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部门骨干任职报告

部门骨干任职报告

时间:2022-04-22 13:29: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部门骨干任职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部门骨干任职报告

第1篇

一、申报评审范围及对象

大型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现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

二、申报评审条件

申报评审正高级经济师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经济专业工作,取得高级经济师资格五年以上。

(三)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和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国家或省规定标准。

(四)取得高级经济师资格后,作为骨干主持或主要参与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三年以上,并连续三年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以交纳税金凭证为依据)或为扭亏增盈(会计事务所审计报告为依据)做出突出贡献,得到省以上主管部门认可。

(五)取得高级经济师资格后,公开出版且独立完成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经济或相关专业著作一部(不少于20万字)。或在省级以上正式出版刊物发表独立完成的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全国核心期刊不少于2篇)。或撰写较高水平的经济分析报告4篇以上,编写相关专业实用教材,本人独立撰写15万字以上,并得到省同行专家认可。

(六)取得高级经济师资格后,获本专业省、部级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两项以上(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申报数额

申报正高级经济师资格由省职改办统一下达申报数额,各市、省直各部门、大型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依照正高级经济师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和申报数额,认真组织申报和推荐工作。

四、申报程序、评审工作、聘任与管理及证书发放

(一)申报程序。申报评审正高级经济师资格与其他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同步进行。属市属单位的报市职改办审核把关,属省直部门的报主管部门审核把关,各市、省直各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报省职改办核实。

(二)评审工作。按照省职改办《关于印发〈河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冀职改办字[2001]146号)原则精神,暂由省职改办统一组织评审。

(三)聘任与管理。批准通过正高级经济师的人员,属于事业单位的按照冀职改办字[2001]123号文中"财政、经济、审计、统计"专业的比例确定正高级比例,其中正高级比例占高级职务的5%--10%,单位按设岗和核定的比例进行聘任,聘任后的工资待遇比照教授研究员同类人员工资标准确定,属于大型企业单位的,可按企业有关规定的工资待遇执行。

第2篇

一、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合理配备干部,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广州地铁设计院党委结合外地项目比重日益增大、员工队伍日益年轻化的形势,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具挑战的锻炼机会,切实激发干部队伍综合潜能。

一是重点倾斜驻外技术人员。为引导、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外地项目的工作热情,广州地铁设计院出台并实施派驻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技术系列人员的提拔晋升原则上须具备派驻工作经历。同时,在选拔中层技术管理人员时,重点向驻外人员倾斜。近两年,共选拔14名外地分院(项目部)负责人,占新提拔干部的1/3强,有力确保了外地项目的高效优质完成,擦亮了广州地铁的金字招牌。

二是大胆启用青年技术骨干。目前,35岁以下员工占员工总数的3/4强。广州地铁设计院在确保广州本地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大胆启用一批青年技术骨干作为部门副职,为新成立的分院、项目部和新中标总体总包项目输送人才。一批优秀的“70后”、“80后”技术骨干,被输送到全国各地接受锻炼。他们面对陌生的新环境、严格的新业主和与家人分离的新困难,带领同样缺乏外地经验的团队从零开始,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业主的工作模式,赢得了业主的赞扬与信任。

三是结合组织架构调整配备干部。2011年,广州地铁设计院党委根据生产架构调整,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慎重研究新成立各专业所管理骨干的名额和建议名单,切实用好原部门各层级管理人员。对必须增加的新岗位,根据各层级推荐意见,从专业带头人等后备干部队伍中酝酿提名,并组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经党委研究后予以任用。对担任部门负责人的原部门副职,均聘为副所长(主持工作),设置半年考察锻炼期,在确认其能力满足岗位要求后给予转正。各专业所在新班子带领下,专业建设、技术积累、生产组织等方面均有出色表现。

二、建立健全干部选任制度,确保干部任用管理科学规范

近年来,广州地铁设计院党委不断加强干部选拔制度建设,用刚性制度确保干部任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一是选拨任用程序严格。把好民主推荐关,所有干部提名都在党委会上充分讨论,都在主管及以上人员开展民主推荐和测评;把好组织考察关,通过360度访谈,充分了解该同志的品德、能力、作风等情况;把好审批任职关,推荐测评、组织考察情况提交党委会集体研究;把好任前谈话关,明确履职责任,坚定履职信心,防止廉政风险;把好评价关,严格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二是公开选拨形式多样。推行“公开竞聘、竞争上岗”,通过报名、审查、笔试、面试、测评等多个严格的选拔程序,进行副总工程师等岗位的公开竞聘工作,让多名功底扎实、表现突出、有群众基础的年轻技术人员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

三是加强制度设计引导。作为以生产技术为主导的综合性设计研究院,必须培养技术过硬、管理优秀的复合型中层管理队伍。因此,广州地铁设计院注重制度设计引导,在薪酬方案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技术部门副职、主任工程师、总体等岗位的年终奖与其个人产值及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同时,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的中层管理人员,做出调整岗位处理的决定,做到“能上能下、灵活用人”。

三、拓宽员工职业发展空间,打造富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

为规范员工收入分配,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企业凝聚力与竞争力,广州地铁设计院结合行业特点,积极打造科学合理的梯队职位建设,建立了管理、技术、职能三大职位系列体系,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与发展方向,形成正向激励。

一是着力深化管理职位。在管理职位系列中,按照工作的职能与院核心业务的关联性、管理规模、风险责任等划分等级,满足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与岗位诉求的匹配定位,深化了管理系列职位的梯队层次建设与岗位目标建设。

二是全面强化技术职位。根据以生产技术为主导的定位,强化技术职位,拓宽技术通道,从薪酬分配上予以倾斜。资深设计师的薪酬相当于中层管理岗位主任工程师的收入,首席设计师的薪酬相当于院副职领导的收入。技术职位的强化,促使设计人员注重技术积累与沉淀,加强技术广度与深度提升,达到了企业与个人共同进步的双赢局面。

第3篇

关键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主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企业下属全资或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任职期间对所在企业或部门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履行的职责、义务是否执行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活动。包括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从源头上对腐败进行预防及治理,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促进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审计缺乏计划性,项目开展相对滞后。因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大都开展于领导离职或提任之后,审计部门临时受托开展业务,没有真正把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整个任职期间,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审计部门只是走形式的一种现象,难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效率和效果, 起不到监督作用, 也不能效地评价领导干部, 达不到警示和震慑作用。

2.审计缺乏独立性。顾名思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就是由内审部门开展的一项审计工作,审计部只是公司的一个职能部门,被审对象则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从层次上来说,缺乏独立性。又由于审计部门人员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相互都比较熟悉,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企业内部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也可能因为自身利益的原因,他们还要与其它部门交道,或需要求人办事,这其中就可能包括被审计单位,这也很容易使审计人员产生麻痹思想而简化了相关程序, 对企业已发生的变化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审计的效果。

3.审计缺乏联动性。内部审计业务一般是由审计部门独立完成,而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也相对单一。虽然有的集团公司将审计与纪检监察合为一个部门,但在开展业务时仍然是各负其责、各施其职,且与审计涉及的组织、人事、管理、等部门之间也缺乏联动,所以在审计对象的确定、审计任务的实施、审计报告审查、审计结果落实、审计问题的处罚等问题上缺乏交流与沟通,使经济责任审计失去意义。

4.审计信息片面或失真。一是从已审计过的离任领导来看,一般任职的期限长,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涉及的会计资料繁多、财务人员更换频繁,对以往的经济事项不了解,加之审计工作量大,审计工作时间短,所以我们在审查时多以近三年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作为审计的重点进行关注,而对以往年度只作为审查事项需要追溯时的抽查范围,不会详细审计。二是历届领导离任后,都会涌现一些由于厉害关系而阿谀奉承或恶意诽谤的评价,所以对领导的测评表上的分数就显得不是尤其重要。这样做就容易使任期内的经济业务事项得不到全面的、彻底的审查,而是“蜻蜓点水”,影响审计质量。

5.审计业务开展受限。一是新领导接任后,他认为前任领导已经调离,再对他进行审计只不过是履行一种程序,意义不大;如果离任者升迁,职位高于现任领导,审出问题可能对自己不利,所以不会主动积极地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二是被审计者认为自己已经升迁,审计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审好审坏都没多大关系;或是离任者被调离时本身就存在着各种不好的情绪,所以就更不愿意配合审计人员的调查工作,使审计业务开展受限。

6.审计评价不尽详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后, 通过对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经济目标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及遵守财经纪律等情况的审核, 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经济责任人的经营实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被审领导离职或提任后,可能已成为审计部门负责人或更高层次的领导,也可能由于被审领导与审计人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致使审计人员在做出审计评价时只谈优点,不提缺点,或夸大业绩,缩小问题。不能为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时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7.审计人员对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意识有待转变。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开展于领导离任以后,所以不少的审计人员存在着可审可不审的意识,他们认为领导已经离任,时局已成定势,经济责任审计只不过是做形式,走过场,审与不审都一个样。所以在这种心理前提下进行的审计难以发挥审计作用。

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对策

1.加强审计的计划性。人事部门在对拟任用的领导干部进行考察期间,审计部门则应介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被审领导离任之前,做出合理、有效、真实的审核评价意见。切实避免出现“事前不见,事中不靠边,事后瞪起眼”,充当事后诸葛亮,提供一些时过境迁,只能警示后人的“马后炮”审计报告。

2.改善审计环境,增强审计独立性。一是改变内审部门与被审对象之间的隶属关系,将内审部门设在更高一级的层次,直接在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增强审计独立性。二是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实行以外部审计为主,内审配合的方式。外部审计的优点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不存在行政上的依附关系,不需看领导的眼色行事,只需对国家、社会和法律负责,因而可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强制性、权威性和公证作用。内审的优点是审计人员对本单位业务、流程熟悉,能保障审计业务少走弯路,增强时效性。

3.建立联审制度。内部经济责任联审制度是指由审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务、法律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共同组成审计小组,开展审计业务的一种制度。建立联审制度,不仅可以避免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还可以对审计查出的问题群策群力,共同探讨,促进审计意见的落实和整改等,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4.推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业内管干部任职期间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实行年薪制及股权激励机制的企业(包括试点企业)在任期内奖励兑现前的审计、任期届满连任时的审计,以及任职时间较长、上级企业根据规定和需要安排的审计。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一方面可以科学的确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对审计的部门、内容、重点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而且根据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将年度预算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工程审计等与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可以避免重复审计,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也为领导干部考核及时提供依据,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的预警和预防功能。

5.坚持“先审后离”、“先审后提”的原则。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要划清离任者对本企业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情况及遵纪守法情况应负有的责任,也是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必要的考察和评价的途径之一。如果在没有审计前就对其进行任免,便会使前任领导和现任领导之间责任不清,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企业存在的各类经济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应坚持“先审后离”、“先审后提”的原则,将审计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发挥好内审的监督、服务职能,推荐出优秀的决策者,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6.正确做出审计评价,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进行审计评价是搞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所以审计评价必须做到有据可查,实事求是,不能凭空想象或夸大其词。目前,内部审计部门在对查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时,通常能够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对任期内的业绩评价,不是照抄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工作总结,就是直接引用被审计领导的述职报告,影响了审计评价的公正性。因此,只有做出正确的审计评价才能规避和减少审计风险,客观地反映企业负责人任期内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人事部门的考核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7.审计人员应转变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无论是离任审计还是任中审计,无论是先审后离还是先离后审,审计人员都应本着尽职尽责、客观公正的态度开展审计业务,遵守职业道德,增强法制观念和敬业精神。同时应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综合性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加强对多门知识的涉猎,而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宏观层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确保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1、坚持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县委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主管,县级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协作、分级分类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具体分工是:县委组织部负责研究制订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政策、规划,协调、指导、检查县级部门和乡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承办县委管理干部及其后备干部、部分中青年干部的培训。县委宣传部负责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指导全县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承办宣传政工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培训。县委农工部负责全县从事农村工作干部的培训。县委统战部负责指导和组织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县委政法委负责政法系统干部的培训。县级机关党委负责县级机关党务干部的培训。县人事局负责全县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县工业局负责全县经贸系统经济管理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县科技局负责组织、指导科技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队伍的培训。县文教局负责教育系统干部的培训、教师继续教育以及全县干部的国民学历教育。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分类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本系统干部的教育培训。同时,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培训职责,切实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

