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保卫黄河教案

保卫黄河教案

时间:2022-04-16 09:48:27

保卫黄河教案

第1篇

各省辖市卫生局,有关扩权县(市)卫生局,省直医疗卫生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我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和《20*年河南省黄(沁)河防汛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卫生部门职责,充分发挥卫生部门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现就加强卫生救灾防病和医疗救援工作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完善预案,落实责任

各级卫生部门要从实践“*”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根据《20*年河南省黄(沁)河防汛工作方案》明确的卫生部门“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病”职责,认真制定科学、完善的突发洪涝灾害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病工作应急预案,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并具体落实到基层,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和部门的具体责任。灾情发生时,确保应急工作预案迅速启动,各部门和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卫生防病和医疗救援工作。

二、加强演练,提高能力

各地要严格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组建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各级卫生应急队伍要遵循“统一组织、明确职责、平战结合、依法管理、科学使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做好突发洪涝灾害事件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并适时开展培训,加强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灾情发生时,确保应急队伍能够迅速到达灾害现场,全面、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及灾后的卫生防病工作。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各地要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力度,促进居民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逐步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灾情一旦发生,确保广大群众能够积极配合卫生部门,有效开展疾病防控工作。

四、积极沟通,密切协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与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其它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密切协作。灾情一旦发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全面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同时,要认真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安全工作,深入开展生活环境和病媒生物的消杀工作,加强对人、畜粪便及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管理,有效控制灾后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第2篇

健康是金,预防是福。2009年4月,我国出台的新医改方案有一个重要理念“无病为上”,强调疾病的预防、控制。这与2000年前《黄帝内经》中强调的“上医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

“健康是为人的第一权利,是人类生存的第一条件,是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保障人们的健康权,是重大的民生话题,也是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2009年12月,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河南省疾控中心)主任刘国华为我们解读了“无病为上”这一医改新理念。

记者: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国家出台了新医改方案。我们注意到,这次新医改把“无病为上”作为一个重要理念提出。那么,您认为这一理念出现在新医改中的意义何在?请谈谈您对“无病为上”理念的理解。

刘国华:健康在于防治。今天,我们提出的“无病为上”理念,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上医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思想,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最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也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疾病预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投入的经费呈大量增长态势。这是新医改提出“无病为上”理念的社会背景。

新医改方案明确的“五项重点改革”、8500亿的总量投入中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疾病预防控制密不可分。另外,新医改方案中提出的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都是贯彻“无病为上”理念的体现。

记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重大疾病防控机构和重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执行者、拟定者,在落实“无病为上”理念,在全面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保障人们的健康权方面有什么举措?

刘国华:在“无病为上”理念的落实上,作为疾病防控部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措施较多,如预防接种,能大幅度降低相关传染病发病率。仅从乙肝疫苗接种资料显示,经过20年的努力,目前河南省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由11.1%下降到3.4%;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现代医学告诉我们,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有一个较长的隐性发展期,在发生、发展期几乎没有症状,症状显现时就医,疾病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且,这些疾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宣传疾病防治知识,在试点地区进行行为干预等,取得了可喜成绩。

另外,疾病防控部门应积极配合政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2009年7月,卫生部、财政部及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同制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推动城乡和地区间公共卫生服务差距的缩小,疾病防控部门应尽可能发挥自身作用。

记者:据统计,慢性病治疗占用了我国大量的医疗资源,那么,在慢性病防治上,您对公众和政府有什么好的建议?今后,在常规体检中是否会增加对慢性病的筛查,或者会采取什么别的措施?

刘国华: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导疾病,这对疾病防控部门、政府及个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疾病防控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同时,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一是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转变职能,真正体现其“六位一体”(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功能,发挥其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具体实施作用;二是加强疾病监测,跟踪了解慢性病发病动态,指导公众预防控制;三是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防范意识。

当然,各级政府也应强化对慢性病的防治投入、健全各部门协调机制等,这是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质量的基础。同时,各地应开展慢性病普查或筛查工作,在当前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进行全民或职工体检,做到慢性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重视健康体检,防病于未然,已经成为21世纪健康新理念。对于公众,应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心理健康等防止或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慢性病;及时治疗,能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和伤残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新医改中,启动了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都直接定位于城乡居民,其中有4项(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老年人保健)与慢性病防治有关,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记者:新医改方案强调疾病防控,就是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后将要承担更加重大的责任,面对新的形势,河南省疾控中心有哪些应对措施?当前,河南省疾控中心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什么?

刘国华:当前一个阶段,河南省疾控中心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抓好一个基础、突出三个重点”,即以免疫预防与规划全面实施为基础,突出社会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理,突出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以及突出推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绩效考核,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围绕这一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防治措施,预防控制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国家赋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就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这就决定了各级疾控机构必须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载体,是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切实贯彻落实新医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要求负有重要职责。

第3篇

延安保卫处接到报案后,发了通报,很快就由下面反映上来两条重大线索。一条是刘茜同宿舍的同学反映,出事前那天晚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大队长黄克功前去找她谈话,约她到延河岸边散步谈心。因为刘茜原来就在黄克功任队长的抗大第四大队学习,两人关系过从甚密,后来成了恋人,关系也公开化,因此黄克功约她外出谈心也并不是第一次。另一线索,就是黄克功的警卫员举报自己的首长形迹可疑。他发现首长(黄克功)天刚亮就爬上抗大六大队所在地凤凰山上的一垛高墙向城外河边眺望,给他擦枪的时候,发现他的手枪有刚发射未久的痕迹,给他洗衣服的时候,发现衣服上有新鲜血迹。警卫员感到事情重大,于是向保卫部作了汇报。

领导同志立即找黄克功谈话。这时的黄克功已经恢复了理智,承认刘茜是自己所杀,并毫无保留地从头到尾坦白了自己的杀人罪行并提出接受依法判处。经抗大副校长罗瑞卿同志向中央领导报告批准,高等军事法院便依法把故意杀人嫌疑人黄克功逮捕收监,准备依法审判。

此事一时间在延安轰动一时,国内外一些报刊把它当成是共产党的“桃色案件”,抢先发表。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黄克功何许人也?他少年时代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小小年纪就经历了井冈山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时,已经成为红军的一名旅长。他身经百战,身上留下累累伤疤。

而刘茜呢?她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是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前来参加抗日的学生,当时尚未满20岁。

“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着民族的生死存亡,为了拯救祖国,为了民族的解放,全国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向革命圣地延安。他们经过在延安的学习,又满怀革命豪情投入到抗战救亡行列。

为了培训干部,当时延安办了许多学校,如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央党校、民族学院、鲁迅文艺学院等等。当时来延安的青年中,男多女少,而且多数都是未婚青年,据说当时的男女比例是5:1。许多刚到延安的女青年,都非常崇拜长征干部,把他们当成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女青年找对象就有所谓“走长征路线”之说。刘茜是一个年轻漂亮、能歌善舞的活泼姑娘,而她的领导黄克功则是一个战功赫赫、身居高位的青年指挥员,然而,他们忽视了相互之间的差异,因此酿成这桩悲剧。

两人相处久了,发现在生活情趣、习惯爱好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两人先是矛盾、纠葛、不和谐,后来感到乏味和苦恼,最后反目成仇。刘茜认为恋爱自由,认为自己与黄克功双方都有选择对象的权利,而黄克功则认为刘茜抛弃自己另寻新欢是对自己不忠贞。当晚,延河岸边,明月当空,在越来越激烈的争吵中,黄克功先是持枪威胁,迫婚未成,失去理智,认为不成爱就成仇,丧心病狂地向刘茜开了一枪,发现刘茜未死,接着向她头部又补了一枪。

在革命圣地延安,这是骇人听闻而且绝无仅有的案例,人们难以接受革命队伍中,一个红军将士会发生如此不可思议的事。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先是探询事件的真相细节,后是揣测此案将如何处理。

在对黄克功是否要判处极刑的问题上,人们迅速形成两种意见,经党中央同意,延安各界围绕这一案件组织展开广泛的讨论,以提高人民的法制意识。在充分发扬民主的情况下,讨论中两种意见日趋明朗化。参加革命较早的老同志普遍认为,黄克功自恃有功,目无法纪、迫婚杀人,罪不能恕,必须按刑律杀人偿命处以极刑。但是许多青年同志,特别是刚到延安不久的青年知识分子则认为,黄克功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战功赫赫,是我党非常难得的重要青年干部,现在抗日战争正需要他这样的军事人才去冲锋陷阵,主张给他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双方争论很激烈,一时很难统一意见。学校就将讨论的情况直接报告到处。黄克功也给写了一封信,请求给他一次立功赎罪的机会。

公审开始了,法警带上犯罪嫌疑人黄克功,让他坐到被告席上。法官允许他发表申诉。此时的黄克功也自知罪行深重,他毫不隐瞒地坦白了自己犯罪的细节,但是他提出唯一的“理由”,是“认为她破坏婚约是污辱革命军人”,因此他请求,假如他的罪行不能赦免,他唯一一个请求,是希望自己死在与敌人作战的战场上,不要死在红军的法场上。他请求领导发给他一挺机关枪,后面由执法队督阵,让他向日寇阵地发起攻击,让他死在敌人的枪口下,他才死得瞑目。因为他的要求并不合法,因此没有得到法庭的允许。

主审法官雷经天站起来宣布判决,法庭判决故意杀人犯黄克功死刑,立即执行。

黄克功对这样的判决似乎早有思想准备,他没有惊慌,也没有表示出任何抗议、抵触、激动或沮丧的情绪,他只是转过身来,面向观众,高呼口号: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恰在他被刑警押去刑场的时候,法庭庭长雷经天接到的一封信,信中并建议此信要当着黄克功本人的面向公审大会宣读。于是,审判长雷经天与稍为商量后,又命令将犯人黄克功带回来,当着他的面宣读了的信。

的信是这样写的:

雷经天同志:

你及黄克功的信均收阅。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有如此卑劣的、残忍的、失掉党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无以教育一个普通的人,因此中央与军委便不得不根据他的罪行,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的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员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当此国家危急革命紧张之时,黄克功卑鄙残忍自私至如此程度,他之处死,是他自己行为决定的,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前车之戒。请你在公审会上,当着黄克功及到会群众,除宣布法庭判决外,并宣布我这封信,对刘茜同志之家属,应给以安慰与抚恤。

一九三七年十月十日

第4篇

二O一四年四月一日

为进一步改善三阁司镇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城乡环境卫生质量,不断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三阁司,镇党委、政府决定继续在全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按照市县相关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城乡联动、全民参与、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原则,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机制,切实解决影响城乡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有效提高城乡文明卫生程度,努力建设清洁美丽三阁司。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健康卫生生活理念,着力解决村级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力加强村级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卫生意识。2014年力争在全县一系列乡镇评比排名进入前三名。

三、组织机构

经研究决定,成立三阁司镇环境卫生整洁工作领导小组。

顾 问:黄胜军

组 长:王柏玉

副组长:王熙华、陈书琴、黄漾波、宁显星(常务)、

夏开华、王富贵、谭 芸

成 员:5个工作片副片长、镇属各部门单位负责人、

王旭萍、刘 娜、李文华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镇文体卫站站长钱战教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镇文体卫站。

四、目标任务

通过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宣传健康环境理念,着力解决S219线公路两旁和村级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力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卫生意识、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五、行动内容

(一)集中开展清理整治活动。对S219省道两旁卫生工作由8个村包干到底。红光居委会负责本辖区内的环境卫生工作,每个村安排1-4名保洁员,村(居)具体负责路段范围和各村(居)保洁员配备情况。

小江村负责青丰路口—石马土鸡店:保洁员2名;

石马村负责石马土鸡店—万豪路口:保洁员3名;

安乐村负责万豪路口—三阁司渡槽:保洁员2名;

三阁司居委会负责城区街道卫生和三红公路:保洁员4名;

龙河村负责三阁司中学门口—龙河石场路口:保洁员2名;

石岭村负责龙河石场路口—西坪学校:保洁员2名;

张家村负责西坪学校—张家路口:保洁员1名;

西坪村负责武冈接界处—张家路口:保洁员2名;

红光居委会负责本辖区境内:保洁员2名。

各村保洁员聘任时间从2014年4月10日-2015年4月9日,工资每月500元,由镇财政将工资拨付到村,由村统一发放。

(一)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9个重点村居在4月20日前要建好20个垃圾焚烧池,垃圾池规格2.2m×2m×1.2m,两面贴好瓷片。沿公路两旁每户农户要有垃圾桶,由各村报户主花名册。经费由镇财政解决,垃圾桶按每个村上报的到户花名册,由镇统一购买,由各村按花名册发放到户,并与农户签好门前三包责任书。各村保洁员由镇配备一台垃圾车、铁锹、铲子、铁夹。

镇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由各村从4月份开始每月进行一次卫生评比,按发放垃圾桶农户花名册15%的数量,评出卫生整洁户,评出的卫生整洁户每月由镇里发放奖励,同时要评选最差卫生户,并由各村张黄榜公布。

(二)加大农村垃圾清运设备。有步骤、有重点、有规范地建设村级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开展村庄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垃圾、人畜粪便等统筹清理、收集和处理。

(三)做好重点场所、行业、S219公路两旁和小江河沿岸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促进农村农贸市场整洁有序。加强学校、机关与集市、畜禽养殖场(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卫生院、中小型水厂以及旅游景区(点)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大农村餐饮业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强化S219公路两旁和小江河沿岸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

