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时间:2022-12-02 23:0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第1篇

时代呼唤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升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也成为适应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与此同时,家长和孩子渴求业务水平高、专业素质强的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迫在眉睫的必然趋势。做老师就要做名师。我觉得做一行,爱一行,要做出自己的特色,给自己的人生划上靓丽的一笔。针对自己的特点制定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学习型教师为目标,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着力提高专业引领能力和指导示范能力。本着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法和教师法为依据,立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新课标为理论基础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专业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树立“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讲学习,时时讲学习,处处讲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习成为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转变教研方式,创新工作载体,构建有效教研模式,增强教育教研的有效性,备好课上好课及时反思,提升个人的工作水平和执研能力,争当研究型教师。

1、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努力创建和谐、愉悦的美术课堂,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美术潜能,达到师生合作、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2、具有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美术知识丰富,能为提供多彩的课堂教学服务。

3、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严谨,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调控使课堂活跃有序,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具有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关注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再实践再总结。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来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学会借力教学来提高课堂实效,做一名风格独特的教师。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专业发展状况,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能与他人进行合作,发展实践性知识。

5、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一切从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出发,积极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和途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效果逐步提高,并逐步形成系统化的符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6、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师德修养,形成扎实的专业知识,拓展丰富其他相关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一种习惯,成为自己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做一名勤学善思型的教师。

(二)具体目标(及其实施步骤与内容、途径与方法)

第一阶段:20XX-20XX年

学习文件,制定规划,实施具体目标

目标1:结合自身情况及学校的发展愿景,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在教学中教学行为目的明确;关注教学过程,能够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控。

目标2:发挥一名教师的辐射作用,讲究教学质量,教学实效性。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改进,做好课前准备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增加个人积累、教学研究、课堂风采、现场发言、名师追踪、等多个栏目到自己的博客中,使教学能力和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另外,争取辅导特长生取得优异成绩。

目标3:通过上网、查阅文献资料、图片、行动研究等方式,将自己学习情况及积累的经验进行归纳整理。

目标4:及时上交各种材料,向优秀教师看齐。

第二阶段:20XX-20XX年

积极努力,践行规划,实施具体目标

目标1:抓住教师节表彰大会这一有效的学习契机,向身边的师德典型、优秀教师学习,并通过参加各种师德征文、师德演讲等活动,提高自己的觉悟,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目标2:加强养成习惯的教育,初步形成有凝聚力、学习风气浓厚的班集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对美术产生兴趣,由好奇到喜爱转为爱好。多收集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将学校美术课外活动办的有声有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3: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美术资料,跟踪《黑龙江教育》等教育教学期刊,每月做出读书笔记,不断从理论层面丰富自己,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得以进一步提升。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目标4:积极参加一些书画竞赛,认真进行赛前准备,争取取得优异成绩。从专业技能上提升自己。

目标5: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争取刊物、交流会上发表。

第三阶段:20XX-20xx年

对比自查,修订规划,实施具体目标

目标1:对照规划,对上一年度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及时发现不足,调整、补充、修改规划内容,使本规划能够在以后阶段更具实效性。

目标2:学习《教育心理学》,结合上学期的实践经验,更进一步地了解、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将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逐渐整合,形成系统化的教学经验。

目标3:主动深入名师课堂,虚心求教,取得真经,并在教育教学专家和名优教师指导下,上一节令自己满意的展示课。

目标4:使自己能够更加轻松自如的驾驭课堂教学,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四阶段:20xx-20xx

充实档案,完成规划,进行全面总结

目标1:对照规划进行阶段总结,继续修定规划内容,坚定自己继续认真执行规划的信心。

目标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走进名师课堂,品读名师教学风采、感悟名师成长历程,并针对优秀课例写出自己的感悟,在走进名师的过程中努力实现自己成长为名师的目标。

目标3:作为学校中青年教师中的一员,要敢于并善于创新,年末在学校教师论坛会上交流学术论文,汇报自己的特色工作。

目标4:完成教师专业化发展全景,整理充实专业发展档案,对照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进行自查。

三、具体措施

1。保证平均每天至少利用两个小时,阅读书籍或在网上浏览学习。

2。在工作及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充分激发自身的热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变压力为动力,增强完成各项任务的主观能动性。

3。自我评价、自我监控:每顺利完成一项任务都及时进行自我肯定,增强自信心;当完成规划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认真反思,剖析原因,解除困惑;出现倦怠情绪时,及时调整心态,以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4。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与完善规划。教师专业化是一种理想目标和动态过程,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每月定期进行修正和完善,使规划贴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使自己真正实现专业化。

5。每天至少有两小时练习基本功使之更扎实。

6。切实让学生做一些优秀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2篇

关键词:多元发展模式;教师专业发展;校长作用

中图分类号:C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8―103―02

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者,是学校的神经中枢,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校长。由于每个教师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是不一样的,校长如果能够在工作中了解这些模式并能灵活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中,就能将这些模式和各个教师的发展阶段相匹配,寻找出最适合于每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为其提供合适的发展策划,创造优越的物质、制度、文化环境,达到每位教师资源的最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1.个体指导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是基于教师能够自己决定发展需求的假设,并通过激励去引导他们学习经验。作为能自我激励的教师,当他们以自己相关经验作为指导时其学习效果是最佳的。这种模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确定需求;制订符合需求的发展计划;采取行动完成计划;对行动进行评估。符合个体指导型发展模式的教师,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明白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所在,并能够独自制订出符合自身实际水平的发展计划,并能有步骤、按计划实施其计划,同时能够对实施后的计划给予适时评估和修正,通过这一过程不断反思和进步,获得专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例子有:个体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特别项目的发展;课程改进计划以及其他和教师兴趣有关的行为。

2.观察和评估模式

教师的教学反馈行为能够让教师对其教学生涯产生个体化观念的重要因素。过程和评估模式提供了教师相互得到反馈的机会,这种反馈一般是由教师间获得的。该模式的假设基础是反思和分析有利于促进专业发展,教师能够提供他人的观察和反馈来提供教学水平。这种反思对教学者和观察者都有好处。当教师得到正面的反馈时,他们的积极性增强,激励性增加,并能通过观察者的观察信息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察和评估的例子包括:同事指导;团队建设及合作;临床视导等。在这一模式中,教师会相互去对方课堂,收集相关数据,并给予反馈,由于这样的反馈是双向性的,教学者和观察者都能在教学水平上获得突破。

