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方案的构思方法

方案的构思方法

时间:2022-05-12 22:43: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方案的构思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方案的构思方法

第1篇

关键词:设计类软件;装饰设计;方案构思方式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21(2015)04-0036-03

装饰设计是指根据人的需求对特定对象进行合理化的美化安排。它涉及的面很广,归结起来有两大类:平面的装饰设计和空间三维的装饰设计。装饰设计中所用到的软件种类繁多,平面设计类软件常用的有Photoshop、CorelDraw、GooglePicasa等,空间三维的有3Dsmax、Sketchup等。目前,虽然设计类软件已普遍应用于装饰设计的最终效果表现,然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设计类软件在方案构思阶段,对创作方式的积极拓展。

1设计类软件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设计类软件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功能和高速的工作效率,在装饰设计领域已被广泛接受并应用。就整个装饰设计作品创作过程而言,目前普遍的创作方式为:设计师通过手绘草图和简单模型制作,完成方案的构思,方案初步确定后,再利用设计类软件将构思好的方案呈现出来。这种创作方式,使设计类软件的功能基本局限在设计方案的再现阶段。在方案构思阶段,依然没有突破传统。如何利用这些软件,真正帮助设计师们拓展方案构思方式,思考设计和创作作品,是设计类软件更为高级别的创作。

2设计类软件辅助装饰设计方案构思的优势

2.1强大的功能,更有利于激发灵感

相较于传统的单一方案构思方式,设计类软件强大的功能更有利于激发灵感。如平面装饰设计类软件一般都具有存储、合成、特效、编修和绘图等功能,它的每一项功能都有可能激发出设计师们为之一动的方案构想。其强大的功能,不仅反映在某款软件功能的优越性上,更表现在运用于装饰设计的软件种类的丰富多样上。例如平面设计类软件常用的有Photoshop、CorelDraw、GooglePicasa等,空间三维的有3Dsmax、Sketchup等。这些软件各有优势,且能相互配合使用。工具的多样性,为设计师们创造了更为宽阔的思维发散空间。另外,设计类软件基于数字化平台,可使设计师们轻松获取素材、相互交流和沟通。总之,每一种可能都可能激起设计师们创意的火花。

2.2高速的效率,更有利于抓住灵感

设计类软件的诞生在设计领域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因为它提高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工作时间,让设计师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创作本身。装饰设计传统的手绘表达和模型制作的构思方式,需要有较深的绘画和塑型基础,才能很好地表现出设计者的思维,并且这些方法效率较低,有的时候其表现速度无法跟上设计师的思维跃进。灵感是一种模糊的,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有及时抓住,并通过不断修改、完善,才有可能成就出一个出色的方案。专业化的设计软件,具备准确、快捷的参数设置功能,素材库也很丰富,设计者在方案构思阶段,可及时呈现随时迸发的灵感,并随时对之前的设计步骤进行编辑、修改,直至完成整个方案构思。设计师熟练掌握一款软件的周期远比手绘和塑形的训练周期要短。

2.3精确、直观的性能,更有利于完善方案

作品的最初创意构想一般是比较模糊的概念性的片段,需要设计师不断的修改、完善。传统的方案构思方式,除了再生速度较慢之外,方案准确的直观表达与推敲也是创作过程中的难点之一。例如在建筑装饰领域,具体的模型构思设计可通过3DSmax完成,在它的操作界面下,可生成便于转换不同观察角度的三维形体,设计师们通过逼真的形体观察,可快速地对方案进行修改与深化。另外,色彩、灯光、材质是建筑装饰作品风格体现的主要途径之一,传统的方案构思方法很难做到精确呈现。Photoshop软件照片的合成功能,可将3DSmax软件生成的图像放在实际的环境照片中加以表现,通过这种方法,作品设计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颜色、材质等运用是否得当,很容易辨别出来。如果不满意,可利用软件对这些不断调整,直至满意。

3设计类软件拓展装饰设计方案构思的渠道

3.1利用设计类软件的特殊功能

前面提过设计类软件具有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强大技术功能,这些功能又是通过设计师们对一定的参数调整实现的。这些参数好似生物基因编码,不同基因编码可产生不同的形式。大量实例也表明,设计类软件的特殊功能,确实能够激发设计者借助传统方法无法得到的灵感与思想,进而产生出迥然不同,不可预知的装饰作品。例如在3DSMAX的贴图设置中,有一种镂空贴图,此功能可将二维的图案转换到三维的物体表面上,从而形成一个变化丰富的形体。上海世博会波兰馆的设计,就是基于3DSMAX中的此项功能激发出最初设计构想。另外还有一个命令MERGE,可以将二维闭合多线段投射到三维的物体表面上,并将其转换成可以在上面建构设计细部的新表皮。也就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先锋建筑中变化丰富的数码表皮。

3.2手绘与软件相结合的构思方式

既然利用设计类软件构思装饰设计方案作为传统构思方案方式的一种拓展,显然本文的主旨不在于要将传统手段完全摒弃。虽然设计类软件构思方案具有功能强大、工作效率高、准确直观等方面的特点,而传统方案构思方式也具有利用设计类软件构思不具备的优势。手绘表达可不必拘泥于软件的各种功能,更加随心所欲,直达内心。例如:设计某个标志,图形简洁。使用手绘构思比软件更为自由,然软件手段更加精确。这时我们就可将两种手段相结合,使用手绘方式完成轮廓雏型,使用软件方式进行方案细化。另外,手绘构思的方案一般比较质朴、可爱,而软件设计出的方案能体现高技。采用两种手段构思出的作品,往往可集两种特点于一身。总之,采用新旧手段相结合的构思方式更容易设计出大量方案。

3.3逆向思维的创作方式

这里所说的逆向思维的创作方式是相对于目前普遍流行的创作方式而提出的。前文提到过,目前普遍的创作方式是:设计师通过手绘等的方式完成方案的构思,当方案确定后,再利用设计类软件将构思好的方案呈现出来。逆向思维的创作方式为:利用设计类软件完成整个方案的创作,再用手绘的方式完成作品的表现。例如平面设计软件的图像合成、图像处理、滤镜特殊效果等等,都极大地拓展了设计者的思维空间,这是靠手绘等手段进行构思难以想到的特殊效果。许多纯艺术的画家,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合成某些图片素材,构思出一些特殊效果,然后再将这些方案画到画布或者墙体上进行装饰。在这种创作方式中,设计类软件不仅是参与了方案构思阶段,而是参与了整个作品的设计。

4结束语

本文开篇提到目前设计类软件的功用一般局限于方案表现阶段。将具备如此多优越性的工具仅作为一种被动的制图工具,是一种资源浪费。这其中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设计师长期受传统设计思维模式的束缚,习惯于单线式的思维,没有反复实践,深入研究各种可能性。本文通过对设计类软件在装饰设计方案构思阶段所具有的优越性进行分析,总结了设计类软件几种拓展方案构思的方式。旨在鼓励设计师们积极地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转变思路,以挖掘设计类软件更多潜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处咏清,何悦菡.装饰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杨铮.再议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建筑规划草图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3,(07):100.

[3]李晶涛.表现与表达从计算机辅助制图到辅助设计-以3DMAX为例[J].设计艺术研究,2011,(4):57.

第2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家庭装修

一、室内设计的方法

室内设计的方法,这里着重从设计者的思考方法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总体与细部深入推敲

大处着眼,即是如第一章中所叙述的,室内设计应考虑的几个基本观点。这样,在设计时思考问题和着手设计的起点就高,有一个设计的全局观念。细处着手是指具体进行设计时,必须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深入调查、收集信息,掌握必要的资料和数据,从最基本的人体尺度、人流动线、活动范围和特点、家具与设备等的尺寸和使用它们必须的空间等着手。

2、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局部与整体协调统一

建筑师A.依可尼可夫曾说:“任何建筑创作,应是内部构成因素和外部联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从里到外’、‘从外到里’。”

室内环境的“里”,以及和这一室内环境连接的其他室内环境,以至建筑室外环境的“外”,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设计时需要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多次反复协调,务使更趋完善合理。室内环境需要与建筑整体的性质、标准、风格,与室外环境相协调统一。

3、意在笔先或笔意同步,立意与表达并重

意在笔先原指创作绘画时必须先有立意,即深思熟虑,有了“想法”后再动笔,也就是说设计的构思、立意至关重要。可以说,一项设计,没有立意就等于没有“灵魂”,设计的难度也往往在于要有一个好的构思。具体设计时意在笔先固然好,但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构思,往往需要足够的信息量,有商讨和思考的时间,因此也可以边动笔边构思,即所谓笔意同步,在设计前期和出方案过程中使立意、构思逐步明确,但关键仍然是要有一个好的构思。

对于室内设计来说,正确、完整,又有表现力地表达出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思和意图,使建设者和评审人员能够通过图纸、模型、说明等,全面地了解设计意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投标竞争中,图纸质量的完整、精确、优美是第一关,因为在设计中,形象毕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图纸表达则是设计者的语言,一个优秀室内设计的内涵和表达也应该是统一的。

二、室内设计的程序步骤

室内设计根据设计的进程,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设计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和设计实施阶段。

1、设计准备阶段

设计准备阶段主要是接受委托任务书,签订合同,或者根据标书要求参加投标;明确设计期限并制定设计计划进度安排,考虑各有关工种的配合与协调;

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如室内设计任务的使用性质、功能特点、设计规模、等级标准、总造价,根据任务的使用性质所需创造的室内环境氛围、文化内涵或艺术风格等

熟悉设计有关的规范和定额标准,收集分析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对现场的调查踏勘以及对同类型实例的参观等。

在签订合同或制定投标文件时,还包括设计进度安排,设计费率标准,即室内设计收取业主设计费占室内装饰总投入资金的百分比。

2、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是在设计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分析、运用与设计任务有关的资料与信息,构思立意,进行初步方案设计,深入设计,进行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确定初步设计方案,提供设计文件。室内初步方案的文件通常包括:

1、平面图,常用比例1:50,1:100;

2、室内立面展开图,常用比例1:20,1:50;

3、平顶图或仰视图,常用比例1:50,1:100;

4、室内透视图;

5、室内装饰材料实样版面;

6、设计意图说明和造价概算;

初步设计方案需经审定后,方可进行施工图设计。

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补充施工所必要的有关平面布置、室内立面和平顶等图纸,还需包括构造节点详细、细部大样图以及设备管线图,编制施工说明和造价预算。

4、设计实施阶段

第3篇

关键词:手绘草图产品设计师重要性

 

