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接线实训总结

接线实训总结

时间:2023-02-02 08:56: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接线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接线实训总结

第1篇

1课题的来源

1.1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近年来,对上海市工业生产影响较大的电子信息、汽车、成套设备等行业显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近两年来对上海市工业生产拉动最大的行业,发展十分迅猛,门类不断增加,新的岗位需求迅速增长,对相关岗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这一产业提供各种层次和规格的人才,是推进这一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一批生产一线的行业专家和高技能人才的参与,以具有产业代表性的企业为对象,对企业和市场的调研,形成调研结论:企业用工的基本原则是“能够从事具体岗位的工作”,追求高学历不是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属,“办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所以,企业对人员的需求也是根据需要呈现多层次,根据需求和成本的要求来用人。只要符合要求,各种学历层次的人员都有就业和发展的机会。调研表明,尽管作为管理层的技术人员已经不是中职学生的岗位定位,但由于产业水平的提升,一些企业中轻视技术劳动力和偏重学历的倾向也已经开始扭转,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培养这一类人才将是我们中职教育的宗旨。从企业的需求来看,一线技术工人仍然是企业生产中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技术工人与一般的操作工人相比,技能要求高,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要求有一定的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1.2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根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有关决定的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及时充分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是广大受教育者掌握岗位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的需求,必须充分面向社会产业,为生产的需求和学生就业的需求直接对接。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应立足上海地域经济,满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需要,培养符合生产、服务一线使用要求的知识型技能人才是基本目标。电子技术应用方向主要是面向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培养在电子设备和产品的整机生产、服务和基础管理的一线从事电子设备装接、调试与维修的应用型人才。这正是本课题立项的基本出发点。

2对培养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一些思考

2.1实训任务设计重点考虑任务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实训任务设计必须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一门课程应包含一项或多项工作任务,要改变“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的理念,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与实践,从岗位需求出发,构建任务引领型实训课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训任务训练后,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在设计实训任务时,对如何将生产实例改造为实训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到生产一线调研,掌握生产实际情况,及时补充新的实训任务。创设的“生产情景”具有促进职业能力形成的功效。通过应用实践教学为学生未来职业和生活做准备,使学生能借助所学的技能知识解决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使其成为在该行业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职业人才。

2.2技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突破的关键

虽然对企业的调查表明,他们更关注的是学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定位明确、规范严谨等情感因素的发展,但在具备了这些素质的前提下,职业能力水平高的学生无疑更具有就业竞争力。如何在中职的课堂上培养电子电工应用型人才?笔者从教学实践和生产实践出发,着重论述一下三大核心技能的关键点及其教学方法。

重点之一:识读各类电气线路图的关键是用“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的方法。新课标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中要求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电气控制系统图。只有学会了识读电气控制系统图才能在工厂中解决实际问题,以下是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这个技能的教学关键点:任何复杂的机床线路,都是由几台电动机控制线路组成,每台电动机控制线路又是由几个基本控制环节组成。识读机床线路时,首先用“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将整个设备系统划分为几个电动机控制回路部分,再逐步分成几个基本控制环节。识读每个控制回路部分的基本控制环节,到逐步分析每个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各个控制回路之间的控制关系之后,再用“部分到整体”的方法,回到整个设备系统,识读整个控制电路,看是否有遗漏。特别要从整体角度进一步检查和理解各控制环节之间的联系,对电路中的每一个回路、电器中的每一个触点的作用都应了解清楚,为总结特点做准备,以便对整个电路有清晰的了解。

重点之二:安装调试的关键点是将电气原理图翻译成安装接线图。安装调试也是电工电子应用型人才今后职业的重点,笔者解决这一技能的教学方法是将复杂的接线用步骤分解的方法转换到纸上练习。(图见下页)按照复杂的电气原理图(图一)将各类电器元器件如何安装成机床控制板(图二)是电工电子技能的重点,实际就是将电气原理图(图一)翻译成安装接线图(图五)。解决这个技能一般来说是通过多年的安装接线实践才能逐步获得。为突破这个教学和职业难点,笔者在教学中编写了校本教材,使得只能在实训室操练的技能变成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用笔在纸上来练习接线完成,具体就是用步骤分解的方法:

①首先在纸上将各类元器件按照机床控制板(图二)的实际位置进行排列,即电器排列图(如图三)。

②然后在这张纸上进行接线安装练习,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进行走线分析,避免绕路引起不必要的复杂;教师还可以纠正接线错误,使学生的接线技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改变了实际操作中接错一根线变成一团乱麻,很多学生对此丧失了学习本课程的信心。采用了校本教材就能够清楚地指出了错误的所在,这根线纠正了以后,机床就按照学生的指令运行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③(图四)是第一根接线示例图,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把所有接线完成,即完成安装接线图(图五),这样就把复杂的接线问题简单化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安装调试技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再复杂的接线也变得很容易就掌握了。重点之三:重视检修训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检修训练是对实训内容的巩固与提高,是在实训任务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扩展,其中还包括检修的经验交流,从而引申到实际生产中的排故检修。因为本专业毕业生在工厂第一线能从事电气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等工作,所以在工厂中的实际应用问题最重要,仅学会原理和安装调试是不够的,不能在生产流水线上解决实际问题,检修是本专业的重点。目前我国中职教育把电工电子人才的培养还停留在原理图的学习和简单的安装接线上,虽然提到一些检修,但这些检修是原理的延伸,也就是模拟的故障,离生产实践的实际故障相差很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磨练逐步总结出来的,其中有些关键的问题,关键的手段就是本文来论述的。

因为中职学生今后职业的复杂性,所面对的就是应用的复杂性,即检修的复杂性,它不是简单的原理运用。笔者曾在大型工厂从事进口生产流水线疑难问题维修、维修指导及维修技术人员培训工作,通过十几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关于检修的一些教学经验,供中职教学以借鉴:由于测试仪是针对某设备的,而且仅指示故障出现的部分,却不能指出故障点,所以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我们讨论的是通用的电气电子类维修技能,方法如下:

①直接观察法:教学生用感官(眼、耳、手、鼻)检查有否火花、异常声音、过热、烧焦现象,若有以上现象发生,此部位即是故障点。

②插拔法:如果机器如电脑发生“钳死”(硬件损坏的死机)现象,那么采用插拔法能迅速找到故障原因。一块块拔除控制板,然后测试机器状态,一旦拔出某块控制板后系统恢复正常状态,那么肯定故障点就是此块控制板。

③交换法:一般机械都有前后、左右、上下、旋转四个方向的来回循环动作组成,四个部分的电气控制板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前后动作出现故障,那我们把好的的控制板兑换后机器正常动作,说明故障点就是此块控制板;如果好控制板兑换后机器工作仍不正常,就说明问题出现在上一级或控制电脑的问题。

④跟踪法;是一种根据波形不正常点顺藤摸瓜,向前或者向后溯本求源,以仅发现的一点线索认真分析穷追不放,直到查到故障点使工作正常。

⑤敲击法:机器有时时好时坏,很可能是虚焊或接触不良,使得接触电阻增大,对于这种情况在机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可以用小橡皮榔头轻轻敲击观察是否出错或停机,若敲击某处故障出现了,原因就找到了。

