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5 17:52: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形式政治课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四位一体 管理体制 综合评定 考核评定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各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一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管理体制是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时事教育、学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校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班主任、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校的德育任务。
1.制订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订“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2.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3.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1.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4.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体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政治(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1.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89分为良,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2.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组成评委会,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及《守则》、《规范》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而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老师深感初中思想政治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的体会是政治课没有新意,枯燥无味,这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应该从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深刻反思,找出应对之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达尔文小时候曾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因为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对电脑网络的痴迷;等等。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促使你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创新活动,主动积极地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思考、探索、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执著地探求。要鼓励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创见,提倡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问题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在这方面,教师要善动脑,肯动脑,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进而改变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学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也就提高了。可见,只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启发诱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爱学习,促使学生产生创造意识。
二、在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就要承担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解决办法,在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发展。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提问题。学问,学问,有学才问,有问必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
三、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生中组织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如“法律问题研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等。兴趣活动小组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小论文比赛是就大家所关心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论文比赛。论文比赛要有计划、有安排,包括比赛次数、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等都应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比赛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和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与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兴趣活动和小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应简单易行。
四、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课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的原则,向学生阐述与思想政治内容有关的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引进党的方针政策;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奇闻轶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讲授“祖国统一”时,我为学生补充介绍势力分裂祖国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我国《国家法》制定的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活动的本质。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讲“合作、竞争”时,我组织学生做“绑腿双人跑”的游戏,学生通过体验、比较、思考、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我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观察、思考、反思中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教无定法,初中思想政治课要改变现状,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其中的利弊,在课后进行认真的反思,分析课堂上的所得所失,才能为今后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
(作者单位 西秀区跳蹬场中学教师)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教学改革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学生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自然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那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政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现状,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完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如何有效地促进初中政治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呢?
一、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言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这尔文小时候曾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因为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后来他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的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的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探求,要鼓励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创见,提倡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在这方面,自己要善动脑子,肯动脑子,舍得下功夫,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激活了课堂教学,进而改变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学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提高了。
二、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这是由教师指导而学生独立进行的教学要素结合方式。它的特点是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兴趣活动可以就一门课的内容来组织如“政治理论研究小组”、“思想政治课学习小组”等。也可以就某个专题的探讨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如“法律问题研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学习方法研究小组”等。兴趣活动小组要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小论文比赛是就大家所关心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论文比赛。论文比赛要有计划、有安排,包括比赛次数、比赛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等都应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比赛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和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与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兴趣活动和小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简单易行,我想值得每一个政治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
