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9 07:58: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初级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字】Ecotect,气候,分析,生态建筑
【Abstract】Mainly introduced the Ecotect, and through the Ecotect for xi 'an building towards, and climate factors are analyzed, and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provides a data support for xi 'an.
【Key words】Ecotect,climate,analysis,ecological architectur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其开发量也持续增长。经相关的数据统计,仅建筑行业每年的碳排放量就占到了我国总碳排放量的30%,并有上升趋势。面对这一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一些建筑师开始将目光转向生态建筑的设计研究工作[1]。
当前我国仍处于生态建筑初级探索阶段,对于生态建筑尚未有成熟的设计理念与模式,许多生态建筑的设计还处于“标签式”的阶段,其中对于一些生态设计手段的理解不到位,甚至还增加了建筑施工与使用过程中的能耗。然而,要设计一个真正的生态建筑,要求在设计之初设计者就应该对于建筑所在地的各项气候数据有所了解,并做出相应的分析以引导后续设计的方向,根据建筑所在场地的特质而做出特定的回应,而非一种程式化的设计套路。
2 Ecotect简介
Ecotect是一个全面的技术性能分析辅助设计软件,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分析方法[2],只要输入一个简单的模型,就可以提供数字化的可视分析图,随着设计的深入,分析也越来越详细。Ecotect可提供许多即时性分析,其的操作界面友好,与建筑师常用的辅助设计软件Sketch Up、Archibald、3DMAX、AutoCAD有很好的兼容性,3DS、DXF格式的文件可以直接导入,而且软件自带了功能强大的建模工具,可以快速建立起直观、可视的三维模型[3]。然后只需根据建筑的特定情况,输入经纬度、海拔高度,选择时区,确定建筑材料的技术参数,即可在该软件中完成对模型的太阳辐射、热学、光学、声学、建筑投资等综合的技术分析。计算、分析过程简单快捷,结果直观。模型最后还可以输出到渲染器Radiance中进行逼真的效果图渲染,还可以导出成为VRML动画,为人们提供一个三维动态的观赏途径[4]。 Ecotect采用权威的核心算法,和RADIANCE、POV Ray、VRML、Energy Plus 、HTB2热分析软件均有导入导出接口[5]。Ecotect的另外一个主要方面是它新颖的3D界面的开发,其采用了出奇简单的建筑构件的内在关系,极大地简化了最复杂的几何体的创建过程,也极大增加了它的可编辑性[6-8]。
3.气候特点分析
以西安市为例,采用西安市气象数据,通过Ecotect 对西安市某建筑进行朝向、气候等进行分析。
3.1最佳朝向分析
建筑布局是方案设计阶段要首先考虑的因素。Ecotect 通过对任一朝向接受的年热辐射总量给出了最佳朝向的分析图,如图3.1所示。
图3.1 最佳朝向分析图
图中红色与蓝色区域分别代表过热与过冷的月份,较粗的黄线表示宜昌地区平均曝辐射量,蓝色区域表示过冷时间段的总曝辐射量,红色区域表示过热时间段的总曝辐射量,蓝色区域表述平均曝辐射量。通过分析可知,建筑最佳朝向为南偏东10°。
3.2风分析
风分析也是建筑设计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应节能减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Ecotect分析发现,在107°方位,风频最小(小于107hrs),风速多数小于20km/h,风温在20°~25°之间,湿度大于75%,舒适度较高,风频、风温、风湿分别如图3.2、3.3、3.4所示。
3.2风频图 3.3风温图
3.4 湿度图
3.3逐时相对湿度分析
我国于2005年7月1日始实施的GB 50189 - 2005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6规定, 建筑的空调和采暖能耗应该采用逐时的典型气象年数据进行能耗计算,生成逐时相对湿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国家相关气象单位共享数据一般为4次定时数据(观测时间分别为2 时、8 时、14 时和20时) 。通过分析可知,西安市春、夏季相对干燥,秋、冬季相对湿润,湿度如图3.5所示。图3.5中,下方区域为一天(4月26日)的温度、湿度、风速、折射太阳辐射、漫射太阳辐射数据图,根据这些数据可以为空调通风设计专业提供数据支持。
图3.5 逐时相对湿度图
3.4空气相对湿度与太阳辐射逐时分析
在满足室内舒适性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可以通过提高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途径来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因此地域空气相对湿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空气相对湿度是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温差,可作为通风空调设计、优化参考数据。干球温度(DB)是普通温度计测得的空气温度,湿球温度 (WB)则是湿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图3.6中蓝色折线区域为逐时干球温度逐时图,图3.7中绿色折线区域为逐时湿球温度逐时图。
3.6 干球湿度逐时图
3.7 湿球湿度逐时图
图3.8说明西安市全年辐射量较高,有利于太阳能的利用,但6月、7月、9月、10月份阴雨天较多,太阳能利用率有所降低 。
3.8 直射太阳辐射逐时分析
4.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但一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研究生态建筑的设计研究工作的必要性日益明显。但当前我国仍处于生态建筑初级探索阶段,对于生态建筑尚未有成熟的设计理念与模式,许多生态建筑的设计还处于“标签式”的阶段。Ecotect作为一个全面的技术性能分析辅助设计软件,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分析方法。本文通过Ecotect为西安市的建筑朝向、气候等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西安生态建筑提供了一种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洪实.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对亚洲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24.
[2]董妹婧.ECOTECT在辅助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初探.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9-20.
[3]王瑞锋.建筑能耗模拟软件热模型的比较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严钩,赵能.ECOTECT在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高等建筑教育.03.(2009):140-144
[5]云鹏.ECOTECT建貌环境设计教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王真琦.ECOTECT在园林被动式生态设计中的应用.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7]李鲲,余庄.用ECOTECT来模拟和评估建筑物理环境.CADDM.12(2006):44~50
【论文摘要】:十几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揭开了城市发展史的新篇章。整个中国就像个大工地,不断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建筑。以"日新月异"这句成语来形容城市面貌的变化是非常准确的。
建筑艺术古已有之,在那个性纷呈的辉煌时代,建筑艺术硕果累累,不同时代的建筑艺术显现出不同的风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与经济、资讯与交通空前发展的时代,经历过国际主义风格洗礼的现代人已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的单纯的实用功能,建筑艺术的作用就是通过艺术品的有机整合,通过艺术与文化在规划、建筑、园林中所起的作用,提高整体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的艺术与文化层次,营造内蕴历史文脉的艺术与文化氛围,使环境更好地为人服务,满足现代人对精神享受的更高的需求。而建筑艺术总体策划的作用则是制定建筑艺术品的总的主题,围绕其组织关于装饰内容、装饰艺术形式的建筑艺术品系统,使之与管理、规划、建筑、园林系统结为一个整体,使建筑艺术品的设置有的放矢。
1. 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中的作用
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从单体建筑到建筑群,以及建筑群组成的区域,无论是研究其整体,或是分析其中的片断,都能读出城市的精神。城市的文化是可以用建筑来表达的。从明清遗留的建筑即可看到古都北京的风韵。紫禁城气势非凡,建筑群中轴线与城市中轴线重合,蔚为壮观,这里演出了多少悲壮的故事。胡同和四合院屋宇参差,古朴庄重,同样构成城市的人文风貌,渗透着历史感。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是上海近代城市发展的,外滩建筑群和繁华的南京路街景充分展现了上海的城市魅力。30年代建造的国际饭店,高达24层,是当时远东最高的建筑,成为上海城市的标志。经过数十年的沉寂,到了90年代,上海再度崛起,建筑又为城市发展写下光辉的一页。上海今天的新建筑与近代建筑有一种内在的精神联系,它们以一种国际语言讲述关于现代大都市的思考。建筑文化在旅行中不断变异、发展。广州新建筑构成了崭新的、充满生机的空间形态,突出了城市的开放特色,预示新的文明浪潮的到来。
2. "折衷",将给城市带来危机
我们如果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城市设计和建筑创作,又会觉得尚有不尽人意之处,常常存在不少遗憾。城市与建筑不应是遗憾的艺术,它们的遗憾将带来诸多问题,留下难以治愈的硬伤。比如广州、深圳的新建筑如何创造自己的意向空间,如何唤醒文化记忆,而不是复制香港建筑,我们似乎还没有很清楚的认识,还需更进一步的探索。另外,有些境外建筑设计是一种商业运作,与中国建筑师分一杯羹而已。为了商业目的,他们不惜采用"伪东方"的折衷主义设计来博取甲方的欢心,此类设计缺乏21世纪的新精神,将给城市带来潜在的危机。
3. 中国现代建筑艺术发展现状
由于社会的需求,现代城市建筑艺术策划正越来越成为一门新兴而富于生命力的学科。在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不注重城市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当我们来到巴黎、汉堡、纽约,都为它那既有传统文脉又有现代美感的市容所感动。城市建筑艺术空间的成功营造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城市建筑艺术所达到的高度已成为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它是一个城市递与世人的一张艺术名片。在国际上,户外大型公共艺术通常为景观艺术,如大地艺术、纪念性大型构筑等,许多优秀的景观建筑艺术作品成为该地区或国家的标志之一。户内建筑艺术常常称为装饰艺术,如星级酒店、特定空间的艺术陈设系统等。 国际建筑艺术规划理论研究已发展成为以艺术设计综合生态学、环境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工程学等交叉学科的内涵丰富的应用理论研究系统。从中国社会情况来看,现代城市建筑艺术策划尚属初级阶段。由于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建筑艺术实践开始较前活跃,各地文化广场的相继建立就是明显的例子。继上海文化广场,北京文化广场,广州文化广场,杭州即将建成全国最大的文化广场,文化广场的建设是涉及面很广的,其中有功能与文化的综合,文化消费、文化教育熏陶、文化氛围的营造等等。在已建成的实例中有优有次。而绝大部分公共艺术实践处于零敲碎打的无序的个体状态,公共艺术策划系统理论研究更是空白。以北京为例,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数朝古都的熏染,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北京这座文化名城有着不一般的东方气派;众多的大学,众多的文化精英,北京城思潮迭起,是中国文化的大舞台。由于缺乏总体的公共艺术策划,缺乏严格的公共艺术质量评判,一批劣质的城市雕塑已需拆除重建。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体现是北京最大的优势所在。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加入WTO进程的加快,预示着古老的中国将进一步打开国门,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同步。对中国各大城市来说,这次又一起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在新的机遇来临之际,在通往世界的这场新的竞赛里,谁要拔得头筹,谁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先机。与前不同,这更是一场综合素质、文化实力的竞赛,城市文化环境是其中一颗极为重要的砝码。如何营造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文明传统,体现北京城市地域个性,体现新科技时代的北京城市历史新定位,如何营造北京国际新形象,现代城市文化环境系统策划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了。4. 中国现代建筑艺术发展趋势
⑴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然带动城市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现代建筑艺术主要发生地在各大中小城市,为城市环境建设服务,因此所形成的现代建筑艺术评判标准必然有着城市化的审美烙印;
⑵ 建筑艺术社会化的运营机制--如果我们从建筑艺术的角度看艺术史,通过对建筑艺术的历史梳理,通过探讨经济政治等社会各部类的发展对艺术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由古至今,艺术与文化从来都是整个社会完整系统的一部分,从不孤立存在于社会系统之外,同时艺术与文化在社会系统规划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既然从属于社会,担负着具体的社会实用功能,那么应该说现代建筑艺术活动也是社会活动,现代建筑艺术的运作机制必须服从经济规律、市场规律;
⑶ 建筑艺术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建筑艺术是介乎纯艺术与纯设计之间一门综合的边缘的新学科。在信息时代,纯艺术与纯设计越来越体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即设计艺术化--许多有着实用功能的设计作品能引起类似于人们观看艺术作品时产生的诗意的想象,艺术设计化--艺术家越来越多的应用新的媒介、混合媒介表达自我,学科交叉所形成的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正是这种趋势的集中体现。加之现代建筑艺术的目的与功能是复杂的,为政治宣传、为纪念活动、为商业需要等等,因而形式多样。
由此,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文化--设计文化;艺术再也不高高在上、远离人群,而与社会互动--源于社会,将美与真普及社会;建筑艺术家更积极地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参与到创造人类大环境的伟大事业中来。一个城市犹如一个人,如何能让初来乍到的客人们对这座城市着迷,让他们一见难忘、再来再留,城市文化环境是予人第一印象最直观的风景线。让我们共同关注公共艺术这古老而新兴的学科,让我们共同来关注城市文化环境建设,做好这张城市艺术文化名片,营造既饱含中国传统意蕴、富于城市地域个性,同时又符合现代实用功能的诗意的城市公共艺术新空间,让我们象我们辉煌的祖先一样艺术地生活!