一名优秀的产品设计师,不仅要有好的构思、创意,还需要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将其表达出来,构思要想被感知必须通过某种特定的载体转化,草图这一图解方式是表达设计创意与构思,捕捉记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草图从表现方法上可以分为手绘草图和电脑草图,手绘草图绘制速度快、线条优美自然,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人手绘出的不确定性线条和色彩很容易激发人们更多的想象力,从而有可能不断的产生新的创意。电脑草图的绘制过程太漫长,方式机械,许多具有灵性的创意在点击鼠标的枯燥过程中被磨没了。

浩汉设计公司的陈文龙先生曾这样评价手绘的重要性“个人长期的观察,发现大部分设计师其Sketch的能力与设计创意的能力有直接关系,Sketch能力好的其创意与设计执行能力也比较强!”。手绘草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各方面:

一、积累素材,培养设计师敏锐的设计感知力

手绘草图是收集设计资料的好方法,它与照相机和一些书籍有很大的区别,设计师可以随时记下不同产品的形态、材质、色彩或是局部细节,有时也可以加以文字说明,将这样的资料整理成册就可以形成庞大的素材库,做设计时就能拓展思路,得心应手,否则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而且在进行设计速写的过程中通过对形态、色彩的感受并从新塑造形象,可以全方位的提高观察能力、感受能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且进行设计速写还有助于培养设计师敏锐的设计感知力,在绘制过程中将脑、手、眼三者结合在一起,脑中想到什么,手上能画什么,眼睛的感觉又反馈到脑中,大脑反复思维,将可视形象不断完善,因此,要想随心所欲的表达设计意图,必须具备快速造型的能力,即设计速写的能力,把眼睛看到的形象,准确、快速的记录下来。所以,平时多画一些产品速写非常必要,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快速造型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画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不断熟悉、分析、理解结构形态的过程。

二、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构思

亚里士多德曾说“心灵没有意象就永远不能思考。”心里的意像表达就是设计师手下流动的线条。美国建筑大师西萨.佩里也曾说过:“建筑往往开始于纸上的一个铅笔记号,这个记号不单是对某个想法的记录,因为从这个时刻开始,它就开始影响到建筑的形成和构思的进一步发展。一定要学会如何画草图,并善于把握草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可能触发灵感的线条。接下来,需要需要体验到草图与表现图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必须掌握一切必要的设计和学会如何观察出设计草图向我们提供的种种良机。”

草图是把设计构思转化为现实图形的有效手段,根据设计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把草图分为构思草图和设计草图。构思草图一般使用铅笔、钢笔、针管笔、马克笔等简单的绘图工具徒手绘制,是一种广泛寻求未来设计方案可行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对产品设计师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思维过程的再现,它可以帮助设计师迅速的扑捉头脑中的设计灵感和思维路径,并把它转化成形态符号记录下来。

在产品设计初期,我们头脑中的设计构思是模糊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当我们在某一瞬间产生了设计灵感,就必须马上在较短的时间内,尽量用简洁、清晰的线条通过手中的笔表现出来,快速记录下这些既不规则又不完美的形态。这个过程的手绘相对比较随意,可能是些草的小构图,或是些只能自己看懂的图解示意。待构思设计阶段完成后,再返回来修改这些未经梳理的方案。淘汰其中不可行的部分,把有价值的方案继续修改完善,直到自己满意为止。那些混乱的不规则的形态虽然不能直接形成完美的设计,但他们经常可以牵动设计师的联想,使设计师的思维不会固定于某一具体形态,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新的形态和创意。如菲利普.斯塔克设计的著名榨汁机“沙利夫”,草图就是作者在一家餐馆就餐的过程中偶然勾画出来的,著名建筑师弗兰克.赖特的流水别墅也是在灵感闪动的寥寥几笔徒手草图的基础上深化发展而来的。

三、体现设计师的艺术修养和美学追求

设计草图是从构思草图中挑选出来的可以继续深入的、可行的设计方案,经过完善细节设计而来。。设计草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对设计方案的决策,一些好的设计构思和想法,有时候可能会由于草图的效果表现不够充分而不被企业采纳。因此,在设计草图阶段,设计师要注意画面效果和草图的艺术表现力。而且手绘更具人性化,是设计师以快速形式表达情感和个性,表达审美情趣和突发的种种意念的直接工具,一幅手绘设计作品往往建立在具有严格的造型艺术训练的基础上。还能体现设计师的文化修养,是设计师个人修养的底气所在,手绘表现具有多样性和随意性,通过手绘表现可以培养设计者的个人风格,提升自身素质,也是表达个人美学修养和美学追求的一种方式,作为一名成熟的设计师,其艺术风格或俊逸、或质朴、或宕拔、或清淡,无一是刻意追求来的。

四、与企业和同行交流的工具

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产品的整体功能布局、框架结构以及美学与人机工程学方面的可行性等,往往需要与与企业决策层的领导,和机械、电器、结构设计工程师,以及企业中的生产、市场销售等与产品开发相关的各部门人员进行反复的交流和沟通,设计师可以通过手绘来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共同评价草图方案的可行性,以达成初步的设计意图,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而且产品设计工作方式常用TEAM DESIGN的形式,在与小组成员交流推敲设计方案时,手绘草图快捷直观的表现形式把个人想法迅速提供给小组以利于小组之间交流彼此的设计思路。。而且设计草图也能将产品造型的局部结构、装配关系、操作方式、形体过渡等设计的主要内容表现出来。

总之,手绘草图是学习产品设计的基础,也是进行产品设计创意过程的载体,它能在瞬间展现出设计师的艺术修养,绘画功底以及独特的思维。手绘所具有的的直观、快捷、真实、艺术等特性,使其在设计表达上享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还有助于提高设计师的想象能力和整体协调感。只有通过手绘方式的设计造型的严格训练,才能全面提高设计者脑、眼、手的扎实、灵活的创造力,真正为设计的创造性本质奠定扎实的造型基础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蔡汝震.《绘画与设计速写》. [M] .北京理工出版社.1995.

[2].米宝山/靳明.《工业设计》. [M]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

[3].何可人.《工业设计史》.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林伟.《设计表现技法》.[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俞伟江.《产品设计表现技法》.[M].福建美术出版社.2007.

[6].张展/王虹.《产品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第4篇

关键词:设计草图;创意;标志设计

在标志设计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总有学生对着电脑发愁:自己为何没有创意,想不出来好的方案呢?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爱动手画设计草图。事实上,画设计草图是实现创意的有效方法,也是标志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一、从文字到设计草图

由于人类的思维具有联想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所以随着创意构思过程的深入,往往会想到一个甚至几个与创意关键点相对应的图像。学生在创意构思阶段,要养成画设计草图的好习惯。主要是对已经收集、整理出来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得到可能形成创意的切入点,尽量让自己放松,不要急于动手制作,不要想着一下就能有好的创意。只要充分让自己的思维天马行空地飞翔,把想到的字和图都简要记录下来,接着运用简化、转化、联想等方式(这些方式可以分别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提炼出不止一组的创意关键点,重组成一个方向的设计方案,再进一步明确信息传达的主次关系和元素的表现秩序,就能初步形成设计定位。当然,为了确保创意过程中不出现设计方向上的错误,在展开设计工作之前,需要先对标志设计项目的全部资料展开调研,明确项目任务,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使创意思路自由、充分地展开。

二、设计草图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创意构思和草图表现是密不可分的,边想边画的方式可以使创意思维逐渐形象化、具体化。一方面,创意得到体现和保存(以文字和图形两种形式)。另一方面,草图可以检验创意的质量,有时想得很好,但是画出来才发现并不合适,就要放弃这个方案,重新思考;有时在画草图的过程中,受到某个图形、符号、线条的启发,又会产生新的灵感。在设计构思时,创意和草图就是这样互相联系又互相作用,因此,设计草图可以说是标志设计中实现从文字到方案、从意到形转换的重要纽带。学生只有不断经过这种思维上的放与收的历练,才能真正做到放开和深入,也更容易发现多项信息间的内在联系,对项目的认识逐渐深化。在此过程中,随着思维的深入,学生通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不熟悉的或完全未知的东西。但是,只要本着认真的态度,遇到问题再次收集资料,分析提炼,就一定能出现创意的闪光点。

三、设计草图的表达

很多学生习惯用电脑设计方案,但是从上文可以看出,用草图表达创意和设计方案是思维最直接的体现,因此笔者建议在这个阶段尽量抛开电脑,在纸上多画方案草图,让创意不断地得到深化和发展。学生可以根据个人习惯,首先把整理出来的资料信息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画出来,手写一遍有助于梳理信息。在写的过程中,最好边写边把重点词语做上记号;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多次修改或补充,在进行到后面的阶段时,也时常返回头来重新审视解构的过程,以寻找新的切入点。因此,一定要注意保留原始的手稿,即使是同一个设计定位的创意思路,在构思和设计方案时,常常会不断受到所画草图的启发而衍生出更多的方案。对于设计草图的表达,不必刻意追求草图的形似,只需抓住特点表现即可;草图也不必画得很大,很多时候,草图附在文字性描述旁边,图文结合记录创意构思,画得太大也会影响记录的速度。有经验的设计师由于创意思路丰富,草图的量就很多;而学生常常不知道画什么。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创意的前期阶段,也就是资料的分析整理开始训练。其次要养成记录草图的习惯。草图是伴随着创意关键点的出现而出现的,贯穿整个创意过程,这个阶段正是思维高速运转的时候,有时灵感来了,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便会稍纵即逝。最好随身携带一个活页的小本和铅笔,一有新的想法就马上记录下来。最后,要经常翻看、总结画过的草图,将以前的草图不时地拿出来看看,重新审视草图的可发展性,最好做个记号,划掉那些没有发展潜力的草图方案,以免干扰;再检查草图中的元素有没有变换组合的其他可能性,进一步优化重组,另辟蹊径,从而产生新的创意。总之,设计草图可以直接体现出标志设计方案构思的质量,同时也为标志初稿方案进一步细化、修正,确定色彩方案直到最终形成标志设计定稿,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设计草图在标志设计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芦影.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崔勇,杜静芬.艺术设计创意思维.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第5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 构思

1. 铁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计要求

1.1设计指导思想:

(1)强调地域性、体现门类化

(2)展示多样性、信息数字化

(3)布局整体性、使用灵活化

(4)注重参与性、体现媒介性

1.2基地位置:

基地位于铁岭凡河新区。铁岭凡河新区,东北一座水城,是中国第一个以河为城市中轴线的城市。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平面布局呈钻石状,以水为魄,以河为轴,依辽河,骑凡河,跨天水河,拥如意湖,望莲花湖,水面面积占市区面积15.7%。

