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时间:2022-04-27 05:53: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第1篇

一、评价目的

运用规范的绩效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反映财政支出项目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加强项目管理,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评价对象

县水务局实施的镇供水工程(二期)项目

三、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业务完成情况和财务执行情况两部分。

(一)业务完成情况:主要是对本项目业务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管理、目标完成程度、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二)财务执行情况:主要是对本项目资金的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内容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和会计信息质量等。

四、职责分工

(一)由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引荐介绍,县财政局聘请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成立评价工作小组,在省财政厅的统一组织下,由县财政局拟定绩效评价实施方案,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赴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开展面访调查,核实分析基础资料,对照评价指标进行评比打分,撰写项目评价报告。

(二)县财政局配合评价小组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协调县水务局对有关评价所需相关资料收集、提供。

(三)县水务局根据评价工作要求,负责采集、整理和提供项目所需相关资料,基础数据资料,并配合评价小组做好项目资料核查和实地勘查工作。

(四)县水务局负责协助做好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配合评价工作小组进行实地考察评价。

五、评价指标和评定方法

(一)评价指标

在对项目资料充分了解、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工作小组设计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形成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相关性指标、效率指标、效果指标和可持续性指标构成。

(二)评定方法

1.评价得分。本次评价采用以定量考核为基础,以定性分析为辅,实行定量打分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此汇总形成绩效评价综合得分。

2.绩效评价等级。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根据评价结果的分值,确定评价对象最后达到的档次。具体见下表:

六、评价工作程序及具体要求

按照评价工作流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报告撰写阶段三个步骤具体实施:

(一)准备阶段

2014年10月14日前,组建项目绩效评价小组,拟定项目绩效评价实施方案,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实施阶段

1.下发绩效评价实施方案。2014年10月16日前,根据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对开展绩效评价进行具体部署。

2.收集整理资料。县水务局根据绩效评价实施方案要求,在实地勘察时提交给绩效评价工作小组:

(1)项目建设规划;

(2)纳入评价范围的项预算批复文件;

(3)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文件及资料、项目验收报告;

(4)项目财务报表;

(5)有关项目运行管理制度;

(6)项目运行情况资料;

(7)其他与项目有关的资料。

3.开展实地勘查和绩效评价,10月17日前评价小组前往项目现场勘验检查,听取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实施的情况汇报,查阅、核实有关数据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实施分析评价。

第2篇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国内学者从情报学、行政学等多

>> 吉林省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策略 网络信息资源绩效评价刍议 吉林省二级中医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吉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吉林省科技基础资源评价研究 吉林省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吉林省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评价 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研究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2012年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省旅游文化资源SWOT传播模式分析 河南省农村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EVA绩效评价模式研究综述 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研究 吉林省村镇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省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军费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之比较 浅议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荐应用“校内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8-06-24.

[2]夏义.公共信息服务的社会选择_政府与第三部门公共信息服务的相互关系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03).

[3]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M].科学出版社,2007.

[4]杨玉麟.公共信息资源与政府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特征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7(06).

[5]傅荣校,叶鹰.公共信息资源管理[M].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张春景,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秦惠敏,长春理工大学)

第3篇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始于21世纪初,经过近10年的探索,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了从“过程管理”到“效果管理”、从“事后考评”到“事前设定绩效目标、事中实施绩效监控、事后进行绩效评价”全过程绩效管理的转变。各部门、各预算单位绩效理念和效率观念初步形成,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领导体系日臻完善,支出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所提高。2012年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到财政部的通报表扬,2013年在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中成绩排名第2,考评结果为优秀。制度建设方面,印发了《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项目成果管理和绩效考评的通知》,初步明确了绩效考评的组织管理、工作程序和结果运用,确立了由水利部统一组织、各单位分级实施的绩效考评分工体系。目前,按照水利部党组的统一安排,起草了《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方案》,对下一步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指标体系建设方面,针对“948”计划、科技推广及标准化、防汛业务费、干部教育培训、基本科研业务费、水利工程建设稽查、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水质监测业务以及血吸虫病防控9大类项目,初步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并在2013年水利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得到实际应用。绩效目标管理方面,2014年部门预算中填报绩效目标的项目预算资金占项目支出预算总额的67.54%,提前实现了财政部提出的到2015年达到50%的目标。试点项目绩效评价方面,2014年建议纳入绩效评价试点的项目预算资金占项目支出预算总额的23.23%,占公共财政支出规模的10.16%,也提前实现了财政部提出的到2015年达到10%的目标。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制度体系

理论研究是制度创新的基础。2005年,水利部启动了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研究工作;2009年,组织开展了“水利部直属预算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课题研究工作;2012年,将“水利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列为年度重大课题。通过一系列课题的实施,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研究工作得到明显加强,解决了水利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的多个难点问题。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12年,水利部启动了“三项机制”建设工作,于该年年底颁布实施了《水利部预算项目储备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预算执行考核暂行办法》《水利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暂行办法》,并于2013年印发了3个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2013年年底,水利部党组研究部署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做出建立具有水利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指标体系的决策。

2.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

2012年,成立了水利部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财务工作的副部长担任组长,相关业务司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初步构建了“财务搭台,多方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由财务司会同业务主管司局,共同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在项目绩效目标、指标和指标值的确定方面,首先报项目负责人(业务主管司局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业务分管部领导)审核,然后由财务司汇总后统一报部领导审定,最后再上报财政部。同时,绩效评价工作机制也不断创新。2012年首次探索实行了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先期开展绩效调研审核、再由专家组进行复核打分的管理机制,2013年探索了由各项目单位自评价与第三方中介机构现场复核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为下阶段进一步探索由第三方中介机构独立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积累了经验,有效地保证了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

3.全面推进工作开展,扩大绩效管理范围

财政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中对绩效目标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围绕相关目标要求,水利部部门预算项目逐年扩大绩效目标管理范围,至2014年,2000万元以上的前三类预算项目全部填报了绩效目标和指标,在2015年项目储备中,要求所有的新增项目填报绩效目标和指标,并对其进行审查、修改与完善。同时,逐年扩大绩效评价试点项目的范围,从初期2006年的2个项目增加到2013年的9个,再到2014年的14个,项目数量逐年增加,预算资金总额也逐年提高。此外,启动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在2014年部门预算中,选取了2家部属单位作为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单位,开展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

4.加强宣传培训,夯实工作基础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广泛共识作为基础。自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以来,每年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会都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习;定期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绩效管理培训和经验交流;同时,还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理念,增强绩效意识。为加强水利财务管理,水利部开展了水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该系统把绩效管理作为一个重要模块进行建设,建成后将在为实现对水利财政资金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监控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也为实现水利预算绩效的全过程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5.配合抓好财政专项资金评价工作

专项资金是水利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为配合抓好专项资金评价工作,水利部先后配合财政部出台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暂行办法》《中小河流治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并组织开展了绩效评价工作。目前,正在会同财政部拟订《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与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全国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下阶段,拟会同财政部对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情况开展检查评估。这一系列专项资金考核评价办法的制定对于提高其使用效益和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尚未健全