2、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协调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县委组织部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牵头抓总、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定期召开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及培训机构参加的干部培训协调会议,通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协调、指导、安排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研究解决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明确干部学习培训工作的有关要求

3、严格领导干部轮训制度。科级领导干部每五年内参加政治理论培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月,参加业务、专业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5天,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每五年内必须到县委党校或其他各类培训学校进修一次。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必须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3个月以上的培训。

4、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突出学习重点。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6天,每次学习要明确一个主题,解决思想和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习质量不断提高。

5、健全经常性的在职自学制度。各级党委(党组)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所在乡镇或部门领导干部在职学习的指导,对不同层次领导干部要提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对领导干部需要掌握的现代管理基本知识,要列出必读书目,规定相应学习内容,加强督导考核,提高学习实效。

三、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

6、建立健全干部培训申报审批和备案制度。凡举办的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次,都必须按照干部教育培训职责和权限履行报批手续,经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审批事项包括培训对象、教学计划、培训时间、培训地点、经费来源、收费标准等。县级各部门计划下年度在县委党校和其它培训机构举办的由科级领导干部参加的培训班,要在当年第四季度将培训干部方案报县委组织部审批,其他培训班次经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对未经审批私自举办培训班的,要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情况严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7、实行培训班次跟踪管理制度。各级各类班次学员确定后,培训机构要将学员到位情况通报学员所在单位和培训主管部门。对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次,批准举办部门要审定教学计划,并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察。同时,要健全完善相应的学员管理制度,严肃校规校纪。学员参加学习培训期间,所在单位不再安排工作、会议或外出考察任务。在校期间,要认真履行请销假手续,加强学员出勤管理。

8、建立干部培训绩效报告制度。经批准举办的各类干部培训班次,培训机构均须将培训情况向干部培训主管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县级各部门举办的科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培训班,须在培训结束后五日将培训情况向县委组织部写出书面报告。

9、加强对干部学历教育管理。党校系统学历教育要按照控制规模、保证质量的原则,加强教学管理,科学设置班次。学历证书的发放,要按照《陕西省党校系统学历证书管理办法》(陕干教办字[1998]1号),由省干教办验印,各校颁发。干部国民学历教育要按照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各培训机构不得擅自发放学历证书、资格证书或在招生简章中写明具有相当效力的证书,坚决制止乱办班、乱发证等不正之风。

四、强化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0、加强对干部学习考试考核。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关于对领导干部进行“述学”、“评学”、“考学”的要求、逐步建立起相应的考试考核制度。要结合平时的干部管理工作,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调阅理论文章、组织统一考试和民主评议等形式,全面考核干部的学习情况。年终考核,干部本人要将自己参加学习培训的基本情况列为述职报告的一项内容。同时,县上将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宣传部《关于建立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的意见》(宝市组发[2002]428号)要求,逐步推行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

11、坚持干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正确处理培训与使用的关系,进一步把培训的成果运用到干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去,运用到领导班子建设中去。各党委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要求,把干部接受教育培训作为干部任职的一项重要条件。组织人事部门要按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各级各类干部培训档案,撰写干部考察材料、填写干部任职呈报表必须要有干部接受教育培训的纪实情况。参加1个月以上培训的,要将培训情况装入本人档案。凡未按本《意见》第3条规定参加培训,或参加培训而未取得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证书的,一般不予考察提拔。

五、加强对干部培训经费的管理

第5篇

第一条为指导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规范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股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上市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

第三条本办法主要用于指导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依法履行相关职责,按本办法要求申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并按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部门意见,审议表决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股权激励,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公司高级管理等人员实施的中长期激励。

第五条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外部董事(含独立董事,下同)占董事会成员半数以上;

(二)薪酬委员会由外部董事构成,且薪酬委员会制度健全,议事规则完善,运行规范;

(三)内部控制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健全,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劳动用工、薪酬福利制度及绩效考核体系;

(四)发展战略明确,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良好,经营业绩稳健;近三年无财务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记录;

(五)证券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实施股权激励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风险与收益相对称,强化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力度;

(二)坚持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管理层利益相一致,有利于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维护中小股东利益,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依法规范,公开透明,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

(四)坚持从实际出发,审慎起步,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第二章股权激励计划的拟订

第七条股权激励计划应包括股权激励方式、激励对象、激励条件、授予数量、授予价格及其确定的方式、行权时间限制或解锁期限等主要内容。

第八条股权激励的方式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上市公司应以期权激励机制为导向,根据实施股权激励的目的,结合本行业及本公司的特点确定股权激励的方式。

第九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所需标的股票来源,可以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通过向激励对象发行股份、回购本公司股份及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确定,不得由单一国有股股东支付或擅自无偿量化国有股权。

第十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应当以绩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为条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绩效考核目标应由股东大会确定。

第十一条股权激励对象原则上限于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

上市公司监事、独立董事以及由上市公司控股公司以外的人员担任的外部董事,暂不纳入股权激励计划。

证券监管部门规定的不得成为激励对象的人员,不得参与股权激励计划。

第十二条实施股权激励的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应根据上市公司发展的需要及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等相关情况综合确定,并须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就确定依据、激励条件、授予范围及数量等情况作出说明。

第十三条上市公司母公司(控股公司)的负责人在上市公司担任职务的,可参加股权激励计划,但只能参与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

在股权授予日,任何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的人员,未经股东大会批准,不得参加股权激励计划。

第十四条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授予的股权总量,应结合上市公司股本规模的大小和股权激励对象的范围、股权激励水平等因素,在0.1%-10%之间合理确定。但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

上市公司首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授予的股权数量原则上应控制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1%以内。

第十五条上市公司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的本公司股权,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批准的除外。

第十六条授予高级管理人员的股权数量按下列办法确定:

(一)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高级管理人员个人股权激励预期收益水平,应控制在其薪酬总水平(含预期的期权或股权收益)的30%以内。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总水平应参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部门的原则规定,依据上市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办法确定。

(二)参照国际通行的期权定价模型或股票公平市场价,科学合理测算股票期权的预期价值或限制性股票的预期收益。

按照上述办法预测的股权激励收益和股权授予价格(行权价格),确定高级管理人员股权授予数量。

第十七条授予董事、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的股权数量比照高级管理人员的办法确定。各激励对象薪酬总水平和预期股权激励收益占薪酬总水平的比例应根据上市公司岗位分析、岗位测评和岗位职责按岗位序定。

第十八条根据公平市场价原则,确定股权的授予价格(行权价格)。

(一)上市公司股权的授予价格应不低于下列价格较高者:

1.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一个交易日的公司标的股票收盘价;

2.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30个交易日内的公司标的股票平均收盘价。

(二)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拟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其股权的授予价格在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满30个交易日以后,依据上述原则规定的市场价格确定。

第十九条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期自股东大会通过之日起计算,一般不超过10年。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满,上市公司不得依据此计划再授予任何股权。

第二十条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应采取分次实施的方式,每期股权授予方案的间隔期应在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以上。

第二十一条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每期授予的股票期权,均应设置行权限制期和行权有效期,并按设定的时间表分批行权:

(一)行权限制期为股权自授予日(授权日)至股权生效日(可行权日)止的期限。行权限制期原则上不得少于2年,在限制期内不可以行权。

(二)行权有效期为股权生效日至股权失效日止的期限,由上市公司根据实际确定,但不得低于3年。在行权有效期内原则上采取匀速分批行权办法。超过行权有效期的,其权利自动失效,并不可追溯行使。

第二十二条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每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其禁售期不得低于2年。禁售期满,根据股权激励计划和业绩目标完成情况确定激励对象可解锁(转让、出售)的股票数量。解锁期不得低于3年,在解锁期内原则上采取匀速解锁办法。

第二十三条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出售其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所得的股票,应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在董事会讨论审批或公告公司定期业绩报告等影响股票价格的敏感事项发生时不得授予股权或行权。

第三章股权激励计划的申报

第二十五条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在股东大会审议批准股权激励计划之前,应将上市公司拟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报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部门审核(控股股东为集团公司的由集团公司申报),经审核同意后提请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十六条国有控股股东申报的股权激励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上市公司简要情况,包括公司薪酬管理制度、薪酬水平等情况;

(二)股权激励计划和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应由股东大会审议的事项及其相关说明;

(三)选择的期权定价模型及股票期权的公平市场价值的测算、限制性股票的预期收益等情况的说明;

(四)上市公司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及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的说明等。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应当包括岗位职责核定、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和标准、年度及任期绩效考核目标、考核评价程序以及根据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对高管人员股权的授予和行权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国有控股股东应将上市公司按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的分期股权激励方案,事前报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国有控股股东在下列情况下应按本办法规定重新履行申报审核程序:

(一)上市公司终止股权激励计划并实施新计划或变更股权激励计划相关事项的;

(二)上市公司因发行新股、转增股本、合并、分立、回购等原因导致总股本发生变动或其他原因需要调整股权激励对象范围、授予数量等股权激励计划主要内容的。

第二十九条股权激励计划应就公司控制权变更、合并、分立,以及激励对象辞职、调动、被解雇、退休、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等事项发生时的股权处理依法作出行权加速、终止等相应规定。

第四章股权激励计划的考核、管理

第三十条国有控股股东应依法行使股东权利,要求和督促上市公司制定严格的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以绩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为基础对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动态管理。

第三十一条按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评价办法确定对激励对象股权的授予、行权或解锁。

对已经授予的股票期权,在行权时可根据年度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对已经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在解锁时可根据年度绩效考核情况确定可解锁的股票数量,在设定的解锁期内未能解锁,上市公司应收回或以激励对象购买时的价格回购已授予的限制性股票。

第三十二条参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母公司(控股公司)的负责人,其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应符合《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或相应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或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授予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股权,应根据任期考核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行权或兑现。授予的股票期权,应有不低于授予总量的20%留至任职(或任期)考核合格后行权;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应将不低于20%的部分锁定至任职(或任期)期满后兑现。

第三十四条国有控股股东应依法行使股东权利,要求上市公司在发生以下情形之一时,中止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自发生之日起一年内不得向激励对象授予新的股权,激励对象也不得根据股权激励计划行使权利或获得收益:

(一)企业年度绩效考核达不到股权激励计划规定的绩效考核标准;

(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部门、监事会或审计部门对上市公司业绩或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提出重大异议;

(三)发生重大违规行为,受到证券监管及其他有关部门处罚。

第三十五条股权激励对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应依法行使股东权利,提出终止授予新的股权并取消其行权资格:

(一)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章程规定的;

(二)任职期间,由于受贿索贿、贪污盗窃、泄露上市公司经营和技术秘密、实施关联交易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声誉和对上市公司形象有重大负面影响等违法违纪行为,给上市公司造成损失的。

第三十六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财务、会计处理及其税收等问题,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财务制度、会计准则、税务制度规定执行。

上市公司不得为激励对象按照股权激励计划获取有关权益提供贷款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包括为其贷款提供担保。

第三十七条国有控股股东应按照有关规定和本办法的要求,督促和要求上市公司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时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等相关信息。

第三十八条国有控股股东应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5个工作日内将以下情况报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部门备案:

(一)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授予、行权或解锁等情况;