(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生活饮用水质卫生合格率,按照国家农村改厕项目要求,落实责任,加快实施步伐,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农村新建住房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沼气池建设等项目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强政府所在地、公共场所、集贸市场、卫生院及中小学、旅游景区(点)、公路沿线等区域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工作。

(五)广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加强重点行业的老鼠、蟑螂危害控制达标工作,除“四害”工作要抓实到位,降低农村病媒生物密度,逐步达到国家标准。

(六)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市供水和排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管理水平,实施“门前三包”制度,建立村庄清扫保洁机制,逐步开展农村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七)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传递健康信息,弘扬健康文化,使群众了解环境与健康关系,提高农村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

六、措施保障

(一)加强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将整洁行动列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在政策、资金上予以保障,逐级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二)明确分工。各村居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任务和路段,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扎实推进环境卫生工作。

(三)宣传动员。广泛深入宣传报道,沿途各村居每户都要发放环境卫生宣传资料,营造社会氛围,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扬爱国卫生传统,开展义务劳动日活动。组织妇女、共青团员和青年投入到整洁行动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四)典型引路。充分利用农村卫生文明创建等各类活动载体,积极推动文明卫生单位、卫生村镇在整洁行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及时树立一批先进典型。

第5篇

保护母亲河的措施千百年来,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黄河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21世纪,她仍在供养着1.4亿人口、160万公顷耕地、50多座大中城市。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应在全社会提倡倡导、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社会各界的人士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根据团中央及有关部委的统一部署,各省各级团组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动员社会力量,扎实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各省市各级环保部门要严肃处理,落实整改方案,监督恢复保护区生态环境。

提出如下要求:一是要坚决查处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开矿、挖沙等《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禁止的活动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违规资源开发活动,要坚决予以取缔;对于自然保护区内和涉及自然保护区的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设项目,要依法责令停止建设。

二是要对自然保护区内造成的生态破坏,必须采取补救措施,限期治理,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对于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进行资源开发和建设,造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的,责令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制定生态恢复和治理方案,限期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三是要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责任追究。对于严重违反《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违规开发和建设,并造成自然保护区严重破坏的环境违法行为,按照中纪委、监察部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将协调监察部门,依法追究有关地方政府、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和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总局将组织督查组对各地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重点违法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督查。

并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加快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建立自然保护区评估和升级降级制度,加强统一监管,促进自然保护区健康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母亲河行动以保护黄河、长江等大大小小江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为主题,动员青少年,带动全社会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做贡献。保护母亲河行动组织动员3亿多人次青少年参与,面向海内外筹集资金2.5亿元人民币,建设了1103个面积达399万亩的造林工程,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生态环保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护母亲河行动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成为对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已成为我们党、政府和全体人民的共识。

20xx年3月,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奋斗目标,这些都为青少年生态环保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曾经创造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黄河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于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保护黄河,保护母亲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次系列活动是围绕流域开展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活动,山东团组织在组织实施中积极主动,多方协调,成功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性的设计活动方案,为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的良好的基础。沿黄九省(区)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照料组织,密切协作,突出特色,开展好各项活动,形成强大的声势,取得扎实的成效,真正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同志们,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积极投身保护黄河,保护生态环境的伟大事业中,为促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保护母亲河行动是一项引导亿万青少年全方位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大型公益事业,它以保护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主题,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去年以来,保护母亲河行动开始围绕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活动,先后启动实施了"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相约20xx--绿色接力潮河情"、"环太湖流域青少年生态环保活动"等宣传实践活动,有效地组织动员同一个流域的青少年为同一条河,献同一份爱。第二部在古代的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植物繁多,为我们的祖先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黄河的下游是我国发展最早的国家,人口繁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比较先进,所以黄河成为我们民族的成长的摇篮。黄河为我提供这么优越的生活环境,人们不但不感激母亲河,时至今日人与环境产生了深深的矛盾。

由于人口的激增,对资源大量的开发,科技手段无节制使用,向黄河排放大量的化学用品,造成大量鱼死亡,水土流失等问题。由于黄河受到了大大污染,而今只能用一首顺口溜来描述黄河流域的污染状况: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人畜受害.这首顺口溜说明我国水污染太严重了。人们啊!我们要保护黄河,我们不能这样长期下去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不止生态受到了污染,人类也会受到伤害。我们要保护母亲河,那是我们的发源地啊!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繁荣,人们啊!咱们该醒醒了!我们应该让母亲河辉煌灿烂下去,他以他那丰富的乳汁哺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的成长,不能让他毁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应该让他更好。只要我们民族一条心,就能成功,我们应该保护他。我以下几条建议:1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道德观,要让人们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2我们要号召大家共同看护生态,爱护黄河。

人类啊!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第三部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您是那样的气势磅礴,您是那样的宏伟壮观,您是亿万华夏儿女力量的源泉!您流经全国九个省市,滋润着祖国富饶的大地,养育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可是,您清辙的河水已经浑浊,绿色的河床已经风化,您蕴藏的水土日趋流失……黄河,一年的运沙量有几万吨,可是随着黄河被不断开发,岸上的树木被砍伐,河边的草坪在枯萎,工厂的马达在黄河边与波涛形成不和谐的轰鸣,河里污染多了,水中鱼虾少了;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黄河频频断流。草场退化沙化、鼠害猖獗、湿地萎缩、湖泊干涸、雪山消失……生态恶化触目惊心。

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合理和不合理地开发着黄河的资源,正是因为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开发因素,以及保护母亲河行动置滞后的原由,母亲河的肢体经受着严重的摧残,有句顺口溜真实反映了母亲河命运的变化:"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人畜受害!"保护黄河刻不容缓……据了解,国家在黄河流域已修建了以小浪底工程为代表的3千多座水库,总库容已相当黄河的年径流总量;黄河下游1300公里的大堤普遍加高加固三次,水土流失面积的五分之二得到治理;林业部门已决定用5元捐植一棵树,200元捐植一亩林的方案来保护黄河;环保部门也决定要将那些污染黄河的工厂查封……这些举措真是大快人心!我想起了《保卫黄河》的歌曲: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战争时代要保卫黄河,和平年代更要保护黄河,国家在行动,我们这些黄河儿女也责无旁贷。

我们作为吮吸黄河乳汁成长的孩子们,更应该投入到保卫母亲河的活动中去,让我们开展"我为母亲河植一棵树活动!"以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让母亲河生命常绿.第四部同学们:黄河、长江用它们那博大的胸怀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它们灌溉了花的国土;它们推动了新的时代,它们是我们伟大的母亲,祖国,大地需要它们,人类需要它们,它们是祖国心脏的动脉。从古至今,面对着母亲河壮丽的景色、悠久的历史,许多人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发出了由衷的歌唱。由于时代的进步,投资建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为了寻求更多的利益不惜破坏环境,树木一棵棵地倒下,昔日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的黄土高原,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无节制的开垦放牧,黄土高原的植被不断的遭到破坏,土壤结构变得疏松,草木越来越稀少,导致大量的黄沙被冲进河里,清清的河水失去了最初的灵秀清澈。几千万年前,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里还生活着许多种可爱的生灵,可是,由于江水的严重污染、繁忙航运(螺旋桨击打)和乱捕滥捞,长江正日益失去这种特质,长江里的生物正在以我们无法预料的速度中孤独地死去。

为了那些仅存的生物,为了我们伟大的母亲河,我提出以下倡议:1.在长江、黄河旁边多种一些树木,防止泥土松陷。2.减少用水量。3.少伐树,减少环境污染。4.对于水土流失做出措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第六部长江流域各民族同胞: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千百万年来,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几千年华夏文明,然而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家园--地球正遭受着巨大的破坏。长江这条母亲河也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大自然也给予了我们无情的惩罚,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尤其是长江流域的人民不会忘记1985年和1998年的那几场特大雪灾和洪灾,那几次特大灾害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刻不容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她的正源沱沱河出自姜根迪如冰川,在雪山蓝天下汇聚千条涓涓细流向东奔流而去,做为长江源头的沱沱河,海拔4600米以上,雪山皑皑,极地高远,令人神往。源头地带的生态环境状况,对维系整个长江水系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生态地位和效应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

是青藏高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十分严重。长江源头因此成为全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1999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在长江源头区建立长江源环保纪念碑,xx为长江源环保纪念碑题词"长江源"。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长江源及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对于长江全流域的人民来说,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住长江源,君住长江尾,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做为生活、工作、奋斗在长江源头的各族人民,我们向长江流域的人民发起倡议:"关心环保,从今天做起,支持环保,从我做起"。保护长江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让经济发展的浪潮进入绿色发展的河道,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碧水蓝天常在,江河湖海常存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第七部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的母亲河吗?她用博大的胸怀孕育、滋养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她曾经是那么的美丽,古 往今来,面对母亲河壮丽的景色,悠久的历史,多少人为她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今,由于人类大量的乱伐树木,我们的母亲河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周边的大量泥沙流进长江和黄河里,严重破坏了水中生物的家园与生活。生活在长江与黄河周边的人们大量使用含有泥沙的水,不仅影响了身体健康,还影响了生活。还有一些工厂,把大量的污水和脏物排进我们的母亲河里,严重污染了水质。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在此提出如下倡议:⒈在母亲河旁多种一些树木,防止泥土流失。

⒉源头上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⒊沿途污水净化处理在排放⒋减少农业农药和化肥的使用⒌禁止任意向河床倾卸固体垃圾⒍禁止过度捕捞⒎禁止非法采挖河沙⒏节约用水⒐宣传环保,加强教育,提高全体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海纳百川,聚沙成塔,只要人人都保护环境,黄河之水就不会再断流,长江之水就不再泛滥。让我们的母亲河辉煌灿烂下去,她以她那丰富的乳汁哺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的成长,不能让他毁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应该让她更好!第八部同学们:黄河、长江用它们那博大的胸怀,孕育、保护着我们,它们灌溉了国土,推动了新时代,它是我们的母亲,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辉煌奇迹。祖国需要它们,大地需要它们,人类需要它们,它们是祖国心脏的动脉。从古至今,面对着黄河壮丽的景色、悠久的历史,许多人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发出由衷的歌唱。然而,由于时代的变化,投资建设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为了寻求更多的利益,不惜破坏环境,树木棵棵的倒下,昔日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的黄土高原,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无节制地开垦放牧,黄土高原的植物被不断地遭到破坏,土壤结构变得疏松,草木越来越稀少导致大量的黄土被冲进河里,清清的河水失去了最初的灵秀、清澈。几十万年前,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里还生活着许多各种可爱的生灵,可是,由于江水的严重污染,繁忙航运和乱捕滥捞,黄河里的生灵正以我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死去。

面对这一幅幅面目全非、残破不堪的画面,每个爱祖国、爱人民的中国人都不能不痛心疾首。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母亲河的今天和未来,我们真切的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创造出一幅波澜壮观的美丽母亲河画面。母亲河是中国的,更是全世界的。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爱护母亲河的一草一木做起,为母亲河保护事业捧上一份爱心,献出一片真诚!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自己!

母亲河黄河的缘由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水温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金等几十个强大的王朝,其政治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黄河的水质有三大特点,一是水少沙多;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即径流地区分布不均,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三是水沙异源。黄河水沙来源地区不同。水土流失是指由水力、重力和风力等外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在中国历史上,人们除了觉得黄河是一个祝福,也觉得它是一个诅咒。因此,黄河有中国的骄傲和中国的痛这两个别名。在历史记录当中,这些信息首次出现公元620xx年,直到21世纪。河流的所经区域已经有5次关于方向的大转变。黄河流经是从1897年的最后一次变化而产生的。黄河的黄色是由于河里的泥沙引起的。过往几百年的淤泥淤积,令河水流在周围的农地上面。因此,洪水对于居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历史上有很多村庄被洪水破坏的例子。在中国的历史上,黄河对两岸居民有很大的影响,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无论如何,黄河养育了华夏民族,哺育了中华文明,所以中国人称黄河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炎黄儿女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之树绵延不断的根!俗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域优良的自然环境,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不断发展,并为世人称道。千万年生生不息的黄河水哺育了亿万亩肥沃的良田,"风吹草低见牛羊",五千年的农业文明的核心发源地。母亲河的问题

(1)水土流失:几千年来,许多地区由于滥垦、滥牧、滥伐等恶性开发,引起森林、草原和耕地的严重退化以及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5.6%,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竟达到90%。黄河在上中游地区,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黄河洪水威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其根源就是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与水灾一样,黄河流域的旱灾,也存在着灾情重、频率高的特点。(2)水资源供需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20xx年缺水40亿立方米,20xx年缺水110亿立方米,20xx年缺水160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奇缺,使大多数河流每年大部分时间内干枯,甚至出现枯水期黄河局部断流现象。(3)水污染: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河段,符合标准的二、三类水质河长仅占38.7%,四类水质河长占20.1%,五类和劣于五类水质河长占41.2%。随着黄河流域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废污水排放量将持续增加,据预测,20xx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将会超过65亿吨,同时,水污染也有进一步扩大之势。如不采取治理措施,黄河干支流大中城市所在的河段水质有可能全部劣于五类水质标准。

保护母亲河的宣传语1.“同饮黄河水,共保母亲河”

2.“奔涌洪涛在我心,取之有道总含情”

3.“莫让母亲的眼睛污浊”

4.“保护母亲,保护淌动的温床”

5.“保护和关爱我们的母亲河,不再让母亲的泪水决堤!”

