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历史个人研修总结

历史个人研修总结

时间:2022-08-16 17:15: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历史个人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历史个人研修总结

第1篇

一、研修项目及内容

(一)高中、职专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高中、职专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学科(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和教辅人员)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方法、应用案例、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高中、职专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学校选择的课程套餐,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高中、职专教师要学以致用,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二)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初中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和美术12个学科教师。以基于新课标的课例研究为主题,聚焦新课标贯彻和混合式课例研究,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基于课标贯彻和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贯彻课标的混合式课例协同研究、课例研究常态化及其变式应用等。研修共50学时,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期间的成果,结合日常教学,进行课例设计与研究,并通过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三)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8个学科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和方法、小学应用案例、小学教师常用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课程套餐A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小学教师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四)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幼儿园教师研修内容以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提升为主题,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科学组织与实施,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及组织要点、生活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和家园沟通的艺术与技巧六个专题的学习,在普及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同时,提高我市幼儿教师实施一日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个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个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成果,结合日常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实践研究,并通过研修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二、研修时间

研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

1、集中研修时间:

幼儿园教师:7月7日-7月12日;

高中、职专教师:7月15日-7月20日;

初中教师:7月22日-7月27日;

小学教师:7月30日-8月4日。

2、分散研修时间:暑假结束开学后。

三、研修形式

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组织在校研修。研修按照“省课程专家团队—市县学科指导组—研修小组—参训学员”的教学组织模式,依托“省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进行。

在省教师教育网上凭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首次参加远程研修的教师以默认账号(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姓名的全拼<小写>)登录,并及时修改密码。

四、研修考核评价

1、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和研修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其信息管理系统个人账户计入相应学分。

2、市项目办将对暑期研修的所有单位进行量化考核,依据平台数据,并结合各单位研修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对于组织到位,研修有序,研修人员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的单位,将给予考核加分,评选省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凡出现不合格指导教师或学员的单位,将不得被评选为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

3、所有研修人员按照省远程研修的评优标准,依据平台数据,评选省远程研修先进个人;对于研修态度差,不听从领导和安排,被省市通报批评的研修人员,取消本年度评先选优的资格。

五、研修组织管理

1.本次远程研修实行市、镇(街道)、校(园)三级管理。市教体局成立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的“市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项目办公室”(简称“市项目办”),办公室设在教师进修学校,下设各相关职能组,具体负责我市远程研修的组织、管理、宣传等工作,对各研修点的研修过程进行巡视督导。集中研修期间,负责指导教师团队集中办公的组织、管理、服务工作。

2、各镇(街道)教育办和市属学校要成立远程研修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对研修工作的管理。于7月6日前,将《2015年远程研修实施方案》和《暑期远程研修应急预案》,书面的形式(加盖公章和校长签字)报市项目办。

3.参训学校校长(园长)是此次研修工作第一责任人,集中研修期间,全程在岗。要保障教师上网学习条件,网络应达到规定标准。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课程进度播放视频,督促、引导教师按时收看视频、完成作业和积极参与网上研讨,保证每一位学科教师保质保量完成研修任务。

六、其他要求

1、市项目办、各研修学校做好研修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反映教育和教师的良好形象。要安排专人负责研修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研修情况,及时发现研修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暑期研修期间,以研修点为单位,至少报送3篇稿件。

2.各单位研修项目负责人要保持电话畅通,每天登录研修指导QQ群,查看最新研修信息,加强过程监管和指导。请各单位负责人、管理员、指导教师加入学段QQ群(加入时注明:单位+姓名)。

3、高中(职专)学科指导教师组由市教育局负责组建。集中地点和时间另行通知。初中、小学、幼儿教师远程研修指导教师组由我市负责组建。集中地点在教师进修学校,集中时间分别为:

第2篇

--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个人培训总结

陇南市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王文战

国培计划(2015)—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从2015年12月24日开始以来,我就积极参与,认真配合,完全按照研修计划的时间规划,与2016年1月4日进行了学前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以截图的方式提交到研修平台;2016年1月8日开始,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郭绍青讲解的《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研制说明》等两门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的微课视频,也积极参与到各位同仁们的讨论之中,还能够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15日开始,努力学习和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健老师讲解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共计三门技术素养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且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22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主的综合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根据课程要求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每一环节的作业;2016年2月23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导入》(必修)、《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讲授》和《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总结与复习》(选修)等三门专题类课程,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和认真完成每一阶段的作业任务;2016年4月1日开始,根据每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再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培训总结。在这半年多的学习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们的讲座,感受着他们的激情和幽默、亲历着他们的教育智慧和幸福,使我受益非浅。在我的十七年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中,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上虽然有了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但是通过培训学习,还是使我领略到了教育教学艺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内涵与境界,也使我认识到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粗糙与不足。我感觉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增长了许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教育教学工作经验,都在培训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想想以前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感到自己的肤浅和不足。

在将近半年的培训学习时间里,每天坚持进行理论学习,,晚上完成一些作业,还要努力配合助学老师的工作,积极为班上的同学服务,虽然有点累,但是觉得每一天过得很充实,也很幸福。本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新颖的教育教学的培训知识、信息技术与技能,满足了我们对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渴望和对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的需求。现将我半年以来的网络研修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的学习,是我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在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更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新时代的教师要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轨,既要有奉献精神,又要有科学的态度;既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又要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做一个既让学生幸福,又让自己幸福的教师。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讲究艺术和技巧。

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的学习,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和技巧。现在的教育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运用赏识教育,但并不是说不批评和惩罚,而是说要会批评和惩罚,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成长进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正确适度的进行表扬和批评,使表扬的含金量要高,避免表扬过度,滥用表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爱护学生,切实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

通过本次网络研修培训学习,让我明白,选择了教育,那就是选择了责任。作为教师,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效果,我们就应该换位思考,善于从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管理,学会理解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关爱,尤其是学会关爱后进生和一些特殊生(单亲学生、自闭学生、留守儿童)。总之我们要学会善待他们的“缺点”,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都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还要学会及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化角色,做到与时俱进,做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

四、教师要重视班级学生的心理辅导,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第3篇

【关键词】教师;成长;研修;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5-0038-04

黑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施4年来,广大教师经历了对新课程从恐惧到逐渐适应、从陌生到逐渐熟悉的实践与探索过程,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专项研究与实施行动带动了课堂教学质的变化,教学方式多样了、课程资源丰富了、研究氛围浓厚了,使全省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现了从经验型到科学化、从教育新理念到实践再发展的完美转身。广大历史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充分利用多侧面、立体化的渠道,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探索专业发展模式、不断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不断适应课程改革要求,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为建立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走出了一片属于历史教师自己的新天地。

一、多层专题的课改培训,深化了理论上的重建

全省高中历史教师4年的新课程实践,经历了通识、新教材、基于问题和基于高考等多元视角的、接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本研修等多个层面的、通过了聘请专家、外出考察、岗位练兵和自身修炼等多种途径的新课程培训。这些大规模、多频次、头脑风暴式的培训,使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深化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重建。

