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

时间:2022-03-25 06:32: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宿新市徐公店古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

第1篇

开学那天,我们班换了一位新老师姓张,叫张娜,平常我们都叫她张老师,我先给你讲一讲老师的心情吧。

老师上课的时候心就象喝了密一样,笑眯眯的,可是一看到一个同学在说话,心情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像要下“冰雹”。

老师对迟到的同学也不手下留情,把古诗里面的《宿新市徐公店》抄三遍,要是不幸作业也没写完那可就“大祸临头”了,抄6遍。

老师也关注着没写早自习的人一但没写完,同样,抄了遍《宿新市徐公店》。

我很高兴,因为我有一个好老师,你们喜欢我的老师吗?

安图县第三小学三年级:atlzb

第2篇

【关键词】复习背诵古诗 分析构成 设计练习 读写诵相结合

古诗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文以载道,背下精选的经典古诗文,等于拥有了打开华夏宝库的钥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背诵古诗文对学生来说好处多多,背诵古诗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可是当我接手六年级时,大多数学生把以前学的课内要背诵都忘了,更不要说课外的了。可是古诗还被列入了毕业考试内容。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学生更快地记住呢?而传统的古诗复习背诵方法是“讲讲、抄抄、默默”。这种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复习方法高耗低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多种语文能力的发展。当时,我觉得改进方法势在必行。古诗的复习应通过多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复习,是学生对古诗理解更深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下是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探索出来的几种有效的复习背诵古诗方法,写下来共大家参考。

一、 分析构成,进行横向联系

小语教材所选古诗,有的含有数字,有的含有动植物名称,有的含有名胜古迹等。在复习中,应针对古诗构成的特点,引导学生回忆类似的古诗,提高复习的效率,如在学到杜甫的《绝句》时,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而得知其中含有描写颜色的词“黄、白、翠、青”,然后让学生再找出含有颜色描写的诗句。学生很容易找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诗句。

再如让学生根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句诗中含有名胜的特点,联想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等诗句。

这种练习,给学生以引导和启发,促使学生举一反三,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二、 归类比较,进行纵向联系

对同一诗人的诗进行归类比较,如《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赠汪伦》三首诗都是唐朝诗人李白所作。诗的内容不同,情感不同,但表现手法一致,都运用了夸张的写法:“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极言山寺之高;“飞流直下三千尺”, 极言瀑布之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极言情谊之深。通过比较,可以欣赏到诗人李白作品的特点:想象奇幻瑰丽,善于使用夸张,生动地表情达意,突出事物的特点。

有些古诗出自不同诗人之手,但立意相同。如《咏柳》、《宿新市徐公店》和《游园不值》。这三首诗都是歌咏春天的,但表现角度不同:《咏柳》借赞美柳树歌颂春天;《宿新市徐公店》借儿童的活动来衬托春天;《游园不值》借一枝出墙的红杏来表现春天。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这种分析、理解诗句的方法以后,学生会想到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李白的《静夜思》,领悟到同一情感可借助不同事物或从不同角度来表达。

三、设计综合练习,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在复习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改写练习,把诗句中的情境描述出来。如让学生把《村居》改写为记叙文。学生通过想象,把早春二月农村田园风光描写出来;把儿童放风筝时动作、神态、语言都写具体。

古诗复习中,适当指导学生改写,不但能使学生对古诗理解更深刻,而且与命题作文相比,它有内容可写,有语言可用,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读写诵相结合,省时省事省力

第3篇

hū huàn ní nìng yīng gāi huán rào mào shèng

( ) ( ) ( ) ( ) ( )

xióng wěi huī huáng ér qiě fèng huáng dù juān

( ) ( )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读音打“√”。(4分)

1、用扇子扇(shān shàn )风很费力气,于是人们发明了电风扇(shān shàn)。

2、在优美的音乐(yuè lè)声中,同学们快乐(yuè lè)地跳起舞来了。

三、我会变,变成新字后再组词,要看仔细哦。(9分)

1、加一加,例:夫—(肤)(皮肤)