一方面,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尚未形成体系。绩效管理工作还处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状态,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基层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存在“不愿管”的现象。另一方面,虽然初步构建了水利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距离财政部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观指标多,客观指标少,指标值确定的随意性较大。同时,由于部分业务工作缺乏规程与标准,或规范化程度不高,致使绩效评价结果的质量受到影响。

2.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机制尚未建立

虽然每年水利部均根据财政部的批复,及时向二级预算单位分解批复各单位的绩效指标,反馈绩效评价结果,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机制约束,评价结果既未与单位的预算安排挂钩,也没有与单位领导班子的考核挂钩,很难引起基层单位的重视,“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3.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一方面,目前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没有独立的绩效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绩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业务工作基础数据缺乏,绩效评价实施的主体单一,还没有按照财政部的要求组织第三方中介机构独立开展绩效评价。另一方面,由于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基层预算单位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理解与把握还不全面,还存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会管”的现象。

4.转移支付的绩效管理工作还比较滞后

一是职责不明晰。财政部预算司相关文件规定,转移支付地方资金的绩效管理由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而财政部经建司、农业司在具体项目绩效管理办法和实际工作中又明确由财政部和主管部门共同负责。二是工作不均衡。一些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尚未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或已制定办法的需根据新形势适当调整。三是形势不明朗。目前财政部正在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进行清理、整合,并调整相应的管理体制,今后业务部门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管理形势还不明朗。

四、加强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1.加快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的顶层设计,按照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稳步推进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包括制定关于推进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工作规程、实施细则、考核办法等,构建一套具有水利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同时,继续细化绩效目标,完善水利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绩效目标和指标数据库,尽可能多用客观指标,减少主观指标,健全和完善水利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保障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准确,切实提高绩效评价质量。

2.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强化结果应用

系统总结国内部分省市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探索实践,为水利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法参考,提高水利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权威性,进而提升水利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此外,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各预算单位,并结合预算执行考核机制,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同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人事主管部门及监察部门,作为实施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

3.进一步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

一是继续扩大绩效目标填报范围,在现有绩效目标填报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编报绩效目标的水利预算项目和单位,逐步扩大绩效目标填报的覆盖范围,最终实现预算资金的全覆盖。二是进一步扩大绩效评价试点范围,按照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原则,一方面扩大绩效评价试点项目的范围,由重点评价向全面评价转变,力争在未来几年将所有的水利预算项目纳入绩效评价,另一方面扩大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范围,逐步实现对所有单位整体支出开展绩效评价。三是鼓励二级及以下预算单位开展自评价工作,逐步实现水利预算绩效的分级评价。

4.进一步夯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尽快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机构,增加绩效管理专职人员,完善绩效评价的主体。同时,结合水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各种基础数据动态采集机制,逐步实现对各单位机构职责、编制、人员、资产、工资及津补贴标准、业务范围及工作量等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实现对各项目对应工作对象的数量、规模、性质、种类、分布等基础数据和信息的动态管理,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此外,逐步建立健全专家学者库、中介机构库及监督指导库,探索和推动由第三方中介机构独立完成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5.推进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绩效管理

第4篇

新修订的《预算法》明确了讲求绩效的原则。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嵌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以此提高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十分重要。随着我国财税改革的不断深入,县级层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建立相对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本文就建立和完善县级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理念尚未完全树立。近年来,各部门开始重视绩效管理工作,初步树立了绩效管理理念,但长期形成的“重分配、轻绩效”的痼疾观念还没有根除,导致对开展绩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推进阻力较大。目前,县级层面的绩效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事后绩效评价阶段,事前绩效目标管理、事中绩效运行跟踪监控还处在探索阶段,绩效管理理念尚未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二)缺乏统一完备的制度支撑。目前,从国家层面还未出台有关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县级财政仅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和办法来开展具体工作,由于缺乏相关激励约束和长效机制,推进工作的法制支撑不足,改革面临较大的阻力。(三)专业技术力量欠缺。财政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含量较高,需要熟练掌握预算、绩效管理、项目管理、财政财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及相关政策法规并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县级财政和主管部门均缺乏专家型的绩效管理人才,尤其缺乏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实践经验又懂技术操作的复合人才。(四)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财政支出范围广泛,使用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性质不同。在国家没有统一规范、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情况下,县级层面制定的评价指标仅依据上级精神与借鉴外地经验而来,标准设置较为粗糙,评价方法单一,影响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适用性,造成绩效评价结果大多停留在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层面,评价质量不高。(五)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利用。绩效评价工作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而从目前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看,评价结果没有与项目安排、预算编制等有效结合,应用不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全程绩效理念。首先,要从政府层面给予高度重视,成立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导、财政组织、部门实施、中介配合、社会参与”的有效运作机制。其次,政府及其各部门应统一思想,强化绩效管理主体意识,将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理念贯穿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同时合理分解、量化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目标,设立投入产出绩效目标,以此作为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在预算执行中,绩效监控应与项目实施进度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以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在预算执行结束后,要通过结果与目标的对比分析,对预算部门的职能履行情况和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二)夯实绩效管理制度创新基础。在当前法律法规支撑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完善科学的制度办法,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供政策支撑和实践指导成为必然的选择。一是根据上级构建绩效管理框架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从绩效管理的原则、范围、方法、机制等方面制定综合性的制度。二是在事前绩效目标管理、事中绩效运行跟踪监控、事后绩效评价实施管理及结果反馈应用等不同环节设计制定相配套的专项制度。三是针对各部门不同的业务程序、工作规程、组织协调机制等,分别设计制定相应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让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及第三方中介机构等都懂得如何评价,如何操作,逐步将绩效管理融入到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中。(三)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形成工作合力。预算绩效管理涉及领域广,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复杂性,需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一是财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绩效管理组织机构,完善机构职能,明确工作职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各业务科室之间要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充分考虑县级人才和财力缺乏的实际情况,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充实专家队伍,并建立专家跟踪考核机制,实行滚动管理,及时更新专家库。三是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外部协调机制。协调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利用其监督检查、效能监察职能作用,强化对各预算单位的督促和考评机制。(四)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一是要依据财政部的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结合近年来绩效评价实践经验,进一步梳理完善共性指标。二是根据具体绩效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个性化评价指标。对于有政策导向的项目,在评价指标中要设定对政策设置本身、资金分配、政策落实程度及执行效果的持续作用、政策执行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保障程度等进行评价的个性指标。对于仅提供具体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项目,在评价指标中要设定公共产品与服务质量、覆盖程度及深度的个性指标。三是结合各部门实际,合理确定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的权重,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增强部门之间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可比性,切实提高评价结果的可用度。(五)进一步加大评价结果应用力度。一是建立绩效评价报告反馈制度,正式绩效评价报告形成后应及时向项目单位、主管部门反馈项目的成效、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并由财政会同监察部门督促其整改落实。二是将预算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以评价结果为导向,对于绩效显著的延续项目,可优先安排资金;属于一次性项目的,相对于同类项目可予以倾斜;对不落实整改意见或整改不到位的,应相应调减直至取消同类项目预算。三是扩大绩效信息公开内容和范围。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逐步扩大绩效信息公开内容和范围,将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报告、报告审核情况等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以强化部门的支出主体责任。四是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跟踪问责制度,依据对项目完成质量成效、规范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全面评价结果,对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应由政府监察部门启动问责程序,对相关人员实施问责,以利提高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视和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作者:申瑾 单位:江苏省沛县财政局

