT进一步分析时,可继续借助于矩阵,如SO分析(即优势-机会分析),寻找有用的启发,还有ST分析、WO分析、WT分析,可能会再找出若干条策略,然后选出比较重要的,做出有建设性的几条策略,为自己的职业方向进行定位。SWOT总结:通过SWOT分析,应更加了解了自身的优劣势,让自己明白接下来自身的任务,即通过努力将弱势因素转为优势因素,努力加强自身能力,避开威胁因素对自己的不良影响。
四、职业规划最重要的环节——实施
大学生职业规划不能纸上谈兵,实施是最重要的环节。在职业规划实施和运行的时候,每个人自身和外部环境不一样,对未来目标的设定也有区别,不可能对未来外部情况了如指掌,对自己的一些潜在能力也可能了解不够深入。这就需要在实施中不断根据反馈进行规划修正,使之更符合当时的客观环境,并要不断认识与重新了解相关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职业规划的实施步骤:一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长,不断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二是根据自身优劣找出自己的职业机会和威胁,用SWOT分析法进行深入评定;三是提纲式地列出今后自己毕业后的职业目标和方向,根据职业目标制定目前在校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行动计划;四是为使机会按时完成,应设置阶段性目标,定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加压、进行学习成果评价和过程激励等;五是及时了解外部环境动态,根据各方面的环境变化调整职业计划。
有一种说法:“赢在起点”。大学校园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在准备踏上人生中最重要的职业发展的漫漫长路之前,先花点时间好好自我整理一下,真正客观、科学地规划一下,然后才能朝着更正确的方向大步前行。
[参 考 文 献]
[1]斯蒂芬.P.罗宾斯/黄卫伟,等.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张柏清.浅论高校职业规划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26)
[关键词]职业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作用
职业规划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区别于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医院管理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人”与“工作”和谐地融合,从而实现医院和职工的共同发展。做好职工的职业规划设计,不断激发职工潜能,为职工施展才华提供环境和机会,帮助他们在医院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目标,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职业规划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于把握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的契合点。职业规划是指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评定,以确定最佳职业目标,并为此制定出相应教育培训方案,在时间、顺序和方向上作出有效的安排。
1.1对职工个人的重要性
对职工个人来说,是从事业务工作,还是管理工作;是临床科室还是医技科室;是内科专业还是外科专业等。个人通过对意愿及兴趣、爱好、特长等各方面的条件评估,初步确定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全面的自我审视,充分认识自己与本岗位要求的差距,从而进行比较准确的自我定位,以弥补不足,提升自我,增强职业竞争能力。把职工的个人奋斗目标与医院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职工对医院的忠诚度。职业规划对职工而言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因此,应将职工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与事业发展联系起来,并达到协调与平衡,这样就可以让职工生活、工作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真正实现职工个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对社会的良好适应。
1.2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更深入地了解职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愿望与理想以及在工作方面的优势与弱势等,能够让医院的人力资源部门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从而使员工更好地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将职工的个人奋斗目标与医院的发展目标有机的结合,这将有利于提高职工个人和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从而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较全面地掌握职工个人的优缺点和职业发展目标,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培训,增强培训效果。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职工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同时所确定的职业目标也比较符合个人实际,这样就可以降低职工在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失落感和挫折感,以保证在工作的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士气。
2职业规划的主要内容
职业规划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职工自我职业规划管理;另一方面是组织职业规划管理,即医院组织发展目标的设计、宣传和落实,建立职工资料档案,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奖励晋升制度,提供发展机会,协助职工职业规划发展。
2.1确定需求,相互融合
在进行组织职业规划时,要将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联系在一起,这样才会取得双赢的效果。医院可根据短期或中长期的发展方向或目标制定出符合医院特点的组织需求(如战略方向、运营方式、人才梯次、学科建设等),职工根据自身条件确定个人需求(如职业取向、知识结构、期望职位等),再将二者联系起来,找出共同点,才能有效地实施职业规划管理。
2.2识别职业机会
在确定了组织需求和个人需求后,要对现实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职工之间应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以便职工了解医院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要了解职工的需求,对其技能、知识、优势、劣势、兴趣及价值观等做出评价。职工在获得组织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可能培训开发的机会后,应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判断自己的职业取向是否与医院的发展相符,在此过程中识别职业机会。
2.3设定职业目标
在识别职业机会后,医院和职工要共同来制定目标。在设定目标的过程中一是要考虑目标的高低,二是要考虑目标的长短。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可实现性和时间的限定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帮助职工确定短期与长期的职业目标,同时,这些目标应与职工的期望职位、技能水平、工作设定、技能获得等方面紧密联系。
2.4评估职工的潜能
绩效评估在职业规划管理中非常重要,它往往是职工职业发展的衡量标准或决策标准,有很好绩效的职工往往是成功晋升的合理人选,而绩效差的职工则可能需要从一个岗位轮换到其他岗位,甚至被降职等。
2.5制定规划并给予支持
在评估了职工的潜能以及确定了其职业目标后,就需要有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或者时间表来保证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在综合职工个人评价和组织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采取培训、轮岗、空缺职位变动等措施为职工提供多岗位体验的机会。
2.6协调和反馈
规划目标的实现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因外部环境和组织因素的影响而需要进一步调整。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这种调整的频率会随着医院间竞争的加剧而越来越快。因此,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通过定期发放医院发展规划调查表和职工能力开发需求表,及时对各种影响要素进行评估,及时反馈,提出建议,有针对性地调整规划目标。
3人力资源管理在职业规划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业规划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医院可持续发展和人才队伍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1为医院规划的实现提供保障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要把职业能力的构建始终放在重要位置。要引导职工树立一个远大人生目标或职业目标;要引导职工正确分析,了解自己优势、劣势所在,以便在职业生涯中能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职业能力;要引导职工深刻了解组织的目标,了解组织中岗位的要求,了解自己在组织中如何从低层次的岗位向高层次的岗位不断进步,使职工对自身在组织中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预期;要引导职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把职业道德的建立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正确、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建立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助推器,各行各业都有各自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要引导职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融入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理念。
