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彼得与狼教学反思

彼得与狼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15 16:43:08

彼得与狼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生物 启蒙 教学 探讨

21世纪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蓬勃发展的新世纪,因此对本世纪的人才素质、知识、能力和思想意识素养诸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在中学生物学的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这是我国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以至于中学各学科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几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了一些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

一、渗透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在中学生物学中,涉及竞争的生命现象、知识和理论,已屡见不鲜,这为学生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情境。

1.让学生在对众多生命现象的考察中启蒙竞争意识。初中生物教学中有许多渗透竞争意识的情境。例如我们在教学《生物的进化》时,我们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让学生从考察许许多多的生物竞争现象中,理解生物竞争的涵义,如同一片森林里的各种树木,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彼此争夺着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食性相同的动物,彼此争夺着食物;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捕食和反捕食等等,这些一系列的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竞争现象。在讨论中,学生理解了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物质、能量、食物和生存空间,而彼此进行着生存竞争,这些就是一种竞争。因此,学生在学习生物竞争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竞争思想的熏陶,受到了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2.让学生在典型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中,深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将一些竞争的知识和理论,通过典型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例如,我们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某一草原上生活的狼、羊、牧草等生物及它们与周围无机环境的复杂关系时,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综合,理解了狼与羊、羊与草彼此间的捕食关系,也理解了狼与狼之间,羊与羊之间为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的竞争关系,即其竞争(或斗争)的一面;但也启发学生理解狼捕羊,但狼又不能捕光了羊;羊吃草,但羊又不能吃光了牧草。否则,狼、羊、牧草三者会同归于尽,毁灭了此草原生态系统。可见,生物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况且狼与狼、羊与羊之间,还有群居、互助、互利、互爱的一面。这种生物之间既竞争又依存的多重性,使学生对于竞争思想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思考人类应如何把握和运用竞争法则来正确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生物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竞争关系呢?让学生以平等竞争的思想,去面对一个复杂的人类社会的新情境,去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征途,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意识。

二、渗透适应意识的启蒙教育

为了使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在未来21世纪的大风大浪中有所作为,就应该从小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适应意识。

我们在初中教学植物知识的同时,强调了现存的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虫媒花的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应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应于风力传粉。借风传播的种子,如蒲公英、柳树等,果实上都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随风飞扬。靠动物传播的果实种子,如窃衣鬼、针草、苍耳等,其果实的表面都有刺和粘液,容易附着在动物的身体上随动物的运动而携带到其他地方去。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都是动物在体色、外形和结构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典型实例。鱼体的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用膘控制沉浮等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蜥蜴、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等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在教学中,我们把这一系列生命现象及其特征,紧密地与适应思想相结合,使学生理解了现存的生物都是基本上适应其生活环境的,渗透了适应思想的启蒙教育。作为21世纪建设者和生活者的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各种素质、知识、能力和思想,特别应具备强烈的适应意识和多方面的适应能力,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生存发展,才能有所作为。因此,强化了学生的适应意识,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渗透整体意识的启蒙教育

第2篇

[关键词]人物语言;逻辑力量;常规,变异

逻辑是关于思维的学说,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部需要逻辑。反映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同样离不开逻辑。有效正确地遵循逻辑规律固然能使作品情理兼具、耐人寻味,变异反常地应用逻辑手段亦能使人物鲜明生动,别具一格。

电视剧《狼毒花》是一部抗日题材的作品,着力塑造了“问题人物”和“魅力英雄”于―体的有缺陷的英雄常发。围绕这一核心人物的塑造,电视剧呈现出两种迥然不同却又浑然一体的元素:深邃和幽默、庄重与诙谐,正是这两种元素造就了电视剧《狼毒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亦庄亦谐,隽永幽默。

本文主要考察该剧人物语言的逻辑力量,因为人物语言是剧作的重要元素,也是该剧逻辑力量的重要载体。

一、逻辑手段的常规运用

电视剧《狼毒花》多处正确有效地使用了逻辑手段,奠定了作品深沉厚重的格调。而给人印象最深刻、对于作品来说最重要、作为作品逻辑支撑的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一个联言命题:常发是狼,常发是花。常发作为狼是毒,作为花,是药;对于敌人来说是狼,对于人民来说是花;在敌人眼里是毒,在人民眼里是花。这一联言命题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主题的展现、故事情节的连接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联言命题揭示了该剧主人公常发性格中最核心的、彼此对立而又和谐统一的两个方面。围绕主人公这两个方面的塑造来展开情节并在扣人心弦的情节中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表达对人物的礼赞和生动地诠释作品的主题就成为这部电视剧的灵魂。为了突出这一点,在该剧中,这一联言命题通过该剧中孟长胜、戴远征和甄一然这三位我军最高领导人之口,在剧作的前、中、后不同位置、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诠释,成为贯穿全剧的一条主线,从而打造了《狼毒花》这部抗日题材正剧作品的凝练厚重。

首先表达了这一命题并进行阐释的是常发的现任领导、我军司令孟长胜:

“是一种草,比狼还毒的草,不过,也是一种药,能治病!他常发在鬼子眼里是毒,在咱们的眼里他自然应该是药了!”

这一段活出现在电视剧的开始,就为整部作品情节的展开勾勒了一个框架,更开宗明义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在整部作品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在该剧的中间,政委戴远征对这一思想再次进行了论述,使这一命题表述的更充分、更全面,给人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甄一然摇头一笑:“这!”又突然想起7什么,“对了,政委博学多才,你给我说说这狼毒花到底是啥玩意儿?”

“不就是沙漠边上的一种草嘛!”

“真的有毒?”甄一然问。

“有,而且毒性还不小呢!不过,我听一个老中医说,它也能入药,能害人,也能治病!”

“就像老孟说的,用好了是药,用不好就是毒?”

戴远征道:“我也和你这知识分子转两句吧:对于罪恶来说,它就是恐惧和威胁,而对于善良来说,它就是希望和生命!够不够有哲理?”

这一命题第三次是通过常发的后任领导、地委书记甄一然之口来表述的,他的评价相对于前两位的评价更权威、更有说服力,因为在该剧中着力刻画了他对常发的由厌恶到接受最后到喜欢甚至是依恋的情感变化。

“没有,我能有什么秘方!就是牢记司令员和政委的教导。我也请教过老中医了,狼毒花确实毒性很大,但药性也很强。它的前面是危险和死亡的威胁,它的身后是胜利和希望。这好像……怎么说呢?好像是一种生命力极强,又很喜欢与命运抗争的物质!”

戴远征点点头:“它的生命力正好是小鬼子的克星!”

“也是一切敌人的克星!”甄一然补充道。

这三处的同一思想同一命题的不同表述,全面、深刻、鲜明、突出,起承转合而又浑然天成。表达了对英雄的讴歌和礼赞,使整部剧作呈现出了浑厚凝重的风骨和气魄,常发的“狼”和“花”的特点成为电视剧中最动人的音符。

诚然如此,在常发的性格特征中“狼”和“花”是最核心的东西,其他一切内容都被这两个词覆盖、包容。常发是“狼”,满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更重要的是,他有“狼”的本领,强悍勇猛而又不乏智慧;常发是“花”,有点无赖、无知、鲁莽,甚至粗俗,还有点不守纪律,但更多的是义气、不屈和气节。这就是真实的常发,在落后的中国从小没有受过教育、14岁就拉山头打鬼子、练就了一身的武艺、凭着朴素的民族感情和江湖义气为人做事的常发。但无赖、无知、鲁莽、粗俗、不守纪律等缺陷却无法掩盖他身上的凛然正气、铮铮铁骨和民族气节。所有这些都使得英雄平民化、人性化,可歌而且可爱,真实而又可信。可以说,常发就是一株土生土长、不加雕琢、自然天成的花。

作品正是通过把彼此矛盾对立的两个思想巧妙地组织在一个联言命题里,在对比映衬中鲜明地刻画了一个有缺陷的英雄常发的形象,在对这一联言命题的反复申述中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也正是这一联言命题把琐碎、复杂的情节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这部作品余音缭绕、深刻隽永。

二、逻辑手段的变异运用

较之常规用法,电视剧《狼毒花》中更多地变异地使用了逻辑手段来刻画人物形象,从而形成了这部电视剧又一重要特色:轻松幽默、诙谐风趣。

《狼毒花》中有一个情节是孙大宝到延安去寻找他的媳妇夏雨,夏雨不跟他走,于是常发出来阻止孙大宝带走夏雨,孙大宝问常发和夏雨是什么关系,常发说:

“往大说呢,我是派来的,你知道吧?专管天下不平事,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往中间说呢,她是我的……同志!同志你懂不懂?刘关张桃园结义,喝血酒,拜把子,不念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再往小说呢,她是我的先生,先生你懂不懂?就是教书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父亲呢,就是爹!你们闯到家里来要抢走我爹,我该不该管?”