令—( )( ) 因—( )( ) 乃—( )( )

2、减一减,例:哄—(共)(一共)

涛—( )( ) 沟—( )( ) 蝉—( )( )

3、换一换,例:芬—(纷)(纷飞)

渴—( )( ) 坡—( )( ) 特—( )( )

四、在爱心上写出相同偏旁的字。(9分)

五、照样子,写词语。(6分)

1、例:飞机—(飞机场) 上台—( 台上 )

洒水 — ( ) 开展—( )

( )—( ) ( )—( )

2、例:大小 —(大大小小) 碧绿 —(碧绿碧绿)

许多 —( ) 火红 —( )

( )—( ) ( )—( )

六、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8分)

一( )先生 焕然一新的( )

一( )电扇 风光秀丽的( )

一( )邮票 绚丽多彩的( )

一( )小刀 川流不息的( )

七、填空。(25分)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6分)

( )光( )色 太阳( )( ) ( )( )古迹

光彩( )( ) 灯光( )( ) ( )( )相间

2、按课文内容填空。(4分)

清清的水,( )呀,( )呀!和傣族人民( )哇,( )哇,是那么开心!

3、下面默写古诗。(7分)

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杨万里

4、选择恰当的字或词语填空。(8分)

发明 发现

阿切尔( )的邮票打孔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伊琳娜( )金鱼放到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会漫出来。

提 题

朗志万向小朋友们( )出了一个奇怪的问( )。

八、连线。(8分)

宽 富 弯弯的 露珠

穷 贱 蒙蒙的 小路

贵 善 晶莹的 春风

恶 窄 温暖的 细雨

九、读下面的段落,完成后面的练习。(10分)

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 )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

2、这句话中,写葡萄颜色的词语有: 、 、 、 。

第4篇

7."文格分裂症"对话录——由2009年我国高考作文试题谈起陈振永

8.文化底蕴与伪文化倾向曹振国,胡爱华

9.高考阅卷组专家,你们将把中学作文教学引向何方?徐永生

10.试论如何实现"物-意-文"的顺利转化王维新

11.写作教学中的心理定位李炳军

12.写作教学中人文意识的建构徐国政

13.灰色写作与绿色写作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覃兆梅

14.从『搜间传神与『推微知著处论细节描写黄希鹏

15.作文素养:在对话教学中生成——基于人文关怀和主体发展的设想刘俊峰

16.作文教学问题面面观陈刚

17.高中作文教学现状研究——兼论高中作文教学的有序性徐越

18.新课改下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江琨

19.谈作文教学中的两点困惑与对策孙剑虹

20.为涌动的真情寻找流淌的端D——"我跟古典诗词学写作"作文课题实践略谈张安群

21.孩子的习作得姓"童"——儿童化作文指导例谈王学林

22.例析小学语文课堂中"读"与"写"的切入点王召利

23.作文评价不该是根鸡肋——作文评价现状问卷调查报告孙刚,陈根康

24.让学生做修改作文的主人——关于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思考张玲

25.构建多元化作文评价的尝试胡清俊

26.高中语文新课程作文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柳波

27.宏大主题也能呈现别样风情肖燕

28.学生应追求"真作文"张伟东

29.以"新"动其志以"实"导其向——"辅·写·评·改"四步作文教学改革之我探马家骐

30.套作亦精彩赵清林

31.浅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改变周俊

32.你是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的?——从学生作文内容谈教师指导写作的方向性陈华

33.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导练作用邓清贵

34.也谈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王波

35.新课标·新思维·新写作雷

36.褪却红衣学淡妆——关于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李彬

37.构建高效的高中作文训练系统王旭东

20.忠实文本,跟从大师学习写景方法——"读经典学作文"实验用书写景诗的多种写作方法扫描刘江林

21.关注细节描绘画面入境美读——写景类古诗《小池》教学例谈张敏

22.乘着想象的翅膀——古诗改写教学例谈黄文娟

23.敢问"路"在何方——中学生创新写作教学指导案例董德金

24.如何在"读经典学作文"实验中实现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古诗《小儿垂钓》读写教学例谈周明英

