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时间:2022-11-14 10:42: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第1篇

为了建立公司内部培训师队伍,实现内部讲师管理的正规化和科学化,有效开展全员培训并帮助员工改善工作及提高绩效,有效传承公司相关技术和公司文化并实现知识共享,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2.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考核选拔的培训师。

2.2内部培训师[!]是指在公司内部选拔,经人力资源部考核其资历、教案编写水平、讲课技巧等并承担公司部分培训课程的开发与授课的人员。

三、管理职责

3.1人资中心为内部讲师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讲师的等级评聘、评审、制订课程计划及日常管理。各公司协助人资中心管理内部讲师,积极开展内部授课。各业务部门应积极协助与支持内部讲师的授课管理与培养工作。

3.2内部讲师工作职责

3.2.1参与课程的前期培训需求调研,明确各公司员工的培训需求,向人资中心提供准确的员工培训需求资料。

3.2.2开发设计有关课程,如培训标准教材、辅助材料、案例及游戏、授课ppt演示文档、试卷及标准答案等,并定期改进以上资料;

3.2.3制定、落实培训计划,讲授培训课程;

3.2.4负责培训后阅卷工作、后期培训跟进工作,以达到预定的培训效果;

3.2.5对其他讲师的授课技巧、方法、案例、课程内容等提出改进建议;

3.2.6协助人力资源部完善内部培训体系。

3.2.7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内部培训讲师(以下简称内训师)管理内容

4.1内训师的组建及选拔

4.1.1公司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内训师进行选拔。

4.1.2凡在管理、业务、专业知识等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或特长,工作业绩突出,同时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染力的人员,可参加内训师选拔。

4.2内训师选拔程序:

4.2.1.由各分公司/部门推荐或个人自荐,填写《内部培训师推荐(自荐)表》,由各分公司/部门经理或副经理审核,报人力资源部审核。

4.2.2人力资源部初步审核后,组织各分公司/部门相关直线上司评估确定内训师人员名单,报公司领导审批。

4.2.3凡参加外派培训,一次培训时长在5天或以上的人员,经人力资源部考虑,可作为公司临时内训师,具有为员工提供一次时间不少于一天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自定)的义务,如讲课现场效果评估能达到内训师基本要求,经个人申请可纳入公司正式内训师管理。

4.2.4内训师分初、中、高讲师三个级别,填写自荐/推荐表时要注明申请的级别,并由人力资源部审核决定,升级需通过内训师资格评审,填写《内部培训师升级申报表》。其中申请上一等级讲师资格的基本条件是:

4.2.4.1需在一年内完成在原级的最低有效授课时数(计算范围为公司委托讲授的课程)如下表:

级别初级讲师中级讲师高级讲师

申请上一等级的最低有效授课时数(小时)60100/

4.2.4.2在上述的授课时数内课程的效果评估(课程效果评估以讲师结束整次培训为单位)平均在80分以上;

4.2.4.3讲师在原有等级申请上一职等时,必须具备上一职等的工作能力,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条件可参考本条例相关内容。

4.2.4.4满足以上条件的讲师可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内部培训师升级申报表》,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平时对学员抽查的培训效果、讲师的授课水平作最后审批。

4.3内训师考核小组:

内训师考核小组由公司经理、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培训负责人及相关业务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对内训师资格、培训课题设置等进行评定,培训专员负责对内训师的工作情况进行管理。

4.4内训师任职资格条件:

4.4.1已转正定级员工,原则上需要本科以上学历;

4.4.2工作认真、敬业,绩效显著;

4.4.3对所从事的工作拥有较高的业务技能,且具有相当的理论水平;

4.4.4在管理、业务、专业知识等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或特长,

4.4.5具有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培训演说能力;开发课程的试讲考核成绩达到良好以上。

4.4.6人力资源部收到《内部培训师推荐(自荐)表》后,根据各公司的人员数量、申报人水平、公司的培训需求等情况与申请人所在部门协商,初步确定内部讲师名单并报总经理审批。

4.4.7内训师考核小组组织对课程设置及试讲质量进行评定,评定合格者由人力资源部颁发内训师上岗证(有效期一年)。

4.4.8初级内训师入职资格

英语水平大专学历,具备一定英语的阅读能力,基本能看懂普通文件资料。

课程等级讲授的课程为基础类课程。

课程及教材开发把握学员需求,能整理开发出切合实际需要的教材。

业务指导能力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掌握相当的专业知识,能在实际工作中指导员工或下属或客户进行工作。

4.4.9中级内训师入职资格

英语水平本科学历,具有英语四级同等水平,能看懂英文教材。

课程等级讲授的课程属于系统性较强的专题类课程。

课程及教材开发能对培训需求作深入分析和探讨,能够开发、改进切合实际需要的教材。

业务指导能力在公司范围内的专业领域中具有相当影响力,能在实际工作中指导下属工作,并能够指导初级讲师提高授课技能。

4.4.10高级内训师入职资格

英语水平本科以上学历,具有英语四级同等水平,和具备一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具备资料翻译能力。

课程等级讲授的课程属于系统性较强的项目类课程。

课程及教材开发能对培训需求作精辟分析和深层次研究,具有前沿技术信息的采集渠道,具备专题课程及新技术课程的开发能力。

业务指导能力对在长期的专业技术实践和研究中形成独到的理论体系,并具有标准教材审核能力,能够指导中级讲师提高授课技能。

4.4.11所有内部培训师,均需要参加公司组织的外部聘请专家职业培训师授课认证,参加初级、中级、高级内部培训师培训并考试考核合格,公司颁发相应初级、中级、高级证书并持证上岗。

4.4.12人力资源部将每年组织一至二次全体内训师的经验分享与交流, 或聘请资深人员或外部专家指导、培训,以提高内训师的授课水平。

4.5内训师的工作职责:

4.5.1配合人力资源部开展培训工作;

4.5.2开发培训课题,撰写讲义,参与公司内部相关培训教材的编写,并定期改进以上资料;

4.5.3参与培训课程内容的审定;

4.5.4根据人力资源部的培训安排,讲授培训课程;

4.5.5参与对参训人员的课程考试或考查,考后阅、评卷工作、后期培训跟进、答疑等工作;

4.5.6将课程资料、教案、讲义、考试题目及结果需交到人力资源部作为培训资料的备案;

4.5.7内部培训师在接受人力资源部或本部门安排的授课任务后,须按时上课,若因特殊原因不能上课者,应提前一天通知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或本部门相关领导。

4.5.8参加相关外训后,须在两周内向内训师考核小组翻讲外训内容或提交《职员培训报告》;

4.5.9负责参与公司年度培训效果工作总结,对培训方法、课程内容等提出改进建议,协助人力资源部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司培训体系;

4.8激励措施:

4.8.1公司根据内训师的授课时间(授课时间可累加计算)的长短,按优先顺序提供参加外部培训机会;

4.8.2为开发课程的内训师给予报销查询、购买、复制课程相关资料等费用;

4.8.3对开发课程和授课表现出色的内训师给予奖励;

4.8.4通过每次讲课的《课程评估表》(即全体受训人员打分的平均分)满意度高低值,在年底评选出“优秀内部培训讲师”,授予“荣誉证书”,并作为员工晋级、调薪的重要依据。

4.8.5若连续两次授课满意度调查总评得分未达到及格(60分)以上,自动丧失内部培训讲师资格及所享受的一切待遇。

4.8.6内训师的授课可享受授课费,按如下标准付费:

级别初级讲师中级讲师高级讲师

授课费标准(元/小时)

(每天标准课时为6小时)工作时间4060100

非工作时间5080200

每年辅助资料费补助3005001000

4.8.9发放授课费的课程必须为人力资源部统一安排并经人力资源部考核合格的课程,发放时间为课程后期跟踪、总结完成后1个月内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统一申报与支付。

4.8.10以下情况不属于发放授课费的范畴:

4.8.10.1各类公司、部门会议、活动;

4.8.10.2管理层、各分公司/部门经理等对本分公司/部门人员开展的例行的经验及知识分享、交流、指导。

4.8.10.3试讲、经验交流、其它非正式授课。

4.8.10.4由各用人单位为提高员工技能,组织开展的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的在岗培训。

4.8.10.5工作职责要求的授课。

4.8.10.6授课时数不足1小时的课程。

4.9内训师的考核

4.9.1人力资源部统一计划与安排内部培训师的授课,并进行内训师授课情况的抽查、评估与跟踪。

4.9.2人力资源部对内训师的年度授课绩效进行年终综合考核,人力资源部填写《内训师年度考核表》,对优秀讲师的奖励在年终绩效考核以与体现。内训师每授课一次,年终考评分加1分,年终绩效考评分加分最多为10分。凡年终内训师考核分评定为90分以上者,授予优秀内训师奖章,年终绩效考评分加10分。

4.9.3内训师如在1年之内有5次课程的现场效果评估低于70分,或内训师年度考核分低于70分即被降级,初级讲师将被解聘,待进一步培训后再申报加入。

4.9.4人力资源部作为对内训师评审起最终监督和决定作用的一方,为能够掌握第一手信息,将不定期对学员进行访谈,了解内训师的授课效果。访谈产生的结果将成为人力资源部讲师绩效考评的依据,同时也可为人力资源部进一步开发讲师能力奠定基础

五、内部讲师的培养

5.1政策支持

5.1.1按照配备手提电脑的相关规定,初级级别以上讲师经过人资中心提名,各公司经理批准后,可以配置笔记本电脑一台。

5.1.2同等条件下,薪资调整、评优活动、升职等优先考虑内部讲师。

5.2培养

5.2.1公司内部讲师必须接受专职职业讲师的《培训培训师》的课程培训,《培训培训师》课程共分为三个级别(初、中、高),人资中心负责根据内部讲师的发展情况筛选接受培训的讲师名单。

5.2.2所有接受《培训培训师》的内部讲师必须在培训前准备好各自在培训当中的实际案例。

5.2.3所有接受《培训培训师》的内部讲师在培训后必须制订行动改进计划,根据培训所学针对性地改进自己在授课当中的不足之处,提高水平。

5.2.4内部讲师可旁听公司所有培训课程,优先参加公司内的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各项培训。如有必要,可申请参加与自身授课内容相同的外出培训。

5.2.5人资中心将不断发放大量的培训资料、学习资料给内部讲师。

5.2.6获得公司培训师资格证书,经人资中心确认后,由所在公司报销考试及学习费用。

5.2.7人资中心将每年组织一次全体讲师的经验分享与交流,并聘请资深人员或外部专家指导、培训。

第2篇

一、上半年主要开展的内控工作

以《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为参照,积极动员全面组织。半年来,积极组织机关各部门以及各基层配送中心充分利用软视频方式,共同参与公司组织开展《手册》相关内容的业务培训学习4次,按照公司培训周的安排在分公司周四组织内控相关业务培训8次,网上系统培训1次。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帮助大家完成了从最初的认识到深层次的了解过程。

按照公司要求全面开展内部控制体系跟单核查工作2次。各个部门以及配送中心结合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全面开展跟单核查,并将核查结果签字及时反馈,汇总后统一上报给公司内控处。在跟单核查过程中,内控各部门人员都能够结合实际,仔细查找相关业务流程实施和风险控制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下一步内控工作

1、继续认真开展业务流程梳理

针对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相关要求,继续认真开展分公司业务流程梳理工作。由于分公司经营范围广部分业务层面依然存在着风险,将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避。

2、进一步开展内控理论及业务流程操作的培训学习工作。

内控涉及分公司生产经营方方面面,关键在于执行,要确保内部控制在分公司更有效执行,还应继续加强培训,通过培训不但使全体人员在思想上认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要让“搞好内控与风险防范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做到人人讲内控,人人懂内控,人人执行内控,以保证内控工作在全分公司有效执行。

3、结合《手册》完成部分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

第3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信息库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查处经营管理中的违法违规问题,改善经营环境,提高决策效率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管理跨度过大,信息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等原因,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往往停留在被审计单位,而没有借鉴到集团公司全范围,这就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建立一个内部审计风险共享信息库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8年财政部等5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09年率先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随后,陆续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形成较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是我国借鉴COSO风险管理框架,并考虑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的“本土化”改造,对于改善企业内部管控水平,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一、传统内部审计在信息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国有大型企业系统内部大部分实行多级管理,各子公司独立开展的内部审计实行独立统计、分析、利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没有形成信息共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的整合功能不明显

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将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控制活动与公司规章制度,以及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各职能部门整合起来,利用审计信息形成互动管理平台,审计活动多维度、多角度对公司经营管理的透视结果没有得到体现,导致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效率低下,与公司建立的审计整改机制不相适应。

2.信息共享机制建设落后

在内审工作重个体积累、轻交流共享的现象较普遍。审计任务分到各人手上后,同事之间很少与他人交流,有的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同事已有的信息资料,做着重复的劳动,不能共享已掌握的审计信息资源,影响到审计的效率及工作质量。在审计结果的报告方式上,主要以向上级机关报送为主,一般只局限于审计单位内部成为内部参阅资料,其他人员接触不到审计信息,以至同类问题其他单位或个人还会重复发生。

3.审计信息综合挖掘不够

在一个审计项目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料,目前主要表现为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等审计文书形式,有的企业内审部门将审计资料形成审计档案后却被束之高阁,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未得到充分挖掘。审计取得的“纸质”资料没有转化为“电子化”数据,不利以后开展审计工作时对信息的采集、检索和利用。