⑥原理分析法;从原理出发,根据时序关系,从逻辑上观察各点应有的电平是否正确来分析判断故障的原因可能性,再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找到故障点。

⑦升温法:有时故障随温度的升高或工作时间长了以后出现,而关机检查一切正常,对于这种情况就可以人为地将环境温度适当升高(当然不可以升得太高以至于将正常工作的器件烧坏),加速一些高温参数差的元件“死亡”,来帮助寻找故障原因。

⑧电源拉偏法:有时故障在很长时间如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才出现一次,可以人为的造成恶劣的条件来帮助找出原因,如电子线路的正常工作电压是+5V,人为的将工作电压适当加大,如加到+6V,若故障出现频繁了,故障原因就容易找到。通过以上这些检修手段可以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大部分问题,但是检修的技能更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

2.3结合教学实践和生产实践编写实训指导书为使任务具有系统性、延续性,要抓好课程的教材建设,按照“任务引领型项目教学法模式”要求,编写实训指导书。通过实训指导书,使一些实训技能变得通俗易懂,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使学生适应生产实际的技能得到巩固与提高,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第2篇

一、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规范

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穿戴的防护用品,是最普遍、最直接的防护手段,对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一定要宣讲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重要性,教育大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标准。作为维修电工,一定要穿好绝缘鞋,穿好保护服,并做到三紧: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

二、工具器材摆放要规范

职业技能训练是对学生全方位的训练,不仅在规范操作和设计工艺上,还包括实训工具、设备的摆放,材料、器件和加工余数的放置都要规范。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到工具器材摆放规范。工具摆放要做到摆放整齐、取用方便。

三、工具使用要规范

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在学生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按规范使用测电笔,使用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

一是在使用之前,首先检查试电笔里有无安全电阻,氖泡能否正常发光,再直观检查试电笔是否有损坏。

二是在使用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要用手触及测电笔尾端的金属部分,在明亮的光线下应特别注意确定测电笔的氖泡是否发光,如造成误判,将涉及人身安全。

同样,其他的电工工具使用也一样要记住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带电操作时,一定要检查工具的绝缘是否良好。

四、元器件安装要规范

学生在安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时,往往比较粗心大意,一些元器件的安装比较随意,带来了安全隐患。指导教师一定要再三强调元器件的安装规范,特别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问题,一定要把隐患消除,如熔断器破损,要让学生更换新的,不能心存侥幸。

五、接线工艺要规范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装接进行板前明线布线的工艺要求是:

第一,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路并行导线按主电路、控制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紧贴敷设面。

第二,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第三,布线应横平竖直,分布均匀。变换走向时应垂直转向。

第四,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第五,布线顺序一般以接触器为中心,由里向外,由低至高,按先控制电路,后主电路的顺序进行,以不妨碍后续布线为原则。

第六,在每根导线的两端套上编码套管。

第七,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要求接触良好,不得压绝缘层、不反圈及不露铜过长。

第八,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应保持一致。

第九,一个元器件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多于两根,每节接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

电拖装板过程是训练学生接线工艺的过程,要求学生要按照规范进行接线。指导教师要按照标准要求学生规范接线工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六、通电试车前检查要规范

学生在装接完成后,指导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好通电试车前的自查,学会规范自查。

一是按电路图或接线图从电源端开始,逐段核对接线及接线端子处线号是否正确,有无漏接、错接之处。检查导线接点是否符合要求,压接是否牢固。同时注意接点接触应良好,以避免带负载运转时产生闪弧现象。

二是用万用表检查线路的通断情况。检查时,应选用倍率适当的电阻挡,并进行校零,以防发生短路事故。以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为例,对控制电路的检查,可将万用表搭接在L1、L2两端,合上QF,观察万用表,阻值显示应为“∝”,如果阻值显示为零,则说明电路短路,应认真检查;按下启动按钮SB时,阻值显示应为接触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值,如果阻值显示为零,则说明控制电路短路,如果阻值显示为“∝”,则说明控制电路开路,应认真检查控制电路;借助工具使接触器KM的动合触点闭合,观察万用表,阻值显示应为接触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值,如果阻值显示为“∝”,则说明自锁回路开路,应认真检查自锁回路,如果阻值显示为零,则说明控制回路或主电路短路,应认真检查。

七、通电试车步骤要规范

第3篇

关键词:家用电冰箱、整机电气控制、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一台电冰箱整机的电气控制电路图,它的位置贴在冰箱后的背面或者是贴在冷藏箱门的里面,打开箱门就能看见,能看见电路元件的连接,连接导线的颜色,其电路图看起来比较简单、粗略,具体详细的电路就没有了,只能再查找其它的资料。单从表面上看其实际电路往往是看不到的,在改装或维修电气控制系统时往往都比较困难,但作为一名制冷维修工又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识图技能才能根据故障现象进行电气电路的维修,因此针对制冷维修工技术的要求,进行电气控制实训教学是个难点。

目前家用电冰箱的规格、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家用电冰箱所用的电气控制形式也不一样,学生要想在学校课堂内有限的时间内把各种形式电冰箱的电气控制系统都熟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一般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条件也很难具备如此繁多的规格和种类,因此,学生首先懂得把电冰箱最基本的控制线路进行分析与检修,再弄清几种代表性整机电气控制系统来龙去脉,其次弄懂基本电气控制的原理和故障现象的分析与检修,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加深认识就基本上达到了实训教学的目的。

电气控制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实训质量,现就家用电冰箱整机电气控制系统实训的教学,谈谈具体实训教学环节的几点做法:

一、合理分组,提高实训效果

冰箱电气控制系统的实训要求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实训教学与理论课教学不同,它不仅需要有场地,还需要有实训设备,才能完成实训教学所要求的操作任务。如果每人用一套设备,对个人来说,实际操作时间虽多,但受个人智慧和能力的限制,实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却不一定好;进行分组教学,每组使用一套设备,就能发挥小组集体智慧和能力优势,同时还能保证实训的效率和质量。在分组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动手操作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以4-6人为一组进行平均搭配,尽可能使每个小组处于同一个水平、具有同样的竞争力,将同一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各一名,采用轮班制,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如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资料员负责搜集学习资料,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合作学习活动发言人负责代表小组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识图、读图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在实训本课题前,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家用电冰箱的实际电路究竟是怎样的,通过观察、寻找、拆卸等方式,根据需要也可以指导学生到商场去收集一些相关资料。经过本人多年带电冰箱实训教学的经验,感到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基本的基本技能开始,要让他们感受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直观到隐藏来安排实训内容,甚至哪怕是一扎线的接头、导线的连接开始,千万不能让学生过快接触到比较难于完成实训效果的实习,同时也练习了识图、读图能力,为电气控制系统出现故障进行维修做好准备。如果直接就给一台电冰箱让学生进行电气控制的实习,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所以我会先让学生进行电冰箱基本电气控制系统接线的模拟接线,从一个个基本单元电路(具体部件电路)开始,让学生在比较直观的、看得见的条件下让学生去识图、读图再到接线、检测、检修等实际操作,边说边操作,眼到手到思想到,这个电路都学会了再进行下一个电路,按部就班的完成整机电气控制电路的实训,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如果直接给学生一台整机电冰箱进行实训,无论老师怎样去描述实习步骤,他们也将不知道要从那里入手,反而学生的成功感、学习的兴趣、动手的积极性就不能得到提高。