第5篇

关键词:预算绩效 事业单位 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是将绩效管理理念、绩效管理方法融入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使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以绩效目标的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运行监控为保障,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关键,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的预算管理模式。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绩效制度尚不完善

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尚没有相关法律对预算绩效管理做出明确规定。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也没有涉及此项内容。尚没有成熟的、统一的绩效指标体系,从而制约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

2.预算绩效管理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由各自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而单位领导和其他业务相关部门并未真正的参与进来。

3.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存在困难

在绩效目标管理、审核过程中由于还未建立健全完备的工作机制,造成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预算执行中未建立专门的跟踪控制机制,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督促预算执行进度中,在预算执行进度的压力下,对于财政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取得的最大的效益关注不多,疏于对绩效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评价方法单一,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过多的选择了定性指标,往往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对评价对象缺乏客观的描述,评价质量也有待提高。

在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上,往往由于相关的奖罚机制尚未建立或奖惩力度过小,评价结果运用缺乏硬性约束,评价结果往往得不到有效应用。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建议措施

1.建立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制度体系

预算绩效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调,具有一套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一是要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最好是以立法的形式在《中国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加入有关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使预算绩效管理做到有法可依。二是要加强各单位的规章制度建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系统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及操作实施细则,明确预算相关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要求,以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进行。

2.树立绩效理念以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观念宣传,培养讲求绩效的工作氛围。在实际工作中,各事业单位是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责任主体,要把绩效评价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责任观念,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3.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管理是全过程。

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在整个预算绩效管理中处于龙头地位。预算部门原则上应对全部财政性资金都编制绩效目标,但就目前情况来说还做不到,下一步要不断扩大绩效目标的编制范围,争取做到财政资金全覆盖。同时还要加强对预算部门绩效目标的审核工作,并及时、有效地指导预算部门修改完善绩效目标。

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是全过程绩效管理的关键。要做好对绩效信息跟踪监控工作,绩效跟踪监控属于事中控制,可将风险控制提前,有利于掌握预算执行中的第一手数据,当发现预算支出等绩效运行与原绩效目标不一致或发生偏离时要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及时制止、纠正,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预算绩效评价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可做为本级预算部门的评价组织机构,联合本单位的相关业务部门利用决算数据认真分析,对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拟定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实施具体绩效评价。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落脚点。绩效评价结果反馈要及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如对于绩效评价优秀的单位在资金安排上要给予优先支持;对于在绩效评价中发现问题或绩效结果较差的单位在资金安排上要从严控制。同时还要逐步建立绩效问责制,由于故意或过失等原因造成财政资金失效或低效的单位及个人要给予责任追究。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对国家财政资金使用及运行效率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在预算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事业单位从“重分配”向“重管理”、“重绩效”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璐.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年11月15日第71页.

[2]陈卫东.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10月25日第44页.

[3]安志刚.财政部关于印发《经济建设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规则》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3年21期

第6篇

19项: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职责要求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出,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编制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并组织实施。该《规划》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要负责指导所辖市县落实本辖区在国家和省级层面主体功能区中的主体功能定位和相关的各项政策措施,负责指导所辖市县在市县功能区划分中落实主体功能定位和开发强度要求,负责指导所辖市县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土地管理、人口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中遵循全国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各项要求。同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省级人民政府在当地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了19项具体的职责要求。

资料显示,继2007年5月国务院召开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各地相继召开了各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开始启动和安排本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的陈德铭在会上表示,要在2007年和2008年两年内完成国家主体功能区和省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

大部分省区相继在2007年下半年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出台了各自的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及相关的文件通知。各地的编制工作方案均明确了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及主要任务。此外,大部分地区明确了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分工,成立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以求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家和各地方在“十一五”时期确定的重大任务,目的在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与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在大部分地区已经出台的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要求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划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从资料的情况来看,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全部覆盖辖区内的国土空间。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原则上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禁止开发区域按照法定范围或自然边界确定。依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情况,各地将本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规划期设定至2020年。

甘肃省要求,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从甘肃省实际出发,具体落实纳入国家规划的有关主体功能区,对未纳入国家规划的省域其他国土空间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与规划。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由省人民政府会同市、州、县(区)人民政府编制,主要任务是:1.进行省域国土空间的分析评价,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2.划分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明确省级四类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包括各类主体功能区的数量、位置、范围以及各功能区的定位、发展方向、开发时序和管制原则。3.研究提出主体功能区政策及措施。4.搞好各类规划的衔接,做好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市、州、县(区)的衔接落实工作,使各类主体功能区数量、位置、范围、功能区定位相一致。5.加强规划实施和试点工作。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试点工作,探索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区域发展政策。依据动态调整原则,探索和建立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及监管的评估和考核机制。

辽宁省要求,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由省政府组织各市、县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编制,主要任务是:1.根据国家提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建立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数据信息平台,形成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相协调配套的数据信息系统。2.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方案规定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将全省除国家级主体功能区以外的全部区域划分为4类省级主体功能区。3.按照国家提出的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政策框架,在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口管理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和绩效评价与政绩考核体系等方面的专项研究工作,提出全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导向政策。4.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做好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相邻省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协调衔接工作。

根据2008年甘肃省发改委确定的主体功能区划初步方案,兰州市四区和白银市白银区将被列为优化开发区;黄河沿岸地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城镇相对密集地区及陇东的煤炭和油气资源基地列入重点开发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天然林保护的范围列入禁止开发区;其余地区为限制开发区。其中,兰州市四区未来将致力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将作为甘肃经济的核心地带。

时间进入2010年,部分地区已经制定完成并出台了各自地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广东当地媒体《羊城晚报》的《广东拟规划四大主体功能区》一文,介绍了已经出台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年)》的主要内容。该文章指出,广东将根据不同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确定不同的开发内容,并确定一种主体功能,或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或提供农产品、生态产品。根据主体功能的不同,确定可承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以及适宜的产业结构。据此,广东国土空间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和禁止发展四类区域;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三类;按层级分为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广东将根据不同功能区的分类给出不同的绩效考核体系:“优化开发区域”要强化经济结构、资源消耗、自主创新等的评价,弱化对经济增长的评价,像广州、深圳、珠海主要考核人均GDP增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高科技产业比重、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等;“重点开发区域”实行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优先的绩效评价,突出承接产业和人口转移方面的考核;“生态发展区域”实行农业发展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弱化对工业化城镇化相关经济指标的评价;“禁止开发区域”主要评价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此外,在我们得到的2010年出台的《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纲要(送审稿)》中,河南省制定了到2020年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几大主要数字目标:1. 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的人口占全省的比重由2009年的65.3%提高到80%,经济占全省的比重由77.6%提高到90%;2.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减少到12800平方公里以下,林地面积扩大到33800平方公里以上;3.耕地单位面积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提高15%以上;4. 建成覆盖城乡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区域之间人均财政支出差距和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主要河流水库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第7篇