3.发展过程参与模式

该模式采取的是课程改进和发展形式。它直接与学校所设计的用来提高教学水平或解决某个涉及学校效能问题的发展项目有关。该模式的基本假设是教师作为成年学习者,期望解决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假设教师自己对所需解决的问题最为清楚。在这种方法中,教师变成研究者,独立的学习者,教学与课程问题解决方法的提出者。该模式的实施步骤包括:确认问题,教师确认他们的需求;反应的形成,教师用头脑风暴法所需解决的问题提出若干方案;信息收集,收集进一步学习或调查的资料;计划形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制订计划;计划评估,收集相关数据了解该项目的效果,将评估中得到的信息用于修订目前的计划或下一步的计划。

4.培训模式

培训模式长期以来是教师专业发展最经常采用的方式,它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专业发展意思是一样的。在初始阶段它在各个模式中效果是最好的,但在运用时要注意“学习的转换”这个概念。外部环境的修正,教师的教学行为举止是初始培训时的关注重点,但更为重要的是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培训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课堂教学中,用于提高学生的发展中。因此,学习转换成为培训的关键。

5.质疑模式

在这种模式里,教师对有关教学活动或学校问题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调查。该模式允许教师以小组的形式合作研究并通过群体的想法和资源分析问题。其假设是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确实有疑问并期望得到解答,也假设教师通过对问题的探索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该模式与现今提出的行动研究相类似,鼓励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能够通过个人或群体合作来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是多元化的,不同的教师处于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于各模式强调的领域和方法不同,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教师对这些模式的选择并不是唯一的也可能是多种模式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所以校长如何具体地帮助教师获得提高是关键,校长应该做的是为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量体裁衣”,发现教师的需求和发展特点,为每个教师制订属于他们最好的发展计划。

二、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内在教育和外在教育两个层面来实现的,内在教育称为自我教育,外在教育包括社会教育、继续教育等。内因是教师发展的根据,但也离不开外因的影响,外因是教师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条件。在内因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外因往往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将二者的关系协调好,才能起到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结果。校长在教师资源开发和组织发展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效地发挥校长的职能,关注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创造积极有利的外部发展条件,才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1.需求评估

学校成员需要什么?他们想要什么?哪里能找到相关的专家?合适的办法是对成员进行正式调查,这种调查不应该是偶尔为之的,同时应该是带着目的性的。此外,还可以利用系统的方法观察收集数据,这项工作有助于了解目前正在实施的一些发展型需求。关键点是校长不仅局限于调查其成员的表面需求,而更应该重视他们被压抑了的需求。校长如果能够一直参与观察后的反馈过程,能够提升对成员间的了解,为制度合理科学的计划做铺垫。校长可以通过问卷、访谈、座谈、听课、个别谈话等方式参与临床指导,善于发现掩藏在想象后面的需求,这些才是对教师专业前景起主导型的动力。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将不同需求和特征的教师归类,量体裁衣、以需带供,为不同的教师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

2.构建和监控开发系统

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都必须得到管理层的支持、合理的建构和适当的监控系统。当然,管理层的支持始于需求评估,是以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当期望建立以后支持要持续下去,其支撑是吸收他人参与发展计划的愿望,以及寻求时间和财力资源来支持其愿望。需求的性质,谁应该参与,发展是工作团队定向还是个人定向等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的结构。如果该项目是个人定向的,那么,个体发展计划也许是最佳方案;如果是学校的,其建构会相对复杂一些。校长在建构中应该由指导者转变为促进者,定期进行过程的监控也是很重要的。在个体发展项目中,有关负责部门、顾问及个体开展交流会议应该是基本活动,这样能够使发展过程比较正规,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调整。

3.科学的评价标准

由于教师经验和发展特点的不同,其发展模式是多元的,同样,对教师专业发展结果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透明和科学的。校长在制度评价方式的时候必须考虑教师发展模式的多元性,学校领导层必须和教师共同合作建立绩效标准,其评价的核心是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否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能否将所学知识用于提高学生水平上,是否达到教师个体与学校组织的共同发展目标。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校长应该明白其领导的发挥关键是通过该标准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积极作用。校长应该以促进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中来。同时标准也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是为了不同水平的教师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好的进步。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衡量领导者的领导力的重要指标,对教师发展多元模式的理解,真正地达到开发和利用教师资源,从而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第3篇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指教师为达到职业生涯计划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活动,是一个经验不断改组,不断实践、学习和反思,不断解决各类问题和矛盾的过程,是一个老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信念不断成熟的过程,也是教师生活角色、工作角色、社会角色全面提升和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从学校组织层面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教师的现有素质、发展潜力与发展期望等,制定学校教师的发展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设计落实相关计划的活动,挖掘教师人力资源的潜力,帮助教师获得职业的专业发展。

?从教师个人层面看:是指教师个人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潜力、外部机遇与制约因素以及对机遇与制约因素发展变化的预测,确立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和策略,制定发展计划、学习计划以及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等。

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时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是新课程的设计者、参与者、推进者”,新课程赋予了教师重大的历史使命。在新课程实施中,培养目标、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角色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课改带来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教师要应对这一挑战必须学会反思,即教师要强化批判性学习,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变革所引起的教育改革已经到来,教育改革就是要‘教的得体、育得合宜、改的合理、革得具体’”。[1]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正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规划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方向,搜索或发现新的、有潜力的职业机会,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由此可见,教师为谋求教育事业上的持续发展,必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2]

(三)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一支与育人任务相适应的专业队伍,即一支经过良好训练的师资队伍”[3]。学校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均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完成这个神圣的使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反思,积极投入到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而促进教师发展并完成使命的关键在于帮助教师设计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步骤

(一)自我评估,自我反思

准确的自我评估是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自我评估就是让教师对自己做出全面的分析,内容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以及在社会中的自我等等[4],以明确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挖掘自己的潜能。自我评价是教师的自我检查与评定,科学的自我评价应坚持客观性、全面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自我分析结合起来,以便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的分析、评价应贯穿职业生涯规划的始终,通过自我了解和评价,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做到扬长避短、事半功倍,为自己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教师要不断反思自身特点,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做到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评估环境,确定目标

职业发展目标是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在职业生涯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目标,才能够做到立足现在,把握未来。影响职业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个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包括组织外部的社会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教师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因素,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之前做好准备,抓住每一个机会。[5]

第4篇

    学校的成功来自于教师的能力和他们的精神,这种能力与精神并非全部来自职前培养,学校的现实环境才是培植、巩固和不断发展它们的重要场所。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