三、加强操作过程,紧扣实训环节

经过直观的、反复多次的模拟练习熟识后,就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接触电冰箱实际电路的接线和检测、维修。

首先从外面可以看得见的冰箱启动保护装置开始实习。指导学生参照模拟练习的情况认真观察启动保护装置各元器件的接线情况;实际测量各元器件的参数,要求学生对所看到的情况、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比较、分析;自己再动手操作一遍,进行检查核准。

其次是冰箱内部的温度控制和照明电路。这两部分电路虽然元器件比较少,温度控制电路只有一个温控器,照明电路有一盏灯和一个门开关,但是,线路的连接就由能看得见变为看不见了。这时教师不好好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被困难吓倒,以后的环节就比较困难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怎样从辨别导线颜色开始,区分导线的进出连接的点(器件);然后再用万用表去测量进、出线的连接情况等,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最为关键的一步,定时化霜控制和风扇控制电路。这两部分用到的元器件相对比较多,线路连接也比较复杂,甚至有部分的零部件放在冰箱外部(部分机型)。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过模拟电路接线训练的话,一接触就是实际电路,他们真是不知从何处入手,学生就很容易被一条条的连接线弄得晕头转向,什么的兴趣都没有了,掌握这方面的技能是最为关键的。要耐心地指导,教会学生凡事都要遵从规律、看清楚、做好记录、慢慢理顺,把具体电路进行分解,如:定时化霜电路可以分解为定时器部分、化霜温控部分和加热熔霜部分;风扇控制电路是由风扇电机和双联门开关电路组成。最为关键的是定时化霜电路的理解,如果把化霜定时器的接线弄清弄楚,其他元器件的接线就迎韧而解,主要电路部分弄清楚了,一些其它的加热防冻电路就变得简单多了。这些电路要么单独直接并接到主电路上,或几路并接在一起后再连接到主电路上,通过对各个部分逐渐弄通弄懂,学生就非常容易掌握电冰箱电气控制系统的接线和维修了。

四、加强巡回指导,适时示范讲解

巡回指导是实训教学的保障环节,也是实训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之一,要求教师在学生训练中要针对器件的安装方法、接线的正确性、规范性、故障排除的思路、方法和通电试运转的安全性,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到每个学生的实训工位进行检查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对存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解决。在巡回指导中要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采用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达到统一的实训要求。

适时的讲解示范要注意时机(问题比较集中的),同时注意讲解示范不用教师亲自动手去做,最好是找个平时接受能力较强学生做示范,学生之间的传授更容易接受,也亦达到教学目的。讲解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内容适当、语言精练、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注重突出重点,多用启发式教学化解难点,使传授的知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比如整机电气性能测试,一台正常运转的电冰箱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电源插头上的L-N-E三个插脚的直流电阻值,测L-N的直流电阻值是多少(应等于压缩机主绕组阻值)?L–E、N-E又是多少(∞)?把温控器开关断开,冰箱门关上,测L-N又是多少(应等于灯泡阻止)?恢复温控器开关到接通位置、把化霜定时器拧到化霜状态(化霜温控器处于接通和不接通两种情况)、冰箱门打开测L-N又是多少(接通约等于化霜发热器的阻值,不接通时约等于定时器电机阻值加上化霜发热器的阻值)?还有测量风扇电机等等……这样可使学生心里知道得一清二楚,手上干得明明白白,在操作中得心应手。

最后还要注意每次实训结束后,教师要结合当天训练的完成情况,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指出解决办法,同时也要要求学生回去认真总结当天的训练课题中存在有什么问题,不断积累经验。整个课题实习完后进行考核,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对本课题实习技能掌握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黄良辅编著,《电冰箱空调零部件实用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1995

[2] 严云中、刘胜利编著,《电冰箱原理与维修技术》,新时代出版社.1997年.

第4篇

一、项目教学简介

项目教学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二、项目教学法的程序

1.确定项目任务

这是项目教学法的导向阶段,即立项。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制定项目计划

一般此阶段包括四步:学生分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自主学习,项目开发;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制订小组的行动计划;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完成成品制作。

3.组织项目实施

此阶段中,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对项目实施步骤要解释清楚,相关资料也要及时给出。教师除了要告诉学生需要完成的项目是什么,还应该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既可避免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项目时束手无策,又能避免学生走弯路。

4.检查评估、总结

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小组内互评,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5.成果展示

项目实施工作结束后,对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展示,鼓励优胜者,同时也使资源共享。

三、实施项目教学的条件

项目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求教师既能进行理论辅导,又能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教师要对实习设备熟悉且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实训设备的分组率要高,以便于操作。

四、在电力拖动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

1.确定项目任务

当完成第二单元内容的学习之后,要求学生设计并完成对两台电动机的控制,要求对主电动机实现具有能耗制动的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从电动机能够实现点动及连续运行控制,并且只有主电动机启动10s之后,从电动机才可以工作;停止时必须先停止从电动机后才可以停止主电动机,整个系统可以在两地对其进行控制。

2.制定项目计划

当项目确定后,教师组织学生先进行分组讨论,分析项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操作技能以及项目的可行性、实用性。然后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一般3~5个人为宜)分析讨论制定计划。这一阶段教师对每组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并作启发式提示,以便学生确定出具有可行性的计划,并以此为根据进行训练。

3.组织项目实施

(1)根据项目内容绘制出电气原理图及电器布置图,提交给指导教师,经老师审核后方可接线。

(2)小组成员按组内所绘最佳电气原理图接线,要求严格按评分标准,从元件规格、型号选择、质量检测、器材固定、按图接线、通电前检查,该项目时间为150分钟。

4.检查评估、总结

实训教师根据事先分好的组,把学生个体在完成该项目的质量和时间,以及个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测评依据,实训结束,选出优秀小组。向全班进行成果展示,其考核方式实行三级考核:一是学生本人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自测自评;二是根据各小组贡献的情况进行互评,从学生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客观地从正面进行互相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三是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

5.成果展示

完成项目后,对部分学生给予表彰,同时优秀成果也被全校师生共享。

五、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应从讲授灌输知识转变为组织引导,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

2.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即使予以帮助,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辅导的深度不同。

3.设备需要及时维护更新

4.要使学生人人参与项目,并能全面发展

第5篇

关键词:PLC系统;可靠性;保护;多电源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008-02

我校机电工程分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分院重点专业,电子电气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实训室也是省级示范实训基地,而《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PLC技术为本专业的重中之重,为顺应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实训中心引入了当下中小型企业使用非常广泛的台达DVP16ES2型号可编程控制器。

