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9 13:56: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林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市林业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是建设、经营和利用城市森林的事业。城市森林是指城市范围内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以树木为主体,包括野生动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的必要内容Content,发展城市林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1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推动林业的整体发展,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林业建设,其同山区的林业建设息息相关,且各自的发展相互促进又带动整个林业的进步。此外,城市林业建设对林业的重要功能即生态功能和经济economy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引导林业的全面发展。
1.2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林业立法的发展,各地方在发展城市林业的探索进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对立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一些配套的法律law法规出台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提供法律law基础,而且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经验也可以为立法所参考,增加立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2.城市林业建设中的误区
尽管发展城市林业对于林业和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运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制度、管理(manage)、思路上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城市林业建设道路上出现了一些误区。
2.1将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economy建设割裂开来
城市林业建设和城市经济economy建设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的一个子系统,同时还是城市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影响城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在:⑴生态功能,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噪降噪等功能,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保障人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environment)下进行生产建设,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⑵美化功能,森林自身的美与城市建筑融合在一起构筑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为居民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environment),也是发挥其经济economy功能的基础之一;⑶经济economy功能,森林不仅可以直接向人类提供多种林产品,还能带来经济economy利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希望生活在健康美好的环境(environment)之中,于是环境(environment)消费成为热点。
总之,城市林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带动城市经济economy建设的有序和稳定;反之,若城市林业不太发达,城市建设中的环境(environment)成本则会增加,从而阻碍城市经济economy的顺利开展。2.2把“绿化”和城市林业建设相混淆
城市林业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园林绿化被包含在其中,城市林业不仅要在园林中实现绿化,更为重要的是和城市建设相统一,将林业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道路、建筑物两旁无法建设园林的地方,却可以实现林业建设;园林绿化多为种植草坪、灌木,而城市林业注重乔木的培育种植;园林绿化建立的是一个人工系统,需要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管理(manage)成本较高,而城市林业建立的是一个自然系统,管理(manage)成本较低。国际上一直认可的城市林业建设是森林化,是生态层面的城市建设,而绿化的层次较低,不能与国际接轨
2.3城市绿地系统单调
目前,不管大中小城市都热衷于建设人工绿地,这和政府对城市林业建设的误解有关。由于盲目强调大面积的草坪、广场,城市不断引进国外的植物及其新品种,导致城市绿地系统单调,缺乏自然特性,且生态效益低下,根本无法和城市林业的功能相提并论。
2.4没有将城市林业和山区林业相区别
城市林业虽然属于林业,要适用《森林法》的有关规定,但其和山区林业建设存在着许多差异,这是由于二者的功能、目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的,山区林业重在用益,发挥其经济economy功能,而城市林业重在发挥其生态功能,兼及经济economy功能;山区林业多是成片林,且林种较多,而城市林业中成片林较少,林种也较少。因此,对于城市林业应该有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manage)措施,如在采伐的许可、流转条件上要严格限制,且应更加注重树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2.5植物的选择上没有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
不同的环境(environment)和气候条件下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在发展城市林业时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同时由于城市环境(environment)恶劣,土壤透水性差,应该选择那些生命力比较顽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来种植,不能只注重美观或是盲目的抄袭其他地方的做法。城市林业的发展应该和城市给水系统相贯通。
3.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的出路
鉴于目前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着种种误区,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林业,必须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私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仔细考虑。
3.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林业规划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建设的规模、性质、布局、气候特征等规划出城市林业建设的布局、规模和数量,要按照现代城市的要求,编制城市林业规划,在城市林业规划中应该包括林种的选择、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范围内的绿地、道路旁的绿化等内容Content,建设完整、结构合理的城市林业体系。
3.2依照规划进行城市林业建设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必须依照城市林业建设规划,建成以花草林木构筑的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为特征,以林木为主体,森林与其他植被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近郊、远郊及自然保护区的林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还要将林业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中的各个项目从投资(investment)到验收,绿化不达标的不能批,也不能验收,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城市建设。
3.3林网化与水网化结合
其内容Content是:基于城市特点,全面整合林地、林网、散生木等多种模式,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数量;恢复城市水体,改善水质,使森林与各种级别的河流、沟渠、塘坝、水库等连为一体;建立以核心林地为森林生态基地,以贯通性主干森林廊道为生态连接,以各种林带、林网为生态脉络,实现在整体上改善城市环境(environment)、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4.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问题越来越多,城市林业在解决城市问题中的运用日益显现,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接受,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许多城市都是建设在森林之中,城中有林,林中是城。在新世纪中,城市林业建设必将蓬勃发展,我国应该大力建设新世纪的生态化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城市林业误区出路
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分支,1967年第九次国际林业大会上首次公布了城市林业这一概念。当前,城市林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涉及多领域的综合学科,并且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承认和接受。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城市林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如长春的“森林城”、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规划与实施、长沙启动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等,都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发展城市林业建设的意义
城市林业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是建设、经营和利用城市森林的事业。城市森林是指城市范围内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以树木为主体,包括野生动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的必要内容,发展城市林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1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推动林业的整体发展,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林业建设,其同山区的林业建设息息相关,且各自的发展相互促进又带动整个林业的进步。此外,城市林业建设对林业的重要功能即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引导林业的全面发展。
1.2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林业立法的发展,各地方在发展城市林业的探索进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对立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规出台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而且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经验也可以为立法所参考,增加立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1.3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城市问题。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林业不仅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还能利用其生态功能解决许多城市问题,美化城市,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2.城市林业建设中的误区
尽管发展城市林业对于林业和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制度、管理、思路上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城市林业建设道路上出现了一些误区。
2.1将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割裂开来。
城市林业建设和城市经济建设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的一个子系统,同时还是城市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影响城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在:⑴生态功能,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噪降噪等功能,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保障人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建设,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⑵美化功能,森林自身的美与城市建筑融合在一起构筑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为居民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基础之一;⑶经济功能,森林不仅可以直接向人类提供多种林产品,还能带来经济利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希望生活在健康美好的环境之中,于是环境消费成为热点,房地产开发商都把小区的绿化作为一大卖点。此外森林的美观和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功能还能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自1992年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每年向各国政府上缴的利税在6650亿美元以上,我国的环境“十佳”城市无一不是旅游的热点。⑷保健和医疗功能,森林能够有效的吸收和固定现代化工业生产中释放出来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还能减轻噪声和电磁波的污染,维护人类的身体健康,此外许多林产品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对于医学研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城市林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带动城市经济建设的有序和稳定;反之,若城市林业不太发达,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成本则会增加,从而阻碍城市经济的顺利开展。
2.2把“绿化”和城市林业建设相混淆
人们一般把城市绿化误以为就是城市林业建设,这和我国的立法现状有关。1994年4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包括绿地系统,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一些城市,根据《森林法》和《城市规划法》相继制定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条例而非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规定,将绿化尤其是园林绿化当作城市林业建设来进行规范。
城市林业如前所述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园林绿化被包含在其中,城市林业不仅要在园林中实现绿化,更为重要的是和城市建设相统一,将林业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道路、建筑物两旁无法建设园林的地方,却可以实现林业建设;园林绿化多为种植草坪、灌木,而城市林业注重乔木的培育种植;园林绿化建立的是一个人工系统,需要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管理成本较高,而城市林业建立的是一个自然系统,管理成本较低。国际上一直认可的城市林业建设是森林化,是生态层面的城市建设,而绿化的层次较低,不能与国际接轨
2.3城市绿地系统单调