(二)公司董事、高级管理等人员持有股权的数量、期限、本年度已经行权(或解锁)和未行权(或解锁)的情况及其所持股权数量与期初所持数量的变动情况;

(三)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绩效考核情况、实施股权激励对公司费用及利润的影响等。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程序和信息披露、监管和处罚应符合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应经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部门审核同意后,报中国证监会备案以及在相关机构办理信息披露、登记结算等事宜。

第四十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指政府或国有企业(单位)拥有50%以上股本,以及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50%,但拥有实际控制权或依其持有的股份已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上市公司。

其中控制权,是指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能够控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

(二)股票期权,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激励对象有权行使这种权利,也有权放弃这种权利,但不得用于转让、质押或者偿还债务。

(三)限制性股票,是指上市公司按照预先确定的条件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激励对象只有在工作年限或业绩目标符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条件的,才可出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

(四)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对公司决策、经营、管理负有领导职责的人员,包括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或其他履行上述职责的人员)、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五)外部董事,是指由国有控股股东依法提名推荐、由任职公司或控股公司以外的人员(非本公司或控股公司员工的外部人员)担任的董事。对主体业务全部或大部分进入上市公司的企业,其外部董事应为任职公司或控股公司以外的人员;对非主业部分进入上市公司或只有一部分主业进入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以及二级以下的上市公司,其外部董事应为任职公司以外的人员。

外部董事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和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有关职务外的其他职务,不负责执行层的事务,与其担任董事的公司不存在可能影响其公正履行外部董事职务的关系。

外部董事含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是指与所受聘的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利益关系且不在上市公司担任除独立董事外的其他任何职务。

第6篇

第一条德才兼备原则。按照评审标准条件,全面考察申报人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和任期业绩。通过评审工作的导向作用,引导专业技术人员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

第二条客观公正原则。评审工作以各系列(专业)评审条件和申报人的参评材料为依据,通过评议、量化打分等形式,对申报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条民主评议原则。坚持民主程序,走群众路线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审期间,评委会委员一律平等,评委不得以在原单位的行政职务影响评审工作。

第四条责权统一原则。评审工作由主任委员主持,按照程序和要求开展工作。实行评审工作责任制,评委会组成人员分别对其评审结果负责。

第五条坚持标准原则。严把标准条件关和评审质量关,坚持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确保评审结果准确、公正、客观。

第二章评审组织

第六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设置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评议委员会(以下简称推评会)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初评会)。

第七条推评会和初评会按以下原则组建:

统一管理的原则;

各司其职的原则;

因事组建、调整、撤消的原则。

第八条推评会和初评会在县职改办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各执行评委由县职改办从各专业评委信息库中随机抽取。

第九条建立评委信息库。

(一)评委信息库建立的原则:

中、高级推评会由本专业高级以上职称人员组成;初评会由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二)评委信息库人员条件:

政治素质好,职业道德高尚;

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是本系统、本单位、本行业的技术骨干;

坚持原则,办事公正,群众基础好。

(三)评委信息库必须及时更新。

入库评委中如有工作调动、离退休、亡故或受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等情况,其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应立即向县职改办报告,并重新推荐入库人选,以便及时调整、补充。

第十条推评会和初评会一般由7——11人组成(不等于2的倍数),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部分专业根据评审工作的需要,可设立专业评议组。专业评议组隶属于推评会和初评会,组长由推评会和初评会委员担任,人员由5——7人组成(不等于2的倍数)。

第十一条推评会和初评会当年组建,当年有效,下个年度重新组建。其组成人员连续参加推评会或初评会原则不超过两次。

第十二条推评会和初评会的工作职责:

1、推评会的工作职责是依据国家、省、市关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申报材料进行评议评价,确定是否推荐;

2、初评会的工作职责是依据国家、省、市关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申报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申报材料按照评审条件进行审查并评审,确定是否通过。

第十三条召开推评会和初评会议时,县职改办将采用一定的联系方式,分别通知参会评委的会议时间和会议地点。

第十四条推评会和初评会在主任委员主持下开展工作,主任委员因故缺席时,由主任委员委托一名副主任委员主持。评委无特殊原因必须出席会议,不允许委托他人、也不允许补投票。

第十五条职称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执行评委及工作人员在涉及评审其直系亲属时,应主动回避或被告知回避。

第十六条参与评审的执行评委和工作人员,不得泄露评委会组成人员名单、会议时间、地点和各评委的评审意见。

第十七条对利用职务之便营私舞弊、泄露内部讨论情况、干扰评审工作造成不良后果的,除取消其评委资格外,并要严肃处理。

第十八条评审工作结束后,本次执行评委的职责即行终止。

第三章岗位审核

第十九条事业单位评审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必须有空缺专业技术岗位职数(评聘分开事业单位不受此条款限制)。

第二十条县职改办依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及《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聘状况表》进行岗位审核。有空缺专业技术岗位职数的,方可同意开展职称评审工作。未进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单位,不予开展职称评审工作。

第四章职称申报

第二十一条县职改办根据市职改办职称评审文件,安排当年度职称评审工作。

第二十二条各单位公示本年度单位应评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和评审条件。

第二十三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依据岗位职数和评审条件向单位提交书面申请书。

第二十四条申报单位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向本单位全体人员进行公示,征求群众意见,公示期为7天。

第二十五条经公示无异议人员的评审材料,由主管部门以正式文件报送县职改办进行初审,对材料不完整、填写不清楚的,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完善。

第二十六条对初审合格人员的评审材料,主管部门按照评委会的上会要求进行归类整理,同时填写《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参评人员名册》。条件成熟后提交推评会或初评会。

第二十七条对不符合职称申报规定程序、群众意见较大及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不得推荐上报参加评审。

第五章评审程序

第二十八条推评会或初评会召开会议时,由评委会或县职改办通知相关人员及会议时间和地点。

第二十九条召开评委会时,评委会委员出席人数不得少于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第三十条推评会或初评会按以下工作程序开展工作:

1、宣读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2、职改办领导对评委会评审工作提出要求;

3、评委会主任主持评审工作,在列席人员中提名并表决产生监票、唱票、计票人员;

4、组织学习职称评审办法、评审条件和评审纪律;

5、按照定性、定量或量化打分的办法,对评审人员的评审条件、评审材料进行逐一审查,采取表决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评审。评审人员同意票数超过到会评委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即为通过;

6、评审表决后,评委会主任当会公布评审结果,到会评委在评审结果和会议记录上分别签名。评委会应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中写明评审结论,由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签字,并加盖评委会印章;

7、会议结束后,评委会要以正式文件,将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应到评委人数、实到评委人数、评审结果等情况报送县职改办,并附《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结果花名册》;

8、为提高评审质量,推评会或初评会当年未通过者,不再进行复议,下年度重新申报;

9、县职改办领导及有关同志全程列席评审会议,但不参与表决投票,不做导向性发言或表态。只负责对评审政策的解释、对评审程序的指导和对评审纪律的监督;

10、推评会和初评会建立会议记录制度。记录内容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应到评委人数、实到评委人数、评委姓名、会议议程、评审对象评议情况、评委发言摘要、投票结果等。会议记录应做好归档保密工作。

第六章评审材料

第三十一条符合职称评审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时需准备评审材料。评审材料必须真实、规范、完备。

第三十二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

(二)《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一式2份;

(三)证书:

1、第一学历和第二学历毕业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2、《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任现职以来的聘任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在有效期内的外语合格证书或外语免试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或免试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四)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按以下内容撰写:

1、工作简历。简要说明参加工作以来的经历;

2、学历情况。包括参加培训和进修情况;

3、工作实绩。任现职前简要写,任现职后重点写,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任现职以来专业论文、专业论著的发表情况及参加专业学术交流会议情况等;

5、申报理由。

(五)任现职以来在国家、省、市正式刊物或规定刊号上发表的专业论文、论著。期刊必须具有ISSN(国际统一刊号)或CN(国内统一刊号)刊号。论著必须具有ISBN书号,合著的需提供本人著作部分

的公证证明。对非本专业论文或在境外、港澳出版的中文刊物以及繁体字印刷刊物和在增刊中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评论文。刊稿单位出具的刊稿证明不予采用(初级职称评审人员不受此条件限制)。

(六)评审中、高级职称所需论文的篇数、字数,合著论文所需的排名,根据省、市职改办的文件规定办理。

(七)推荐报告及公示材料。

(八)报送材料目录

第三十三条评审材料及证书复印件必须统一用标准A4纸张形成。

第三十四条论文、论著的复印件必须包括刊物封面、目录及论文、论著所在页面。

第三十五条评审政策涉及工龄条件的,必须以个人原始档案的记录予以佐证。

第三十六条无学历证书的,以个人学籍档案进行佐证,院校出具的学历证明函件一般不予采用。

第三十七条评审材料的内容及所有证件的复印件,都必须经过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签字、盖章,以确定其真实性。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评审材料不予接收;对于伪造学历、资历及相关证书,剽窃他人技术成果,抄袭他人论文论著及其他违纪违规的参评人员,一经查实,取消其参评资格。已经评审通过的,取消评审结果并收回证书,其本人三个年度内不得参加职称评审。

第七章资格审批

第三十八条各系列各级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取得必须经县级推评会或初评会进行推荐或评审。

第三十九条初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由县职改办审批;

第四十条中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由市职改办审批;

第四十一条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由省职改办审批。

第八章破格评审

第四十二条不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学历、任职年限条件,但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具有真才实学并符合其它评审条件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

第四十三条破格评审职称人员,占用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

第四十四条中、高级职称破格评审条件。

中级职称破格评审条件。

取得计算机合格证书(或免试证)及外语免试证,且任现职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评审中级职称。

1、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含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并持有证书者;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含企业技术创新奖、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前三名、二等奖前二名、三等奖第一名并持有证书者;

2、获国家级农业技术推广奖、科技成果奖并持有证书者;省部级农业技术推广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前二名、二等奖第一名并持有证书者;

3、获地市或省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前二名、二等奖第一名并持有证书者;获农业技术推广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名并持有证书者;

4、在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获市级以上先进(优秀)教育工作者、劳模、优秀班主任,或获得一次省级教学能手,两次市级教学能手,或出版教育教学专著3万字以上;

5、在危难险重各类突发事件中做出重大技术贡献的人员;

6、在高新技术成果引进转化推广工作中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或在企业管理中求实创新、锐意改革取得了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级经营管理者。

高级职称破格评审条件。

取得计算机合格证(或免试证)及外语免试证且任现职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评审高级职称。

1、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含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三名、二等奖前两名、三等奖第一名,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含企业技术创新奖、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2、在危难险重各类突发事件中做出重大技术贡献的人员;

3、在高新技术成果引进转化推广工作中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或在企业管理中求实创新、锐意改革取得了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级经营管理者;

4、引进的急需特殊人才;

5、在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获得省级以上先进(优秀)教育工作者、劳模、优秀班主任,或获得两次以上省级教学能手,或出版教育教学专著5万字以上。

第四十五条申请破格评审职称人员,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一式2份,《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花名册》1份,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职称、学历、获奖证书、业绩材料等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复印件须经单位、主管部门盖章)。

第九章资格考试

第四十六条全国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及计算机考试工作,由县职改办统一组织实施。

第四十七条考试报名工作在县职改办统一指导下由下列具体部门组织实施:

1、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财政局具体组织实施;

2、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职改办具体组织实施;

3、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审计局具体组织实施;

4、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统计局具体组织实施;

5、卫生专业中、初级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卫生局具体组织实施;

6、计划生育专业中、初级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计生局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十八条全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人员,授予人事部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全国有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以及职称计算机、职称外语免试证由县职改办负责办理。

第四十九条应试人员不能替考、代考,不能借用他人相片隐形报名。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报考资格或应试资格,三年内不得报考。