3.2为职工职业规划的实现提供渠道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职工职业规划的实现过程中要对职工的培训开发制订计划。包括专门为职工设计的院外教育计划和院内教育计划、提供的短期课程、继续教育、在职教育计划、专家的讲座等。扩大职工现有工作内容、工作轮岗、工作晋升等途径,对员工进行开发。同时,用绩效来评价职工的业绩、行为和技能,并提供反馈,根据反馈采取措施。
综上分析,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帮助和指导;组织的发展,有赖于个人的规划和绩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职业规划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的好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个人工作潜能,提升其自我价值,同时极大地提高单位管理效能,这对于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来说是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胜军.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简利亚.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在新职工职业规划中的导向作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7(7):134-135.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定位;目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3-0131-02
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企业也在逐渐改变劳动密集型的现状[2],企业用工也逐渐重视专业性和技能型人才。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毕业后就业的竞争压力在逐渐加大,就业形式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了国家和社会特别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会职业规划,只有明确就业目标,才能更加有学习的动力,也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做好铺垫,顺利地实现就业。
一、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策略论述
(一)高校就业指导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与现状
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就业期间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环境。现代企业注重的是专业性、适应性和动手能力等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高校應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分析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优点和优势进行重点培养,制定出符合学生职业规划的就业方案,明确学生所具有的就业竞争优势所在,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使其在与其他就业者具有同等条件的基础上,更加具有竞争力,使学生合理就业[3]。
当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培养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方面不够完善,大多刚刚认识到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有的高校甚至没有开设就业指导的课程,部分高校虽然认识到了就业指导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开设了专门的课程,但是缺少专业指导的师资力量,大学生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即使学校专门开设课程,认真对待的学生也不多。所以,我国高校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多方面配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认识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式,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让学生为步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要素
1.通过自我评估,明确自身优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进行职业规划的基础[4],进行自我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确学生自身优点,通过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以及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自身存在的优势作为发展的基础,深刻认识和了解自己,在自我评估的同时还需要借助他人进行评价,因为自己的认识是片面的,只有通过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得到的评价才是客观真实的。总而言之,自我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以后职业生涯方向选择奠定基础。
2.分析职业环境因素,制定符合实际的职业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环境因素的影响力非常大[5]。生活在社会中的任何人都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适者生存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只有适应环境的人才能够得到发展。因此,制定职业规划的前提就是需要分析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环境,清楚地了解自己处在这样的职业环境下自己究竟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培养自己的能力来适应职业环境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制定符合实际的职业规划,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职业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3.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并确定努力方向。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了解和明确自己想要进行发展的职业到底是什么,想要在哪个领域中工作,为自己在这个职业的工作中制定一个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最终目标。在校期间就对自己以后工作的方向制定目标,可以更好地对自己以后即将工作的相关能力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择业期间更好地确定自己想要的工作是什么,并且在校期间就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培养,以在岗位竞争上占据优势,更好地实现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定位策略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是通过对不同个体的性格差异、知识水平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规划,帮助缓解社会中人才供需的矛盾[6]。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贯穿于大学教学过程的终始,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教育行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指导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能力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计划,要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使其在踏出校门后更快地适应社会。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