    一、教师是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主体

    (一)教师的“自主性”与“个体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已成为中小学日常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面。教师个体的研究态度与能力是其创造力的集中显现,也是一个人主体性的能动体现,更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中并不只有学生才是学习者,教师也应把自己看作是学习者。学校中教师的学习关注的不应仅是知识学习,还有倾听、阅读、反思和询问他人等行为学习。通常教师的学习被狭隘地理解为举办在职研讨班或周末的培训,而类似的培训时常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接受与形成的,其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上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知识社会发展的突出特征是通过主体间的理解和主体的创造活动去实现社会的进步。从每个学生的成长出发,教师的工作总是在实现着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充满着研究与创造。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师的研究。这种研究是教师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态度、方式,体现着教育的根本意义。教师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表明教师的研究意识、主体意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更多的是个人的责任,而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发展计划的一般程序,[1](226)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受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师个人自愿、自觉的行动,它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教师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

    教师的自我更新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自觉”“自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为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并付诸实施,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可以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

第5篇

关键词:专业情意;专业观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科学;专业思想

一、问题的提出

在20世纪,数学得到飞跃发展,数学技术在各领域强势渗透,新的应用学科层出不穷,许多行业与数学关系密切,需要业内人员具有更多能有效运用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数学地理解问题、数学地思考问题、数学地解决问题,国民的数学素养已成为衡量科学实力与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也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并间接地对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创造性与专业性,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具备与高中数学知识有关的高一级数学知识,还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个人的数学探究经验与数学发现经历,能以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敏锐捕捉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十二五“期间开展的数学教师培训工作,培养造就有思想、高素质、专业化的高中数学教师队伍,进一步推动数学教育教学水平发展,我们对省内高中数学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养现状及培训需求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与分析。调查与分析从高中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专业情意素养、专业科学素养等方面进行。

二、调查的方法、对象及调查内容

1. 调查方法、对象。

调查采用的方法是访谈法和电子问卷法。为了使信息更具代表性,结论更具一般性,第一步,围绕本次调查的主题查阅各类文献资料,搜索有关调查案例,整理得到调查的具体项目;第二步,对省内部分区市、县进修校数学科教研员进行访谈,倾听他们对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看法与见解,调阅了他们曾经对高中数学教师进行过的调查资料,征求了他们对于本次调查的问卷设计的建议;第三步,对省内不同地区的12位高中数学教师进行电话访谈,了解他们的自我评价,并听取了他们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问题的意见与建议;第四步,对重庆地区的8所高中数学教师进行电子问卷调查,两个地区均含有省一、二、三级达标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各一所,其中市区和农村的各半,约定每校15份,共回收电子问卷103份,随机剔除3份之后,对问卷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2. 调查内容。

电子问卷共有六个方面100多个问题,主要是:(1)专业情意素养,包括了对教育行业的满意度、职业道德、自我提升意识等;(2)专业科学素养,包括了教科研能力、数学探究能力等;(3)专业知识素养,包括了背景知识(数学文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数学知识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专业情意素养。在调查中,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师行业工资偏低,部分教师因之前的工资受地区贫困当地财政收入不足影响,在实行了阳光绩效工资后有明显的提升。另外,教师对高考体制有不同的看法,对实际中存在的不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式颇有微词。

(2)专业科学素养。32位教师认为校本集备组活动具有实质性内容,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但余下的教师则认为其本校的集备组、教研组活动流于形式,纯属走过场,无实质内容。79位教师认为日常教研主要是教师个人的备课行为,有58位教师能经常进行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78位教师认为外出进行校际教研活动的交流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有13位教师认为自己开设的公开观摩课在区或更大范围内具有示范作用。

(3)专业知识素养。103位教师中,硕士学位6位,本科学历89位,专科学历8位,但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仅有48位。这说明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专升本培训,高中数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有明显提高,但第一学历达标率仅有所提高。在专升本培训中,参加自考的教师在数学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得到长足进步,但参加其它门类专升本培训的教师在这方面就不尽如人意,甚至有的是获得与数学专业没有太多联系的学历。在高中数学教师参与的各级各类在职培训中,往往对数学教育关注得多,对数学专业知识技能关注得少,培训课程几乎没有设置数学专业课程。在回答进修硕士学位对中学数学教学专业知识素养提升有无益处的问题时,13位教师认为有较大益处,25位教师认为有一定益处,其余的认为益处不大或没有益处。

四、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对从数学知识、数学专业科学和数学情意三个维度理解教师数学专业素养,给予了较高的认可。这说明了,教师认为,数学专业素养框架内容确实是实施高质量数学教学所必须的。然而,研究结果也显示,教师数学专业素养的“具备程度”和“重要程度”,还普遍存在着显著差异。所以,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师数学专业素养的要求,仍具有普遍意义。教师教育者(包括教师自身)要为全面提升教师数学专业素养,作出相应地努力。此时,教师数学专业素养框架内容,既可以作为一个“把杆儿”,又可以为设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提供一个“调色板”。“不是因为不好,而是为了更好”,这是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基本信条。同时,教师教育者,还必须把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准备,作为高质量数学教学的一种强有力的保障。这些准备涉及到职前教师教育计划、早期专业支持计划,和持续的专业发展计划。而实现这些计划的关键,是教师要有足够的机会,为准备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而提升数学专业素养水平,以使“新的教育计划与自己当学生时流行的计划有巨大的差别时,教师也应该能教”。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改革,总会对教师提出不断的挑战和要求,依照相应的理论框架不断检视、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水平,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现实的、长期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6篇

文化的形成最终需要人认同,需要人的参与,教研文化也一样。教研文化得以形成,必然需要相适应的教研机制,为谁教研?为什么教研?这是形成教研机制时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却常常忽视这一点,因此发自内心地认为是为“自己”而教研的教师微乎其微,也正因为如此,不少“被教研者”对教研甚感痛苦。当我们尊重教师,当校本教研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把校本教研当做是教师自我发展的一条途径时,把校本教研作为一项业务福利时,我们就会把教师放在校本教研的主体。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从“受训者”转变为“研修者”,将更有利于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学习和研究。

一、尊重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选择权

所谓校本教研,是指从学校实际出发,以研究解决学校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目的,由教师在学校实际工作中进行的研究活动,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教师即研究者”“在研究中成长”的最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教师中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校本教研的目的就是要唤醒沉睡在自己和伙伴中的教师智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自主――释放教研活动的选择权

