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保就业工作方案

企业保就业工作方案

时间:2023-01-29 12:51: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保就业工作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保就业工作方案

第1篇

人保部:将“老工伤”职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提出要求:今年6月底前,凡是未解决“老工伤”入保问题的地区,要制定工作方案,出台相关政策;今年不能全部解决的,要突出重点,优先解决“老工伤”人员较为集中、问题比较突出的煤炭、非煤矿山等行业和关闭破产等企业的“老工伤”入保问题。目前,全国仍有约130万的“老工伤”人员未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有关负责人于目前表示,力争用两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有条件的省份要积极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

云南:廉租房建设情况调研督查

按照云南省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省廉租房在建项目、2008年第四季度新开工项目、2009年新建项目全部纳入省政府百日调研督查范围。今年3月至4月3日,调研督察组对昆明市、红河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曲靖市等地的廉租房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上述州市将廉租住房建设纳入当地政府重要的“民生工程”,切实强化措施,已将各项任务分解到住,进展情况良好。目前,云南省政府下达昆明市的12000套(共计58.185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任务已分解落实,正分批开展建设。其中,省发改委追加的2633套任务也已分解,可确保年底完成。其他各州市根据具体情况也相应制定了廉租住房建设、分配、入住、退出和租赁补贴发放等方案,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多模式推进建设。

统计局:2008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

根据年度统计结果,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日平均工资为111.99元。与2007年相比,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加了4297元,增长17.2%,增幅回落1.5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0%。

分四大区域看,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它们分别为34316元、25602元、25101元和24390元;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北18.7%、西部17.6%、中部17.2%、东部16.4%。

云南:确定全省就业工作总体要求

近日,云南省省委、省政府经认真调查研究,确定了今年全省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全省就业工作应以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为首要任务,坚持扶持重点对象就业与整体推进就业工作相结合,更加突出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确定的具体目标如下:努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万人(其中包括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万人),稳定企业岗位10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3万个,扶持2万人创业并带动5万人以上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第2篇

2005年,市直各包保部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包保工业企业的安排意见》,紧紧围绕我市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继续坚持“工业支撑、项目拉动、多元推进、协调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国家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从“强工富市”的战略高度履行职责,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各包保部门的领导能够更新观念,树立大工业意识,高度重视工业企业包保工作。各包保部门都选派有能力的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小组,由部门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并制定了包保工业企业工作方案。真正把包保工作纳入本部门的重要工作日程。

二、真包实保,成绩突出

经常深入到企业,了解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本着“参与不干预,指导不指挥”的原则,充分利用本部门的职能优势和工作特点,认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积极主动,尽职尽责。各包保部门能够认真地协助经贸局、工业控股公司等主管部门推进国企退出,理顺、完善企业机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帮助企业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资产,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各包保部门还会同劳动、社保、法院等部门协调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问题,保障职工权益;对劳资双方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沟通、调解,帮助企业特困职工解决生活困难,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并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大多数部门能够做到真包实保,成绩突出。

市委办、法院、社保公司、卫生局、环保局等部门,能够按照市委下发的包保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并结合工作职能的特点,真包实保,帮扶企业走出困境。市委办在包保市东兴锅炉厂工作中,工作扎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共为企业清回陈欠资金15万元,并多次到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提出建议,指导企业长足发展。市法院在包保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职能,帮助市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依法进入破产程序,同时提出建议,加强管理,防止企业财产流失,并做好全体职工的思想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社保公司在包保市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中,能够结合部门工作职能,为企业解决了窗口缴费这一重大难题,保证了企业改革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卫生局在包保我市糖果厂的工作中,领导高度重视。针对企业停产的现实情况,对企业困难职工进行走访慰问,给钱、给物。并为企业职业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还帮助企业解决了冬季取暖困难的问题。市环保局在包保工作中,能以我市制革厂的实际出发,以抓企业稳定、租赁、联营的工作思路对企业进行帮扶。在环保局的帮助下,市制革厂完成了三十万张牛皮项目的立项工作。在2005年3月,帮助企业成功的引进了民间资本,与我市一家民营企业进行了联营,共同建立了葵花仁加工厂,总投资100万元,预计可完成工业总产值120万元。还为企业120名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包保工作考核,发现在包保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是有些包保部门,根本没有深入到企业调查了解过情况,2005年的包保工作与上年相比,相差很大。二是有些包保部门深入企业只是做表面文章,没有实质性的动作,有时只是一个电话,或是到企业“走走”、“看看”,然后就离开企业等情况非常突出,这些包保部门对企业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方面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根本不了解。三是有些包保部门在市包保办公室通知数次情况下,不及时上报包保工作总结,不配合调度甚至有不服从调度的现象发生。

市委、市政府希望各包保部门,在2005年的包保工作中,认真总结包保工作经验,查找差距,学习先进,再接再厉,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做好包保工作,为振兴大安工业做出新的贡献。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送温暖”慰问活动从20xx年x月xx日开始,至20xx年x月xx日结束。全市慰问困难企业、驻x部队、福利机构等单位xxxx个,慰问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困难老党员、拆迁困难户、困难企业下岗职工、困难教职工等困难群众、各界人士等共xx万余户,发放慰问资金xxxx余万元。

“送温暖”结对帮扶活动从2017年xx月xx日开始,至20xx年x月xx日结束。市直xxx个市直部门(单位)及驻x企事业单位共投入资金近xx万元,帮扶全市xxx户城乡特困家庭,其中:xxx区xx户、xx区xxx户、xx县xx户,力求帮扶活动落实到户,惠及于民。

二、主要做法

一是准备充分。为做好全市“送温暖”慰问和结对帮扶工作,市民政局前期深入基层了解困难群众的需求,针对各县区的帮扶重点,及时草拟并上报全市慰问和结对帮扶工作方案,慰问期间又及时与县区、街道、社区联系,范文TOP100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慰问和帮扶工作,确保全市慰问和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县区精心安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组织民政部门、街道、社区对辖区困难群众做了深入细致排摸,确保春节慰问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领导重视。在慰问过程中,市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节日前分x组对各县区的低保对象、残疾人员、劳动模范、科技人员、道德模范、棚户区困难群众、离退休老党员等各类人员进行慰问,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各县区党委、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也带头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了慰问。

