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英语教师校计研修

小学英语教师校计研修

时间:2022-10-19 22:35:12

小学英语教师校计研修

第1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校本研修;高效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31-02

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农村中学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教师而言,他们中的多数人教学观念陈旧,不能领会新课程理念,不重视教改;不能正确理解新教材,对现行英语教材的理解片面化,教学方法不当,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农村中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重要原因。要想改变以上现状,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激励、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学生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以往都是教师在假期去外地进修学习,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与真正的课堂脱节,缺乏实效性。因此,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学院以陕西泾阳县为对象建设了“陕西省校地共建中小学校本研修实验区”,在2011―2012年这段时间先后进入泾干镇中学、云阳中学、扫宋中学和云塔寺中学这四个学校对英语教学进行了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指导。

一、答疑解惑咨询

教师在校本研修这方面肯定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我们采用面谈式和团体座谈咨询两种方式帮助他们弄清疑惑,明确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一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充分交流互动,促进思维碰撞和集思广益。

二、案例分析指导

我们会选用英语教材的个别单元作为教育案例,从目标设定、内容分析、过程设计、方法选择、活动实施、反思评价等环节与教师一起辩证分析、交流切磋,使教师体验和领悟教学内容所蕴藏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实践活动使教师头脑中悬浮的课程改革观念真正做到感性到理性的自然转变,为他们顺利进入亲身实施课程改革的课堂实践铺平道路。

三、教学现场对话

我们先后走进这几所学校的英语课堂,现场观察,一起进行课后反思评课等互动交流活动,在面对面的对话交流中给教师提供一些专业性指导建议。通过零距离体验接触实现了专业知识和教学情境的对接,而经过整合之后的建议融入了一线教师熟悉的教学实践情境信息,更接近教师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因而更容易被一线教师所接受并融入其原有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而也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结构的更新。经过这一系列的指导与整合,这几所学校开始实行了全新的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导者。教师们信心和劲头都非常大,他们在慢慢地适应和尝试中彰显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1.以“导学”引预习。这些学校以一个年级为一组,为每一个单元编写英语“导学案”,每一个单元,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目标,由集体讨论、研究,统一体例,学重点,统一训练方案,编写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在课前发给学生,内含本课堂教学目的,需要学生掌握的技能,以及20个左右的练习题。学生根据该方案的要求自主学习,提前预习,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如果发现问题,学生们会在老师的组织下,在课堂上相互讨论,从而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这样做在内容编排上与教学进程同步,将教案、学案、作业、练习结合在一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便于学生自学,便于同学间的交流合作,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课堂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及记忆知识要点上,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高效量化赋分。课改后,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个性张扬,你说我论,但我们也发现仍有少部分学困生死气沉沉,在了解探讨之后,我们和授课教师制定了“高效课堂”之学习小组课堂各环节评价标准及赋分细则,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个体潜力,发挥了学习小组的最大动能,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个体之间、团队之间良性竞争的氛围。课堂量化赋分的评价对象是各学习小组;评价主体以任课老师为主体,全体学生参与共评;评价范畴包括学案完成、课前板书、站立交流、课堂展示、对抗质疑及其他方面。赋分细则分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案完成:任课老师可全收检查导学案或抽查各个小组部分成员的导学案,视其完成的质量赋分。(2)课前板书:各个小组推选组员提前把该组所分配的任务板书写在黑板上,视其板书的质量赋分。(3)对抗质疑:在别的小组展示过程中,看其他小组成员能否发现该组的板书错误或讲解错误,是否有更好的答案或解题方法等进行赋分,并且对该组讲解内容做出相应的扩展及补充,都给予奖励。每天总结一次,在黑板上公布结果,并评出明星小组。由于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很高,传统课堂上打瞌睡、聊天、看小说的人基本没有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意识也支撑了孩子们的学习意志。学习好的同学会主动地鼓励、帮助学困生,而学困生为了小组荣誉学习比以前刻苦了。

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对薄弱学校尤其是薄弱学科的指导与扶持是专家团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通过传递新观念、新信息、传授新教法,进一步推动了各校的教育改革,使一些原本薄弱的学校开拓了工作思路,提升了教学改革的层次。在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制定合理解决的方案,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英语课改模式,在试验区推广。

参考文献:

[1]成达如.校本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56-57.

[2]金莉.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理性思考[J].甘肃农业,2007,(1):54-55.

[3]苏雁.对症下药转变学生的被动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3):47-48.

[4]王路.大学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5).

[5]周冬祥.教师自主成长之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5).

第2篇

1.关于开设进程

目前,本地区共有63所小学,其中完全小学58所,不完全小学5所。本地区共有小学生38087名。

目前,本地区小学已经全面开设英语课程,其基本进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起步较早。在当地党政的领导和重视下,本地区小学英语课程开设起步较早。90年代末,首先在实验小学进行试点。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开始后,本地区虽然不是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但是,英语课程实验与国家课改实验区基本同步,于年开始开设英语课程,比大市其它县市要早得多。据了解,目前大市其他县、市只有市(县)城区少数有条件的实验小学开设英语课。

二是分步实施。按照教育厅文件要求,吸取省内外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经验,我们制定了英语课程开设方案。按照方案,本地区从年秋季开始,城区3所小学和乡镇所有中心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从年秋季开始,本地区所有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全面开设英语课。年年,政府有关领导亲自关心小学英语课程开设工作,本地区10所省级实验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年本地区所有小学的一、二年级,全面开设英语课程。按照计划,今年秋季,英语课程覆盖所有学校、所有年级。在教学内容上,为防止英语教学与汉语母语学习相互干扰,各学校一年级英语字母教学皆在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任务完成并得到充分巩固的基础上进行。

三是步履稳健。专门召开了开设英语课程动员会。制定了《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实施方案》。每年安排师范英语毕业生选聘计划,陆续补充师资。不断由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英语师资转岗培训以及在职进修培训。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活动,形成校本研修制度。

2.关于教材使用

1-6年级目前使用的教材为江苏译林出版社与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编写的《牛津小学英语》。该教材词汇量较大,内容丰富。

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有关文件(苏教基〔2010〕6号)规定,3-6年级英语教材,属于义务教育免费教材,其费用由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补助经费统一承担并实行国库支付;1-2年级英语教材,属于地区教学实验教科书,其费用由本地区财政负担。

3.关于师资状况

本地区英语任课教师共360名,其中,英语专业130名,非英语专业256名。为保证英语课程的开设,近年来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师资缺乏问题:

一是招考。每年新教师招考时,向小学英语倾斜。尽管每年所下达的新分配的聘用人数指标很紧,但对小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聘用人数上都给予最大限度的倾斜。学年—年期间,政府下达的总指标575人,其中小学英语教师共招考109人,占总指标的20%。年年,为启动小学低年级英语课程的开设,安排小学英语指标30名,占当年中小学进人指标的26%,比上年度增加50%。

二是培训。对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自年以来,依托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7期培训班和一期提高班。迄今为止,参加培训转岗英语教师有269名。

三是委培。从年年起,采取定向委培的办法,解决师资来源问题。年年共委培小学师资23人,其中小学英语14人;年共委培小学师资29人,其中小学英语师资11人,年委培30人,其中小学英语8人。

4.关于课程设置

3-6年级,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每周安排3课时。

1-2年级每周安排4课时,每节课20分钟;由于国家课程计划中低年级没有英语课时,目前,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中安排低年级英语课时。

二、存在问题

1.在教材方面,词汇量大、内容多,课程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高;同时,教师普遍感到课时不够,备课的要求高,一些转岗改教的老师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要求很高。