为活跃学校教研气氛,学校经常要组织一些学校层面的大型教研活动,这些教研活动如同一个个“项目”,这些“项目”的主题、方案来自何处?来自教师,因为“项目”是因教师而生。于是,项目的产生、方案的酝酿成为组织教研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比如,在开展“班主任节”活动前,我们向全体班主任老师征询活动的金点子:“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活动载体来展开”“作为班主任的你,最想实现什么愿望”等等。

我们不能要求每位教师都去主持课题或参与课题,但每位教师都应该有一个关于改进工作的教研主题,我们设计了校内教师教研主题征集表征求教研主题,成为我们开展有针对性校本教研活动的“支架”,其中的困难与原因,是我们进行研究的起点。在组织学校“精品课”的活动前,我们也征求了教师的意见。教师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活动方案的制订、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了对活动的认同感,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2.参与――给予专业引领的点菜权

校本教研工作积极倡导教师在“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中寻求自身的专业成长之路,也同样要注重创设途径与“专业引领”相结合。学校采用菜单式让教师自己点菜,满足不同教师在不同时候的需要。学校借助“名师名家进讲坛”系列活动的平台,请来专家学者,走进学校课堂,聆听教师教师心声,指引发展方向,尊重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规律,满足教师追求专业成长的需要,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自这一平台搭建以来,根据教师的需要,每学年举办2~3次活动,有展示活动、专题讲座、研究报告、主题论坛等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

3.自我――满足小课题研究的需求权

为改变教师研究的方向,我们还要求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小课题具有草根性、大众性、深度性、微观性。可以通过教师碰到的教学实际问题展开实践研究,所研究的问题具有微观性,不求全求宽,而要求深求实,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周期中可以获得实质性进展。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从教师的需要出发确定小课题。

小课题,是从教师的需求中来的,符合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具有切口小、方向明、周期短、投入少、收效高的特点。所选的课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一个问题、一个章节、一个单元或者一个主题。这样的小课题研究充分尊重了教师的选择权,促进了教师主动发展、自主发展、有选择地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4.自由――放开伙伴合作的组合权

进行同伴互助,在教学中加强研讨与交流,这是校本教研的一个特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形成一种帮教互助制度,并且给予自由组合的权利,防止行政命令组合的“乱点鸳鸯谱”。我们在校内选择师德高尚、教学业务过硬、热心的骨干教师,进行挂牌,确定为校内“青蓝工程”的师傅,学校内的青年教师和需要提高的教师自主选择,组成一个团队。“青蓝工程”是双向选择,允许一师多徒或一徒多师,研讨、学习内容由师徒自己商定,既可有一定的预设,又可随时生成……在自己选择的师傅的引领下,在志同道合的徒弟们的相互合作下,青年教师在茁壮地成长。平时参加上级的优质课、比武课,也通过相互认可的“合作组织”开展活动。课题研究主要是通过骨干引领、由各课题组长挂牌,自己“招兵买马”。

一个师傅,一群徒弟有引领;一位骨干,一个年段有核心;一份资源,一个团队有主题;一项比赛,一个团队有驱动,逐步形成一种良好伙伴关系的教研文化积淀。

二、尊重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话语权

校本教研中每个教师是相互平等的生命个体,都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活动的学习者。教研话语权的释放,其实质是释放给每位教师一份尊重,它让每位教师在教学的研究中认识和体会到“自我”,从而为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们为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提供话语权提供了三个交流平台。

1.交流平台之一 ――每周论坛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育智慧,都有自己成长的经历,如何将这些教育智慧与成长“故事”成为大家共享的教育资源,学校为之设立了一个用以互动交流的平台――类似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教师“每周论坛”。

学校在每学期初提出几个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热点,作为“每周论坛”的主题。由教师自由选择主讲的题目,安排好顺序,有主讲老师和主评老师,其他教师自由发言参加。论坛促进了教师的学习,可以称作是“论坛任务”驱动了教师的学习。教师在平时的学习、阅读过程中,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做法,如果没有一个正常沟通交流的机制,灵感会泯灭。论坛平台的建立,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台和发表成果的机会。在论坛前有主讲教师的研究性学习,在讲座时有指导性学习,听课老师的接受性学习,在对话交流中有教师的交流性学习。在论坛后更有教师们的自主性学习。这样就会促使其他教师更为积极地读书和思考,提出自己的教学创意,阐述自己的教学思想。论坛推动了教师校本教研中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2.交流平台之二――网络研修

教师在校本中的话语权还可以体现在网络上,网络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网络研修具有以自由交流为特征的网络教研形式。我校启动“E环境”下系列校本培训。首期培训以教师个人“教育博客”制作作为主要内容。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博客中发表教学见解,撰写个人日志,积累个人教研资料,同时为有兴趣者提供访问和讨论的平台,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主持人可以共享教学指导、典型案例、课程故事、管理经验。许多青年教师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写入自己的教育随笔和教育故事,这有利于他们积累案例、提炼经验,促进交流。

3.交流平台之三――教学沙龙

教师的合作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沙龙形式的交流。我们组织过关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反思,教师把自己平时布置的作业拿出来进行实例点评――哪些作业的目的性是明确的?哪些作业能促使学生巩固知识和学以致用?哪些作业是低水平重复的?哪些作业超出了新课标的要求?很多教师的进步来源于与伙伴间的交流讨论,这是教师获得教学经验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沙龙上,观点在交流中分享,在争论中摩擦,在对话中进一步生成。

三、尊重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发展权

在教研过程中,教师与倡导者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距离。有专业态度距离,有专业水平距离等,如何看待这个距离,是视而不见?还是人为地缩短它、消除它?我们觉得如同专制制度下产生不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文化一样,只有一种声音的学校里也不可能诞生文化,因此只有允许各种距离的存在,甚至有时刻意去追求它的产生,才能使我们的教研文化更丰富、和谐。

1.个性化专业发展计划

我们让每位教师制订自己的“学期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有自己整个学期的总体发展目标,主攻方向,更有每个月具体要做的几件事。然后到期未每位教师对自己本学期的专业发展情况作一反思、总结,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专业发展”的交流评比活动,评出“最优秀教师”和“最努力教师”。对种种“声音”、种种“距离”的包容、反思乃至欣赏,体现的是一种尊重的思想,只有有了“尊重”这一和弦,教研之曲才会和谐,教研文化才会灿烂。

2.过程化的专业考评

在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中更加关注教师成长的过程,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加强教师校本教研成果的展示。我们坚持“我的专业我做主!”促使每个教师都能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将专业成长看做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成为自我专业发展的设计者、管理者、促进者,从而实现孩子更优秀、自己更优秀、学生更优秀的局面。我们坚持“网络交流共同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动态呈现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促进教师之间资源的共享,展示每位教师的业务风采,记录教师成长的点滴进步,也促进教师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3.差异化的考核细则