第五十条报考人员的报考资格须经县职改办进行审查。未经县职改办审查的,考后有关业务县职改办不予受理。

第五十一条在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可免试外语(需办外语免试证)。

第五十二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计算机: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初次认定专业技术资格者;

(二)取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国家统招全日制院校毕业证书者;

(三)取得国家计算机与软件资格考试合格证书,在单位受聘职称时免考;

(四)山区县及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称者;

(五)年满45周岁者。

第五十三条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填写《省职称外语考试免试申请表》或《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免试审批表》各一式三份,一寸彩照各一张,附本人相关免试条件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复印

件须经单位、主管部门审核盖章),经县职改办审核盖章后,上报市职改办履行审批手批。

第五十四条高级证书办理需填写《省专业技术人员领取任职资格证书登记表》。

第十章职称转换(评)

第五十五条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岗位变动从事其它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职称转换(评)。

第五十六条初级职称的转换,由县职改办审批;中级职称的转换,报市职改办审批;高级职称的转换(评),报省职改办审批。

第五十七条职称转换按照“同档次、同系列或相近系列”的原则进行。高级职称及“同档次、不同系列”的职称转换需进行评审,按职称评审申报程序上报评审材料。

第五十八条工作岗位变动后从事不同专业的人员,需在新的岗位连续工作满一年(卫生系列满2年)以上,经单位综合考核优秀方可参加职称转换(评)或考试。职称转换时本人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原单位所属人事(职改)部门审批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文件的原件和复印件;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原件和复印件;

(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四)《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转换审批表》一式三份;

(五)所转换系列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规定的学历证书、外语、计算机合格证(免试证)及其它硬件证明材料。

第十一章调入确认

第五十九条由外县调入我县的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外省、市调入我县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人员除外),其职称必须重新进行审核确认,并换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六十条初级职称确认由县职改办审批,中级职称确认由市职改办审批,高级职称确认由省职改办审批。

第六十一条审核调入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本人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原单位所属人事(职改)部门审批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文件的原件和复印件;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原件和复印件;

(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四)《调入和军队转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核登记表》一式三份。

第六十二条单位对调入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及时报送审核。在职称评审工作过程中报送审核的,县职改办不予办理。

第六十三条调入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未经审核确认的,单位不能聘任其专业技术职务、不能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十二章职务聘任

第六十四条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必须在单位核定岗位职数限额内进行。

第六十五条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按下列程序进行:

1、单位公示岗位名称、岗位任职条件、岗位工作职责、岗位工作标准;

2、应聘人员根据岗位名称、岗位任职条件、岗位工作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向单位提交应聘申请书;

3、单位成立聘任委员会,对应聘人员的应聘资格和应聘条件进行审查,按照“应聘岗位名称与应聘资格名称相一致”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逐级聘任;

4、受聘人员与单位签订专业技术职务《聘约书》,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

5、聘任结果单位要以文件形式报送县职改办备案。受聘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聘任证书》须经县职改办加盖公章后,方可与有关待遇挂钩。聘期内,对不能履行岗位职责,达不到岗位工作标准者,可转聘相当职务,或低聘、解聘。转聘、低聘、解聘人员享受新的岗位工资待遇。

第六十六条聘任期限为三年,三年后重新续聘。

第六十七条实行了以考代评或评聘分开的单位,聘任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时,须向县职改办报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状况表》,经县职改办审核确有空缺岗位职数时,方可批准按照聘任程序进行聘任。聘期执行时间从单位聘任委员会研究通过之日起执行。

第六十八条凡符合规定的报考条件,通过参加全国不分助理级和员级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了《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按下列条件进行聘任:

①大专毕业担任员级职务2年以上;中专毕业担任员级职务4年以上;不具备规定学历担任员级职务5年以上,经单位考核合格,可聘任为助理级职务;

②其他人员可聘任为员级职务。

第十三章监督

第六十九条县职改办对授权组建评委会的各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受理举报、申诉,接受业务上级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七十条对不执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违反申报、评审程序和规定,以及组织不严、评审质量无法保证、或因评委及工作人员工作失误导致评审结果错误的评委会或专业组,停止其评审工作,评审结果无效。

第七十一条对,打击压制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委和工作人员,撤销其评委或工作人员资格。对在职称评审工作中违犯规定和程序、弄虚作假等违纪行为,将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十四章附则

第7篇

作为一项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战略管理活动,薪酬管理应充分发挥激励杠杆功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持续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创新薪酬管理,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1988年开始,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阿阿胶)的薪酬管理体系几经改革,但仍然与企业薪酬管理的目标相距较远,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2006年,东阿阿胶提出了“五年再造”销售收入、利润、员工收入三个翻番战略目标,急需建立、完善与战略目标相一致的人才激励机制。在此情形下,东阿阿胶继续创新薪酬管理之路,通过六种途径,使得公司实现了最佳雇主高效增长,员工乐于宣传企业、乐于努力工作、乐于留任企业。据近两年敬业度调研结果显示,东阿阿胶员工对各驱动因素的满意度高于中国最佳雇主和行业水平,敬业度各驱动因素比医药行业、最佳雇主分别高33%、8%,薪酬驱动因素比医药行业、最佳雇主分别高8%、15%。

“第一资源”制约企业快速发展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于1952年建厂,1993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1996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系国内最大的阿胶及其系列产品生产企业,隶属央企华润集团。公司现有员工5665人,总资产42.26亿元,生产经营中成药、保健品、生物药等产业门类的产品百余种,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欧美市场。公司系全国中药行业效益十佳企业、全国阿胶领军企业,四次入围中国最具发展力的上市公司50强。

东阿阿胶视人力资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其薪酬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全面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建立对外竞争力强、对内激励充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薪酬体系;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使人力资源成为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力量。但是,东阿阿胶薪酬管理体系虽然几经改革,仍然与企业薪酬管理的目标相距较远,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1)1988年开始,为增创优质产品、实现降耗增收,东阿阿胶在内部实行经济责任制管理,制订了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制造维修、电力能源供应、采购、外贸、司机等各类人员经济责任制,形成了目标管理的管理模式,员工收入与指标考核、业绩挂钩。但是,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员工超额劳动、突出贡献的激励等不够全面。

(2)1993年,东阿阿胶进行了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但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其局限性日渐暴露。虽然员工人均收入居全市上游水平,但作为工资结构主体部分的岗位工资只体现了公司内部各岗位间的相对平衡,未考虑劳动力市场价位的差别,公司内部部分管理、技术、营销岗位的收入水平低于市场价位,而一些简单劳动岗位的收入水平却远高于市场价位,这种不平衡抑制了工资的激励功能和对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功能的充分发挥,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3)2000年,东阿阿胶聘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许玉林教授为首的专家组,对公司薪酬分配制度进行了全面诊断和系统规划设计,科学设定了职位评价要素。以总经理为组长、高中层管理人员为骨干的工作评价小组,对重新整合后的243个职位进行了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按照岗位、人员对公司经营发展的作用、贡献不同,分层次确定了薪酬分配的侧重点,加大了对核心层、管理层的分配力度,并适当向科研、营销、技术岗位倾斜,形成了“凝聚核心、稳定骨干、激励全体”的薪酬激励机制,成为推动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强有力的支持体系。但是,在规避公司管理短期行为、稳定发展关键员工队伍、中长期激励机制等方面尚有不足。

(4)2006年,东阿阿胶提出了“五年再造”销售收入、利润、员工收入三个翻番战略目标,急需公司建立、完善与战略目标相一致的人才激励机制。

创新薪酬管理的六种途径

(一)建立任职资格薪酬体系

基于企业发展、人才发展的战略性思考,东阿阿胶根据自身竞争战略及内外部环境变化,以能力为条件、以目标和业绩为门槛,通过周期性资格认证决定人员薪酬升降,建立了任职资格薪酬体系。任职资格薪酬体系首先以营销人员为切入点,然后向管理技术人员全面展开。任职资格薪酬制度基于资格认证和胜任能力,薪酬确定依据人员的任职资格认证情况、绩效目标和业绩贡献情况,激励绩效目标和业绩增长,以战略绩效区域为重点,激励持续增长、目标前移,以提高人员胜任能力、保证公司经营战略目标实现为目的。

(二)建立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

为规避公司管理短期行为,稳定发展关键员工队伍,东阿阿胶建立完善了中长期激励计划。首先,依据公司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报告、净资产收益率、劳动力市场对标、经济增加值(EVA)、净利润增长率等因素提取激励基金。然后,由公司激励工作小组对关键岗位及关键员工进行评价,根据关键岗位价值图谱及关键员工清单,拟定激励对象名单(激励对象名单每年动态调整),经总经理审核后,报董事长批准,每年动态调整。

(三)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薪酬总量增长机制

薪酬作为开发激励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的人工成本投入费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只有增强薪酬投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适当的人工费用投入,做到既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又能合理控制成本,才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公司薪酬总量的确定主要遵循了外部领先原则、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原则、人工成本优势原则三大原则,公司薪酬实行预算管理,建立了以“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为主要监控指标的人工成本预警预测机制,使薪酬总额的确定与人工成本的控制紧密联系,有效控制人工成本增长,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三率指标均优于社会公布水平,公司在人工成本方面保持对竞争对手较强的优势。

(四)引进国际先进职位评估工具

为确保岗位价值评估的科学性和薪酬确定的合理性,公司引入了美世IPE职位评估工具,从影响、沟通、创新、知识四个因素规模等十个维度,对372个职位进行了岗位价值评估,结合薪酬市场状况、员工胜任能力及发展潜力,调整了员工薪酬水平。

(五)完善绩效评价及激励体系

高绩效的员工,创造组织的高绩效;科学的绩效评估及激励体系,是员工、组织业绩得以提升和不断发展的前提。东阿阿胶出台了《员工薪酬与绩效挂钩管理办法》并不断完善,员工奖金与个人绩效、公司净利润、中心/部门预算挂钩,强化了市场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及效益观念;设立了总裁特别奖和战略激励、创新成果奖等多项激励。

(六)构建薪酬多维分析模型

为分析公司薪酬水平与人效现状,科学、客观地反映公司人力资源现状、薪酬管理状况、内部薪酬水平与市场薪酬对标等情况,根据公司特点,设计、构建了薪酬多维分析模型。该模型包含趋势分析模型、分布分析模型、内部分析模型、外部比对模型、人工成本分析模型、人工成本分析模型、双因子分析模型等7个子模型,分析模型与分析方法多维、科学、客观,分析原则明确清晰。薪酬多维分析模型的构建,填补了东阿阿胶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空白,为薪酬分析、薪酬管理体系优化设计提供了一个具有实操性的分析和指导工具。

改革使企业业绩大幅提升

东阿阿胶不断深化薪酬管理制度改革,逐步确立了具有高竞争力、与公司经营业绩和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薪酬策略,建立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了东阿阿胶的快速发展。

(一)任职资格薪酬体系的建立,有效保证了人员职位胜任能力,促进了人才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加快了任务目标增长,打造了高绩效团队和优秀人才,实现了产品结构调整,战略绩效目标得到有效落地,为企业战略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促进了经营业绩提升。2008年提前实现了销售收入、利润两个翻番,2010年落实了员工收入翻番,激发了员工创新热情。

(二)中长期激励机制的建立完善,充分考虑了对公司的整体业绩和持续发展的直接影响、岗位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岗位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关键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稳定的人才队伍,提高了公司的凝聚力,促进了经营运作的规范化,为公司吸引和凝聚人才,保证公司持续快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8篇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些社会中介审计机构,由于未弄清审计服务对象的实质性问题,错误地将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宗旨,当作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的工具。实施中由于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忽视防范审计风险,违规作业导致审计风险爆发而受到伤害。有的发生民事赔偿、有的执业证书被划上不良记号、有的被吊销营业执照、还有的受到法律追究等,这种情况不仅引火烧身,而且也劣化了社会中介审计机构的信誉,给社会公众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此现象如不引起重视和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予以纠正,势必影响社会中介审计机构的整体利益。

