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课堂论文

生态课堂论文

时间:2022-04-16 08:39: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课堂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课堂论文

第1篇

一、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应该贯穿灵活的教学方法

生态课堂不仅要追求趣味,还要求实现自主与合作学习,要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他们的个性化得到发展。因此,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应该贯穿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活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活跃。以六年级《成长中遇到的新问题》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这就让众多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四年级《我的家长在变化》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样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观察我们家长在十年中变化最大的地方,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在这些活动中,灵活地使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都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

二、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要实现课堂教学生态化,就必须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要实现学生之间的平等,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不同的学生,在基础、智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也就导致学生在相同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接受知识的程度和取得的成绩不同。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努力实现学生个体的共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多观察学生,给予学生真切的关爱,不歧视差生,也不优待优生。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状况,要尽量照顾每个层次的学生。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课后辅导,给予其安慰,消除他们的挫败感,给予他们关爱,帮助其树立信心,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总之,要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态化,教师就要尽量重视学生的个体,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发展。

三、贴近学生生活,开展实践活动

要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态化,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苏教版的小学品德教材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在教材中儿童的名字都是作者特意取的,而不是传统的“小明”“小红”,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更加真实。另外,教师应该多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举例,尽量拉近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减少他们的抵触心理,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教师还应该多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无疑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态化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实践教学能够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实践教学也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性,使课堂始终维持活跃的气氛,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还能够极大地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五年级《到外面走一走》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外面世界的不同,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社会中的各种因素。

四、结语

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就是要以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为基础,实现生态课堂的追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感到有趣,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将传统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让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王晓华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

第2篇

以总课题组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为依托,结合本校课题组的研究计划和实际情况,为了有效地开展研究工作,切实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特制定本研究计划。

二、研究内容:

我们的研究主要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以学生为关注的对象,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原动力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自然生长”,达成自主的学态;一个方向以教师为关注对象,探索符合生态化教学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实现自然“助长”,“无痕教育”,达成民主的教态。本期研究继续以课堂为载体,进行生态化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本期的研究中我们重点以预习指导为切入点,具体研究如何将预习指导纳入课堂,并有效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工作措施:

1、继续培训教师。狠抓业务学习,夯实理论基础。积极组织主研教师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通过学习方案,学森教授等人的学术专著,让教师明白研究的方向,理解“生态化教学”的含义。教师通过自己去查阅资料,深化认识,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自身的教学行为成为高效的行动,而不是盲动。

2、修改方案,制定计划。根据总课题组新修订的方案修改我校的研究方案,并制定研究计划。

3、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师根据自己的探索,在教研活动的时候以展示课的方式展现自己对生态化教学方法的理解和研究成果。

组织教师撰写论文、教案、课例、叙事、反思、经验文章等。

4、做好子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和结题工作。

四、具体安排:

3月:

1、完善子课题研究方案,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任务和措施。

2、制定20xx—20xx学年下期工作计划。

3、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撰写论文、反思、教案等。

4、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

4月:

1、学习生态化课堂的理论知识。

2、“生态化课堂”校级研究课赛课活动

2、聚焦课堂,主研教师上研究课。(矿、方两校联合教研)

3、参加总课题组的培训。

5月:

1、聚焦课堂,走进课堂,校内“推门课”活动。

2、学习生态化课堂的相关理论。

3、参加总课题组的培训活动。

4、收集整理资料,做好子课题的结题准备工作。

4、收集

6月:

1、请专家到校为教师做专业引领。

2、学习生态课堂的相关理论。

第3篇

本站提供论文写作+发表一条龙服务,具体可以联系QQ 或者写信至信箱 咨询。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

*-*-*-*-*-*-*-*-*-*-*-*-*-*-*-*-*-*-*-*-*-*-*-*-*-*-*-*-*-*-*-*-*-*-*-*-*-*-*-*

【摘要】教育理念, 教育对象、教育手段, 教育过程、教育评估体系, 教育质量监控等。它完全不同于网上学习。也就是说, 把一门课制作成课件放到网上去, 学员上网学习, 不是网络教育, 只是网络教育的一个学习行为。网络教育要做的就是, 为这些处于多重教育生态环境之下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育生态系统”。

