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跟岗实践总结

教师跟岗实践总结

时间:2022-02-27 02:15: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跟岗实践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跟岗实践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跟岗实习 校企合作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202-03

Abstrac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and train high-quality technical professionals,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be on-the-job practice. On-the-job practice is a new type of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and is not same with graduation field work. The main problems of on-the-job practice were stated in the article, and the main reasons were analysis in detail.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on how to carry out on-the-job practice were given in the article through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On-the-job practice;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DOI:10.16661/ki.1672-3791.2017.03.202

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的途径[1-2]。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通过国家示范校建设后,按照思想在于树立、知识在于建构、能力在于训练、品德在于养成、素质在于内化的观点, 全面开展职业技术素质教育,并将经济社会与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用人标准,公民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形成思想树立的新举措,知识建构的新方法,能力训练的新规范,品德养成的新机制,素质内化的新要求。依据职业技术素质的内在要求,学院决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强化企业实习的内容和丰富企业实习的形式。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实施企业跟岗实习。跟岗实习主要是学校借助校外企业,使学生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岗位特征有所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促使学生建立理论学习的基础,使其返校后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实现使培养的学生较好的满足企业需求。

1 跟岗实习的现状分析

1.1 基本情况

跟岗实习是学生在完成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到企业生产现场,跟从一线技术岗位操作人员参加实际工作锻炼,了解企业文化和生产工艺及管理概况,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崇尚技能,增强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跟岗实习一般在第二学年内进行,原则上实习周期为2~3个月。近些年,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要跟岗实习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参加跟岗实习的学生人数和合作企业数逐年增多。

1.2 跟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2.1 跟岗实习岗位与专业的对口性问题

跟岗实习主要是由教务处主导的教学性顶岗实习,是自上而下的形式。机械、自动化、电子、物流、商务、医药等专业群的跟岗实习岗位基本上是专业对口的实习。而应化专业群由于岗位的高危性,很难有专业对口的大型企业接受批量的学生跟岗实习,现安排的实习岗位与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一定距离,势必会影响学生参与跟岗实习的主动性和稳定性。

1.2.2 实习计划的不确定性

因行业性质不同,每个企业的淡季或旺季各不相同,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和实习时间的长短也各不相同,如表2所示的化工机械系校企合作企业对跟岗实习学生人数需求情况。由于跟岗实习一般以班级为建制进行,致使跟岗实习的教学安排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考虑教育的公平性,同一专业的实习时间应尽可能相同相近,致使出去和返回的时间的确定也变得相对复杂。

1.3 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异

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不同,致使部分学生因身体过于肥胖等因素影响而无法进行跟岗实习。也有一些学生即使进入工作岗位,但由于心理准备不足,随着岗位工作的逐步开展,掉队返校的学生逐渐增多。以秦皇岛臻鼎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跟岗实习为例,最初选定729人赴企业跟岗实习,但经过3个月实习后,坚持到最后的只有512人,流失率近30%,离职主要原因如图1所示。

1.4 教师的参与程度远低于预期

由于学生进入企业跟岗实习,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相应减少,虽然教师能按学院规定深入企业,但教师深入企业时仅从管理角度进行开展工作,基本是走马观花地巡视一番,只要学生不出事就万事大吉,而不是主动地联系企业创建教学环境,开展教学活动。这种由于结合岗位的工作实施过程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活动的探索很少,影响了当前的跟岗实习教学的实效。

2 跟岗实习管理与实施

2.1 充分发挥系部的办学主体作用

跟岗实习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跟岗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3]。在长期的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各系部(分院)最了解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合作企业的技术水平,所以各系部(分院)相关主管领导或负责人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与多家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选取与专业比较对口的单位作为跟岗实习单位。只有这种自下而上的形式,才能实现专业对口的目的。

2.2 注重跟岗实习前教育和实结与表彰

通过各类跟岗实习前的教育和文件学习,使学生掌握跟岗实习是学生通过企业师傅的指导,掌握企业文化、熟悉基本技能和生产过程的综合实训,同时培养学生对工作期间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其实质仍然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必修环节,单独按一门课程计分,列入学生总成绩单,在各项评奖评比中与其他课程成绩等效[4]。同时,为了保证跟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在每次跟岗实习结束后要进行阶段结,对学生成绩予以总结和表彰。

2.3 加强企业岗位课程和企业技能训练的考核

跟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按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除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外还需进行职业岗位课程(一般为开设的2~3门,以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改革与创新等)学习。职业岗位课程一般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一般以促进学生加速适应企业环境和工作岗位为目的进行教学,而岗位技能培养一般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并有详细的过程考核材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目的。

当学生经过技能培训合格后便开始跟刚工作,由于企业生产需要,学生的作息时间因生产状况而变化。受岗位性质、工作时间和教学场地等因素的影响,集中授课变得几乎不可能,为保证教学进程和质量,教师应通过微课建设,借助教学管理平台,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双线教育,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得知识信息的效果,带给学习者更加愉悦、便捷的学习体验[5]。实现跟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岗位课程的教学目的。

2.4 做好跟岗实习过程中的制度落实

学生在跟岗实习过程中除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和企业岗位课程学习外,还需撰写实习报告,记录工作过程,其跟岗实习成绩考核,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评定,但企业是评价主体,考核合格的学生学院颁发《跟岗实习成绩证书》,获优秀《跟岗实习成绩证书》的学生,学院将优先推荐给毕业顶岗实习企业。优秀成绩折算为3学分、良好成绩折算为2学分、及格成绩折算为1学分,计入公选课已得学分。该实践教学环节单独按一门课程计分,列入学生总成绩单,在各项评奖评比中与其他课程成绩等效。

2.5 做好实习信息的异动管理

在跟岗实习时,因企业性质和工作岗位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的年龄和重大疾病等身体原因无法进行跟岗实习;另一方面,目前的学生都是90后,其吃苦耐劳较差,也会有部分学生找各种理由中止跟岗实习。同时,也有因个人原因,如旷工过多、违反操作规程或违犯企业纪律等,被企业辞退以及未经学校批准和企业同意而擅自离职的学生。为了做好教育教学管理,要随时掌握跟岗实习过程中的学生异动情况。

因各种原因未进行实习和中途返校学生,专业系(分院)应及时安排学生到市内企业实践或在校内实习实践。在校内实习实践的,依据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各教学 系(院)视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安排,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等,最后考核评定出成绩,合格者即为该学期的跟岗实习通过,但不做学分折算;同时,该部分学生也与企业跟岗实习学生一样进行职业岗位课程学习,其授课形式也与企业实习学生一致。

2.6 企业跟岗实习的安全管理

实习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实习协议要明确安全责任,学校、实习单位应按有关规定给予实习学生办理相关保险;系(分院)、实习企业必须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及相应的安全培训,并采取必要的劳动安全保护保障措施,全方位确保学生进行安全实习。

学院教师在指导和管理学生实习过程中,要把学生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同时,对实习单位所提供的实习、生活环境或安全措施存在隐患的要及时向实习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沟通解决或规避;学生辅导员要加强学生管理,准确掌握学生实习信息;班主任需及时了解学生情况,确保实习安全、有序。

3 结语

跟岗实习能够实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互补,要切实规范并加强跟岗实习教学、管理和服务,保证学生跟岗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是一定时期内各职业院校的探索和努力的方向。随着实施和研究的深入,企业跟岗实习必将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得到提升,最终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 高瑞鹏.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1):80-81.

