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生活污水

时间:2022-03-14 06:42: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生活污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生活污水

第1篇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

1.1治理资金缺口大,设施建设不到位在城乡二元环保体制下,尽管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在提高,但农村环境治理历史欠账多,资金供给成为首要难题,现有资金供给规模与渠道难以满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求,尤其是分散式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加上农村自然村落分散,集中处理困难,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覆盖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

1.2行政管理主体与权责不清晰,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建设、管理分别有住建、环保、水利三个部门,这种多头管理模式势必会造成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资金使用过于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工艺复杂多样、质量参差不齐,治理效果不明显;二是部门分工不明确,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相互脱节,设施运行不足、停用闲置问题突出;三是省、市、县主管部门不同,难以对地方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地方部门工作业绩无法得到上级的肯定,缺少行政激励和持续性。

1.3处理工程运维与监管体制建设滞后,运行资金缺乏,设施运转率不高在管理理念上,受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供应、运营等传统思路的制约,大部分设施有镇(村)自行运行维护。但由于人力及技术上的限制,以及运维资金得不到保证,设施运行情况及效果不容乐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受村级经济影响,不愿承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及维护费用,运维费用成为的包袱,开开停停,有的甚至弃之不管,造成政府耗费大量资金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闲置、“晒太阳”。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2.1统筹规划,健全制度,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领导一是科学合理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环境保护、城镇体系、镇村布局、国土整治等规划相结合,明确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空间布局与建设时序,并结合实际明确对应的主管部门;二是注重管理的规范化、长效化,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能及运营主体,协同分工,保障运营经费来源及使用,优化运行标准及监管方式、考核办法。

2.2科学分配污水处理资金,拓宽政府和社会资金来源一是要改变农村居民缴纳污水处理费用却不能享受污水治理权利的状况,按照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未覆盖人口比例,从居民生活用水费中抽去污水处理费用,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分散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和监管;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重点资助分散处理设施建设,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公益事业;三是要考虑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监督管理的经常性支出,用于管理人员聘用、水质监测、主管部门行政监督等支出,做到“政策到位、监督到位、资金到位”,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正常开展。

2.3推广设施专业化管护,引导农村环保产业化发展一是按照专业化管护的思路,逐步推广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委托经营模式。初始阶段可以按照“谁建设,谁管护”的原则确定运营单位,并逐步引入资质审查与准入制度;二是通过资质审查和工艺规范,实行“建管一体化”,引导设施建设和管护向技术和实力较强的企业集中,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企业参与设施管护的积极性;三是对于从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企业,给予税收、金融和科技(研发)等政策扶持,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产业化发展。

作者:钱奔徐卫刚单位:张家港市环境保护局

第2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法

我国农村每年排放的无数数量就比较多,而且依据相关调查发现,农村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量大部分都是没有进行规范的处理,没有安装科学的处理系统,并且肆意排放的情况尤为突出,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因此,相关单位应当对其处理手段不断的探索,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

1.1 自然处理

由于我国农村污水中通常都包含诸多物质,例如厨房垃圾、粪便等,当人们在对这些物质进行处理的时候,往往是采取土壤、植物等有关物体之间所产生的作用的原理进行解决的,这种处理手段作为一种自然处理方式,是利用土壤、植物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吸收,通过微生物进行分解而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但是这种方式没有对污水做到规范性的处理,将污水直接就排放到了相应的河流中,这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致使水源出现了污染的情况。

1.2 生物处理

因为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原来自然处理生活污水的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人们开始利用生物处理技术来对生活污水加以净化,主要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特有的新陈代谢功能,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清除掉。但是在利用生物处理之后,人们还是将生活污水直接用于农业灌溉,并没有再做进一步处理,加之生物处理技术的不成熟,未将污水净化彻底,导致水体中的微生物与有机物严重超标。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用原则

2.1 因地制宜

在农村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必须要结合该区域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处理技术。农村地区的人口、地形、地质、气候以及经济水平等,因地域地理位置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在选用污水处理技术时,也应当因地制宜的选用合适的处理技术。例如,用地比较受限、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选择应用好氧与厌氧相组合的处理设备,而针对气候l件良好、用地也比较充足的农村地区,可以选用稳定塘与人工湿地等处理技术。

2.2 管理简易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虽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技术方面还存在欠缺。例如,在农村建设起处理生活污水的基础设施,由于专业技术的匮乏,使其在建成之后不能正常得以应用,更不要说能够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了。所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在选用时,一定要遵循管理简单容易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污水处理技术的作用。

2.3 花费造价低

目前,我国诸多地区没有对污水处理引起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也没有较多的资金投入到污水处理工作中。比如,诸多农村地区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好痒处理手段,然而在处理手段应用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所以一定会在使用的时候受到资金的约束。相关单位在对农村污水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最大程度选择成本不高的处理手段,并尽可能控制能量的过渡损耗。

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法

3.1 生物处理技术

3.1.1 沼气池

在农村地区建立一定数量的沼气池,能够实现净化的效果。在建立沼气池的时候,可以是几家共同建立,亦或是独自建立,操作方式较为便捷,农村污水就可以依据这种方式得到净化,将水质系统加以完善,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满足相应的排放要求。

3.1.2 生物滤池

这里所说的生物主要是说厌氧生物,由于滤池和氧化池所具有的结构较为相同,而主要的区别就是生物滤池是处于密封的状态。生物滤池还存在诸多优点,比如没有过多的投资,不需要浪费大量的资金,也不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所以在农村污水处理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3.2 好痒处理技术

3.2.1 氧化法

氧化法具体是指生物接触氧化法,它是由生物滤池经过改良之后得到的一种新型处理技术,实际操作简单方便,因此比较适合在农村进行推广使用。我国各区域由于环境与地理位置的不同,在温度、经济水平以及出水率等方面也存在很多差异,所以针对农村气温比较低、出水较难以及用地受限的农村地区,可以推广应用氧化法。

3.2.2 蚯蚓生物滤池

蚯蚓生物滤池就是利用了蚯蚓的特性,提升了土壤的通气性与透水性。这种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低耗能、高效率的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减少污泥的产生率。在很多农村地区开展应用蚯蚓生物滤池,实际上有很大优势,因为蚯蚓在农村的农田中比较常见,所以该项处理技术相比于其他处理技术,存在一定的优势,可以大量推广应用,已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

3.3 生态处理技术

3.3.1 人工湿地

所谓人工湿地,可以理解为是相关人员对自然湿地加以模拟,应用相应的植物、微生物的共同合作下,对生活污水进行科学的处理。而人工湿地是利用土壤以及相应的填充料结合的形式,在床表面可以适当的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从而可以建构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这种处理手段能够对农村生活污水加以解决,使其实现净化的目的,与此同时人工湿地的构件也较为便捷化,管理起来比较方面,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即使会占有很多的土体资源,但是依然会实现净化环境的效果,所以该处理手段适合使用在较为集中的地区使用。

3.3.2 稳定塘处理技术

对于稳定塘处理手段来说,实质上是在整修的过程中设置了相应的围堤以及防渗层,利用水生物的净化特点,能够对污水实现净化的目的。而建设一个稳定塘不需要浪费较多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约资金的作用,不需要对污泥进行处理,然而却需要占据着较大的土地,而且很容易受到天气情况所产生的影响。所以,在农村地区倘若想要采取这种处理手段,那么还需要依据该地区的具体情况确定。

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手段的科学选择以及探索,都应当依据农村地区的具体状况,对该地区的地质情况以及发展水平进行考察,并对住户具体的居住地点有一定的了解,建议当地居民利用沼气池来对产生的污水进行排放。而就集中人口的地区而言,可以利用生物滤池亦或是稳定塘的方式对污水加以处理。选择科学、恰当的处理手段,能够为提高农村居住质量带来益处。

参考文献

[1]何安吉,黄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及改进设想[J].环境科技,2010(03).

