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3 11:21: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活污水治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城市水污染;现状分析;治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污染一直是困扰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主要问题,各级部门也在水污染治理方面不遗余力,希望能真正解决水污染问题。实践证明,只依靠行政命令来控制和缓解水污染问题是绝对不够的,要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高水体质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我们应用新理论和新方法,开展全民、全面的水污染治理计划。
一、城市水污染概况及其危害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过度膨胀导致我国水资源严重紧张,据环保部门调查显示,我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 亿吨污水在没有处理的情况下随意排放。目前,我国90%的城市水域受到了严重污染,50%的水源已经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40%的水源不能饮用。
城市水污染主要有两个源头,首先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其次是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设施落后,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导致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我国各城市中有用的污水处理厂数量甚少,且主要集中在大型城市,这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低,全国的污水处理率仅为20%。城市中排水管道网络建设落实,开展实行雨、污分流制的排水系统只占全部排水管网的44.5%,大量污水直接流入河流,成为城市主要的水体污染源。在居民住宅区,没有统一完善的粪便、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很多都是以栋为单位,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直接排入沟渠,然后进入河流湖泊,使水质富营养化,水体丧失自净功能。
伴随着水污染的加剧,很多安全事故也不断涌现。2007 年5 月,太湖蓝藻爆发造成江西无锡市数百万群众饮水危机;2008 年,南方雪灾过后,广州白云区白沙村的居民饮用受污染水而中毒。一系列的水污染事故都表明,解决水污染依然任重而道远。
水污染不仅影响工业,农业,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一方面,城市污水会腐蚀工业设备和器材,影响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还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给我国经济造成较大损失,所以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二、主要污染源及其特点
城市的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用水和工业发展排放的工业废水。在生活污水中,洗涤用水和厨房污水占很大部分。而且在城市中,生活区、商业区和办公区都错综复杂,特别是餐饮洗浴行业更是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些污水都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排入水环境,所以我国城市污水呈现出数量大、范围广的特点。每当遇到雨水天气,特别是特大暴雨或洪水到来之时,大量的污染物被冲进河流,一些有毒物质以及居民的生活垃圾等都会造成地表水的严重污染。
三、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水环境对工业发展和人们生活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也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3.1 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污水处理技术和污水处理意识方面还不够强,很多城市甚至还没有污水处理厂,即使有的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也不够完善,效率和质量都十分低下。而且,不同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也不一样,在发达城市,他们采用了十分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比如北京和上海等地区,污水处理工艺十分先进,包括AB、改进的A2/O、CAST 以及其他形式的SBR 等,这些地方的污水处理技术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还要领先。而一些相对落后的城市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则也表现的十分落后。
3.2 城市水污染治理的政策亟需完善
污水治理必须有相关政策的支持,而政策的制定也必须从我国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出发。目前,单一的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不仅会造成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更会使整个处理过程复杂化。集中处理将消耗更多的电力,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而且我国的污水排放标准和水环境质量标准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加上目前的污水收费制度已经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了,所以完善城市水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显得越来越必要。
3.3 城市水污染和安全事故呈现逐年加剧的趋势
据统计,我国城市买年有200 亿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如果这些数据加上农村地区的污水排放量,那将是更加庞大的数字。随着农村地区城中村改造的不断推进,很多农村逐渐向城市转变,这就造成城市水污染的不断加剧。而且,一些大型的工业靠近居民区,工业废水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水污染事故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四、城市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4.1 因地制宜,建立行之有效的污水治理模式
城市污水治理的重要思路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城市发展现状。所以,针对城市水环境的污染源,需要坚持集中控制和分散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于生活污水就需要集中治理,而要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就需要采取分散处理的方式。
4.2 完善制度,促进水污染治理科学规范运行
美国的《水污染法》对水环境和污水排放标准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我国在制度建设方面也亟需加强。首先,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法律,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我国水环境加以保护;其次,需要建立水污染惩罚机制,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水污染制定严格的标准,如有违法按照标准进行惩罚;再次,需要完善监督制度,鼓励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到水污染处理工作的监督中去,促进工作的有效推进。
4.3 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用水意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水污染治理中去。在一些小城市中,各级政府也要注意开源节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4.4 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水污染治理的市场化
现阶段,我国排污收费制度还不是特别成熟,收费过高会引起企业的不满,收费过低则达不到有效的防治作用。所以,在污水处理收费方面,需要加大改革步伐,不仅要界定污水处理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而且要形成有效的经营机制。努力做到专款专用,通过有效措施推动城市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在生活污水方面,则需要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合理收费。
4.5 大力开发污水处理技术,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不仅运行复杂,而且成本较大。所以,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研发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必须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提高城市污水的处理效率,并做到有效防治。此外,在城市排水系统方面,市政建设需要采取合流制和分流制相结合的方法,在居民集中区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确保城市污水的合理排放。
五、结束语
在积极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下,我国居民对环境保护,节约使用水资源,控制污染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而保护城市水环境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因此,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将会看到我国水环境的改善,社会环境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冯建春,王金慧,孔蕾.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科技信息.2008(35)
[2]王福胜.城市水污染防治浅见[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3(02)
[3]杨和平.城市区域水质污染探讨[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1(04)
【关键词】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前景展望
Abstract: 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base, the population accumulation serious, life production wastewater quantit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by the amount of each kind of sewage discharge,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of sewage,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water energy shortage in our country further easing the necessary choi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kind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appear constantly, sewage treatment 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relatively more accor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have an advantage mor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 China from the sewage processing status began to briefly, on sewage processing equipment research situation integration to analytical, and its developing prospects to prospect.
Keywords: integration, sew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 TU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我国的人口增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的人口依旧增长很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涌入城镇,城镇污水量急剧上升,我国每年都需耗费大量资金甚至动用财政收入支出来修建管网及其污水处理厂,但依然难以和急剧增长的污水量相符合,中国传统式的大规模集中处理,状态不容乐观,因此,加强污水处理一体化的技术设备研究,是我国现阶段污水处理的必然选择。
二, 我国污水处理现状
我国正处于工业飞速发展的时期,各种工业废水大量排出,且多数的工业污水治理净化不达标,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污染,同时,人口的急剧增长,也使得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增长迅速。
到目前为止我国很大程度上依然依靠的是传统的污水治理技术,也就是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这种工艺多用分建式的重力沉淀池作为活性污泥混合液固液分离的方法,虽然具有很不错的污水处理效果,但是能耗高,成本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大量的空间,如果对工序操作不严格,对污水的处理也难以达到国际规定标准。这种现状迫切要求我国寻找研究新的污水处理技术。
三.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
