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2 06:20: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东问题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历史教学;快乐教学;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已喊了很多年,现在又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可许多地方仍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厌学,师生关系紧张,课余生活单调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小学随处可见。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1]为此,在近些年的历史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笔者积极进行了新课程理念历史快乐教学的研习与实践,力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既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提高了历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自己在这方面的些许体会予以整理,以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切磋。
一、强化观念,提高素质
1、老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强化育人意识。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教师每天所面对的是可爱、天真、渴求知识的学生,把自己的热情注入到教学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名。投入对工作的热爱并无怨无悔,甘做红烛,这样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到老师的敬业、负责、亲切,从而潜意识地提高学习兴趣,认真学习。
2、钻研教学内容,紧跟课改精神。“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长流水”。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对所授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声情并茂地讲解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认识自身作用 发挥主导地位 教师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要有正确的认识,教师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导得巧,导得妙,从而让学生投入到“我要学”的学习氛围中。 只有学生“乐师”,才能教师“乐教”,才能学生“乐学”,才能“快乐课堂,快乐历史”。
二、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旨在诱导学生对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题地位,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历史课要能吸引学生,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就必须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课堂中,笔者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先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比如在上《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这一课时讲到有关飞机的发明,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言辞犀利,观点新颖独到,有的同学联系央视热播剧《鹰隼大队》中有关我国战斗机的知识,以及对飞机的隐身方面他们所表现出的想像力和创新意识大大地超出了教师的预料。以前信心不足的学生,现在也竞相发言了。这样的教学相长正是我们所盼望的。同时,笔者还根据教材专门设计一些需动手做一做的活动,用来培养和锻炼他们在收集和整理素材、设计和绘制图表、撰写分析报告以及运用电脑进行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动手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只是当一名忠实的听众和简评员。三尺讲台不再是老师一人的天下,也是学生尽显才华的舞台。相信学生,让学生放手去做,你会为他们在活动中迅速地成长起来而惊叹!他们个个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兴趣很高,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也被激发出来了。
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要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每分每秒,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这包含了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2]就老师而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能面面俱到。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历史文献、历史纪录片、影视剧、历史歌曲、图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各个学习小组根据学案导学预习课本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同时小组内合作探究找出存在的疑问,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
另外,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枯燥的历史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例如,在讲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时,我不再用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学生习以为常又丝毫不感兴趣的名称,而是用一部电影的名称《幕府风云》来取代明治维新的背景这一传统说法,在这之下的三个子题目分别用:躲进小楼成一统、山雨欲来风满楼、满城尽带黄金甲,来形容明治维新前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美国入侵日本和日本武士阶层掀起的倒幕运动,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的渴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贴近现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让历史贴近现实,联系实际,一些复杂的问题由老师作专题讲座。例如,中东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结合教材“动荡的中东地区”作了“关于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的专题讲座,解除了大家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疑团,受到学生的欢迎。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课生动活泼,把课本的知识学活了,真切地感觉到历史贴近了现实。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是从组织课堂讨论开始的。我们组织学生讨论“德意日法西斯的异同”、“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为什么没有像德、日那样成为法西斯的国家?”等问题。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进一步要求学生选择与课本内容有关的题目,自己看课本,看课外书,找材料,再到课堂上演讲。例如,学生讲述“亚非会议中的”,使大家深切感受到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过人的胆识、博大的胸怀,机智巧妙的斗争艺术,以及他那高大潇洒的形象、迷人的魅力和丰采。从根本上讲,历史教育人怎么做人,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才能使之深切地感受历史的教育意义,上述例子即是证明。
五、采用现代、诙谐的语言重新包装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既可以吸引学生,调动学习气氛,又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幽默既要有愉悦性,又要有启迪性和教育性,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而不单单是调动课堂气氛。[2]例如《20年代的国际关系》一节,使学生接受德国赔款问题既是战胜的协约国对德国人民的肆意掠夺,也反映出和平时期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对欧洲霸权上的激烈争夺这一思想教育目标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导入活动,学生回答“凡尔赛和约中关于德国赔款问题是怎样规定的?遗留下哪些悬而不决的问题”后,教师指出:英、法、美、德等有关各方都想使这些问题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解决,因而使德国赔款问题成为20年代国际关系中最为错综复杂的难题,然后导入本课内容。 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情景,关键在于提高问题的质量。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一课的教学目标 之一,“说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具体内容”可转化为以下问题群:秦始皇巩固统一,政治上建立了哪 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些制度是如何体现“专制”和“中央集权”的?经济、文化上又是怎样统一的? 统一前与统一后有什么不同?思想上进行了哪些强制统一?后果怎样?学生经过思考,一定会产生疑问。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读书、思考和讨论,课文知识就容易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具体的能力。又如,在讲中国古代史中“发达的科学技术”一节时,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围绕“科技发达的中国为何在近代落后”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中国近代史讲完后,以“中国为何没有走资本主义”为题让学生试写小论文。
六、积极做好课后反思,落实快乐教学
众所周知,在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有时学生的一个简单提问、课堂的一次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4]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喜欢突发奇想妙想,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课后的教学反思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你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并弥补这个遗憾。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笔者还把理性教学思考和感性教学过程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够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使师生双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层次的飞跃,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问题,从而帮助自己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在不断的反思中扬长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确判断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由一名“经验型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一名让自己教的轻松愉快、学生学的轻松愉快的好教师。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入快乐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能够感到历史是一种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以使其终身受益。作为一名历史老师,要紧跟时展,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心态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使历史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黄霞.让学生快乐学历史.陕西教育.2009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