而机电类专业的实验室除了正常教学,还涉及技能考证,如维修电工中级与高级、技师与高级技师等级的劳动技能的考核与鉴定。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中也引入了台达DVP16ES200T型号的可编程控制器。该类型PLC具有适用性强、通信方便、等优点。但在学校教学应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PLC输入/输出端子易磨损、易烧坏、负载输出的电源单一、带负载能力弱、维护与检修难、输出负载为接触器或交流继电器时,不能直接驱动。以上不足成为影响专业教学,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容易损坏PLC,也是教学改革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足,我对台达可编程控制器DVP16ES200T型号提出建设方案、电路可行性做出分析,也结合目前自动化应用实际生产中比较科学的方法,以及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应对,以满足学校的硬件教学资源使用需求。

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该类型PLC在本校教学应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与不足:(1)由于使用频率高,PLC所使用的电路板接线端子易损坏,PLC端子易磨损;(2)电路故障时,输入/输出触点极易烧坏;(3)负载输出的电源单一及带负载能力弱;(4)PLC系统发生故障时,维护与检修难;(5)输出负载为接触器或交流继电器时,不能直接驱动。

设计方案围绕着当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以上不足加以设计,解决不同供电电源负载供电、可编程控制器自身端口易损坏、带负载能力弱以及教学系统的维护等问题,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1.1 保护及扩展模块的选择

选用的是8路24V直流继电器模块,根据实际要求,设计出了PLC输出端口驱动24V直流继电器电路。 PLC输出信号送至光耦,再由光信号驱动三极管,再由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线圈。当线路发生短路故障,由于PLC内部信号与继电器电气隔离,损坏也只是外加继电器模块,从而保护了PLC,光耦保护电路如图2所示。

1.2 开关电源的选择

DVP16ES2自带输出直流电源24V,但为了给可编程控制器提供更稳定、可靠的电源,以及减少PLC模块体积,所以选用了DELTA公司的S/N:D024048AZL14510378型号开关电源,输入为:100-240V~1.2A,50-60Hz。输出为:24V-2A。此开关电源体积小、重量轻,该型号的电源的输出电压是由激励信号的占空比来调节的,因此稳压性能好,并具有短路保护功能。

2 现场终端的方案实施

将保护模块(8-24VDC)、空气开关(DZ47LE-32 C16)、开关电源(100-240V-1.2A 50-60Hz)、(DVP16ES32)等固定在基座上,原理图及布局图如图3所示。

2.1 模块系统的布局

该线路系统的设计,从元器件布置开始,所以合理布置器件非常重要。

2.2 线路接线要求

布线应符合系统设计所规定的电气原理图及布线图的要求。并进行硬线的连接,要求硬线排列整齐,横平竖直,尽量不跳线、美观。电线两端头接线,除了与插接件相连者外,必须采用接头压接。

2.3 模块号码管使用要求

每根电线两端必须有清晰牢固的线号,每个插头、插座,每个接线端子上或安装位置处必须有清晰牢固的代号标记。

2.4 技术性能

本教学系统工作电压可采用220V/380V,PLC控制电路工作AC电压220V,继电器模块DC电压24V。开关电源的主要参数为:AC输入100-240V~1.2A,50-60Hz。额定输出24V-2A。

工作环境:温度-10度~45度,相对湿度

外形尺寸:400mmX400mmX150mm。

2.5 选择工作电压等级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压等级的选择主要根据现场元件及负载来选择。每一路24V继电器的输出端是独立的,故可单独加独立电压,实训过程中常见的工作电压有直流5V、12V、24V、48V几种,常见交流工作电压有110V、220V、380V三种。

3 应用

本系统可用于当前我校的机电类专业的实验室中,工具体为:电气控制课堂/实训、PLC课堂/实训、维修电工技能考证等场合。

为了提高PLC实训系统的可靠性,我们要对于该系统故障和常见部位在硬件上设置保护,以负载出现短故障为例,当负载短路时,由于光耦电气隔离作用,使短路故障不影响上一级,即可编程器件内部。

为了验证本模块可行性,采集了不同应用场合的效果反馈,采用不同电源及负载,都能很好的运行。已基本解决由于使用频率高,导致PLC本身接线端子易损坏的问题,如出现短路故障时,由先前的PLC内部继电器烧坏转成开关电源内部的熔断器断开或是外加24V直流继电器烧坏。负载输出的电源单一及带负载能力的问题已解决,能同时驱动多种不同电压的电源。验证过程主要应用场合有:电气控制课堂/实训、PLC课堂/实训、维修电工技能考证等场合。

4 结语

由于本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当出现故障时,方便地为维修人员提供准确故障分析和解决思路。本系统符合我国现阶段电子电气、机电类专业的教学中,投入本校机电一体化实训室使用一年后,证明其稳定可靠,达到预设目的,该系统还可进一步实现使用在企业产品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台达DVP-PLC编程技巧[J].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李长久.PLC原理及应用[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佟为明.低压电器继电器及控制系统[J].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第6篇

【关键词】技能训练;分层分步;实训效果

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行为 ,统一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保证职业资格质量,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为此,2009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修订了《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统一了维修电工这个工种行业标准,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教学为背景和这些地区的产业化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实际,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维修电工实习的实际情况,探讨分层分步教学在维修电工技能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维修电工等级考实习实训效果,增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学生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的班组,根据不同的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根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内容解读:技能要求主要为两个方面:

1.能够按图样要求进行较复杂机械设备的主、控制线路配电板的配线(包括选择电器元件、导线等),以及整台设备的电气排故工作;

2.能够按图样要求焊接晶闸管调速器、功放电路,并用仪器、仪表进行测试;根据技能教学目标要求,下面从学生学业层次差异、知识梯度和实训内容的重难点分别进行分层分步教学实践探究。

一、学业差异、递进分层

根据配线和安装要求,学生应达到熟练接线并要求准确无误,对仪表的使用应达到熟练程度,对线路具有一定的排故障能力。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掌握程度也不一样。我们把学生分成三大类:

1.能熟练接线或焊接,通电能一次成功并且对原理熟悉的;

2.能接好线或焊好,但原理不是很熟悉的。

3.不能接好线或焊好,但原理熟悉的。

对第一类学生可引导学生自己设置故障相互排查,为电路排故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可利用适当时间帮助第二类学生;对第二类学生可重点要求学生复习原理,明确工作过程,可用上交练习,同学互相讲诉工作原理等方法进行训练。对第三类学生可重点训练接线方法,可采用学生师徒结对的形式展开;这样把学生分成各个层次进行训练,第一类学生能掌握安装排故技能、第二类学生能正确安装并熟悉原理,第三类学生能正确安装,使训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保护较差水平学生的自信心,训练总体效果好。

二、知识梯度、模块分层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电力拖动》学科安装、接线、调试等知识难点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问题易产生畏难情绪,易丧失学习信心,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把知识分接线思路、器件检测、接线正确和接线工艺四个层次,分四步进行训练。下面对我们以Y―Δ降压启动为例来叙述其具体做法。

