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

时间:2022-06-30 17:2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化学常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化学 高中化学 衔接教学

一、存在的问题

由于初中化学强调的是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常见的酸碱盐的初步掌握,不少内容在教材中属于“科学视野”中的了解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在高中教材中又不再深入讲解但在高考中又要考查,导致学生知识出现断层情况。另外,各个高中普遍实行“高中循环制”,即高中教师大都从高一教到高三,并没有真正教过初三,对于初三化学教材也不熟悉,在教学中容易忽略这部分内容。以上因素都导致高一新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适应新的化学课程,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化学成绩一落千丈。

二、解决方法

1.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老师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做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首先要备教材,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我仔细分析了初三新教材和大纲,归纳出以下几个初高中教材的“盲点”。

(1)氧化物的分类。

现在初中课本上根本没有氧化物的概念,所以必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同时应该总结出常见的10e或18e微粒,这样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和元素化合物的推断。

(3)酸、碱、盐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酸、碱、盐的含义,并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只是了解了三大强酸和四大强碱,而如HCO、HSO、NH•HO等弱酸弱碱并没有分类,特别是没有给学生介绍盐的分类,如酸式盐NaHCO、碱式盐Cu(OH)CO。

(4)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及分类。

在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五节提到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相关概念,只是举了NaCl、MgCl、ZnSO属于离子化合物,HO、HCl、CO属于共价化合物几个简单的例子,但是并没有进行系统分类,导致不少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于这部分内容模糊不清。

(5)一种装置的多种用途。

①收集气体。Ⅰ.若a进b出,则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Ⅱ.若b进a出,则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Ⅲ.若排液法收集气体,则应该a进b出。

②洗气瓶。

③安全瓶。

④量气瓶。

这部分内容在初中没有总结。

(6)知识性错误。

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认为带同种电荷的离子不反应,这显然是不对的。如HCO+OH=CO+HO。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对教学深度、广度的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初中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高中阶段则要求具有独立性,主动接受方式获取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记忆由理解、依赖、被动向独立主动的转变,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定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2.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复习初中知识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工夫彻底解决。具体方法上可采用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专题讲座等方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做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3.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1)搞好高中学法指导。

可以在高一开学伊始,结合高中教材给学生讲清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指导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不能照搬初中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而要转变为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理解、去记忆。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样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坚持学法指导的同时,抓好学生学习常规的落实。

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抓好必要的学习常规落实。

总之,在教师做到“知己知彼”,逐步完成自己确定的过渡复习目标;学生扎实掌握了“双基”知识,适应了教师、教材、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诸多方面后,一定会消除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爱上化学这门学科,顺利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过渡学习,老师也能顺利完成初高中内容的衔接教学。

参考文献:

第2篇

将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的激发出我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下面就针对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差别

初中化学是具有浓厚的启蒙意义,是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从学习目标中可以得出,初中化学学习的学习主要是要帮助我们掌握简单的化学理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简单的计算方法、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化学的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知识层次较为基础、简单。

高中化学则是更加深层次的学习,其知识具有理论性与系统性的特征,不仅要求我们了解相关的理论与现象,还要求我们连接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强调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在进入高中之后,感觉化学知识的难度陡然间增加,对于很多知识,我们是猝不及防的,为了学好高中化学,我们要努力的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别,开展联系性的学习。

二、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衔接方式方式

初中化学注重常识知识的介绍,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其知识结构多为物质分类,每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某个部分,很少涉及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而高中化学知识则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质结构、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为主。如果说,初中化学知识是一个“点”,那么高中化学知识就是一个“面”,“面”与“点”之间是一种休戚相关的联系,为了帮助更好的梳理相关的知识,我们组要将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进行有机的衔接,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脉络,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注重预习。初中化学属于典型的启蒙性学习,知识趣味性高,覆盖范围广,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而高中化学知识则具有明显的递进性。基于这一因素,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初中化学知识来导入高中化学知识,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于此,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再我们现有的知识结构上教授新的知识,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温习旧知识,还能够激发出我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预习时,我们需要带着问题开展预习,看自己能不能通过教材的挖掘来找出正确的答案,这对于培养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化学――人类进步关键》这一课的预习中,我们就需要对初中阶段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培养我们学习性知识的兴趣,在我们预习完成之后,教师再提出一些新旧知识联系的知识,这样就能够得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再如,在《物质分类与转化》这一课的学习中,在教授新知识时,我们可以先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初中阶段中学过哪些物质呢,这些物质是如何分类的,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此时,我们就可以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化学物质进行思考与分类,此时,教师在根据我们的理解误区进行描述,再开展后续的学习就十分的容易了。

(二)开展初中与高中知识的比较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概念与知识点多,高中化学知识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大多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但是,很多知识一旦增加了新的理论我们就看不出其中的关联了,因此,在学习到这些知识时,我们要耐心听取教师的讲解,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找出复杂知识与简单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在头脑中搭建起学习网络,利用这种网络来学习新的知识。

例如,高中化学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就与初中阶段的“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以及“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开展学习时,只要我们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有机的联系,就能够唤起内心的记忆。