    一、做好了XX年年我县国有企业决算布置、汇总、上报工作。市国资委XX年成立后,要求各县单独报送国有企业年终决算,本年共汇编工业3户、流通企业11户、粮食企业27户、建筑企业2户、农牧企业7户,历时一个月,完成了汇总及上报工作,受到市国资委的肯定。

    按时完成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总结及扫尾工作。

    XX年按省市财政部门的要求,完成了义务教育绩效评价数据采集、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本年一月份,我们召集教育局、人大、校方代表组成专家组,对我县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价及总结,并形成专题材料,上报市局及县有关领导和部门,为下一步提高我县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必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此项工作作为我股本年的中心工作,全股同志全力以赴,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精心准备。在省市没有做出明确布置之前,我们认真学习了资产清查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调查了解我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状况、单位数量,设计了自查所需要的手工表;

   (二)精心设计方案。市政府4月18日召开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动员布置大会,我们在认真领会文件精神的前提下,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工作方案》,征求审计、纪检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后,上报县委、政府同意并成立了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为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精心布置。4月28日召开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动员布置大会,传达此次清查工作的要求和分阶段任务,县领导又从提高行政效能和反腐败的高度进行了强调,从思想为清查工作扫清了障碍。

   (四)做好业务培训。4月30日我们组织县镇相关单位的200余名财会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对如何自查做出指导并以投影方式对资产清查网络填报进行了系统讲解。

   (五)做好单位自查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工作。我们耐心解答各单位在自查工作中提出的问题,做到有问必有答,对于部分单位网络上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多次上门现场指导,;对于没有按清查方案要求时间完成的,我们不厌其烦多次督促,保证了自查及上报工作的顺利进行。至6月20日单位上报率为90%。

    四、积极做好企事业单位改制工作。

    当前我县企事业单位正在进行大面积破产或改制,根据政府要求,我们要全面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去。一是要把好破产企业国有资产退出立项关,二是要监督改制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退出过程中的公开、公正关。本年我们共审查了四家国有企业立项破产,并明确提出资产处置要公开、按程序办理。为此,我股有二名同志抽调到清算组全面参与粮油贸易公司破产、政府招待所改制,全过程参与,在保证职工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努力实现国有资产退出的利益最大化。

第8篇

关键词 企业绩效管理 研究分析 管理问题 工作现状

一、引言

企业绩效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并且是企业发展中的有机系统,在此系统之中各个影响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且相互影响的,并且企业绩效管理在整个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还应当加强对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展现出其核心地位。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合理的绩效管理可以使得企业内部的职工工作更加主动、更加具有创新性,并且可以对员工的工作进行客观的、系统性的评价,制定出阶段性的目标实现不断的改进,进而可以充分地提升团队和个人的工作效益,实现组织制定的工作目标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企业绩效管理的建设依然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在今后还应当对相关工作的现状进行细致的研究。

二、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明确企业绩效管理的基本现状、主要的问题等,是真正意义上制定出完善政策的关键点,所以还应当对工作的具体方案和应当重点遵循的原则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在当前全新的经济环境之下,我国的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工作需求和工作的标准也在不断地提升,相对应的,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讲也应当及时地提出全新的工作方案,使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实现同步的增长。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不断的落实相关改革政策、制度及工作方案有着重大的意义,此外在实践中还应当充分地结合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状况和社会的基本现状,对企业绩效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绩效管理问题是当前企业建设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应当系统性地进行改善,逐步建立起健全的框架体系政策,以更好地符合当前企业的工作趋势。企业绩效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通过科学化的评比和工作分析,可以对相关人员的工作状况进行系统化的评价,并且使得既定目标得到全面的实现。但是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我国当前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依然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所以在今后还应当重点对当前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以更好地制定出健全的工作方案和完善的工作理念,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工作的全面整改。

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计划、实施、评价和反馈改进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以组织的战略为导向,不仅关注绩效管理的结果也注重其过程,注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员工的能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其中的一个环节,它以工作结果为导向,注重对绩效的评价与判断,只看结果,并没有将绩效考核上升到组织战略管理的层次。为了奖金分配而进行绩效管理,那么绩效管理就失去了它的本质意义,就等同于绩效评价了。绩效管理的本质目的不是找出绩效差的员工,而是作为评价员工绩效和促进员工绩效改进的手段。

有些企业总是表现出对员工不放心的态度,总担心员工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因此,过多的关注员工工作细节,这往往会给员工造成不被信任的感觉,同时,长期的控权也会影响员工的发展。其实绩效管理往往是一种目标管理,管理者应把握员工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在员工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绩效计划。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都有自己的工作范畴,他们只顾自己部门的工作而不会去关心其他部门的事情。对于绩效管理来说,他们大多认为这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与自己的部门无关,所以就必须由人力资源部门完成这项工作,而他们则不过多地关心绩效管理,因为做好做坏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与自己无关。

三、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企业绩效管理之中的一些问题等进行分析,可以明确今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下文将针对主要的工作方案和思想建设项目等进行研究,旨在更好地实现相关事业的改革与创新发展。

(1)加强企业绩效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企业绩效管理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同样是当前的核心环节。首先,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充分结合不同人员自身的特长和个性化的特征,加强技能方面的培养。其次,还应当使得广大职工都可以明确企业的组织领导地位,明确开展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深刻清楚地认识到相关战略指标建设的思想原则,明确工作中存在的本质性区别,不能够将单一的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在今后还应当对相关工作的现状进行细致的研究。最后,对于企业的相关部门,还应当及时地纠正对于工作的错误认识和错误的理解,很好地转变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思想原则,以切实的思想和成熟的理念不断地实现相关工作的改革。大力配合人力资源部门积极地开展相关工作,保证工作的主动性和思想的全面性。

(2)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绩效管理思想理念。在实践中很好地树立起相关的以人为本的工作观念和思想理念,是真正意义上促进工作改革和完善的关键点。企业在进行企业绩效管理的过程之中应当充分地考虑到员工各个方面的情况,不应当仅仅关注单一层面的问题,不应当仅仅关注员工的工作业绩,同时还应当关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态度等等,进行全面的考核,进而可以充分地提升团队和个人的工作效益,对员工的专项技能进行分析。应当加强对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综合评定之后才能够决定员工是否适合相关岗位,如果不适合则应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动,以达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局面。

(3)增强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全员的参与性。加强工作开展过程中员工的参与性同样是企业绩效管理创新改革的关键点。在实践中应当使得全体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地感受到相关工作和考核带来的优越性以及重大的效益。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绩效管理带来的效益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企业在相关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还应当通过一系列激励性的约束措施,使得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准可以得到全面的增强。常见的诸如建立相对应的责任归属制度等等,建立一个完整的、有效的、健全的工作管理政策体系,加强其中每个人的责任分配,逐步地建立起健全的框架体系政策,并且更好地明确工作中应当落实的制度和义务,最终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控制管理事业可以得到全方位的改革。责任归属制度可以很好地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工作方式明显地避免了传统上的交叉现象,进而从深层次提升员工工作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我国的企业绩效管理在当前市场经济制度和企业发展制度的不断建设过程中有着相当关键的效应,同时对于企业思想认识局限性的改善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在工作中还应当敢于面对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企业绩效管理工作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所在,充分地结合企业发展的状况,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不断地发挥出企业绩效管理在企业建设中的重大效应,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并且使得企业的建设可以呈现出崭新的姿态。

