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

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

时间:2022-02-27 01:47:10

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

第1篇

榜样的力量 人生的航标

——学习张富清、黄文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榜样4》播出以来,我先后多次收看张富清、黄文秀、李连成、李萌等同志的先进事迹。这些时代先锋的感人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他们不忘初心,默默奉献,把对党的绝对忠诚铭刻心中、融进血脉,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不怕牺牲,保家卫国;到地方,他默默奉献,为民造福。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居功自傲,而是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年轻的大学生村官黄文秀同志,满怀对党的忠诚,和一心为民的情怀,扎根乡土,在扶贫路上,敢于担当作为,不懈努力,坚持完成“心中的长征”,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

学习张富清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他对党绝对忠诚的理想信念。虽然我们身处的时代不同,但我们的信仰和追求相同。在革命年代他冲锋陷阵,不怕牺牲。我要学习他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和平年代他矢志奉献,不求回报,我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黄文秀的先进事迹,要学习她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心系人民、认真履职的精神。她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扎根乡土,克服重重困难,一心为百姓,坚持脱贫攻坚。花季虽短,馨香永存。这些时代先锋,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光辉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做到时刻对党忠诚,矢志奉献,无论何时何地,始终做到听党指挥、跟党走,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我要以这些时代先锋为榜样,加强政治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强业务学习,用优质的服务回报人民,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同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将自己锤炼成忠诚、干净、担当的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第2篇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6.02.010

文章编号:1009-3729(2016)02-0067-07

作者简介:龚世星(1982―),女,安徽省六安市人,安徽大学助教,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榜样认同问题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一个重要问题,甚至是一个关键问题,但也是摆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2013年底,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要求高校结合大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特点,从榜样认同的角度推进工作。当前,传统的榜样认同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面临微时代带来的挑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传统榜样的认同。鉴于此,本文拟在论证榜样认同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途径的基础上,分析微时代中榜样认同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境遇,并从榜样定位和选取、宣传方式和途径、校园榜样文化建设三个角度,探讨微时代境遇中榜样认同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的现实路径。

一、榜样认同是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认同”这一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首次使用于心理研究领域。在他看来,认同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认可的内在自信”[1]。从心理活动过程的角度看,认同可被理解为两者并存的动态过程。其中,“认”是对自我、他人、社会诸种现象的认知,“同”是求同、自我归类、寻求与他者共有的素质或者状态。[2]显而易见,榜样的示范和引领在实现一个人内心认同的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我国德育的优良传统,榜样教育有着内化于心、外化为行的功能。毋庸置疑,榜样的力量在大学生群体中作用显著,是大学生树立目标、澄清价值、积蓄力量、实施行动的强大力量,是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认同的重要载体。

1.榜样认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

正如马克思所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同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有充分彰显其理论的彻底性和说服力,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理性共识,为其所理解、信服。从心理活动过程的角度看,大众接受某种价值观念要大体经历从被动接受、表面接纳,到慢慢过渡至自愿接受并依此反思修正原有价值信念与行为,再到真正信服并自觉整合至自身信念和价值信仰中、成为个体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个阶段。一般而言,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追求独立和真理、勇于怀疑和批判等特点。同时,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识别判断能力有限,因而易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受到多种价值观的干扰,有可能对主流价值观产生质疑和疏离。此时,树立有血有肉、积极向上、社会公认、众望所归的榜样典型,有助于大学生从具体的形象中靠近核心价值观,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而达到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

2.榜样认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情感上的认同。所谓情感认同,是指受众在对某一理论或价值观念认知认同的基础上,产生信任、充实、热烈、愉悦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强烈、稳定的情感,从而为进一步内化和认同这一理论或价值观念打下基础。相关研究表明,在对价值观念的培育过程中,同时调动受众情感因素会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更有说服力、受众更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增进教育的效果。从情绪体验上看,大学生情感丰富、情绪波动明显,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判断、反思能力;从道德发展上看,大学生爱憎分明,具有相对较高的道德水平和素质,易对关系到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思想、言论、行为等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榜样的形象很具体,且好找易学。近年来,政府不断宣传“感动中国”“全国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契合了如今榜样正处于由传统的“高大上”英雄向“草根平民”模范的时代转变。如能以促动情感共鸣为切入点,将有助于充分发挥情感认同机制的作用,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3.榜样认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行为认同是指在理性认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借助意志和信念的力量,通过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内化于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行动,最终固化为自我人格稳定的组成部分。据教育部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中国社会价值观现状的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当前我国公众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认识与实践这两个环节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必须在如何化认知为实践上作进一步努力。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面对拖延、恐惧、逃避等内心世界的负面力量,也要面对多元价值干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和现有制度保障不健全等实际困难。因而,实现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是此项工作成功的关键指标。榜样不仅传递给人们信任、感动和心动,更重要的是激发人们将正确认识付诸行动。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而言,榜样示范能促使其从“内化于心”推进至“外化为行”,即促使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实现知行合一,而这也正是这一工作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

二、微时代的榜样认同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境遇分析

当前,全球已进入由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微时代。所谓微时代,是指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介渗透至人的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特定时代。同科技史上的所有发明创造一样,在微时代,技术载体的发展推动了人们交往方式的变革,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4]。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底增加3 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底的85.8%提升至88.9%;从年龄结构上看,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从职业结构上看,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4.6%。[5]作为当前微时代中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交往来、社会心理、文化传播等方面都由于触网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以思想活跃、追求独立的大学生群体为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在榜样选树、榜样宣传等方面既面临创新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亟需有效破解并为我所用。

1.微时代的开放性和去中心化的影响

微时代的开放性和去中心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传统榜样的理性认同。与以往相比,微时代进一步加速了信息、意见传播主体的泛化和传播权力的全民化。在微时代,无论是何身份,所有普通主体的话语权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其信息与意见的传播扩散达到空前的自由,其个性价值、过往经历、境况细节随时都可能得到全民关注,或为千夫所指或被全民称颂。这种加速的“开放性”和“去中心化”趋势在维护言论自由、信息流通、塑造并彰显更具时代性、多样化的价值榜样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真假难辨、意见良莠不齐、价值多元激荡的局面。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言,微时代的此种特征对于传统榜样的认同选树、宣传模式的有效性及传统榜样的说服力会造成巨大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对传统榜样的理性认同。

一直以来,作为优良教育传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宝,榜样教育在选树宣传模式上多注重行政主导和宏观宣传,总体呈现出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单向度的遴选宣传模式和教育学习模式,大体看来,这些榜样主体体现了积极、正面、典型的总体特征,形象正面、类型较为单一。在传统封闭状态下,这一理想化的榜样形象通过权威认同机制的大力提倡曾发挥了积极、有力的教育功能,激励大众在苦难时期艰苦奋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守美德。然而,在公众文化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和信息传播愈加开放、多元价值交流交融交锋的微时代面前,单一的榜样教育宣传模式渐露疲态,“高大全”式的榜样形象渐失信任。2013年3月5日,南京在学雷锋日这一天上映了一部讲述雷锋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其上映首日出现了近乎“零票房”的局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微信、微博等网络空间中涌现出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多面复杂的榜样人物,并已然成为影响社会大众的客观存在。这一鲜明落差折射出当前传统榜样形象所遭遇的社会认同危机和教育示范危机,以及网络微空间中蕴藏的无限榜样资源和能量。