例如,在学习到“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先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氢气与水的化合反应”、“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识,总结这些反应的特征,总结出不同反应的特征。这样,我们后续的学习就变得很容易了,这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于不同化学反应的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提升了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性质与结构之间的衔接。在初中化学中,一般只介绍物质性质,很少有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而高中阶段物质的结构则为学习的主干,从族为基础,逐渐推理出物质的变化规律与性质,再通过各类型的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最后的结论。在开展这类知识的学习时,我们就需要把握好性质与结构之间的衔接问题,从初中知识着手,逐渐引联系难度较高的知识,帮助我们实现知识的迁移与灵活应用,继而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这类知识时,我们可以多与同学进行讨论,由大家共同来分析不同物质的结构,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大家共同进行归纳总结,在总结完成后,请教师进行指导,完善知识学习效果。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51-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22

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在课程思想和教材编写体系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初中科学课程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初中化学的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初中《科学》教材(浙教版)综合了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为解决某一主题而将相关的知识融合起来,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的编写特点。高中化学新课程尽管也发生着巨大变革,但学科基本体系依然是课程主体,化学学科思想鲜明。从初中科学分化到高中分科教学,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是一种挑战,了解两者知识间的衔接,科学地处理好两者衔接知识的教学,对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具有现实意义。

一、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分析

以初中《科学》(浙教版)和高中化学(苏教版)为研究对象,不难发现,尽管初中科学是以综合性知识与主题性问题来编写,仍存在着化学知识与概念相对集中的章节。从化学学科及高中化学相衔接的角度来看,初中化学知识分散在《科学》七年级上、八年级上、八年级下、九年级上四册教材里。这些知识多数还将在高中化学中得到新的发展和提升,少数知识不再在高中化学中阐述而成为学科常识被“固定”下来。

从上述分析可知,初中科学将有关化学学科知识分解到四册教材中,知识点分散到各章节中,淡化了学科本位思想,打乱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知识体系,强化了知识综合以及运用科学综合性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主题问题中落实知识教学,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统领教学的课程思想。

从初中科学的合科教学到高中分科教学,在课程形式上,需要师生做好心理过渡的准备,初中科学教师宜适当介绍高中分学科教学情况,高中教师应了解初中合科教学情况,为学生平衡过渡到各学科教学做好衔接。在课程思想上,高中化学教学则要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形成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因此,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的知识起点无论从理论水平、内容深难度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培养目标上,初中科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其中涉及到的化学学科部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还要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重复与断层分析

虽然初中科学与新课程高中化学在编写时理念是相同的,而且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编写,但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教材编写体系与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材编写组进行编写等诸多原因,两者在某些内容上存在着重复出现与知识断层现象。

1.知识重复现象分析

有些知识点在初高中教材中呈现的内容相差无几,甚至在知识的深广度要求上也差不多,那么在教学中没有必要重新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应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在学生复习回顾的基础上适当巩固、补充即可,这样既避免了重复教学,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知识点断层现象分析

对照浙教版的初中科学和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我们会发现有些知识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没有出现,但这又是学习高中新知识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初高中的某些知识存在着断层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补充相关内容,以防止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脱节。

三、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建议

1.重视知识教学的局限性,把握不同阶段的知识科学性

化学知识和初高中学生认识的发展性决定了初中化学知识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高中时接受的观点与初中不符是正常的,是化学知识原理的发展体现,有些学生却当作是“高中老师的说法与初中老师的说法相互打架”而不知所措。因此,初中科学教师要了解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点,把握好化学知识的科学性,既要实现教学到位,又要预留学生后续学习的知识“接口”,防止绝对化处理,杜绝为简便教学取得暂时性的教学效果而不惜灌输错误观点的做法,比如,将元素符号脱离本质意义而拼音化,不注重方程式的意义而公式化,给出“AB+CD=AD+CB”的程式让学生套用,学生在初中可能应付得了中考,但这种学习习惯却会严重影响到高中化学学习。

高中化学教师要了解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点的分布和教学要求,重视知识教学的局限性。高中化学的内容大多是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因此,需要清楚知识点的衔接处与断层处,清楚初中教学的深广度。

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它们的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到了高中阶段有些概念和原理就不一定成立,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构建迁移思想。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教学,由于初中科学教材中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介绍、分开教学的,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如果直接向学生说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在初中课本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不正是分开学习的吗?所以在学习这一节时,有必要先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引起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回忆,再通过比较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存在于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其次,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仅仅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建立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已经不适用了。在教学时要利用与得氧、失氧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铺垫,进而再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概念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梳理教材体系,衔接初高中的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分散到初中科学教材体系中,主要是常识性介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少,结构不够稳固,掌握知识内容的程度有所下降,但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高中化学知识则以物质结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反应速率、离子反应、元素周期律的理论为主干,以初中化学知识点为教学的原点,使学生的知识点逐渐形成知识面进而构建起知识网。两者在教材体系和教学目标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高中教学要有计划地补足初中教学中没有安排而在高中化学中常出现的知识点和方法。在教学中涉及到即渗透其中,例如:化学1专题1中物质的分类和专题3中两性氧化物的概念时必然会涉及到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但在初中科学中只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并没有出现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元素化合价、差量计算法在初中的要求都不高,但在高中化学中却是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

高中化学1的第一专题,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新的基础,这是本专题编写中选择素材的一个重要依据。把“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穿插起来,层层迁移递进,逐渐深入,依次展开,以此作为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要源于初中而又高于初中,需要初中科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的相互呼应,初中科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高中化学教学要引领学生继续步入化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 朱清时.初中科学(七年级至九年级全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祖浩.高中化学1、化学2[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 黄亚婷.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问题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9,(3)

第4篇

一、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性

(一)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最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实效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讲,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注意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现代化媒体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借助实验化学器材进行学生实验学习。

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对策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点在于教学中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进行实效性教学探索,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自主思考和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部分将主要从以下四点介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一)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备课前,需要精确分析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从总体上把握教学知识结构,重视备课的科学合理性。同时,高中生的基本化学常识是必须的,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培养较高的化学素质.