1.一体化污水出先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分散性大,积聚程度还比较低,,地域广阔的基本国情,实施大规模的,统一进行污水治理的传统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大量污水的处理需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方新的污水处理理念的影响,符合我国国情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理论得到发展并不断运用到实践中来,实践证明,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采用分散式,中小规模的治理方式,是我国目前条件下,治理污水的最佳选择。
2.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的工艺特点
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对于我国的国情而言,具有独特的优势,采取中小规模的施工治理方式,分散式分布,符合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污水排放情况,可以更有效的实现污水的治理效果,总体而言,一体化污水治理技术具有几个特点:
(一).相对较低的治理成本。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对管道网络运输建设要求不高,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候,对基础设施的硬性要求比较低,建筑物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施工,安装运输简单,正适合中小规模的污水治理。
(二). 运用广泛,安装方式多样。一体化污水处理中设备可以有多种安装方式,可以安装于地面,也可以将设备埋于地下,多种安装方式,大大的减少了占地面积,减少了对地表的破坏,减少了对特殊地形地貌的破坏,有助于当地生态人文景观的保护,因而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被广泛的运用与各种中小企业和高级别墅区。
(三)较高的污水处理标准。通过使用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经过实践检验,这种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处理污水时对污水的排放量,而且,排放出的污水达到国际规定标准的可能性更大。这是相对传统污水处理方法更有技术优势的地方。
3.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最重要的两种类型
(一)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是一种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间歇式操作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也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该工艺是活性污泥法
工艺中充排式反应器(Fill—and—DrawReactor)的一种改进工艺,其反应机理及去除污染物的机理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只是运行方式有所不同。SBR是由进水、曝气、沉淀、排水、闲置等五个工序顺序进行,运行一次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其操作程序如上图所示。
(二)间歇式延时循环曝气系统。ICEAS)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连续进水的改进型SBR工艺,采用连续进水(沉淀期和排水期保持不间断进水)和间歇排水的运行方式,有机物的降解消化作 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除磷,固液分离等均在一个反应池中进行。
四,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的前景展望
从我国目前在一体化污水处理的情况来看,虽然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但作为一种目前最合适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经过一些必要的改进,在我国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前景广阔,据笔者研究总结,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将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污水处理过程操作跟多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会不断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不仅仅是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和理论会得到更广阔的研究探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也会不但得到研究,更新,各种性能更加优越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将会用更新的污水处理工艺来改变整个污水处理现状手工操作较多的现状。
2.一体化污水处理的范围会更加广泛的运用,从目前我国应用情况来看,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更多的是运用于民用生活污水的处理,而对含氮含磷比较浓厚的工业化用水运用较少,甚至对这种高浓度,高化学物质含量的工业化污水处理程度很低。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通过对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改善,必将可以运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更好的 服务于我国的污水处理工作。
五,结束语
我国污水治理任重道远,只有不断的加强对一体化污水处理的技术研究,加强对此技术的机械设备制造,并不断深入更新,才能为我国的污水处理减缓压力,我国目前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远远不够,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实现核心工艺的突破,实现我国污水治理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韩虹 李朝明 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新疆化工-2009年3期
[2]吴晓全 强化MCR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3期
[3]董继先 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研究 蔡苏宁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2期
[4]赵艳 赵英武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应用与发展环境保护科学-2004年5期
[5]邱国华 胡龙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5年05期 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6]潘江浚 侧沟式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学位论文], 1996 - 重庆建筑大学 重庆大学:环境工程
【关键词】河道管理问题生态治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河道整治与河道管理的主要内容
进行河道整治的前提是掌握河道的演变规律。在此条件下,因势利导,调整、稳定主流的位置,以期改善水流条件和泥沙运动,进而调整河床冲淤部位。它的可取之处在于其适应防洪、航运、供水、排水等要求,而且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河道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控制和调整河势,裁弯取直,河道展宽和疏浚等,具体来说就是使河岸洲滩能够得到合理利用。我国的河道治理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 年前就有禹疏九河,导流入海的传说,而在在明代则形成了“以河治河,束水攻沙”的理论,该理论具有创见性和科学性,被后人广泛流传。
所谓河道管理是对河道进行管理,包括江河、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和滞洪区等。它以防洪抗灾、发挥河道的综合效益为目的,借助技术、经济、行政等管理手段来实现。了解河道的相关情况是进行河道管理工作之前的必备条件。对于平面形态较顺直的单一性河道,它的弯曲系数不大,长度也不长,抗冲性很强的物质通常会出现在其受构造控制的地段。;另外,它的两岸会出现交错的边滩,纵向上表现为深槽与浅滩互相交替。在演变特征上,沙质河床的边滩会逐渐向下游移动,会导致河床发生周期性展宽。河道管理工作很关键,它的工作质量对后期工作的进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围河造田削弱河道管理职责履行
近几年,国家实行土地复垦政策,并拨专款来贯彻这一政策,这就使得一些地区无视损毁土地地理条件,更不用说进行复垦可行性论证,公然违反自然规律围河造田,盲目实施移民搬迁,强行占用护岸地、护堤地并一度向河道内延伸,这使河道滩涂湿地萎缩,加快了河流沼泽化进程,地表径流调蓄也越来越困难,水生动植物资源逐渐衰退、种类减少,汛期人伤房毁等恶果,严重削弱了河道管理职责履行。
2、土地利用粗放,沙化速度加快
随着城市居住问题的恶化,土地无序的开发、布局零散、生产和生活空间混杂,致使垃圾在河道两岸成堆,价值空间无序使得交通拥堵问题进一步恶化,同时也使得城市的承载力大大下降;一些单位盲目开展现代化建设,肆意将城市边缘的多年的湿地、成熟的草甸变成高层建筑,其后果就是大面积的果园、林地被复耕为商业区。随着植被的减少,问题也应运而生。由于绿化跟不上,使得土地贫瘠化和沙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导致沙尘在城市中肆掠,生态环境随之不断恶化。
3、群众的保护意识差
河道污染严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群众环保意识不强,随意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甚至丢弃动物尸体、堆积植物秸秆等,俨然已经把河道变成“藏污纳垢”之处。不仅污染了河道水体,破坏了水生环境,伤害了河道生态健康,更重要的是诱发各种疾病。虽然卫生、环保相关单位一直致力宣传,但工作被动,且长期以来工作一直难有进展,未能制止各种危害河道的行为和事件发生,致使使河道脏、乱、差现象进一步加重。
4、河道水质恶化
随着工业加速发展及城市化程度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而城区下水道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致使大量生产和生活污水直接入河道,城市内河水质严重恶化,湖泊富营养化程度逐渐加重。除传统污染源外,河道水体还受到其他污染,如沿江岸边倾倒和堆置的固体垃圾,通航河道内船舶泄漏的油类污染物,排放的废弃物,以及河道淤泥二次污染等。城市河道一方面面临着入河排污量增加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河道污染类型也日趋繁杂,增加了河道水质保护和管理的难度。
三、河道管理存在的生态治理建议
1、加强河道的规划设计和质量体系的管理
对河道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是发挥河道的综合功能的前提条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辅之以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的河道方案。如若不然不仅不能达到人们预想的目的,而且还会劳民伤财。所以要本着兴利的原则,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通常会利用现有的河道工程,然后确定主流河道,并加以引导。接着修改弯曲河道为顺直河道,当然这要建立在对河道工程的渗透、冲刷还是稳定都进行了精密的计算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进而做到对河道的合理的规划。除此之外,还要报到乙级以上设计部门审核,经建设单位初审,报项目法人审批。
2、建立健全河道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
城市河道管理信息化是实现河道治理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尽管自动化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也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与之配套,保证其正常运行。
(1)保障运行经费
第一,要想河道治理信息化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由于该计划的实施而被解放大批的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其前提就是要有充足的经费保障。
第二,水务自动化系统设施本身也不同于水利工程建筑物建完后风吹雨淋都不怕,它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非常重要。这也是一笔很大的花销。
第三,其信息化特有的更新升级快、运行特有的持续性决定了它会比传统的治理方案需要更多的运行经费做支撑的。倘若运行经费得不到保障,那么就无法更新升级自动化系统的各种设施。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一套全面、完整、严格的管理制度是自动化乃至信息化在河道管理中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
3、加强生态建设
由于生态的破坏,历史上曾今烜赫一时的楼兰古城转眼灰飞烟灭。同样在21 世纪的今天,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正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水环境恶化。作为水的输送体的河道,倘若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么将直接影响到水环境的保护。关于河道生态问题,人们也做出过各种努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良好的结果,比较常用的就是裁弯取直进行河道改造,但是莱茵河的改造不能不让人们深思,不科学、不全面的河道改造只会适当其反。现如今,人们又不断地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材料来进行河堤的修建,然而在日本就有人提倡用木桩、卵石等天然的材料进行修建,并且命名为“生态河堤”。我国专家最近也提出了“利用好洪水效益”的全新观点,因为洪水可以补给地下河水,冲刷河槽。除以上方式以外,还可以积极地绿化河堤及其保护区,改善城市河道的水质,这也是促进城市河道生态发展的有效途径
4、远程监控