[2] 胡家秀,管平. 优化顶岗实习机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8(2):55-57.

[3] 张海英,濮海坤. 高职院校跟岗实习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 当代职业教育, 2014(9):39-41.

第2篇

一、加强学习,提升自我

骨干教师这一称号,关乎大家的期望的信任,我深感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要胜任这一工作,必须具备更高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以更高的工作水平来应对。我自知自己尚有很多不足,为此我拟定了个人读书计划,按照计划有序列地读书。一年以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我是每期必读。《教师博览》、《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我的枕边书,每晚必读。为了更好地引领学校的教学,我字斟句酌地读了《有效课堂十讲》和《怎样观课议课》两本书,消化后即运用到实践之中。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还喜欢利用互联网浏览海量的信息,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加以应用尝试。

XX年上半年我作为XX区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XX小学跟岗学习。我在跟岗过程中我认真参与所在学校的各项活动,及时交流,认真思考。跟岗30天,我听课26节次,参加区级教研活动6次,市级教研活动2次,上2种课型,参加1次班会活动,撰写3篇教学反思。精读了《全新思维》、《小学英语》、《做最好的老师》、《有效教学十讲》等书籍,撰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认真如实填写了《跟岗学习日志》,详细记录了各项培训活动安排、学习观摩的收获和体会。较好的完成了跟岗各种任务。

XX年下半年,我作为校长在XX实验小学跟岗学习。在基地学校,我遵纪守法,遵守基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安排,注重人身安全和饮食安全。我全程参与了所有培训活动,观摩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班会等学科教学,听后按照学校安排进行了开诚布公的评课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学校的三会活动(晨会、行政例会、教师会);参与学校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听评课7节次,家访4次。根据学校安排,我先后到到XX小学、XX实验中学、XX中学等学校实地学习。我服从组织安排,尊重基地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不干预基地学校的管理及教学活动。精读了《我们今天怎样管学生》和《一句顶一万句》,撰写2篇读书笔记。我认真如实填写了《挂职学习日志》,详细记录各项培训活动安排、学习观摩的收获和体会。

二、立足岗位,扎根一线

XX年春季学期,我任教XX班英语;XX年秋季学期我任教XX、XX班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我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精心备课。在备课的同时,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更多的知识。多年的教学使我懂得了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课下,十分注意自己的知识积累,大量的翻阅课外资料,来拓宽自己的视野。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教研活动。我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甚至每个单词、每个句子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还充分选择应补充的资料,做到了有备而上。

除此之外,课前我还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分析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有哪些困难,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在课堂中引进新思路新方法,解决课上的问题。课上及时根据课堂情况调整教学环节与教学思路,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做到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语言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使学生乐学、会学。正是因为这样,我所带的XX班在XX年春季学期里在区统一调研考查中获得第一的成绩。

三、研究反思,示范引领

为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我重视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挖掘鲜活的实例,总结提升。经常自觉地运用学习到的课改理念,审视自己的课堂,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意的回顾,体会成功的方法,寻找改进的思路;对所教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完善有效的方法。并及时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反思日记,同时通过网络上传发表教学教研、生活、情感与物质成果,形成个人的资源沉淀。

第3篇

今年6月,本人有幸来参加广东省XX年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在这十天的培训中,我们与不少知名的专家、教授面对面深入接触,每位教授的讲授都是高水平的陈述,为我们学员提供很好的理论学习。而且还有工作室的主持人作的开题报告,导师引领我们如何作好课题的申报工作及课题的研究工作。加上我们这个班的同学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数学骨干教师,通过大家的不断交流,使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收获非常大。

11月份我们将要进行第二阶段的跟岗学习,这次我也非常荣幸地分到了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分校,全国模范教师、省级德育标兵、数学特级教师徐爱慧老师的门下,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好机会,因此,为了使自己能更好地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学到更多的东西,特制订以下计划:

一、 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

作为一线的数学老师,本人觉得自己的理论水平是非常薄弱的。在第一阶段学习结束后,我也在不断地充实自己,在课余找了一些名数学家的资料,阅读他们的着作,希望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这次学习中,我会向徐老师以及其他骨干教师请教,在大家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多阅读适合自己的书籍,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也为课题研究做准备。

二、 勤思、多问,虚心学习

本次跟岗学习我们有很多任务,例如:听课、评课、上课,课题研究等。我会虚心向每位老师学习,聆听大家的意见,勤于思考,有问题多向大家提出,希望在每位老师的帮助下,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我也会按要求完成每项任务。

三、 潜心研究课堂教学

本次学习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深入课堂,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因为以前的学习往往只是纸上谈兵,这次能与这么多优秀的教师,特别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徐老师研究课堂教学,我会集大家所长,研究出适合我们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 用心做好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既是本次学习的一个重点,对于本人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因此我会认真学习如何做好课题研究。还会不断地把自己的所见、所做、所思,所想写下来,积累成反思总结和论文等。

希望通过这次的跟岗学习,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处,在下一阶段(第三阶段:在所在单位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所长,使自己的教学和研究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4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高技能会计人才,不仅应具有必要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除了优化会计专业理论课相关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根据我们学校会计专业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情况及对浙江省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调查了解,虽然实践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如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实践课时比例提高、实训基地以及双师团队建设得到重视,但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现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项目缺乏层次性

从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进程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学校设置的实践课程往往只有典型的几个实训课程:《会计基础技能实训》、《财会综合模拟实训》、《电算会计实训》等,这些实践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仅仅只是会计专业技能的一小部分,不能涵盖全部会计专业技能。而简单设置的几门实践课程也谈不上层次性,无法使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得到训练,更不可能实现专业技能的迁移和提升。

(二)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

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实施情况看,大多数是集中在课堂内进行,学校统一安排一周或两周时间集中进行实训。但课堂内实训毕竟时间有限,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欠缺自我思考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只能完成一些基本层次的训练,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也就无从理解会计循环中的勾稽关系,因此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任务就无从下手。因此必须要加强课外的实践活动,如学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弥补课堂实训的不足,因此重视会计技能创新性也是高职会计改革的重要手段。

(三)实践教学中的实习环节缺乏有效性

多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与一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签定了学生实习协议,但是由于会计资料是企事业单位的机密资料,学生很难进行实际操作,再加上很多企业不愿意成为高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即使愿意也总是敷衍了事,造成实习环节往往没有实质性效果。

二、“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方面,依据会计职业能力分析表,将会计职业所需的技能分成“四个层次”,即专业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提高技能层次、专业综合技能层次、创新层次,并相应地开设各类实训课程,以实训周的形式在校内仿真性实训基地展开,体现技能训练的阶梯渐进。“两维”指的是在每一层次设置“实训、实习”两维模式,在每个学期开展学科、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如下图所示:

三、“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四个层次的阶段训练

1.专业基础技能层次

主要包括认知实习与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其中认知实习是要求学生在学完《会计实务入门》这门课程之后,利用一周时间到企业感知企业财务;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出纳技能实训以及点钞、珠算、小键盘输入等技能的培养。如在会计基础技能实训中,要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简单会计报表等训练,使学生加深对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训方法与手段,培养基本的实践技能,为以后的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2.专业提高技能层次

在学生掌握了企业的基本账务处理之后,进入专业技能提高层次。这个层次主要是专业核心能力实训与跟岗实习,其中专业核心能力训练项目具体包括:成本会计实训、外贸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等。这个层次的训练主要集中在第三、四学期,采用“分岗、轮岗”模式来完成各个实训项目。跟岗实习就是在训练完上述课程之后,利用暑假时间到企业跟着师傅具体操作,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个月的跟岗实习,提交实习报告与总结并汇报,从而加深对企业岗位流程及工作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3.专业综合技能层次

专业综合技能层次是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其内容涵盖会计实务入门、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实务、税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课程,可安排在第五学期,安排4周课时来训练。主要包括ERP沙盘演练、小企业ERP系统实训及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等。在此阶段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情境,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属于综合性实习。通过这个层次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4.创新层次

会计岗位作为一个管理类的岗位,培养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就是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不是从事简单、机械、重复工作的人才。而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学习能力、思考能力非常欠缺。因此为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创新层次的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大赛、财会信息化大赛、手工、电算做账大赛及大学生科研课题竞赛等学校的各种财经活动类竞赛。

(二)“习训融合、阶梯渐进”实训过程

高职院校会计实训过程基本上都是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完成的,而真实的企业接触比较少。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都是校外实习的有效形式。

首先是认知实习与基础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校外实习基地的经营现场、会计机构,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财会机构的设置及相关会计资料,能使学生在对专业岗位进行实质性接触之后,获得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为会计基础技能、出纳技能等基础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跟岗实习与专业核心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在这两个学期中,要完成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电算会计等核心技能实训。而跟岗实习是学生利用第四学期暑假或校外实习的机会,跟着企业的师傅操作,主要是做一些凭证的填制与输入、凭证的黏贴、账簿的登记等基础工作。通过一个月的跟岗实习可以巩固对专业核心技能实训的掌握,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是顶岗实习与综合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五、六个学期进行,第五学期学生要完成综合技能的实训,然后进入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形成实习报告。当然为了保证校外顶岗实习的质量,应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全程督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

综上所述,“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中,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提高技能层次、专业综合技能层次、创新层次四大模块融合实训与实习,呈递进关系,基本技能侧重操作性,专业提高技能注重技术应用性,综合技能强调综合实践性,创新层次体系实践技能的创新性。

四、“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快“1+1”校本实训教材的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最终落脚点是企业,担负着企业一线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因此实训教材应该立足于企业实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1”校本实训教材的建设,是指本着校企双赢、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使会计实训教材建设处于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具体来说,学校应选派理论知识丰富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教材开发小组,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各会计岗位的能力需求等一系列内容,结合相应理论知识编写教材大纲,规定人员分工、校企双方权利与义务、共同开发完成时间、教材鉴定与审核等内容,校企双方共同确认,然后进行教材编写工作。

(二)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校内教师一般都拥有较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而企业则可以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舞台。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采用两条途径:一是“走出去”,即派骨干教师利用假期或脱产深入到工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了解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和生产工艺流程,账务处理整个流程,审计过程,财务软件操作系统等,当然学校应该专门建立“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计划与制度,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二是“请进来”,教师队伍中可以适当地请一定比例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中、高级会计师或者是财务经理来学校做实践指导,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学校兼职,承担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建立仿真性的校内实训室

构建“四层两维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必须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环境,一般情况下该环境应包括:手工模拟实训室、出纳技能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室等,各个实训室要做到“三个仿真”,一是“环境仿真”,实训室布局要按财会部门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体现财会部门的特点,使学生步入其中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二是“资料仿真”,要逐步收集完备的实训资料,实训资料不能采用传统的教材模式,要与企业加强合作,能够采用企业的实际会计数据进行实训;三是“操作仿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要按照会计工作的流程来操作,采用“分岗、轮岗”的模式,真正达到与企业会计工作同步。

(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要让“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得到有效落实,除了要保证高质量的“校内仿真实训”之外,还要加强“校外实习”,因此必须构建较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顶岗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到企业进行有效实习。笔者建议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途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一是与生产企业建立联系;二是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三是与会计公司建立联系。如认知实习就可选择在生产企业,因为学生的主要实习场所一般不是安排在会计部门,而是在生产车间,让学生认识企业整个生产流程,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在实习中也可以邀请会计部门专业人员给学生讲解会计流程,并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会计凭证,增加学生对会计工作的了解。

总之,“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然而,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实训教材及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是该模式有效实施的基础,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是该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兰自珍,徐文杰.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17-19.

[2]李玉珍.会计“三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3):28-30.

[3]陈兆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会计之友,2010(1):98-99.

第5篇

通过跟岗学习,使自己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和拓展了学科专业知识,使自己能将理论、知识、技术融入自身的教学实践之中,提高自己教学的实效性,促使自己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听湛江师范学院实习教师上研究课之后能促使我积极思考:

(1)游戏进入学习语文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会不会出现乏语文非语文的现象呢?

(2)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怎样利用游戏等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聆听“课题开题报告”之后,使我初步懂得了,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怎样撰写课题的方案以及开题报告。要进行课题研究,必须大量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增强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使自己自觉地开展学科教育科研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特别是聆听了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的王林发教授的讲座:《名师是怎么炼成的》。我体会最深的是造就名师的三个关键是:

1、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2、要有自己的教育改革行为研究;

3、要。

听特级教师、名师谭永焕校长《用思想领导,以情感动——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踏歌起舞》的名师成长的路径与启示讲座后,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抓住切入点、动情点、训练点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倾听了主持人王磊校长的示范课以后,让我领略到名师的风采,感受到名师的魅力,也感受到名师背后的艰辛,还感受到名师的幸福与快乐。同时使我懂得要使自己成为优秀的老师,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在同课异构、汇报课及学员互相观课、议课的过程中,促使我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发我积极研讨:如何反思教学过程?如何使我们的课大受学生的欢迎?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并使自已不断地提高观课议课的水平,促使自己不断反思教学,互相学习,扬长避短。更让我进一步懂得了: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并懂得了一节优质课一般要具备如下的标准:

1、课程理念要先进。教学要能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年段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能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3、语文训练要扎实。恰当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训练扎实。

第6篇

按照传统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训和顶岗实习只能在最后一年进行,而且把学生的顶岗实习当作就业上岗。学校与企业之间在教学上相互脱节,在管理上衔接不紧,形成学校输送学生,企业提供岗位的简单的人才供求关系。这种缺乏动态上升、过程递进的实习实训,导致学生对专业缺乏感性认识和职业体验,难以形成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就业稳定性不强,离职离岗率较高。我们将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模式与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相结合,就如何使之校本化、专业化、特色化、可操作化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经过反复探索、不断实践、理念总结,在合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构建了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双证融通、双向融合、五段递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主要目标