三是组织有力。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送温暖”慰问活动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指示要求,统一领导、精心安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送温暖”慰问和结对帮扶活动顺利圆满完成。各县区(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帮扶和慰问方案,投入资金xxx万元,对xx万困难群众进行慰问,确保困难群众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同时开展了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共收到各类捐款xxx万元、衣物等xx余件,用于专项救助困难群众。

三、取得的实效

一是氛围浓厚。市日报社、市电视台及时对全市春节慰问活动进行报道,各县区、各部门也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展板、宣传橱窗等各种宣传手段,做好宣传工作,弘扬正气,树立典型,扩大“送温暖”慰问和结对帮扶活动的社会影响。

第4篇

一、招商引资及技改完成情况。

一是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工业化发展。在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一把抓、一号工程的理念,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落实招商措施,全乡招商引资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8月份从杭州临安引进了一个年产10000万吨磁记录原纸生产线项目,协议引资5800万元,占地35亩,落户在工业园区,截止10月底,实际已到位资金960万元,圆满完成了当年新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的任务。

二是发挥参谋作用,积极扶持企业提升。努力做好本乡企业的技改引导,扶持企业做强做大。以工业服务月活动为契机,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收集困难问题,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开展企业的税收、就业、社会贡献、能耗、电力、土地资源、科技含量等大调查,掌握企业的动态发展。建立和完善乡班子成员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进,到10月份止,技改投入已达4000万元,完成了县下达的考核任务。

二、加强安全工作力度,确保本乡经济社会稳定。

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坚持抓早、抓实、抓重点的工作思路,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1)建立组织机构,健全组织网络,解决有人办事问题。村两委换届结束后,我们及时对村级安监、消防、联防网络力量进行调整,确保网络正常运行。同时建立动态管理网络。在各村建立以民兵骨干为主体的应急小分队,一旦有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应急小分队立即出动,把事态控制在萌芽壮态。

(2)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督查活动。针对存在的隐患,及时与企业和各行政村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对相关的企业下发了书面限期整改通知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6月中旬,我们又对这些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企业进行上门督办整治情况。

(3)积极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是发现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乡在春节、五一、国庆期间,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共查出大小事故隐患76起,并对五都桥砖瓦厂、天全砖瓦厂等存在重大隐患的企业下达书面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及时予以督查,消除了安全隐患,无形之中减少了企业损失。

(4)制订应急预案,防范于未然。在编制好乡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帮助并督促企业编制好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三、建章立制,消防工作取得实效。

为切实抓好消防工作,今年推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组建工作班子,成立了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及消防队;二是成立了乡义务消防队伍;三是广泛宣传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四是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险隐患;五是落实责任,与全乡各行政村乡属各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消防责任书;六是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配合上级相关部门着重抓好电气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七是制定清剿火患百日攻坚方案,在全乡开展了清剿火患百日攻坚行动。到目前止,全乡末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火灾事故控制在县下达的指标内。

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严把环保关。在引进投资项目时,严把环保关,把污染企业拒之于外,对现有企业加大环保法规宣传,使企业自觉地按国家标准排放污染物,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效益与环境的双赢。

强化环境监管。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相关企业的环境监管工作。与县环保部门联合查处了3家无证无照企业,调解了3起环保纠纷。并全力配合做好生态县建设相关工作。

五、继续做好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

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乡村两级质监员队伍。

制定和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责任制。与各行政村、企业和部门签订责任书。将质监工作纳入“平安乡”建设体系。通过建立健全领导机制,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全面开展排查督促、主动与县相关部门对接等措施,制定了我乡十小行业整规推进进度表,全面推进我乡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

六、认真做好其他工作。

抓好社会保障、创建和谐企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作;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做好原砖瓦厂土地的招租、士元茶场的合同纠纷等工作;配合做好乡政府各项中心工作,做到服从、服务于大局。

第5篇

(一)指导思想。以贯彻落实十精神为统领,把推进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实现我市传统优势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坚持淘汰落后产能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国发号和粤府办文件要求,争取到2014年底,基本完成我市印染、玻璃、水泥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的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详见附件)。

二、工作分工

(一)各市、区人民政府:全面负责组织落实每年度行政区域内列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各市、区可根据各地财力情况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制订细化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实行“一企一策”,及时将省、市下达本行政区域内列入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企业,组织相关淘汰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按要求全部拆除主体设备、生产线并通过省、市有关部门的考核验收,做好下岗职工遣散安置等工作。

(二)有关职能部门。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承担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牵头负责推进水泥、平板玻璃、焦炭、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造纸、酒精、味精、制革、印染、化纤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督促和检查各市、区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其工作分工落实各项工作,牵头组织开展全市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督查验收,及时对我市淘汰情况、核查验收和进展情况汇总、报送上级部门。会同市财政局争取上级淘汰落后产能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统筹安排本级财政淘汰落后产能专项鼓励资金。严格按照淘汰落后产能政策要求,开展落后产能有关行业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和节能评估审查、产业政策确认等工作;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技改“区域限批”;指导相关行业兼并重组工作;总结推广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有效做法。

市发展改革局(市物价局):牵头负责推进钢铁、电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严格按照淘汰落后产能政策要求开展落后产能有关行业新建项目核准、备案和市级投资项目安排;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向省发展改革委或上级部门建议实行项目立项“区域限批”;指导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工作;检查落实相关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情况;总结推广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有效做法。贯彻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差别电价政策;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方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政策;对各地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和惩罚性电价政策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市监察局:对瞒报、谎报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情况、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年度目标任务,且未按期整改到位或因关停不当影响社会稳定的,启动实行问责机制,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市财政局: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争取、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补助资金,落实市淘汰落后产能牵头部门的有关工作经费,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支持;根据国家及省下达任务及我市实际,统筹考虑安排市财政淘汰落后产能专项鼓励资金,定期检查各地专项鼓励资金使用情况;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重且完成较好的市、区和企业,在安排挖潜改造、节能减排等资金时给予倾斜;对不按规定时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按国家规定停止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指导督促各市、区帮助落后产能企业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订职工安置工作方案;切实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指导有关市、区开展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