2.微时代的草根性和原创性的影响

微时代的草根性和原创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学生对传统榜样的情感认同。微时代凸显的草根性和原创性充分调动了社会情绪和个人情感,强劲唤醒着集体力量和个人智慧。当今的社会主流大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道德伦理和理想信念问题,更为迫切地呼唤多元价值竞争倾轧中出现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强音。借助微时代的技术平台、言论氛围、议题设置,社会大众可以更为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本真意愿和价值取向、真实评判和情绪情感,但也在局部造成了信息和情绪泛滥无序的乱象。同时,大学生的激情和冲动、理想和单纯也在微时代得到尽情发挥,但这也使得其对榜样的情感认同经历着严峻考验。

传统的榜样遴选十分注重榜样本身的正确无瑕,忽视榜样的个性、特点和有限性;在宣传主题中主要弘扬其感人、成功的一面,较少体现一个人面对选择、失败时的挣扎困惑等人性温度;宣传路径中多以官方为主导,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因而行政色彩浓厚、形式单一、方法雷同,容易搞形式、走过场;学习要求往往整齐划一、匆匆结束,忽视学生个体判断和感受,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尊重,难以使学生产生认同从而积极参与。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增进大学生对于榜样的情感认同,反而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挫伤榜样教育的公信力和美誉度。显而易见,对于既积极追求真理和理想,又充满怀疑精神的当代大学生来说,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榜样形象更能获得其信赖和接纳,积极向上同时真实丰满的榜样形象才能唤发其情绪链结和情感共鸣。

3.微时代的碎片化和隐匿性的影响

微时代的碎片化和隐匿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对传统榜样的行为认同。微时代促使人人成为信息、意见的交换者、发布者和生产者。一方面,信息舆论的多样性、观念选择的多元化,会促进社会的自由开放、媒介素养的明显提升、主导价值的实力增进;另一方面,主体信息意见的碎片化、主体信息和主题观念的隐匿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大学生对传统榜样的行为认同。

碎片化和隐匿性进一步消解了榜样的权威性,制造了价值选择的困惑,混淆了榜样认同的行为方式。首先,微时代进一步加剧了新媒体带来的碎片化特征,加剧了有效信息获取和价值判断选择的困惑。这种碎片化主要体现在这种新的交互性传播模式中的信息内容和个体时间两个方面。微媒体不仅加剧了信息的激增、传播的活跃,也导致对信息来源、内容和价值倾向进行有效监管和引导能力的弱化,增加了有效获取有价值信息和进行价值选择判断的难度;不仅加剧了信息内容的碎片化,也加剧了个体时间的分割和碎片化态势,压缩并消耗了个体对价值问题和道德现象的思考时间、意志和习惯。其次,在微时代,对榜样模范的效仿(行动)往往被以网络“点赞”“评论”等形式的价值点评所取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转移并置换了大学生对于榜样的行为认同方式,阻碍了其道德实践和习惯养成。

综上所述,对于渴望在参与中增进体验、在互动中传递心声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微时代的生活交往方式一方面为其价值观的树立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榜样新资源,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其在榜样认同中实现知情意高度统一的全面认同。

三、微时代境遇下榜样引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视域中的榜样引领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实现的是由内化到外化的完整目标。在继续坚持和完善我国榜样教育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良传统和作为主旋律、主渠道地位的同时,要结合微时代特征,从榜样定位和选取、宣传方式和途径、校园榜样文化建设三方面对榜样教育加以改进和创新。

1.借助微平台,塑造贴近时代精神的典型榜样

首先,应挖掘类型丰富的榜样以适应大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大学生群体朝气蓬勃、处于人生黄金奋斗期和价值选择关键期。当代大学生在享受着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丰富的物质、精神生活的同时,经历着多元价值思潮冲突嬗变、海量信息交杂冲突的困惑,期待着更加丰富多样的榜样类型以激励自身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因而,榜样的定位与选取应积极发挥微时代的优势,结合实际,走向多样化。具体而言,不仅要有传统的道德楷模、名人偶像、行业精英,也要借助微博、微信挖掘看似平凡无奇的草根英雄、凡人善举;不仅要有来自国内外的声名远扬的榜样明星,也要开发意蕴高远、贴近生活的微视频、微文学等弘扬校园内品德高尚、兢兢业业的师长楷模和勇于挑战、奋发图强的朋辈示范;既要有对形象立体、个性丰富的正面榜样的宣传学习,也要开展对反面典型、恶劣言行的充分剖析和集体探讨。事实证明,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元主导的大前提下,只有推动典型榜样的多样化发展,实现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层次立体的榜样精神与高度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才能更好焕发榜样的生命力。

其次,应彰显榜样的个性色彩以契合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作为准社会人的大学生,其发展需求呈现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现实价值与理想价值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多元价值观的激烈竞争,使当下社会过度重视物质需要的满足和个人价值的体现,忽略了精神需要的追求、社会价值的彰显与理想价值的追寻。在榜样教育中,我们既要继续弘扬志向远大、立意高远的崇高人物的榜样精神,也要注意避免将榜样过度完美化并作超现实的形象塑造和渲染。伟大出于平凡,榜样就在身边。被特意拔高的“高大全”式的榜样人物在历史浪潮的涤荡中会渐失颜色,而投射人性温度和个性色彩的英雄模范、平凡人物、平民故事则会永葆光辉、留存人心。因此,教育宣传者必须要充分了解微时代技术手段,打造富有感召力和人性光辉的新榜样,以激发大学生强烈的心灵共鸣,取得其信任。

2.发挥微时代优势,创新符合时展的榜样教育新机制

首先,应探索有效教育方法,提升榜样教育效果。微时代中,由于榜样教育的环境、载体、方式、对象乃至榜样典型本身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需要我们探索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方法。从发展趋势上看,当前的榜样教育需更加呼唤真实性、多样性、自主性、互动性,更加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网上与网下、外部灌输与自主学习、理论引导与实践示范相结合,更加需要将前期评选、中期宣传教育、后期实践追踪全程有机贯穿,要让榜样教育工作进社区、进课堂,进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心灵深处。具体策略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如大力发挥校园新媒体联盟的影响力和师生中意见领袖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利用主题班会、价值讲堂等引导大学生自觉提升新媒介素养和践行能力。

其次,应发挥多媒体宣传优势,构建榜样宣传立体通道。当前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移动网络已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必不可少的新工具,是大学生养成新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的重要途径,是各种社会思潮和舆论生成、交汇、散播的发源地,是多元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争夺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新战场,也是我们进一步提升和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地位的新阵地。因此,微时代的来临要求榜样宣传要多管齐下、优势互补,既要继续发挥和增进已有宣传途径的长处,也要发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宣传途径和传播模式的优势。为此,学校应依托新媒体联盟,进一步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危机处理机制等,增进对有害信息的过滤功能、微空间中舆情采集和动态摸底功能,以及榜样引领的创新、示范、宣传功能等。

3.吸纳微时代的新方式,建设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校园榜样文化

一是应提倡、鼓励大学生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增进对榜样的心理认同。美国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认为,个体通过观察榜样人物的言行及其结果可习得新的行为模式,因为实验观察表明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6]。正所谓,日用而不知,体认而不察。因此,要想让大学生将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分别展开的核心价值观加以落实,必须从其日常生活点滴中着手,以实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借助微时代即时信息发布的优势,特别是通过对先进人物、模范师生日常生活和心得感悟的分享,可以从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示范和激励,支持大学生在每日的生活点滴的进步和坚持中自觉向榜样靠近。