【关键词】教育理念, 教育对象、教育手段, 教育过程、教育评估

【本页关键词】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国家级期刊征稿、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正文】

一、什么是网络教育网络教育这个理念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就有人提出来。传统的课堂学习是用指定的课本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学习内容, 到指定的教室听老师讲解课文, 考试内容限于课本范围之内。而基于资源学习相比之下的显著特点是没有指定的教室, 没有老师逐字逐句讲解课文,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多种类、多模态首要学习资源以及助学资源。基于资源学习的条件是: 一是资源开发与建设处于首要地位。资源突出多样性、多模性、技术性、多通道性、随意性。二是学生首先要学会对资源实行按需分类、筛选和管理。三是学员要学会快捷有效地使用资源。四是资源提供者为学习者提供的多种助学服务体系。五是资源提供者构建一整套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对资源开发自身和资源实际使用状况实施过程动态跟踪。六是建立一套对各类专业人员包括学员的培训机制。网络教育不同于网上学习。网络教育首先是一个系统, 包括教育理念, 教育对象、教育手段, 教育过程、教育评估体系, 教育质量监控等。它完全不同于网上学习。也就是说, 把一门课制作成课件放到网上去, 学员上网学习, 不是网络教育, 只是网络教育的一个学习行为。网络教育要做的就是, 为这些处于多重教育生态环境之下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育生态系统”。也就是说, 网络教育就是使学员的学习行为只要调用最小的认知能量就可以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党校网络教育的应用模式探讨1、讲授型模式讲授型模式突破了我们传统课堂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 其学习人数可以无限多, 学习地域可以无限广。这种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同步式, 通常是教师通过网络将文本、声音、动画、图形、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教学内容以W eb 页面同步向学生传送, 在W eb 页面中, 内嵌表单等程序, 供学生输入提问及反馈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作进一步的解释和应答; 另外一种是异步式, 通常是教师事先将教学内容编制成W EB 页面, 存放在服务器上, 学生通过个人电脑等终端浏览这些页面,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 便以电子邮件、网络电话或者是BBS 留言等方式询问教师, 教师再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2、讨论学习模式讨论学习教学模式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 一种是利用BBS系统, 由各授课教师在网络上建立相应讲座的主题讨论组, 学员登录网络, 在特定的主题区内发言或讨论; 另一种, 可以利用基于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简单、方便, 且具有超媒体特点的WWW网络, 在WWW 的平台上实现讨论学习。3、探索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先在网络上设置一些适合特定学员对象解决的问题和案例, 然后向学员, 要求学员解答。可以提供大量与问题和案例相关的资料供学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查阅。另外, 也给学员在工作、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提供适当的启发或提示。

【本站说明】职称网:专业致力于职称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写作发表、职称方面及学术论文的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论文题目

如:《考试周刊》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保证通过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第4篇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20**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设计方案获禅城区20**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5篇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77-02

参与式教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处主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理论及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课程,它既具有生态学理论的抽象性、数理性强、逻辑性严密等特点,同时具有农学应用性、实践性和参与性的特点,在农业生态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参与性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参与式教学的概念与特征

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元协作性的参与方式来展开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有主导作用或价值的有机组分。使教学系统中各组分间的互动性更强,对学科的一些关键知识元的认知、理解、应用更全面。参与式教学充分让学生自主思考,运用个体或团队智慧,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学过程。因此在其教学形态上呈多样性特征,尤其是在上课方式上、在参与的人员数量上、在教学传播媒介的形式上都有不同的形态。比如在参与的人员上,除了有班级教学以外,可以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个别化教学,在教学传播媒介的形式上,可通过网络、手机等手段。在参与过程中,参与的主要方式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直接参与课堂中的参与、自主式参与(以主题方式)或命题式参与,间接参与就是开展一些其它教学活动或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过增元认为,参与式教学法有四个特点:(1)开放式的教学内容;(2)提问式的讲课;(3)无标准答案的习题;(4)论文形式的考试。所谓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是指对该学科现已有定论的内容,以及学科最新的研究内容和前瞻性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种延伸。提问式的讲课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主体(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提问式教学。无标准答案的习题是指在教学中要引入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使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论文形式的考试,题目可以学生自选,或者教师抽取。