25.学一首古诗,走一个"来""回"——《宿新市徐公店》教学例谈王翔

26.描绘画面关注细节写出特点——写景类古诗教学例谈黄青

27.山重水复"疑"有路——《雨晴》教学例谈郝金玲

28.融入真情,身同感受——古诗《江楼感旧》读写教学例谈左敏

29.叙事诗教学中学生记叙能力的培养——古诗《约客》读写教学例谈吴兴金

30.让评改帮助学生写好作文陈学忍HttP://

31.习作评讲,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习作评讲的思考李声智,韶燕

32.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让作文评改走向高效刘红英

33.热题材要冷思考——从"国庆节作文"谈起王佑军

34.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偷懒"宋庆国

35.透视"接力作文"背后的作文教学观柏安芹

36.试论学生写作训练中多写与精改的关系杨泉良

37.古诗诵读"三要三不要"何声菊

38.教师"下水文"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教学处理夏丽云

第5篇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画“√”。(4分)

(1)爷爷正在睡觉(jué jiào),你不要大声讲话。

(2)最近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发觉(jué jiào)他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3)我发(fā fà)现奶奶的头上又增添了几根白发(fā fà)。

2、我会拼,也会写。(16分)

3、我会填。(6分)

zuò ( )下 ( )位 ( )事

fēng ( )雨 蜜( ) 山( )

4、我会认,也会组词。(8分)

5、我会选,也会连。(6分)

(1)下面的音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K N Q T X Z B. A C E G L I

C. B D F K H J D. G M Q W U X

(2)选词填空

整洁 清洁 洁白

①姐姐的房间又( )又明亮。

②天鹅长着一身( )的羽毛。

鲜花 鲜艳 新鲜

③这里的空气很( )。

④( )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广场上空。

⑤公园里( )盛开,美丽极了。

(3)读一读,连一连。(6分)

坐 衣服 弯弯的 露珠 窄 热

升 飞机 蒙蒙的 小路 冷 宽

听 广播 晶莹的 春风 保护 破坏

穿 国旗 温暖的 细雨 危险 安全

6.我会照样子把括号中的词语加到前边的句子中去。(8分)

例:大熊猫真可爱。(胖乎乎的) 胖乎乎的大熊猫真可爱。

(1)爸爸学习外语。(在灯下 认真地)

(2)早晨,太阳升起来了。(火红的 从东方)

(3)河水倒映着树。(清清的 绿绿的)

(4)下课了,我们做游戏。(在操场上 高高兴兴地)

二、积累•阅读。(36分)

1、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8分)

灯光( )( ) 群山( )( ) 名胜( )( )

( )( )不息 ( )( )秀丽 金碧( )( )

我知道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补充谚语、古诗。(6分)

(1)“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古诗摘自南宋诗人_____________写的《宿新市徐公店》。

(2)诚心____________________,实意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按课文内容把词语宝宝送回家。(3分)

年迈的大娘 洒下的汗滴 晶莹的露珠

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_________________,踏着路上的荆

棘。瞧,那花瓣上______________就是他________________。

4、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小红伞

有一天,小白兔挎(kuà)着一只篮子,带着一把小红伞出门采蘑菇

(mó ɡu)去了。

小白兔来到果园里,看见小刺猬怎么也摘不到树上的果子,她就用自己的小红伞帮小刺猬把又鲜又嫩的果子钩下来,小刺猬连声道谢。

小白兔走到一片蘑菇地里,那儿的蘑菇鲜嫩诱(yòu)人,她刚想去采,忽然看见一只大灰狼正朝这边走来,逃跑是来不及了,怎么办呢?小白兔灵机一动,连忙撑(chēnɡ)开小红伞,小红伞成了一个可爱的小蘑菇。大灰狼没看见小白兔,就走过去了。

小白兔舒了一口气,心想,总算躲过了危险。她高兴地采起了蘑菇。这

时天下起了小雨,小白兔打开小红伞,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1)这篇文章共有( )个自然段。(1分)