2.铁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计思路

2.1设计构思的产生

2.1.1对基地的分析

我们依据“中国-辽宁-铁岭-铁岭新区-基地”这样的顺序对基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基地位于铁岭凡河新区嘉陵江路与祁连山路交口处,濒临凡河,东临铁岭示范学校。地势平坦开阔。濒临铁岭新区内重要景观――凡河。

基地西侧为支路;南侧为待建区;东侧为主干道并紧邻凡河,景观较好,不应遮挡;北侧为主干道。因而我们决定把工作人员的次入口放在东侧,把博物馆的基地主入口放在基地北侧,一方面利于交通,有利于集散;另一方面对凡河景观没有影响。

基于对基地的分析,我们认为“景观”是本次设计的关键点,而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设计,无论是在场地的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设计都应该考虑到如何与凡河--这条整个铁岭凡河新区的景观轴结合好。

在设计中,水是将建筑与景观结合以及体现铁岭水城特色的的关键点。因而怎样利用水,成为我们接下来设计的首要问题。

2.1.2构思的产生

考虑到要将建筑与景观很好的结合,我们的博物馆不应该是单一体量的建筑,而应该趋向于群体建筑,在设计中突出建筑体量的概念,并在不同体量之间形成不同的庭园景观。这样,我们想到了“聚落”的概念。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而本次设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各种非遗项目集合展出的地方。因而,我们的想法是,在功能上,突出各个非遗项目,不同项目可能是不同的体量;在形体上,突出聚落的想法,在基地中形成错落有致的体量关系。

2.2构思的深化

2.2.1场地的要素及平面形态组织

聚落构成的物质要素: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地、水源。这些要素对于本次设计的应用性很强,其中更应突出水的重要性,使水成为整个设计的亮点。

聚落具有不同的平面形态,它受经济、社会、历史、地理诸条件的制约。历史悠久的村落多呈团聚型,开发较晚的区域移民村落往往呈散漫型。我们将不同展区及不同功能形成不同的体量,并推敲他们之间的聚散变化。

2.2.2方案:聚落―水源

水是本方案的特色,方案中重点推敲了水在基地中的形状,水与凡河的结合,场地景观与水的结合,建筑与水的结合,以及建筑的体量关系。

(1)水在基地中的形状: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真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各个非遗展出项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因而龙形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2)水与凡河的结合: 采用借景手法,效仿豫园中景墙的做法,在基地东侧设置景墙,给人基地中的水来自凡河的感觉。

(3)场地景观与水的结合,建筑与水的结合,以及建筑的体量关系:

根据固定展区、办公试验、主题展区、剧场、临时展区等不同功能形成的不同体量,各个体量沿水布置,体量之间形成庭院,这样基地中的水就成为了整个景观的轴线,建筑“聚落”的概念在水的延伸方向得以体现。

2.3构思的形成

2.3.1总平面布局

在总平面的深入中,我们还是以景观为重点,首先确定的是水域的形状,然后在建筑围合成的庭院中做景观节点结合室外展览,最后确定建筑的位置以及体量。

我们运用直线和方块将原来的龙形水域进行抽象,保留原来水来自凡河的想法,这个水域方向是由东南流向西北形成整个基地的景观轴,而各个景观节点和建筑也是沿这个景观轴布置,不同节点之间由水上的桥联系。这样,沿着景观轴,就形成了几个广场空间,分别为主入口广场、剧场前广场、室外表演场地1、办公运输广场以及室外表演场地2.

2.3.2景观节点设计

(1)与水域的结合

水域是本方案的特色,水域的利用也是最为重要的节点。在结合方式上,借鉴了几种方法

方法一:使水域成为建筑物的焦点----体现在本设计的整个设计理念中。

方法二:水域与入口整体配合----体现在本方案中入口广场处水域处理成为室外水上展廊。

方法三:建筑物与水面之间处理为活动场所----体现在本方案中室外表演场地1,即将建筑与睡眠之间处理为高跷表演场地。

方法四:在水面上方建筑----体现在本方案入口广场水面上一层架空,二层为中式餐。

(2)广场、庭院设计

主入口在基地北侧,并在西北角形成主入口广场。整个入口广场分为几大部分:停车场、下沉广场、半室外入口空间,形成丰富有序的空间序列。剧场前广场主要功能是负荷剧场人流疏散。在入口广场和剧场前广场之间的水面上设置了室外展览空间,并设有水上活动平台。一方面使场地与水域很好的结合,另一方面增加了人们的亲水空间。室外表演场地1是辽南高跷的表演场地,为迎合观众看室外表演的目的,该广场也做成了下沉广场,周围踏步台阶可兼做座椅。办公、运输入口广场设置景墙。

2.3.3功能模块的梳理

(1)总体功能布局

在博物馆中,非遗项目的展览单元为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使用上需要满足参观、体验、参与、互动等内容。同时,以实物展示与表演展示相结合、固定展示与临时展示相结合、室内展示与室外展示相结合、传统展示手段与现代展示手段相结合的策展思路也直接影响着展厅的平面功能布置。经过对展厅多种使用可能性的分析,确定了展厅的布置情况,从而其他功能布置也得以基本确定。按照他们的相互关系,本博物馆设计共分为四个主要功能分区: 第一,陈列展示区:展馆:即固定展馆、临时展馆、主题展馆。

第二,藏品储藏、实验实训、后勤保障、办公区:贮藏室、永久库房、临时库房、缓冲间、制作室、保管设备间等;包括鉴定编目室、摄影室、报告厅、实验室、修复工场、文物复制室;供电、供水、通讯、邮政、储蓄、中水、换热站、库房等附属用房;各类办公室。

第三,服务共享区:即超市、餐馆、会议室、洽谈室、办公室、停车场等。

第四,剧场表演区:即室内表演区、室外表演区、剧场等。

(2)各层平面功能分区:办公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临时展区、体验区、杂技类展厅、戏剧类展厅、手工类展厅、戏剧类展厅、服务区、剧场。(如图13、14所示)

2.3.4立面的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本方案的立面设计,希望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因而采用了现代化的形式加上传统的建筑元素,运用现代建筑语汇解析传统精神。

传统―红色―窗棂―虚

现代―青黑色―面砖―实

不同于以往建筑的主立面是沿街立面,本方案的主立面为内部沿景观轴,反而沿街立面成为了附属。

第6篇

关键词:机械产品;方案设计方法;发展趋势

引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功能要求的日益增多,复杂性增加,寿命期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然而,产品的设计,尤其是机械产品方案的设计手段,则显得力不从心,跟不上时展的需要。目前,计算机辅助产品的设计绘图、设计计算、加工制造、生产规划已得到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初见成效,而产品开发初期方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却远远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为此,作者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国内外设计学者进行方案设计时采用的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机械产品方案设计计算机实现的发展趋势。

根据目前国内外设计学者进行机械产品方案设计所用方法的主要特征,可以将方案的现代设计方法概括为下述四大类型。

1、系统化设计方法

系统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看成由若干个设计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每个设计要素具有独立性,各个要素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并具有层次性,所有的设计要素结合后,即可实现设计系统所需完成的任务。

系统化设计思想于70年代由德国学者Pahl和Beitz教授提出,他们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制订了设计的一般模式,倡导设计工作应具备条理性。德国工程师协会在这一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制订出标准VDI2221“技术系统和产品的开发设计方法。

制定的机械产品方案设计进程模式,基本上沿用了德国标准VDI2221的设计方式。除此之外,我国许多设计学者在进行产品方案设计时还借鉴和引用了其他发达国家的系统化设计思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1)将用户需求作为产品功能特征构思、结构设计和零件设计、工艺规划、作业控制等的基础,从产品开发的宏观过程出发,利用质量功能布置方法,系统地将用户需求信息合理而有效地转换为产品开发各阶段的技术目标和作业控制规程的方法。

(2)将产品看作有机体层次上的生命系统,并借助于生命系统理论,把产品的设计过程划分成功能需求层次、实现功能要求的概念层次和产品的具体设计层次。同时采用了生命系统图符抽象地表达产品的功能要求,形成产品功能系统结构。

(3)将机械设计中系统科学的应用归纳为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把要设计的产品作为一个系统处理,最佳地确定其组成部分(单元)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将产品设计过程看成一个系统,根据设计目标,正确、合理地确定设计中各个方面的工作和各个不同的设计阶段。

由于每个设计者研究问题的角度以及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进行方案设计时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亦存在差异。下面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化设计方法。

1.1设计元素法

用五个设计元素(功能、效应、效应载体、形状元素和表面参数)描述“产品解”,认为一个产品的五个设计元素值确定之后,产品的所有特征和特征值即已确定。我国亦有设计学者采用了类似方法描述产品的原理解。

1.2图形建模法

研制的“设计分析和引导系统”KALEIT,用层次清楚的图形描述出产品的功能结构及其相关的抽象信息,实现了系统结构、功能关系的图形化建模,以及功能层之间的联接。

将设计划分成辅助方法和信息交换两个方面,利用Nijssen信息分析方法可以采用图形符号、具有内容丰富的语义模型结构、可以描述集成条件、可以划分约束类型、可以实现关系间的任意结合等特点,将设计方法解与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了设计过程中不同抽象层间信息关系的图形化建模。

文献[11]将语义设计网作为设计工具,在其开发的活性语义设计网ASK中,采用结点和线条组成的网络描述设计,结点表示元件化的单元(如设计任务、功能、构件或加工设备等),线条用以调整和定义结点间不同的语义关系,由此为设计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和结果预先建立模型,使早期设计要求的定义到每一个结构的具体描述均可由关系间的定义表达,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由抽象到具体的飞跃。

1.3“构思”—“设计”法

将产品的方案设计分成“构思”和“设计”两个阶段。“构思”阶段的任务是寻求、选择和组合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原理解。“设计”阶段的工作则是具体实现构思阶段的原理解。

将方案的“构思”具体描述为:根据合适的功能结构,寻求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原理解。即功能结构中的分功能由“结构元素”实现,并将“结构元素”间的物理联接定义为“功能载体”,“功能载体”和“结构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又形成了功能示意图(机械运动简图)。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功能示意图,先定性地描述所有的“功能载体”和“结构元素”,再定量地描述所有“结构元素”和联接件(“功能载体”)的形状及位置,得到结构示意图。Roper,H.利用图论理论,借助于由他定义的“总设计单元(GE)”、“结构元素(KE)”、“功能结构元素(FKE)”、“联接结构元素(VKE)”、“结构零件(KT)”、“结构元素零件(KET)”等概念,以及描述结构元素尺寸、位置和传动参数间相互关系的若干种简图,把设计专家凭直觉设计的方法做了形式化的描述,形成了有效地应用现有知识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构思”和“设计”阶段。