训练过程分四步:第一步,先训练接线思路。我们一改传统整个线路一起训练的模式,对通电成功率和接线工艺分别训练。在学生熟悉原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画线路布线图,师生共同探讨最佳接线方式,力争每个同学能画出完整的布线图。这个过程可以在教室进行。这种训练符合启迪式教学模式,效果较好。第二步,在学生熟悉元器件的基础上,此时也可结合工量具和仪器仪表的使用对元器件进行测量,检测元器件好坏,根据要求调好两个整定值,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和时间继电器的整定时间,同时复习元器件的选用和熟悉了仪表和仪器及元器件的使用,为开始接线打下基础。第三步,强化接线方法和通电成功率。这时可用软线进行连接,不要求工艺,只要求学生接线成功,在规定的时间20到25分钟内要求学生把线接好。对没有正常完成的学生,采用学生互助合作的形式,找问题点,完成通电试车。第四步,在大部分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接线并成功的基础上,再按布线图进行工艺训练。这时不要过于强调速度,而是严格按工艺布线图要求接线,以达到规范工艺要求的目的。这样经过几次训练,基础好的学生通电成功率和工艺都能达到考核要求,基础差的学生能做到正确接线,工艺基本达到要求,避免传统训练通电成功率和工艺同时要求,完成结果却都达不到理想训练效果的目的。

三、知识重难点、阶段分层

根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电气故障检修》要求:重点是针对X6132铣床、MGB1420

磨床等机械设备控制系统的电路及电气故障检修,里面的内容难点是内容多,原理熟悉难度大,故障的不确定性;隐性要求:用电安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把知识分成原理分析、现象观察和故障排除三个层次。成绩较好的能正确完成全部内容,成绩较差的能熟练完成前2个内容,能基本掌握第三个层次的内容。具体分三步进行练法:以X6132W铣床为例,第一步,在学生熟悉原理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生把整个线路图画在纸上,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复习了线路原理并且训练了《测绘》技能 ;第二步,让学生根据线路要求熟悉铣床的工作过程包括每个器件和每个按钮的作用,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主电路控制环节,主轴启动控制,冷却泵冷却控制,工作台快速进给包括各个方向进给,圆工作台控制一一熟悉其控制环节,在确保用电安全的前提下,大胆鼓励学生进行探索,通电观察铣床的通电现象,仔细与工作原理对照,培养学生探究和创造能力,通过以上训练使学生掌握铣床正常工作时的通电现象,为排故时观察故障现象提供了依据,同时也熟悉了《维修电工中级国家职业标准》技能要求内调试部分的内容,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调试能力。第三步,这时教师可给学生设置1到2个故障,让学生进行排故。这时可给学生一次通电机会,认真观察故障现象,并要求学生把故障现象记录下来,作为排故的依据。在排故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简单易懂的主电路入手,明确故障现象的大致范围,再分析控制线路。接着是缩小故障范围。具体方法有多种,可用长短接法、短短接法、万用表电阻法,电压法等,在学生对以上各种方法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教师可自己设置几个故障,可给动手强的三到四位同学演示一下排故过程,在这些同学熟练掌握排故方法后,可利用其他机床由他们给其他学生分组进行演示,教师可当堂巡视。这样做教师可节省时间,学生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可了解得更详细,容易掌握。在排故过程中,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帮助分析故障,使学生明确思路,增强其信心,提高训练效果。通过分层分步训练,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四、激励评价、灵活分层。

为使教学有的放矢,在平时训练中,根据考核要求,笔者建立一套完整的接线工艺和通电成功评分体系,把评价标准分成通电、接线工艺、排故和职业素养四个层次,采用考察和考核相接合的办法。第一步,对通电成功率主要采用考察的方法进行,要求每位同学必须成功,并确保能安全用电。第二步,对接线工艺主要采用考核评分的办法进行,对每位学生所接线路采用组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第三步,对故障排除也设置了一份考核表格,同时加入职业素养要求,包括安全用电,文明实习和环境清洁等职业要素,使学生技能教学同时融入职业能力培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提高了基本技能,还提高了职业素养。

以上是本人对《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方法的粗浅探讨,采用的训练方法笔者在维修电工等级考技能训练中进行过对比,传统训练方法中级等级考通过率在50%左右,分步教学训练法通过率达95%以上,效果很显著。因此,试作总结,盼能和各位同行交流,进一步提高维修电工实训效果,以培养更多适应当前经济建设要求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庄建源.张志林.维修电工[M].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

第7篇

关键词高职 电工 照明 能力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实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这个素质结构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四是在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

1 高职院校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现状

电工照明实训环节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楼宇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技能性的实践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照明设备的安装、室内配电布线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能和方法,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真正达到电工中、高级的技能操作目标。

电工照明实训环节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再进行实训,由于之前大量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在实训过程中很多理论知识已经忘记或记得不是很清楚。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先把理论知识一股脑的灌给学生,后面全部是进行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相反还会有厌恶和抵触,学得很多,学会的却少。特别是在电工照明实训装置上,大多都是在平面的木板等物体上进行,缺乏真实环境下的立体的实践学习,学生碰到实际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有的同学回家后连自家的照明系统出问题都不知如何去处理。学生就业时,在工作岗位上还要实习半年到一年时间才能胜任工作岗位,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进入角色太慢。

2 改进高职院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措施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实际状况,主要从教学方法和实训装置上采取措施:一是采用项目的一体化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二是更换原来平面的实训装置,改为立体的房间式的装置。

项目一体化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把电工理论与电工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和体验,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真正实现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理论实际一体化的教学。

电工照明实训项目的主要内容为:室内电气照明系统的主要组成;照明点的布置和线路敷设操作;常用室内电气照明装置的选用、安装、布线、调试与验收;室内电气照明工程材料预算;室内电气照明工程资料整理等。可以让学生在七个方面的技能得到训练:室内电气照明供配电系统及配电箱的安装,电线导管及线槽的铺设,导管穿线与导线连接,开关、插座的安装,灯具安装,电气照明施工图材料计算,电气照明施工资料整理。

电工照明实训项目化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步骤:

(1)确定电工照明实训任务。以室内配电布线装置(小房间)为实体,房间内可设置有常用的照明电器、家具等。根据房间内家具位置和照明与控制要求,将房间内的照明系统分成多个任务,如用白炽灯实现的双联控制、用日光灯实现的单联控制、床头插座和写字台边的插座安装、电表与控制箱的安装接线、风扇调速器的安装接线。确定完成室内配电布线装置(小房间)电气照明工程的时间与目标建设要求。

(2)制定电工照明实施计划。学生根据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间,制定完成电工照明设备配线与安装的实施性计划,编写项目实施计划,确定操作步骤。

学生一般由4-6人组成一个施工小组,项目实施计划由小组内成员共同商量制定。在项目实施计划中应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项目预计完成时间与进度安排,施工步骤与质量目标等方面内容。项目实施计划经教师确认批准后,即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3)电工照明实训计划实施。学生根据任务要求的质量目标,制定自己小组的施工方案,完成室内配电布线装置(小房间)电气照明工程的操作施工,同时整理出施工的资料。

(4)电工照明实训质量控制和检测。为了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与学生均需要按电工照明安装的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与质量检测,并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施工资料,如建设方案、每项任务的实施与合作、质量管理要求等。