(2)请照例子写词语。(4分)

又鲜又嫩 又___又____ 又____又____

高高兴兴(AABB)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4分)

一( )雨伞 一( )篮子

一( )兔子 一( )蘑菇地

(4)小白兔的小红伞用处可大了:它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帮小白兔躲过大灰狼,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读了短文,我觉得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的小白兔。(2分)

第6篇

讲授古诗《凉州词》时,我首先在学生熟读预习的基础上对疑难词、句进行解答;后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简笔画勾勒出诗的意境。如读:“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一句,我先让学生说说诗句写了哪些景物,并分别说出“远上”“白云间”的意思。重点词句理解后,我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把这一诗句的内容画出来。(一生上台画出汹涌澎湃 、 波浪滔滔的黄河像一条丝带迤逦飞入云端的生动画面。)大家评画后,我问学生为什么要把黄河画成好像飞入了云端。教室里有十几双小手一下子就举了起来。有的说黄河气势磅礡,直逼云端;有的说诗人远眺黄河,看到黄河曲曲折折地流向远方,直消失在白云之间……我对同学们的分析和画进行了肯定,再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了“一片孤城万仞山”。(一生在万仞高山之上,画出了一座城,显得那么孤立。)对照图文,我引导学生说出这两句诗摄取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学生观察发现:摄取了黄河、 白云、 孤城 、高山的意象,描绘了一幅荒凉 、 壮阔的景象。)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是本诗的重点,教这两句时,我让学生先弄清楚“羌笛、杨柳、春风不度”意思及所蕴含的寓义。突出了在边塞作战的将士们得不到统治阶级的顾恤,守关戌士内心”的不满,“春风不度”比喻“皇恩不及塞外”。学生理解后,我又请了一个学生上台,只见他上台思索了一会儿后,便拿出粉笔在孤城之上画了一个士兵背影,他手握羌笛,眼望京城方向,一股思乡之情在这幅简笔画中浓浓散开。就这样,一幅简洁明快的图画呈现在黑板上,“黄河 、白云、 孤城 、 士兵”构成了边塞风景图,也体现了处于前线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再如:我教《宿新市徐公店》的课堂实录:

师:刚才,我们利用工具书,以及身边的一些参考书,理解了诗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诗意画简笔画。

生:小组讨论、商议,共同完成作品。

(10分钟)

师:把部分作品贴在黑板上,集体评议。

生:我觉得第三小组把课题的意思画出来了。旅店的左侧树着一个招牌一样的标志物,上书“徐”,可见,这是姓徐人家开的店。但第三小组没有把“急走”这个词语表现出来,画上的儿童只是站在那里逗蝴蝶。

生:第七小组“儿童急走追黄蝶”表现出来了。但第七小组的“树头花落未成阴”表现得不好,好像是棵冬天的树,应该像其它小组那样,点缀几片新叶。

生:第六小组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出了奔跑的儿童,从她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她们很开心。可是遗憾的是“一径深”没有表现出来,要是画面上补画一条向远处伸展的小路就更好了。

……

师:看来,要想把这幅画画好,就要读懂这首诗中每一个字的意思。谁来读一读。

生:读书,摇头晃脑。

师:读诗就应该这样,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请同学们画出这首诗的节奏,再读。

篱落/疏疏 // 一径 / 深,

树头/花落 // 未 / 成阴。

儿童/急走 // 追 / 黄蝶,

飞入/菜花 // 无处 / 寻。

第7篇

一、传递经典古诗“常读常新”之和美

毕淑敏在《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中写道:“在8岁的时候我绞尽脑汁要把结尾改得皆大欢喜,18岁的时候我从中读到了爱情,28岁的时候我开始担心人鱼公主的家人,38岁的时候我开始思考它的写作技巧,48岁的时候我认为人鱼公主是在严峻的考验中锻造高贵的灵魂……”可见,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阅读经典文章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与收获。古诗当是经典中的经典。好诗不厌百回读。盛老师课始一句“三年级我们就学过这首古诗了,古诗是需要重读的”为整堂课定下了基调,传递了“古诗需要常读常新”的理念。因为是重读,盛老师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默一默,只用了5分钟就完成了一首古诗的基本学习任务。