1.从教材观的角度,深化了对历史新课程体系架构的认识。新课程在内容设计思路上打破了传统“以时间为主线”的简明通史和章节体例,按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采用了“专题模块”的编排方式。广大历史教师在4年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这种架构的优势在于:既注意了与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又有助于避免在知识上的简单重复:既注意了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同类别历史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既注意了对知识、过程目标的有效落实,又有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生成,等等。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对落实高中历史新课程目标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2.从新史观的角度,深化了对新课程强化学生历史意识的认识。所谓新史观,就是要全面反映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学观点。历史意识则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自身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新课程下的我省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上,把新课程对历史学科的要求,通过自身的理解、内化、反思和提升,正在不断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动,并不断呈现出新跨越的态势。

3.从教学论的角度,深化了对新课程转变历史教学方式的认识。目前,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活动、问题探究、情境体验等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我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群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上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学生为主体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可喜画面在课堂上交相辉映。广大历史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的历史学,将不再是为少数知识精英所垄断的知识和财富,而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利用的一种精神资源”。史学功能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也注重心理愉悦、陶冶情操的功能,并逐渐克服政治色彩过浓的弊端。所以说,历史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思想品德补充教育,不再是高考文科的知识体系构成教育,而是未来的“公民教育”。

二、基于问题的校本研修,打开了教学上的思路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省高中历史教师面对新课程理念、知识架构、评价内涵等,除了参加培训、自我修炼之外,教师们更多的是通过本区域、本校经常性的校本研修活动,来探寻实施新课程的方法、手段、策略和能力,他们在合作中建立了信心,在交流中找到了方法,在研讨中收获了策略,在分享中借鉴了成果,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在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佳木斯市第一高级中学、大庆市铁人中学、黑龙江省实验中学等省级示范性高中历史教研组,我们高兴地看到,他们正逐渐从被动接受历史新课程,走向不断研究新课程;从传统的单一讲授,走向创新教学模式,铺就了一条具有实践价值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新路。

1.分工合作。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对合作是走向成功重要路径的认识在不断的提升,合作的方式和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创新。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研组在共同研究课标、教法、学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和优势,针对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聚焦问题、列出专题、明确分工、联合攻关,大家在研究中实践教学,在反思中升华技能。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有效性的问题,展研娜老师提出了每课每人设计一个讨论题。要求题目直指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核心方面,要创设促进知识内化的有效情境,具有明显的辨析性、可接受性和教育性的特征。每人设计一个方案,收获的确是8个设计成果。通过教研组结合教学目标要求的集体讨论,对8个讨论题目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对比和预测,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施了对问题的再设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讨论环节的效果。

2.释放自我。研究性学习及学科内选修模块的学习。给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了很大的释放自我的空间,使课堂教学从“不是教教材,是用教材教”成为了现实。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历史教师们根据对新课程的深刻理解,用新理念创设了“为商之道”“墨海飘香”“梨园春秋”“沧海人物”等教学板块;佳木斯市第一高级中学根据自身教学优势,创设了“中国历史地理”“中国社会风俗史”等教学板块。这些教学板块的创建,既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又突出了教师在整合教材过程中的再思考、再设计的主张和能力,凸显高中历史教师在目前教学上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备课创新。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围绕备课主题注重备课形式、方法和程序等内涵建设,是备课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在传统的自己备课和集体备课基础上,佳木斯市第一高级中学推出了“新旧高三对接”的集体备课,大庆铁人中学与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采取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一对一指导”备课,有效地贯彻了备课中交流、合作的机制。这些学校还有一个相同的做法,那就是将定期集体观摩课改为听名师的课。如听了广东省夏辉辉老师、吴磊老师的课堂教学,从中体会教学特色,汲取备课营养,备课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4.定位目标。新课程提出的教学思路、方法和知识结构形态,可以说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历史教师如何在新课程中完善

自我、提升自我,适应新课程要求,更好地驾驭新课程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的定位。我们认为,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师要做到“两通”“两学”,“两通”就是要全面掌握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两学”就是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这样的思考目的是为历史教师在专业的视角上有能力驾驭课堂教学,提供专业性的保障基础。

三、多元丰富的课题研究,

破解了实践上的困惑

黑龙江省高中课改项目启动之后,我省高中历史教师为了有效解决制约课堂教学发展中的问题,多渠道申报了大量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课题,许多学校做到了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均有课题在研究。正是这种通过课题研究的密集推进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广大历史教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理论积淀和实践探索的过程,极大地促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状态进入新课程、适应新课程的能力。

伴随课程改革课题的研究、探索、实践之路,使得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由此确立了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崭新教学模式。我们高兴地看到,课题研究成果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扎根、盛开、结果。学生的学习由过去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学生主动提问、主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教师们也能够经常性地通过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增强学生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通过课题研究的牵动,达成的师生共同构建的课堂教学过程,使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动脑动手,期间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课题进行中更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魅力。为有针对性地开发与养成质疑、研究、实践等科学精神,发展专业能力,打开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四、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

实现了操作上的引领

新课程实施以来,围绕着高中课改的核心问题,省、市、县(区)各级教研部门组织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教研活动。这些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课改的进程,加快了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加速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化。尤其是头脑风暴式的全员培训、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研讨与交流、针对实践环节的名师引领与观摩、围绕新高考的适应训练,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效促进了新课程的前行步伐。

2010年,我省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促进从微观教学上全面检验历史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举办了全省历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为全省高中历史教师搭建了展示先进教学理念、展现独特教学风格、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交流平台。2011年,为进一步深化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广大历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发现先进典型,增强团队意识,展示教师团队课改成果和教育教学风采。促进学科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内涵发展,我省举办了历史学科优秀教研团队展示活动。活动通过教师的教学叙事、教学新秀和教学引领的优质课、团队教研论坛4方面的展示,在过去教研模式聚焦骨干、树立典型、展示名校的基础上,向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团队研修成果、薄弱学校等方面聚焦,使我们的教研行为、教研导向成为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的“教育均衡、提高质量”的落实者和践行者。

五、不断强化的自我反思,奠定了发展上的基础

教学反思是自我修炼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内驱力的重要标志,是教师走向名师的必由之路。对于教学反思来说,重要的是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一方面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要善于从他人的教学实践中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从而为发展自身的教学能力、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设计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实质是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而获得的。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师自己。”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吕静老师在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时,将夏辉辉老师原创的“帕帕迪的一天”引进了自己的课堂。她课后这样反思道: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似乎上的很好,听课老师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但静静地反思,由于过多地注意了教学模式的引进,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雅典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引领学生分析时还不够透彻。在下一个班级上这节课时,我想通过指导学生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宗法制等知识进行比较学习,从不同的政治特点形成的原因来加深学生对本课重点的理解。果不其然,由于吕静老师的及时反思,发现了问题并及时找出解决的策略,使得接下来的同一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使得课堂效果明显提升。

第4篇

我们也深深地意识到: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位同志都是一颗螺丝钉,担负着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任何失误,都可能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影响,造成学生终生遗憾,甚至酿成事故。为此,对待每一项工作,学校每位教职员工都要努力做到小心示范,认真育人。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优秀教师经验总结,请笑纳!