二、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信息库的构建

本文在财政部内部控制规范指引下,从公司内部审计角度,通过具体的审计活动,在流程制度上揭示存在的问题,建立公司典型风险信息库,为识别风险,进而为控制风险、管理风险提供依据。

(一)内部控制风险矩阵模型原理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从组织构架、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等18个方面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规范。对于一个管理制度较完善的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公司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等部委的内部控制指引存在基本对应关系,如企业制定的采购制度、研究开发制度、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等,分别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第10号—研究与开发、第11号—工程项目相对应。

(二)内部控制风险矩阵构建

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归入应用指引18个方面,并且可溯及具体违反了公司哪条或哪几条规章制度,这样将财政部指引、公司规章制度通过审计风险点进行了串接,形成“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三)以工程项目为例说明内部审计风险信息库的构建

国有大型企业工程投资巨大,既有小型投资,也有大型基建投资等,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对于节约国家资源,盘活企业资金,实现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都有重要意义。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主要包括项目立项、招投标管理、合同确定、工程施工、工程变更、工程结算等几个主要步骤。各个阶段都存在许多风险点,这些风险点和企业内控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以及公司工程管理制度存在对应关系。(如图2)

公司审计过程中,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审计,对发现的每一错误或风险点,都需要对其描述,并且要对应到内部控制和控制活动,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对于公司新增风险类型,应根据风险类型管理权限,由总公司审计部门核定。

三、简历内部控制风险信息库的重要意义

建立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信息库对加强集团公司下属各子公司、分公司等下属单位审计信息共享,提高审计效率,防范重点风险领域,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并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也有重要作用。

(一)科学制定审计计划,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奠定基础

典型风险信息库为充分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编制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计划提供了支持。年度审计计划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总公司下达的年度审计任务、公司经营发展计划和管理需求、审计内容和审计实施的复杂程度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平衡有赖于内审部门对公司经营风险的总体把握和具体认知,典型风险信息库提供了积累的知识库,将增强年度审计计划制定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及审计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且为审计目的和范围的确定、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审计资源分配、审计方法和程序的制定等提供依据。

按照内部控制反应的业务流程,提供审计发现问题在某一时期的集中程度和分布情况,为内部审计在公司业务流程审计上确定风险导向。将审计资源集中于公司流程管理中反映较多的问题,有利于普遍性问题的解决和推动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便于审计人员更好地识别风险,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同时为便于公司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更好地控制风险、管理风险,根据风险内控矩阵模型和公司风险库的研究成果,可编制形成公司内部审计典型风险点控制指导手册。通过典型风险信息库动态输出公司风险分布状况,从而根据风险集中情况和表现特征,建立风险导向审计,改善企业控制活动,使内部控制变为可操作可实施的内容。

(二)有助于企业管理科学化

从典型风险信息库的应用来看,最直接的效果是按照内控风险矩阵模型实现了审计报告的集中管理,加强了审计整改和推进了审计成果转化,为审计管理咨询服务提供了充分依据,为公司各职能部门依法经营和加强风险管理提供了审计建议。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是否能够发现问题或风险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控性,在过程、处理和结果中体现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是大多数企业没有充分考虑的,往往只有风险管理与内控规范制度,对于管理中发现的风险和问题,没有采取适当的方法从总体上归集和反映,并反馈到业务流程控制与制度完善中,而当内外环境改变、经营目标调整、业务流程变更情况下,更是缺乏快速的风险预警机制,对监督和控制造成影响。因此,内部审计风险信息库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经营政策、制度设计时,对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防范。

(三)为审计结论的正确得出提供指引

内部审计典型风险信息库是将审计发现的问题与财政部的内部控制指引和企业规章制度形成对应关系。当审计人员发现审计问题时可迅速地将其定性,该问题违背的是企业哪条规章制度,在内部控制方面还有哪些漏洞等。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依据法规及公司规章制度,对公司历年审计发现问题即风险点建立内部控制分级分类标准、概况公司主要控制活动及对应的相关法规与规章制度,按照风险控制内控矩阵模型,对审计发现问题或风险进行归集,形成基于审计报告的企业风险信息库,并随着审计工作的持续开展,它是一个动态建立和更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功.电力体制改革中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设计[J].财会通讯,2005,(03).

[2]许峰.电网企业ERP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实践与思考[J].电力信息化,2011,(09).

[3]唐忠良.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研究价值工程[J].价值工程,2012,(27).

[4]刘兆光.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战略转型研究[J].财经界,2013,(09).

[5]张国胜.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

[6]贾宏飞.电网企业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1,(12).

第4篇

一、当前我国证券公司内部稽核监督存在的问题

同发达国家的证券业相比,目前国内的证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制度方面的因素和管理方面的因素,使得各证券公司都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内部控制是内部稽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证券公司有效防范风险的关键。目前,国内各证券公司制定的内控体制存在的问题表现为:(l)重制度建设,轻执行落实。各证券公司都有一套内部管理制度文本,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时,制度的作用往往被淡化,于己有利就严格执行,于己不利就加以变通或回避,使得规章制度形同虚设。(2)重事后检查,轻事前防范。建立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用于严格管理证券经营活动过程,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然而有些管理人员重经营轻管理倾向严重,忽视了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或不安全隐患的防范与分析。(3)现有内部控制制度的制约机制不健全。任何规章制度的实施都存在一个相互制约问题,之所以目前内部控制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缺乏制约。例如一项业务流程本应两三个人或部门顺序操作以互相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一个人包办代替,形成制约机制失控,出现漏洞或弊端。

(二)稽核工作中存在的会计处理问题。在稽核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会计方面的问题较难处理。

1.证券业务的迅速拓展出现了一些现行制度无法解决或没有明确规定的问题(属于特殊业务和特殊行业类的证券会计准则尚未出台)。以基金业务为例,基金投资领域宽广,投资组合复杂,无论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其业务特点明显不同于其他业务。《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中外合作基金管理办法》中对基金的会计处理也缺少具体规定,而套用现行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又不合适,监管比较困难。它如证券经纪业务、自营有价证券、交易所席位费、业务等的许多会计处理问题都缺乏统一规范。

2.应收帐款和帐外帐的问题。证券公司的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包含的项目很多很杂,除了规定的核算科目外,还有一些不好处理的或有问题的款项,都挂在这两个科目下,如客户保证金的空存空取,新股申购资金的冻结和解冻等。对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的稽核,除了要获取明细帐共和总帐核对外,还要分析挂帐的帐龄,必要时可向债务人函证。在资产类科目中,这两个科目及银行存款“飞帐”最容易隐藏问题,风险也最大。要把握资产质量,必须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稽核。