就业指导可以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良好的引导以及客观的评价,指导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相关知识,还需要有一定工作经验,可以处理应急事件。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对大学生择业的指导,其本质也是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自豪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出规划和定位,避免在择业时期产生盲目性。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找工作、面试等方面的技巧,帮助学生在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时增加被录用的机会。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重要、严肃的工作而且专业性比较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企业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企业数量的增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的机遇,但同时大学生数量的增多,使竞争愈加激烈,给大学生就业也带来挑战。学生就业也不再遵从以前分配的形式,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就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行改变。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需要遵循企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改变,系统性地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时期,可以选择择业讲座、岗前实习、传道交流、企业环境调查等形式进行就业指导教育,通过就业指导来实现社会对人才需求趋势等信息更新的实时性,保证学生能力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实现个人价值。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长期就业指导理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
大学校园生活的结束就意味着即将开始步入社会,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首先需要从观念上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7],从学生走入大学校门开始,就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渗入到大学课程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规划的意识,让学生亲自为自己进行制定职业规划目标,引导学生为自己规划的职业生涯所制定的目标而为之努力,主动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为此,高校应该组织专业的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建立针对全校学生职业生涯整体规划的机构,从宏观方面系统性地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真正做到落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联合多方力量提升职業生涯规划水平
大学就业指导机构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因此高效应该整合多方面的力量为学生搭建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平台,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但是,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我国的高校缺少指导学生做职业规划的意识,只是单纯地教导学生专业性的知识技能,甚至很多高校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方面的教师,而且我国也缺乏专业性的就业咨询部门,因此培养专业性的就业指导人员来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迫在眉睫。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组织学生形成就业互助,调动多方面的力量,从根本上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和健全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高校应该共享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社会化资源[8],学校应积极组织校园招聘会、就业指导讲座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与本地的各级政府和企业进行沟通,寻找更多的用人单位,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职位选择机会,从中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职位。其次,学校可以创建学生就职网站,将学校找到的用人单位和相关职位详细地公布在网站上,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选择,利用互联网的模式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就业。
四、总结
大学的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大学生活所学习的是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为的是可以让学生成为被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因此,在校期间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成为保证学生更好地就业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生.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点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11-15.
[2] 李娜.打造现代职商促进学生就业—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人才开发,2011,(11):12-17.
[3] 李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13.
[4] 胡娅丽.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17.
[5] 李钰婧,赵慧.农林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亚太教育,2016,(3):264-265.
[6] 王曼.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J].青年与社会(上),2015,(1):78.
[7] 于颖,黄洪雷.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5,(2):102-104.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分析评价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7-0143-02
职业生涯规划是把个人与组织结合起来,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条件予以测定分析、总结评价,综合分析与权衡其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从自己的职业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和职业倾向出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付诸实施和安排,不是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因此,职业规划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筹划未来,定下事业发展大计。
1 众因素阻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
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一系列行为都存在着就业风险和危机,主要是因为他们个人普遍缺乏职业发展规划,找不准自己的职业定位,表现在职业选择、技能培训和岗位稳定性等方面显现出许多不足。是什么原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缺乏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呢?
1.1 淡漠职业生涯规划,思想认识上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接触较少,对专业工作要求了解不够深刻。他们中很多人不知道职业生涯规划,偶有了解也片面地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无用的工作,致使大量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明确为之奋斗的职业目标,常常随波逐流。他们对自己的未来盲目地充满信心,直接导致了找工作时发现自己并不能满足专业岗位的要求,造成了频繁跳槽等现象。据统计,新生代农民工跳槽的频率很高,每年0.45次,而老一代农民工则为0.08次,是老一代农民工的6倍,这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职业发展。
1.2 缺乏对职业能力的了解,职业定位有很大的盲目性
近几年,由于社会的压力,新生代农民工缺少更多地了解社会需求的能力,自卑心理突出,对未来职业及能力要求缺乏理性认识。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了解不够,对未来职业认识朦胧,对职业能力鲜有认识。不能调整自我位置,自我推荐能力不足,不善于包装自己,这些缺陷导致了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与岗位择人的互动过程中迷失方向,增加了就业难度。就业时便不知所措,过分地依赖父母和朋友。
1.3 注重个人收入,价值取向偏颇
职业规划是动态的过程,其关键在于起点价值观的正确程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时追求职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看重收入多少,往往哪家企业收入高就往哪里跑,盲目跟风,导致了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错失了一次次的就业机会。当前,只有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能从将来的职业发展角度判断就业岗位的优劣,而就这部分人,职业成功率较高。
2 多角度进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