对于河道的重要区段,要加强管理,可以利用视频图像技术直接对河道进行远程监控和录像。分析监控录像的结果,对可能引起河道污染的因素,需要加强监测和治理。
【参考文献】
[1]张有俊 加强河道管理维护河流健康的思路与对策[期刊论文]-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7(02)
[2]汪洁春;方国华;丰景春 上海河道养护修理市场化运作机制探讨[期刊论文]-水利经济 2003(05)
论文摘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为自然资源存量价值与耗竭价值核算、环境污染损失价值核算及环境质量恢复与改善价值核算;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应依据的经济理论、价值补偿理论、效用价值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资源存量和耗竭价值核算可采用支付意愿和供求定价模型法;环境污染造成的生产和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核算可采用市场法;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价值核算可采用人力资本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包括自然资源核算指标和环境保护核算指标;系统讨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内涵、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指标体系以促进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深入研究。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表现在:完善和发展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核算与分析体系;推动经济学的发展;改革与完善经济核算制度,建立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经济核算制度;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资源资产的产权关系,建立自然资源高效使用、合理补偿和法制化管理制度;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环境问题没有受到国民经济核算部门的重视,绝大多数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经济信息没有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反映出来,如为减少和防治环境污染以及恢复生态环境而发生的成本与费用没有在生产成本中体现出来,因环境污染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或因治理环境对社会的贡献没有确切的计算和评价,忽视了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从而就造成了人们对经济指标的片面追求,再加之人口的膨胀,社会需求的膨胀,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作为解决可持续发展的良方,一旦建立起来,将会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1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理论
资源与环境价格的确定,是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自然资源与环境定价,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学问题,而且涉及经济体制、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问题,被众多学者称之为“两难的选择”。国内外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但是,迄今为止尚未达成共识。
1.1的经济理论
马克思曾高度抽象地把社会再生产过程划分为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并且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生产决定分配、消费和交换,而分配和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再生产四环节的活动构成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并把它看成是揭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作为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指导思想。
对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来说,传统的经济学原理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随意地使用资源并且不用考虑它的价值损失。因此,以前国民经济核算基于这种理论大多数没有考虑环境与资源给国民生产总值带来的损失。
1.2价值补偿理论
价值补偿理论的提出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加速消耗,生态环境恶化相伴而生的。经济发展依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支撑,同时又对资源存量和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感到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了持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前列,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然而在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即资源的加速消耗,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长期以来,中国的资源全部归国家所有,许多自然资源低价,甚至是无价开采使用,致使财源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按照传统财政理论,财政分配只局限于国民收入分配领域,对于自然资源配置,资源耗费一直是被忽视的。资源的乱采滥伐,国有资源价值的流失,必然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仍是一个价值补偿问题,只有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价值补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1.3效用价值论
资源价值核算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主观价值论,即效用价值论。资源价值效益可以通过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和影子价格来表达。
1)支付意愿。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一种商品、一次机会或一种享受而愿意支付的货币资金。它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用以表达一切商品、效用或服务的价格,是资源效益核算的根本。目前,支付意愿已被美、英等西方国家的法规和标准规定为资源及环境效益核算的标准指标,并用来核算各种资源和环境的效益。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一种商品、一次机会或一种享受而愿意支付的资金与实际支出资金之差。在西方经济学中,私有商品的消费者剩余可以通过其价格资料求得,而公共商品的消费者剩余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求得:①利用“影子价格”,与私有商品类似,可以根据公共商品“影子价格”来求其消费者剩余。②利用支付意愿,询问人们对某商品的支付意愿和实际支出的费用,从而求出消费者剩余。
3)影子价格。由于资源效益属公共商品,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但可以利用替代市场技术,先寻找替代市场,再以其“影子价格”来表达资源的效益。例如,计算森林产生氧气的价值,可先计算森林每年产生氧气的总量,并假设这些氧气可用于市场交换,再以氧气的市场价格作“影子价格”来计算森林产生氧气的价值。
1.4可持续发展理论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的几种观点可表述为:①不重视可持续性:追求资源开发与纯经济增长;②重视可持续性:注重资源节约与管理;③强调可持续性:强调资源保护;④极端强调可持续性:极端强调资源保护。目前,中国实行的可持续发展属于重视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主张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发展循环经济,以解决当前的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退化等危机。
2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方法
作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应该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相一致,包括数据来源的调查方法,整理汇总方法和分析研究方法。这里所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是指分析研究方法并为此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表1)。
2.1自然资源核算基本方法
自然资源价值核算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自然资源的核算,是在自然资源成本定价的基础上进行的核算,既包括存量的核算,又包括流量的核算;既要有实物形态的核算,又要有价值形态的核算;既要对各类自然资源分别进行分类核算,又要进行综合核算。由于核算的内容与要求不同,其核算的计算方法也各不相同,一般可采用供求定价模型法J。同时,要把自然资源核算同国民经济增长变化核算以及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投入、产出核算联系起来。自然资源的核算可分3个层次进行:第一,对每一种自然资源进行核算,包括自然资源的存量价值核算和耗竭损失价值核算,反映其增减变化;第二,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核算,反映自然资源总量的变化;第三,把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增减变化,资本形成的规模以及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净值(NNP)的实际状况。这3个层次的核算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2.2环境保护基本核算方法
2.2.1环境保护与治理支出核算
环境保护与治理支出包括企业投入、政府投入、居民投入和各种环境保护治理设施捐助,这部分投资支出以实际发生额为准。环境保护与治理支出主要用于:①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投资,如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工程、气化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等;②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③环境管理服务支出;④基本建设“三同时”环保投资;⑤居民环保支出等。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和投资按实际费用支出和投资的性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为治理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它将形成固定资产,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它的支出具有资本性质,因此,应按照固定资产折旧率计算的折旧额作为当期的经济损失。第二部分是当年为维护环保设施、环境费用的支出和为监测管理污染治理情况和科研费用的支出。这部分应当作为当年的经济损失。第三部分是当年治理污染时的费用支出,它是对污染物排放的直接治理费,应作为当期的经济损失。计算公式为:污染治理总费用=已治理费用+虚拟治理费用=实际污染治理投资额/已达标率或实际污染处理率。
2.2.2环境质量降级核算
环境质量降级主要是由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以及环境噪声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一方面生产中的原材料使用量越大,生产规模越大,自然资源的消耗也越多,排放的污染物也越多,造成的环境质量降级也越快,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环境质量降级核算可采用恢复法进行,如大气环境质量由二级降到三级,水环境由Ⅲ类水体降到Ⅳ类水体等。治理大气环境质量由三级升二级,进行污水处理使水环境质量由Ⅳ类水体升到Ⅲ类水体的费用即为环境质量降级的损失。
2.2.3环境污染损失核算
环境污染损失可分为以下及部分:
(1)环境污染造成的生产损失:环境污染造成的生产损失包括对工业、农业、畜牧业、养殖业及其他行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使产品减产,二是环境污染使产品质量下降。可以用市场法对这部分损失进行核算。
(2)环境污染对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失:固定资产主要是指各类机械、仪器、厂房及其他公共建筑物和设施等。环境污染对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缩短使用寿命,以及增加维修保养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用市场法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进行核算。
(3)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经济损失的核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可考虑环境污染造成的医疗费增加、直接劳动力和间接劳动力损失等几部分,可采用人力资本法进行核算。
(4)水污染损失核算:根据环境规划最终目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应为100%,生活污水处理后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把此目标作为理想状况,对比现阶段与目标值的差值,算出应处理的污水量,并根据一定的处理费用,核算出水污染损失的价值。计算公式为:水污染损失价值=(生活污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量)×污水处理费。