2.在师资方面,一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通过转岗培训从事英语教学的269名教师中,有些教师语音和听说能力等基本功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负担较重,小学英语教师一般都跨年级上课,任课班级多,备课量大,教师工作负荷较重,无暇花费更多的精力更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三是职称评定有障碍,大多转岗培训的教师所拿文凭都不是英语专业,职称评定的时候所教科目与文凭对不上号,按照目前市职称评定的要求,似乎或多或少地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称评定。

三、应对措施

1.招聘专业师资。今后,本地区小学事业将基本稳定在现有规模:学生35000-38000人,班级900个左右。从人数上看,现有英语教师规模,能基本符合要求,但是,对照高标准要求,专业合格人数太少,很多是通过培训临时转岗的。现有222名专职英语教师中,有62名专业学历有待进一步对口;现有138名兼职英语教师中,有135名专业有待进一步对口。因此,请求今后陆续招聘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加快英语教师专业学历的合格化进程。

2.实施科研兴师。以科研兴教为抓手,以打造优质资源为契机,以编精练题、易错题,写教学案等为手段,通过磨题、研题,磨课、研课等过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加强专业培训。需要对部分转岗教师进行2次培训。

第3篇

一、 认真完成培训工作

1、 教师职务培训

创新培训模式:张爱华老师的“说听评一条龙培训模式”、……

2、 校本培训

何取林老师认真审阅,并提出许多对校本培训的改进意见,张梅青老师协助校本培训材料的审阅……

3、 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策划与组织

张梅青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

4、 新教师培训

张爱华老师的新教师班qq群管理与blog交流、何取林老师的blog交流、赵龙山的《教数学想说就说》新教师班班刊及其他老师的班级管理都很有特色

5、 体育本科班(学历培训)等其他大专、本科及研究生班的有关班级管理、教学及教学辅助工作

司贵亮老师的体育本科班的筹备到开课,做了大量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张梅青、何取林等老师为大专学历培训班开课;何取林担任研究生班考前辅导班的班主任工作;

6、 英特尔未来教育及其他专项培训

张梅青、何取林、赵龙山为全市英特尔未来教育学科教师培训班开课

赵龙山为港口镇教育行政干部班开设专题课《校长引领与名师成长之路》

二、 打造部门教研文化

1、 抓教研论坛

通过将开发专题课、说课、写论文、张梅青的公开课、培训课跟踪反馈等一切与教学、教学研究有关的话题作为论坛的内容,举办三次教研论坛,效果好。

2、 看到了教研的效果

研究教学的热情高了,专题培训课后的反思与改进多了,也有二位老师的3篇。

3、 教研氛围越来越浓厚

通过举办教研论坛,部门的老师越来越喜欢了。因为通过教研论坛,老师们的参与度高,收获也大。

三、 指导小学的教研活动

1、 烟洲小学

全部门教师参与指导“烟洲小学的省级课题汇报课”;

赵龙山为其六年级2班开设数学研究课,西区教办教研室组织全区数学骨干教师进行观摩评课;

2、 雍景园小学

何取林为学校指导作文与口语交际课多次

3、 石岐中心小学

张梅青老师利用到该校挂职的机会,积极为该校英语科组的英语教学出谋划策,深得该校教导处的赞许;

4、 小榄

何取林为部分学校指导作文与口语交际课多次

5、 石岐第一小学

司贵亮老师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包括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并在该校为全校的体育老师上了两节小学研究示范课

6、 石岐实验小学

赵龙山为“石岐实验小学青年教师发展工程”开讲座一场

7、 石岐第一城小学、岐江小学

赵龙山分别为第一城小学、岐江小学及石岐第一小学的课题申报工作进行了指导

四、 完成学院交办的有关工作

1、 全部门教师倾力办好了“XX年5月份的专家讲座”

2、 策划“港口镇名师培养对象培训班”的课程计划

3、 制定“小学数学教师高级研修班”开班计划

4、 部门教师参与学院规章制度修改

张爱华、何取林、张梅青参与了相应的学院规章制度的修订修改工作。

5、 部门教师参与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工作

赵龙山参与了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有关工作。

6、 部门各位教师拟定了小学各学科继续教育指导组成员名单

五、 积极走出去

1、 张梅青到石岐中心小学挂职担任教导处副主任

2、 赵龙山到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第五届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3、 司贵亮参加全市中考体育考试的评委工作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 英语教师;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一、 引言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根据此文件精神,张家口市区及周边县各小学相继开设了英语课程。随着小学英语教育的普及,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构成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此,计划进一步推进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并且不断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努力加强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张家口市及周边县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特别是周边各贫困县、乡等地区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情况,成为“张家口市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的突破口。本课题组成员为了全面掌握张家口地区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该地区小学英语师资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工作。

二、 张家口地区小学英语教师队伍调查手段及过程

(一) 调查手段及方法

本课题小组将针对这些问题对张家口地区小学英语师资现状开展调查,选用了以“定性研究”为主和 “统计法”为辅的研究方法。具体说来,本课题采用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工具有调查问卷和访谈。调查对象涵盖张家口市桥东区、桥西区、高新区、下花园区及张家口周边县各小学现任英语教师、学生(每区抽取100位)及家长。在此调查的基础上,还将分别与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访谈。

(二) 调查过程

首先进行问卷设计。本课题小组成员根据所要了解的内容设计了一份主要内容围绕3个方面的问卷,即教师基本情况(教龄职称、任课情况、周任课时数、学历与专业、科研与业务进修状况等);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及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及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

其次调查对象及调查形式。调查对象是张家口市区及周边县的全体现任小学英语教师,其中也有英语代课教师,他们来自本校的其它学科教师或者是社会聘任英语学科教师。课题组来到市、区、县级教育局,与各级教研室取得联系,通过他们将登记表及问卷发放到每一位现任小学英语教师手中,进行填写及调研,同时和胜利中路小学、口里东窑子中心小学、万全中心小学等学校的学生、学生家长及一些小学教师进行了座谈。

再次回收调查问卷,统计调查数据。本课题小组针对张家口市桥东区、桥西区、高新区及周边县各小学现任英语教师共发放了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93 份,其中有效表格989份。课题组成员加班加点登记调查问卷结果,计算出相应的数据,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

三、 对张家口地区小学英语师资现状的调查结果

(一) 教师基本情况统计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综合对比和分析,发现被调查的教师中36.98%是英语专业毕业, 63.01%是非英语专业毕业;45.26%是英语学科专职教师,54.74%为兼职英语学科教师; 42.67%为英语学科兼职其它学科教师, 57.33%为其它学科教师兼任英语课教师。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英语学科教师还是其它学科教师都存在专业不对口问题,也就是说“一专多科”。这一现象在这些小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被调查的教师中,专业技术职称有85.64%为小学一级、二级教师,占全体教师的绝大多数。同时小学高级教师和三级及以下教师所占的比率很小。被调查教师中有 55名教师的论文获奖,并且有38名教师获优质课奖。

(二)教师工作量情况统计

被调查的教师中,有40.63%的教师的周课时在 15 节及以下,有59.36%的教师的周课时在 16 节以上,全体教师的平均工作量为 10.45 节/周。其中每周课时量为18 节或以上的教师占21.65%,每周上课最多的教师为 28节。每周工作量在10节或以下的教师只占总人数的7.79%,每周课时量最少的教师为 3 节。通常小学教师的工作量为15节/周,这一数据表明张家口地区小学英语教师每周课时量不平衡现象非常严重。