市国土资源局:严格按照淘汰落后产能政策要求开展落后产能重点行业项目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查;通过“三旧”改造政策支持落后产能企业利用现有土地进行开发转产;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市、区,实行“区域限批”,暂停对该地区项目的土地审批;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不予批准新增建设用地;督促各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对列入淘汰落后产能名单的企业用地进行清查,做好淘汰落后产能的用地处置和权属管理。

市环保局:建立环境保护监督性监测制度,对淘汰落后产能行业开展环保专项检查,对有关企业进行抽查核实;严格按照淘汰落后产能政策要求开展相关行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环评“区域限批”;对未按期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吊销排污许可证。

市安全监管局:根据淘汰落后产能政策要求,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准入管理,开展相关淘汰落后产能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对未按期淘汰产能的企业,依法依规撤回已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市局:指导处理与淘汰落后产能有关的上访事件。

市工商局:对未按期淘汰落后产能被政府责令关闭或撤销的企业,依法责令其限期办理注销登记,逾期不办理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市国税局:应加大对落后产能企业的税收监管力度,对不符合国家有关税收优惠规定的,应停止其享受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原有职工失业后再就业,符合税收政策规定条件的,指导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

市地税局:应加大对落后产能企业的税收监管力度,对不符合国家有关税收优惠规定的,应停止其享受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国家对如期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转型转产的相应税收优惠政策措施。

市质监局:组织企业向省质监局申请制订相关行业的能耗限额和产品质量等地方标准,开展相关淘汰落后产能行业产品质量专项检查和相关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对到期淘汰的落后产能企业,组织企业将淘汰的落后产能相关生产线(设备)型号及数量的情况报省质监局;及时提供列入生产许可证目录的淘汰落后产能产品获证情况。

第6篇

【关键词】中职课程标准;教学实践;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13-03

【作者简介】1.李振陆,江苏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8)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和农业职业教育;2.尤伟忠,江苏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8)教务处处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园艺和职业教育。

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工作方案》,江苏省职业教育农林牧渔类专业教科研中心组(以下简称“中心组”)组织了本省部分涉农职业院校专家,围绕4个专业进行了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课程标准研制开况

(一)标准研制开发基本过程

2015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和江苏省教科院职教所召开中职课程标准研制开发工作会议,明确了课程标准研制开发工作的要求和任务。按此要求,由中心组牵头,组织江苏省徐州张集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开展了中职农林牧渔大类现代农艺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等四个专业部分核心课程标准研制开发工作。每个专业先期研制开发5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共计开发20门专业课程标准。

为加强课程标准研制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中心组和四个专业项目组分别制订了工作方案,并邀请专家对工作方案进行论证,明确开发内容、目标要求、工作进度。此后各开发团队在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初稿。中心组先后召开课程标准开发中期论证会、专业大类课程标准论证会。省教科院组织专家对提交的课程标准进行了3次论证,课程标准开发组根据专家意见多次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课程标准(试行稿)。

(二)课程标准开发的突破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学时与学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说明等几部分。[1]本次开发的课程标准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等内容。“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必须实现的最低达成状态;“教学内容与要求”是从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出发,依据课程特点提出的学生学习内容与质量要求的基准;“实施建议”是从课程实施层面对课程的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给出的建设性意见。

在课标设计理念上重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对生产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为目标,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指导思想,突出地方特色,以学生来源和就业方向的地域性为重要参考点,归纳“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结合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生为本等基本理念,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素质养成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谋划专业课程设计思路,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课标依据工作岗位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细分,把这些环节作为教学项目,将每个项目中应该掌握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作为学习情境中任务内容选取的依据和参考;同时,析出的每个技能点为一个单项技能,可以据此组织本课程的技能实训。

二、强化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加强教学活动组织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情境,实行做中学、做中教。由于农业生产受农事季节影响,农业类专业课程的实施项目可根据不同地区,结合不同生产季节灵活安排;任务的实施可结合地域特点、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补充新品种与新技术。把农业生产操作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环境保护等内容融入相应教学任务中。

在教学活动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中“果树育苗、定植、整形修剪”等关键技术,教师必须先行示范;学生训练时,教师应适时、适当指导。如“拖拉机、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知识以讲解法为主,辅助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解决难点问题。零部件拆装教师应先行示范,并充分运用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教学软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知识或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融入规范操作、严谨求实、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意志品质和敬业精神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

(二)完善、改进教学评价

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突出评价的导向、教育与激励功能。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注重评价主体多元、方式多元、内容多样,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依据课程目标要求,主要采用笔试评价;对具体生产技术、田间管理等操作技能的检测,依据生产技术规程和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主要采用观测、现场操作评价。评价应紧扣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课程特点,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要重视发现、分析与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核心素养的达成。

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及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师生共同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给予充分肯定,有效引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性。

第7篇

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以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重点,辐射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以点带面,互相配合,落实责任,创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至20*年底,*区新增参保人员7101人。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年8月1日——8月15日。

1、制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方案。

2、分解扩面工作目标,落实责任。

3、组建扩面工作队伍,开展业务培训。

(二)实施阶段:20*年8月16日——12月15日

1、成立扩面工作领导小组。

2、召开扩面动员会。

3、建立扩面责任机制。

4、大力开展宣传活动。

5、全面开展扩面工作。

(三)总结阶段:20*年12月16日——12月31日

对全区扩面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验收,总结扩面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树立典型,加以推广。

四、工作措施

全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乡镇要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打响扩面攻坚战役。