参考文献
[1] 朱焰, 杨君顺. 设计心理诉求的非理性[J]. 电影评介,2006,20.
[2] 扈万泰. 总体城市设计再思考[A]. 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6.
[3] 张华. 城市住区的人性化空间初探[A]. 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 2005.
[4] 于东玖, 吴晓莉. 设计中易用性原则与情感的关系[J]. 包装工程, 2006,06.
论文范文:如何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当前企业普遍运用会计电算化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会计环境,必须根据行的环境去设计和再造内部控制制度以应形势,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发展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先进的会计软件和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配置使传统会计处理方式收到冲击,同时对于维护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对建筑企业提出挑战。
会计电算化将替代手工记账传统的会计核算通过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程序复杂。而会计电算化替代手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发生改变,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人作为主要责任体转变为人与软件相结合的财务管理过程,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向科学管理转变的表现。
会计电算化将改变会计资料,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传统纸质会计资料被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取代,因此企业对使用会计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化和其他会计资料,应符合财政部关于电算化的有关规定。
三、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实施内部控制的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应当结合部门或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规定,建立健全、规范的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同时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控制应随着行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1.加强对账务处理程序的控制。根据企业管理和核算要求设置的各种分类业务核算,在实现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时,它的主要职能是网上稽核、生成记账凭证、网上传送审批。初始化工作完成后,开始进行软件操作:输入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帐凭证、会计帐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这些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就可以进入日常账务处理工作。
2.严格对机构的管理与控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工作岗位,也可以与其他工作岗位相结合。企业进行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由于数据处理的精度高和速度快,可以采用一种统一的核算形式,要求建筑企业配备如下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并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3.严格对人员的管理与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富有责任,而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人员是最好的内部控制执行者。在建筑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同样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做好内部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根据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从职业道德建设和财务工作制度两方面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4.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内部控制。建立一套完善的操作管理制度,规定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的账簿上的措施。其次系统软件的安全保密至关重要不容忽视,要设置用户权限。从系统的安全性和财务人员具体业务范围出发,可以将系统的用户进行分级管理,不同的操作权限只授予相应级别的员工;同时建立系统日志,对用户使用财务软件系统的运行记录起始号、登录时间、退出系统时间等及时跟踪所形成的记录,其阅读权只授予具有最高权限的系统管理员,不允许任何人擅自删除自身对日志中的操作记录。
5.网络安全的防范。企业应该做到系统隔离,从网络安全级别考虑划分合理的网络安全边界,使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或信息媒介不能相互访问,从而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设置网络防火墙,保证网络的安全性,注意网络病毒的防范,企业通过安装杀毒软件,通过系统扫描,进行预防性检查;通过入侵检测,检测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受攻击的迹象,同时还应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防毒意识以保障会计信息系统免受互联网的伤害。
6.备份系统设计。备份的目的是为了防备突发的意外事故,如自然灾害、病毒侵入、人为的破坏等。由于这些意外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企业应当灵活确定备份方案,最佳备份方案是自动化备份方案,能够做到对数据库进行在线备份、自动备份以保证数据完整性,同时备份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自动报告,以便能方便的管理备份设备。
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会计档案数据要保存双备份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丢失。
四、结论
【关键词】CBI理念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07-02
一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研究背景
为适应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许多大学开设了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如为适应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新形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从2012级开始实行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即对已经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在英语基础课之外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从而满足不同英语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作为新开设的课程,大学英语拓展课只有在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二 CBI教学理念的内涵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指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它将语言教学建立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的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水平的提高。CBI教学理念意味着通过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学语言本身转变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使其从传统语言教学方法中脱颖而出。目前我国的一些学校也开始尝试CBI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CBI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以内容为依托进行语言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习得目标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热情和自主性,这种方式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也更易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CBI理念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学目标的差异而不同,戴庆宁和吕晔在其论文中归纳总结出四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即主题模式、课程模式、辅助模式和专题模式。
三 CBI理念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中的实践
1.课程设置
在新的改革试点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面向2012级已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开设了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在课程设置之初,我校教师对本校已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6份,其中有效问卷292份。在对英语语言技能类、英语语言应用类、英语语言文化类的课程需求程度的相应题目中,分别有61.07%、61.70%、43.93%的学生选择“需要”,在选项中占据了最高比例。这说明除语言技能类,学生对语言应用类和文化类的课程也有所期待,以提升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在“你希望开设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中,占有较高比例的课程有初级口译(47.85%)、视听说(41.78%)和跨文化交际(33.85%)。在对“你最希望提高的方面”的回答中,比例较高的选项是口语交流技能(80.79%)、听力技能(53.39%)和实践翻译能力(36.38%)。此外,学生对于拓展课程的较高期望在于课程生动有趣(63.92%)和有行业实用价值(51.79%)。针对上述的数据分析,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师资情况,目前开设了四门拓展课程:高级阅读、高级视听说、时事报刊阅读和英语国家概况。未来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课程设置及时做出调整。这些课程旨在带动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
2.教学模式
CBI理念指导下的语言教学强调以内容为主体,在学习主题内容的同时提升目标语的语言能力。结合这一理念和我校学生的特点,我校的拓展课程也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基础相对较低的学生,可以采用主题模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或话题展开讨论和教学,该模式在视听说、口译、口语等课程中都可得以实现。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采用辅助模式或课程模式,如在英美文化等课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完全有能力用英语进行专业授课,必要时也可聘用外籍教师授课,并由中国教师辅助讲解,帮助学生清除语言障碍、完成教学任务。在拓展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设备,如多媒体教室、网络平台等,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讲座、小组讨论、读书报告、角色扮演等,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参与性。以上理念与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趋于一致。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大学英语拓展课的授课方式,有52.5%的学生选择“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内容讲解”,49.64%的学生希望“使用PPT演示”,48.57%的学生青睐“组织讨论”。由此可以看出,CBI理念指导下的语言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客观规律和学生的愿望与需求,有助于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总体提升。