(三) 教师队伍构成及专业对口比率统计

被调查的教师中,拥有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教师占25.06%;大学专科学历教师占42.82 %,中专学历教师占 32.12%。大学专科学历教师中,毕业于师范类专科的有75.57%,其余为非师范类专科。中专学历教师中,有77.27%毕业于师范类中等学校,其余毕业于非师范类中等学校,但所学专业均为英语。在职教师中,有近25%的教师正在进修英语大学本、专科学历。

四、 张家口地区小学英语师资引发的几点思考

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拥有一支高知识结构、有能力、有修养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张家口地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普遍偏低、兼课代课现象严重,成为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加强小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具体做法如下:

(一) 采用帮扶方法

首先通过高校的有利资源帮助扶持小学英语师资的建设。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科研能力也很强。外语系成为培训小学英语教师最理想的教学基地。具体做法:由张家口市各区及周边县与张家口市高校联系,联合举办进修班或培训班。各区属小学将计划上报给高校成人教育部门。高校可以在假期派遣优秀教师培训小学英语教师,从口语到课堂运用,从英美文化到教学方法等方面强化小学英语教师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提升了高校教师服务于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意识。

其次利用张家口市教学资源帮助扶持周边县区小学的方法。从张家口市小学校中选派有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学一线教师到周边县区小学上课。被选派教师和地方小学教师一样承担教学任务,并且安排上示范课,每周听课,指导地方小学教师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提高地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张家口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 采用形式多样的辅助教学方法。受张家口地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所限及师资短缺的影响,开设小学英语课就出现了困难。利用英语点读机或者教学磁带、录音机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可以既弥补了教师专业知识不足的缺点,也增强了教学方法及课堂的活跃性,引发对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提高教学质量。

(三) 采用传、帮、带、点,示范引领的方法。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与师资力量较弱学校建立共建校关系,交流办学经验,增加教师间的交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及理念。注重各小学英语教研组团队建设,努力形成民主、开放、合作的共同学习方式。组织听评课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听评课的向导作用,对帮助英语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及过程、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 采用英美文化交际的方法,增强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文化内涵。在小学英语教师中推广阅读有关英美文化方面的书籍,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比较我国与英美文化的相似与差别,促进教师对英语学习的认识。

(五) 采用建立多层管理机制,实现专业人才的本地化。首先建立教师专业档案袋制度,帮助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教学工作中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形成集体进取的氛围,使教师充分认识自我,挖掘发展机会,确立发展目标,最终达到目的。其次注意培养和锻炼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具有标杆作用的教师。

五、 结语

教育是国家强大的基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具有良好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学习能力,专业水平等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更应该注重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加快师资均衡的速度。

参考文献:

[1] 芮燕萍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1。

[2] 王蔷 外研社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丛书·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 文秋芳 中国英语教师自主发展丛书: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作者简介:

第5篇

1“中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第一期项目”实施的收获与不足

1.1“中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第一期项目”的内容介绍湖南省教育厅为建设首批有特色的外国留学生教育英语授课专业,重点培养来华留学生本科教育双语师资,加强教师英语授课能力的培养,划拨专项经费,选派有资质院校的优秀教师赴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进修。我校“中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第一期项目”,选派10名教师(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课程各5名)赴国外合作院校对其所承担课程的英文授课教学语言及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为期6个月的进修。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教师有湖南省教育厅全额资助,专业课程教师由我校配套经费资助,并由教育厅资助往返机票,选派任务按照要求在2年内实施完成,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1.2“中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第一期项目”的实施过程(1)教师的选派。中医学本科专业涵盖的专业核心课程中,中医诊断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精品课程,中医眼科学、针灸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为湖南省重点学科;专业课程中,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与组织胚胎学为我校首批开展英文试点教学的课程,其中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为校级精品课程。通过组织中医学专业相关教师报名申请、中医学院及其他相关院系推荐、英语水平公开测试,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与组织人事处按照中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师资梯队建设需求,共同选拔了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课程的教师各5名,纳入“中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第一期项目”。(2)进修院校的选择。为了提高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促进中医学专业建设,为我校中医学专业留学生教学工作做好准备,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为教师们推荐了几所与我校已有合作的院校,包括美国缅因州大学、美国南康州大学、澳大利亚东方医学院、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等。根据各个院校的专业排名、自己的专业需求及经济情况,10位教师中,8位教师选择以上推荐院校,2位教师自行联系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与耶鲁大学;在地域选择上:7位教师选择美国院校,2位教师选择菲律宾院校,1位教师选择澳大利亚院校;在学科专业选择上:4位教师选择医学院、5位教师选择综合性大学、1位教师选择中医类院校,实现了专业对口。(3)进修计划的制定。此次教师赴国外进修以学习授课语言及课程授课方法为主。根据教师的英语语言程度、专业水平及各院校课程设置情况等,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与教师共同商定进修计划,并与对方院校沟通,探讨进修计划可行性,确保教师进修计划的顺利实施。如:解剖学教师赴美前,已承担留学生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2年,英文水平较高,具备一定的英语授课经验。其选择旁听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神经解剖学与临床人体解剖学课程。除此之外,根据其较强的专业能力,申请参与临床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程带教活动,获得批准。中医内科学教师赴美前,未承担过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但其英文阅读能力较强,已通过PETS-5考试。与美国缅因大学商议后,建议其先以语言听力课程为主,待听力水平提升后,再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进修计划的制定,明确了教师们的进修任务,提高了学习成效。(4)签证等材料的准备。在所有国家的签证申请中,美国的签证材料最为复杂。因此,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向省教育厅与兄弟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讨教,了解申请签证流程、明确申请材料要点,熟悉面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而协助赴美教师顺利获得签证。申请赴菲律宾与澳大利亚签证较为容易,但也不容许一点疏忽。需要与对方院校反复确认申请签证的类型、进修目的、进修过程与经济情况等,在申请材料中需清晰而明确地体现,避免大使馆审核材料时,出现疑问而拒签。(5)出国前培训。为了更好地提高派出工作的效益,用好国家的每一分钱,做好派出人员出国前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培训内容包括:提高出国人员的思想素质、丰富礼宾礼仪知识、宣传安全知识等。通过出国前培训,使出国人员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使出国人员具备得体的言谈举止;使出国人员在陌生的国度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保守国家秘密,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6)后勤保障。教师进修期间,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与他们随时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做好他们的后勤保障工作,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进修期间,教师工资照发,津贴按教授、副教授、讲师级别不同标准按月发放。除教育厅资助核心课程教师往返国际机票及5万元外,学校配套5万元用于专业教师学习及生活补助,并将教师规定工作量标准适当降低,使教师们安心学习,协助学校扩大对外交流。

1.3“中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第一期项目”的收获按照进修计划,外派教师顺利完成了进修任务,在英语水平、专业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收获:(1)提升英语水平。通过在语言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式学习,利用语言环境阅读大量英语材料、收听英语信息、练习口语应用、书写日常文章,提高了日常英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深入了解了当地文化,拓展了自身的国际化视野。(2)促进专业教学。通过旁听相关专业课程、参与学生小组讨论、参与教师教研活动、承接实验带教任务、参与实验等方式,充分了解国外高校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思维、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甚至国外教师的敬业态度和精神,都对我校教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今后进行本专业的外国留学生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3)强化科研能力。通过进入国外高校实验室,参与相关实验,吸收了先进的科研知识,熟悉了先进科研设备、开拓了先进的科研思路、强化了科研能力。通过科研的锻炼,一方面促进了留学生的专业教学课堂理论的延伸;另一方面为学校在中医专业理论及实践研究方面和国外高校的科研合作和交流奠定了基础。(4)拓展海外视野。通过参与当地学术交流会议、活动加强自身国际活动能力;通过走访当地医院、高校、药店和华人居住区加深了对中医药国际化的认识,拓展了海外视野。(5)推广我校中医药传统文化。通过面向海外友人举行讲座及义诊,让当地民众近距离接触中医、了解湖南中医药大学。

