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

时间:2022-07-28 21:13: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言技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言技能

第1篇

语言交际有口头和书面两种交流形式。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必须通过有声的语言(听和说)或者文字记录的语言(读和写)进行。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作为基础,就不可能实现这两种形式的交流。基础教育阶段,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必须在听、说、读、写活动的过程中来进行并得以巩固。同时,听、说、读、写是提高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处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这二者的关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图2

一、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改变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

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英语课程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基础教育英语教学阶段,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来学习英语。听、说、读、写实践是教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语言知识质量的可靠保证。为此,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应努力做到:

第一,语言知识的学习应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课堂上绝大部分教学活动要以语言实践为基础,要杜绝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做法。

第二,语言知识的教学可以采用提示、注意和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对比、总结等方式进行。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到上述过程之中,以使他们在科学的思维方法上也得到锻炼。语言知识的归纳或总结的范围、深度、方法、时机要由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和教学的需要来确定。

第三,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果孤立起来,语音、词汇、语法任何一项都不是语言,也不能起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语音、词汇、语法的使用,都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通过有意义的句子或篇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单词的意思和用法;可以学会语法点的用法;可以学到流利自然的语音和语调。

第四,要让学生掌握实用的语言知识,即真实听说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用法;真实读写实践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用法;真实交际中的语言知识。

二、防止过于强调模仿、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

语言是一个充满着抽象规则的复杂体系,而且还存在着许多不规则的现象。但是儿童却能够在出生后不久,就顺利地掌握母语。于是外语教学就提出了“习得”(acquisition)的理论。习得对于改进和提高我国英语教学起到无可置疑的作用。但是,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与母语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随着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都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具备了一定自觉接收、储存和加工信息能力;能集中注意力、抓住重点、调整学习方式,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学得比较多的东西。

其次,学生已经有第一语言的经验,发音器官得到相当训练,有比较强的模仿能力;已经形成的语言认知结构对操作英语信息可以得到记忆、对比和监控作用,能加速英语规则的内化过程。

再次,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的;教学内容是优化组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信息集中地安排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缩短了学习的进程。

为此,英语教学不可过于强调“习得”式的学习以及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而应该重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创设知识内容、技能实践和学习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景,以营造启动学生思维的教学环境(如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境),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使他们能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变语言知识为英语交际的工具。正如《标准》所要求的,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使英语课程的学习,成为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

三、倡导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开放的、互动的学习模式

语言知识不单单是语音、词汇、语法的规则,还包括概念意义、语言篇章结构、文化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要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张每个学生都不应等待单纯语言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赋予这些经历以意义。为此,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性与反思性、探究性、情景性、社会性以及问题定向性等内在驱动的学习。

第2篇

【关键词】词块 英语语言能力 语言技能 关系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资助项目(S091216)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40-02

自词块教学法理论提出以来,词块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语言产出方面的作用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词块已成为外语界日益关注的一个课题,对英语词块的研究正进入鼎盛时期。国内外的学者普遍认为,语言的记忆和存储、输出和使用不是以单个词为单位,而是由多词的预制组块构成。词块是真实语言的一大特点,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掌握语言的基础,也是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词块的使用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或输出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地道性。而且,词块学习是外语习得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过程。因此,了解词块与英语综合语言能力以及各语言技能的关系,从而加强词块的教学与研究,对提高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主要外语期刊中有关词块的实证性研究,对词块与英语语言能力以及各语言技能的关系进行简要概述。

1.词块的概念

目前,对词块的研究多采用Wray(2002:9)的定义。他将词块定义为: 词块是一个存储在大脑中的整体预制块,在使用时从记忆中被整块调用,而不是按照语法规则产出或分析的连续或非连续的由词汇构成的语串。也就是说,词块不仅仅是单词的组合, 也可以是结构、句式等的组合, 它既包括短语动词、复合词、固定搭配、成语、惯用语等相对固定的组合, 也包括一边或两边可以打开的短语框架和句子框架。只要是出现频率高、作为整体储存和使用、表达一定修辞关系、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相对稳定的意义的语言单位, 都可以称为“词块”(盖淑华,2010)。例如,习惯搭配、固定短语、惯用话语、句子框架、语篇标识、谚语及名言等。

2.词块与英语语言能力、语言技能的关系

2.1词块与英语语言能力

研究表明,学习者掌握的词块量及其使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与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有显著相关性。同时,强调学习和掌握词块在培养学习者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刁琳琳(2004)对英语专业本科一、四年级学生的词块能力进行了一项实证性调查。该研究采用能力测试的形式,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探求了词块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词块能力与语言综合能力及具体语言技能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于秀莲(2008)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词块教学法,通过输入、吸收和输出词块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研究了词块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性。该研究证明了词块量比单词量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影响更大,词块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2.2词块与口语

研究者普遍认为,由于词块的整存整取、具有完整的意义及明确的功能、无需根据语法规则生成和分析等语言特征,说话者在实时交流时,可以通过提取和使用词块大大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地道性和得体性。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词块使用与口语水平的显著相关关系,以及词块教学与训练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口语成绩的积极作用。

丁言仁、戚焱(2005)对英语专业四级口试中的复述故事和即席演讲两部分中所使用的词块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学生运用语块的能力与英语口语成绩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能够使用更多的词块。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词块数量、词块知识对口语成绩具有较强的预测力。

甄凤超(2006)研究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语料, 认为预构成语块能力作为总体语言能力水平的考察指标之一, 与口语交际能力正相关。

缪海燕, 孙蓝(2006)探讨了词块中的句子构造框架的使用与二语口语流利性发展的相关性。该研究利用高、中、低三个语言水平的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语料,考察了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的口语流利性发展与句子构造框架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句子构造框架的使用与口语流利性发展紧密相关;但同时也发现,学习者在其口语流利性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

原萍,郭粉绒(2010)从词块角度探讨了口语流利性,考察了词块运用与口语流利性之间的关系。在对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一年中两个不同阶段的口语语料进行研究后发现:词块个数、词块运用频度与二语口语流利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

陈艳,赵倩倩(2010)借鉴了Lewis的词汇教学理念,以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词块教学课堂实践,探索词块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词块教学可以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张凌岩, 陈莹(2011)考察了词块训练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词块训练能减少学习者在会话时对语法知识的过分依赖, 从而提高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地道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2.3词块与写作