在这一段话中,常发经过几次偷换概念,从先生到师傅,从师傅到父再到爹,最后得出“你抢她就是抢我爹”,由于违反了“同一律”而得出了令人捧腹的结论。结合下面一段常发的言辞,我们对常发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可她现在是共产党、八路军的人,你们强迫她,就是强迫共产党、八路军!”

这段话在常发说来是义正词严、掷地有声、慷慨激昂,但却掩盖不了其内在的逻辑错误。在这里通过违反逻辑规律,深刻地刻画了常发有点无赖、有点无知、无赖又无知的性格特征。常发可能是故意这样说的,从十几岁就开始闯荡,他性格中确实有无赖的成分;常发也可能不是故意这样说的,跟夏雨、陆佳萍、甄一然包括孙大宝等相比,他确实无知,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常发的动机是好的,他认 为自己是在帮夏雨。所以,除了有点无赖、有点无知、无赖又无知外。又让人觉得有点可爱。剧中常发的无赖和无知、可爱和狡黠可以说表现得鲜明淋漓、入木三分。

《狼毒花》中还通过故意违反充足理由律生动刻画了常发的无赖和狡黠:

常发比划着:“拿刀的手是日本人的手,手拿的刀是日本人的刀,日本人的手拿着日本人的刀捅进日本人的肚皮里,关我常发鸟事?”

这里常发故意违反充足理由律来为自己开脱,是无赖,是胡搅蛮缠。而甄一然巧妙地运用类比推理把这―错误返还到常发身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则更为作品增添了诙谐的氛围。

看着快疯掉的常发,甄一然平稳地站起来:“常发!去提壶水来!”

“是!”常发提着一壶水来,很殷勤地倒了三碗,“三位首长请喝水!”

“来!”甄一然把手边的水往常发面前一推,“把这碗水喝了!”

“甄书记,我从来不喝水,您……您是知道的!”

甄一然突然板起脸来:“必须喝,这是命令!”

“是!”常发很不情愿地端起碗,喝毒药般地龇牙咧嘴地把水灌进肚子里,“甄书记,您可真会为难我!”

“我可没有为难你!拿水的手是你常发的手,手拿的水是你常发的水,你常发的手拿着常发的水喝进你常发的肚皮里,关我甄一然鸟事?”

常发呆住了,傻傻地站了半天才回过神儿来,他突然筻了:

“甄书记,原来秀才也有不讲理的时候?”

此外,这部作品还通过故意错误地使用假言命题来为人物塑造服务。

“我们不枪毙你,不等于你没有犯错误,就像你自己说的,是给你一次立功赎罪的机会!这次突围,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如果他活着,你死了,你就是烈士;如果你活着,他死了,你就是汉奸!我一样还会要你的命!”

这是甄一然给常发下的命令,在对常发的性格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甄一然抓住了常发“最怕当汉奸”的死穴,故意错误地使用了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如果你活着他死了,你就是汉奸。实际上常发活着而机要员死了并不能必然地得出常发是汉奸,也就是说有前者并不一定有后者,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充分条件,这一点甄―然是非常清楚的,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常发的主动性以更好地完成任务,正应了孟长胜所说的“乱世用人乱着来”。但这一对逻辑的故意违反出现在军事命令的严肃场合,就赋予了作品以新的轻松幽默的元素。而常发却把这一对逻辑的故意违反通过类比郑重其事地用在了他的上司孟长胜身上,则使得作品在轻松诙谐中使人心酸,催人泪下,使庄重和诙谐彼此交融,让人在轻松中感悟沉重,在诙谐中体味苍凉。

常发很认真地把文件绑在孟长胜的身上,一边说:“人在文件在,你不能死,它也不能丢!否则就以汉奸论处!”他准备把手榴弹也绑上去,想了想,还是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起身对其他战士威严地下令:“你们都可以死!”一指孟长胜,“他不行!你们死了,他活着,你们就是英雄;你们活着他死了,你们就是汉奸,老子就枪毙你们!”

甄一然故意把不是充分条件关系的两个思想表述为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是为了特殊的目的,是轻松,是调侃,是策略,是手段;而常发的煞有介事的错误类比则是无知,是可爱,更是悲壮和豪迈。作品在对逻辑的故意违反中把深邃与幽默、庄重和诙谐、凝重和轻松等彼此对立的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在对立与统一之中给人以深思,以启迪,以更多的回味和遐想。

第3篇

摘 要: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从乏味单一地听赏乐曲,改变为有效地整合音乐内容,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触动学生的情感升华,将音乐表现与音乐欣赏有机结合,利用聆听、律动、演唱、演奏、创作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丰富音乐的经验,通过充满活力的音乐教学,巧设情境,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培养、提升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欣赏教学;德育

欣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事一线教学的音乐教师充分认识到欣赏教学不仅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成为教学中德育主题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从乏味单一地听赏乐曲,改变为有效地整合音乐内容,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触动学生的情感升华,将音乐表现与音乐欣赏有机结合,利用聆听、律动、演唱、演奏、创作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丰富理解音乐的经验,通过充满活力的音乐教学,巧设情境,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培养、提升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多年来,我注重备课时多种方案的反复推敲,重视上课时的情境教学,更看重下课后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把德育融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道德修养。如今,我的音乐欣赏课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让学生在课堂上“演”起来,深受学生的喜欢。

例如,《卢沟谣》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歌曲,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学生了解了卢沟桥事变的全过程后,迫不及待地学唱歌曲,感情真挚自然。然后再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创编表演,有的小组加入了朗诵,有的小组加入了情景剧,有的小组添加了歌词,每一种形式都让我感受到了学生通过欣赏歌曲后所表现出来的时代责任感、使命感,每个学生通过参与表演更激起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更加爱护自己的学校、课堂、同学。

古典音乐的听赏是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难点,学生听不懂,听不进去,听后一头雾水,久而久之,学生不喜欢此类音乐,甚至听赏时面露难色、拒之千里。古典音乐是音乐学习的根,是进行一切音乐鉴赏活动的本,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古典音乐的世界。

例如,《彼得与狼》是一首交响童话,创作于1936年,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创作而成。作者普罗科菲耶夫利用各种乐器独特的音色,模拟出一个个呼之欲出的音乐形象,牵动着每位听者的心弦。其中的朗诵词加入音乐之中,更为学生理解音乐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在教学中不仅重视音乐本身的知识传授,更想通过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感悟真善美的主题。于是我带着学生在听中说、在想中演,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欣赏氛围中让他们愉悦地欣赏艺术音乐,从中得到教育。整堂课有层次地安排三次聆听,都在“说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进行。在讲故事、演故事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的主观情感因素,从学生的眼神中、表情上我看到了真、善、美,看到了学生正确的认知倾向。学生余兴未够,纷纷要求参与其中,迫不及待地想成为音乐中的一分子。表演中,当不上彼得、爷爷,就演小鸟、鸭子,即使是大树也行,甚至出现了狼一号、狼二号,学生想象情景,并带着主观情绪体会音乐形象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了“真、善、美”。一节课下来,学生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仿佛自己变成了彼得,变成了爷爷,变成了小鸟,每个学生都是真善美的践行者。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有效途径,是德育体现的大舞台,如果不能认真研究、及时反思,不能因势利导、及时转化,我们就会出现无从下手、难以拓展的尴尬境地。

