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制药工程认知实习

制药工程认知实习

时间:2022-06-11 21:03: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制药工程认知实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制药工程认知实习

第1篇

[关键词]制药工程 实践技能 人才培养

制药工程专业是药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为主并相互交叉,且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要目标是培养既熟悉制药工艺又熟悉工程设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1]。实践技能培养是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构建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也是进行制药工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2]。本文就高等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现状

目前国内开设有制药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较多,培养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课程体系也各有特点,药学专门院校多侧重化学药物原料药及制剂生产相关的工艺、工程等,综合性院校多侧重化学工艺、化学工程等在制药生产中的应用,中医药院校多具有中医药特点。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均开设有制药工程专业,一般设置在药学院或中药学院[3],多数以中药学专业、中药制药或中药制剂专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如我院的制药工程专业是以中药学专业为基础建产起来的,原名为中药制药专业,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2000年起更名为制药工程专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医药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在实践技能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改进了课程体系,加大了实践技能训练比重,部分院校建立了校企业合作平台或校内的模拟训练中心,尽管如此,各校在实践技能培养上还是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各校虽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则基本一致,把本应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药工程当作科研型人才培养,制订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时,大多只重视理论知识培养,而忽视实践技能培养,如缺乏阶段实习或时间过短,针对性不强,毕业实习对实践技能没有明确考核指标,部分学生缺乏制药大生产实习机会等。

(2)实践技能的培养缺乏系统性,没有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中医药院校在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上明显不足。

(3)办学经费不足,实验场地有限,加上连年扩招,学生人数增加,消耗大、耗时长的专业实验被压缩;部分实验以“教、看”为主,学生缺乏动手机会,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由于高校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各校“双师型”(既具有理论根底又具有实践经验)教师明显不足,导致部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甚至部分实践教学无法开展。

(5)一些学校缺乏实训场地、设备、设施、药品GMP文件等,导致学生对制药大生产缺乏感性认识,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没有GMP意识,对生产各岗位及设备的操作相当陌生,进而导致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时过于抽象。

(6)一些专业课程的教材与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缺乏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实训教材很少。

二、加强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实践技能培养体系[4]。参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相关要求进行课程设置,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与产业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确立“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承和能力培养并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思路,建立“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和注重个性发展的培养模式。构建以实验、实习、实训、创新(简称“三实一创”)四个模块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使实践技能的培养具有系统性。中医药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药学(中药学)理论基础相对较好,工程设计能力相对不足,应加强制药工程设计教学,压缩部分理论教学,在大二学年或利用寒暑假增加阶段实习,并使阶段实习与制药大生产、制药工程设计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对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管理与控制、岗位与设备操作、药品研发等的感性认识。

(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将一些课程的实验课从单一分散的完成转变为系统进行等一系列实验的改革,形成有机结合的几大实验教学模块:第一模块为基础实践模块,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实验课、社会调查、认知实习等;第二模块为专业实践模块,包括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科研训练等;第三模块为科研创新模块,包括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等,第四模块为毕业设计与工作体验,包括学生进入企业参与课题设计与生产实践等。

(三)增大实验比例和实验成绩的份量。课程设置时,应提高实验课时比例,将部分理论课内容直接放在实验课上讲解。实验课尽量单独设课,成绩单独计分,使学生重视实验教学环节,促进了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其动手能力。这样可以缩短学生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利于有效地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习惯,使实验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理论、培养能力的课堂。

第2篇

关键词:制药专业群?校企合作?实践

校企合作是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资源和环境,校企双向参与、优势互补、紧密合作,以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

笔者所在学校五年制高职制药专业群以制药为主线,涵盖了从原料药生产、制剂成品、质量检测及营销、使用等过程,主要培养适应我国医药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初步训练,毕业后从事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经营、药学服务、药物开发与研究等方面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医药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都非常快,更需要校企之间深度融合,多方面合作。为此,学校积极探索具有制药类专业特色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之路,并结合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进行了一些尝试及实践。

一、校企共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岗位技能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需要较强的理论功底及实践技能,学校邀请医药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制药专业群建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咨询和指导,同时到医药企业调研、座谈,根据企业的需求及制药工作岗位的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明确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构建与岗位技能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基础,突出实用与技能。比如根据企业的要求,开设《职业安全》课程,将企业的一些案例、要求融入到课程中,提高学生对职业安全的认识,使学生对安全的认识从身体安全、交通安全上升到职业安全的高度,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二、校企共建专业课程,开发与岗位实践相吻合的教学资源

课程建设是各项教学改革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在与医药企业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加强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课程内容选取上,根据制药企业岗位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药物分析》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制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执业药师必考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强调药品质量意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重,在该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企业质量部技术人员的指导,根据企业产品质量要求,编写校本教材,开发与岗位实践相吻合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丰富了精品课程及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

三、校企合育师资队伍,培养具有双师型的专业教师

专任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制药企业进行实践培训,了解制药行业当前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熟悉药品生产流程,了解制药企业GMP管理要求,熟练掌握制药设备的操作,并充分利用双方信息、人才和科研资源优势,合作进行技术攻关、科研开发等活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解决企业生产难题,不断提升双师素质和水平。

在加强校内专任教师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聘请企业不同层次的生产技术骨干分别作为“专家型”“授课型”和“指导型”兼职教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建设、人才质量的评价、技术研发和开设前沿动态的讲座;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建设和授课等;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这些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尤其是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非常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真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提供制药技能实践良好条件

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用、合作共赢”的原则,学校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实训室与企业现场相似,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一致,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相一致”的建设理念,制药企业专家积极参与基地整体规划和方案设计,并通过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信息、人员,以企业冠名的方式共建校内实训室,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质量;针对大型制药设备占地大、投入大、消耗大的实训项目,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实行工学结合,为学生技能训练和企业职工培训提供良好的条件。

五、校企共组学生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

1.初期: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激发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在校企共同组织下,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安排一周时间到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践,观看企业的宣传片、听取企业的介绍;在企业专业人员的带领下认真参观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的产品质量部、生产车间、包装车间等。先进的药品检测仪器,洁净的GMP生产车间,自动化的生产线、包装线等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认知实践使同学们了解了制药企业的状况,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2.中期:锻炼学生的吃苦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第二、第三学年中,学校利用实践周,与企业协商将学生分批送到企业进行专项实践及劳动锻炼,熟悉制药企业的各个岗位,一方面真正体会企业的生产过程,另外缓解企业用工难,特别是一些急件赶工时的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吃苦精神,又创造了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生产实践经验也使学生在回校后的学习中能更快、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增强了由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3.后期: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毕业实习阶段,每位学生除了校内的指导教师,制药企业也指派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师傅,手把手地为学生传授专业技能,通过在多个岗位轮流实习后,学生经考核合格即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开展毕业设计,课题与学生实习的岗位相结合,企业导师重点负责技能实践方面的指导,校内教师重点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通过“双导师制”,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通过顶岗实习,经历了学生角色到“准员工”角色的转换,最终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六、校企互助开展培训服务,助推双方建设水平更上新台阶

充分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面向企业员工积极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制药类职业技能鉴定和继续教育等多形式、多层次的专业技术培训,为企业职工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职工素质。

利用企业设备、场地为学校药物制剂压片、化学检验技能大赛提供真实的训练环境,并帮助指导大赛集训;在学校承办无锡市化学检验技能大赛时,企业协助出方案、提供裁判,全程参与,使技能大赛顺利进行。

第3篇

关键词 生物工程 生物制药工艺学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orm and Investigation on the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NG Liho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 Technology of biopharmaceutics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ubject in bioengineering.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means were explored from the theory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was summarized.

Key words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biopharmaceutics; theory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生物工程技术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少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国内大多数高校为适应形势纷纷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极大地缓解了这一现状。但由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差别很大,从而出现了一些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专业特色不明显、毕业生难就业等系列问题。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前身为发酵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偏向传统的微生物发酵原理、发酵工程设备、酒类及乳制品发酵工艺等方面。因此存在这一些如课程设置面窄、实验环节较少、专业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如何根据本专业的优势,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进传统发酵技术、提升专业特色、适应社会需求是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1 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制药工艺课程的特点

生物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医药卫生、能源工业、食品轻工、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其中医药卫生领域是应用最广泛、成效最显著的一个领域。因此我校根据社会需求、专业发展需要,将生物制药工艺学由生物工程专业选修课调整为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并增加了教学课时及开设了相应的实验环节。

生物制药工艺学以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原理、下游提取分离技术、生物工程分析、基因工程和免疫学为基础, 研究生物药物生产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制药生产过程优化,实现安全、经济、高效生产药物的一门学科。①课程不仅与其它基础课、专业课联系密切,更注重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

目前,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生物制药工艺学,在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方面与制药专业及药学专业有较大的不同,主要存在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药学基础较差,对于药物特点、新药研究开发、药理学、药物动力学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等了解较少。因此课程不仅要注重药物基础知识的讲解,更要突出生物技术在药学方面的应用和生物制药的优势。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探讨生物制药工艺学在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

2 生物制药工艺教学改革的措施与途径

2.1 理论教学方面

2.1.1 根据专业特点,重组及补充教材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药学方面的基础较差,因此根据本专业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药学基础内容、三大生物药物的制备工艺、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艺三部分。学生在了解了药物的研发、药理、质量控制等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色学习传统药物微生物药物、生化药物及生物制品,然后重点了解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对传统药物的改进及革新。既要体现传统的生物制药工艺的精华,更要把握现代生物技术制药的新技术、新成果。