6.“用真心回报母亲的哺育,别让她的心灵受到污染!”

7.“人体的70%是水,你污染的水早晚也会污染你,把纯净的水留给下一代吧!”

8、“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

9、“与自然重建和谐,与母亲重修旧好”

10、“现在,人类渴了有水喝;将来,地球渴了会怎样?”

第6篇

我也曾为如何设计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困惑、苦恼过。例如,在给初中一年级学生上音乐欣赏课《黄河大合唱》时,我曾经让学生看黄河汹涌澎湃的图片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词作者当年看到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境而勃发的创作动机;也曾让学生看过抗日影片片段或图片,了解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的导入的确有一定效果,但当真正欣赏大合唱的各个乐章时,学生对熟悉的乐章如《保卫黄河》听得认真,而对其他乐章就不是那样专注了,甚至表现出不感兴趣。于是,我产生了困惑:我的导人开始也吸引学生了'为什么后来的效果并不好?整体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呢?

参加了关于“理解教学”的校本培训,特别是观看了_一节加拿大教师给初一学生上的浮力课后,我深有感触:为什么他的导入只是一个问题――为什么轮船那么重却能浮在水面上,而一枚硬币那么轻却不能浮在水面上就能激发学生一节课都兴趣盎然地探讨?

这不禁让我对我们教学通常采用的导入方法进行了反思。我们的导入设计往往只注意到发挥它由课间活动导入到课堂教学的过渡作用,更多的是关注它的激励、唤醒、鼓舞作用,因而,学生的兴趣只是短暂的。有些教师甚至只是为了导入而导入,根本没有明白导入的真正意义,这样的导入就更不可能发挥它的作用了。而国外教师的导入却是用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可以说,导入不应该仅仅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好的导入应该引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引发学生的持续兴趣呢?那就是确立整节课的核心问题,它对于引发学生持续的兴趣至关重要。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对《黄河大合唱》的导入做了重新设计,将核心问题设计为:什么是大合唱?我是根据如下标准来确立核心问题的:

1,核心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质疑

核心问题不是只有简单的正确答案,是需要争论的。像“什么是大合唱”,就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容易产生误解的问题。是不是许多人一起演唱就是大合唱?那多少人演唱才能是大合唱?是不是许多人分声部演唱就是大合唱?这都是学生容易质疑和争论的问题,也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容易解释错误的问题。

2,核心问题能引发一个原则性的概念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单位演出的节目单中都会出现诸如“大合唱《保卫黄河》”或“大合唱某某歌曲”等字样,这就是因为人们对“大合唱”这个概念的错误认识所造成的。

3,核心问题能引发其他的一些重点问题

如“什么是大合唱?”如果教师讲,一句话就可以了:“大合唱就是大型的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学生似乎也能理解,可这样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只是对概念表面的理解,真正让学生判断或运用时,就会出现因概念理解不透彻而导致的判断含糊、不准确。即使把大合唱的概念弄明白了,类似合唱、重唱、齐唱等知识还会出错。因此,为了理解大合唱,避免与其他知识的混淆,就必须引出和解决什么是合唱、齐唱、重唱等问题。

确定了核心问题后,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我开门见山地告诉大家:“这节课我们欣赏《黄河大合唱》的部分乐章。”接着简单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然后提出问题:“认真欣赏每个乐章,欣赏后总结:什么是大合唱?另外思考,每一个乐章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和情感?”

我原本以为就像外国教师上浮力课一样,在导入环节就将核心问题提出,学生欣赏时就会思考。结果错了c因为这时学生对大合唱这个问题并没有产生困惑和疑问,欣赏时根本不去关注,在欣赏结束总结“什么是大合唱”时,还是他们原来错误的认识和理解。而当教师说出在生活中常常看到因此出错的节目单时,学生才开始关注,表现出兴趣,因为他们也是这样错误地认识大合唱的。在教师引导下,澄清了对齐唱、轮唱、重唱等错误认识后,学生经过讨论,终于弄明白了什么是大合唱,什么是合唱。

我反思这节课,尽管最终实现了学生对大合唱的理解,但并不是我理想中的感觉,为什么核心问题“什么是大合唱”没有激起波澜,引发学生持续的、积极的思考?核心问题究竟何时出示好?怎样出示好?经过反复思考,我做了这样的修改:在导人部分先给出一个情境――生活中许多非音乐专业的单位和学校举行文艺演出时,节目单上常印着:大合唱《保卫黄河》,对吗?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产生困惑:自己找不出错,教材也没有答案,但老师这样问肯定有错。这时我再提出核心问题:什么是大合唱?让同学们试着解释。通常学生们会错误地认为许多人在一起唱就是大合唱,我接着追问:“多少人演唱才能是大合唱呢?”学生又一次产生困惑,但我不做解答,接着说:“今天让我们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的部分乐章来探究什么是大合唱。让我们一起来澄清一个问题,纠正一个错误,传播一个真理,让我们共同来提高我们全民族的音乐文化素养。”

经过这样的修改,这节课上得非常轻松,没做任何讲解,只是播放音乐、引导和组织讨论,最后做一个小结和提升,但是学生欣赏、记录、讨论都非常认真,不仅了解了大合唱、合唱、齐唱、重唱等极易混淆的音乐知识,而且对于《黄河大合唱》产生的背景,在历史上和今天的作用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证明,教师先确立核心问题,再用核心问题导入(有时需要做一些情境铺垫),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产生困惑,不仅能燃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而且可以同时具备导入的以下功能:

1,导向功能

用核心问题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和支持学生质疑,同时可以直接指向本节或本单元的最终目标。例如:什么是大合唱?“大合唱《保卫黄河》”的说法对吗?用生活中的错误现象引发学生质疑,同时导向本单元的最终目标: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区别齐唱、合唱、大合唱等演唱形式,同时也能够真正理解大合唱及其在历史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组织功能

以核心问题的形式导入,在教学之初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达到了组织教学的功能,还节省了组织教学的时间。

3,激励功能

核心问题不是只有简单的、正确的答案,是开放的、是需要争论的。因此,它就具备了激励学生不断分析、讨论,寻求正确答案的功能。

4,质疑功能

生活中有些现象或问题看似简单,但人们很少思考、容易混淆或很难解释,用这样的问题做为核心问题导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维持兴趣,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和质疑。

经过实践和反思,我对于导入环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课堂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若学生没有兴趣,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将无法实现;导入语言要非常简练,一开始就要引起学生思考,用核心问题导入是比较好的方法;导人的材料要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一定要让学生感兴趣,而且是持久的兴趣。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推动着理论的深化。音乐教育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不断发展、日趋成熟。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音乐教育之树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什么是音乐主题

音乐主题是一首(部)音乐作品(段落)中的最主要的乐思,即音乐的核心部分。它是音乐思维的“种子”,多以歌唱性较强的旋律形式出现,有个性鲜明、表现力强、音意比较完整概括等特点。优秀的音乐主题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

Theme(主题)一词有题目、作文、讨论的要旨之意。最早将它用于音乐的是16世纪的意大利音乐理论家佐林诺,他指的是作品中重复的、与变奏相联系的旋律。之后,在赋格曲、主调音乐中,主题常示意是全曲的开头部分。

一般规律是音乐主题出现在乐曲开始(或引子之后)。在微型音乐作品中,主题往往是乐曲的本身,如陕北传统民歌《蓝花花》。在小型作品中,主题一般只有一个,而且多以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火星词曲)始起的八小节两乐句。其他情况也不乏有之。在大、中型作品中,主题有两个或更多,它们代表着不同的音乐性格并造成对比,而且多以乐段形式构成,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陈刚曲)的呈示部中有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有十六小节方整乐段式的“欢乐颂”主题等。

第7篇

17世纪中叶,漠南蒙古归附清朝以后,蒙古的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四卫拉特联盟和喀尔喀蒙古地区。为了反对沙皇俄国的入侵和抵制满洲势力的扩展,加强蒙古内部的团结,卫拉特、喀尔喀蒙古统治者们,于1640年在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制定了著名的《蒙古-卫拉特法典》。这是一部比较完备的民族法典,在蒙古民族法制史上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学术价值。这部法典,继承和发展了蒙古传统法制传统,在蒙古立法史上是继成吉思汗《大扎撒》后的第二次高潮。这部法典,也曾一度影响了整个阿尔泰-通古斯语系的诸民族。噶尔丹洪台吉建立准噶尔汗国后,1676年和1678年对《蒙古-卫拉特法典》进行了两次补充,学术界称之为《噶尔丹洪台吉旨令(敕令)》。《蒙古-卫拉特法典》颁布100年后,西迁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汗廷第七任汗顿罗布喇什认为,《蒙古-卫拉特法典》的一些内容已不适应实际需要,故而于1741—1758年间对《蒙古-卫拉特法典》进行修订和补充,约有50余条,学界称作《顿罗布喇什补则》。

一、法典颁布前的卫拉特社会状况

卫拉特蒙古是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拉特是oyirad的汉语音译。元代时将其译作“斡亦剌惕”、“斡亦剌”、“外剌”、“外剌歹”等。明朝译作“瓦剌”。清朝至今,汉文史籍中常译作“卫拉特”。亦有译写为“额鲁特”、“厄鲁特”,或称之为“西蒙古”者也有之。厄鲁特或额鲁特只不过是卫拉特蒙古诸部落中古老的部落之一ǒgeled的汉语音译,清代有些文献中常把厄鲁特、额鲁特来指称整个卫拉特,这是不确切的称呼。西蒙古是相对东蒙古而言。而外国一些著作还往往将卫拉特称之为“卡尔梅克”(kalmuk/kalmyk)。

卫拉特先民斡亦剌是《蒙古秘史》所记载的“槐因亦儿坚”(oi-yin-irgen),即“林木中百姓”中的一个森林部落。居住在谦河(今叶尼赛河上游)一带,操蒙古语,以狩猎为主,也进行畜牧业、采集和捕鱼。他们“人数众多,分为许多分支,各支各有某个名称”。(注:《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193页。)13世纪初归附成吉思汗并建立联姻关系。当时“林木中百姓”在行政上分成四千户,成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领地。后来拖雷夫人梭鲁禾忒尼将自己在阿尔泰山和兀良罕、吉利吉思地区的领地让给其子阿里不哥后,成为阿里不哥属民。元朝1307年建立岭北行省后,归岭北行省管辖。

13世纪中期至14世纪初阿里不哥、海笃等叛乱时,斡亦剌部一部分站在叛乱者一方西迁,一部分从叶尼赛河上游迁到阿尔泰山一带游牧。元廷北迁后,因明蒙战争和蒙古内讧,很多蒙古部众为躲避战乱,来到斡亦剌等森林部落中杂居。(注:伦布彻林著:《蒙古布里雅特史》(托忒文)。) 直到公元1500年,外剌统治集团处处维护蒙古大汗的利益。随着蒙古大汗为首的黄金家族权威的旁落,异姓贵族阶层的势力逐渐强盛。明朝永乐皇帝初年,外剌和蒙古本部分裂。经过外剌妥欢太师和也先太师父子经营,外剌势力达到鼎盛时期,时常威胁明朝和蒙古各部。1453年(明景泰四年)也先统一蒙古诸部,称大元田盛(天圣)可汗,建号添元(天元)。1454年,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先汗被杀,从此外剌势力日趋衰微。其后经过东蒙古达延汗和土默特万户阿勒坛汗屡次兴兵征讨的结果,外剌部被迫逐渐西迁。

16世纪初,外剌的主要活动地区东至坤奎、札布罕河以东的哈喇和林一带,西连额尔齐斯河,北至唐努山,南抵察合台后裔诸王的领地。16世纪中叶,兀良罕万户在漠南蒙古阿勒坛汗等封建主的六次征讨下瓦解后,喀尔喀万户格埒森扎后裔向西发展,占据兀良罕万户地,进而不断向西推进,占据卫拉特所属的坤奎、札布罕河流域以及唐努山、萨彦岭一带的牧场。卫拉特被迫迁居到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中上游以及叶尼赛河上游地区游牧。从此以后,卫拉特和喀尔喀右翼之间的矛盾不断升华,互动干戈,时战时和,直到17世纪中叶共同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为止。

关于卫拉特联盟的形成时间以及各个阶段组成部分的变化,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此不赘述。据巴图尔乌巴什图们著的《四卫拉特史》、噶旺沙拉布著的《四卫拉特史》、无名氏著《四卫拉特史》、《蒙古溯源史》、《土尔扈特诸汗史》等托忒文文献和蒙汉文史籍对比研究,卫拉特似曾有过三次程度不同的联盟。大约15世纪中期开始,出现了看似松散,实际上相当稳固的联盟形成了。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这一联盟的形式更加明显。此时的成员包括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辉特、额鲁特、巴噶图特等部。其中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最强,习惯上以“四卫拉特”(durben-oyirad)来概称卫拉特各部。