常读要做到很容易,常新则不易。五年级再读,要读出什么“新”呢?在接下来的课堂行进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缕缕新意:诗情感悟“新”,通过“寒”与“明”的两极对比,感悟诗人的情感变化;意境品味“新”,无论是 “梧桐”的忧伤、“一灯明”的意味深长,抑或是“月”的思念,都在这堂课里悠悠萦绕;方法领会“新”,盛老师领着学生走近古诗的表达方式――“特殊的景抒特殊的情,不同的景抒不同的情”并通过学习“_____送寒声”“_____动客情”的迁移写法,从中收获改诗仿写的乐趣。可见,重读不是重复,重读指向提升。

二、呈现古诗课堂“以练导学”之和美

怎样在古诗课堂中让学于生,为学生创设更多语言文字运用的时机,盛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以练导学”的古诗教学新模式,将传统课堂的“以练固学、以练测学”转化为“以练导学,以练促学”。

在整堂课中,盛老师把训练作为一种载体引导学生更高效地进行古诗学习。首先,整堂课按“读所见――画所见――抒所感――移写法”层层推进,训练板块清晰明了。其次训练内容指向语文,五个板块分别指向读、想、说、悟、写的能力训练。再者,训练方式整合灵动,无论是体会诗人心中的“寒”还是感悟诗人眼中的“明”,抑或是用其他景物来替换“________送寒声”,还是结合其他古诗仿写“________动客情”,都不是孤立、机械的训练,有其精心拓展的古诗作依托,加上巧妙引导,学生练得轻松而有成效。盛老师“以练导学”的古诗教学新模式既依循传统,又大胆创新,既是回归,又是前行,使教学走向高效、和美之境。

三、彰显古诗教学“组块拓展”之和美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的情感,学生要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就需要教师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盛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展现了古诗拓展串联组块之美,其中三度拓展均可圈可点。

第一处学习“萧萧梧叶送寒声”一句时,盛老师让学生用“群雁南飞、秋菊摇曳、啾啾虫鸣、呼呼秋风”诸词替换,看似平常,实则非匠心独具者不可为之。何也?古诗中有不少意象,历经润泽,其所表达之意蕴,传递之情感,已有定数。盛老师扣住“梧叶”,拓展了韦应物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以及南宋诗人周紫芝的“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两句诗,帮助学生聚焦“梧叶”这一特殊的意象,体会到诗人那份孤寂忧伤的情感。此处宕开一笔,非独语文教学,乃是文化传承。

第二处拓展在理解“知有儿童挑促织”时,带出了同样是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所见》,这三首诗进一步展现了古代少年儿童的生活,丰满了学生对叶绍翁童年生活的想象。

第三处便是仿写诗句,迁移写法的时候,补充呈现《静夜思》《春日》《枫桥夜泊》三首古诗,参照这些古诗,学写“________动客情”,为学生提供了仿写的场景和“借景抒情”的写法。语言文字得到了运用,学生也变书本的为自己的,实现了语言的内化。

四、聚焦古诗情感“冲突对比”之和美

盛老师此课的浓墨重彩之处是锁定诗中的两个画面,聚焦一“寒”一“明”,体会诗人情感之变化。体会心中之“寒”,盛老师通过音乐画面造境,通过教师充满淡淡忧伤的含情描述,将学生带入了风高夜黑、寒意阵阵的江边,感受诗人的那份孤独伤感。体会心中之“明”,通过学生想象诗人可能玩过的游戏,帮助学生感受诗人心中的那份温暖与追忆。此时盛老师补充的其他描写童年游戏的古诗,借“追黄蝶”“放纸鸢”与“捕鸣蝉”的欢快,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内心之寒,以及乍见“一灯明”时,内心之暖。此处,诗人本该落笔写乡愁,却偏偏关注“儿童挑促织”,笔意突转,似乎使人难以捉摸。经由“寒”与“明”对比,方才明了,诗人是在“一灯”之光照耀下,照见了自己的童年,也照见了遥远的故乡。“一灯”之“明”愈明,“梧叶”之“寒”愈甚。这种情感冲突对比之美在诗人笔下神奇呈现,也在盛老师的课堂中自然流淌。可谓诗人写得高明,盛老师教得高超,相得益彰!