二、农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的主要形式

在当前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形式与手段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课堂讨论、课外习题、考试或论文综述等五个基本方式,其中课堂讲授与实验实习占主要部分,这表明目前的教学是以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掌握为主,这也是一般课程教学的特征。在当前农业生态学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将各个农业生态原理讲深讲透,以便让学生较深入地学习和掌握农业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再经单纯的课堂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实现。即使加上实验实习,也只是让学生初步掌握能流、物流分析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等基本的方法,很难让学生完全掌握从事农业生态学有关的科学研究方法,难以培养学生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能要求教师课堂讲授要结合生产实践,尤其是教师的生产和科研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生动讲解,讲活讲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学生还是感觉有些空洞。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创性。参与式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当前适宜的方式是后者。农业生态学的参与式教学主要有问题式与专题式两种形式。(1)问题式,问题式就是通过即时性问题的提出和针对性问题的设计,来实现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性,以提高学生随时性或针对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性的问题主要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随问随答的,带有随机性,但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思想的集中度。针对性问题主要是针对目前农业生态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由教师给学生出题目,可以由个人或团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查阅资料,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及解决方法等写出课堂发言讨论提纲,在课堂展开讨论,或由学生主讲,最后教师总结发言。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可集思广益,较全面深入地认识所讨论的题目(2)专题式,专题式是形成一些农业生态学的专题组织形态,如研究兴趣小组、社团等,以小团体的方式对农业生态有关专题进行自主式学习、研究与应用,或对农业生态意识进行传播等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编故事、绘画、戏剧小品表演、辩论赛,以及按教学者要求制订研究计划或实施计划等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形式。这是一种教学的延伸,需要引导与相关制度的支撑。

三、参与式教学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依据农业生态学的学科性质与教学内容,在问题的设计上应具有广泛性的特征,即在每章节中都可以设计相关问题以开展主题参与式教学,但依据现在的教学状况,不可能所有的知识点都进行参与式教学,因此在农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中,知识点问题的设计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热点问题,二是关键知识点问题,三是身边的生态问题等。(1)生态热点问题,当今生态热点问题有很多,如气候变化、水体富营养化、水资源问题,等等,可以结合这些问题进行一些专门设计,展开参与式教学。如在物质循环一章中有关氮、磷物质循环这一知识点,可以针对太湖问题进行设计,要求上课的全体学生以整体的形式,分成四个团队,每个团队各从一个方面来解释太湖问题,并且要求四个团队所解释的四个方面的问题,是形成一个完整的报告,形式不限。每个学生在团队中的要有明确的分工,如收集资料、制作PPT、撰写课堂报告等,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发挥团队精神。(2)关键知识点问题,农业生态学的知识点较多,在农业生态学关键知识点的问题设计上,可以采用课堂随机提问的方式与主题设计的方式进行。(3)身边的生态问题,生态其实就是一种生存状态的表达,人们生活过程中都涉及到相关的生态与农业生态问题。这些主要是以课堂上随时提问为主进行,适当地开展主题式的参与。

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机制建设

参与式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否则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农业生态学的参与式教学,主要需要加强与完善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态学课外活动配套方案,并建立学生参与模式与教学考核制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制订一套与农业生态学关键知识点相关的社会实践体系;建立在课程教学结束后的学生参与农业生态服务的机制与办法。

参考文献:

[1]王松良.农业生态学:学科的角色[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2).

[2]黄国勤.农业生态学的学科体系与学科建设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王松良,林文雄,何水林.农业生态学教学内容的主线索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1999,(2).