目前,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材多种多样,内容形式五花八门。其中教材很多偏向现代生物技术制药或者注重生物药物的提取分离,对我校以发酵为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由本校教师齐香君经多年教学积累编写的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充分结合生物工程的专业特点,内容设置合理、注重专业特色。因此作为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制药工艺学首选教材。

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生物分离工程技术和生物领域高精尖仪器的迅速发展,生物药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生物药品制造工艺的研究开发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教材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在讲授时,要善于引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方法、新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抗生素一节中补充基因工程对传统菌种的组合生物化学和高通量筛选的优化等。同时注重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有机结合,应根据我校生物制药方面研究成果,在教学内容上穿插生物药制药实例,扩充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

2.1.2 教学方式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是一门理论紧密结合实践,应用性强、操作性的学科。学生在前期的微生物学、发酵工艺原理、下游提取技术等基础课中已经掌握了各种工艺控制原理、代谢产物分离方法等理论,如果仅采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式,学生觉得老师是重复以前的知识,抓不住重点,学习没有积极性。因此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能将原来所学的基础理论,具体分析生物药物的生产工艺,理论指导实践。我们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启发式和案例法教学法,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设计一些有启发性、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问题,或设计能体现教学难点重点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适时提问,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认真思考、相互讨论、大胆发言,教师针对性进行点评或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病毒类疫苗生产方法的教学中,将实习时录制的某生物制品厂一种疫苗生产车间的视频或图片进行播放,展示了相关细胞种子罐、繁殖罐、工业用离心机等各种加工装置及整个加工过程,学生看完后会产生强烈的兴趣,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视频中播放的动物细胞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加工病毒类疫苗要采用这样的工艺过程?工艺的控制从哪些方面使病毒产量最大化?使学生将有关细胞培养的知识与疫苗制备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地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主要是在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中,结合微生物药物、生化药物及生物制品三大类药物的典型药物生产工艺,建立案例库,在该课程部分章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解“四环素生产工艺”这一章节时,在教学中先通过讲解认识四环素这种药物的结构特点,然后以案例库中各个工厂具体四环素生产工艺为案例,组织学生对各种工艺进行研讨,要求学生从菌种、代谢控制、分离纯化方式以及收率、能耗、环保、安全及关键设备使用等方面对各厂工艺进行总结、分析比较,并从中自行设计最佳工艺。通过应用案例法教学方式,实现由案例具体分析到新内容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通过对具体药物在不同案例中具体生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 改善教学手段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许多理论知识较枯燥乏味。如果单纯采用板书形式来讲解一些相关原理和工艺过程,不仅课堂信息量少,对于一些重要的设备学生不能形象地感知。而多媒体的引入, 将有效进行重点归纳、难点释疑、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生物制药工艺实例和实验的现场图片的展示,从而产生生动、直观的教学效果,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沉闷气氛,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色彩。②但在实际教学中单纯使用多媒体,也易导致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解、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此授课时注重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教师要善于将板书内容与多媒体综合利用,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兴趣,更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系统性。

2.2 实践教学内容

我校的生物工程属于工科专业,要求教学内容上不仅注重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实践教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为基础、共同提高。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就是将生物制药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实践环节,要求通过实践来验证各类生物药物的制造方法、工艺路线、生产条件的设计合理性。以往验证性实验偏多,学生在做完实验后仅仅只掌握了基本操作,印象不深,走向工作岗位后难以很好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我校的生物制药实验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工程技术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实验教学中设计一些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对学生进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及基本仪器设备的训练与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其次,选择综合性实验,主要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生物药物制备,例如链霉素的发酵等。通过运用前期学到的种子培养、发酵控制、代谢产物分离纯化等的综合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再次,开设设计性试验,教师事先为学生拟定一些实验题目,让学生自主选题,查阅文献资料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中所用的材料、试剂、仪器、方法、步骤和预期结果等,然后组织各组学生讨论以确定实验方案,最后经指导教师审核,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准备实验、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各组学生上交具备材料、方法、结果和讨论的实验报告。③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创新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为他们将来的科研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室的操作技能外,还应该带领学生多参观走访相关的工厂、企业,如生物制品厂、各类制药厂等等,并安排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实习,这样对培养学生的生产观念和学习兴趣都是十分有效的。如重组胰岛素等工业化大生产的过程进行了解,于是参观一些制药企业就显得非常必要。

3 小结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工程一门重要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需要不断实践和改革,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紧密结合生物工程的最新的研究科研成果,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深化教改,勇于探索,使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满足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的需要。

基金来源:陕西科技大学教改项目“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注释

① 沈广志,梁启超,邹桂华,等.提高制药工艺学实践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科学,2012(5):151-153.

第4篇

记得选修课上,梁教授曾经讲到过,药厂提高利润的一些方法,其中有一条就是洁净设施少开一些。听有关负责人讲到,中等规模的药厂提高一个洁净度,每天要多花费10000度电费,这样看来,这个提高利润的方法制造的利益还是很可观的。这样以来,药品质量如何保证?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药厂实习的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药厂实习的工作心得1实习已经是每个学校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必修的一个过程。因为在实习中,你会学到很多的东西,明白很多东西,有些是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学校安排我们外出实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专业,在以后的工作中,多一份了解,多一份信心。

在这个假期,我们六位大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____药厂进行参观实习。在这些天的交流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制药方面的专业知识、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我们几个学生在对待企业还有自身发展的认知上,受到了相当的震撼。在刚来到公司,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穿上工作服,跟着他进行药厂参观。我们经过一个又一个车间,看到里面机械员工,都很忙碌,但是他们的工作都井井有条。我们一边参观药厂,一边听着负责人的介绍,我们都是受益匪浅。实习的时间过的很快,经过这段时间的参观实习,我多少有着一些体会。

在工作上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这是对一名员工最为基本的要求,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的遵守药厂车间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意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在工作岗位上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认真工作,细心检查。

在工作上,要认真工作、谦虚好学、努力学习。在工作上,很多事情都不要,粗心大意不然后果就会很严重。在工作上有什么不懂的就虚心向前辈请教,努力学习,在这个社会,你如果不努力,只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在工作上要与同事们团结交好,毕竟团结的力量才是最大的,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在工作上要和各位同事保持好关系,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这样对大家来说都会有所帮助。

这个社会时时刻刻都在竞争,优胜劣汰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随着市场、科技进步、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保持自己不可被替代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带来的竞争性是买不来、带不走、学不到甚至不可替代、无法模拟的。所以要有竞争,才会有压力,才会有所进步。每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这次的实习,我还知道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不断的努力,我会做的更好。

药厂实习的工作心得2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以下,写一些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学习所得。

第一,不要小看了学校的公选课

来到企业,我才发现,学校公选课学的东西真正和生产实践能紧密结合。大一下学期,我选修的是我校梁毅教授的“药品质量管理与监督”,当时选这个课仅仅是考虑到今后考证所需,我以为这类课程属于文科类的,会很无聊。不过,上课之后才渐渐体会到其很强的操作性,不过苦于没有实际厂房的参观,所有的学习还是停留在课本上。

来到企业,书本上很多东西都“具体”起来。厂区的环境当然没有话讲,没有大树,绿化也是一些草坪之类低矮的植物,这些都是出于对环境的布置。到制药厂参观,美国fda指定的油漆,厂区墙角圆弧的设计,内外压差对环境的保持,10万级洁净厂房的过滤措施,留样室内详细的样品保管……

如果说之前的选修课平面的话,今天的学习就是立体的书本了。

第二,关于做良心药的思考

记得选修课上,梁教授曾经讲到过,药厂提高利润的一些方法,其中有一条就是洁净设施少开一些。听有关负责人讲到,中等规模的药厂提高一个洁净度,每天要多花费10000度电费,这样看来,这个提高利润的方法制造的利益还是很可观的。这样以来,药品质量如何保证?药品的质量不是最终检验出来的,所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偏差都不能带到最终成品中去,要把对最终产品质量造成风险的因素消灭在生产过程中,这也是gmp的基本要求。做良心药,这也是对人民健康负责,莫不可为了自己利益而将他人安危看轻,当然以此试法者也有很多,于是乎,一些药厂闪电般关门也便见怪不怪了。

用心做好良心药,其真正含义大概就由于此吧。

第三,关于国情,社会,专业,管理

到了企业才发现,原来专业知识,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我国,很多时候要考虑到国情和社会,当然,管理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上述几点必须都具备才能在企业,在制药业有所成果。

带我参观的负责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国外,设计的人员不光光是要把药物作用原理,合成原理,毒理等理论层面上的东西设计好,而是要把实际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包括和社会和国情有关的东西都要考虑在内,工厂工人仅仅负责生产,一旦生产中出现问题,就要由设计人员自行解决。而在中国,设计人员与生产人员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往往生产中出现问题,都要由生产人员考虑解决,而这些问题往往在设计上就存在偏差,生产人员又如何能快速高效解决呢?