3.评估体系
CBI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较以前都有所突破,因而其评估体系也会与传统教学的评估方式有所区别。在制定评估政策之前,我们事先在调查问卷中了解学生的诉求。在“你希望大学英语拓展课程采用的考核方式”的题目中,排在前两位的答案分别是“学期论文”(31.79%)和“期末闭卷和平时成绩相结合”(30.71%)。对于课程的作业形式,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PPT主题演示”
(46.43%)和“小组调研活动”(45%)。因此,语言知识测试、专业知识测试和过程评价将成为评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语言测试和专业知识测试将根据课程的具体授课情况采取闭卷考试、口试、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或学科论文等形式。同时,由于拓展课程从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入手,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所以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也应成为评估的重点。我校拟采用丰富、灵活的多种方式对此进行综合评估,如将学生出勤、课堂表现、课程笔记、小组活动参与情况等计入评估体系,以使评估结果更为客观、全面。此外,为了使评估体系更加多元化,我校会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纳入评估系统之中,以此激发师生双方的参与热情,使各门课程达到预期的目标。总而言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评估并不仅限于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而是包括学生该学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所有表现。
四 结束语
刘润清教授指出,今后的大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将从语言技能教学转向内容教学。CBI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更符合语言的习得规律,这种将语言融入学科知识的学习模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受学生的欢迎。然而,由于我校的新一轮改革刚刚起步,在教学的各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从课程设置方面来说,由于师资资源的不足,学校能开设的课程十分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在教学和评估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监督和帮助还不是十分到位。尽管目前困难重重,但是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建设势在必行,而教学中践行CBI理念必将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让更多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安全性;鉴定;必要性
一、房屋安全性鉴定的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房屋建设数量与日俱增。建筑结构对房屋有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要求,房屋自身有使用年限。许多房屋的安全性就有待确定,于是就有了房屋安全性鉴定工作。
现阶段房屋安全性鉴定还属于初级阶段,许多地方很不完善。房屋安全性鉴定工作不能做到认真、准确、详细。
(1)安全性鉴定资质申请单位人员方面一般需要注册结构工程师,所以房屋安全性鉴定资质通常由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颁发给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但是就房屋安全性鉴定工作来说,具体分为结构分析和检测数据分析两部分。而一般由具有资质的设计院设计的房屋在结构分析方面,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安全性鉴定主要工作就是检测数据分析。而检测方面一般设计院很少涉及,检测工作就只能交付给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公司,或者直接进行结构分析,而不进行数据检测分析。这样一来房屋安全性鉴定的准确性就成为一纸空谈。
(2)安全性鉴定项目和检测范围一般是由委托方指定的。实际上一个具体的房屋包括许多相关的子项目检测。对于抽取的构件,不能完全保证整个房屋结构的安全性。
(3)房屋安全性鉴定中结构的处理方法一般只有两种,要么拆除重建,要么加固主体。而许多委托方需要安全性鉴定的目的就是拆除重建,所以在委托鉴定时就要求结论是拆除重建。房屋安全性鉴定并非鉴定单位(勘察设计院)的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是新建建筑的设计任务。一般设计费用远高于鉴定费用,因此鉴定单位通常都会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将判定结果扩大化。
(4)对于框架结构,安全性鉴定的主要方面是承重构件(梁、板、柱)的安全性。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检测方法有:观察分析裂缝、回弹测试混凝土强度、钻芯取样做抗压试验、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孔隙、利用测量仪器检测房屋沉降及倾斜。对于构件只有做钻芯取样测试的混凝土强度最为准确,但是介于取样难度大,测试仪器笨重,很少进行钻芯取样。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房屋安全性鉴定的方法系统化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整理出一套科学、公正的检测方法,对房屋安全性做出准确的判定。
二、房屋安全性鉴定的科学意义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强地震,数万名同胞在地震中丧生。房屋倒塌,建筑损坏,整个汶川几乎被夷为平地。2010年8月,甘肃舟曲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房屋被冲毁,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财物受到严重损害。
许多自然灾害不会被预期,随时爆发,随时危害着大家。只有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等级,才能减少突发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安全性鉴定工作在其中尤其重要。不是说设计的强度能达到要求,房屋就会安全。设计安全,施工合理,鉴定合格的情况下房屋的安全性才能保证。
512之后,国家更加关注中小学校舍及公共建筑安全,还进行了中小学校舍安全性全面鉴定工作。由此可见国家对房屋安全性鉴定的重视。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更加系统、具体的房屋安全性鉴定方法呈现大家面前,使得房屋安全性鉴定工作在进行的时候可以有条不紊,全面而准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就指定了“住宅区改造”、“土木建筑更换标准”等。国际预应力协会(FIP)于1978年亨利了砼维修与加固工作组,并于1982年提出了“混凝土结构的抽查与维修”及“砼结构的维修与加固”报告。美国于1980年出版了《房屋检查手册》和相应的标准等。
而我国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指定标准较晚。随着房屋老年期的出现,我国房屋的维修和加固问题也随之出现。1999年国家制定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等标准。
2008年512以后,国家又加快更新了一系列标准,将抗震要求进一步提高,安全性鉴定工作日趋完善。
四、现阶段房屋安全性鉴定的方法:
房屋安全性鉴定工作影响到后续对建筑的处理工作,对于既有建筑加固及拆除至关重要,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做出研究:
1.钻芯取样试块抗压的数据准确性分析与研究;
2.回弹-碳化深度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数据计算及处理的准确性分析与研究;
3.利用测量仪器进行倾斜、沉降判定时的数据准确性分析与研究;
4.结构主体部位裂缝分析与研究;
5.非主体结构裂缝分析与研究。
总之,房屋安全关乎人身安全,不容忽视,应该及时地做好房屋安全性鉴定工作。
【关键词】装饰 建筑 融合 演变
一、装饰的概念
装饰是对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进行艺术加工的手法。对于建筑设计而言,线脚、符号、细部、饰面材料等所有能令建筑看上去更加美观的手段,都称作建筑装饰。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装饰”就是“在物体的表面加以附属的东西,以使其美观”。
从表面上看,这些似乎都在证明装饰艺术附属于建筑设计。换句话说,装饰只影响美观,但不影响建筑的存在。这种关系就好比化妆对于女性,为了追求美感,需要时化妆,不需要时也可卸妆,并不对人脸造成根本影响。
事实上,装饰与建筑间绝非附属关系。首先,两者是独立的门类。装饰的概念远比建筑的概念更早产生。岩画(图一)就是一个例证。原始人类还不懂建造时,便用岩画来纪录生活和美化场所了 。其次,在建筑产生后的很长时间,由于技术所限,装饰的确常常作为建筑的附属物存在;但随社会发展,它的地位也开始逐渐演变。
二.装饰在建筑中的演化
(1)装饰作为建筑主体的附加物
此时装饰与建筑的结合尚处于初级阶段。添加装饰物几乎对建筑没有技术要求,简单易行。该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如贴窗花(图二)、在厅堂内悬挂绘画作品或摆放工艺品等。
(2)装饰与建筑的精神融合
随着社会发展,装饰中渗透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在建筑设计领域开始参与建筑意向的表达。装饰和建筑产生了逻辑意义上的关联。
比如在我国,封建等级制度被反映在屋面、墙壁的颜色和作法上,装饰细节体现等级的差异。在西方,如古希腊、古罗马的各式柱头装饰也同样如此 。
此时的装饰,已经能够与建筑在精神层面融合,初步参与了建筑的构成。这些装饰虽然仍旧可以去掉,但对建筑立意有很大影响。装饰本身具有特定含义,所以不再完全遵循个人的喜好,同时要遵循社会对其文化意义的习惯看法。
(3)装饰与建筑的物质融合
除了精神层面,装饰与建筑在物质层面的融合程度也随时展而加深。
此时的装饰,虽然对建筑来说仍然并非必不可少,但由于和构件融为一体,是“建造”在建筑之上,已经不能再轻易替换了,但可以拆卸和更新。
有了建造技术的支撑,装饰还可以和更为关键的建筑结构融合,如支撑结构。从装饰角度看,伊东丰雄的仙台多媒体中心即是以装饰与支撑结构的一体化为创意。极具艺术感的编织形支撑体结构,成为建筑的视觉焦点。
(4)装饰与建筑的整体融合
装饰发展的极大高度,是装饰和建筑整体融合。无论创意理念还是构造特征,均成为建筑设计的主题。一个知名的例子就是北京鸟巢体育场。所谓鸟巢,主要是指其钢结构形成的类似编织般的肌理。然而这层钢结构却不是体育场的承重结构,而仅承载其自身的重量,可以说是一层超级厚重的装饰。然而这层肌理却是整个鸟巢体育场建筑设计的核心概念,一旦将其取消,鸟巢立即不复存在。这正是装饰成为建筑核心概念的典型例证。
装饰占据建筑设计主导地位,还反映在时下日趋火热的先锋概念――参数化设计之中。无论是运用拓扑、分形、仿生还是函数等等理念的参数化设计,其作品形态与传统建筑有天渊之别,建筑形象前所未有。 可以说在这样的设计中,建筑本身已经被当成一件巨大的装饰艺术品来处理。
比如当今世界建筑界炙手可热的扎哈・哈迪德,她的作品很少去表现传统意义的内部外部、围护支撑的区别,而是把建筑整体作为巨大的工艺品来处理。
此时的装饰和建筑已经不分彼此,取消装饰性也意味着建筑不复存在。
三.装饰与建筑的关系
写到这里,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装饰与建筑逐渐融合的过程看似关系复杂,但实际上却是自然而然的变化,与女性追求美丽容貌的过程极为相似。
初始阶段,生产力落后,胭脂腮红足矣,有胜于无。其后物质水平提高,眉笔粉扑、眼影口红种类繁多,且如何搭配和涂抹有了讲究。再后来医疗技术发展,化妆不局限于表面的涂抹,还可割双眼皮垫鼻梁、动手术整容。“妆”就和“脸”结合在一起,不是想改就改的。不过大抵还是小手术,在自己长相基础上运作。到了更高的阶段,伴随医学技术发展,脸上的原有长相都可以进行改变,到整容院要求整成某某明星脸的事也见怪不怪了。
从化妆到整容的变化,生动地诠释了装饰艺术在建筑中的演变,令人对这一过程顿生恍然大悟之感。若装饰和基地环境相融合,不正是大地景观式的设计么;和空间融合,可能产生带有多维感觉的奇妙空间;甚至和使用者都融合在一起,即把行为艺术作为建筑的主题,也许会造就新型社会功能的建筑?未来的种种可能性已经扑面而来,相信装饰在建筑中的发展必将不负人们的期待。
参考文献
[1] [美]H.H.阿纳森著;邹德侬等译,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 吴焕加,20世纪西方建筑史,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司马金桃、龚建,建筑装饰艺术演变历程的研究, 时代经贸(下旬刊) 04/2008,116-118
[关键词] 饭店行业 实践 理论研究 综述