(一)全面开展扩面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参加养老保险的优惠政策。印制私营企业参保享受缴费比例20%的优惠政策宣传材料,详细说明参保政策的优惠程度,同时集中开展宣传活动,在各街道办事处举办大型“养老保险扩面宣传日”活动,大力宣传养老保险的有关优惠政策;深入玛克威商厦、鞋城、北环商城、红旗、黎华家俱城及装饰材料市场等个体户比较集中的商业区采取设立咨询台、宣传板、散发宣传单、现场办公等形式宣传个体户参保的优惠政策。

(二)抓住重点环节,全力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工作。

1、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严格执法。将扩面作为劳动保障监察的主要工作目标,在劳动保障年检时,必须由用人单位出示养老保险参保手续;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养老保险参保大检查,重点检查未参保企业及已参保企业的固定工、临时工、季节工,对未参保企业必须依法参保,已参保的企业对参保人数、缴费基数进行稽核,做到应保尽保。对多次宣传、督促后拒不参保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从业人员要采取曝光等形式,发挥新闻媒体威慑作用。

2、在审批工资计划、合同鉴证、企业用工、职业培训等环节严格把关,并建立用工即参保的长效机制。

3、区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结合业务工作做好养老保险扩面工作。

(三)充分发挥劳动保障三级平台作用,积极指导各街道办事处开展扩面工作。

1、由扩面工作办公室组织召开扩面工作动员会,对社区保障所工作人员、社区保障员进行培训,部署扩面工作任务,全力开展扩面工作。

2、成立扩面工作组。以社区保障员为攻坚力量,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区社保分局抽调专人成立扩面工作组,按行政区域落实工作责任,集中人力、物力开展扩面工作。

3、建立制度,提升工作质量。一是建立月例会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社区保障员周报表制度,每周统计、汇总社区保障员扩面情况;三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发扩面工作简报,指导社区的扩面工作。

4、建立社区保障员扩面奖励机制。继续实施扩面奖励办法,社区保障员每扩面新增一名参保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五、组织保证

第8篇

一、贯彻执行《就业促进法》的基本情况

《就业促进法》自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这部法律,注重从完善工作协调体系、政策激励体系、就业服务体系、技能培训体系、创业促进体系、就业援助体系着手,有效推进了全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2008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4000余个;城镇新增就业990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4%。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03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3%;困难群体、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就业再就业69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24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7%。

(一)注重宣传引导,积极营造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举办了由企业劳资人员、镇街、市直部门和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全市人力资源管理干部培训班,邀请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在时代广场、文化广场、人力资源市场开展了多次《就业促进法》宣传咨询活动,免费向社会各界赠阅《就业促进法》单行本1200册,发放宣传材料3000份;设立《就业促进法》宣传栏18个,悬挂宣传横幅12幅;在电视台设立劳动保障专题节目12期,在《今日》刊登劳动保障法规政策20期。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就业、支持就业的浓厚氛围。

(二)落实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形势持续稳定。为更好地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潍政发〔2008〕1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完善了就业扶持政策。去年,为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368个,协调相关部门减免各种税费247万元,支持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并为310名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社会保险补贴55.8万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带来的不利影响,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失业调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建立失业预警机制,积极维护就业稳定。在建立企业用工动态分析制度,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劳动用工变化情况,加强失业调控和失业预警的基础上,严格企业裁员申报制度,规范企业裁员行为,规定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20人以上或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十分之一的,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报劳动保障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努力做到提前发现,提前介入,及时防范,防止大规模裁员现象的发生。针对部分企业效益、职工利益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波及的形势,市总工会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贸局和中小企业局组织开展了以“保企业、保就业、保工资、保稳定”为主要内容的“共同约定行动”,引导企业树立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理念,稳定就业岗位,保证工资发放。孚日集团、银鹰化纤等骨干企业顾全大局,承诺并实施了“不减产、不减薪、不减员”等促进就业的措施。

(三)加强职业培训,积极促进就业。通过发挥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和职业学校的职能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了就业水平和创业能力。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建立了7处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基地,定期举办创业培训班。去年培训692人,培训后成功创办企业的61人,新创造就业岗位810个。市技工学校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数控、金属切削、电子商务等13个中、高级技工专业,与我市20多家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定点培训基地,与50多家市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定向培训安置协议,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就业安置率达100%。教育系统3处职业学校和11处镇街成教中心,坚持面向市场需求、突出就业安置、强化职业培训的办学理念,着力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四)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开展就业援助。健全完善了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全面实行各类劳动者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报、《再就业优惠证》发放等“一站式”免费服务。2008年,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各类招聘洽谈会22场次,登记和储备空缺岗位24000余个,为企业介绍用工13922人次。为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制定了城镇、农村“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认定一户、帮扶一户、稳定一户的“动态消零”目标,对审核认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情况建立台帐,录入微机,实施动态管理。并开通了服务“零就业家庭”绿色通道,市、镇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随时帮助解决,对有就业需求,48小时内送人上岗。为了促进享受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还建立了失业保险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协调相关部门,编制下达失业保险扩面和参保缴费计划,实行清欠目标责任制,强化依法征缴,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2008年,我市共征缴失业保险费247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1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就业局势基本稳定,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就业压力依然较大。2009年,我市预计结转和新增失业职工4200人,新增城镇大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不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复转军人5300人,农村还有8000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二是“就业难”和“用工难”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方面,失业人员尤其是就业困难群体需要就业,但因年龄偏大和无技能,实现就业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现了招工难,招不足工、招不到工,年轻女工缺口最大,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年龄和企业产业结构成为制约就业的新瓶颈。三是有些就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开发公益性岗位投入小,扶持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力度小、数量少、成效不明显。小额担保贷款因部门间协调不力、门槛过高、手续复杂,影响了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回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四是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与就业服务平台的实际需求、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中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

三、下步工作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严格执行国家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的政策,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根据检查了解的情况,结合座谈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转变就业观念。要运用媒体和各种教育手段,加强《就业促进法》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宣传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政策,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宣传对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的具体措施,营造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引导劳动者特别是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他们用好政策,提高就业自主性。