按照“双证融通、双向融合、岗位教学与跟岗实践一体,实习与预就业一体,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将会计专业实践项目课程实施进程按照专业知识应用梯度和学生专业能力积累的规律性,划分为五个逐步递进深化的工学结合实施阶段,其内涵及特色主要概括为:“双证融通、双向融合、五段递进现代学徒制”。

双证融通: 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课程和内容融入正常的教学课程体系,学生毕业时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双向融合:专业和职业相融合,学校与企业相融合,岗位要求和教学要求相互渗透。

五段递进:工学结合,逐步递进。开发专业实践项目课程系统,将专业实践项目课程实施进程按照专业知识应用梯度和学生专业能力积累的规律性,划分为认知实训(包括企业环境与会计认知实训、企业经营认知与流程项目实训)、技能训练(包括会计基本技能、珠算技能、点钞技能、会计数字书写技能、会计票据填写技能、传票翻打技能)、技术训练(包括会计应用技术项目实训、会计岗位项目实训)、项目训练(包括ERP项目实训、财务管理项目实训、会计沙盘项目实训)、跟岗顶岗实习(包括企业跟岗实践、企业顶岗实习)等五个逐步递进深化的实施阶段。五个阶段的递进,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项目在校企合作的状态下在校外进行,不同阶段的校企合作方式、层面、形式不同,逐步深入推进。

三、工作过程

(一)构建“双证融通、双向融合、五段递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方案。该方案的突出特色是将“知识―能力”构建“理实一体化”为载体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系统与“技能―知识”构建项目课程为载体的专业实践项目课程系统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多次安排阶段性的“跟岗”实训,不断地进行在校学习与“跟岗”训练的反复实践,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知识―能力”可以保证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技能―知识”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从业技能,彰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优势。

(二)建设了“三圆同心、层次分明”的校企合作教育体系。学校充分利用鹏程财经职教集团的影响力,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先后与10余家单位签订“核心型”合作协议,校企双方整体渗透、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双生互赢,企业全面参与学生的培养、共同开发实践项目课程、接受学生跟岗训练、顶岗实习与就业;与20余家单位签订“紧密型”合作协议,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企业部分参与学生的培养,接受学生跟岗训练、顶岗实习;与50余家单位签订“松散型”合作协议,企业参与学生的培养,接受学生认知性训练、顶岗实习与就业。不同层次的合作关系,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同的,核心层的企业全面参与企业的培养,有优先选择毕业生的权利。

(三)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建成了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专业文化环境为一体的省级高水平财经实训基地,开发建设了模拟企业经营实训中心,模拟银行实训中心,纳税申报实训中心,会计岗位实训室,虚拟企业实训中心,金蝶、用友软件实训中心,三维演示厅等23个实训室,购买和开发了22个实训软件平台,使我校会计专业实训实习基地系统、完整、先进,为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了2支教学队伍。一是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二是“师傅”团队的建设。企业“师傅”是会计专业“双证融通、双向融合、五段递进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运作的保证。专业现有企业师傅兼职教师30余人,“师傅”团队的建设特色和创新,也正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校本化、专业化的特色创新。

四、主要成果

通过几年的实践,会计专业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全面提升。一是会计从业资格取得率达到98%。二是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高。在省、全国财会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在江苏大赛中获得的金牌总数连续六年名列第一,连续三年代表江苏参加国赛获得金牌和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

(二)校企合作日益深化、合作成果不断显现。以现代学徒制理念为指导,在校企共同开发会计专业“双证融通、双向融合、五段递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发10门校本项目课程和11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三)促进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企业合作建成系统、完整、先进的江苏省高水平财经实训基地,为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支撑,满足了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的需要。利用鹏程财经职教集团平台,与80多家企业合作,企业师傅30余人,有效保证了方案的实施,保证了培养的效果。

(四)促进了学生的就业,保证了就业的质量。在会计专业“双证融通、双向融合、五段递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中,各个阶段都要求学生到企业进行跟岗实践或顶岗实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师傅培养了良好的师徒关系,也使企业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和后续发展,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0%以上。

五、影响与示范

(一)引领省内外会计专业改革与创新。(1)牵头制定省中职、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会计协作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性方案,将“双证融通、双向融合、五段递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融入到指导性方案之中。(2)以鹏程财经职教集团为平台,促进西部地区成员学校专业建设。(3)两年来,来自省内外的十几所财经类学校,到我校进行交流学习。

(二)引领省内外会计技能教学研究与创新。(1)作为首批江苏省财会技能教学研究基地,连续3年承担江苏省会计技能训练队国赛集训任务,组织全省财会类职业学校加强对技能大赛与技能教学的研究,将技能大赛项目有效融入技能教学课程,开发了会计票据填写、会计数字书写、点钞、传票翻打、珠算等技能类训练课程和会计岗位项目实训、用友T3项目实训等操作类训练课程。(2)作为江苏省财会专业骨干教师技能竞赛培训基地,连续多年承担省级骨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2013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优秀培训项目。

(三)服务本地区经济发展。(1)作为省财政厅批准的江苏省会计继续教育基地,每年为徐州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多达5 000人次以上,承担会计从业资格考核15 000人次以上。(2)设立的徐州财缘会计咨询服务中心,对社会开展审计、验资、资产评估、工程预算、会计咨询、会计等会计服务业务,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结合机制,两年来为8家企业开展会计咨询业务,帮助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财务分析,参与企业年报审计。

六、条件保障

一是我校是江苏省财政厅属学校,受到财政厅强力支持和帮助,为“双证融通、双向融合、五段递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是会计专业是我校传统骨干专业和品牌专业。40年的发展历程,使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处在财政、银行、税务、骨干企业的领导岗位,为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三是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四是专业教学团队和企业师傅团队的建设,形成了一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效支撑。五是落实经费保障。本专业设立校企合作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专项经费,每年不少于30万元。经费管理和使用设置专账,专款专用,专业组也明确项目资金的使用状态,提高了资金使用效果。

第7篇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又到了尾声,在园领导的指导、帮助及全体老师齐心协力下,圆满地完成了这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现将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常规教育,精心组织好各项活动

根据幼儿园的园务计划及教育教学计划,结合主题活动,有序开展了系列教学活动。一学期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大型活动4次(元宵节活动、“童语童心 感恩母亲幼儿故事大赛”活动、庆六一、暨大班毕业典礼活动、足球小小运动会活动),开展节日活动8次,(三八节、植树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父亲节、端午节),教育教学类公众号共19篇,活动都取得较好的评价,赢得社会、领导、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加强教研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一)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结合幼儿园客家文化特色课程,这学期组织副班优质课评比活动1次,既为执教老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示风采的机会,更为其她老师创设了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有效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在课题研究方面,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进行,为推动“学前教育‘去小学化’的策略——以龙川县为例”课题的进展,开展了1次以游戏化教学为重点的副班教研大赛;开展了3次送教下乡活动,为乡镇幼儿园送去精彩纷呈的游戏化教学活动;迎接姐妹园跟岗学习3次。老师们积极撰写听课记录及时反馈和总结。

三、示范引领

为充分发挥我园示范、辐射和引领的作用,经常以常态化接待各姐妹们的跟岗学习,一学期来接待县、乡镇姐妹园3次,参与人数达到76人,接待技工学校实习生1次,共17人。送教下乡3次。并为乡镇、老师家长发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小衔接教师工作指引》《“幼小衔接”家长工作指引》共352册。