卫拉特蒙古的社会组织主要由兀鲁思、鄂托克、昂吉、集赛、爱玛克、阿寅勒、和屯来组成。

15世纪后半期以后卫拉特社会逐渐出现了鄂托克这一社会组织,由若干鄂托克组成兀鲁思,从而代替了蒙元时期的万户、千户组织。

15-17世纪,封建大领地被称为兀鲁思,即含有国家的意思。兀鲁思的首领称之为汗或洪台吉。鄂托克是当时卫拉特基本的社会和经济单位,它是古代千户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由在一定地域内游牧,并使用其牧地的数量不等的阿寅勒集团组成。这些阿寅勒集团不是以血缘纽带,而是由以地域单位为基础的亲族结合在一起的。因此,鄂托克必须以占有一定的游牧地区为前提,地缘关系是组成鄂托克的最重要的条件,没有游牧于鄂托克之外的蒙古人,每一个卫拉特人必须属于某一鄂托克。在军事方面,每一鄂托克按规定应提供千人的部队,所以又称为和硕,和硕与鄂托克往往相互混用。所以鄂托克是社会、经济、军事合一的单位。(注:《卫拉特蒙古简史》(上册),266-267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 卫拉特有新旧24鄂托克,并且有些鄂托克是按一定的专业组成的,如乌鲁特(由铁匠组成)、库图齐纳尔(负责汗的设营事务)、阿尔塔沁(专司绘塑佛像)等等。

除鄂托克外,还有昂吉(anggi分支、部分、队伍等意)这一同鄂托克性质基本相同的社会组织(这是一个行政单位,跟17世纪初卫拉特内讧时期形成的临时军事组合左右两个昂吉有本质的区别)。据《准噶尔全部纪略》载:“鄂托克为其汗之部属,昂吉为各台吉之户下”。鄂托克和昂吉的游牧地以及对兀鲁思的服务方面,据清人文献记载:“鄂托克游牧之地环于伊犁,昂吉游牧之地又环鄂托克之外。准部一切贡赋及重大差务则鄂托克承输。若零星供给,合二十四鄂托克、二十一昂吉均输焉”。(注:《西域图志》,卷29,官制一。)

17世纪初,黄教传入卫拉特地区后,出现了专门管理宗教事宜的机构——集赛(jisa)。“初为五集赛,后增其四,成九集赛,亦领以宰桑,略如鄂托克之制”。(注:《西域图志》,卷29,官制一。)

爱玛克是彼此又亲族关系的家族集团。游牧于同一地区(努图克)的同族阿寅勒集团称之为爱玛克,它是近亲家属的结合,是由渊源于一个共同祖先的人们结合而成。在东蒙古,爱玛克的组织比较明确。几个爱玛克可以组成一个鄂托克,或者大爱玛克可以单独组成一个鄂托克。鄂托克与爱玛克的区别仅仅是有无血缘关系上。而阿寅勒是组成爱玛克的最基本的单位,阿寅勒是同姓或近亲组成的同一个努图克上游牧的,以禹儿惕(帐幕、蒙古包)为核心的蒙古社会最小生产单位。他们以和屯的方式游牧。“卫拉特人的这种和屯是以长老(阿哈aha,即哥哥,一般指某一群体中的年龄最大的人或有威信的人)为首领的共同宿营的和共同游牧的氏族的一部分或近亲集团”。(注:《蒙古社会制度史》,第266页。)也就是由相近血统关系联系在一起共同进行游牧和管理事务的家庭集团。

所以,卫拉特联盟的社会组织是兀鲁思-鄂托克(昂吉)-爱玛克-阿寅勒(和屯)来组成。(注:有关鄂托克、昂吉、集赛的详细情况参见《西域图志》外,还可以参考田山茂《清代蒙古社会制度》第63页,《卫拉特蒙古简史》(上册)第267-273,巴岱、金峰、额尔德尼整理注释《卫拉特历史文献》第131-133。)兀鲁思、鄂托克的诺颜们进行楚勒干决定卫拉特联盟内外事宜。

卫拉特联盟从社会阶级结构上来看,由诺颜阶层和阿拉特阶层组成。从《蒙古-卫拉特法典》的条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情况。世俗封建领主由汗、珲台吉、台吉、宰桑、图什墨尔、扎尔固齐、德墨齐、阿尔巴齐宰桑、收楞额、阿尔班尼阿哈等大小封建主。宗教封建主由呼图克图、大喇嘛、陀音等。庶民阶层按其生产资料占有情况的不同而分若干阶层。大致分为阿拉特、哈喇出、哈喇里克。若详细分,赛音昆(上等人)、敦达昆(中等人)、阿达克昆(贱人)、哈喇昆(一般人)、恩衮昆(平民)、称为默德勒(属下人)的家仆、奇塔特(汉人)或默德勒孛斡勒(属下奴隶)的奴隶和专门服务于寺庙的沙比纳尔(寺院属民)等不同称呼,不同性质,不同义务的阶层组成。

其中赛音昆阶层属于富人,塔布囊(驸马)、赛特(臣僚)、达尔罕(自由人)等经常从这一阶层出。敦达昆是封建领主征用实物的主要对象。阿达克昆是征用劳役的主要对象。这两个阶层是军队的主要来源。每一个阶层都对上一个阶层提供阿勒巴(贡赋和服役)的义务。由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决定阿勒巴的轻重。提供阿勒巴的人被称为阿勒巴图。从称呼上可以看出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众多史料表明,封建领主可以任意处置自己的属民。在兀鲁思内的土地、牧场、牲畜等都公开和隐蔽地为领主所掌握,个体牧民有使用权而没有支配权。

卫拉特被迫西迁后,失去了相当广阔的牧场,因人口和牲畜的不断增长,带来了游牧领域相对紧张的局面。各部之间因争夺牧场而经常发生内讧和时常受到来自于喀尔喀右翼阿勒坛汗一系的威胁。为开发新的领地,求得生存与发展,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联盟首领们对内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卫拉特联盟建立了“楚勒干”(或丘尔干,qigulgan)制度。楚勒干是蒙古语会议、会盟的意思,类似于古代蒙古社会忽里勒台制度。楚勒干是贵族会议,由卫拉特各部贵族参加,共同商讨内外大政,协调内部关系,组织对外战争等事宜。

卫拉特联盟楚勒干并非常规机构,各部共同推荐一到二名强大部落首领当盟主(qigulgan-daruga)。前期一直由从东蒙古科尔沁部迁徙过来的哈撒儿后裔的和硕特部封建主担任。17世纪20-30年代,卫拉特联盟内部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的势力迅速增长,打破原来和硕特封建主为盟主的状态。托忒文史料记载,卫拉特联盟封建主们通过楚勒干决定,为寻求新的牧场和发展,妥善解决这一对生存带来的矛盾,1628年,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额尔勒克率土尔扈特大部和一部分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民,越过哈萨克草原,远徙之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紧接着卫拉特联盟首领和硕特部顾实汗1637年率领部众和部分其他部落卫拉特人占据青藏高原,建立了和硕特汗廷。这时候卫拉特联盟是由和硕特部额齐尔图台吉和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共同治理时期。卫拉特联盟的领地空前的扩大,为建立准噶尔汗国奠定了基础。

前面说过,16世纪后半叶,黄教传入东蒙古地区。蒙古社会掀起了一股“政教并行”的政治改革。其主要措施之一是制定法典。因地缘的原故,西蒙古的这项改革措施比东蒙古地区较晚。但值得一提的是,1640年大法典制定前,卫拉特联盟好像有过地方法规。目前学术界所掌握的后来被称之为旧《察津毕其格》的法典的残片8条。有些学者对其真实性提出过质疑。

当时在东蒙古站住脚的西藏黄教势力也需要卫拉特的支持。于是17世纪初,卫拉特联盟封建主们,适应时代的需求,积极引进和倡导藏传佛教,消除萨满教的影响,皈依黄教,成为虔诚的佛教徒。黄教的传入起到了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内部团结,消除因争夺牧场、属民而酿成的隔阂、矛盾的积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著名的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从土虎年(1638年)到水虎年(1662年)的24年中,东起青海,西迄斋河(今乌拉尔河),南至裕勒都斯草原,北达额尔齐斯河流域,足迹遍及卫拉特地区,而且一度去过喀尔喀传教。(注:参见拉德纳巴德拉著《咱雅班第达传》和《卫拉特蒙古简史》(上册)所列的《咱雅班第达行程表》,第62-64页。)

17世纪初,中国国内外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爱新固伦),势力逐渐强大,蒙古东部科尔沁兀鲁思等几个部落归降后金。后金三征察哈尔国的结果,号称四十万蒙古大汗的林丹汗败亡,导致1636年内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个封建主归附满洲,蒙古的势力大为消弱。新建立的清朝逐渐跟和硕特汗廷、喀尔喀三汗和部分准噶尔贵族取得了联系。清朝的扩张对卫拉特联盟和喀尔喀蒙古形成了直接的威胁,清朝的领土扩张和兵戎相见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此时对卫拉特和喀尔喀领土觊觎多时的沙皇俄国,开始侵略我国北部边境。他们对蒙古各部首领采取各种卑鄙措施的同时,还武力相加,侵占了不少的领土。他们在已占领地区建立军事据点,掳掠和驱逐当地居民,煽动内战,欲蒙古部落臣服于俄国,奴役蒙古人。面对沙皇俄国的侵略行径,卫拉特和喀尔喀首领和人民坚决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斗争。他们武装反抗的同时毅然拒绝侵略者的政治、经济方面提出来的无礼要求,揭穿侵略者的种种阴谋,维护了领土和主权。但因各部尚没有同一的领导和共同御敌的行动计划,并且卫拉特、喀尔喀双方多年来因牧场、人口等诸多问题而造成的矛盾,一时无法缓和。

在来自外部势力的步步进逼,内部纷争不断的情况下,不满时局的人民,以逃亡等形式反抗封建领主。因此,双方统治阶层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抵制这种情况的进一步蔓延。在这种严峻时刻,他们深深的感到,加强各部之间的团结,巩固内部封建秩序,共同抵御外侮的重要性。《蒙古-卫拉特法典》是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喀尔喀、卫拉特僧俗统治阶级共同制定颁布的。

二、铁龙年(1640)楚勒干以及《蒙古-卫拉特法典》的颁布

喀尔喀和卫拉特封建主们在准噶尔部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名和图克沁)和喀尔喀札萨克图汗素巴第(或者其子诺尔布)的积极倡导和共同努力下,1640年九月初(英雄铁龙年仲秋第五吉日),在塔尔巴哈台玛尼图渡口地方举行了楚勒干会议。会议由札萨克图汗为首的七鄂托克喀尔喀诺颜们和巴图尔珲台吉、额齐尔图台吉为首的卫拉特诺颜们和蒙藏黄教僧侣参加。占领青海的顾实汗和远在伏尔加河流域驻牧的和鄂尔勒克也率其二子参加了会议。

但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当中,没有一个资料证明,这次王公会议是如何筹备和怎样进行的。除了共同通过《亦克察济》(大法典)以外,无从得知其他的事项。从法典的内容来看,此次会议上讨论了一些很紧迫的问题。譬如怎样巩固政权、双方如何联合共同御敌、怎样处理逃亡问题、扩展领地等诸问题。《卫拉特简史》一书认为,“这次会议正处在顾实汗等人进军西藏的前夕,因此不能排除在这次会议上曾就进军西藏的问题进行过讨论并达成过某些协议的可能性”。(注:《卫拉特蒙古简史》(上册),第69页。)

这次楚勒干总共有多少人参加会议,尚不清楚。以前很多学者依据《蒙古-卫拉特法典》前言中提到过的署名,参加会议的有三位(一说四位)呼图克图,二十六位(一说二十七位)诺颜,共29位。迪雷科夫认为参加了32位诺颜和呼图克图。(注:迪雷科夫:《大法典——十七世纪蒙古封建法的古文献》,转引自马大正摘译,民族译丛,1984年5期。)法典前言中署名者是:参加会议的三位呼图克图,即恩振仁布齐(又称音赞仁布齐)、昂吉·合比·满珠室利、阿穆巴·希第·满珠室利。参加会议的喀尔喀和卫拉特诺颜依次是额尔德尼札萨克图汗(素巴第或诺尔布,不详)、土谢图汗(衮布)、乌巴什达赖诺颜、达赖洪诺颜、车臣诺颜、岱青洪台吉、叶勒丁诺颜、墨尔根诺言、额尔德尼洪台吉、戴本洪台吉、腾格里陀音、墨特池台吉、博额耶尔登、阿尤希哈顿巴图尔、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昆都仑乌巴什、顾实汗、鄂尔勒克台吉、舒库尔戴青、额尔登台吉、岱青和硕齐、额齐尔图台吉、莫尔根岱青祖克尔、彻辰台吉、莫尔根诺颜、达马琳等。

目前学术界认为,在法典前言中署名的,只是当时有威望和有影响的人,事实上参加会议的决不止是他们,相当多的代表人物参加了这次会议。因为法典前言中至少没有提到喀尔喀七鄂托克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和卫拉特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有关咱雅班第达没有被署名,“因为当时他离开西藏到卫拉特不过一年多时间,他在卫拉特的宗教活动刚刚开始,影响尚不大,所以未在法典前言中署名,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咱雅班第达应是参加了这次会议”。(注:《卫拉特蒙古简史》(上册),第68-69页。)有学者认为,被提名的这些二十九名宗教和世俗封建主都有全权代表的资格,而当时哲布尊丹巴和咱雅班第达还没有这种资格。(注:参见金峰:《四卫拉特联盟》一文,载《卫拉特历史文献》,新疆人民出版社。)