写作是语言产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词块与英语写作的关系,如同词块与英语口语的关系一样,已成为外语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者普遍认为,词块使用的数量和准确性是英语写作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均表明,英语写作中词块的使用情况与写作质量和写作成绩呈显著相关关系;而且,词块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和写作成绩。

第3篇

一、外语言语技能心理结构

(一)外语言语技能与外语能力结构

首先,外语能力是一个总的概念。从总的来讲,它包含外语知识和外语技能两个部分。显然,在整个外语能力结构中,外语言语技能只是外语能力的两个最基本因素之一,是构成一个人的外语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结构如图1。

然而,从技能的心理形成阶段和过程而言,根据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动的按阶段形成理论,外语言语技能显然又应为外语言语动作技能和外语言语智力技能,后者是前者的高级形式,是前者不断内化的结构。个体的智力技能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形成过程,其中要经历加里培林所描述的从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和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在言语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直到内部言语形成的五个阶段。

由此可见,外语言语技能并不是一个确定的静态的整体,而是具有不同阶段特征的动态发展体。这个动态发展体的一端是外语言语动作技能,即技能的低级形式,另一端则是外语言语智力技能,技能的高级形式。由于外语言语技能的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二维结构的分化,外语能力结构便衍生成一个由外语知识,外语言语动作技能和外语言语智力技能的三维结构。如图2。

在上图2的外语能力的三维结构中,我们可以借用现代知识论的观点对其结构进行理解。首先,现代知识论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个大类。显然,在整个外语能力结构中,图2中的外语知识就相当于陈述性知识;而由于策略性知识负责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监督和管理,因而,它是处于这个三维结构的中心,它与外语学习的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外语技能就相当于程序性知识了。

另外,如图2所示,外语技能又分为外语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两种。动作技能作为技能的低级形式,相对而言,较能为人们理解。那么,作为技能的高级形式的智力技能应是怎样的技能呢?目前,人们对智力技能的理解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认知活动方式说,认为智力技能是“在头脑中以简约形式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该理论源于前苏联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第二,层次顺序说,智力技能是“使用符号来学习与环境相互发生作用”,实际上就是学习、掌握和运用概念及规则的能力。此观点源于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R.M.加涅的层次学习理论。第三,程序知识说,认为智力技能相当于程序性知识。此观点源于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现代知识分类理论。尽管如此,人们普遍认为,智力技能的构成要素是心智操作,即运用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方式所进行的高级认知方式。其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和认知策略,负责认知活动的总的监控和执行。而当人们运用智力技能,即心智操作从事某一具体知识领域的学习时,就形成了程序性知识。

(二)外语言语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结构

美国心理学家对动作技能进行了分类。根据其动作技能分类理论,外语言语动作技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听力动作技能。包括了解一门外语的基本言语及基本的语言知识,语言构成等方面的知识,例如英语中的重音,汉语中的每个拼音的几个语调等,并且能够从听力的角度辨别这些不同的发音。

2.口语动作技能。主要包括对一门外语的发音知识,如发音部位,发音方式,语调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门外语的一些特定的对口语表达起辅助作用的身体、面部、手势语言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外语词语、语句的发音和运用相应的身体、面部、手势语言。

3.阅读动作技能。主要包括掌握一门外语特定的音形知识,有声阅读和默读知识和准确流利地进行不同文体的外语语言的有声阅读,熟练运用默读技巧、方式、方法等。

4.写作动作技能。主要包括外语视觉符号的书写知识,如字型、字体、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知识和熟练流利地进行外语的音标,词汇、句子,篇章及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纯视觉意义上的书写。

5.翻译动作技能。由于其技能要求的特殊性,翻译既有口译又有笔译,因此,翻译所需要动作技能则包括了所有听、说、读、写的技能。

相比之下,外语言语智力技能所要求的技能则要复杂得多,它主要指外语的内部心理处理和加工。要完成一定的外语言语操作功能所需要的智力技能,既要建立在对外语的音形的物理特性上的心理处理,更重要的是对外语语法、语义层次上的综合处理。外语言语智力技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语听力智力技能主要指建立在外语语言上。诸如语言、语调和语气的辨析及音义转换、分析、综合等的语义处理。

2.外语口语智力技能。主要包括语境的认知,如话语对象,情境,目的等方面的认知,另外还有语义的构思、计划,及语义的音形编码等,如用词,语音语调的选择,句型的选择等。

3.阅读智力技能。包括具备阅读策略知识和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能够熟练进行外语音义和形义转换,及语义的分析,综合等。

4.写作智力技能。包括不同情境下的话语或文本的语义表达计划及相应语义的恰当义形或文本转换,或语义的文本化构思,如一个单句或一段对话,或小说或论文或诗歌等。

5.翻译智力技能分为口译智力技能和笔译智力技能。口译则主要包括听力和口语智力技能。笔译则包括阅读智力技能和写作智力技能。外语言语技能结构如图3。

外语言语技能心理结构说明,外语言语技能并不是一步式的心理行为过程,而是外语言语智力技能和外语言语动作技能两种技能的合体。其中,外语言语智力技能是外语言语技能高端形式和隐约形式,主要指主体对语义及语言符号之间的大脑内部处理加工过程,既语义的译码和编码过程;外语言语动作技能是外语言语技能,即外语的听、说、读、写、译等终端形式和外显形式,主要是指外语言语技能活动所涉及的可观察的动作和技巧。

外语言语动作技能与外语言语智力技能是外语言语技能的两个有机构成部分。首先,在发生起源上,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动的按阶段形成理论,个体的智力技能的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形成过程。

外语言语技能正是这样的智力活动。智力活动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可依次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在活动中,言语交际的第一阶段称为活动的定向阶段,即活动的准备阶段。学习者需要获得必要的关于活动的目的、客体对象等方面的说明,并初步熟悉操作,以形成关于活动本身及结果的表象。二是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这个阶段是主体直接在外在物质条件的支配下进行智力活动。三是出声的外在言语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外语学习者已能够不需要老师的示范和其他直接的外在参照物而可以进行独立但伴随着言语做支持的外语言语操作行为活动。四是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这一阶段的智力活动的完成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来进行的。五是内部言语阶段。这是智力活动形成的最高和最后阶段,这个阶段的智力活动达到简约化、自动化,几乎无外显行为,也无需形成或获得过程中,虽然不会出现这整个五个阶段过程的“复演”情况,但技能形成的总体趋势和方向却是不会改变的。这就在客观上为外语言语技能的培养和形成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三)外语言语技能内在处理方式