优秀教师经验总结1__年的全员远程教师培训,为我们教师营造了一个崭新的网络学__台,这次学习,更给我带来了新的教学观念。在这段时间的培训学习中我通过看视频、听讲座、看简报,看各位老师们的作业、发表的文章、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真是受益良多。

一、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

作为一名工作了多年的教师 ,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用的教学方法有些过于陈旧,网络知识比较缺乏,还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而参加这次培训,正是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好机会。我觉得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题报告中教育专家的讲座、一线教师的讲座和各位老师围绕专题所做的作业。使我有了理论上的提高,也使我有了知识上的积淀,教学技艺的增长。所以,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

现代的社会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总是用陈旧的知识和老化的观念去教育现在的学生,那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由此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教师为“育人”而学习。

二、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他们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他们的文章: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在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远程研修的学习中,我一直是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们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另外,参加培训,使我对教科研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提高了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

三、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必须的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吸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人生没有捷径,教学工作亦如此。虽然我的作业不是优秀的,但是让我看清楚了其中的差距,鞭策我不断的努力。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做得到。

展望未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虚心地利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成长;兢兢业业的奉献,踏踏实实的工作;理论结合实际,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培训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我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它给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傲气,使我焕发出无限生机。几个月的学习,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更是无穷的动力。

总之,这次远程研修学习活动启示我,教学是不断探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养成学习实践、反思和总结的习惯,要多学习,多学别人的优点,继续努力。

优秀教师经验总结2从事教育工作的我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个人校本研修成果总结如下:

1、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

我要多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

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

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6、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

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优秀教师经验总结3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自我发展的信念、自我调控的科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与严谨的品行,将影响学生的终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师现有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已跟不上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自己专业发展,跟着目前的信息潮流,掌握教改动态,提高课堂效率,增长自己的见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广泛阅读各类书目,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近期内,我精读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等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我还欣赏一些文学书籍,写好读书感想,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积极向同伴学习,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学。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虚心向大家学习。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本学期写了多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同时,坚持写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并一如既往地准时参加校内外教科研培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面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走进学生心灵,创造多彩人生,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优秀教师经验总结4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基础上,为他们创设一个信任、接纳、理解、尊重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实施。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建设,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 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生动活泼与严肃守纪的辨证统一,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相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师生关系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良好素质的反映。

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在教育中,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只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我带给我的学生是一种语言学习的轻松,语言习得的充实这样的感受:明朗而高效的节奏感,严肃而活泼的氛围,重积累与联系,重学法指导,重语言运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重情感交流。在新课标下,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内趋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语言知识;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我坚信,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适应了我的授课模式以后,渐渐地从对我的课堂发生兴趣转向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动于这种良性的循环。同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能够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实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我们应该用先进的理念、恰当的方法带给学生鲜活的知识与技能,努力培养出具有世界胸怀、中国灵魂、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学,是一曲爱的奉献,我们的生命会因奉献而精彩,因开拓而闪亮,因耕耘而芬芳,因奋斗而更美丽。

优秀教师经验总结5远程研修为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解惑释疑。今年我有幸参加淄博市第二期远程培训,有幸聆听各位专家讲座让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在这段的学习生活中,作为网络研修的一员,我忙碌着、劳累着,却充实着、收获着,我们每天累着并快乐着……因为,我们不但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情。通过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一、勤勤恳恳,积极研修

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英语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1、积极认真的观看视频学习,到目前为止在线学习时间达:11687分钟,并且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课程、话题留言达到314条,并发起了181条话题,认真撰写日志200篇。 2、积极建立个人工作室,并积极参与英语九班协作组的建设,被评为小组之星。3、积极参与班级资源管理,上传资源226条,得到广大老师的应用和好评。积极配合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参与班级建设,被推荐为第一批学员导师,被评为:第四期学员之星。同时被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推荐为:学习研修组长,协助、帮助我校英语教师的研修学习,我校的研修教师全都圆满完成了研修学习任务。 4、认真独立完成作业16篇,每次完成的作业均得到辅导老师和班主任的好评与认可,其中有3篇被评为优秀作业,多篇作业、留言等在班级简报中得到引用并得到好评。5、熟练运用班级沙龙,留言板,TQ,学习交流区,学习论坛,视频会议室等平台的管理功能,积极参加各种网上学习交流活动。与专家、学员进行及时有效的研修交流,成功地主持主讲了视频会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的实施小组合作性学习》效果很好,收获颇丰。

二、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我勤勤恳恳的研修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同时自己的付出也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与鼓励,我被淄博市第二期网络研修优秀学员,使我对此次研修有了新的认识,她成为了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之旅,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 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英语教学与教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第5篇

关键词: 中国对日研修生 劳动力短缺 劳务输出

二战结束后,日本奋发图强,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发展成为以出口为主体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高峰,海外投资迅猛增长,在许多国家都成立了日资企业。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本土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原本禁止企业雇佣外籍劳动者的日本政府于1981年正式在签证类别上设立了“研修”的在留资格,以这种变通的办法引进外籍“研修生”来日本研修,缓解日本本土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一、日本研修生制度产生的背景及现状

自九十年代初以来,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降低成本成为日本各个企业最紧迫的课题,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向便是减少用人成本的开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企业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办法∶一是到外国办厂,利用国外廉价和丰富的劳动力生产自己的产品;二是从国外大量招收研修生,以低廉的研修补助来减少雇用本国人员的开支。一些中小型企业或者家族企业及无法到国外办厂的建筑行业及服务行业等,为了降低用人成本,最终采用招收外国研修生这一方法。1990年6月,日本以法务省法令的形式创立了“研修制度”。所谓“研修”,日本入境管理局的定义是“为日本政府或民间机构接受的以学习技术、技能和知识为目的的活动”[1]。

研修生在赴日之前通常已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赴日后须进行与所学专业有关的研修,回国后应从事与在日本学到的技术知识相关的工作。1993年,为了进一步解决日本国内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日本政府扩充了原有的外国人研修制度,设立了技能实习制度,技能实习生可以在雇佣关系下为日本企业服务,实习时间最长可达2年,到1997年延长至3年。针对目前日本日益严峻的劳动力不足问题,2015年1月30日,日本法务省公布了《外国人研修制度修正案》。截至2015年1月,“外国人研修制度”的对象职种共有69种。日本政府也将护理等加入对象职种范围。外国人研修期将从最长3年延至5年[2]。

研修生接收制度自确立以来,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至今日本各地企业接收的各国研修生数目已经十分庞大。起初,日本接收研修生的企业仅限于在国外有投资或者有国际贸易往来的日本企业。之后,随着日本研修生政策的不断放宽,由日本当地的工商会议所或者行业组合牵头,也可以接收一定的研修生。根据此项政策,日本各地纷纷成立了各类行业组合,日本企业接收研修生的数量随之大幅度增加。目前,研修生主要来自于中国、越南、菲律宾等亚洲各国。根据日本法务省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日本国内共有192655名外国技能研修生,较上年同期增加14.9%,其中中国研修生总计89086人,占比46.2%。

日本作为经济发达国家,接收外国研修生,一方面解决了本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外国研修生在研修期间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之后回到本国为自己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本身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但是,随着近年日本老龄化和少子化的不断加剧,一些被称为“3K”(重体力、危险、污脏)行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外国研修生来到日本之后,从事的往往就是这些“3k”行业的工作。