第6篇

人生应该有梦想,我们的梦想应该与教育的梦想结合起来。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志存高远,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做思考的实践者,做实践的思考者,做一名充满智慧和诗意的幸福教师。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不只是组织者,而且是参与者、引领者。

二、教师成长:爱心、学习、反思、思想

教研员被誉为“教师的教师”,对教师的成长起着唤醒、点拨、引领的作用,引导他们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而更重要的是撞击成功。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靠内在的动力。教研员要引领教师向名师学习,像名师那样关爱学生,拥有一颗爱心,不断学习,拥有一颗进取心,加强反思,形成独特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中我始终努力践行着这样的理念。阅读经典使教师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近年来,本人组织开展了英语教师新春读书报告会、激发了教师的读书热情。这样,学生在学校能看到“精神明亮的人”,能找到人生的精神标杆,能跟随真正的读书人在一起学习。

教研员要有大海般的胸怀,真情帮助教师,看到教师的进步犹如自己进步了一样。我开设了“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等有关教师成长的主题讲座,“务实创新追求卓越做理想的教师”发表于《教育艺术》,“与名师为友创精彩人生”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教师培训》。

三、教学主张:20字教法、比较教学法、任务学习、三轮复习法

一位优秀的教研员应当有也必须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或教学主张,唯如此,我们才能充满魅力,才能有一种精神感召力,才能谱就出一首快乐、幸福的当代教育的和谐乐章。我不断创新,形成了“激发兴趣、指导交际、精讲知识、培养能力、加强反馈”20字英语教学法(获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英语比较教学法(刊于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兴趣开路、任务推进、学会学习”英语学习方式(刊于《中小学英语教育》,获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研会优秀成果一等奖)、“纵向搜索、横向贯通、综合演练”英语三轮复习法(刊于《中国高校招生》)及“归纳、浏览、联想?复习法(刊于《学英语》;这两种复习法配套用书由新世界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及青岛出版社出版)。

四、生命课堂:激情、智慧、互动、发展

一节好课是激情与智慧和谐统一的生态课堂。针对课堂教学,我开设了“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创造生态课堂,促进师生发展”等讲座。在主持开展国家级课题“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过程中,我们提出了生态课堂的主张,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的成效。课题成果《实施任务型教学,享受教育的幸福》获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研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获中央教科所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一等奖。

五、教育科研:敬业乐研,反思前行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教育科研是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分水岭。教育科研不可畏,用心感悟,反思前行,积累、沉淀、思考、总结、内化、升华就是从事教育科研的有效作法。教学是研究不竭的源头活水,研究是教学富有生命与活力的有力保障。教育研究与写作尤其是课题实验为教师的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教研员是一座桥梁,其优势在于兼具理论工作者的研究经验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更有优势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用先进理论指导实践。做有心人,做有用功。成就教师,成就自我。我的讲座“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我市主办了“庆入世迎奥运”英语演讲大赛,我将大赛作品整理、完善,形成了《新世纪中学生英语演讲精粹》,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我把新课改以来的讲座、研究成果归类、梳理,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著作《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我主持开展了国家级课题“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实验,作出了积极的探索,课题著作《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并获安徽省十年课改成果一等奖;我还指导教师发表教学案例、论文50余篇,辅导学生发表习作40余篇。我与一线教师共研究同成长。我主办过200多场次讲座,在《光明日报》、《中小学教师培训》等报刊上发表了400余篇论文,《英语基础教育前瞻》等10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刊物全文转载,《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和出路》等30余篇获全国优秀论文或成果一等奖;完成了四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研究,出版的著作有《课程标准新教案》、《阅读科普》系列丛书,等等。本人被评为特级教师,全国优秀外语教师,省优秀教师,省课改先进个人,享受省政府津贴。近年来,我市英语教师发表作品千余篇,获省级以上论文奖项百余次,指导学生发表英语习作百余篇,出版理论专著两部;获全国优秀外语教师称号、全国外语教师同丁奖10余人,被评为省教坛新星、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40余人次。无数次的实践证明,每一位教师都是可以造就的。

第7篇

一、在教学中灵活地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20xx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禅城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设计方案获禅城区20xx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在班级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培优转差。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由于学校工作的安排,虽未能担任班主任工作,但在一年多的副班主任工作中,与班主任一起,积极营造一个和谐共进的班集体。我主张把管理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是他们的指路者和知心朋友,师生共建和谐班集体。我紧守“人本”观念,注意到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协调,提高了管理的实效。在管理的方式上,我除直接参与管理外,还始终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相互管理上。