例如,《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一首以爱家乡为主题的教学歌曲,演唱y度极大,不适合学生演唱,甚至课堂上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时,也引来了学生奇怪的笑声。于是我改变了思路,在多层次欣赏此歌时,穿插了演讲环节。通过演讲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家乡的过去,认识了家乡的今日变化,发现了家乡的美好,还学会了如何去爱自己的家乡,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怀,进一步萌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大家群情激昂地决定要从现在开始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欣赏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因势利导,设境悟情,让学生投入地“演”起来,不仅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丰富情感的音乐爱好者,有高尚人格的音乐欣赏者,更能使德育内容生活化、日常化、简单化,让学生在美妙音乐的陪伴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德育的熏陶,做一个有高尚理想的音乐追随者。

参考文献:

第4篇

本案例以苏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大鹿》为主要教学内容,另外截取了一小段《龟兔赛跑》中兔子的音乐和《彼得与狼》中狼的形象音乐制作了音乐课件,作为故事创编的辅助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作品的人文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二、学情分析

低年段学生活泼、好动。教学活动的设计则根据其心理、生理特点,尽量为学生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氛围,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尽情“动”起来,大胆、自信地创编,表现展示。

三、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大鹿》。

2.创编歌表演。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学习,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我表现的信心,懂得“团结力量大”、乐于助人的道理。

2.通过听赏《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的片段音乐和演唱歌曲、律动、歌表演,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富有情感地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创编故事、表演故事。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在学唱、欣赏中感受、体验、表现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2.难点:正确演唱(后十六分音符)。

六、案例描述

[片断一]巧妙“通关密语”导入,解决节奏难点,引出主题《大鹿》。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音阶上下行,节奏旋律性问好)

师:(打开多媒体呈现主题画面)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音乐乐园,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大鹿和小兔身上的惊险故事。

2.节奏引入

师:他们和你们一样经常做游戏,不过,他们说要学会通关密语,才能让你们听他们的故事。

(二)节奏训练

1.师:泛读节奏一遍。提醒大鹿着急,“来咱们一起做游戏”。

2.教师角色扮演再念节奏,表现角色的特性,加深印象。

师:老师来扮演他们的游戏通关密语,请问小朋友,哪句是小兔、大鹿说的?听清楚,老师扮演。

3.提出要求,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教师给予指点或建议。

[评析]导入充分利用“通关密语”的节奏吸引力,以小朋友的“通关密语”的形式导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分角色演小兔、大鹿和小动物们,学会了与人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在平等交往之中,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也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自愿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片断二]利用简笔画,描述情景结合歌词教学

(三)听赏乐曲,感受体验

师:一天,小兔要去大鹿家玩,他蹦蹦跳跳欢快地在林中穿行。孩子们,他有什么样的性格呢?你们心中的小兔是怎样的?你可以表演给小朋友们看看吗?

请学生集体感受并邀请他们表演。

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

师:小兔子演得真像,那狼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说说并表现出来。

师:(接着说故事,营造气氛)突然,大树后跑来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狼,冲向了小兔……故事进行到这,到底下面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你们仔细地听。

欣赏动画视频初次听歌,直接体验和感受。

提问:听到了什么?

生答。

用简笔画画出小朋友说出来的关键词,如:简笔画的“兔,房子,鹿……”代替歌词。引入歌词,师范唱和即兴编演一遍并提出要求:“仔细听,歌里唱了什么故事?”

集体念歌词。

巩固歌词,学生集体看简笔画朗读。

(四)教唱《大鹿》

1.听范唱歌曲,加深记忆歌词。

师:这首歌好听吗?小兔到底会怎样呢?我们听听看这歌里有没有更多的答案了。

2.今天我们就来把这首歌学会来给小兔加油,好吗?

3.用很慢的速度单手弹旋律,老师范唱,提出学生哼唱的要求。

[评析]“综合”是本次课改之中大力提倡的,音乐的学习原则不能依靠描述、讲授,必须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低年级学生记歌词是困难之事,这里以音乐为主线将美术简笔画、儿歌、故事有机融合,既加深了对歌词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美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条感知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认识、体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音乐,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轻松氛围中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

[片断三]创编的跌宕情节,巧用故事解决难点

师:小兔快跑加油啊!(双手慢弹,演唱一遍歌曲)

出示难点节奏,师:“小朋友跌了一跤,赶快爬起来。”出示难点节奏,念、读,单唱难点。“我们这次稳稳地不能跌倒了,为小兔加油。”

强调、讲解反复记号。

师生接龙唱,“老师也要和你们一起为小兔大鹿加油。”

[评析]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学生天生爱表演,让他们担任相应的角色,在铺着绿地毯的教室里,寻找青草地的足迹,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综合表现,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对两种不同速度、情绪有进一步的体验和理解,对动物的不同性格和不同的生活也有了整体认识。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全身心融入了这个故事情节中,享受到了美的愉悦,情感受到了陶冶。

[片断四]创设森林舞台,表现歌曲

(五)歌曲故事创演

1.教师讲解故事的结局,请小朋友说出同学之间该怎样帮助,让其发现“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从而让小朋友学会团结,

2.听范唱做律动,老师:我们来边唱边让大鹿和小兔加入我们的队伍当中吧,我们来保护他们。

3.请小朋友给歌曲取名,告诉作曲家取的名字。

4.歌曲表演。

师:这首歌我们不仅要勇敢地唱出来也要演出来。(组织森林情境,让每一个同学参与表演,老师扮演“大灰狼”)再唱一遍并把“大灰狼”轰出教室,让坏人受到惩处,团结起来。

[评析]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演”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即兴式自由发挥的探究与创编活动,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与、体验是通向学生创作灵感的大门,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全体参与、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创新来展现音乐美。歌曲难点在学生的创编兴趣之中顺利解决了。这样的教学也适合低段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讨论:

1.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体现了?

2.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结合得多还是少?

3.利用创编解决难点可行吗?

案例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以“小兔逃生去找大鹿”为线索,采用慢―快―快的两段式音乐来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一开始“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户往外瞧。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咚咚’把门敲”,用了描述铺陈的陈述性的音调。再是“鹿啊鹿啊快开门,林中老狼追来了,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用了着急、紧张的音乐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最后把鹿儿求救、鹿儿救兔的情景反复了一遍,同样把音乐也反复了一遍,增添了紧张而刺激的情绪和成分。

我是以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整堂课融入这个故事情节之中,把音乐与动物生活融为一体,通过参与、体验、表演、综合、共同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来实现音乐活动,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5篇

1 声画并茂,趣化学习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有了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学习效果就事半功倍。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具体展示直观形象的画面的优势,可创造新颖有趣的动画情趣,融直观性、多变性、趣味性于一体,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趣化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

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笔者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向学生展示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乌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动态画面。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陶醉在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之中,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2 平缓坡度,训练学生语感

语感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按传统的方法,语感的培养主要依赖于诵读、讲解、分析等方式,这些方式只发挥了听觉方面的功能。而多媒体能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以其声、色、形、光和视听结合的特点,把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和谐的音响引入课堂,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平缓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难度,领会和感悟到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笔者借助多媒体,首先把蒲公英的形象活生生地再现出来,这一切对于根本不知道蒲公英是什么样植物的学生来讲,是特别新鲜和好奇的。在语言训练中完善蒲公英形象,然后出示蒲公英随风飘舞播种的景象,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个个睁大眼睛看着一把把毛茸茸的小伞在空中飞舞,此时他们的体验是深刻的。笔者适时引导他们反复咀嚼、品味“只要有风吹过,孩子们就纷纷出发”,学生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这时,笔者播放舒适悠扬的音乐,让学生在伴奏下齐声朗读,他们读得绘声绘色。多媒体让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立体画,平缓了学习坡度,从而大大降低语感训练的难度,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3 恰当演示,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教师引导正确,就能在他们的心田里播下创造的种子,这就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独立自主的创新人才。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运用观察和想象,就能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激发创新思维。