第9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经验,表彰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先进单位和个人;部署20*年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20*年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简要回顾

20*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35、36号令,推动资产管理改革创新。大家以清产核资为突破口,在工作组织中务实,团结奋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工作,促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一)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

按照财政部、省财政厅统一部署,我市从20*年2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3456户单位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并将清产核资与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步实施。

一是领导重视、全面部署。在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市积极行动起来,成立了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市各区政府和市直部门单位也相应成立了清产核资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形成党政领导挂帅,财务部门先行,资产管理部门联动,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相关部门参与的清产核资工作机制,为清产核资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形成上下一体、纵横相连的工作网络。

二是认真培训,明确政策。为组织做好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我市各级清产办将清产核资相关文件、资料及时汇编成册,全市共印制近2万册清产核资文件资料,免费发放到全市各部门单位。同时采取集中培训、上门指导、电话咨询、网络协助等多种方式,解答相关政策规定,讲解系统操作方法。市财政部门共举办了6期培训班,对市直600多户行政事业单位和各区清产办相关人员培训近1,200人;全市各级清产办共培训人员7,000多人次,为促进资产清查工作的有序开展夯实了工作基础。

三是精心组织、有序实施。市财政部门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制定和印发了《*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确定了工作范围,规定了工作内容,制定了工作步骤,提出了工作要求。在工作组织上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工作联络制度,定期召集中介机构碰头会,并要求中介机构每周报送《核查工作进度表》,随时掌握各部门和有关中介机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答、协调工作中的政策问题和工作难题。同时加强工作督导。对进点不顺利、工作进度滞后的单位,积极配合中介机构上门与单位有关领导沟通,做好协调、督促工作。

四是实行招标,选聘机构。20*年4月,市财政局从60多家具有报名资质的中介机构中,按照“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通过评审选定的办法,选聘36家中介机构参与市直单位清产核资的核查工作。据初步统计,全市各级清产办通过招标共选聘中介机构126家参与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专项核查工作,为确保此次清产核资结果真实、完整、合规奠定了基础。这次受市、区各级清产办委托参与核查的中介机构,行动积极,措施得力,分工明确,纪律严明,克服各种困难,在帮助单位自查的同时,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严格核查,并热情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指导、资产取证、实物拍照、数据录入等工作,为推动、促进清产核资工作的深入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严格会审,确保质量。在中介机构核查工作结束后,为保证清产核资核查工作质量,我们采取积极措施,组织专家和业务骨干10多名,对中介机构出具的市直654户单位的核查报告初稿进行集中会审,对工作不到位,出具的经济鉴证依据不充分、不符合要求的,责成中介机构进行重新补课;将机构核查报告质量与核查费用挂钩,制定了《中介机构核查报告质量评分标准》,会审人员在对报告质量进行审核的同时,还对每份报告进行评分,结合单位资产规模和工作量,兑现核查费用,促使核查工作质量得到保证。同时,充分利用清产核资数据资料进行认真总结,对暴露出的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分析,供领导决策参考。

六是认真核实批复,夯实管理基础。在中介机构正式核查报告完成后,为保证清产核资数据库信息真实可靠,市财政局印发了《市财政局关于更新上报行政事业资产清查报表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对清产核资资产核实批复工作在20*年底前完成,各部门单位在20*年初要根据财政部门核实批复结果,重新更新上报资产清查报表数据,形成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真实“家底”,夯实管理基础。各级财政部门认真组织做好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资产核实批复工作,并按要求对资产清查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汇总上报。由于工作主动、超前,在20*年的财政决算会审和20*年的部门预算编审中,各级财政资产管理部门也增强了话语权,与有关工作进行了很好的对接,参与了20*年度部门决算报表和20*年度部门预算编制的审核工作。

在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高标准、高效率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任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省清产核资领导小组评为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先进集体,并在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在这次清产核资工作中,全市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如桥口区为加强清产核资工作督导,派出由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的检查组,对区教育局、公安分局等11家单位清查情况进行检查,现场协调解决清产核资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各单位清查工作进程;蔡甸区财政局行资科的同志吃住在机房近10天,直至结果出来才罢休;汉阳区领导高度重视,为组织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区委区政府两次召开全区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这方面的典型及好人好事还有很多,因时间关系不一一列举。

这次清产核资基本摸清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家底,据核查统计,20*年末,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量达473.5亿元,比原帐面数净核增40.7亿元。本次清产核资目标明确、程序规范、组织有力,全面摸清了家底,为建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增强管理意识

几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着力抓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明确制度,规范管理,转发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资产基础管理工作的制度办法,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管理办法、“非转经”资产及收益管理办法、产权登记年检实施办法和资产报表统计制度等。一是强化规范管理。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必须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后再进行处置;二是力求公开透明。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出售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车辆及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时,必须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实行公开招标或拍卖等形式进行资产处置;三是严格制度规定。将产权登记与资产处置工作结合起来,对不按规定报批,随意处置资产的,不予产权登记年检。

随着政策宣传的深入和工作组织力度的加大,特别是财政部“两令”的出台,不少部门、单位的资产管理意识逐步增强、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处置行为逐步规范。如市直单位资产处置事项逐年增加,资产处置事项的数量和金额由20*年的35笔、2142万元增加到20*年101笔、5893万元,增长188%、175%;20*年达232笔、121*万元,较上年增长130%和1*%。

(三)加大资产收益征管力度,实现新突破

归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是资产管理改革的热点难点之一,20*年市财政局按财政部“两令”的有关精神及时对原非转经资产占用费征收的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和完善,研究印发了《市财政局关于规范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处置收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从20*年元月1日起,全市行政单位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等形成的有偿使用收入,一律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额上缴国库。其他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并按省政府第233号令的规定缴纳国有资产占用费,上缴国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一律上缴财政专户。

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征管力度,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由于制度规范、措施得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工作有了新突破。20*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上缴财政金库和专户达4700万元;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入金库和专户达5537万元。

(四)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信息化是资产管理的一场革命。20*年根据财政部“金财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省财政厅的具体布置,我们将这次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与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同步布置。各级财政部门组织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财务制度、清产核资工作的有关规定,对本单位的基本情况、账务、资产进行认真清理、清查,逐项、逐台(件)录入固定资产信息卡片,全面反映单位实物资产状况。在全面清理、核实各单位资产的基础上,为实现资产的动态监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稳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迈出新步伐

20*年各级财政部门本着继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指导思想,推动绩效评价试点工作逐步深化。去年市财政局组织人员对市级财政科技研发资金评价办法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专项研究,经反复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经局务会讨论研究后正式出台《*市财政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相关部门单位;同时积极探索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工作,组织人员对市水务局、汉口江滩、排水泵站管理处等单位部门预算公用经费、项目经费进行绩效考评。全年市局完成绩效评价项目18个,为编制下年度部门预算提供参考依据。部分区积极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如江汉区财政局近几年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探索,去年完成6个项目的绩效评价。