[2]吴迪,赵秋,高贤彪,赵琳娜.厌氧-3级好氧/缺氧生物膜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0(07).

[3]程炜,范建伟.我国南方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10).

第3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可行模式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247

1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及特点

1.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我们知道,农村的生活污水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不仅包括洗衣做饭产生的废水,还包括厕所产生的污水等。另外,学校政府和医院的排放污水的重要来源。农民养殖的畜禽粪便也是一个重要来源之一。据有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的行政村数量达到了六十三万多,由于排水渠道系统的缺乏,农村的生活污水被大量直接排放。在农村中,生活污水随意倾倒和漫流的现象非常普遍。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只有一少部分的村庄有排水明渠的建设,但往往是雨水和污水共用的,这也就导致了流域地表水污染逐渐变得越来越严重了,农村水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根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的饮用水不符合标准的农村覆盖人口达到了三亿多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我们可得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不力,较为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的生态和生产安全。

1.2 农村生活污水特点

1.2.1 生活污水总量大,每年都在递增

在我国人口中,农村人口的比例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49.68%,农村人口是50.32%。根据人均用水定额来计算,农村的生产生活污水量数量巨大,由此可见,农村生活污水的量是巨大的。并且,在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之后 ,生活习惯也在逐渐地发生改变。随着洗浴设施和卫生厕所的普及,农村生活的污水量会大大增加。

1.2.2 水质、水量波动大

农村生活的污水量跟生活习惯、生活水平乃至季节有很大的关联性。总的来讲,农村生活污水存在水质和水量不稳定的现象。并且,对于不同时段而言,水质的差别非常大。比如,在做饭时间,有机物含量高,污水中的合成洗涤剂比较多,其中的细菌病毒也很多。除此之外,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变化非常大,在一年四季中,水量的差别较大,比如夏季的用水量比其他季节要多一些。最后,每天的用水量也有所差别,白天的排水量往往比夜间的排水量要大一些。

1.2.3 面广且分散

我国农村分布较广,且缺乏排水收集系统,收集难度大生活污水多为无组织排放,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率低。

2 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在不同的农村,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也不同,所以没有哪一种污水处理模式具有普适性。我国环保部门曾经指出,要对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处理从源头上抓起,对污染进行控制,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且在分散处理的过程中,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2.1 接入市政管网处理模式

对于城郊的农村而言,若该农村距离市政污水管网比较近,且地形满足条件,那么可让农村污水流进入市政管网。通过把村镇生活污水收集起来,把村镇污水跟城市污水一起进行处理。使用该模式处理农村污水的优势有很多,比如,投资费用少,建设时间段,效果比较快等特征。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城郊地区的农村。

2.2 村镇集中处理模式

对于人口比较密集的村镇,可建设中小型的污水处理站,把污水集中起来进行处理。在对污水集中处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用自然处理工艺,还可以使用生物处理工艺。在生物处理工艺中,可通过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和厌氧生物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2.3 分散处理模式

对于散户收集的污水,可通过建设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水就地回用或排放。适用于人口分布分散、地形复杂,这种分散式的处理方法其实是不适合集中收集的农村地区的,例如我国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3 小结

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农村地区流域污染改善问题。通过大量实践发现,农村污水处理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其模式不是固定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仰斌,张国华,谢崇宝.我国农村生活排水现状及处理对策建议[J].中国水利,2008(03):51-53.

[2]李旭东,周琪,黄翔峰等.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J].水处理技术,2006,32(06):61-64.

[3]唐晶,挝武,吴琦平等.生物、生态组合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17):1-4.

[4]陈琳,刘杰,纪荣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对策研究.污染防治技术,2012,04,25(02):53-54.

[5]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庄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M]:2009 版,2009(12).

[6]傅阳,纪荣平.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2011,24(02):39-41.

[7]张家炜,周志勤.浅析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适用技术[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136(01):95-99.

[8]张国伟.适用于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探讨[J].西南给排水,2010,32(05):13-17.

第4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218

农村生活质量的提升,各种新型用水设备日益完善,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日常生活用水量与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基于此为降低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影响,就需要着重研究污水处理工艺,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工艺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1 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及现状

农村生活污水即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同时也包括学校、医院、旅店以及政府机关等正常运行产生的污水,再加上农业养殖禽畜的排泄物等。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如洗衣机、抽水马桶以及洗浴等生活设施的应用。并且因生活方式与季节等差异,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水质不稳定,含有较多的病毒、洗涤剂、细菌以及寄生虫等,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或者有毒有害物质,具有较高的可生化性[1]。农村居民比较分散,污水排放区域具有随机性,排放时间与生活活动规律相符合。因为缺乏污水收集与处理设备,处理难度大且效果低,是现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对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排放标准,加上经济因素限制,处理设施配套不完善,技术与管理力量不缺失,致使处理工作无法正常展开,即便是具有处理标准,也不具备相应执行的能力。即便是部分经济允许的农村地区,投入了相应的设备设施,但是技术支持不到位,处理工艺过于简单,如不具备污泥回流工序,且对去除N、P效果有限,很难达到专业处理标准。另外,责任主体不明也是目前所存问题之一,存在多头管理情况。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维护、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缺乏相应管理体系与规章制度,并不能有效发挥出处理系统所具有的能力。且后期因维护不到位,很容易因管理不当而出现问题,在不能有效处理污水的情况下,还会造成资金浪费。因此对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需要建立并执行分级分类控制标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并要加大吸引资金力度,为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做好准备。同时还要明确责任主体,提高对处理系统的运维管理,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出所具有的能力。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措施

2.1 土壤渗滤系统

此种工艺具有双重优点,效益性及经济性强,应用前景好。生活污水经该处理系统,大部分成分被滞留于渗滤处理池中,如有机质、氮和磷等,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处理水流经植被的缓冲带,滞留沉降、植物吸收及反硝化等可去除有机质、氮和磷等,确保出水水质符合排放标准。

2.2 氧化塘处理工艺

此种工艺本质上就是利用天然水中所有的微生物、藻类等,对污水进行好氧、厌氧处理,实现污水净化效果,降低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影响。现在应用的氧化塘工艺,重点需要做好水生净化植物的选择与培育,且通过合理设计组成曝气、净化植物与水产养殖等多个生物处理单元,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可以利用天然的池塘来进行处理,或者是利用原有旧河道、沼泽地等来建设氧化塘,基建投资少,且处理体系中还可以养殖水产,池塘内水可以作为灌溉用水,提高了污水水肥资源应用效率,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效率。

2.3 组合型生物滤池

组合型生物滤池将地下渗滤―厌氧―生物复合滤池相结合,起到污水处理作用,同时具有低成本、低能耗、高去除率、维护简单和低土地占用等优点。生活用水中大杂质含量极少,无需设置集水池。管网收集污水后,可直接进到厌氧池,有机物浓度明显降低,后通过液位控制器对污水进行控制提升,经泵提升到多层复合型滤料生物滤池的顶部布水器内,通过与微生物接触,使有机物浓度进一步降低,并自然充氧;经过滤的水,一部分流进地下系统,去除氮磷后达标排放;另一部分回流,经反硝化,去除氮。此种组合工艺产生的环境效益较大,污水提升泵耗能较少,可实现微动力运行,且修建费用较低,管理维护简单,占地少。