这也是当前我国的国情,一流的药物设计人员还不多。

药厂实习的工作心得3来到企业,我才发现,学校公选课学的东西真正和生产实践能紧密结合。大一下学期,我选修的是我校梁毅教授的“药品质量管理与监督”,当时选这个课仅仅是考虑到今后考证所需,我以为这类课程属于文科类的,会很无聊。不过,上课之后才渐渐体会到其很强的操作性,不过苦于没有实际厂房的参观,所有的学习还是停留在课本上。

制药药厂参观实习报告制药药厂参观实习报告来到企业,书本上很多东西都“具体”起来。厂区的环境当然没有话讲,没有大树,绿化也是一些草坪之类低矮的植物,这些都是出于对环境的布置。到制药厂参观,美国fda指定的油漆,厂区墙角圆弧的设计,内外压差对环境的保持,10万级洁净厂房的过滤措施,留样室内详细的样品保管……

如果说之前的选修课平面的话,今天的学习就是立体的书本了。

第二,关于做良心药的思考

记得选修课上,梁教授曾经讲到过,药厂提高利润的一些方法,其中有一条就是洁净设施少开一些。听有关负责人讲到,中等规模的药厂提高一个洁净度,每天要多花费10000度电费,这样看来,这个提高利润的方法制造的利益还是很可观的。这样以来,药品质量如何保证?药品的质量不是最终检验出来的,所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偏差都不能带到最终成品中去,要把对最终产品质量造成风险的因素消灭在生产过程中,这也是gmp的基本要求。做良心药,这也是对人民健康负责,莫不可为了自己利益而将他人安危看轻,当然以此试法者也有很多,于是乎,一些药厂闪电般关门也便见怪不怪了。

用心做好良心药,其真正含义大概就由于此吧。

第三,关于国情,社会,专业,管理

到了企业才发现,原来专业知识,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我国,很多时候要考虑到国情和社会,当然,管理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上述几点必须都具备才能在企业,在制药业有所成果。

带我参观的负责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国外,设计的人员不光光是要把药物作用原理,合成原理,毒理等理论层面上的东西设计好,而是要把实际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包括和社会和国情有关的东西都要考虑在内,工厂工人仅仅负责生产,一旦生产中出现问题,就要由设计人员自行解决。而在中国,设计人员与生产人员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往往生产中出现问题,都要由生产人员考虑解决,而这些问题往往在设计上就存在偏差,生产人员又如何能快速高效解决呢?这也是当前我国的国情,一流的药物设计人员还不多。

药厂实习的工作心得4上学期很有幸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了著名的制药集团—恩威药业,感觉很有收获,以下,是我一些实践心得体会:

一,要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这次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恩威集团的整体布局图,看到了他的绿化设计,以及生产车间,洁净车间整体分布情况。形成一体化管理,充分考虑到了厂址选择以及产房的特殊要求。创建于1986年的成都恩威集团,是由著名科技实业家薛永新先生带领恩威人胼手胝足、励精图治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为一体的高科技跨国集团企业。主要产品有胆舒片、藏茵陈颗粒、小儿咳喘灵颗粒、芪苓益气片、丹萸片、六味地黄胶囊、丹芎通脉颗粒、洁尔阴泡腾片等,里面也有好多展示药品。

这次参观最大的感触就是课本知识与实践同样重要!我们从事实际生产时,很多厂房的修建,设备的摆放与选择等都要依据课本知识来实行指导,课本上的知识点就是一些基础和依据,而真正在实际操作上,更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书本上的东西在现实中都立体化了,若单靠在书本上学习会比较抽象无味,但若与实践相联系的话,就会比较生动了,如这次参观车间时看到了一些提取设备还有中药炮制设备,这些设备若只看书上平面图,会很难以去想象他是如何工作的,但这次亲眼看到整个工作流程后,才豁然开朗,在现实中这些设备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而更加的复杂,但主要结构还是依照数书中来的,所以,实际生产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要忘记了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指导实践的初衷!

二勇于创新精神

这次参观后发现一个企业能够在竞争日烈的市场上不断壮大,除了雄厚的是实力外,最重要的是企业要不断创新,不要停止不前,要不断创造开发新的东西,特别是像药物方面,本来就存在很大开发空间,所以,一个公司在新药研发上是很看重的,另外,考虑到我国国情和社会,管理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制药厂要管理得好也是要花很大心思的。无论是要考虑怎样调动员工积极性,还是怎样节省投资力度方面,都需要深思熟虑。这次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讲解员给我们介绍了公司里面还有很多丰富的娱乐设施,这是出乎我意料的,这都体现了现今社会上对工人们的人文关怀,展现了社会生产上的人性化管理,所以,除了本专业必须学得很好外,其他关于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应该有所涉足,这样以后才能在制药方面有所突出成果!

三现代消费观的思考

是药三分毒,现代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们普遍追求天然含化学物品较少的药物,所以,恩威作为以中药提取为主的制药集团,在市场上很受亲睐,这让我想到,我们在研发每一种药品是首先要想到他的实用性与安全性,尽最大努力去迎合现代人们的消费倾向!这样,我们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也能真正造福社会!

总之,这次参观感觉受益匪浅,真正的感受到了一个正规制药厂的宏大产业与生产规模!让我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了更多的认识与美好的憧憬,也让我认识到制药这个与其他产品生产的不同之处,并且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我迫切的感觉到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更多是多型性人才,所以我们要在大学期间不断完善自己,做个全能型人才。

药厂实习的工作心得56月28日中午,跟随者“青年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习参观了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厂,在三精制药厂员工的带领下我们接连参观了三精制药厂接待中心、员工食堂、物流车间、制药生产车间、冻干车间。这次实践活动对我来说有着更大的现实意义,因为我是学包装工程的,尤其是物流车间和冻干车间,它让我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了信心,也让我提前了解了一个优秀的企业和想要成为一个优秀企业中优秀的一员所具备的素质与要求。

在接待中心大家仔细听了工作人员对三精的介绍:三精制药的前身是国有企业哈尔滨制药三厂,始建于1950年,最初以生产肌肉和静脉水针剂为主,是黑龙江省最早的专业化生产水针剂和国内最早引进国外水针剂一连机生产设备的企业。历经几十年药品生产经营的磨练,公司已从单一品种剂型,发展成为多品种、多剂型、医药原料和制剂并重的综合性的制药企业。主要生产经营注射剂、口服液、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冻干粉针剂等20多个剂型、300多个规格品种,形成了丰富的产品阵容。拥有亿元以上的品种四个,千万元以上的品种十二个。主导产品包括葡萄糖酸钙(OTC药品)、葡萄糖酸锌(保健品)、双黄连口服液(OTC药品)、司乐平(处方药品)等。2004年投资近亿元组建了开放型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研发平台。2004年2月25日,“三精”品牌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4年12月13日,经北京名牌资产评估公司权威认定,三精品牌价值为40.03亿元人民币。2005年9月正式更名为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主业清晰,资产质量优良,基本完成了普药生产基地、中药生产基地、保健品生产基地、儿童药生产基地、原料药生产基地的产业布局,并将陆续结束投入期,进入成长期,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截止20_年5月,三精制药已发展成拥有30个参股和控股子公司的大型集团式医药类上市公司,具备了利用资本市场功能整合其他药业资源的条件和基础,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了新的保障。目前,三精制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产品研发,集中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形成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的产品开发模式,后续发展势头强劲。

第5篇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多媒体 教育技术 制药工艺学

素质教育是高等院校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方向。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工程实践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培养高素质的世纪人才是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院制药工艺学的教学环节在整个生物制药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实践课程教学环节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质量高低。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仿真技术的特性与功能,为学习者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多媒体计算机仿真教学正是创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想认知工具。设计思想就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创设一种可行的具有极强交互功能的仿真学习“情境”,建立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的多媒体仿真教学系统;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励认知主体即学习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的工业生产过程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综合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机械设备与工程单元操作等课程的专门知识,充分考虑药品的特殊性,针对生产条件、所需环境等具体要求,研究药物制造原理、工艺路线与过程优化、中试放大、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在新药的产业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课程覆盖面广,不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而且以典型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为例,力求适应现代制药企业对制药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反映现代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体现制药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沿。

生物制药专业作为一门工程学科,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过程工业技术人才为宗旨,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强化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是从当前学生进厂实习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只许看,不许动”的情况,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模拟仿真教学是加强药科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多媒体虚拟仿真在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虚拟仿真教学的特点是真实、形象,可以直观、动态地把生产过程反映出来。学生置身于仿真环境之中,通过人机对话,教与学互动,能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速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对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和利用虚拟仿真教学效果的比较可以看出,虚拟仿真教学能使学生记住70%的内容,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记忆约30%的内容。虚拟仿真教学不仅可强化教学强度,还能把学生从被动听讲和消极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增强教学效果,有效地实施程序化教学,为因材施教提供现代化实施手段。学生可以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自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验进度,并可反复进行实验,直到掌握知识为止。

以制药工艺流程中流体流动实验数据点分析为例,在教学中采用虚拟仿真再现工艺流程中真实的操作场景,促进学生个别化学习、自我学习。由于情景逼真,互动性好,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开发基于课堂的、具有自然语言理解与产生功能的“人―机”交互学习环境。由于,制药工艺流程中流体流动实验数据点分析的教学模拟课件系统中涉及多种典型的化工制药设备及反应流程,作用原理,流体力学,等等,各物料状态间相互作用的操作过程。并且充分采用多种软件结合多媒体支持的动画、文字、视频、图像等方式表达。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工制药仿真系统的重用性、可扩展性及可视化等特点。逼真地重现化工设备中的操作现象和化工机械的大致结构。符合学校专业教学的需求条件。并具有通俗易懂、操作简便、言简意赅的教学特点。更具有教学资源共享,作为课件辅助学生自学内容的优点。

从观念技术的角度探究多媒体虚拟仿真在《制药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多媒体技术、模态技术、计算机编程手段等,再现单个设备操作、数据测试、流程运行、练习测试等,实现仿真互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现场的言传身教逼真,实现教育人性化的活动,再现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符合教育技术理论逻辑起点教与学的属性。

用多媒体模拟仿真将历来用图解形式表示出的化学生产过程各个因素转化成具有形象、生动、可操作性等特点的动态模拟课件,并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演示功能将物料流量等元素动态化。既方便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又帮助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达到快速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