(5)大气污染损失核算:污染物的排放是造成大气环境质量退化的主要原因。排污收费为对环境外部影响附加一个真实的价格提供了一种机制,从而确保环境影响被纳入到污染者的决策框架之中。理论上,理想的收费水平应该反映与污染物有关的边际损失成本。但实际上,目前各省都用征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污费来弥补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损失,实际征收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污费都远远低于大气污染环境损失成本。
(6)固体废物堆放污染损失核算: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损失,主要为工业固体废物的堆存费用堆存费用是指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或堆存直接造成的人、财、物等方面的额外费用,估算方法采用“工程费用法”。计算公式为:堆存费用=堆存量×堆存系数。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对策。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饮用水是城市生存环境的基础和命脉。毋庸置疑,饮用水将成为21世纪我国最突出的城市问题。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审视这一问题,立足全局谋划发展,树立城市科学发展观,实现饮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饮用水供水现状
城市作为经济和生活中心,污水排放量大,加之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水平普遍不高,城市水环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流经城市的河段今90%受到污染,城市内水湖水质较差。同时我国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供水不足,1/6的城市严重缺水。2004年全国总用水量5548亿m3,其中生活用水只占11.7%,与2003年比较,生活用水增加20亿m3来看,照这样下去,饮用水根本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水环境污染加剧了饮用水水源危机。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传染病触目惊心,在全国187个城市中,水质稳定的有96个,地下水污染减轻的有39个,污染加重的有53个。全国约有50种疾病与饮用水水源污染直接相关,恶性肿瘤、肝炎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弱智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再加上城市水体供水基础建设陈旧和管理不善,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一)水资源严重短缺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尽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据统计,我国城市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经常闹水荒的城市,每日高峰供水保证率仅在65%-70%。沈阳有60%的楼房三层以上缺水。调峰供水的用户达20万户,占全市供水人口的30%;鞍山市定时和调蜂供水面积已占全市供水面积的87.5;西安市平均日缺水量达40万3。长春市日需水量76万m3,现日供水量50万m3,缺口26万m3,不得不向世界银行贷款,引松花江水解决供水不足问题。我国还是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国家,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供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影响人民正常生活的一个严峻问题。
(二)地下水超采态势严峻
由于地表水污染,而城市工业、公共卫生、生活用水量又日益增加,致使地下水的开采规模和强度不断增大。2004年,21个省级行政区对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以下简称漏斗)不完全调查,共统计漏斗76个(浅层漏斗和深层承压漏斗各38个),漏斗总面积7.2万km3。2004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漏斗面积扩大的有23个,中心水位下降的有21个;深层漏斗面积扩大的有16个,中心水位下降的有27个。而2005年,全国地下水降落漏斗188个,漏斗总面积扩大的有65个,尤其是沧州一德州—衡水地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继续扩大,深度加深,沧州第Ⅲ承压含水层降落漏斗扩大了2089km3,最大水位埋深达101m。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和地裂,造成地面塌陷、房屋倒塌、路基被毁等。由于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表水入渗增强,污染物随之下移,污染地下水。
(三)自来水浪费严重
我国北方城市因供水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加之恶劣的冷冻气候条件,管道设施漏水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在城市供水中,直接或间接用于饮用的部分只有5%~10%。绝大部分自来水用于工业、消防、建筑、市政及居民生活杂用上。而自来水厂不管用水要求的不同,一律采用饮用水标准来衡量出水水质,不仅增加了自来水加工处理的成本,而对没有必要达到饮用水标准的用户来说又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在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饮用水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会越来越高。为了有效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可靠性,分质供水已经势在必行。
二、水源地污染物质的来源分析
水环境污染的污染源通常分为点源和非点源(面源)两类,而水源地污染主要是非点源污染。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主要放在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末端治理上,对非点源污染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非点源污染具有受水文循环过程影响和支配的随机性、污染物来源排放点不固定和排放具有间歇性以及污染负荷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幅度大等特点,致使对其监测、控制和处理困难而复杂。
(一)暴雨径流的地表淋溶和侵蚀
暴雨径流是坡面地表侵蚀过程的动力因素,也是土壤颗粒和农用化学物质向外迁移的物质载体。当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能力时,就会产生坡面径流。影响坡面径流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地形、土壤和植被覆盖等。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有1/3的土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N、P、K养分相当于4000多万吨化肥。
(二)农用化学制品的流失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土地产品在数量上的要求愈来愈高。在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超强度的情况下,增加农用化学制品的施用量就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农业以水为本。城市水源地上游通常是主要的农业耕作区。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势必提高土壤中人工化学物质的含量。特别是农业的粗放管理,更导致农业化学品利用率的降低,造成湖泊、水库富营养化。
(三)中小企业污染物质的非达标排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增加。乡镇企业规模小(尤其在北方)。技术水平低、环保措施不到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企业少,加上乡镇企业设备简陋、资源浪费严重,造成污染物排放数量大、污染治理达标率低。由于乡镇企业(包括个体采矿点)污染类型复杂,从城市到农村、由于乡镇企业(包括个体采矿点)污染类型复杂,从城市到农村、由点到面,增加环境治理难度,加大了非点源污染的负荷。
(四)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的迁移循环
人类为了文明的需要,通过各种生产活动人工合成数以千计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机化合物通过原材料处理、生产和加工及产品使用等多种扩散途径最终进入地表水环境。由于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毒性大、难降解等原因,国际上比较重视。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曾对松花江水第26个取样点进行监测,检出有机污染物152种,其中属于美国环境局首要污染物的有32种,占21%;有致癌、致突变性的有14种,占9%,足以反映我国北方河流有机物污染的状况。目前,自来水中已发现有2000多种有机物,其中致癌、促癌物质约占2.7%,致突变物质约占2.5%。硝酸盐是自来水中最常检出的污染物之一,摄入过量的硝酸盐可导致婴儿的高铁血红蛋白症。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则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
(五)城乡生活污水的排放
限于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小城镇和广大乡村都还缺乏排水设施,大量的生活污水漫流排放后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有机污染十分严重。氮浓度高可能与畜、禽粪便污染有关,磷浓度高则主要是洗涤剂的使用所引起的。洗涤废水的排放增加了磷的负荷,对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三、保护对策
(一)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防在点源的治理上,对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当前必须转变观念,加强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研究,加强对地表饮用水源污染调查方法、污染负荷定量计算方面工作,研讨可行性较高、适用性较强的方法,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适应性强、精度高、理论性好的非点源污染符合定量计算模型,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水源地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方法。要坚持科学治水,遵循自然规律,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合理配置水资源,统筹流域、区域和城乡的水利发展,统筹安排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要坚持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原则,加强节水和水污染防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健全法律法规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法规系统和强有力的执法监督。要进一步加强水源保护的各项法规、条例的建设,使水源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管理体系上,要克服分头管理、条块分割现象,处理好统一监督管理与协同监督管理的关系。在目前我国经济技术实力还难以全面控制水污染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对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生活饮用水源采取严格措施加强管理。
(三)充分发挥高科技作用
要利用知识创新工程改革旧的农业耕作方式,建立生态农林体系。充分利用湿地等土地处理系统削减氮、磷入江、入湖量,用“绿色肥料”替代部分化肥,实施测土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广泛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选择性强、效益高的生物农药。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合理灌溉,防止水土流失。运用计算机模拟污染物迁移规律,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准确进行水质控制和预测。利用遥感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为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水源保护的适时决策提供优质服务。应用先进的生物遗传技术,构建具有特殊降解基因的菌株,去除水中有毒、有害有机物。
(四)加大水源保护的宣传力度
我们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进行宣传,强化公众的资源、环境、生态意识,提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让人民群众懂得保护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Zhang Yuchun; Xu Hong
(①NorthwestA & F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China;②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Qinhuangdao 066004,China)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分类,讲解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原理,最后论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我国的应用及今后主要研究方向。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in artificial wetland, explained the principle of the removal of pollutants of this system, and finally discussed its application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s of the research.