我把所有学生都作潜能人看待,把教育的重点始终放在德育渗透上。作为副班主任和生物教师,结合生物科的特点,尽可能的发掘每一位学生潜在的特质,鼓励和支持他发挥自己特质,让他们把那些无作为的时间转移到思考自己发展的方向,认识到自己应该是时候学习一点知识充实自己的理想了。在注重优生的培养,积极发展其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重视后进生的转化,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成功让多位后进生重拾信心,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第8篇

【关键词】公共任选课;草坪学;教学

一、课程定位

《草坪学》在我校公共任选课中是初次开设,它主要的开设对象涵盖了文科类、理工类、艺术类等在校本科生。开设《草坪学》公共任选课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兴趣和爱好,满足人才知识需求,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公共任选课,开课内容不宜过于专业,必须以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知识性引导学生学习,以便能够完成学校的教学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学设计

该课作为公共任选课,授课对象为全校本科生,既有文科又有理科,还有艺术类学生。涉及到的专业方向比较多,学生学习背景差异大,因此对本课程理解的深度也不一样,加上学生选课的目的也不相同,这样就对我们的课程教学设计增加了难度,要求这个课程设计既能吸引学生,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依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选课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贴近生活,淡化专业性,增加实用性、文化性、趣味性。授课过程中以学生学习和兴趣为中心开展愉快性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视频、动画的方式展示课堂案例,化抽象为直观,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具体,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质量

(1)详细介绍《草坪学》的发展历史。草坪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631~579年波斯(今伊朗)的庭院草坪,我国早在春秋时代,在诗经中就有对草地的描写佳句:“绿草茵茵,芳草萋萋”。而草坪绿化首推公元前200年前后的秦汉时期长安(今西安)以西上林巨大的皇家苑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有“布结缕,攒戾莎”的描写,说明当时上林苑中就已应用结缕草和莎草植物做草坪。15世纪,英国开始流行和普及高尔夫球运动,进一步促进了草坪的发展。产业革命推动了欧洲草坪的发展,开始了修剪式的现代草坪。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大学里相继开设了草坪学课程。草坪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崛起于世界科学之林。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草坪业步入令人瞩目速度的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首先在国内开设了《草坪学》。1978年开设了草坪专题,1985年甘肃农业大学草原专业将《草坪学》列为专业选修课,1989年被定为草原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目前全国已有37所高校相继开设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而这些高校都基本上开设了《草坪学》课程。(2)延展教学内容,强调草坪学的文化地位。在进行草坪学课程讲解时,还要引入自然生态文化。从而引入草坪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草坪是怎么样深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起到美化、保护和改善的良好作用。通过学习本节知识内容,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为什么要和谐发展,从而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具有用辩证的观点去处理事情的能力,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并为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3)采用“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一是理论课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实地拍照,网上下载图片等,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和事物的真实感。二是采用“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式,讲到与学生学习过的知识相关的内容时,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请学生积极解答;部分问题安排学生课下查资料,课上同学之间进行讨论,教师最终进行点评。三是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以学校和城市典型的草坪绿化场地为学生学习第二课堂,讲述草坪建植在城市绿化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考核方式

《草坪学》的学习目标定位是要求学生了解掌握草坪的发

展简史,草坪在人类生活中的贡献,草坪草的分类及草坪建植及养护管理几个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知识。因此,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要求学生以课程论文的方式提交考核答卷,切入点灵活多样,知识面覆盖广,学生学习效果展现充分,教学效果得到了真正的检验。具体分值计算方法是学生平时出勤成绩占20%,学生课堂讨论及表现占20%,课程论文占60%。使用这种考核计算办法,真正做到了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之,为了大力推进《草坪学》作为一门公修课程走进全国高等院校的课堂,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仍需不断改进。

参 考 文 献

[1]任继周,张自和.草地与人类文明[J].草原与草坪.2001(1):5~9

第9篇

关键词:中职英语;写作教学;SMART五步法;教学应用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SMART五步教学法的融入,将英语写作过程分割出素材分析、相关语块的回忆、拓展句型、互评编辑、定稿成文等若干环节。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兼任组织、协调以及指导三重身份的负责人,将传统的课堂写作模式变换成协调性,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什么是SMART五步教学法