目前,不管大中小城市都热衷于建设人工绿地,这和政府对城市林业建设的误解有关。由于盲目强调大面积的草坪、广场,城市不断引进国外的植物及其新品种,导致城市绿地系统单调,缺乏自然特性,且生态效益低下,根本无法和城市林业的功能相提并论。此外,我们学习的应该是国外的先进经验而不是非要把国外的植物品种移植到中国来,这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市情、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成本回报等问题,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广东的中山市每年园林绿化养护费高达3000万元,而3万多公顷的林地财政一年的投入费用不过300多万元。经济利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2.4没有将城市林业和山区林业相区别
城市林业虽然属于林业,要适用《森林法》的有关规定,但其和山区林业建设存在着许多差异,这是由于二者的功能、目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的,山区林业重在用益,发挥其经济功能,而城市林业重在发挥其生态功能,兼及经济功能;山区林业多是成片林,且林种较多,而城市林业中成片林较少,林种也较少;山区森林生长环境要优于城市森林,而城市的环境污染造成林木成活不易。因此,对于城市林业应该有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如在采伐的许可、流转条件上要严格限制,且应更加注重树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2.5植物的选择上没有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
不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在发展城市林业时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同时由于城市环境恶劣,土壤透水性差,应该选择那些生命力比较顽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来种植,不能只注重美观或是盲目的抄袭其他地方的做法。北京一到春天就漫天的杨絮,简直和下雪一样,使得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行走、行车和城市清洁工作都带来困难,说明这一树种就不适合在城市种植。此外,植物的选择还应该符合本地区、民族的特色,树立起一个城市的绿色形象。最重要的一点是植物是依水存活的,离开了水,植物难以自行生长。有人作过一项调查,每年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太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水,人们只管种不管养,一是因为没有法律上规定的义务,再就是因为离水源远,管理成本高,因此城市林业的发展应该和城市给水系统相贯通。
2.6政府对城市林业的重视不够,资金、科研投入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一心发展城市的经济建设,认为林业建设无所谓甚至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如前所述,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林业建设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能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用于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和科研投入都不到位,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也很紧缺,导致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缓慢。
3.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的出路
鉴于目前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着种种误区,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林业,必须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3.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林业规划
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城市的市情以及发展趋势,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确定了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按照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战略要求和“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建设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城区、近郊、远郊协调配置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公园及园林绿地、河流、道路宽带林网、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相结合的城市森林,使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在2050年达到45%以上,使城市的人居环境有显著的改进,使城乡绿地实现一体化。
按照这一战略,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建设的规模、性质、布局、气候特征等规划出城市林业建设的布局、规模和数量,要按照现代城市的要求,编制城市林业规划,在城市林业规划中应该包括林种的选择、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范围内的绿地、道路旁的绿化等内容,建设完整、结构合理的城市林业体系。
3.2依照规划进行城市林业建设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必须依照城市林业建设规划,建成以花草林木构筑的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为特征,以林木为主体,森林与其他植被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近郊、远郊及自然保护区的林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还要将林业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中的各个项目从投资到验收,绿化不达标的不能批,也不能验收,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城市建设。
3.3行政部门之间需要协调配合
城市林业建设虽然主要由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但是需要很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搞好,并且只有实行行政领导目标责任制,才能将林业建设顺利的开展下去。如党政主要领导应承担第一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协调和安排到位;林业绿化部门负责公益林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和市场建设部门分别负责园林外的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设施建设,不因人设岗,政策具有连续性,并且对各个部门在推进城市林业建设中的活动进行严格考核,作为判定城市政府是否履行环境综合整治职责的标准。
3.4大力开展公众参与
城市林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而环境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人们享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可以依法参与环境管理、监督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林业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举动,只有全体市民共同参与,抵制毁占林地、绿地的行为,支持绿化建设,城市林业建设才能长足发展下去。
政府还也可以把公众组织起来,成立民间的护林组织,或是支持市民自发形成的保护森林的团体,开展林业发展的学术交流、科技成果推广、监督政府的依法行政,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
此外在涉及林业建设的重大调整,可能对市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开工,应当召集市民参加听证会,并且听证会的笔录必须在最后决定中有所反映,以免流于形式并在将来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3.5林网化与水网化结合
这是上海在发展城市林业建设中首次提出来的,其内容是:基于城市特点,全面整合林地、林网、散生木等多种模式,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数量;恢复城市水体,改善水质,使森林与各种级别的河流、沟渠、塘坝、水库等连为一体;建立以核心林地为森林生态基地,以贯通性主干森林廊道为生态连接,以各种林带、林网为生态脉络,实现在整体上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城市范围内建立起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城市环境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以期在发挥森林净化水体作用的同时,较好地利用城市水体改善森林生长环境。这一经验很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借鉴。
3.6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林业科研投入
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但这是不够的,可以充分利用森林的经济功能来筹集资金。如上海规定凡是在《上海绿化系统规划》范围内从事大型成林建设,且经过规划批准的,可适度进行低密度生态住宅、体育、休闲和生态观光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林业建设。还可以利用林地发展经济林、苗圃、花草基地等林业产业。城市林业中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一般也大多来自财政拨款,还有企业和个人捐款,可以考虑采用发行环境彩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基金重点用于扶持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大型生态林、环城林等生态公益建设及公路两侧林带、河道防护林、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护。
另外,为了保持城市森林的健康发展,相关技术的开发必须也同步进行,例如开发新的植物健康监测及信息交流方法以促进植物健康综合管理,了解树木生物学特征及预先采用维护植株健康的方法可降低植株栽培成本,以及研究生态恢复技术,预测在各种资源管理状态下,植物群落将来的生长及发育。林业科技不仅能够促进城市林业的进步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7强调法制要求
城市林业的有序发展需要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城市林业的发展已经对立法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急待立法的完善,加快城市林业立法的步伐,规范城市林业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此外强化法律责任可以让人们增强保护森林的意识,同时还需要有严格的执法队伍,将法律贯彻实施下去。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范文
开 题 报 告
学 号: xxxx
姓 名: xxxxx
类 别: 在 职
导 师: xxxxx
选题类型:
选题方向: 政府治理与领导
拟定题目:
入学时间: 20xx年7月
开题时间: 20xxx年11月
专业学位教育学院制表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封面“类别”一栏,填写“在职”。
二、本表封面“选题类型”一栏,分别填写“专题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或者“案例研究”。
三、本表封面“选题方向”一栏,分别填写“政府治理与领导”、“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交通行政管理”、“海事管理”。
四、开题报告中由学生填写的内容部分必须用计算机输入和打印。输入一律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五、开题报告格式可在大连海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学院网站下载,网址:zyxw.dlmu.edu.cn。
六、开题报告一律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各栏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
七、开题报告一式两份,通过后由学生、专业学位教育学院各存档一份。
学位论文选题 伊春市林权制度改革研究(以此论文为例)
开题报告内容(以下八项分别在题目下填写,总字数不少于3000字)
一、选题形式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形式
专题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案例研究(三者选其一)
(二)选题目的
本文将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之上,选取伊春地区国有林权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产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大量的数据分析,对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对职工在改革前后收入结构,生活水平,固定资产等方面的变化,以量化的方法对改革的有效性进行客观的评价。
2.认真的分析林权改革对林业生产的影响,包括林木砍伐,造林情况,及土地状况的变化是否合理,并为以后的深入改革提供方向。
3.对政府的政策实施进行分析,并对改革的目标,内容,范围,方式,任务等进行重新回顾,对政策的制定提出演进行科学性的要求。
4.在森林资源领域真正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实现生态的和谐,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企业、职工的互赢互利。
(三)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如下:
(1)在我国国有林业这个特定的领域,研究现代产权理论体系的新发展以及林业产权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而丰富现代产权理论。
(2)尝试性地探索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框架下实现林业的生态安全、经济发展和林区职工致富有效结合的新模式,从而丰富和发展林业产权理论、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3)积极探索国有林业资源如何实现保值与增值、改革与发展,从而丰富国有资产改革理论。
(4)尝试从林权制度改革的层面推动国有林区作为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的转型和转轨,从而丰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理论。
(5)积极的对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实施过程以及事后评估提出建议,并提出了规范性和程序性及监督性到位的建议 ,从而丰富了公共政策分析理论。
【论文摘要】: 城市林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森林与城市相互支撑的平衡关系,来支持和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剧,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阻碍了城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发展城市林业建设,但目前在城市林业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力求找到城市林业建设健康发展的出路。
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当前城市林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涉及多领域的综合学科,并且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industry)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承认和接受。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城市林业的探讨,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如长春的“森林城”、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规划与实施、长沙启动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等,都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 发展城市林业建设的意义