(二)合理创设化学实验,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化学是一门需要进行实验的课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思考,在实验中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形成发散性思维,加深对化学很基础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做好引导者,合理创设化学实验,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教学形式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创设丰富的教学课堂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发表观点看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做好课后的教学反思工作,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应该做好教学反思工作,科学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总结经验并吸取教训,不断地在反思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具体来讲,教师应着重反思以下几点:备课的充分程度;授课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是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等。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做好课后教学反思工作,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初中化学 衔接

高一开学后,有部分学生因不适应高中化学新的教材和新的教法,在学习过程中先出现了“听得懂,会做些,不懂考”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出现了“知识点多、识记难、练习多难以完成”等问题,慢慢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过早出现了学习成绩倒退、分化现象,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分析:主要是初中生进入高中学习的初期阶段没做好应有的心理准备,忽略了高中化学知识与初中化学知识衔接的问题。以下是我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方面的几点认识。

1.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

初中化学处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学习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简单的化学计算能力,以及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和国防中作用的某些常识。它体现了初中化学教育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

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之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必修课程的设计,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选修课程的设计,注重部分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化学知识的学习,为化学专业学习提供基础,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在社会生产生活广泛应用的化学知识。它突出了化学教育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现了化学教育与化学工农业生产及科研的过渡性。

2.师资力量

我县农村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师资力量问题令人担忧。其中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结构设置不合理,造成队伍结构失衡,化学教师严重缺编。有些学校化学教师队伍存在由其他科目教师改行担任的情况,少数学校是两所乡镇学校共用一个化学教师,甚至有些学校无法正常开展基本的化学教学。这些直接导致了我县初中毕业生特别是农村中学毕业生的化学学科基础薄弱。

我校是省一级达标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化学组教师结构合理,全组共有专职教师17位,实验教师2位,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4人,有2位教师是省、市级专家组成员。12位教师至少有两届高中毕业班的教学经验,另有3位教师至少有一届高中毕业班的教学经验。教师积极性高、团结协作能力强。

3.教学基础设施

我县地处山区,经济不发达,农村教育发展缓慢,教育教学配套设施不齐全,大多数学校虽然配有多媒体教室及实验室,却因数量严重不足而无法正常使用。大多数教师还是习惯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原始教学模式。我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正努力争取达到福建省高中示范校要求,每个班级配有一套多媒体设备,学校还有公共多媒体教室十几间,另准备配多间具有专业摄像入门水准的多媒体教室。学校有专用实验教学楼一幢,配有专职化学实验教师2人。

4.最终的教学评价结果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教育的实际情况及《三明市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意见》的通知,我市继续实行“两考合一”即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文化课考试合为一次进行,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录取的依据。我县初中学校的业绩主要以考上一中人数和五中人数作为参照进行评价,因此中考的成绩引起了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极大关注,给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导致课堂教学只重视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三明市中考的化学成绩记载方式是按A、B、C、D四个等级记载,成绩等级差为2分,化学成绩对中考总成绩影响不大,因此大多数学生、老师及家长对化学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即使是同个等级分的同学的化学原始成绩相差也可能很大,如等级同为“A”,原始分可能为100分或85分。这些都有可能让初中生在学习化学时,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靠,给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5.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常借助演示实验或简单探究实验入手,了解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教学目标层次低,缺少逆向和发散思维的训练。在学习上,记忆多于理解,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学过的化学知识不会灵活应用。因此,就出现一大批学生的科学学习化学学科的习惯没有养成,还不能形成化学知识体系,未形成学习好化学学科应具备的能力。

高中化学知识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内容相对丰富。教师在课堂上应借助各种手段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与交流合作学习等多样的方式获得知识及技能。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如研究性学习、假期“带法回家”、第二课堂活动、奥赛等活动,把高中生的学习面延伸到各个空间和时间段,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无处不在。

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中化学教材与依据化学教学大纲编写的高中化学教材在知识体系、思维方式、教材教法和学习形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且刚升入高一的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学习主动性不强、依赖性较大,重记忆、模仿,理解相对肤浅,不善于通过自学、复习来加深理解、提高应用能力。为了实现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平稳过渡,让学生适应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我们在高一入学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入学思想教育

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想变化、情绪起伏都比较大、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同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因此能否正确引导高一学生的思想是教育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在高中化学第一堂课时可以开门见山地介绍学好高中化学的几点要素。

①教育学生对高中教师的“崇拜”。教师争取上好高中第一堂课,关心全体学生,辅导后进生,重视中等生的进步,努力做好、做强本职工作,尽快树立“名师”榜样,避免学生把高中教师与原初中教师进行对比。

②重视“记”的能力。大多数同学认为高中理科逻辑性强,只要多理解,多练习,多总结就能学好理科。但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化学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如:化学方程式、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等等)。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知识都无法记忆,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延伸应用。

③重视“勤”字的应用。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在网络上、杂志上满天飞,每个教师也有不同的心得,每个学生的经验也不同。哪种方法最适合我们呢?我的经验很简单:就是在每一模块学习开始一段时间内,勤记忆、勤练习、勤反思、勤总结,一段时间后我们就能掌握学习化学的要领。

(2)衔接知识的选择

高中化学知识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和提高,新高一的教学前期学适当用几课时复习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以起到复习和衔接的作用。教学内容主要选择:

第一课时:尝试书写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符号及名称、介绍原子序数与质子数的关系、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二课时: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探究电子排布规律及原子达到稳定结构时得失电子情况。

第三课时:原子达到稳定结构时得失电子情况,化合价口诀的理解及应用。

第四课时:常见离子的书写及化合价的判断,常见物质(强电解质)的溶液中含有离子的种类的判断。

第五课时:溶解性表的理解,常见反应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的判断。

第六课时:简单复习实验基本操作及“万能瓶”功能介绍。

(3)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充分利用化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的特点,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上好实验探究课,激发学习化学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探讨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交流、整理,让他们的知识得到升华。

(4)指导学习方法

第6篇

[关键词]化学;衔接障碍;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76-03

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学习更高一层次的学习,高中化学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了质的飞跃,加上课本内容与考题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学生进入高中后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产生不少困惑,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学习兴趣降低。如何使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向高中化学的基础教育平稳过渡是高一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中学化学教师对于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也已探讨多年,现结合本校具体教学实践,就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谈几点应对策略。

一、明确初高中化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差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初中对“认知目标”的要求为“知道认识理解”,而高中在“认知目标”的要求上增加了高层次的“应用”,即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要求较低,为“了解”“认识”“初步学会”等层次,而高中要求较高且更加具体化,如:“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等,即对过程方法的体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初中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生活环境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而高中更强调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即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初高中化学衔接的障碍及其应对策略

(一)学习内容

衔接障碍:初高中课程内容的差异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对思维能力要求低,而高中化学的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高于初中。

应对策略:集中复习――集中复习初中化学内容,如常见元素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专题复习――如化学计算中“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和“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穿插复习――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知识。

(二)教学方法

衔接障碍: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不尽相同,高中教师若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教学上把握不好,很容易导致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应。

应对策略:教师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知识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探究式教学,启发、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三)学习方法

衔接障碍:不少高一学生停留在初中的学习方法上,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导致其高中化学学习事倍功半,适应性差。高中化学对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若教师不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不能较快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则难以适应高中紧张的化学学习活动。

应对策略:加强学习动机培养,引导正确的学习观;实施情感教育,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课堂教学,以情动人;重视课外生活,以情育人。

三、本校的教学实践具体内容

(一)充分利用集体力量

高中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对初高中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总结初高中教材(新人教版)教学内容的知识结合点。对于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出现的重复点、衔接点和断层点,有针对性地统一操作。重复点――“以旧带新”引入教学或“课前自学”学案。衔接点――抓住衔接,让知识自然过渡。断层点――课前必备知识拓展资料(初中已出现但不作考试要求)或课前预习材料(新知识、新内容)。集体备课避免了每位教师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在学框架下有的放矢地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

教学案例: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与九年级教材第十单元酸和碱有知识结合点。

1.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前后关系、地位

初中化学中以“常见的酸”为标题,学习了盐酸、硫酸的性质及用途。化学必修1中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的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学习了氧化剂、还原剂及常见的氧化剂浓硫酸、硝酸。本课时教材从初高中衔接来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的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从它在化学必修1中所处的位置来看是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可以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

2.挖掘教材p.100,思考与交流作为本节课的情景引入:

(1)展示硫酸、硝酸、盐酸三瓶酸的实物,学生完成学案上化学式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2)通过分析酸的组成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酸的通性:

能与指示剂作用,如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能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

能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能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3)通过提问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为什么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引出浓硫酸和硝酸特性的教学。

为加强学生知识的衔接特加入:

请大家分述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二)师生关系融洽,教师主动帮助学生平稳过渡

1.教师向刚入高一的学生说明高中学习特点,使学生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军训期间让学生做好新学期准备,即对初中化学内容的复习。

2.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思考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较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师生互为“攻守”方,教师设计各种“挑战”来培养学生思维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会用”新知识“开而弗达”――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答案,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成功”感是推动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成功带来的喜悦可以克服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具体方法有:(1)引导学生梳理初高中化学知识框架。化学知识素有杂、乱、多、细、碎之称,如果不对它进行有序排列和系统分类,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带来困难。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上下联系并鼓励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2)精选习题,提高学生审题、解题能力。

教学案例: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们攀越硫的最高山峰,去领略它特别的风光。

新旧过渡:稀硫酸主要体现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呢?

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实验探究:(1)补充演示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的实验,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对该实验进行评价、改进。如可用下列仪器药品组装成实验装置,既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又能避免污染环境:几支试管(内放蔗糖)、弹孔胶塞、分液漏斗(盛放浓硫酸)、导管、试管(内放NaOH溶液)。(2)铜丝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课本的实验装置能否加以改进?

可行性实验改进方案之一:

若把铜粉换成锌粉,情况是否相同?试写出可能的反应方程式。

总之,衔接教学不是通过几个课时教学就能完成的,一线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及时地进行调整,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的水平,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摘 要:高中化学课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在高考中占有重大比重。而实验教学则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目前农村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迫切要求高中化学教师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农村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有着极强的实验性,一切都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化学实验的魅力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化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改革后,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同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都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农村高中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化学实验教学面临很多问题,不利于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更影响了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笔者结合在农村高中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培养高中生化学实验技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其为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1 农村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基础知识薄弱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初中毕业生人数的减少,普通高中开始全面实行扩招,升入农村高中的学生很多都是中考成绩太差,无法考入城市重点高中的落榜生,这部分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更差,很多初中应该掌握的基本化学知识和化学公式都没有掌握。但高中化学实验涉及到了众多的化学知识,学生由于连基本的化学知识都没有掌握,要掌握化学实验技能更是困难。有些学生甚至连怎么用酒精灯都不知道,基本的在酒精灯燃烧时不能加酒精这一常识,都不清楚。从试剂瓶取出药品做实验后,用不完的药品仍放回原试剂瓶内,不清楚取出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否则易造成药品不纯等等。这些初中学过的最基本的化学常识都不知道。同时,由于农村学生本来基础就差,求知的欲望不强,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由于学习很吃力,自然学习的热情就不会很高,成绩就会越来越差,也越来越不想学习,陷入到了“听不懂、学不会”的怪圈,最后发展成为因为听不懂,所以不想学了,逐渐的产生厌学情绪。