从设计方法学的观点出发,将明确了设计任务后的设计工作分为三步:1)获取功能和功能结构(简称为“功能”);2)寻找效应(简称为“效应”);3)寻找结构(简称为“构形规则”)。并用下述四种策略描述机械产品构思阶段的工作流程:策略1:分别考虑“功能”、“效应”和“构形规则”。因此,可以在各个工作步骤中分别创建变型方案,由此产生广泛的原理解谱。策略2:“效应”与“构形规则”(包括设计者创建的规则)关联,单独考虑功能(通常与设计任务相关)。此时,辨别典型的构形规则及其所属效应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产生的方案谱远远少于策略1的方案谱。策略3:“功能”、“效应”、“构形规则”三者密切相关。适用于功能、效应和构形规则间没有选择余地、具有特殊要求的领域,如超小型机械、特大型机械、价值高的功能零件,以及有特殊功能要求的零部件等等。策略4:针对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化求解。该策略从已有的零件出发,通过零件间不同的排序和连接,获得预期功能。

1.4矩阵设计法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采用“要求—功能”逻辑树(“与或”树)描述要求、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满足要求的功能设计解集,形成不同的设计方案。再根据“要求—功能”逻辑树建立“要求—功能”关联矩阵,以描述满足要求所需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示出要求与功能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Kotaetal将矩阵作为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础,把机械系统的设计空间分解为功能子空间,每个子空间只表示方案设计的一个模块,在抽象阶段的高层,每个设计模块用运动转换矩阵和一个可进行操作的约束矢量表示;在抽象阶段的低层,每个设计模块被表示为参数矩阵和一个运动方程。

1.5键合图法

将组成系统元件的功能分成产生能量、消耗能量、转变能量形式、传递能量等各种类型,并借用键合图表达元件的功能解,希望将基于功能的模型与键合图结合,实现功能结构的自动生成和功能结构与键合图之间的自动转换,寻求由键合图产生多个设计方案的方法。

2、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

从规划产品的角度提出:定义设计任务时以功能化的产品结构为基础,引用已有的产品解(如通用零件部件等)描述设计任务,即分解任务时就考虑每个分任务是否

存在对应的产品解,这样,能够在产品规划阶段就消除设计任务中可能存在的矛盾,早期预测生产能力、费用,以及开发设计过程中计划的可调整性,由此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新产品的成本。Feldmann将描述设计任务的功能化产品结构分为四层,(1)产品(2)功能组成(3)主要功能组件(4)功能元件。并采用面向应用的结构化特征目录,对功能元件进行更为具体的定性和定量描述。同时研制出适合于产品开发早期和设计初期使用的工具软件STRAT。

认为专用机械中多数功能可以采用已有的产品解,而具有新型解的专用功能只是少数,因此,在专用机械设计中采用功能化的产品结构,对于评价专用机械的设计、制造风险十分有利。

提倡在产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将产品分解成具有某种功能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化的基本结构,通过选择和组合这些模块化基本结构组建成不同的产品。这些基本结构可以是零件、部件,甚至是一个系统。理想的模块化基本结构应该具有标准化的接口(联接和配合部),并且是系列化、通用化、集成化、层次化、灵便化、经济化,具有互换性、相容性和相关性。我国结合软件构件技术和CAD技术,将变形设计与组合设计相结合,根据分级模块化原理,将加工中心机床由大到小分为产品级、部件级、组件级和元件级,并利用专家知识和CAD技术将它们组合成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功能模块,再由这些功能模块组合成不同的加工中心总体方案。

以设计为目录作为选择变异机械结构的工具,提出将设计的解元素进行完整的、结构化的编排,形成解集设计目录。并在解集设计目录中列出评论每一个解的附加信息,非常有利于设计工程师选择解元素。

根据机械零部件的联接特征,将其归纳成四种类型:1)元件间直接定位,并具有自调整性的部件;2)结构上具有共性的组合件;3)具有嵌套式结构及嵌套式元件的联接;4)具有模块化结构和模块化元件的联接。并采用准符号表示典型元件和元件间的连接规则,由此实现元件间联接的算法化和概念的可视化。

在进行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中,用“功能建立”模块对功能进行分解,并规定功能分解的最佳“粒化”程度是功能与机构型式的一一对应。“结构建立”模块则作为功能解的选择对象以便于实现映射算法。

3、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方法

基于产品特征知识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用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言描述产品的特征及其设计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建立相应的知识库及推理机,再利用已存储的领域知识和建立的推理机制实现计算机辅助产品的方案设计。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主要是依据产品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设计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量和决策,完成机构的型、数综合。欲实现这一阶段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必须研究知识的自动获取、表达、集成、协调、管理和使用。为此,国内外设计学者针对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知识的自动化处理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采用的方法可归纳为下述几种。

3.1编码法

根据“运动转换”功能(简称功能元)将机构进行分类,并利用代码描述功能元和机构类别,由此建立起“机构系统方案设计专家系统”知识库。在此基础上,将二元逻辑推理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相结合,建立了该“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制,并用于四工位专用机床的方案设计中。

利用生物进化理论,通过自然选择和有性繁殖使生物体得以演化的原理,在机构方案设计中,运用网络图论方法将机构的结构表达为拓扑图,再通过编码技术,把机构的结构和性能转化为个体染色体的二进制数串,并根据设计要求编制适应值,运用生物进化理论控制繁殖机制,通过选择、交叉、突然变异等手段,淘汰适应值低的不适应个体,以极快的进化过程得到适应性最优的个体,即最符合设计要求的机构方案。

3.2知识的混合型表达法

针对复杂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采用混合型的知识表达方式描述设计中的各类知识尤为适合,这一点已得到我国许多设计学者的共识。

在研制复杂产品方案设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DMDSS中,将规则、框架、过程和神经网络等知识表示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适应设计中不同类型知识的描述。将多种单一的知识表达方法(规则、框架和过程),按面向对象的编程原则,用框架的槽表示对象的属性,用规则表示对象的动态特征,用过程表示知识的处理,组成一种混合型的知识表达型式,并成功地研制出“面向对象的数控龙门铣床变速箱方案设计智能系统GBCDIS”和“变速箱结构设计专家系统GBSDES”。

3.3利用基于知识的开发工具

在联轴器的CAD系统中,利用基于知识的开发工具NEXPERT-OBJECT,借助于面向对象的方法,创建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数据库,为设计者进行联轴器的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提供了广泛且可靠的设计方法谱。则利用NEXPERT描述直线导轨设计中需要基于知识进行设计的内容,由此寻求出基于知识的解,并开发出直线导轨设计专家系统。

3.4设计目录法

构造了“功能模块”、“功能元解”和“机构组”三级递进式设计目录,并将这三级递进式设计目录作为机械传动原理方案智能设计系统的知识库和开发设计的辅助工具。

3.5基于实例的方法

在研制设计型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中,采用基本谓词描述设计要求、设计条件和选取的方案,用框架结构描述“工程实例”和各种“概念实体”,通过基于实例的推理技术产生候选解来配匹产品的设计要求。

4、智能化设计方法

智能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根据设计方法学理论,借助于三维图形软件、智能化设计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超媒体工具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表达产品的构思、描述产品的结构。

在利用数学系统理论的同时,考虑了系统工程理论、产品设计技术和系统开发方法学VDI2221,研制出适合于产品设计初期使用的多媒体开发系统软件MUSE。

在进行自动取款机设计时,把产品的整个开发过程概括为“产品规划”、“开发”和“生产规划”三个阶段,并且充分利用了现有的CAD尖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1)产品规划—构思产品。其任务是确定产品的外部特性,如色彩、形状、表面质量、人机工程等等,并将最初的设想用CAD立体模型表示出,建立能够体现整个产品外形的简单模型,该模型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建立,借助于数据帽和三维鼠标,用户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这一环境中,并且能够迅速地生成不同的造型和色彩。立体模型是检测外部形状效果的依据,也是几何图形显示设计变量的依据,同时还是开发过程中各类分析的基础。2)开发—设计产品。该阶段主要根据“系统合成”原理,在立体模型上配置和集成解元素,解元素根据设计目标的不同有不同的含义:可以是基本元素,如螺栓、轴或轮毂联接等;也可以是复合元素,如机、电、电子部件、控制技术或软件组成的传动系统;还可以是要求、特性、形状等等。将实现功能的关键性解元素配置到立体模型上之后,即可对产品的配置(设计模型中解元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产品配置分析是综合“产品规划”和“开发”结果的重要手段。3)生产规划—加工和装配产品。在这一阶段中,主要论述了装配过程中CAD技术的应用,提出用计算机图像显示解元素在相应位置的装配过程,即通过虚拟装配模型揭示造形和装配间的关系,由此发现难点和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认为将CAD技术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的三个阶段,可以使设计过程的综合与分析在“产品规划”、“开发”和“生产规划”中连续地交替进行。因此,可以较早地发现各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使产品在开发进程中不断地细化和完善。

我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利用面向

对象的技术,重点研究了按时序合成的机构组合方案设计专家系统,并借助于具有高性能图形和交换处理能力的OpenGL技术,在三维环境中从各个角度对专家系统设计出的方案进行观察,如运动中机构间的衔接状况是否产生冲突等等。

将构造标准模块、产品整体构造及其制造工艺和使用说明的拟订(见图1)称之为快速成型技术。建议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将快速成型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虚拟表达与神经网络(应用于各个阶段求解过程需要的场合)结合应用。指出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完善,应尽可能地将多媒体图形处理技术应用于产品开发中,例如三维图形(立体模型)代替装配、拆卸和设计联接件时所需的立体结构想象力等等。

利用智能型CAD系统SIGRAPH-DESIGN作为开发平台,将产品的开发过程分为概念设计、装配设计和零件设计,并以变量设计技术为基础,建立了胶印机凸轮连杆机构的概念模型。从文献介绍的研究工作看,其概念模型是在确定了机构型、数综合的基础上,借助于软件SIGRAPH-DESIGN提供的变量设计功能,使原理图随着机构的结构参数变化而变化,并将概念模型的参数传递给下一级的装配模型、零件设计。

5、各类设计方法评述及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系统化设计方法将设计任务由抽象到具体(由设计的任务要求到实现该任务的方案或结构)进行层次划分,拟定出每一层欲实现的目标和方法,由浅入深、由抽象至具体地将各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设计过程系统化,使设计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易于设计过程的计算机辅助实现。