基本的言语操作行为方式上,外语言语技能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而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这五个方面的言语技能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各自所涉及到的感觉器官和心理处理方式上,其中,心理处理方式分为两种:接受式处理(re.Captiveprocessing)和产生式处理(productiveprocessing)。接受式处理即语义信息的译码处理,外语言语的听和阅读则主要属于这类处理;产生式处理,即语义信息的编码处理,外语言语的说和写则主要属于语义信息的编码处理。而外语的译,无论是口译或笔译,则兼具两种处理形式,既有译码处理,又有编码处理。见图4。

二、结语

文章主要分析和揭示了外语言语技能的心理结构。

首先,在理论上,外语言语技能的心理结构揭示了外语言语技能的结构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运作机制,对研究和了解言语技能的内在结构和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外语言语技能包含了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两种不同层次的技能。外语言语动作技能是外语言语技能整个形成过程的基础。一方面没有物质化的听说读写的基础动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就不可能形成内化了的“高级”的言语行为的高级心理处理加工的行为,即言语行为的智力技能。另一方面,言语行为的智力技能是言语技能的高级的核心组成成分,离开了高级言语活动的智力技能,就无法进行正常的言语活动。言语技能的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作用于言语活动和言语技能的形成。

第4篇

【摘 要】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情感表达、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教学语言更是教师传递知识、启迪智慧的基本手段。本文从语言节奏、语言内容两个方面切入,探析如何提升军事技能教学效果的语言技巧。

【关键词】军事;教学;语言

在军事技能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运用既有常规教学语言规范科学、精炼准确等特点,更突显出军事技能教学的专业特色,在其语言节奏、语言内容、语言感情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

一、把握语言节奏,声音洪亮起伏有致

一是语音清晰洪亮。军事技能教学中的语音不同于日常的讲话,又区别于其它教学的发音。其受众为战士,内容与军事相关,要求教员声音清晰洪亮,贴合部队训练所需要营造的氛围。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在发音时应小腹略紧,由丹田提气,再经人体器官完成发音。发音时要控制好口腔的容积,以此带动齿的运动和舌的活动范围,要求舌的活动幅度比日常讲话发音时要大。作为字音的出口,唇对控制字音的质量有明显的影响,讲课时要根据讲话字音的不同控制好舌、齿、唇的协调,发音吐字时时如果唇向前突出,会使字音包在口中,给人以压抑沉闷的感觉,适当收拢嘴唇,声音就会明朗许多。这样才能使声音更为清亮,音色才能突显军事教学的特质。

二是语调升降有法。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军事技能教学中,所针对的听众是一个非常规范的群体,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单兵体技能、班组协同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从停顿的选择、重音的选择和语调的升降三个方面来控制授课的语调,应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和遵循学员认知规律而行。语调的升降能反映出授课者的态度和感情,在军事技能教学中,为了起突出强调作用,在重点、难点以及问题的承转处都应适当升高语调,以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并引发学员进行思考。总体而言,在军事技能教学中,升调的运用较多,而降调通常在讲完话时的句尾使用。

三是语速快慢得当。战士在听课过程中,接受到的语言信息首先是通过感官进入大脑的“临时存储器”,在这里经过选择或立即进行反馈,或再进入“短期储存器”,再经过选择加工,一部分进入“永久储存器”,于是形成了记忆。在战士接收到信息输入的过程中,信息在“临时储存器”停留的时间约为6―8秒, 在“短期储存器”中则可达 20 分钟左右。在这个期间,教学语言的速度是否合理将对战士的听课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语速太快不仅会使战士过于紧张疲劳影响听课的效率,导致学员大脑对收取的信息处理不迭,势必会造成信息的遗漏、积压,从而导致信息处理的障碍。另一方面,如果讲课的速度太慢,受众容易丧失听课的激情,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还会导致其精力涣散。授课语速并没有机械固定的格式,重点在于教员要根据授课内容脉络的起伏、语言环境的变化以及受训者的军事技能基础等情况而定。快速时要注意吐字的清晰,慢速不能拖泥带水。

二、优化语言内容,表述准确简明扼要

一是语言内容要“准”。语言内容的准确性是军事技能教学中教员专业素养的直接体现。与其他教学不同,军事技能教学对内容的严谨程度有更高要求。在课前,教员应认真进行备课试教,认真撰写实施笔记并熟记,所有语言内容必须准确无误,特别是军事技能操作要领、操作程序等必须严格与教程教范规定一致。在组织训练过程中对学员解疑释惑、指出问题、探讨交流、点评等时机应广泛运用军事语言,在教技能的同时培养学员的专业军事素养,以彰显军事技能教学的严肃和正规。教员还应熟练掌握体态语言的准确运用,比如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运用准确得当,会使学员心领神会,加速对所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好像”、“可能”、“大概”等不确定性语言内容,克服口头禅,克服频繁滥用没有实质意义的体态语言,以免影响教员形象,破坏军事技能教学的严谨性。

二是语言要求要“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军事技能教学必须遵循精讲多练原则,讲授的时间与操作训练时间比例不能少于1:11,这有利于学员用更多的时间将技能理论练化为娴熟的动作技能。要利用好特定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呢,首先要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备课时教员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研究确定哪些内容由学员课前自学、哪些内容由教员课堂讲解、哪些内容安排课后网上解答,合理区分教学时间,灵活采取教学方法,以求教学内容的精练。其次就是教学语言简要扼要,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简而不失一词”。授课前,教员要精心备课,熟悉自己所要讲授的内容,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将课程中的内容讲清楚,流畅地表达。在授课过程中,教员应对有关知识点进行知识性、规律性、经验性的总结,言简意赅,简明扼要,便于记忆和掌握。尽量避免教学内容贪全求多,面面俱到,浅而不深,避免偏离主旨借题发挥,天马行空。