三、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实践,不断拓宽学习领域
为有效促进初中政治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政治理论知识都是社会实践的升华,是对社会实践的规范化、系统化反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知识认识和把握,还能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例如,教师在教授九年级第六课行使政治权利中的建议权和监督权时,可以结合时事政治和社会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行使的权利和体会使用权利必要性的同时,加强对社会的认识,对自己职责的认识,从而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另外,经过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进入思想政治认识误区,认为对思想政治的学了考试之外,并没有了其它实际性的意义。那么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到学生这观点之后,为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必须有效地采取措施扭转学生这一错误的想法。而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效的运用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学习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伟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考试周刊》 2010.46
一、政治新教材突破应试教育的“藩篱”,迈入“素质教育”的新天地
长期以来,政治课被边缘化,其地位被主要学科挤压,原因就是政治在升学中所占比重不高,不会影响全局,因此被广泛称为“豆芽科”。学校在安排老师的任课时一般把政治课作为主要学科教师的“代头”搭进去,很少有专上政治的教师。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至此,初中政治课顺应时展的要求,突破了“应试教育”的“包围”逐步进入了“素质教育”。新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到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基础,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必须具有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知识、新观点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教学和政治教师的地位才得以价值体现,政治教育才可能去实现对人的政治素养和行为素养提高的目的。
二、终结闭卷考试的一统局面,逐步开创开卷考试的新模式
传统的闭卷考试立足于选拔,实施选拔性教育行为,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闭卷考试以考试为指挥棒,只在考试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试结果而轻教学过程,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闭卷考试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题海战术”及“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发展,使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状态,而过早地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教育部于2000年3月13日发出政治科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后,对政治科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而使初中政治课突破闭卷考试的“垄断”,步入开卷考试的尝试。政治教学不再是单一知识获得,更重要的是学生内心深处的体验、感悟、理解、判断。因此,学生答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人生价值观、道德理想、是非观点的文字表现。
初中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即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政治教材及相关资料进入考场,随时查阅。要求学生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观点、原理,联系国际国内重点热点问题、联系校园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的思想行为实际,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此举措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走出传统教学的束缚,探索开放、民主、活泼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枯燥乏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受考核方式的制约,教学方式的简单枯燥。在闭卷考试的形式下,考试考条条,学生背条条。二是内容枯燥。课文中不乏有许多远离学生实际的“偏、难、繁、旧”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对这些知识原理,为了达到考核和选拔的要求,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三是学生对政治学习认识上的偏差,他们不会思考政治本身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而简单认为学习政治仅仅是为升学学,临考时多背一些进行了,平常不需要听课。为了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教育部于2001年10月17日对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进行了必要的、大胆的修订。
这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从转变教育观念的角度,重点删改了原教材中“偏、难、繁、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使活动教学成了新教材最亮丽的风景:首先,活动内容丰富。新教材中的“活动”主要包括三类:课内活动、课外活动和活动课。初中课外活动共8节;课内活动共26类391次;其次,活动形式多样。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活动课,设置了大量新颖生动的教学活动,尤以初一教材最为典型。全册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三课理论课和一课活动课组成,而每节活动课又安排了3-5个教学活动,活动形式有心理测试、自我画像、愉快游戏、小品表演、漫画评析、特长展示等50多种,其他年级还有主题讨论、辩论、模拟选举、案例分析、热点透视、环保提案、撰写小论文等。
为增强时代感,淡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新教材对在社会发展常识中一向较为重要的生产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等内容,以及有关论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那些离我们现实太远而且纯属理论的多数章节都被删减了,补充了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的诸如“三个代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富有时代性的现实内容。
关键词:初中政治 研究性学习 特点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转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并使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推广到其他学习方式中去。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性
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确定学习主题后,通过书刊、网络等渠道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收集信息,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中的感情和体验。学习地点不再限于学校、教室和图书馆,还要走出校门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2.学习方式具有探究性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需要探究的问题,可以教师自己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得出结论。
3.学习过程强调感悟性
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内化过程对于青年学生的影响是长期起作用的,它对学生的一生的影响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二、课题研究是实施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最佳途径
1.确立课题,组建课题小组
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确立课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社会实际,自己确立课题;二是由教师提供若干个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课题。我根据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初二年级中开展了“基本乡情与对策”为课题的研究性活动,初三年级有学生基本上是5―6人一组,自由组合,自愿参加,成立了“家乡环境状况与对策”、“家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农民法律意识与现状”、“新港花园社区建设”等课题小组。
2.制定研究方案,正式实施研究
课题小组确立后,小组成员首先根据各自特长进行分工,确立了组长、采访员、资料员等。然后根据自己的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研究的具体方法等内容,以保证研究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课题研究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活动,学生平时学习任务紧,课余时间有限,我要求学生要有时间保证,利用双休日、利用平时中午、傍晚休息时间实施研究,学生通过到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通过实地考察、通过走访有关主管部门、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获得大量的信息。