2.结合我校实践探讨多媒体模拟仿真课堂教学的管理模式

我们学校拥有13个校区,分布在北京的6个城区,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由于校区距离较远,不少老师要长年往返于各校区上课,虽然教师身临现场授课,但运作成本较高。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辅助教学的作用,是我们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我们将依托北京联合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多媒体模拟仿真教学改革,将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多媒体网络学习的优势较好地结合。探索一条采用这种混合型教学模式的路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2.1模拟仿真教学

通过在《制药工艺学》中应用仿真模拟课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这种教学模式把软件仿真应用到相关课程的教学当中。在工程类课程的教学中适当应用软件仿真,会对整个课程教学起到积极作用,也能解决工程设备太少、学生太多的矛盾,因而能够在我校的大部分院校得到应用。

虚拟仿真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励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虚拟仿真教学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专业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效益,能够更好地符合有效教学规律,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2.2模拟仿真实验

我校在实践课教学中要积极引入或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提升工程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提高自身计算机技能操作水平,尽可能自己动手制作虚拟仿真实验,不断完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提高教学过程的灵活性。总之,虚拟仿真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2.3网络学堂

未来的新型多媒体教学将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光技术、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等的有机结合,能够全面整合网络各种“资源”而形成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在这一教学平台上,多媒体教室不再是孤立的,它已融入到校园网教学系统中,并以校园网资源为“背景”营造出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即集教学、管理、学习为一体的“网络学堂”。多媒体课室是现代教学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技术信息传递的展示平台,是教师了解、联系、应用教育技术的桥梁。既然新型多媒体教学、特别是网络学堂教学如此重要,一般的管理就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应用。

网络学堂为师生提供一个功能丰富、操作便捷的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学堂主页是网络教学的展示窗口。任课教师只要登录“网络学堂”,就可以在网上课程公告、上传电子教案、布置作业、开通网上答疑及讨论;同样,学生只要登录系统后,就可以在网上浏览电子教案、提交作业、参与课程讨论等。联大网络教学从2008年9月投入使用Blackboard平台,该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很多新颖的教学策略功能,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师生加强课外交流,深化课堂教学,而且成为不断积累优质课程资源的平台。今后将成为北京联合大学优质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平台。如何将多媒体模拟仿真教学应用到网络学堂中是我们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3.结语

网络教学,资源共享虚拟仿真实验结合现代通信技术,可以轻松地实现实验网络化教育,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完成虚拟仿真实验、上传实验报告、与教师交流等。同一个实验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完成,还可以实现跨单位、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教学协作,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

参考文献:

[1]李学哲.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方向[J].现代教育技术,2006,(2):54-55.

[2]李明田.浅谈化工原理仿真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5):70.

[3]姚利民.中外教育家有效教学思想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107-110.

[4]王.仿真实验室在高职食品专业教学中的建设及应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9):54-55.

[5]S.Young et al.Profiles of Effectiv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99,(6):670-686.

第6篇

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0月,2000年10月,公司整体改制为股份制有限公司。企业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中西药制剂及原料药。公司在美丽的滨海城市荣成注册并设立生产基地,在首都北京设立管理总部、研发部和行销总部,实行新型的两地管理模式。公司现有员工六百余人,是一个具有优秀的专业化素质以及强烈“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和高度执行力的朝气蓬勃的团队。近几年来,公司多次与高校联姻,在市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加强与相关职业院校的合作,在不断完善企业职工教育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努力探索订单式培养,联动式合作的新路子,加快制药企业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制造从营造开展,加大投入提软硬件水平。

制造产品首先要从培养员工开始。企业员工队伍素质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讲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高低乃至企业发展的快慢。在校企合作之初,我们即从自身建设入手,不断加大职工教育软硬件建设,营造校企合作大环境。工作中力求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我们在企业内部成立了由企业、学校双方人员组成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企业方总经理和学校方校长牵头,双方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共同参加。研究制订年度、学期合作计划,解决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实行每周五例会、每月底汇报工作制,确保校企合作工作有序进行。二是投入到位。我们按照起点高标准,作用高效化的原则,投资建设了可同时容纳150人学习的综合教学室一处,购置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和投影教学设施。并且我们还先后投资建设了可供200人休息的实习生公寓楼一栋,可供300人就餐的餐厅一处,并配备了娱乐室、台球室和乒乓球室等一应休闲娱乐设施。让实习生学的专心、吃的舒心、住的安心、玩的开心。三是工作到位。为确保校企合作和企业职工教育工作的扎实推进,我们还专门招聘了两名专职教师,配备到人力资源部,专职负责校企合作具体事宜和开展企业日常职工教育工作。并将其工作开展直接列入人力资源部和教师本人的日常工作百分考核,促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现在我们已成为了市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和省企业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

二、招工从招生开始,企校联动促在校教育。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方根据我们企业实际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和招生,展开订单式培养。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尽企业所能,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将企业招工和培训工作直接前伸到学校。加大企业宣传促招生。在学校招生的同时,我们也有针对性地加大企业形象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来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并积极引导学生和家长到企业参观,感受企业良好的生产工作条件和文化成长氛围,使家长和学生自愿报考。选人驻校授课。在学校开展专业课培训的同时,我们结合学校方教学需求,选派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他们将专业理论与企业生产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真切地学习到实践知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专业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接纳教师到企业学习。为了使学校教师能够及时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我们还每年接纳合作方学校的教师到企业来,分配到药品研发、工艺管理、质量控制等相关岗位,与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相互交流、互促共进。今年以来,我们共组织了开发、工艺、质检等七个专业岗位30余名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先后接纳了荣成水校、荣成成人中专等相关校院的多名教师到企业来进修。他们在相互学习中不仅能够取长补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而且更加深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友谊。

三、上岗从实习开始,步步推进抓在岗培训。

企业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入学的前两年完成必需的专业理论学习、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拓展意识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后一年进入实习,熟悉相关岗位技能要求、提高专业技能。从学生学校课程学完,到企业实习第一天起,我们就与学校一起,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企业岗位需求,逐个学生制订实习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在岗培训。先是抓基础培训,使实习生达到企业员工基本要求。由企业人力资源部和学校带队实习教师一起,对实习学生进行为期七天的实习前培训,系统地学习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员工礼仪、安全生产等基本知识,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达到企业员工上岗要求后方可上岗实习。再是抓技能培训,使实习生达到岗位入职要求。我们采取名师带徒的方式,在企业关键岗位选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当指导师傅,由他们对上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手把手地操作。使实习学生在一至三个月内即可顶岗作业,成为一名合格的岗位员工。然后是抓轮岗培训。使实习生成为复合型人才。我们结合学生技能掌握进度及岗位难易程度,采取每一至三个月轮岗一次的方法,对实习学生进行轮岗培训,每次轮岗,我们都与学校教师一起,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两天的交流总结,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巩固已学技能,听取同学们好的经验和作法,为下一步轮岗打好基础。

四、发展从发扬开始,文体活动聚兴企合力。

校企合作以来,我们每年都接纳100~200名学生实习,他们实习后大部分留在了企业工作,为了使他们能够心系企业,与企业一起健康成长。我们还结合青年职工活泼好动的特点,将思想教育有机地融入文体比赛活动中,广泛开展起“月月比、月月赛”职工文体活动,让职工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陶冶情操、凝聚合力。活动每月至少一次,主要有“职工卡拉OK赛”、“争做优秀班组长”、“十大尊师爱徒标兵评选”、“十大质量标兵评选”等等,每项活动开展完之后,公司都要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公司领导逐个颁奖,与获奖职工一起同台歌唱,这样不仅使获奖员工心里光荣,而且劲头更足,同时参加活动和观看的职工也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赶超的方向和目标,向心凝聚力更强。有力地促进了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队伍的建设,加快企业健康高效发展的步伐。

第7篇

(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摘 要: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特点是以专业应用能力指标为引领,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培养与行业培养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缩短了毕业生与社会的“磨合期”,真正实现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7-0077-02

收稿日期:2014-11-15

作者简介:张筠(1976—),女,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功能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乳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JGZ201201224)

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素质要求变高,对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引导高校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1]。广大的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目标和定位上也已基本达成了共识,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应以“应用”为主导,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应以培养现代技术的应用者、操纵者为目标,即要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应用型本科大学是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强国以及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生产力方式的变革需要,是为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是中国整个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节点[2]。

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构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体系[3]。黑龙江东方学院在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制定中,依据服务面向地方区域、为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注重依据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建立了食品和化学两大专业群,并初步构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应用能力指标为引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校培养与行业培养相结合,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突出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缩短了毕业生与社会的“磨合期”,促进了学生尽快进入“熟手”的行列,真正实现了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培养,能够为社会提供行业所需的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总结该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特征。

一、专业应用能力指标明确

围绕食品和化学两大专业群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充分考虑现代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需求,以社会需要、职业需要为核心,以能力为主线、实践体系为主、理论为其服务的新模式,明确各专业培养目标,精雕细琢每个专业核心应用能力指标,精挑细选实践教学内容,依据核心能力设置课程平台,配置教学资源,充分体现出职业能力的核心性,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素养的科学统一。力求尽量避免“过度教育”、“学非所用”,做到基础够用为度,技能好用为尺。每个应用能力指标都有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撑,形成理论教学、校内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教学链,可确保能力指标的真正实施,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建立了教学纲领性保障。

二、搭建完整实践教学链

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能力指标为主线,将实践教学贯穿各个教育环节,改革单一实践方式,建立了八学期实践教学链,从校内实验发展到校外实习,从单一实习扩大到多样实习,从认知实习到就业实习,形成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技能实训、就业实习、毕业设计“七点一线”的实践教学链。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基本技能,通过认知实习了解专业,通过生产实习了解工艺,通过技能实训提高技术,通过毕业实习实现就业。在不间断的实践活动中加强专业意识,补给学习动力,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确保了实现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可能性。