三是语言讲述要“透”。“是什么”、“怎么做”是技能教学需重点把握的主线,“是什么”主要通过教员的“讲”、“做”来实现。教员要将技能知识讲透彻,关键是要吃透教材,弄通相关专业知识,搞清楚教学内容逻辑结构及重点、难点、关键点问题,预测学员可能出现的情况和解决的方法。在军事技能教学中,尤其要讲究教学方法。军事技能教学的受众是相对单纯、封闭的群体,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相较而言,教学中的内容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涵盖单人体技能、集体协同。因此,在讲解抽象、隐性较强的内容时不仅要结合自身动作进行示范,还可借助教学器材或制作教具进行讲解。对复杂难懂的内容可以分步讲解,深入浅出,层层推进,融会贯通。对技能关键点问题可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感悟进行讲解,营造情境,通俗易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讲解透彻,让学员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第5篇

论文摘要:由于幼儿时期不识字或识字不多,教师的语言更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是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和自己多年的实践形成的,在幼儿固各种教育活动中能够运用自如,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语言行为方式。幼儿教师语言技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学习情绪,情感的发展,关系到幼儿与教师的关系等。幼儿教师的语言策略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为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在语言采取的手段。具体说,幼儿教师应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积极地指导与建议.甘快的表达和适时地鼓励等语言策略。

1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

具体地说,教师的语言技能应当包括以下的内容。

首先,教师的语言应当做到口齿清晰、鲜明、准确。教师的语言,应当如同珠落玉盘,清晰悦耳,一字一词不能含糊不清。语言的表意达情,首先要让幼儿听懂、听清教师在说什么,只有听得清楚,才能逐渐理解。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众所周知,幼儿语言的获得多由模仿而来,在家庭,幼儿主要模仿家长;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对象主要是教师,因而,只有听清楚教师每一个词汇的发音,幼儿才能准确地模仿,幼儿的语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切忌词不达意。幼儿教师的语言不能单纯追求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形象,避免以词害意。教师的语言,关键不在多而在于精,应当练就成一种言简意赅的本领。口若悬河和侃侃而谈都不应是教师所追求的。另外,教师的用语必须规范化,用词要求准确、符合科学性。在谴词造句上应当力求达到炉火纯青。准确、鲜明是教师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因素,离开了准确,表意就会发生扭曲;离开了鲜明,再准确的语言也变得苍白无力,缺乏效果。学龄前儿童正是积累词汇的最佳时期,此时的幼儿表现出对词汇极大的兴趣,他们关注新词,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使用新词,因此,幼儿教师使用词汇的水平直接地影响幼儿对词汇和积累和使用。

第三,教师的语言应当形象生动、富有感情。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学校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当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活泼。如果教师像老和尚念经似地说话,只能使幼儿昏昏欲睡;如果象播音员一样地说话则只能让幼儿感到生涩,毫无情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2 幼儿教师语言的策略

幼儿教师在具备了必要的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策略。策略即计策谋略,它是指为实现某一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幼儿教师的语言策略就应当理解为,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为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在语言上所采取的手段。语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具体地说,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有如下语言策略:

其一是积极的指示和建议。这与我们通常所要求的教育应以正面引导是相一致的。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对幼儿提出教育要求时,应该多使用平等性的语言,如告诉他们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如果当幼儿真的已经,或者即将做出他不应该做的事情时,这时教师的建议可以使幼儿改变做法。有关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的调查认为,由于教师对幼儿消极的命令、指示、批评较多,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甚各协。毫无疑问,积极的建议比消极的命令更为有效,更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教育。

其二是愉快的表达。这一策略要求教师不论何时何地何事,当有必要向幼儿说明事理时,都要心平气和地向幼儿明示。多数教师表达积极的、肯定的意见和愉快的情感时,较容

易做到这一点;但在表达消极的、否定的意见和不愉快的情感时,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愉快的表达往往会令人心情舒畅,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对幼儿来说更是这样,教师愉快地、和蔼可亲地向幼儿表达自己的好、恶或指示,可以使幼儿更容易接纳并乐于服从,那种高声叫喊,或对幼儿“急眼”的做法,容易引起幼儿的反感和对抗,削弱了教育的作用,影响教育的效果。

其三是适时的鼓励。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幼儿完成了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诸如“嗯,真不错!”、“好样的!”、“好孩子,继续做下去一定行!”等语言,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值得指出的是,教师语言技能的运用与观察技能是密切相联的,正确的语言指导基于准确的观察。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是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它既基于教师的语言修养,也基于教师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对教师提出如下几个要求。

一是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语言修养注重的是个体运用语言的熟练度、准确度和流畅度,及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言语行为。教师的语言修养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日积月累逐渐地形成,因而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必须加强思想修养。古人说:“言为心声”,没有心灵的丰满,就没有语言的丰满;没有心灵的高尚,就不会有高尚的语言。教师只有有高尚的师德,其语言才可能健康、文明、丰富、美好。其次,教师必须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它包括语音的训练,即练好普通话,包括仪态的训练,即举止稳重、态度大方、讲究仪容、从容镇定;包括必要的朗读训练、胆量训练和讲话训练等等。

二是要求教师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掌握语言技能、运用语言策略的前提。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幼儿思维、理解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当教师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幼儿说话时,他们听不出老师的正话反说。幼儿对语言的理解也只能按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很难理解喻意或语言的深层含义,年龄越小,这种特点表现得越明显。教师只有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把握幼儿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在不同场合、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有效地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和教育。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语言技能 特点

新课程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沟通交流都离不开语言技能,都离不开语言沟通。

一、物理教学语言具有传递教学信息,激发求知欲望,化解学习难度,提高表达能力的功能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科学性。物理教师语言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语言所表述内容的科学性,即教学内容应准确无误;其次表现在语言要符合物理学科的规范性,如用物理符号、概念、模型、公式、图标等表达物理对象、变化过程、内在联系规律;再次,表现在语言的准确性上,对某些特殊的字、词,表达要严谨,如:区别 “物理量的大小、物理量大小的变化、物理量变化的快慢”的含义差别,学会物理量单位的准确读法等。

(二)启发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而启发性也就自然成了物理教师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启发性的前提是让学生产生疑问,它的关键是诱思。平淡、无激情的讲解难以煽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融知识内容、语言动作、姿态情感与一体的讲解,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逻辑性。物理学史一门自成体系的自然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物理教师语言逻辑性的特点,正是顺应与物理学科内容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物理教师语言逻辑性中最重要的事因果关系的表述,比如牛顿运动定律、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电磁感应等物理规律中均包含有因果关系。推理的科学性、严密性也是物理教师语言逻辑性的重要体现,如科学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