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视具有某种功能的实现为一个结构模块,通过结构模块的组合,实现产品的方案设计。对于特定种类的机械产品,由于其组成部分的功能较为明确且相对稳定,结构模块的划分比较容易,因此,采用结构模块化方法进行方案设计较为合适。由于实体与功能之间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实体通常可以实现若干种功能,一个功能往往又可通过若干种实体予以实现。因此,若将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用于一般意义的产品方案设计,结构模块的划分和选用都比较困难,而且要求设计人员具有相当丰富的设计经验和广博的多学科领域知识。

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通常无法采用纯数学演算的方法进行,也难以用数学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而需根据产品特征进行形式化的描述,借助于设计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决策。因此,欲实现计算机辅助产品的方案设计,必须解决计算机存储和运用产品设计知识和专家设计决策等有关方面的问题,由此形成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方法。

目前,智能化设计方法主要是利用三维图形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直观性较好,开发初期用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参与到设计中,但系统性较差,且零部件的结构、形状、尺寸、位置的合理确定,要求软件具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或者有丰富经验的设计者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各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各类方法之间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如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中,划分结构模块时就蕴含有系统化思想,建立产品特征及设计方法知识库和推理机时,通常也需运用系统化和结构模块化方法,此外,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同时又是方案智能化设计的基础之一。在机械产品方案设计中,视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通用零件、部件或常用机构为结构模块,并将其应用到系统化设计有关层次的具体设计中,即将结构模块化方法融于系统化设计方法中,不仅可以保证设计的规范化,而且可以简化设计过程,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降低设计成本。

第7篇

基于环境设计教学的社会实践性不足、课程评价较单一的问题,文章提出在课程教学中以社会实践为主导、社会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为课程核心,建立起以社会综合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模式,从而增强学生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也使室内外环境设计课程模式更适应社会发展。

关键词:

环境设计;教学模式;社会实践;评价体系

室内外环境设计是实践性和社会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以往的教学模式设计命题较单一,评价体系仅限于教师评价;设计课题作业的评估与社会实际的差距较大,设计专业缺乏社会意义。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性较差,在课题作业中体现的设计构思较为简单,设计范围狭窄,对于设计中功能因素的理解较为肤浅。从深层次分析,这源于学生对现实条件认识不足,一旦接触实际项目,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设计构思难以解决现实问题。笔者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设计学院访学期间,全程跟踪研究室内设计系大学本科三年级一个学期的studio的设计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完全基于一个社会实际项目,教学效果良好。设计任务来自一个实际的养老院旧楼室内改造项目。课程前期基本上是养老住宅的基础资料收集和基本概念认知的过程。在两周以后,学生要汇报总结对这门课程的初步认识,再进行分享交流。学生进行项目实地调研也分为几个阶段的不同内容。首先是项目概览观察,然后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概览观察是对养老院建筑整体风貌特征的认知;测量主要针对具体实施改造的部分收集数据。第二次调研活动是对于第一次调研测量内容进行补充。第三次调研活动非常有意义,学生直接和养老院的老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最直接的方式了解使用者。在设计过程中,被服务方定期参与到学生的设计讨论中,提出意见。教师辅助学生进行分析、改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指导和教师与学生的二元对立逐渐弱化。在学期末学生作业完结时,一方面,教师进行总体的课程评价;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设计成果,通过评判选出待用方案,这一步完全取决于服务方,评价以是否满足社会需求为标准,而不只是教师的个人评判。这是在美国的设计专业里学生必修的一门社会服务课程,我们可以从中反思和借鉴以改进教学。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应该跟随社会发展与需求进行必要的革新。文章主要探讨在高年级设计课程中直接进行具体的社会项目实践,采用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特定的目标课题,对特定地段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分析;对设计结果的使用预期进行系统性问卷调查,或通过访谈获得反馈;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创作设计方案;评价成果时,由学生小组之间互评,相关专业教师、授课教师、设计使用者等几方面综合评定。这样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设计的社会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教学采用以社会实践为主导的方式

1.由以往的虚拟设计课题转向社会实际项目的实践,实现教学与社会现实接轨

目前的室内外环境艺术教学中,大部分设计作业局限于教师布置的虚拟设计题目,尽管高校一直强调设计要结合社会实践,但是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设计课程中,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师在开课期间没有合适的具体项目作为设计课程的实践练习,有了实际项目却不一定适合该年级的学生,等等。因此,目前设计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在教学中真正将设计与社会实践结合,这才是教学改革的本质。上文提到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学生做项目时必须以甲方意见和现实条件为依据,与教师的课题没有绝对的关系。一些院校以往的设计课题内容一般由教师拟定,设计构思的自由度比较大,几乎不用考虑现实状况,也基本不需要调研,如果需要调研,也只是对与目标内容相似项目的考察性调研。设计方案的形成主要基于学生设计思想与教师指导意见相结合的形式。针对这些状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导入新的方法与模式,设计课题采用实际地段的实际公共项目,这样学生的设计从调研到构思再到最后的完善都要考虑实际现状。教师在此环节中,除了传授基本技法之外,还要重点讲授与设计课题相关的专业内容,引导学生调研、分析、与使用者沟通,尤其要引导学生认清设计项目的服务对象和实际需求,加深对实际项目的认识与理解,以转变学生在设计学习过程中的固有思维观念。

2.由个体完成课题作业到培养小组团队合作意识

在以往的室内外设计课程中,基本上是学生独自承担并完成设计任务,学生之间没有沟通,也没有形成设计的合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学生共同调研,互相评价设计方案,甚至可以互相修改方案。通过彼此深入地交换意见,学生可以锻炼学习组织能力,并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3.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分析

新的教学模式倡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建构理论课程的纵向体系框架,真正落实将理论课中的内容付诸设计课程实践。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条框,学生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深刻地体验理论知识。从调研分析、方案讨论到设计完成,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每一个设计实践单元的理论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在设计课程活动之中,使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关联、互动,进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教师在设计实践中讲授理论,让学生把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设计实践中,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掌握理性设计的工作方法。

4.改变授课方式,促进教学有效展开

(1)由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转型为以学生讨论、分析、辩论等探究形式为主的课题学习模式设计教学要突破以往教室里的方案讨论,避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探讨受到局限。新的教学模式倡导把学生的设计理念与构思推向社会,创建一个公共的评价模式体系,鼓励学生带上图纸、模型,在设计服务地与使用者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明确自己的设计意图能否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2)多种方式表现设计构思与方案在设计课程中,学生通常表现设计思维方式的根本点是形象化的思考和分析,他们把思维活动延伸到外部,通过图形使之外向化、具体化。在设计课程初期,学生大多采用软件制图,以建造模型的方式进行初步设计,但实际上在讨论方案的初级阶段,运用此方法操作较慢,形式较为刻板,难以快速地表达设计思想。因此,教师应提倡学生在设计初步草图、草模阶段尽量使用徒手表达的方式,这样更容易推敲、修改方案,在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换意见的过程中也可以随时修改、调整,不断完善方案。在设计完成时,这一过程的图示表达可作为设计构思流程的展示,表现学生设计构思的发展变化过程。

(3)理论授课模式转变为分阶段、有目的的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教师讲授环境设计理论的时间集中于课程初期,在课程的中后期基本以方案讨论和方案评价为主,这种模式贯穿于设计教学的大部分课程。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处于“积食”状态,新的教学模式会帮助学生逐步“消化”理论知识,在学生设计的不同阶段给予其不同的知识支撑,教师依据不同的设计任务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实现有针对性的知识传授。在设计初期的调研阶段,教师应多注重社会学、环境调查学等相关的学科内容;在设计构思阶段和评估阶段,可让学生接触有关环保生态、地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环境评价学等。

二、构建学校和社会综合评估的设计评价体系

在当前的设计教学中,教师选择设计课题,学生进行设计制图、提交作业,教师依据图面问题、构思创意评定成绩。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使教师的个人情感、主观偏好等因素影响教学评价。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建立起学校和社会综合评价的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在初期设计中,学生小组之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在方案讨论过程中,社会服务对象可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在评价设计成果时,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使用者和学生都可以参与评价,这样就构成了综合多元的评价体系。

1.促进学生在设计中体现社会服务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单向的评价机制往往会导致教师与学生对立的状态。依据设计专业特征,学生设计成果的价值难以标准化或量化地衡量。教师相对于学生或许有更多的经验,但教师的评价仍然存在一定的主观局限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评价体系融入社会,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会设计的社会价值。

2.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设计的社会性意识

以往的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师单一的评价模式,学生的设计构思、讨论方案的角度也局限于教师、学生的角度,通常只能形成一些理想化的设计方案。将评价体系由教师的单一判断转变为社会的综合评判,学生从调研阶段就要考虑综合性社会问题,学生的知识、经验、个人能力等都会在设计过程中逐渐得到培养。而设计个体或团队最终要接受使用方的评价,教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只是参与性地评价,只是最终评价的一部分。综合评价基于各个层面的反应,体现出设计的社会性问题,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接受相关社会意识的培养。

结语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环境设计教学由以往封闭、单一、刻板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工作以协调、辅助、引导为主。同时,建立多元的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评价与反馈模式,弱化了师生二元对立的教学状况,在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革新的过程中,师生合作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设计教学满足社会需求。

作者:王晓燕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基金项目:

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度校级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创新技法 毕业设计 功能分析法 形态分析法

毕业设计是学生学完所有课程之后,最后一次实践性环节。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计算的能力、计算机运用的能力、查阅和使用资料的能力以及初步创新设计的能力。将在设计方法学课程中学习到的功能分析法和形态分析法等创新技法运用到毕业设计中,旨在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把机械设计与创新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创新技法来探求机械创新设计中的原理方案解。

一、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起源于1947年。美国工程师麦尔斯首先提出了产品“功能”的概念,他认为“顾客购买的不是产品的本身,而是产品具有的功能”,即产品是功能的载体,是功能的实现方式。既然人们购买的是产品具有的功能,那么任何一种产品在保证实现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任何原理和任何形式。也就是说,功能是产品的本质,而具体内容只是一种形式,只要本质不变,形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满足产品的功能要求是设计的核心。从那时起,“功能”思想成为设计学最重要的概念。

采用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方法,可以把常规设计时首先从产品具体结构的思考转化为对产品功能的思考,从而可以摆脱产品现有结构形式对思维的束缚,寻求一切能满足产品功能要求的工作原理,探索满足这些工作原理的技术装置――功能载体,并且通过对各种功能载体的组合和选优,找到能实现产品功能要求并具有创造性的设计方案。这种紧紧围绕产品功能进行分析、分解、求解、组合和选优的方案设计方法称为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的重点在于提出创新构思,使思维尽量“发散”,力求提出较多的解法供比较选择。对构件的具体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则不一定要有成熟的考虑,因此,常只需用简图或示意图表达所构思的内容。