二、中国对日劳务输出的历史及现状

一直以来,对日劳务派遣工作都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对日劳务输出始于1979年,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90年5月):这一阶段是中国对日劳务输出的起步阶段。日本通过合资企业或贸易伙伴接收研修生,日本大企业一般采取这种方式,但人数不多。

第二阶段(1990年6月至2007年11月):这一阶段是外派研修生日益规范,对日劳务输出不断发展的时期。当时,日本接受研修的机构主要是商工会议所、各协同组合,以及法人组织。其中,最有影响力、规模最大的是日本国际研修协力机构(JITCO)。这是一个半官方机构,成立于1991年,不仅负责“提供信息和介绍业务”的中介服务,而且承担与接收外国研修生有关的政策制定等政府职能。

第三阶段(2007年12月至今):这是研修生制度调整的阶段。2007年6月,日本政府出台了《推进规制改革三年计划》,一方面延长有高度技能的外国人的在留期间,填补劳动力空缺;另一方面着力实施“五年内不法滞在(黑户口)外国人减半”目标,加大在留资格的审查力度[3]。

由于现如今中日两国外交关系持续紧张,影响了中日两国在经济方面的正常交往,再加上日本国内经济持续萧条,中国对日研修生的派遣业务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研修生派遣的市场缩小,竞争愈加激烈,导致研修生市场的开拓、巩固与发展的难度加大。因此,如何保持并扩大这一业务,成为现如今发展对日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中国对日研修生市场的现状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中国对日研修生市场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中国赴日研修生人数不断减少,市场不断萎缩。过去,在许多中国民众看来,只要家中有一个人可以去日本做从事单纯劳动的研修生,一家的经济状况都可以得到改变。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收入水平提高及日元大幅贬值,在日中国研修生人数不断减少。许多中国在日研修生纷纷离开日本,甚至出现了集体回国的现象。

日本法务省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在日中国研修生为151094人,2014年为105382人,6年间人数减少了近三分之一,而到了2015年,这一数据继续下降,截止到2015年12月,中国在日研修生为89086人。与此同时,越南研修生人数在6年间增长了2.5倍,达到了2014年末的34,000人,仅次于中国,居第二位。

第二,中国对日研修生不断出现脱岗、失踪等现象已成为市场发展的严重障碍。根据日本政府法务省的统计,到2015年10月为止,依据日本“技能实习制度”来日本的外国人失踪人数已达4930人,预计2015全年失踪人数可能接近6000人,其中中国研修生失踪者比例最大。研修生失踪人数激增,再次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日本“研修生制度”的关注。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研修生脱岗、失踪”现象,一方面是由于艰苦的工作条件,极低的报酬,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语言的无法沟通。这些因素最终导致许多中国研修生们纷纷脱离原有的岗位,另谋出路。其中部分研修生受到中介高工资诱惑转移工作地点,也有一部分为了逃离恶劣的劳动环境情况,因而“失踪”。这些失踪的研修生当中,非法滞留情况居多,也有极少数研修生失踪后申请难民认定,获得特别在留资格。

四、中国赴日研修生市场扩大的对策研究

尽管存在上述影响研修生业务扩大的因素,但是日本研修生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研修生的市场需求也是长期存在的。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总结出以下解决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中日劳务合作的领域。目前,中国赴日研修生所从事的工作还是主要局限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一些纯体力型的产业,如纺织及服装加工业、机械及金属加工业、食品加工产业、建筑业等。随着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和加工业的迅速发展,许多劳动者不必走出国门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相关产业的研修生近年来一直在迅速减少。因此,中日两国的劳务合作领域今后可以进一步拓展,由传统的制造加工业转向日本的服务行业等。

其次,我们需要完善相关的对日研修生管理制度,进一步发展一批具备较强实力的商业性劳务输出机构。外派研修生工作,实质上是一项涉外工作,因此,我们建立起一套完整地对日研修生管理制度,明确对研修生的管理当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且应该发展一批具备较强实力的办事机构和人员队伍,能够及时掌握中日两国的有关政策和市场动态,可以灵活地协调并处理日常工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

另外,我们需要提高对日研修生的基本待遇,加强对赴日研修生的管理工作。由于日本的接受机构不按合同支付研修补贴、技能实习生工资,不按照日本法律规定提供合理的待遇,加之研修生到了日本之后,语言及生活习惯的种种不适应,导致中国赴日研修生发生“失踪”的情况较为严重。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除了要严格按照日本法律规定给研修生提供相应的工资补贴,改善研修生在日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同时,中方需要加强对赴日研修生的管理工作。研修生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负面情绪或者问题时,要对研修生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防止研修生在赴日之后出现“失踪”等现象。

最后,我们可以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研修生选拔制度,提高研修生的相关素质。为了防止研修生在赴日之后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在选拔研修生时,我们就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明确选拔的标准,从而保证选拔出的研修生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在日本工作期间可以顺利度过。

五、结语

尽管现阶段中日两国之间的劳务合作业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我们相信,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加之中日双方真诚、互信、友好地合作,中日劳务合作必将稳定、持久地发展下去,并且不断谱写出中日劳务合作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卢红丹.我国派日研修生是“劳动者”吗[J].人力资源,2010(10):34-37.

第6篇

现将这段时间参加远程研修的感受谈一下:

一、研修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了传统的授业、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能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永无止境,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知的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学习,真正体会到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浇灌,才会开出美好的艺术之花,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培训中,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分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着重加强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由此需要我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价值,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因此而更精彩。

三、更进一步认清了语文教学的特点:重视交流与沟通,需要学生主动学习与主动探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方交流,互通有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当你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应正确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尽可能获得家人、朋友和教师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多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互相鼓舞学习信心,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消除不良心理影响,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始终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无拘无束的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让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使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通过远程研修这个平台,我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了解了语文教学的策略。在这里,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信念。今后我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在不断地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做一名喜欢学生,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

研修感言2

六天的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今天结束了,期间聆听专家讲座、观看视频、在先研讨、老师们之间的交流,在这里我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有艰辛,也有喜悦和欣慰。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存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这一切让我的收获颇多。

第7篇

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教研学习工作总结,请笑纳!

教研学习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勤思考,多动笔

每周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以后的研修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鲜花。相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教研学习工作总结2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各类需求的人才离不开教师。因此,从事教育的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校本培训”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为广大教师打开了方便之门,锻炼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学期的时间里,我认真进行着研修,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理论学习记录,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在校本研修培训中,我校组织了有关“各学科教学基本模式”、“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理论的学习。

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潜力。。

2、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进行跨年级、跨学科、跨学段进行听课研讨,教研组在“研”字上下功夫,在自觉主动有效上下功夫,继续加强群众备课的力度,充分调动各年级组长的能动性。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对随堂课的调研力度,加强调讲的范围。面落实了教学工作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考核要“严”、质量要“高”。

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向相关学科的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

都会选一节本周最难把握的课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二、各教研组要用心组织老师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个性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月个教研组进行一次群众备课的,每次群众备课,每一堂教研课都是教研组群众的结晶,透过实践来改善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重难点前移”,推行课堂模式“重难点前移”,提高研修实效。、听课、研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使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的成熟起来,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潜力,已构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三、关注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教研学习工作总结3不知不觉中,网络研修已接近尾声。回首这段学习的日子,累并收获着,苦并快乐着。因为有了这次网络远程研修学习,我的业余生活不再空虚,生活因此而变得分外精彩!网络就象一个强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我,影响着我。使我把它融入我教学工作之中。