国家明文规定不允许设帐外帐,但事实上许多证券公司都有自己的小金库,这就给稽核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帐外收入的来源较多,如申购新股、对外融资的利息收入,开户费、销户费、远程传输费、撤单费、查询费,以及一些发行费结余分成回扣等等,对这些灰色收入,会计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具体会计科目和核算办法,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危害很大。

(三)内部稽核工作现状与其重要性不相适应。目前证券公司的内部稽核运作,缺乏系统的监督功能,这样就很难查出隐性问题,也就提不出根本性的改进性意见和建议。具体表现在:(l)内部稽核部门权威性不高。相对于业务经营部门,稽核部门应具有独立性、超脱性和权威性,这也是稽核部门有效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效能的前提。(2)稽核监督工作存在盲点。只注重对营业部和分支机构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而未涉及到对公司总部有些业务部门的审计。(3)内部稽核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有的还停留在帐目基础上的稽核监督,末将重点转移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执行上,既不利于对经营活动进行事前监督分析,也不利于对经济效益、内控机制进行有效评估。(4)内部稽核手段落后。稽核方法单一,时效性差,大部分工作需要到现场并通过手工处理。随着证券公司规模的扩大,营业网点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稽核手段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5)内部稽核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目前稽核人员大多来自财务与业务部门,对电脑系统不熟悉,很难适应内部稽核现代化的要求;有些内部稽核人员缺乏内部审计经验,工作方法不当,与被稽核单位缺乏交流与合作,从而形成对立;有些稽核人员怕得罪人,工作敷衍了事,这些都影响了内部稽核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强化内部稽核监督,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针对内部稽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和完善证券公司内部稽核组织体制。首先,建立董事长(或公司总裁)领导下的总稽核负责制的领导体制,以提高内部稽核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同时,建立三级稽核制,实行垂直领导:即各营业总部及各分公司设立稽核部,对本级单位和上级单位双重负责;其下属营业部及孙公司的稽核工作实行兼职稽查员或稽核人员派驻制,并采取“分片联网,巡回稽核”的方式,集中稽核力量,用稽核整体优势弥补稽核员个人业务单一的劣势,从而达到增强稽核监控的能力。其次,形成组织领导、技术监控、稽核审计、监察处罚一体化的稽核监督机制。通过技术监控和非现场稽核来发现潜在风险,采用现场稽核、数据分析等方法找出风险的成因,明确责任和解决办法,依靠监察力量整治违规违纪行为。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授权审批机制。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具体详尽的控制资产风险的授权审批程序。其内容应包括:公司内各项业务的流程、流程涉及的岗位、岗位的权限责任、各项业务的审批金额权限、行使规定的权限必须满足的条件。授权的监督管理以及对越权行为的处罚措施等。而稽核部门应是监督该制度执行的职能机构,业务职能部门和各分支机构承担组织落实该制度实施的工作职责。

(二)建立和完善现代内部稽核工作机制。处于电子信息时代的内部稽核工作,必须依靠电脑来进行监督。因而证券公司应在开展非现场稽核的基础上逐级建立稽核预警系统,采用电脑等现代化手段为稽核提供技术保障,及时传递信息,提高非现场稽核频率和质量,为内部稽核提供预警。如利用财务软件的联网、同营业部平行清算的电子监控系统、公司公文系统及INTERNET等网络系统,加强与各部门及分支机构的联系,达到对经营管理、重要业务和风险环节的实时控制;在非现场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有重点、有目标地深入下去进行现场稽查,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要积极探索符合证券公司发展趋势的稽核软件模式,设立合适的内部稽核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扩大稽核监督的覆盖面,增强稽核监督的渗透力:逐步把稽核重点从对业务的合规性、合法性转移到经济效益、资产风险和内部控制制度的稽核监督上来;把现场稽核为主转移到以非现场稽核为主、现场稽核和非现场稽核相结合的轨道上来;把目前的事后稽核转移到事中、事前稽核中来。

第5篇

证券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证券公司由于在证券市场上同时担任多种角色(发行中介、交易中介、投资者、融资者、信息提供者等)而处于证券业的核心位置,从而成为证券业风险的聚合处和汇集点。现代证券公司的业务具有高信用性、高流动性、高预期性、高虚拟性的特点,使得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环境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一是证券公司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证券市场存在着诸多突出的问题;二是证券公司缺乏规范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随着我国加入WTO,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日益迫近,证券业发展环境将发生剧烈变化,在为我国证券公司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的同时,也使其高风险的行业特征充分暴露。一方面,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增强,证券公司将面对快速传递的全球性宏观经济风险和金融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为改变目前因资本规模小、业务结构趋同、管理体制落后等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的劣势,国内证券公司将加大改革步伐,这意味着其将面对更多更新的不确定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规模扩张风险。为迅速壮大实力,缩小与境外同行的资本差距,证券公司将通过增资扩股、兼并重组、发行上市等途径来实现跨越式增长。如果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没有同步跟上,就会演变成粗放型数量增长和外延式规模扩张,在防范和化解风险方面尤其显得薄弱。(2)业务创新风险。随着行业竞争的激化,证券公司为突破业务雷同、种类单一的瓶颈,纷纷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将从传统、单一的证券发行、经纪、自营业务拓展到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应用中去。但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若管理不善、经验不足,其风险也将是成百上千倍放大的。(3)网络运用风险。信息产业革命为证券公司的发展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我国证券公司业已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在线证券交易,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安全、系统稳定性等问题,管理风险增大。

二、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起步较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起步更晚。在证券公司发展的初期,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缺乏动力。一是工作重点和注意力过分集中于如何开拓市场,扩大业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二是在证券市场不规范、投机性强,证券业法规、法制建设滞后及业务监管不力的环境中,证券公司在利益驱动下不惜进行违规操作,违法操纵,根本无视巨大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但是经过多次恶性违法违规事件之后,特别是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无论是证券监管部门,还是证券公司,都深刻地认识到了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走上了探索建设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良性道路。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控制环境看:一是监管部门制度建设初见成效。从1997年出台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南》,1998年的《证券法》及各项业务的管理办法,一直到2001年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引》和《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为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是证券公司的产权结构得到较大改善。通过增资扩股、重组合并,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明显向多元化发展,公司制衡的组织结构开始建立与规范。从内部风险管理体制建设看:一是逐步重视建设专门的风险监管机构,包括风险控制委员会、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内部稽核部门等;二是逐步制定涵盖公司内部交易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证券自营等各项具体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保证各项业务依据授权进行;三是探索建立公司内部风险预警和控制系统,通过建立以指标VAR管理为目标的风险限额预警系统,寻求将公司经营风险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及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的具体办法;四是开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公司内部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