SMART五步教学法是教育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历经探索、反复实践以及深入总结而最终得出的一种新型写作教学法产物。主要包括:感知、思考、想象、认知和应用五个步骤。通常情况下,五步教学法进行到第四步认知阶段时,对该文种特征形态的理解,学生基本可达到透彻与参悟:“该文种具体是什么?”“为什么会呈现如此形式?”“发挥怎样的作用?”等问题,即可层层递进、迎刃而解。贯穿协作模式的新型课堂引导,不仅可持续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同时还为第五步奠定实践练习的应用目的基础。就第五步应用阶段而言,前四步中的任何一步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这种教学方法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还改善了教师无内容可讲、学生精神懒散的课堂窘境,形成了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写作课堂新模式。

二、五步教学法在中职写作课堂中的应用

第一步:感知

写作之初,教师可从教材中甄选出具有代表或典型性的文章作为范例,让学生全篇通读。然后与例文相结合,对该文种的性质概念简明扼要地陈述。如:学习“议论文稿”时,可以先给学生安排例文的通读,然后在对“议论文是为某种事物提供解析评价而产生的稿件”的概念加以讲解。以及解析其“说服力强、认知力强、客观思想强、理论意识强”等各方面的特点,如此很容易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种议论文“是什么”的理解感知的雏形。

第二步:思考

实践教学中,若想加深学生对某个写作文种的深入理解甚至是产生一定的好感,引导学生对该文种存在缘由的思考很重要。对该文种存在想象的思考时,其过程可相应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五个W”方法。如:分析倡议书为何被生活广泛应用,基于一定的感知概念后,让学生思考并找出存在的根本原因,从而全面认知其价值性、作用性以及影响性整体概念。通常情况下,学生得出的答案,会因为各自思路的异同而大相径庭,教师可就此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进而对思考意见进行整合。

第一个W:倡议书为何会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解答:可有效带动、组织群众投入公益性事业中。

第二个W:是何缘由一定要发动群众投身公益?解答:滴水汇集千层浪,群众的力量可以从实际意义上规避危害因素。

第三个W:为何规避危害因素?解答:危害威胁人类,为他人与自身利益的保障,势在必行。

第四个W:什么原因致使危害的存在?解答:法治不健全、道德素质低下、自私自利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引发的自然灾害。

第五个W:为什么及时遏制危害因素?解答:社会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和谐建设,不是一朝一夕,需要群众同心同手持续(长期性)改良。

第三步:想象

主要针对学习写作文种时,对其由来以及相关事迹情节进行想象,如:第一个使用该文种的是何人,什么原因促使他(她)发明并应用了该文种等情景想象。鼓励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陈述总结。从而加强学生对该文种生动形象的认知,激发深入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以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手法奠定下一步学习的基础。

第四步:认知

当学生处于被第三步想象阶段刺激得兴奋满怀时,教师可结合例文对某个写作文种的格式和写法等特点,趁热打铁进行层层递进的解析,促使学生认知得更透彻,以便于第五步应用阶段的

进行。

第五步:应用

基于前四步基础的奠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相应布置文种的写作实践。此阶段,教师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题目选材必须贴近学生,有一定的熟识度。二是写作完毕后,教师的任务并未“偃旗息鼓”,还应进一步强调或巩固该文种如何运用于生活中。如:学习议论文时,可就时下社会中一些重大性事件作为写作选材,并将成稿投向校广播站或校内报刊,达到传播意图。

SMART五步教学法是教育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历经探索、反复实践以及深入总结而最终得出的一种新型写作教学法。SMART五步教学法在进行前三步的时候,需要着重引导和加强训练,甚至花费更多时间去反复讲解。一旦某个写作文种不能被学生正确理解或误解,那么很容易产生厌学与兴致不高的课堂现象,最终导致教学失败。所以,实际过程中还应导入情境或案例,这样才能配合SMART五步教学法更快、更深入、更有效地适应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生态性教育理念课改教育创新办学定位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作者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现代学校制度下的中小学校管理创新研究与实践”(基金号:FFB108107)和国家教师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子课题“生态化教育理念下的特色学校创建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NO: CTF120669―Z220)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07-02