三、整合实验课程

实验教学已打破了理论带实验的常规做法,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实践教学,大幅度改革各层次实验教学内容及模式,采取基础实验课以强化训练为主,重在加强基本技能培训;专业实验课以综合、设计实验为主,重在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整合和调整小而零散的实验为大综合实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并根据不同课程特点,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工程性、实用性、多样性。从工程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应用课题,开展体验性、问题性、自主性、开放性等实践活动,多方面、多层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同时不断引导教师和学生改变实践教学理念和方法,摆脱实验课辅助理论课的地位及思维方式,使课程设置真正向着企业需求发展,实实在在地服务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

国际上应用型大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并且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值得借鉴的经验[4]。我们认为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学校教育与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高校和产业界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是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极好办法。黑龙江东方学院树立攀高结贵提升合作层次,抓大不放小发展实践基地的观念,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积极促进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研合作,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水平和质量。目前已实现了与政府机构的合作办学,携手与多个国家级科研院所和乳品龙头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建立了国家级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成立了一个校企共建的联合学院,积累了几十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使学生的实践基地遍布各个行业和各个地方。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使企业和学校实现双赢,学校通过合作解决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有机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真正掌握最实用的技术,而企业从学生中找到自己理想的人才,节省了人员培训的时间和费用。

五、采取多样化实习实训形式

根据专业特点的不同,实习实训形式也采取多样化。如乳品专业与国家乳业技术中心签订了“3+0.5+0.5”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接受一年时间的工学结合授课;食品专业的检测方向与各大检测机构签订定期实习合同,分别经历理论学习、行业培训、检测机构实习等专业能力训练;而食品专业的粮油工程方向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合同,通过顶岗实践了解企业文化和培养职业素养;生物工程专业最先引进了“订单式培养,社会化就业”的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共同培养的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使学生的实践形式为实习、顶岗相结合。并且各专业课全部增设课程设计,同时还引进了仿真生产线来加强实训,不仅建立了工学结合、以工促学的实践教学法,还使岗前培训和教学结合在一起。

六、实施制度化管理,提倡科技活动

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和管理有制度化保证,各项内容全面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建立教师定期下厂培训制度,将“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化;建立实习实训总结考评制度,严格监督实习实训质量。建立开放实验室制度,将学生的课外科研创新活动计入学分,推动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建立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考评和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将科研与学生课外实验活动相结合,开放实验和学生毕业设计相结合,引导各项竞赛与学生就业、创新相结合,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立足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七、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将职业资格培训融入教学计划

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中,充分考虑相关职业资格培训内容,使本科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并驾齐驱。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毕业时在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的同时,还能拿到职业资格证、行业认证书等相关专业准入证,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和顺利进入社会奠定基础。目前多数学生可以拿到国家高级食品检验资格证,国家高级化学检验资格证,食品质量内审员资格证,食品营养师资格证,环境质量内审员资格证,食品分析化学工程师认证,环境分析化学工程师认证,制药分析化学工程师认证等国家职业资格证或行业认证证书。

八、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始终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我们认为应该要校内外相结合,即在通过考试、实验、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环节进行校内质量评价的同时,还要以社会评价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薪资、专业对口率和离职率,关注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的评价,良好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是学生良好发展的保证。因此我们在大学四年的课程设置中,不仅进行专业相关基本素质教育,还在每学期均设置了专业导论课程,安排行业专家、名人名师等进行职业素养讲座,细水长流地给学生灌输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现状,以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本专业、立足本专业。实践表明,黑龙江东方学院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及社会用人单位评价均较好。

参考文献:

[1]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

[2]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第8篇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28-03

以地方特色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工业,已成为支撑贵州省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贵州省食品工业总产值接近全省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国发2号文指出“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发展特色轻工业,做强做优特色食品工业”,按照《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贵州省特色食品产业振兴计划”的要求,提出“立足我省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特色农产品基地和旅游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食品和旅游商品”。作为一所市属地方高校,“突出实用,服务本地”是贵阳学院的办学定位。

2014年教育部高校转型改革方向已明确,全国将有6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转为应用型本科教育,而此次高校改革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扩招后“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贵阳学院正是一所面临改革调整的地方性高校,在此转型背景下,我们如何准确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尽快适应转型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贵州省规划和发展的要求,只有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在此背景下,我们结合地方食品行业、企业的特点和对食品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进行了广泛调研。根据我校的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对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建设和改革。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现状

贵阳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始于1984年原贵阳市金筑大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和食品工程专业专科教育,2008年获批“生物工程”(设食品工程、制药工程两个方向)本科专业,并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开始了本科教育;2012年12月,“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批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建设,2014年升级为贵州省“重点学科”建设。目前,学院已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科研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由于受师资及基础条件限制,我校原有教学体系比较传统,课程体系设置大多借鉴兄弟院校,教学内容设置特色不足,工科课程设置较弱。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原有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远远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有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的特色不凸显,没有体现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与优势;

二是有些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存在交叉,传统课程结构变化不大,体现社会需求的课程设置不够;

三是实践课程属传统知识型,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因此,学生解决综合、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力较低;

四是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未能有效地顾及师生间交流,使得师生交流多限于课堂,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指导。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改革遵循我院“强化基础、注重应用、塑照个性、求实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并进的教学理念,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教学内容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和应用型能力为目标,以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为特色,满足我省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这次课程体系调整,力争使学生的理论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1.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我校“突出实用,服务本地”的办学定位,结合贵州特色资源和行业发展方向而调整制定,培养具有工学学士学位的应用型食品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构建上强调突出我校的学科特色,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明确的方向,在专业上也没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这几年我院在果品加工与贮藏方面显示出一定成绩,先后以我院为依托获批了“贵州省果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果品加工贮藏与安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果品加工与贮藏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科研平台,聚集了科研队伍,提升了教师科研教学能力,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与实践条件。如何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以科研促进平台建设、以平台建设促进学科发展、以学科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实现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以此为基础,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了系统的方向培养和拓宽口径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即以食品加工与贮藏为培养方向,同时兼顾粮油、乳制品、畜禽、调味品、烘焙等方向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

2.课程设置调整。原有教学计划中学分分布不均匀,课程设置较多,没有体现专业的核心内容,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与调研,这次教改明确了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确定了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为主干课。在主干课的授课内容上,以食品加工与贮藏培养方向为主线,调整了食品工艺及食品贮藏保鲜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了软饮料工艺学、发酵工艺学、农产品贮运学等课程的内容,同时,调整了调味品工艺学、粮油加工工艺学课程学分,通过食品工艺学的教学内容调整拓宽专业知识面。这样既彰显了我院的学科特色,又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口径,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3.突出工程教育特点。原有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虽是工学学科,但课程内容总体偏理,工程性不强,新的课程设置上系统地增加了工程类课程,并按专业方向增加或删除了相关课程,实践课中还在第四学期增加了金工实习。经过这两年的调整,工程类课程明确了以机械制图、机械原理与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设计六门课程为核心,突出工程教育的特点,使学生建立工程化概念,适应食品行业的需求。

近年来,我院在食品工程领域发展迅速,先后建立了金工实习车间,与企业联合投资合作建设了省内一流的食品工程教学中试基地,包括:年产3000吨饮料中试生产线、500公斤天然产物提取中试线、200升发酵中试线、超临界CO2萃取等,使得我院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学科的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等提供了保障,学生可以此作为实践基地,了解、熟悉、强化了工程化概念。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应用型学科,实践是培养学生工作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1]。

在实践教学的设置方面遵循以下原则:培养学生建立专业的意识,通过日常训练提升专业兴趣,最终达到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依据这样的原则我们设计了三个梯度层次:一年级为认知性实践,主要通过参观实验室、生产车间及讲座来建立对专业的认识,并学习基础实验知识;二、三年级通过专业课程实验来训练动手动脑能力,通过参观、了解企业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四年级综合实验及参与老师的科研工作以及毕业实习提升专业的技能。

在实践教学设置上,调整了部分课程的实验课学时数,并把原来的课含实验课程全部调整为单独的实验课和理论课,并单独考核,这样在期末计算综合成绩及评定学生实验能力时更科学合理。在实践教学安排上,一年级实践环节以化学基础实验训练为主,二、三年级增加金工实习、课程实习和课程设计,四年级除毕业环节的实践外,还增加了大综合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28.5%。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1.课堂教学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工科应用型专业,一些工艺课程及工程类课程光靠教师课堂讲授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在此次教改中,以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机械设备和软饮料工艺学等课程作为试点,进行教学方式上的探索,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是学院发展的思路。以我院两个中试基地为依托,在教学中,适时把学生带到中试基地中进行实地教学,将教学中涉及的设备、设施以及工艺流程实际展现在学生面前,把理论教学和实体、现场教学相结合,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难懂的概念转化为实景。同时强化了学生专业的系统性,把三门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深受学生的欢迎。

目前我院除拥有两个中试基地外,还建有一个冷库两个保鲜库等冷链设施,还拥有一批具备工业生产能力的中试生产设备,学生在相关课程中涉及的设备设施大部分能看到实物,如均质机、超高温瞬时灭菌设备、超临界CO2萃取设备、发酵罐、超高压灭菌机、真空冷冻干燥机等,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直观和有效。在分析检测方面,我院还与贵州省理化测试院共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贵阳学院-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双方共建的“贵州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南明区分中心”,也将为提高学生的分析测试能力提供学习的平台。

除实地教学外,还推广以精品课带动相关课程的活动。我院的食品微生物已被评为校级精品课及双语建设课程,以精品课双语课的建设推动其他课程教学。食品教研室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利用说课、评课、“老带新”方式带动大家,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我院的教学水平。