法典的名称,自从帕拉斯搜集整理以来,很久一直没有固定的称呼。我们根据法典蒙文抄本前言中“都沁杜尔本二部诺颜制定了大法典”的记载,应称为《大法典》。另外巴图尔乌巴什图们所著《四卫拉特史》上也说“亦克察济”。想必当时把1640年的法典都叫做《大法典》。随着法典被学术界的重视,目前学术界有对法典有几种命名:

1. 《都沁·杜尔本大法典》,“都沁”(四十)指大漠南北的东蒙古,即蒙文史书所记载的“都沁图们蒙古”(四十万蒙古)“杜尔本”指卫拉特蒙古,即“杜尔本卫拉特”(四卫拉特)。蒙古文献习惯上“都沁·杜尔本”来泛称全蒙古。以前曾有学者把法典前言中提到的“都沁·杜尔本和叶尔(二部)的诺颜”(四十四二部的首领)一句错误的理解为,本次会议上参加了四十四名封建主或四十四部,(注:持这种观点的多为俄国早期研究法典的学者们,如列昂托维奇教授、戈尔通斯基等,他们的误解一直影响到梁赞诺夫斯基。)现在这种观点已经被纠正。

2. 《喀尔喀-卫拉特法典》,因为这次会议是由喀尔喀蒙古和卫拉特蒙古双方封建主联合召开的,所以有此称呼。

3. 《蒙古-卫拉特法典》,因为当时大漠南北的蒙古部落通称蒙古,为区别于卫拉特,喀尔喀单独也被称为蒙古。另外法典第一条“无论何人破坏此政权,如杀掠、抢劫大爱玛克、大兀鲁思,蒙古卫拉特联合起来,擒斩其身,没收其全部财产。擒杀者得其财产之一半,另一方两方共分之”条款来看,如此称呼也是合情合理。

4. 《卫拉特法典》,目前学术界普遍所接受的一种称呼。这是因为,一方面,此法典是在卫拉特的领地上制定的,从法典的内容看,比起喀尔喀地区,它较适用于卫拉特地区。另一方面,从法典制定之日起,卫拉特社会严格遵照法典来调整内外关系,自觉维护法典的精神。准噶尔汗国(政权)建立以后,成为国家大法,并有所更新。远在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汗廷也一直使用此法典,并使其进一步发展。

5. 新《察津毕其格》,这是为区别于1640年法典以前的旧《察津毕其格》而命名的称呼。

6. 《1640年法典或铁龙年大法》,因为此法典是铁龙年(1640年)制定的,所以有此称呼。

7. 《卡尔梅克法典》,因为手抄本是从卡尔梅克获得,故有此称,国外学术界多有这样称呼。

三、法典的抄本、译本以及研究状况

蒙古民族的习惯法和成文法是研究蒙古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习俗的重要史料。法典最初应是当时通行的回鹘式蒙文书写的。(注:见戈利曼:《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的俄文译文和抄本》,载《蒙古文集》,莫斯科1959年版。李佩娟汉译文载《新疆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1648年咱雅班第达创制托忒文后,才有了托忒文文本。回鹘式蒙文原文早已失传。法典的文本较多,差异也较大。率先搜集整理和研究《蒙古-卫拉特法典》的是俄国学者。

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参加1640年会议后,把法典带到伏尔加河下游,作为土尔扈特部众的法典。因而引起许多俄国学者对他进行研究和探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半期,可以说是俄国研究土尔扈特历史的开端。当时一些学者或政府官吏到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人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据此写成一批著作,就土尔扈特游牧民族社会的历史、经济、社会制度、文化等方面都作了探讨和研究。巴库宁、米勒、菲舍尔和帕拉斯等学者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文本主要有:

帕拉斯(pter simon pallas)《蒙古民族历史资料集》(sammlungen historischer nachrichten uber die mongoliseoon volkerschften)一书德文版第一卷,第194-218页所载,1776年由德国约翰格奥尔格弗莱舍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1768年至1774年受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委托,赴俄国的亚洲地区考察研究。他在书中大量利用亲身调查材料,对当时留居于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人的历史、法律、社会习俗作了详尽叙述。他在卡尔梅克期间首次发现托忒文抄本,对法典的研究者们提供了史料来源。邵建东、刘迎胜二先生以《内陆亚洲厄鲁特历史资料》之名,翻译成中文。(注:帕拉斯著,邵建东、刘迎胜译:《内陆亚洲厄鲁特历史资料》,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法典最早俄译本是1776年刊登在《莫斯科大学俄罗斯自由协会试作丛刊》第三卷上以《蒙古和卡尔梅克族法规译文》的标题发表。第二版是在1828年刊登在《北方档案》第2期和第3期上,以及刊登在同年出版的《祖国之子》第一册和第二册上。

列昂托维奇教授根据宾特科夫斯基的抄本,出版了俄文新译本:《古代蒙古卫拉特或卡尔梅克民族制定的法规》(《论俄国异族人的法律史:古代蒙古卡尔梅克人或卫拉特刑法条例》)1879年在敖德萨出版。

戈尔通斯基教授俄译本:《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附噶尔丹珲台吉的补充敕令和在卡尔梅克汗敦杜克达什时代为伏尔加河的卡尔梅克民族制定的法规》,1880年,圣彼得堡版。戈尔通斯基对敦杜克达什补充法规的研究,为我们研究土尔扈特游牧于伏尔加河下游时期的社会结构、阶级关系、管理体系和宗教情况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古尔梁德:《自上古至十七世纪的草原法》(1904年,喀山版)中介绍了法典。

梁赞诺夫斯基:《蒙古部落之习惯法》所载1929年英译本;梁氏《蒙古习惯法之研究》所载青木富太郎1931年日译本。

1956年内蒙古师范学院整理了《卫拉特史资料(托忒文)》,以油印本的形式发行,其中就有《蒙古-卫拉特法典》和敦杜克达什法规的残本。

田山茂是专攻蒙古社会制度史的学者,其1954年出版的《清代蒙古社会制度》一书附录中,作者根据帕拉斯的德文译文,将《蒙古-卫拉特法典》和《敦杜克达什的补充法规》译成日语,并加以注释,这是日本对上述《法典》和《补充》的第一次完整的介绍。潘世宪先生在翁独健教授的推荐下,从1964年开始翻译,后因故辍译,最终1984年译成中文。因有些地方日译者理解错误而导致了汉译文本的质量。但对国内介绍法典和研究法典,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С. Д. 迪雷科夫:《大法典-十七世纪蒙古封建法的古文献》,1981年莫斯科版。他在这本著作中把托忒文本转写成蒙文,又翻译成俄文。对几种抄本和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并且给学术界提供了很多信息。

科特维奇和戈利曼在他们的著作中都肯定俄国有五种抄本。而迪雷科夫说,他就看到了四种抄本。俄国现有四种托忒文文本,一种保存在莫斯科中央国家古代文书档案库卡尔梅克全宗中;有三种保存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其中两种保存在前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手稿部,一种保存在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图书馆手稿库。科特维奇认为所有的抄本都是残本。他写道:“据俄国档案材料记载,在卡尔梅克诸汗牙帐附近札尔固帐幕内,保存了一份写在带花纹的白缎上的各种法规的全文,但是在卡尔梅克人内讧时期,这份法规已丢失,根据敦杜克达什说,他不得不在草原上到处搜寻法规的抄件”。(注:科特维奇:《有关十七-十八世纪与卫拉特人交往的俄国档案文献》,彼得格勒1919年第一册,《蒙古文集》1959年第141页。)

对此迪雷科夫认为:“绝不能从科特维奇的看法中得出:流传到现在的法典的卫拉特文抄本都是残本。相反,对这些抄本进行比较研究后,我们有根据推断,我们现在所掌握的《大法典》的几种抄本是《1640年法典》的全文。……事实上,除去呼和浩特有缺漏的文本外,所有四种卫拉特文抄本,都以同一项条款为结尾,该条款宣称,偷盗锅或三脚铁架应根据所盗物的质量罚盗贼一定数量的牲畜。要知道这些抄本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副本,何况是在不同的地方发现的。其次,在所有这四种抄本中,紧接着这项条款后都都是噶尔丹珲台吉的第一项敕令,只有两种抄本中没有他的第二项敕令。如果第197条款(迪雷科夫分成197条)的法典结尾已丢失,那么怎么会在所有四种抄本中保留的都是噶尔丹第一项敕令?在第197条款后,不曾有过其他任何条款”。(注:厄鲁特蒙古封建法的整理和研究,马大正摘译自(苏)迪雷科夫《大法典-十七世纪蒙古封建法的古文献(莫斯科1981年版)一书之绪论,民族译丛,1984年5期。)

新疆学者额尔德尼先生把托忒文本法典以《卫拉特大札撒》的名义刊登在新疆《汗腾格里》杂志1981年4期上,引起国内蒙古史学界的极大的反响。后1982年第4期《蒙古语文》杂志上转写成回鹘体蒙文。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墨日根巴特儿先生把该院馆藏托忒文文本转写成回鹘体蒙文。

道润梯步先生校对《汗腾格里》刊登的文本、墨日根巴特儿转写本和迪雷科夫转写本等三种文本,以《卫拉特法典》的名义校注出版。(1985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道氏本虽然有些词句、历史事件等方面未免有误解和错误的判断,但到目前为止,尚认为是个较好的一种蒙文校注本。

宝音乌力吉、包格以道氏校注本做为蓝本,校注了《蒙古—卫拉特法典》,2000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个校注本只有几处词句上有新的解释外,并没有创新之处。

齐格先生编写《古代蒙古法制史》时,主要参考了道氏本外,还参酌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藏托忒文《卫拉特法典》。

笔者主要利用道润梯步蒙文校注本和《汗腾格里》刊登的托忒文本的同时参考了宝音乌力吉校注本。汉文译文主要参考齐格先生书外参酌潘世宪译文和邵建东、刘迎胜译文。

从18世纪末开始,研究者们对法典进行搜集、整理、注释、翻译各种文字。对法典的研究,俄国的学术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内对法典的研究较晚。清代学者虽然对西域历史、社会作过详细的论述并多部著作诞生。但卫拉特社会内部关系等方面的记载却不多。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学术界引进国外学术成果的增多,国内也开始研究《蒙古-卫拉特法典》。其中道润梯步、潘世宪、齐格、马汝珩、马大正、成崇德、白翠琴、马曼丽、冯时锡、罗致平、加·奥其尔巴特等学者从法典的史料来源、历史背景、性质、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分类、结构、制定者等不同的角度介绍和研究了此法典。

除此之外,语言学学者们从语言学和研究卫拉特方言目的出发,解释法典的有些字、词和纠正前人研究中的有些错误注释。这方面道·巴图扎布、布仁巴图、N·巴德玛、Q·巴图等学者作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

纵观国内外对《卫拉特法典》的研究,在历史学、文献学和语言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法学研究的角度去归纳、分类、剖析的作品几乎没有。这是卫拉特法典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空白。

蒙古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颁布的法典,对研究蒙古古代社会关系和人民的生活习俗提供十分可信的资料。充分利用法典所提供的资料,使史学研究更加完备。因为我们通常利用的编年史材料对社会内部情况等很少涉猎,它主要阐述蒙古地方与外界发生的历史事件。而法制史资料正好补充这一缺憾。随着民族法学和蒙古法制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入,卫拉特法典的研究会不断完善,进而取得更好的成就。

四、《蒙古-卫拉特法典》的主要内容

我们探讨1640年法典以前,肯定会涉及到帕拉斯《蒙古民族历史资料集》中记载的八条有关通奸(第1—4条)、财产分配(第5条)、侮辱行为(第6条)和妇女地位(第7、8条)方面的片断记载。旧《察津毕其格》约于15世纪至16世纪上半叶编纂,全文已失传,现在保存下来的,仅仅是帕拉斯片断记载。前面加旧字是为了同1640年制定的《蒙古-卫拉特法典》相区别。其编纂年代,学术界持不同的看法。分歧的焦点是法典条款中的有关喇嘛教的规定。就是“与僧侣之妾通奸,完全不受处罚”一条。

卫拉特地区何时传入黄教,目前尚未明确。卫拉特毗邻的东蒙古地区16世纪后半叶开始佛教的传入,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卫拉特地区。据托忒文文献,大概是卫拉特联盟盟主拜巴噶斯1616年召开的一次楚勒干上,决定引进藏传佛教。但是在此之前,已经有西藏僧人在卫拉特地区活动。因为,1604年被请到喀尔喀的察干诺们汗(又说迈达里呼图克图)不久就到了卫拉特。史料证明,1616年楚勒干上卫拉特诺颜们决定引进黄教时,他已经在卫拉特了。(注:巴图尔乌巴什图们著:《四卫拉特史》(托忒文)。)

佛教第二次传入蒙古时,除了黄教以外,还有其他的派别也到蒙古地区传教。所以传播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红黄之争”。萨迦、噶玛等红教僧侣可以娶妻生子,而黄教的教规是决不允许的。佛教传入蒙古以后的几个世纪的发展情况来看,黄教寺庙集团严禁喇嘛娶妻生子。但有意思的是,1640年法典中也有一条“骂成家的班弟,罚一马,动手打,罚双马”的规定。所以旧《察津毕其格》的有关喇嘛教的规定是比较可信。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前期,蒙古喇嘛可不可以娶妻,值得一研究。