1.4“中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第一期项目”的不足(1)管理工作有待改进。缺乏合理的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虽然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与教师们随时保持联系,但对其学习过程缺乏及时有效地监控,对进修效果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2)教师出国前对当地环境、文化及法规了解不多,导致期间发生一些不愉快的插曲。诸如:未经许可,擅自行医;在暴风雪天气中遭遇车祸。虽经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但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3)由于中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在院校选择上有一定的局限。国外很多中医类院校不能发放访问学者签证,而拥有中医专业的医学院校占少数,因此教师们在院校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困难。(4)对于正在开展的中医学专业英语授课课程,我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有一定的困难,缺乏权威的评价团队及合理的评价体系。

2展望

对于进修回校的教师给予平台,如授课、经验交流、讲座等,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向全校范围放大教师的个人学习效应;发挥这批教师的带头作用,为今后的教师派出工作奠定基础;继续加强这批教师临床实践的培养,提升其业务能力。对于继续选派教师出国进修事宜则要扩大视野,加强与世界各地相关中医类院校的联系,拓展新合作院校;与已合作院校建立长期的教师交流关系,开展教师进修、科研与国际专业会议等多方面合作,为今后教师进修提供更多的平台;与合作院校共同建立监控与评价体系,如:制作进修效果评价量表,双方院校定期进行同步回顾与评估;建立教师归国述职制度等;进一步加强教师出国前规范化培训,明确学习任务,熟悉国外风土民情及法律法规,做到言行得体,展现我校青年教师风范;对于正在开展的中医学专业英语授课课程,我们应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中医学专业英语授课质量保障体系。总之,在中医药院校建设中医学专业英语授课师资队伍是时展的需要,是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经之路。随着我们英语授课教师培养机制的完善,赴国外进修渠道的顺畅,英语授课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我们英语授课师资队伍将日趋成熟。这支队伍将不仅是培养境内外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导师,更是担负着向世界推广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使命。

作者:肖凡 黄政德 李江山 谭涵宇 胡以仁 刘迈兰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第6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困境;课程改革;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82-02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要适应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李宇明司长在讨论中国外语规划的文章中提出,我国由本土型国家转变为国际型国家,对外语有多方面的需求,最主要特点是需要外语服务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虽然多年以来,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大学英语教育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很长,但是往往付出的努力与成绩不成正比。在大学的英语教育中,缺少语言的应用的环境。除了大学的英语课堂,很少有机会能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在有些高校中,即便是在英语的教学课堂,由于学生的基础差,教师需要运用汉语去解释,这样的汉语教学会影响到学生的英语思维。当然教材也比较陈旧,没有跟上时代的需求,更与学生的专业完全脱离,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不能在这样的教材上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拓展,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二、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困境

1.教学对象英语水平的提高

目前我国从小学开始便开设了英语课程,而且面对当前就业的压力,家长逐渐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社会上出现了各样的英语培训班如剑桥商务英语、北美英语、阿斯顿英语等等,最重要的是这些培训机构中充足的师资力量成为高校教学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高薪聘请外籍教师,这些教学团队不仅注重语法知识的讲授,还关注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所以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较之过去,英语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高考英语课程改革以后,高考英语的词汇量要求达到3 500个,几乎接近了四级词汇。此外,一些重点高中在开设英语课的同时,还增加有相关科目的选修课如应用文写作、文学欣赏、演讲与辩论等,这些科目在很多高校也是未曾开设的。据调查,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即使将大学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英语的学习上,却仍然不能通过国家的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也许是这样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英语上的个性需求,当教师把大部分的精力用来解决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时候,学生自身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师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也是大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2.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在很多高校在开设大学英语基础课的同时,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与专业英语课程。例如]复旦大学把大学英语压缩为三个学期完成,这三个学期的英语学习组合方式有多种,或学习一到两个学期的基础英语,然后选修一到两个学期的应用能力课程;或2+1的形式,先学习1年的基础英语,再学习一个学期的应用英语。其双语课程的开设已有百门以上,其中管理学院就有48门课程是用英语开设的。该校采用的是大学英语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选修制。就笔者的院校而言,文学院增设了旅游英语课程、对外贸易课程,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依然是基础大学英语的教师。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没有被学生选课的老师,将面临着没有课上的局面,所以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此外担任专业课英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师必须对所讲授专业深入了解,拓宽与外语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部分英语教师的知识面较为狭窄,直接影响到了英语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与思维更无法得到拓展。目前我国在高校任教的教师多数为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师范院校在培养的目标上较为侧重英语的培养,而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很少涉及,这样的学生毕业之后很难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如果从事教学,何以应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其他学科接轨,形成最快的转型,以胜任英语课改的需求。

三、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方向

1.由大学英语教学转向科学研究,形成自身的科研团队

当前高校的本科生英语基础不一致,也就是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学生英语水平都能够达到大学英语的课程要求,这样的学生还是需要进行基础英语的教育的。这样基础英语的教育仍然是大学学科教育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能力比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继续奋斗在这一工作岗位上,研究大学英语教学的规律,对于在英语的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帮助。当然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效果并不会局限于此。当前我国从小学开始便开设了英语课程,特别是对于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教师而言,上课的负担较重,升学的压力较大。平时除了上课外,没有更多的时间研究英语的教学规律。大学教师身处在高校之中,研究的资源丰富,可以对中学英语教学进行研究,提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和中学教师的教学成果。

此外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依托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通识应用类课程,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通识教育的概念来自于欧洲的自由教育,之后成形在美国。当前,国内的部分重点大学在本科生的教育中都开展了通识教育。考虑到高校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识课程教育体系可以分为人格培育课程、基本技能课程、学科知识课程、专业教育课程。这些通识应用类课程是基于基础英语的基础上创办的,学生可以以英语为依托,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通识应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辨识能力。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找到与本校紧密相关的应用类课程,通过教材的开发、设计研究,使大学英语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迈进,建立高校自己的特色,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培养应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迈进。

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都有由骨干教师所带领的教学团队,但是在二本院校,因为师资力量有限,这样的教学团队发展的广度与深度都面临着挑战。如果在同一个单位形成方向相对一致的学科团队,如英语中的写作团队、听说教学团队,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商协同努力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这样的教学团队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知识,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成为优秀的科研团队。

2.掌握至少一门跨学科的专业知识

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年龄越来越早。如上所述,经过小学、中学的英语教学之后,升入大学的学生已经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基本上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尽管这样,大学的学生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师知识结构的局限性,慢慢地失去了对基础英语的认同感。尽管有很多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很重要,而且对专业英语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部分高校中专业英语教师的资源极为匮乏,有的专业英语教师除专业术语之外,甚至无法给学生解释最基本的语法语义问题。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在学校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完全可以攻读一门跨学科的学位。毕竟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只是一个工具,慢慢失去了一门专业知识具备的价值。现在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选择了去攻读哲学、教育、艺术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专业英语课程。通过这方面的进修,让大学英语教师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同时开阔视野、提升自信、使自己具备专业英语教学与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的双重身份。这样对于学校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为学校节省资源,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以合理利用。