但是,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是在管理理念上,没有站在影响公司生存的战略高度上重视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建设。部分证券公司领导在思想上甚至认为建设内部控制机制,是用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手脚,不利于自己大胆工作,在行动中仍然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重业务拓展,轻风险防范;重部门短期经济利益,轻公司长远发展目标;重被动地迎合外部监管法规及制度的要求,轻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建设。二是证券公司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有效程度明显不理想,缺乏确保各项制度得以履行的落实机制。比如虽然制定了明确的授权审批制度,但由于公司内部缺乏及时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越权行为。三是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合理,激励手段单一,主要表现为即期物质奖励,目标过于短期化,约束机制中的决策咨询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四是还需要花大力气建立集中统一、高效运转的资金管理控制体系。五是在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力发展网上交易等新业务的同时,对网络交易系统的风险控制与防范不够,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相互牵制制度。

三、加强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而不仅仅局限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与纠错防弊上。建设一个运行良好、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核心在于:一是要营造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良性运行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的因素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员工的诚信原则、道德价值观及能力;责任的分配与授权;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等。二是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作出恰当评估,并相应设计高效的控制活动。证券公司必须围绕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报告等环节,对公司的经纪、投资银行、自营和资产管理等各项业务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加强控制,精心设计授权批准、资产保全、内部报告、人员素质、内部稽核等各项控制活动。三是要有及时、准确的信息生成与传递系统。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必须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辨识、取得准确的信息,并能在整个企业内进行及时沟通,以使整个企业的各个层次都能够恰当地履行责任。

依照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结合现今我国证券公司的实际,笔者认为,证券公司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1)继续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各种性质的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本结构,彻底消除地域或部门行政控制的色彩,形成规范的制衡机制。(2)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的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严重缺位的不利状况,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3)大力推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4)明确董事会内部分工,设立独立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使其在公司内部审计、预算编制和控制、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投融资决策等一系列对内部控制至关重要的活动中发挥监控作用,从而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及保护所有者资产的安全和完整。(5)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实行职工持股计划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2.培育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1)要以人为本,培养企业每一个员工的诚信意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无论多么完美,毕竟是人制定的,一定存在着漏洞。完全依赖规章制度,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全部。真实、可靠是规章制度的要求,但同时肯定也只能是与诚信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境界(目标)就是每一位员工能够做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必须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从而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2)要明确和落实诚信责任。通过制定、完善制度、规则,明确提出各个层次的人员在企业运作中的诚信要求与责任。要通过经常性的检查监督促进有关各方切实履行诚信义务。要依法依规对违反诚信的人员进行制裁,真正落实诚信责任。

(二)全面建设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系统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建设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1)建立与公司内部组织架构相适应的多层次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董事会、管理层、各业务部门,从职能部门一直到各个风险控制单元或关键控制点等多级控制结构,同时也包括总公司与分公司或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风险管理架构。(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建立按业务类型划分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网上交易业务等业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以及建立按企业重大决策活动内容划分的投融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职能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3)建立风险管理的落实机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手段,围绕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报告等环节,使风险控制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包括建立证券公司内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完成公司风险的识别与量化,分别把握公司风险的总体水平和各业务种类的风险水平。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使违反制度可能付出的成本,远远高于可能得到的收益。

2.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1)梳理工作流程,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实现定岗、定人、定责,使每一员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互相监督。(2)明确关键控制点,实施重点监控。对在业务流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控制环节,进行重点监控。(3)实行授权授信控制,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与程序。(4)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5)完善文件记录控制,建立全员岗位说明书、业务操作规程手册、授权审批权限等文件,对要求进行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和措施都形成文字材料,有据可查。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公司内部集团化、网络化、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

第6篇

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餐厅 管 理 规 定 (试行稿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公司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公司内部餐厅管理,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维护员工的正当权益,为公司广大员工提供卫生、洁净的就餐服务,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公司内部餐厅及今后为公司员工提供就餐服务的各类餐饮经营场所。 第二章 餐厅管理 第三条 内部餐厅实行公司与员工共同监督的管理机制,由办公室代表公司负责对餐厅的监督工作,同时广大员工有权就餐厅的经营、服务等方面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及投诉。 1.办公室管理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县以及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颁布实行的餐饮管理方面的法规; (二)在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健全、完善公司内部餐厅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公司餐饮服务单位的招聘、签约; (四)负责对公司餐厅餐饮服务单位食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督、检查与处罚; (五)代表公司接受与处理员工对餐厅服务的意见、建议及投诉等。 2.员工监督权利: (一)员工有权就餐厅卫生条件、饭菜质量、价格等方面问题提出疑问、建议、意见或投诉,并有权要求餐厅给予明确答复; (二)在自愿推举的前提下,由员工中选举产生5名餐厅卫生监督员,由办公室定期召集监督员、餐厅经营者进行三方座谈,集中反映、处理对餐厅经营管理方面的疑问、建议及投诉。 第三章 服务要求 第四条 餐厅餐饮承包服务者须与公司签订服务协议,签约后未经公司同意,不得转包给其它经营单位,同时签订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 第五条 餐饮服务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规,遵守卫生防疫、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以及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履行餐饮服务协议。 第六条 餐饮服务单位以服务公司广大员工为宗旨,根据公司生产运行特点与员工的需求做好餐饮服务工作。 第七条 餐饮服务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科学管理,规范服务,为员工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公司办公室负责检查、规范其内部管理规定。 第八条 餐饮服务单位要保证食品质量,办公室对食用油、肉类制品等不定期检查、抽查,餐厅应努力增加和不断调整饭菜口味,严格成本核算,合理制定菜肴价格,文明服务。 第九条 餐饮服务单位要设立投诉箱、意见薄,张贴餐厅经营情况公示单,有义务、有责任诚恳接受并及时解决员工有关饭菜质量、价格、服务态度、卫生等问题的意见、建议和投诉。 第十条 餐厅服务经营者未经公司同意,不得随意招聘餐厅工作人员,所聘人员须到公司指定的正规医院进行健康检查。 第四章 食品卫生 第十一条 餐饮服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遵守公司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接受卫生防疫、工商税务等有关管理部门及公司分管部门、广大员工的指导、监督、检查与处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领各种牌证,其费用由餐厅经营单位自行承担。 第十二条 餐饮服务单位必须接受卫生防疫等主管部门进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检查。对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整改,并提交整改方案。如因餐厅卫生问题受到处罚,由餐厅经营单位承担,与公司无关。同时公司将酌情进行加倍罚款处理。 第五章 餐饮用具的使用 第十三条 各类餐饮用具、设备均由餐厅自行购置,并应指定专人保管,制订完善的使用条例。 第十四条 应定期对餐饮用具、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消毒处理,以确保设备的使用正常和清洁卫生。 第十五条 使用中要采取安全措施,防范事故发生,保证使用安全。 第十六条 做好设备清洁消毒工作,不得加工卫生状况不确定的物品。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餐饮服务单位各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安全职责: (一)餐饮服务负责人(服务协议签约人)职责: 1.对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及连带责任。 2.负责制定餐厅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指定专人负责食品卫生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3.负责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年检、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与食品卫生培训工作。保证卫生许可证的按时年检,做到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与上岗证。 4.负责货源采购、送配点的索证工作,不得采购无食品供应合格证供应点的食品,对食用油、肉类制品等可由公司指定采购。 5.保证食品的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6.保持餐厅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孳生条件的措施。 7.保证盛具、餐具的严格消毒,使用的洗涤剂、消毒液应当对人体健康无害。 8.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反之,不得使用。 9.积极配合市、县各级主管单位、部门进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加以整改。 10.造成食品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公司将立即终止餐饮服务协议,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及责任由餐厅经营者自行承担,公司不负担任何连带责任。同时将报请卫生、工商等主管部门依据国家食品卫生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报请公安机关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 (二)餐厅卫生监督员职责: 1.负责对餐厅饭菜质量、价格、服务态度、卫生条件等方面问题进行监督和检查。 2.代表公司广大员工,广泛了解、征求意见,随时就员工意见集中的问题向餐厅经营者提出质疑,要求其立即或限期进行整改。并在由公司主管部门、餐厅经营者参加的座谈会上提出意见、建议,并对餐厅经营管理者进行打分。 (三)炊事员职责: 1.注意身体健康,如患腹泻、发热、呼吸道感染、渗出性和化脓性皮肤病等,应暂时隔离,治愈后再上岗,防止炊事员带菌污染食品。 2.荤素生食品拣净洗清,盛器整洁,分类摆放,不触地、不叠底。 3.各种菜肴做到烧熟煮透,咸淡适口,色、香、味、形俱佳。注意菜的特色,保证菜的营养成份。拒烧腐败变质的原料,隔餐菜应回锅烧透。 4.烹调操作时不抽烟、不直接用菜勺品味。 5.食品出售前洗手,出售时不用手抓食品、不抽烟。 6.做到生熟盛器、揩布、砧板分开,有明显标志。 7.冷藏冷冻食品,生、熟、半成品分开,鱼禽肉豆制品分开,摆放整齐,标志明显。 8.负责工具、机械、地面卫生的清扫和整理,保持操作室及用具清洁整齐,无油腻,无积灰,无蜘蛛网。 9.个人卫生做到三白(帽子、衣服、口罩)三勤(勤理发、勤洗澡、勤剪指甲)。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公司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