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将直接关系到个人职业的成功与否。
2.1 自我分析评价,找到各自的长处
自我分析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要客观了解自己,对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有个理性而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指导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首先要帮助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情况分析,了解自身的职业基本素养和能力等特点,如个人特质、兴趣爱好、处事风格等,尤其应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兴趣,才可以选择适合自己从事的职业。当然,自评自测的最终目的是要将自己的性格、兴趣等个性因素与自己的职业选择联系起来,与个人的专业岗位相结合,学会分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弄清自己想从职业发展中获得什么,要实事求是,树立自信,扬长避短,不能夸大或缩小,同时,还应听取他人意见,更好地了解自我。以便能更合理地选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2.2 职业分析评价,找准合适的岗位
新生代农民工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还必须了解职业类型、职业性质、职业区域分布等具体特点,了解不同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除了解所需的基本能力外,还要了解所需的特殊职业技能,适当了解有关职业所在的组织、当地的相关政策等基本情况。不能仅从企业的规模大小或知名度高低来判断,而要从行业发展前景方面作深入了解。同时,要分析人才供给、平均工资状况等,提高找到自己适宜的工作的可能性。
2.3 社会环境分析评价,做好可行的职业规划
社会多种岗位需求是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外部条件,是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基础。设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要充分认识与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社会所需,紧密结合自身专长,弄清与自己有关的岗位需求情况,评估环境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发展变化情况,把握外部的因素优势与限制。在充分考虑个人能力和社会要求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做出相应的职业规划,否则,职业规划就会流产。
3 全社会合力助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
良好的职业规划设计须从良好的社会职业心态开始。新生代农民工要与社会职业岗位完美对接,必须要摆脱定性思维模式的束缚。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政府部门和一些职业培训等社会机构责无旁贷,以实际行动呼吁关注其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了解并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走向,介绍职业基本能力和知识,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3.1 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须加强法律咨询与政策辅导
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组织,开设专门的窗口,加强咨询服务,如帮助他们介绍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详细宣讲就业细则等,充分利用就业宣传栏、就业信息网等多种媒体,全方位开展政策讲解与法律咨询。针对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不清楚签约流程、合同条款等现状,可举办专场咨询会,介绍相关劳动就业等法律法规,协助新生代农民工成功择业。
3.2 及时和传递就业信息
目前,用人信息不畅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期,职业变化快、人才竞争剧烈。在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要及时向新生代农民工介绍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以最快的速度向社会公布用人单位的各类岗位信息,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也应主动及时收集和关注社会用工状况,提高就业的有效性。
3.3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指导活动
教育使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能切实改变他们对职业和职业生涯的偏见。职业培训机构和学校要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认清生活、工作、技能间的相互关系,明白要工作必须依赖职业技能的道理,进而有意识地与未来的职业结合起来。自觉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调整择业心态,努力与企业师傅多交流,培养个性发展和职业兴趣,挖掘潜能,把个人的职业目标、职业能力与职业训练结合起来,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竞争上岗等理念,做好多次就业思想准备,根据岗位需要和个人能力,合理选择职业就业。当然,在与用人单位见面时,适当注意求职技巧,如面试礼仪和技巧等,提高应聘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3.4 财政应加大对职业规划与指导机构的建设力度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投入,着力建设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机构,安排专业职业指导人员,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相关标准,规范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推动职业规划与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到时时讲、日日做,常抓不懈,实现职业规划与指导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成长创造一个有章可循,规范操作的平台。
3.5 大力培育职业规划师资队伍
职业规划是事业顺利实现的灯塔。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人人都需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当今职业规划师这一新兴的职业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青睐,职业规划教师市场需求在未来必将有较大幅度增加。职业规划教师是指导人成才的人,职业规划指导教师队伍要专业化。但是,现在不仅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不全,师资队伍更是严重不足。高等科研院校和大中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须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快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培养和规范化建设,使之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
关键词: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特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08-02
上海大学法律硕士从2008年开始招生,截至2013年7月,已有三届毕业生,分别于2011、2012和2013年毕业。学生就业情况与社会经济状况相关,与前两年相比,2013年学生整体就业下滑,在就业竞争中无明显优势。这与我们实行统一培养模式有关,每一届学生人数近百,实行大班授课,对所有学生实行同一化教育,培养模式单一,在培养时未结合学生本科所学专业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在国民经济繁荣的年份,学生就业不会有问题,整体经济不景气时,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凸现出来了。
一、法律硕士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上海大学法律硕士发展历史较短,学生培养处于不断摸索中,通过总结经验,完善方法,以期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学生。上海大学法学院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缺乏个性化职业规划导向
在2012级法律硕士实务课上,一名实务专家问同学们,将来毕业有何计划?80%以上的学生一脸茫然,没有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这是中国高校的常态,很多学生没有很好地规划自己,无明确的目标,在毕业找工作时,实行广撒网捕鱼式,在经济景气时,人才市场没有供过于求,学生就业不成问题,但一旦经济出现危机,市场紧缩,问题就凸显出来。有着明确的人生规划的学生,与那些在学校没有职业规划的学生相比,具备明显的优势。
职业规划于人生而言,好比大海航行中的灯塔,引领你朝着某个方向前进。而学生对职业规划重视不够,缘由何在?首先,在学校没有引起重视,未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学院无专人负责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新生入学后,无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引导,也没有请专家为在校生做职业规划讲座。其次,学生没有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对市场激烈竞争没有危机感。