列昂托维奇教授认为,旧《察津毕其格》是卫拉特联盟形成初期的产物,在15世纪制定和颁布的。(注:转引自梁氏《蒙古法基本原理》,第50页。)田山茂认为是:“15世纪到16世纪前半叶”。(注:田山茂著:《清代蒙古社会制度》第231页。)齐格先生认为,田氏判断有误,应该是1616年以后,因为这个时期黄教尚未进入卫拉特地区,有关对僧侣的规定不符和时代。(注:齐格著:《古代蒙古法制史》第111页。)冯锡时教授和成崇德教授等学者认为,约于15世纪至16世纪上半叶编纂。(注:《卫拉特蒙古简史》(上册)第284页,成崇德:《十八世纪中国与世界——边疆民族卷》,第45页。)

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因为这样分期比较合理。因为所谓的旧《察津毕其格》并非1640年法典那样就通过一次楚勒干来制定的,而是元亡后,卫拉特的统治者们在几次的卫拉特联盟形成过程中陆陆续续的制定和颁布的。

法典大部分内容是蒙古社会古来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内容。跟《阿勒坛汗法典》、《喀尔喀七旗法典》的相关条款相比较,有些内容基本相似。《阿勒坛汗法典》也禁止揪别人的头发,规定“男人揪妇女头发者,罚牲畜五九”。旧《察津毕其格》规定:“卡尔梅克人格斗时,乱揪别人的辫子便构成犯罪。因为辫子属于王公所有,是表示恭顺的象征。但是,如果是没有梳成辫子的头发,谁揪也不受处罚。因为没有梳成辫子的散发是属于个人的并不视为王公所有”。蒙古以前的法典中虽有不准揪别人的辫子的规定,但为什么这样会犯罪,并没有作出解释。而旧《察津毕其格》对此作出了明确的答案。就是已经“梳成的辫子的头发”,实际上是代表人身依附关系,“没有梳成辫子的头发”是不受法律保护。

法典规定的有关通奸方面的内容,比起成吉思汗《大札撒》和《图们汗法典》宽容许多。对此不少学者为法源问题而伤脑筋,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有些落后的、野蛮的、稀奇古怪的陋俗会被时代所淘汰和摈弃。除僧侣之妾通奸不受处罚外,法典规定“与王公的夫人通奸被抓住时可拿出牝山羊及山羊羔各一只作为赔偿;一般通奸,奸夫拿出四岁马一匹给奸妇之夫,奸妇应拿出三岁马一匹给审判官;捉到私自跑到自己女奴隶那里来的人,可扣留他所带的钱、马及其他一切持有物之后,予以驱逐。女奴隶不受处罚”。

对子女的财产分配方面,法典规定“青年人可以长到自己可以独立生活的成年人时,立即脱离他父亲的权力控制,按照他的要求分给一部分畜群,去过完全独立的生活,可以直接为王公服务”。蒙古社会自古就有幼子继承父亲的大部分财产,留居其身旁共同生活外,其余子女都另立门户的规定。

蒙古法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是,依法保护妇女的地位。这是游牧民族社会中妇女在生产劳动中所起到的地位有关。蒙古妇女一方面,经济上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她们法律上受到保护。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农耕社会中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这可以说是游牧法与中华法系法典的区别之一。法典规定“妇女如果坐帐蓬里自己的坐位上(即入门的右侧、灶炉的后面、家长卧床跟前的座位)的话,她骂客人,甚至向客人投掷柴块或家具,谁也不能用手触及她;但是,这个妇女如果是在争执中一旦离开她的座位,走出帐篷,这种特权便消失了,她对客人的打骂便应受处分罚;妇女到王公跟前请求免除自己或其家族的处罚时,从尊重妇女的原则出发,轻罚一般全免,重罚减半”。

旧《察津毕其格》的有些内容还反映在1640年卫拉特法典当中,有的在实际生活中已有修正或废止。

1640年法典原文没有分条款。因此,研究者们按照内容的区别和自己的理解,把法典的原文归纳若干项和分若干条款。帕拉斯德文版把它分为130条,列昂图依契俄文本分为150条,戈尔通斯基俄文本分为121条,道润梯步先生蒙文校注本把它分为120条。宝音乌力吉和齐格遵循道润梯步条款。道氏把法典的内容分成27项,齐格分成26项,宝音乌力吉等分成34项。

《蒙古-卫拉特法典》(以下简称《法典》)的内容特别丰富,涉及面之广,蒙古族任何一个时期的法典无法比拟。他是17世纪中期蒙古、卫拉特社会的一个缩影,尤其是了解卫拉特社会生活的一部辞书。

《法典》的法源大体上相沿古代蒙古社会一直遵循的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以及《图们汗法典》、《阿勒坛汗法典》、1639年前的《喀尔喀七旗法典》等成文法和法典中经常出现的“以前的法典”,即旧《察津毕其格》。法典是在这些法律文献的基础上适应当时的实际情况而编纂、制定。

《法典》一开头就有一首赞美佛教,虔敬叩拜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以及黄教两位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赞美诗。然后祈求参加本次会议的恩振仁布齐呼图克图“为众生做成善业”。这无疑是17世纪蒙文文献的一种编纂模式。这足以说明黄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深入和广泛所接受。第二段记述了参与本法典的四十四二部29名僧俗官员。第三段开始进入正题,即法典的有关行政、民事、刑事、宗教、诉讼、审判以及相应的处罚条款。

(一)有关蒙古、卫拉特内政以及调解各部关系的规定

1636年,漠南蒙古归附清朝以后,蒙古的政治中心自然而然转移到了漠北和漠西。这种情况并不偶然,因为在此之前,蒙古各部在内政外事上相对独立,并且各部间也有历史上酿成的不同程度的旧隔阂、仇恨和新矛盾。林丹汗的败亡,漠南蒙古的归附清朝,对喀尔喀、卫拉特封建主们来说不得不思考的新问题。于是双方感觉到了政权巩固的重要性。

1640年蒙古、卫拉特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巩固政权,调解内部关系和矛盾,一致对外。这是双方解决的首要问题。所以法典特别强调对破坏政权方面的内容。规定“无论何人破坏此政权,如杀掠、抢劫大爱玛克、大兀鲁思,蒙古、卫拉特联合起来,擒斩其身,没收其全部财产。擒杀者得其财产之一半,另一方两方共分之”。

双方以法律的形式不能无端的互相“争夺边界,进入小爱马克或和屯”。若违犯“罚铠甲百领、骆驼百峰、马千匹作为赔偿,并应归还所掠之物”。并且有公务的人的处罚比平民严。共同御敌,防御可能发生战争的事情也是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双方规定,当大敌当前时,一定要互相通报敌情的责任。对明知通报而没有出兵的相邻部落的大诺颜,处罚铠甲百领、骆驼百峰、马千匹作为赔偿;如果小诺颜不来,处罚铠甲十领、骆驼十峰、马百匹。若入侵者是大规模的敌人时,不通报的话,受到“永远流放其子子孙孙,斩杀其人,夺其一切”的严厉惩罚。而不通报一般强盗来犯,仅没收其一半的牲畜。

发生骚乱(包括外敌侵略所造成的骚乱和内部骚乱)时,集合到诺颜处,听到消息而不来,受到前面提到条款惩罚。如果路远而造成的迟到情况,酌情处理。对放走强盗而造成的损失,不同阶层的人负有不同的责任。法典规定“谁放走强盗,没有追回被抢的马群,罚没其牲畜、财产的一半。如死了人,按照习惯顶替。追回的人死,由丢失者之兄弟以一别尔克顶立。看见、听到而不追赶,如是赛因库蒙,罚分其牲畜、财产之半;如是顿达库蒙,罚一九;如是毛库蒙,罚一五。

1640年会议上解决的还有一项重要议题是有关逃民问题。17世纪卫拉特联盟内讧时期和喀尔喀卫拉特双方战争时期,很多部落为逃避战乱,移居到它处。这一问题一直是双方的敏感问题,若不合理解决会影响双方的联合和导致新的矛盾的出现。

为解决这个棘手问题,双方协商后得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从火蛇年(1617)到土龙年(1628),在蒙古的巴儿虎、巴图特、辉特已被蒙古融合,在卫拉特的已被卫拉特融合。此外之人,该归喀尔喀的归喀尔喀,该归卫拉特的归卫拉特。如有人不予归还,按占有之人数计,向占有者每人罚马二十匹、驼二峰,连同占有者本人一起归还所属方。与却图(注:却图,史称楚库尔却图台吉或库苦诺尔却图汗。是喀尔喀格埒森扎的第三子诺诺和威征的第五子巴阿赉子,生于1581年。在喀尔喀地区积极推广黄教,后因政见不同而导致喀尔喀内讧,率领部众迁居青海,占领青海,1637年被顾实汗的卫拉特联军打败身亡。他曾支持红教,联络林丹汗、臧巴汗、白利土司,建立四方联盟,共同对付黄教势力。林丹汗的败亡,这一计划受到挫折。)一同进卫拉特的人如逃回喀尔喀,要归还给卫拉特”。

进而双方不再发生类似的情况和避免接受对方的逃亡者,规定:“不论谁那里来了逃亡者,罚其财产、牲畜之一半。然后送交其主人。如逃亡者杀了人,以大法罚畜八九,给证人一九。如收容之诺颜作梗阻拦,不听处罚、不给牲畜,罚此诺颜铠甲百领、驼百峰,卫拉特、喀尔喀平分。”

也就是说,由一方诺颜下逃出投奔另一方,应当送还;从喀尔喀逃出的投奔者应给还喀尔喀;从卫拉特逃出的投奔者,应还给卫拉特。双方亲属也应彼此送还逃亡者。《法典》还规定:“从别人那里来的人,从哪儿来的回到哪儿去。其投靠的诺颜如给其生活资助,要给他靠本人劳动所得牲畜的一半”。如杀外地寻名而来的逃亡者,罚五九。如送还给其主人,有几个箭袋要几匹马。如抓捕外逃的逃亡者,除其人外,其财产、牲畜对半分。如根本不交出逃亡者,以法惩处。其真假要通过证人证实。如无证人,逼审其爱马克首领。

(二)有关保护黄教方面的规定

蒙古、卫拉特联盟皈依黄教后,先后都依法取缔了萨满教,积极推广黄教。萨满教受到限制,黄教利益受到法律保护。

《法典》规定,谁如请乌都干(女萨满)、孛额(男萨满)做法事,没收邀请者之马和罚来做法事的乌都干的马,看见之人如不依法没收,罚他的马;谁如看见翁供,要取走,其主人如拦阻不给,罚要他的马。萨满行巫诅咒上等人,罚一五;诅咒下等人,罚马二匹;以黄鸟、阿兰雀、狗等行咒,罚马一匹;以阿拉克山之蛇、其他种类之蛇行咒,罚箭二支。如无箭,罚刀一把。

相反,黄教僧侣的生命财产受到保护,若违犯法律规定,不管是汗、洪台吉都受到惩罚。规定“如杀掠、抢劫寺庙喇嘛所属爱玛克,罚铠甲百领、驼百峰、马千匹,更有特殊者处罚伊克黑卜。”目前学术界对“伊克黑卜”是何等程度的处罚,尚未弄清。

喇嘛阶层有特权,他们不缴纳赋税,汗、诺颜等不能向他们征用乌拉。法典规定“向喇嘛、班第们征用乌拉骑乘,罚牛一头。骑用栓有敬佛鬃尾的马匹,罚一马。如系乌拉赤抓给的,所罚之马向乌拉赤要,如系使者自己骑的,向使者要”。

《法典》还规定,骂绰尔济等,罚九九;骂诺颜的巴克什喇嘛,罚五九;骂格隆,罚三九,动手打,罚五九;骂乌巴什、乌巴三察,罚马一匹,动手打,根据打之程度处罚。僧侣受到保护的同时,他们的属民(沙比纳尔)也受到比其他人特殊的保护。规定,危害或杀戮喇嘛属下的上等人,赔五个人;下等人赔两个人。然后法典的制定者们,很有把握地说“没有人违犯此条”。

这充分说明,黄教教义已经深入人心,有效的控制住了当时的意识形态领域。如果谁人违犯此规定,大诺颜罚驼十峰、马百匹;墨日根、岱青、楚库尔一级别的诺颜,罚驼五峰、马五十匹;小诺颜罚以驼为首的三九牲畜;塔布囊、执政的四图什墨尔,罚以驼为首二九牲畜;各鄂托克的赛特、图什墨尔罚以驼为首一九牲畜。

第8篇

在*市**县黄河岸边**小禾村黄土滑坡即将发生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险区群众,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通过这次演练,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能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小禾村黄土滑坡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滑坡有可能产生速滑趋势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市县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组织滑坡危险区内的36户174名群众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尽快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照: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背景