一、审计风险的诸种表现

社会审计在市场经济中充当中介机构,历史使命光荣,但也充满风险。实施中,有的采取正当审计程序以防范审计风险,这是正常的作法;有的却采用冒险的方法赚取不法利益,这就为社会中介审计埋下了祸根,时刻威胁着自身、同行及社会公众利益的安全。其表现:第一,充当变色龙,变造虚假审计报告获利。如为工商年检出具的审计报告,故意将亏损的财务报表编制为略微盈利,便于年检过关;为税务机关出具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审计报告,将本来盈利的财务报表编制为亏损,目的是为了逃避税款;为人民银行贷款卡年检和为商业银行评审贷款资格出具的审计报告,将本来亏损的财务报表,编制为与目标贷款额度相匹配盈利的审计报告;还有的专门为包装企业设计各种方案,根据不同情况,故意夸大其营业收入和缩小经营成本,并将“社会融资”形成的虚拟注册资本相对应的货币资金,也编制为优良资产等,目的是使企业能够得到政府“紧俏”项目,而收取高额审计费用。第二,充当“财务公司”的白手套,出具非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报告。当前,社会上有些财务公司为承揽业务,违规帮助社会上“空壳公司”甚至是招摇撞骗的经济人编制虚拟财务报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据此出具审计报告。这时,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以此作为一项审计资源予以接受,使子虚乌有的财务报表被披上合法的外衣,如发生审计风险,其责任全部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第三,为社会闲散利益集团“打工”。近几年出现一种审计资源配比不对称的现象,就是具备审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没有审计资源,而非注册会计师人员却掌握大量审计资源,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得到审计资源,违规与这些中间人签约。实施中,由中间人提供被审计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财务报表及附注清单等资料,注册会计师在此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使注册会计师根本了解不到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自然也就存在审计风险。第四,为社会融资机构出具虚拟注册资本的验资报告。当前的市场经济活动中,有些经济人为了注册公司而又没有符合规定数额的资金,于是社会上融资经济人蜂拥而至,由融资经济人替注册公司人开户,资金到位后最长停留4天就抽走,从中赚取高额利息。在资金停留期间,由注册公司人通知会计师事务所到开户银行进行函证,据此出具验资报告。这种作法虽然被有关部门默许,但却浪费了社会资源,审计风险也是危机四伏。第五,以超低核准价承揽审计业务,完全依照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在激烈的社会中介审计市场竞争中,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承揽业务,以低于当地政府核准审计收费价的40%至60%进行收费,有的甚至低于标准的8倍进行收费。这种恶性竞争局面,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将审计风险搁置脑后,几乎百分之百地按照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另外,会计师事务所在实施上述经营活动中,有的明知是违规、违法操作,但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冒险为之,又担心主管部门查出后给予处罚,于是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就设置了两个《审计报告编号》发文本,其中一个是应付主管部门的检查,另一个除非审计风险爆发后才拿出来,否则将永远锁在暗无天日的柜子里。

二、审计风险存在的根源

审计风险与审计工作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只要开展审计工作,就存在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能为的,就是要注重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但审计风险的存在和发生,有其特殊性及其规律性。首先,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追求一定的经济利益,实施“空对空”战术,即在事务所注册的注册会计师与坐班的极不对称。从注册会计师年检公告中看到,在会计师事务所注册的少则2至5人,多则10至50人,有的甚至达到上百人,但真正坐班参加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却寥寥无几,多数注册会计师只是挂靠,有些合伙人或股东也是只拿挂证费,不参与实际审计工作;事务所的经营管理也存在“两张皮”现象,即有些事务所主任会计师挂名不管事,而管事的又无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实际中,这样的会计师事务所很难规范运作,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几乎为零。其次,会计师事务所数量的扩张,远远超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僧 多粥少势必造成争饭吃、甚至是抢饭吃。据了解,现在有80%左右的会计师事务所处于半饱状态,其中50%处于饥饿状态、10%仅够交纳办公租赁费而已等。这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使有些会计师事务所饥不择食,只要有审计收费项目,根本无暇顾及审计风险的存在,于是许多执业人员就顺应被审计单位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再次,有些注册会计师缺憾起码的职业道德水准,在金钱与责任的选择上严重失衡,致使审计风险得不到应有的控制和防范。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只要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就有了生财的资本,于是有的注册会计师只认准哪个会计师事务所给的挂证费多,就挂靠到那个会计师事务所,把信誉考察丢与脑后;还有相当部分注册会计师注册后自己不去坐班参与项目审计,将印章交于他人任意使用;还有的注册会计师虽然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盖章,但根本不去看审计报告内容,眼里只盯着盖章提取报酬而已。这样做的结果,无疑是将注册会计师本人推到审计风险的浪尖上,生与死全靠运气侥幸闯关,完全违背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其四,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核查,历次检查都是极少数落网的惯例,致使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冒险获取不法利益。目前,有的审计部门专门设立核查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进行核查,但覆盖面达不到威慑的要求;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也由于受监督力量的限制,其覆盖面很小,使有些违法行为侥幸逃脱。另外,在处理违规、违法行为上不够强硬,认为在当前市场经济转轨中,会计师事务所违规经营在所难免,注册会计师违规操作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等,对发现问题的处理,只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就行了。这种用心良苦的方法,远远触及不到从事违规、违法操作者的灵魂深处,久而久之使有些会计师事务所把违规、违法行为的做法,当作与同行经验之谈并形成一种惯例。其五,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存在走过场现象,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得不到提高及升华。培训中,有些“特殊”注册会计师将后续教育当作负担,长期由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找人代替,这种错误作法却得不到有效的训戒;结业测试也是互相抄写,体现不出参加培训人员有哪些收获和提高;后续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未安排主管部门对监督核查情况进行讲评等。

三、审计风险带来的危害

目前,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对审计风险有一种共识,这就是审计风险象是自己从空中仍下一颗受损的定时毒气弹,未爆炸时释放出的毒气会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一旦爆炸轻者要承担民事责任,重者就要承担刑事责任,还会殃及社会中介审计的整体利益。具体表现:一是社会中介审计机构的信誉受到伤害,审计报告质量受到社会公众的质疑,这与会计师事务所起步阶段形成明显对照。现存的会计师事务所除了改制后成立的外,其中大部分是从原挂靠单位的审计师事务所转换过来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事务所的信誉度是相当高的,审计报告经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单位经营成果及经营者业绩的标准,审计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基本相符;而现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许多投资者在使用时半信半疑,有的从根本上就失去了参考的价值等。类似于这样的审计报告,不仅给社会中介审计机构的信誉造成了极大伤害,而且也诋毁了一贯规范操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果。二是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办越小,有的甚至小到经常只有一个人看门,且机构数量颇多。依一个中等城市为列,会计师事务所多达近百个,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正好相反。究其原因,除了其他因素外,与只要冒险就能够获利的错误观念有很大联系。在这种错误观念诱导下,一些非注册会计师资格的经济人,不惜重金购买注册会计师执业证书兴办会计师事务所,运行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做大做强会计师事务所;还有些注册会计师为了独自享有本人掌握的审计资源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纷纷自己挑头成立“合伙制” 会计师事务所,也因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责任,本应充当业务骨干的注册会计师转而做起管理工作,导致会计师事务所设立泛滥、审计报告质量低劣、审计风险接连爆发的被动局面。三是审计资源严重萎缩。目前,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基本由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和世界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设立的分支机构承担,使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根本无涉足之机;工商年检审计报告,在过去是会计师事务所较大的一块业务,由于社会中介审计起不到把关的作用,现在只是少部分特殊企业需要审计外,其余均不用审计就能通过年检,造成许多会计师事务所过去每年2至6月繁忙景象,如今变的冷冷清清;税务机关一年一度的所得税汇算清缴,过去是会计师事务所收入颇丰的盘中餐,也因为社会中介审计流于形式,前几年已划归税务师事务所实施,使到嘴的鸭子飞了;经济责任审计,本来是会计师事务所收入颇丰的业务,也是因为审计质量受到质疑而逐年减少。四是注册会计师流动频繁,有的1年之内换了3个事务所,造成业务骨干思想混乱,使注册会计师不能全身于投入审计事业;又由于人员流动时要带走审计资源,而固定审计资源基本采用高额回扣的办法,这样不仅造成收入大量的流失,而且也助长了腐败不良风气的蔓延,此种行为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四、审计风险防范的对策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依法设立的社会中介审计机构,面对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制度,防范审计风险是会计师事务所自我保护的本能,也是维护社会中介审计信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防范审计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等全方位做起,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以防范审计风险的出现。政府主管部门应强化监督核查。审计、财政部门应加强核查力度,除了有一定的覆盖面外,还要强化处罚力度。如属于业务水平方面的问题,要在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期间进行讲评,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对于简化审计程序方面的问题,应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于弄虚作假行为,应按规定吊销其执业资格证书,严重的应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以严肃审计纪律。财政部门应提高入行门槛,对会计师事务公司发起人或股东,应有符合股东条件的20人以上,连同从业注册会计师不得少于50人;对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应有符合合伙条件的10人以上,连同从业注册会计师不得少于30人;还要加大对挂牌的由非注册会计师掌管的会计师事务所查处力度,毫不留情地将非注册会计师掌管人赶出门外,以纯洁注册会计师执业队伍。行业协会应控制注册会计师频繁流动速度和改进后续教育方法。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对注册会计师在事务所服务时间作出硬性规定。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在事务所注册后,3年内不得在所与所之间调动,包括转任股东或合伙人,以保持注册会计师在事务所服务时间相对稳定;在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中,对参加培训的注册会计师实行对号入座,如发现冒名顶替者,除责成重新参加培训外,对被顶替者停止执业1年;培训测试中,培训者应独自完成试卷,对不及格者除补考外,停止执业6个月;培训期间还要安排一定的时间,由监督核查部门对监督核查情况进行讲评,并由优秀执业者介绍经验等,现身说法便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使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还应对注册会计师实际工作能力进行考核,在未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前,暂停签字资格。下功夫着力建设上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目前的会计师事务所虽然是行业管理、自由组合的方式,但不能放任自流。一是注重对主任会计师的选拔任用,除了现行规定的任职条件外,还要在任职经历和学历上作一些限制,即任主任会计师的条件:学历方面应具备学士学位以上,经历方面应在事务所担任过项 目主审或部门主管3年以上者,并且在以往执业中无不良记录,由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申报,省级行业协会考核批准,在任职前宣誓后才能担任主任会计师职务;二是要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设机构,其中硬性指标之一是设置审计质量检查和复核机构,切实将审计质量提高到一定层次,以防范审计风险;三是要把好项目主审关,凡项目主审必须由注册会计师担任,坚决杜绝出具本事务所以外人员审计的审计报告。强化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注册会计师注册后实行坐班制,即在哪个会计师事务所注册就在哪个所坐班,忠实地履行其职责;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上签字,实行亲自履行制度,不能由他人代替,也不能以复印的签字笔迹代替,将注册会计师的职责落到实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职务时,不能接受审计业务以外的任何利益,包括礼品及好处费、接受事务所的挂证费等,保证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纯洁性。

纵上所述,防范审计风险,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重要职责之一。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活动中,社会中介审计机构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不能再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珍惜社会期待和行业信誉,客观公正地为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审计报告。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最高出发点和归宿,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严于律己,努力把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维护者,忠实地服务于社会公众,促进社会中介审计向前迈进一大步,快步向国际中介审计标准靠拢。

第9篇

关键词:企业员工;财务人员;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一、新入职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