3 结束语

各类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应用,对改善农村生活状态,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想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可行性高的执行标准,并拓展筹集资金的渠道,为引进与应用各项处理工艺做好准备,实现污水净化处理。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要: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村水环境质量主要因素之一的现状,从适合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思维人手,介绍了我国现今主要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不足及其应用现状。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技术 问题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我国有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89%的村庄将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内外池塘, 无人负责垃圾收集与处理。目前全国农村每年有超过 2500 万吨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严重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农村污水处理的特征首先是处理率低,其次是间歇排放,排量少且分散,第三是氮磷浓度高及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细菌、病毒等,这些都给农村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常用工艺介绍

2.1 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适用于小量污水处理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主要有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序批式反应器(SBR)等。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用较多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通过接触曝气形势改良而演变出的一种生物膜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之间的处理技术。在填料表面上培养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并采用与曝气池相同的方法向微生物供氧,污水流过时与填料上的生物膜接触,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占地面积小、处理负荷高、污泥产量少、抗冲击能力强、维护管理简便。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间歇运行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处理效果,对于水量不均匀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更具有实际意义。然而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来说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偏高,所以此工艺适合于我国南方及东部城市化速度快、比较富裕的农村推广应用。

2.2 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系统

2.2.1 人工湿地工艺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是 20 世纪七八十年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由于它能有效地处理多种多样的废水,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地面径流雨水等,且能高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盐类和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污染物。具有出水水质好,氮、磷去除率高,运行维护管理方便,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等特点,近年来获得迅速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它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类似沼泽地的地面,并且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通过人工湿地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目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主要形式有,表面流和潜流形人工湿地。这两种湿地运行费用低下,建造、运行和维护简单;建造、运行和维护简单,同时具有水力负荷与污染负荷较大的特点,对 BOD、COD、SS及重金属的处理效果较好,卫生条件好,少有恶臭和滋生蚊蝇的现象。由于人工湿地工艺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气温的降低会影响人工湿地的正常运行,低温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影响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对氨氮的去除,因此人工湿地适用于我国南方平均气温较高的农村处理生活污水,而对于北方寒冷地区的农村来说则不太适合。

2.2.2 稳定塘系统

稳定塘是经过人工适当修整的土地,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稳定塘的污水净化过程类似与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主要通过在污水中存活的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塘内水生植物及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根据塘内溶解氧含量及微生物特性,稳定塘工艺可分为: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稳定塘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来说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工程简单而且施工周期短、易于施工,投资省;能够实现污水资源化,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相结合,塘内可种植经济植物也可放养水生动物,如虾、鱼、水禽等,而形成综合处理塘;污水处理能耗少,维护方便,成本低。稳定塘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如:占地面积大;污水处理效果受季节、气温、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且处理效果不够稳定;易于散发臭气、滋生蚊蝇。今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出了高效藻类塘和组合塘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稳定塘的不足之处。

3、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策探讨

3.1 加强规划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制定,根据规划来系统地开展污水治理工作,避免废弃工程。

3.2 运行费用

市、区财政应对污水处理工程运行费用进行适当补贴。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村委会和村民对污水处理费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都不愿意承担,多数区县运行费用来源不清,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家对于农村排污既没有排污收费政策,也没有污水处理补偿政策,要求村民承担污水处理费不合理,也不现实,急需市、区相关部门出台政策,以保证设施的长期运行,并建议市、区财政给予相应补贴,村民或村委会可以负担部分污水处理费用,以提高村民的责任感,市、区根据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出台奖励政策,作为对村民的补偿。

3.3 完善管理

在推进新农村污水治理的过程中,要建管并重,注重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保证新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4、结论与建议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造成流域等水体污染,同时农村经济发展赶不上城镇,地区特点突出等,因此新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迫切需要经济、高效、自动化高的一体化处理系统,以适应我区农村污水的多样性等。在选择工艺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如水质、水温、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工艺。

参考文献:

[1]李松涛.乡镇企业是农村水污染最大来源.中国青年报,2006,9,14.

第6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把村容整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标准,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农村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应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则是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内容。

一、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根据对全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情况的调查,每年全市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80万吨,人粪尿使用总量约132万吨,使用率约为73.7%,其中还田总量约121万吨,还田率约为67.8%。人粪尿经化粪池处理量约为23.03万吨,处理率仅为12.9%。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基本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许多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这也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不作处理,处理率为零。据调查,我市农村的重要湿地系统--池塘的水质已很少有3类水以上水质,一些养殖业发展比较多的村甚至是劣5类,农村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自净的功能。特别是莲都的碧湖平原、松阳的松古平原及我市其它小平原地区,农民饮用水的主要水源浅表层地下水已不同程度的受污染。据2003年10月市水利等部门对9县(市、区)乡镇水厂、村水厂(供水站)和未通自来水的农民家庭现状用水水质情况进行抽样检测,63个水样结果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四项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据分析,这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从200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将其列入生态省建设考核任务中,并作为省级生态乡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核查的基本条件。市环保局于去年3月份在松阳召开了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技术培训会,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专门邀请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安程教授进行技术讲座。之后,市生态办及部分县(市、区)生态办又组织有关人员,到温州、瑞安、安吉、建德等地参观学习。结合丽水实际,市生态办提出了2005年各县(市、区)开展一个村以上污水处理试点的要求,并将其列入生态市建设任务书中。从实施情况看,2005年全市共投入500余万元在10余个村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试点,主要采取集中、联户或分户形式,结合氧化塘、人工湿地、生化处理等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净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探索出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处理模式。如景宁县结合当地农村的地理位置,采用改造现有的排水沟,将生活污水与畜禽污水接入农户的化粪池,再用素砼管道,直接汇集污水进收集池,通过好氧池、兼性池、厌氧池、过滤池来集中处理全村污水;龙泉市、云和县采用管网统一收集,并以厌氧加湿地的方法进行处理;遂昌县和浙江林学院共同研究开发,采取生物改性竹炭吸附和微生物净化能力相结合的生产工艺进行处理;莲都区在小安村、老竹村铺设污水管网,采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进行集中处理;松阳县在大东坝以沼气为依托,结合改厕、改厨、改栏,进行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6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地域面积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规划滞后,农村污水处理工作难度特别大,目前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地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很难开展。二是认识不到位,农村污水治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三是总体上还缺乏适合我市实际的处理技术。就我市而言,特别需要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无费用或低费用、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目前,这方面成熟技术不多。

三、对策措施

我市绝大部分农村在山区,村庄主要以群落式分布,临水而居、依山而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村内也是地势高低不平。这些特点给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建设投入和运营成本大幅度提高,设施共享率却很低。此外,我市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原本几乎是个空白,再加上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居民收入低,这就决定了不能走发达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的路子,而要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丽水特点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子。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水环境是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灵魂",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目前,我市农村水环境质量普遍很差,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甚至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继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其次,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已占到全市水污染负荷的一半左右,加强农村污水治理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关系到为我市发展工业腾出环境容量,为加快我市发展奠定良好环境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各地要加强领导,根据本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要制订和完善各项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发挥政府统一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建立起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机制。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借鉴本省兄弟市县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温州瑞安市每年安排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每个开展污水治理的村,85%的费用从生态市建设专项经费中支出。安吉县每年用于农村污水治理的经费不少于1000万。地级市除衢州等个别地方外,每年的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都超过1000万,其中杭州市达9000万,各地都在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经费。而我市虽然也建立了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但资金量小,主要用于监测监控设施建设,难以安排用于农村污染治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市"十一五规划"对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议各级财政能够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开展。