城市林业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是建设、经营和利用城市森林的事业。城市森林是指城市范围内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以树木为主体,包括野生动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 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的必要内容Content,发展城市林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推动林业的整体发展,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林业建设,其同山区的林业建设息息相关,且各自的发展相互促进又带动整个林业的进步。此外,城市林业建设对林业的重要功能即生态功能和经济economy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引导林业的全面发展。
1.2 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林业立法的发展,各地方在发展城市林业的探索进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对立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一些配套的法律law法规出台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提供法律law基础,而且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经验也可以为立法所参考,增加立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2. 城市林业建设中的误区
尽管发展城市林业对于林业和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运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制度、管理(manage)、思路上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城市林业建设道路上出现了一些误区。
2.1 将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economy建设割裂开来
城市林业建设和城市经济economy建设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的一个子系统,同时还是城市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影响城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在:⑴生态功能,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噪降噪等功能,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保障人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environment)下进行生产建设,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⑵美化功能,森林自身的美与城市建筑融合在一起构筑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为居民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environment),也是发挥其经济economy功能的基础之一;⑶经济economy功能,森林不仅可以直接向人类提供多种林产品,还能带来经济economy利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希望生活在健康美好的环境(environment)之中,于是环境(environment)消费成为热点。
总之,城市林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带动城市经济economy建设的有序和稳定;反之,若城市林业不太发达,城市建设中的环境(environment)成本则会增加,从而阻碍城市经济economy的顺利开展。
2.2 把“绿化”和城市林业建设相混淆
城市林业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园林绿化被包含在其中,城市林业不仅要在园林中实现绿化,更为重要的是和城市建设相统一,将林业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道路、建筑物两旁无法建设园林的地方,却可以实现林业建设;园林绿化多为种植草坪、灌木,而城市林业注重乔木的培育种植;园林绿化建立的是一个人工系统,需要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管理(manage)成本较高,而城市林业建立的是一个自然系统,管理(manage)成本较低。国际上一直认可的城市林业建设是森林化,是生态层面的城市建设,而绿化的层次较低,不能与国际接轨
2.3 城市绿地系统单调
目前,不管大中小城市都热衷于建设人工绿地,这和政府对城市林业建设的误解有关。由于盲目强调大面积的草坪、广场,城市不断引进国外的植物及其新品种,导致城市绿地系统单调,缺乏自然特性,且生态效益低下,根本无法和城市林业的功能相提并论。
2.4 没有将城市林业和山区林业相区别
城市林业虽然属于林业,要适用《森林法》的有关规定,但其和山区林业建设存在着许多差异,这是由于二者的功能、目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的,山区林业重在用益,发挥其经济economy功能,而城市林业重在发挥其生态功能,兼及经济economy功能;山区林业多是成片林,且林种较多,而城市林业中成片林较少,林种也较少。因此,对于城市林业应该有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manage)措施,如在采伐的许可、流转条件上要严格限制,且应更加注重树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2.5 植物的选择上没有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
不同的环境(environment)和气候条件下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在发展城市林业时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同时由于城市环境(environment)恶劣,土壤透水性差,应该选择那些生命力比较顽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来种植,不能只注重美观或是盲目的抄袭其他地方的做法。城市林业的发展应该和城市给水系统相贯通。
3. 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的出路
鉴于目前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着种种误区,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林业,必须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私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仔细考虑。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林业规划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建设的规模、性质、布局、气候特征等规划出城市林业建设的布局、规模和数量,要按照现代城市的要求,编制城市林业规划,在城市林业规划中应该包括林种的选择、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范围内的绿地、道路旁的绿化等内容Content,建设完整、结构合理的城市林业体系。
3.2 依照规划进行城市林业建设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必须依照城市林业建设规划,建成以花草林木构筑的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为特征,以林木为主体,森林与其他植被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近郊、远郊及自然保护区的林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还要将林业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中的各个项目从投资(investment)到验收,绿化不达标的不能批,也不能验收,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城市建设。
3.3 林网化与水网化结合
其内容Content是:基于城市特点,全面整合林地、林网、散生木等多种模式,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数量;恢复城市水体,改善水质,使森林与各种级别的河流、沟渠、塘坝、水库等连为一体;建立以核心林地为森林生态基地,以贯通性主干森林廊道为生态连接,以各种林带、林网为生态脉络,实现在整体上改善城市环境(environment)、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论文关键词】环城绿色通道、建设、江苏高邮
城市环城绿色通道是城市绿化的一项重点绿化工程,更是城市的生态隔离屏障,是城市的一项标志性工程,搞好环城绿色通道,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具有重要作用[1]。
1基本情况
1.1自然社会情况
高邮市位于江苏中部里下河水网地区,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高邮城始建于公元前223多年的秦朝,已有2230多年的建城史,因秦王嬴政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高邮城,西傍京杭大运河和高邮湖,东临京沪高速,北到高邮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至城南新区,全市总面积1963km2,其中城区面积40km2[2]。
1.2环城路情况
高邮环城道路全长24km,主要由京杭大运河东堤和大外环2条道路组成。西环为京杭大运河东侧圩堤,长10km,为国有土地,权属高邮市京杭运河管理处北、东、南3环为大外环公路,长14km,多为集体土地,权属高邮镇、卸甲镇、龙虬镇、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新区5个镇、区。
1.3环城路绿化情况
大外环公路建成于2005年,长14km,其中村庄、河流、道路、房屋等不宜绿化长度约4km,可绿化长度10km。按照两侧宽度各30~50m的标准,高邮市于2006—2007年分2年建设,实际建成绿色通道80hm2,既形成高标准的绿色廊道,又建成大规格的苗圃基地,树种以香樟、大叶女贞、黄山栾树、杂交落羽杉、垂柳等为主,由中标单位实施。西环路为京杭大运河东侧圩堤,权属高邮市京杭运河管理处,长10km,绿化面积100hm2,其中城区段4km,绿化以广玉兰、大叶女贞、香樟、紫荆、垂柳、合欢等景观树种为主城郊段6km,以杨树、水杉等造林树种与大叶女贞、合欢等绿化树种相结合,由高邮市京杭运河管理处实施管理。
2主要做法
2.1景观化设计
按照把环城路建设成“发展大道、景观大道、生态大道”的总体目标,高邮市组织林业、建设、农业、农开等部门和沿线镇区、单位及实施载体负责人,林业、绿化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并赴环城路进行实地勘察调查,共同完成工程的规划设计。设计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景观林和经济林相结合,突出重点、分段规划”的原则,做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宜苗则苗、宜草则草、宜水则水。苗木栽植时,做到乔、灌、草相搭配,常绿与落叶相结合,提高绿化层次感和景观效果[2]。对集镇、村庄、交通要口等重要节点规划建设公益林,由当地政府或林业、园林部门实施,其他地段规划为商品林,面向社会招标,由中标的载体实施。
2.2市场化运作
为破解环城路绿色通道建设过程中“政府少投资、群众不集资、绿化不停步、环境有改变、形象有提升、生态有提高”的问题,高邮市确定“市场化动作、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的原则,将沿线两侧除公益林以外的土地全部拿出来面向社会招标,采取既是绿化带,又是苗圃地,更是景观林,一举多得的方法[1]。西外环京杭大运河东堤公益林建设由京杭运河管理处负责北外环、东外环、南外环商品林建设则由林业、建设部门牵头,制定绿化设计方案,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绿色通道建设的实施载体,共确定高邮市园林绿化工程公司、高邮市园艺中心等4家中标单位为实施载体,由政府部门与实施载体签订造林绿化协议,即前3年实施载体无偿使用土地,后3年实施载体按时价的一半付土地租金,由载体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组织环城路两侧的绿色通道建设北外环、东外环、南外环重要节点的公益林,由当地政府或林业、园林部门建设。
2.3工程化造林
在土地流转到位后,各个载体立即派出施工人员、大型机械进场施工,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要求施工。对地势较低的东外环,在绿色通道两侧统一放样,统一开挖内、外2条隔水沟,隔水沟口宽2m以上,底宽1m以上,深1.2m以上,内部土地统一整理、清障,根据不同地形地貌,设计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绿化小品同时为保证造林成活率,提高经济效益,绿色通道内部还进行开沟,实行抬田、筑垛造林。造林质量是环城路绿色通道建设的生命线,各个实施载体都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抓住质量这个中心,强化检查督促,提高工程质量,既要多栽树,更要栽好树既要扩总量,更要提质量,真正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片。苗木的好坏是林木成活率高与低的重要保证,在造林苗木使用上更要严把质量关,在绿色通道建设中严格把关,杜绝引入一些劣质苗木、人情苗木,避免大面积林木病虫害的发生。
2.4项目化管理
明确实施载体后,对规划为商品林的地段,由各实施载体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根据各自地段的地形地貌特点,提出实施方案,并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进行苗木栽植[2]。在栽植过程中,林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全程跟踪监督,严格按照绿色通道造林技术规范要求栽植树木,并在工程完成后,由市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运用全球卫星定位仪(GPS),对绿化面积逐地逐块进行检查验收,对验收结果和相关的管护措施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考核。验收合格的,市政府按照与实施载体签订的协议对其进行奖励,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验收不合格的限期完善,确保按规划要求建设好绿色通道。
3体会
环城路是城市的第一形象和窗口,区位重要,地位特殊,搞好环城路绿化意义重大。加强沿路生态建设,道路两侧建设成高标准绿色通道,必须将经济林与景观林有机结合,既考虑景观生态又考虑百姓增收,从而将环城路建设成景观大道、生态大道、形象大道。
3.1土地流转必须到位
土地是绿化的基础,更是环城绿色通道建设成功的前提。由于环城路位于城郊,战线长,涉及乡镇和单位多,涉及户数多、人口多。如靠一村一组、一家一户,各自为政建设绿色通道,建设速度、质量、效果难以保证,必须将土地流转过来,集中规划、分段建设、统一管理[3]。
3.2规划设计必须到位
要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景观林和经济林相结合,突出重点、分段规划”等原则搞好规划设计要聘请专业单位、专业人员进行规划设计要根据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特点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既要符合绿色通道的建设要求、有共性,更要能反映地方特色、有个性。
>> 城市开放空间的连续性研究 建筑开放空间的城市意义 城市开放空间的现代观察 探索创造人性化的城市开放空间 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性研究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总体控制设计研究 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研究 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及设计要点研究 西班牙城市开放空间地域性研究 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研究 基于静态游人行为的城市开放空间研究 浅谈城市设计中开放空间的设计 浅谈城市开放空间的保护与再生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思路探究 基于建筑底部开放空间设计的研究 基于行为的城市滨江开放空间的空间与场所特性分析 方形规则下的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的留白――公园与开放空间的价值 浅析适用于寒地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Madanipour, A., Why Are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aces Significant for Cities?[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1999,26(6): p. 879-891.
[3]代伟国,邢忠.转型时期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建设策略[J]. 现代城市研究,2010,11:p.12-16.
[4]张虹鸥,岑倩华.国外城市开放空间的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7,171(5):p.78-84.
[5]Maruani, T. and I. Amit-Cohen, Open Space Planning Models: a Review of Approaches and Method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J].2007,81(1-2):p.1-13.
[6]Webster, C., Pricing Accessibility: Urban Morphology, Design and Missing Markets[J]. Progress in Planning, 2010,73(2):p. 77-111.