二00五年五月五日

第7篇

关键词:系统柔性;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审计风险

一、引言

一般认为,柔性是系统对未知变化的战略反应,系统所具有的快速而经济地适应环境变化或处理由环境引起的不确定性的能力。系统面临的环境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当这些环境与系统的组成元素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系统就必须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变化和处理各种不确定性的能力。

二、柔性的基本特征

从柔性的定义可以演绎出柔性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相对性。柔性相对性是指柔性是相对刚性而言的,刚性是指系统应遵循的法律、法规、规章与制度等内容;柔性是指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时自身调整变革的能力。二是多维性。柔性本身作为一个系统,是由范围维、成本维、时间维构成,其具有多维性的特征。三是系统性。柔性的系统性是指柔性其本身构成一个系统,由多个要素构成,且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呈现系统的特征。四是时效性。柔性是注重快速且经济地处理环境变化。当环境变化时一个系统能快速地做出反应,发展有利局势,则能获得重大价值;否则,时过境迁,很可能失去良机,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柔性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三、公司内部审计系统及其特征

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即增加公司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其承担帮助公司实现整体目标的责任),由公司内部审计中诸多相互联系的因素、流程、环节等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由多个要素所组成,包括人、物、任务、信息等。这些要素在系统中,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不断流动,构成了公司内部审计系统内部的“三大流”:“人员流”,即由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所涉及的所有人员汇成的流动;“资源流”,即由公司内部审计的各类资源汇合而成的流动;“信息流”,即由任务和信息资料汇合而成的指导公司内部审计过程的信息流动。“信息流”对“资源流”的有序运行起到主导作用,“人员流”是“信息流”和“资源流”畅通的保证。公司内部审计这一复杂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增加公司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承担帮助公司实现整体目标的责任。其特征主要包括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四、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柔性、刚性的内涵以及互动关系

(一)柔性的内涵

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柔性是内部审计系统有效适应环境、控制审计风险及实现目标的一种内在行为调控能力。内部审计系统柔性从根本上讲就是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所拥有的实际与潜在能力的多样性及其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在公司内部审计柔性架构内,公司可以更好地识别环境的变化并做出审计战略调整,从而快速并且经济地确立需要关注的重点项目和制定相应的审计实施方案。

(二)刚性的内涵

内部审计系统刚性是与柔性相对的概念,它是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内部审计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循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总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和内部管理准则都对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另外,公司内部审计过程包括确立目标、监测环境、评价自身能力、寻找和评价备选行动以及建立用于可实现内部审计目标的整体计划等一系列活动。在这个有序的过程中,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其刚性的一面,它们必须保证内部审计系统的设计能够达到各相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当然,在实际中可以通过柔性的执行和管理来实现。

(三)柔性与刚性的互动关系

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柔性与刚性具有对立统一性。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公司的内部审计必然要发生变化,需要重新制定方案、配置资源等等,是否能够顺利做出调整,就取决于该系统的柔性,同时这种调整也必须受到约束与引导,必须将公司内部审计系统的刚性作为其调整与转变的边界。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柔性与刚性具有互补性。公司内部审计系统的刚性需要柔性的填充,公司内部审计系统的柔性需要刚性作为支撑。公司内部审计系统应当制定一套健全的制度体系作为实现柔性的支撑,这是一项重要的制度保证。

五、基于审计系统柔性视角下公司治理和完善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是改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二是改革传统审计方法,注重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三是遵循成本-效益约束原则来实现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柔性动力。

四是引入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和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柔性相机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赵华,束继东.公司内部审计系统柔性动力:机理与策略[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7(2).

2、刘仲英,吴冰,徐德华,张新武.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与环境的战略匹配[J].同济大学学报,2004(6).