3. 处理获得信息,撰写报告论文
各课题小组将收集到的具体的事实、数据、材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加工,结合自己的思考,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4. 进行成果交流,认真总结反思
各小组的调查报告完成后,我利用班级活动课进行交流,一方面交流自己的小论文,另一方面交流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研究,进行思维碰撞,同学们学会了合作与分享,懂得了尊重他人,学会了交往;锻炼了吃苦耐劳、意志坚强的品质,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实践活动能力。
三、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师生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中进人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自主掌握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什么课题,通过什么途径与形式去研究学习,应该由学生自主决定,切忌老师包办代替。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是不成熟、待发展的主体,长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又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如果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情况下,教师疏于、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将必然陷于无序、无效的状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①指导学生科学选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形成探究的兴趣,在学生自主选题一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之更趋完善。②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学生在收集资料信息、甄别资料价值、提炼资料内涵等方面会碰到一些困难,教师要在热情鼓励的基础上加强指导和有效的调节。③引领学生探究的价值导向。在讨论中要尊重、信任学生,创造条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敢于发表意见,同时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总之,让研究性学习走进中学思想政治课,能改变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学习。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渗透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和成就动机,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者、思考者和发现者。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第36期
[2]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3期
[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3期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课 考评体系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015-02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规模发展,现在正由注重规模扩大向强化内涵发展、提高质量转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其考评体系必须适应这种发展与转变。传统的高职思想政治课考评体系强调学科性,具有片面性、单一性,已不适应现代高职发展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技能型人格的内在需要,也不能满足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本质功能,因此,必须构建新的高职思想政治课考评体系。
一 构建适应现代高职发展、满足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本质功能的考评体系势在必行
1.高职工学结合模式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评体系的影响
由注重规模扩大向强化内涵发展、注重质量转变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阶段性任务。为适应这种转变,高职教育创新培养模式,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这种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彻底改革了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高职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根本任务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课教学考评就是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而服务的,考评是手段,但不是目的。通过考评,可以不断改进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2.现行的思想政治课考评体系存在的弊病
高校思想政治课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都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在考评方式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如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等的多种形式。课程成绩实行百分制,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改革的尝试是有益的探索,但与高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特点及高职培养高技能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要求还不相适应,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考试内容教材化,重知识、轻能力,没能实现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的统一。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重知识、轻理解与运用,答案多可在教材里找到,学生不能进行理解与发挥,导致不少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只等期末考试划重点、圈范围。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第二,考评方式片面化,重结果、轻过程。与其他学科一样用抽象性的考分来评价学生,对平时的品行表现、学习态度、学习的过程的评价不够重视,学生只关注考试卷面分数的高低、书面作业是否完成,这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与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考试方式上较单一、陈旧,无论是采用传统的卷面(开卷或闭卷)的考核方式,或改为无纸化(机考)的形式,都没改变从课本到课本,从卷面到卷面的模式,由于考试试卷题目统一,参考答案统一,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一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到临考时突击几天也可取得好成绩,这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教师片面追求学科性、理论的完整性、知识点的面面俱到,束缚了师生的创造性发展。
第三,考评主体单一化,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学生学业评价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主体,而现行考评体系往往排斥了学生作为考评的主体,学生课程评定成绩几乎是老师说了算,学生成了被动的评价对象,不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考评更能引导大学生自省,发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体、主体性。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考评方式已明显不能满足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本质功能,也无法适应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内在要求,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高职思想政治课考评体系,以适应现代高职发展、满足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本质功能。
二 构建科学的高职思想政治课考评体系的目标与原则
1.高职思想政治课考评体系的目标
“05方案”是将“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作为“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的一个分项目提出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考试改革带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促进教学和学习,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与针对性,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科学的考评体系对师生双方的“教”与“学”都具有诊断反馈功能、激励发展功能、导向功能。通过测评教师可以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方法,改进教学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科学的考评使学生可以自省,发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人生规划科学发展,同时强化自我参与意识,激发主体创造力、辨别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高职思想政治课考评体系的原则