3.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要按照生态市建设和"811"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部署,全面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是积极推进生态乡(镇)、村建设。2006年要全面完成全市20个乡镇、25个村的生态乡镇、村建设任务,以生态乡镇、村建设来推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二是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今年我市安排10个村,今后要坚持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办法,每年选择一批地处环境敏感区、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所在地或中心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三是以"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为契机,加快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村建设,争取每年建成几个。四是充分利用国债项目,开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结合"一池三改"方案,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今年各县(市、区)至少要新增一个村全面开展沼气建设,其中龙泉、遂昌、庆元、松阳等有条件的地方应多增加3-4个村的沼气建设,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第7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 特征 设计、施工、运营

一、项目背景

2014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了《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见》。制定了从2014年起,全面启动83个县(市、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力争用3-4年的时间,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448万户,使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户受益率达到70%以上的目标任务。

二、项目特征

农村生活污水是农村居民在生产、生活、家庭养殖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的总称。特征如下:

1、污水分散、涉及面广。

2、来源多样、水质各异。

3、基数较大、增长较快。

4、收集率低、处理率低。

三、建设主体

按照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项目建设包括建设、监理、勘察、设计、施工五大主体。

根据项目实际,建设单位由市、县(区)政府、街道、乡镇、村等多级单位组成。其中市、县(区)政府、主要承担发起、投资工作,街道、乡镇主要承担投资、组织工作,村则为项目的使用单位(下称业主单位)。

四、建设程序

1、前期阶段(立项、可行性研究)

2、准备阶段(报建、项目设计、办理征用地手续、施工发包)

3、实施阶段(施工准备、组织施工)

4、竣工验收备案与保修阶段

五、项目设计

(一)总体设计

1、排水体制

(1)直排式合流制:雨污合流,直排河道。

(2)截流式合流制:雨污合流,初雨截流、后期溢流。

(3)全处理合流制:雨污合流,全部处理。

(4)完全分流制:雨污分流,雨水排河,污水处理。

(5)截流式分流制:雨污分流,初雨截流、后期排河,污水处理。

农村生活治理项目,一般以不完全分流制为主,截流式合流制为辅。

2、系统布局

(1)优先考虑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集中处理。

(2)大流量集中统一处理,小流量分散处理,保证可操作性,实现经济与效益最佳。

(3)根据村镇规划及受纳水体,确定污水系统布局。

(4)合理利用现有污水工程设施,节约工程造价。

3、处理模式

(1)按照布置形式,分为集中型、区域型、联户型、单户型。

(2)按照运行原理,分为有动力、微动力、无动力。

(3)按照处理工艺,主要有厌氧+人工湿地、A/O、A/O+人工湿地及A2/O+人工湿地等。

(二)工程设计

1、接户工程

(1)卫生间污水、厨房废水和洗涤废水等各类排污口,定点、定位标示。

(2)接户管径一般为D75~D160,管材一般选用U-PVC管。

(3)卫生间污水管径不小于D110。

(4)厨房废水管径不小于D75。

(5)户外洗涤池规范砌筑,板上洗涤废水收集入槽,槽底用软管接入管网。

(6)接户管在转弯处宜设置清扫口,当弯头位于地下时应设清扫井。

2、化粪池

(1)化粪池一般是指“三格式”化粪池。

(2)农户没有化粪池的,一般要新建化粪池。

(3)如无新建化粪池条件,可将卫生间污水直接纳入污水管网,但必须满足管网坡度设置要求,设置清扫口并加强管理。

3、隔油池

农家乐、饭店、集中食堂等餐饮废水必须经隔油池预处理后再接入管网。

4、检查井

(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跌落处、管径改变及直线管段相隔一定距离处应设置检查井,间距一般为20~40m。

(2)厨房废水和洗涤废水在出户后须设置清扫井,清扫井内须设过滤网,在经过清扫井初滤后,再接入支管。

(3)检查井可采用塑料井、砖砌井或预制水泥井(清扫井)。

5、管道工程

(1)排水管管径一般为D160~D300,D160选用U-PVC管;D225及以上管径选用双壁波纹管,重要部位可采用污水用球墨铸铁管。

(2)D160、D225、D300最小坡度为:5‰、4‰、3‰。

(3)对淤泥质不良地基,应进行相应处理。

6、泵站工程

(1)室外地坪标高按城镇防洪标准控制。

(2)水泵流量按照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

(3)水泵宜采用自耦式潜水泵。

(4)水泵宜选用同一型号,且不少于两台,其中一台备用。

7、终端工程

终端工程设计要因村制宜地确定排放标准和技术工艺,并按照基础设施景观化、建筑用材本土化的理念进行设计。

(三)设计流程

1、业主单位组织现场摸底,确定集中流量点、主要收集线路、设计收集范围。统计人口数量、用水量、排污口数量、排污设施、处理设施等。提供规划建设、拆迁计划。

2、建设单位提供区域规划、排水规划资料、地形图及现状管网资料。

3、设计单位绘制污水主管系统走向草图,初定提升泵站和终端处理设施的位置。

4、设计人员与业主代表现场核对系统走向,逐步完善。

5、设计单位深化系统图、绘制排水方案图。

6、业主代表协助设计人员,现场核对排水方案,并核实各排污出户管、核定化粪池改造措施,明确具体管位定线、过障碍物等节点处理。

7、设计单位编制方案设计文本,由建设单位组织业主单位等部门对方案进行评审。

8、设计单位结合方案评审意见编制初步设计文本,由建设单位提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批复。

9、设计单位依据批复,编制施工图。

六、施工质量监管要点

1、原材料控制

对所有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控制,检查其性能、规格、质量及其试验报告资料,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等。

2、接户工程

现场核对接户管数量、位置、口径、标高等。并与农户核对,确保无遗漏。

3、管道及检查井等构筑物

(1)施工测量:按施工图放样,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意图。

(2)沟槽开挖:严禁超挖,人工清底。

(3)管道基础:工程塑料和管球墨铸铁管,一般为砂碎石垫层基础,主要控制标高、厚度、材料级配。

(4)管道安装:先施工管道基础、按要求密实,再铺设管道,确保基础可靠,控制管道标高。

(5)检查井砌筑:排水检查井属于防水工程,采用挤浆法砌筑。

(6)闭水试验:闭水试验应在管道回填前进行。工程塑料管可采用局部覆土的形式进行稳固管道,但不得覆盖接口。

4、污水泵站:施工前先确定水泵等设备,由设备供应厂商提供预埋件并指导施。

5、终端处理设施

施工中对设备规格、安装标准等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核对,施工完成后严格按照设计出水水质验收。