如教学《狼与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笔者采用求异法,边用课件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笔者随机演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学生看了高兴得直鼓掌,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此时,呈现在学生头脑里的不再只是画面上的形象,而是他们感受到的画中之情、画外之音,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4 在运用多媒体时必须注意的方面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可谓是功不可没,它犹如一剂催化剂,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丛林,品味语言的芳香,更好地帮助体悟文本,感受文本,对优化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明显的优势。当然教师在使用中要审时度势,应讲求实际效果。

4.1 更新观念,明确目的

多媒体技术应以优化语文教学为宗旨,应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手段之一,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功能,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切不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抛弃优势方面,只是为了赶时髦、摆花架子,而顾此失彼。现在有好多教师为了上一堂公开课,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做课件上,并为了呈现艺术美感在课件中使用大量的音乐,这样反而“画蛇添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实现教学目的,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的。

4.2 注重实效,留余空间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必须从小培养。很多教师便在课件中集中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取代学生的理解成活想象。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极大的限制,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应该认识到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只能是教学的媒体,是辅助的手段,切忌盲目过多地使用。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妥善运用,要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文本的最佳切入点,在最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要留余学生想象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丰富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4.3 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

要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的精华。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等方面的确为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但在展示重点的字、词、句时,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又如,强化诵读、注意积累,也是提高语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是多媒体技术所无法取代的。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万能性,长期只凭图像、声音等媒体的介入,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就会使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就会下降,就达不到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做到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多媒体技术声情并茂,只要恰切合理地使用它,就能让它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钱爱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通讯,2004(6).

[2]张玲琴.利用网络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教育现代化,2006(7).

第6篇

在中国这样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国度,家庭教育方式一直是社会话题的热点,许多家长出于对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不满,自己创立一套教育体系,于是“虎妈”、“狼爸”、“羊爸”、横空出世。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引起社会各界的讨论,众说纷纭。

不同的叶子开出不同的花,不同的钥匙打开不同的锁,不同的孩子也适合不同的教育方式。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的人也是各不相同,一种教育方式也就不可能适合所有人。那些在社会舆论中频频出现的教育方式,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所谓教育方式,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狼爸”萧百佑对子女军事化的管理,使得他的孩子们从小听话懂事、成绩优异,其中三个孩子被北大录取,但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许多提倡赏识教育的人对此更是坚决反对。同样华裔“虎妈”对女儿要求严格,她这种中国式的严厉教育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在美国展开了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羊爸”,羊爸们对孩子们态度温和,互相尊重,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他们的孩子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都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学子,从而也说明了这两种教育方式都不能说是最好的,只能说对于他们的孩子来说那是一种成功,是分别适合他们孩子。

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利有弊,对于不同的孩子,利与弊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也许在某些孩子身上,“狼爸”式的教育会使他们的个性被压抑,而有些孩子则会有更多的自我约束力;“羊爸”式的教育可能会让一些孩子的性格过于软弱,但也可能让一些孩子受到赏识,从而更加自信。两千多年前,教育界的祖师爷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狼爸”“羊爸”的教育方式并不能作为一种模板去效仿,各位家长应理性思考,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慎重走好子女教育的第一步,这样才最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教育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它的目的就在于让每个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让其的闪光点闪耀,让其思维之花绽放。我们正处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但希望家长们在选择教育方式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教育方式“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让真正的人才在最合适的教育方式下绽放他的光彩!

阳泉一中高一:像夏天一样灿烂

第7篇

精致,即“精巧、周密、细致”的意思,它既有科学思想里需要的理性周密,又有生命教育里讲究的感性细致,将两者有机结合发挥极致就能抵达“至真、至善、至美”的佳境。精教活学的“精”与“精致化”有相通之处。在精教活学的语文课堂中融入“精致”理念,也就是将常规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向最优状态,让教师在生态课堂中起到明确的引路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长效的多元发展,让语文在师生双边演绎下凸显人文关怀,追求常规教学活动的精致化。

一.筛选精妙合理的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往往蕴含文学气息浓厚、文化内涵丰富、时代特征鲜明等多重元素,然而课堂时间有限,全面覆盖的教学显然不切实际,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文本精华显山露水?这就涉及到一个筛选、取舍的问题。按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对文本的选择要有弹性和开放性,应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出发,选择符合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内容加以强化。以此为标准,教师应紧扣学生和文本特点进行合理筛选:哪些应在课堂上讲授,哪些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应透彻理解,深入探究,哪些只需一笔带过……都要在深思熟虑后再在课堂上生成。比如在执教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就可以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自己联系文本归纳百草园成为“我”乐园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将三味书屋部分与百草园部分内容和谐统一,充分展现儿童天真活泼、渴望自由快乐的心理。因为这些内容最贴近学生生活,最易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被筛选为课堂重点。而对于作者批判抨击的封建教育制度则没有做过多的强调。这样做,避免了繁冗的讲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能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进行有效的课外延伸。实践证明:教学内容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精挑细选,才能尽显其出彩的一面。

二.活用精巧有效的策略

这里的策略即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传统的教学方法旨在传授知识,是“注入式”“单一性”教学,它忽略了方法本身含有的刺激功能,与题材、体裁、风格多变的新教材不能完全匹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精致化教学应采用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的新型教学法,针对不同文本,也可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以江苏省初中评优课中的《热爱生命》为例,执教者整堂课都贯穿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在其中又揉进了个性阅读法和讨论式学法。在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阅读文本之后,执教者虚设了一个人物杰克,让学生以哥哥的口吻劝说自己扮演的弟弟不要去淘金,在多对一的互动(学生对教师)到一对一(学生对学生)的交流中完成了对文本内容的梳理,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达到了统摄全文的目的。当淘金者不听劝说执意踏上旅途时,执教者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设计了一个赠送“生命锦囊”的情境,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领会了文章主旨。整堂课因为教学方法的精致巧妙而精彩纷呈,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方法是学生掌握文本、挖掘文本的有力引擎,只有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

三.提炼精确深刻的主题

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文本主题的解读。主题是作者写作目的的呈现,是文本的命脉。只有循着这条脉,课堂教学的支才能精致紧凑。一堂课主题升华之际往往就是教学高潮所在,而提炼主题的基础则是对文本语言的充分理解和深度品味。譬如某位老师执教《温暖我一生的冰灯》时,让学生找文中的季节描写、人物描写,学生很快就指出时令是冬季,人物是“我”与父亲,而后教者又让学生仔细品读文中描写父亲的语言,学生发现描写父亲最多的就是他打磨冰灯的动作,这样的情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经过这样的语言品读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推出了本文的主题:父爱。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如果引导学生关注景色描写也不难提炼主题。“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两处描写,衬托了菲利普一家人的不同心情,很好的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深刻地反映了文章的主题。再如《三颗枸杞豆》里对三叔的“太迟了”等语言描写和“捉住太阳”等动作描写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想要留住时间的心理,为“我”得出要珍惜时间的结论作了铺陈。正所谓“咫尺之间尽现山水风情”,读透了“咫尺间”的言语便能领略作者所要展现的“山水风情”。

四.把握精当适宜的拓展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精当适宜的拓展有助于学生“由此及彼,学以致用”。特别是在大语文环境里,通过拓展,学生能将不同的知识内容和技巧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例如在《狼》专题最后的教学环节中,有位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狼捕杀猎物和课本中《狼与鹿》的资料图片,并设计了这样的题目:现在有人认为,狼凶残贪婪,对人类和牲畜造成了很大伤害,应该把它斩尽杀绝;但也有一些人(如爱斯基摩和印第安人)却非常崇拜狼,请你查阅资料,比较一下,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反馈上来的答案显示:有学生认为狼歹毒狡诈,杀尽之后,可以让人们生活得安心一点,一个物种的灭绝对人类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像恐龙灭绝了这么多年,人类还是照样生存;有的却认为狼灭绝之后生态平衡会遭到破坏,生物链发生变化不利于人类发展,应该保护狼。经过这样的问题延伸、探讨,教师再总结“灭狼”与“护狼”两者的依据就能在无形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地理、生物、历史学,有利于他们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实践,他们在理解狼优缺点的同时也学会了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适当的拓展既能巩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又能让学生了解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真可谓一举两得。

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教师既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知识的创新者。作为一个鲜活的教育载体,教师要致力于精教,追求常规教学活动的精致化,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吴振华,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苏州。

第8篇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

1.缺乏学科价值的空中楼阁

教学是基于具体情境展开的,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中的基本环节.新课程倡导数学的生活化,突出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的实践路径.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以生活中的素数素材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用数学的眼光用心观察生活世界.