二、形态分析法

形态分析法是一种系统搜索和程式化求解的创新技法。其出发点是:创新并不是一定要创造一种完全新的东西,也可以是已知事物的新组合。这种方法以建立形态学矩阵为基础,通过对创造对象进行因素分解,找到因素可能的全部形态(技术手段),再通过形态学矩阵进行方案综合,得到方案的多种可行解,从中筛选出最佳方案。所谓因素,指构成事物的特性,如产品用途和功能等。形态指实现相应用途或功能的技术手段。

形态分析法包括因素分析、形态分析、方案综合和方案评选四个步骤。因素分析就是确定创造对象的构成因素,它是应用形态分析法的首要环节,是确保获取创造性设想的基础,是整个方案创新的关键,它需要设计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创新产品的极大欲望。形态分析即按照因素的功能属性,尽可能多地列出满足功能要求的各种技术手段(形态),这需要发散思维。同时,收集情报和查阅资料是十分重要的。方案综合是在因素分析和形态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形态学矩阵进行方案综合。在全部方案中,既包含有意义的方案,也包含无意义或无效的方案。方案评选即在众多方案中根据已制定的选优标准,从中选出理想的方案。一般用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三条标准进行初评,再用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好中选优。

三、两种创新技法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原理方案的拟定和构思从质的方面决定了设计的水平。因此,原理方案设计是实现创新和质的跃变的关键阶段。原理方案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方案具有多解性,即实现同一功能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工作原理。采用的工作原理不同,所设计出来的机械产品具有的工艺动作不同,则机械产品的性能、结构及经济性也不同。因此,寻找功能齐全、经济性好、安全可靠,在一定条件下相对满意或最佳的创造性原理方案解是设计者追求的目标。

原理方案设计是发散――收敛的过程。从功能分析入手,通过创新构思探求多种方案,然后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经过优化筛选,求得最佳原理方案。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运用两种创新技法进行装载机原理方案设计。设计的大致程序如下:

1.用黑箱法寻求装载机的总功能

装载机的总功能:把地面上的物料(沙石、煤等)装入卡车。

2.总功能分解

将装载机的总功能分解为一级和二级分功能:执行功能(二级分功能为插入、举升和卸载);行走功能;驱动功能(二级分功能为能量转换和能量传递与分配);控制功能(二级分功能为启动与停止、变速和仪表显示);辅助功能(二级分功能为照明及其他);支承与联接。

3.建立功能结构图

建立功能结构图是使技术系统从抽象走向具体的重要环节。通过功能结构图的绘制,可以明确实现系统总功能所需要的分功能及其顺序关系。

4.分功能求解

分功能求解就是寻求完成分功能的技术实体――功能载体。分功能求解的基本思路可以简明地表达为:功能工作原理功能载体

5.求系统原理解

将各分功能解合理组合,可以得到若干个系统原理解。即把分功能解合成一个整体以实现系统总功能。

采用形态分析法进行分功能解的组合,应将系统的分功能列为纵坐标,各分功能的相应解法列为横坐标,构成形态学矩阵。从每项分功能中取一种解进行有机组合,即得一个系统解。按照这种方法,最多能得到数千种方案。然后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分功能之间的相容性,优先选用主要分功能的较佳解以及剔除对设计要求、约束条件不满足,或令人不满意的解答等原则组成少数几个方案供评价决策使用,最后确定较为满意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叶元烈.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学[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

第9篇

介绍了研究型模型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模型建构的教学目标,阐述了运用实体模型建构强化学生设计思想、激发学生潜在创造力的方法,旨在促进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三维空间造型能力的协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建筑设计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研究型模型,建筑设计,教学目标,创新能力

模型建构对建筑设计方案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能使设计获得一种具体形象化的表现,比图纸更具有空间感,是建筑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集中体现。

1理念阐释

建筑设计是将头脑中的构思具象为可视的实物的过程,在验证已经成熟的构思的同时将其继续深化完善,通过不断循环这一过程,逐渐形成最终的方案。建筑模型是根据建筑的形状和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制作的实体,是学习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模型建构根据模型的不同用途,建筑模型制作的方法不尽相同,可以分为研究模型和展示模型两种。

1.1研究型模型

研究型模型是设计者在设计构思阶段,为了验证建筑初步方案能否确定或是继续完善,或为了研究设计中具体问题而特别制作的整体或局部模型,成为建筑师整个设计构思过程中的视觉表达手段。它制作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深化建筑设计方案,推进创作过程[1]。

1.2展示型模型

展示型模型是指设计方案结束后甚至建筑已经完工制作的模型,适用于向投资方、购房者或使用房屋的业主解释设计内容,也可以用于公共建筑内部空间展示的实体模型,制作的目的是帮助大众更直观的了解建筑。

1.3建筑设计创新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会面对形形的设计任务,以前做过或没做过的、大众或独特的类型、现代或传统的风格,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条件———要求条件宽松或苛刻的面积指标、潜在的或显在的目的、场地有无既有建筑限制等等[2]。这就需要建筑师通过创造性发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或特定环境内的地段,会对建筑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正是由于它对建筑设计所产生的限制和条件,才使建筑师设计出因地制宜的、具有创新性的建筑方案。

2模型建构的教学目标

在建筑设计领域,最终要建构三维空间,将空间的各种形态整理完成。要想事先就能验证将要动手建构的三维立体形态以及空间的应有形态,在研究阶段就应该具备三维的建构条件。结合实体模型的建构特点,课题对设计课程的内容、设计的目的、考核的成果进行全方位的改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索的求知欲,通过查阅、分析、实践、思索、探讨等途径去独立解决问题。通过改革打造统一的设计教学通用平台、确保方案形成的逻辑合理,实现设计过程“教学相长”的实践目的。

2.1在设计层次形成完整认知

从方案构思伊始,研究模型建构和草图平行展开,手眼并用,设计者的思维保持在最活跃的状态。从最初的任务场地认知开始,整合场地、房屋、结构等不同层次的问题,要求学生一边设计一边解决不断产生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对各个层次设计的思考,充实学生对建筑内涵的认识,形成对设计过程的全方位的认识[3]。

2.2设计思维的过程合理性

建构不再一味强调模型的展示效果,也不看重环境的真实再现和材质的逼真程度,更多关注模型建构作为推进设计思维的过程。处理好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索之间的关联,调动学生推进方案深化的主动性,激发创作的灵感,注重过程合理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合理,完善图纸到模型的立体化设计的转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提升学生建筑设计的创新能力。

2.3教与学的互动

采用项目、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贯穿建筑设计全过程的CDIO项目,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亲身体验建筑设计过程,使得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提倡学生结成项目小组,以模型建构为载体,改革教学方法。研究实施情景式、项目式、体验式、PBL,CBL和“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等符合学科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模型建构形式。通过建筑设计及理论、结构设计及选型、园林景观设计等不同专业老师参与指导学生模型建构过程,多层次增加学生对设计理解的深度和广度,360°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形成建筑学专业多课程领域交叉互动的局面。

3模型建构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3.1完善构思,深化内涵

研究型模型刚开始建构的时候,需要用体积模型来研究符合日照条件的可设计的范围,以及房屋坐落的方位和形态,决定设计大的方向。学生找到设计方案的大方向后,制作立体模型,完善设计基础方案。基础方案大体成型后,开始着手模型建构,在建构的设计阶段,有时需要制作能看见内部空间的模型,有时需要制作可供研究结构的模型,比如歌剧院音响模拟模型。重点从建筑实体模型设计与制作的学术性、实用性和普及性等方面进行讲解,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学生能从建筑模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入手,提高模型设计的表达水平。研究模型的意义在于———从图纸、草图或头脑中的构思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方案,为了从三维角度去确认这些方案的可实施性,就需要制作模型。模型建构的意义在于模拟设计方案,研究型模型的形成反映了这一理性思维的物质外化过程。虽然还有些模型是为了展示而制作的,大部分是为了深入设计,确定设计方案而制作的。

3.2小组合作,团队助长

同学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团队助长基础上的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实现用模型去思考的重要途径。团队助长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同他人共同活动时,活动效率的提高,这叫共同活动效应,另一种是当他人在场旁观时活动效率的提高,叫观众效应。遵循“兴趣驱动、重在参与”的原则,模型建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彼此交流,帮助学生准确了解并体验模型制作的过程与细节,引导学生发现形式构成之美,并找到最佳呈现方式,提升学生以触觉和视觉为导向的设计思维能力。

3.3不拘一格,破茧而出

出于对成果保存价值的考虑,以往设计课上构建的模型偏向展示型,制作过程追求栩栩如生的效果,重结果轻过程,这样并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建构核心的目的是能够展示设计思考过程,展示创意的亮点。教改中提倡设计全程学生均使用模型来推演,突破传统在草图思考阶段使用平立剖面的思维定式,从制作立体模型场地伊始,确定大局观,分析交通流线和功能分区,进一步推敲体量,均采用模型建构来思考,使设计构思三维化,讲求直观而全面地塑造建筑。对于一组模型设计任务,提供卡纸、PVC板、有机玻璃等多种材料供学生选择并对模型成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材质的建构效果,体验建造的过程。模型材料选用不拘一格,可以使用任何能表达设计意图的物品,提倡组合多种材料进行混合制作。尤其是在建构校园模型时,学生从不同领域收集材料,对熟悉的环境进行测绘和调研,灵活加工处理原料,认知材料的实体特性,创造性利用材料,做到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思路。

3.4通用平台,多课程交叉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把模型建构打造成多课程的通用平台十分必要。针对建筑学学生结构知识缺乏的通病,模型建构过程增添结构选型的内容,引导同学尝试使用索膜、桁架、折板、网架等多种结构形式,对建筑模型进行模拟受力,受力分析比较,通过实践帮助学生认知各种建筑承重方式,为在今后设计中选择适用、坚固、美观、经济的结构形式提供参考。在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的教学中,分中、外两个板块进行经典建筑的建构与解构研究,与中、外建筑历史课教学并行。注重作品分析而不是模型展示的仿真程度,完成的模型成品也可作为中外建筑史课程的教具。

4结语

目前,在许多高校的建筑设计教学中实体模型的建构逐渐变得无足轻重———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学生更倾向于建筑模型的虚拟建构:一方面能用软件来满足设计和表现的需求就没必要动手去做,另一方面也不想产生方案形成的额外支出。有鉴于此,本课题强调研究型模型的建构的重要性,大脑与手的协作,能够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以建筑实体模型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表现设计方案的空间效果,弥补软件和图纸不能全方位展现建筑空间的缺陷。通过模型的制作可训练创作构思和空间观念,理解成功的建筑实例,建筑学专业学生在自己的设计中借助模型酝酿、推敲和完善方案,加上相关周围环境的匹配,还能增强学生的城市规划和环境艺术的设计意识。

参考文献:

[1]远藤义则.国际环境设计精品教程:建筑模型制作[M].朱波,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6-7.