我国饭店行业已经走过了将近三十余年的历程,因而总结与回顾我国饭店行业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将有利于在未来饭店发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提升与完善。
一、中国饭店业发展历程综述
1.发展综述
回顾我国饭店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得知:我国饭店业经历了萌芽阶段、起步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回落阶段、恢复上升阶段、提高上升阶段。
(1)萌芽阶段(1980年以前):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总体数量少、设施陈旧、功能单一、条件简陋、全国地区性分布不平衡。
(2)起步阶段(1980年~1982年):通过引进外资,逐步兴建了一大批中外合资、中外合作饭店。这一时期的饭店经营管理依然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制约和影响,饭店仍在很大的程度上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3)高速发展阶段(1983年~1993年):在这一时期,中国饭店业走过了一个以质的提高为核心内容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为对饭店产品与服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意识及服务方式等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饭店发展还相对处于初级阶段。
(4)回落阶段(1994年~1998年):1993年以后,饭店业逐步完成其利润平均化过程,建设开始回落,同时由于市场不景气、经营不善等方面原因的促动下,盲目建设的恶果已开始突现,饭店业的利润率在逐年下降,1998年全行业出现负利润现象。
(5)恢复上升阶段(1999年~2001):这一时期,行业内的竞争日益加剧,平均房费下降。饭店产品、开发、建设等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也进一步激化了采用简单价格竞争的倾向。在此阶段,饭店行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注重员工的培训等问题,旅游教育也为饭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军,但我国旅游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方法问题等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饭店领域的研究质量、范围也不断地提高与拓展,研究成果相对以前更成熟,但总体上还未呈现较高的研究水平,其研究成果应用在饭店产业的实践发展还相对比较薄弱。
(6)提高上升阶段(2002年目前):随着走出97年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行业发展负面影响后,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景观房地产项目大量涌入、培训中心的转向和社会旅馆升级改造,国际饭店设计公司与投资人员大量进入,以及对饭店建筑及景观环境认识的提高,饭店的建设将不断提高硬件水平,所展示出来的理念与国际饭店行业的发展逐渐接轨。另外,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经济、社会与文化进一步的发展,各种类型的饭店开始得到巨大的发展,并且伴随着对各种新理念,比如体验经济、消费经济与消费社会等的认识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饭店设计、建设与发展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饭店呈现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在饭店实践中也逐渐意识到特色与产品差异化发展必要性问题。我国饭店业本土自主投资、管理发展起来的饭店单体企业也表现了良好的成绩,并且出现了凯莱、如家等一大批有着良好发展理念、管理技术等的大型饭店集团、也出现了大量的饭店管理公司,它们在国内已经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关注、但与国际饭店管理集团比较来看,在各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发展评述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走的是超常规发展的道路,中国饭店业从一开始就是改革开放的窗口行业,也是一种非常规或超常规的路径。同时,在饭店业发展短短的不到三十年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发展道路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认识与完善,经济发展的转型,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内竞争国际化进程、国内竞争国际化等问题,从饭店行业的发展萌芽时期迅速地经过了若干了发展阶段,因而也使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呈现出相当出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饭店行业发展对科学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研究成果的重要性认识及实践应用尚有待提高和缺乏迫切性,随着竞争地加剧,对饭店实践领域诸如,如何提高饭店企业竞争力、饭店产品竞争力,如何建立饭店产品品牌,如何建立与市场消费观念、需求相匹配的互动与沟通体系等,相关深入的基础研究成果需求将日益提升。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我国饭店业中还处于非理性的竞争环境中,我国饭店业的发展也更多地呈现出简单、最初级竞争手段――价格竞争。另一方面,我国饭店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饭店的竞争还更多地依赖资源的竞争,比如饭店更多的依赖规模、档次、政府的支持、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等来获得竞争优势,利用品牌、战略、竞争力体系等科学管理专业理论仅仅得到重视但未完全应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以及与国际接轨程度进一步提升,将会有力地推动我国饭店业在提高产品吸引力、竞争力理论研究等的成果提升。
(2)我国饭店行业将在产品设计、饭店类型建设与发展等方面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以及更新以往的建设思路,提高在饭店产品开发、设计、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创新能力与策略,进而提高我国饭店行业的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未来饭店发展实践中,将会迫切地需要更系统、深入地饭店产品内涵与构成体系、开发、建设与发展理论。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饭店业发展初期以接待团队旅游者为主,因而,我国的大多数饭店都是基本统一的城市观光饭店。但随着国内外饭店市场客源的旅行经验的成熟,行业竞争的加剧,将对更多饭店类型、细分市场饭店产品的需求与品质有提升的要求,比如会议饭店、度假饭店、精品饭店、家庭旅馆、农家乐饭店、经济型饭店、高级商务饭店等。因而,以探究饭店产品内涵与构成,功能,发展趋势等为核心基础理论的饭店产品的设计、开发、竞争力提升等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迫切;另一方面,随着饭店行业竞争环境不断规范,饭店市场客源对饭店品质与特点的关注,客源对所入住饭店选择权利与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未来饭店的实践中将更多地会趋向关注饭店产品自身品质、设计、特色等的提升与完善,也将进一步对饭店产品构成、饭店产品特色塑造与体现、影响饭店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观念、提高饭店市场吸引力、饭店产品竞争力提高等基础性理论有着迫切与巨大的需求。目前,随着饭店投资者不断地引进国外饭店设计公司进行饭店开发、建设,以及饭店投资者对大量新近开业饭店、国际饭店管理集团旗舰饭店开发、设计、建设等的考察,已经在实践中逐渐反映出与国际接轨的饭店开发、设计等敏锐意识与经验判断能力,尤其表现在对饭店环境景观、建筑、室内设计与装饰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上。比如,九寨沟天堂度假酒店、浙江富春山居度假村等。
(3)在饭店发展实践中,对于饭店产品质量的评判标准以及品质、功能认识等不断提高与完善,饭店产品的市场满足领域也不断突破传统观念上的局限――主要满足外来旅游者的需要,目前饭店不仅能满足外来旅游者住宿的需要,更成为当地社区交际的中心、当地社会的时尚与奢华的风向标与聚集地,也成为满足综合休闲、娱乐等需求的社会消费场所,甚至有些饭店也已经成为一种梦想之地与梦幻之地,它们能带给消费者更高的精神需求与享受等。另外,饭店的市场领域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在不断地扩大。同时,各种新型消费观念、观念意识价值等都将对饭店产品品质、设计、建设与开发等提出了客观的新要求。比如,对高档饭店硬件设施除了精美、豪华等要求之外,也提出了更高的审美意义上的精神要求,更加推崇饭店产品中的文化含量与表现,视饭店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需要从中寻找与体验到历史的纵深感,同时也关注消费者审美情趣地满足。此外,饭店消费者也开始追求饭店产品中孕含的文化符号社会意义及消费意义,全方面的消费感知与体验,追逐一种特殊身心经历与学习的收获与期望等。因而,在未来的饭店实践发展中,客观地需要基于饭店产品理论之上,关注饭店产品开发、设计、建设、发展等理论;也需要形成更多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与能力,比如除了质量与服务之外,还可以借助文化、酒店景观环境、内部装饰、品牌等,可以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目前,我国一些具有前瞻意识的饭店业界人士已经进行了良好的探索,比如,上海天禧嘉福酒店。
二、我国饭店领域理论研究综述
1.理论研究综述
在饭店理论研究领域,相关研究人士也随着饭店业的起步、发展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饭店领域的研究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介绍国外理论与实践经验以供国内参考,比如,谷慧敏2001年主编的《世界著名饭店集团管理精要》等。
(2)中外饭店管理比较研究:浙江工商大学管婧婧、郭鲁芳2005年做过《中外酒店业HRM研究进展及比较》等。
(3)饭店行业宏观、中观、微观领域研究都全面展开,介入国家、地区、行业、集团、企业层面饭店发展问题研究:比如,黄静波2007年做过《中国省域星级饭店业的优势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等。
(4)饭店领域技术应用领域研究:比如,林璧属、王赞强2000年做过《中国旅游饭店业Internet应用现状评估》等。
(5)不同等级、类型、规模、产权饭店的发展研究:比如,胡敏2007年做过《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等。
(6)饭店经营管理方法、手段、科学理论、观念探索、影响因素、评价、投资等方面研究:在此方面尤其在具体诸如对服务与内部管理问题的研究、饭店总体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对饭店环境研究等是占相当数量的,同时,饭店理论研究者也非常注重对新观念进行探索,并注重新观念在饭店领域实践中的应用,比如,随着区域经济及企业集群在其他行业的发展,张俐俐等2006年做过《酒店业竞争力提升的新途径:集群发展》;随着体验经济理论广泛传播,以及对旅游活动文化本质、饭店产品文化性探索的深入,田敏2007年做过《文化元素在旅游饭店空间产品中运用的实证研究》、张明、廖培2006年做过《主题酒店主题文化选择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王燕与唐飞2006年做过《我国精品酒店发展之条件分析》;随着对生态环境与社会责任感问题与观念的关注与认识,陆诤岚与陈天来2002年做过《论“绿色饭店”及其标准的制定》等。
(7)基于管理或其他学科理论,以及新观念进行的在饭店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研究:比如,黄燕玲等2006年做过《基于SEM的饭店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研究》等。
(8)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定性研究之外,近年来在饭店经营管理领域中也开始逐步引入了定量研究:比如,彭建军与陈浩2004年做过《基于DEA的星级酒店效率研究――以北京、上海、广东相对效率分析为例》等;同时,也在研究中更关注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比如,四川大学旅游规划与开发专业季哲文硕士论过的《主题饭店的规划建设研究――以成都市饭店业为例》等。
(9)在饭店阶段方面不仅进行了饭店发展现状研究,同时也伴随着国家经济转型等宏观背景,开始探索饭店转型、升级、可持续等方面研究。比如,饶勇2002年做过《我国旅游饭店业向成熟转化时期的竞争的竞争特征和战略对策》等。
(10)对饭店业界具体发展实践、成功人物等进行专门介绍与研究:比如,对如家品牌、锦江饭店集团等的介绍、对希尔顿等的人物介绍等。