第3篇

[关键词] 女性 榜样教育 现状 成因 对策

女性榜样教育对社会文明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现代社会为女性发展提供了较之从前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机遇,一些女性抓住时代赋予的条件加之聪明才智创造了自己出类拔萃的人生价值,成为女性中的佼佼者和社会学习的榜样。成功的女性身上固然有傲人的智慧及优势,但她们内在的精神品质和思想才更值得全社会尤其是女性学习。但现今女性榜样教育如此重要的概念似乎根本未受忽视。那么,女性榜样教育的涵义是指什么?女性榜样教育的现状如何?如何才能加强女性榜样教育研究?这是我们探讨并努力想回答的问题。

一、女性榜样及女性榜样教育

(一)女性榜样的时代变迁

从古至今,每个时代都有一种女性美值得我们赞叹和仰望。伴随着历史的车轮,时代孕育出的非凡女性不断刷新着社会对女性的直观印象,不断改变着我们定义女性美的标准。正如马克思所讲“物质生活的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不论哪个时代的榜样,必须考虑当时的历史、社会环境,结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基础,这样界定才科学。我们探究女性榜样,必须了解其时代变迁,结合时代背景。

古代女性榜样精神集中于挑战“男尊女卑”的社会定位和“男主女从”的权利等级。“巾帼不让须眉”的谚语大家耳熟能详,花木兰的榜样形象直至今日仍然是激励广大女性积极投身于各项事业的楷模。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经历、智勇双全的聪慧才干令世人折服,她敢于挑战旧世俗的勇气依旧是当今女性实现自我梦想的源动力。近代女性榜样(1840~1949)体现了投身革命的热情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宋庆龄、何香凝等革命女性以坚强的毅力、恒心与刻骨的柔情感召了全世界,不少女性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书写了自己的年华,以她们的坚强意志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战胜逆境的激励力量。踏实肯干、拼搏奋斗的激情是现代女性榜样(1949~1978)的精神品质。敢闯敢干的女拖拉机手梁军是新中国的第一女性劳模,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在她优秀事迹的影响之下,千千万万新中国女性走出家门,奔向生产革命的第一线。改革开放之后的当代女性处于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对成功的定义丰富多彩,聪明睿智、富有个性和人格魅力的女性备受推崇。吴仪,国务院前副总理,以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威望不仅征服了国人,更是惊艳了西方世界。每个时代都有杰出的女性榜样代表了当时女性的发展方向,中国女性一直在榜样力量的引导和激励下前行。

(二)女性榜样教育的涵义

1.女性榜样教育的概念

女性榜样教育从优秀女性出发,以榜样女性所具有的工作能力、决策力、公关力、执行力、亲和力等特质为教育内容,对广大群众发挥一般榜样作用的同时侧重对其他女性的激励,使受教育者认同并产生主动接受的愿望,从而模仿、学习的过程。在这里之所以特别倡导女性榜样教育,主要是因为在当今社会男性榜样占了相当优势,不得不承认的是男女因生理差别导致了社会分工及角色上有所差别,但究其本质,男性、女性在道德要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以及对社会的支撑等方面权力等同。

2.女性榜样教育的意义

首先,女性榜样教育为榜样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现阶段榜样教育的理论成果虽然较为丰富,但视野较为狭窄,女性榜样教育的研究为其提供了新的研究维度和空间,并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女性榜样教育有特殊的教育对象,因而我们在榜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对象的群体特征,对榜样的选择与树立做出思考,将个体人格特质的因素加入,真正做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其次,女性榜样教育有利于提高女性及儿童整体素质,延展了社会关注的范围。榜样女性的树立,有助于广大女性产生模仿甚至超越的意念,与此同时,当女性榜样被置于示范席地位时,在他人的关注和模仿的压力之下也有自我保持、不断进步的愿望和意识。因此,学习者与被学习者在互动过程中使女性整体素质获得了提高。同时,基于女性在家庭所处的角色决定了女性是儿童天然的榜样,女性对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对儿童素质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女性榜样教育提供了一种客观看待男女性别的态度,为进一步确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提供机会。“男女平等”是当前社会中一直在唱的高调,可是实现的程度是多少?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女性榜样以她们的奇光异彩和无限魅力感动着所有人,同样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践者,社会角逐中的王者,只有同样以女性作为社会的楷模、时代的榜样,才能为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提供可能。

二、女性榜样教育的现状与成因

(一)女性榜样教育的现状

第一,对女性榜样人物的选择缺乏重视。据统计显示,社会选择榜样时女性所占比例大大少于男性。当前小学教材的所有任务形象中,女性仅占23.3,其中作为主角出现的仅占9.2,而在小学课本里有名有姓独立出现的人物中,仅有5是女性。这种严重的性别差异体现了男性潜在社会地位的优越性。男权主义性别歧视的传统观念犹如一张巨网束缚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及女性的身心发展。在社会这种价值评判之下,女性榜样教育的缺失也是理所当然了。

第二,女性榜样形象的确立过于高大。高大全式的标准甚至超过男性,令人望而生畏,反而失去或削弱了榜样的价值。榜样的选择应与学习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宣传上也应当贴近现实。现如今,对大多数女性榜样的推崇都以社会精英为主,均为各行各业的人中之凤。这样的榜样强化效应虽说能够引起广大女性的学习热情但又使得普通女性产生“遥不可及”的感受,认为这些女性榜样都具有“超素质”,发现自己与她们在能力上相差甚远,此时便会产生对自己的怀疑,丧失努力的信心。这与女性榜样教育需要实现的效果是不相符的。

第三,女性榜样性别气质模糊和弱化。如今,“中性化”是个炙手可热的词语。随着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和主流文化的变化发展,女性的性别气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多数女性榜样人物体现出了刚强、独立、果敢的气质,但此时社会上对这样的非凡女性又冠上了个含多种滋味的称呼――“女强人”。即“人们不再把你当做一个女人,同时,你还必须为这种‘不公正’承担全部责任:是你异化,是你男性化。”“女强人”的标榜让这些杰出女性丧失了“女人味”,失去了一个女性最初衷的温柔、贤惠,这样的称呼对女性本身就是一种歧视和压迫。女性榜样强调性别侧重,现实生活中如果刻意追求女性男性化的气质并以此为广大女性立标杆,而女性特有的和善、柔韧、重感情等气质被忽略甚至是不足一提,这就偏离了我们当初设立女性榜样人物的初衷。

(二)成因分析

1.社会因素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意识使得人们对女性已经形成了依附于男性的偏见,影响了大部分人对女性的看法。女性在为与男子拥有同等的社会地位而不懈努力,但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不少“重男轻女”的现象,女性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支持。除此之外,目前社会有一种主流思想赞美女性牺牲自我、忍辱负重的传统美德,实质上正是因为这种隐性的圈套将历代女性压抑在一定的生活范围之内,禁锢在固定的生活方式之中。实际上人们深层的价值意识仍然认为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女性榜样教育受此影响也并未得到重视,“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的确需要很大程度的努力。

2.个体因素

首先,女性的主体意识淡薄。女性总体的主体意识发展不尽如人意,依附心理严重,独立意识淡薄,自主能力较差,自我评价低下。现当今甚至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社会现象,一提起杰出女性,其他女性认为根本无需向这些榜样人物学习什么,相反她们认为这些榜样人物的光环太过耀眼,压抑了身边的男性还怎么能获得幸福?这样的“幸福观”着实让人惊讶,折射了当今部分女性主体意识的弱化。依附于男性地位的认识是可悲的,如果有这样自甘堕落的意识广泛存在,那么女性榜样教育缺失的事实也是必然。