[7]Knox, P.L., Measures of Accessibility as Social Indicators: A Note[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80,7(1/4):p.367-377.
[8]Hillier, B. and J. Hanson, The Social Logic of Space[M]. 1984,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尹海伟.城市开敞空间——格局、可达性、宜人性[D].2008,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0]Giles-Corti, B., et al., Increasing walking: How important is distance to, attractiveness, and size of public open space?[J].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05,28(2):p.169-176.
[11]Pasaogullari, N. and N. Doratli, Measuring Accessibility and Utilization of Public Spaces in Famagusta[J]. Cities,2004,21(3): p.225-232.
[12]Cuthbert, A.R., The Form of Cities: Political Economy and Urban Design[M]. 2006, Oxford: Blackwell. 304.
[13]Cuthbert, A.R., Designing Cities - Urban Design and Spatial Political Economy, in Public Art & Urban Design: Interdisciplinary and Social Perspectives[M]. 2003, Universitat de Barcelona: Barcelona.
[14]Cuthbert, A.R., The Right to the City: Surveillance, Private Interest and the Public Domain in Hong Kong[J]. Cities, 1995,12(5):p.293-310.
[15]Loukaitou-Sideris, A. and T. Banerjee, Urban Design Downtown: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Form[M]. 1998,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6]Harvey, D., Social Justice, Postmodernism and the C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92,16(4):p. 588-601.
[17]Ellin, N., Postmodern Urbanism. Revised ed[M]. 1996,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8]Cuthbert, A.R. Urban Design and Spatial Political Economy: Review and Critique of the Past 50 Years. 2005 [EB/OL]http://fbe.unsw.edu.au/staff/Alexander.Cuthbert/extendedchapterone.pdf.
[19]Carmona, M., C. de Magalh?觔es, and L. Hammond, public space: the management dimension[M]. 2008, London: Routledge.
[20]李斌.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J].建筑学报, 2008,02:p.30-33.
[21]Catharine, W.T., Urban Open Space in the 21st Centur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2,60(2):p.59-72.
[22]Jacobs, J.,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M]. 1961, New York: Vintage.
[23]Gehl, J., Life Between Buildings: Using Public Space[M]. 1987,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24]Lynch, K., A Theory of Good City Form[M]. 1981,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5]Jacobs, A.B. and D. Appleyard, Toward an Urban Design Manifesto[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87, 53(1):p.113-120.
[26]Whyte, W.H., 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Spaces[M]. 1980, Washington, DC: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27]Preiser, W., Universal Design Handbook[M]. 2001, New York: McGraw-Hill.
[28]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规划师,2001,17(6):p.9-17.
[29]冯健,周一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03,22(3):p.304-314.
[30]李文,张林,李莹.哈尔滨城市公园可达性和服务效率分析[J].中国园林,2010,08:p.59-62.
[31]李小马,刘常富.基于网络分析的沈阳城市公园可达性和服务[J].生态学报,2009,03:p.1554-1562.
[32]蔡彦庭,文雅,程炯,魏建兵.广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及可达性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1):p.1647-1652.
[33]谷凯.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J].城市规划,2001,25(12):p.36-41.
[34]任超.老龄社会环境下城市线形公园绿地的设计浅析[J]. 华中建筑,2005,23(1):p.136-138.
[35]邓小慧,鲍戈平.广州人民公园使用状况评价报告[J].中国园林,2006(5):p.38-42.
[36]高琴.城市公园使用状况(POE)初探——以北京紫竹院公园为例[J].2007,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37]刘杰武.滨水区公园使用后评价(POE)研究——以台州永宁公园为例[D].2007,北京大学硕士论文.
[38]张妤.哈尔滨城市公园使用情况评价初步研究[D].2006,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种植;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之情也更加迫切。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因而绿化植物的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要统一,又要体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植物配置的意义所在。
1 园林绿化栽植类型
1.1 林木类
当前我国南方的机关、学校等单位的园林绿化常见的林木种类有乔木、灌木二大类,乔木、灌木中有落叶和常绿之分。绿化乔木有柳树、榕树(大叶榕、细叶榕、高山榕、黄葛榕等)、玉兰树(白玉兰、黄玉兰、荷花玉兰等)、桉树(大叶桉、细叶桉、柠檬桉等)。此外还有阴香,人面树、木棉、柏树等。绿化用灌木有:福建茶、黄心枚、山子甲、变叶木、山茶树、含笑等。除乔、灌木外,南方城乡不少单位把芒果、龙眼、荔枝等果树用作绿化,一举两得。另外,南国风光的标志树种、大黄椰、假槟榔、鱼尾葵、槿棕等高档亚热带树种,不但公园种植,而今在机关单位学校,常作首选绿化树种。
以上各种林木,按园林规划设计要求和结合单位的实际,按需选择种植。
1.2 草地
草地植被,在单位绿化中种植面积较大,种植于平地为广场草坪,种植在坡壁和山丘为草丘(草山)。草地植被,水土保持效果好,不至于黄土,绿油油的草地使人心旷神怡。当前南方单位、学校绿化用的草种有台湾草、大叶草、连地针叶草等。台湾草生长速度快,叶色浓绿,叶片细嫩一致,远近观赏效果好,宜种植在楼前门坪和空旷地带。大叶草耐旱耐瘠,叶片大,覆盖好,远视效果好,近看观赏差。宜植于坡壁、山地、边角地带。连地针叶草,叶小茎硬,匍匐生长,耐旱耐瘠,耐踩踏,生命力特别强,但观赏效果差,宜种于易踩踏地和坡瘠地。
1.3 绿蓠
绿蓠是单位庭园内不可缺少的种植类型,既有观赏价值,又是区域间道路旁的隔离带,生快长,叶色浓绿,宜用于近墙绿篱;黄心梅粗生,叶色黄绿,易造型,观赏效果好,常用于造型绿篱。
1.4 花卉、盆景
花卉是园林绿化栽植类型中的精华,既有盆栽又有地栽,有草本和木本之分,还有阴生阳生和室内室外栽植之区别。绿化中常用的草本花卉有红绿草,颜色鲜艳,常用于种植图案,迎春宜用于立体绿化,还有紫萝兰、一串红、芍药、美人蕉、百合、、海棠、纸爆花、满天星草、百年好合等。木本花卉有:杜鹃(三角梅)、茶花、含笑、梅花、杏花、桂花、大红花、龙吐珠、金苞、银苞花等。适宜室内栽培的阴生植物有:巴西铁、绿箩、花蝴蝶、龟背竹、绿霸王、富贵竹、发财树、金钱树等。盆景是植物艺术之精品。
2 园林绿化设计的思考
继续把营林绿化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提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努力促进营林绿化全面发展 营林绿化工作任务重,范围大、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国家级贫困县,社会经济状况很差,总体依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必须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营林绿化。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增强全社会的绿化意识,努力营造“国土绿化、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调动全社会加强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参与到义务植树活动中来。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向林业,使各种所有制林业在市场竞争中发挥自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1 继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紧紧抓住我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机遇,在保证国家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林地或宜林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将使用权交给那些善于经营的主体,建立起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多元化、责权利相统一的新机制。在落实森林、林地、林木权属基础上,依法颁发林权证,切实维护林权人的合法权益,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真正做到谁造林谁所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2.2 依靠科技提高绿化水平和造林质量
进一步建立适应现代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营林绿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技术保障。加强林业教育与培训,提高林业劳动者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明确营林思想,切实改变重造轻管现象,巩固造林成果,组织技术力量做好栽后抚育管理工作,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活一片、见效一片,扭转营化绿化经营管理粗放和技术水平低下的状况。
2.3合理规划、统一布局。
有关部门应在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搞好城市林业规划,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共同发展战略,而城市发展是对自然界绿色空间的最主要威胁,因此要做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城市发展与城市林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把城市林业纳入市政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在扩大城市绿色空间布局时要坚持贯彻普遍绿化与重点美化的原则,见缝插绿,把凡是能够种树、种花、种草的地方都充分利用起来;在绿地较少的老城区要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以增加城市绿色覆盖率和绿视率;最后,要协调好林业、园林、环保、城建、市政、国土、交通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规划的实现。
2.4 加强城市林业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我国城市林业建设尚在起步阶段,缺乏专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科研队伍,因此,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研队伍的建设。在我国高等院校开设城市林业的有关课程,使园林、林业、以及城建规划专业的学生都能了解城市林业的内容,培养大专以上的专门人才,健全科研机构,组织多学科、多部门专家学者共同协作攻关,研究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新技术、新设备,并与决策部门通力合作,确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林业体系。
结束语
城市林业的规划和设计是城市林业的重要内容,其规划设计理念影响城市林业的布局,有助于城市问题的解决,城市问题实际上是人、城市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建立生态城市被认为是摆脱城市困境的根本途径。生态规划在当今方兴未艾,要针对的正是传统城市规划不太重视城镇空间的绿色效应,过分强调城镇发展的眼前局部利益,造成城市生境持续恶化而提出的,强调的是城市各系统之间的协调而非单因子的最优控制。其次城市作为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城市林业的建设目标是为人创建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景观舒适度。因此城市林业规划应以人文关怀为原则,促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华民族“以人为本,天人和一”的传统观点在现代社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锋,刘旭升,王如松.城市森林研究进展与发展战略.生态学杂志.2003(4);55-59
[2] 孙冰,栗娟,谢左章.城市林业研究现状与前景.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21(2):83-88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城市林业起源于北美洲,它的产生是人类对环境危机积极思索的产物。城市林业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生态美学的追求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所决定的。