学生选择就业时,首选公务员,相继参加各地公务员笔试。而企业每年招聘高峰都在年前,等公务员考试失败后,再找其他工作,为时晚矣。有的学生是兼顾公务员考试和其他工作机会,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可能同时还要撰写论文,完成学业,很难兼顾。如果有自己的职业规划,集中精力,有备而战,容易成功。学生在选择工作地点时,大部分首选留在上海,其次是除上海以外的一线城市。就读于外地学校的莘莘学子也希望在上海就业,因此,上海就业机会多,竞争也最激烈。学生根据自己的竞争实力,选择城市,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房价偏高,如果父母没有能力支持,将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若选择回家乡,生活成本相对不高,工作待遇在同等条件下也较好,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支援了家乡建设。
(二)与实践人才需求脱节
法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法律实务部门的通用人才,换句话说,法律硕士生毕业去向是到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等实务部门从事法律职业工作。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求是毕业生具有宽口径、复合型、外向型的知识与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管理、外语和计算机等方面专业知识,能够独立进行法律实务工作。①在培养过程中关于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上海大学法律硕士是依据上海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计划和规定招生和培养,学制三年,在培养时考虑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还不够,课程设置与现实脱节,学生入学前两年是专业课程安排,包含实践课程,以课堂讲课的方式进行,对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明显。
除此之外,第二学年的实习,按照学生自主选择和学院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学生的实习单位。学院安排的实习单位为法院和检察院,学院和实习单位之间的合作未以任何书面形式确定下来,具有随机性。在学生实习期间,具体如何做,听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但是学生实习需要学会哪些本领,实习单位需要教给学生哪些能力,皆无明确的界定,学院与实习单位之间缺乏长效机制。学生自主选择实习,有些学生通过熟人,直接获取单位提供的实习鉴定材料,而未真正参与实习;有的通过投递简历,找到实习单位,做些行政事务性工作,实习结束了,对法律实务工作还是一无所知,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除掌握法律知识之外,还要具有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而我们在法律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的是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律方法的学习等,对如何提高法律实践能力,如何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现实法律问题,在法律硕士培养过程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不尽相符,学生素质、能力也不符合公司企业的要求。
(三)与学术型混同培养
上海大学法学硕士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培养机制成熟,培养方案设置科学,培养目标明确,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得心应手,培养的学生具有高层次、高素质的法学职业培养体系。法律硕士从2008年开始招生,2011年第一届学生毕业,尚处于不断摸索中,虽然有很多其他高校的成功例子可供借鉴,但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法律硕士的培养机制不完善,体制尚不健全,在法律硕士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在某种程度上仿照了法学硕士,指导教师指导论文时,按照法学硕士的要求和标准来要求法律硕士;任课教师或按照法学硕士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基础不一样,培养目标也不相同,按照学术型的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型研究生,显然混同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培养目标,无法实现专业硕士法律实务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法律硕士(非法学)特色教育改革尝试
法律硕士(非法学)在培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实现法律硕士的教育目标,我们做了一下特色教育教学改革尝试。
(一)重视职业规划教育
学校充分重视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从招生与就业专项费用中建立职业规划教育专项基金,用于各学院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系列活动支出。学院由专人负责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在校内建立学生职业规划联系人制度,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担任,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个性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学生在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时,结合本科专业和法律专业,将两种不同的知识背景融合起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并有目的有重点地围绕自己的职业规划开展学习,为自己将来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学校和学院聘请相关行业资深人力资源部经理,不定期举办职业规划讲座,从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寻找主讲人,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正明白建立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及早地进行职业规划,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培养社会需要的栋梁人才。
(二)职业化
法律硕士以市场法律人才需求为导向,实行职业化教育,改变现有的培养思路,根据法律实务人才的需求方向确定法律职业方向,设置公司金融法务、刑事司法、知识产权、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政府法制六大方向,招生时优先选择有初步学业规划的学生,按照类别定向招生,分类培养教育,减少课堂式教学,延长专业实践的时间,专业实习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间,不短于一年,建立实习长效机制,通过制度规范实习,提高实习的质量和价值。课堂教学放在第一学年,实践课程由相应行业的单位负责,如检察实务类课程由检察院负责,审判实务类课程由法院负责等,由学院和相关单位以协议方式确认,学院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专业实践由原来的两个月延长到一年,按照门类和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确定实习的内容、学生实习需要学会的本领以及实习单位的责任,要求实习单位为每个学生配备带教老师,指导学生实践,协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专业实践,真正提升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来就业时,缩短适应时间,真正提高法律实践能力。
(三)特色化
走特色化道路,法律硕士设置公司金融法务、刑事司法、知识产权、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政府法制等六个特色方向限定选修课,与行业对接,实现法律硕士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法律实务人才需求相一致。学生根据喜好选择所学方向,一旦选择,不再更改。每个方向根据行业需要设置七门专业课程,课程设置非常慎重,与行业知识结构要求一致,不仅体现行业特色,而且能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为将来职业积累知识和技能。专业实践课要求学生选择与自己所学方向一致的行业实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90-03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即在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力求实现“我想做的事情”与“我能做的事情”的有机结合。职业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资历的变化、心理的发展,个人的职业行为发生有顺序改变的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具有长期性与连续性。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意义
帮助学生认知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帮助个人进行全面的自我分析,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特长等等,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更好地认识自我。而认知自我是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一个前提,在此前提下,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了解社会现状,正确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学生才不会眼高手低,不会遇到挫折就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失去信心。也只有这样,才会对学生的长远职业规划起到关键性作用。