下面就在学习活动中的一些收获做简单的总结。

一、转变观念。

网络研修学习,让我知道要做一个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而作一名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既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做一名能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活水的老师。又要转变学习观念,作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是网络远程研修学习给我提供了这一契机,让我从此不再迷茫。

二、努力方向。

网络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人生起点,迎来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能够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寻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在网络学习中我与同行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互动中我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网络知识,从不知怎样建立博客、怎样进入博客到怎样发表文章等。网络学习使我的学习进步,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是网络学习让我体味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快乐与欣喜。

三、课堂有效。

学习的日子里,通过观看专家讲座的视频: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在这里我知道了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是一种更开放的学习。作为一名富有教学智慧和创新思想的老师,在教学中应一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注重不同学生不同体验,把“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中。用我的教学智慧,使我的教学方法能适合能力不同的每一个孩子,让我真正把孩子放在老师心中第一位,使其在自身的基础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

四、交流平台。

网络学习有利于教师共同探究问题,网上交流等活动,使业余生活趣味化,其核心是要发挥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网络的学习能够给予教师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参加网络学习,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绝不是为了一时的兴趣,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是赶时髦、装门面。而是要通过知识的积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铺设一条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人生之路。

教研学习工作总结4终身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肩负的重要任务要求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率先建立教师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型的组织。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学校的意义、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关心人、培育人,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有效研修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教师发展是目标,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发展的结果。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研修活动的重要目标,需要研修活动组织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始终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满足的内在动机,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愿望。为了加强自己的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在学习中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1、在业务方面:要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

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

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

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5、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7、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

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8、善于将自己积累总结的一些做法写成论文,多向刊物杂志上投稿,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教研学习工作总结5今天下午听了周局长的精彩报告,感受很深。周局长的报告长达三个多小时,会场里却时不时传出老师们的笑声。不但一点也没让人觉得累,反而一直到报告结束,老师们还感到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再听。

在回家的车上,我们还在讨论周局长的报告。我们要像周局长说的那样,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一名最有价值的教师。

如何做一名最有价值的教师?我认为光有积极的心态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和修炼,学习新的知识和自己的专业技能,修炼自己的人品和师德。

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快乐,其实人生的快乐很简单, 当你不再沉迷于攀比之中,当你不再计较金钱和名利的得失, 当你摆脱了物质的枷琐,你就会得到最淳朴的快乐和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当你的人生突遭变故时,不必颓然哀叹,只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使是祸也能转福.毕竟你才是你自己人生的真正主宰者!

第8篇

  骨干老师培训心得1

  20xx年8月14日,白沙县教育局举办了一期由校长、中层领导、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师参加的为期五天的暑期培训班,有幸请到了香港著名教授黄显华先生到我县讲学。我很庆幸参加了这次培训,并以认真、虚心、积极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我知道培训不是要学到多少知识,而是理念的碰撞,结合校情有一种创造性的思维。

  黄教授从不再教书开始,畅谈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历程,并把自己的研究的成果、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前沿的思想、丰富的内容、灵活新颖的形式,使得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由教育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并深有启发。

  一、精雕细琢设计培训内容

  1、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怎样才算是‘理解’到怎样的学习才是‘投入’学习、怎样去学习问问题、怎样把教学内容心理化以适应学生学习到怎样去处理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以及以什么方法进行课程和教学研究.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层次,循序渐进。然而我们的教学也应如此,必须符合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系统,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如果拔苗助长,急躁冒进,还没把知识的大门打开,就想越墙而过,就会适得其反,会把学生领进知识的迷雾里,找不清方向,不知从何学起,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2、饶有趣味的内容。

  每每上课伊始,黄教授都会安排一些活动,如单脚站立、开眼闭眼的反应和拇指、前臂活动与改变等,每个活动都富有寓意;课中还伴有故事、图画、案例等,非常有深意;课接近尾声时,还以简报的方式展示每个组的收获,异彩纷呈。这似乎回到了童年,我们就是孩子,孩子就喜欢这样生动、有趣、灵动的课堂,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就有了丰硕的收获,这便是有效教学。

  二、别具一格的培训方式

  1、注重营造民主、平等、愉悦、安全的学习氛围。五天的培训课堂上,七十多岁的黄教授没有坐着授课、没有固守讲台,而是走到学习者中间去,时而亲切感人、时而幽默风趣。

  2、认真倾听学习者们的个性理解,尊重、鼓励学员们要做一个勇敢的中国人.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学生的思维,那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还可以尽可能多的掌握信息,如根据学生的需要用加法或乘法,让教学变得丰富;同时关注学生的不需要,用减法或除法,让教育变得简约。也只有当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尊重来发展时,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3、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黄教授总在不经意间提醒我们小组成员间要互帮互助,如你看一下你们组谁还没有找到那份资料的、把你思考后的答案和你的组员说一说、你们组共同的答案是什么,就这样有意又无意的把合作的理念植入我们的大脑,并以行为表现出来。充分发挥了各小组的优势与各人的特长,做到了人人参与、踊跃表达。然而此次培训都是骨干教师或学校领导,自然会自觉的做到人人积极参与,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却不然,特别是乡村学校,学困生面积大,每个小组中学困生几乎占了一半,也最不愿参与合作学习,老师也往往徒劳无功。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过程。首先组织分工、明确职责。在组建小组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性别、性格、气质特点、兴趣、能力等各方面作全面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划分,组内成员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角色也可以适当轮换。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要来精心准备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和探究性,要能显示出它与个体学习相比较更有优势。第三,注重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失去了评价的制约,合作学习也将难以落到实处。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同伴之间的评价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着眼点是不仅评价学生发言的答案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参与的过程、合作的精神、创新的意识等等。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走在教学的路上,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往往觉得问题看似在行为,其实根子在思想,只有思想变了,行为便会随之改变。所以,我们不仅要做松土的农夫,埋头苦干(求真务实),还要抬头看路(方向准确)、仰望星空(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成为一名可亲、可爱、可敬、可信的教师。

骨干老师培训心得2   

  6月25日,我又回到了熟悉的母校——华南师范大学。十天的研修学习,让我受益良多。教授们精辟的讲述,风趣幽默的课堂,都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他们不厌其烦地为我们答疑解惑,让有着许多困惑的我们豁然开朗。

  一、《破冰之旅》,熟悉彼此

  《破冰之旅》让我了解到本次培训是“三位一体”(高校—教师工作室—市县培训机构)的省级教师培训培养系统。通过省级培训,促进中学生物骨干教师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更好地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在《破冰之旅》研修课上,我们第六学习小组的学员们终于见面了!大家都很热情,不仅自我介绍,还把家乡的特长也“搬”出来了。我们推选了小师弟——汪斌担任组长,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共同完成了我们组的代表作“变形虫”。我们组的理念是:我们小组像变形虫的各个细胞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整体大于局部。这次研修课让我们小组的成员很快熟悉彼此,像多年的老朋友。