关键词: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Key words: artificial wetland;wastewater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057-01
0引言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分类
根据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方式不同,可以把人工湿地划分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①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同自然湿地基本上相同,废水经过实地的表面。此种人工湿地的优点是:具有简单的可操作性和较少的投资等;缺点是:有相对很大的占地面积;水力负荷不高;气候对其影响很大。②在潜流型湿地系统中,湿地床的表面之下有污水的流动,借助于植物的根系和表层土同填料的截留作用来对污水进行净化的。根据湿地中水流形态,可分为水平流(HF)、竖向流(VF)和复合流3种潜流式人工湿地。按照污水在湿地中流动的方向的不一样,能够把其分为垂直潜流以及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原理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由植物、微生物、基质组成,各组成成分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并且相互协同,使得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平衡运转,发挥良好的净化功能。但是整个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较为复杂,它综合了生物、物理和化学三种作用。
2.1 对COD和BOD的去除机理潜流型人工湿地的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它对有机污染物有着相对墙的降解能力。对于可溶性有机物来讲,能够经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收和代谢过程进而分解可溶性有机物;对于不溶有机物来讲,其能够被湿地经过沉积与过滤而截留,进而被微生物所利用。
2.2 对氮的去除机理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方式主要是经过植物的吸附和离子的交换,尤其是微生物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来达到对氮的去除的目的。在湿地中,植物经过通气组织把氧气运送到根区,湿地内产生持续的缺氧、好氧以及厌氧状态,形成许多串联或并联的“A/A/O”处理单元,这样一来,硝化与反硝化能够一块进行,同时可以达到复杂有机物的降解的目的。另外,一部分N被植物吸收用以合成自身物质,通过植物的吸收和收割还可去除部分氮,但这一部分不是脱氮的主要过程。
2.3 磷的去除机理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是植物吸收、微生物去除及填料床的物理化学等几方面的协调作用共同完成的,其中基质吸附和化学沉淀起主要作用。湿地土壤的磷吸附和保持受氧化还原电位(ORP)、pH值、Fe、Al、ca矿物、有机质和土壤中磷本底值等因素的影响。污水中可溶性磷酸盐一方面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同化作用下,被合成为ATP、DNA、RNA等有机成分,通过对植物的收割而将磷从系统中去除;另一方面,微生物通过对磷的正常同化吸收和过量积累去除污水中的磷。
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及今后研究方向
人工湿地的研究与应用在我国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七五”和“八五”期间,经过20多年的研究,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经验参数和理论数据,但是还有许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3.1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人工湿地这种工艺经常同别的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多水塘的处理系统,一块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当前,见得最多的就是人工湿地和好氧塘、厌氧塘以及兼性塘进行多级串联组合的多水塘组合,旨在去报湿地系统能够提高的污水处理效果,使得水的质量得到更加的稳定。然而,系统出水的水的质量会受到组合顺序以及方式的影响,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之中,同人工湿地组成的多水塘污水复合处理系统也会成为关注点之一。
3.2 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和治理。目前,面源污染已经远远超过点源污染,用传统的点源污染控制技术很难治理面源的污染,而人工湿地在这方面具有很明显和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国外已有一部分人开始了这方面的应用研究,国内也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3.3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寒冷地区的运行状况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众多的研究说明,温度一旦降低,就会直接影响到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的效率,所以,人工湿地的约束性因素之一或许就是气候。对于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以及有着不良生态环境的地区来说,研究怎样借助于人工湿地的特有功能来改善较差的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4 控制好湿地植物的筛选工作,选那些有较强的耐污能力以及良好的去污能力的湿地植物,并且增强多种植物的有效合理的搭配能力。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单一物种至具备有限的净化能力,经过多种植物的配合,一方面可以很快地形成群落,加强净化能力;另一方面,也有相对很高的观赏价值。并且在残体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程度降低以及抑制杂草的生长等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5 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直接受到填料的种类的影响,特别是对磷的清除。所以,做好填料的筛选工作,尤其是多种填料的有效合理配合,也将是以后要思考的工作。此外,怎样预防填料阻塞,使它长期的具备处理能力也是我们值得探究的话题。
3.6 当前,在我国研究人工湿地技术仍处于处理规模不大的生活污水阶段,然而,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把此工作转移到了诸如净化重金属和处理有毒物质等特别工业之上。所以,我们要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工作,深入研究特征污染物对人工湿地系统中氧的供应及对植物输氧能力的影响;研究贫营养、低浓度、高盐、高毒、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去污机理及其对人工湿地系统的影响,促进人工湿地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于少鹏,王海霞,万忠娟,孙广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地理科学进展,2004,(01).
【关键词】排水管道系统;规划调整;再生水资源
1.绪论
1.1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由于地下没有建立完善的排水管道系统,城市水体污染现象日益加重。通过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排水管道系统不完善的问题的探究,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从而告诫专业领域的工作者今后工作的方向及需要注意修改的问题,消除城市水体污染隐患。
在建立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过程中,需要对城市的发展前景、自然条件和相关联产业的治理水平进行详细的调查,对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作用进一步规划,结合城市自身特点规划设计出有效的排水管道系统,并且把污水和雨水做为第二水源重点开发利用,并通过本文为具有相同地理特点地区城市提供参考方案。
1.2水资源状况及其水环境状况
水资源作为自然基础资源,是控制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我国随着城市化现象的日益加重,造成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国虽然目前人均用水量为2000m?,但是预计在2030年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用水量将下降至1760m?,我国水资源的未来态势严峻。目前用水紧张与浪费问题同等存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我国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1.3水污染控制及城市排水系统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我国对于水污染的控制也从点源阶段迈进了面源阶段。国家环保局在对我国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调查报告显示,污水治理设施运作率、设备使用率、污染物的清除率较高的不超过总体的40%,设备发挥作用的也不到总体的1/3。污水危害大要迅速排放到下游,这种传统排水系统只是维护了局部城市水质解决了局部内涝和污水的处理,却危害了其它流域地区。
2.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
2.1城市排水系统的作用
城市排水系统作为骨干工程排水管理系统必须做到对污雨水和工业产生的废水的及时收集和运送,以此达到城市对水污染的防治、排涝、防洪的目的。其作用就是给人们打造一个优质的生存生产环境,将污水、暴雨的侵害与城市隔离开来,快捷有效的将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及雨水处理掉,维持城市整体系统的平衡。
2.2城市排水系统的体制
分流制与合流制是组成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两个体制。分流制分为污水管和雨水管,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用特定污水管道系统处理,雨水则专用雨水管道系统处理。直排式、截流式、全处理式是合流制的三大处理形式。直排式合流制采用就近处理原则,截流式合流制采用上流下截处理原则,全处理合流制则是将污水雨水全部处理后才进行排放,这种处理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3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
从城市自身发展情况全方位规划出既节省资源又节省能源的排水管道系统、污水处理厂和排水体制。切实可行的将工程操作技术、城市的经济发展、保护环境等因素添加到城市排水工程计划中。
城市设计排水管道系统原则如下:
①排水系统分布:
1)管道的铺设因地制宜,顺坡排水;
2)设置与区域匹配的管径
3)管道网路疏密有度,排水路线合理,使投资最小化;
4)分管道净化污雨水处理;
5)尽量在水域附近设置管道,截住污水避免污染河流;
②明确排水出路:
1)污水、雨水主要借助天然排水系统排放和已建设完的排水管道;
2)污水雨水在流量和高程方面都能畅通无阻的排除。
③细化汇水区域
1)结合当地地势地形进行污水雨水的汇水面积的绘制;
2)尽量缩小污、雨水汇水区域;
3)尽量符合地形设置规则的污、雨水汇水面积的形状;
4)设计出的污、雨水汇水面积要和比邻系统相得益彰。
④确定排水线路:
1)严格按照排水规划的统一要求设置排水管道线路;
2)合理选择管道路线,避免横穿不易通过的地带。
⑤明确系统控制高程:
1)由洪水位线、常水位线及排水干管的内部最低点确定排水管道出口的控制高程;
2)有特殊要求的居室、管道可能以后要向上游拓展的、起点低洼的要确定排水管道起点控制高程。
3)在排水管道系统中,明确支管的接入口、已建管涵、地下管线交叉点的控制高程。
3.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污水管道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污水管道的配套设施也相应建立。污、雨水分流体制也相继完成规划目标,而由于种种自然或人为因素近几年分流体系没得到发展,合流现象却日益严重。污水干管受到道路改建的影响,正在向污雨水分流迈进,且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较为有效的污水干管。
污水管道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分流体制改造进度迟缓;社区污水管道设施有缺陷;污水处理厂设备落后,污水处理能力低下;监察力度不够等方面。
3.2雨水管道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城市为防止出现内涝现象,已建立雨水排水管道系统,基本完成防洪、截污与交通等多方面综合整治工程,某些地区的雨水排水管道系统也得到完善。而也有部分城市的防洪目标衔接不上雨水排水的设计规划,不能有效实行排灌分家,从而导致雨水排放不畅,发生严重内涝。
雨水管道系统目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排涝设备简易;排涝标准不合适;缌魈跫不利;不做系统养护,缺乏管理等问题。
4.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改造
4.1及时规划高效完善系统设备
1)把握有利时机,急速实施污雨水分流规划。
2)利用规划管理在社区建设市就完善污水排水设备并定期维护。
4.2取长补短、制定适宜标准
1)引进国外成功的污水处理设备,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2)完善排洪减涝设备,达到适合当地的排涝标准。
3)将河道做戒弯取直,扩大容量方便出流。
4.3强制监管
严禁无资质设计单位负责设计污雨水排放系统,严禁没有污雨水排放系统的小区进行销售,加强监管力度。
5.城市污水资源化及雨水利用
作为第二水源之一的污水在城市中水量稳定,所以建立有效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尤为重要,污水再利用既能解决水体污染又减轻用水紧张的现状,污水资源化经试验证明技术可行,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雨水的利用在发达国家里已经步入正轨,而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雨水利用的发展空间很大。合理有效的利用雨水的措施有:建立雨水蓄水池,将雨水科学处理;缩减固化土地,让雨水变为地下水;在局部合适地区铺设多孔沥青路,以此延缓径流。污雨水的再利用有效解决了城市用水量不够的状况。
6.结束语
现如今全球都处于用水危机中,在水污染与用水短缺并存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这两大问题是我们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设计城市排水管理系统中,我们要做到统筹兼顾,不仅要完成排水管道系统的建设、改造旧城区的排水系统、还要与国际接轨将污雨水资源化,坚定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在保证城市排水管理系统的完整的同时,确保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
7.参考文献
[1]张小义. 新余市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若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4.