3.与其他学科合作教学

对于有专业学科背景或者是有类似专业爱好的大学英语教师,建议他们选择跨学科进修。教师个人利用院校内部资源,旁听学习相关课程或积极与专业教师开展合作教学,在学习和合作中提高并发展自己;参加ESP某一方向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关注该专业领域的国际动向,并经常与专业领域的从业者沟通和交流,把最鲜活的业务案例应用于教学中。

英语教师也可以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2004年,我国高校兴起了合并的浪潮,以创办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各个高校的学科比较齐全,包含了文、理、工、商、法、医科学科门类,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强劲。以后的几年里,很多高校又不断新增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如西安外国语大学于2009年开设了艺术学院,这所全国知名的语言院校利用自身的语言教学优势发展多学科的专业教学。如艺术学院表演专业的英语教学课堂兼备了两名教师:基础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这两个老师的合作下,表演专业的学生排演英语话剧或者戏剧,这样在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课教室,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一举两得。也许对于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来说从课程的准备与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努力,就可以取长补短、合作共赢。高校管理层面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机构,当时是利用本校现有的资源,帮助英语教师转型,从知识单一的结构体系转向具有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英语教师。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是否会在高校的教学中消失还是一个未知数,大家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仅仅掌握一门英语语言,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单一的英语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面对上述的困境时,最好的出路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拓展与外语学科相关的综合知识,找到成功的转型方法。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研究,2007,(1).

[2]俞理明,袁笃平.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第7篇

关键词:课程设置;“国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5)06-0068-06

收稿日期:2015-08-26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课题“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研究”(XJK12JJZB037);2014年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联合项目“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及其优化研究”(14WLH08);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生态学视野下的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XJB014YYB015);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研究”(14C257)。

作者简介:戴水姣(1964-),女,湖南隆回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专业发展、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国培计划”原指中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0年开始实施。2011年起,“国培计划”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并一直沿用至今。从理论上说,“国培计划”能为我国教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大外部推动力量”[1]。但最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国培计划”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影响“国培计划”的实施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高校作为“国培计划”项目的承办者,其课程设置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以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为例,探讨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一、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高校“国培计划”课程是为实现教师培训目标而选择的培训内容的总和,主要包括“示范性短期集中项目”“中西部短期集中项目”“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教师团队研修项目”等类别[2](PⅠ)。教育部于2012年5月出台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对“国培计划”各个项目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课程目标要求

《“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对不同科目、不同层次的培训项目课程提出了不同的课程目标。现以其中的《“国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文本为例[2](P43-44),对比分析不同项目课程目标的异同(见表1)。

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课程目标上,不同的培训项目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师德、英语知识的掌握与教育教学动态的了解、教学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要求是相同的。明显的不同点在于:“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课程目标强调“培养区域教学改革领军人才”;“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强调“培养农村学校县域骨干教师”;“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强调“培养造就农村学校县级骨干英语教师”。高校“国培计划”课程应考虑各个项目课程目标的相同点(共性),但应更加重视其不同之处(个性),因为不同之处才是项目特色之所在。

2.课程内容要求

《“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对课程内容设计原则和内容维度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设计“国培计划”课程内容时,应遵循“思想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适应性与引领性相结合的原则”[2](PII)。也就是说,在设计“国培计划”课程内容时,既要注重教师专业情意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又要强调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还要突出反映教师的实际需求,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在确立“国培计划”课程内容维度时,要根据教师专业标准划分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设若干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专题[2](PII)。在此维度框架下,课程的模块与专题要针对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与受训教师的实际需求设置。问题是选择培训内容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应该做到全面、深入、细致、具体化。同时,“培训需求的调查不是只限定在培训之前,培训过程中同样存在需求调查,应加强动态需求分析。”[3]

3.课程结构要求

《“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对各个培训项目的课程结构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如:对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维度比例就有明确的规定,并要求每个内容维度浮动的比例不超过5%(见表2)[2](P52)。

从表2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一类项目,《“国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对课程三个维度所占的比例有指导性要求。对比三个项目的课程内容结构比例可见,前两个维度的比例要求略有差异,但对第三个维度,即“专业能力”,所有项目的要求都是50%。可见,“国培计划”课程设置特别强调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4.课程实施要求

《“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要求课程实施“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境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方式。”[2](PII)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将以上方式具体化为讲座、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现场观摩、行动研究式学习、经验交流与分享等方式。讲座一般邀请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的知名专家(教研员)、教授做专题报告;案例分析应收集、整理各学科教育教学的典型性案例;观摩学习、行动研究应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经验交流与分享可以邀请国家级、省级学科优质课竞赛的获奖者或者教学名师介绍成长经历,让受训者直观感悟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

二、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在教师培训中,课程设置是影响培训效果的核心因素,正因为如此,高校“国培计划”课程常常饱受批评和指责。对于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很多专家和学者做过探讨,但并没有达成共识。我们试图以某高校最近两年承办的三次“国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为例,对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014~2015年,某高校承办了三次“国培计划”项目:“国培计划(2014)”――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小学英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2014年8月21~29日)、“国培计划(2015)”――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2015年6月11~18日)、“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小学英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2015年7月30~8月23日)。这三个项目的课程设置概况详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某高校的三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比较重视小学英语教学特色,突出歌曲、简笔画与板书设计等技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其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是,以《“国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为依据来分析的话,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1.课程目标不够明确:忽视具体项目要求

某高校承办的这三次“国培计划”项目各不相同,即“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各一次,三次培训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但表3显示,三次培训的主干课程几乎完全相同,即使对课程名称的表述略有区别,课程设置趋同化现象依然非常明显,主要课程都是“文化意识与小学英语教学”“英语之美与小学英语教学”“小学英语简笔画与课堂板书设计”“英文歌曲演唱”等,忽视了不同项目的课程目标要求:“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偏离了“培养区域教学改革领军人才”的要求;“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偏离了“培养农村学校县域骨干教师”的要求,“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偏离了“培养造就农村学校县级骨干英语教师”的要求。

2.课程内容不很实用:忽视农村教育教学需求

如上所述,某高校2014~2015年承办的这三次“国培计划”项目不同,培训目的也不同,其中“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和“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以培养农村骨干教师为目的。但从表3看,三次培训的课程内容设置城市化取向明显,缺乏体现我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研讨的专题课程。

培训内容的确定应该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只有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才能设置出受训教师觉得“实用”的课程。农村教师来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是希望天天去听教授们的理论讲座,而是想解决农村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课堂的有效教学问题、大班教学问题,等等。受训教师带着这些问题而来,承办“国培计划”的高校有义务设置有关课程内容,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课程结构不太合理:忽视课程内容维度的比例要求

对比表2、表3可知,某高校2014~2015年承办的这三次“国培计划”课程结构不太合理:“专业理念与师德”课程比例分别为14.3%、25%、26.7%,高出《“国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规定的10%、10%、5%的设定要求;“专业知识”课程比例分别为71.4%、50%、53.3%,超出规定的40%、40%、45%的设定要求;“专业能力”课程比例分别为14.3%、25%、20%,大幅度低于规定的50%的设定要求。

4.课程实施方式比较单一:忽视案例教学和观摩学习

根据表3可以计算出某高校2014~2015年承办的这三次“国培计划”课程实施方式的比例情况(详见表4)。

如表4所示,某高校2014~2015年承办的这三次“国培计划”课程实施方式共有专题讲座、案例教学、观摩学习三种。其中专题讲座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总课时的92.9%、75%、90%;案例教学所占比例很低,分别为7.1%、0、6.7%;观摩学习所占比例也过低,分别为0、25%、3.3%。由此可见,该校的培训基本上为专题讲座,课程实施方式单一。