第一,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原则。思想政治课其根本任务就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评就是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而服务的。通过考评能“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上实现老师的“教”服务于学生“学”的目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把思想政治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第二,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出发,通过考评发挥考评的发展、激励功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做到知行合一。考评体系的设计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注重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努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和自主创新。
第三,坚持内化与外化评价的统一原则。思想政治课考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促使大学生把知识内化为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同时还必须要对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和行为动机外化为行为习惯进行评价。
三 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课考评体系的方法
1.考评内容综合化
思想政治课考评的内容涉及很多,包括大学生的知识、思想、情感、理想、信念、品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要统筹安排知识、能力和素质考核比例,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测评。在考试中减少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适当拓展内容,要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状况、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探索、整合考试内容。除考核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的情况外,还要考核学生动用理论来分析、观察社会热难点问题的能力,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重点考核内容。重视对学生职业操守、素质养成方面的综合考查,重点对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与职业态度相关方面的考评,总之,考评内容综合化,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
2.考评过程全程化
实行综合全程考评模式,即把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改变以往一套试题、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做法,将学习过程纳入课程考核的范围,成绩评定涵盖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到课情况、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小组研讨、社会调查、校园文化活动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表现及成果、作业完成、期末考试等环节,实现教学评价全程化,体现知行统一。评价由学习的过程、结果、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估等构成。学习过程评价方式包括考勤、态度、学习效果、诚信学分银行等;学生自我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问卷、学习档案等;教师评价方式包括作业、论文、评语、鉴定意见等。
3.考核方式、考评主体多样化
考核方式多样化。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相结合,项目成果汇报、情境表演、能力测试等多种考核方式形式,实行考核方式多样化、灵活化,克服传统的考核方式片面化、单一化的弊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加强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考评主体多元化。考评主体除教师外,还应纳入其他主体,包括班主任、辅导员的评价,学生个人自评,学习小组互评,实践教学带队指导教师评价意见,实习企业人员评价意见,学生在实验、实训、设计、顶岗实习等方面的实践教学表现由带队老师和企业人员给出恰当的评价。考评主体多元化也体现了考评过程全程化,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对最终学业成绩的关注转向到对学习全过程、环节的关注,将结果与过程统一起来。
总之,构建适应高职工学结合模式、尊重大学生主体性和实现高职思想政治课本质功能的考评体系,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统一起来,实现考评内容综合化、考评过程全程化、考核方式、考评主体多样化,实现知行统一,形成既重视全面考核又重视过程考核的综合考评新模式,将克服传统考评模式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病,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五环节 高中思想政治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曾提出课堂教学的五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虽然该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盛行一时,但后因把教学引入程式化的轨道而受到批判,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忘。
诚然,现在教学理论“百家争鸣”,各有创新,但如果就课堂教学本身来看,课堂教学五环节始终没有过时。如果中学政治教师在对“五环节”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杂合运用不同教学法,就容易陷入课堂教学组织混乱的误区。所以,切实掌握好“课堂教学五环节”,非但没有过时,而且是当前中学政治教师把握好课堂的“必学技”。
因此,笔者将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五环节如何开展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有所启示。
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随着铃声进人教室,走向讲台开始课前的准备环节,并贯穿始终。
作为五环节中的首要环节,组织教学具有安定学生情绪、督促学生准备、集中精神上课等作用,对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全局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组织教学尤为重要。高中政治课,不像语文课一样以情感文字吸引学生,也不像数学课一样以公式练习串联课堂,而是以逻辑分析为主,这样的课堂,学生一旦走神或者没有听懂,就容易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或者因为学生没有反应而中断,所以组织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指教师在讲授新课前,用提问或测验的方式导人新课的环节。
一般说来,高中政治课本在内容编排上前后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找准这种关系是复习提问环节的基础和前提。复习提问的主要目的是由旧课导入到新课,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从总结旧课人手,导人新课;从检查提问旧课人手,导入新课;向学生提示问题,引导回忆旧课,导人新课。复习达到“温故”,提问则起到承上启下“知新”的效果。
高中政治课逻辑性、关联性强,如果上新课前能对上一节课进行复习,并且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说出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一举两得,可以达到以下效果:巩固学过的知识、点出本课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促进师生双方的互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理清知识脉络。
三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教师在对复习提问做了讲评小结后,用简练的语言揭示新旧课的内在联系,从而引入新课(或其他方式亦可),板书课题后进行的讲练活动,实现传授新知识任务的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讲解知识点才是重头戏,相比之下,导人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导人”加上“一个精彩的讲解”,这才是名师的境界。知识点注意详略和重难点,点的独立和之间的串联,讲解环节要根据知识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学法最有施展和运用空间的环节。所以,我认为讲解环节最重要,讲解每个知识点,是最需要创意和素材的,想学生之所想,这才是最应重视的。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个理论性、知识性极强的学科,其中概念甚多,有些教师往往对此缺乏应有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懂得死记硬背,不能全面理解概念的基本内容,这与高考中有关注重能力考查的要求相悖。
概念讲解。概念是思想政治课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能力要求的前提是要完整准确地把握概念。概念讲解是否得当是关系到思想政治课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当然一个概念的讲解并不一定局限于某种方法,也可以用多种方法多管齐下,主要有四种方法:分层法、对比法、关系法、属和种差法。
板书。此外,现在的政治课堂,多媒体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备受师生欢迎,久而久之,“一支粉笔打天下”的传统板书教学渐渐退出政治课堂,尤其是青年教师,不太重视传统教具的使用。 其实,要组织好教学,笔者认为板书必不可少,板书能够最简洁而清晰地呈现各个知识点的实质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使学生走神,一看板书还能以最快的速度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
如果不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学生情感,或者过于关注学生的达成,将会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应是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问号走。好的课堂总结,既能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
四巩固新课
巩固新课,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后,当堂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查、复习,达到强化知识的环节。
由艾宾浩斯的经典遗忘曲线知道,在学习刚结束的一段时间遗忘的速度最快,之后遗忘继续发生,但是要缓慢得多。因此,当堂巩固新课十分必要,巩固的目的就是强化。