[2]刘双. 城市污水管网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
【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应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我国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水体富营养化不断加重,直接破坏了水体的生态结构。目前,在水污染以及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人工湿地能够有效的解决水污染的问题,也是目前治理水污染主要的研究方向。
1.人工湿地简介
所谓人工湿地,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它是由人工进行建造并控制的,在湿地填料的基础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对自然湿地进行模拟,进而形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能够产生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以及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和分解,其中包括了多个过程,比如离子交换、微生物分解以及吸附、过滤等过程,进而实现了对污水的处理。近些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人工湿地中的植物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细菌,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同时,人工湿地还具有其他优点,比如能够恢复生态环境、投资费用低、维护比较容易等。所以,在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中采用人工湿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2.人工湿地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说起人工湿地最早的发现者应属德国的Seidel博士,在1953年,他发现芦苇具有去除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功能。后来,实验室开始对芦苇的功能进行大规模的实验,对人工湿地的研究也进入了。在1972年,Seidel博士与Kickuth博士共同提出了根区理论,到了80年代,人工湿地已经开始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开始有部分国家建立芦苇床系统,用来对部分城镇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在当今,美国拥有600多处人工湿地,对工业、农业以及市政废水进行处理。在澳大利亚等国家,潜流人工湿地应用广泛,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都拥有200多个湿地在使用当中。我国对人工湿地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天然的优势。虽然我国对人工湿地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时间,但是主要还是停留在机理性研究,停留在实验使用的层面,真正应用的较少。我国第一次人工湿地的实践是1990年的白泥坑人工湿地工程。
3.人工湿地在工业园区处理污水中的应用
3.1应用中人工湿地种类的选择
随着对人工湿地的研究不断深入,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种类型的人工湿地。按照水流方式的不同,人工湿地可分为表面流湿地、地下潜流湿地、潮汐流湿地以及垂直流湿地。垂直流湿地是将水生植物种植在填料床中,氧气进入湿地系统时需要通过植物传输以及大气扩散,而污水在填料底进行垂直流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湿地流态就是潜流式人工湿地,它由布水系统、植物以及基质三个部分组成,当污水流过时,分别经过了填料床,可进行充分的去污作用。表面流湿地目前基本不适用,因为其受到气候影响作用较强、占用土地也较多。垂直流在功能上具备了表面流以及潜流型湿地二者的特点,同时除氮除磷效果最好。人工湿地按照植物的存在状态来分类,可分为沉水植物系统、浮水植物系统以及挺水植物系统。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挺水植物系统,该系统抗性强、吸收能力强,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耐污性。在人工湿地类型进行选择时,必须要根据处理污染物的机制来选择。如果需要依靠植物的硝化作用来去氮,则垂直流以及潜流湿地效果相同;如果工业园区污水中要去除高锰酸盐类污染物,则需要使用垂直流湿地,其效果要比潜流湿地好很多。同时,在实际选择当中还需要考虑水的污染负荷,潜流耐有机物污染负荷冲击的能力不如垂直流湿地,所以在处理有机物污染比较严重的污水时,应当选用垂直流更为妥当。
3.2应用中人工湿地植物种类的选择
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湿地中的植物组成不同时,其群落发挥的作用也不多种多样,这不仅可以保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对污水中的营养进行去除,净化水质,与周围的环境进行能量以及物质的交换,创造出更好的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目前,能够在人工湿地中种植的生物种类比较多,其中莎草科、眼子菜科、睡莲科等较多,同时还有少数藻类植物。当前采用最多的植物有三草、凤眼莲、芦苇、金鱼藻以及棱草等,其中工业园区人工湿地应用最多的就是芦苇,目前芦苇也是我国研究最多的植物。据研究,芦苇在水利传输方面发挥着较强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将水中的污染物吸收利用,富集重金属离子等。由于芦苇根系系统发达,所以能够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这就能够更深层次的提高污水净化能力,所以芦苇人工湿地放氧能力较强,具有组织污染物释放速率低、微生物活性高等多种优点,所以,在工业园区的人工湿地大多采用芦苇作为首选植物。另外,在选择人工湿地植物时,还应当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因素。首先,所选择的的植物不能够对当地的其他植物生长造成威胁,不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其次,选择的植物净化能力以及耐污能力要强,最好是具有发达的根系,运氧能力较强,根系发达能够为更多的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促进微生物转化,生物降解的速率加快。再者,所选择的的植物最好是生长周期较长的植物,可以选择常绿植物或者冬季半枯萎植物,这样就不会因为冬季气候原因造成了人工湿地净化能力下降。最后,所选择的的植物最好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有一定观赏性。总而言之,在湿地植物的选择中,不仅要考虑能够发挥净化能力,同时还应该注意植物的空间搭配,进行合理的组合,发挥多种植物的优势,共同增强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4.总结
目前,人工湿地在我国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工艺设计资料以及应用实例比较罕见。随着工业区污水问题越来越严重,人工湿地研究的越来越成熟,人工湿地系统终会在一些经济发达,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开始运用。届时,在对人工湿地种类以及种植植物的选择上,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发挥出人工湿地的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韩勤有.生物塘-人工湿地处理制浆造纸废水工程实践[J].陕西环境,2003,(03).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55-02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和“排水工程”两部分,并设有相应的实验课、课程设计以及环境工程专业的综合实验等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和理论课内容环环相扣,有助于学生们及时深入理解、消化吸收理论课的知识内容,迅速转化为内在的实际技能,并增加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具有其他教育活动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实践教学还是培养工程类学生创新思维和增强工程意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会逐步养成以研究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和进行学习的习惯,在这些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实践还是创新的源泉,实践教学基地是创新的基地[1]。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社会实践等校外活动环节,在校内、课堂、实验室必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2]。
一、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1.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改革与实践,已形成了由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组成的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①验证性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理论、数据处理知识、实验规范和实验方法的能力,学会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原来的观摩实验内容改为面对模型提问-研讨-总结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工程现场每个阀门、管路的具体设计功能,并将此实验现场提问-研讨-总结过程拍摄录像,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供本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学生观摩学习。②设计性实验。明确实验设计要求,规范实验内容。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方法,自己制定实验方案。为学生进实验室提供宽松的条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做好现场指导。执行实验方案的过程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鼓励学生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筋想办法综合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验过程,学会及时调整实验方案。③综合性实验。让学生研讨实际水质的监测和处理问题,进行现场采集样品分析测试,对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和提高了动手能力。④创新性实验。课题组注重研究如何以科研促教学,教学带动科研的相互激励机制,培养学生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学研究的兴趣和技能。每年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教师自己的科研工作,尽早参与创新性实验。有些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是结合教师自己的科研项目而进行的创新性研究,并将实验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
2.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为加强实践教学,不仅购买教学光盘及视频课件,还采用多媒体及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进行仿真模拟实验,扩充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观摩并现场取样分析测试,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课内实验每班每批次10~12名同学,设计性实验每人一个试验台,独立完成实验,其他实验2名同学一组,老师现场考察每个同学的实验操作。设计性实验要求每名同学事先设计实验方案,交任课教师批改修正后自己完成实验过程。要求学生采用不同实验方案,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处理污水达到水质清澈,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每次实验要求学生完全掌握了操作内容并且得出正确的结果后才能离开实验室。实验完成后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递交实验报告。综合实验是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也是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能够提出问题,自己制定研究方案,进行方案实施、数据处理及分析、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实际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提高。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了提高综合实验的效果,建立了校外、校内综合实验教学基地─保定市污水处理厂和华北电力大学中水站。在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只能参观污水处理设备以及运行维护情况;在校内中水站,学生不仅可以参观实际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工况,还可以采集样品进行现场分析测试,对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通过两周32学时的综合实验锻炼,学生对现场实际问题进行多指标的检测分析和治理研究,加强了对水处理设备实际问题的认识,学会了利用原有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污水处理中遇到的运行问题,锻炼和提高了工程意识。②开发仿真模拟案例。课题组开展模拟实际操作,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采用计算机仿真系统作为现场实践的重要补充,弥补校外实践时,学生通常只能看,不能动手的缺陷。以VB 6.0为主要设计工具,开发的仿真界面包括:中水站流程图,中水站设计和运行原理图,各个界面能够互相转换,软件可以实现启停操作、参数的实时显示、出水水质在线监测模拟。最终的仿真软件以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形式出现,可以完全脱离开发环境,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独立运行,界面友好,方便使用,既能用于模拟实验,又能进行仿真运行培训。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课程设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它不仅可以补充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途径[3]。