(5)反馈与改进。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把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学生,首先由学生提出整改方案,不完善的老师再加以引导,最终达到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项目任务,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6)电工照明实训课程成绩评定。在电工照明实训教学中,由于将实训分成多个任务进行,涉及到的实训项目较多,学生要完成每个项目的操作训练,因此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考评更为合理。综合评分是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综合成绩、平时成绩的综合。理论成绩包括每一个项目的动作原理、检查方法和故障分析的书面记录的完成情况;技能操作成绩包括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先后顺序、接线工艺及平时技能项目比赛的综合;综合成绩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实训纪律、问题解答、环境卫生等几项情况的综合;平时成绩包括平时每个分项目考核成绩的平均。

3 电工照明实训环节项目教学带来的思考

整个电工照明实训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相长的一体化教学过程,教师扮演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项目教学法的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则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起指导或提示作用。

而对于学生而言,实现的是“项目学习法”,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训练的一体化学习,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它将电工照明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独立计划工作的机会,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完成的同时,项目工作成果和学习方法的过程评价也同时产生。

因此教师的项目教学法的本质是使学生实现“项目学习法”,目的在于学生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体现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

3.1教师的观念要转变

教师需要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良好规范的习惯。在电工照明实训环节中,将实训装置设置成一个真实的室内场景,可配备相应的照明电器与家具,让学生自己感受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实现室内照明、负载插座、布线等任务的实施。让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易错易混淆的知识也是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而不是教师给予的;实践经验是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也不是教师灌输的。学生通过这样的“项目学习法”,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

3.2项目化教学要有基本设施保障

项目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学生不再像以往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课,而是突出学生是“项目化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训练操作中自主“动”起来、“学”起来。如电工照明实训里面接日光灯、白炽灯、电风扇、电表、布线等,为了能给每个同学有“动”起来的机会,需要一些设备的支撑,教室要配有多媒体,给实施项目化的电工照明实训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3.3项目教学法应注重团队合作,要注意学生两极分化

项目教学法,是几名同学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团队的合作很重要。如电工照明实训,床头开关和插座的布线有一段可能就要在同一个线管中,这时负责任务的同学要相互配合。另外,他们与负责照明灯具接线的同学也要相互配合好。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学生两极分化,特别是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教师要有思想准备,并设计好应对措施。

3.4项目教学法的不同任务之间要有衔接

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衔接性语言,能够把不同任务、不同模块衔接起来,把理论与动手操作环节衔接起来,把前后不同工作任务中出现的理论知识衔接起来,如白炽灯的工作原理和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单联开关和双联开关的区别,这样学生才不会有“零乱”的感觉。这不仅需要教师对整个训练内容体系之间的关系有深刻把握,而且要求教师打破线性的教学思维,将系统网络的思想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3.5要有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素质能力方面的评价

电工照明实训课程可以延伸包含有多个项目、模块或工作任务,且这些项目模块都有各自的特点,如照明和网络,电压等级不同。因此,如果采用单一的考核评价模式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要针对各模块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先分别考核,再统一评价。评价内容要从理论知识、技能水平、素质能力三方面进行。特别要重视对学生实际工作基本态度和规范操作意识的训练,一个同学在进行安装接线操作,其他同学就一定不能随意送电,这些都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目前国家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方法,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具体实施,项目驱动、学生考核评价等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教师对项目教学的驾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且,我们也要思考电工照明实训采用项目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不是最好的,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的去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左秀珍.建筑电气安装与装饰照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阴振勇,李英姿.建筑供电与照明.教学实验装置的研制与开发[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3:56~58.

[3] 吴全全.“项目教学法”――中德职业教师资进修项目收获之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5O~55.

第8篇

所谓四阶段教学法,就是指将教学过程分为4个阶段进行教学,这4个阶段分别是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结。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电力拖动课程中单相电容式异步电动机的检测为例,谈谈四阶段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一、第一阶段: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教师的行为为主,应包括教师在课程知识内容上的准备、对教学对象情况的掌握及相关教具和设备的准备等。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或通过说明所学内容的意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划定教学内容,讲清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第二步:运用教学课件、视频资料等进行讲解和演示,引入新课——单相电容式异步电动机的检测。第三步:检查每个工位上的工具、仪表、电源的情况,强调安全操作规程。

二、第二阶段:教师示范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行为仍占主导地位,教师示范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或加深理解,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一次性示范完成整个操作流程,然后分段、分步骤示范,在示范的同时,加以生动的说明,让学生明确“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眼、耳、脑并用。教师的示范要熟练准确、速度适中、突出重点。

以单相电容式异步电动机的检测的讲授为例,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步骤如下。

1.通电前的检测

(1)电机灵活性检查,检查装配坚固件情况是否良好、转子转动是否灵活等。

(2)电机绝缘电阻的测量,绕组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

(3)电机绕组阻值的测量,同时确定公共端、主绕组端、副绕组端,分别测量电阻R蓝红、R蓝黄、R黄红,记录三个不同的阻值。可知,蓝红接线端为主绕组,蓝黄接线端为副绕组,蓝色端子为公共端。

(4)电容的检测。

2.通电电动机的检测

(1)按电路图进行接线通电检测,接线方法为副绕组串联电容器,再与主绕组并联接入电流中。

(2)测量电动机的空载电流,判定电机的性能,空载电流应约为额定电流的30%。

(3)观察电机转向。教师边讲边示范操作过程,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与技巧,教师要做到步骤清晰、动作准确、操作规范。

三、第三阶段:学生模仿

这一阶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起监督和指导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操作步骤的难易程度,采用学生独立模仿和先分组观摩、后独立模仿(分组讨论式)两种教学组织方式。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意与前一阶段的接续,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前后跟进,及时地将讲、听、看、做、记有机结合,建立立体式教学,学生按老师演示的操作步骤操作并作记录,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观察,随时指导,纠正错误的操作。

四、第四阶段:练结

在上一阶段模仿的基础上,学生开展进一步的练习,或独立操作,或采用小组的形式。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学生必须对每个过程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结论。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判断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指正、表扬和鼓励,最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检查验收学生装好的电机。

第二步:学生展示、介绍检测过程及原理分析,教师全面总结学生操作练习的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做好学生操作的情况记录。

第三步:填写实训教学日志。

第四步:布置习题,撰写实训报告。

第五步:整理工作台,清理工具,清扫工作场地。

第9篇

关键词 PLC 一体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40

以任务为导向,结合企业工程案例设计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做、练”四位一体,重在过程技能考核的一体化教学探索对于破解当前高职教育过于偏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好的意义。本文结合我院正在进行的“PLC与组态技术”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探讨,课程采用师生在一体化实训室围绕不同项目的任务边教、边学、边做、边练来完成一个个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好地融入实践技能操作,能很快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1 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相脱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学习效果不佳,同时考试内容重理论轻能力,考试重结果轻过程,不利于学生全面学习知识,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集于一体,或是以项目的形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又能够很好地学到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效。

2 教学实施五个一体化

我院积极探索一体化教学改革,选派年轻骨干教师参加高职国培省培,学习国家示范性院校的做法,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选派教师学习澳大利亚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通过培训,将学习到的先进做法应用于日常教学考核中,具体体现在“五个一体化”,即教材、场地、师资、教学安排与教学手段、学生考核等一体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 教材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的教材选取很关键,本课程组教师每年深入企业实践,掌握大量一线实际工程案例,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编写了以项目为导向的学院自动化类一体化系列教材之《PLC与组态技术》。教材共由五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引出若干个学习任务,按照由易入难,通过任务提出、知识点链接、任务解决方案、任务实施等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包括硬件接线、软件编程、组态界面等环节,每一个任务的实施都能够有效地服务该项目的理论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步步开展教学,学中做、做中学,充分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2.2 场地一体化