对于高中政治课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强化记忆、政治原理运用、现实问题解决甚至鼓励学生创造性运用。当堂练习测试是巩固新课的有效方法,而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自己对练习已经烂熟于心,对所属知识点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对学生的练习效果进行正确评价,并指出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巩固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在巩固新课的过程中,如果还能教会大多数学生解题的方法,这样的课堂效率更高。
五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是指教师在完成以上四个教学环节后,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
论文摘要:为了使基础教育满足时展的要求,国家大力推进墓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从课程设置、教材制定、课堂教学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重新设计。本文在分析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途径的探讨应运而生,对我国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等顽疾展开了严峻的挑战。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符合高中生的实际。
在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很多内容没有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感受,虽然通过新课程改革已经部分消除了“成人化”色彩和“假、大、空”的特点,但由于教材还是免不了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所提的思想政治教学要求还是不能紧密联系高中学生的实际,难以对高中学生起到真正的素质教育作用。
(二)传统教学方法仍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调查显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居主导地位,缺少社会实践活动法。调查还显示,很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并不真正了解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对新型教学方法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常常可以发现,尽管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你教我听”,“你写我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
(三)信息化教学方式只流于形式。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多为个人制作,而多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这方面知识水平有限,所制作的教学课件质量不够高。其次,有些老师把多媒体上课作为表演场面,只有偶尔上公开课、研究课和观摩课时,才采用多媒体上课来“装点”门面。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教材建设应和课程建设同步进行。
客观地说,如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已经比较注意反映时展的要求,教材经常修订,几乎届届都是新教材。尽管如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滞后的情况依然存在。思想政治课是供高中生学习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就要从高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脱离高中生的实际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应该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中课程的设置要有整体性,教学目标要有连贯性,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而教材编写则要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特征,即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和人文性。此外,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激发他们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二)传统教学方法应向研究性学习方法过渡。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被特别强调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目前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都开始实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有部分教师开始尝试。“研究性学习”方法有助于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为自主性学习,由单一发现性、封闭性学习转为综合、开放性的学习,由掌握知识到转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课题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布置和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分小组或个人就某些时事问题进行一些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和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有利于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三)正确发挥思想政治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网络课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内容的浓缩,需要注意的是今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件的设计不能仅仅是把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如果材料只是单一的文字、书本内容的浓缩,缺少动画、图像、视频资料,就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兴趣。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意政治学科的特点,选择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有价值的新闻报道或时评作为辅助教学材料。比如《汉川大地震献爱心》等。把它们以适当方式引人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会用课本相关知识来理性地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法,读说,课堂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个探讨已久,而又言犹未尽的课题。教无定法,教有多法。为改变政治课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真正把政治课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笔者尝试把语文课堂中的“读”“说”教法引入思品课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思想品德课从2003年秋季开始了课程改革的试验。随后,思想品德课实行了开卷考试,它摒弃了以往那种陈旧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老教法,也打碎了旧框框下的啃书本,套书本的破罐罐。但是开卷考试也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有的学生甚至是老师还有家长都认为,开卷考简单,不用看书、背书了,考试时,翻翻书、找找答案就行了。可是结果呢?由于对书本知识不熟悉,考试时无从下手,翻来翻去,很多人都翻糊涂了,考试成绩可想而知。对于学习较认真的学生,原先闭卷考只要考前按着老师的“圣旨”摇头晃脑一阵子就可以拿个好分数了。而开卷考究竟怎样考?担心题目的难度太大,怕看不懂所给的材料,怕书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使做出的答案“离了题”。 同时语文教法,开卷考更让老师“愁云密布”。本来就有部分学生把历史、思品课恨之入骨,但为了中考,老师尚可逼着学生逐一过关死记硬背,成绩还说得过去。一旦开卷考,学生从此不再认真听课了,老师应如何教学?学生的能力怎样培养?几十年的教学方法、应试方略全都不显灵了。开卷考试的实践告诉我们,实行开卷考试后,不论是命题还是评卷,都根本不同与以往的考试了。教师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重了;学生的负担是轻了,但要求高了。我们的教师如果不注意改进教学,依旧停留在旧的教学方法上,自然无法适应考试改革,更不用说去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了。那么,如何使师生拨开云雾见太阳呢?笔者认为,“读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拟定好一个读书时间,在思品课上读,或者安排学生课后阅读。但是笔者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读书”完全从初中生的学习自觉性上考虑论文范文。笔者现在所教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中有近一半的外来务工子女,许多学生表现出学习动力不高的情况,尤其是刚刚从小学进入中学的初一新生,更是处于学习被动的状态。
因此,就笔者看来,更推崇在思品课上进行阅读,互相监督,相互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分几个小组,用竞赛的模式按周评出优秀阅读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读书方法有以下几种:
首先,通读。即将课本的一框题或一章节从头到尾地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其次,跳读。就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以求前后贯通的目的。
接着,写读。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小结、写归纳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概括组织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最后,再读。有价值的段落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而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熟悉课本和知识点外,还应进一步增加对学生在考试时资料使用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例如: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的同时语文教法,对资料做好分类注明,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在查资料时不盲目,节约考试时间;另一方面提高学生查阅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效率。