1.课程设计分组进行。我们在课程设计的教学组织中,充分注意到要发挥课程设计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作用,做到二者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同时,注意发挥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素质与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上,指导教师尽可能从近年参与或有关设计部门的实际工程中筛选出题目。为使同班同学拿到的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要求相适应,我们仅对设计内容做了适当的简化,使题目的总体难度相近;但在内容与设计路线上有较大的差异,做到分组设计。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某一废水处理工艺的兴趣,自主选择题目,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课程设计成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算说明书,二是一定数量的图纸。图纸是一门工程语言,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是对环境工程师最基本的要求。
2.利用VB开发工程设计案例。教材对于成熟技术的设计计算公式讲解较多,学生容易学;但是对于某些新技术的讲解很少,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设计计算,课题组采用Windows XP为开发平台,以VB6.0为设计语言工具编制了设计计算软件,对生活污水使用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水生物处理部分进行计算,通过给定的参数,软件自行运算出厌氧池容积、A/O池容积、膜池的尺寸等参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改革
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分开计算成绩,课程设计的成绩组成中不仅包括设计成果——设计简图和设计说明,还包括总体设计过程、设计计算结果与分析和答辩效果。为了避免一考定成绩的局限性,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评定中,实验操作考核占50%,实验预习报告或者实验设计报告占10%,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现象分析以及思考题的回答状况等占40%。这种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全面系统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现场取样分析测试、实验操作视频等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树立工程意识;开发了课程设计仿真计算软件供学生参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河北省教改项目13301009,华北电力大学教改项目13051001对本课题的资助。
参考文献:
[1]王业社,王放银,秦波莲.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9,(8):134-136.
论文关键词 农村环境 法律问题 环境立法 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农村环境主要是指以广大农民的聚居地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的总和,包括,大气、土壤、水体以及地面植被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在日益提高,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相比于发展迅速的城市来说,环境污染的空间还相对富余,因此,农村环境逐渐成为城市环境污染之后的另一个区域。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加大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也逐渐伸向了农村,使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严重挑战。
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农村水体土壤污染严重
由于国家对新农村发展的推动,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的使用逐渐加剧,使农村的水体和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化肥、农药的使用可以对减少虫害、提高作物产量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化肥、农药用量的不断增加也造成了严重的问题。首先,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地质量下降,不得不依赖更大量的化肥。其次,农药、化肥中所含的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和作物,使产品品质低劣,市场竞争能力差。农药、化肥同时还大量杀死无辜的动物、鸟类、昆虫,破坏生态平衡。大量废弃的农膜遗留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也妨碍作物的生长。而且这些“白色污染”很难被消除,因为农膜在50年之内都无法被分解。
(二)农村的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
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造成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加之不恰当处理就会对农村的环境造成危害。我国的人畜粪便、日常生活垃圾和使用污水被认为是目前农村三类主要废弃物污染源。据有关调查,农村人畜的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平均还不到5%,农村生活剩余的垃圾和污水都没能进行统一有效管理,农民自己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随处倾倒,流向路边地头、沟渠池塘以及被蒸发到空气中,严重污染着土地、大气、水源和庄稼,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
(三)滥砍滥伐造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农村,有很多农民只看到眼前利益,把大量的树木森林砍伐使之变成耕地,他们没有认识到森林是农业的生态屏障。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越来越低,已经不足15%,除去大片林区,广大农村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则更低,。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由于地面植被被大量砍伐使我国的水土流失,水资源严重浪费。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渐趋荒漠化,有的只能弃耕,使一些地区的环境不在适合农民的生活居住。我国经济发展规模扩大、人口逐渐增多,饮用水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而实际可用的水量却逐年减少。可见滥砍滥伐造成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如果不加以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四)一些新型企业造成的污染
十指出,对新型农村的建设要围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文明建设一起发展。但是,目前国家为了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一味的强调以工业致富农村,致使乡镇企业在农村大力发展起来,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凸现出来,由于乡镇企业主要是化工、建材等重工业,大部分都是重污染行业,而且这些行业技术含量较低,经营分布比较广,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面覆盖较大且不容易治理。另一方面,我国农村为了加快致富的步伐都开始搞一些副业,比如禽畜养殖等,并且规模越来越大,这样造成的污染也大大加深,在农村,人口分布密度较大,禽畜粪便的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和土壤地表造成很大杀伤,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二、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公众参与率比较低
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地位处于弱化的状态,特别是处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农村环境保护还仅仅依赖于政府的推动。中国虽然已经完成了第三个“五年”普法教育,但是农村人们的接受能力毕竟有限,更何况是环境法,知之者就少之又少,公众只是的跟随政府的脚步,当政府进行农村环境进行决策时,公众就会被组织起来集体参与;在政府没有环保政策时,便很少有公众参与。由于这种参与是在政府倡导下进行的,公众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立场。农户们不能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于不断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依然不强。公众在面对环境问题时,往往缺乏社会责任感,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导致我国环保项目开展的成效也打了一定的折扣。
(二)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不健全
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看,我国还缺少专门性的法律来规范农村环境的保护,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有些甚至还仅仅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根本没有可执行性。农村环境形势已经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但是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仍然达不到要求,这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和财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农村环境保护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到,一些城市法规条例根本不适用农村,而适用农村环境的法律又不够完整且滞后,目前,我国农村的各项环境保护的政策都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以农药的检测体系为例,不仅检测的能力落后,就连检测的标准和覆盖面也很低,而且对农药残留超标监管力度远不能适应国际上对农药残留监测工作的要求,还有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农村城镇化以及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问题等等,当前的法律都没有相应的规定。
(三)农村环境保护执法系统混乱
由于农村大部分远离城市,环境保护的执法情况不能得到保证,而且农村环境保护职能和职权及各部门的分工不明确。另外我国涉农环境保护事项范围广泛,而国家关于涉农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又太有限,因此,对于涉农环境保护事项,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都管”或者“都不管”也是有根据的,这种职权分工上的不明确导致两部门争相管理对自己有利的行政事务,而对于自己不利的行政事务则相互推诿。还有就是地方官员为了政绩都把主要环境执法力度都放到城市里面,从而忽略了农村环境的执法,例如对于乡镇企业的污染防治事项,生态保护执法等,往往是城市严农村松,甚至农村根本就得不到执法,这都导致了农村环境执法过程中出现难以操作的事实。
三、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立法建议
通过上对我国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越来越严重。为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立法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一)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环境立法是关键,环境立法是环境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相对比较薄弱,这就给农村环境保护的进行带来了很大阻碍。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认真贯彻政府的要求,努力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规划,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机制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对重要饮水水源地、重要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地带,制定并颁布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技术标准,制定农村环境质量、人体健康危害和突发污染事故相关预案,另外还应当尽快制定针对乡镇企业等新型行业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最重要的是无论制定法律,还是法规都应当充分面向公众,让每一个公众参与进来,这样所谓的法律体系才能发挥作用。考虑到农村成员的文化水平及法律意识比较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应该浅显易懂,以便每一个公众都能了解学习,这样也有利于执法部门的执法。