三、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改革对策

改革当前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是受训教师的呼声,也是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与效益的需要。从以上分析可知,在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中,怎样确立课程目标,怎样选择课程内容,如何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如何丰富课程实施方式,等等,是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改革的关键环节。

1.兼顾学科特点与项目特色,增强课程目标的针对性

确定明确而具体的、针对性强的课程目标是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改革的第一步。课程设计者在重视参训者的学科背景的同时,不应忽视项目特色。因为“国培计划”各个项目的培训对象完全不同,因此,各个项目的课程目标设计应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如:“培养区域学科带头人”“培养县域农村学校骨干力量”与“培养开展农村教师培训的带头人”,其课程目标是完全不同的。但是,类似于“进一步提高受训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笼统表达高频出现在高校“国培计划”的课程目标描述中,这说明部分高校课程设计者对于培训课程究竟应达到什么目标不甚了解。

为了凸显项目特色,可以将高校“国培计划”课程目标设计为三个层级:培训目标―课程模块目标―某门课程或专题目标[4]。这套“层级”课程目标体系表述明确、具体、完整,能为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指明方向。

2.兼顾成人的学习特点及城乡教师的不同需求,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课程内容的选择以课程目标为依据。高校“国培计划”课程所安排的内容应该指向事先确定的目标,选择适合成人的学习特点与受训教师需求的课程内容。

“国培计划”的培训对象是在职教师,属于成年人。成人的学习取向是现学现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与普通高师教育相比,无不体现出它的实用性、功利性和职业性。受训教师先前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他们带着问题而来,以解决问题为培训目的。因此,高校“国培计划”课程内容必须适合受训教师的成人和在职的特性,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够为“教”而学,以“学”助“教”,其侧重点应该放在即学即用上。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与发达地区、发达城市相差甚远。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项目特色,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3.倡导“轮状课程”,强调课程结构的合理性

课程结构是课程编制者按照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组织形式。高校“国培计划”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包含课程内容维度比例合理、课程内容维度组织方式合理两层含义。

高校“国培计划”课程内容维度比例应符合《“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即不同项目的课程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维度上的内容比例应保持5%~10%、40%~45%、50%[2](P52)。

高校“国培计划”课程内容维度的合理组织方式有很多。根据受训教师的成人学习特点,可以采用“轮状课程”:以教育教学中的某个中心问题为核心,构成车轮的中心;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方式构成辐条;车轮和辐条相互支撑着,而车轮的周边则会将整体的力量融合起来[5]。“国培计划”课程每一年都应有自己的“车轮”(中心主题),一年年连续下去,课程的连贯性、整体性、统一性就会得到加强与实现。尽管每一年的“车轮”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仍然会从前一年中继承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构成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例如,根据《“国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内容体系可以由三组“轮状课程”构成:第一组以“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为车轮(中心主题),以“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两个模块为辐条(相关的知识和方式);第二组以“专业知识”维度为车轮,以“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等模块为辐条;第三组以“专业能力”为车轮,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模块为辐条。这种课程结构涵盖了小学英语教师所需的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方方面面,结构完整,逻辑严密。

4.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高课程实施的灵活性

“国培计划”的培训对象来源广泛,涵盖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称层次、不同教育背景的城镇和农村教师。由于受训教师个体差异显著,在学习同一门课程时,必然受其年龄、职称、教育背景、城乡地区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学习效果迥异的现象。因此,“国培计划”课程实施必须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采用灵活的、多样化的授课方式。理论课授课有效推动可以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式,以期开阔受训教师的视野,更新并丰富其专业知识;实践课授课可以采用课堂观摩、交流互动、行动研究式学习等形式,以期启发受训教师的思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但是,在实践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课堂观摩、现场诊断、经验交流、行动研究等多种形式,让培训专家与受训教师多维互动,才能有效推动受训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改进。

总之,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要遵循课程目标的针对性、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结构的合理性、课程实施的灵活性等基本原则,以提高受训教师的专业能力为核心取向,以促进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终极目标,保障“国培计划”达到应有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长德.论“国培计划”的改进与完善[J].中国高教研究,2013(10):6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DB/OL].http:///view/9130450b4a7302, 2012-12-10.

[3] 刘径言.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211.

[4] 陈勇.“国培计划”课程实践:问题反思与对策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8):36-37.

[5] 陈晓端,郝文武.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84.

On the Curriculum Design for the National Training Plan in Universities

DAI Shui-jiao SHI Xiao-ping

第8篇

关键词:跨校修读学分 慕课 微课 英国文学

一.跨校选读学分的国内外进展

跨校修读学分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20世纪50年代,欧盟委员会制定并实施了一项名为欧洲学分转换和累计的系统(ECTS),用于促进国家间高等教育领域学生的自由流动,成员国之间对学生以往的学习成果予以认可,因此学生甚至可以在不同国家的高校修读学分。几乎在同一时期,美国的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和普林斯顿4所规模、形式相近的大学,为了便于组织彼此间开展的体育赛事活动,在各校订立运动竞赛规则的同时订立了“常青藤盟校”的规章,选出盟校校长、体育主任和一些行政主管,进而讨论各校间共同的入学、援助以及行政问题。1994年3月,日本京都地区28所私立、短期大学在京都签署了“学分互认一揽子协定”。1998年10月,日本大学委员会发表了题为“二十一世纪转型期的大学:改革计划”,号召对高等教育机制进行彻底改革,其中之一便是学分互认体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步步深入, 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都实行了学分制。学分制的实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借力于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课的建设,尤其自慕课在国内迅速推广以来,各个省市陆续开展了跨校修读学分的工作[1]。随后上海、浙江、陕西、河北等省市地区也逐步推出高校跨校修读学分试点,武汉的七所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协商同意实行联合办学,实行学分互相认证[2]。2014年5月,辽宁省教育厅开始推进跨校修读学分的试点工作,鼓励各高校学生选修辽宁省精品资源课程,并以此作为精品资源课程的评价条件之一。

二.英国文学课程跨校选读学分的实验背景

英国文学为英语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一般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国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英国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英国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作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英国文学专业性较强,它涉及到英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教学难度大,对学生知识储备要求高。并且由于英国文学本身源远流长,流派纷呈,抽象朦胧,视角多元,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沈阳理工大学姚丽教授负责的《英国文学史》为辽宁省精品资源课程,由其教学团队历时一年建设而成。2014年沈阳工业大学在《英国文学》授课中尝试性选用了其中的部分优秀教学资源开展小范围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得到了学生的积极效果反馈;在此基础上,经过前期沟通与交流,2015年两所学校共同申请探索英国文学课程跨校修读学分项目,得到了辽宁省教育厅的批准。笔者分别为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的英国文学课程跨校修读学分项目负责人,共同担任沈阳工业大学英国文学课程的课程负责人。

三.英国文学课程跨校选读学分的实验方案

英国文学课程跨校选读学分的实验对象为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301、1302两个班级,人数共计37人,其中1人为体育特长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动手实践和课后练习无一不是在老师教的环节之后进行[3]。跨校修读学分的实验方案则是采用了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方式。辽宁省教育厅提供的跨校修读学分慕课平台为辽宁省大学开放课程平台,课程建设方(沈阳理工大学)与课程使用方(沈阳工业大学)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建设方通过慕课平台布置文学知识的一般性学习任务,课程使用方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敦促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慕课平台上的学习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微课布置新的文学理解与鉴赏性小组任务。