但是,现实课堂中也不乏顾此失彼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而缺乏学科价值,从生活中提取的教学情境与数学教学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如一节“一次函数”的复习课中,教师以“同学们喜欢米老鼠吗?”“接下来由米老鼠带领大家一起复习一次函数”为切入点导入新课,接着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竟然是米老鼠图片与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面积、问题、小结、作业的“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稿.每一张幻灯片都有米老鼠,可见米老鼠始终“与学生在一起”,“米老鼠”似乎是生活化了,但仅仅只是一个生活化了的标签,随时都可以变为“唐老鸭”或“蝙蝠侠”,这种缺乏学科价值的“生活化标签”的情境,丧失了学科本身的价值,迷失了课堂教学的方向.

此外,也存在教学目标维度上的顾此失彼.为了在教学中突出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如一节“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观摩课中,教师设计了一连串的游雁荡的情境,并且在游玩的过程中不时地渗透环保、安全等德育情感,其中的过程和情感应有尽有.但仔细反思就会发现,本课的重点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可见,这节课中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的机会就很少了,这样的情境也只能算是有些“花样”的“空中楼阁”――花哨却不切实际,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重心.

2.脱离学生实际的形式主义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苹果和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苹果;一个思想和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思想,甚至更多.”如果是一种能力和一种能力的交换,也将得到两种甚至更多种能力.这正是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正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其固有的特性,利弊兼而有之,必须扬长避短.有的课堂平时老死不相往来,公开课时大家合作合作;有的课堂问题显而易见,也需要讨论讨论;有的合作优等学生专唱独角戏,其他同学当听众;有的合作竟然是谈心、玩耍的好时机;更多的是即便思想交锋、欲罢不能时也被教师一声令下就此了结.

作为一种电气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正发挥着它的独特优势,同时也暴露出它的负面效应.如一节“有理数”的复习课中,投影上显示“分层作业”:

探索题组:①当x为何值时|x-1|有最小值,是几?

②当x为何值时|x-1|+|x-2|有最小值,是几?

③当x为何值时|x-1|+|x-2|+|x-3|有最小值,是几?

④若|x-1|+|x-2|+|x-3|+|x-4|又如何呢?

⑤若|2x-1|+|x-1|又如何呢?

拓展题组:①已知a<b<c,当x取何值时,|x-a|+|x-b|+|x-c|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②求|x-2|+|x-4|+|x-6|+…+|x-2010|的最小值.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中的最小值,教师设置了精彩的Flas来演示,一步步已经设定好的命令省去了烦琐的书写,但教师在拖动鼠标时,学生却是目瞪口呆、云里雾里,因为他们丧失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机会.

二、有效情境创设的出路

1.活泼的意义情境:简约而不简单

乔纳森曾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不一定需要借助多媒体中丰富多彩的画面或动画,简单易懂的、低耗的情境是我们的首选.因此,教师可以编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小故事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复习“轴对称”时,音乐响起,“今天老师带来了小动物”(动画呈现喜羊羊与灰太狼),接着从“喜”和“羊”字上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接着让喜羊羊带领我们进行复习”:

情境①:在羊村外的一条小路边,沸羊羊和懒羊羊在路旁吃草,它们的位置刚好关于这条小路对称,你们能在图上画出沸羊羊的位置吗?(已知懒羊羊的位置)

情境②:草原上来了灰太狼,灰太狼沿着小路一边走一边想:谁靠近我吃谁.灰太狼距离哪只羊更近呢?

情境③:有一天,小羊们在议论,为了不再受灰太狼欺负,大家商量决定在老村长的带领下建一所学校,学习反狼技术,要求到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家距离一样的地方建学校,问建在何处?

情境④:以学校为原点,向东的道路记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果喜羊羊家A的坐标为(3,2),懒羊羊家刚好与喜羊羊家关于小路对称,那么懒羊羊家的坐标为(,).

这一组结合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情境,从引课激发热情到展开情节,四个情境的作用分别是:①复习点的轴对称;②复习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③加深理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④在直角坐标系中体现有序数对的轴对称.在进行知识复习和技能巩固的同时,通过小羊们建学校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结合小羊们学技术以保护自己来教育学生好好学习,有效地整合了三维目标.

2.亲身的操作情境:无声胜似有声

陶行知曾以“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来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发展探究与思辨能力,这是通过讲解或演示所不能替代的.通过身临其境的亲身操作,可以把许多抽象的事物变得更为具体而形象.

在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特征后,教师先示范同位角的手势,要求左右两只食指在同一直线上,两只拇指尽量伸直,指出两只食指叠在一直线上的这条线叫截线.接着让学生同桌合作进行操作练习:在同一平面内,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要求一人拼图一人描述(指出截线、被截线,哪两个角成什么关系的角);然后再让两组学生起身示范,另外两组指正,做完后两组调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这节课中正是学生通过手势的比划,既掌握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特征,又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形成过程,而且从中找到判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方法,促使学生的感受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转变.这正印证了美国化学教育家阿姆斯特朗的一句话:I hear,I forget;I read,I remember;I do,I understand.

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适当地减少教师的讲解,其实质是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时间与机会.学生会的,教师没有必要讲解,这样就创造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无声情境.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五边形内角和为什么是540°?”后一言不发,学生发现一种方法后就上台板演,接二连三的方法就被逐一挖掘(图1):①3×180°=540°;②4×180°=720°,720°―180°=540°;③5×180°=900°,900°―360°=540°;④5×180°=900°,900°―360°=540°.从顶点、边、内部、外部引发研究方法,从研究五边形入手,引发思考几何多边形的内角和.给学生留出多少探究时间和学习空间,学生就能有多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动感的视听情境:无形化为有形

有效课堂的灵魂与核心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其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协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复习“平行线中的舞蹈――角的转换”时,以舞蹈渲染知识,创造出无穷的魅力.以舞蹈视频引入课题(学生又惊又喜,激发了学习兴趣):平行线AB∥CD间点E在不断地跳动,由此引入既具体又形象的“有向角”,并利用它复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接着利用“有向角”在平行线中舞出规律(图2):①进一步勇往直前,对凸U型的研究;②退一步海阔天空,对凹U型的研究;③斜一步出其不意,对凸点在两平行线外的研究;④集体舞气势非凡.

图2的生活原型就是均衡器中跳动的音符,教师带领学生在动感世界里尽情舞蹈,舞出的却是数学的魅力:创新概念“有向角”解决平行线中凸U型和凹U型中的角之间的关系,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学美、数学情,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受跳动的音符.

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生活和学科内容不断探索创设有效情境的新方法、新途径,为知识的建构和思维的创新创造必要的条件,为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提供合适的场所,从而使课堂成为学园和乐园.