第8篇

a.友众传媒行政总监职位概要:

规划、指导、协调公司行政服务支持等各项工作,组织管理并协助经理安排、落实行政服务支持工作。

b.友众传媒行政总监的工作内容:

1,组织制定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及督促、检查制度的贯彻执行。

2,起草及归档公司相关文件,参与公司经营事务的管理和执行工作。

3,组织好来客接待和相关的外联工作。

4,搜集、整理公司内部信息,协调公司内部行政人事等工作。

5,组织制定行政部工作发展规划、计划与预算方案,并对控制成本提出有效建议。

c.职位描述:

1,在集团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在子公司的经营管理理念下,有效地进行行政制度,工作流程,以及工作计划进行实施和监督,以提高内部管理的规范性。

2,依据子公司会议制度,负责组织,筹备,联系,协调各重大会议,负责记录并整理相关会议决议,并对会议决议的执行进行监督。

3,组织子公司内部资源信息和管理,保证子公司内部的信息能够正确,有效率地进行传播。

4,根据子公司的规划方案,进行行政工作的指导,并对行政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改正。

5,及时做好与各子公司之间的工作交流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安排活动场所,做好后勤工作。收集并及时地归纳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优化信息,并反馈给总经理。

d.任职资格:

1,有独到的眼光,有良好的计划,组织,协调,善于沟通的能力。有组织大型活动的经验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2,性格开朗,良好的社交能力,具备善于应变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9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问题 措施

引言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 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2010年4月26日,上述五部委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此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由此看来,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不仅是上市公司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实现经营及发展目标的有力保障,也是各监管部门的要求,更是广大社会公众的迫切要求。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人员影响。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一些上市公司领导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但这种人力、物力的耗费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又难于确定,因而对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有的企业领导把成本控制或者对内部资产安全性进行控制等某个方面的控制当成企业内部控制;还有的企业领导,则干脆对内部控制没有认识,觉得那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制度等实属繁琐多余之物,反而会影响公司的办事效率;此外,还有一些公司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有一个审计部门就够了等等,这些都是上市公司对企业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的具体表现。由于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引致了一系列问题:有些企业的经营决策行为基本上无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大事小事领导一句话说了算;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比较零散,且条块分割,有些相互重复甚至自相矛盾,从总体来看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有些企业由于人员对内控制度的漠视,整个内控体系形同虚设……

(二)内控制度设计不合理

一般来说,一项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达到以下标准:其一,控制触角摄入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不留下任何控制死角,也就是说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控制范围;其二,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建立起具体的业务流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即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要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必须要具备便利操作的特点;其三,控制程序规范,过程控制受到特别重视,也就是说内部控制要形成科学的机制及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尤其要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控制,防患于未然;其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但目前,一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内容非常片面、零散,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在制定内部控制时,规范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原则性的东西,缺乏可操作性,因而给执行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难度。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过程中,未达到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控制要求,或岗位设置不当、人员配置不当,或业务交叉繁杂、职责划分不清,造成内部控制失效。2010年一些上市公司如贵州茅台、恒丰纸业及云内动力等都出现了年报披露大乌龙事件,特别是恒丰纸业10年来出现了10次季报年报披露错误事项,可见其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上一定不合理,特别是在信息披露的业务流程控制设计上一定不完整才会导致上述结果。

(三)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

很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谓无,也不可谓不严、不细、不实,但往往说在口头上,写在纸上,钉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万科董事长王石曾说“企业最缺的不是制度,而是制度的执行”;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也说“制定一项好的制度不易,能够坚决执行则更重要,管理是否到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规章制度是否真正落实到底”;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指出“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管理制度的不折不扣的执行。”的确,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也会形同虚设,沦为一纸空文,其次,执行制度严格到位也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力保障。

(四)内部控制监督不力

内部审计不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影响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目前有很多上市公司监督评审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依靠内部审计部门来实现,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内审人员一般向经理层负责,甚至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使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独立性不强,不能客观、真实、公正、深入地开展工作,很难做出正确合理的审计处理决定;另一方面较多企业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甚至由企业会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人员,或由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高的人员担当职务,从而使内部审计变成对企业来讲可有可无的状态,这就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其次,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帐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再次,内部审计机构的力量毕竟有限,但很少有企业建立举报投诉机制,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以防范舞弊风险。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基于上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相应提出了如下完善内控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重视内部制度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企业一切管理工作,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开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上市公司管理层应进一步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企业各项管理工作都建立在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的基础之上,把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基础来抓,通过内部控制将公司治理、内部管理、责任考核、防范财务和经营风险等其他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不留漏洞,相得益彰,同时由于内部控制是一个全员全流程的过程,公司应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制度来引导、调控和凝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遵循性。

(二)实事求是,做好内控制度设计

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前提下,应保证企业顺畅运转而又不失控制,同时,要能对非常规业务进行有效地反应,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测和评价,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能进行有效地自我调节。建立好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合法,保证经营活动的高效、经济,保证企业内部管理活动顺畅而又相互制约,最终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目标的实现,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能力。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传统性和一般性。一般而言,设计企业内部控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因企制宜,兼顾灵活,同时应满足上文中提及的四个标准。

(三)引导全员,确保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到位

企业制度的建设和执行都是在一点一滴的具体过程中坚持下来的,大的制度要坚持,小的制度也不能放松。如果只建立制度而不谈如何执行,那么这个制度本身的威信就会荡然无存。所以,一个上市公司要想拥有强大的竞争力,首先要在行动上尊重制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制度的执行;其次,制度的执行归根结底要落到员工的具体行动中去,企业文化中应牢固树立起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把尊重员工摆在第一位,使员工意识到他们都是企业的一份子,有权利有义务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营。

(四)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审

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对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评审。监督评审可以是持续性的或分别单独的,也可以是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的。主要应关注监督评审程序的合理性、对内控缺陷的报告和对政策程序的调整等方面。在监督评审活动和纠正缺陷方面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应当不断地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内控的总体效果,尤其是关注公司主要风险和关键流程的监督评审活动;对内控系统应当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且内审要独立进行,内审人员应得到适当的培训,内审部门应配备称职和得力的人员,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当直接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要树立全员控制意识,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即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发现了内控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理。

第10篇

在x总的英明领导下,本人在xx年度,基本完成了相关工作任务,当然这其中肯定还有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今年,我将一如既往地按照领导的要求,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本着“多沟通、多协调、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发扬公司群狼博虎,无坚不摧的理念,全面开展20XX年度的工作。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熟悉金龙鱼客服工作的整个流程,多参与多走动,对于每个项目按时结案,做到少出差错;

二、全面负责公司内部的办公行政管理工作,协调公司各部门间各项协作事 宜;

三、完善公司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部门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公司的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可行;

四、根据今年的具体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考评制度,对员工业绩考评,及时汇报上级,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最重要的是加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公司人员的培训工作,基本思路和去年一样,力求形象多样化,增强趣味性;

六、及时按实登好各类台账,做好各项目的成本核算,以及各种材料的购买、使用情况,正确节约各项开支;

七、协助各项目经理及时做好应收、应付款项的工作。

第11篇

网络员工规章制度,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为更好适应公司的良性发展,增强公司的社会竞争力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公司员工规章制度,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1、员工应该热爱互联网事业,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有拼搏敬业精神,工作中要不断努力学习,积极开拓进取,不怕吃苦,没有业务和任务的时候要努力学习新的技术,不断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2、员工不得对外泄露公司的工作机密、工作方向和客户情况,不得破解公司机密文档、网络专线、服务器登录密码,如有违反本条者,作立即辞退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公司保持法律权利。