一、城市林业的概念和范畴
1、城市林业的概念
城市林业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科学。它是由林学、园艺学、园林学、生态学、城市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并且与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等息息相关。内容涉及广泛,但以城市森林培育、经营和管理为核心和重点。所谓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生长 的以乔灌木为主的绿色植物的总称。而城市林业则又根据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城市林业概念是: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它是研究培育和管理那些对城市生态和经济具有世纪或潜在效益的森林、树木及有关植物,其任务是综合设计和管理城市树木及有关植物,以及培训市民等。
广义的城市林业概念是:城市林业是研究林木与城市环境(校气候、土壤、地貌、水域、动植物、居民住宅区、工业区、活动场所、街道、公路、铁路、各种污染等等)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培育、管理森林、树木和植物,改善城市环境,繁荣城市经济,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科学。
2、城市林业的范畴
城市林业是“以服务城市为主旨的林业”,它是园林与林业融为一体的林业;市城郊一体化,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林业。它既是园林的扩大和延伸,又是传统林业的凝炼与升华。目前,对于城市林业的范畴的基本观点是:凡是城市范围内森林、树木及其他植物生长的地域, 以及地域内的野生动物,必须相关设施等都属于城市林业的范畴,主要包括城市水域,野生动物栖息地、户外娱乐场所、城市污水处理场、公园、花园、植物园、城市街、道、路旁的树木及其它植物;居民区、机关、学校、医院、厂矿、部队等庭院绿化;街头绿地、林带、片林、
离,讲解员不再存在老化的问题。多元化的讲解员可出神入化,从广视角、多视角、深视角去评述某段历史,介绍某件文物,深入浅出,运用自如,让观众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保持应有的真切感。
三、博物馆讲解工作要不断创新
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创新要求讲解不照本宣科,而是在充分研究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藏品、历史、文化和观众的基础上,对所宣传的内容、表达方式等进行提炼、升华、突破和创造,站在思维分析的角度来研究和处理,因人施讲地进行宣传。下面从语言艺术、表情艺术、讲解观念上进行阐述:
(一)语言艺术的创新
1、讲解语言的创新
讲解工作的直接效果就是能向观众介绍陈列的展品,并传递展品的外在和潜在的信息与知识;其潜在效果能促成讲解员与观众产生情感交流。那么,在讲解工作时,要重视讲解语言的表达,学会创造性的使用讲解语言。
首先,善于使用开场白的技巧。简明扼要的开场白能让观众对接下来的观赏活动有清晰过程,并能形成初步观赏印象。
其次,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讲解内容进行语言的“再创造”,在语言的表达上要打破常规,把一些原本看来不能作为讲解切口的话题能自如、合理地展开。
再次,要摒弃讲解词的书面表达形式,提倡运用口语化的语言,使表达方法更灵活,让讲解语言不断变化,话题不断拓展,帮助观众立刻领会讲解内容,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2、肢体语言的使用
优美和谐的肢体语言就像一幅画,更像一道风景线,让人回味无穷,喜爱不已。因此,讲解过程中贯穿一些必要的肢体语言,能促使讲解效果更好地发挥。
(二)表情艺术的运用
在讲解工作中,还要适当利用表情。在进行讲解活动时,头要端正,口型不要变化过大,不能过于严肃、生硬,不应表演性过强;表情要亲切、自信、放松,应与感情流露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实现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交流。
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细心地捕捉观众的眼睛,“窥探”他们所做出的反应,在目光碰撞的瞬间,寻求一种情感的共鸣与交融。
(三)讲解观念的转变
博物馆讲解工作的目的并不在“讲”,而是在帮助观众能真正地去“接纳”。博物馆转变讲解观念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讲解模式,进行多渠道、开放式的互动讲解。以往,主要以“讲”为主,观众被动地“听”。这是一种机械地陈述,不利于激发观众的兴趣和调动观众思考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讲解工作的价值。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讲解模式,使观众参与其中,由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的能“讲”,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讲解工作的功能。
其次,要转变观念,求主动。长期以来,大多数认为只要把讲的工作做好就行,有没有人能倾听是另一回事。所以,要提高讲解水平,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这种错误观念,力求主动,通过讲解工作把我们的展览推出去,从而使更多的观众受惠。
总之,讲解工作中如果没有做好讲解工作的创新,那么,讲解只是一种重复机械性劳动的模式。只有做好了讲解工作的“再创造”,才能让观众真正受益,促进与观众的交流。
郊区森林、风景林、森林公园,以及为城市造林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的苗圃、花圃、草圃等生 产绿地等。
3、城市森林的功能与作用
吸收有害气体、维持二氧化碳平衡、净化城市空气;调解和改善小气候;吸滞烟尘和粉尘、监测有害气体;减菌、杀菌,减弱和消除噪声;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涵养水源、防止土蚀;维护生物多样性;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二、我国城市林业的问题及目标
1、我国城市林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林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市森林、树木和绿地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城市公共绿地偏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难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城市林业建设尚未完全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城市林业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城市绿地和森林被征占和毁坏的情况还比较严重。
(3)城市森林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树种选配上的树种单一,使许多城市形成“多街一树”的单调景观,立体绿化效果差,因而难以发挥三大效益。
(4)由于认识和技术上滞后,导致我国城市林业经营管理粗放,使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性及再生能力等方面表现不良,对环境压力的承受力还很脆弱。尤其是由于我国体制上的特点,城市林业涉及林业、园林、环保、城建、土地等多个部门,在关系及职能协调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产权、经营管理权属的划分等,给城市林业有序、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带来了障碍。
(5)对城市林业的宣传、教育不够,到目前为止,除了我国台湾大学高清教授在1984年撰写了《都是森林》外;我国大陆还没有一本城市林业方面的专著,各农、林等院校也还未开设城市林业的课程。
2、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目标与对策
(1)确立城市林业的重要地位,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林业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逐步建立城市林业公共教育制度,让公众全面了解城市林业的重要作用和多种功能,提高权社会对城市林业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全民和全社会参与城市林业建设和保护。
(2)建立必要的机制,把城市林业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并理顺管理体制,把园林部门和林业部门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协调好林业、园林、环保、城建、市政、国土、交通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我国城市林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3)加强城市林业的科学研究和校阅,培养大专以上的专门人才,健全科研机构,培养一支既具有古典园林和传统林业科学技术,又掌握现代园林和林业科学技术的城市林业设计、管理队伍。
(4)广筹资金,增加城市林业投入建立保护城市森林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制定以政府为导向,全社会为基础,银行信贷为补充的投资政策。建立城市林业建设基金,并建立相应得法律、法规来支持城市林业的发展。
(5)完善和定制城市林业发展的有关法律和规章,健全监督检查机构和执法体系,并不断提高执法力度和能力,保证城市林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生态环境的改善尚不可这样来衡量,大家可以想象“煤、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形成要几千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地质作用而生成”、“地球从诞生到环境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年限,是以‘百亿年’来作单位计算的”。局部的改善虽能对整体的改善起到一定作用,但恶化的趋势仍在继续。因此,环境的改善是项长期的工作,突破点就是人口聚集的城市,而城市林业就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上接75页)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地理教育很难受到应有的重视,也很难发挥在高考选拔中应有的考核功能。地理教育是富含素质教育因素的学科教育。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地理教育处于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何种地位,地理教育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都很有研究的余地和价值。例如,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是综合教育,将素质教育内容在学科之间重组。地理教育研究可以提供国外早已实施的,综合教育的案例和比较研究的成果,可以提供地理教育在综合教育中的纽带作用,促进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总方向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组和改革。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地理学的知识把地理学和其他学科连接起来既能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又能使他们接受学校为他们安排的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前,地理教育研究已经取得了一批地理学科素质教育的初步成果。
3、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发展和学习心理,尤其是学科教育中的学生发展和学习心理,长期以来研究得不够,所以才会出现学生对课外媒体地理学习感兴趣,而对课堂地理学习厌倦,地理知识卷面考试成绩优秀,而生活中环境伦理道德表现低不正常现象。地理教育研究不是以往片面的地理教师教学工作的研究,而是包括对教导与学习双方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通过地理教育研究,可以使地理教学的目标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来改革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学习地理的心理出发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使地理教学成为有效教学,而不流于形式。地理教育研究不是单一地理教学任务的研究,可以全面研究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知识、能力、个性思想品德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其最佳平衡点,促进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近年来,地理教育研究的成果已用于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模式的优化,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效果明显。
4、提高教师素质
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无非是两条途径,一是理论学习,二是实践锻炼。这两条途径都需要地理教育研究才能奏效。单靠理论文献学习或听课程理论学习,难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即通过实践问题的研究来学习理论,才能学有所获。通过地理教育研究,才能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己教学工作的长短,才能理解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找出自己和先进之间的差距。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知道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理论。在学习理论时,也要通过地理教育研究,才能使理论有用武之地,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使用理论,有目的有计划地解决现实问题。近年来,地理教育研究已经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骨干地理教师。开展地理教育研究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明显快于未开展这种研究的同行。地理教育研究使地理教师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从教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在新课改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中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林木种苗是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战略资源,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吉县林木种苗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供“数量充足、品种对路、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种苗为目标,以“依法治种、科技兴种”为手段,使林木种苗生产在数量、质量,以及育苗技术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实现了由数量的增长向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转变。