经过近年来学院支持建设了PLC一体化实训室,目前实训室共有25个工位的一体化实训设备和配套电脑,同时具有多媒体课件、各种模型挂件等教学设备,能够满足日常的教学要求,形象直观的教学环境,能够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3 师资一体化

目前承担该课程教学全部为双师型教师,3人具有高职国培经验以及取得中国澳大利亚合作办学TAFE认证学习,同时全部教师每年参加暑期下厂实践的天数都不少于20天,教师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兼具,为开展一体化教学奠定了师资基础。

2.4 教学安排与教学手段一体化

本课程首先在电气自动化专业试点,课程每周6课时,为了方便一体化教学,拟安排在同一天进行一体化教学,每天进行任务完成情况验收并考核,或者安排4+2模式,即4节连上,另外2节安排另一天进行验收并考核,最后安排一周作为综合技能考核,比例分别占60%和40%。表1为每个项目的一体化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内容:

其他自动化类的专业也可以根据此安排稍作调整,后续将开展其他专业班级的“PLC与组态技术”的一体化教学。

2.5 学生考核一体化

课程的总体评价以学生学习过程中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各个学生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价,根据控制要求完成硬件软件设计、组态界面以及操作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每个任务结束均对团队和个人评分,填入考核表,同r给予指导意见并总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考核表如表2所示。

以上过程考核(含考勤)占60%,期末综合技能考核40%,老师在期末考核中,以卷面形式出若干个不同的设计题,学生考试现场随机抽取,每个学生独立工位,通过在卷面答题,硬件分配和接线图作图,并通过实训室的设备台接线,PLC程序烧写、组态界面设计等调试,完成题目的整体设计,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现场评分,填入考核表,最终各项相加作为学生此课程的考核成绩。

3 一体化教学实施的优点

3.1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课程全部集中在PLC一体化实训室完成,每个学生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和自己动手完成每一个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建立自信心,从而更感兴趣去研究讨论各种不同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案,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在课外,我们也有逐步开放实训室供学生自主学习,调试,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2 教师师资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一体化教学探索中,教师需通过不断调研周边地区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以及人才素质的要求,探索改革新的教学模式,也要不断的加强自主学习,提高实践科研能力,在“PLC与组态技术”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编写一体化教材、构建课程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项目等环节,个人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3 学生考核更全面更客观

一体化教学的考核打破了传统考试的重理论轻能力、形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评价,重视实践考核,突出职教特色。建立综合素质考察机制,科学地评判学生,把课程期末综合考核与过程考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

4 结束语

在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是逐步摸索逐步完善,今后还需要更加全面地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多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探索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的理论和技能教育结合起来,课程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

参考文献

[1] 彭小平,凌双明.PLC应用技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科技展望,2015.25(28).

第10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小组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1

建立在“专业对接企业”、“课程与岗位零距离”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成功模式,符合本专业课程建设的特点,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培养等方面创造了机会。在《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这门课程的实训教学中,通过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学习,同组同学互相配合安装检测线路板,各组展示成果、交流经验,评选实习先进个人和实习先进组等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组建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推选一位负责人

6人左右结成一个学习小组,各组民主推选组长,组长负责整个工作任务的组织、协调、考核、评价工作,各组以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设定、编排的工作任务。在计划阶段性,小组讨论研究各种控制线路的电路原理图及工作原理,安装接线图的绘制及布线工艺,然后形成可行性方案;在任务的实施阶段,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完成任务电路的安装与调试。通过小组学习,可以改变枯燥的训练学习过程,让学生有广泛的合作、接触、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多进行变换角色的分组合作,将枯燥的线路接线变为有趣的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同学分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工作能力和工作中的交流能力等。

(二)引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记录不明白的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发现性学习,在电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记录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如学生在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中,安装按钮开关SB1、SB2、SB3及接触器KM1、KM2自锁触点、互锁触点部分线路时困难较大,因此,在安装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接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交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小组的同学也是互动交流,避免了学生在安装线路时,不管正确与否,接完线路就让教师检查,养成依赖教师,不肯钻研的习性。

(三)小组相互检查,认真记录后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完成线路安装后往往不想再自己检查线路,或按自己原有的思路检查而不能查出接错的线路,有些学生则依赖教师检查,线路安装有错误的接线只按教师指出来的更正,而不积极思考分析,这样不仅让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不肯钻研的习性,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共同探讨。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取得过硬的技能,教师要引导同组同学互相检查安装的线路,通过同组同学互相检查安装线路时发现的问题为小组交流讨论提供了大量的交流内容,使学生思路得到扩展,考虑问题更全面,对电路的认识更深刻,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达到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也解决了教师一个人辅导忙不过来的问题。

学生在相互检查线路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到这种学习方法的许多优点,也乐于这样学习,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展示成果,评选先进

在电控线路安装调试完成后,各组选出一名代表上讲台进行展讲,展示本组成果,教师和同学对他的展讲结果进行补充和评价。在任务的评价阶段,小组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再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和线路的完成情况,评选出实习先进个人和实习先进组并给予表扬。这样做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二、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些体会

通过在电控实训中采用行动导向法教学,我觉得学生以下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一)培养了学生工作的责任心

学生安装完线路板后,学习小组的同学相互检查线路,要求每位同学必须检查同组中其他同学安装好的线路板,并记录自己认为有错误之处或与自己安装接线不同之处,做好检查结果记录,对检查的线路板进行评价,在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小组评出同组成员中最好的安装线路板,学生为了同学检查自己安装的线路能得到同学好的评价,在安装线路时会认真、细心地完成自己的线路安装学习任务。学生安装好的线路板要经过同组每位同学的检查,检查线路板的同学相当于质检人员,如果有问题的线路没被检查出来,则线路无法正常工作,检查同学就负有一定的责任,各小组长根据同学检查统计组织本组评出最佳质检员,学生在检查线路板的学习中必须认真、细心地完成自己检查线路板的工作任务,做一个好的质检员。整个学习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工作的责任心。

(二)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工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教师与学生是学习伙伴关系。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电动机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时,同学相互检查线路,听取检查同学的意见,在小组中评选最好的安装线路板及最佳质检员等,需要与小组成员一起探讨、研究、学习,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合作的工作能力。

(三)培养了学生工作中的交流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学生在电动机控制线路安装过程中及相互检查线路板的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学习中互相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有些问题学生之间也有争论,在争论中老师加以指导,在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工作中的交流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新的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使所学的知识更扎实。

第11篇

【关键词】AT89C51单片机;数字电压表;A/D转换

一、引言

数字电压表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可以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并加以显示。由于其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领域[1]。下面本文就以亚龙YL-236单片机实训装置为平台,介绍数字电压表的实现方法。

二、总体方案

本设计选择AT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件,采用ADC0809实现A/D转换,用3位LED数码管数字来显示采集电压(范围0~5V)。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2]。