四、家长工作

本学期,由于疫情原因,幼儿园实行封闭式管理,各班老师通过微信平台积极宣传防控知识,做好一切家园共抗疫情工作;开学前后对每个幼儿进行电访或家访,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等,保护好幼儿身心健康;召开了2次线上家长会(学期前和学期末),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活动状况及假期的安全监管等工作;为保障幼儿上下学的安全,全园家长成立义工志愿服务队,每班每天8个家长值班值守,不管强风暴雨,还是严寒酷暑,他们始终坚守岗位,维持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及秩序;各班通过电话、微信平台、接送孩子时的交谈等方式,与家长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取得家园沟通与合作。

五、教师培训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能力的提升,我园多种渠道进行培训。一学期来,积极组织教师线下教育教学培训1次,邀请龙川县第一中学男子足球队教练员xxx和龙川县老隆镇第二小学足球教练员xxx对我园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足球培训活动。教师外出培训学习6次,人次6人,指导4次,在叶园长带领下,走进田心镇中心幼儿园、岩镇中心幼儿园、移民新村幼儿园围绕学前教育去小学化普遍存的问题进行指导。

五、存在不足

(一)教师的专业能力及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二)部分教师的工作意识、理念、创新意识不够强。

(三)教科研质量要提升,教研负责人教研水平需要提高。

(四)活动构思方面不够新颖。

(五)区角、主题墙环境创设还有待加强。

六、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学习与培训。

根据我园教师实际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与学习,让老师的业务水平及能力得到提高。

(二)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学习与培训

幼儿园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学习,

勇于探索,做一名全面发展的教师。

(三)甘于奉献,勇于创新

牢记教育初心,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以诚待人,工

作中要勇于创新,多收集信息,多学习,多看幼教网站的先进理念。

(四)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

第8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化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2.25+0.5+0.25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以《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切入点,总结形成了基于“一中心二主线三结合四递进”的“1234”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开发了适应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特点的校企精准合作、育人工学结合、技能四级递进,德育文化先导为主要特征的2.25+0.5+0.25人才培养模式。“1234”的含义是指一中心即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以服务榆林现代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为中心,二主线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以“责任关怀”为核心的职业素质教育教育体系设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能力教育体系设计为主线,三结合是指育人过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虚拟仿真教学与真实场景实训教学相结合,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三结合。四递进指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实行企业认知实习、校内技能实训、企业跟岗实习和企业顶岗实习四级层层递进。2.25+0.5+0.25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是建立在校企精准合作的基础上的。其具体含义是指教学时段安排包括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为2.25学年(包括短期的企业认知实习1周、跟岗实习3周),在企业顶岗实习0.5学年,包括第五学期后10周跟第六学期前10周。第六学期后10周(0.25学年)学生做毕业设计,完成职业素质综合训练,就业指导和应聘工作等。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化工企业用工大多集中在第五学期的后半段,另外综合考虑了人才培养的理论实践教学课程、校内校外教学学时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

2、2.25+0.5+0.25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2.1课程体系构建的特点

(1)按照职业标准和职业成长路径,重构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课程架构包括公共学习领域、基本能力学习领域、岗位能力学习领域、拓展能力学习领域、综合能力学习领域等5个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三个模块,即:素质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专业拓展模块。(2)针对化工企业特点,优化设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遵循“因需设课,课岗融合”的原则,按照化工生产过程工作任务,归纳化工生产操作作业行动领域,融合职业技能标准,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了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组成的、包括化工制图、化工工艺学、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课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另外,考虑到学生就业的多元性和兴趣目标的差异性,设计了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区分方向的专业拓展课。(3)坚持两条主线,强化文化育人,构建了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并重的教学体系。按照德育文化先导,强化产业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育人功能,形成了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将文化育人贯穿始终的职业素质教学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的“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原则。如认知实习阶段学习化工职业文化,塑造学生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化工人,跟岗实习阶段学习化工企业文化。在顶岗实习阶段学习“责任关怀”,HSE清洁生产等产业文化,在职业素质综合报告中把职业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文化和家乡文化的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考核。专业技能教学体系融合“三结合”的四级递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思想构建起来的。四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尤其注重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最大限度实现真实场景系统性技能训练,为后续的校内实训教学、企业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校内仿真教学到校内单项实训、综合实训,跟岗实习协助师傅,顶岗实习独立操作,四级递进实践教学通过学习地点、内容以及方式的科学衔接,交替变换,有效实现了岗位操作能力循序渐进提升和“学生”与“学徒”的“的角色转换。

2.22.25+0.5+0.25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

(1)打造了一支德能双优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指导轮换制”和“一年一月一线企业实践制”的专业教师内培制度,使得专业教师通过轮流到企业带学生实习,每年一个月的暑期企业实践活动,快速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2015年,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中国石化联合会评选为全国优秀教学团队。(2)创建了系统科学的适应化工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和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教学设计,形成了适应现代化工生产特点和企业需求,涵盖校内课程实验教学、专业仿真教学、基本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和企业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专业技能纵向深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横向发展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构建了校、企、家多主体合作育人机制。重视引入第三方育人主体——家长。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了一系列的旨在发挥家长育人主体责任的教学设计,如通过入学教育家长会,普及职业教育政策,介绍化工产业和专业,通过邀请家长现场观摩学生技能大赛、组织观摩职教周学生产品制作技能展示,向学生家长发表彰喜报等形式,实现学生家长、合作企业与学校三方共同育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4)取得了丰硕的专业建设和教科研成果。①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专业建设综合改革项目。专业教学团队被中国石化联合会授予全国化工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陕西日报、榆林日报等省市媒体对该专业实行校企精准合作培养人才等做了多次报道。多名学生在多项省、市级大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毕业生就业率及专业对口率大幅度提升,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②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成效显著。依托该专业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学院积极开展了以化工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科研攻关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为企业提供职工技能比武理论指导、生产技改服务、继续教育培训等,多名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化工安全评价、地方标准制定技术服务、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等活动,近三年累计为化工企业进行了38项技术服务。32.25+0.5+0.2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1)校企精准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基础。当前校企合作普遍存在“一头热”,化工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应大胆创新,突破常规,求精不求多,在精的基础上从合作深度广度上下功夫。(2)适应化工行业企业特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要结合化工产业特点和企业实际。现代化工产业属于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密集的重工业行业,企业生产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的特点,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很高,因此,化工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充分考虑化工企业的特殊性和对员工的整体素质要求。(3)文化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提升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责任关怀”是国内外化工行业的主要行业文化,它是被化工协会国际联合会接纳并形成的旨在推动全球石油和化工企业实现自愿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质量的一种行业理念,几乎所有跻身世界500强的化工企业都践行了这一理念,应用化工技术人才培养的两个主线之一就是“基于责任关怀”的职业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中HSE清洁生产课程,责任关怀报告、企业文化讲座,职业素养综合训练等课程的嵌入,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健.高职“四维整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追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

[2]凌成树.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文化素质教育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