一、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苗木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00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近几年来,苗木企业(大户)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经营水平不断提升,苗木产业已成为我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就业的重要产业之一。2013年全县采收种子总量37000公斤,林木穗条1476.04万株;全县育苗面积1.2万亩,苗木总产量9731.48万株,苗木产业产值0.5亿元。每年可出圃各类造林绿化苗木6千万株,涉及云杉、河北杨、新疆杨、丁香等35个品种,为外地客商的采购提供了一个多种选择的空间。西吉县拥有西吉青皮河北杨林木良种资源,在全国苗木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2007年8月10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西吉青皮河北杨被确定为林木良种。宁夏林学会第三届年会(1983--1986)将《河北杨育苗方法的研究》成果报告一文评为优秀论文;1987年经自治区林业厅申报,获林业部1987年科技进步三等奖;1989年三北林业局召开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适用技术交流会议上列为重点推广的适用技术之一。
二、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产规模效益不高。二是主体品种单一,产品档次不高。苗木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体系不健全;品种更新步伐不快;供求、供销信息获取速度慢。三是市场竞争主体带动乏力。四是我县苗木产业基础设施薄弱,苗木生产推广体系、市场销售营销体系滞后。五是苗木生产技术服务不到位。
三、建设条件分析
(一)土地资源条件
西吉县发展苗木产业的土地资源丰富,土质相对较好,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外出打工、从商等,大面积土地流转,为苗木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物质保障。生态移民迁出区也相应提供了大量的土地。
(二)气候条件
在气候上,西吉属于干旱半干旱森林草原气候,受六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大气、土壤、水源和环境良好,有利于苗木的生长。
(三)基础设施条件
规划的各类苗木培育区主要分布在河谷川道区,并靠近水源和国道、省道、县道,具备灌溉条件,交通条件良好,输电线路纵横交错,用电便利,移动和联通网络通讯信号强,无盲区,通讯畅通。总之,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建立育苗基地花费少,速度快,有利于集约经营,提高质量和效益。
(四)原材料条件
一是有火石寨扫竹岭天然林区,大量的野生种质资源可供采集,就地培育;二是西吉青皮河北杨面积大,在无性系繁殖方面的技术、条件都趋于成熟,可为全县苗木基地建设提供一定数量的种条。三是经过多年的培育生产,西吉县已形成了一条从种子(种条)的采集、繁育、幼苗培育、大苗培育的产业链,用于扩大生产的各类苗木供应充足,降低培育成本。
(五)技术条件
本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宁夏回族自治区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现有正式职工28人,其中教授级高工10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3人,其他2人。在职技术人员均具有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技术力量强,主要负责全区林业技术推广、林木种苗管理、基层林业站管理、国营林场管理和森林公园管理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治区、自治区林业局等部门下达的引种试验、示范推广项目20多个,建立遍布全区的技术示范区(点)50多个,示范面积近公顷以上。在项目实施中,推广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项。许多新技术、实用技术、林木新品种已在林业生产中普及推广、应用。
(六)劳动力条件
苗木培育项目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县属经济欠发展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过剩,群众长期以来频繁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这是种苗产业发展的劳动力优势。
四、苗木市场需求预测
(一)苗木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大规格苗木需求量大。为尽快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短期内达到理想的速成绿化效果,全国大中城市的绿化工程都在选用大规格的苗木,小规格苗木市场价格却波动较大。今后大规格的观赏苗木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是一段时间内市场的畅销品种和市场供求的热点。
2、需求品种多样化。目前国内外苗木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趋势。一方面是因为景观设计的整体水平提高了,在园林设计和规划上都在寻求独具特色的景观风格和体现当地的生态特征;另一方面也是各地开展园林绿化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开发并重的结果。
3、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苗木质量的要求上,以往只要是符合设计要求的品种、没有病虫害就算是标准合格的苗木,而现在对所用树种要求树干要直、分枝高度要一致、树冠要丰满、树形要美观,强调苗木总体上的一致性,以达到良好、一致、整齐的视觉效果。
4、容器苗市场前景广阔。首先是容器苗的优势逐渐被工程单位认可。苗木的容器化是植物反季节栽植的“得力工具”。其次是宁夏的地理位置,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都来宁夏调苗,宁夏俨然成为了苗木的中转站,即使在夏季也有一定量的购买需求,这使得当地出现了淡季不淡的局面。最后是有不少春季绿化工程延时开工,到了夏季尚未完工,为了赶工期不得不使用成活率高的容器苗。
近些年随着宜林荒山、荒滩的造林力度加大,尤其是在国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出台后,农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造林用苗、景观苗和果树苗的需求量加大,容器苗具有栽植不受季节限制、整体性好、成活率高、便于运输等优点。在无大批量货源可供市场的情况下,容器苗木市场的空缺,注定了谁抢先谁得益。
(二)西吉县及周边地区苗木需求分析
1、西吉县月亮山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工程规划的实施需要各类苗木6139.55万株,以及西吉县园林大县城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程、荒山造林、生态移民迁出区植被恢复等工程需要各类苗木3486.15万株。
论文关键词:灌木,蒸腾耗水,蒸腾速率
目前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不足,南方也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城市绿化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1]。园林植物自身耗水量过大,这导致了水资源匮乏与园林景观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虽然以往对植物蒸腾耗水特性有较多的研究,但大多集中在自然林方面,对园林绿化植物蒸腾耗水特性的研究甚少。研究植物的蒸腾耗水规律和耗水特性对于低耗水树种的选择、水资源的优
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3,4],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灌木和小乔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试验以3种青岛主要的灌木树种为研究对象蒸腾速率,对其蒸腾耗水特性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以期为城市绿化低耗水树种的选择、水资源的量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设在青岛农业大学试验基地,青岛地处太平洋西岸,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滨临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是山东及沿黄河流域最大的出海口,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年平均气温12.7℃。最热的8月份,平均气温25℃;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1.3℃,年降雨量420mm左右,无霜期195d。
2 材料和方法
2.1实验材料
选择青岛市3种主要花灌木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 )、锦带花(Weigela florida)为研究对象蒸腾速率,所选植株为2~3年生生长良好的植株,要求植株株形及大小基本相同。于3月31日将苗木从苗圃中起出栽于花盆中(花盆为直径30cm,高28cm),盆土取自苗圃。浇足定根水,进行常规管理,确保苗木成活。
2.2实验设计
本实验选用连翘、金银木、锦带花3种植物作为参试苗木。每种10株,每5株为一组,一组为控水组,另一组充分供水作为对照组。观测期为2010年5月5日,在观测日前一天将所有参试苗木浇透水,控水组植物不再浇水,对照组植物正常浇水,观测期内每天18:00用电子秤(30kg,1g)对盆栽苗木称重,为防止土壤蒸发散失水分,用塑料薄膜将盆体严密包扎,确保苗木蒸腾耗水是土壤水分流失的唯一途径。
2.3 试验方法
2.3.1 蒸腾速率的测定
利用Lcpro+光合系统蒸腾速率,观测期内每天从6:00—18:00,每隔2h观测一次,在参试植物体上随机选取向阳面叶片,每株取3-5片叶,每叶片取3-5个瞬时蒸腾速率值,取其平均值。
2.3.2 植物蒸腾量的测定
每天18:00时用电子秤称取各盆参试苗木的重量,当日与前一日花盆重量的差值即为当日的蒸腾量。
2.3.3 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
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的重量含水量,每个观测日蒸腾速率测定结束后取控水组花盆的土壤,利用电子天平称铝盒得数据m0,用铝盒取土样,称重得数据m1,之后放入烘干箱内105℃下烘干12h,然后取出再次称重,得数据m2,计算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 m1-m2/m1-m0×100
2.3.4 叶面积的测定
采用方格纸法测定植物叶面积。首先测定单叶叶面积,然后点数叶片数量,计算总叶面积。
2.3.5 数据分析
将观测数据利用Excel软件处理,进行相应的曲线分析蒸腾速率,评价植物的蒸腾耗水特性。
3 结果与分析
3.1水分充足条件下3种灌木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
土壤中的水分进入植物根系后,通过茎输导组织向上运送到达树冠层,经由气孔蒸腾(包括角质层及皮孔蒸腾)转化为气态水扩散到大气中去,蒸腾速率是植物耗水特性的主要指标之一[5]。
图1 水分充足条件下3种灌木蒸腾速率日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水分充足条件下,连翘呈典型的双峰型曲线,金银木和锦带花呈单峰曲线。连翘蒸腾速率的峰值分别出现在午前10:00~12:00和午后14:00~16:00;金银木和锦带花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6:00~14:00一直升高,在14:00~16:00达到最高峰,之后急剧下降。金银木蒸腾速率日变化幅度大于锦带花蒸腾速率日变化幅度。
3.2控水条件下3种灌木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
在控水条件下,3种灌木蒸腾速率随控水时间的延续而下降(图2-4)。
图2 连翘控水时间与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关系
图3 金银木控水时间与蒸腾速率日变化关系
图4 锦带花控水时间与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在控水的第1d,3种灌木蒸腾速率与充分供水下相同,连翘蒸腾速率呈现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最大蒸腾速率出现在14:00。金银木和锦带花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午后14:00;控水第4d,连翘由双峰变单峰曲线蒸腾速率,峰值出现在12:00,而金银木和锦带花由单峰变双峰曲线,中午前后有明显的暂缓期;控水第8d,3种灌木都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控水第12d, 3种灌木蒸腾速率都呈单峰曲线,峰值都出现在上午10:00;控水第16d,由于干旱胁迫的加重,蒸腾速率变化平缓,单峰曲线不明显。16d以后,光合仪已测不出三种灌木的蒸腾作用,至此,控水实验结束。
综上所述,随着控水时间的延长,土壤含水量的下降,3种灌木的蒸腾速率降低,高峰期提前。
3.33种灌木耗水速率的日变化
单位面积上的耗水量即耗水速率,它能衡量不同树种的蒸腾耗水能力[6]。
图5 3种灌木耗水速率日变化
从图5中可以看出:金银木和锦带花一天中耗水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蒸腾速率,而连翘一天中耗水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4:00-16:00,并且金银木在各阶段的耗水速率都明显高于连翘和锦带花的耗水速率,金银木最大耗水速率为147.77g.m-2,最小蒸腾速率为99.53g.m-2,而连翘的最大值为85.76 g.m-2,最小值为 34.48 g.m-2,锦带花最大值为62.29 g.m-2,最小值为21.92 g.m-2,说明5月金银木耗水量大于连翘和锦带花。
3.4天气状况对3种灌木耗水速率的影响
耗水速率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差异较大。了解树木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耗水差异,对于准确计算绿地需水量,并根据天气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灌溉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图6 天气状况对3种灌木耗水速率的影响
从图6中可以看出,3种灌木耗水速率均为晴天>阴天,其中金银木耗水速率差异最大,由1018.91 g.m-2降为448.83 g.m-2,阴天耗水速率仅为晴天的44.1%,并且金银木在两种天气情况下的耗水速率都明显高于连翘和锦带花的耗水速率。连翘的耗水速率由575 g.m-2降为279.54 g.m-2,阴天耗水速率为晴天的48.6%蒸腾速率,锦带花由391.56 g.m-2降为199.95 g.m-2,阴天耗水速率为晴天的51.1%。由此可见,金银木耗水速率受天气情况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连翘,受天气情况影响最小的是锦带花。