(二)切实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职业培训实效。就业人员的素质与企业要求不相适应、与就业人员自我愿望不相适应是我市“招工难、难招工”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鼓励职技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校企结合、校校结合,改善培训条件,充分整合和利用好现有教育培训资源,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办学专业和设置课程,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强化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培训实效,使就业人员通过培训适应就业市场需求。要进一步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开展适合本地区市场需求和劳动力职业素质特点的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要切实做好技能培训与岗位的对接,开发出一批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工作岗位。

第9篇

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现将我区的爱国卫生工作开展落实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__区是大庆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大庆市东部。全区现有5个街道办事处,25个社区(含1个农村社区),一个镇,8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20万人,辖区共有县处级以上企事业单位38家。年初以来,在市爱卫会的关心帮助下,我区紧紧围绕20__年全市爱国卫生工作要点,及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的奋斗目标,精心组织谋划,认真贯彻落实,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使我区的季节国卫生运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及省级卫生先进区等项工作得到扎实开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始终把爱国卫生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开展爱卫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大力开展此项工作符合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爱国卫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和载体,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结合今年以爱卫会牵头开展的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区政府多次在区长办公会上专题研究爱卫工作,在原有爱卫组织机构的基础上,今年又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区委、政府和辖区大企业有关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4个推动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领导抓、抓领导的工作机制,以此塑造龙凤区城市新形象,改善区域卫生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及辖区大企业紧密结合各自职能,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把部门工作和爱卫整体工作相结合,形成了全区齐动员的思想共识。

二、强化攻坚克难,集中解决爱卫工作薄弱环节。

为通过爱卫工作彻底改变城乡卫生面貌,我区实行综合治理与突击整治相结合、全面铺开与重点解决相结合,切实加强了爱卫工作的薄弱环节,使全区整体卫生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是以开展季节国卫生运动为契机,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按照市爱卫会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根据不同季节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以“爱卫工作进万家·受益你我他”和“蓝天·碧水·宁静”等为活动主题,在全区扎实深入地开展了春、夏、秋三季爱国卫生活动月工作。先后两次组织万人大会战,走上街头,在全区开展卫生大扫除;协调大庆市建二公司投资1000万元进行锅炉改造,拆扒辖区内2吨以下小锅炉150个,减少空气污染,实现一年353天空气指数达到优良;今年财政投资200万元对龙凤镇5个自然屯进行了改水,目前已有27个自然屯通自来水,占全镇的84;协调石化总厂联合投资500万元对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清污补水;治理临街及居住小区噪音扰民现象取得了显著效果,我区有4个小区被评为省级安静小区,2个小区被评为市级安静小区。二是以“健康促进社区活动”为载体,提升居民健康意识。认真组织各街道及社区学习庆爱卫发〔20__〕6号文件,充分认识开展“健康促进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内容和要求。各社区把创建“健康促进社区”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积极聘请专家为社区居民讲授健康知识,增强居民健康意识。在此次活动中,东光街道上林社区利用社区楼道文化对“健康促进社区活动”进行宣传和发动,开展了“认养绿地”活动,既愉悦身心,又美化环境,得到了居民的普遍支持和认可,因此被我区树为专项活动先进典型社区,以此带动全区各社区,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三是以集中整治“八小”行业为重点,全面提高公共场所卫生达标率。按照上级的部署,我区制定了符合区情实际的《龙凤区“八小”行业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城管、工商、公安、环保等部门协同作战,开展集中整治5次,清理非法医疗美容19家,无证经营小 餐馆52家、街头小吃60余次,取缔各类黑加工点11处,收缴并销毁假冒伪劣食品940余公斤。为防止肠道传染病,避免学校和工地食堂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大力开展了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治理活动。对食品卫生安全存在问题的五十中学校、建设武装部宿舍的江苏盐城第二建筑工程队等食堂,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单,规定了完成时限。为提高消费者的食品购买满意率,开展了集贸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先后出动车辆83台次,人员800多人次,重点整顿了厂西农贸市场、龙北农贸市场等4个城乡结合市场,检查了食品生产经营和食品商贩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监督查处定型包装、“三无”产品和无规定检疫证明的肉类食品650公斤,及时进行了销毁。采取管理与疏导相结合的形式对占道经营业户进行了治理,清理占道经营208起195人次,保障了道路的畅通。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专项治理活动,有效地净化了我区的“八小”行业卫生,确保了龙凤区“八小”行业综合整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强化健全长效机制,及时巩固整治成果。

针对制约爱卫工作健康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我区积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探索爱卫工作的新途径。一是街企联合行动,共建美好家园。针对辖区内环境卫生较差的地点,街道和社区根据《龙凤区爱国卫生“10610”工程责任制落实方案》和《龙凤区城市管理责任制落实方案》,从条块上对企业提出整改意见,促使辖区内环境卫生达到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标准。卧里屯街道本着“企业发展经济,政府创造环境”的原则,多次组织环卫工人、企业职工,办事处工作人员、社区低保人员对市建二公司脏、乱、差地段进行集中治理,清理卫生死角4处,清运越冬垃圾30吨,及时改善企业及居民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企业和居民的一致好评。二、拓宽工作思路,实现由“治”到“管”。取消了主城区街路两侧垃圾箱,并在市建二公司平房区投入20多万元建设了垃圾中转站,招标确定垃圾清运队伍,实现了居民垃圾日产日清,避免了蚊虫滋生和疾病传播。为从根源上解决占道经营屡禁不止的状况,区政府决定,采取定点经营的方式,在辖区范围集中规划出7处“便民”一条街,在规定的时间和位置允许业户在此摆摊经营,要求经营业户设置垃圾容器,垃圾自行清理,既方便下岗职工再就业也降低了环境卫生治理的难度。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经过多次与企业协商沟通,与市政府积极争取,实施无人保洁区市场化运作,采取上级匹配部分资金方式,对龙凤平房区、卧里屯平房区、东干线道路三个环卫作业项目保洁权进行了公开拍卖,拍卖面积388.7万平方米,实际拍卖资金50.5万元,实现了无人保洁区的长效管理。在龙凤镇向阳村开展了与保洁企业签订卫生管理合同的试点工作,对村内环境实行全天候管理,向阳村的环境得到了整体改善,这种模式已经在其他村屯进行了推广,我区城乡结合部和村屯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