第8篇

一、了解背景,初步朗读,体会诗意

诗歌是诗人借助语言文字表达自己观点,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这就决定了诗歌和诗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人生紧密相关,而这也是我们学习诗歌,了解诗人情感、观点的基础,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古诗的创作背景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没有丰富的积累,加之认知上以直观为主,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还需借助多媒体、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

首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以《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先以幻灯片呈现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引导学生观察,然后引出作者,幻灯呈现作者头像设问“这是谁?”,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简单说说对李白的了解,然后教师配图解说李白经过安史之乱后从安徽的宣城来到庐山,初游庐山被庐山的美景吸引,于是引笔高歌写下了此诗以表现庐山的雄伟奇丽,气象万千,从而抒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喜爱之情。学生在观察图片中感受庐山之壮丽,了解了作者的基本经历,朗读过程中才能体会诗人的情感。

其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如在《春夜喜雨》的教学中教师以云南大旱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杜甫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时对春雨的渴望和喜爱之情,理解古诗的内涵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字斟句酌,逐句辨析,理解内涵

了解古诗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朗读,朗读后理解,这是学习古诗的不二法门。在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思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结合古诗中的重点词汇把握诗歌的内涵。

首先,逐字逐句分析,整体把握古诗的意思。小学生在学习古诗中因古诗和现代汉语的差异,很多时候容易出现不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从而导致“望文生义”的现象,对古诗理解也就“相去甚远”了。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古诗,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是学习古诗的基础。如《望洞庭》中“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湖光指湖面的光芒,两则指湖光和秋月,而和是和谐,即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整句诗意为“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美好”,从而理解秋夜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澄澈空明的特点。

其次,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汇理解。如《绝句》(杜甫)中“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泊”字写出了诗人漂泊不定的人生,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在对重点词汇的理解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予以点拨。

三、发挥想象,体会感情,熟读成诵

古诗往往意境深远,而对意境的理解又需深入体验。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加入自己的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诗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朗读,熟读成诵。

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理解为例,如果学生对荷花没有直观的感受就无法理解“接天莲叶”的壮阔,于是,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呈现壮阔的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自我体会,然后结合“碧”和“红”这两个颜色词体会景色的绚烂多姿,从而体会作者对西湖美丽景色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第9篇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古诗教学,会发现很多地方是一课安排了两首古诗。而被编在一起的两首古诗,要么题材相近,要么内容相似,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怎么进行两首古诗的同步教学呢?在十三年的教学摸索中,我初步归结了以下这样几种方法:

一、对比法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即便两首题材相近的诗也不会意境完全相同,且诗人的遣词造句功夫各有千秋,每一首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因此,可以进行对比式的同步教学,引导学生找一找两首诗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就拿第五册《古诗两首》举例来说吧,这一课收集了《山行》和《枫桥夜泊》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作者分别是杜牧和张继。《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而《枫桥夜泊》则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晚上,诗人泊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忧愁的客子,使他领略了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同时也体现了羁旅者的孤子清廖的感受。两首诗都是在描写秋景,但体现的意境却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心情不同,就算看到同样的景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情,而这景物也就蒙上了不同的色彩,这就是借景抒情,把情融入景物中,情景交融。