6、雨季施工

(1)防止地面雨水进入沟槽,管道安装严禁带水作业。

(2)检查井抢雨施工时,要求在上面搭设油布蓬。严禁水泥砂浆及混凝土泡水。

(3)安装暂时中断或未能及时砌井的管口,用堵板或干码砖等方法临时堵严。

七、运营管理

1、运营管理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建立健全运营管理制度

(2)明确运营管理工作内容

(3)确保运营管理资金来源

2、运营管理工作内容:

(1)定期检查污水井、管道,清理淤积物,保持管道过流畅通,如有破损应及时修复。

(2)每周检查清扫井,保证过滤网正常功能。

(3)每周检查沉泥井,及时清除大颗粒污染物,每季度清渣一次,确保沉泥井正常功能。

(4)每半年对集水池清淤一次,防止淤积造成水泵堵塞。

(5)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定期检查水泵等机电设备。

(6)按照运营维护说明书,对终端处理设施投放药剂。

(7)每天检查井盖等完整性和安全性。

结束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科学确定建设时序、科学编制治理规划、科学选择治理模式、科学开展工程建设;努力做好污水接入、管网建设、终端建设三大环节;建立健全污水治理设施常态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农村水质污染现状

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提高的同时,也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气、水、土壤所受的污染程度各不相同,而水污染情况表现最为严重。农村的水质污染状况,由于之前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污染发展状况越来越严重。

2010年,我们对全国污染源做了第一次普查,结果显示:涉及农村污染源普查对象为2899638个。其中:种植业38239个,畜禽养殖业1963624个,水产养殖业883891个。

农村污染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324.09万吨,总氮270.46万吨,总磷28.47万吨,铜2452.09吨,锌4862.58吨。

种植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总氮量159.78万吨,总磷量10.87万吨。

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268.26万吨,总氮102.48万吨,总磷16.04万吨,铜2397.23吨,锌4756.94吨。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2.43亿吨,尿液产生量1.63亿吨。

水产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55.83万吨,总氮8.21万吨,总磷1.56万吨,铜54.85吨,锌105.63吨。

二、农村水域污染的成因

过去,一直把环保工作重点放在大中城市,而忽视了占全国总面积近90%的广大农村,致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呈现出迅速恶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质逐渐恶化等。据统计,目前全国有80%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有近7 亿人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1.7亿人的饮用水受到有机污染。而且,由于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致使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已经不适于饮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村水域污染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活污水

1. 我国人口众多,水、耕地资源匮乏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约为19.85%,而耕地面积只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8.6%,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的6%。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对耕地的需求又十分迫切,这样就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许多河道、湖泊已不复存在。

2. 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居住区的需求不断增加,致使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在更为广大的农村地区,居民居住分散、环境意识差、财力有限,不可能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由于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统及对粪便废水的处理设施,不论传统的旱厕,还是水冲式厕所,都带来了人粪尿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大面积污染。生活污水及粪便污水有95%直接排放到地下、田间、河流或者湖泊中,成为水体的污染物,摧毁了原有水域生态系统,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对农村水环境产生了十分严重的污染。

3. 生活垃圾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活垃圾不仅有腐烂的秸秆、菜叶、瓜果皮,还有塑料袋、废旧电池、农药瓶等,垃圾中难降解的有机物迅速增加。目前,农村并没有广泛地建立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这些垃圾不能及时回收和有效处理,只能随意找个空地如公路旁、江河边、沟壑里等倾倒,任其在自然条件下分化和分解,因此,产生的大量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由于没有合理地利用和管理措施,这些污染物随降雨及农户生活用水排放到河流、湖泊或渗入地下,造成大面积的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水质恶化,水体的自净功能及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结构被破坏。

(二)农牧业的发展

我国农业用水量已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而随着人们对农产品的种类及数量需求的不断提高,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提高肉类产品的供应量,农民对农作物追施大量的化肥、农药,对畜禽喂食大量的人工饲料。

1. 农业发展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从近年来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昔日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农药、化肥所取代,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使用量的1倍多。目前,我国农业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每年4000万吨,农药的使用量达每年120万吨以上,其中化肥有50%~70%随农田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进入水体,农药的流失率则达到80%~90%。并且,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这不仅带来了土壤的板结、酸化,土质和肥力的恶化,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这就是农业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是污染地表水和地下饮用水源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对水域生态系统将会带来长期和潜在的污染问题,从而引发水环境的全面退化。

2. 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大量的养殖废水

农村畜禽养殖业也会带来水环境的污染,每年全国畜禽粪便排出量是17.3亿吨,而流失率就达到30%~40%。养殖1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1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8个人产生的废水。并且,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的养殖量不断提高,养殖废水量也不断增加。而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措施,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据环保部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相关的屠宰场、孵化场往往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氮、磷流失。致使河道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甚至发黑发臭。

3. 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集约化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主要由残饵及养殖水产品的排泄物分解产生,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时常造成水质恶化。各种水产养殖系统中,以饲料或营养元素的形式投入到养殖水体中的氮和磷,分别只有25%和17.4%左右被转化成鱼肉。水体中氮的负荷就是由鱼类摄食以后的排泄物和没有被消耗的饲料降解造成的。

解决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要从根本上建立肥料等资源利用方式上的良性循环模式,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把原本造成水污染的“污染物资源”,再利用为农作物生长的“营养物资源”。

三、水体生态治理理论基础

在自然条件下,水体中主要组成部分为固体无机悬浮物、溶解盐、溶解在水中的气体、有机碎屑、生物群体。以上五项,除第一项外,其余物质都能通过生物的食物链进行循环。在没有外来污染进入时,水体氮、磷等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各条食物链、食物网进行转化,并通过不同层次的生物量自身调节达到平衡,并能形成一定的自净功能。

当有超出水体自净能力的污染物进入水体时,水体生态平衡便遭到了破坏,水生动物和高等水生植物数量剧减,营养物质向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生命周期短暂的低等生物方向积累,水体物质循环加快。随着藻类的不断繁殖,水体透明度不断降低,沉水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彻底消失。沉水植物的消失,改变了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从而也使它们消亡,上游食物链的断裂会使大型水生动物食物减少,也使其数量递减甚至消亡。浮游动物也因缺氧或细菌产生的有毒物质而逐渐死亡。当死亡的生物被微生物分解,营养物质又全部释放到水体当中,这必然进一步导致某种藻类的大爆发,形成“水华”。当水华爆发到极限,便是藻类快速的大量死亡,死亡藻类产生的胶质将尚存活的藻类、细菌及其他悬浮物粘结在一起,形成絮凝体,活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絮凝体变轻而飘浮在水面,形成大块片状,覆盖在水体表面,严重影响水体景观。最后藻类的生命也走向终结,并将营养物质交由各种细菌等微生物之间进行循环,水体最终也会变成一潭臭水。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所需主要营养元素,人类活动对氮、磷循环的影响很大,过多地施用氮肥、磷肥等会使水体和土壤中的氮、磷含量增多,过多的氮、磷流入水体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过度繁殖,进而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

根据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域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理及过程,我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水环境,首先要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各食物链必须保持完整。将水体中的氮、磷及生物量向高等的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上转移,抑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同时尽量减少氮、磷向河道湖泊的排放。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主要是氮和磷。以氮为例:地表中氮的增加来源有两个,一是固氮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生物中的氮,另一种就是人为的化肥生产和使用所造成的。

目前减少化肥的生产是不可能的,而农业种植、畜禽养殖也需要发展,人类的食用也必不可少。在这些环节中,目前我们尚无法通过减少其用量来控制地表中氮素的增加。因此我们只能从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及河道湖泊中采取措施,加强氮素的转化,最终将由化肥生产所固定的氮通过微生态系统的作用,将其变成氮气回到大气中,最终达到大气与地表的氮循环的平衡。