(四)针对性。物理教师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因而必须针对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首先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表述,如对物理现象的叙述常采用描述性语言,对物理规律的揭示采用逻辑严谨的论证语言,对列举的实际生活事例采用通俗性、趣味性的语言等。其次要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特点的语言,如导入阶段,可以声情并茂的讲述导入语,引起学生兴趣;课堂结束时,可以用设疑性的语言,引发学生课后深层次的思考。再次要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语言;对不同的学生个体,采用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对优秀的学生的赞许,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的鼓励,对一般学生的注意和尊重都有利于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

(五)艺术性。物理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首先是有明确的语言类型,是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还是评价性语言、展示性语言,因为对不同类型的语言,有不同的要求,给学生的心理感受也不同;其次是掌握恰当的语言节奏,一般情况而言,语言的节奏有六种类型,即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选择了适当的语言节奏后,可以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流,适当的回环往复;再次是无声语言(体态语言)的灵活使用,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情感因素,增强有声一样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语言具有上述的五个特点,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这些特点,就必须对语言进行认真的设计

据大量的物理教师的经验,物理教师的语言设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处理好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的关系

科学性是物理教师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物理教学都是针对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可接受性是教学有效性的表现,因而在物理教学语言设计中首先必须处理好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的关系。具体的说,对于物理概念、规律的叙述必须科学、准确、规范,同时,在某些教学环节,针对某些教学内容,教师又应该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使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增加物理知识的可接受性,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语言设计时,经常注意做好物理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间的“翻译”工作,将物理语言生活化、拟人化,便于学生理解。

(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物理情境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物理情境可以将物理学中科学的抽象转化为学生熟知、喜闻乐见的一幅幅动画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更好、更快的顺应或同化新知识。例如用历史故事、典故将学生带人物理情境中;用夸张、对比手法,活跃思维,强化记忆;用合理的张弛,消除学生疲劳,保证教学效率。

(三)注重无声语言的配合

无声语言(或称体态语言)主要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变化等几个方面的信息传递。在物理教学中,无声语言是有声语言的必要辅助工具,他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强化其表现力和感染力。

面部表情可以表示同意或异议,是个人内心情感世界对外的表现,教师适当的面部表情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感受课堂,即更加充分的融入情境当中。

第7篇

习能力的,因此对于小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很重要。

关键词:语言技能;发音标准;象声调

小学英语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一、利用课堂,为培养听力习惯创造环境

1.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掌握好音标

教师应为学生总结发音规律。比如,在教toy这个单词时,我先在黑板上板书boy,这个单词以前学过,多数学生马上能读出来,接着我把字母b擦掉,有的学生就试着读出了oy的发音,接着我又用彩色粉笔在oy前面写上字母t,告诉学生这个字母是怎么读的,学生马上就拼读出了toy,相信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都会对这两个词记忆深刻了。同样的方法我又用到了第五模块big和pig的教学上,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用单独开辟几节课去教学生自然拼读。在教新单词的时候,老师有意识地把一两个字母音教给学生,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养成自己拼读单词的习惯。

另外,教师平时上课时也要努力使自己的发音标准,并把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如:Yes,it is.中的连读。Is this your pen?表示一种疑问。This is your pen.表示肯定。Is this your pen?强调:“你的”。 唱歌时候head and shoulders 里面and中的d有吞音现象。

2.给学生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言文化背景

教师应为学生多介绍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为他们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打下基础。这就需要在备课的时候深挖教材,思考所教内容里所涵盖的文化背景知识,及时查找资料,补充完善后渗透给学生。如,渗透英语象声词的文化,课文里出现了oink,chick,moo等词,老师可以再补充上以前学过的woof,tweet,再加上quack等。

3.营造全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营造出以英语授课的教学氛围,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放弃使用长句子,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语言积累不够,教师可以多使用短语和单词指令,配合肢体语言,帮助孩子理解,日积月累,对学生的听力也是提高。如,教学happy,sad,bored等表情绪变化的单词时,配合相应的表情及英语语言动作,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我在讲身体部位的单词的时候,直接就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眼、耳、口、鼻,边指边说,学生也跟着指自己的身体部位,学着老师的样子说,效果非常好。

二、英语说话能力的培养

1.英语模仿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规律和语言使用能力,教师可先让学生从英语模仿学习开始。因为课堂上可以使用语言交际的学生很少,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大量的模仿之后,势必会发展到使用语言的阶段,这需要时间和积累。

2.课堂中反复操练常用基本句型

教师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如通过学生做游戏和表演等的教学环节来让学生反复操练常用的基本

句型。

3.适时进行英语歌曲、游戏教学

小学生的天性是爱玩,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还可以通过适时的英语歌曲、游戏教学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一年级的学生最热衷课堂小游戏,比如大小声、踩地雷等等,玩这些游戏的时候基本上全部孩子都能参与,不用担心课堂纪律问题。我们作为英语老师也应该多动脑筋、多学习,设计更多既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又不会太影响教学秩序的好游戏。

4.增强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

一年级的学生语言积累不够,读的能力培养还是主要放在课文的诵读上,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留出语言交际的时间和空间,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语言交流和学习互动,增强他们说英语的自信心,我想随着学生语言学习的进一步深

第8篇

一、创设“说话”环境,鼓励幼儿人人开口

根据人类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对环境的定义,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本身以外的,影响幼儿发展的幼儿园中的一切外部条件和事件。因此,在幼儿园创设口语表达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练习说话的“语言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提供各类形式、内容丰富的书、卡片、语言棋等,并定期更新。语言区材料的丰富,使小朋友喜欢到处去玩,并产生交流的语言情境,当幼儿交换图书、对书自言自语或玩游戏发出一些让老师“不爱听”的声音,我们不以看书要“安静”为由打消幼儿交流的积极性,而是引导幼儿轻声地对话,学会倾听。创设“宝宝日记”角,让幼儿把最有趣的事情,用绘画及口述的形式记录下来,充实区域环境。幼儿在愉快、轻松的语言游戏环境中,不仅愿听、愿学,而且还愿说了。在人人开口的同时,初步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和成功的自信。

2.利用班级墙饰让幼儿交流对话。如根据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老师就和小朋友收集一些春天的花卉,如桃花、迎春花,饲养春天的昆虫,如“蚕宝宝”“蜗牛”“小蝌蚪”,还有“黄豆发芽”的小实验等等放在自然角里,让幼儿观察说话:粉红色的桃花真美丽!迎春花像喇叭,嘀嘀哒嘀哒!黄豆发出了嫩绿的薪牙。老师和幼儿共同布置的“春天的花园”,把文学作品“美丽的春天”搬上墙饰展示出来还配上琅琅上口的文字,幼儿会在活动之余三三两两在墙饰旁交流。幼儿的作品展示也是小朋友喜欢讨论的好地方,如某某小朋友画了哪些东西?谁画的春天最美丽?