2.实验教学改革。近几年来,学校和财政资金大量投入及获得的科研项目资助,我院现建有8个专业实验室,即食品分析实验室、食品化学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果蔬贮藏与保鲜实验室、果蔬加工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微生物理化测试室和精密仪器室等。实验室面积1000M2,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近1000万元,使我院的实验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

实验教学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实验教学中学生被动、应付实验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学科发展和课程教学工作需要,并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如可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并亲自去操作,去体会,不但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通过教研室课前的说课活动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制订,使各科课程的实验项目减少重复性,增加后继课程的衔接性,并在实验项目安排上有意识地向培养方向靠拢。

(3)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主要以果蔬加工实验室、果蔬贮藏与保鲜实验室和微生物理化测试室为主。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可以到开放实验室做实验,现在的开放实验室不仅有我院的同学还接纳我校其他学院的同学,实验室每学期接纳学生达到300人次,同学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激发了兴趣。

(4)每学年举办一次实验挑战赛,通过各小组的实验挑战,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实习模式改革。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生产实践、毕业实习,我院的教学实习改革主要是利用中试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院现有省级食品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省级果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一个,饮料加工中试线和天然产物提取中试线各一条,冷库一个,保鲜库两个,还具有高新设备单元教学车间、锅炉房、纯水制备间、原料和成品仓库等。其中中试车间除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外,还承担与之相关的科研项目的研制、开发和中试生产,使之成为兼具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校内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中试车间可接纳学生长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有效缓解校外实习难的问题,为食品科学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2]。除利用自有中试基地强化实习外,我院还与省内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通过参观认识这些优秀食品企业,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结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集生物、化学、物理、机电、化工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学科领域涉及面广,而贵阳学院又是一所地方性高校,从资历从实力无法与省属高校相比,在学术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时期,我院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就必须紧紧围绕“夯实基础、扩宽口径、注重应用、提高能力”的方针,结合我省食品行业需求及我院实际情况,突出自身特色方向、带动相关领域、打造特色专业。通过对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提出的改革办法得到学院的重视,并在教学中得到实施,受到师生的欢迎,收到良好的效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对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工艺等骨干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更新,密切注意学科发展的大趋势和最新动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工程素质 卓越计划 化工原理 课程建设

为促进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素质的全面提升,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行工程技术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1]。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制药、食品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由“化学”到“化工”认知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由理及工的桥梁作用,同时承接后续的化工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等专业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尽早建立工程意识、树立工程观念、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用工程观念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是卓越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笔者通过授课方式,结合本校化工原理中的部分实例,探讨了工程素质培养的几个关键环节。

1 工艺流程认识实习

化工原理课程不仅讲解化工单元操作中的三传理论,还包括单元操作的大量设备。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几乎没有参加过工程实践,因而也没有工程概念。传统的授课方式和简单的教具,不能使学生对单元操作建立感性认识,对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也缺乏了解,这就很难让学生将各单元操作及设备与生产实践联系在一起,或根本理解不了三传理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对实践生产有何指导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不能令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死记硬背勉强通过考试的学生大有人在[2]。

通过认识实习,结合工艺流程介绍单元操作及典型设备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是学习化工原理,向建立工程意识迈出的第一步。因此,教学计划中加入见习教学环节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绪论章节可以将单元操作介绍移步化工智能工厂或有代表性的工艺模型现场。我校是以石油化工专业为特色的工科院校,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及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紧紧围绕原油炼制、乙烯裂解的工艺,通过微型智能工厂,结合实际生产流程介绍单元操作的简单原理、典型设备、性能,使学生对单元操作建立充分的感性认识。在设备知识模块上,要求学生利用认识实习机会,对设备结构及其原理有初步的了解;条件允许时可以请相关企业的车间技术人员针对某一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给学生授课,如塔设备、换热器和离心泵等。通过典型产品工艺流程、实验室中型实验装置或身边可以理解的简单生产工艺及设备,引出化工原理课程的各单元操作、三传理论,让学生认识到参加工作后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学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提升学习兴趣,树立工程观念。

2 仿真实训/实验操作

学生对单纯的教学模型和图片演示教学产生排斥,从而出现对单元操作原理理解不透,理论课兴趣不高,实践课不愿动手,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的现象。化工仿真操作给学生一个模拟操作环境,能解决化工专业学生下厂难、操作危险的难题。我校不但开设了单元操作的仿真实训,而且还开设了石油炼制主要装置的工艺流程仿真模块。通过仿真实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大胆动手实践,培养工程的实际操作技能。授课过程中根据理论讲解的进度,由简入繁地开设仿真实训。例如在流体输送设备离心泵的仿真训练中,从开阀、灌泵、起泵等基本操作开始,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实际生产操作,学习实践管路中的流量计、真空表、压力表的使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获取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方法。在传质单元操作的仿真训练中,学生对于启泵、流量器、压力表的使用已经不陌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操作工艺参数。我校利用仿真系统,对流体输送设备、精馏、干燥、过滤单元操作建立起虚拟环境,将单元操作的操作流程、操作点以及控制参数等信息逼真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仿真操作中探求生产过程、思考工作原理,使理论知识的掌握由被动变为主动[3]。

为了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开发设计创新性实验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我校在现有精馏验证实验装置上进行设备改造,设计了“冷液回流操作条件下的精馏设计性实验”项目。通过改变进料组成、进料流量、冷液回流温度、回流比等操作参数,采用热量衡算、物料衡算,确定精馏塔不同操作条件下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预测产品组成变化,然后依据设定的实验条件进行精馏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分析影响精馏操作的主要因素。实验完成过程中,既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传热、传质的基本原理,又有针对性地强化传质的操作性问题解决,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4,5]。

3 理论讲解,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理论课程教学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核心。上述认识实习、仿真实训,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掌握课程知识质量与效果还依赖于任课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化工原理教学体系中加入生产观摩、仿真实训,在有限的学时下,使原来的理论讲解时间变得不足。所以对理论内容合理精简,做到精、深、突出基本概念与共性规律,这些都需要授课教师的充分准备和课堂的生动讲授。但是,化工原理课程中涉及许多在课堂上难以直观表达的内容,如流体在管路中流动的类型、离心泵的气缚与气蚀现象、各种换热器的构造及强化传热的形式、板式塔降液管液泛与淹塔等。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单元操作原理,在授课中加入以下教学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3.1 借助多媒体

采用Flas与教学录像讲解,可以将离心泵、换热器、塔设备、液液萃取等单元操作的原理、设备结构、操作现象等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三传理论以及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如在讲授传热设备时,将换热器冷、热流体的流动路径制作成Flas在课堂上播放;在精馏塔操作线、干燥物料湿焓图的确定上,也可以通过Flas一步一步地清晰展现。

3.2 化工案例教学

化工案例教学的“教材”要具有真实性、工程典型性和教学实用性。案例的素材基于各个单元操作,收集已有的国内外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案例的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最有效知识来灵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考探索过程,是对学生能力增长最有帮助、参与动力最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了将理论知识正确、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了他们对化工单元操作方法和单元设备分析、比较、评价及选择的能力[6]。

通过以上课堂的授课,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用工程观念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工程思维理念。

4 利用工厂实习,实践工程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与工厂企业的设备流程密切相关,如何将理论切实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实习环节应成为重要的教学环节,而这个主要环节由于校企合作薄弱及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等因素受到限制,往往被多数学校所忽视。

我校响应教育部卓越计划的号召,与珠三角、粤西地区多家化工、食品、燃气企业建立了“互惠双赢”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使学生在了解生产主要设备的类型、结构特点、尺寸、材料的基础上学习生产化工产品的原理、方法、工艺流程及成本核算概况。特别是根据培养计划安排的毕业前进厂跟班实习,让学生在工作中熟悉工艺参数、单元操作、设备操作与管理,真正体会如何处理现场突况及安全防范等;在工作中收集生产现场的数据,作必要的物料、能量衡算,对生产状况作一定探讨,对所发现的生产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使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作竞争能力得以提高。通过毕业前的进厂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化工原理知识与专业知识连贯起来,加上教师的必要指导,最终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交一份满意的毕业设计。

5 结束语

通过教学体系改革,转变化工原理传统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与践行中感受化工原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地位。通过工艺流程认识实习给学生各单元操作的感性认识,建立工程意识,树立工程观念;通过精心组织理论教学内容、引进先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仿真实训与动手实验过程中用工程观念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树立工程思维理念;让学生在工厂实习中真正感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2-25.

[2] 倪献智.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突出工程观点和方法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2007,95(3):79-82.

[3] 李江存,胡晓春,王连鸳,马萌萌.动画和仿真技术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4):251.

[4] 童汉清,于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J].价值工程,2012(7):213-214.