1.2 实验众多,教学环境不完善

高中化学中涉及了大量的化学实验,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各种特殊的化学现象,完整全面的展示在学生目前,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把书本的微观知识变为宏观,由无形变为有形。农村高中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虽然会强调需要重点观察的内容和注意事项,规范的操作。但实验完成以后,很多学生虽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但由于基础知识较差,教师在事后的讲解中,学生还是很难弄清楚。在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时,由于很多学生都不明白,教师虽然不停的巡查,指导学生纠正各种错误,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很难一一讲解。同时,很多农村高中缺乏足够的实验设备,实验时往往是几个学生共用一组仪器,一人在做,剩下的学生只能跟着凑热闹,没有实践的机会,这就很难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3 课程缺乏针对性,教学思想落后

很多农村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克服,不能积极的改变现状。认为高中教育已经不是义务教育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高考,自己只要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好,学生会做题了,能够应付高考即可,认为实验并不重要。因此,对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根本就不会重视。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城市高中没有区别,没有根据农村高中的实际进行调整,缺乏针对高中学生的改革。有些教师甚至因为农村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差,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做得的往往是结论性的、验证性的实验,通常将试剂、做法陈述的一清二楚,生怕学生在实验中有差错、闪失,唯恐学生在实验中失败,长期如此的教学,学生的实验技能很难有实质的提高。

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根据学生基本素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它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可以采用设计实验的办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时,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以下特征:“自主,主动,合作,探索”,在实验课堂上积极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注意适当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组织学生在化学实验自我探索过程中,对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完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加深对化学实验技能的掌握,并加以理解和应用。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的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验操作,教师减少包办代替。把发现实验现象和化学规律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试验并解答。学生自己可以想出的,教师就不要急于下结论,多留给学生些动脑、动手的时间。实验课前,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可独立先进行实验准备,搞清实验原理,自拟实验步骤。实验时,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去观察实验现象,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实验中遇到各种问题,自己去解决。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统筹考虑,在确保学生掌握各项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简化教学内容,删减次要偏深的理论知识,对于那些难度过大,学生学习以后也很难掌握的知识,可以适当的简略,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可以重点学习实验操作技术,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2 精研教材,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

新化学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把化学与生活生产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老师应该充分发挥现有实验资源的作用,并不断深入挖掘其中潜在的可以为实验教学服务的资源,同时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实验中来。另外老师光挖掘实验教学资源还不够,需不断拓展实验内容,补充教材不足。在实验教材的实验中,像“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酸雨危害的模拟”、“二氧化碳灭火”等实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我们身边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弥补硬件缺陷

针对农村化学实验用具缺少的情况,在短期内很难解决。而化学实验教学需要的就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观看实验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弥补实验设备不足的缺陷。教师只要提前精心的准备课件,可以利用图像、文本和视频把化学实验效果直观的展示出来,变枯燥为生动,能够变复杂为简单。特别是那些具有一定危险性和很难保证实验效果的实验,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把化学实验在课件上根据实验的真实操作,也设置成不同的步骤,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时,借助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溶液PH的意义以及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变化,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电解质的溶解性。然后在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操作时,就能准备的把握水温,快速的完成沉淀的转化。

综上,农村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正处于由传统向新型教学转变的过渡期,作为一名农村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重要性,意识到农村高中与城市高中的差别,不因为学生素质低、学校实验设备缺乏而忽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应根据农村教学实际,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瞿宁.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意识的培养[J].现代教育研究,2009(17).

[2] 韩小丽,高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J].才智,2011(6).

第8篇

1研习初、高新课程标准,吃透两种教材,处理好初、高中化学基本知识的脱节之处

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所掌握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和学习高中学习所需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感觉高一化学广度大、深度也大、兴趣有所降低,导致教师教学活动开展不大顺利。笔者在研读了初中沪教版和高中鲁科版教材以后,找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1 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被删除,而有的则被简化,还有的内容被改成阅读材料,难度大大地降低了

如:"镁、铝、锌、铁等活动性较强的金属都能与稀硫酸、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称为盐的化合物。"(沪下P188);元素定义为"同类原子的总称。"(沪上P73)还有分子,原子,酸性,碱性等概念都不再从本质上进行定义。

对于缓慢氧化、自燃、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没明确给出界定,仅在"拓展视野"中稍作提及,有些易被学生感知的概念,教材中直接加以使用,没有再作出具体的说明和解释。对个别极难理解和识记或在初中学习中不实用的概念,作了删除。如化合价,仅要求学生记住常见元素或原子化团的化合价,而删去了化合价的定义;教材中还删除了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电离、电离方程式、结晶水合物等概念。