图1 系统设计方案

三、硬件部分

1.转换芯片ADC0809

ADC0809具有8路模拟输入端口,8路模拟开关分时选通8个模拟通道,转换后的8位数字量锁存到三态输出锁存器中,在输出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从8条数据线D7~D0上读出,并可直接与单片机接口相连[3]。ADC0809其引脚排列和具体功能可参考ADC0809说明文件,这里不再详述。

2.ADC0809与单片机的硬件连接

单片机与ADC0809接口电路如图2所示。74HC02可实现4路2输入或非门功能。连接时,将主机模块中单片机的P0.0~P0.7接到ADC0809的数据输出端D0~D7,用来接收ADC0809转换输出的数据;将单片机的P2.5、P3.6、P3.7接到ADC0809的CS、WR、RD端,作为A/D采样的控制联络线;将ADC0809的A、B、C接到ADC0809的D0、D1、D2口,通过P0的控制来选择ADC的采样通道。

图2 ADC0809接口电路

3.数字电压表硬件模块接线

用YL-236实训装置实现本任务要求的硬件模块接线如图3所示。该电路由主机模块(MCU01)、显示模块(MCU04)和ADC/DAC模块(MCU07)组成。将时钟源1MHZ接到ADC电路的CLK口,由模拟电压源提供0~5V输入电压。

地址锁存允许信号ALE由P3.6控制通道地址选择,以WR作写选通信号。我们将ALE信号与START信号接在一起,这样使得AD0809在锁存通道地址的同时,也启动了A/D转换。

将主机模块中单片机的P0口作为数码管显示的段码使用,接到数码管的a~dp段端,将单片机的P3.6、P2.6、P2.7分别接到数码管的WR、CS2、CS1端,对数码管进行动态扫描显示。

图3 数字电压表硬件模块接线图

四、软件部分

1.AD转换

图4为利用ADC0809进行A/D转换的程序流程图。

图4 A/D转换程序流程图

A/D转换后的数据应传给单片机进行处理。数据传送之前必须确认A/D转换已经完成。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定时传送方式;

(2)查询法;

(3)中断控制法。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只要一旦确定转换完成,即可通过指令进行数据传送[3]。

启动信号START启动后开始模数转换。对于ADC0809来说,当时钟频率一定时,其A/D转换时间是固定的(微秒级)。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延时函数delay(),等待一段时间(远大于A/D转换的时间),延时时间到时转换肯定已经完成了,之后就可以进行数据传送了。

参考流程图,我们可以编写对模拟通道0输入的模拟电压进行A/D转换的C语言程序,关键语句如下:

/***********端口定义**************/

sbit ADCS=P2^5

sbit ADWR=P3^6

sbit ADRD=P3^7

/********AD转换子函数*************/

void ad(void)//读出AD输出的值

{

ADCS=0;//选择通道

delay(10);//延时10ms等待转换完成

P0=255;//将P0置为高电平,准备读取数据

vol=ADCS;//将转换结果存放到变量vol中

}

2.主函数流程图

主函数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 数字电压表程序流程图

编程时应注意,变量vol单位为毫伏。因为ADC0809为8位模数转换器,输入模拟电压最大值为5V,即5000mV,所以分辨率为5000mV/28,因此程序中测量的电压值为采样AD值乘以5000mV/255,再将所得的数依次通过数码管显示。完成后可改变输入直流电压值,观察输入电压的变化情况。

五、总结

本文详细讨论了数字电压表系统的设计,重点介绍了以YL-236亚龙单片机实训装置为平台的硬件连接和软件设计的方案,系统具有转换速度快、精度高、性能稳定等优点,且电路简单,工作可靠,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凤娟,孙军,李国忠.基于89C51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07(2):92-93.

第12篇

早期的工业自动化生产是采用继电器控制,即通过得电于失电来控制继电器线圈之间的触点来实现顺序控制,但是由于继电器控制是由硬连线决定的,所以要改变其控制任务就必须改变其硬连线。改变硬连线需要设备停产,而且改造住期较长,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所以,这种传统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制造业的需要。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 公司)为了适应汽车型号不断更新的趋势,试图研制一种能尽量减少因汽车型号变动而重新设计汽车装配线上各种继电器控制线路的方法,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并提出了著名的10条技术招标指标: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 中标后,于1969年研制成功,从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简称PLC。

多年来,PLC 从其产生到现在,实现了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飞跃,其功能从弱到强,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的进步;其应用领域从小到大,实现了单体设备简单控制到胜任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集散控制、互联网控制等各种任务的跨越。今天的PLC在处理模拟量数字运算、人机接口和网络的各方面能力都已大幅提高,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PLC 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

一体化教学是快速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教学项目)的实现。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往往由一位教师或一组教师在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内容的情况下实施教学,使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强化动手能力。立足课堂,面向车间,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是一种立杆见影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类似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在师傅的带领和指导下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把一门课程分成若干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均采用老师理论讲授和学生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特点。

本文将以三菱PLC控制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启动”模块为例,来说明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树立PLC一体化教学的理念、明确目标

思想决定行为,没有理念创新,就没有一体化教学改革。因此,树立一体化教学的理念,提高对一体化教学的认识,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础。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跟计算机学科紧密相关,无论是从PLC的构成,还是从它的工作原理看,可以说它是一台控制器,也可以说它是一台工业计算机。这决定了学生只有多实践、多操作,才能收获更多,因而树立PLC一体化教学的理念,符合课程的特点。

首先,是确定模块要达成的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会分析、掌握PLC控制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原理,且能根据控制原理独力完成安装接线、调试、及故障排除。

一体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有效而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实践的前奏――一体化理论讲授

一体化教学应避免长时间的理论灌输,教师应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动手,变“老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实操上。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PLC控制模块安排6课时,分三次教学,每次2课时(90分种),其中20―30分钟用于理论讲授,余下的60―70分钟留给学生实操、教师指导。

理论讲授的内容包括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PLC控制”模块的教学目标、控制任务分析、为完成该目标所需的相关知识点(LD、LDI、OUT、AND、ANI、OR、ORI、ORB、ANB、MPS、MRD、MPP等指令的应用)、实训方法与步骤、安全及注意事项等。

三、一体化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体化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通过一体化教学后,学生能否采用PLC对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实现正反转启动、停车控制。

① 根据控制要求, 对PLC的输入/输出点进行分配:画出输入/输出接线图:

② 编写梯形图控制程序;

③ 编译、通讯端口设定、写入PLC:

将RUN/STOP拨码开关打到STOP位置,才能将程序从电脑写入

PLC中。

④ 安装、接线

主回路:将三相380V交流电通过KM1、KM2两个交流接触器连接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三相接头上。

控制回路:KM1的电

磁线圈由PLC的输出点Y000控制,KM2的电磁线圈由由PLC的输出点Y001控制(须串入220V交流电源)。

⑤ 调试、试车

先不接入电动机,在电脑上进行软元件调试,以确保人员和设备

的安全。

将X000强制ON时,PLC面板上的Y0灯应点亮;将X001强制ON时,PLC面板上的Y1灯应点亮;将X002强制ON时,PLC面板上的Y0灯应全灭。

软调试成功后,再接入电动机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