  二、通识培训,反思自身教学

  在4天的通识培训中,我们聆听了多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华附邹寿元老师的《中学教学科研的实践与思考》让我认识到中学教学科研的意义,他的“四个把”讲解得非常精彩:把课堂交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精彩让给学生。他对“有效教学”有着独特的理解,有效: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其中有效益是最高体现。反思自身,我一直有点“惰性”,总以为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耕耘好就行了,对于科研、课题感觉遥不可及,也不愿意动脑子想。通过邹老师的讲解我才认识到: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大有裨益的。而课题也并不是很深奥的,课题就在我们的教学中,课题实际是就是从问题来,而问题从反思中来,因此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写教学反思,让反思形成一种习惯。

  三、学科培训、夯实学科专业知识

  6天的学科培训,夯实了生物学科的专业知识,收获颇丰。刚开始一看安排表,别的学科都是“九三学社”,唯独我们生物学科例外,早上8点半,下午2点半,还有晚上的课!经过通识班主任的解释,使我们对生科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充满敬意,这是何等的苦心啊!为了给予我们更多的知识,他们费尽心机,安排了与初高中相关的《植物生理》《动物生理》《细胞生物学》《生态学》《遗传进化》《微生物》《现代生物科技》等的教学难点和拓展以及教学评价等内容。其中黄秀明老师讲解的《动物生理》教学难点及拓展为我拨开了许多困扰在我心中的“云雾”。她讲解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非常生动,给我这个教了19年中学的一线教师深深地震撼。她把“单纯扩散”比喻为“一条河,像会游泳的人就自己游过去”;她比喻“载体蛋白”为“一个不会游泳的人需借助小船才能过河,这小船就是‘载体蛋白’”。她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讲解非常透彻,收获很大。整整3个小时的讲座,让我们意犹未荆

  研修班学员是各个学校的教学精英,他们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每一次的交流、探讨、思想的碰撞都能给自己智慧的启迪,受益匪浅。

  骨干老师培训心得3

  20xx年6月27日至7月7日,我特别荣幸地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承担的广东省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培训共进行了十天,这十天的紧张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使自己在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从几方面对中学教学提现了新的发展方向,最后得到结论: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书。此报告无疑是对当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理念的一次纠正。

  二、完善了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了解了历史研究的前沿问题: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历史老师,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尤其是左双文教授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前沿讲座,让我们有种全新的认识与了解,张庆海从一些新的角度对历史进行重新解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三、学习如何成为了一个专家的型的教师

  中学教师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还应该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而这一点正是当今我们大多数中学教师所不具备的,我们更多的是实践,但不会总结,将这些实践形成文字,变成论文只更是我们所不善长的,这次培训有三位教授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的阐述,分别是刘良华教授,宋德华教授,黄牧航教授,通过这些教授的讲座,使我们了解了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写作准备、写作的基本步骤、写作的基本要求、论文写作的常见的问题与纠正。黄牧航教授则对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课题研究进行专题讲座,让我们了解中学教师如何进行一些相对实用的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四、认识了全省的一些同行

第9篇

很长一段时间,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职称是中学高级教师(这个仅相当于高校的副高职称),再也不可能上升了。2004年南京市在全国率先试点开评正高级(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出了8位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随后江苏省于2009年在全国率先正式设置正高职称,并评出了江苏省第一批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2010年8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其中“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被首次列入正式的国家文件。随后天津、重庆、北京、广东、山东、湖北等地也陆续在中小学设置正高职称。

“十二五”以来,我区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我区被评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并涌现了一些品牌学校和学校品牌:东庐中学被评为“全国教学改革特色学校”,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和特色学校的“教育―培训―就业”(又称“双业”:学业―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已成为我区在南京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学校品牌。另外,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葛华钦校长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在北京受到的亲切接见。

在我区教育发展取得较大成果的新形势下,加强我区名特优教师队伍,特别是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名教师品牌意义尤其重大。一个地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数量的多少,是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培养,能更好地引领、激励广大教师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发挥好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能更好地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培养也是提高和扩大我区教育知名度、影响力、美誉度的需要。

《南京市溧水区教育事业“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区要新增省特级教师、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五名”(我区现已有省特级教师五人,另已调走两人,其中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两人)。由于评选省特级教师的条件之一必须是市“学科带头人”,为此,我们对全区具有南京市“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教师情况,特别是教科研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针对这些市“学科带头人”的具体情况也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情况和原因

(一)学段和学科分布不均衡

全区现有27名市“学科带头人”,按学段、单位分,普高9人,中专校6人,初中3人,小学4人,幼教2人,特教1人,教研、培训机构2人;按学科分,小学语文5人,小学数学2人,幼教2人,中学语文4人(初中1人,高中3人),中学数学1人,中学英语1人,中学物理2人,中学化学2人,中学历史2人,中学生物1人,职教专业类4人,德育1人:按职务、岗位分,校级领导和教研员11人,教师16人。从中可看出初中、幼教比较薄弱。各仅有两名市“学科带头人”,政治、地理、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没有市“学科带头人”。

(二)知名度、影响力还不够大

在27名带头人中,不上课和不上本专业、学科课的有7人,上本学科课的有20人。27名中只有8人受过省或市综合表彰,被评为省或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7名中近三年开过省或市讲座、公开课达三次及以上的只有9人,达到一次的也只有11人。从这三个方面看,较多的人在本专业、本学科领域影响力还不够大、知名度还不够高。

(三)教科研成果还不够突出

27名带头人中,2009年以来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三篇论文的只有14人,其中有些刊物的知名度还不够大。27名中尽管有17人参与或主持过省、市集体规划课题或市“个人课题”的研究,但是担任省级规划课题主持人的仅有3人,市级集体规划课题主持人的仅有6人,因此,27名市学科带头人的教科研成果还不够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任务繁重,年龄偏大。27人中,因在领导岗位和年龄偏大不上课的有6人,在普高和中专校担任较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有13人。因此大多数市“学科带头人”没有过多精力和时间在本专业上进一步发展自我。

二是难度较大,不愿进取。我们知道,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评选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有较突出的教科研成果,还要在同行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等。因此很多市“学科带头人”都有畏难情绪。再说27名市“学科带头人”现都是中学高级教师,其中有不少人都满足现状,进取心不够强。

三是重视不够,举措不实。尽管我区已出台了《南京市溧水区“名特优”教师考核办法》,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还未出台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培养规划和计划,更无具体的培养举措等,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成长更多的是靠他们自身的个人奋斗。

二、解决对策

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我们教师本人要从肩负的教书育人的使命来增强专业发展的责任感,要从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需要来增强专业发展的紧迫感,要从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提升人生幸福度的高度来增强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外,另一方面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的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及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才能取得较大成效。

(一)加强领导,制订规划

各级领导首先要提高对培养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重要性的认识,成立专门组织,明确分工,加强领导;制定各级优秀青年教师、各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培养规划和计划,制定梯队推进培养方案;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布置、座谈、检查督促、总结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对策以及取得的成效等;设立专项资金为培养提供经费保障。

(二)开展活动,提高素质

继续举办区第四期名师高级研修班和市“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培训班。我区已成功举办了三期名师高级研修班和市“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培训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培训课程,既要有理论学习,又要有实践操作;既要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又要提升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并聘请知名度较高的专家授课,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此项工作。