为逐步有序深入推进我校校本教研,学校出台了《教师教科研常规要求》,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师提出不同的要求。

尊重教师校本教研中发展的权利能唤起教师主动成长的愿望,能充分享受校本研究和学习中的快乐和“回报”,我们要关注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成长过程,要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要促进教师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并逐渐从评价教师个体向评价合作团体转变。

第7篇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也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国家的课程改革已进行十来年了,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遇到不少困惑和挑战。新知识排山倒海,知识经济初露端倪,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教师深感工作压力大,工作与学习之间常出现矛盾,科研能力不足,学习力不强,创造能力低下。在此背景下,我校自2012年6月开始进行了《建设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在学校管理中努力构建学习型团队,通过创设各种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下,是笔者在《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研究中的一些肤浅的做法。

1、以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为基础,发展教师的自我规划

对学习进行系统思考,就会发现学习这个系统应当包括三个基本层次: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在研究中,我们觉得,如果在构建学习团队的过程中,每个成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自己的知识缺陷在哪而盲目的学习,学习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促进团队成员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先发展教师的自我规划,设置了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表。从教师上交的专业发展计划表中发现,每个团队的成员在做出自我发展规划时,都能自觉地运用系统思考,对自身“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进行系统设计,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的工作与学习的计划。在实现自我规划中,教师多数能把工作和学习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我,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在教育教学中的幸福感。

2、改善心智模式和不断自我超越,提升教师创新能力

所谓心智模式是个体的思维方式,它决定我们如何看世界、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并且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长期以来,教师由于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了熟悉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等,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定式和行为取向。例如,习惯于“教”而不重视“研”;习惯于碰到问题“等、靠、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习惯于得过且过,缺乏进取奋进精神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自我超越,提升创新改变的能力,改善心智模式,转变思维方式,从过去旧有的心智模式中解放出来,与时俱进,用全新的思维去观察变化了的世界,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在研究中,我们通过课堂实录分析的方式让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努力克服习惯性防卫;通过课后教学反思,发觉自己教学中心智模式的缺陷,找出它与现实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同伴互助和师徒帮带小组的建立,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常有机会面对面的交流,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沟通交流中达到工作化学习的目的。

3、提倡教师团队学习,在做中学,激发集体智慧。

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是组织者也是学习者,领导不再只是听课、评课,更要走上课改的最前线,转换新角色,走进新课堂,体验新课改,教师不再只是被动听干部评头论足,而是对干部评头论足。在研究中,我们所有课题组的成员都站在教学第一线,承担学科教学,让每个成员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领导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教师搭设资源共享的平台。

在研究中我们知道,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提高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使团体的智商大于个人的智商,使学习力转化为创造力。我们通过发放调查表和根据平时教研工作调研,我们发现,教师整体科研能力弱,主动学习意愿差。针对教师当前科研能力薄弱和不喜欢主动学习的问题,我们在学科建设中融入了团队学习的精神,倡导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成立了师徒帮带教学小组。由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担任“师傅”。小组成员的教师各有所长,知识、技能、性格、气质互补,他们有学科建设的共同愿景,互相分享合作,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分享计划,努力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在团队合作学习中,为了消除教师之间的保守思想,我们倡导“2+1”的学习和评价方式。即鼓励老师在学习交流中说出两点收获和一个困惑,在评课交流中鼓励每个成员说出同伴2个优点和1个建议,进入真正交流思考的境地,鼓励教师说真话,增强具有正面效应的团队交流,创造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坦诚氛围,整合每位教师的力量和贡献,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

为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风气,我们还注重加强校际交流。搭上了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城乡教研一体化的“城际班车”。通过参加天桃实验学校的城乡教研交流活动,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到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跟班学习等形式,促使学习团队成员在“做中学”,在校与校之间,在名师引领中,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分享、共同提高中形成团队合力。

4、营造学校学习文化,建立知识共享平台。

创建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民主、和谐和合作的学习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托。教师工作需要建立强烈的文化和真诚的同事关系,需要互相信任和共同尊重的气候,才能使成员自由地表达他们的观点,相互影响。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教师的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学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第8篇

[论文摘要]英国教师持续专业发展强调“持续”,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在国际教师教育界独具特色。其现状中所反映的问题及对策中所指出的加强对CPD活动的监管和质量保证的措施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有效性很有借鉴意义。如高质量的CPD所应具备的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充分研究教师的需求及提供后续的跟踪调查和服务等特征以及对于CPD的全国性的计划框架的倡议等等,我国在设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时都可以借鉴。

英国教师持续专业发展强调“持续”,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在国际教师教育界独具特色。2005年4月,受EF基金会(TrusteesoftheEsmee Fairbaim Foundation)、VP教育信托公司(The Villiers Park EducationalTrust)以及剑桥大学的委托,桑德拉·利顿·格雷博士(DrSandraLeatonGray)通过研究发表了名为《对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探究》的研究报告。格雷博士指出此项研究的缘起是由于资助者越来越担心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以科目为基础的持续专业发展活动中的参与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于是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复核、检查当前以科目为基础的专业发展机会,找出CPD措施中与现实需要有差距的方面,以及为改善今后的措施提出建议。其中所反映的英国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应有的对策对于我国设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有许多有益的启示,值得借鉴。

一、CPD(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的涵义

CPD是指持续的专业发展,这个术语是由理查德·加德纳(RichardGardner)gI]造出来的,他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约克大学负责为在建设或发展中的专业(职业)提供专业发展。CPD这个术语被挑中的原因是它没有在“从课程中学习”和“在工作中学习”这两者之间进行区分,它现在对很多专业或职业都适用了。

CPD倡导这样一种观念,个体除了开展工作所必须的基本培训之外,还要求对其专业技能和知识进行持续不断的改善。在教学中,这种发展以前被称作“在职培训”或者“职后培训”。CPD所强调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术语的改变标志着重心从提供者或雇主向教师个体的转移。换言之,在其受雇学校的帮助之下,教师个体现在对他或她自身的终生专业发展负责。

二、CPD的总体形象以及高质量的CPD所具有的特征

英国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总体形象以及高质鼍的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所具有的特征分述如下:

(一)CPD的总体形象

格雷博士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研究得出了有关CPD的总体形象的研究结果。他在研究中要求教师描述他们在其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参与或涉及的任意一种类型的CPD,然后将这些描述同多种类型的机构所颁布的文件上所列的CPD的框架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在学校中采取了多种形式,包括:

1.在一个特定学校中可以采用:(1)学校培训日;(2)入职培训、带教和对教师个体的评价;(3)同伴观察;(4)合作计划及评价;(5)自我评价等形式。

2.超出一个特定的学校,教师们可以建立学习网络,采取:(1)参观其他学校;(2)参加校际会议;(3)与其他学校承担联合培训实践;(4)加入教师联络网;(5)参加特定科目专家联合会等形式。3.在学校环境之外,教师们可以采取:(1)参加商业的或非盈利性提供者(如教会和地方教育当局)所提供的短期课程;(2)为获得高一级的大学学位而进行学习;(3)参加组织考试;(4)学习运用网络在线课程;(5)参加调任调派及岗位交换等活动形式。

CPD的总体形象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所开展活动程度广泛的印象。然而,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一直参加这些不同类型的CPD活动,教师们倾向于在他们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上,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参与CPD。教师参与CPD取决于个人方面的、经济方面的以及家庭方面的环境,取决于他们所工作的学校和当地教育当局,也取决于某一特定年度的政府投资制度、预算以及时间限制。更具体的来说,一个教师参加CPD活动的种类、范围和时间等可能会极大地受到其在特定学校中专业角色的影响。

(二)高质量的CPD所具有的特征

1.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时问和金钱方面是经济的,由具有相关教学经验的教师和第一线的研究员来授课。

2.充分研究教师的需求。针对教师的需求做了仔细的研究,为教师提供充分的,对他们而言是新鲜的、相关的信息。在培训期间给教师提供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的机会,对教师们回到课堂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能促进教师对一般科目知识的提高和理解能力,而并非简单的重复教师的职前教育。

3.提供后续的跟踪调查和服务。提供后续跟踪调查,支持学习网络。在培训中或者之后给教师提供反馈的机会,通常使其在培训当天就能得到反馈。

三、英国CPD存在的问题

在对英国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研究中发现,在职业中处于所有阶段的教师们都表达了他们参加广泛专业发展活动的愿望。他们将以科目为基础的CPD描述为一种评价最高的专业发展形式,因为它让教师们参与到反思性实践中,让教师们与他们任教同一科目的同事一起讨论教学,这能给予他们相当大的精神上的激励。持续的专业改进为教师们的工作提供了一种前进的动力,这种动力对于课堂的实践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们普遍认为以科目为基础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活动,它能够帮助教师的职业发展以及直接影响他们的教学实践。

然而,教师们的这种可贵的热情在许多时候受阻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因为他们对现有的CPD计划、取材和传授的结构等方面的失望。大多数教师认为现有的CPD的质量是低下的,是一个没有规范的自由市场。没有相应的质量保证系统,意味着教师们的时间和金钱被浪费在质量可疑的课程之上。

2.无规律的政府投资模式也意味着各个学校每年制定有效的CPD计划是困难的。CPD资金在地区之间的不同分配也导致了一种随机分配制度,这致使一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被忽视,而另一些教师却在已经相当繁重的工作负担的基础上勉强应付CPD。

四、结论和建议

对英国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整个过程而言,时间、金钱以及教师的热情都是珍贵的资源。然而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要专业发展名副其实而不仅是一个象征性形式的话,就需要小心、仔细地呵护它们。通过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和建议是:

(一)在监管CPD的法律条文中,质量保证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最理想的情形下,一个CPD的自由市场允许其提供者以创造性、灵活性的手法来回应消费者的需求。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资源被浪费在乏味的和无关紧要的规定和条款上。所以建议引入相应的认证(鉴定合格)体系以便使教师和学校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在众多合格的CPD中看哪一种活动最为适合他们的需求。这可以通过开发“特许标记”或类似的鉴定合格的体系来实现。全国教学委员会(General Teaching Council)开发了通过检查质量保证过程来达到此目的的一种理想的创新方法。

(二)政府资助应该更加公平和更为连贯

教育技能部(Departmentfor Educationand Skills)应该开发一套明确合理的国家资助系统来使政府资助更加公平和更为连贯。学校和教师们都在尝试计划高效的CPD的过程中遭遇了真正的困难,因为每年的政府投入额有相当大的变化。在资金紧张的时候,以科目为基础的CPD常常因为要让位于“以信息为基础”的CPD而被否决,这种所谓“以信息为基础”的CPD的内容与政府目标和学校发展计划相关。这就致使教师个人发展的机会受到限制,使他们失去发展动力。取而代之的方法应该是资助必须在至少五年的基础上来做计划,应该要求学校从学校预算中圈出这项资金,这样一来资助个体教师教学的发展计划就仅仅是校长的责任了,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政府投入的波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需要一个全国性的计划框架

当前,像教育技能部、教师培训协会(TTA Teacher Training Agency)、全国教学委员会、专门学校信托公司(SST:Specialist Schools Trust),国家学校领导学院(NCSL:National Collegeforc Shol Leadership)、教学联盟(The Teaching U—nions)等组织就CPD的计划而言似乎是在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工作的,这些机构之间需要更多的交流以确保全国性的计划框架的形成。作为教学专业的代表性机构,GTC可能是承担协调责任的最合适的组织机构。

(四)教师们对于自身的CPD应该具有专业权利

赋予教师自身CPD的专业权利将使其参加以科目为基础的专业培训,这种培训鼓励反思性实践,与教师自身的技能和学生们的需要紧密相关,这一点必须在学校教师的培训及相关文件中予以体现。教师们应该能够将所赋予的这项权利储存或累积起来以便能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灵活运用。

(五)开发越来越多样化的CPD活动

在传统上,CPD是由一个整天的培训课程组成的,在一些情况下附加上较高学位的课程。这种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教师的需求以及学校的制度结构了,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寻找学习的最新路线和途径之上。这些包括在线学习、网络社区、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科目课程的学习。

五、结语

从英国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对策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一)借鉴英国教师“持续”的专业特点,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入

英国的教师持续专业发展为审视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更为广阔的视角,其所强调的“持续”的专业发展这一特点可以借鉴从而使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更为深入的开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随着教师专业化步伐的加快,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重要性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一个国家要保持教育不落后于时代,必须要有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终身教育机制来保证。90年代至今,教育界日益清晰地认识到专业发展在学校发展和教育变革中的中心地位。

英国的教师持续专业发展与这种趋势相一致,体现了强调“持续”专业发展的特色,它认为仅仅是专业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持续”的专业发展,这便于我们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来审视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9篇