新课改要处理好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处理好提高教师魅力和促进学生内涵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关系。在这方面,生态性教育理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启发与思考。

一、生态性教育理念概述

生态性教育理念,是一种确保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共赢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不仅重视学生、教师、课程、教育方法与教育环境等教育要素的质量和品质提升,更重视彼此之间的连接与整个教育系统的运作和效能;不仅重视每个教师的作用,更强调教师团队的整体影响力。此外,生态性教育理念反对非此即彼的二元论,倡导尊重多元存在。生态性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具体发展目标是“十态平衡”――健全的体态;健康的心态;规范的行态;丰富的个态;民主的教态;自主的学态;科学的神态;人文的情态;共赢的状态;发展的势态。生态性学校具有五个基本特质:个性化、和谐、开放、共赢、可持续发展。

二、用生态性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办学定位

我校基于生态性教育理念,提出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个性、奠基人生”的办学理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映了学校的精神气度和文化品质;“发展个性、奠基人生”,表达的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体现了培养人、发展人和成就人的教育目的。

学校根据办学的总体目标,基于现代学校制度要求和学生发展的主体性理念,把校训“学会生存、学会关心”的内涵具体分解,将形而上的教育理念育人目标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来。通过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该具备的“自信、自主、自理”能力和态度,形成“爱心、责任、合作”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塑造出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灵魂的人,一个能走向世界的豪迈的中国人。

三、用生态性教育理念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特色的基点是课程特色。学校用生态性教育理念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在课程结构上,课程建设立足师生能力培养与和谐发展,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构架,形成了学科基础型课程、拓展丰富型课程、活动实践型课程的课程结构。

在课程内容上,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本土与国际相结合。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立足学生实际,坚持课程的国际化、本土化、特色化、多元化、现代化和个性化。课程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保证使麓山的每个学生“会一门乐器,懂两国以上语言(汉语、英语及其他外语),擅两种书法(硬笔书法、软笔书法),掌握七种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学能力)”。

在课程形式上,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长课时与短课时相结合。在课程实施上,过程与结果、预设与生成相融合。课程实施强调身心的和谐发展。近几年来,我校的课程改革从课内延伸课外,重建校园生态、关注学生的闲暇状态、情感体验、情绪调节、情商成长、情操陶冶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生态教育的“信号”,零盲区,全覆盖,让学生享有活动的快乐、发展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课堂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最主要形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背景下,建立和谐、健康的课堂成了新的研究热点。课堂的构建重点在于建立和谐的课堂生境。我们坚持生态性教育理念下的现代教育资源观,努力实现教材、教师、学生、教法各要素的综合平衡。我们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包括有效教育理论在内的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策略。从课堂教学方式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推进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发生了三个转变:即教学方法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师生活动由主导型向互动型转变,学习方法由听说式向讨论式转变。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的学生更加自主,教师更加自由,课堂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近5年来,先后有20多个年级、100多个班级、280多名教师实践EEPO课堂教学实验,有近50余名教师正逐步成长为有效教育专家,我校教师在各种课堂教学比武和教学设计大赛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近100人次,有多名教师成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去年长沙市“星城杯”教师教学比赛中一鸣惊人,学校凭借4名参赛教师出色的表现赢得比赛团体第一名,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闪耀“星城杯”。

参考文献:

[1]范国睿;人民教育出版社[M];教育生态学,2001年12月,P85。

[2]李素洁等;为“世界公民”的人生奠基――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教育创新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P29。

[3]杨小秋;生态性教育实践寻绎[J];大学教育科学,2009年第1期。

第11篇

一、积极参加政治学习,逐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夯实思想作风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

一年来,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积极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信念,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兢兢业业治校,为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在学校事务管理中,严格按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办事,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不,始终以集体利益为重,从大局利益出发,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团结和依靠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才能办好教育的思想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奋勇前进。