有助于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 职业教育偏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知识和技能的操作型人才。如果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在一线就业,就如同工厂生产出的零件不能直接使用,需要二次加工,这样的工厂同样将被淘汰。所以,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育,可使学生少走弯路,增加就业成功的机会,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有助于学校的良性发展。
有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 职业劳动生产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构成社会发展的基础。职业是社会运行的一种方式,关系到人与人的社会联系、财富和利益的分配关系、矛盾与冲突等等社会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指导目的在于通过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职业及素质要求等信息,引导其有目的地学习,以应对未知的就业前景,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夯实基础。解决好了学生就业问题和职业生涯发展问题,不仅可满足学生个人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同时也能为社会提供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间安排不合理 很多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或者第一个学期,有些甚至是在毕业前夕,匆忙地开几次就业指导讲座,甚至就是开两场宣传发动会,而学生在校的其他时间再也没有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这种指导和规划对于学生了解职业、提高将来的工作能力、提高终身就业能力等几乎没有太多的帮助,而且这些做法完全与国家要求的“全面落实就业指导思路”相背离。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师资缺乏,力量薄弱 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指导主要由本校的就业指导教师来完成,而就业指导教师基本没有经过专门训练。他们只是在做招生就业管理工作的同时,兼职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指导的形式仅仅只是上几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草草了事,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同时,大部分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素质并不高,没有时间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个性辅导,更难以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此外,在我国的高校以及高职院校中,心理咨询师尤为匮乏。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力度不够,系统性不强 许多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仅仅是在毕业前几周开展政策宣讲会、就业信息会、择业技巧讲座,或稍带进行面试指导等,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基本没有什么效果。学校的其他部门也没有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措施。所以,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力度不够,系统性不强,缺乏实际指导意义。真正发挥作用的职业规划指导不应该只局限在几节课的内容中。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能只是由学校就业部门完成,还需要其他的部门共同分工管理。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3+3+3”指导模式
针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提出了“3+3+3”职业生涯指导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极大地提升了我院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得他们的求职能力不断提高。
“3+1.5+1.5”三阶段递进式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学生的就业、择业、创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根据办学特色与教学模式的特点,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持续地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采取全程性指导方式,建立了三年、六个学期的“3+1.5+1.5”三阶段递进式指导模式,对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职业规划指导方式,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第一阶段是学生职业规划的适应、探索期,主要在第一、第二学年完成,总时间为三个学期。此时的学生处于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过程中,这时学生会出现迷惘、困惑、张扬、激进等复杂的心理状态。在此阶段,我院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侧重于指导学生全面地了解自我,进行自我探索,正确评价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寻找自身的不足。在这一过程中,学院以系部、班级为单位,请每个专业的带头人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辅导员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指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同时,在我院的教务系统中,每个班级的课程中都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开设了职业规划讲座,旨在为学生将来制定职业目标打下基础。第二阶段是学生职业规划的定向期,主要穿插在第二、第三学年进行,总的时间为1.5个学期。此时的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对于就业创业导向的学习理念也产生了一定的认同感。在此阶段,我院采用的职业规划指导方式是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引导学生逐步理性、辩证地认识社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与适合自己的职业有清醒的认识。此阶段以专业教师的引导为主,将职业规划指导融入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并使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三阶段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冲刺期,主要在第三学年完成,总的时间为1.5个学期。此阶段的学生对于就业创业的甜酸苦辣、对于自身在职场上的竞争力都有了更为清晰和理性的认识,对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有了更为冷静而客观的态度。此时,我院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侧重于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职业修养,使学生通过分析自身不足与社会需求,做好切实可行的就业准备,具体包括积累实习经验,学习求职技巧,初步完成从“好学生”到“好职员”或者“好老板”的角色转换。
“辅导员+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三者共同指导 在高职院校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力量薄弱,仅仅由就业指导教师指导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院采取了由“辅导员+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三者共同指导的模式。辅导员、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三者有机结合,分别从心理、专业技能、就业技巧等几方面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从学生角色转化为职场人。2012年底,我院进行了教师岗位职责的改革,严格区分了辅导员(班主任)与专业教师的职责。辅导员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经常与学生接触、交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即学生的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学识等,这些信息是大学生探索其职业倾向的基础。