3.4土壤含水量与蒸腾速率的关系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植物蒸腾耗水的主要因子之一 [7],土壤含水量与植物蒸腾速率的关系如图7:
图7 3种灌木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从图7可以看出,3种灌木的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明显的正比关系。在观测日前一天将所有参试苗木浇透水,第二天早晨土壤处于饱和含水量状态,即三种灌木土壤含水量相差不大,在23.65%左右。在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中,连翘、金银木和锦带花的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控水开始阶段,连翘、金银木和锦带花的蒸腾速率与充分供水下蒸腾速率相同,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5.59%时,3种灌木的蒸腾速率迅速下降。
4 结论
(1)水分充足条件下,连翘的蒸腾速率呈典型的双峰曲线,其峰值出现在午前10:00和午后14:00;金银木和锦带花的蒸腾速率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出现在14:00。
(2)金银木和锦带花一天中耗水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而连翘一天中耗水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4:00-16:00。春季3种灌木耗水速率表现为金银木>连翘>锦带花蒸腾速率,金银木晴天最大耗水速率达1018.91 g.m-2,在城市绿化建设时要注重植物的合理配置。
(3)土壤含水量与植物蒸腾作用呈显著正相关,控水第1d,由于水分充足,控水组3种灌木蒸腾速率与充分供水条件下相同,随控水时间的加长,土壤水分含量的下降,3种灌木蒸腾速率降低,高峰期提前。
(4)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合理高效的利用园林植物。例如在植物配置时可以选择低耗水性植物,选择日耗水进程不同的多种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有利于一天中土壤水分的均衡供应,从而达到减少水量支出的目的,进而减轻水资源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刘江.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9.
[2]李吉跃,周平,招礼军.干旱胁迫对苗木蒸腾耗水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2,22(9):56-58.
[3]王瑞辉,马履一,奚如春,等.北京7种园林植物及典型配置绿地用水量测算[J].林业科学,2008,44(10):63-68.
[4]武金翠.合肥市主要园林植物及典型绿地耗水规律的研究,2007,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5]王颖.北京地区常见城市绿化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的研究,2004,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朱妍,李吉跃,史剑波.北京六个绿化树种盆栽蒸腾耗水量的比较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1(28):65-70.
[7]付海曼.城市环境下银杏蒸腾耗水特性及其调节机制,2009,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关键词:林业院校 工商管理专业 就业
充分就业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或者完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但所有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的和季节性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行,大学生就业日趋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人社部统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将成为城市新增就业人口的主力军,就业的总量压力依旧很大[1]。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据麦可思公司《2010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调查显示,工商管理专业是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本科专业之一,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前十位的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排名第六位[2]。作为全国高校中开设最普遍专业之一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一、国内研究现状
自1996-1998年有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学术研究基本上很少。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从整体上来说,这一时期,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并不高,社会对大学生还有很大的吸纳空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还不是很严峻。2000年以后开始有了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研究,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升温。主要围绕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就业政策的扶持来进行。
在就业服务体系研究方面,国内最早文献是1993年发表在《南方经济》第四期的《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问题》,文章主要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和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使它更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发表了一些看法。而最早研究“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文献是2001年刘和忠的《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及启示》。[3]从2005年开始出现有关“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硕士论文形式的研究文献 [4][5]。
在大学生就业政策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还存在问题和影响。张秋莹从政策设计和执行方面谈论了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低效的原因[6]。杨伟国基于“就业政策矩阵模型”,从就业政策发挥的功能的角度,分别讨论了中国促进就业政策的三大支柱:战略性就业政策、市场性就业政策和保护性就业政策[7]。杨歌舞认为在政府就业政策影响上,就业政策影响大学生就业行为的选择和就业能力。需求促进政策、供给促进政策、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均会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8]。刘克鹏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政策存在不完善之处,如政策规划缺乏统一性,可行性不强、评估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9]。陈海林从公共政策供给视角探讨了大学生就业政策。张凌云认为需要在规范各行动者的行为和加强就业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的统一性上进行制度创新[10]。徐燕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存在短期性和有限性,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并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规范就业市场、健全就业信息体系方面构建了长效机制[11]。
现阶段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文献大多基于宏观层面进行研究,从学生层面、高校类别、具体专业等研究视角的成果鲜有。本文以西南林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探讨林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
二、西南林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现状
西南林业大学(以下简称西林)工商管理专业1999年开始招生,属于二本招生。在林业院校大背景下,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毕业后能在工商企业、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等单位从事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各类人才。以下对2009-2012年该校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
西林2009-2012年向社会输送了262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近四年该专业毕业生人数出现了下降趋势,2012年有小幅增加。
图1 西林工商管理专业09-12年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
注:数据来源于云南省教育厅
从上图可以看出西林工商管理专业09-12年初次就业率的一个变动趋势,年终就业率呈现出先下降后逐年上升的趋势,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在2010年为近四年最低。这主要是由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大环境因素导致。
为便于分析林业院校就业现状,本文选择云南大学(一本院校)及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三本院校)作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来源于云南省教育厅)。
1.初次就业率处于云南省中间水平
图2 西林、云大、师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09-12年初次就业率对比
注:此数据来源于云南省教育厅学生工作处
从整体情况看,西林工商管理专业近四年的初次就业基本处于中间水平,稳中有升,而一本院校的该专业初次就业率有下降趋势,三本院校则稳步上升。
2.以云南为主要就业区域
经整理近四年的年终就业统计数据,按生源地情况(省内外)分别统计了就业地区,得到如下数据。
表1 毕业生生源地与就业地
从上表数据看,整体而言,该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四年来74.78%的毕业生在云南就业,超过云南籍生源的占比约10个百分点。进一步结合生源地情况分析,云南籍毕业生到省外就业的人数非常少,四年仅有10人离开云南就业。而省外生源四年共有35人留在云南就业,由于云南经济不够发达就业岗位有限,外省学生挤占了云南就业市场,导致就业压力加剧。
3.以大中城市为主要就业地
图3 西林工商管理专业09-12年毕业生就业地
根据09-12年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汇总,该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是大中城市。总体比例在70%以上,但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中小城市的就业人数逐年呈现增长,说明大学生就业开始趋于理性。
4. 以私企为主的就业结构
由下图可以看出,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结构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09-11年人数比例均在一半以上,11年达到最高值62.5%。12年呈现大幅下降。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就业方向开始分散,就业结构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图4 西林工商管理专业以私企为主的人数比例
5.自主创业及考研人数较少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而掀起了我国第四次自创创业的。近四年西南林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极少。平均每年1人创业成功。
该专业考研升学比例也较低,09年3人,2010-2012年都为2人。
三、西南林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为探寻该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存在的问题,笔者就就业期望、就业管理等问题在该专业应届毕业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问卷,有效回收48份,问卷整理出如下存在问题。
1.学生缺乏获取就业信息的主动性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对就业信息很了解的仅4 %;41.6%的毕业生对就业信息了解;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就业信息不太了解或不了解。学生主动寻求就业信息的意识淡薄,甚至出现“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学校对就业信息的频繁性与学生对信息获取的麻木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2.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从事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各类人才,但现实经济社会中,企业的财务岗人员需要财会专业毕业生;人力资源岗位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行政管理需公共事业管理或文秘等专业毕业生,因此,大部分学生只能在市场营销岗位寻求就业。通过对西南林业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调查,在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中,尚有47.6%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
3.学生就业期望值高