1.2从基本理论上看,缩减幅度也不小

在原子结构知识方面,删去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不再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种类、元素性质,以及它对离子形成和化合价的确定关系,仅在拓展视野中让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有一大致了解。同时,删去的还有电离及相关知识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物质溶解度概念、溶液体积分数,在酸、碱、盐理论方面,删去了酸、碱、盐通性等总结性内容,物质分类和命名中,删去了对氧化物、酸、碱、盐的再分类和相关命名,对复分解反应,降低了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要求,仅把它放在拓展视野中作常识性介绍。

1.3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也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对O2,删除了KClO3制O2,增添了H2O2制O2方法;对于H2,删减了H2的工业制法、H2的还原性、H2的用途;变化最大的是碳及其化合物,沪教版将相关知识穿插到了整个初中化学的各章节之中,打散了知识的连贯性,同时也对相关内容作了大量的缩减,如略去了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同素异形体,不再介绍无定形碳的相关内容,当然初三学生对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也相当陌生,对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用途也仅是零星介绍,如对CO省去了其还原性内容和用途的归纳,对CO2则省去了实验室制法中关于药品选择、装置设计的探讨内容,对CH4,省去了其自然界中的产生、性质讲述,对煤、石油,减掉了其形成过程、成分的介绍。还删去了溶洞的形成的相关内容。在金属介绍中,省去了生铁、钢的分类;对酸、碱、盐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删去了对CH3COOH、HNO3、NaCl、Na2CO3、CuSO4的具体介绍,也略去了对Cl-、SO42-的检验的要求。对初中化学必须掌握的元素中,沪教版删去了He、F、Ne、Ar、Ba、Au、Pb等七种元素而增添了元素"I",由原先的26种变更为现有的20种。

1.4降低了对计算的要求

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般不涉及两步或两步以上反应的计算;对溶质质量分数,仅要求针对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删去了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同时也降低了对溶液的质量、体积、密度间换算的要求。

1.5实验方面同旧教材有很多不同之处

初中沪教版注重实验的实用性和探究性,故在常用仪器介绍上,增补了燃烧匙、锥形瓶、研钵、烧瓶、干燥器等较实用仪器的具体介绍,而减去了三脚架、泥三角仪器的闪现,特别是删除了启普发生器的介绍。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内容呈现更注重从图示来直观介绍而减少了文字表述。对某些操作,书后没有作集中介绍或者没再作介绍,如滴管的使用、药品的称量、气密性检查、仪器洗涤、液体药品的倒取、重结晶等,但这些内容初中教师一般都要作补充或者在相关学科中有所涉及。

对上述与高中化学联系很强的基础知识,在衔接教学中,应该通过强调引领学生打牢基础,并根据学生情况可以采用集中,穿插,专题等复习方法适当进行复习或强化。

3经常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创造交流平台,发挥集体优势,寻找初、高中化学的最佳结合

不同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上各具特色,这些都是衔接教学的宝贵资源,特别是一些近年有初中教学经验的老师,充分发掘这些资源,加强对初高中教材、衔接教法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优化组合,设计科学的衔接教学方案,同时还可以通过备课组的集体力量,选编与新课程标准同步的习题,删除"繁、难、偏、旧"的内容,帮助学生减轻负担巩固知识。

4向学生介绍新课程的特点,引导他们实现初、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的转变

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养成对知识"生吞活剥"的习惯,导致出现"消化不良"的结果;有的学生认为过去靠突击就可以取得较好成绩,因而在高中故技重演;有的通过课外参考书搞题海战术,费劲效果又差;还有的学习依赖教师,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

学生出现以上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习方法差,二是习惯态度差,尤其是后者。为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积极性,并确保学习的可持续性,从高中化学的第一节课开始,就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优化学习策略,立足课堂教学,注重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4.1立足课堂教学,抓好学法渗透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知识传授与学法指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实验课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传授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方法,抓好化学实验的衔接;讲评课时指导学生分析思路探索规律,传授思维的方法,搞好思维方式的衔接;自习课时指导学生看书预习,传授抓重点记笔记的方法,复习课时引导学生整理知识,传授辨析、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搞好自学策略的衔接,将知识探究和学法探究融于整个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保证了学生化学学习的高效率和可持续性发展。

4.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测评,优化学习品质

没有科学的态度不可能有科学的成果。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应该指导学生进行阶段小结,帮助学生从"情感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测评,使学生了解到不良习惯对学习的消极影响,懂得了"态度决定一切",引导学生通过对学习活动的不断反思,优化了学习方法和思维品质,保证了学习的持续进步,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进入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轨道。

5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反思和总结工作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83-01

在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方式要求能够贴近生活,这样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这门学科,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学生能够把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发现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全能型人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化学这门学科比较特别,教师要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高中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结合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探索化学中存在的原理和现象。

一、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概述

化学生活化教学在保证科学化的前提下来借助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向学生展示化学知识,让化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相互联系着,这样能够有效的让学生更容易快速理解化学的知识原理,而且也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把化学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掌握化学原理的基础上,把实际的生活意义融入进去,有效的提高化学课堂效果。

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发,结合相应的社会热点话题和学生生活的背景寻找教学素材,把化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相互结合起来,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课堂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和化学现象是息息相关的,无法分离,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组织形式的生活化

化学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之间相互交往和合作的场所,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上要贴近生活,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额主体,不断的发现学生闪光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生活现象和化学现象都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的时候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常见的现象,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有效的引发学生对化学原理思考,教师也可以用提出问题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为什么下过雨后的空气特别清新,在学生给出了各种答案之后,教师最后做一个总结:因为雨水可以把空气中的灰尘有效去除,并且雷电能够有效的把空气中的氧气变为臭氧,具有良好的消毒与除菌作用,所以空气就会特别清新,这样的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既学到了化学原理,还能被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所感化,从课堂中体会到了化学这门学科带给自己的快乐,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实用性的知识。