3、员工有义务制止和谢绝外来者动用公司内部的计算机,为防止外来计算机病毒入侵公司计算机系统,非本公司拥有的光盘、软盘不得在公司网络系统内使用。凡公司拥有的书籍、光盘、软件非经登记和同意批准,任何员工不得出借,带出公司办,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公地点。

4、员工对待客户应该礼貌、热情、周到、不卑不亢;处处为客户利益着想,对客户所提的问题应该耐心解释。为了保持高新技术公司形象,员工外出联系业务需着装整齐,举止文明,如确因业务需要陪同客户上娱乐场所不得从事有损公司形象的事情。

5、员工上班时间遵循丽水电业局上班时间规定,一般不提倡员工加班,如确因工作任务需要,需提出口头或书面申请。上班不得无故迟到、早退;工作时间,员工不得无故外出,如有特殊原因,需向公司负责人请假并在员工外出单上注明外出事由及请假时间。

6、员工应该在工作上互相友好协调配合、生活上互相关心照顾。员工应该保持公司卫生环境,关心和爱护其它员工身体健康,不得在办公区域内吸烟。

7、员工不得利用公司的计算机和其它办公设施做私事,一经发现,作经济处罚并立即辞退。员工在上班时间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得影响他人正常工作,发生上述情况并多次劝告无效者立即辞退。

8、本规章制度的考核与员工薪金挂钩。

9、本规章制度自制定日2001年11月1日开始实施,解释权和补充权归属丽水电力正阳网络信息技术公司。

第1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养老保险;标准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高速进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连带着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公司职工对于社会保障的需求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所提高,而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最主要的构成内容,是对于职工老龄化之后的一种基本保障措施。某电力公司担负着湖北省能源优化、电力供给上面的任务,公司内部员工为湖北省的电力公司奋斗了一辈子,为了确保职工退休之后福利、维持内部员工团队稳定、解决后顾之忧等,就需要加强公司养老保险管理工作。

一、加强养老保险标准化管理的目意义

社保工作直接影响着职工的生活利益,其服务的对象是庞大的个人信息,对个人压力的降低和安全意义重大。在新的形式之下,养老保险标准化可以有效的优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确保公司创造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因此,电力公司需要以原有的政策为基础,健全统筹计划,确保养老保险流程化、专业化、标准化,才能降低业务经办风险、提高公司服务水平。

二、目前电力公司养老保险遇到的问题

(一)缺少科学性管理

养老保险具备政策性强,且涉及期限长特征。养老保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在这段时间之内产生了大量的养老保险机制,或者实际运用的资料文档,且这些资料文件都直接影响即将退休或者未来五年之内退休的职工。然而,正是由于信息量的庞大,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导致信息散乱,长此以往下去非常不利于养老保险工作者全方面的掌握社保政策的变化过程,这样的话在遇到特殊状况的时候,就无从入手。电力公司养老保险具备一定的行业特征。原电力公司员工1990年开始设置个人账号,湖北省为了满足国家制定的政策要求进行省级统筹工作,个人账户于2007年开始执行。这样的话,造成在养老金发放、财务管理等方面电力公司遇到一些特殊性事情,尤其是最近几年员工流失度比较高,造成不管你是哪个行业、什么时间、什么工种都需要面对员工的流动性,增加了经办工作难度不说还带来一定的风险。电力公司经办缺少规章制度。电力公司养老保险的经办是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的,比如,湖北省城镇员工养老保险中心颁布的行业统筹指南,或者行业内部的养老保险计划书等,但是这些规章制度都缺少针对性的详细规则。

(二)养老保险经办和实际运用产生矛盾

首先,参保员工的管理方式比较松散,但是养老保险工作需要集中管理,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湖北省电力单位实施的是基本养老险省级统筹,全省预计有六十家,在职员工缴纳保险的员工预计两万,距离退休的员工长不多占到一半,且参保员工分布在省内各个地区,尤其是一些离退休很近的员工全国各地都有,少部分的员工可能移居到国外,这无疑给养老保险管理和服务增加了难度。其次,养老保险业务比较繁琐、冗长,但是经办工作者具备主动性,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养老保险工作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因此要求经办人花费很长的时间和耐心,且高精确度的处理。但是社保业务付出的多少,并不能会提升个人业绩,长时间下去,很容易影响工作者主动性。

三、实现标准化养老保险管理方式

(一)加强对养老保险的认识

从电力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上来说,社会保险具备一定的困难度和不可缺少性,尤其是在养老保险上面。所以,养老保险不仅仅当作职工退休后的福利,还应当结合当地政府的监管情况,提高对养老保险的积极主动性;保险的经办政策比较独特,尤其是养老保险,直接跟随职工的一身,所以应该做好梳理工作,确保所有的政策的系统性。

(二)注重科学化的管理

首先,全面了解所有与之有关的养老保险政策机制,参照业务的种类匹配相应的政策。此外,对于一些无用的、已经废除的文件或者资料,一定要留有底单。其次,依据湖北省城镇员工养老保险中心颁布的行业统筹工作说明、行业养老险申办流程等,结合本公司实际发展需要制定出养老保险计划,此方式不仅仅可以让经办工作快速了解电力公司内部养老保险涉及到的内容,还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还可以确保所有业务办理都有理可依;再次,加强养老保险工作的档案管理,确保所有的业务记录可以查询,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定不仅仅可以方便信息的查询,还可以当某一个员工离职的时候快速掌握公司状况;最后,加强电力公司养老保险经办人工作能力,确保其可以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三)注重经办和实际运用的协调

为了解决养老保险经办和实际运用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保证其统一的管理、有制度可依、人性化发展、高质量的服务,还需要加强经办业务的岗位职责、规章机制、操作步骤、参考标准和考核需求等,以此提升养老保险专业化管理水平和高质量服务。其具体方式为:第一,注重行业统筹公司的申报工作,确保所有的参考公司的申报不厚,提升养老保险工作的效率,以此降低经办工作的奉献;第二,注重机制的设立,加强基础性工作管理,提升公司养老保险管、支柱和服务水平;第三,将所有的操作流程细分出来,并将其复印装订出来;第四,注重人才培养工作,确保职工工作在良好的氛围之中,以此才能激发职工积极性。

四、结语

随着养老保险影响力度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经办业务越来越趋于标准化管理,而电力公司为了确保养老保险的标准化管理,就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革。本文选取湖北省某电力公司,从实际运用中阐述了养老保险管理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电力公司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聪,常安萍.浅谈电力企业社保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J].大众用电,2015(S1):11-13.

[2]王景兵,刘希,黄永聪.电力企业养老保险标准化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7(6):362-363.

[3]张晶.统一经办标准打造服务品牌——陕西养老保险经办标准化建设工作纪实[J].中国社会保障,2012(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