与此同时,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也开始不断地介入到饭店领域中来,比如,西南交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在硕士论文中曾做过《主题酒店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论过《与历史环境相协调的酒店建筑设计――以阙里宾舍、唐华宾馆和苏州喜来登大酒店为例》的研究、南昌大学工业设计系硕士研究生齐瑞过《休闲度假宾馆的配套织物及其陈设设计研究》、2007年北京林业大学室内装饰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章曲做过《现代酒店室内空间中的织毯装饰》、湖南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甘露做过度假酒店地域性研究》等。
2.理论研究述评
通过大量阅读饭店理论研究文献,可以得知我国饭店领域的理论研究,从整体看,对于饭店领域的研究已经涉及了几乎所有方面,饭店管理教育也已经成为一个正式的、庞大的培养体系。因而,形成了大量、丰富的饭店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总结、研究教材,但教材水准层次不等,也存在着百家争鸣的现象,反映了饭店领域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普遍共识的基础理论体系和理论基础还未建立。学术研究成果也数量巨大,研究层次也逐渐提高,从地区研究课题到国家课题都有进行,并且也随着香港的回归,出现了大陆饭店业与香港研究机构在饭店理论研究方面的合作趋势。学术成果大多以期刊论文的形式,而研究专著比较少,戴斌做过《国有饭店业重组与集团化管理》等,这也反映饭店理论研究还整体缺乏深入性与系统性,对饭店领域的相关问题研究还仅仅局限在点的认识与思考。随着旅游高等教育尤其是硕士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饭店领域进行的相关硕士论文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饭店领域相关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并形成了一定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推进了饭店从研究点的认识与思考向纵深方向发展。由于博士教育还处于刚开始阶段,相关高质量研究成果还相对缺少,比如东北林业大学李红做过博士论文研究《我国酒店提升国际竞争力研究》、南开大学徐虹做过博士论文研究《饭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该研究也已出版为专著。少数业界实践人士也参与到饭店领域的论述与观点表达,比如海岩曾出过发表对行业观点的行业书籍――《海“眼”看酒店――关于酒店行业问题的对话》、活跃在饭店业界奚晏平博士也做过一些饭店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出版过专著。
除此之外,饭店领域理论研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1)饭店领域理论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比较忽略,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对饭店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开发、建设等的认识与提升。比如,饭店产品的内涵与构成、饭店产品构成各部分的内涵及设计、开发、建设等的理念,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对饭店产品如何随着市场消费观念、新价值与认知而发生演变、外延的认识与判断。目前,对饭店概念或内涵的认识还仅仅处于比较笼统的状态,因而对各种饭店类型的认识、建设思路、管理经营模式与方法等也缺乏清晰的认识,饭店产品创新与提升缺乏基础理论。现阶段,在饭店理论研究领域中,对饭店产品内涵、构成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还相当少,有些研究还仅仅借鉴与引用其他行业产品的内涵,缺乏对饭店产品内涵深入、系统地研究,从而也使得饭店基础理论研究呈现匮乏与薄弱的状态。
(2)在目前的饭店理论研究中,研究方向和成果与饭店业界需求等还有一定的距离与脱节。比如,饭店理论研究人员普遍在产品对饭店企业生存与发展重要性,以及提高饭店产品竞争力对饭店发展的推动方面达成共识。饭店产品及竞争力提升问题是业界尤其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对饭店企业具体实践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与影响作用的理论之一。但在饭店理论研究中,在饭店企业如何提高产品竞争力具体思路、途径、手段等方面,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虽然该方面研究数量巨大,但从整体看大多研究相对比较宽泛,缺乏深入性与系统性。因而,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饭店理论研究对业界的现实指导效果与影响,也影响了我国饭店理论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地位。
(3)我国饭店理论研究还大多以经营管理理论为基础与主流,缺乏与其他学科在饭店领域研究的结合与交叉,因而,在对饭店理论建立与研究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局限。目前,建筑与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文化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为饭店建设与开发等,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思路与角度,在未来的饭店理论研究中,还有待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以更好地提高饭店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饭店业界实践。
(4)饭店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对新的消费理念、观念、理论在饭店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从而,在使饭店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引导市场需求,创造更多的异质与良好品质、类型饭店的同时,推动饭店实践与理论的发展。目前,饭店理论研究人员已经普遍关注文化、体验、符号与消费社会等对饭店设计、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的影响与作用,并进行了相关探索,但总体上来说,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与系统化。同时,饭店理论研究还应该关注更多的饭店产品形式,比如精品酒店、主题酒店、农家乐等;也要关注饭店企业发展模式趋势等,比如景观房地产、旅游房地产、旅游企业集聚、区域一体化、CBD发展等对饭店实践的影响。在未来的饭店理论研究中,研究人员需要在饭店实践认识与研究的基础上,将饭店理论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饭店实践还需要饭店核心基本理论进行引导与借鉴;对于饭店管理的研究来说,自身的研究框架体系和方法还不完善。未来的饭店服务、产品设计与开发等将更为专业,伴随着饭店管理学科的成熟,饭店管理需要发展自己的理论、尤其需要以饭店产品、饭店产品竞争力体系等为核心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系统以及细致的研究,以展开本领域的研究以更好地为学科发展和饭店管理实践服务。
参考文献:
姓名
性别
工作单位
从事专业
现任职及聘任时间
申报评审资格
***
男
***公司
给水排水工程
助理工程师2014年聘任
工程师
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本人***,大学本科学历,男,45岁,现工作单位*****公司,现职称为助理工程师,任职18年,毕业于*****学校,我从毕业后一直从事给水排水专业的技术管理和工程施工工作,期间不断学习各项新技术新规范及新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自己的专业业务知识更加扎实、全面,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我工作的这么长时间里,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给水排水技术行业从业者,肩负着多么巨大的责任,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业主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一旦建成后存在后续问题,这是要影响一个小区甚至一座城市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损害千千万万人民的利益。
近年来,我主要撰写了《建筑给水设计及管道敷设中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自来水给水网管理的优化路径探析》、《建筑给排水施工中有关环节的改进》、《论给排水管道的施工措施与发展趋势》等十几篇论文。主要从设计和施工以及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方面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并在具体实施中获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并在2018年五一获得**县劳动竞赛委员会和**县总工会颁发的“最美劳动者”称号。2018年9月参加了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心组织的管道检验工程管理师的培训,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高级管道检验工程管理师的证书。
近年来,主要参与完成的项目有****供水工程(水厂及输配水管网工程)、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新建日供水能力达7万立方米的水厂和日供水能力达5万立方米的北村水厂,铺设引黄北干线1#、2#分水口到两个水厂DN700输水管线5.1Km,DN600管线1Km,从水厂至用户DN800输水管线7.2Km, DN800以下至DN200配水管线44.406Km。从方案讨论到技术论证及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都起到了很关键作用。
2007年参与完成了同泰路供水管线铺设施工,该工程采用DN400PE管,全长15.8千米,自然地形高差12m,为重力有压流输水管线,PE管材运输和安装要求严格,粘接时要隔离湿气、精准控制温度,但是由于当时适逢雨季,埋沟经过多次雨水冲刷,出现管道断裂,无法供水。需要重新设计,重新施工。于是我反复修改设计,增设改造支墩、排气井、泄水井,增加伸缩器和排气阀,昼夜赶工期,终于按时完成供水任务。
中图分类号 Q149;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4-0178-06
自从1987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明确提出以来,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理想的发展理念和发 展模 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和评价是可持续发展从一个抽象的理念进 入可操作实践阶段的关键环节之一。William和Wackernagel提出的生态足迹成为应用最广泛 的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方法之一。本文简要评述生态足迹的研究现状,着重对基于净初级生 产力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EF-NPP)进行介绍,并与常规的基于全球农业生态区的生态足迹方 法(EF-GAEZ)进行对比。
1 生态足迹
1.1 理论基础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和学者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依赖于自然资本的维持[1],自然资本的利用和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而自然资本的有效管理则 依赖于自然 资本的可靠度量[2]。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大多数都是在光合作用的发生场所―― 地球表面 进行的,自然资本又总是与一定的地球表面相联系[3],因此生态足迹模型用生物 生产性土 地来衡量自然资本。生态足迹模型的所有指标都是基于生物生产性土地这一概念而定义的[4]。
为了能够定量描述可再生资源,生态足迹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假设,包括可以追踪每年消耗的 资源及产生的废弃物、资源流和废弃物流可以转换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统一采用标准化 的面积度量单位、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空间互斥、需求和供给可以直接对比、需求可以超过 供给六个方面[3]。
1.2 计算结果的涵义
生态足迹代表研究区域居民消费对生态系统的基本需求。生物承载力是指现有的各类型土地 和水体所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力之和。生态盈亏是指生物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差。若一个地区 的生物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出现生态盈余;反之则呈现生态赤字。
生态赤字的解决方案有进口和耗竭资源两种,某种意义上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持续的:从理 论上讲,进口相当于占用了研究区以外的生态供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代内公平、地域公平 的原则;掠夺式过度开发资源,将造成某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渐趋消亡,剥夺了后代人平等拥 有、使用该种资源的能力,违反了可持续发展代际公平的原则。