四、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技术与方法

将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都纳入化粪池或沼气池,有利于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交替进行。硝化需要有氧的水体环境,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冲刷的养殖废水都属于富氧水,有利于硝化细菌的生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氧气减少又有利于反硝化细菌的繁殖。这样不断交替,能去除水中大量的氮素。经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的上清液,再通过潜流湿地净化、河道净化、湖泊全生态系统净化处理,最终使净化后的水体可作为生活回用水源。

(一)化粪池、沼气池的选用

化粪池是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设备。其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进入管道流走,属于初级的过渡性生活污水处理构筑物。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粪便、纸屑、病原虫,悬浮物固体浓度为每升100~350毫克,有机物浓度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在每升100~400毫克之间,其中悬浮性的有机物浓度BOD5为每升50~200毫克。污水进入化粪池经过12~24小时的沉淀,可去除50%~60%的悬浮物,沉淀下来的污泥可作为肥料。

沼气发酵又叫厌氧消化,是指利用人畜粪便、秸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封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条件下,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最终产生沼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它们把各种固体或溶解状态的复杂有机物,按照各自营养需要,进行分解转化,最终生成沼气。沼气可用作燃料和用于照明,用沼气代替汽油、柴油,发动机器的效果也很好。将它作为农村的能源,具有许多优点。例如,修建一个平均每人1~1.5平方米的发酵池,就可以基本解决一年四季的燃柴和照明问题;人、畜的粪便以及各种作物秸秆、杂草等,通过发酵后,既产生了沼气,还可作为肥料,而且由于腐熟程度高使肥效更高,粪便等沼气原料经过发酵后,绝大部分寄生虫卵被杀死,可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减少疾病的传染。

化粪池和沼气池都有成熟的技术,其具体大小、形状、结构,根据水量的多少、固化物所占的比例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是选用化粪池还是沼气池也要视污水的性质和水量而定。对于一般的单个家庭或小区废水量不大或有机含碳不高的污水,适合用化粪池。而对于量大的畜禽养殖废水或燃料紧张的地区则适合用沼气池。

(二)潜流湿地的构建

潜流湿地是利用土壤、过滤介质、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的技术。它的最下层是水体收集管道,上面是各种滤料(碎石沸石、煤渣、活性炭等),再上面是进水管道,管道上覆土壤,在土壤中栽种各种植物或农作物。当经过化粪池处理后的水随管道流入滤料中时,滤料首先截获其中的有机质,微生物再利用这些有机质生长繁殖,而在滤料表面和缝隙中形成一种微生物膜状的群体结构,从而更进一步地把流经水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成无机物,分解的无机物被栽种在上面的植物吸收,从而达到对水质污染物去除的目的。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专项行动,以发挥水优势、治理水污染、美化水环境、恢复水生态、严防水灾害、倡导水文明、建立水机制为着力点,以“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常态、治污效果良好”为标准,坚持全面治理与扩面改造并重,全面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标准低、自然村覆盖率低、农户受益率低、运行负荷低和设施正常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花最少的钱、尽最大的努力、发动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建设质量最佳的民心工程,确保完成三年和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加快建设“魅力毛垟,边界集镇”。

二、工作计划与目标

全乡7个行政村中全部列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分三年(2014-2016年)完成,第一年实施三个村;第二年实施炉西、两个村;第三年完成、两个村(具体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计划安排表)。地处偏僻且在家人口较少的村、以实施农民异地搬迁工程为主,部分不异地搬迁的农户,按以奖代补的方式补助其做卫生厕所,或集中连片以稳定塘的形式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争通过3年努力,全面完成全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提高到100%,农户受益率提高到8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得到根本改变,洁净村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工作任务

(一)新建一批,提高美化水平。乡农村污水治理办公室按照工作计划中的时间节点完成年度治理任务,全面推进新建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人口聚居区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池,纳管户数大于50户,可选用微动力处理模式;纳管户数在10户至50户,可选用人工湿地和无动力厌氧组合模式;在个别人口散居区、纳管户数少于10户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无动力厌氧处理模式。污水处理池建设和管网配套应符合规范,雨污分流,出口水质达标排放。)污水处理池建成后,做到污水净化、村庄绿化,人工湿地种植亲水性植物,对池面进行覆土、绿化,美化环境。

(二)整改一批,提高处理效果。⑴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对于毛垟、沙垟、库头、炉西四个村,建设污水管网并实现纳管排放。⑵修复原有处理设施。对原有处理设施存在管网破损、污水池内无水或水量较少、处理效果较差的毛垟、库头村及沙垟的移民点,完成管网修复、窨井防渗、配套管网建设等,并达标排放。⑶对毛垟、沙垟、库头村(按照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纳管户数大于50户的已建无动力厌氧设施,对处理效果较差的、位于环境敏感区的村庄),增加人工湿地或微动力,提高处理效果。

(三)维护一批,落实长效管理。⑴各村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⑵各村住村干部既为本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指导员,综合指导农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⑶清掏沉淀池、管道和窨井内杂物,对缺损的人工湿地亲水性植物进行补种、修枝等养护,保持人工湿地不堵塞,保障治理设施完好、正常运行。

四、工作计划与步骤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4月)

每年度,列入年度计划的村要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入户调查,配合设计单位完成工程施工图设计,同时,要对全村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清扫,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养、乱占、乱排、乱丢”等“八乱”现象进行全面整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洁净村庄、卫生家庭创建活动和“好媳妇”评选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5—6月)

乡政府于6月份之前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各村要配合施工单位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并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地“截污纳管”,把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工程管道,没有完成卫生改厕的农户必须加快改厕进度,确保与总体工程施工同步进行。

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向乡政府申请改栏、改厕、改路、绿化、清水绕村、阴水沟治理等以奖代补项目资金,并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实施这些惠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村容村貌发生根本变化,为建设美丽乡村、洁净家园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验收阶段

每年度12月,乡政府对实施村工程进行验收,各住村干部指导施工单位做好验收工作,并制作好工程项目验收材料,报县农办统一备案。对以奖代补项目,乡政府根据各村实施的工程量,综合考虑资金量大小、重要性和绩效高低等方面因素,统一报县农办争取以奖代补资金。各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及相关配套工程后,要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

五、工作要求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的民心工程。乡政府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导小组,由乡长陈勇同志任组长,党委委员吴丽平同志任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叶吉祥同志为联络员,负责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和推进农村“五水共治”。各村要建立相应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认真做好相关政策处理工作,政策处理原则上采取“零处理”。各村要加强对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惠及每家每户,确保工程质量不出问题,确保本村干部不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工程实施时间进度。各村要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和垃圾户收集制度,修订村规民约,广泛开展“好媳妇”评选活动,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农村日常环境卫生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确保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后,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有明显改进。各村每月3日前向乡政府上报建设进度,由乡政府统一汇总报县农办。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 R123 文献标识码: A前言

随着工业化的全盘深入,目前我国的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十分严重,据调查,我国农村地区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高达80亿吨,大部分污水直接进入生态环境,而且绝大多数村庄没有一个良好的排水系统与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已经成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这与国家新农村政策中提出的和谐,文明,宜居的新农村理念背道而驰,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水污染防治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不但关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避免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农村环境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