关键词:学习型;教研组;互动氛围

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加强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不可低估的功能和价值。

一、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学习型教研组活动机制

教研制度是教研常规化、制度化的保障,没有制度的保障和监督就不会有教研组常态的教学研究,更不会有教师追求成长的自发学习。因此,我们在教研组层面上相继建立了一系列适宜学习、鼓励学习和促进学习的制度和规范,从而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学习型教研组的形成机制。如,《教研组长工作职责》《教研组活动制度》《备课组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为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保驾护航,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提高教研组建设的针对性,学校要求教Т和政教处的领导做到“三深入”:深入一个年级组、深入一个教研组、深入一个学科指导教育科研活动。

另外,每学期都有不同形式的达标课、研究课,每次研究都建立听课、说课、评课制度,这样不仅打破了学科本位的观念,教师还可以跨学科听课,听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体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搭建专业成长阶梯,优化学习型教研组队伍

1.引导教师制定发展计划

教研组建设要有规划,教师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有规划。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教研组建设的要求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设计自我发展的方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校管理者要尊重教师自我发展规划,鼓励并帮助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探索来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幅度,激励教师走向教育的成功。

2.开展师徒结对帮教活动

实践是教师成长、发展的最基本途径。学校搭建实践的舞台,开展师徒结对带教活动,通过引领―实践―反思三个环节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关心青年教师和新教师的成长。“手指不是月亮。”即通过我的手指,你可以看到月亮;但你最终看到的不是手指而是月亮。师徒结对活动,要求师傅都能做合格的、有特色的指向月亮的手指;徒弟能沿着师傅引导的途径最终到达梦寐以求的月亮――我们每个人的教育理想。

3.推进教学反思改进落实

教研组《教学反思改进计划》的落实,是帮助教师教学进步的一个很好的做法。通过叙事、思考、实践、提升达到新的教育境界,使教师成为“实践+反思=教育”的成功者。

4.创建教师教研QQ群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交流,为了弥补学校教研的众多不足,教研组创建了“教研群”。网络教研是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良好平台,任何教师都可参与进来,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与提高,一起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利用教师博客群进行网络教研,突破了教师之间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使教研全员参与、大范围经常流变成了现实。

三、营造教研互动氛围,形成学习型教研组团队

1.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教研组通过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2.鼓励跨学科、跨年级开展校本研究

多门学科间不但有知识上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共性的、触类旁通的地方。跳出学科看教学,更容易拓宽教师的视野,从而看到一些共性的问题,由此引起自己已有知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产生新的比较与反思。在教研组开展的听评课活动和有关的知识理论学习活动中,应鼓励教师跨学科、跨年级听课、评课,促进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3.营造书香校园,提高教师素质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和业务水平,努力营造书香校园。争做学习教师,提升教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请进来走出去,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请进来”就是请有关教学专家来校指导教学,搭建教师与专家交流互动的桥梁。“走出去”就是教师走出自己的学校,吸收新的信息,开阔眼界,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对每一位教师来说,这都是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

第10篇

一、理论方面: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做一个高雅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要继续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师德。师德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具有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一个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会有道德感召力,仅仅依靠说教的道德教育必然是苍白的。同样,教师的师德魅力也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为底蕴的。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其次,要把"学习与思考"真正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

二、业务方面: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教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

3、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4、计算机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计算机能与课程整合。能够独立制作电子教案及教学课件。

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学识渊博与教师的现实表现,教学实践中展现出来的设计、组织、协调等自我调控能力,都是学生学习的优秀资源,尤其,教师自我发展的信念、自我调控的科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与严谨的品行,将影响学生的终生。所以,为实现以上目标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今后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3、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本年度工作目标:

1、认真钻研新教材,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第11篇

    蔡中华

    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校长工作的关键所在--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应建立在思想引领而非权力专断的基础之上。

    但思想上的引领有时对于校长来说也并非轻而易举的东西。事实上,经常也不是因为有了成熟的思想才有成熟的实践。我个人就有一个"思想与学校一起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至少包括了三个阶段:

    二

    第一个阶段大致从1998年到2000年。当时,我的想法是从制度入手,使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化,而且全校教师都明确、知道。为此,我一环扣一环,推出并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与之配套的激励评价体系。

    首先,狠抓学校工作常规建设。为此,学校建立健全了德育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体育艺术卫生常规和后勤总务工作常规管理制度、学校一日工作常规管理制度、文明班队评比制度及学生个体评价方案等。从学生活动、班级管理到教师教学等方面都有了制度保障。

    其次,明确岗位责任制。上至校长、书记,下至每一个教师、后勤人员,都制定了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然后组织教师学习。每个教师除了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分管一两项具体的行政事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最后,制度的落实还必须建立在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上。民主评议制度、教职工奖惩条例、教师个体评价方案、教师职业道德实施细则应运而出。

    在这里,工作常规、岗位责任和考核奖罚实现了三位一体。一段时间内,教师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学校办学成绩也日渐突出。但很快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很大一部分教师觉得压力过大;学生的规范管理有时也不考虑学生实际;更为严重的是,在过度激励条件下,老师们为了完成学校和校长下达的指令任务,死抓学生考试、竞赛成绩,为了成绩、荣誉、分数这些眼前利益而忽略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自身工作也变成了一种应付式的劳动,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就这样,整个学校的发展都陷入了困境。

    三

    正当我认真思索,寻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方时,上级派我去海珠区实验小学挂职学习。海珠实验小学是一所科研兴校的名校,整个学校生机勃勃,学校的各项活动、竞赛捷报频频。在那里我感受到科研给学校带来的活力。我希望也能有机会与专家们合作进行教育科研,通过科研探索寻求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恰好这时我在参加广东教育学院的函授本科学习时结识了我们后来的科研顾问康永久老师。在与他的交谈中,我谈起了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在的想法,诚恳地邀请他和教院教科所其他专家来校指导教育科研。通过康老师,我们联系上了在海珠实小指导他们进行教育科研的施铁如教授。施教授和康老师又联络了王松花、龚孝华、高慎英等专家,就这样组成了学校科研的专家组。

    就这样,到2000年初,我们与广东教育学院教科所合作,开展了以"绿色成长计划"为总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研究包括"自我成长型教师发展计划"、"尊重信任型心理健康教育"、"反思探究型教学模式研究"、"自主发展型学生群体建设"和"学习研究型学校组织构建"5个子改革方案。其中--