第9篇

在七年多的从省骨干教师到市学科带头人再到省工作室主持人的成长过程中,我对阶段性教学素养的界定形成大致的认识:骨干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技巧,是教学的熟手和能手,在教学方法上有独到之处;学科带头人则应该有能力从方法中提炼出教学策略,在课程实施的层面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作为省工作室主持人,则理应从教育目标和课程理念的层面,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广东省教师培训体系的“三位一体”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大学教师培训机构、地方教师培训机构和名师工作室三个培训主体的互动;二是大学导师、名师、骨干教师三者的互动。工作室主持人整合教师工作室资源,以实践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采取“专家引领、师徒结对、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等形式,提升骨干教师的职业道德,加深拓宽专业知识,提升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增强示范引领能力和组织管理与领导能力。具体来说,培训的目标定位为提升学员五个方面的能力:教育教学思想的理论提升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示范引领能力、教育教学生涯自我管理能力、教学组织能力。

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方案如下:一是通过以下形式,引导跟岗学员提升教育教学业务能力:(1)基本的教学能力――集体备课;(2)基本的教学评价能力――双向听课;(3)基本的教学反思能力――说课评课;(4)基本的教学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专题研讨;(5)基本的教学实践应用能力――课例开发。二是通过以下环节,帮助跟岗学员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1)教学资源整合开发能力和资源共享――方案设计;(2)教学反思与践行能力――问题解决;(3)形成教学特色的能力和资源共享――案例分析;(4)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课题研究。

研修内容设计让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在理论指导下提升,在持续学习中发展、在实践工作中成长”,教师工作室紧跟“三位一体”理念,同探究,共成长,以提升示范带学能力为基本目标,采用理论研修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工作室成员的导师引领与骨干教师个人研修相结合、研修提升与示范引领相结合的方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我形成了“培养人文素养”的中学美术教学主张:我们没有能力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美术家,但可以让我们的美术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学会评价美术、鉴赏美术,并形成“读、究、悟、鉴”的行动策略;通过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美术审美需求,一起描绘美好明天。

在广东省“三位一体”教师培训体系的培养下,我于2008年被评为美术中学高级教师,担任海丰县彭湃中学美术学科组长;参加2010年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参加2013年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担任美术学科班长,被评为优秀学员;陆续成为广东省展演优秀指导老师、广东教育学会校本(地方)教研专业委员会理事、汕尾市高中美术学科带头人、汕尾市高中美术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等;多篇论文在省、市评选中获奖;主持广东省课题《高中美术校本教学行动研究》并结题,参与广东省课题《教学行动研究》《城乡美术教师专业化共同体研究》,参与教育部美术普通高中新课标修订测试阅卷工作,参与2014年粤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配套光盘第六课的全程单独讲课实录,参与编写2015年粤教版《书法练习指导》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参与教育部2015至2016“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多篇美术作品入选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省美术作品展;2015年12月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如今,我作为广东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本着将自己多年所学传授给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员们的宗旨,有三点追求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理念追求

我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跨越三个台阶:教学技能、教学模式、教学境界。首先,要练好教学基本功,熟习教学常规,掌握教学技能,站稳三尺讲台;其次,要深入探索教学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彰显教学个性,凝练教学风格,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从而跨上第二个台阶;作为一名有抱负的教师,理应拥有长远的眼光、博大的气度,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更加贴近教学本质,从而跨越教师成长历程中的第三个台阶。

二、学术追求

教师在学术素养方面应该达到“三有”要求:有底气、有眼界、有根基。

首先要有底气,即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的知识构成是多元的,除了学科知识外,还包括课程知识、教学知识以及学生知识等。这些知识并非截然割裂,而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的交集构成了教师所特有的学科教学知识,将教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智能。在这两次转化过程中,教师所具备的学科教学知识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要有眼界,即具有宽广的学科视域。实践表明,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是否深厚,取决于他的学科视域是否宽广。作为教师,能够对所教学科做一番深入的审视与剖析,拓展自己的学科视域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还要有根基,即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应关注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丰富的学科知识当然是教师所应具备的,但广博的文化知识更应为教师所拥有。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科知识应处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一个角落,而不是中心,更不应是全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并出色地完成教育任务。

三、情怀追求

课改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学过的新课程理念,为什么一到教学中就会走样?这是因为在公认的教育理念与个体的教学行为之间,并没有一条自发的、直达的通道,而是隔着一个“中介站”,这就是教师的教育信念。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经过充分内化,真正融合于教师的教育信念之中,才能最终外显为正确的教学行为。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生 顶岗实习社会实践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2)12-0029-02

2005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是对社会实践在总体要求、工作原则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2012年2月5日,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中国人民总参谋部、中国人民总政治部、青年团中央联合下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对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这两份文件的出台,对当代大学生的通过社会提高综合能力指明了方向,也为各高校不断推进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它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协调、社会责任感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探索与经验积累,顶岗社会实践不仅在专业理论学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高职生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也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

一、用好顶岗实习平台,设计实践教育目标

为了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学校坚持动手能力要求强的专业实行“2+1”培养模式,每年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保证顶岗社会实践环节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比例。所谓的“2+1”模式是指前两年在校内完成必修的理论课程及技能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此阶段,不能因为步入社会而成为教育的盲点,要拟定教育目标并加以有效实施是极为重要的。

1.学会共同生活

在企业的实践中,需要不断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共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工作上、个性上、生活习惯上的矛盾冲突,要避开、缓解与化解矛盾,就需要学生学会宽容、理解与幽默,学会内心向“善”。我们也要利用共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与人为善、宽宏大量的精神境界。当然这中间,需要老师的点拨也需要学生在共同生活中的感悟与总结。

2.增强社会责任感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对社会漠不关心,缺乏爱心的现象。通过步入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的职业实践,深入接触社会,锻炼了社会参与能力,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能真切地面对,并试着思考与理解,用这种隐性教育的手段来渗透德育理念,端正人生态度,强化社会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思想教育效果。

.巩固专业技能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抽象的,缺乏亲身体验,加之社会阅历少,常会导致理解力不强,似乎是学懂了,到了具体岗位却发现“用的”与“学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顶岗实习中,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不仅有助于促进对课堂学习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尽快掌握相应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与专业技能,唯有如此,才能“学有所用”。

4.提高综合素质

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部分,肩负着向社会传播良好风范的使命,也承载着个人就业的压力,仅有课堂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全面培养及提高自身的专业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只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直接参与生产劳动和管理,并与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打交道,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培养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顶岗实习是巩固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就业的起跑点,更是学生发现不足与完善自我的又一个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使学生完成从“技能到能力”的内化与升华。

二、调动起三方积极性,明确共同育人职责

学生人手一本“顶岗实习指导手册”,这其中包括四部分内容:社会认知、职业思考、专业能力、沟通协作。学生每周进行一个方面的自我总结,一个月四次一个循环。针对专业能力部分,有其更为具体的指导说明,以手册为导向,教会学生思考与总结,达到能力提高的目的。

1.对学生的要求

首先要适应身份的转换,要以双重身份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虚心学习他人长处,善于与他人合作沟通,发现自身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综合能力。

2.对学校的要求

每个专业每年执行顶岗社会实践前,都要出具分院文件,成立“XX专业领导小组”,明确岗位职责。由教研室制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技能目标;学生管理办公室会同班主任负责学生思想管理;就业指导专干和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社会交往和技能掌握等方面形成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每方最终形成过程记载文本,由领导小组秘书处收回,作为学生顶岗成绩考核的依据。