我院辅导员教师将职业规划指导融入日常工作管理中,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根据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有计划、分层次地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职业目标,为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专业教师是学生专业知识的主要传授者,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了解专业、分析专业,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以专业特色和能力要求为导向,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才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我院开展了将职业规划指导融入教学模式改革中的活动,专业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使职业规划指导与专业知识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让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少走弯路,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就业指导教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不能仅上几节课就算完成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注意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进行辅导的时候要做到差异性辅导与个性化咨询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使每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择业都能体现主动性、理智性和应变性。因此,就业指导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咨询。
“学校+系部+班级”三级分工指导 职业规划指导力度不够是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我院采取了“学校+系部+班级”三级分工指导模式。通过学校、系部、班级三级分工,各司其职,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层面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由就业指导中心和教务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由各系部和每个班级共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纳入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安排教学时间(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内容既要包括理论教学,又要有实践环节,并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拟订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同时,为了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学校定期选拔一部分教师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培训,或从社会上聘任专业人士充实到学校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中,增强师资力量,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素质。系部层面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过程中,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在校内,组织专业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专业内容、就业范围、本行业的职业发展趋势等;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征文、演讲或辩论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在校外,为学生搭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技能知识等。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都是职业实践的很好形式,根据不同教学班级的特点,可以班级为单位,在辅导员、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主题班会、讨论会等,以此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通过构建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采用可行的措施与方法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才能使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在职场上取胜。这也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徐觅,陶建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2]于东江.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0(2):72-73.
[3]成敏.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社科纵横,2012(3):203-204.
[4]陈红.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探索,2012(3):151-152.
[5]李晓波,李洪波.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6]徐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行动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07(7):118-119.
[7]李小兰.试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4(7):35-37.
【关键词】 微课 民族高校 大学生职业规划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是指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过程。其核心是微视频,是在网络教学大环境下产生的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微课(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 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在国外,微课教学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学校、各类学科,发展较成熟。而在我国微课才刚刚起步,2010年广东省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全国开展中小学微课竞赛活动,此后,随着教学新模式的不断探讨,微课成为各类学校开发的教学新课题。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得到了全国31个省热烈响应,近500所高校参赛,参赛作品达3000多件,涉及几乎所有学科门类。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委属民族高校,承担着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下,让少数民族学生从大一开始做好职业规划很有必要。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中南民族大学提交作品26件,课程涉及心理学、化学、数学、外语等多个学科,而无一件涉及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在全国仅有6件作品涉及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可见,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中应用微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文件要求,中南民族大学自2008年10月开始,分别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与发展规划》课程,在大三大四年级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每个课程18个学时。学校采用自编教材,引进锦程职业发展教育平台,让学生进行自主测试、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但由于社会、经济及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该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并亟需完善。
1、教学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及实践性,需要教师不仅重视理论讲解,更要在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但目前的现实状况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讲授都在教室进行,教师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操作指导不足,无法真正达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
2、教师队伍有待完善。中南民族大学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教师队伍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以及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知识背景的优秀辅导员组成的教师队伍。但由于辅导员专业背景较复杂、实践经验少、职业规划专业知识不系统,加之事务性工作较多,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教学效果无法很好保证。