第10篇

1 当前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

陈旧,方法单一目前,中医药院校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普遍依附于理论课开设,实行的仍然是实验教材-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实验报告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而且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完善,将学生的实验报告作为其实验成绩的主要考核指标。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像一名讲解员,而学生就像一位操作工,做一步看一步,手忙脚乱。由于没有实验考试,学生也容易产生一种只注重实验报告轻实验操作过程的心理,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抄袭实验报告的情况,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2 教学内容

简单落后,操作工艺技术、配套教学设备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中医院校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主要为单向验证性实验,而且仅局限于散剂、丸剂、煎膏剂、颗粒剂等老剂型的制备实验,选取这些老剂型的代表制剂,给出既定的处方、工艺,学生进行简单的制备操作实验,而对于其剂型的选择、处方设计、制备方法的选择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考察基本未涉及,对于剂型制备完成后的质量检验也缺乏关注。实验过程中多采用手工作坊式操作,如采用手工挤压制粒、胶囊板手工填充胶囊、手工熔封安瓿等,与制药企业机械化的生产实际相差太大,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与生产实际相似的制剂设备的特点与使用技术、实验记录与报告的书写,与制药生产实际中药品研发的技术要求严重脱节,没有直观的药品生产GMP 概念。

1.3 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实验教学资源匮乏

近年来,各院校对实验室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课时有限,教学仪器设备仍然无法满足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需要;很多院校虽然都建有校外实训基地,由于制药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到了校外实训基地后,也只能参观一下,很少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再加之实验指导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和基础科研工作,很少深入到药厂一线,对药厂实际生产情况知之甚少,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讲课内容枯燥,照本宣科,无法讲清实际生产情况,导致教学成了空中楼阁。

2 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建议与措施

2.1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2.1.1 独立设课,增加教学课时

将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独立设课,增加实验课时,使实验课时略超过理论课时,达到1.2∶1 左右。

2.1.2 充分利用

现代教学手段,轻松式教学在实验教学前,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学视频、网络交流平台等现代教学手段,轻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在片剂的制备实验开始前,先播放在药厂中拍摄的压片机的生产、检修(如更换冲模)视频,应用视频技术对实际操作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企业大生产压片机的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要点,开拓学生的实验思路。课后,通过网络共享,学生还可以反复学习,加强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3 课堂上师生互动

教学,建立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教学模式 课堂上,教师不再以板书讲解为主,而是通过设问、现场引导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例如,在每次实验开始前,教师根据实验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提问,或随机抽取学生上台讲解实验,由原来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讲,学生回答或讲解的效果纳入学生实验的平时成绩。这样通过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既可以督促学生克服惰性,做好课前预习,又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实验开始后,学生已经心中有数,不再手忙脚乱,而且能够对实验过程出现异常结果和现象进行正确地判断,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完成实验后,要求学生结合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认真写出实验小结体会,为避免学生间相互抄袭,要求当场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原始数据记录、实验结果与讨论、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当场评分。

2.1.4 课堂外实行开放

自助式教学法,弥补实验课时不足开放自助式教学法具有开放、自主和自助的特点。这种方法从实验项目、参与人员到实验时间都是开放的,学生以预约形式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内完成各种实验。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可以弥补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实验的主体。在开放时间内,学生可以加强操作训练,不仅可以对实验课中失败的实验项目进行分析、重做, 还可以对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进行预做;学生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通过预约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各种学科竞赛培训以及各种兴趣小组的创新试验研究和科技活动,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自选实验,自主探索,凸显学生与学习的自主性。

2.1.5 加强实验

考核,期末安排实验考试学生一人一组,临时抽签选题(题库为整个学期的实验项目),口试与操作考试相结合,口试在操作考试前进行,内容应涵盖实验课的相关知识点、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最后综合学生口试、操作、实验结果当场评分。这样,将考试作为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加强学生对平时实验课的重视。

2.2 与时俱进,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2.2.1 精简验证性

实验删减临床应用较少剂型(如散剂、煎膏剂)的制备实验;保留常用剂型(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栓剂、注射剂等)制备实验;适当增加新剂型(如滴丸)制备实验;避免重复性实验操作,如颗粒剂、胶囊剂和片剂的制备前期工序(如药材的提取、浓缩、精制、制软材、制粒、干燥)基本一致,可增加每组药材用量,3 个制剂的制备实验合在一起开设,制成干颗粒经整粒后,1/3 使用颗粒包装机进行颗粒分装,1/3 使用胶囊填充机进行胶囊填充,1/3 添加适量剂后使用压片机压片,同时增加胶囊剂与片剂的崩解度比较实验内容,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同种药物制成的不同剂型对药物崩解时限的影响。

2.2.2 增加综合性

实验一是从市场购买中药制剂样品,整合中药鉴定学、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分析化学的相关实验内容开设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重量或片重差异、含量测定、崩解时限以及溶出度检查等质量评价综合实验。二是将新技术、新工艺(如缓释技术、控释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引入到普通剂型(如片剂)中,并与传统工艺进行比较试验。

2.2.3 增设设计性实验

在某一阶段性实验结束后,有意识地就该阶段的剂型和技术,适当安排一个阶段性的设计题。例如,在各常见剂型制备实验完成后,给学生某一处方,要求学生根据处方临床用途及各药材性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来选择合适剂型,设计药材提取纯化工艺、处方筛选、成型工艺、制定质量标准等试验研究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全班研讨,选出较佳方案后再予以实施,最后根据实验结果优选出最优方案。这样既避免了学生相互抄袭、相互依赖的弊病,又验证了理论知识,还掌握了科研工作的一般思路与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2.2.4 加强药厂见习、实训环节为加强理论联系

实践,避免学生纸上谈兵,适当安排课时组织学生到药厂(或医院制剂室、模拟药厂)进行实地参观,利用假期安排两周左右基地轮岗实训。学生通过轮岗实训,使其能基本掌握制药企业生产、药品质量检测等相关岗位的操作规程和流程,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2.3 面向企业生产实际,搭建校内外实践实训平台

2.3.1 最大限度模拟生产、经营企业的实际场景,开展模拟药厂和模拟药房建设我校模拟药厂总投资约300 万元,先后购置了热回流提取双效浓缩机组、V 型混合机、槽型混合机、摇摆式制粒机、多功能流化制粒包衣机、旋振筛、中药制丸机,胶囊填充机、软胶囊制备机、滴丸制备机、旋转式压片机、抛光机、铝塑泡罩包装机、颗粒包装机、电子计数瓶装机、口服液灌轧机、安瓿拉丝灌封机、印字机等一批中试生产设备,可以完成中药材的提取、浓缩、干燥,原辅料的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制丸)、压片、胶囊填充、包装(袋包装、瓶包装、泡罩包装)以及洗瓶、配液、灌装、封口、印字等制剂单元操作。通过组织学生到模拟药厂进行认识见习、生产实训,让学生重点掌握与制剂生产、质检有关的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事制剂生产、工艺设计、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我校模拟药店完全模拟社会药房建设,中药饮片柜台、处方药柜台、非处方药柜台、保健品柜台、收银台一应俱全。通过组织学生到模拟药店现场参观见习、开展药师工作实践训练,让学生牢固掌握药房的机构设置和人员职责、药品摆放和饮片斗谱原则、药品调剂的操作程序、特殊药品(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药物的处方调配和保管制度以及其他药店相关事项,为学生储备今后作为药师为临床药学服务所需的专业知识。

2.3.2 校企协同培养,与药厂共建中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药学教育提出的相关要求,我校与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积极合作,共建了湖南省中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基地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条件和有效的管理运行模式,基地立足于学校教学资源,依托企业产业优势,通过实施专业教育进企业、教师进车间、学生进岗位、技术能手进校园人才培养工程,将课堂由学校延伸到企业,产学结合,在实战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制剂技能和综合素质。

2.3.3 借鉴电子、电力等其他专业领域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展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由于制药行业的特殊性,限制了学生在制药企业生产真实场景中进行实习实训的机会,而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契机。药物制剂生产虚拟仿真系统通过采用3D 技术模拟药厂生产车间的实际状态,以药品生产实践操作为主线,整合现代药品生产工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物制剂设备、岗位标准化操作规程、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以及车间管理等内容,将原来繁杂的现场讲解、演示委托给计算机,利用电脑仿真具有的可重复性与自动引导性的特点,设置各种可能的选项、障碍、问题,引导操作者逐步熟悉和掌握制药企业的洁净区管理、制剂生产设备操作、检验岗位操作、生产文书填报、GMP 实施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视角来扮演生产人员角色, 弥补了当前实验教学脱离生产实际的弊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通过对各制剂岗位操作的仿真实习与仿真操作考核,让他们在充满趣味的切身体验中加深了对制药企业药品生产实际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实训系统通过设立课堂教学、仿真操练、在线考核功能模块,可以满足教师授课、学生自学、综合考评的多项要求,使得24h 开放实验室成为可能,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目前,国内已开发出药品生产(GMP)虚拟实训仿真平台、中药制药(GMP)实训仿真平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实训仿真系统、药房管理虚拟实训系统等药学类相关仿真教学软件,为中药药剂学虚实结合的现代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软件支持。

2.4 提高实验教学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师资队伍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依托我校药学院建立的人才培养基地和教学实习基地,一是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选派年轻教师去药品生产企业进修实习,让他们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接受技能培训,丰富实践经验,了解最新的药品生产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验教学能力;二是聘请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教师,充实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同时,制订和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比如制定《实验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建立《实验教学的学生评教制度》,严格规范实验教学流程和教师的授课行为,督促教师严谨治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 讨论

第11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专业特色系列课程;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168-02

目前生物工程专业所开设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课程内容纷繁复杂,新产生的课程名称不断增加,尤其是各课程之间内容交融,既浪费学时,又浪费资源。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按生物学知识形成脉络,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地安排课程衔接顺序,构建基于专业特色的系列课程体系。但是目前生物工程专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选用的课本出版时间较长,内容陈旧并且繁杂,开的课程种类多,没有从专业特色角度出发构建课程体系,没有按系统论整体优化的原则,从宏观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相关性等问题,导致有些课程之间存在内容简单重复、实验项目雷同或内容相近,彼此之间衔接不合理,课程体系没有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等问题。

2.有些老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只是单纯地放PPT,没有很好地调动课堂氛围,致使有些学生觉得所学知识枯燥乏味,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3.由于学的课程比较多,如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在教师授课时,造成了课程内容之间大量重复,占用了大量的课时,如遗传学中“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就与微生物中的“微生物的遗传变异”有重复内容。若反复讲解,则使内容过于冗杂,不但浪费学生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造成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