小禾村黄土滑坡位于黄河边滑坡处于黄土前缘大陡坡,出露地层为全新统上更新世Q2-3黄土,上部Q2 黄土层厚2-3米,下部Q3可见4层古土壤,土体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坡体为单层结构土体斜坡,斜坡上部位塬面,下部为黄河阶地。**小禾村黄土滑坡1976年8月遭遇连阴雨后曾发生滑坡,造成70孔窑洞,4间房屋等财产毁坏,由于撤离群众及时,未发生人员伤亡。目前该滑坡坡体长度200m,宽400 m,厚约35m,体积约140万立方米,属于大型黄土滑坡。该滑坡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着在滑坡体前缘下居住的坡底村村民36户174人生命财产的安全。滑体目前处于初期蠕滑阶段,遇连续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滑坡随时可能产生突然滑动,滑坡稳定性极差,有下滑的趋势。

该滑坡隐患点编制有“防抢撤方案”,受威胁群众持有“防灾避险明白卡”。

五、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1、在省国土资源厅和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国土资源局、**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2、邀请观摩的有关部门领导:

(1)省国土资源厅及有关处室的领导。

(2)省民政厅、卫生厅等有关部门领导。

(3)陕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有关人员。

(4)全省10个市国土资源局的主管局长、科长和地环站站长。

(5)*市气象局、水利局、交通局、建设局、民政局、卫生局、安监局、教育局、公安局的领导及市辖13个县(市)区政府及国土部门领导。

六、演练时间

1、预演练时间:2006年4月20日上午9:00

2、正式演练时间由省国土资源厅确定(2006年4月下旬)。

七、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会议由市国土资源局、**县人民政府联合召集,县人民政府、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相关部门领导、**镇和坡底村村委干部及生产队长等参加(会议时间暂定4月16日上午9时在**县**镇政府会堂召开)。

会议内容:

(1)市国土资源局及县人民政府领导讲话,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3)演练工作分工:

A、指挥长(**县县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主要负责:a、全面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b、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c、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B1、副指挥长(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县人民武装部部长)

主要负责:a、组织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b、协调各部门工作;

c、负责调查、监测及工作的策划。

B2、副指挥长(**县县委副书记田一泓、**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主要负责:a、传达联络各部门工作;

b、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会务及有关演练物资准备等相关事宜;

c、负责新闻媒体报道工作。

(4)六个应急工作组演练职责:

A、综合联络组: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组长,成员由县武装部、政府办公室、国土局、气象局、民政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安监局、公安局、教育局、卫生局、地质专家及**镇政府负责人组成。任务为: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报指挥部审定后送应急抢险小组组织实施;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预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负责联络应急抢险组、交通治安管理组、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后勤物资保障组、灾后重建组工作。

B、交通治安管理组:由县公安局局长**任组长,成员由县公安局、交通局、县交警大队、武警中队、**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建交通治安管理队伍;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负责灾区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对地质灾害区现场实施戒严封锁;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受灾区内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区人员及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C、应急抢险组:由**县武装部部长**任组长,成员由县武装部、县教育局、**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织部队、民兵预备人员赶赴灾区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负责实施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和转移灾害现场的国家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D、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组长,成员由县国土局、气象局、安监局、地质专家、市地质环境监测站、**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E、医疗卫生组:由县卫生局局长**组长,成员由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镇医院、**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指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

F、后勤物资保障组:由县民政局局**任组长,成员为民政局、交通局、财政局、教育局,**镇政府主要领导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优先畅通。

2、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交通治安管理组应熟悉**小禾村滑坡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订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应熟悉**小禾村黄土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全站仪监测安置地点和监测记录等。

(4)应急抢险组、后勤保障组应熟悉**小禾村黄土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卫生组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镇政府组织应急抢险小分队,小分队由**镇基层民兵组成,人员30人左右,统一着装,培训演练。

(7)县国土局、县教育局、**镇政府及相关的**派出所做好紧急撤离群众的训导工作,确定相关典型形象的演练。

3、应急预案演练预演工作。

4月16日上午召开演练预备会议,统一协调有关工作,明确有关部门、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工作任务,标准及要求,制订完善公布有关演练的方案、措施、办法等,县武装部、县国土局、教育局、卫生局、广播电视局等有关新闻媒体以及**镇政府及相关的村委会、生产队分片召开参加演练区域内的全体群众会议,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和训导,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确保各种形象人员落实及演练各种措施。4月20日上午9:00进行预演,正式演练时间由省国土资源厅确定。

(二)演练工作程序

1、演练工作预备会议

4月16日上午10:00—12:00:**县**镇政府会堂召开演练工作协调预备会议,参加人员:**县政府、市国土局领导、*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演练指挥部成员、县政府有关部门及**镇政府领导、有关村委干部、生产队长等。

(1)县政府领导讲话

(2)市国土资源局领导作演练工作的安排;

a、布置演练工作(时间进程安排)。

b、观摩现场定点定位及车辆安排。

2、演练工作程序安排

(1)上午9:00时全体演练单位及观摩贵宾集中**县**小禾村委会待命。

9:10,接**镇政府报告:“因昨夜连续大雨,**小禾村黄土滑坡出现严重险情,简易监测资料表明滑坡后缘裂缝向两侧不断延伸,宽度已增大40cm左右,滑坡有明显下滑趋势(迹象),要求市、县国土局尽快派人调查处理。”

9:15,县国土局领导:

a、向县人民政府汇报;

b、向市国土资源局报告;

c、市、县国土局派出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设立全站仪监测点。

9:25:县国土局领导接应急小分队报告:“**小禾村滑坡活动性增强,后缘裂缝程度达到300米,宽度已增大到0.4米,且裂缝之间出现多处落水洞,直径最大达0.8米,裂缝两侧发生明显垂直位移,前缘局部已渗出浑水,据测定裂缝以3厘米/小时左右速度发展,滑坡处于临滑状态。建议尽快报告县政府,启动市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9:30:县国土局领导向县人民政府报告情况,建议启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县人民政府向市政府汇报,经市长同意,“启动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县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通知“县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指挥部”的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小禾村村委会集中待命。”

10:00:指挥部设在**小禾村村委会,坡底村村委会为集合地点,各组长向指挥部报到,原地待命。

10:10:县国土局副局长同志向指挥部介绍该滑坡地质灾害有关情况。

县气象局副局长报告天气情况。

县国土局汇报灾情态势,发展趋势,提出防患对策及建议。

10:20:指挥部:下达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组,在坡底村南北村口封锁进入危险区**镇—坡底村的县乡公路、坡底村南进入滑坡危险区的村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保证灾区安全。

应急抢险组:使用音响设备放警报信息或鸣锣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的人民群众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应急抢险组,要组织30人的民兵预备役人员火速赶往灾区,按照原定的编制序列目标任务快速赶到灾区实施抢救,迅速组织灾区人员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各安置点。

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及时报告。

医疗卫生组:组织医疗卫生紧急抢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及转移工作。

后勤物资保障组:负责转移到各临时安置点的灾民安置工作,认真做好各安置点灾民的宣传思想巩固工作,解决好灾民的吃、穿、住等问题,确保救灾抢险指挥的通讯与联络的畅通。

10:30:撤离开始。

11:00:撤离完毕。

11:00:应急抢险组报告: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界、切断电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组报告: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后勤物资保障组报告:撤离群众基本安置妥当。

医疗卫生组报告:撤离过程中只有三人因摔跤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

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据监测组监测,滑坡变化已趋稳定,降雨也已停止多日,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界事宜。

11:10: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警界。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灾后重建组负责对危房进行鉴定,提出灾民回迁和重建方案,报政府批准实施。

11:15:省厅、市县领导及指挥部领导到各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灾民撤离安置情况。

第9篇

某镇健康扶贫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县脱贫攻坚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围绕脱贫摘帽目标任务,根据《河南省医疗卫生脱贫专项方案》《中共新蔡县委、新蔡县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新发【2016】4号)等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医疗卫生脱贫攻坚有关工作,进一步加强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实现医疗卫生脱贫,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把提高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改善群众的医疗条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医疗健康保障,全镇三个贫困村中,有1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未达标。2017年7月底需新建完成1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部达到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全镇每个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配齐有合格的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实现全镇医疗卫生脱贫。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村标准化卫生室承担着辖区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为确保2017年全镇3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卫生室标准,要加强领导、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实施。

(二)统一标准。对2017年度1个新建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项目,按照《河南省村卫生室建设基本标准》要求,占地面积达到350平方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公共标准化卫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等,六室分开,相对独立,分区合理,符合卫生学要求,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和新农合公示栏,工作制度上墙,标准化卫生室标识牌整齐规范。

(三)强力推进。县卫计委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为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督促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提前做好施工等各项准备工作,开工后施工单位要加快实施进度,倒排工期,按照建设任务、时间节点、强力推进、提前完成,确保7月底前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全县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项目的施工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由县卫计委牵头,组织督导组定期督导检查。为推进项目,根据工程进度和时间节点,县卫计委会同县委、县政府督查局进行专项督导考核。

黄楼镇人民政府

2017年5月9日

第10篇

有人认为,3期生“在军校毕业后大多分配到嫡系部队任职,但是真正出类拔萃者并不多见”。事实上,3期生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3期生相继奔赴抗日战场,立下赫赫战功。而以戴安澜为代表的一大批3期生在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优秀事迹亦广为流传,并被永远记录在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上。

“他是抗战以来阵亡的政工同志阶级最高、死事最烈的一位”

周复,字旭人,黄埔军校3期生。抗战全面爆发后,1938年1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鲁苏战区,亲自决定调周复担任战区政治部主任。

周复率部进入位于山东安丘的城顶山防区后,大力开展抗战宣传,鼓舞官兵士气。为此,他安排了广播,每晚召集官兵集体收听抗战新闻,并组织创办了鲁苏战区的第一张报纸――《阵中日报》,坚持每日出版,报道国内外抗战要闻,号召国人抗日救亡。另外,周复还组织定期演出《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保卫大鲁南》等剧目歌曲,教唱救亡歌曲,对官兵和当地群众进行爱国教育。

鲁苏战区的不断发展壮大,严重地威胁着日寇的后方安全。特别是敌人的主要交通命脉――胶济线、津浦线和陇海线三条铁路干线,以及横贯鲁南的台潍公路干线,随时都有被中国军队切断的可能。为此,自1941年冬至1943年夏,日军连续对鲁中南实施大“扫荡”。1943年2月17日,日军驻胶济铁路沿线的独立混成第5、第6旅团及独立混成第7旅团一部,并配属伪军,共计2.5万余人,在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指挥下,扫荡安丘西南城顶山地区,企图寻找机会全歼战区主力。

城顶山战役打响后,周复率800余人于2月20日黄昏时分向东撤去,21日黎明时分,行至张家溜一带。此时日军独立混成第5、第6旅团已窜入张家溜、城顶山一线,对该区中国军队形成左右夹击之势。周复率部抢占了张家溜西南的山顶,踞险死守。战斗中,周复亲率几名卫士前去督战,并下命令:“死守阵地,没子弹了,用手榴弹炸,用刺刀刺,用石头砸,用牙齿咬,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在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后,周复见粮弹不继,判断不可久守,于是下令突围。他拔出手枪,高声说道:“我是这里的最高长官,我不在前谁在前?”并亲自率敢死队员60人当先向山下冲杀。当行至城顶山东北角半山腰时,不幸胸部中弹,随行的政治部机要秘书急忙把周复抱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迅速解开已被鲜血浸透的棉衣,简单进行包扎后,背起他随部队一起撤退。周复为了不拖累部队,坚决要求放下他,并掏出手枪要自戕。部下夺下他的枪,背着他继续撤退。怎奈途中因伤势严重,流血过多,周复在下令烧毁密电码等要件后力竭殉国,享年43岁。

周复是在抗战史上牺牲的最高级的将领之一。得知周复阵亡,十分痛惜,称周复“出身军校,历任军事及党务工作,十余年来,忠勤不懈”,“就任鲁苏战政治部主任经渝青训时,以成仁自矢”。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陆军二级上将。张治中将军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周复:“他是抗战以来阵亡的政工同志阶级最高、死事最烈的一位。”1995年,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周复为革命烈士。2014年,周复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抗战期间一个师三名军事主官全部殉职的,仅此一例”

王竣原名俊,亦作浚、峻、骏,字杰三,陕西蒲城人,黄埔军校3期生。1926年黄埔军校毕业后,他回到陕西军队中服役,先后在杨虎城部任副官、手枪队队长和营长。1932年秋,任陕西警备第1旅第1团团长。1935年,升任陕西警备第1旅旅长。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王竣部编入国民革命军第38军第177师。11月,太原沦陷后,他率部担任黄河防务,同日军作战。1938年,在胡宗南、蒋鼎文的策划下,警1旅从38军分化出去,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编为新编第27师,王竣先后任副师长、师长。1940年,王竣部奉命再渡过黄河,进入晋南中条山区,支援在这里浴血奋战的官兵,与日军展开数十次战斗,炸毁日军的仓库,破坏日军运输线,给日军造成相当大的威胁。1941年5月7日,近10万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又向中条山发动猛烈进攻。中条山抗日军民英勇抵抗,战斗非常激烈。王竣部的防地在中条山台砦、马泉沟、曹家川、门坎山、羊皮岭、黄家庄一带。王竣得知日军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消息后,立即进入指挥位置,命令部下做好一切战斗准备。新编27师阵地是日军的主攻方向,王竣亲临前线,用保卫祖国光荣等爱国思想教育将士们,鼓励他们奋勇杀敌,报效国家。全师将士奋勇抵抗,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誓死坚守阵地。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由于处于内线作战,27师人员和弹药的消耗无法得到及时补充,消耗严重,战斗力大为减弱。5月9日正午时分,日军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再次向27师阵地发起猛攻,双方拼死战斗,战局逐渐对27师不利。在万分危急的时刻,有人建议转移阵地,向后撤退。王竣慷慨激昂地说:“未歼敌耻耳!与阵地共存亡。”此时,王竣振臂一呼,全体官兵又与日军展_了血战。战至黄昏,所部官兵伤亡惨重,王竣身负重伤,和师参谋长陈文杞(黄埔5期)一起在台砦村西的雷公庙岭阵地上壮烈殉国。余部在副师长梁希贤(黄埔5期)带领下继续坚持台砦村阵地,伤亡殆尽,梁希贤跳黄河自杀殉国。有学者指出:“抗战期间一个师三名军事主官全部殉职的,仅此一例。”