精选人员参加市第五、六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南京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已举办过四、五期。这其中,我区也有一部分人先后参加过培训,他们都感到收获颇丰。我们更应利用好这个平台,精选人员参加研修,并在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成立我区“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工作室”,开展项目研修。要充分发挥我区现有的5名特级教师(其中两名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作用,成立专门的工作室,组织本学科部分市“优秀青年教师”和市“学科带头人”组成专门的研修团队,开展专题、项目研修,有计划、有内容、有步骤、有总结地开展活动,通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专业指导和成长引领,来激励教师团队不断发展自己。

与省市名师、专家结对帮扶。针对部分市“学科带头人”的具体情况,聘请相应的专家、名师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市“学科带头人”克服、解决自身的短板(如知名度不够高,教科研成果不够丰硕等),在同行中提高其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

(三)搭建平台,提供帮助

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与省市人教处、教研室、教科研院所、师资培训处、电教馆、师范院校、出版社、教育杂志社等部门、单位主动加强联系,在综合荣誉、培训考察、专著出版、、讲座、公开课及其录像、人物宣传、基本功或技能大赛、中高考出卷、阅卷、担任中高职称评委、编辑修订教材、大纲、考纲等方面提供平台、帮助和支持,扩大我区市“学科带头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四)加强考核,表彰激励

继续做好我区“名特优”教师考核工作。我区已出台了《南京市溧水区“名特优”教师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从“师德修养、专业引领、专业发展、工作实绩”四个方面对“名特优”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取得了较好成效。这项工作今后还需继续坚持下去,并加大对农村“名特优”教师进行综合考核的奖励幅度(如农村的是城里的两倍),更好地发挥考核的导向、评价、激励作用,引导、促进“名特优”教师在专业上主动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为基层服务。

设立教育发展贡献奖和教学教科研成果奖。设立重要奖项(如奖等),制定相应办法,对在省或国家、国际教科研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学术评比以及在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名特优”教师,对在举办的国家和国际各类大赛中获得重大奖项的学生的指导教师,对教学实践中取得较突出业绩的“名特优”教师,给予重大表彰和奖励。引导、激励教师不断发展,不断发挥其重要作用,从而推进我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提高待遇,提升地位

对已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和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津贴、住房、医疗、办公条件、工作经费、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予以倾斜照顾,在重大节日予以慰问,在政治荣誉方面也予以关照。从而激励他们以及更多的教师不断奋进,更好地为教育、为人民服务,并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10篇

课例研修的过程为教师提供了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反馈教学,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当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时,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那是一个多美妙的过程啊。我想这也是课例研究所真正所要追求的境界。

课例研修是以教育理论作用于真实的教学实践,它发挥教师集体研究的优势,借助观察、记录、分析等手段,解决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从而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

课例研修是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课例研修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具体任务是备课说课。第二阶段具体任务是上课观课。第三阶段具体任务是说课议课。教师参与课例研修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能不断提高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力; 二是能不断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三是能不断改变教师的教学观。

做好课例研究,首先需要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因为,个人的智慧远远比不上集体的智慧。特别是对一个课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其次,需要执教者自己反复地琢磨,大家的建议最终还是需要执教者自己去综合,最终形成与自己的风格相似的课例,这样才能让学生、让自己受益。

课例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重点,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教师面临着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困惑。进行课例研究,为教师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条件。

课例研究注重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可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开展课例研究,有助于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课例研修就是教师通往专业的必经之路,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也在课堂度过,只有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才不会虚度自己的光阴。

在课例研究中我认为一定要改进教师“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交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得意、得言、得法,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不做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老师要有创新,让自己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真的在读,真的会说,真的会写,真有感悟,真去体验,从“学会”,“会学”到“乐学”.

通过对课例研修的学习,我的教学水平运动会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也会有较大的进步。

第十九期顶岗实习支教正藁晋分队 正定四中 历史学 刘彦东

拓展阅读: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旨在课堂改进的课例研究

——学习王洁博士《课例研究》课件有感

假期,学校给我们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就是观看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洁博士的课例,然后撰写学习体会。我先是上网查找了有关王洁博士的一些资料,然后又走进了她的论坛,最后找到了她的这个名为: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旨在课堂改进的课例研究。对于这个课件,我反反复复认真研读了几遍,其目的就在于要领会王洁博士这个课例研究的精粹所在。

可以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成就来说,教师质量这个变量远比其他变量重要得多。因此,一开始,王博士就抛出了三个共同思考的问题:

1.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和常规教研活动的区别?

2.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中,做课例研究的目的?

3.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该如何作为?

王博士认为,我们要倡导的课例研究,那究竟什么是课例研究?她从我们最熟悉的一堂数学课“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课例出发,生动的为我们解读了什么是课例研究,让我们知道了所谓课例,就是一个变成研究的对象,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课堂的具体化和特殊化,是教师学习和反思的载体,课例研究是来自于教学一线的课堂,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学生的反应,及时记录,及时反思的过程。它告诉我们必须“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养成对家常课质量检测的习惯,不断积累有效的实作性的经验。

那么究竟该怎么研究呢?她在这个《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课例研究》基础之上,深层次地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做了剖析。她认为,“交流”不意味着让学生重复别人的正确算法,更应该尊重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多种方法并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出来。有些课堂上,看似非常热闹,但事实上,只是教师理解了各个学生的发言,学生之间是否相互也都听懂了?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几乎没有一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额话,板书中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整理的暗示,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那么,这恐怕就是造成课堂交流低效的主要原因。因为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算法中作出比较和判断。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

反思一:

交流就是让学生充分“说话”,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交流还是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算法,并相互启发;交流更要让学生之间沟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并通过比较分析寻找相对合理的和最有的算法。

反思二:

课堂教学中的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那么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得知以下几点:

研究的目的:改进教学,发展自我,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

研究的方法:行动中研究 行动中学习一边工作 一边研究

研究的形式:以课为载体 正式与非正式研究的结合

研究的过程:强化合作交流 开发差异资源

研究的关键:有主题,有基点,有方法,有改进

研究的成果:个人化情境化的知识 不断的行为改进

研究的条件:需要直接或间接的专业引领 需要支持性环境

我们倡导的课例研究是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活动。其实质是教师在职学习的一种方式。

我们倡导的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不仅关注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而且更多地关注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

我们倡导的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研究,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要让教师成为课程教学的真正主人。

接下来又向我们展示了课例研究的基本途径,一般流程,接下来又解决了,我们该如何做的问题

第11篇

[关键词]创新型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离不开创新教育,更离不开创新型学校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形式,随时随地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师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基本技能、学习兴趣和思想动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构建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师生素质,无论在怎样的时间、空间内都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都能发挥其实质性的教育功能。

一、建设精神文化,让学校成为精神家园

学校精神文化是指学校以及师生员工追求的共同目标、精神境界和价值观念,反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师生的精神面貌,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望。为此,我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智慧和热情,集思广益、总结借鉴、概括提炼形成了南园小学的办学思想。以“为学生一生幸福和发展做准备”为办学宗旨,确立了“尊重人性,和谐育人,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办学目标:建有文化的校园,塑有思想的教师,育有发展的学生,创有特色的学校。校训:与书为伴,让优秀成为习惯。使之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一种形象、一种特色、一种品牌,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建设环境文化,让校园富有文化品味