新版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照样适用。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思品课堂中,并未引起教师与学生的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引入语文课堂教学 “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笔者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正如学生们所说的那样,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论文范文。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语文教法,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
(五)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笔者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
(六)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在政治课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后,学生既学到了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立尝观点和方法,指导和实现人生价值,又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总之,在实行“读”“说”教学的几年来,学生在谈笑风生中, 知识面拓宽了,思维敏捷了,并且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在历年的大、小考中,学生的成绩都位居其他同学科老师前列。为此,笔者有理由相信,假如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读”“说”训练,政治课教学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1】郝卫江.开卷考试给学生们带来了什么?[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余静.准许带“小抄”进考场,学生“痛并快乐着”.中国教育报.2002-03-06(5)
【3】郎晓鸿.思想政治课中考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王美:政史开卷考试初探.《陕西教育(行政)》.2010年06期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教学实效;新课程改革
新课改在我国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次课改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为我国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在这一进程中,政治课教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旧教材多是理论性、抽象性的文字,而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图文并茂易于学生接受,适量的“相关链接”、“互动在线”等栏目,更给学生创造了参与、体验、感悟和提升的机会。其次,在教学方面,传统政治课教学多是“外灌”和“说教”,学生学习中大多靠死记硬背;而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我们在为取得的卓越成绩欣喜之时,还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教学正陷入一个新的危机,政治课的实际效果被忽视。新教材加入了很多图文并茂的感性材料和一些互动栏目,部分教师就对课改精神产生曲解,上课是仅为活动而活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未内化为自己的理性认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政治课堂上有很多师生互动的场景,但下课问问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却是个未知数。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新教材加入了许多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感性材料,代替了传统教材中理论性,抽象性的文字。这样的改变遵循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即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以使我们的教学目的更便于实现。而不能完全照搬教材,照本宣科。把教学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忽视对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及对教学目标的实现。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首先,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难点都能够深入领会。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学生的兴趣、需要、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的困难。依据这两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适当增减,比如可依据需要添加一些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资料,同时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通过这些改变使课堂教学更易于被驾驭,学生更易于掌握学习内容,真正使教学的实效突显。
2.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中的创设情境,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如开展研究性学习,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课堂是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更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古希腊著名学者苏格拉底提倡在教学上运用“产婆术”――要求教师像助产士一样在旁边起指导、点拨作用,学生自己思考、探索、“分娩”出结论。这一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启发式、分组讨论式、案例探究式等多样的教学方式,但应尽力避免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无疑政治课教学需要依托一定的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往往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动起来。但教师在这里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依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活动,适时点拨、适时延伸、适时升华深化……,真正让一切的形式都服务于教学的目标。
4.注重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对知识获得新体验
有些人认为政治课教学只要把该讲的内容讲给学生就可以了,至于练习那是其他学科的事,所以不注重练习。事实上,做好练习是政治课教学落实知识,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所以应做到讲练结合,讲是练的基础,练是讲的应用,通过练习推进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师应设计好随堂练习和课后练习,这些练习应突出目的性,做到少而精。
5.注重学生的课外学习
教师应在课堂之外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把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深化自己对知识的认知。比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或收集一些感兴趣的国家和社会要闻拿到课堂上来分享或查找一些课堂上需要的资料等。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书籍,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这些努力培养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的能力和习惯。
【论文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课难以实现其真正教学效用。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农村政治教学实践之中显得尤其迫切,这将在教学方式、教学气氛、教学互动以及学生成果得到尊重几个方面带来显著的变化。
目前农村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初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往往觉得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根据笔者这些年的教学以及对其它同类学校的观察,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1、农村中学目前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几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教学法单调、照本宣科,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越来越感到无益又无味。2、长期以来。教师滞于理论说教,不和国内外大事紧密联系,不重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缺少身边大事的讨论,逐渐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3、考试题目设置不够合理。考试制度改革后,考题主要是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题的主要内容是来自于城市生活、城市建设、经济等一些方面,涉及农村生活方面的考题较少,因此对于我们这些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感到比较陌生,考试时只会做一些书上有的答案,这样自然而然的就降低了学习质量。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紧迫形势以及随之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农村思想政治课如何做到与时俱进,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教学的实效,这是每个农村政治教师必须思考和实践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构架理论与实际的桥梁,把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融于有情有趣的案例、事件或故事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如此,要想改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效果,使得农村思想政治教学能营造好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需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农村政治教学实践之中。为了更好了实现二者的结合,笔者认为需要几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必须更新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改变照本宣章、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彻底改变教学为考试服务这一传统的错误理念。前几年国家实施的农远工程中,很多农村中小学都安置了广播卫视,购置了电脑设置了多媒体教室并连上了因特网,为改善教学环境、使用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条件,但由于大多数农村中学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更不会做课件,因而认为计算机教学无用,导致大量的多媒体教室闲置,电脑成为一种摆设。