4.理论课学时长,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及工程实践训练课时小,这不但束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严重影响了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

5.考核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由于以上的教学模式,一学期结束,学生什么也没学到,教师不得已划范围,给答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都追求不挂科而不是对这门课产生兴趣,这严重影响了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养,对高校的发展与毕业生在社会中立足是十分不利的。

二、基于专业特色研究生物工程专业系列课程的建设方案

1.专业特色系列课程建设的目标是课程建设标准,主要内容是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更新。所以构建专业特色系列课程能够有效地解决生物学内容繁杂、内容陈旧等诸多问题。

2.按专业特色系列课程实施模块式教学改革,建设师资队伍,开展教研活动,整合教学内容。按生物学基础知识脉络和学生认知规律来确定课程的衔接顺序。系列课程体系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统一性的优点。针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应以专题的形式展开,让学生当老师,让老师当学生,在讲台下提问,还可以在班级里分组讨论。采用专业特色系列课程,既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又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专业特色系列课程,为避免生物学系列课程内容简单重复或实验项目相近,应合理安排衔接顺序。(1)根据专业特色,构建生物学知识系列课程体系,其衔接顺序: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性,免疫学。(2)根据专业特色,按核心知识、技能安排生物工程系列课程,其衔接顺序: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化工原理,酶工程,发酵工程设计,生物工艺学。

4.根据专业特色,按“上游、中游、下游三阶段”建立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特色,按“一条线”构建集中实践教学系列课程体系。构建带有专业特色的“一条线”实践教学体系衔接顺序: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学,生物制药生产实习,食品工业生产实习,发酵工程设计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避免走马观花式见习。

5.系列课程组的教师应按照系列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应以系统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考核,加大覆盖面。系列课程组教师集体研究命题范围,重点、难点,分值比例。评卷要采用流水判卷。系列课程体系的各门课程不但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分工,而且各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性、结构的合理性和一定的系统性应非常严密,而知识本身又具有客观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此采用系列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吃透其“精髓”,学生才能对所学专业更加感兴趣。

6.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系列课程体系: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艺学,生化大实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同时还应加强实验室硬件条件的建设,争取让实验室做到全天性开放,并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应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于经典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其精髓。实验室的试剂、药品、器材应配备完全,以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7.教师在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按照系列课程组开展教研活动。专业特色系列课程组教师彼此互相听课、评课,研究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避免系列课程之间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实验项目的雷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系列课程教学模式下,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建立知识体系。

三、专业特色系列课程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1.基于专业特色发展的课程体系广泛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建设,尤其是适用于理工类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等。课程体系能够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使专业课程设置、内容、学时、知识、能力培养要求等更加合理。

2.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采用系列课程的教学方式,优化了课程教学,能为学生节约大量时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感兴趣的方面,做他们感兴趣的实验。

3.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通过独立设计实验,锻炼了他们做实验的能力,使学生的操作技术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学习方法也变得更加灵活。

参考文献:

[1]杨绍斌,杨萌,韩俊艳.普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育教学,2013,(9).

[2]骆鹰,张敏,刘小文.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湘南学院学报,2013,34(5).

第12篇

一身米色西装,简洁而不失女性气息的短发,精致而淡雅的妆容,当姚千华婷婷出现在你的面前时,很难让人相信这么温婉娴静的女性居然是征战投资界多年的投资人,没有一丝凌人的气势,没有半分商人的精明,仅仅能从她的眼中看到作为投资人的睿智和果断,

2007年9月20日,姚千华正式加盟Sofinnova Partners,作为欧洲领先的独立风险投资公司之一,Sofinnova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投资于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一直以欧洲作为主战场的Sofinnova于今年正式转向亚洲区,而姚干华加盟后的第一任务就是到中国开拓市场。

结缘VC界

涉足到风险投资行业,完全改变了姚干华的职业生涯,也完全不在姚干华的意料之中。在中国上海医科大学攻读了临床医学专业的MD学位之后,姚干华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强烈的求知欲使得她又一次奔赴日本进修,并最终获得了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生物工程学硕士学位,学成之后,她顺利进入日本横滨健康保健科学研究所(Healthand Science Rcsmirch Institute)信息系统分公司并担任系统工程师,此外,姚子华还曾在中国上海华东医院作为实习医师从事医学服务。

如果不是一次“凑巧”,姚干华也许会一直致力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就是这次“凑巧”使得姚干华的职业生涯完全有了转变。初识风险投资行业,是因为姚千华与一家猎头公司的谈话。“猎头公司跟我谈到了风险投资,一个我完全陌生的行业。”姚干华说。当她随着谈话而了解了风险投资时,唯一的感觉就是“这个行业真伟大。”她对本刊记者表示:“我当时感觉居然有人愿意出资去扶持那些缺乏资金却又最尖端的科学项目,这真的是在为人类做贡献。”完全没有考虑作为投资人能够得到多少回报,姚千华仅仅凭借着对风险投资行业的敬佩走进了这个商业目的极强的行业。

姚千华最初进入的风险投资机构是日本第二大风司NIF SMBCVentuFes(大和三井住友风险投资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一职。在四年的任职期间,她独立负责欧美市场,并先后负责对5家公司的投资,其中4家总部位于欧洲,一家位于美国。在她所投资的5家公司中,有3家公司已经完成了首次公开募股,分别是AcotdsTherapeutics(Nasdaq:ACOR)、Bl。Xeu(SWX:BXLN)及InnatePharma(Euronext:IPH) 。一系列成功的投资案例使得姚千华很快获得了业界的瞩目。研究开发新药的公司通常有很大的资金需求,因此,多家风险投资共同投资同一家新药研发公司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姚干华在负责NIF的欧美投资事业时认识了Sofinnova Partners,随着投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接触,姚千华对S。finnova的了解和认知也越来越深入。在双方进行共同投资的时候,相互讨论投资经验、投资哲学等。终于在2007年9月,姚干华正式加盟Sofinnova,担任其亚洲区副总裁,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资深投资者,她的使命是带头制定和阐释Sofinnova的亚洲战略计划。“尽管我是在今年9月才加入Sofinnova,还只是一张新面孔,但实际上我进入风险投资行业后就认识Sofinnova,我们熟识的时间和我的投资龄是一样的。”姚千华说。

加盟Sofinnova

“在国外的VC界中,Sofinnova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姚千华说,“能够加入到Sofinnova团队是我的荣幸。我非常欣赏他们对跨文化差异的重视,并尊重他们的投资理念。作为成功的风险投资者,Sofinnova在建设企业的过程中真正秉持了促进企业长期繁荣的理念。”

Sofinnova于1972年成立于巴黎,是欧洲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独立风险投资公司之一,距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Sofinnova的历史悠久到成立之初有99%的法国人都不知道什么是VC。”姚干华简短的一句话道出了Sofinnova的历史地位。1976年Sofinnova在美国硅谷成立了分公司,并在1997年成立了独立合伙人制度,于是美国与法国的公司分更名为Sofinnova Venture与Sofinnova Partners,成为姐妹公司。两家公司作为两个独立体各自经营自己的事务,Sofinnova Partners以欧洲作为投资地域,仅有20%投资于美国,而美国的SofinnovaVenture则刚好相反。尽管两家独立的公司都以当地的项目为主要投资,但是当其中的一方投资于大西洋的彼岸时,他们都会与姐妹公司合作。“毕竟我们还是有着一种信赖的关系存在。”姚千华表示。

姚千华所加入的SofinnovaPartners管理的资金达9亿欧元,主要投资于两个领域,一个是信息技术领域,一个是生命科学领域,主要关注这两个领域中的早期公司。它的投资战略包括作为主投资商和联合投资商,为一些高潜力的团队和项目进行早期投资。Sofinnova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成绩是辉煌的,比如作为第一轮投资者投资美国优秀生物科技公司Genetech、Chiron、Biogen、欧洲知名公司Actelion、Nicox等,据姚干华介绍,她所负责的投资亚洲的业务并没有独立的基金,目前仍然计划通过法国的基金来投资亚洲企业。

生物科技最早发展起来的是美国和欧洲,日本相比较于欧洲有着一定的差距,而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差距就更为明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生命科学行业的逐步壮大,中国市场对于高质量的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大量全球顶尖的制药公司开始涌入中国市场,除了两年前罗氏(Rochc)和辉瑞(Pfizer)进行了重大投资之外,一年前的Astra Zeneca、礼来公司(EliLilly)和Novartis都分在中国投资1亿美元用于建立研发工厂。“我投资过欧洲的和美国的公司,也在日本的生物科技公司做过董事,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是完全不分地域国界的。”姚千华说,“但是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创业投资团队,经历过投资高峰期和低谷期的团队对公司的扶植,会使整个企业发展迅速但是稳健。Sofinnova作为这个领域的资深投资机构,亚洲的投资计划是具有长远眼光的,能够把我自己的经验及想法和Sofinnova的投资管理团队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加入Sofinnova的原因。”

中西合璧

在NIF工作的四年之中,姚千华看过了太多的欧美生物技术公司,也积累了相当多的业内经验。她所投资并最终上市的Acorda Therapeutics公司,在上市前后几经波折。在上市前,由于某次临床实验结果出问题,一些投资人做出了更换管理团队的决定,然而姚千华凭借多年的经验坚信公司的团队,最终公司还是成功上市了。上市之后,由于市场问题导致AcordTherapeutics公司的股价一直下跌,姚千华再一次根据自己的经验表示了对公司的信任,结果公司临床二期结果的当天股价就涨了4倍,两个月之内涨了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