生态足迹的假设条件比较保守,多半高估了生物承载力,低估了生态足迹,导致判断生态盈 余的可靠性降低[5]。
2 EF-GAEZ国内外研究进展
2000年起,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环球足迹网络(GFN)联合其他国际组织,在每两年发 布一次的《生命行星报告》中,用大量篇幅介绍生态足迹的研究成果;2005年,GFN开展了 “Ten-in-Ten”计划,即10年内至少有十个重要国家将生态足迹指标制度化,使其像GDP一 样得到广泛应用。瑞士和日本已经在2006年完成了国家生态足迹账户的检查,将生态足迹作 为国家环境或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重要指标,还有近30个国家表示对此感兴趣[6]。
随着主要工业国家考虑把生态足迹纳入官方指标体系,其经验也在逐步向发展中国家推广[7]。国内对生态足迹的研究非常丰富,通过关键词搜索,截止2006年年底,仅CNKI 全文期刊 数据库收录的有关生态足迹的相关论文已超过500篇。根据对CNKI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检 索,以生态足迹为题的学位论文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杜加强等:生态足迹研究现状及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计算方法初探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年 第4期2.1 研究进展
2.1.1 不同空间尺度研究现状
根据《生命行星报告2006》[8],2003年全球生态足迹为2.2ghm2/人,生物承载 力为1.8ghm2 /人,生态赤字为0.4ghm2/人。国家尺度上,《生命行星报告2006》对150多个国家的 生态足 迹进行了计算。国外学者对荷兰、奥地利、瑞典、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也进行了研究 [9~11],我国学者则从各个角度对我国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详细计算[5,12,13 ]。
除上述全球和国家尺度外,地区、城市、特殊行业及更小尺度上的研究也比较丰富。研究的 尺度也在逐渐缩小,对校园、家庭等小尺度的生态足迹也进行了研究[14~16]。RP 等网站推出了个人生态足迹的测试软件。
2.1.2 时间序列研究现状
《生命行星报告2006》显示,40多年间,人类的生态足迹呈现持续增长,生态盈亏从1961年 的生态盈余变为2003年的生态赤字,从仅需要0.5个地球到使用着1.2个地球。Wackernagel 等专门分析了进行时间序列生态足迹计算时遇到的概念上和方法上的挑战,给出了解决方案 [2],并分别应用了全球公顷和“实际公顷”,动态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等不 同方法进行 对比[9];国内许多学者都开展了我国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研究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
2.1.3 消费分类研究现状
生态足迹考虑的消费项目从最初的食物、消费性能源,发展到木材、日用品等越来越多的类 别[8]。土地利用类型也增加了水电用地、核电用地等新的用地类型。Hong X. Ngy yen等提 出运用热力学方法将重金属等不可再生资源纳入到生态足迹的消费项目中,并进行了实例研 究[17]。
2.1.4 全球产量、区域产量和不变产量研究现状
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类型的产量数据计算得到的生态足迹结果相差较大[11];Wack ernagel 认为使用三种产量分别回答不同的问题。全球产量回答了给定区域占用了多少全球生物圈再 生能力,需求和供给相对于全球需求和供给占有的份额等问题。区域产量回答了给定人口的 经济活动占用了多少实际的土地面积,土地的配置以及哪种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最大等问题。不变产量主要为了固定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用以辨识人口、消费和资源利用 效益等因素对生态足迹的贡献[2]。
2.1.5 计算方法标准化研究现状
随着生态足迹应用案例的增多,相同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出现了较大分歧 ,降低了计算结果的可比性。为此,GFN于2005年成立了生态足迹标准委员会,旨在建立科 学一致的生态足迹方法和应用标准[18]。2006年6月GFN标准委员会了第一套有 关生态足 迹模型的标准――《生态足迹标准2006》[19],对于研究区域生态足迹具有重要指 导意义。
2.1.6 其他方面的改进
Bicknell以新西兰为例,将投入产出分析引入生态足迹计算[20];Thomas等综合前 人的研究 ,在分解消费种类和扩展应用家庭消费数据时用投入产出分析法重新分配已有的生态足迹帐 户[21];徐中民等将生态足迹与信息熵相结合,提出“生态足迹多样性”的概念[12];尤飞 等用幂指数模型建立了GDP和生态足迹的函数关系[22];赵卫等通过构建预测模型 ,结合情景分析法对吉林省生态足迹进行了预测[23]。
2.2 EF-GAEZ的优缺点
生态足迹提出后,有关生态足迹的优缺点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国际生态经济学会会刊 Ecological Economics 在2000年第3期还以专刊形式集中讨论了生态足迹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促进了生态足迹模型的不断完善与改进。
EF-GAEZ的主要优点包括概念的形象性[24,25]、方法的可行性[7]和结果 具有一定的政策含 义[7,12],主要不足表现在生态足迹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具有生态 偏向性[4,7,24,26,27]、生态盈亏判断可持续发展具有尺度性[5,12,13,28]、没有把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与功 能描述完全[13,26,27]以及均衡因子、产量因子和能源计算过程中计 算因子取值争议较大[9,26,27,29]等几个方面。
3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足迹计算
RP的Jason和John及其团队在2004-2005年对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 首次提出了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30,31]。
净初级生产力(NPP)是指绿色植物在太阳能光合作用下生物物质的年生产量。NPP是地球上 所有消费者和分解者生存、生长、繁殖的基础。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占用NPP,同时这些活动 反过来影响NPP,因此NPP与可持续发展显著相关。生态足迹侧重于评价人类社会对生物生产 性土地的利用,而人类的净初级生产力占用(HANPP)侧重于测量人类对生态系统压力的强 度,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18,32]。目前常用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包括Wackernagel提 出的经典方法和利用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全球农业生态区(GAEZ)的 。而EF-NPP方法则是刚刚提出的,对于促进生态足迹方法的完善与改进具有重要意义,国内 尚未见到较详细的介绍。
3.1 EF-NPP对EF-GAEZ的主要改动
EF-NPP主要对从EF-GAEZ受到批评较多的四个方面进行了修改。
3.1.1 在生物承载力计算中包括了整个地球表面
EF-GAEZ方法在计算生物承载力时,未包括那些具有较低或没有潜在生产力的地球表面,比 如高山、沙漠、海洋、苔原带等,忽视了这些区域在生物承载力再生、为关键生态系统提供 服务等方面的功能。而EF-NPP方法认为地球整个表面都是互相联系的,全球的大部分表面都 参与了CO2的吸收与循环,因此方法上的第一个改动即在生物承载力计算中包含了所有的 水面和陆地,土地利用类型中增加了低生产力土地和远海。
3.1.2 为其他物种的生存预留了较大空间
EF-GAEZ在生物承载力计算中扣除12%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但12%这一 数值并非科学研究的结果,而是联合国考虑各国政府可以接受的水平所采纳的比例。EF-NPP 认为EF-GAEZ以人为中心的痕迹过重,未充分考虑其他生物。根据现有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成 果,若13.4%的陆地面积得到有效保护,则55%的濒危物种得以存活。EF-NPP在计算生物承载 力时采用扣除保守的13.4%的方法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3.1.3 改变CO2的吸收速率的假设
EF-NPP在此方面主要做了两点改动:一是将仅由林地吸收CO2的假设扩展到整个地球表面 ; 二是改变了碳吸收的速率。EF-GAEZ有关一块土地只能提供一种功能的假设是学术界批评的 焦点之一,特别是在CO2吸收方面,用于提供木材的林地就没有吸收CO2的功能,而世界 各国 又均未留出用于吸收CO2的土地。EF-NPP根据碳循环是全球性的事实,认为全球表面都有 吸 收CO2的功能。因此,EF-NPP在生物承载力计算中考虑了地球表面的两种功能:第一位功 能和CO2吸收功能。
3.1.4 利用净初级生产力计算均衡因子
EF-NPP中均衡因子是用NPP方法测得的不同土地类型的生产力与平均水平之比,其1998年的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与EF-GAEZ相比,EF-NPP的结果与各类土地生态价值的理解更接近,林地、草地和水域等生 物量较大且物种丰富的用地具有较高的均衡因子,而建筑用地具有较低的均衡因子。解决了 EF-GAEZ中建筑用地和耕地均衡因子相等,易造成两者对环境的影响相同的错觉的不足。
3.2 EF-GAEZ和EF-NPP计算结果对比
3.2.1 全球尺度静态结果对比
EF-GAEZ和EF-NPP方法计算得到的2001年全球生态足迹见表2。
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有较大差异。EF-GAEZ中,主要是能源用地呈现生态赤字,而EF-NP P所 计算的八类土地类型中,耕地、建筑、水产品和能源四种用地类型均呈现生态赤字。这是在 全球生态足迹分析中耕地、建筑用地和水产品用地三种用地类型首次出现生态赤字,修正了 EF-GAEZ在计算全球尺度的生态足迹时,上述三种用地不可能出现生态赤字的不足[ 30,33]。 均衡因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预留土地比例的变化可以解释这种差异。EF-NPP得到的能源消费 生态足迹是EF-GAEZ的17倍,这主要是由于EF-NPP在生物承载力计算中包括了整个地球表面 使得碳吸收速率由0.95tC/hm2减少到0.06tC/hm2的原因。根据EF-GAEZ的计算结果,200 1年 人类的消费需要同等生产力水平下1.18个地球,而EF-NPP的计算结果需要1.39个地球,情况 比EF-GAEZ更为严重。
3.2.2 全球尺度动态结果对比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显示,全球生物承载力总量在40年间没有明显变化,EF-GAEZ方法得出的 生物承载力约为1000亿ghm2,EF-NPP方法得出的生物承载力约为110亿ghm2左右。两种 方法 得到的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在40年间稳定上升,EF-NPP方法上升速度更快,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后开始出现生态赤字。
3.2.3 区域和国家尺度静态计算结果对比
根据EF-NPP的计算结果,非洲、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呈现生态盈余状态,生 态盈余的数值大于EF-GAEZ的结果。中东地区、中亚、北美和欧洲地区均倾向于出现生态赤 字,且生态赤字较EF-GAEZ方法的结果更为严重。与EF-GAEZ相比,EF-NPP的计算结果中75个 国家的生态盈亏计算结果更大,63个国家更小。
EF-NPP计算结果显示,能源消耗相对较低、土地面积大,草地、林地和水产品用地所占份额 较大的区域或国家,很可能生态足迹较小,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而能源消耗相对较高、建 筑用地占据份额较大且土地面积较小的区域或国家,则有可能生态足迹较大,处于生态超载 状态。这主要是与EF-NPP对碳排放较敏感,更强调草地、林地和水产品用地的生态价值,而 降低建筑用地的生态价值等因素有关。
在138个国家中,24个国家两种方法得到的生态盈亏方向不同,其中有20个国家采用EF-GAEZ 时为生态赤字,而采用EF-NPP时为生态盈余,另外4个国家恰好相反。对两种方法得到的138 个国家的生态盈亏值进行相关分析可知,两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8 。由 此可知,尽管两种方法在理论、计算模型上不尽相同,但总体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能够反映 一定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是否超过了资源再生能力。
3.3 EF-NPP方法的不足
EF-NPP是针对EF-GAEZ的不足建立的,改动之处即为EF-NPP与EF-GAEZ相比的优势之处。但EF -NPP方法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NPP的计算尚有不完善之处。EF-NPP方法是以NPP的计算为基础,而目前NPP的计算方法 和模型尚无统一标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得不到保证。
远海和低生产力土地类型尚没有生态足迹计算公式。在目前的EF-NPP方法中,生态足 迹计算部分没有涉及到远海和低生产力土地类型,即这两种生物生产性土地仅提供生物承载 力而人类没有相应的消费,这显然不符合需求-供应的对应关系,尚需要从理论、方法上进 行完善。