2、生活素材要不断的精炼与扩充

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中生活素材占据着重要的教学作用,所以在选择生活素材时要不断的进行扩充,并且选择精炼的素材,选择的素材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更多的知识点,深刻的理解化学原理,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化学原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全方面科学素养,加强学生探索的精神。

3、结合化学的教学课程,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要布置和课程相关的生活化作业,在布置作业时要结合生活经验来实施,作业的生活化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学生能够充分的运用学到的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实行小调查的作业形式,这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化学规律,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生活化的化学作业使得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生活常识,例如学生经常和果汁,却不知道果汁也可以制作电流,其实把两个不同活性点击插入到电解质溶液中,电解质溶液中是果汁,就可以制作成一个闭合回路,电流就产生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果汁让学生学到了电池原理知识。

生活化的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到课堂案例中来,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学会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学以致用,不仅能从生活现象中发现化学原理,也可以把化学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有效的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志宝.试述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技资讯,2014,(28)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记忆 理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64-01

化学作为一门具体的自然学科,要求要有数学的逻辑,也要求人文学科的记忆素养。因为作为一门具体的自然学科,在具体的领域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性质与学习要求。如我们在一线教学中就经常遇到:记忆的东西太多,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和一些实验的步骤。这些让很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因为在他们的理念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需要的是人类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思维,记忆的东西相对较少,可是真正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东西都需要去记忆,而且是不能有所差错的。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不少的困惑与不适,让学习成绩有所下降,这点在我们江苏的高考中也有所体现,选化学的学生在等级达标中出现了较多的不匹配情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因为我们对这样的学情不关注或是不给以探索的话,不仅对自己的教学会有影响,更主要的是对自己的教学信心与教学效果也会产生影响。下面就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对这一问题做下粗浅的探索。

1 帮助学生改变理念,正确看待化学学科

大家知道,初中化学教育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常识,为此,初中的化学课堂教学多是对化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是对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有个基本了解即可。再加上中考的应试压力与化学学科学时的影响与限制导致我们初中的化学课很“势利”,为此初中化学课堂主要是基础知识的了解与记忆,给学生以中错觉,就是化学只要记忆就够了。然而到了高中以后,高中化学教育不是化学基本素养的培养,而是对化学基本知识的运用于掌握,而要想掌握的话,就必须要拓展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因此高中化学教材看似很薄其实是很厚的,需要教师不断的根据教材去拓展很多的知识,所以本来要掌握的知识就多,再加上逻辑推理出来的很多“衍生”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浩瀚,也让学生感觉到无所适从。为此我们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明白这样的知识掌握是必须的。让其明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具体的学科,其有着自己的特点,需要记忆,只有在掌握很多知识背景的前提下才能让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运用更加的自如。

2 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基础知识

由上所述,大家知道高中化学教材在知识量上比初中有了很多的拓展,为此想尽快的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就必须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正确记忆基础知识的机会与方法,帮助学生重拾学习化学的信心。既然高中化学对高中生的要求有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或是抽象思维提升,那我们就要注重对学生思维上的引导与锻炼,不可以像初中时期那样对学生采取简单的方法,为了应试而进行大量的记忆。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记忆如此多的内容。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帮助他们提高记忆的效果。

2.1运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记忆如果单纯的是记忆的话,这样的记忆往往是徒劳的也是无效的,因为记忆的目的不是记忆,而是运用。为此,在课堂教学中短暂的教学时间里,我们可能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让学生亲手去做,或是过多的时间慢慢的去感悟一个化学方程式,但我们可以通过更加直观的教学方法来告诉学生这个化学方程式发生的真实过程。如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亲手演示就是很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卤素为例,我们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氯元素化合物为例,着力探索其化学性质,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氯素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给学时以直观的感受,在演示的过程中要告诉学生这样做的目的与注意事项。并在在演示后让学生总结出我们想要的结论,这样的话,学生就更容易的理解,也就更有利于学生对氯化合物相关知识的记忆。同时因为同属于一个系列当中,所以其他卤素也就有了相对共同的化学性质比如: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等,这样的举一反三的理解加记忆就有利于学生学习他们认为比较难记忆的化学方程式了。正所谓我们所说的“在理解中去记忆,在记忆中去理解”。还比如讲“离子方程式”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成象技术,播放一些离子在发生反应时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感觉一目了然,印迹深刻。

2.2加强实验教学,增强记忆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实验的开展,通过学生自己亲手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明白化学方程式发生的真实过程。由于化学学科的实验性,也就是具有实证主义的特点,因此在实验中学生有可能因为对实验发生条件的把握不是很清楚,会使实验失败,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正是这种失败让学生在不断的实验中找到符合条件的实验条件与前提,从而在反复的实验中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无意记忆”,而且在实验中还可以训练学生其他综合素质,从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第11篇

摘要: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衔接,而是为更好的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一项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探索。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对于落实课改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每一次在高一的实际教学中,我们总能发现不少初高中衔接上的问题,总体小结如下:

一、初中新的实验教材的课程目标的设置更多的是追求知识面上的全面性,停留在了解的目标上。例如:实验教材对氧气的制备实验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实验是以活动与探究课的形式给出,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探索研究,体现了能力素质导向,但最终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的实验室制备方法,这与高中气体制备实验的教学要求同少异多,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对气体制备实验教学的不适应性;酸、碱、盐及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历来是初中和高一的教学重点,但实验教材与初中旧教材相比,其系统性与目标性也是通过活动与探究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所以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削弱了不少。