二、自学法

自学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此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用。在教学两首古诗时,可以一首诗为引做点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首诗则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去自学。《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是第十册《古诗两首》中的内容。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了解诗题、诗人开始,然后抓重点字眼理解诗句,如“应怜屐齿印苍苔”一句中的“怜”为“爱惜”之意;“屐齿”可联系课文插图来认识,而此句中最有特点的是“印”的用法,由原来的词句用做了动词,可以将这种用法为学生今后学古渗透。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作为重点研读的对象,指导想象:满园春色将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而“满园春色”,作者为何只写“一枝红杏”?推敲琢磨后,学生深有体会,这种写法既体现出了这枝红杏争春惜春的生命力,又给读者留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可谓是“以小见大”呀!这样,诗的情、景、境就全都展现在了学生面前。

教师这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刚才学习这首诗所用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而理解诗意时遇到不理解的重点字眼,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查资料、加上想象等方法进行。

三、互补法

互补法适宜学习两首从内容上可以是互通有无,交相辉映的诗。苏教版小语第十册最后一组《古诗两首》中安排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诗。两诗都是写西湖美景,但一个是晴天里西湖潋滟令人惊艳,“无穷碧”“别样红”色彩艳丽,令人遐想;而另一个则是写雨天的西湖——令人惊奇,一场骤雨,被一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演绎得活灵活现。教学时,将两首诗同步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晴天的西湖如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般顾盼生辉,雨天里的西湖又如一个豪爽侠士般,斩钉截铁。

由此还可在理解中鉴赏,而不只是简单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可以由此拓展出诗人的文风特点。杨万里的诗以风格纯朴,构思奇巧著称;而苏轼的诗则豪迈奔放、笔力纵横,在这两首诗中都可窥一斑。

以这种方法教学的还可以是《望洞庭》《峨眉山月歌》这一组,两诗都是写秋天月夜下的山水风景,写法上却各具千秋。

第10篇

一、展开想象,画出诗的意境

想象是创新的孪生兄第,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并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画出诗的意境,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对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或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创设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情境。这样学生不仅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较快地进入美的境界,感到美的享受,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欣赏能力和观察能力。

“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这句道出了诗与画的密切关系,而富有画意正是诗词的特点之一。这种画意就是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交融而形成的想象世界。当我们读着“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词句时,脑海中便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几颗稀疏的星星挂在天空,几点飘动的雨珠洒在山前,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意境啊,人们仿佛与诗人一起沉浸于这清新宁静的乡村夏夜里了,我们的心都陶醉其中了。若用上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会使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此时我便利用多媒体,调出一副乡夏夜图,学生便很快进入想象的海洋。

如我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在学生理解了诗句后,我打开录音机,播放音乐,让学生合上书,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在柔美的音乐声中,学生的想象如山泉汩汩而出,一幅幅画面展现在眼前:在稀疏的篱笆边,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在一片金黄的油菜花丛中,蝴蝶翻飞其间;一群天真的儿童在追逐着蝴蝶……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想象的情景用彩笔在纸上描绘出来。我还当场挑出几幅画得比较好的画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变得非常高。

二、推敲字词,领悟诗的含义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提出一些可以进行比较的问题,让学生加以分析、比较,往往可以可以获得一些新的发现。这样做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古诗以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教学中可紧扣这些关键词,引导学生品味、推敲,在比较中体会作者用字选词的妙处。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说说形容“春风”来到某一个地方时可以用哪些词,学生说可以用“过”“入”“吹”等。继而我话锋一转:“其实诗人一开始也选用了这些词,但后来又一一否定了,这是为什么呢?”我让学生分组讨论这几个词有何相同之处,“绿”又有何独特之处。经过讨论,学生豁然开朗:这几个词的相同之处在于把“春风”来时的动作写出来了,但唯有“绿”字是动静结合,把“春风”吹过江南时所带来的变化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出来。在此过程中,我抓住“绿”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比较,在比较中,学生不仅明白了这几个词的异同,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作者单位 河南省宁陵县新世纪学校)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情境

在新课程的倡导下,信息技术已经大踏步地走进了语文课堂,成为语文教学革新的排头兵。实践中,让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科学整合,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感情以及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都有重要意义。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科学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以及动画等信息进行恰当处理,这样,就能给学生以新异的感官刺激,调动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思维想象,引起他们的积极注意。