(二)强化农村环境执法与监督检查
构建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必须完善环境保护监督机制。环保执法愈深入,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就愈发凸现。所以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各县、区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等环境管理制度。研究建设农村环境健康危害监测网络,开展污染物与健康危害风险评估工作,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置能力。不仅要利用法律的手段进行强制监督,还应当进行正确的政策领导,使农民自觉的进行正确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环境执法成本,还可以提高环境执法的效率。最后还要发动各方面的监督力量,做到强化环境执法与群众监督、人大政协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
关键词: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师资队伍
自从20世纪50年代英国疫情调查,人们充分地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开始对水资源进行过滤处理和消毒处理,自此出现了环境工程的雏形。环境工程学是人类同环境污染作斗争、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等过程中形成的,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高新科技之一。新建本科院校贵州理工学院2015年招收第一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动适应贵州省生态文明国家试验区的人才需求,以就业岗位为导向,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目标要有特色
当前,国内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院校,大致可以分为理工类、综合类、师范类、农林类等类别;尤其是在贵州,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只有贵州大学及其明德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安顺学院和贵州理工学院五所,要想培养出适合地方需要的应用型环保专业人才,既要考虑本专业的共性特征,又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鉴于此,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可能也没必要和国内一流的本专业培养目标一致,结合我校的发展定位,以“全国创新创业示范高校”为发展契机,我校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污染防治、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用管理、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具有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我们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外,我们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1)生态文明素养;(2)环境伦理修养;(3)团队协作能力;(4)踏实肯干的态度;(5)团队协作能力;(6)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7)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多模块课程体系优化
按照目前的就业情况看,未来几年内,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贵州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单位从事与环境相关的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通过对相关用人单位的调研,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是企事业单位挑选人才的重要原则。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必须优化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多模块课程体系[2,3],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必修课程之外,从大三开始,按照岗位对应课程,分为咨询类、监测类、治理类三大模块设置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结合就业岗位分模块选修课程。各模块开设的课程以及就业去向见表1。
3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中,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刚从高校毕业直接走向课堂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有待加强,教师经验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将来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因此,我校环工系应该把教师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作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设重点,在人才引进和招聘中,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把具有工程经历的人才作为重点考虑引进对象,改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每年选派青年教师深入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环保部、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发电厂等单位3个月,积累工程实践经验的同时,寻求科研合作的契机,也可以丰富教学案例;此外,教师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为重点,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讨式、辩论式等多种形式,实现由“让我学”转为“我要学”的模式转变。只有这样,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水平以及社会活动能力才会提高,同时也为实习、毕业论文以及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利用好第二课堂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建议将下列活动纳入第二课堂[4]:校园环境监测、校园室内环境污染物监测、校园生活污水监测、校园周边河湖水质监测、校园环境噪声监测等;参加大学生环保组织、大学生“千乡万村”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环境论坛,以及生态调查、流域污染调查、校园环保意识调查、校园内垃圾收运路线调查及其优化方案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一方面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语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尚处于建设初期,要想在国内众多的同类院校以及省内五所院校中有所见地,要想受到第一届毕业生的欢迎,就必须注重培养特色人才、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第二课堂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为地方输送合格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宏,李进,于晓华.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5):59-61.
[2]李大军,邓玉华.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科技文汇,2017(2):52-53.
[3]李元高,严滨,曾孟祥,傅海燕.基于就业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8):67-68.
一、高中化学理论下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铅污染
1.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我们知道燃烧矿物燃料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乖,允许阳光进入地面,对红外线有强烈吸收作用,使大气温度上升。它的危害将非常深远:近百年地球气候年均升温0.6℃;夏季降水量将减少,台风频繁发生;森林减少,荒漠扩大,昆虫北移;预计到2100年全球气温上升3.5℃;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15-95cm;中纬度气候带北移150-550km。
2.二氧化硫与硫酸酸雾
二氧化硫来自含S的煤、石油的燃烧,硫酸厂,矿物煅烧。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水作用下形成酸雨,它将使祖国土壤、江河湖泊酸化,导致鱼类不能繁育,腐蚀建筑和古迹,影响人体健康,使农作物枯死。而且酸雨可以漂移,造成大范围公害。有季节性,夏季pH高。我国酸雨属硫酸型。
3.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此知识在高二化学氮族元素)
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在这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生成光化学氧化剂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统称光化学烟雾。1943年,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此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这种烟雾。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直到1958年才发现,这一事件是由于洛杉矶市拥有的250万辆汽车排气污染造成的,这些汽车每天消耗约1600t汽油,向大气排放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和400多吨氮氧化物,这些气体受阳光作用,酿成了危害人类的光化学烟雾事件。目前,由于我国内地汽车油耗量高,污染控制水平低,已造成汽车污染日益严重。部分大城市交通干道的NOx和CO严重超过国家标准,汽车污染已成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一些城市臭氧浓度严重超标,已具有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潜在危险。
4.铅污染
自1923年美国实际使用四乙基铅作为汽油的抗爆性能(即汽油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抗爆震燃烧能力,用辛烷值表示)起,到70年代初,世界各国大都采用含铅汽油。在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历史条件下,汽油加铅对改造汽油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四乙基铅是一种无色油状、易溶于汽油的剧毒物质。使用含铅汽油的车辆,所排放的废气中铅主要是以氧化铝形式存在,它损害人的造血机能,使肠胃中毒,严重时可使神经中枢中毒,还能损害心脏和肾脏功能。它对孕妇和婴儿的影响尤为重要,血铅含量过高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儿童血铅含量每公斤体重增加10微克,智商水平下降2-4个智商数,而铅在人体中蓄积,不易排出,衰期为12年,一旦婴儿体内血铅增高,将产生长期的危害。铅不仅使人体健康遭到严重损害,也可使汽车净化装置中的催化剂“中毒”而失去净化效果,使机动车辆排放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二次污染。据分析,城市中80%的空气污染物源于含铅汽油,全世界有17亿人的健康因此受到威胁。
二、高中化学理论下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与海洋污染、重金属污染
水污染的种类有:1.无机污染物,2.有机污染物,3.水体富营养化,4.水体热污染,5.赤潮与海洋污染等。其中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与海洋污染是高中化学经常接触的。
(一)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与海洋污染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副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检测的结果表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大大超标。据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
(二)重金属污染
1.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其中60人死亡。2.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三、高中化学理论下土壤污染: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