3.带领幼儿走向自然走向社区。如在寻找春天的活动中,幼儿对倒挂的柳枝,飞来的燕子,就会情不自禁用优美的语句赞美起来“弯弯的柳条象妈妈的头发”,“绿油油的小草真美呀!”——在街上,幼儿对琳琅满目的物品会“侃侃而谈”,这是巧克力、脑白金……是啊!幼儿的语言只有在真实情境中才会脱口而出,才会娓娓道来,得以滋润生长。

二、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要使幼儿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人自然地交往,就必须让幼儿积累一定的词汇和一定的听、说技能,因此帮助幼儿积累日常生活经验,使幼儿知道说什么、如何说显得很重要。例如教师可经常和幼儿谈话:今天晶晶的衣服很特别,看看特别在哪里?看看我们吃了哪几种菜?有生长在水里的菜吗?今天我们来做一种果汁,用哪几种水果呢?果汁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会是什么味道呢?……

此外,我们还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内容的语言游戏活动。如集体游戏“打电话”,通过让幼儿与同伴打电话,鼓励每个幼儿进行自我介绍,提醒幼儿讲出姓名、年龄、幼儿园名称、所在班级、自己父母亲的姓名、职业以及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等;如语言游戏《小猫生病了》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引导他们将自己生病时的感受表达出来,又以小动物的口吻表达对小猫的关心,帮助和体贴。

三、在学科活动中渗透语言培养

幼儿的语言学习仅靠语言课及相应的语言活动远不够,还必须将幼儿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其他学科活动之中。 幼儿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玩、爱制作,教师可在美工活动中,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如在孩子作完一幅画后,请孩子画面内容讲出来,再请小朋友给画中的小动物说句话;同时我们也可利用优秀文学作品,让幼儿来画故事,如在故事画《三只蝴蝶》,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必须边想、边讲故事的内容边画画,这不仅符合孩子边画边说的年龄特点给孩子提供一次复述故事、锻炼口语的机会,加深孩子对文学作品的印象,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家园共同配合,提高幼儿口语表达

第9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言技能 评价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050-02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通过课堂语言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技能的高与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和智力素质发展,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高校医学专业教师大多毕业于高等医学院校,作为教师,其执业能力不够强、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偏低是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自己的“内部语言”迅速且准确地转换成学生容易接受的“外部语言”,少数初上讲台的医学专业教师课堂上吞吞吐吐,语无伦次,好比“茶壶倒饺子”一样连汤带水,即使是医学专业知识渊博也很难完成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任务,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教学目的。因此,医学专业的教师平时要加强语言训练,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语言技能,掌握课堂语言质量的评价标准,按标准去不断学习、磨练,使课堂教学语言达到评价标准,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力求课堂教学语言清晰、准确、简洁、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号召力。

一 课堂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

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包括基本语言技能(内部语言技能)和教学语言技能(外部语言技能)两部分,基本语言技能:(1)组织内部语言的技能,人们在说话时,都是先想后说,边想边说。想就是组织“内部语言”,思考说什么、对谁说以及说话的意向与要点。(2)快速语言编码的技能,人们说话,也是把内部语言经过扩张进行编码的短暂过程,完成这一过程需要有丰富的词汇,懂得语法规范。(3)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技能,人们说话时把内部语言经过扩展,并编成一定的语句,通过神经中枢控制发音器官,发出不同音高、音强、音长的语音波,变成“外部语言”。教师的“内部语言”技能的提高,不但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还要热爱教师职业和教育事业,才能有动力和毅力为之努力。课前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认真备课和书写教案,思考讲什么、怎样讲、举什么例子,在脑海里组成“内部语言”,课堂上将组好的“内部语言”快速转变成课堂教学的口头语,完成课堂讲授、指导和评核等教学任务。

对于医学专业的教师想提高基本语言技能,首先需要夯实医学专业知识,把书本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把教材描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内部语言”,其次还要经常研读文学、语法、辞海等参考书籍,加强文化修养,丰富词汇,掌握语法规范。提高课堂“外部语言”技能,需要掌握课堂教学语言质量的评价标准,经常不断地加强语言口才训练、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尤其是演讲活动、谈心活动、辩论活动和课外讨论等,加强人际沟通,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和课堂“外部语言”技能。