二、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大幅提高,思维积极性与灵活性增强,但思维严密性、有序性削弱,缺乏优化意识。以往有问无答、消极等待和被动学习的情况大为好转,同时困扰师生的是学生的回答往往文不对题、不着边际、没有套路,甚至存在读题困难。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描述与原因分析、实验室如何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等,学生不知道如何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准确阐述。

三、学生动手和合作意识加强,但运用知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表述、计算、整合、模仿、迁移以及基本实验操作等能力方面。如化学计算中未知数的设定、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于二元混合物的组成计算等,往往是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而很多学生仍然无法独立完成任务。更有甚者,无法正确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四、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增强,但学习习惯与规范性的培养任重道远。实验教材的课程目标设置淡化了对记忆和规范性的要求,使学生对很多化学常识性知识和要求不能准确的表达。如化学式的书写、化合价的分析、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化学计算的基本格式、物质的基本性质等,导致高中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强化补习之中。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措施:

一、抓好知识体系的衔接。初中很多知识都是高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的基础,例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化学式、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置换反应,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实验基础知识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等等。对上述衔接性很强的基础知识,应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强调引领学生打牢基础。高中教学时应注意上述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进行复习或强化,提高衔接教学的实效性。

二、抓好教材教法的衔接。(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衔接教学的群体效应。我校坚持每个备课组每周二次的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共同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新变化,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优化组合,设计科学的衔接教学方案。(2)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高中化学教学时,必须把重点放在揭示物质变化的本质和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要以物质结构为核心引导学生探究物质变化的本质,以化学平衡理论、质能守恒原理为基础探究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化学实验为途径探究物质变化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掌握新知识,实现认知能力的飞跃,完成升华知识、增长智慧的高层次学习,实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

三、抓好学习策略的衔接。立足课堂教学,抓好学法渗透,学法指导有各种途径,如学法讲座、经验交流等。但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将知识传授与学法指导有机地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实验课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传授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方法,抓好化学实验的衔接;讲评课时指导学生分析思路探索规律,传授思维方法,搞好思维方式的衔接;自习课时指导学生看书预习,传授抓重点记笔记的方法;复习课时引导学生清理知识,传授辨析、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搞好自学策略的衔接。将探究知识和探究学法融于整个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随着高中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自学能力迅速提高,保证了学生化学学习的高效率和可持续性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衔接,而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义务教育向非义务教育阶段过渡、在学生身体心理发育阶段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这样一个特殊而关键的时期,为更好的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一项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探索。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对于落实课改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王祖浩.化学教育心理学[D]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第12篇

【关键词】学困生 成因分析 转化对策

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且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学生,即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如何转化他们呢?

一、导致化学学科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

(一)初、高中教材的差异性

初中生升入高中后,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由讲述向探究发展,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发应 ”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且由于学生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直接影响化学科的教学活动很难正常开展,从而导致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出现困难。

(二) 旧理念不适合新课标要求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较短,加之中考追求短期目标的影响,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另外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渡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的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从新课程化学教材的设置对学生来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更高;对教师来说,教学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增加了,这对教师的化学常识的储备、教学设计水平、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课时量少,对新课程诸如“联想・质疑”“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这几个互动性较强最能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环节理会不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常常无法组织这些教学活动,取而代之的个人传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学生难以接受,从而导致学习上的困难。

(三) 学生的化学基础薄弱

学习基础原因,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过关,让高中化学“学困生”缺乏学习新的高中化学知识的必要准备。高中化学知识,由传统的形象思维为主转为以逻辑思维为主,而习惯于问题表面的直观形象思维的高中化学“学困生”不能适应,没有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进而揭示问题实质的抽象性思维的方法。另外, 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紧迫感;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如:预习、听课、复习、总结等各重要的学习环节。

二、转化学困生的具体对策:

(一)无私的爱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1.学习生活给予“偏爱”:当今中学生由于个性比较鲜明,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有意或无意地去接近他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多找他们谈心,理解他们,用老师的实际行动感召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从而在教学上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课堂提问给予“偏爱”: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化学学困生,多向他们发问(问题的难度应有梯度),多与他们交流,在课堂及课后多“照顾”学困生。

3.鼓励表扬给予“偏爱”:对于他们认真地完成一道作业,或者作业写得比较规范,或比前一次有进步时就当众表扬,同时勉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正如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多一次表扬,多一次鼓励,就会多一次进步。”

(二)培养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爱好

热情是做事的动力。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爱好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爱好不是天生,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化学史或有趣的化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2.让学生体味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困生从化学学习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假如学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梯度的提问、板演、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增强自信心。只有如此才能锻炼学困生的意志,才能让他获得经过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功的体验。

(三)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

1.教学创新,培养学困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传统教育的弊端告诫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其中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让课堂活起来了;有效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活起来了,学生的思维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将在一定的情景中顺利展开。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动机。

2.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现代教学观认为: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发展化学,把握学习化学的方法。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的开展探究性活动。

3.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是解决好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手段。由于实际的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因为学困生的问题而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正常教学进度及课标要求。为此,要抓好课堂练习分层、学生作业分层、检测分层等方面的工作。在批阅学生作业时,重点在于发现他们存在的知识障碍是什么,课后如何进行辅导、如何予以解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