四、强化创卫监督指导,培育先进典型。

为提高基层单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区把分类指导和培养典型作为推进创卫工作的重要手段。一是细化责任,分类指导到位。我区出台了一系列的创建措施,制定了《龙凤区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方案》和《龙凤区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区工作方案》,并将创建任务分解成13个方面162项具体指标,区政府班子成员为各项指标的总责任人,全部参与指挥协调创卫工作,并从实际出发,立足区情、民情,以我区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为基础,进行分类指导,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跟踪问效,督促检查到位。区创建领导小组多次对各项目标和分解的任务督促检查,各单位的工作任务、职责、进度都要在龙凤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信息网及区闭路台及时公布,接受全区人民监督。“创卫”办公室对群众反映和新闻曝光的问题向各责任单位下发督办通知单,协调、督办各主管部门落实,并要求在接到通知单后一周内反馈办理情况,取得明显效果。三是培育典型,严格审批到位。按照上级的要求,大力号召区辖区属各单位申报爱卫先进典型单位,我区按照重质量轻数量的原则,严格把握创建标准,层层把关验收,确保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树得住、叫得响、过得硬”。今年,我区共有65个区辖、区属单位参加申报。各申报单位都为创建工作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如石化总厂爱卫办,领导企业职工在完成区爱卫工作任务的同时,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开展了“让世界洁净起来”、“绿色城乡、绿色家园”为主题的厂区卫生整治工作,举行了“请您进一言”物业与居民互动活动,为提升城区居民居住品位做出了积极贡献;区城管局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立了专项稽查小分队,对龙永路超高、超重、未覆盖保护装置的运料车辆进行了集中治理,采取严管严罚、死看死守的方式,整治运料抛洒车辆34台,基本控制了运料车辆抛洒现象的发生。经过初步筛选,对区城管办等36个在爱卫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予以上报,并在全区范围内对各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带动我区创卫工作扎实开展。

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区上下务实苦干、拼搏奋斗,我区爱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增加了城区环境管理和创卫工作的难度;农贸市场的布局不尽合理;商业进社区的步伐还不够快,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组织有关部门,发动社会力量,有重点、有步骤地治理内外环境,增添卫生基础设施,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改善环境卫生面貌,为群众的生产、工作、生活、学习提供卫生整洁、优美舒适的环境。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把爱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健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着力解决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为巩固和扩大爱卫成果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在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争取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第10篇

㈠、社会保障工作

1、开展专题调研。,我们按照*市政府下达的社保扩覆指标任务,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了扩覆工作早抓常抓的要求,并安排开展城镇居民参加医保、工伤保险扩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被征地人员参保政策调整四方面的专题调研。这四个调研专题分别由社保科、社保中心和农保处承担。4、5月份,社保例会两次专题听取调研情况汇报,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调研,明确了工作目标、要求和思路,形成了工作方案。

2、扩覆指标完成进展情况。在地税部门和各镇(街道)的支持配合下,参保人数呈不断上升态势。1—5月份,养老保险参保增加2919人,医疗保险参保增加3921人,工伤保险参保增加8513人,失业保险参保增加211人,失土农民参保增加2374人。虽然离完成*市下达的考核指标相距还远,但已扭转了往年同期参保人数下滑的趋势,为全面完成指标任务打下了基础。

3、“金保工程”建设。我市“金保工程”建设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建设多险合一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第二阶段主要是建设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三阶段主要是开展面向各类劳动保障服务对象的信息服务,并建立与省、*市“金保”联网系统。目前,我们已基本完成第二阶段目标任务,进入第三阶段。为确保“金保工程”建设,我们一抓组织保障;二抓工程招标;三抓工程安全;四抓工程质量;五抓工作措施到位。由于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整个工程建设目前进展比较顺利。

4、社保基金监管检查。5月份,根据《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检查的通知》(浙劳社监督[20*]52号)要求和*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我局组织市社保中心、农保处、就业处三家社保经办机构对各自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整改意见。6月6日,我局积极准备配合做好玉环县对我市的社保基金监管对口检查工作。

㈡、人才工作

1、外出招聘人才。,我市组织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4次,共有79家企业分别赴*、*、*、*进行招聘。截止5月底,我市共引进各类人才2180名。今年我市人才引进较往年有两个增加:一是我市企业赴外地招聘的需求量和次数增加;二是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录用人数增加。

2、经常性举办人才集市。正月初八至十四在市人才交流中心举行的春季人才招聘周期间,进场设摊企业达500多家次,张贴招聘广告650多家次,提供岗位2600多个,进场求职者超过3000人次,达成就业意向约1000多人,节后我市人才市场出现人才供需两旺的态势。由于我市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年后扩大生产的同时,对机械机电类技术及管理人才的需求达到高峰,因此,制造类岗位的需求仍居第一。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财务人员尤其紧俏,40%以上企业缺乏具有实际经验且有会计专业上岗证的财务人员。此外,外贸人才需求也较大。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普遍较大的实际,市人才交流中心一直坚持每周日举行人才集市。

3、完成人才公寓安置工作。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优化人才环境,加快人才集聚,按照去年市“两代会”提出的加快人才公寓建设的要求,几经讨论、修订并经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出台了我市第一期人才公寓安置销售管理办法。人才公寓采取政府优惠、企业补助、个人购买的办法,第一期提供公寓60套,解决我市非公重点骨干企业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的住房困难。现已全部落实到人。