    ? 自我成长型教师发展计划着力解决科研型教师的自主成长问题。其基本思路是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放手发动教师、合理组织教师,利用多种形式、创设多种条件和机会,为教师提供一个自主成长的空间。

    ? "尊重信任型心理健康教育"以"尊重信任、全员参与、全面渗透"为指导,主要是积极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和操作举措的研究与试验工作,旨在形成健康的心理环境、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

    ? "自主参考型学生群体建设"则努力使学校学生工作思路的转变,主要是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班队生活乃至其他学生活动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 "反思探究型教学模式研究"则试图将一种专业化、研究型的工作方式引入教师的日常教学,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探讨工作中的诸种问题,努力改变教师早已常规化的教学生活与活动方式。

    ? "学习研究型学校组织构建"旨在提升学校内生知识和自主制度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努力实现学校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个人在学校生活中的地位,促使个人"活出生命的意义"。

    就这样,我个人的办学思想也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立足科研兴校,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成长。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取渐次推进的方法,首先实施"自我成长型教师发展计划",加强教师培训。然后通过"尊重信任型心理健康教育"、"自主参考型学生群体建设"、"反思探究型教学模式研究"等子课题的研究,深入进行学生教育与管理改革和课堂教学的改革。但第五个方案("学习研究型学校组织构建")的一些计划和设想则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这些改革解决了过去规范管理中的一些矛盾,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在这种自主成长中得以发挥,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社团、少先队活动阵地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传统的特色项目和学生爱好的兴趣活动的开设,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平台。教师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提高,专业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了,通过课题组交流、研讨,自己的实践、反思和总结,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的能力也增强了,教师撰写教育故事、案例、论文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并且发表获奖的人次越来越多,学校的荣誉、奖项也逐年增加。

    但当研究向纵深发展时,仍然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着教师的手脚和思维,太多的目标、任务把教师压得踹不过气来。当分身无术时,很多的要求也就成为形式,根本得不到贯彻。如:一月一次的课题组会议,每人每学期必上的汇报课,教师的个人备课的格式,集体备课的形式和时间,划一统的要求、评价方式等。特别是教师奖惩条例的修订,不仅没有减少项目,反而增加了量化的内容和指标,搞得教师人人自危,生怕做错什么而被扣分。

    这时,我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严厉,并常常用自己期望的标准衡量教师的工作成绩和进步,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都有增无减,觉得学习、工作是一种负担,没有身心愉悦之感,教师也越来越怕和我接触,甚至找某个人谈事情,他们都会惶恐是不是自己做错什么而被校长叫去批评,少数教师有想法、意见不敢与我交流,直接找专家组沟通等。

    四

    种种矛盾不断触动我的灵魂,引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情况下,这时一些大胆、活跃的教师也开始向我进言,专家组的一些成员也借机向我推荐第五个方案。我自己也逐渐认识到学校的问题出在自己只一味重视规范化教育、管理,在以学校的利益和荣誉为重,以制度为本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协调"以制度为本"和"以人为本"的关系,没有着眼于教师的长远发展。

    到2002年,整个学校和全体专家都认识到:最为迫切的是需要解决学校自身的动力和机制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学校组织的压力,实现学校发展方式的变革,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于是,学习研究型学校组织构建方案正式登台亮相,并且被用来统整学校已经进行的四个方面的改革。

    我个人的办学思想由此而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为此,我们开始着手建立以对话沟通为基础的运行机制,实施教师学习行动计划,构建能促进教师进步与合作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对日益繁杂的课题研究进行整合,并特别关注进一步拓展教师的自由空间、展示教师个体生命的价值。

    在学习研究型学校组织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空间:一个是规范空间,另一个是自由空间。两种空间必然派生出两种管理。规范空间是学校维持正常运作所必须到的基本条件,自由空间则是学校赠送给教师以换取其有效合作的一种"礼物"。但这种礼物又与以往的情感管理有所不同。后者只是在生活中给予教师情感方面的关照,而自由空间则把工作的自主权交给教师,因而成了提供给教师的最大的福利。

    然而,学习研究型学校组织的构建,其艰巨性超乎我们的想象,它涉及对学校中现有规范空间的清理,也涉及学校领导的"守诺"问题。但我们还是成功地清理了部分规范空间,并开始酝酿如何拿出一个更简明、更有操作性,因而也更有利于减轻教师和各职能部门的负担和压力,更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更能确保规范空间和自主空间的共生,也更少争议的制度体系来。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协同式上课;选择;反馈;调整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55-01

在协同式课堂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自,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这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增加和学生的互动频率,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制订长远的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自由,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协同式上课是一种新的课堂形式,它以师生的互动与合作为主要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对课堂的垄断。在这种课堂形式中,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得到足够的锻炼。相比于传统教学形式对学生的束缚,协同式上课则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自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对教师来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过程,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学习的形式已经固定,且彼此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还应该根据这些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例如,在学习《The Olympic Games》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上述的教学方式。对于奥运会的理解,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每个学生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奥运情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感制订教学计划,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学习体验。虽然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差异,但是教师应该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下达一致的教学任务,从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制订计划,这样可以较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协同式课堂教学,能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形式

对教师来说,协同式课堂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的需求。为此,教师需要及时地获取来自于学生的反馈,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无论是自身的学习,还是今后的教学方式,教师都应该制订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了解学生反馈的时候,教师应该基于教学现状,及时进行反馈。反馈的学生情况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体现当时的教学情况,也能够作为教学的实时反映。对教师来说,应该重视这个过程对教学的积极作用,并能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保证教学的平稳运行。例如,在学习《Wildlife protection》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及时地获取学生的反馈。对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野生动物保护办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听取学生的建议,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既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可以在实际的操作中让学生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学生获得充足的学习动力。对教师来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根据学生的反馈,检验教学的成果。若是教学成果不够理想,教师则要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求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则应该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并积极地向教师提出建议。

三、制订长远的发展计划,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协同式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学生的英语成绩,学生的能力也成为了重要的教学依据和考查目标。首先,教师应该制订长远的发展计划,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在协同式课堂环境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状况有一个了解,制订出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教学计划。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教学资源。为了让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得到良好的锻炼机会,这是影响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教师还应该正确地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该正确地对待这些问题,从两个角度看待。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通过具体的教学措施,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分析问题的特点,肯定其中的积极因素,保护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学生而言,也要正确地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用正确方式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习和检验中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

四、结束语

协同式上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增长才干,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该及时听取学生的建议,合理地改变教学形式,以适应课堂教学需要。要从长远的角度看待教学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