第一,要有管理者的意识。当遇到自己不熟悉或未处理过的经济业务时,财务人员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简单的记账员,而是一个单位管理者的身份,通过请教、查询、思考,从财务专业的角度提交领导比较处理方案,目标是不违法的情况下保证单位利益最大化。

第二,要有对经济业务督促办理的意识。财务人员要关注经济业务的终结点,遇到中途换人或手续不全的经济业务,财务人员必须将督促催办作为自己的责任,一铲到底,从根本上杜绝呆死账的发生。

第三,要有对账表数据进行核实的意识。财务人员要对自己报出的报表负责,会计的最终结果是财务报告,报表又是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财务人员对于财务报表,必须做到清楚明了,报表不仅要报送及时、而且要真实、准确。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期末财务系统会自动生成报表,但自动生成的报表是否能真实、准确地反应单位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需要财务人员人为地去判断和核实。新入职财务人员一定杜绝拿什么票记什么账,不管不看报表是否正确就上报的行为。会计要培养通过报表,发现经济业务处理正确与否的能力。

第四,要有对任职期内财务事项处理负责的意识。财务人员要对自己经手的经济业务账务处理负责,轮岗或调离岗位时,要认真办理移交手续,对于未完经济业务,要标明原因,提示后任会计未处理完的客观原因、需后任配合完成的补办手续、应催办当事人名单等等,同时将任职期内相关文档资料(或电子档案)移交,保证后任会计顺利接手工作。

第五,要有对已接管账务核实清理的意识。财务人员接交新工作时,要全面清理接交的账务,对于自己不明白的事项或经济业务,要及时与前任会计进行沟通或通过查阅以前账簿、凭证、合同等方式掌握实际情况,提交处理意见。

第六,要养成有始有终,过程中回报的工作习惯。接收任务就必须按时完成,有始必有终,过程中回报工作进度及遇到的难题,对于确实无法完成的任务,及时提请领导不能胜任的主客观原因,便于领导统筹安排,以免自身行为耽误单位或部门重要工作。

第七,要有团队协作精神。新入职财务人员要树立为以下意识:既要贯彻领导决策,又要保持独立思考,这样才是真正帮领导;既要优化职责分工,又要保持互利互助,这样才能增强团队执行力;既要树立服务意识,又要保持有效沟通,这样才能增强团队亲和力,营造“像战友一样去工作,像家人一样去生活,像朋友一样去交流,像兄长一样去奋斗”的团结协作的高效团队!

二、新入职财务人员知识结构、业务技能及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一,熟悉财务基本技能。作为一个财务人员,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技能有:支票的填列、票据的管理、原始凭证的审核、粘贴、记账凭证的填制、经济业务所需附的财务手续、凭证的装订、账簿的打印等等。这些基本技能可以通过看、问、讲、观的方式进行培训。如:新员工翻看公司近一年的会计凭证,提交问题,老员工进行解答;公司老员工区分业务性质,对自己最熟悉和擅长的业务给新员工讲解,讲解中突出本单位相关内控制度、业务处理流程、账务处理思路及规范等,让新员工尽快了解本公司涉及的基本经济业务;选择基础工作好、业务相对全的单位或项目,带领新员工进行取经学习。

第二,熟悉本行业、本单位涉税知识。对于新入职员工,单位应组织一次行业涉税知识培训,让他们熟悉本行业、本单位涉税问题,自始就树立为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参谋,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合理避税的意识。以后税法相关知识、规定和税务筹划技巧的培养,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专家讲授、专业合作、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当然,随着公司经济模式的不断创新,财务部门必须将新老财务人员涉税知识结构的更新和强化永久纳入单位年度培训计划,同时作为考核财务人员的关键内容之一。

第三,熟悉涉新业务财务核算模式及相关税务处理。对于新入职财务人员,培训特殊业务内部核算规定,让他们了解业务背景及核算模式的选择理由。随着业务的发展壮大,财务人员会碰到新的经济业务,有些经济业务相关财务核算或税务处理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时财务部一方面要组织财务人员进行研讨,出台可选方案。另一方面应组织相关的法律、税务、业务专家,组成专家团队,针对本单位的实际经济业务特点及所提方案进一步研讨,确定适合自己企业业务特点又不违背法律规定的核算模式及税务处理建议,以单位内部制度的形式下发并对新老员工进行培训,形成本单位涉新业务统一核算模式。

第四,了解规避审计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案。对于新入职财务人员,单位应针对历史上各类审计提出的问题、案例以及应对措施等进行培训,让新员工认识到过程中就应重视和规避审计可能碰到问题的重要性。财务人员未来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审计,接受审计、虚心整改、总结经验、合理规避审计常见问题是财务人员成长的必经途径。

第五,了解单位账务系统、相关管理报表及财务报表。对于新入职财务人员,要对单位账务系统中建账要求、建账时需注意及考虑的事项、结账前注意事项、报表公式的定义、报表间勾稽关系、报表审核和查询、核算不规范对报表取数的影响、报表分析等作系统的培训,让他们了解规范核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养成良好的核算习惯。

第六,再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新入职员工,可以通过鼓励他们报考职称获取书本知识,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实践经验,通过部门会议会学习规章制度等等。把部门周例会定位为学习及技能培训提升会,根据每位员工的自身情况,利用例会拟订一个简单而持续的培训小课题,可由业务骨干轮流授课、新员工谈学习问题及想法。一方面提高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活跃工作沟通的氛围和增加员工之间的感情,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再学习”型团队。

第10篇

一、培养使用好现有人才、积极引进外来人才

1、大力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继续教育注册登记制度,既注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素质的普遍提高,又要突出高层次人才、中青年科技骨干和急需人才的培养。打破论资排辈观念,大力选拔中青年人才,增大选拔中青年人才的数量,每年根据上级安排有组织地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专业上拔尖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进修学习和培训。

2、建立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党校和行政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整合利用教育资源,搞好人才培训、培养工作。

3、允许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实现“人才共享”。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不损害国家和单位合法权益、不违反单位用人制度的前提下,由本人向所在单位报告备案,可以到其他单位兼职兼薪。

4、允许企事业单位高中级人才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服务,其工作成果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的权属问题,按本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界定,可分别为个人拥有、用人单位拥有或双方共同拥有。

5、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有关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技术投入或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拥有者,可用作价入股等形式参与分配。

6、鼓励各类人才到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凡自愿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均由用人单位按有关规定办理。人才交流机构应当为这类人才实行人事,做好相关服务。

7、鼓励各类人才领办农业产业化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开发性实体,工商部门减半收取注册登记和营业执照费用,降低注册资金标准,企业所得税按[2001]73号文件执行。

8、机关、企事业单位现有人才无合适岗位安排的,应支持其重新择业,到能发挥其专业特长的单位工作;或派其到能够发挥专业特长的单位任职、兼职,其工作身份和待遇不变。

9、企事业单位各类人才从事学术课题研究、科技创新项目开发,属用人单位安排研究或开发计划的,用人单位应与承担计划任务的科技人员签订合同,明确研究开发课题目标、酬金及双方的责任。各类人才在保证完成岗位目标任务的同时,从事非用人单位安排的研究开发课题,其成果可面向市场,由社会选择。

10、放宽职称评审限制。打破身份界限,允许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各类人员申报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打破所有制界限,允许各类所有制性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打破地域界限,按程序确认原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打破岗位界限,允许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论有无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均可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打破资历界限,凡取得双学士、硕士及其以上学位的人员,可提前确认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业绩贡献突出者,可提前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提倡技术职务竞聘上岗,推行评聘分离制度。

11、引进人才的对象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人才。重点引进加快“两业一城一市”进程急需的中高层次人才和适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具体包括:教育业、特色农业及绿色产业、水利电力、旅游及餐饮业、卫生社会保障福利业、建筑业等本科毕业、取得硕士学位或具有高中级职称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又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懂技术、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12、树立大人才、大市场、大服务的观念。进一步完善农村拔尖乡土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扩大选拔范围,规范选拔条件和程序,加强管理和考核,对选拔为拔尖乡土人才的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特别是乡、镇、村要加强乡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工作,制定在乡土人才中选拔村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具体办法,大胆启用乡土人才,为优秀拔尖乡土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3、引进人才的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采取调动、兼职、聘请、讲学、科研、咨询、顾问和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等多种形式,进行长期工作或短期服务。

二、完善激励机制

14、建立高级人才津贴制度。聘任在岗近三年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每人每月800元,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学位人才每人每月400元,年终考核一次兑现。所需费用按用人单位经费开支渠道解决。

15、改善高级人才的交通条件。对聘任在岗近三年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才应配备工作用车,配车确有困难的,每人每月发放交通补贴400元;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学位的人才每人每月发放交通补贴200元,年终考核一次兑现。所需费用按用人单位经费开支渠道解决。

16、在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上退休的人员,退休费享受原工资标准的100%。

17、建立高、中级人才体检疗养制度。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人才每年由市人才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健康体检疗养,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由用人单位适时安排健康体检疗养。

18、各种津贴、补助等优惠待遇和政策均不实行终身享受。各类人才采取年度考核与定期业绩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没有科研成果或突出贡献的人员,取消本办法规定的各种津贴、补助等优惠待遇(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19、重大贡献奖励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含已退休人员)从事科研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奖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合作奖和社会科学奖等奖项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奖等奖项二等奖以上的,市人民政府根据奖项级别、等次分别一次性给予5000元至10万元的奖励(集体奖为主研人员)。获得上述奖项的中级及其以下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享受本文规定的副高专业技术人员有关待遇。

20、对乡土人才实施激励,主要是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要鼓励乡土人才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对经过较长时间正规培训并取得职业技术教育结业证书的,在一定范围内可视同相当毕业生对待,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优先申报“农转非”户口、优先推荐劳务和技术输出、优先承包土地荒山和乡镇企业、优先提供科技等服务、优先申报科技奖励、优先提供辅助资金、优先参加进修培训、优先提供农业生产资料。

21、对获取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智力引进上给予优惠。把乡土人才特别是拔尖乡土人才作为小额信贷的资助对象,提高贷款效益,减小贷款的风险。帮助乡土人才进行优良品种和农业技术的更新改造,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22、建立人才成就档案,由市人事部门建立各类人才突出贡献成就登记档案,载入**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以褒扬有功人才,激励后来人才奋发努力。

23、建立人才工作考评制度,设立人才举荐“伯乐奖”。市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定期对各企事业单位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其落实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先进单位及主要负责人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24、从外地到我市急需岗位就业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和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按新的户籍管理优惠政策办理落户及其配偶和子女随迁手续。根据本人要求,其配偶由有关部门负责安置(原则实行对口安置),其子女需在我市中小学读书的,可选择学校,不收择校费。

25、因工作需要,具有双学士学位的人才进事业单位工作,不受编制、空编补员计划限制。

26、引进人才经社会化评审获得的职称予以保留,原享受的待遇不变;引进人才未经社会化评审获得的职称,由用人单位向市人事部门申报,市人事部门优先组织社会化评审确认;对引进后作出突出贡献的,用人单位可以高聘并可破格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27、对引进的人才原获得的各级政府及部门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予以保留,原享受待遇不变。

28、对因引进到我市工作而被原单位辞退的人员,由市人事部门审核后重新建立人事档案,承认其原有身份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工龄连续计算。

29、凡从我市考取的本科生毕业后回我市的优先安排工作,从我市考取的研究生、博士毕业后回我市的享受引进人才的优惠待遇。

30、引进的急需人才可以通过技术入股、承包租赁经营、合作开发等形式来赤创办经济实体,报酬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商定,可适当高定工资等级,也可实行年薪制。对因其管理和技术上的贡献,使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用人单位可实行酬金奖励,付酬方式及比例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协定,但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将协定书报市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备案。

31、各用人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各自有利条件为引进人才提供其它更多优惠条件,允许对引进人才实行“一人一策”、“一厂一策”、“一地一策”。