课堂上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分别呈现演讲、表演、诗歌MV、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成果汇报。教师对学习小组提交的学习问题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讲解,并对学习小组汇报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后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利用微课的方式进行补充讲解答疑。

课程建设方教师、课程使用方教师与学生一起在网络学习群组进行学习讨论,课程建设方教师阶段性到课程使用方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与授课答疑。

四.英国文学课程跨校选读学分的实验效果

英国文学跨校修读学分任务一经,引起了所有学生的关注,涉及班级无一不选择该授课方式进行学习。经过问卷调查显示,跨校选读学分提高了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及参与积极性。参与学习的学生认为跨校选读学分利大于弊,为他们带来了不出学校即可享用其他学校优质学习资源的机会,可以领略到两个学校教师的教学特色,同时对自己的课外学习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内容和难点可以反复学习,也可以中途暂停学习,充分消化知识,学习效率得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果得到了保障,有利于促进其自主学习以及课外学习时间的有效利用。体育特长生平时因训练任务繁重,缺乏大段的学习时间,跨校修读学分为其提供了片断性学习的机会,使其能够完整地学习课程。

学生对微课的使用也表示出非常积极的欢迎态度。微课一方面补充了原有优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在课后对个别学生提出的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个别解答,在网络学习群组中单独,不需要的学生可以不必观看,需要的学生可以共享。

就课程建设方来说,跨校选读学分对其教学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课程建设方团队在课程开始前历时一年准备教学资源,并在课程开课前把所有教学资料及学习任务上传到慕课学习平台。在学期中,根据授课方的实际情况进行随时调整,并在网络学习群组中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就课程使用方来说,整个教学团队的任务量并非因此减少,反而增加了。使用方需要负责课程的协调工作,需要在开课前对整个课程进行重新的任务设置,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在课堂上,要及时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学习难题,不能照本宣科,挑战性大大提高。课程使用方团队在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与课程建设方团队保持沟通交流,学习到了课程资源制作、应用的知识和技巧,在多媒体课程、微课等比赛中取得了省级比赛名次。

就英国文学课程而言,课程涉及到英国文学、英国社会、英国历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往往是处于赶进度的尴尬,教师因为课时的限制与教学内容的浩瀚,无法调控出更多的时间检验学生对文学的理解程度。通过跨校修读学分和微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成果汇报可以检验其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达到要求。

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课程建设方教师、课程使用方教师与学生始终保持频繁的沟通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握准确,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够及时帮助解决,师生的互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师生互动的增加,对于课程授课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五.结语

通过跨校修读学分的机会,参与跨校修读学分的课程建设方、课程使用方教师及学生都受益匪浅。课程建设方教师的优质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程使用方教师在于课程建设方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理念的学习和完善,并在微课的制作与应用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从这个层面上讲,跨校修读学分有助于推动高校之间的学科交流,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跨校修读学分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用其他高校的优质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课程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探讨,践行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跨校修读学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对课程建设方和课程使用方的教师都带来了很多挑战,双方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但是相信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跨校修读学分对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科建设都将带来更大的益处,从而带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清俊,王雪敏,田永营.河北省高校实行跨校选课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6):106-107.

[2]夏斐.武汉7所高校联合办学[N]. 光明日报,2001年4月1日,第A01版.

[3]刘思宏.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设计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5(8):125-127.

第9篇

北京中学学制为4+3模式,初中从六年级开始。我们发现,同一个班的学生,在英语课上的表现良莠不齐,有的学生口语表达非常流利,有的学生在正确发音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生能够很好地跟教师互动,有的学生却不能完全听懂教师的讲解。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全组进行了讨论,决定在班内进行分层,使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有所获。做了这个调整之后,我们发现学生的成绩都在不同层面上有了提高。

在七年级时,学校进行分层设课、选课走班教学,全体教师都非常高兴,因为要想把就近学习发展区的教学做得更好,一个班级的学生最好在一个水平,这样开展根据学情进行教设计的教学,一定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年级的英语可分为研修与导修。研修英语与导修英语的课程与教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教学过程和方式中(如表1)。

二、分层课程教学的实施方法

导修英语与研修英语的教学过程都包括四个基本环节,但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和策略有所不同(如表2)。

1.课前设计

我们发现那些英语学习略显吃力、成绩不佳的学生,要么是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要么是自己英语水平低,听不懂全英文的课堂语言,要么是太安静,太紧张,羞于开口。所以,在给这样学生比较多的导修班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更多让他们在课堂中走动起来。每节课的引入部分,我们会为他们设计各种活动,放松下来。在设计时,我们也会有意识地将控制性的练习加大一些比例,半控制性和自由训练的比例降低一些。

而针对研修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和有效学习时间比较长,就每节课的引入部分,我们常以头脑风暴和讨论的形式开展,为他们创设更多同伴相互交流的机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设计更多挑战性的任务,以任务驱动带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由于教学目标相同,所以研修班会有提前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我们还会开辟每天5分钟的项目学习和研究时间。曾经做过一个与物理学科整合的项目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自己的太阳系模型,里面会有物理的一些基础概念,也有数学的比例知识等,最重要的是,整个交流学习过程是用英语展开的。将英语作为一个工具,自然而然地融入学生的学科学习中。

2.课堂实施

班型不同,课上每个环节的分配时间也会不同,比如词汇课,在导修班级,用在教授环节的时间就要长于自修和研修班的同学,写作课上,在写前的台阶搭设上就比自修和研修班的同学搭的更长一些,研修班就将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使用语言的时间。

评价方面,导修班的学生可能还存在课堂管理问题,所以我们在白板上为小组打分。当学生出现纪律问题,或讲中文时,会对小组扣分,当他们羞于开口,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时,通过对小组加分也能收到好的效果。在研修班,小组评价主要为了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同时,除了师评外,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同伴互评的机会。

同时,在同一种班型下,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进行了混合编组,让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成长。比如说,在学生小组交流核对答案过程中,就该题目掌握稍薄弱的学生,可能是说出答案的人,该题目掌握稍好的同学可能是做出判断的人,该题目掌握最好的同学可能是做出解释的人,那么,学生在同班型下也找到了自己的增长点。

3.课下作业及帮扶

作业方面,我们布置的周作业,都有班型的体现,有的是数量上的体现(如表3)。

还有就是教师的个别要求或辅导。比如,研修班教师更多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此,教师把办公室书柜中的原版书籍向学生开放,会带领学生去图书馆帮助其选书,会与学生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导修班教师会在学生参加完社团后,对潜能生进行个别辅导。

三、分层课程实施的效果

分层课程教学实施一个学期以来,同学们由刚开始的困惑到适应,到现在喜欢,分层教学的优势已经初步显示出来。同学们的综合语用能力、多元文化理解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都得到显著提升。我们惊奇地发现,通过分层教学,学生的成绩都得到了提高,同时,研修与导修的成绩差别并不大,这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但是在校内统考中导修和研修的差别明显,这说明,我校在研修和导修班的差异明显,研修班在拓展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确体现了差异性。

四、分层课程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不同班型缺少交流学习机会

分层教学展开后,不同班型的学生在英语学科学习中没有交集,缺乏交流等问题凸显,亟须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课、演讲、读书等活动的设置,不定时将班型打通,搭设互相学习的平台。

2.同课异构仍需加强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主线,进一步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力度,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师德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2、认真完成《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专题培训任务, 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素质。