二 课堂教学语言的质量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质量评价有七项指标:(1)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医学高等学校都是面向全国招生,生源地广,地方语的种类繁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要求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语音力求清晰、清脆、悦耳,音色圆润,吐字清楚,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讲地方语、搭头语,音质不清晰,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语言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2)语量,指讲话声音的大小,课堂语言的音量要符合语言情景和表情达意的需要,声音过大,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使人听起来易疲劳,甚至还可能影响周围教室其他教师讲课。声音过小,学生很难听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课堂语言的音量控制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能听清为适宜。(3)语调,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语调能强化表情达意,增加课堂语言的生动性,课堂教学语言的语调要求要自然、适度、和谐,课堂语言不能是一滩平原一个调子到头,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课堂气氛等及时调整语调的高低,调高要适度,调低要动听,做到抑扬顿挫。(4)语汇,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熟练运用口语语汇,在教学中做到:语言正确,符合语法规范,能准确表达意愿和客观的事物,不能使人不解其意。语言力求精练,讲话要一句有一句的用途,不能有过多的重复性语言,选用的词汇为社会公认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听得懂的,尽量少说方言语汇,教师只有掌握比较丰富的语汇,才能在说话时迅速讲出准确、简明、生动的语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5)语速,指讲话的快、慢变化,教师的课堂语言根据所讲解内容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控制好语速,快速讲说时,不绊嘴,语言流畅,但不是放鞭炮一样没有停顿;在应该慢说时,不拖沓,声声入耳,断句要符合语法。课堂教学中语速适度,才能形成和谐的节奏,使学生听起来不疲劳、不紧张,心情舒畅听课效果好。(6)语境,教师讲课必须注意学生心理情绪,选择恰当的说话角度、措词、口气和语调,使语言感彩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感需要。(7)语态,指的态势语言(如手势、身势、眼神和面部表情等),语态要自然、大方、适度,不拘谨,不夸张,尤其是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态势语言不宜过多,更不能手舞足蹈或者每说一句就做一个手势。课堂上适当的态势语言能有效地增加语言色彩,使课堂语言更深动、更富有感染力,但要求教师课堂中的态势语言要与有声语言巧妙配合,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包括:(1)饱含激情具有感染力;(2)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3)趣味幽默而富有启发;(4)推理严密环环可扣。“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富有成效和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肺腑,才能产生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才能集中学生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想课堂教学语言具有激情和感染力,首先是教师要把握好感情阈值及感情流量,投入课堂角色,情见于辞,情发于声,情触于理,以表感人,以情动人。其次教师要把握好感彩,课堂语言要抑、扬、顿、挫,面部表情、体态手势要体现出不同的感彩,根据授课内容的发展,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大声疾呼,忽而婉转动听,使授课内容和讲课激情高度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课堂语要讲究语法规则,言简意赅,不说半截句,不讲搭头话,不含糊其辞,不拖泥带水,举例、取喻,都应在课前深思熟虑组织好“内部语言”,这样才能使课堂语言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比如我在讲人体解剖学的内耳结构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内耳的三维立体概念,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校园内的一个防空地道,课前有部分同学课前曾经到过这个地道,此地道内的小港、大厅及其弯曲形态与内耳的形态很相似,这样一讲,就十分形象,提高了学生对内耳的学习兴趣,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的趣味和幽默可以说是课堂语言的双臂,它们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启迪学生智慧等方面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人说:“启其蒙而引其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使用幽默有趣的语言,可大大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我讲组织学中的疏松结缔组织结构时,首先向学生设问“你们吃过蛋汤面吗?”,这样幽默有趣的一问,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营造了课堂气氛,当时满堂学生回答,“吃过蛋汤面”,接着又问学生“蛋汤面的成分有哪些?”,学生很快地回答了蛋汤面的主要成分,然后从蛋汤面的组成引进讲解疏松结缔组织结构,使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课堂语言应条理清楚,推理严密,环环相扣,重点突出,抓纲张目,深入浅出,连贯性强,粘合度大,使整个一堂课的内容好比一串有大有小的葡萄,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清晰的印象和完整的记忆。例如,讲毛细血管结构、类型和分布时可采取推理的方法讲解,毛细血管结构简单,由内皮和基膜构成,依据内皮细胞的结构分为连续型、有孔型和血窦三类,这三类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以血窦最好,其次为有孔型,连续型较差,讲至这里请学生推理回答,肺组织、脑组织、肾小球、骨髓、内分泌腺等组织应分布些哪类毛细血管,结果学生都能正确地回答。

综上所述,一个医学专业的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教学语言技能,使课堂教学语言的质量达到评价标准,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这绝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磨练,不断地总结和改革,才能逐步达到其目的,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克勤.论医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J].西北医学教育,2006(5):541~542

[2]赵静宇.浅谈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控制[J].检验医学教育,2002(2):235~236

第10篇

【关键词】护理技能 非语言交流 心理护理

在整体护理中,病人的心理情绪的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心理护理满足其心理需求,首要的前提是了解病人的心理,应用各种心理学手段包括言语、态度、表情和行为等,以及应用行为科学的一般规律分析、观察来获取各种真实的心理活动,为心理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南。

在护患交往中我们看到有些病人不善于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病情及不良心态,有些是由于疾病的原因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这时病人就会主动使用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向护士表达需求,但也有些病人则是无意识使用非语言行为来传达他们的心理需求。所以,这就要求护士要善于使用非语言交流手段,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以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

1 观察技能

人体各部分的姿态、动作都会传达某些信息形成一种肢体语言。如:目光、皱眉、、躯体姿态等表现,大都发自内心深处极难压抑和掩盖。通过病人的肢体语言以及外在的皮肤颜色、排泄物等就能全面观察其心理、思想、及疾病的外在体征,提前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如:做胃镜的病人,在食管插管时表现出紧张、恐惧和四肢无所适从,这时我们就可以、以平静的目光注视病人,握住他的手,病人往往都会镇静下来,积极配合检查。

2 感知技能

病人的感知首先是通过病室的环境得到的。环境状况是影响病人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他左右病人的心理状态,病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合、安全无噪音、病室外视野开阔绿化成荫等,这些都能使病人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换位思考一下,感知病人的住院需求也是护士应该具备的一种技能。

3 技术操作中的距离效应

在非语言交流中不同的距离产生不同效果,也给病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掌握好技术操作中的空间距离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如:重症肝病患者在呼气时可有肝嗅味或烂苹果味,此时,在操作或和病人谈话时,就不可离病人太远。常规距离约0.5米,这样能给病人带来亲切和被尊重感,使他们感到护患关系是平等的。但并不是距离越近效果越好,老者和儿童沟通距离可近,以示尊敬和亲密,同龄异性则不宜。

4 触摸

适宜的触摸行为也是护患沟通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他可在短时间内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如:对高热病人,在询问病情时我们亦可触摸其前额则更能体现关注和亲切感;给幼儿采血时,摸摸孩子的头、握握她的小手,可消除他们的陌生感、恐惧感。适时的触摸行为可使病人的身心愉悦增进护患的感情交流。

5 面部表情

第11篇

一、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打好坚实的语言知识基础

现代语言教学内容,除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还有语言功能和话题。特别是进入九年级后,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学习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读、写阶段,逐步向听、说的阶段过渡和转移。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引来强化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1.重视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在词汇和句型方面,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常用单词、词组、习语和句型外,还应设法把“只作理解”的一些词汇上升到“熟练掌握并运用”的阶段。在基础语法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别对①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类型②动词不定式③被动语态④状语从句和宾语从句⑤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⑥常用的八种时态等,做到既系统地理清脉络,又集中地复习运用。