一、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

农村污水是农村村庄和小镇的居民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的总称。 它的来源很多,通常有: 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中小学、当地政府机关、民俗旅游、旅店排放的污水; 农民养殖的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其中,农村生活污水一般来源于以下三方面:

1、厨房污水,多以洗碗水、涮锅水、淘米和洗菜水组成。淘米洗菜水中含有米糠菜屑等有机物,其他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动植物脂肪和钠、醋酸、氯、碘等多种元素。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肉类食品及油类使用的增加,使生活污水的油类成分增加。

2、是生活洗涤污水,洗涤用品的使用使洗涤污水含有大量化学成分。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加重了磷负荷问题。

3、是冲厕水。部分农村改水改厕后,使用了抽水马桶,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部分农村仍在使用旱厕,且有的农户养家畜家禽,产生了冲圈水,粪料还田,粪水溢流。畜禽粪尿所含的N、P及BOD等浓度很高,冲洗水中的COD、BOD5和SS浓度也很高。

二、农村生活污水的特征

从农村生活污水的取样与分析表明,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并不是很差,但变化范围较大,如水中N、P两种微量元素含量较低、若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很容易造成水体污染。此外,农村的生活污水分布较广,水量较大、排放不均匀;但生化性能较强,水中有毒害污染物含量几乎为零。农村生活污水增长较快,处理率极低。

三、农村污水治理的重要性

农村生活污水没有统一规划的管理系统,一般都是随意排放,这就很容易导致疾病地随意散播,严重损伤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由于农村自来水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农村家庭用水还是向自然汲取,但由于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农村的地下水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污染,村民饮用的河水、井水中也会含有一些病菌,如皮肤病、斑牙病等,严重可致癌,由此可见,污水若是不能经过系统的处理,危害将无法想象。

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处理率还不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较少,很多处理技术也仅仅处在示范研究阶段,目前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存在一个较大的难点,即基建投资以及运行费用较大,农村经济实力以及技术力量很难满足常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技术要求等 因此,急需要开发高效低能耗低成本的污水资源化技术,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工艺,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

五,农村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应用及进展

农村污水处理生态技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将朝着以土壤介质的净化作用为核心,在技术上特别强调在污水污染成分处理过程中植物-微生物共存体系与处理环境或介质的相互关系的方向发展,特别注意对生态因子的优化与调控。传统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有人工湿地系统土地渗滤系统稳定塘系统,近年来将蚯蚓引入生物滤池的生态工艺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稳定塘处理系统

稳定塘实际上是一种人工处理过后的池塘,池塘周围设有防渗层与围堤,它主要利用自然生物的净化系统与水生生物的净化功能让污水得到净化。这种系统工艺性较低,建设费用与运行费用都比前两种方式要低,且不需要进行污泥处理。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弊端,这种方式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且需要利用村民自家池塘,占地面积较大,有机负荷较低。为了更进一步的利用池塘来处理污水,研究者们开始向高效藻类塘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这种藻类塘能够充分利用塘内藻类产生的氧气,通过菌藻的共生关系来高效处理污染物。这种高效藻类塘还处于研究阶段,并未被广泛使用。

(2)沼气池处理技术

污水净化沼气池是一种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对污水进行发酵,在接近厌氧的状态下处理污水的一种技术。这种沼气式的处理办法在农村居民中使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为节俭、通用的处理技术。沼气池通过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提供居民洗澡、烧火的能源,而污水中的有机物也随着沼气的产生被去除大半,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用来浇花浇田,实在是一种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处理模式。在我国,传统的化粪池已被这种生态沼气池所取代。而这种沼气池的设计由于每个居民都是自行建造的,在建造过程中会有不合理现象出现。因此,在改进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方面,研究者还需要深入分析,不断改进建造方案及工艺,为村民详细的介绍搭建方法,让污水处理更为有效。

(3)生物滤池系统

生物滤池是一种由塑料制品或碎石等惰性材料填充,表面生长生物群落的一种过滤系统。这种系统让污水与填料表层的微生物膜间隙接触,相当于制造了一层生物膜反应器。这种滤池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截留悬浮与生物氧化继承与一体,节省了传统污水净化中的二沉池作用,省掉了二沉池的建筑面积,具有除污效果强、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的特点。另外,研究者发现利用高效功能的陶粒来作为填充材料也是很好的选择。此外,一些研究者正研究将蚯蚓这种生物引入滤池中,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与透水性,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

(4)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所谓人工湿地,是指利用人工手段模拟出来的自然湿地系统,以构筑物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在这种构筑物的底部,会铺设一层由沙子、碎石组成的填料,在填料上层的土壤中种植一些生长期长,有排污能力和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建立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通过这个小型生态系统中的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污染物能够被成功去除。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处理系统,在农村污水处理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5)土地渗滤处理

由于农村地段的公共建筑面积较少,有大量土地不作为建筑用地,因此土壤的排污能力远远高于城镇地段。土壤渗滤系统充分利用的大自然的净化功能,将污水有计划、有条理的排入地下土层中,通过土层本身及内部有机物来吸附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常用的土地渗滤技术为慢速渗滤处理以及人工快速渗滤处理。

1)慢速渗透处理

所谓慢速渗透是指完全按照土地本身吸收状况来处理污水,将废水引入到耕作农田中,污水中的有机物能够满足部分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这种渗透技术的速度非常慢,以利用水中的营养物、深度处理污水为目标,有效利用污水,不易产生污水的二次污染。早期,污水的慢性渗透处理多在小麦、玉米地上进行,慢速渗透处理系统虽说速度较慢,但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2)人工快速处理系统

这种处理系统充分利用了人工工艺,采用天然河沙为渗滤介质,通过参入一定的特殊填料来达到净化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仅运营成本较低、管理简单,在处理工艺上也比较简便,与传统工艺相比,它不受土地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还能够提高水力负荷,具有较高的实用工艺性。人工快速处理系统采用的是干湿交替的运转方式,被认为是解决农村小流量污水的最可靠、最适合的方式。通过加大落干与淹水的频率、缩短淹水周期,能够达到明显的除污效果。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对这种除污的去污机理研究透彻,普遍认可是在过滤过程中吸附、截留与生物降解下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结语

综上所述,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已成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水环境面临的水资源危机问题有一定缓解作用。农村污水生态处理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处理流程不能拘泥于形式,可根据不同处理要求对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组合来完成污水处理技术的低能耗,优质化,资源化。

参考文献

[1]陈长太,王雪,祁继英.国外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

第11篇

一、目标

全镇已建成的11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按照“一站一策”的整治要求,因地制宜、因站施策,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实行属地监管和购买社会化专业服务方式,强化设施的长年管护运营,从而真正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措施

1、检修维护设施。对治污设施损坏严重无法运转的予以修复,确保正常运行。

2、因地制宜科学建设。将红光污水处理厂接入镇污水管网,其它微动力污水处理厂继续抓好配套管网建设,对污水管网进行全面疏通、检修,提高农村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

3、落实管护技术支撑。按照“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原则,由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长年的日常的维护、管理,并负责培训村级操作人员。确保所有设施有常年的专业操作与有效管护。

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处理设施要落实专门的操作人员,开展正常运维,确保设施高效运行。加大资金投入,争取上级部门给予资金支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设施电力逐步改成用太阳能发电供给,确保设施供电永继,减少设施用电经费保障的矛盾。