第二,鼓励初中政治教师及时“充电”。不断扩大其知识面,开拓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多和城市中学交流讨论,多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积极主动引进城市教学新思想、新方式。庆幸的是,时至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年轻教师的大量补充,在农村中小学大力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可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式。
第三,政治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技术构建新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国内外大事,并积极参与农村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亦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已经开展多年了,但到目前为止,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仍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实际上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方式,与传统的农村政治教学有着迥然的区别,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式大为改变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虚拟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去。因此政治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些真实的模拟环境,充分利用因特网去搜集一些丰富多彩的时政材料,将一些能反映理论问题的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思想政治课内容设计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集为一体,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和形象化,激发和维持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气氛得到改善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善恶观的过程,利用一些有趣味性有意义的材料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展现生活画面,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学习的学习兴趣。
三、优秀的课件得以展现
信息技术环境中,课件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课件制作的好坏,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课件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低年级的学生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但其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却占较大优势,因而要侧重选用一些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课件素材;高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相对趋于稳定,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要高一些,可制作一些有利于启发和诱导思维的课件,以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由上论述可知,鉴于思想政治课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因而一堂吸引人的思想政治课尤其显得重要。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农村政治教学之中,一定会大大提高农村政治教学的效果。真正发挥其教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2]周梅,利用网络信息传媒技术优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j].林区教学,2007(8-9):176-177.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的迫切任务。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主动地、独立地、有支配权利和控制能力的活动。其实质就是学生独立主动地学习,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笔者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谈一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第一、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求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引起需要,形成思考,为学生营造一个“发现式”、“参与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实行课堂讨论法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法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小组的观点或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的形式要多样化,既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又有自由讨论,生生互动,也有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学习的现象,在课上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了记录员、小组发言人、小组长等,明确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在讨论时各个小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的发言,然后各小组总结归纳,由各小组发言人发言,最后我把这节课的讨论结果归纳如下:同学们应该上一些有益的网站,尤其是一些对学习有益的网站,不能上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网站。可以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但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度沉迷。讨论法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索的空间,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行开放式教学,就是要求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走出课堂,超越书本;不迷信老师的经验和权威,敢于向教师、书本和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独到见解;敢于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做别人所未做的事;要积极开拓获得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
思想政治课的开放式教学,将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和渠道,学生可冲破政治课堂和学科的局限,能自主地、能动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和网上的学习活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资源媒体,如光盘、因特网等。光盘的容量之大,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与之相比,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辅助教学的光盘进行学习;网络更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因特网搜集大量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学习资料。上课时,对于学生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最终自主性地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注重社会调查
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要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大凡世界上一些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注重向社会这本“无字书”学习,马克思、列宁、等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要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武警支队、少教所等;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学校举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在国旗下讲话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四、让学生自主小结,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
演戏讲究“余音绕梁,留有回味”,课堂小结也是如此。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其主要教学功能是对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提炼或进一步设置悬念,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第五、让学生撰写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