其次,女性的权利意识不强。女性双重角色的身份冲突导致大部分女性牺牲了自我的发展。女性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担负着家庭与事业的双重角色,她们不仅是幸福家庭的经营者,孩子未来的引领者,还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承担者;她们不仅要做好妻子,好母亲更得为自己的工作有所成绩而付出脑力劳动。基于二者平衡的不易,多数女性甘于平凡,自愿回归到旧的价值体系,退到“贤内助”的位置之上做“家庭型”女性,牺牲了自我的发展,使她们对自己家庭角色的重视程度远胜于对自己社会角色的实现程度。如此,向女性榜样看齐对于她们来说毫无意义。

三、加强我国女性榜样教育的思考

针对女性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在继承榜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女性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从榜样选择、宣传教育、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注重榜样选择

首先,女性榜样人物的选择注意大众化和时代性。优秀的女性并非都是绝代风华,也并不是需要有富豪榜上那些惊人的数字和伟岸的公司,只要这些女性的身上体现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女性精神就堪称榜样。“观察者与榜样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特点,如年龄、性别、兴趣爱好、态度和价值观等等,会使他容易产生像榜样学习的心理倾向,榜样的吸引力就会更大。” 我们身边普通的女性角色,如乡村教师、清洁工、普通女工等,或许她们只是很低的起点,但这些女性榜样会让千万女性感到不平凡的可能,这种细微却强烈的心理共鸣将会对广大女性起到更具意义的榜样教育。更需注意的是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榜样人物,女性榜样当然不例外。政府对女性榜样人物的树立、宣传也应当与时俱进,以满足时代进步和人们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政府应当具有这种敏锐度去挖掘更多令人感动的女性榜样。

其次,女性榜样人物的角色和身份多样化。现代女性榜样的角色相对单调,常见的一般是身残志坚的残疾人,或是社会公益组成成员,再就是科学家、事业成就者,这并不符合目前我国多元化社会价值的要求。因此,在确定女性榜样人物时应注重人物角色特征的多样化以及社会身份的多样化。考虑群体中个体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需求,这样才能做到行之有效。此外,虽说在社会分工合作中,女性吸取男性的部分性格优势,如刚强、果敢、雷厉风行等可以帮助自己更快走向成功,但女性的温柔细腻、善于持家的形象不可以被忽略。不应当单单称赞女性榜样“强人”的一面,更应看到这些杰出女性身上的细心、谨慎、柔韧,这同样是广大女性需要学习的榜样特质。

(二)加大宣传教育

首先,注重加强女性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一种充分意识到个体的存在、价值、意义,并依据个人的目的去设计人生,依靠个人的奋斗去实现自我价值的明确的意识。”作为女性,应抛弃一切传统封建观念、抹去世俗的偏见,把自己看成社会主体,从骨子里认同自己和男性在社会贡献方面并无差异,在心理上肯定自己的能力并承认其地位。有了成功的动力和愿望才能树立榜样,这时榜样的作用才可能发挥出来。

其次,高度重视男女榜样比例问题。现阶段,学校教科书中榜样的男女性别比例有很大差距且教科书中仍多选用男性来说明问题。基于这种现象,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应有意识地平衡男女榜样的教育,避免在无形中使学生产生重男轻女的印象,这种潜在的不良影响应当在学校这一教育环境中首先杜绝。

最后,加大对女性榜样人物的宣传与学习。社会环境对每个人的发展、成长意义深远,如果在尊重女性的前提下,加大对女性榜样教育的宣传力度,这些优秀典范定能让广大女性受到启发。大部分的女性并无远大的目标,平时只对衣着打扮颇费心思,只求份稳定的工作和好归宿。在这样的气氛下,一些原本有志向有目标的女性难免被同化,因此社会上应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如报刊杂志、电视媒体、网络以及多形式的讲座、报告等宣传优秀女性的方式,引起广大女性的共鸣而激发她们的成就动机。榜样的直观性使人们在与自身的比较中明辨是非,提高认识与觉悟。

(三)完善制度建设

首先,制定社会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重视榜样女性的地位。赋予女性在新时期里的平等发展权,适当增加政治领域内优秀女性的比例。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修改案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将该法的第六条第一款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这充分表明了政府对女性政治权利的肯定以及对榜样女性的关注。

其次,教育和就业政策中倾斜保护女性,为榜样女性的发展提供有利社会环境。对待女性的教育与就业社会与政府应给予特别重视,这已是老生常谈,真正能起到作用才是关键。鉴于女性的特点实行针对性的特色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应该结合女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多展开适合她们发展的活动,开展特别课程进行一些技能的培训,实现因“性”施教,这种差别教育对优化女生的知识结构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女性就业问题上需要社会舆论为女性充分就业放宽政策,引导社会关注女性的实际需求。

综上,虽然现在女性榜样教育的发展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女性杰出者相对于男性也仅是凤毛麟角,但是只要社会各界认识到女性榜样教育的重大意义,加之当代女性自身观念的改变和努力进取,女性榜样教育将会取得可观的效应,未来的各行各业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女性佼佼者。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选集[M],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

[2]史静寰.教材与教学,影响学生性别观念及行为的重要媒介[J].妇女研究论丛,2002(2):32-35.

[3]李小江,等.女性主义――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195,197.

第4篇

关键词榜样教育榜样学习榜样精神

一、榜样教育问题的背景

榜样可使道德准则及行为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人格化,其所具有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等历来都被教育界所重视,榜样教育也被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方法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但现今的榜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榜样教育问题及原因分析

1.榜样确立的逻辑错位及形象选择的丰富度、层次感不足

学校德育中,榜样的确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影响、社会的道德认同与推崇。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政治力量的影响等。在这些影响因素中,社会的道德认同与推崇,往往成为学校判断和确立榜样形象的主要标准,然后再通过教材或教师等途径呈现给学生。这种判定与确立,多源于确立者的主观意志,属于由外至内的逻辑,即期望通过外在的呈现使学生产生内部的变化。这种逻辑有其合理之处,但对学生个体的认同和需求往往考虑不足。虽然近年来已注意尽量贴近生活,但在榜样的选择上,大多仍是从特定的人群中选出,有特定的道德和职业特征,一般是获得成功或做出突出贡献的成年人,以革命先烈、领袖、著名人物或时代性榜样人物等伟人化形象为主,多为被抽象化和概念化了的典型形象,形象的丰富度与层次感比较缺乏,使得学生感觉被动,并产生距离感,削弱了榜样教育的效果。

2.榜样事迹内涵挖掘不足及教育方法手段的形式化

我国的榜样教育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一般为思想品德课堂讲授、举办报告会和主题活动、课外参观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形式多样,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从总体上讲,对榜样事迹内涵的挖掘仍然不足,许多榜样教育往往流于对榜样事迹的简单知识表述和说教式的口号发动。甚至有些榜样学习的道德实践,也往往局限于在某一天去植树、清除垃圾、慰问老人或为希望学校捐款等,在学生还没有真正进行主体内化时,学习榜样活动已经结束。这样的榜样教育形式上轰轰烈烈,但在取得学生主体的心理认同或改变其行为认知等方面,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的活动会被学生嘲笑排斥,无法对学生主体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榜样教育的功利化及榜样学习的虚假化