回顾过去一年,经过各级财政部门的努力,虽然工作成效显著,但是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有的区如:江汉区、江岸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职能还在区国资委。二是制度体系有待健全,有关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三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不均衡,资产存量与增量管理脱节的现象有待完善。四是资产信息化工作发展不平衡。五是国有资产收益征管力度不够,资产管理工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六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的体系、标准、技术、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务必引起各级财政部门的重视,要加强领导,采取措施,抓紧抓好。

二、20*年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今后五年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财政部谢旭人部长明确指出:“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财政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目前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是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等改革后推出的第五项改革,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做好新时期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从管理理念、理论指导,到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上,应有超前意识,着力在模式选择、体制的设置和制度建设上把握好方向,逐步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新体系,使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在服务改革与发展中彰显出更大的效应。财政部、省财政厅明确提出了新时期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总的思路。

因此,20*年是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向纵深推进的一年。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全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清产核资后续工作,巩固清产核资成果

各区要以20*年全市清产核资为契机,对清产核资的情况和数据,以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研究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的措施与办法。要认真做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库建设工作,认真检查核实单位按财政部门批复调帐及数据更新情况,为资产动态系统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

预算管理是调节控制资产数量、规范和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而资产管理又是预算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编制部门预算、配置财政资金、保证财政资金科学安排、公平合理的依据。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紧密结合,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健全财政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的重要基础工作。财政部在编制20*、20*年部门预算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问题,并拟在编制2009年部门预算时增加“规定限额新增资产配置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相结合问题将作为工作任务提出来。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问题,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按照财政部35、36号令的要求,重视和加强资产预算编审工作,在本区尽快建立资产预算制度和资产配套标准,着力推进资产管理配套改革。

下步资产管理与预算相结合工作还十分艰巨、繁重,需要从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扎扎实实、花大力气做好基础工作,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做不好就谈不上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基础工作包括资产信息系统的建立、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二是要深入研究探索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联系,把握规律性的东西,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涉及到如何预算,要用资产说话。三是在资产与预算的结合上,可以点带面,先易后难,摸索经验,稳步推进。可从房产、车辆、大型设备等大的资产进行探索试点。四是要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的资产管理模式。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是谢部长提出的一项要求,不仅财政预算管理如此,资产管理也要科学化、精细化。部门预算的改革与传统的功能预算相比,是一种细化的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要与细化的预算管理相结合,也应该是精细化的资产管理,否则达不到预算管理的要求,二者也结合不好。五是要抓紧制定资产配置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资产预算编制流程。今后资产如何配置,不同行业、类型、层次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区别考虑,否则就会出现规模、性质相似的单位人均资产站用相去甚远的情况。没有合理的配置标准,资产管理就无法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规范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

各级财政部门要将配套制度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建立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督公正的管理模式,逐步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为建立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奠定基础。各区要结合本区实际,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产权登记、产权纠纷、评估监管、统计报告等从资产“入口”到“出口”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以及财政局内部工作流程,力促资产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要从配套制度的制订入手,加强制度创新,使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更加完备。

(四)加快建立资产管理动态系统,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

我省按照“金财工程”的统一部署,已完成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并组织开展了试点工作,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统计、预警、收益等各个子系统在内的信息系统进行了测试,并投入试运行。今年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加快构建行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要充分利用清产核资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形成系统、翔实的分析资料,为领导决策服务,为行政事业发展与改革服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服务。目前我市已在部分市直单位和洪山区、桥口区、蔡甸区同时开展资产动态信息系统试点工作,4月底检查验收后将在全市全面推开,建立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数据库,与省厅信息中心联网。在锁定20*年清产核资数据的基础上,对20*年资产卡片和资产管理信息要全部补录入软件系统,完成各级财政部门与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联网对接运行,将与资产日常管理工作相衔接,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动态管理,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这项工作纳入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年底市财政局将对资产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和通报表彰,以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加大力度,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各区要抓紧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和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力争在国有资产收益方面有新突破。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要求,将资产处置收入上缴财政专户,纳入部门预算,作为下一年资产配置、维修等方面的资金来源。我市桥口区、汉阳区、洪山区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管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希望各区在资产收益征管方面要加大征管力度,20*年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六)搭建公开交易平台,规范资产处置行为

要全面引入招标竞争、阳光交易机制,对大额资产处置必须经中介机构评估后公开处置。可公开招标一批实力强、资质优、信誉好的资产评估机构作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指定评估机构;同时要着手搭建公开交易平台,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一批拍卖行作为资产处置的拍卖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经批准同意处置的资产,要在财政局资产管理部门的参与下,到指定的拍卖机构实行公开拍租、公开拍卖、阳光操作,防止暗箱操作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处置收入按照有关文件规定上缴财政金库或专户。

(七)继续抓好财政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工作

要将绩效考评工作作为财政管理改革创新,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措施之一。市局资产管理处拟与相关业务处室联合对各类财政资金进行评价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开。今年根据各处室报送的评价项目,市局拟对28个预算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目前资产处已提出《20*年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年底将对各处室该项工作进行考评。20*年希望各区也要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各类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试点,每个区要抓2—3个单位或项目支出的试点工作,建立评价结果运用机制。

三、几点工作要求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党的十七大对资产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广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做好新时期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建设责任型、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新形式下我们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既面临着好的发展形势,也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机遇和挑战并存。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扎实有效开展工作。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领导重视是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键。请大家回去后及时将会议精神向主要领导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按照财政部、省、市有关工作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三)理顺体制,强化职能

财政部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落实“两令”关于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方面的要求,逐步改变个别地方和部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政出多门、职责不清的状况。目前我市大部分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职能在财政部门,仅少数区职能尚未理顺,希望你们回去后要增强主动沟通、协调意识,多汇报,积极争取区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按财政部要求,为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能做出努力。

(四)转变观念,锐意创新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式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要打破过去旧的条条框框,在继承过去好的方面的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发展规律、有效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模式。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第10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经验,表彰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先进单位和个人;部署20*年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20*年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简要回顾

20*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35、36号令,推动资产管理改革创新。大家以清产核资为突破口,在工作组织中务实,团结奋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工作,促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一)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

按照财政部、省财政厅统一部署,我市从20*年2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3456户单位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并将清产核资与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步实施。

一是领导重视、全面部署。在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市积极行动起来,成立了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市各区政府和市直部门单位也相应成立了清产核资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形成党政领导挂帅,财务部门先行,资产管理部门联动,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相关部门参与的清产核资工作机制,为清产核资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形成上下一体、纵横相连的工作网络。

二是认真培训,明确政策。为组织做好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我市各级清产办将清产核资相关文件、资料及时汇编成册,全市共印制近2万册清产核资文件资料,免费发放到全市各部门单位。同时采取集中培训、上门指导、电话咨询、网络协助等多种方式,解答相关政策规定,讲解系统操作方法。市财政部门共举办了6期培训班,对市直600多户行政事业单位和各区清产办相关人员培训近1,200人;全市各级清产办共培训人员7,000多人次,为促进资产清查工作的有序开展夯实了工作基础。