水资源、其他温室气体和有毒物质的生态足迹没有包含在生态足迹计算之中。EF-NPP 与EF-GAEZ相同,没有把人类的消费描述完全。
没有合理解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不可替代的质疑。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计算中 将不同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直接相加,暗示着各类土地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没有反映各类土 地不可或缺的特点。
土地具有多重功能的特点未得到全面体现。尽管EF-NPP将土地面积加和两次,体现了 全球碳循环和土地的第一位功能,但土地的其它重要功能尚未得到有效体现。
3.4 小 结
综上可知,两种方法各有优劣。EF-GAEZ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和应用,EF-NPP则从理论和 方法上解决了EF-GAEZ中的某些缺陷,对完善生态足迹理论及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但EF-NPP 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且NPP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数据获取有一定难 度,增加了研究成本,因此EF-NPP方法广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4 研究展望
生态足迹尽管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但由于理论与方法并不是十分成熟,因此尚有较 大研究空间。国外学者一般较关注理论基础、计算方法上的研究和改进,并积极研究如何逐 步建立标准化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国内研究偏重于应用,对理论、方法的研究不多,尚需 要进一步加强。
生态足迹模型的理论假设是备受质疑的部分之一,应深入探讨假设的合理性及其与实际的差 距;进一步加强消费分类以及其他废弃物的吸收研究,尽可能地完善消费分类,使生态足迹 描述的生态功能尽量完全;细化消费分类的覆盖面和层次性,避免重复计算某些消费;明确 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所代表的含义,提供更丰富的政策内涵。
方法上,鉴于生态足迹作为单一指标意义有限,应深入探讨EF与NPP或HANPP、投入产出表以 及其他指标结合、组合使用的研究,使得EF不仅能够反映人类活动对生物生产性土地利用影 响的数量关系,而且能够反映影响的强度。生态足迹能够定量描述区域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 影响的特点,使得其在成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方法、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 别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边界与生态足迹法吻合的规划环评,生态足迹是对 规划方案进行检验的有效方法之一,开展生态足迹与现有的规划环评方法相结合的研究具有 重要价值。
长时间的序列研究以及区域产量、不变产量的应用,可以揭示人口、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经济 发展对生态足迹的影响,为生态足迹的趋势预测提供理论基础。加强生态足迹的预测研究、 多情景的预测分析,延伸生态足迹的时间尺度,监测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的变 化,是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以便为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等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编辑:温武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Wackernagel M, Onisto L, Bello P, et al. National Natural Capital A ccounting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J].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29(3):375 ~390.
[2]Wackernagel M, Monfreda C, B.Schulz N, et al. Calculating National and Glo ba l Ecological Footprint Time Series:Resolving Conceptual Challenges[J]. Land Us e Policy, 2004,21(3):271~278.
[3]Monfreda C, Wackernagel M, Deumling D. Establishing National Natural Capit al
Accounts Based on Detailed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Biological Capacity Assessm ent.[J]. Land Use Policy, 2004,21(3):231~246.
[4]杨开忠,杨咏,陈洁.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15(6 ):6 30~636.
[Yang Kaizhong, Yang Yong, Chen Ji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C o ncept, Method and Cases[J]. Advance In Earth Science, [WTBZ]2005, 15(6):
630~636. ]
[5]徐中民,陈东景,张志强等.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J].土壤学报,2002,39 (3):441~445.[Xu Zhongmin, Chen Dongjing, Zhang Zhiqiang, et al.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 is of China in 1999[J]. Acta Pedologica Sinica, [WTBZ]2002, 39(3):441~4 45. ]
[6]GFN. 2006 Annual Report[R/OL]. [2007-07-12].
[31]RP.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Nations 2005 Update: Sustainability Indica tor s Program [R/OL]. [2007-07-12]. 省略/publications/2006/F oo tprint%20of%20Nations%202005.pdf
[32]Haberl H, Wackernagel M, Krausmann F, et al.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Hu ma n Appropri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 Comparison[J]. Land Use Policy, 2 004, 21(3):279~288
关键词:上堆积尾矿库 勘察 研究
中图分类号:D918.2文献标识码:A
1 勘察的目的、任务
建立尾矿库的目的是保证有足够的库容储存尾矿砂、确保尾矿库的安全正常运行。
尾矿库勘察的主要内容有:1)从地质条件方面论证所选库址的可行性;2)为拟建的构筑物提供设计所需的坝材及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对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提出治理的措施建议;3)对已有尾矿坝坝体进行进行勘查,对坝体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坝体加高的可能性及为闭库设计提供坝体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2 尾矿库勘察阶段及方法
按不同的设计、建设阶段,尾矿库勘察分为: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和尾矿库正常运行后的勘察。
2.1 初步设计阶段勘察
主要是建库选址勘察,内容是查明拟建场区的地形地貌和不良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藉以避开抗震不利、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段。
抗震不利地段主要包括孤立山咀、地震液化、采空塌陷等。
不良地质现象主要包括活动断层、岩溶塌陷、采空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发育地段。库区下游应避开厂矿、村镇、景观、文物、人员集中场所。
工作内容有踏勘、地形测量、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测绘等,藉以查明场区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岩层产状,地质构造、活动断裂,汇水面积,不良地质现象,采矿及矿产赋存情况,库区下游影响范围内的村镇、工矿企业、人文、景点分布情况。
2.2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
主要目的是查明选定库址的地基稳定性、渗透性、压缩性指标及被水淹没后不稳定岩层的分布范围,并提出各项防治措施。主要方法是用钻孔进行勘察。为达到勘察目的,钻孔应沿拟建初级坝位置布设,用以查明坝基的岩土层分布、土层的渗透性,有无软弱层、液化层和岩溶、采空塌陷的分布情况。
此外,对尾矿坝各附属设施包括排洪系统,尾矿输送管道、库水循环管道等部位也应布置一定钻孔,确保基础位于稳定地层中,避免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管道破裂,威胁库体安全。
2.3 尾矿库建成后的工程勘察
目的是为尾矿库稳定分析提供基本参数,提供尾矿库继续加高扩容的设计依据,为闭库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
凡设计坝高大于20米或总库容大于60万方的上游式尾矿库,必须进行稳定分析并宜在下列时间进行:1)坝体堆积至1/2~2/3最终设计坝高时;2)尾矿堆积坝整体外坡比陡于设计值时;3)堆积坝已接近或达到设计最终坝高,拟继续加高坝体时;4)当尾矿库出现不安全症状时;5)尾矿库终了,应进行闭库后的坝体稳定性分析评价。
主要通过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辅以调查、测绘查明影响坝体稳定的因素。钻孔主要沿垂直坝体方向布设。查明堆积坝的土层的组成、分布和密实程度;查明尾矿堆积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动力性及高应力状态下的强度与变形性质;查明勘查期间浸润线,渗漏途径。应查明坝体坡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初级坝的构成及结构形式,坝移、破坏、浸润线变化和出漏情况及其它影响尾矿库安全的因素。
3 尾矿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尾矿库勘察中存在的问题,有尾矿库本身的,也有勘察工作中的。
3.1 尾矿库本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没有专业的尾矿库施工队伍,尾矿库建设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以前往往由企业自行设计施工,不按规范和无施工标准及必要的监督机制。解决方法:加强尾矿库设计、施工统一管理。建立尾矿库建设改造的专业队伍和资质审批制度。加强库区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2)堆积坝坡度陡不符合设计要求;干滩长度不足;排洪、排水系统损坏,坝体渗水。解决方法:按设计进行放坡;分散放矿,保证尾矿砂合理的沉积次序和干滩长度;修复或重建排水、排洪系统,贴坡反滤处理。3)老尾矿库选址不当,尾矿库位于居民区、工矿企业、文物、景点上游,严重威胁下游生命财产安全;库区位于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区等地质灾害危险地段。解决方法:闭库、及时清运;搞好地质灾害治理,闭库、清运。4)安全检查存在走过场现象,对真正的隐患未能认真查清。解决方法:提高对尾矿库安全的重视,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监督制度。加强尾矿库安全知识的培训,及时发现隐患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3.2 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无上坝的道路,勘察设备无法到达现场进行工作,不利于尾矿库抢险、和监测工作。解决方法:尾矿库设计、施工时预留道路以利于今后的抢险、监测、勘察工作。结合坝坡改造,修复库区道路。 2)尾矿堆积坝主要由尾矿砂堆积而成,结构松散,很难取到原状土样进行物理力学分析。解决方法:利用探坑环刀取样;采用双管单动、专用内置环刀取砂器;建立原位测试数据与物理力学指标的对应关系;预埋取样器、取样盒。3)勘察钻探期间,未按规范使用泥浆、套管护壁,钻孔完成后未及时按规范采用水泥砂浆封孔,造成坝体溃坝。解决方法:合理使用泥浆、套管护壁;钻孔完成后未及时按规范采用水泥砂浆封孔。
4 今后工作的展望
随着国家对尾矿安全及环境保护的重视,涌现了许多尾矿生产、利用的新方法、新技术。如尾矿浆干法排放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尾矿再造废水的闭合循环,有效地减少尾矿库沉积的泥浆,增加了安全系数;旋流器分级沉砂脱泥技术使尾矿砂代替建筑河砂成为可能,使尾矿砂在改良土壤、制造彩瓦、行道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土栽培技术等方面拓展了尾矿砂的利用范围,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尾矿砂的治理和利用上也将有着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赵凤民.加强科研 保障铀矿大基地建设[A]. 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12