3.对企业的要求

一是顶岗基地能为学生提供多个对口专业或专业延伸岗位;二是由人力资源部门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准员工”档案,按照企业正式员工管理方式管理,档案记录学生的从业态度、劳动纪律、协作沟通等方面的表现,为企业择优录用提供主要依据;三是派专业技术过硬的员工作为学生的顶岗指导教师,由校方发放“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聘书,就学生的“做人与做事”进行指导;四是排除不安全因素质,保证学生的顶岗期间的安全事项;五是对实习合格学生发放企业经历证书;六是对学生的表现,在学生离开企业时,就企业适应能力,专业处理能力、同事合作精神,职业敬业态度四个方面给予评价,实习结束后的优秀实习学生予以表杨,并颁发荣誉证书。

无论是企业的评价还是学校的评价,设定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正向的引导。要充分利用这个积极作用。

三、及时做好教育疏导,巩固实践教育成果

在学生顶岗社会实践的一年当中,有半年的时间是在学院规定的企业完成的,这段时间是学生从校门跨入社会的转折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两年在校静默中的成长,在一年的顶岗社会实践中难免磕磕绊绊,但校方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促他们化蛹为蝶,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身份转换,褪变为准职业人。

1.顶岗前的教育到位

学生在第四学期的最后约十周内,校方就有意安排以下方面的教育,并以“每周一讲座”的形式完成,包括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社交礼仪、沟通技巧、《劳动法》、创业教育等方面内容。

2.顶岗中的疏导到位

学生从学校到企业,无论是环境还是身份都发生了变化,在此阶段中的学生我们划分为四个“期”,即跟岗期、试岗期、缓冲期、顶岗期,针对每个“期”,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使他们顺利度过四“期”,从“角色”意识的觉醒,到进入“半角色”,为“全角色”提供充分的技能及知识、心理准备。“递进式角色转换”一直是我们努力为学生实现职场热身的必要准备。

跟岗期,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对社会的陌生,与企业的摩擦均较多,让学生在“稳定”中逐渐树立起“职业角色”的意识至关重要,不比在学校,这需要校企双方花心思花精力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完成这个情绪期。有些企业因岗位需要或是学生能力达到了标准,有一定的独立承担岗位工作或是岗位的部分工作,企业会同意这部分学生试岗,这是对学生独立工作的挑战,也是对学校两年来教学工作的一种检验,在此阶段,不仅要求企业对具体操作技能做出指导,学生也会不断地就专业问题向学校实习指导老师求助,我们要细致耐心,帮助学生完成这个从理论到实践,从学到做的转变。

前3个月的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可留在原单位,也可更换预就业单位。这个时候,就业辅导员会同班主任积极收集各方就业信息,并及时在毕业班群里面。但此阶段,学生寻找岗位会有一个缓冲期,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变得模糊,有些无所适从,会有一个短暂的无业期,也会有一个频繁的工作更换期,在老师与家长的协助下,学生们都会寻找到一个顶岗的机会。这个时期的老师主要是与他们多沟通,多给建议,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

作为班主任与顶岗指导教师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要与学生、与企业、与企业指导老师和与学院做好四方面沟通,及时处理学生日常问题,专业技术问题,校企合作问题等,链接好学院与企业之间的纽带。

3.顶岗后的总结到位。

实习结束后,每位指导老师需要上交“实习检查手册”,班主任需要上交“师生交流手册”,学生需要上交“顶岗社会实践总结”及“顶岗实习手册”。要分专业收集“顶岗社会实践意见”,并进行汇总分析,促进下届顶岗工作的改进与帮助。及时召开“顶岗社会实践总结会”,对在实践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校企双方指导老师予以表彰。

为了充分发挥顶岗实习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应主动和用人单位共商合作培养机制,校企相互支持,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实习活动,使顶岗实习成为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袁国平、方小斌 《“双元式”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4月.

第11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 国培 班级管理

“幼师国培”是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是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及时雨。通过组织实施“幼师国培”,促进了幼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有力推动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受到广大教师和各地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国培计划”的众多项目中的重点项目,可谓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能够为项目的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教师的学习有效性和集体建设也起到促进作用。

一、抓住不同阶段的重点,做好班级的常规事务

作为国培计划的管理人员,对国培工作的认真态度是做好班级管理的首要因素。针对班级情况复杂、年龄差距大、学历和职称层次不同等特点,管理人员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重心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学员报到前,了解每位学员的基本资料,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石。报到前一周,以电话方式直接通知培训学员培训的相关事项并耐心解答培训学员的问题。报道当天,管理人员以热情的态度迎接培训学员,并与后勤人员协调安排培训学员的食宿。

45天集中培训阶段,是耗时最长的一个阶段,主要以聆听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为主,帮助学员适应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的“学生生活”。全国各地的专家带来最近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对于学员来说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帮助学员积极总结、消化讲座内容,组织讨论,提出问题共同解决。30天影子研修,是与实践最贴近的一个阶段。与各个影子幼儿园紧密联系,影子老师的选拔,不同主题的研讨,不同幼儿园的交流,以及影子阶段的总结汇报,都成为工作的重点,除了保障学员的后勤食宿、交通之外,对于不同幼影子幼儿园的不同问题,在及时有效沟通的过程中得以顺利解决,由于情况复杂,更需管理人员的耐心和细心,经常到影子幼儿园观摩活动是给予学员的最大支持。15天返岗实践研修,是培训和实际工作联系的纽带。学员回到原单位,带去培训的结果又带回现实的问题。这一阶段,管理人员需要与幼儿园、学员保持紧密的联系,了解返岗实践的情况和需要,并到学员单位了解一手资料,为今后培训的设计做资料收集的准备。10天的反思研修是总结成果的阶段,管理人员保障学员出勤率,督促学员完成相关材料、论文,准备结业仪式。

二、选拔优秀的班级干部,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了解学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要关注学员在破冰活动中的表现,选拔合适的学员作为班级干部,成立班委。班委由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生活委员、纪律委员组成,分工负责相关学员的培训指导。班长统筹管理班级事务,紧密与项目负责人、班主任等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学习委员负责教室学习准备,电脑、投影、话筒等设备的管理,与专家的沟通,资料的收集和分享,学员作业的收集和督促;宣传委员负责简报设计,文字、照片资料收集,相关事务通知等工作;生活委员负责学员住宿、饭卡、饮用水的协调和管理,班级活动经费的管理工作;组织委员主要负责学员集体活动的组织;纪律委员主要负责日常考勤工作,班级纪律的维护,违纪的纪律工作。

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增进学员感情,发挥班委作用。同时,让每一位学员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班级的凝聚力,树立积极、向上,有着浓厚学习研讨氛围的班风。

三、提出国培的严格要求,建立共守的班级制度

建立合理、公正的考勤制度、请假制度等班级制度,为建立和谐有序的班集体提供有效的管理制度。主要以自主管理的方式为主,比如考勤制度的执行,主要由纪律委员负责日常的考勤,按时点名,迟到、早退、缺勤记录下来,而管理人员适时参与考勤,有效促进学员的积极性。考勤成绩与评优挂钩,能够激励学员的主动积极性。将60名学员分为6个小组,以小组的方式组织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员之间更加深入的联结,而且能够便于管理,发挥组长的作用,激发小组的能量。