校园文化建设要求显性文化与内涵文化要统一。南园小学是秦皇岛市书香校园,2010年我来到南园小学,开始谋划《山海关长城文化》校本课程。因此,有“长城文化特色的书香校园”成为现在以及未来的特色学校创建的主题。修订校训:与书为伴,让优秀成为习惯。并把它篆刻在校门右侧与校名呼应,成为每天映入师生眼帘的第一道风景。

校园主楼建了长城文化长廊,一楼为山海关长城风光,二楼为山海关长城故事传说,三楼为山海关长城诗词。既展示了山海关长城历史内涵和建筑精华,又呈现出长城名关厚重多彩的文化脉络及人文风韵。

辅楼结合“书香特色校园”进行环境建设。图书馆这块彰显浓郁文化氛围的区域叫“书香雅苑”。楼口设电子触摸屏,这里是孩子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认识世界的窗口。寻梯而上所见的“每上一阶,你离知识就近一步。”激发师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静品书香”警示师生只有静心读书、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书墨之香,读书之乐。让师生时时浸润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陶冶品格,荡涤心灵,融入书苑使人自觉地沉静下来,高雅起来。

三、建设课程文化,让课堂成为滋养学生的文化绿地

校本课程的研发是学校课程文化的一束绚烂的奇葩,必将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纵深推进。我引领全校师生开发了《赏文阅读》《山海关长城文化》两项校本课程。

《赏文阅读》校本课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就是为了学习与传承人类经典文化。在阅读人类优秀文化中,促进阅读个体、阅读群体的批判性思考,获得审美体验,在阅读中活出生命意义,最终达到身心和谐发展。我认为这是书香校园建设的根本追求。为此,开发《赏文阅读》校本课程,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广阔的平台,让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品尝阅读收获、分享阅读快乐、体验读书价值,感受生命成长。

《山海关长城文化》校本课程。这是一项把教育科研、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以及品德教育融为一体的校本课程。是师生人人参与的校本课程。因为我一直坚信,校本课程只有师生人人参与并纳入常态才会有生命力。2012年9月,《山海关长城文化》校本课程开启了第二轮教学,完全步入正轨,成为常态。

我们还把《山海关长城文化》校本课程中葫芦丝、空竹两部分内容,抽出来由专门的体育、音乐教师上,在选修课的基础上,开设为中高年级的必修课,每班每周一节,并编排空竹操,成为每天大课间的一道风景。此项活动在新华网、中国体育在线及多家网站报道。秦皇岛电视台、秦皇岛日报也做了专题报道。

四、建设教师文化,让教师充满实践智慧

1.校本培训――探寻多层面的研训方式,寻求教师持续成长的策略

专家引领式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使更多的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

校内系列讲座式培训。读书学习培训――通过送书,读书,交流,论坛,真正学有所获。网络学习――进入名家博客,建自己的博客,把个人的读书收获,教学随笔写在博客中,大家沟通交流。校园辐射培训――每次派出领导教师外出学习,回校后都进行二次培训,以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比较有特色的是我们的“领导论道”和“下午茶”。

2.校本教研――开展团队研修活动,寻求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要实现学校教育质量整体的提升,靠几位名师的力量,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永远不能与一个团队相比。于是我着力打造能合作的教研组团队,开展有效的团队研修活动。使“以团队的名义”“以团队的力量”“以团队的方式”成为南园小学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

3.打造教师休闲文化――凝聚教师力量

成立了太极拳、书法、葫芦丝、健美操、声乐五个教师社团,并实现人人参与。教师社团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使全体教师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提高个人文化和艺术素养,并且丰富了教师生活,缓解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让教师放松紧绷的神经,有了享受生活的诗意心情。

五、打造学生活动文化,让孩子拥有诗意童年

构建“文化育人”方略,实施让学生参与其中的体验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做人做事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给每个孩子成长锻炼的机会”是我开展学生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希望学生因此找到自信,激情出发。着力打造:“班级文化”“节日文化”“长廊文化”“符号文化”“评价文化”。打造南园小学十大品牌活动,包括“创意科技”“梦想之旅”“文体活动”“传统节日”“长城文化”“书香校园”“感恩教育”“国情教育”“毕业教育”“家长教育”。让南园的孩子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是让人羡慕的。

六、建设家长文化,打造立体家校共建平台

第12篇

一、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1.教育大计。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地各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教师培训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机会较少,教师培训制度有待完善,支持保障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教育规划纲要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

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2.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

完善培训制度,要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原则。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机制,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突破。

二、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

推动各地通过多种有效途径,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今后五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支持100万名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选派1万名优秀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组织200万名教师进行学历提升;采取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促进中小学名师和教育家的培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全员培训要按照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4.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

深入钻研业务,职教师岗位培训:重点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每五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骨干教师研修提高:重点是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要加强农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课程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重视幼儿教师和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努力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有计划地补充优质师资的同时,5.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重点鼓励支持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特别是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提高教育。2012年,小学教师学历逐步达到专科以上水平,初中教师基本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有明显提高。职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应坚持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能力水平。大力加强师德教育。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6.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创新师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弘扬人民教师高尚师德。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紧密挂钩,形成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大力加强班主任教师培训。深入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所有班主任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推动大规模教师培训的开展。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7.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国培计划”包括优秀骨干教师示范性培训、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等重要项目。通过实施“国培计划”为各地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和开展教师培训输送一批“种子”教师;探索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建设教师培训重点基地;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培训机会,提供优质培训服务。各地要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教师培训规划,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三、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方法。

采取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和海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8.积极创新培训模式。适应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并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9.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倡导小班教学,10.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鼓励教师自主选学,培训课程内容、培训时间、培训途径、培训机构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11.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

促进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相结合,12.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加强校本研修的指导和管理。远程教育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和支持高师院校和中小学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逐步实现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制度化。13.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规范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档案。

需修满规定学分(学时)培训课程。探索建立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的机制。将教师完成培训学分(学时)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14.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教师在五年周期内。

方可记入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档案。15.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制定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资质的培训机构所实施的教师培训项目。

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培训项目,16.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培训机构公平参与、规范运作、能进能出,形成教师培训机构竞争择优机制。

完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17.强化教师培训质量监管。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加强项目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各地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五、加强教师培训能力建设。

18.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培训中小学教师。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鼓励具备资质的社会教育机构参与教师培训。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国际合作项目。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加强政府、高校、教师培训专业机构、中小学校分工合作,19.深入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充分利用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优势。构建开放兼容、资源共享、规范高效、覆盖全国城乡、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20.充分发挥区县教师培训机构的服务与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实行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建立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遴选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培训团队。聘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21.加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每年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完善培训者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培训者队伍动态管理机制。

形成多样化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实施教师培训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计划。建立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22.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采取政府购买、组织开发、引进等方式。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完善优质课程资源评审与推荐制度。经教育部授权组织评审并推荐的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全国范围推荐使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组织评审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本地区范围推荐使用。

六、加强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