榜样教育的功利化,是榜样教育方法手段趋于形式化的内在原因之一。以考试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和实用主义浪潮,以及榜样教育的激励价值运用不当,使榜样教育的实施主体和学生主体都产生了一定的功利主义倾向。就学校等实施主体而言,在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榜样教育藉以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也呈现出比较普遍的为应付检查或累积功绩而形式化教育的现象。在对榜样学习效果的评价上,也多注重的是对学生外在行为的量化评判,甚至出现造假的现象。就学生这一学习主体而言,在主动或被动地学习榜样时,也不乏仅为了个人的道德事迹被记录或受益而虚假作态的现象,甚至在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对一些真正以榜样精神为出发点实施道德行为的学生的嘲笑与排斥,影响到整个学生群体学习道德榜样的良好氛围。再者,我国的道德榜样所代表的往往是集体主义道德观,体现着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一些学生由于在榜样教育活动的短暂或形式化过程中得不到真正的认同和体悟,难以实现向长期本质性道德情感的转化。他们或者出于自身道德迷茫状态所带来的被动认同,或者是为了让自己不脱离主流文化,通常会选择对主流文化价值的虚假认同,形成一种在活动中有行为参与但无心理介入的虚假道德现象,形成了榜样学习的虚假化,而这种虚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榜样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导致造成恶性循环。

4.明星偶像趋于主流及传统榜样教育的边缘化

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处于心理逐渐独立的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在自我认识和自我确认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困惑和矛盾,在心理困惑和矛盾中,他们会逐渐转移对亲人的依恋,但由于以上所分析的榜样教育的方法手段形式化、榜样教育的功利化等原因,传统的榜样教育并不能有效实现这一心理转移。而当今各类媒体所展现的明星偶像,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时代感很强,所报道事迹多为短期内发生的事情,带着一种强烈的贴近感。学生在这种“准社会交往”中得到了一种特殊的人际交流,自然会将这些明星人物在媒体中介中当作一种真实人物进行情感认知,最终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认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种心理认同就上升至偶像崇拜。我们的传统榜样教育,与学生的明星偶像崇拜并存,却很少重叠,结果传统的榜样教育由中心主流逐渐趋于边缘化,而明星偶像则逐渐趋于主流。

5.传统的榜样精神与生命价值的相悖

我国榜样事迹的选择往往为“有病不看”、“不回家过节”、“不顾家人”、“死后出名”等,所宣传的道德品质主要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爱岗敬业和牺牲精神等,突出宣传个人的献身精神,这种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榜样精神确实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在以往的社会环境下尤其如此。但在现今社会的价值多元化的现实中,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比以前有很大的提升,传统的榜样精神和价值观的宣传措辞或主题,与当前流行的生命价值理论出现相悖,甚至被误解为对生命价值和生命尊严的蔑视,必须加以修正改变。否则,将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心理认同,即凡是榜样都会视自己的家庭和亲友及自身的健康于不顾,都是有伤不治有病不医,大多都以残缺的或不健康的身体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也只有这样去做,才是光荣的和道德高尚的。这种错误的心理认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三、为榜样教育问题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1.采取“由内至外”的榜样确立逻辑

榜样教育是通过外部所呈现榜样的激励作用来实现对个体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唤醒、调整、矫正的一种教育方法,我国学校德育榜样的确立标准似乎符合这一教育原理。但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主体的自主性是道德形成的内因,学生的道德内化及付诸道德行动才是德育的真正目的。榜样作为一种外在刺激的呈现,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认同和内在选择,其对个体的唤醒、激励和调整等功能才有可能达成。因此,应将学生主体的真正内在所需作为出发点,多搜集学生的信息,征求学生的意见,或者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榜样,采取“由内而外”的逻辑进行榜样的判定和确立。

2.榜样形象选择立体化、多样化、多层次

榜样形象应该如何选择?首先,在现代社会急剧多变与价值多元化的状况下,学生要不断进行价值观的选择和构建,需要榜样形象的立体性和多样性。其次,学生个体接受榜样影响的深浅程度,往往受自身年龄特征、生活境遇、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社会层次等影响,需要榜样群体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第三,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处在从儿童到成人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榜样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认同;在同一阶段中的不同个体,由于身心及生活环境的差异等,对榜样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默认和行为体现,也需要榜样的多样化和层次性。因此,在选择榜样形象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从“由内到外”的逻辑出发,从不同年龄层、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性格类型等方面选取榜样,做到立体化、多样化、多层次。

3.建立以践行为主的多样化教育手段,深度挖掘榜样内涵

对榜样进行内涵挖掘,不仅仅要了解榜样的思想和行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切身的实践。只有学生在自身的行动中达到个体心理与外在行为的相互作用和整合统一,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道德行动,榜样学习才会真正具有教育性的品格,才会真正实现长期的本质性的道德发展的可能。因此,践行是学生满足自己的道德需求,在行动中自我认知、自我领悟和自我创造的过程,是道德榜样学习的基础和最终目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国榜样教育中的各类活动都只是一个活动载体,这些活动实效性如何,要看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是否以道德动机为依托,是否有道德情感的充分投人,是否有行为的自觉性,否则榜样教育就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即使有效果也是短期场景性的。表面化的行为判断,必然带来形式主义的恶性循环。所以,榜样教育的开展,应以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为基点,将教育形式丰富化和实质化,超越形象上的教育发动,深度挖掘榜样的内涵,建立以践行为主的多样化教育手段,让学生主体以个人的道德提升为目的,从生活小事做起,在生活中体悟,把榜样教育抓出实效。

4.正确运用榜样的激励价值,减少榜样教育和学习的功利化因素

“榜样的激励价值主要来自榜样的与榜样所内含的特质相联系的两个重要特征:功利意义与崇高性。”在进行榜样教育时,应正确运用其激励价值,不能让功利主义影响教育的效果,更不能以功利主义作为出发点或成为榜样教育效果的评判标准。为此,实施主体和学习主体都要端正对榜样教育的道德意识,实施主体尤其要端正教育目的,要以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人的道德提升为基本目标,在教育形式、评价标准和群体认同等方面给予引导,引领榜样教育走上正常轨道。在学生的学习虚假化方面,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引导,让学生自身道德成长成为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动力,而不是外部规范、奖励或者虚假认同。

5.实施“偶像一榜样”教育,寻求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的合理重叠

学生的偶像崇拜是他们自身的发展和外界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宜一概视为坏现象,更不能简单地加以压制,而应该进行理性分析,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争取达到榜样教育和偶像崇拜的合理重叠,以有效的进行道德教育。有学者提出建立“偶像—榜样”教育,并对此类教育的特点内涵、心理机制、指导原则和特殊性等一一进行了分析,力图解答许久以来关于偶像崇拜和榜样教育相冲突的难题,也提供了实施的具体方法。这一提议近年已开始实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第5篇

笔者供职于浙江一所中等职业中学,长期从事政治课的教学工作。2009年在高一新生中开展了一次“比尔・盖茨、保尔・柯察金,袁隆平等科学家,刘翔、姚明、成龙等文体明星,你更崇拜谁?”的问卷调查,目的是想了解当代中职生心目中的榜样及其所推崇的榜样品质。调查结果显示:44%的学生选择了比尔・盖茨,8%选择保尔,12%选择科学家,36%选择文体明星。结果出人意料,现在的青少年更多记住的是偶像,而不再是我们政治课本上、媒体中极力宣传的榜样。当他们说起偶像,可谓滔滔不绝:职场精英如比尔・盖茨、李嘉诚;文体明星如刘翔、姚明、周杰伦、周星驰、成龙等等。正如网络中曾流传的顺口溜:“知道周迅的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