四、把握学员的学习热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次置换脱产项目的60名学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层级的幼儿园,彼此陌生,利用破冰活动,消除学员之间的陌生感,营造活跃愉快的氛围,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所以,破冰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对学员是否能快速形成融洽关系十分重要。

幼儿教师在园的日常工作琐碎,脱产学习的机会很少。借由国培的难得机会,培训学员的学习热情高涨,对置换脱产项目的期望高,希望通过置换脱产项目增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功底,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抓住培训学员的这一特点,组建班级QQ群,利用网络创建这一平台,跟老师们直接交流,了解对培训的需要,解决培训中遇见的问题,也为培训学员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占兰. 改善在职幼儿教师培训的过程与方式的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

第12篇

本文所说的企业课程是完全以企业作为课程主体,授课教师、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等完全以企业为主,课程的地点也主要在企业进行,学校方面仅仅以协助形式参与其中的一种校企合作课程模式。因其作为校方设计(计划)的课程形式存在于企业中,故本文将其定义为“企业课程”。在这一企业课程中,学生将带有更明显和明确的企业身份参与到课程中,不同订单企业的企业特征也将在课程中得以充分展现。之所以将企业课程作为校企合作一个比较特殊的、单独的部分提出,是因为在校企合作的概念下,各类课程操作起来各自进行,缺乏彼此之间的渐进性、联系性和组织的系统性。所以,非常有必要对校企合作的各类课程进行整合,将实践性更强、企业特征更为显著的以企业为绝对主体的课程归结为企业课程进行系统开发。而与企业课程相对应的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除了校方开设的一般课程、校内实训课程之外,也包括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其他课程形式,如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开设讲座、上课等等。

“企业课程”这一概念的产生源于校企合作,但是同其他校企合作课程相比,更倾向于企业性,更能够贴近企业实践甚至是完全加入企业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订单班级的学生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实践氛围有着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同其他的校企合作课程相比,企业课程有如下几个特点:

1实战性

企业课程虽由学院设立,但是来源于企业,与企业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任务或即将上马的工作项目息息相关,它不同于高职院校老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选定的课程,也不同于实习实训基地训练时的课程,如供应链实验实训室有的技术在学校教学大纲、实训基地是必备的基本技能,而在企业是已被淘汰的,不需要掌握的;实训场所的设备和企业实际使用的设备也是有差别的。因此,企业课程完全是以现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具有极强的实战性。

2特定性

具体的企业课程只与特定的学校、特定的专业、甚至特定的学生相关系,并且只与特定的企业,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特定的时间段相联系。企业课程是存在于特定的企业内部的,而不是学校内外部、企业外部、企业周边环境,这是与其他校企合作课程最大的区别所在。

3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企业物质和非物质资源都能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用以支持课程活动进行。企业课程资源内容丰富多彩,从狭义的定义来讲,有物质资源,如:企业工作岗位、企业仪器设备等;有人力资源,如企业管理层、企业技术人员等;有技术资源:如企业课本、企业技术标准、操作手册、企业技术等。从广义的定义来讲,还包括企业的财力资源,如企业投给职业院校办订单班的费用、奖学金、助学金、科研经费等;企业的精神资源,如企业文化等。

二、定岗双元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企业课程设计

1企业课程的设计思路

1.1企业课程应当符合“校企滚动、定岗双元”的培养理念。“校企滚动、定岗双元”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不断的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循环学习,因此,不管是在学习的初期、中期还是末期都应该有和企业之间的互动,这决定了现有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认识实习(初期阶段)和定岗实习(末期阶段)还不足以满足“校企滚动,循环学习”的思想和理念,因此,在学习的中期还必须有相应的企业课程。

1.2企业课程应当适应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当代许多高职教育理论都非常强调定岗实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本作者认为,定岗实习是学生学习达到一定深度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企业课程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但是,在定岗实习之前,还应当有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实践环节。比如,学生在刚入校之后学习初期的企业课程,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的企业课程。

1.3物流管理专业的企业课程设置应当符合物流岗位的实践过程。企业课程是完全根据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开设,因此课程的设置也必须遵循企业物流管理岗位的适应过程,由浅入深的开展。经过调研发现,新员工在融入企业物流岗位的过程中,通常要经历岗位认知、岗位跟学和自己操作三个阶段,企业课程就需要根据这样的不同阶段分别设立不同的课程环节。

2“渐进式”的企业课程环节设置

依据以上的思路,再结合我院“校企滚动,定岗双元”的要求,我们相应的把企业课程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由分到合,渐进式的设计为认识实习、协岗实习和定岗实习三个环节,认识实习适应学生刚入校后初期的学习阶段,实践中基本上属于新员工的岗位认知;协岗实习针对学生中期的学习,属于岗位跟学;定岗实习针对学生学习已经到达一定深度之后所需要的实践环节,主要在于学生的自主操作。具体设计如下:①认识实习。认识实习旨在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作业环节、业务流程、管理方法等,让学生了解未来就业岗位的现状,感知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此阶段学生属于“岗位认知”阶段。对于订单班的学生,这种认知也包括对订单企业的了解和熟悉,包括订单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相关物流设施设备和业务流程等。②协岗实习。协岗实习是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独创的一种实习方式,目的在于衔接认识实习和定岗实习两个阶段,作为初步实习和深入实习之间的过渡。主要依据本专业的核心岗位,安排学生去相关岗位进行企业现场协岗。在这一阶段,必须强调“协岗”的内涵,即不同于认识实习的主要依靠“看”和“听”的以“了解”和“理解”为目的的实习模式,也不同于定岗实习的“独立”操作模式,而是在企业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实际操作,但非独立操作的完成相关核心岗位的相关工作。③定岗实习。定岗实习培养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定岗实习”是让学生进入物流行业的具体岗位独立工作,自主自立完成核心岗位的相关工作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物流行业实际工作中,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为就业和自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三个环节层层推进,渐进式开展,构成了真实化、多元化、现代化的企业课程体系,保证了企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企业课程与学校课程的相互融合

企业课程作为学生三年高职学习生涯的组成部分,必须与学校课程紧密结合,穿行。使学校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践)与企业课程互相促进,互为基础,这样才能发挥企业课程的最大作用。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实践探索,将企业课程与学校课程的结合安排如下:第1个环节———培养学生岗位基本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1个学期。此阶段学生在学校在校内学习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在最后一周安排学生到订单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实现专业认知的“工学交替”。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点”实习。第2个环节———培养学生岗位核心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2~4个学期。此阶段依据本专业的核心岗位,前14周分别在校内、教室和实训中心采用“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两周安排学生去订单企业相关岗位进行现场协岗实习。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线”实习。第3个环节———培养学生岗位综合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4~6个学期。第4期最后一周在校内教室和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物流企业计划、组织、控制与评估等基层管理能力的培养。第5~6学期到订单企业参加定岗实习,使专业综合技能与实际工作融为一体,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面”实习。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