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很多,如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等。由网上薪酬数据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在2011年的平均起薪点是2900元左右。云南等二线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薪资状况,刚进入企业的薪资一般在1500-2000元[13]。而笔者的调查数据显示(见下图),73.8%的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是2000-3000元。被调查人群中超过半数对薪酬的心理预期偏高,这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自愿性失业,或者产生更多的摩擦失业。
4.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完善
该校在就业工作中采取措施,加大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设立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建立西南林业大学就业创业实训基地、赢在协诚大学生创业文化交流中心、昆明创业青年俱乐部为学生就业创业搭建服务平台,全面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毕业生们对学校的就业指导看法不一。9.6%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非常实用,能对自己求职成功起重要作用。65.4%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一般、有一定作用。21.3%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没有太大作用。3.7%的同学对学校的就业指导作用说不清楚。从这个数据显示结果来看,学校的就业指导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部分同学仍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存在一些看法。由此看来,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四、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基于当前的社会形势、专业特点,林业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在构建国家、学校、社会全方位的就业扶持体系的前提下,林业高等学校应该从教学培养目标、人才定位方面寻求自己的特色,并从以上基于学生视角的就业调查中得到启示,进一步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为学生毕业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1.就业指导应贯穿大学教育始终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大多是在高年级中进行,但就业理念应该从低年级开始抓起,从学生入校的专业教育开始就应该具有就业引导的意识,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动手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加大就业指导的力度,一方面可以通过尽早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探索自我,分析专业出路,了解职业空间,另一方面将职业指导渗透入各门专业课程中,任课老师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做好职业规划指导。
2.培养学生主动寻求就业信息的意识
目前许多高校都是通过网络、飞信或qq进行就业需求信息的,而如前分析,目前的现状是学校信息密集而学生视而不见,信息越密集,学生越过滤各种有用信息,因此,应该加大学生对就业信息获取的主动性教育,变被动接纳信息为主动寻求信息。当然,意识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教育应渗透到各项学习和生活当中。
3.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将选拔与培养相互渗透
用人单位如果仅通过面试和简历选拔人才,可能导致对招聘人才的不满意,从而导致学生暂时性失业,而学生仅通过招聘宣讲了解企业,也可能导致后期人才流动的普遍性,继而产生较多的摩擦失业。因此,如果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将企业尽早引入学校,通过实践活动、竞赛活动、论文指导、奖学金设立等多种形式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同时,邀请用人单位进行求职前的模拟面试,既可以使企业做到早选苗、早培养,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又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提高对企业的认可度,提高初次就业的比例,更减少后期的摩擦失业。
4.加强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
就业过程是从职业理想走向社会现实的转变过程,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学生难免出现患得患失、急躁焦虑、自卑自弃等异常的求职心理,从而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制定一个相对明确、合理的求职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郗杰英.当代中国青年就业创业研究报告[D].北京:现代出版社,2010
[2]陈光金、李伟.2010年学生就业蓝皮书麦可思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刘和忠.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1,28(5):42-45
[4]吴薇.生涯发展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5]邬红波.宁波、香港地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6]张秋莹.大学生就业政策低效原因及对策探析[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14(4):43-46
[7]杨伟国.中国就业促进政策的三大支柱[J]新视野,2008,(2):18-20
[8]杨歌舞.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
[9]刘克鹏.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向导,2012,(8):78,121
[10]陈海林.公共政策供给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J].决策与信息.2012下,(7):28-29
关键词:差异度;TOPSIS法;城乡统筹;指标系统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中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以来,对于城乡统筹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大量专家学者在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但是针对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差异度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并且在评价指标复权上要么采取主观复权,要么采用AHP法,致使评价结果很容易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在评价方法上采用改进的TOPSIS法规避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希望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城乡差异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地反映城乡之间在城乡经济发展、城乡居民、城乡社会发展水平方面的差距,通过差距的计算以求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城乡发展中的差异性。
2、系统性原则。城乡统筹发展中城乡差异度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各个指标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本指标体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总目标层,即城乡发展差异度;第二层为子目标层,即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城乡社会发展差异、城乡居民之间的差异;第三层是在第二层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第四层是具体指标层。(表1)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相关资料数据的可获得性及便捷程度,使所有数据具有方便可靠的数据来源,对于难以获取的用相关的指标代替或者尽量舍弃。
(二)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差异度评价指标体系中具体指标层指标值的确定:首先计算城乡之间相应指标的差异系数,然后转化为具体指标层的相对应指标的指标数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i代表城乡之间i指标的发展差异值,ai代表农村的i指标值,bi代表城市的i指标值,ai/bi(或者bi/ai)代表城乡之间的差异系数,所以Xi值越大代表针对i指标的城乡之间的差异越小,反之,则城乡之间的差距越大。
二、TOPSIS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一)TOPSIS法的基本原理。TOPSIS法是一种距离综合评价法,通过测度各指标评价值向量与评价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相对距离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排序。它的的优点在于利用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找出评价对象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并且测度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相对距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可以假定这个理想解,即以2020年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作为理想解,通过测度各年份指标值与理想解的距离,从而确定与完全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距离。
(二)TOPSIS法的基本步骤。假设有N个评价对象,每个评价对象有P个评价指标,P个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向量W=(w1,w2,…,wp),Xij表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个评价指标值。
STEP1:列出对N个评价对象的P个指标的数据矩阵A:
STEP2:指标数据的规范化处理。本文涉及的指标都属于效益化指标,即指标的数值越大,越靠近理想解,城乡差异越小。对A矩阵中数据进行规范化:
三、改进的TOPSIS法在重庆市城乡差异度评价中的应用
(一)子系统差异度的计算。城乡统筹发展的最理想的状况不是消灭农村,而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本文以重庆市1999~2007年的数据资料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城乡发展需要达到的目标为理想目标值,即引入指标评价的最理想解Z+=(0.9,0.995,0.95,…,0.99)。应用TOPSIS分别求取城乡经济差异、居民差异、社会差异三个子系统的各年份差异度,(各子系统的指标权重见表1)。
Di+(经济)=(0.681,0.691,0.699,
0.742,0.722,0.557,0.655,0.676,0.619)
Di+(社会)=(0.417,0.428,0.568,
0.531,0.483,0.489,0.574,0.633,0.673)
Di+(居民)=(0.768,0.782,0.789,
0.815,0.842,0.848,0.845,0.859,0.878)
(二)城乡总体差异度计算。在城乡经济差异、居民差异、社会差异三个子系统的差异度基础上,差异度的最理想解为:(0,0,0),应用TOPSIS法计算城乡总体差异度:
Di+=(0.591,0.602,0.660,0.666,
0.600,0.648,0.663,0.698,0.705)
(三)数据结果分析
1、重庆城乡总体差异度比较大,并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重庆市确立为城乡改革试验区之后,上升的趋势明显减缓,这与重庆市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背景条件下进行改革是相吻合。在2004年差异度出现了一个低谷,主要原因是由图1所示的经济差异度和社会发展差异度的降低造成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以及收入差距的减小也验证了这一点。(图1)
2、重庆市城乡居民的差异度总体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且处于上升趋势。重庆市城镇居民尤其是主城区居民与农村居民在生活水平、贫富差距、人口素质等发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城乡居民之间的综合差异度会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进而促使城乡综合差异度处于较高水平。
3、重庆市城乡经济差异度处于较高水平,但是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以及城乡三次产业之间的合理转化,这种较高的差距水平将会逐渐减小。
4、城乡的社会发展水平在波动中上升,总体差异度仍然较高。虽然社会保障、养老、医疗等保险向农村发展,但是相对于城市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当缓慢。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秦寿康.TOPSIS价值函数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2003.
[2]张颖超,卢艳.基于改进的AHP―TOPSIS法的和谐社会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8.
[3]陈鸿彬.城乡统筹发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
[4]李岳云,陈勇,孙林.城乡统筹及其评价方法[J].农业技术经济,2004.1.
[5]顾益康,许勇军.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4.6.
[6]Hwang C L.Yoon K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ethods and applications[M].1981.
[7]郭翔宇,颜华.城乡统筹发展―理论、机制、对策[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8]杨建涛.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测度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王丽娟.城乡统筹发展的系统思考[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