二、当前中职生榜样现状分析

学生心目中榜样的演变折射了时代的变迁,这使得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早在20世纪初,随着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全国热播,就引起以大学生和青年人为主体的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争论的主题是:“保尔与比尔(比尔・盖茨)谁更伟大?”“时代更需要保尔还是比尔?”,其后又有关于“市场经济时代我们还要不要学雷锋?”等争论,表明青年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更确切地说是偶像)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发生着变化。

所谓榜样教育,即是以先进的典型人物为榜样,宣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行为,使学生从他们的事迹中受到启迪和鼓舞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人生观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学校政治课教学中一向占据着重要地位。运用榜样进行行为教育很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如果能科学合理地在政治教学中运用好榜样教育,定将对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不能放弃榜样教育,要通过它来整合社会的思想,凝聚民族力量,形成“见贤思齐”的优良传统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因此,面对新形势,政治教学中的榜样教育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探索新时期榜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德育作用。

三、政治教学中的榜样教育应该与时俱进

1.首先在榜样的选取上要与时俱进

(1)选取的榜样应具有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因此,在榜样的选取上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北京公交车司机李素丽、苦学苦练技术创新的青岛港集装箱码头工人许振超、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四川山区邮递员王顺友、勇于担当自强不息的大学生洪战辉、艰难创业热心公益事业的比尔・盖茨、勇于科技创新献身航天事业的“神舟飞船”团队、廉洁自律克已奉公的国家干部孔繁森、忠诚履职勇敢无畏的好警察任长霞、积极打假维护自身权益的公民王海等等都可以是我们选取的对象。这些榜样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勇于创新并能引领时代风尚,推动社会发展,他们的事迹对当代中职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起到推动作用。

(2)选取的榜样应为中职学生所熟悉。选榜样要选中职学生熟悉的人,越具体越熟悉的人对学生的影响越直接,也越见效。教育本身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教育效果的取得最终取决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其前提就是教育认同。完美的、高不可攀的榜样往往会让中职生望而生畏,可敬而不可亲,进而不可学,中职生选取的榜样可以是他们熟悉的文体明星、职场精英,甚至就是他们身边的父母、亲戚、朋友、学长。中职学生和普高学生相比,学习任务不重,业余时间更多地参与文体活动,他们接触更多的是一些文体明星, 因为熟悉了解这些人物,觉得可亲,易于认同他们身上的某些优秀品质,进而去模仿、践行,这不正是榜样教育要达到的效果吗?所以选取学生熟悉的榜样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选取的榜样应具有针对性。要适当选取职场榜样。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三年后要走向职场,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在榜样教育中选取职场成功人士对其更具有吸引力和可学性。榜样是学生前进路上的标杆,尤其是职场榜样的成功经验、优秀品质对学生来说更具有借鉴性和指导性,当然在榜样的选取上要避免功利化、庸俗化的选择。既要选取比尔・盖茨、李嘉诚、马云等财富精英,更要选取李素丽、许虎、许振超等立足本职的普通劳动者。对于中职生来说,本校、本专业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们成功的职场经历尤其具有说服力,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秀毕业生这一资源,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

(4)选取的榜样应具有可及性。以往我们所树立的榜样,他们大多数的品德和精神无疑也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我们不得不否认,在宣传中,一些典型被习惯性地打造成高大全的形象,甚至被拔高到大多数人只能仰视而无法企及的高度。这样的典型在被人们敬而远之的同时,也失去了真正的引导作用。榜样在某种程度上是样板,是学生的行动目标,因此,榜样的选择不要脱离广大中职生生活与学习的现实状况,学生与榜样之间的差距界定得越合理,实现榜样目标的希望就越大,其行为的动力也就越充足,榜样作用的发挥也就越明显。

(5)选取榜样应重视生命价值。在榜样教育过程中,不应以生命和健康的奉献为宣传主旨,应该提倡生命价值的崇高,并强调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让每一位学生个体都能注重自身的生命价值,以健康的身心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我国,长期以来,未成年学生投身抗灾抢险、绝地营救或与侵害他人的暴力犯罪行为作斗争被当做见义勇为的美德大加提倡和鼓励,催生出一个个小烈士、小残疾人。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实施,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对未成年人权益尤其是生命权、健康权的保护,中职生年龄分布大多在16-18岁之间,基本上都属于未成年人,因此在选取榜样时应体现生命价值,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教育,变力所不及的见义勇为为力所能及的见义智为。

(6)选取的榜样应具有继承性。与时俱进的继承,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传统,相反的,一些传统榜样比如:保尔・柯察金、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身上体现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是跨越时空的,永不过时的,所以与时俱进的同时不能割裂传统,确立新榜样并不是全盘否定老榜样,传统榜样与新时代榜样应互补并存,科学的做法是挖掘传统榜样身上恒久的精神力量,赋予其时代精神。笔者曾经在学生中开展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学雷锋?怎样学雷锋”的讨论,在以往的榜样教育下,学生心目中的学雷锋就是做好事,这是很片面的。通过讨论,就是要让学生去发掘雷锋身上的时代精神,让雷锋精神与时代潮流合拍,认识到雷锋精神不仅集中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而且在改善和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激励代代青年奋发有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榜样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

不仅在榜样的选取上要与时俱进,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更要与时俱进,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榜样教育。

(1)榜样教育要内涵丰富切忌形式化。传统榜样教育往往流于对榜样事迹的简单知识表述和说教式的口号发动上,在学生还没有真正进行主体内化时,学习榜样活动已经结束。这样的榜样教育形式上轰轰烈烈,但在取得学生主体的心理认同或改变其行为认知等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要提高实效,首先要营造学习榜样的氛围:先让学生有一个接触、熟悉、亲近榜样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去发现榜样身上的优秀品质,取得心理认同进而改变行为认知。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比如对比尔・盖茨的学习,许多学生最初只是因为其世界首富的身份而心生羡慕,很少会关注其成功前的创业艰难以及成功后的乐善好施。这就需要挖掘榜样的事迹内涵,并引导学生学习榜样优秀的品质,而不是留于功利的表面。

(2)榜样教育要注重实践切忌灌输。传统榜样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且多以理论灌输为主,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由外到内的说理灌输,对榜样的学习要求整齐划一,不是从青少年的具体情况出发,缺乏对青少年内心世界及心理需求的了解和沟通,忽视学生的情感认同度和心理体认程度,而情感认同度和心理体认程度正是榜样教育有效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要使榜样教育真正有效,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情感认同度和心理体认程度,也就必须要改变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榜样教育方式,采用知行合一、注重实践的教育方式。

(3)榜样教育要务实切忌神化、庸俗化。榜样教育不是高大全的圣人教育,十全十美的榜样只能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从而缺乏可学性。一个血肉丰满的平民楷模比一个高不可攀的道德偶像更能得到学生认同, “跳一跳够得到”。事实是,也只有一步步登高,才能走向纯粹和崇高,神化榜样只能适得其反。

榜样的教育更不能庸俗化,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由于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对一些榜样,人们往往会做出庸俗、功利的判断,从80年代“大学生张华该不该救老农”到如今“湖北荆州大学生救落水儿童牺牲三人值不值?”,都折射出社会上某些人庸俗的功利的心态,在中职业学生中的榜样教育中尤其要注意避免这一点:在知识经济时代里,既要学习比尔、李嘉诚、马云这样的创新创业人才,更要学习保尔、张华、荆州大学生们这样的道德楷模。