二、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深入领悟

一位教师在执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战士那种英勇无畏、藐视困难、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以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特意播放了电视剧《》中“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片段。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一下子使学生对战士的形象、当时的情境、行军的氛围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随后,在师生互动诵读诗文的基础上,背诵全诗,可谓水到渠成。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好“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通常是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这些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拓思维,培养能力

1.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想象力、感知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由于小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在阅读、写作时会感到一些困难。教学中,我经常借助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阅读、写作辅助材料,并通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图、文、声、形的刺激,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强化。

2.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培养发散思维是触发创造才能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象几种可能性。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鲁迅先生是不够的。我们把鲁迅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资料等制作成教学网页。课上,学生看到了鲁迅的图片,结合鲁迅的诗文,进一步地理解了文中的内容,并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更加深了对鲁迅的印象,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的高度要求是不仅善于动脑,同时又善于动手。在教学一些语言优美、内容易懂的古诗,如,《天净沙・秋思》《宿新市徐公店》《小儿垂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内容配上图画,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4.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多媒体,利用网络资源,努力做好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12篇

词和句是文章的基本单位,丰富而优美的词句积累是语言表达的前提和保障。入选到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都是构词经典优美、句式富有特色的典范,是学生们不容错过的仿写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词句方面的相关训练,以使学生充分消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语言,一定要将“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汉字作为表意性的文字,每个字词都有很深刻的内涵,只有学生们真正把握其中内涵,他们才能写出准确生动的句子来。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文章中第二、三自然段在描写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时,均采用了并列的写法,分别概括出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与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还有,教材中描写“大海”的“波澜壮阔”,描写“西湖”的“水平如镜”等都是值得学生去熟记并应用到作文里的优美词汇。学生经过长期的积累,必然会对其遣词造句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写作手法训练

朱熹曾经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作文具有一定的技巧,丰富的写作手法都是基于最初的模仿参照,之后才能天马行空,恣意挥洒,更何况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把握教材中的典型片段,指导学生学习分析,并对其进行仿写,使学生在运用中逐渐掌握写作技能。

比如,《火烧云》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中将火烧云从上到下,从天空到地面的诸多美丽变化作出生动形象的描述。教师可以在教学第五段时,引导学生模仿该段文章,描述你自己想象的天空的景象。学生在大胆的想象后,结合文章的修辞手法,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随文练笔的训练,不仅提高了他们的习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经常选择性地指导学生仿写精彩句式(比如比喻句式、拟人句式、反问句式、排比句段、承接句段等)以及典型的段落(如总分段式、并列段式等),那么学生也一定能够娴熟地在文章中运用,写作水平也自然会日益提高。

三、悬念续写训练

入选课文有许多文章的结尾震撼人心,悬念迭出,不仅达到了全篇的,还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唤起读者感情的共鸣。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乎情理的续写和想象,用文字将悬念部分表达出来,变成自己理解的作品。

例如《穷人》一文,他的故事将会怎样发展,有位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续写,学生对此情绪高涨。有的学生想象桑娜将如何辛苦地打工补贴家用,孩子懂事地学习;有的想象西蒙的两个孩子长大后,会渐渐知道自己的身世,然后报答桑娜和渔夫的养育之恩。想象贵在合乎情理,即要符合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内在的逻辑。学生对悬念部分的续写,不仅是自己对课文认识的一个提升,更是对自己思想深度的升华。所以,续写是原文合乎情理的延伸和发展,它是一种培养想象力的好方法。

当然,课文当中也大多存在一些空白点,这就可以引发学生对其间的内容进行自由想象。教师教学时,就可以把这些空白点挖掘出来,由学生完成作者没有言尽的话,使文章更显具体、完整。还是举《穷人》的例子,有一句感叹“哦,上帝保佑,总算活着回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渔夫如何在寒风呼啸的天气里,与汹涌澎湃的海浪搏斗才能够死里逃生,“活着回来”的。

四、诗词改写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