三是精心组织、有序实施。市财政部门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制定和印发了《武汉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确定了工作范围,规定了工作内容,制定了工作步骤,提出了工作要求。在工作组织上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工作联络制度,定期召集中介机构碰头会,并要求中介机构每周报送《核查工作进度表》,随时掌握各部门和有关中介机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答、协调工作中的政策问题和工作难题。同时加强工作督导。对进点不顺利、工作进度滞后的单位,积极配合中介机构上门与单位有关领导沟通,做好协调、督促工作。

四是实行招标,选聘机构。20*年4月,市财政局从60多家具有报名资质的中介机构中,按照“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通过评审选定的办法,选聘36家中介机构参与市直单位清产核资的核查工作。据初步统计,全市各级清产办通过招标共选聘中介机构126家参与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专项核查工作,为确保此次清产核资结果真实、完整、合规奠定了基础。这次受市、区各级清产办委托参与核查的中介机构,行动积极,措施得力,分工明确,纪律严明,克服各种困难,在帮助单位自查的同时,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严格核查,并热情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指导、资产取证、实物拍照、数据录入等工作,为推动、促进清产核资工作的深入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严格会审,确保质量。在中介机构核查工作结束后,为保证清产核资核查工作质量,我们采取积极措施,组织专家和业务骨干10多名,对中介机构出具的市直654户单位的核查报告初稿进行集中会审,对工作不到位,出具的经济鉴证依据不充分、不符合要求的,责成中介机构进行重新补课;将机构核查报告质量与核查费用挂钩,制定了《中介机构核查报告质量评分标准》,会审人员在对报告质量进行审核的同时,还对每份报告进行评分,结合单位资产规模和工作量,兑现核查费用,促使核查工作质量得到保证。同时,充分利用清产核资数据资料进行认真总结,对暴露出的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分析,供领导决策参考。

六是认真核实批复,夯实管理基础。在中介机构正式核查报告完成后,为保证清产核资数据库信息真实可靠,市财政局印发了《市财政局关于更新上报行政事业资产清查报表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对清产核资资产核实批复工作在20*年底前完成,各部门单位在20*年初要根据财政部门核实批复结果,重新更新上报资产清查报表数据,形成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真实“家底”,夯实管理基础。各级财政部门认真组织做好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资产核实批复工作,并按要求对资产清查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汇总上报。由于工作主动、超前,在20*年的财政决算会审和20*年的部门预算编审中,各级财政资产管理部门也增强了话语权,与有关工作进行了很好的对接,参与了20*年度部门决算报表和20*年度部门预算编制的审核工作。

在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高标准、高效率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任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省清产核资领导小组评为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先进集体,并在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在这次清产核资工作中,全市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如桥口区为加强清产核资工作督导,派出由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的检查组,对区教育局、公安分局等11家单位清查情况进行检查,现场协调解决清产核资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各单位清查工作进程;蔡甸区财政局行资科的同志吃住在机房近10天,直至结果出来才罢休;汉阳区领导高度重视,为组织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区委区政府两次召开全区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这方面的典型及好人好事还有很多,因时间关系不一一列举。

这次清产核资基本摸清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家底,据核查统计,20*年末,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量达473.5亿元,比原帐面数净核增40.7亿元。本次清产核资目标明确、程序规范、组织有力,全面摸清了家底,为建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增强管理意识

几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着力抓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明确制度,规范管理,转发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资产基础管理工作的制度办法,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管理办法、“非转经”资产及收益管理办法、产权登记年检实施办法和资产报表统计制度等。一是强化规范管理。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必须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后再进行处置;二是力求公开透明。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出售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车辆及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时,必须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实行公开招标或拍卖等形式进行资产处置;三是严格制度规定。将产权登记与资产处置工作结合起来,对不按规定报批,随意处置资产的,不予产权登记年检。

随着政策宣传的深入和工作组织力度的加大,特别是财政部“两令”的出台,不少部门、单位的资产管理意识逐步增强、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处置行为逐步规范。如市直单位资产处置事项逐年增加,资产处置事项的数量和金额由2004年的35笔、2142万元增加到20*年101笔、5893万元,增长188%、175%;20*年达232笔、12105万元,较上年增长130%和105%。

(三)加大资产收益征管力度,实现新突破

归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是资产管理改革的热点难点之一,20*年市财政局按财政部“两令”的有关精神及时对原非转经资产占用费征收的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和完善,研究印发了《市财政局关于规范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处置收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从20*年元月1日起,全市行政单位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等形成的有偿使用收入,一律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额上缴国库。其他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并按省政府第233号令的规定缴纳国有资产占用费,上缴国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一律上缴财政专户。

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征管力度,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由于制度规范、措施得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工作有了新突破。20*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上缴财政金库和专户达4700万元;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入金库和专户达5537万元。

(四)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信息化是资产管理的一场革命。20*年根据财政部“金财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省财政厅的具体布置,我们将这次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与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同步布置。各级财政部门组织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财务制度、清产核资工作的有关规定,对本单位的基本情况、账务、资产进行认真清理、清查,逐项、逐台(件)录入固定资产信息卡片,全面反映单位实物资产状况。在全面清理、核实各单位资产的基础上,为实现资产的动态监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稳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迈出新步伐

20*年各级财政部门本着继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指导思想,推动绩效评价试点工作逐步深化。去年市财政局组织人员对市级财政科技研发资金评价办法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专项研究,经反复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经局务会讨论研究后正式出台《武汉市财政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相关部门单位;同时积极探索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工作,组织人员对市水务局、汉口江滩、排水泵站管理处等单位部门预算公用经费、项目经费进行绩效考评。全年市局完成绩效评价项目18个,为编制下年度部门预算提供参考依据。部分区积极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如江汉区财政局近几年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探索,去年完成6个项目的绩效评价。

回顾过去一年,经过各级财政部门的努力,虽然工作成效显著,但是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有的区如:江汉区、江岸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职能还在区国资委。二是制度体系有待健全,有关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三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不均衡,资产存量与增量管理脱节的现象有待完善。四是资产信息化工作发展不平衡。五是国有资产收益征管力度不够,资产管理工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六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的体系、标准、技术、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务必引起各级财政部门的重视,要加强领导,采取措施,抓紧抓好。

二、20*年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任务

党的*报告明确指出今后五年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财政部谢旭人部长明确指出:“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财政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目前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是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等改革后推出的第五项改革,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做好新时期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从管理理念、理论指导,到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上,应有超前意识,着力在模式选择、体制的设置和制度建设上把握好方向,逐步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新体系,使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在服务改革与发展中彰显出更大的效应。财政部、省财政厅明确提出了新时期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总的思路。

因此,20*年是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向纵深推进的一年。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全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清产核资后续工作,巩固清产核资成果

各区要以20*年全市清产核资为契机,对清产核资的情况和数据,以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研究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的措施与办法。要认真做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库建设工作,认真检查核实单位按财政部门批复调帐及数据更新情况,为资产动态系统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

预算管理是调节控制资产数量、规范和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而资产管理又是预算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编制部门预算、配置财政资金、保证财政资金科学安排、公平合理的依据。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紧密结合,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健全财政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的重要基础工作。财政部在编制20*、20*年部门预算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问题,并拟在编制2009年部门预算时增加“规定限额新增资产配置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相结合问题将作为工作任务提出来。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问题,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按照财政部35、36号令的要求,重视和加强资产预算编审工作,在本区尽快建立资产预算制度和资产配套标准,着力推进资产管理配套改革。