第6篇

 

 

央视《榜样6》观后感1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日历“翻”过四季,在即将跟2021年说再见的时候,《榜样6》(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2021年12月8日晚间8点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首播。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榜样6>(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学习收看工作的通知》下发,要求全体党员观看《榜样6》,认真学习榜样精神,深入领会榜样力量。

   今年的榜样,有“七一勋章”获得者,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开展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榜样的力量感召全党。今天,我们致敬榜样,将摆好“传承”“真心”“担当”的“风向标”,勇做一朵朵方向坚定、历经淬炼、奔涌不停的“后浪”,用实际行动谱写时代华章。

   方向坚定,用“传承”培根铸魂,培育“瘅精瘁力以成之”的“信仰之心”。“信仰,是一种向阳而生的力量。”“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随时准备着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党旗下紧握的不再是拳头,而是坚定的理想信仰。57年如一日扎根边防巡边护边20多万公里,写就边境线上的“活界碑”的魏德友,始终秉持“我为祖国守边防”的坚定信念,用坚守诠释“青春”、脚步度量“国界”、一生塑造“丰碑”,这一股坚定的信仰所蕴含的力量,再现共产党人勇于献身革命事业的优秀品质,让共产党人前进的路途闪烁着划破黑夜的光芒,感染、鼓舞、召唤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立于时代潮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唯有党员干部坚定信仰初心,对标对表将学习感悟化为旗帜鲜明听党话、跟党走的自我行动,努力追求卓越,不断增强“忠诚度”、淬炼“纯净度”,根植中国大地、献身革命事业,做新时代榜样辛勤耕耘的“播火者”“擎灯者”。

   奔涌不停,用“真心”锤炼作风,锻造“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为民之心”。见贤思齐,学习榜样心,指引无悔的人生。“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全体党员干部要肩扛“铁的担当”,以务实之行奋发作为。连续9年上访“4个零”、新时期城市版的“枫桥经验”,荣获国家级荣誉16个,群众满意度长期保持95%以上……新时代“好书记”孙金娣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基层党员干部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标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的干部要借助当前学习“榜样”活动之契机,以榜样精神为“镜子”“尺子”,身入心至、以民生为重,做到“每日三省吾身”,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时刻量出差距,汲取榜样精神营养,练就处变不惊的定力、勇于开拓的魄力、攻坚克难的能力、不懈奋斗的耐力,好钢方能锻打淬炼出好刃,成为堪国之大用、担国之重任的栋梁之材。

   历经淬炼,用“担当”凝聚力量,彰显“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之心”。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这一路成长,正是因为有无数的共产党人,以艰苦奋斗的足迹、辛勤付出的汗水,自觉肩负历史使命、找准前行方向,不断摆正“赶考姿态”,才得以换来今天恢弘壮阔的历史画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当代愚公”黄大发,以“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建成一条“生命渠”;“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1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寸步不退、拼死搏斗;“为国铸盾”功勋陈定昌,“科技强国”成为毕生的心愿和夙求……在新的征程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党的新生力量在斗争中壮大,共和国命运在斗争中孕育新机,铸就“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政党传奇。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将如众榜样的样子,始终保持“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的执着,接好“传力棒”,当好接班人,在榜样的耀眼“光环”下,以奋斗姿态和斗争姿态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央视《榜样6》观后感2

   近日,学校老师都纷纷观看了专题片《榜样》,感触颇深,用榜样的身体力行,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深深刻入共产党人内心深处的亘古不变的誓言和坚守,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青春用鲜血甚至是生命守护着国家和人民,不怕苦不怕难,不畏牺牲,英勇前进,用生命书写为人民服务的辉煌篇章,践行一心为民的壮丽誓言。

   《榜样》是当下教育培训党员的生动教材,也是千千万万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精神食粮。坚定的信念信仰、心怀群众的情怀、勇于当担的责任意识、创新奉献的进取精神无一不让人心中充满感动和敬佩,作为教师,同时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只有不断学习,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一步步向优秀党员靠拢,一步步成为高素质的合格党员和优秀的教师。

   榜样,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充满力量,给我们以正确的方向指引,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学习榜样的优点长处,将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进!不断向榜样靠近。

央视《榜样6》观后感3

   根据公司党委要求,采运用地党支部迅速行动,认真组织党支部党员干部收看《榜样_》专题节目。在观看过程中,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震撼着我的心灵,澎湃的心潮怎么也不能平静。在生活中,人们常把有高风峻节、能起表率作用的人,赞誉为“榜样”。只有心系祖国、情系人民,才会有奉献的决心,才会有“大爱”的胸怀。榜样的事迹是初心谱写的诗句,内涵隽永,感人肺腑,正如战“疫”先锋——与“死神”抢人的硬汉张西京,亦如正如抗疫一线中“摆渡人”汪勇。还有达娃仓决、张宏……榜样们正如天上的“北斗”,指引我们信念的方向,时刻为我们的人生与信仰“导航”。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当细细品鉴榜样们用初心所造的“诗”与“酒”,追随榜样们用信念凝聚的“北斗”,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和效仿,让我们每一个人也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迸发出璀璨的光芒。

   “南山老翠几千尺,北斗寒芒第一星。”我们要把榜样的“容量”转化为“思想的当量”。通过观看《榜样_》,我深深地被触动了。专题片里的榜样是看得见的伟大品格,诠释着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他们信仰坚定,有的深藏功名,有的心系人民群众,有的勇于担当,释放出了强大的正能量,成为我们时代的精神标杆和旗帜。以榜样为标杆,让我们知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以榜样为旗帜,指引我们方向,引导我们不断向好的方向前行和发展。榜样身上散发出的鲜红底色、担当精神、为民情怀,成为了我们不折不扣的“北斗导航”,不仅充实着我们的“思想当量”,更为党员干部提供着“精神导航”。

第7篇

【P键词】高职院校 榜样文化 育人

一、引言

榜样是优良品质的集中体现,是道德的楷模,是先进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代表。而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榜样作用尤为明显。它不仅仅是高职院校内部优良品质与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职院校内部先进文化的象征,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另外,榜样,作为一个主观意识的存在,蕴含着积极的文化意义,具有催人奋进的无穷力量,对全社会、全高校精神力量凝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榜样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无影无形,无声无息,无法识别,无法触摸,更无法传递,需要依靠一些可感的载体才能传承与发扬。而榜样人物和他们的模范事迹以及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就是良好的可感的载体,传递与表现出高职院的校园文化的积极意义,使高职院校涌现出更多好人好事,感染与影响着更多的教师与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升高职院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榜样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榜样文化,有利于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累积着无数成功的探索经验与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其中包含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等,都能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都能激励着我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榜样文化的定义与阐述并不完全一样,但其本质与意义是一致的。而在榜样文化中,其突出的表现载体就是榜样人物,他们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说,最美丽教师张丽莉,热血热心的郭明义,捐肝救子的妈妈陈玉蓉等等,他们作为传统美德的榜样,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传承与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一些先进的榜样文化,富含中华传统美德的先进事迹,可以引起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校师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从而不断丰富与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精神风貌,促进中华传统美德在各大高职院校的传承与发扬,扩大中华传统美德影响力与传播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