4、开展造船行业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我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造船工业的迅速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在松门、石塘、滨海等镇,造船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截止20*年底,我市拥有船舶修造企业42家,从业人员约达3.8万人。但该行业中已有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甚少,极大地制约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和企业资质的提升。为大力培养造船企业技术人才,促进造船业的持续发展,我市决定在全市造船企业中对从事船体、船机、船电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此次评审分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等三个级别,并制定了相应的申报条件。5月份,我市造船行业共有26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报名参加评审,针对此次评审的培训工作已全部结束,将择日进行考试和考核。

㈢、就业再就业工作

1、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2月2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温政发[20*]15号),提出了今后两年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并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了就业再就业政策规定,包括对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援助等。截止6月25日,我局已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0本,对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并确认开业审查核发2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共计100多人。

2、开展就业再就业服务周和巾帼创业月活动。针对当前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的现状,我局以企业招工我帮忙,农民求职我服务为主题,于3月6日联合工商等部门启动就业再就业服务周活动,通过搭建平台,破解“两难”问题。为保证全省第五次就业再就业服务周取得成效,我局通过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提前做好相关工作。一方面,深入企业,动员有劳动力需求的民营企业进场招聘;另一方面,消息、张贴告示尽可能让更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进场招聘。在当天上午的就业再就业招聘活动中,1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参与设推招聘,共提供车工、焊工等各类岗位2*个,达成就业意向或签订劳动合同有144人。3月7日,我局又联合妇联举办市巾帼创业月活动即妇女就业专场推介会活动,这样较大规模的妇女就业专场推介会在我市尚属首次。当天共有80多家企业进行招聘,共提供岗位1*2个,前来应聘的女性求职者有500多人,其中达成就业意向或签订劳动合同有193人。

3、举行市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4月27日上午,市技工学校在校内举行*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钱江摩托、爱仕达电器、中马集团等30多家企业应邀参加,另有十多家企业闻讯而来,“抢订”毕业生。该校今年有6个专业毕业生共200多人,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已与实习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举行此次洽谈会是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一个双向选择的互动平台,为双方提供更多选择机会。由于技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受到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供不应求。该校*届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的已超过90%,其中数控、机电等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最为抢手,几乎100%已达成就业意向。

㈣、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工作

1、高技能人才培训。今年*市局下达给我市高技能人才培训数是885人,其中技师160人。尽管难度很大,但为了目标任务的完成,我们作专题分析研究,深入各镇、街道征求意见,做说服工作,并精心测算,制作了高技能人才培训(推荐)鉴定计划数,已列入今年市政府对各镇、街道人才目标考核之中。目前,有的镇、街道已开始着手摸底等前期工作。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将为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2、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今年*市局下达给我市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数8170人,目前,已考核鉴定2963人。下达给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8500人,我市以市委名义下发文件将指标分解到各镇、街道,目前,处于摸底、作计划阶段。

3、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工作。春节过后,各镇、街道紧紧抓住年初企业开工的良好时机,大力宣传《劳动法》和《工会法》,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普遍认识到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签订劳动合同的自觉性。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收用工时就要求劳动者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我局在逐一走访全市16个镇、街道并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与各镇、街道共同商定了今年全市要覆盖20120家用人单位、与36*50名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和1435家企业工会或联合工会签订集体合同的目标任务,完成率务必要分别达到95%、92%和95%。各镇、街道已于5月份开始整理资料、上报报表,力争在8月底,最迟在10月底完成今年的“双推”工作任务。

㈤、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

1、积极受处劳动争议案件。1—5月份,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本级共立案157件,涉案金额766.82万元,作出不予受理3件,另加去年余案22件,合计179件。在立案的157件案件中,劳动报酬争议6件,工伤赔偿争议139件,劳动合同争议9件,其他争议3件。已结案134件,结案金额336.*万元。在结案的134件中,裁决45件,调解82件,撤诉7件。各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积极受处各类劳动争议案件,仲裁派出庭运作良好,尤其是箬横派出庭,1—5月份共处理案件35件。

2、加强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察。今年1—5月份,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共出动检查人数261人次,检查企业321家;处理劳动者举报投诉案件137起,为305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克扣工资52.6万元;处理10人以上群体性案件16起,涉及劳动者520人;行政立案53起,结案40起,处罚金额22.12万元,其中处罚童工27起,清退童工31人,处罚金额20.5万元。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了社会稳定。

3、清欠农民工工资取得实效。去年11月15日至今年2月15日,我市开展了清欠农民工工资“春雨行动”。期间,市劳动、公安、建设、工会、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各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积极做好本辖区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通过宣传发动,建立组织;摸排情况,严格监控;畅通渠道,快速查处;舆论监督,形成态势;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完善应急预案,启动周转资金,保证了每一起工资拖欠投诉举报案件都能得到从速查处且查有结果。基本实现了“决不让一个民工因拿不到工资而回不了家,决不能因一个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影响*信誉”的工作目标。“春雨行动”期间,全市共处理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案件675起,涉及劳动者3656人,追回拖欠克扣工资3*.31万元。其中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处理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案件96起,为243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克扣工资51.68万元;处理10人以上群体性欠薪案件4起,涉及劳动者113人,追回拖欠克扣工资23.71万元。有效保障了农民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为促进我市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努力。

第11篇

摘要: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密切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密切关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职业教育必须根植于区域经济,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决定》的出台,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因而,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密切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密切关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职业教育必须根植于区域经济,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