国民政府为表彰王竣壮烈殉国的事迹,特追赠他为陆军中将。1987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王竣为革命烈士。2014年,王竣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誓与阵地共存亡”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组建了军校卫兵队,负责校长的安全警卫与侍从工作。后来卫兵队扩编为特务营,北伐战争时期又在特务营的基础上扩编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团,作为总司令的扈卫部队。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警卫团再次升格,扩编为首都警备师。1931年12月,警卫第2师改称第88师,接受德式装备和德式训练。

1937年8月淞沪会战开始后,第88师损耗巨大,有的连队进行过四五次兵员补充。12月,第88师参加南京保卫战,由88师262旅、264旅负责防守雨花台地区及中华门。262旅旅长为朱赤,是黄埔3期生,少将军衔,与同为黄埔3期生的264旅少将旅长高致嵩部协同作战,共同坚守阵地。12月9日,雨花台之战打响,日军猛攻雨花台战略要点,遭守军第88师顽强抵抗。朱赤、高致嵩率部坚守阵地,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但守军死伤甚重,于10日被迫退守二线阵地。不久,二线阵地工事也被日军炮火摧毁,262旅、264旅在朱赤、高致嵩的带领下据守核心阵地继续战斗,并击退了冲入城内的一部日军。

12日,日军将主力投入雨花台、中华门一线,并出动飞机和重炮猛烈轰击88师阵地,致使阵地上的浮土高达1米,赖以掩蔽的树木几乎被拔光。朱赤站在雨花台高声对部下说:“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们与敌人决一死战,誓与阵地共存亡!”他命令把几十箱手榴弹的盖子全打开,等日军攻至阵地前沿时,几百枚手榴弹同时引爆,打得日军血肉横飞。

朱赤发现,只有与日军搅在一起,日军的重武器和飞机空中优势才无法发挥威力,便组织敢死队杀入敌群。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1个多小时后,100名敢死队员仅4名生还。上午10时前后,朱赤被日军的炮弹片击中,身上几处受伤,肠子流出体外。朱赤自己将肠子塞进去,手持两把德国驳壳枪,打掉了8个弹夹的160发子弹后,由于体力不支倒地。上午11点钟左右,朱赤壮烈殉国,时年33岁。

264旅官兵在高致嵩的带领下,杀向敌阵,和敌人拼起刺刀。短兵相接中,高致嵩的一只耳朵被敌人打掉,鲜血直流,但他顾不上包扎,忍着剧痛率部与敌人厮杀,誓死坚守阵地。率部左冲右突,宁死不退,后因敌人飞机的猛烈轰炸和重炮轰击,阵地全毁,高致嵩和264旅大部分将士一同壮烈殉国,时年38岁。

国民政府为表彰朱赤、高致嵩抗日救国、壮烈牺牲的事迹,特追赠二人为陆军中将。1986年、198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朱赤、高致嵩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两位烈士同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黄埔生将领抗战殉国第一人”

王润波于1924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3期。1926年1月毕业时,因学业优异,精明强干,被留校担任第4、5、6期教官,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后受黄埔军校命去重庆川军刘湘部军官训练团任大队长,1930年随中央军部队驻徐州担任城防。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大肆增兵热河,逼近长城。1933年1月,国民政府以刘戡的第83师、黄杰的第2师、关麟征的第25师和骑兵1旅、炮兵4团合编为第17军参加长城抗战。年仅27岁的王润波升任国民革命军第17军25师75旅149团上校团长。王润波在出发前夕曾向全团官兵讲话说:“我们即将开赴前线,日寇侵我河山,凡是中华儿女莫不切齿痛恨,保国卫民,人人有责。北上抗日,乃是军人神圣职责,我们决心效命疆场,愿为祖国洒热血,不让日寇进长城!”部队到达密云县时,王润波曾给母亲陈今图写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说:“日寇占领了东三省,又来大肆进犯长城,为救民族危亡,儿将率领部队北上,奔赴长城,誓与日寇拼死斗争,与古北口共存亡,望勿以儿为念”。

第11篇

关键词 教师 教学语言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eachers' Teaching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Abstract As a teacher, know the important of teaching language. In order to impress the students mind and soul, to carefully consider their own language, unremittingly training in their own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is the emotional exchang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effective tool to communicate ideas,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Key words teacher; teaching language; students

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一比喻道出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事实上,教学中教师不仅通过语言传递知识、授业解惑,同时也通过语言唤醒情感、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建构精神等等。可见,教学语言不仅是师生交流的外在工具,而且也是师生情感、思维、思想、精神、心灵等的内在折射、自然流露。如何使教师的语言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染力,根据自己十余年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自己对教师语言方面的肤浅的认识。

1 教师的语言应清楚明白

教师语言的简洁性是为教学的特殊任务所决定的,也是由特定的环境和表达方式所决定的。简洁要求不滥用语言,不堆砌辞藻,删去可有可无的东西。

我校的一位青年教师,其自身的知识比较渊博,但常常不能深入浅出地讲清问题,所以教学不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认真分析他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发现问题有二,其一:他上课的语速太快,走上讲台,张口就讲,犹如放连珠炮,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其二:他上课时语言不够纯净,教学层次不够清楚,课堂上经常用“这个”“那个”“呶”等口头禅,经常重复、罗嗦,把该表达的思想感情淹没在杂乱无章的话语中,极大降低了表达的效果,当然,这也说明他对教案不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不到位。

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清楚明白,通俗易懂,就必须改掉自己口语中的杂质,对教材上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转化,把教案烂熟于心。

2 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

有位教育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形象的教学语言是教学的催化剂。如果教师的语言不生动形象,即使有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干巴巴的,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的教师,上课后缓步踱上讲台,有气无力地讲解,重复繁琐地说明,教学内容既看不出什么时候是浓墨重彩的重要地方,也看不出什么时候是轻描淡写的次要部分,一节课往往是面面俱到,就像河中的流水,平平而过,无任何波澜起伏。这样的教学就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也就无任何好的成绩可言了。

有一位数学教师这样写入正弦、余弦定理:“我的潜力无边,能不过河而测得河面的宽度,能不登山而测得山峰的高度,能不靠近敌人阵地而测算出敌我阵地间的距离。法宝就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正是这种美妙生动的导入语言,勾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3 教师的语言要有科学性

教师语言的科学性不仅体现一个教师的水平,也能反映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一方面要求用词准确,词语搭配恰当,不能张冠李戴,颠三倒四。另一方面要求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层次清楚,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随口说出了一道巩固练习题:“求数列1、2、4、8……的前二十项的和。”这道题,学生一看这个数列的前四项成等比数列,那么这道题应该是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来做,可是也有的同学会问:“老师,这个数列的第五项一定就是16吗?它以后各项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排列吗?”所以说这道题出得不严谨。如果把这道题改为:求等比数列1、2、4、8……的前二十项的和,就无懈可击了。看来身为教师一定不可忘记语言的科学性。

4 教师的语言要有教育的目的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发挥语言的教育作用。而且要经过深思熟虑、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启迪的教育性语言。

前一阵学校组织听课,一位教师在讲授《黄河颂》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激情,设计如下导语:“黄河,源远流长,曲折蜿蜒,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勤劳的祖先就在这黄河流域生活,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但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这块土地。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卫祖国。在这种形势下,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谱写了以保卫黄河为主题的《黄河大合唱》,《黄河颂》是其中的一首歌词,诗中赞美了我们祖国的伟大和坚强,鼓舞了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信心,直到今天,每个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人,每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每一个热祖国的人,只要一想到这诗句,一唱起这歌曲就无不感到心情激动,热血沸腾,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同学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令人兴奋,令人鼓舞的作品——《黄河颂》”。这则导语产生了很好的课堂效果,既引发了学生的激情,又沟通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5 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的作用

三尺讲台方寸地,但教师的语言往往能超越时空,在学生的心中挥之不去,为此,教师只有在教学时的语言融进了情感,才会在学生心中产生更大的效力,富有感情的教师语言,不仅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重要的是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鼓励学生可以是用谈心的方法以情感人,这是教师常用的方法。还可以用“激将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谓“激将法”,指教师用讽刺、挖苦、贬低或质疑等语言,从相反的角度刺激学生,使其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内驱力”的一种特殊的激励策略。如: “我不相信你能完成这件事,不信你做给我看看?”“我猜你又打算放弃了吧?我早就料到了。”有些教师使用的语言更具有攻击性,如:“你要是能考上大某某大学,太阳会从西边出来!”等等。

笔者认为最好不要在课堂上使用“激将法”,而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交流中使用,否则你的“激将法”会被学生认为是讽刺和责骂,是对他们的言语羞辱,这会与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初衷相去甚远。

总之,教师的使命是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人才,没有教师,人类就难以生存进步,没有教师职业,社会就难以繁荣发展,因此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语言修养是教师职业素质的一部分,也是和学生交流的最直接的工具,更是教师完成使命、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条件。但是,教学语言的锤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靠我们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多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吮吸其中有益的养料,提高语言修养。加强语言实践,平时多锻炼,教学时注意反馈调整,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音量、语调、节奏、速度、句式、表达的方法,经常总结经验教训,扬自己教学语言之长,克自己教学语言之短,一步一个脚印,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日趋完美。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控制增量,削减存量,落实责任,综合推进,搭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平台,确保完成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4.5%。

(二)辖区内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较上年减少1.0%以上,辖区内排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较上年减少9.6%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上年减少1.9%以上。

(三)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四)遏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淘汰煤炭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按时关闭相关企业或生产线。

(五)认真落实《*“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行动计划》,落实减排项目,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在9月底前完成超标排污的企业治理工作。

(六)深入推进环境保护专项治理工作,依据产业政策和排放标准,于年底前关闭辖区内应关闭的小水泥生产企业;加强对科研攻关的黄姜加工企业的监管工作,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或未达标排放的黄姜加工企业,禁止经营性生产,违者依法关闭;加强对已关闭黄姜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和污染物排放未达标的黄姜加工企业,禁止建设或恢复生产;严格环境监管工作。

(七)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保证出水水质达一级排放标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污水处理费征收达到相应标准。

(八)依法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餐饮和养殖等污染企业,切实控制面源污染,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大的农业活动。

三、工作职责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是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刚性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抢抓国家产业转移机遇、增强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县发改局牵头,县环保局、经济局、工商局、国土资源局、园区办、招商局、安监局配合,负责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负责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规定,指导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县建设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发改局、物价局、环保局配合,负责做好新型墙材的推广工作,并依据上级政府有关规定,按程序逐步关闭县内粘土砖厂;负责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保证工程质量,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确保尽快投入使用并保持正常运营;制定污水处理费征收方案,按程序批准后实施。

县环保局牵头,县科技局、园区办配合,负责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监督管理,督促污水处理厂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并和省市监测平网。负责创艺皂素公司“年产300吨皂素联产2000吨乙醇”科研攻关项目的指导,督办企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负责黄姜加工企业的环境监管工作,防止黄姜加工废水超标排放。

县安监局牵头,县经济局、工商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配合,负责全县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工作。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县安监局、环保局配合,负责全县非煤矿山整治和开发工作,保障全县煤矿和非煤矿山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开采综合利用率。

县发改局牵头,县工商局、林业局、水务局、农业局、教育局、卫生局、环保局、龙坝乡、中峰镇配合,负责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其中县发改局负责做好竹溪河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划,协调、督办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作职责;龙坝乡政府负责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项目建设的实施、督办和协调工作;中峰镇政府负责做好竹溪河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陆域一级保护区围栏内耕地的停耕工作;县水务局负责在城关集中式饮用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内设立围栏、界桩和警示牌,负责对城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日常监管,防止水源污染;县卫生局负责加强对城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医疗经营单位医疗废水、医疗废弃物和危险废物的管理,依法取缔竹溪河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直接污染水源的餐饮业;县环保局负责组织制定、修订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县工商局负责对已取缔或关闭的企业做好工商营业执照的变更或吊销工作;县教育局负责督办龙坝学校建设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县林业局要对竹溪河水库饮用水源陆域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耕地纳入退耕还林计划;龙坝乡政府、中峰镇政府、县农业局负责禁止水源区范围的农户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大的农业活动,切实控制面源污染。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龙坝乡、中峰镇、发改、经济、环保、建设、科技、安监、工商、水务、林业、国土资源、农业、园区办、教育、卫生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竹溪县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环保局,具体负责全县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办等工作;各成员单位也要明确专人,组建专班,细化方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节能减排的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