下步资产管理与预算相结合工作还十分艰巨、繁重,需要从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扎扎实实、花大力气做好基础工作,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做不好就谈不上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基础工作包括资产信息系统的建立、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二是要深入研究探索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联系,把握规律性的东西,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涉及到如何预算,要用资产说话。三是在资产与预算的结合上,可以点带面,先易后难,摸索经验,稳步推进。可从房产、车辆、大型设备等大的资产进行探索试点。四是要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的资产管理模式。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是谢部长提出的一项要求,不仅财政预算管理如此,资产管理也要科学化、精细化。部门预算的改革与传统的功能预算相比,是一种细化的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要与细化的预算管理相结合,也应该是精细化的资产管理,否则达不到预算管理的要求,二者也结合不好。五是要抓紧制定资产配置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资产预算编制流程。今后资产如何配置,不同行业、类型、层次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区别考虑,否则就会出现规模、性质相似的单位人均资产站用相去甚远的情况。没有合理的配置标准,资产管理就无法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规范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

各级财政部门要将配套制度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建立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督公正的管理模式,逐步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为建立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奠定基础。各区要结合本区实际,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产权登记、产权纠纷、评估监管、统计报告等从资产“入口”到“出口”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以及财政局内部工作流程,力促资产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要从配套制度的制订入手,加强制度创新,使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更加完备。

(四)加快建立资产管理动态系统,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

我省按照“金财工程”的统一部署,已完成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并组织开展了试点工作,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统计、预警、收益等各个子系统在内的信息系统进行了测试,并投入试运行。今年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加快构建行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要充分利用清产核资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形成系统、翔实的分析资料,为领导决策服务,为行政事业发展与改革服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服务。目前我市已在部分市直单位和洪山区、桥口区、蔡甸区同时开展资产动态信息系统试点工作,4月底检查验收后将在全市全面推开,建立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数据库,与省厅信息中心联网。在锁定20*年清产核资数据的基础上,对20*年资产卡片和资产管理信息要全部补录入软件系统,完成各级财政部门与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联网对接运行,将与资产日常管理工作相衔接,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动态管理,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这项工作纳入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年底市财政局将对资产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和通报表彰,以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加大力度,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各区要抓紧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和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力争在国有资产收益方面有新突破。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要求,将资产处置收入上缴财政专户,纳入部门预算,作为下一年资产配置、维修等方面的资金来源。我市桥口区、汉阳区、洪山区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管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希望各区在资产收益征管方面要加大征管力度,20*年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六)搭建公开交易平台,规范资产处置行为

要全面引入招标竞争、阳光交易机制,对大额资产处置必须经中介机构评估后公开处置。可公开招标一批实力强、资质优、信誉好的资产评估机构作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指定评估机构;同时要着手搭建公开交易平台,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一批拍卖行作为资产处置的拍卖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经批准同意处置的资产,要在财政局资产管理部门的参与下,到指定的拍卖机构实行公开拍租、公开拍卖、阳光操作,防止暗箱操作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处置收入按照有关文件规定上缴财政金库或专户。

(七)继续抓好财政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工作

要将绩效考评工作作为财政管理改革创新,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措施之一。市局资产管理处拟与相关业务处室联合对各类财政资金进行评价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开。今年根据各处室报送的评价项目,市局拟对28个预算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目前资产处已提出《20*年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年底将对各处室该项工作进行考评。20*年希望各区也要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各类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试点,每个区要抓2—3个单位或项目支出的试点工作,建立评价结果运用机制。

三、几点工作要求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党的*对资产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广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做好新时期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建设责任型、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新形式下我们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既面临着好的发展形势,也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机遇和挑战并存。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扎实有效开展工作。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领导重视是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键。请大家回去后及时将会议精神向主要领导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按照财政部、省、市有关工作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三)理顺体制,强化职能

财政部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落实“两令”关于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方面的要求,逐步改变个别地方和部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政出多门、职责不清的状况。目前我市大部分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职能在财政部门,仅少数区职能尚未理顺,希望你们回去后要增强主动沟通、协调意识,多汇报,积极争取区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按财政部要求,为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能做出努力。

(四)转变观念,锐意创新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式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要打破过去旧的条条框框,在继承过去好的方面的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发展规律、有效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模式。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构建和谐*的要求,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并举、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突出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强化监督,依法查处高毒高残留农药,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力争使区域性、集中性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放心农资覆盖率显著提高,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加强检测监管,实施全程控制,要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对农民种养环节培训,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让高毒高残留农产品彻底退出生产环节,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强有力保障,确保全市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药、渔药的行为和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

(二)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工作。

(三)积极推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通许县今年要完成省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县要求的各项工作,确保检测经费和工作人员到位,其他县要积极创造条件,两年内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

(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市、县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检测范围,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6%以上。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10月13日—10月18日,各县区农业局、水产主管局、局属有关单位及有关站,结合当地和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10月19日—10月28日,各县区重点对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进行检查与排查。

第三阶段:10月29日—12月20日,市局将组织有关人员到各县区进行督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内容多,要求高,涉及面广,任务大。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突出重点,明确分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级农业部门要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职责。

(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认真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进一步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健全案件报告和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监管工作的信息报送工作,健全农产质量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价体系。

第12篇

(一)千方百计做好收进的组织工作

1、建立税源税收调研、监视、追缴机制。加强与税务部分沟通协调,确保税务机构配合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税收指标,加强激励机制,使税务机构做到应收尽收。

2、与招商办做好工作计划,尽快协助、扶持*电厂及山水龙盘的上马建设,从而拓宽税基、扩大税源。重点关注石化企业在20*年税收大幅减少的情况,做好调研工作,力促2009年有一个全新的面貌。确保传统税收大户建材企业稳定发展,力求稳中有升。

3、认真做好预算外综合服务款收缴困难原因的调研,制定可行的工作方案,努力将题目较妥善的解决。从而为捉襟见肘的财政收进加注一分动力。

4、做好基金的使用支出,由于基金使用的专限性,需要做好支出预算,在保重点支出为基础上,腾出更多一般预算及预算外资金保工资、保运保。

(二)加强对支出的治理在支出治理上,做好预算工作,做到量进为出。

1、重点做好部分预算工作,严格审核每一笔预算支出,加强绩效评价,杜尽浪费一分一角财政资金。

2、加强财政资金支付的政府采购、基建工程的合同治理、拨款治理,做到支出预算有方案、支出有计划。公道利用、使用每一分一角财政资金。

3、在支出民生方面,对涉及面广,如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事项进行跟踪核实,确保财政资金不被滥用、乱用。

(三)协助部分开展部分预算的执行

1、2009年将是更全面、更加深进、更加科学开展部分预算执行的一年。我们将会引进部分预算治理软件系统,使部分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规范化、智能化、简单化。

2、加强各部分报帐员的软件使用学习将是开展部分预算的执行的基础。通过定期的培训对各报帐员进行知识的更新,与各报帐员一起面对题目、解决题目。

(四)认真做好区局布置的各项工作。

1、继续抓好全区陶瓷行业节能减排、优化升级后税收的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