32、对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每两年进行一次评选,颁发一次性特殊津贴(具体办法另定)。

三、加强领导,改善服务

33、加大市级人才市场建设力度,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加大经费投入,加快人才市场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市场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导向和政策导向,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资源效力最大化。加快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对全市人才供需状况实行计算机网络跟踪服务,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人事部门建立高级人才信息库,对具有中级任职资格和本科以上的人才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34、建立联系人才制度。每位县领导干部联系1-3名副高级职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困难提供帮助。市政府每年定期召开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科技骨干等参加的座谈会,通报政府工作情况及相关部门工作情况,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政府工作建言献策。

第11篇

一、对国税纪检监察体制的现状分析

客观上讲,这种双重领导机制建立以后,对整个国税系统的行风工作、源头治腐、查办案件、领导干部廉政自律、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等一系列工作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产生过一系列重大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各种外因的变化,这种体制的薄弱环节也逐渐显现出来:一是职责不明,这种体制虽然说是以上级领导为主,但实际工作中,上级纪检监察对下级纪检监察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业务指导方面,对机构管理工作如人员编制,负责人的考察考核、选拔任用等方面几乎是空白,双重领导实际上变成了以本级党组为主的单独领导;二是地位不高,在似乎朗朗的乾坤下,大多数纪检监察机构,大部分时间内都可以说是清净无为,无为则无位。三是力量不强,从笔者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纪检监察机构,尤其是基层,都存在职数偏少、年龄偏老、学历偏低、素质偏差的情况。四是绩效不显,主要表现在:其一是办案主动性不高,所办案件大多数上级交办或纪委检察机关在查办其他案件时引发的案件或责办的案件,有的是事前不及早预防查办,等到纸包不住火了才勉为其难进行查办。其二是办案数量少,不善于挖眼找蛇打,平常疏忽跟踪监督,自侦案件少,在为数不多的案件中大多数是交办案件。其三是从所办案件的性质看大多数送上门来的“死老鼠”,一般为违反计生案,司法机关、检察院、纪委责成或移送的案子,涉及个人的多,涉及单位的少,涉及税收执法权的多,涉及行政事务权的少,缺乏全方位的监控。造成上述不足,其成因是交叉而复杂的,相对独立而又普遍联系着的,因此不能单就某个环节简单的讲,应该辩证对立统一的看待,综合起来说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运行体制的缺失不容忽视。双重领导下的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实际上是本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党组成员和中层骨干。纪检监察干部也都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其工资福利、考核、编制和人事关系都在原单位。他们与被监督的对象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甚至难免形成“有福同享,有腐同败”的局面,如果单位领导强势,作为纪检组长未必有法实施监督,未必就能有效监督。从最近几年,国税系统出现的违法违纪案件不难看出这点。

二是思想认识模糊,工作中怕字作祟。作为与单位有血肉联系的一员,其一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反腐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怕反腐会影响单位的发展,怕反腐会影响中心工作,怕单位有了违纪违规现象会影响争先创优,怕违纪违规曝光后受到追究,影响政绩,怕单位领导不高兴,影响班子团结,因此除非单位领导开口布置或上级有明确指示,一般无所作为,致使工作不主动,行使职责不充分。其二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反腐与保护干部的关系,以致于视偏袒为保护,视庇护为保护,怕揭发查处干部后担当恶人的名声。其三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反腐与单位和谐的关系,怕反腐影响单位和谐,影响与同事的关系,怕在各方面的考核测评上对个人的政治、经济利益有损。

二、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的现状及成因,我们建议当务之急是要变革现行纪检监察体制,其核心是改双重领导由上级统一派驻管理,即下级税务纪检监察部门收编为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的直接管辖单位进行派驻管理。其二是派驻负责人不再担任党组成员不参与驻在部门业务分工。其三派驻干部的工资、人事、编制与驻在单位彻底脱钩。其四是异地任职,定期轮换。

三、实施统一派驻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有雄厚的理论和政策依据。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完善巡视制度,”同时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其中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就是要求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各个环节。好的制度可以管住坏人,不好的制度可以带坏好人,因此,税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二)有充足的实践经验可供借鉴。这种管理体制并非我们首创,自20__年起全国有许多地方和行业就开始这种管理体制的试点工作,他们的实践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方面的成功经验。一是派驻机构领导干部不再担任部门党组成员和接受党组分工,这样既提高了派驻机构的独立性,又增强了派驻机构的权威性,对充分发挥派驻机构监督职能作用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实现监督主体和责任主体的分离。二是派驻干部人事关系、编制、考核收归上级统一管理,彻底解决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工作积极性的主动性。三是实行轮换制,可以摆脱地方复杂的人事关系,杜绝人情案和关系案的发生。

(三)先天的优势条件。国税系统属垂直部门,无复杂的人事编制、工资关系的束缚,为实行统一派驻管理提供了先天的优势条件。

四、实施派驻统一管理必须树立三种观念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是要树立大局观。派驻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与驻在单位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为驻在单位的中心工作更好的保驾护航。

二是要树立服务意识。要立足本职,参与驻在 机关的重大业务活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业务,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努力作为有作为,有威性,有地位。

三是树立责任意识。消除顾虑,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排除干扰,秉公执纪,并以良好的形象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嬴得驻在机关的领导和同志们的信赖。

要注意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同上级纪检监察部门与驻在机关之间的关系,把两者一致起来。必须首先对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加强与上级纪检监察的联系,及时请示,报告工作,同时又要主动与驻在机关党组多联系、多沟通,提出建议,当好参谋助手,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结合驻在机关的实际提出具体意见,协助驻在机关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第12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今年二月份调入镇,并有二月份在镇人代会上当选为政府镇长,负责政府全面工作的。一年来,自己团结带领政府一班人,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全面实施年初确定的突出(烟果、商贸、民生)三大经济社会事业,提升(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城镇建设、安全稳定)四项工作水平,努力兴办10件实事的目标要求,为实现全镇“加快发展、率先崛起”的宏伟目标做出了一定贡献。下面,我代表镇政府就一年来的政府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我将诚恳接受。

一、抢抓机遇、优化产业,经济工作再上新水平

今年以来,镇政府因地制宜求特色,依托优势谋发展,并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突出工作重点,使全镇经济工作迈上一个新水平,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取得了平稳较快增长。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苹果生产方面。继续按照“扩规模、强管理、提品质、增效益”的发展思路来促进产业升级,春季新发展苹果面积4500亩,全镇苹果总面积达4.2万亩。在栽植过程中严把整地关、调苗关、假植关和栽植关,做到浇足一桶水、覆好一块膜、套好保护套、留足保护行,确保一次栽植,一次成活,一年成园,经验收全镇苹果苗木成活率达98%以上,位居全县第一。在管理上通过聘请专家授课、组织果农外出参观等方式,使全镇果园标准化管理进程不断加快。如:城北垣万亩果园示范园区,在全县范围引进推广大改型技术,并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接待县内外十余次观摩学习。全镇今年共组织果农培训12场次,受训人员1500余人次。在果业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共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果园8座200亩,培养精品果生产示范果园100座XX亩。2010年全镇共完成苹果套袋1.3亿枚,总产苹果4000余万斤,年产值达6000万元。涌现出了一批管理示范户、效益状元户,如:东关村村民洛中中,承包果园60亩,果品收入达25万元;上东村村民贺志秀,承包果园27亩,果品收入达到12万元。目前正值果树冬季修剪季节,我们要求各村通过培训、教育、引导,组建专业修剪队伍,及相关专业管理队伍,不断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实现区域内的“四统一”,即:统一整形修剪,统一病虫施药,统一施肥配方,统一品牌销售,切实提高果业生产的集约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烤烟生产方面。在坚持“区域化、重点村、专业户”生产的同时,不断巩固种烟老户,培养种烟新户,全镇今年共签订烟叶收购合同110份,完成以为重点村的烤烟种植面积1086亩,总产量13.6万公斤,价格在去年基础上加价20%,为12.8元,亩均效益1600元以上。如:马家河村窑圪垛村民刘铁柱,种烟15亩,总产5563斤,收入3.5万元;村村民牛建立种烟15亩,总产6487斤,收入3.8万元。

蔬菜产业方面。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镇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经过广泛调研,确定改造提升蔬菜种植产业,先后组织村组干部、菜农代表共100余人次,到、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将小府、祖师庙、东关、西关确定为重点村,初步完成了日光温室及拱棚的新建、改造规划。

畜禽养殖方面。坚持小群体、大规模,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培训、规范管理,挖掘培育了一大批有典型带动作用的养殖大户。西关村刘森旺现存栏蛋鸡16800只,日产鲜蛋1300斤,年产值近50万元;林雨村石晓忠现存栏生猪400余头,其中能繁殖母猪68头,年出栏生猪300余头,产值达50万元以上。据统计,目前全镇规模养殖户已达30余户,占全县规模养殖户的60%以上。

2、不断壮大工业企业

乡镇企业是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镇政府通过不断加大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力度,使我镇民营企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全镇现有乡镇企业约100个,解决就业人员达XX余人。本辖区内规模较大的有7个防滑链长,7个砖厂,2个面粉加工厂,9个大型苹果冷藏库。各企业都能顺应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规模,运营规范,效益良好。

3、努力搞活城镇商贸

今年,镇政府重点加大了对桥南苹果交易市场和吉州商贸市场的资金投入和规模管理。去年以来,镇村先后投资20余万元完善了桥南苹果交易市场,设立了信息平台,建立了网站,促进了销售,拉动了生产,2010年桥南市场交易量占全县果品的60%,交易额达6000万元。吉州商贸市场通过门面装修,配套设备的完善,各类专卖店、连锁店的加盟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效益不断增加,这两家市场已成为全镇乃至全县发展区域经济、搞活商贸业的“领头雁”,拉动全镇商贸业和社会综合效益的快速发展。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全镇从事批零、餐饮等服务行业的个体商贸户达1440户,从业人员达5000人以上。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新农村建设呈现新亮点

在新农村建设上,我镇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坚持典型引路,全面推进,整体提高。各村设立了网络文化站及远程教育系统,可为群众及时提供致富信息;村、林雨、大田窝等村安装了路灯,实施了亮化工程;700余户农民通过“四改”建立了沼气池,用上了液化气,点上了沼气灯。在农村环境卫生方面,镇政府出台了《镇农村环境卫生清洁政治实施方案》,镇村分别成立了领导机构,各村都因地制宜出台了相应的环境卫生制度和门前“三包”制度,配备了保洁员,确定了包片负责人,指定了垃圾倾倒地点,共建立垃圾池地点,共建立垃圾池120余个,涂白巷道墙体8000余米,清理“牛皮癣”广告300余处,统一规划了畜禽圈舍、柴堆粪堆,彻底改变了垃圾围门、围田、围村的现象,对村庄主要路段的杂草进行了清理,对行道树进行了涂白,使各村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

上东村在“四化四改”和“六个一”工程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建沼气池60个,新栽国槐、木槿等风景树1000余株,硬化巷道5000平方米;林雨村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了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可容纳住户132户的农民住宅小区建设主体工程,附属工程也基本完工;西关村高起点、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于5月份由专业部门设计完成并通过审定,正在组织实施,占地48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和占地1300平方米的贯牛窑住宅小区土地补偿与场地平整工作已结束,砖混三层建筑工程25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大楼主体建设工程已完工;大田窝村的新农村建设与移民搬迁同步实施,投资20余万元平整宅基地1XX平方米,规划新宅基地40户(包括移民搬迁20户98口人),目前已有22户主体工程完工,投资5万元占地1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已投入使用,并完成街巷道硬化约5000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户户通。

三、立项引资、兴办实事,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

今年以来,镇政府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的要求,不断立项引资,盘活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品味。