二、科学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的思想理念,实施有效管理,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一年来,依据教育局有关政策与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定位学校发展目标,以“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围绕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精做细生态德育特色、彰显学校个性发展的工作目标,多形式、多载体、多渠道进行管理,在充分依靠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效益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办学思路,一年来效益显著。

1、 科学实施有效管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高标准、高要求贯彻落实县教育局“有效课堂教学巩固年”的宏观政策,认真开展“竹乡金秋”与“竹乡之春”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积极参加教育共同体建设活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教师队伍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在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中,七、九年级整体稳中有进,八年级位于全区第一、全县中游;六年级科学抽测整体进步12名、其他抽测学科都略有进步,。

高度重视育人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认真开展大课间操与体艺2+1活动,积极参加县体艺活动。校园剧《大山的呐喊》相继获得县一等奖与湖州市一等奖,学校体艺特色先后在安吉电视台、安吉新闻等媒体得到宣传;同时、篮球、羽毛球项目成绩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2、传承、创新生态德育,彰显学校个性发展

一如既往挖掘优势资源,做精做细生态德育。学校以创建“美丽校园”和山川乡创建美丽乡村全覆盖为契机,以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为主题,以打造安吉县生态文明示范学校为目标,以 “书香育人”行动计划、星级学生评比活动、国旗班活动、第二届校园生态文化节等为内容,渗透生态德育教育,营造生态美丽校园、培养生态环保学生,效果明显。

1)2010年元月,我校被省团委、省环保厅联合授予“保护母亲河号”优秀达标学校荣誉称号。

2)2010年3月25日,我校“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学校”通过环保部门考核验收。

3)在一学年已经公布的三次随机督导通报中,我校综合排名分列第4、1、5的名次。

三、自己管理水平与教学水平的评估

本人在过去的一年中担任了八年级两个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学成绩较好,第一学期期终考试整于学区第二;另外积极进行教育科研的探索与研究,承担2010年度市级规划课题《美丽乡村学校生态启蒙教育的研究》的课题组长和两个县级课题的组员;撰写的社会与思想品德两篇论文均获得2010学年教学论文评比县一等奖;校长听评课比赛获得县二等奖等成绩。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继续加强管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提高管理水平;

2、完善管理制度,关心教职工工作与生活状态,努力创造团结、进取、和谐的工作环境。

第12篇

关键词:化学;环境;污染;环保意识

人类以其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但同时也给自身带来环境污染的不幸。近代屡屡发生的公害事件终于使人们承认了这一事实,并发现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根本大计还在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到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可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化学与防止环境污染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在课堂中讲授的环境化学内容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即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的情感,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了解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情感。

1.让学生明确环境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环境污染包括四大方面即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现在西部工业的飞速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给西部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务必从中学教育抓起,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地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这一意识。

2.结合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我们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健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对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应在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扩展的基础上,让“环保意识”贯穿整个化学教学。

3.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保护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地探索,主动地学习,达到学习的目的。

例如:《煤和石油》章节中最后提到“温室效应”,我在讲述知识点时,结合现代教育媒体,给学生观看一些感性材料:厄尔尼诺现象;北京沙尘暴现象;南极(及北极)冰川融化等现象,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然后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O2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融化,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从而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接着再让学生观看一些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然后再让学生讨论,最后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弃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本节知识,更能调动非智力因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结合第二课堂,调动学习兴趣,加深环境保护意识

初三学生能比较集中和持久地注意他们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其注意力要比初二、初一的学生稳定,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注意的范围也有所扩大。所以我们应很好地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开辟化学第二课堂,更好地展开化学知识的学习及加深环境教育。下面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常见的做法:

1.举办知识性专题讲座、竞赛活动

我曾在本校多媒体教室讲授一个“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的专题讲座,在听的有大部分老师和初三全体学生,借助多媒体,自编CAI课件,收集素材,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整个讲座氛围异常活跃。这样的形式会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问题切实就在自己身边,不得不重视,也至关重要,最终使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入脑海之中。

2.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学习,观看图片展,以及利用学校组织的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在宣传中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