2.促进知识积累向能力培养的转化。初中学生所学的外语知识很难满足日常阅读要求。随着学生理解力的增强,学习能力的逐渐提高,学生如果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单一的词汇记忆上,就会因为枯燥而失去兴趣。但是,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必要基础,词汇量过小不但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会导致学生难以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组织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课外还要督促学生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训练,比如限定每天读两篇短文等,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语言技能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积极互动的英语课堂,让学生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因此,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培养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教师应灵活地设置一些问题,诱导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还应积极为学生创建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的互动学习环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

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技能。

毫无疑问,将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之所以创设多种情境,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教师要做好转化工作,要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并与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相结合,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运用英语的乐趣。

三、 根据英语教学规律,注重总结性评价内容和语言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教师要组织难易适中的总结性英语考试,包括听力测试、语法测试、口语测试等。测试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也可以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并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同时,考试形式既要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总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总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诊断考试、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测试和笔试等,它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听力测试在学期、学年和结业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不少于20%。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所以教师不应把脱离语境的辨音题作为考试内容。

2.笔试应避免单纯的语音知识题和单纯的语法知识题,而应增加具有一定语境的应用型试题,还应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第12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数学语言的特点及分类、数学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数学语言在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中的重要性,从加强基本功训练方面提出了加强数学语言学习的教学建议。

    对数学教师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训练,是职业技能训练的一项基本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语言是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思维,能够使思维在可见的形式下再现出来,它是数学素质的重要呈现。同时,对于数学教育而言,语言又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活动。任何一项课堂教学活动都要以语言为媒介,借助书面或口头的表述学会原理、概念、公式、方法。数学语言包括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式语言,多种语言的表示方法,深刻揭示了存在于一类实际问题中的共性,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策略,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来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要“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并且还将“能否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及自然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纳入到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评价内容,这充分说明能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已经成为每位公民应达到的基本素质。目前数学语言教学的研究已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准确的运用数学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当前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对数学语言的教学尚未能引起重视。如果教师不能恰当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教学,将会导致知识性错误,形成基础教育的滞后现象。为此,应客观辩证地分析数学语言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意识地加强对师范类学生进行准确把握数学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尤其对于在职的教师而言,由于他们已有教学实践经历,对知识、概念的论述要求有着切身体验,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成人教育短期培训时,更要强调数学语言的重要性,以便在教学工作中能准确利用数学语言传递知识。

    二、数学语言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数学语言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

    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教学的内容—数学科学,是数学概念、数学推理及其结论展现和交流的方式。数学家卡尔森说,“数学是一种语言,具有一种语言的所有魅力和用处。但是它比更传统的语言还多了一条优点,即它是一种可以对我们的世界给出任何科学描述的语言。数学家能够坚持攀登,不仅是热情地追求纯粹真理,而且还因为它具有一种用最整洁、最简单和最根本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宇宙的某些特征的愿望”。现今,特别是在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一种交流形式、一种语言,已成为一种当今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学习使用的语言。

    在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数学意义要通过词语、符号等来传达,由于学生对数学语言理解不清楚,或不习惯数学语言的表述方法、规律和约定,而搞不清楚问题的含义,从此导致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自觉地认识数学语言,理解和使用数学语言,帮助学生克服理解和使用数学语言中的困难,学会数学地表达,数学地理解,培养学生养成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以数学语言教学带动数学教学,为数学思维的发展开辟绿色通道,是数学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重要任务。

    除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表明数学对于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之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科学的发展也越来越显示出数学化的趋势,社会的数学化程度正在日益提高。数学已成为横断学科,成为表达科学思维的通用语言。这种认识的变化,使得学校教育中的数学应当充分体现数学语言价值,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数学语言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我们学习数学,实际上是学习数学语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只有灵活掌握了数学语言,才能更好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加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进一步提高数学表达的能力。因此,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育教学的关键。

    数学是一种日常生活语言,它渗透到人类的每一个角落,数学语言已经成为人们表述关系和模式的通用工具,像“再等5分钟”、“好几公里远”、“太多了”、“大约有一半”等这些日常用语,为我们提供了相互交流中的数据支撑。因此,数学语言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使用的语言,使用数学语言可以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将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间的复杂关系表述的条理清楚、结构分明。

    数学语言是国际通用语言。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但是数学语言是可以世界通用的,它是唯一完全国际化的语言,凡是接受过数学教育的人,都能认识符号语言,即数学语言。因此它对促进世界各国的教育、科技交流具有其他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措施

    学习心理学指出,技能和知识在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中获得,离开知识的掌握和使用,学习某种技能是不可能的。因此,技能的训练首先要以传授相关技能知识为先导。那么,教学中在采取指导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帮助学生分析如何避免、克服语言障碍等教学策略的同时,还应该实施以下的教学措施。

    (一)利用大学语文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课程设置中,可以开设大学语文,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数学语言词汇意义的理解,了解其丰富的内涵,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三种语言间的转化。由此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大学语文的学习,使这些学习对象对数学思想把握得更好,职后能用自然语言为解释语言系统来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语言,将数学语言“通俗化”,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内化;同时还应将自然语言译为数学语言,使自然语言“数学化”。

    (二)加强基本功训练

    对于师范教育来说,其目的是培养能胜任社会需求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基本功。数学教学过程是综合使用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这三种语言形式的过程。为培养学生具备三种语言形式的转化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应指导学生多参加教师基本功培训的选修项目,如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等项目,这些项目在当前教育趋势下有削弱的现象,但它确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符号、图像图表的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在职后的教学中,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各种形式及它们之间进行的转化,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提高数学知识水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利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锻炼

    数学交流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是必须对学生加强的一项能力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数学交流能力,才能顺利地阅读和理解数学文献,才能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数学学习体会和数学研究结果,才能成功地吸收别人的心得体会而迅速地提高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数学交流,不仅涉及一个人的数学能力,而且也涉及一个人的思路是否开阔,头脑是否开放,是否尊重并且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是否乐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行为方式,是否愿意相互了解等,这些都与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