3、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不足。许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都实行大班教学,一个课堂动辄百人,课堂管理难度大,课程需要做的体验式活动、互动游戏、小组讨论等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民族院校,全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文化背景、学习状况差距较大,加之学生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大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微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1、开放性、自主性较强。网络可存储海量知识,任何人都可以浏览访问,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自主性较强。这是微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的共通所在。
2、短小精悍、方便学习。微课时长在10分钟左右,其资源容量也较小,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vniiv、fly等),加上与教学主题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教学课件(微课件)、教学反思及专家点评等资源也只有几十兆,方便学生下载播放及保存。传统的网络课程大多以45分钟为单位,时间较长,教学目标较多,学生不一定有耐心看完。而微课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自由灵活安排时间,效果较传统网络课程好。
3、教学目标集中、针对性强。微课的教学目标是围绕某一知识点或者难点展开的,一事一课,目标单一、集中,主题突出,针对性较强。传统网络课程是以一堂课为一个单位,将传统课堂搬到网络,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较多。而微课可以将传统网络课程的目标及重点分解,主题更加突出,针对性更强。
三、微课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1、搭建平台。微课的应用必须依托网络平台,中南民族大学教务处网站下设中南民族大学精品课程网,对学校申报的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展示,内设课程简介、师资队伍、课程课件、课程录像、导学练习等板块,学生可直接登录网站进行自主学习,技术较成熟。利用已有平台,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纳入教务处精品课程网,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丰富校园网络课程形式。
2、课程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微课的开发,必须做好充分的课程规划。科学合理且具有切实指导性的规划,是微课开发的关键。大学生职业规划微课课程的规划,需由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集合相关专家、教师对微课课程的选题、课程设计、授课过程进行精心布置、合理规划。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职业规划课采用自编教材,课程分为八个单元四个模块,包括自我认知(职业兴趣探索、职业性格探索、职业技能探索、职业价值观探索)、职业认知(职业世界探索)、职业生涯决策及职业生涯管理,每个模块都有重难点,我们可以选取每个章节的重难点部分进行微课拍摄、加工、报送、。
另外,在课程规划中,还应注意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民族的学生特点进行微课设计。“高校在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要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年级个体的不同学习任务以及心理发展的不同来设计教学内容和分配学时”。我们可以将微课内容扩充,不仅对教材进行微课设计,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为正在修读这门课的学生和对职业规划有困惑的学生服务,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
3、组织微课制作培训。制作高质量、精品大学生职业规划微课,需要对教师进行微课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微课制作水平和专业素养。此外,学校教务部门还应对教师进行微课平台的操作培训,让每一个教师都参与微课平台的开发和建设,让微课更好地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帮手。因本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本门课程的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学校可以聘请校外公司、企业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曾多次聘请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相关专家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教师进行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还应加强培训力度,最好能对教师进行实践性培训,增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微课录制与上传。微课的录制方式可以根据技术及讲课方式划分为“软件式”、“录课式”及“混合式”。几种方式中,比较常见的微课录制方式是“录课式”,即用摄像机录制教师讲课的全过程。中南民族大学有专门的录播教室,录制微课视频较方便。在录制过程中,应遵循引入快速、线索明晰、语言简洁、总结干脆的原则,将课程在短时间内圆满、高质量完成。此外,教师在着装、教态方面也要注意把握。微课录制完成后,可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剪辑并上传到精品课程网。
5、交流提升。微课开发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后期的专家点评、讨论交流、学生反馈中不断进行修改、提高。微课的开发离不开学生的实际需求,微课的应用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可督促学生由传统被动听讲的课堂模式转向自主学习的模式,另一方面又极大地补充了课堂教学,让大学生职业规划课能形式多样,内容创新,让教师在课堂上把更多精力放在答疑解惑及个性化探讨中。
四、微课应用在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意义
1、网络教学背景下,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网络课程是教育资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开设适用于网络教育的高质量的课程成为我国发展网络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随着网络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网络课程开发是各类学校、各类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微课是在网络教学背景下产生的区别于传统网络课程的新的教学模式,对各类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2、传播及时,受众面广,不受时空限制。“因为网络的开放性,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知识得以通过网络得到更大范围、更远距离和更快速度的传播”。中南民族大学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能让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有职业规划意识。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会根据学习、实践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不断发生调整,这就需要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必须具有阶段性、长远性。简便灵活的微课可以随时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对职业规划教育的需求。
3、丰富教学形式,弥补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微课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时间碎片化、需求个性化的需求,学生利用线上教学,更好地弥补课上学习的不足,并可以利用课上时间进行学习反馈,深化学习,且微课的内容设计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可以让学生得到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对教师而言,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利用更多课堂时间进行讨论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个性化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课外实践教学经验,微课的短小、针对性强的特点,对教师的课程专业化提出更高要求,督促教师的专业化学习。
网络课程开发是网络化背景下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微课的灵活性、简便性特点也决定了其必定会成为网络课程发展的又一新方向。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一个实践性、灵活性、个性化较强的学科,特别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占大多数的民族高校而言,利用网络的力量拓宽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教学方式,推进课程建设,形成民族高校独具特色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及努力的方向。
(注: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辅导员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民族院校人文素质类微课开发与实践”(编号SCUN1314
A0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