参考文献

[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兼,孙晓天.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9篇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定义“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寓言深得小学生喜欢,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苏教版教材在各个年段都有安排,低年级有《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中年级有《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等,高年级有《寓言三则》《螳螂捕蝉》。

寓言的文体特征非常明显。

1.故事短小。寓言起源于民间,最早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包括《伊索寓言》,也有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寓言故事是虚构的,非常短小,有的甚至短短几句话。故事短小便于在民间流传。

2.叙述简洁。寓言在叙述上非常简单,一般没有起承转合,更没有什么铺垫,常常三言两语就把故事讲完了。当然,简单的叙述中往往有一到两处精妙的地方,为了突出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或者荒谬之处。

3.道理深刻。人们常常用“小故事大道理”来概括寓言的特点。寓言之所以流传久远,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寓言中蕴含的道理值得咀嚼,振聋发聩,启人深思,反映了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

二、寓言的教学价值

文体不同,教学的价值也不同。作为“小故事,大道理”的寓言来说,教学的价值在哪里?

1.讲述的能力。故事是用来讲的。讲述是把握故事的基本方式,短小简洁的故事更适合用来锻炼学生的讲述能力,即口语表达能力。苏教版教材寓言的课后练习也有这样一个要求。所以,寓言的第一个教学价值在于对学生讲述能力的培养。

2.理解的能力。寓言中的寓意对于成人来说不难理解,但是学生比较感性,他们缺少生活经历,还受到思维水平的局限,往往不容易从具体情节和形象中去准确理解和概括寓意。因此,将人物的形象与其中的道理关联起来,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是寓言的第二个教学价值。

3.运用的能力。学生从寓言中明白道理,并能用三言两语来表达,还能联系生活来谈体会,把懂得的道理与生活产生关联,变成人生的智慧,最终提升运用和表达的能力,这是寓言的第三个教学价值。

三、寓言的语文教学策略

1.抓内容,发展讲述能力

寓言故事本身的内容非常吸引人。从文本内容入手,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印象,知道故事的内容,这是学习寓言的第一步,符合学习的规律。在知道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讲故事,方式有很多。

(1)名称激励法。薛法根老师在上《揠苗助长》的时候,运用了有趣的名称激励法,从“故事新手”“故事能手”“故事高手”“故事大王”,学生的兴趣一步步被激发,讲故事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老师只是在一边点拨、提醒、鼓励,学生们就乐此不彼,情不自禁地边表演边讲,令人捧腹。

(2)示范引领法。戴建荣老师上《揠苗助长》教学生讲故事时,主要采用示范法,他先绘声绘色讲好课文题目,幽默的动作、夸张的表情深深吸引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导讲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体会农夫的性子急,再通过教师适当的示范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也加上动作和表情来讲故事。最后四个学生合作讲全文,讲得有声有色,可谓水到渠成。

(3)重点突破法。要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关键把握寓言故事中的重点句子,把这些句子讲好了,也就成功了。譬如《狼来了》,很明显就是要讲好两处“喊”的不同。第一处是说好几次他大叫,因为根本没有狼,他是开玩笑的,所以虽然声音很响,但是一点都不着急,可能会拖着调子喊:“狼――来――啦!狼――来――啦!”第二次是因为狼真的来了,他很慌张的,是急忙喊,可能还带着哭腔。喊得很急促:“狼……来了……狼来……”

当然,年级不同,讲述故事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低年级可采用图片想象法、关键词提示法、师生竞赛法来提高学生讲的积极性。中高年级可用添油加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想象,加上表情和动作,甚至改变人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课文的结构也自然得到把握,生字新词也顺利地消化吸收。

2.扣焦点,提升理解能力

寓言故事中必然有一个点和正常情况不同,这个点凸显了荒谬之处、反常之处。找准这个点并把这个点突破,就能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譬如,《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的反“常”之处就在于农夫违背了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人为地去把禾苗拔高了一截。如何才能让三年级的学生从事情中明白道理,最后从心底说出寓意?

(1)在角色扮演中顿悟。

可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学生都是一株株小禾苗,老师就是那个农夫。通过扮演,学生能很快顿悟“拔”的荒谬,明白其中的道理。薛法根老师就采用了这个方法的。

师:我现在是农夫,你们想不想长得再高一些,我来帮你们拔拔。谁愿意老师的帮助?

生1:我愿意。

生2:(急切地)来拔我。

(学生们开心地与老师对话,一个一个站起来,表示被拔过了。这时有几个学生似乎醒悟过来了,不愿意老师帮忙拔。)

师:你为什么不愿意我来拔你?这样长得快些。

生1:你不安好心,我们现在长高了,等会儿就死了。

生2:我们的生长规律被破坏了,禾苗的生长要循序渐进,你的方法不对。

师:是啊 ,所以农夫的心是好的,但是方法不对。这就叫做――事与愿违。恰恰与想的相反,这就叫做――适得其反。

师:这农夫啊就是太着急了,太着急了会――

生:好心办坏事,不仅会伤害别人,自己也会有损失,办出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

(2)在品词析句中体会。

戴建荣老师的《揠苗助长》整节课品出一个“急”字。他抓住农夫“性急”这一特点引领细细品读课文,从焦急、急忙、急迫三个层面体会农夫“急”得离谱,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标点符号,知道表情达意不仅仅靠语言文字,还可以是标点符号。在感悟道理环节,让学生把“欲速则……”说完整、说丰富,体会急的后果,急的坏处。学生张嘴就来,说得非常在理。

3.巧拓展,增强运用能力

(1)对比阅读,走向深刻。

学习了《狐狸和蝉》以后,引导学生和低年级学过的《狐狸和乌鸦》作对比,为什么一样的奉承话,乌鸦受骗,蝉却能没有上当?经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因为蝉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警惕性强,善于观察,善于吸取教训,所以没有上当,免去了一场灾难。弄清蝉没有上当的原因,乌鸦之所以上当受骗也迎刃而解了。

(2)整本阅读,走向丰富。

通过学习整本的《伊索寓言》,学生们发现,狐狸不全是狡猾的,在《狐狸和鳄鱼》《狐狸和豹》这些寓言中狐狸是聪灵的,智慧的。这让学生懂得寓言中的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体现了寓言形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10篇

【关键词】指导学生;读书为主;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139-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着学生读得少、想得少、练得少的弊端,学生学得被动,感到乏味。为克服这一弊端,我注意探索以组织和指导学生“自我运动”、读书为主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切实加强语言训练,从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主要做法是:

一、以趣引读

兴趣是产生求知动力的前提。如果教师能让儿童感受到学习内容是很有情趣的,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十分注意研究教材中包蕴着的情趣因素,用孩子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把这“趣”揭示出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

例如:讲《灰尘的旅行》时,我首先谈了这样一段话:“放寒假或暑假时,大家最希望的是坐上火车、乘上飞机或搭上轮船,在亲人们的带领下外出旅游玩要。可你们知道吗?有一种物体,它时时刻刻都在旅行,游遍了整个世界,却不用花一分钱去乘任何交通工具。”接着板书课题,全班学生睁大了眼睛,听得津津有味,带着新鲜、惊奇的感受,翻开了课本。

又如:讲《火烧云》时,我出示了两张描绘大自然中火烧云景观的幻灯片,一张是表现火烧云绚丽多彩的颜色的,另一张是表现火烧云变化莫测的形状的。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感受到火烧云的奇妙、美丽的基础上,让他们再读有关的段落,体会作家萧红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文字进行描写的。用这种激发兴趣的方法引导学生读课文,就会进一步加深对火烧云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授法教读

方法就是获取知识的门径、认识知识的思路。教师要充分重视“授法”,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授法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训练他们会想问题、动脑筋,好比是送给孩子们划船的桨,教给划船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划着船儿驶向知识的彼岸。

例如:讲《东郭先生和狼》时,我把理解课文中描写东郭先生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那些词、句、段作为教学重点,以认识文中的东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为中心,设计了:“(1)狼是什么样子?(2)东郭先生怎样对待的?(3)他这样做错在哪里?”这样一组问题,给学生揭示了学习本文的学习方法,引出一条感受东郭先生形象、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路。按这样的方法,教师让学生默读勾划、朗读体会、讨论争辩,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东郭先生这个形象的认识:他看见狼装出可怜相,心肠就软了,对狼讲同情;狼露出吃人的凶相时,他却对狼讲良心:老农走来了,又要与狼讲道理,以致于狼更加狂妄,现出了横蛮相。这样就把东郭先生一错再错的糊涂形象展现在学生头脑中了。