[2]邹广天.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7):1120-1123.

第10篇

关键词:设计草图 建筑设计 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1

《圣经•旧约》说,人类的祖先曾经使用着同一种语言。他们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肥沃的土地上。后来,他们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入天庭的巴别塔,但当塔顶冲入云霄的时候触怒了上帝,上帝的处罚就是让人类语言不通。但是,“仁慈”的上帝忽略了绘画和音乐。语言不通的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沟通情感,也可以通过简单的绘画来沟通意愿。而绘画和音乐所能表达的,竟然常常是语言所不能及的。

绘画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但用简单的图形来表达和记录却是人类的一种天赋。作为一门艺术的绘图,讲究的是技法的表现;而草图,更多是一种“自我表达”。设计草图亦是如此,它是设计师脑中的灵感和想法变成实际的第一步,是设计师的手与脑与心的交流。但现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对建筑设计的应用尤为深入和广泛。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帮助,完成整个建筑从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建筑效果图―结构图―施工图等等的每一个环节。但是,有些时候只记得手中的鼠标,却忽略了旁边的纸和笔,急于把所想的概念变为计算机中的三维模型,而忽略了在设计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对设计草图的推敲。

试想,由混凝土、钢材石材等坚固材料构筑起来的建筑物,在最初的时候却源自于一些轻松、随意、看似不确定的草图,这正是草图的奇妙之处。是什么“力量”将构思由寥寥数笔变成实实在在的建筑?草图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就以草图作为设计体验的开始,探讨这个的问题。

一、什么是设计草图

设计草图是一种非正式的设计构思的绘图,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设计草图可以是寥寥数笔的线条,也可以是复杂精巧的表达成果。设计草图中包含了多层次的,不断修正的复合信息,是设计师不断的把概念转换为图形,再通过对图形的修正和改善,将概念不断完整形成正式图样的过程。所以,设计草图具有两种重要的特性,即尝试性和探索性。正是这两种特性使得设计草图能够把那些非正式的尝试性的线条记录下来,并通过对这些线条和图形的修正得到设计师所想的方案。

二、设计草图的核心、目的及作用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仅以空间思维的想象来完成复杂的建筑形态的方案设计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如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艺术乃是一种视觉形式,而视觉形式又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媒介”,“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视觉化思考”正是设计草图的核心。通过绘制草图的帮助,我们就可以为视觉和思维搭起一座桥,草图简单的线条可以用直观的方式,把心中所想的形态予以记录,使想象中的图形跃然纸上,而这直观的图形通过眼的观察反馈到大脑,从而刺激大脑进一步做出更为深入和实际的思考。这个步骤虽然描述起来稍显复杂,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许只有几秒,但在设计的初期,正式有这样的一个动作的循环往复,才会使得设计者的设计构思逐步的深入、完善、发展。

可以说,设计草图作为一种“视觉化思考”的设计方法,对设计初期设计方案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使用计算机软件建立模型的方法来说,设计草图的实际效率要高出许多,这样的就能更好的抓住设计灵感,而不会把精力消耗在对软件的操作上。所以说,想要抓住设计灵感,最好的工具还是纸和笔。

如果说“视觉化思考”是设计草图于内(对于设计者)的作用,那么设计草图于外的目的则是“图式交流”。正如前文中所讲的巴别塔的故事,相互交流是人们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对于建筑设计,这个多工种多学科的工作来说更是如此。所以,设计草图的交流作用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草图能够把设计者的想法快速的表达出来,并以简单的图示向合作者阐述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交流可以给人较为直观的图形,获得对方的赞同或者相反意见,方案中的问题可以通过交流及时被发现,从而使得方案可以更快的确定方向,明确目标。通过设计草图的“视觉化思考”和“图式交流”,从而顺利的完成了建筑概念方案形成过程中所需的设计构思,设计表现以及方案讨论、修改的过程。

结语

当一些建筑大师的方案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常常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设计过程,是一个由最初的想法直至成为现实的过程。由奔放自由的线条组成的设计草图,到一些经过深入思考推敲的细部造型的草图,然后才会是利用计算机绘制的建筑平面设计图、立面图、施工图、效果图。

一个优秀的建筑方案的起步一定不会缺少设计草图的助力,因为设计草图所记录的,也许正是设计师内心的能够让自己为之一振的好想法,而之后的每一步工作,都是为了让这个想法成为现实。虽然强大的计算机已经是做设计的得力助手,但一定不要忘记手中的笔,有些时候做设计的难题会在你的面前摆开层层阻碍,时常让你对着电脑发呆,不用担心,离开键盘,拿起手边的笔和纸。用自由的线条记录出你的灵感,用草图完成心与手的对话。不用担心错误和失败,草图不会抛弃和放弃你的任何一点想法,它只会促使你展开灵感的翅膀,用这草图的力量,达到设计成功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手绘表现;电脑制图

现代室内设计在自身的成长历程中有过辉煌的成果,同样也出现了糟粕的作品,两者的矛盾关系不断推动着室内设计的发展,其中手绘和电脑制图是室内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一系列的设计软件踊跃而出让电脑制图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忽略了手绘的重要性;也有一部分学者则批判电脑制图市场的混乱性,要求将手绘表现代替电脑制图在室内设计中的位置。手绘和电脑制图作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室内设计中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们通过相互融合并准确的展示了设计师的思维,而设计师的这种思维则是室内设计的创造性产物,利用这种创造性产物将室内环境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氛围的渲染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手绘和电脑制图在室内设计中各有长处和不足,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两种手法表现才能将设计者的意图在室内设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1 手绘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室内设计就是设计师对室内环境空间的划分和布局,它是一种头脑思想的创作过程,而手绘可以将这种过程形象地展现在众人面前。从模糊到清晰、从概念到深入一步步的设计成形,才有了后期电脑效果的展示。手绘效果的绘制绝不只是单纯的艺术欣赏,它更突出表现了设计师对室内空间设计的主观印象以及自身设计功底的深浅。根据室内设计方案的阶段要求,手绘表现的作用主要分为两大类。

1.1 构思草图

首先,草图的构思是初步对室内设计方案进行表达的一种形式,是设计师快速表达设计思想的一种手段。它在设计师不断思考和反思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并准确的捕捉设计灵感,收集琐碎的想法,不断完善空间的合理性。(图1)草图的构思具有随意性强、绘制快,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室内空间的风格。设计师在绘制过程中不必考虑过多的细节,而是着重于对整体室内空间做出概念性的表述,这种快节奏的表达形式非常适合现今的室内设计行业。其次,草图的构思集视觉、创意思维、想象创作和绘画表现为一体。其目的不在于画面的效果,而在于观察、发现、思考和表现,强调的是眼、脑、手、图形的高度统一。对分析设计、评价方案、开拓思维以及能力创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最后,构思草图可以方便与客户进行交流。由于手绘表现本身有很的灵活性,因而可以将室内设计的每个阶段传达给业主,通过相互交流可以更好地完善设计方案,同时业主经过对居住空间的动态了解及时把意见反馈给设计师,加强了室内设计的合理性。

1.2 表现性手绘图

第一,表现性手绘图与电脑效果图在性质上比较接近,但它可以更好的体现设计师的意图,是设计师设计理念的真实写照。表现性手绘图深化了前期的构思草图,展示了后期室内空间的效果。它客观反映了设计师对空间结构、材料灯光以及装饰造型的把控能力,对后期的施工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表现性手绘图不仅可以让电脑绘图者对整体设计方案有更明确的把握,还能在与业主或投标方的沟通交流中起到一定的展示作用。

第二,表现性手绘图具有丰富、生动、表现和真实等特征。手绘绘制的方法比较丰富,限制性不强,其绘制的风格也趋于多样化。例如,马克笔的运用比较便捷,而且绘制的效果表现力强;水彩效果图则比较淡雅、光感强。表现性手绘图的真实性体现在它通过图文并茂反映了设计作品的原创性、创造性以及可实施性。

第三,表现性效果图也彰显了自身的艺术性。(图2)艺术感染力需要建立在科学的根基上,手绘表现中除了点、线、面基础元素的应用之外,还包含了优美造型的塑造、各种颜色的碰撞以及画面中的构图和取舍等等,这些都体现出与其他绘画作品一样的艺术价值和内涵,并且表现性效果图还拥有设计可行性的特点。

2 电脑制图对室内设计的重要性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电脑软件制图在设计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在室内设计专业中要系统的学习AutoCAD、3ds Max、VRay、Photoshop、SketchUp等电脑设计软件,由于电脑制图绘制相对而言比较简便,所以受到了初学者和一些资深设计师的青睐,但电脑制图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室内设计的理念发生了变革,让创意设计发展走向了新的趋势,另一方面电脑制图周期较长、效果逼真,为了达到视觉上的美感使得制图的时间大大超过了方案设计的过程,造成设计的成果仅仅成为一个“花瓶”。电脑制图和手绘表现只是辅助设计者完成室内设计的工具,通过设计图纸更应该注重人们居住空间的安全、舒适和美观。同时,设计师对电脑制图和手绘表现理解的不深入也会极大的影响方案的可实施性。我们结合电脑软件的特性来分析它们对室内设计的重要性。

AutoCAD制图尺寸精确、操作简单,在室内设计中担当“尺”的作用。AutoCAD绘制的图纸有前期与业主沟通的平面布局图和后期施工图。AutoCAD精准的尺度可以让设计师在前期更充分的利用现有空间,也使业主能够更准确的了解空间形态以便提出合理的要求;后期施工图是通过详细的图形构造和文字来描述室内装修工程的实施方法,又可分为详细的平面布局图、吊顶布局图、地面材料图、水电图、剖立面图、大样详图等。

3ds Max也称计算机三维设计,利用这个软件可以制作出逼真、准确、直观的视觉效果图。(图3)3ds Max是在虚拟的世界构建“未来”的室内空间,可以真实地展现装修后的效果。它需要建模、材质贴图、灯光表现、后期渲染以及PS图像处理软件的协助才能完成三维效果图。设计师可以将构思完整的室内空间场景用3ds Max软件“真实”的显现在业主眼前,提高设计方案的采纳度。此外,3ds Max修改相对便捷,这样就可以在短期内创作出多种可实施方案,为业主提供多方面的选择。