3、争取在“奉化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中取得满意成绩。

4、继续抓好教师英语300培训。

5、落实师徒结对工作,促进新教师各方面水平的提升。

6、每位教师本年度继续教育课时达到48课时以上。

三、工作措施

1、积极推进师训工作的层级管理。校级决策层(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把握师训工作的方面);培训执行层(教导处、教科室要组织和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高研修水平);教研组基础层(教研组长要动员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培训,主持以组为单位的校本研修活动)。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把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培训作为本学期校本培训的核心工作来抓。围绕《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的专题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完成好培训任务。专题培训突出重点性、实现开放性、强调实践性、注重全程性、关注层次性;培训方式以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相结合、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要求每位教师完成:每章后面的一个练习题;摘录有关理论30条;点评一个案例;撰写一个教育教学案例;设计并实践一堂教研课。

3、深入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明确师徒双方职责,签订师徒合同,建立考核监督机制,保证结对工作的成效。

4、继续分阶段抓好教师英语300句培训,本学期的目标为100句过关。

5、继续实行“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回校归来要求他们写学习汇报材料,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三、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拟订、学习本学期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2、制订“新课程与学习主题构建”专题培训实施方案

3、新教师拜师活动

4、“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内容培训

十月份

1、“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内容培训

2、“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学校选拔赛并上报成绩

3、设计《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学习手册并分发,并建立网上学习档案,共享资源。

4、自学《新课程改革与主题构建》第一单元。

5、邀请求真学校董秀亚老师上主题培训辅导课(一)

6、英语300句培训(一)

十一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市“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

2、自学《新课程改革与主题构建》第二单元

3、邀请溪口镇校徐治平老师上主题培训辅导课(二)

4、英语300句培训(二)

十二月份

1、自学《新课程改革与主题构建》第三单元

2、英语300句培训(三)

3、邀请西坞中心小学孙红怡老师上主题培训辅导课(三)

4、师徒结对成果汇报。

一月份

1、做好师训档案整理工作

2、学期师训工作总结

第11篇

关键词:教师 教学 现状 综合素质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改变了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新课程体系对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培养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范院校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根据该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培养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的课程应如何改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样本:本次调查选择了武汉市及周边范围这一具有带表性的区域进行调查,包括武昌区、洪山区、江岸区、桥口区、江汉区、黄陂区进行抽样调查。访谈100人,访谈对象包括学生、校长、教务主任、家长等。

2.调查形式:不记名问卷调查及座谈会等。

3.调查时间:2001年11月,2002年6月,2003年3月,有效问卷81份,另有部分教师参加了座谈会。

4.调查内容:教师个人情况、教学情况、教材情况和学校设备情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个人情况。我们首先选择教师个人情况作为调查的切入点,意在了解当前小学教师的素质水平,它包含:教师的年龄,英语教学年限,文化程度,原在校主修专业等等。请看如下调查数据:

数据一:20-25岁,37人,百分比为48%;25―30岁,21人,百分比为27.3%;30―35岁,13人,百分比为16.9%;35―40岁,2人,百分比为2.6%;40岁以上,4人,百分比为5.2%。

数据二:教龄5年以下,54人,百分比为66.7%;教龄5―8年,12人,百分比为14.8%;教龄8―12年,9人,百分比为11.1%;教龄12年以上,6人,百分比为7.4%。

数据三:中师文化程度,5人,百分比为6.2%;大专文化程度,61人,百分比为74.4%;本科文化程度,15人,百分比为18.3%。

数据四:原在校主修专业英语,50人,百分比为64.1%;原在校主修专业中文,12人,百分比为15.4%;原在校主修专业数学,6人,百分比为7.7%;主修其他专业,10人,百分比为12.8%。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市小学英语教师:A.队伍年轻,以中青年教师为主,30岁以下占75.3%。教师教龄不长,66.7%的教师教龄在5年以下;B.教师大多具备本、专科学历,但主修英语专业的仅占53%,原在学校主修英语也基本是专科学历。相当部分并未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或进修的高学历与所任教学科基本无关;C.其职后培训主要集中在上岗培训和新教材出现后的上岗培训;D.教师专业思想牢固,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教育事业。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前提,从调查中反映出96%以上的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

2.教学情况。从调查中我们看到: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全身反应法,B.交际法,C.听说法, 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是:A.游戏,B.图片,C.唱歌,D.角色扮演, 教师认为教材中不易把握的部分,69.1%的人认为是学习能力的培养,22.2% 的人认为是词汇,句型的教学;12.3%的人认为是语音,语调的教学;7.4%的人认为是学习兴趣培养;6.2%的人认为是重、难点的确定。

教师需要加强的是:55.6%的人认为是处理教材的能力,42%的人认为是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38.3% 的人认为是应用语言的能力,37%的人认为是口语,18.5%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

我们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作为小学英语教师首先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有较高的听、说、读、写教学技能,能熟练地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对于小学教师来讲,口语自然流利,语音语调正确尤其重要。

从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看,教师们对开设英语课的目的是明确的,注重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能从枯燥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来进行教学。但从许多教师认为处理教材,把握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易,可看出教师除了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精湛的教育艺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质上就是懂得少儿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教育艺术,善于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使学生自觉追求进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把学习英语与应用英语联系起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用环境,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形成语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3.教材情况。按照教育部决定,2001年起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但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在小学低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而且出现了一个学校使用多种版本的情况。(见下表)

根据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其教材应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语感,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培养他们对异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从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情况看,认为难的教材主要是词汇量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接受,久而久之对英语失去兴趣。所以教材选择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根据不同程度进行分班教学。

4.教学设备。小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录音机,VCD/DVD,广播,电视,网络等设备和技术,创设良好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我们对目前我市小学英语教学设备做了一项调查,并就小学教师能否制作课件做了调查。

通过调查可知各学校的办学条件不一,但教学设备基本能够满足英语教学,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改善教学环境。

四、对策及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我们了解了本市英语教师师资队伍,教师教学的一些基本情况,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提升小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养。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本,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应当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2)改善教学环境。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3)改进教学方式,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提倡合作,探究。(4)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

2.大力加强小学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培训层次,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区教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一学期中教师能经常一起交流学习,该区的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就快,而有些区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多有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还需各级领导的重视,多给他们创造机会。

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模式多种多样:

校本培训:如上岗培训、观摩教学、集体备课、以老带新等。

职后培训:假期培训、周末培训、网络培训、高等师范院校代培等等。

教师自修:脱产学习、业余学习、学历进修等等。

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也应做适当的调整,多开设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技术的有关课程。如教师口语,教学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

3.加快师范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具体措施如下:①大综合培养力度,真正做到一专多能。适当减少知识性课程,增加技能性课程。加强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内部整合,在技能性课程中增加现代教育技术,英语课程与大纲设计,话语分析,第二语言习得和课堂行为研究,语言测试等课程比重。增加教育类课程比重,如教育学、心理学、英语学习论、思维论等。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增加教育实习的时间和内容,培养教育机智与批判反思能力。做到教学实践、德育实践、科研实践三结合。校园实践、社区实践、社会实践三结合。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③培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文理综合,适当增加英语相关的自然、社会、人文学科和交叉课程。增加小型化、即时化的教育理论或新教育观念的小课。

五、结束语

培养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但这项工作意义深远,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由于经验不足,人力、物力有限,在调查分析中出现了一些误差。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本次调查旨在研究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发现问题,进一步改革师范教育英语专业建设,希望可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高长舒、程少波:《中小学教育科研实用方法》,湖北人民出版社。

[2]张莺、付丽萍:《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瑾瑜等:《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

[4]《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1。

第12篇

20xx年是十五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和通州区教委十五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将20xx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xx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xx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xx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xx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xx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xx年师训工作特点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