一是成功实施了圪针沟泄洪洞修复工程。该工程是全县三十项重点项目之一,由我镇具体组织实施,通过组织专家论证,优选施工方案,公开招投标等程序,由浙江中遂建筑有限公司以236万元中标。该工程于5月10日动工,10底竣工。该工程的修复完工为我县城区防洪防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是配合实施了全县商贸市场建设工程。完成了东关蔬菜交易市场建设工程和桥南煤炭交易市场建设工程。东关集贸市场建设工程正在动员拆迁,组织实施当中。

三是西关村自主投资90余万元完成了结子沟200米、石桥段150米护河坝工程;投资60万元完成了贯牛窑沟200米涵洞建设工程,增加新农村建设用地6000㎡。

四是配合完成了投资110万元的辛村烟水配套工程,铺设管网2万余米,修建蓄水池4个,总容积达3000立方。

五是配合完成了投资420万元的15公里油路建设工程;配合完成了投资270万元,总长12公里的林雨—兰古庄—上贴的油路建设工程。

六是完成了投资12万元的祖师庙、大田窝水利设施改造工程,为祖师庙柏凡头村修建200立方米蓄水池一个,为大田窝村修建50立方米蓄水池一个,改造与新装换主管道1500米。

七是完成投资40余万元的东关至柏村4.2公里道路硬化工程,投资13万元的马家河—窑圪垛1.5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和投资10万元的井圪塔坡1公里道路硬化工程。

八是完成了投资45万元的祖师庙枣园路、沟共计800米的巷道硬化工程。

九是完成了投资70万元的祖师庙平田整地工程,新增耕地80亩。

十是配合完成了3000亩苹果节水灌溉工程,项目涉及东关、学背后、村与等村。

同时,积极配合县上实施的锦屏山公园规划、县医院选址、屠宰厂与公交客运站建设、209与309国道拓宽改造等重点工程。

四、关注民生,排解民忧,社会事业获得新发展

为了让人民群众尽快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劳有所得”的理想目标,今年以来,镇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是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

教育事业方面,拆除了小学有严重安全隐患的主教学楼,投资150万元在原址上修建建筑面积1600㎡的四层教学楼,并于9月份投入使用;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镇3223名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41名寄宿生全部享受生活补助。

农村合作医疗方面,今年圆满完成了两次筹资任务及审证、校验和微机录入工作。2010年参合人数20678人,参合率98.2%,全年全镇参合农民享受补偿款118.5万元。9月份完成2010年的筹资任务,参合人数为20681人,参合率达到98.2%。合作医疗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我镇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全镇共有529户1244人享受农村低保,全年农村低保金共76.1万元已发付到位。

《二》交通部门领导述职报告

这里沙化严重,公路建设极其困难。全市个旗市四个是国贫旗,四个是区贫旗,贫困的原因在哪里,如何摆脱贫困,找准坐标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就是“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1998年2月,某走马上任,对全市公路交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针对交通“瓶颈”问题,提出一系列加快公路发展的办法。他说:“在其位,谋其政,不挂空头衔,不当名誉局长,要干就干出样子来!”他上跑经费,下搞调查,号召大家要“摸实情,想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创实绩”,带领一班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分析论证。他走遍了某的山山水水,功能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某市公路交通得到长足发展。到目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50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9500公里,黑色路面5350公里,分别是“八五”末的75%、115%和92.6%,我市境内两条国道、四条省道全部实现黑色化,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3.8公里,在“八五”末的基础上每百平方公里提高了10.1公里,超过了全区公路密度平均水平;2000年实现旗旗通油路,六个旗区实现乡乡通油路,一个乡实现村村通油路。

全市92%的乡苏木镇通了油路,99%的村嗄查通了汽车,94%的村嗄查通了班车。公路平均好路率和国省干线、地方道路平均好路率分别比“八五”末提高了57.2、55.6、72.1个百分点,在全自治区的位置前移9位。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85000辆,比“八五”末增长了638%;客运班线达到578条,是“八五”末的6.2倍,七年累计完成客、货运量和客、货周转量分别是“八五”末的2.86、2.45、2.63和2.46倍。全市累计征收各项交通规费在“八五”末的基础上翻了两番。全系统共建成单位107个,占单位总数的88%。特别是“十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55.3亿元,新增黑色路面2000多公里,形成了阡陌纵横、等级显著提高的公路网络,为某市交通建设谱写了有口皆碑的政绩。

《三》学生会主席述职报告

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校团委的指导下,在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和身边同学的支持中,我们集思广益;在承前启后的工作中,我们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在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自我服务”,主动参与、配合学校的发展建设,不断完善学生会自身建设,在创新中拓展校园文化活动,在磨练中走向成熟;对于曾经承诺的工作目标,我们无愧于心。下面我就对我此次任期做一个述职报告。

下面我来整体回顾一下本届学生会的工作情况:

首先,组织制度建设方面:在第四届学生会工作的基础上,有选择地继承,有原则地创新;在自身建设上,严明纪律,拓宽机制,明确职能,细化分工;制定了学生会日常工作指南;创建了信息传递部、创新创业部等拓展工作的新部门,进一步完善了评议部、社会实践部等年轻部门;在选干机制上,深层次明确了各部门的学生干事培养流程及推选竞选流程,本届学生会对于新任各部门骨干的选拔增设主席团面试、学生干部竞聘环节,来进一步考察学生干部的语言表达,力求提高学生会干部总体素质,为下一届学生会输送优秀人才。此外,在学校领导的倡导和学生干部的工作反馈下,制定出学生会改革建设办法,比如:成立学院学生会常务委员会,促进校院两级学生会组织间的沟通等等。

其次,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在继续往届的美食文化节,学生会篮球联赛,“校园杯”足球赛,女子篮球赛,书画艺术创作大赛,“校园杯”辩论赛,二手交易大会,学雷锋活动系列等传统活动及“喜盈新年”等多次联谊舞会外,还创新地由各部门策划、协调,共同举办了首届“书院文化与学院人文精神”大学生演讲比赛,“青春在改革开放中闪光”演讲比赛,学院“学风与成才”演讲比赛,首届“校园杯”女子足球赛,首届“四院友谊杯”足球赛,首届环校园定向越野长跑赛。配合学校校风建设年,我们还联合二级分会及浔东校区共同举办了“改陋习,树新风,争做文明大学生”巡回图片摄影展和“十无校园”万人签名系列活动,以促进在校学生规范日常行为,培养良好的文明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为促进校园民主化建设和大学生健康成长,学生会首创学生论坛,即“蝶湖论坛”,以协助学校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就业创业搭建平台。此外,以老带新初步策划了九江学院首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及新老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等。

再次,与其他学生组织的联系与交流方面:根据本届学生干部上任之初面临的实际情况,定期召开校院主席联席会,结合在“省学联第七届委员会第八次主席团(扩大)会议”期间与省内各高校学生会骨干探讨、交流的心得经验,加强了学生会内部各个部门的了解与协作,进一步紧密了与二级分会以及浔东、庐峰校区的交流。参照《学院学生会各部门工作考评办法》、《“优秀学生分会”评比制度等文件,尝试采取抽调二级分会干部代表汇报工作等办法进一步量化考评,在整体工作都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优中选优,评选出“学院优秀学生分会”八个,“学院学生会优秀部门”三个,特色部门三个,优秀部长五名,先进个人四十余名。并且,本届还加强了与社团联合会,校报记者团等学生组织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这一年任期里,我体会到更多的是,学生会干部可贵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我们有过欢笑,有过失落,在付出与回报里不断成长,我们也发现学生会的工作并不总如想象中那样完美,但我们始终自信,因为我们有理想,有信念。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学院学生会是先进的学生组织,是充满希望、奋斗不息的年轻团队。如果说因为走进学生会,我们成长了,改变了,那么在学生会这个充满活力、开拓进取的组织中,不论在过去还是未来,有一份不变永远挺立在我们心里,实现在每一份行动里,那就是“厚德、笃行”。一直以来,校学生会陪伴着全校同学成长,我们的接力棒在一届一届的传递,工作中的不足会在接力中得到改进和完善。

作为第五届校学生会主席,我目睹了学生会全体同仁与我同甘共苦的一幕幕,在此,我感谢全体学生干部对本届学生会工作的支持,谢谢你们!

最后,希望新一届学生会继续坚定理想与信念,再接再厉,将学生会打造成团结一心、和谐进步的学习型团队,牢记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营造“竞知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把学院学生会建设成为党团组织信赖、青年学生满意的优秀学生组织而不懈努力!

《四》述职报告的格式和写法

1.什么是述职报告述职报告就是把自己履行职责是否称职的情况写成书面文字所构成的文体。具体一点是,机关负责人就任职一定时期内所做工作向任命机关或机关群众进行汇报并接受审查和监督的陈述性文案。

个人述职报告是随着人事管理制度和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新文体。它是考察干部履行职责情况,以及是否称职的一种手段。

2.述职报告与总结的异同点个人述职报告和个人总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述职报告与总结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可以谈经验、教训,都要求事实材料和观点紧密结合,从某种程度上说,个人述职报告可以借鉴总结的某些写作方法。

(2)述职报告与总结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三点:

一是要回答的问题不同。总结要回答的是做了什么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有什么不足,有何经验、教训等。述职报告要回答的则是什么职责,履行职责的能力如何,是怎样履行职责的,称职与否等;

二是写作重点不同。个人总结的重点在于全面归纳工作情况,体现工作实迹。个人的工作述职报告则必须以履行职责方面的情况为重点,突出表现德、才、能、绩,表现履行职责的能力;

三是表述方式不同。总结主要运用叙述的方式和概括的语言,归纳工作结果。工作述职报告则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表述履行职责的有关情况,又说明履行职责的出发点和思路,还要申述处理问题的依据和理由。

根据现实情况,工作述职报告可以分为现任职务的述职报告和竞争上一级职务的述职报告。

3.怎样写述职报告述职报告的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组成:

(1)述职报告的标题

可简单标明“述职报告”。也可以根据正文内容另行拟制。

(2)述职报告的称呼

工作述职报告一般要当众宣读,所以应选择好恰当的称呼,一般写“领导、同志们”。

(3)述职报告的正文

述职报告的正文一般要有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述职报告的开头:述职报告的开头要以简洁的文字,说明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表明自己对本职责的认识,并阐明任职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还要概述所取得的成绩。

述职报告的主体:述职报告的主体要选择几项主要工作,细致地将过程、效果或失误及认识表述出来。这一部分要写详细,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对棘手事件的处理思路,对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要交代清楚。要对履行职责的情况和对履行职责的事迹进行深人的分析研究,做出具有一定理论层次的概括。要回答称职与否的问题,应从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理论素质,开拓进取精神,政策法律水平,处事决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廉洁模范作用,上下左右关系,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描述自己的形象,回答好称职与否的问题。述职报告的主体还要说明履行职责过程中得与失。竞争上一级职务的述职报告,要注意紧扣上一级职务的有关要求来写,以说明自己有充分的理由担当上一级的职务。这部分是述职报告的关键部分,一定要精心构思,写出特色。

述职报告的结尾。在述职报告的结尾可简述一下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并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以“谢谢大家”的语言结束。

4.述职报告写作要求写好述职报告,要注意下面几点写作要求:

(1)实事求是。述职报告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以诚感人。无论称职与否都要与事实相符。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要分清功过是非。承担责任要恰如其分,既不争功,也不必揽过。

(2)写“述职报告”要形成制度,不仅在离任前要述职,而且在任期中也应定期述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述职和鞭策的作用。

(3)内容要周详,述职报告要重点突出。在全面汇报任职期间所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任职期间的重大成绩和创造性业绩,以表明自己的胜任和事业心。应当明确,述职报告必须围绕“职责”二字做文章。它的写作目的,不是评功摆好,而是为了说明是否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