[2] 曾文乐,谢国发,姚亦军.江西相山铀矿整装勘查区铀资源远景区块划分与评价[A]. 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12
[3] 秦明宽,李子颖,郭庆银,漆富成,潘蔚,欧光习,程纪星,刘祜,张字龙.地浸砂岩型铀矿区域成矿环境与远景区筛选评价技术及应用[A]. 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12
[4] 蔡煜琦,朱鹏飞,李晓翠,张明林,张文明,朱晓彤.我国铀矿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大基地建设[A]. 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12
三原县陵前初级中学创建于1993年,校园面积62亩,建筑面积17500m2,现有教学班16个,在校学生820名,教职工96名。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453名学生住校。
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重视校园文化氛围建设,耗资近千万元对学校的建筑翻新改旧。徜徉于陵前中学的校园中,整齐的路面,繁茂的树木无不凸显了这所校园的秀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完善的文体场所,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向人们展示了这所年轻中学的独特魅力。
目前,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离,生均校园面积、校舍面积达到省颁I类标准。校园道路宽阔通畅、平坦坚实,校内硬化率达95%,学校建有大型花园十个,绿化面积15300平方米。道路两旁冬青成排,苍松成行,生机盎然,景色秀美。教学楼前新建12000平米的启真广场,充满书香味的“文化长廊”,左右对称、静谧恬怡的亭子,吸引了学生课余的目光。校园内的大型喷绘文化牌与分列于教室、花园、绿化地带的各种标语牌、警示牌使校园处处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气息。
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备精良,有理化生仪器室4个,实验室6个,准备室3个,电教器材室、体育器材室、音美器材室、图书室、阅览室、档案室、广播室、打印室、卫生室、党员活动室各1个,微机室3个。建立校园网、校本资源库,加大了信息技术应用力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对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紧抓生命线,学校始终坚持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质量为中心,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创新课堂模式,认真落实“2515”课堂要求,即:“教师精讲不超过25分钟,学生思考和训练不少于15分钟。”确保知识当堂消化,让学生动手、动脑,全身心参与课堂。
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撰写科研论文,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困难和疑惑进行校本研究,把写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叙事、教学随笔作为校本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上示范课、听课点拨、集中辅导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辅导,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县局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三优”教师评选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陵前中学全体教职工的辛勤的劳作换来了累累硕果,学校先后被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绿色文明示范学校”,被市共青团命名为“咸阳市五四红旗团委”,被市教育局命名为“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示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第六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中获“咸阳赛区优秀组织单位”。被县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被县教育局命名为“花园式学校”、“三A学校”、“绿色文明示范学校”、“行为规范达标学校”。2011年被县教育局授予“教学质量进步奖”, “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良好单位”。
相信,陵前中学的明天会更好。
[论文摘要]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对物质的结构研究的越来越透彻。纳米技术便由此产生了,主要对纳米材料和纳米涂料的应用加以阐述。
一、纳米的发展历史
纳米(nm)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0-9米(十亿分之一米),对宏观物质来说,纳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不如,人的头发丝的直径一般为7000-8000nm,人体红细胞的直径一般为3000-5000nm,一般病毒的直径也在几十至几百纳米大小,金属的晶粒尺寸一般在微米量级;对于微观物质如原子、分子等以前用埃来表示,1埃相当于1个氢原子的直径,1纳米是10埃。一般认为纳米材料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材料的特征尺寸在1-100nm之间,二是材料此时具有区别常规尺寸材料的一些特殊物理化学特性。
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实现根据人类意愿逐个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科技最早的梦想。1991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碳纳米管,并发现其质量仅为同体积钢的1/6,强度却是钢的10倍,因此称之为超级纤维.这一纳米材料的发现标志人类对材料性能的发掘达到了新的高度。1999年,纳米产品的年营业额达到500亿美元。
二、纳米技术在防腐中的应用
纳米涂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一相尺寸在1~100nm;二是因为纳米相的存在而使涂料的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具有新功能。纳米涂料性能改善主要包括:第一、施工性能的改善。利用纳米粒子粒径对流变性的影响,如纳米SiO2用于建筑涂料,可防止涂料的流挂;第二、耐候性的改善。利用纳米粒子对紫外线的吸收性,如利用纳米TiO2、SiO2可制得耐候性建筑外墙涂料、汽车面漆等;第三、力学性能的改善。利用纳米粒子与树脂之间强大的界面结合力,可提高涂层的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刮伤性等。纳米功能性涂料主要有抗菌涂料、界面涂料、隐身涂料、静电屏蔽涂料、隔热涂料、大气净化涂料、电绝缘涂料、磁性涂料等。
纳米技术的应用为涂料工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目前用于涂料的纳米材料最多的是SiO2、TiO2、CaCO3、ZnO、Fe2O3等。由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粒子之间极易团聚,纳米粒子的这种特性决定了纳米涂料不可能象颜料、添料与基料通过简单的混配得到。同时纳米粒子种类很多,性能各异,不是每一种纳米粒子和每一粒径范围的纳米粒子制得的涂料都能达到所期望的性能和功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纳米涂料。
纳米涂料虽然无毒,但由于改性技术原因,性能并不理想,加上价格太贵,难以推广;而三聚磷酸铝也因价格原因未能大量应用。国外公司如美国的Halox、Sherwin-williams、Mineralpigments、德国的Hrubach、法国的SNCZ、英国的BritishPetroleum、日本的帝国化工公司均推出了一系列无毒纳米防锈颜料,性能不错,甚至已可与铬酸盐相以前我国防锈颜料的开发整体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以红丹、铬酸盐、铁系颜料、磷酸锌等传统防锈颜料为主。红丹因其污染严重,对人体的伤害很大,目前已被许多国家相继淘汰和禁止使用;磷酸锌防锈颜料虽比。我国防锈涂料业也蓬勃发展,也可以生产纳米漆。
我国自主生产的产品目前已通过国家涂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车辆检验站、机械科学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等国内多家权威机构的分析和检测,同时还经过加拿大国家涂料信息中心等国外权威机构的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目前国内外同类产品无可比拟的防锈性能和环保优势,是防锈涂料领域划时代产品,复合铁钛粉及其防锈漆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鉴定后已在多个工业领域得到应用。
三、纳米材料在涂料中应用展前景预测据估算,全球纳米技术的年产值已达到500亿美元。目前,发达国家政府和大的企业纷纷启动了发展纳米技术和纳米计划的研究计划。美国将纳米技术视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2001年年初把纳米技术列为国家战略目标,在纳米科技基础研究方面的投资,从1997年的1亿多美元增加到2001年近5亿美元,准备像微电子技术那样在这一领域独占领先地位。日本也设立了纳米材料中心,把纳米技术列入新五年科技基本计划的研究开发重点,将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与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保护等并列为四大重点发展领域。德国也把纳米材料列入21世纪科研的战略领域,全国有19家机构专门建立了纳米技术研究网。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和生存环境改善及人体健康的保障都将做出更大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将是一个纳米世纪。
由于表面纳米技术运用面广、产业化周期短、附加值高,所形成的高新技术和高技术产品、以及对传统产业和产品的改造升级,产业化市场前景极好。
在纳米功能和结构材料方面,将充分利用纳米材料的异常光学特性、电学特性、磁学特性、力学特性、敏感特性、催化与化学特性等开发高技术新产品,以及对传统材料改性;将重点突破各类纳米功能和结构材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检测技术和表征技术。多功能的纳米复合材料、高性能的纳米硬质合金等为化工、建材、轻工、冶金等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机遇。各类纳米材料的产业化可能形成一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将对国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纳米技术的应用逐渐渗透到涉及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将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纳米技术在涂料行业的应用和发展,促使涂料更新换代,为涂料成为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开创了突破性的新纪元。
纳米涂料已被认定为北京奥运村建筑工程的专用产品,展示出该涂料在建筑领域里的应用价值。它利用独特的光催化技术对空气中有毒气体有强烈的分解,消除作用。对甲醛、氨气等有害气体有吸收和消除的功能,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新。经测试,对各种霉菌的杀抑率达99%以上,有长期的防霉防藻效果。纳米改性内墙涂料,实际上是高级的卫生型涂料,适合于家庭、医院、宾馆和学校的涂装。纳米改性外墙涂料,利用纳米材料二元协同的荷叶双疏机理,较低的表面张力,具有高强的附着力,漆膜硬度高且有韧性,优良的自洁功能,强劲的抗粉尘和抗脏物的粘附能力,疏水性极佳,容易清洗污物的性能。耐洗性大于15000次,具有良好的保光保色性能,抗紫外线能力极强。使用寿命达15年以上。颗粒径细小,能深入墙体,与墙面的硅酸盐类物质配位反应,使其牢牢结合成一体,附着力强,不起皮,不剥落,抗老化。其纳米抗冻涂料,除具备纳米型涂料各种优良性之外,可在10℃到25℃之内正常施工。突破了建筑涂料要求墙体湿度在10%以下的规定,使建筑行业施工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功效,又创造出高质量。
四、结语
由于目前应用纳米材料对涂料进行改性尚处在初级阶段,技术、工艺还不太成熟,需要探索和改进。但涂料的各种性能得到某些改进的试验结果足以证明,纳米改性涂料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好的。
参考文献:
[1]桥本和仁等[J].现代化工.1996(8):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