VRay是一款高品质、高效率的渲染软件,3ds Max自身渲染器效果并不尽人意,而VRay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Vray是一种结合了光线跟踪和光能传递的渲染器,其真实的光线计算创建专业的照明效果,可用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等多个领域。VRay特点是渲染速度快、效果图质量高、操作简单便捷,可以让电脑效果图的观赏质量“更上一层楼”。

Sketchup是一种操作简捷、容易掌握的三维设计软件,在Sketchup中建立室内场景模型就如用笔在纸上作画一般,非常的简便。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Sketchup自身可以辨别绘制出的样条线并加以捕捉,换言之也就是可以达到画线成面,然后通过挤压而形成的模型,这在室内制作模型中是最经常用的办法。Sketchup的特点是建模快、易上手,也因为它的操作不会成为设计者的障碍,使得设计者可以更专注于设计本身。

Adobe Photoshop又被称为“PS”是一款处理图像的软件。在室内方案设计中Photoshop是一种辅的软件,用来处理后期电脑效果图中的“瑕疵”。例如,利用PS提高整体画面的亮度和某种颜色的纯度,为了丰富效果图会适当的增添人物和花草。另外,可以使用Photoshop软件来编辑三维模型表面的贴图材质,这样渲染出的三维虚拟模型更具有真实物体的质感,以此提高电脑效果图的质量。

3 手绘表现与电脑制图在室内设计中的关系

3.1 目前手绘表现与电脑制图的状况

随着传统工业向信息时代的转变,室内设计行业中呈现出传统的手绘设计逐渐被电脑设计所取代的势头。当今电脑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完善,使工作时间及强度都大大降低。它不仅能通过简单的操作命令将复杂的二维图形和三维模型变得唾手可得,也能轻而易举地完成繁琐耗时的室内设计工序。同时在电脑制图的过程中还可以反复修改,极大地提高了室内设计方案的做图效率,使得电脑制图在室内设计行业中的分量越来越重。由于手绘表现对绘画水平和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而电脑制图软件相对易学,便于使用,造成一些没有绘画和室内专业基础的人也能独立完成设计方案,完全忽视了手绘表现的作用,制作而成的设计方案偏偏一律,毫无创意而言。现如今绝大部分的室内设计作品都成为了电脑效果图,不论室内装饰工程的大小都拼的是电脑的效果图,手绘表现似乎已经被淘汰。在当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中,大多数学生为了急于求功把学习的目标都转向电脑软件的操作上,完全意识不到手绘在室内设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认为只要把电脑软件学扎实就可以做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殊不知电脑软件只是辅助室内设计的工具而已。因此,在现今的室内设计领域中传统的手绘表现已经受到了电脑制图的巨大冲撞,以至于手绘表现越来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3.2 室内设计的本质

指出,“战争中决定性的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室内设计中,灵感来源于设计师对生活的感知,是设师经过头脑“风暴”之后遗留下来的精华部分,这些琐碎的设计精华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逐步形成一系列完整的设计构思。以此可知设计构思是评判室内设计作品的关键之所在,而手绘表现和电脑制图只是表现设计构思的两种不同手段;不过手绘表现更能直接、自由、清楚的表达这种思维构思动态,从这一点看来电脑制图是无法替代的。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不能片面的理解室内设计,更不能觉得把手绘表现和电脑制图两种技术学好、学精就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室内设计专业是集建筑环境艺术学、心理学、社会行为学、基础建筑物理学的组合体,是囊括设计施工、配套材料、布局设施、沟通制作于一身的艺术系统工程。设计师应该灵活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极大的满足业主对生活环境空间的不同要求,巧妙的处理好人和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才能创造出安全便捷、功能兼备、舒适温馨的室内环境空间。

3.3 手绘表现和电脑制图的比较

手绘表现与电脑制图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传达设计师对室内环境空间的设计思想,只是采用的手法不同。它们各有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由于电脑制图具有操作简便、尺度准确、效果逼真、效率较高并且可以反复修改等特点,使得初学者和一些设计师对它产生依赖性。同时在电脑设计中也会发现抄袭严重、画面呆板、没有生机、缺乏创意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这在与业主沟通交流中非常不利。而手绘体现的是设计师缜密的空间构思能力,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些问题,它能够及时地捉住设计师脑中一闪而过的设计想法,快速地用图形记录下来,能够与源源不断的创意保持相同步伐,是设计师思维运转的体现。当然与电脑制图相比手绘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手绘表现在绘制过程中要格外细致,不易修改,也不能轻易复制,完成一套设计方案周期长。

在室内设计的创作和实践中,手绘表现代表的是“正确的道路”,给设计方案指引着方向;而电脑制图扮演的是“道路上的交通工具”,提高设计方案的效率。设计师应以“相辅相成”的观念看待两者,切实将手绘表现和电脑制图这两种技能做到眼、脑、手的高度统一,让业主真正感受到设计的“味道”。总之,要想创作出优秀的室内设计方案,除了能够融会贯通的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磨练,不间断地去学习他人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将设计方案的做得更出色。

4 结语

设计思想的取向直接影响着室内装修工程质量的好与坏,而手绘表现是设计思想的精髓,电脑制图是设计思想实现的手段。两者理性的结合是现代室内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上,走二元对立式的发展是行不通的。设计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还应当深刻地认识到手绘表现的重要性和电脑制图的优越性,扬长避短,才能营造出一个安全、实用、舒适、美观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 邵龙,赵小龙.设计表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郑曙D.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李磊.印象手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4] 吴小华.关于手绘和电脑室内设计效果图的探讨[J].美术大观,2012(4).

[5] 张媛媛. 3ds Max/VRay/Photoshop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第12篇

公共类室内设计又可分为:专卖店室内设计,酒店室内设计,图书馆室内设计,酒店室内设计,展厅室内设计等等。其次要开展实地考察和分析研究,对其方案所处的环境以及场地情况进一步了解。进一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如该室内空间的主要使用目的、性质以及室内设计的文化、历史背景,这都将为设计锦上添花。最后就是要制定出精密的设计计划,要具备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计划书。对后期的设计要精密安排和记录,做到井然有序。其设计任务书应包含方案定位、规模、投资、内容和设计施工期限;设计计划书则要确定设计思想、设计风格和设计周期。确定造型符号、制定色彩计划和材料计划、物品制够计划。另外,对室内土建需要全面了解,将建筑图纸资料,施工记录与现场实际对比,以搜集建筑结构中更多的隐蔽信息。同时应做大量的笔录与草图记录,把与业主洽谈的主要事项记录下来,为下一阶段的室内综合性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是设计师对方案进一步构思立意的阶段,由设计师最初的设计灵感和构思转向成型的方案设计。不仅要更多地收集与任务相关的信息、资料,还要进行类似设计方案的分析与比较。找出优秀与不足的地方,取其精华作为借鉴。方案设计阶段可概括为两个部分: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在概念设计中包括创意构思和文件输出。创意构思中,设计师也要与业主进行沟通,根据其设计理念、风格、进行创意草图和模型构思,这是设计师在方案设计阶段最初的大脑活跃期。不仅考验设计师的设计素养,还要求设计师具备良好的手绘表达技巧,能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想法和构思表现出来。其次就是要明确方案的平面布局、人流规划、空间划分和功能区域划分等等,这也是我们俗称的设计气泡图,能以最简单的形式表现设计的方案。在文件输出部分,我们要清晰地表达出该方案的设计说明,点明主题设计元素和设计语言,然后就是功能流线、区域规划、创意模型和草图以及平面布局图的输出,这些资料文件将进一步促成设计方案的成功。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师要进行平面、立面相结合的整体空间设计。其文件输出包含:平面布局图、天花布置图、立面展开图、室内透视图或轴侧图、室内装饰材料实物样板、设计说明。这些文件在整个的方案设计实施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业主可根据以上文件对于方案设计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更加有利于设计师与业主的沟通。

二、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是方案设计的核心部分,这一阶段通过设计图纸,将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完整的表现出来,是工人们施工的主要依据,是设计方案转向实际施工的重要部分。此阶段设计师要根据方案的工程总类进行扩初设计和方案深化设计。首先设计师要进行现场尺寸的复核,对一些比较模糊的尺寸要明确化。然后就是该方案的配套工程设计,包含水、电、空调、弱电工程、消防等。从室内装饰规范来看这点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是细部、节点、尺寸等的深化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施工所必要的施工图:这些文件应该满足装饰材料采购和施工制作的各项需要。包括相关室内立面图纸、平面布局图纸和天花图纸,还需包括结构节点详图、细部大样图以及配套工程设计图,编制施工说明和造价预算。施工图是设计人员施工时的依据,其绘制方法主要是采用“施工图法”。装饰设计施工图完成后,需要多方进行详细的校对和比对,确认达到施工标准后才可以作为工人们正式施工的依据与参照。此阶段对于设计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全面掌握室内设计施工规范,对于室内设计相关尺寸也要熟记于心,还要熟练掌握设计的相关软件如AutoCad、SketchUp、3Dmax等。设计师要根据施工图规范绘制出精确的施工图纸,争取快速地转入施工阶段,起到更好的桥梁作用。

三、设计实施阶段

室内设计实施阶段是整个方案实施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设计师必须能够协调好各工种施工工人之间的关系,还要熟悉各种装饰材料的特性,争取将自己的设计意图通过工人们的施工完美得展现在业主面前,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1)室内工程施工前,设计人员应与施工人员进行深入交流沟通、进行图纸交底。详细表达出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并且就图纸的技术问题与工人展开交流。在施工前解决掉其中的疑问,以此达到更好的施工效果;(2)方案施工期间,需要设计师到现场指导,按施工图纸的要求核对工人施工的情况,有时还要根据施工现场提出对图纸的补充或局部修改,以尽快解决施工现场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对工人施工工艺的指导;(3)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设计变更:业主变更、政策变更或现场情况变更,对突发状况能够做到及时应对,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和工期;(4)施工结束时,会同监理部门进行工程质检和验收。如发现施工不到位的地方,应及时返工或修补,为业主做出详尽说明。

作为一名成功的设计师要具备综合性的设计施工经验,对于各项施工工艺要有全面的认知。此外,一些奇特的设计造型处理方面对于施工工人也是一个考验,需要工人们认真对待,精雕细琢。所以,在此过程,更加需要设计师与工人有良好的沟通与协商,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件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现代室内设计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设计。室内设计不仅要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要做到以人为设计核心的实用功能。此外室内设计与建筑学、经济学、人机学、心理学等学科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设计功底,还要熟悉现代室内设计的相关工作流程,将设计与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完整的联结在一起,为业主设计出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

作者:秦华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