三、步骤

2020年4月16日-21日为调查摸底阶段;2020年4月22日-30日为准备阶段,对照县方案和实际,制定细化方案;5月份实施整改提升;6月底前完成长效机制的运行。

四、保障措施

1、提高政治站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打好碧水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各村(街)、有关单位务必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确保已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到位、发挥实效。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工作领导组。各村(街)也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确保整改工作如期完成。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实例

Abstract: With reference to zhejiang tonglu succes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JiAnXian in multiple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the rural sewage treatment of pilot projects. The county rural sewage treatment mainly take artificial wetland processing model, that is, 10 to 20 families to build a set of peasant household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sewage after collecting precipitation-anaerobic-such as artificial wetland process for processing. Monitoring the results show the system of COD,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ability, the water pollution index are the standard, show that the system is a kind of suitable for rural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local rur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rural sewage; artificial wetland; processing; engineering example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吉安县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来源少、居民居住分散等原因,普遍缺少排污设施规划,缺乏专门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该县农村生活污水绝大多数通过自建水沟排放到小溪或河流,污水处理率基本为零,水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重。考虑到当地农村缺少污水技术和管理人员及运营资金,因此需要一种简便的污水处理技术,即要满足“三不”(基本不需要人管理、基本不需要人维修、基本不需要运行费用)、出水能够达标稳定。

吉安县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以少数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村进行试点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本文以吉安县某行政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为例进行介绍。

2 人工湿地简介

2.1 人工湿地概述

人工湿地是模拟天然湿地的人工生态处理系统,利用人为手段设置的具有湿地性质和功能的系统。较天然湿地,人工湿地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又因其可灵活选择场地、建设和运行费用低、有一定的生态效益而受到重视,国外许多地区都建有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示范工程。[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人工建造、监督和控制的,在一定长宽比及地面坡度的洼地上由土壤、沙、石和煤渣等混合成的填料床和在床体上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期长、美观的植物,如芦苇、香蒲、水葱等及在水中、填料中生存的动物、微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污水流经床体表面和床体填料缝隙时,通过水体、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之间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化反应,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实现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2-3]

3 工程实例

本工程位于吉安县横江镇某一行政村,有居民96户,共计364人,农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由管道收集。工程总投资35万元,于2010年12月底竣工,出水能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3.1 设计水量及水质

本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按人均每天产生活污水180L计,则每天产生污水量为66吨。其中要分建四套处理系统,1#人工湿地系统为36人,每天处理污水6.5吨;2#人工湿地系统为88人,每天处理污水16吨;3#人工湿地系统为104人,每天处理污水19吨;4#人工湿地系统为136人,每天处理污水24.5吨。

农村生活污水含有机物质、氮磷营养物质、悬浮物等,主要进水指标为:COD 250~400mg/L,NH3-N 40~60mg/L,TP 2.5~5mg/L,SS 120~150 mg/L。

该村污水经处理后用于水作物灌溉,出水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水作物灌溉标准,CODCr≤150 mg/L;BOD5≤60 mg/L;SS≤80mg/L。

3.2 工艺流程简介

图1 农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该村的生活污水经收集后,自流入污水处理站。污水首先进入沉砂池,沉砂池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大颗粒悬浮物、砂粒、飘浮杂物等,避免阻塞管道。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厌氧池,在水解作用下,悬浮状态或胶体状态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溶解性有机物。经厌氧水解处理后,污水进入人工湿地,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利用水生植物的生长,吸收氮磷,在一系列的过滤、吸附、沉淀、微生物降解作用下,污水中的污染物被有效去除,污水得到净化。出水排入农业灌溉渠,用于水作物浇灌。

3.3 工艺设计

3.3.1 沉砂池

1#沉砂池(L×B×H=2.3m×1.6m×1.0m),有效容积V =2.9 m3,停留时间: HRT = 10.9h

2#沉砂池(L×B×H=4.0m×1.9m×1.0m),有效容积V =6.08 m3,停留时间: HRT =9.1h

3#沉砂池(L×B×H= 4.5m×2.0m×1.0m),有效容积V =7.2 m3,停留时间: HRT = 9.1 h

4#沉砂池(L×B×H= 5.0m×2.4m×1.0m),有效容积V =9.6m3,停留时间: HRT =9.4h

3.3.2 厌氧池

1#厌氧池(L×B×H=2.6m×1.6m×1.0m),有效容积V =3.3m3,停留时间: HRT = 12.3h

2#厌氧池(L×B×H=4.0m×2.5m×1.0m),有效容积V =8m3,停留时间: HRT =12.0h

3#厌氧池(L×B×H= 4.5m×2.6m×1.0m),有效容积V =9.36m3,停留时间: HRT=11.8h

4#厌氧池(L×B×H= 5.0m×3.0m×1.0m),有效容积V =12m3,停留时间: HRT =11.8h

3.3.3 人工湿地

1#人工湿地(L×B×H=3.6m×4.9m×1.0m,均分三格),有效容积V =14.1m3,停留时间: HRT = 17.4h

2#人工湿地(L×B×H=6.6m×4.0m×1.0m,均分三格),有效容积V =21.1m3,停留时间: HRT =10.6h

3#人工湿地(L×B×H= 7.2m×4.5m×1.0m,均分三格),有效容积V =25.92m3,停留时间: HRT =10.9h

4#人工湿地(L×B×H= 8.1m×5.0m×1.0m,均分三格),有效容积V =32.4m3,停留时间: HRT =10.6h

4 处理效果及运行费用分析

该村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于2010年9月开始施工建设,2010年12月竣工建设单位于2011年3月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环保验收,监测报告显示各项污染物指标都能达标。

COD主要进出水浓度及去除率:1#进水平均浓度320.21 mg/L,出水平均浓度60.72 mg/L,平均去除率81.04%;2#进水平均浓度248.93 mg/L出水平均浓度54.74mg/L平均去除率78.01%;3#进水平均浓度189.75 mg/L出水平均浓度43.06 mg/L平均去除率77.31%;4#进水平均浓298.57 mg/L 57.43出水平均浓度57.43mg/L,平均去除率80.76%

氨氮主要进出水浓度及去除率:1#进水平均浓度53.27mg/L,出水平均浓度8.17mg/L,平均去除率84.66%;2#进水平均浓度44.73mg/L,进水平均浓度7.45 mg/L,平均去除率83.34%;3#进水平均浓度57.25 mg/L,进水平均浓度9.01 mg/L,平均去除率84.26 %;4#进水平均浓度58.57 mg/L,进水平均浓度10.47 mg/L,平均去除率82.12%。

此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已正常运行一年,污水处理系统不产生电耗;植物维护管理主要是要对人工湿地的植物进行收割和保护,植物维护管理费用为1000元,日维护费用2.73元/d;每年清运污泥费为800元,日处理费用2.19 元/d;则单位污水处理运行费用为0.07元/m3。

5 结语

采用沉砂池+厌氧池+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COD、NH3-N去除率分别在77.31~81.04 %、82.12~84.66%之间,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水作物灌溉标准。

该县试点农村污水处理采用该人工湿地系统,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有效等优点,满足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需要,适合农村地区资金短缺和技术空白的不利状况,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为当地农村生活污水工程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梁继东,周启星,孙铁珩.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研究及性能改进分析[J]. 生态学杂志.2003,22(2):49-55.

[2] 姜宏明.关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探讨[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 7:37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