又如:讲《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一课,我紧扣文中的“公开”一词,设计了这一系列问题:(1)“公开”是什么意思?(2)伽利略宣布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实际上是公开向谁挑战?(3)人们听到伽利略公开试验消息后,有哪些反响?(4)从伽利略公开试验的这件事,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首先让学生按照前三个问题的初读课文,以期达到这样的理解和分析:“公开就是不隐蔽,面对大家”。“伽利略的公开试验实际是公开向当时人们迷信的亚里斯多德挑战”。“那时,人们把亚里斯多德的话当作真理,谁怀疑他,就会受到责备。因此,听说伽利略要公开试验,有的人说这个青年人太糊涂了,真固执”。“还有的人笑话他自不量力,预言伽利略会丢丑的”。看到学生们的脑子动起来了,也大体把握了课文内容,我又让大家思考第四个问题。学生纷纷举手:“我感受到伽利略很勇敢。他敢于向权威挑战”。“他是一个不盲从、不迷信的人,有自己的主见”。“他身上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他坚持真理,确实不愧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样,教师从萌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性入手,去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抓练促读

人的认知过程要经过两次转化。第一次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第二次是由理性认识到实践运用的转化。而第二次转化,从课堂教学来看,往往是学生通过练习来完成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读书、不断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布置恰当的练习,对于巩固对新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

“抓练”的形式很多,主要是有口头的和书面的两种。

例如前面说到的讲《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时,在结束教学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口头练习——老师说:公开试验的结果,大家看见的跟伽利略说的一样,两个铁球果然同时着地了。课文中有一句写到:“转眼间,斜塔周围的人止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你们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学生们一个个争先恐后,进行着生动的口头描绘:“有的人在欢呼:呵!伽利略胜利了!”“有的人在高喊:真理万岁!伽利略万岁!”“有的人却悲哀:呀!上帝(这个学生说话时还作出祷告的样子)。我们信奉的真理为什么会错了呢?”“有的人兴奋得把帽子、拐杖抛向天空……”从孩子们口头表达出的丰富想象中,看出他们学懂了课文,好像分享着伽利略坚持真理、热爱科学获得成功后的欢乐。

第11篇

现代都市人的闲暇娱乐,已经不再只是简单地追求玩乐的单纯。形形的闲暇玩乐中,我们期待更多的启发与刺激。在玩乐中,窥视自己,也更加了解别人,从而更懂得生活的意义。“新潮、创意、智慧”,众多由海外传入的益智玩乐游戏,便成为爱好者们的新宠。在志同道合中斗智斗勇,碰撞生活的快乐火花。

智慧碰撞的

周末晚上,北京朝阳区的一个棋牌场里,众人围坐桌边,一位身着制服的荷官在发放着纸牌。几圈对比,场上仅剩张强和另外一位玩家。该是到了最后“摊牌”阶段,对手有些紧张,示意张强先翻。只见张强不慌不忙翻出自己的底牌,露出一丝笑意。“小子,够狠,这把玩得真好!”对手扔掉手中最后底牌说到。

28岁的张强是位软件工程师,理科出身的他闲暇喜好能够带来思维挑战的游戏,德州扑克就是其中一种。“作为一个成功的扑克者,必须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扑克玩家在扑克桌上并不仅仅是跟玩家对战,同时还跟自己的情绪和心理作战。”张强说到,自己很沉迷于此类游戏的研究,德州扑克不仅带给了他情绪心理的挑战,在思维上也能为自己带来许多启发和刺激。德州扑克的技艺日渐精湛,面对平时工作生活里的一些策略和规划的选择,张强也更心中有数,“这种训练是潜移默化的。”

科学家证实,人脑的实际利用率不足10%。人脑存在的大量智慧潜能细胞,如果不去激活和利用,将永远被浪费掉。平日的“两点一线”生活,让我们无法避免地形成一种“模式化”运作:按部就班,依样完成。许多潜在的创意因此便被“无辜”埋没。

生活无法随时变化,而我们可以在玩乐中为它增添更多乐趣。益智游戏便有这样的神奇魔力,打开我们闭塞的思路,在与对手“你来我往”的较量中感受刺激。

无论德州扑克,连环解套,还是杀人游戏,在最终结果水落石出之前,定会伴随一场绞尽脑汁的比拼。那份智慧碰撞的,不同于工作中的精密思考,却能为你带来不一样的放松和满足。

周末闲暇,约上三五好友,围坐一桌,来场高智商的较量。在规则中找取“攻点”,在过程中精心“策局”,聪明,其实是玩出来的。

与战友前行,其乐无穷

所谓“江湖”高手,在特定规则中舞剑挥墨,彼此的对决也颇显豪杰气息。没有血雨腥风,没有泪洒战场,高手比拼中闪烁的电光火石也让双方仿佛知己般投契。

“因为德州扑克,我还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张强说道,不仅平日相聚,大家还建了个“德州QQ群”和德州扑克论坛,网上随时交流牌技心得。“现在都市人工作生活都很忙碌,两点一线,圈子很窄,能找到有共同话题的朋友更属困难。”大家不但自己玩,还把自己的女朋友、好兄弟等拉入圈子。除了游戏,生活中也经常相约聚餐打球,或玩三国杀等其他益智游戏。“体力、脑力一同交流。”

“物以类聚,人以群居。” 喜欢益智游戏的玩家,大多善于思考,对待事物的观点和看法与一般人也不尽相同。他们投入地享受游戏,却不在乎输赢的结果。围聚一堂,相互辩驳,彼此揣摩,最终碰撞一个交集的火花。游戏结束后,大家天花乱坠地分析和交谈,能给彼此不少收获。思维也几乎都在同一层次,不会感觉对牛弹琴的无奈。

齐肩备战,共赴每个“游戏战场”,玩家们更是培养出一种仿若“战友”的深厚情谊。他们彼此欣赏对方身上独有的特点,在“较量”中学习对方的思维。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与高手过招,刺激满足;与战友前行,其乐无穷。

游戏里,他们揣摩对方的心思,观察他人的眼神,掩饰自己的情绪,将“游戏规则”成为自己给对方设障的一枚棋子。游戏外,他们交流彼此的看法,添彩对方的人生,共同享受游戏带来的另份美好友情。

“游戏人生”别样乐趣

美国教育博士埃尔金德在其著作《游戏的力量》中说到,整个生命循环中,爱、工作和游戏,是三种鼓舞人类思想和行动的天生驱动力。在我们的生命中,游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无论哪个阶段,我们需要游戏,它为我们生活带来更多别样的情趣。

林子和李雪是在“三国杀”中认识的情侣,两人对游戏的疯狂热衷,也带给生活不少“风云”情趣。在家或偶尔外出时,两人会穿上一套颇具创意的情侣装,李雪那件为“主公”,林子则为“忠臣”。“我还买了另外两件‘反贼’、‘内奸’衫,每当他做错事时就穿上以示惩罚。”李雪得意地笑着。“杀”、“闪”、“我把装备牌给你”等游戏术语也成为他俩之间甜蜜对话的代语。“我常说,她是月英,我是诸葛,生活里少不了我给她送上的锦囊。”林子也毫不示弱。

不仅如此,益智游戏还能训练人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既要看穿他人的破绽,还要学会掩饰自己的情绪。谁也不知道最后的底牌是什么,或许坚持到底,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美惊喜。

游戏里,当机会来临,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抓住胜利。生活,其实就是一场精彩的智商游戏。机会转瞬即逝,需要你大胆而正确地慧眼行动。

在潜在的游戏人生中,我们汲取精粹,感受快乐,游刃有余地继续真实。

潮流益智游戏推荐:

德克萨斯扑克

中文简称德州扑克,一般由2到10人参加。牌局开始时,每个玩家发得两张面朝下的底牌。经过所有押注圈后,游戏进入“摊牌”阶段,让所剩的玩家亮出各自的底牌以较高下,持大牌者获胜。德州扑克“易学难精”,被称为“学一时,精一世”的游戏。

“中国的难题”华容道

古老的中国游戏,以其变化多端、百玩不厌的特点与魔方、独立钻石棋一起被国外智力专家并称为“智力游戏界的三个不可思议”。游戏取自三国,依照 “曹瞒兵败走华容,正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这一故事情节,移动各个棋子,帮助曹从初始位置移到棋盘最下方中部,从出口逃走。

三国杀

一款热门的桌上游戏,融合了西方“杀人游戏”的特点,玩家结合本局身份,合纵连横,经过一轮一轮的谋略和动作获得最终的胜利。游戏采用回合制的出牌顺序,由主公开始依次行动,在自己的回合内,玩家需要完成摸牌、出牌和弃牌的过程。

狼人游戏

游戏由狼人、特殊村民和普通村民组成,狼人的目标是吞食所有村民,而村民则是找出隐藏在村民中的狼人并消灭他们,特殊村民由于有特殊功能为游戏提供了很多有力线索,需要机智敏锐的洞察力来完成任务。

第12篇

【教学对象分析】《法国号》是一首三拍子圆舞曲风格的法国民歌,歌曲译词很有儿童特点,旋律活泼,轻快,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和表演。模拟号声的“嗡巴巴”要唱的清晰而富有弹性,不宜过重。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游戏能力,对三拍子歌曲已有接触,但是旋律感、音准感还有待培养。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和连贯舒展的声音演唱《法国号》。

2.能用肢体语言表现三拍子。

3.了解法国号的知识并通过欣赏由法国号参与演奏的乐曲,体会其表现出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学会歌曲,感受三拍子,歌曲最后一句旋律音准的掌握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神奇大峡谷,大峡谷里弥漫着一种神奇的味道,你听!大峡谷里传出了什么样的声音?播放格罗菲《大峡谷》组曲《日落》。

老师听见了空旷的大峡谷中的回声。

听说呀,这峡谷中还有一座神秘的音乐谷,音乐谷中有许许多多神秘的洞口,有一群热爱音乐的孩子,被神奇的音乐谷深深吸引着,今天,他们相约一起出发,走进这神秘的音乐世界。

全体女生起立,做做小向导,带领咱们一起走进音乐谷。

动作1:

手上升 三拍 手放下 三拍

播放《法国号》伴奏。

师:音乐谷里真是太漂亮了!走着走着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小问题:他们发现音乐谷的墙上有着这样的三个标志。

出示题目:

1.这是什么意思呀?

2.出示课件字“用不同的声音表示出来”。

刚刚小朋友们用不同的声音表示出了三个圆,大圆表示的声音比较的响,而小圆则比较的轻。

那强老师告诉小朋友们,在音乐中,声音的大小我们用强弱来表示。(出示课件“强弱弱”)

3.拿出你的小手,用强弱弱的力度再次表现这三个圆。

4.过渡:刚才呀,是我们班的女生带领咱们走进音乐谷的,接下来,我们邀请勇敢的男生们,带领我们大家继续向音乐谷前进!

播放《法国号》伴奏,座位上律动。

动作2变换:

双手 叉腰 叉腰 ……

二、图谱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儿有一间小房子,做好准备,老师邀请一位最勇敢的小朋友来敲开大门,带领我们一起进去看一看。(出示课件“门”)

师:怎么回事?我们敲了半天都没有人开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哦,原来这门上有这样一段符号,课件“假如你能用动作表现出这段符号”,我将送你一件神秘的礼物。原来呀,房子的主人想来考考我们。

1.图谱: ・ ,,・ ,,・ ,,・

①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②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规律?你想怎样来表示呢?两个相同的符号你又想怎样来表示呢?

③你听,小屋子里传出了美妙动听的旋律。

2.过渡:顺利过关,只听见“ga zi”门开了,小屋的主人真的送给了我们一件礼物,哇!还是一个会说话的礼物呢!你听是谁在不停的唱歌呢?你能听出来有几句吗?[生:法国号] [生:4句](播放《法国号》)

三、歌曲

1.在歌曲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呀?(嗡巴巴)

2.强老师呀,也很想来唱一唱这4句话,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哪2句话是完全相同的呢? [生:一三相同]

3.回答的真不错!小朋友们,请你用听到的“嗡巴巴”的声音来唱一唱相同的两句话。

4.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我来唱第二句蓝块里的“嗡巴巴”。

5.最后一句绿色的色块呀,老师想加上些动作,你仔细观察,这最后一句的法国号有什么特点?(下楼梯,一个比一个音要低)学生一起加动作单独唱最后一句。

6.接下来,让我们完整的合作一次,小朋友们用法国号“嗡巴巴” 的声音演唱1、3两句完全相同的乐句,老师来演唱第二句,最后一句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演唱,好吗?

7.当优美的旋律加上好听的歌词,就成为了一首动听的歌曲,(出示歌词谱)。小朋友们,让我们也来唱一唱吧。

8.强老师也想加入到小朋友中间来,唱一唱。歌曲中所有“嗡巴巴”的部分请小朋友们来唱,其余部分,请听老师演唱,而最后一句,让我们一起做出下楼梯的姿势唱出:那就是我的法国号。

9.最后一句和前面的三句完全不同,唱的是什么呢?前三句是询问的语气,而最后一句是回答,清楚而自豪的告诉大家,流畅的将它表现出来呢?你会不会呀?唱给老师听听。

10.音乐谷里有着奇妙的法国号的声音,那你们有没有见过法国号的样子,听过法国号的声音呀?

11.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法国号的自述吧。

12.小朋友们,强老师告诉你们,其实呀,法国号的声音一直弥漫在咱们的音乐谷中呢,还记得这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老师给小朋友们欣赏的大峡谷中的回声吗?那段音乐旋律就是法国号所演奏的,给我们一种宽广、辽阔、神秘的感觉。

四、拓展

1.在神秘的音乐谷里,还有哪些神奇的故事发生呢?请欣赏《彼得与狼》的故事。播放《彼得与狼》

2.在这个故事中,你听出来,法国号表现的是谁呀?

三支圆号一起演奏,表现出狼的阴险,凶恶的形象。

3.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这个故事的结局,聪明的彼得能不能战胜凶恶的大灰狼呀?(揭晓答案)彼得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大灰狼。

4.神秘小屋的主人教给了强老师一支优美的舞蹈,同时他委托我教给我们在座的每个小朋友,让我们一起用最优美的舞姿来祝贺勇敢的彼得战胜了凶恶的大灰狼。

5.仔细观察老师的舞蹈动作,你会像老师这样的来跳舞吗?

6.现在我想邀请一位表现最棒的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合作,其它的小朋友我们全体起立,请你跟我们这样做,和你同座位的小伙伴合作,让我们随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五、小结

森林里的小朋友非常的开心,因为今天他们又学到了许多的音乐知识,当然音乐谷里奇妙的洞还有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只能讲到这里了,希望下次我们再相聚在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思】

一、“游戏”带领学生趣味学习音乐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尔基曾经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教低年级儿童学习音乐时,把音乐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个好玩的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趣味,活跃课堂气氛,本堂课我设计了“对比圆的大小”、“转圆圈”等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边玩边学。

二、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音乐新课标所体现的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参与,自由的探索,从而更好地体验、理解音乐,如今教师就是一个设计者的角色,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通过各个活动的参与,学生会觉得许多知识和答案是他们自己探寻、体验得来的,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得到的,这样他们更有种满足感。

三、点燃了创造的火花

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其实在我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很多地方都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空间:比如,探索音的强弱,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地敲击方法,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探索法国号发出的音色。又如,创编舞蹈动作:当学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小舞蹈家,根据音乐改编舞蹈,自信、大胆地向大家展示才艺。“创造中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成功带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