一、职业教育发展应紧盯区域产业总体规划

高职院校能否建立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机制,关键在于能否遵循地方产业结构及其变动趋势,能否遵循区域产业总体规划。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建立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机制,必须紧盯区域产业总体规划。认真研究自身发展实际和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抓住机遇,研究区域产业总体规划,切实寻求学校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主动对接,打造核心竞争力,把握主动权,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基于国家长远发展需求,“一带一路”重要战略部署的提出,给丝绸之路重要支点西咸新区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通过实地调研,西咸新区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建设集约紧凑、生态低碳、和谐宜居、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包含沣东、沣西、秦汉、空港、泾河五大新城,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会展商务、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生物医药、康复保健和节能环保等产业。未来西咸新区将对于带动大关中、大西北地区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辐射新区周围,职业院校林立,而且90%都是陕西区域内生源,伴随着西咸新区的历史发展机遇和产业布局,再加上国家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天时地利人和。职业院校发展紧盯区域产业发展规划,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而发展职业教育,设置院校招生专业。学生毕业生可在区域内就业,既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和国家发展战略,又能很快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将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优质、稳定的就业岗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基本职能。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紧贴产业实际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紧贴产业实际,要认真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和产业发展实际、专业建设和产业结构、课程设置和就业岗位关联度分析,确保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发展,确保专业建设紧贴产业结构,确保课程设置符合就业岗位。要开展区域产业调研,了解区域产业结构基本动态,了解企业生产转型升级的信息,及时关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等,科学确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等。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变化, 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出发,合理制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专业建设方案和课程设置规划等。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紧贴区域产业发展实际,还要必须下大力气加强与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争取企业的大力支持和主动参与,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一是实现校企之间合作共育技能人才,邀请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参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建设、考核评价、学生实习就业等。二是要实现校企之间共建实训基地,吸引企业提供实训基地,参与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实训设备和资金等。三是要强化校企合作要共享优质资源,动员企业与其共享优质生产技术,实训设施,技术能手等。四是要进一步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三、职业教育最终要为人民带来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教育人具有某种职业技能,从而利用这种技能寻求谋生的手段,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重要指示中提出,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要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总理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因而职业教育是为广大青年树立人生信念、成就人生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发展职业教育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有义务有责任为人民带来福祉,为人民的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所以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职业教育的不断前进,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确保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12篇

自觉走科学发展道路,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坚实步伐。要紧紧抓住中央各部委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部署的时机,主动加强与国家各部委的沟通联络,及时向国家各部委汇报工作、提出需求、争取支持。要正确理解国家“有保有压、分类指导”的宏观调控方针,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引导投资向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和地区倾斜的要求,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国家鼓励的产业,切实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功能做“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在优化经济结构上实现新突破,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上取得新突破,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

要发挥大项目、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大项目、大企业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要加快实施40项工业大项目、20项自主创新项目、20项服务业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工程10大项目,加紧实施中新生态城、盘山文化城等标志性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新区中心商业商务区、高新区、临港产业区、东疆保税港区等产业功能区建设。要继续盯紧盯死、下大气力引进像空客A320、大推力火箭、中兴通讯这样的大项目、大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增强发展后劲。

要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按照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提升优化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壮大区县经济实力,加速城乡一体化。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优势产业集中度,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增强制造业竞争实力。以打造服务业聚集区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国际贸易、现代物流、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比重。

要下大气力推进改革开放。充分发挥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优势,认真落实中央更好发挥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的要求,着力推动建立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产业基金作用,推进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民营经济发展、涉外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满足群众需求、改善群众生活。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加大投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使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努力使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

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新增就业35万人。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步伐,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研究制定支持创业带就业政策。

要努力增加群众收入。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切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积极推行工资协商制度,实行两挂钩措施。提高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增加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继续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

要保障市场供应加强物价管理。认真落实中央和我市有关政策措施,鼓励肉、蛋、奶、菜等农副产品生产,适当增加居民生活必需品地方储备,确保市场供应,加强市场监管,保持物价稳定。完善和落实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的补贴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保障群众生活。

要完善廉租房制度。完善和落实廉租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开工建设38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廉租房,扩大农村以宅基地换房范围,对被拆迁的低收入困难户加大实物配给力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适当加大商品房开发力度,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控制房价过快增长。

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居民医保参保和农民工医保参保范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保障水平。研究制定有效激励措施,鼓励支持高层次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和医疗水平,解决大医院看小病、小医院看大病的政策制度问题。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国家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推进新区开发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机遇能给予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人生难得几回搏。面对新区开发开放的国家战略,面对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紧迫任务,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市政府各组成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勇创一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抓具体、抓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敢闯敢试,不因循守旧;敢抓敢管,不惧怕困难,真正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加快发展上。要坚持求真务实,始终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形成想干会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全力实施富民强市战略、科教兴市战略和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推进三个层面联动发展,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不断开创全市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四、着力抓好近期的十项重点工作

根据市委决策部署,围绕落实“一二三四五六”工作目标和任务,报经高丽书记同意,确定了近期的10项重点工作,请各责任部门立即开展调研,提出具体方案、措施,“两会”后组织实施。10项重点工作具体是:

(一)提出年实施的20项民心工程。在充分倾听群众呼声,全面反映群众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群众愿望的方案。(由市建委等部门负责,15天内完成)

(二)提出20项自主创新项目。包括我市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引进关键技术的项目,以及建立国家级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由市科委会同市经委负责,15天内完成)

(三)推动各郊区县大项目建设。按照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要求,提出各郊区县若干大项目建设方案,适时组织,营造加快发展的氛围。(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经委、市农委负责,15天内完成)

(四)提出城市规划修编的组织方案。建立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由市规划局负责,15天内完成)

(五)制定生态城市建设3年行动计划。把节能减排、水循环系统、生态保护、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防治、绿化覆盖等落到项目上,落到措施上。(由市环保局负责,2月底以前完成)

(六)完善低收入群众住房保障制度。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提出完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经济租赁房制度的措施,形成规范性文件。(由市国土房管局负责,15天内完成)

(七)提出市内6区土地与项目平衡试点管理办法。理清哪些权力由市里统一行使,哪些权力要放到区里,制定支持发展的具体政策。(由市国土房管局负责,15天内完成)

(八)提出确保两节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的工作方案。包括发展肉、油、蛋、菜等主要副食品生产,大力组织货源,扩大储备规模,满足市场需求,加强市场监管,保持市场稳定。(由市商务委会同市工商局、物价局负责,一周内完成并部署下去)

(九)提出完善分配制度的具体措施。根据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收入相应提高的要求,拟定各层面增加收入的具体方案。(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劳动保障局、人事局、民政局负责,15天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