(二)榜样文化,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榜样文化的核心,而核心的价值观更是榜样文化的精髓,是全社会的精神旗帜,指引与引导全社会向积极方向前进。众所周知,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政党或者国家都有一套符合自身发展实际与发展需要的文化规范与价值判断标准,它是独特的,不轻易被模仿的。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等,充分概括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的价值观,占据着主导地位,要从细节上体现与践行。而高职院校对榜样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榜样人物进行报道与宣传,从榜样文化的细节中出发,能够有效地塑造出高职院校师生的思想文化观念,全面提升高职院师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指引与引导高职院校师生的社会行为,严格规范,严格落实,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另外,在高职院校中,榜样人物与榜样事迹不仅能教育师生,引导师生的日常行为,而且也能给师生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感动和熏陶。而这些感动和熏陶的背后,是与师生们的思想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所以,高职院校通过对榜样人物、榜样事迹、榜样文化的报道与传播,在肯定榜样人物道德品质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师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践行,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具体,更加可感,增强高职院校师生的文化认同感。

三、结语

榜样文化是传承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传递与激发社会正能量,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养,对构建和谐社会,凝聚全社会的精神力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是前沿信息的最初接收者,也是推动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在高职院校范围内进行榜样人物、榜样事迹与榜样文化的大力宣传与推广,可以加强师生对榜样人物、榜样事迹与榜样文化的了解。师生在获得感动的同时,也能洗涤心灵,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积极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的优良品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邓欢.大学生榜样在校园文化育人中的引领机理探究[J].华夏地理, 2015(04).

[2]范迎春.当前榜样文化的审视与反思[J].教学与研究, 2016(03).

第8篇

一、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学校区别于家庭和社会的最不同的教育空间,教学是学校区别于家庭和社会的最不同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专业化的教育者与系统化的知识传授,而课堂教学则以严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最集中地呈现着学校教育的这两点优势。因此,课堂教学就成为了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首先,课堂教学的严谨性确保着学校榜样教育的真实性。榜样人物事迹的真实性是榜样教育存在的生命基石,榜样成长环境的真实性是榜样教育实施的历史根基。一旦这两个真实性在受教育者的心中受到动摇,那么,榜样教育所承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都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冲击,而这对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而言则尤为明显。所以,保证榜样教育内容的严谨真实极其重要与必要。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主体局限性以及学校教育其他环节的主体多元性都无法与课堂教学中极为突出的教育主体专业性相比,这就使得课堂教学成为了确保榜样教育真实性的核心阵地。

其次,课堂教学的系统性避免了学校榜样教育的表层化。榜样教育的内容绝不仅是榜样人物事迹的表面介绍,榜样教育的目的也绝不仅是对榜样人物行为的简单模仿。如何让受教育者通过榜样教育感悟、认同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并进而内在地影响自身的精神世界和实践行为才是榜样教育的应有之义。榜样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榜样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决定了榜样教育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因此,榜样教育必须对榜样人物的精神品格进行具有历史环境与时代背景的系统解读,使受教育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而组织严密、系统持续的课堂教学正是对榜样进行深刻透彻理论分析的最佳方式。

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将榜样教育内化在全部课程之中。榜样教育是利用促使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优秀人物的行为、思想和精神资源而进行的教育。所以,榜样教育既是价值理念的教育,也是知识经验的教育。榜样的价值不仅仅表现在道德层面,榜样还引导着人们对美的崇尚、追逐与兴趣。将榜样教育生动熟练地运用在各门课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知识出现“见物不见人”的粗浅与尴尬。因此,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严谨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知识性教育的基本途径,应该将各门课程蕴涵的榜样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将各门课程已有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兴趣、丰富知识、提升境界。

二、校园文化是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的效应场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氛围。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渗透性和互动性的特征是使校园文化成为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的精神氛围与功能平台的属性依据和构建着力点。积极打造校园榜样文化,不但是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的重要实现途径,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首先,校园文化的渗透性使学校榜样教育最大程度上摆脱了时空限制。校园文化本质上是指在一所学校的特定空间中,教师、学生、职工等学校成员所形成的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作为总体文化建立在学校成员的个体文化基础之上,在形成之后校园文化又反过来影响每一位成员的个体文化。广义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硬件环境以及服务管理在内的全部学校育人环节的建设,狭义上则是指在固定教学计划之外旨在打造和夯实学校教育理念,培养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学校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建设。与课堂教学相比,校园文化在榜样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较少受时间约束地存在于校园空间的每个角落里和学校活动的每个环节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榜样教育更加经常而持续地渗透在学校每一位成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言行举止。

其次,强烈的互动性使校园文化成为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有机统一的最佳平台。李长春同志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充分发挥青少年在学雷锋活动中的生力军作用”[2]。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在尊重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校园榜样文化的建设中得到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在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中推进校园榜样文化的建设。

因此,应该积极打造校园榜样文化,将榜样教育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校园文化的载体可以分为静态载体和动态载体两种形式。要在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中充分利用楼宇、宿舍、橱窗、板报、墙壁、走廊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悬挂与张贴榜样人物的画像和格言,体现榜样教育理念。要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利用报告讲座、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文艺演出、主题班日等多种形式宣传榜样精神事迹。无论是对静态载体的选择还是对动态载体的设计都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建设。要通过学生广泛参与的评选身边同学榜样的活动,为受教育者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身边榜样身上获得最直观的激励和最直接的力量。

三、师德师风是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的主心骨

师德师风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所在。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3]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示范性意义与基础性作用都要求在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中必须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核心任务抓紧抓好。

首先,教师言行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必须以榜样的身份成为榜样教育的内容。教师应该是学生的第一身边榜样。榜样分为经典榜样和身边榜样。经典榜样人物由于其完美崇高的境界、感人突出的事迹、巨大显著的成就和广泛深远的影响而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是,时空的距离也必然带来感知的距离,尤其对于更多采取感性认知方式认识世界的青少年而言,这种距离感则更为突出。而身边榜样则打破了时空界限,增强了榜样的亲切感和易学性。教师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必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教师的众多言行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甚至模仿。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必须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就如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杨浦高级中学特级教师于漪所言:“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

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学校榜样教育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无德无以为师”。教师不但必须用优秀的言行产生示范性价值,而且要用高尚的道德在学校榜样教育的全部环节发挥基础性作用。教师推荐经典榜样的影响力和选择身边榜样的权威性既依赖于教师自身被学生认可与爱戴,也取决于教师的正确价值观和优秀分析讲解能力,以及教师自身对榜样人物的感同身受。所以,如果一名教师不能将师德视同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呵护的话,那他就不会真心地并且全身心地在榜样教育中投入感情、信念、精力、智慧去积极主动选择榜样、生动灵活解读榜样,而他所进行的所谓的榜样教育一定会流于形式,甚至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导向。

因此,必须以饱满的情绪将师德师风作为学校榜样教育的灵魂工程加以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以其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建设方式自然地包含在学校榜样教育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己做起、注意点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身边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该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进行具体部署和指导,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结果进行及时总结和巩固。对于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典型要加以表彰和宣传,并在职称待遇等方面进行适当倾斜,以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奉献者寒心。

四、社会实践是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的助推器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社会实践为学校榜样教育克服片面化、孤立化和阶段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社会性和实践性不仅是社会实践活动最鲜明的两个特征,同时也标明学校榜样教育的目的与归宿。

首先,教育的过程本质上而言就是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成为人,使人社会化。学校榜样教育绝不是为了使学生树立起自己的高尚境界与优秀能力而孤芳自赏,而是要锻炼与提升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与精神力量。榜样来自于社会,榜样的力量要作用于社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社会的广阔天地里进一步深刻认识学校所学的榜样事迹和榜样精神,进一步理解榜样产生的社会氛围和时代因素,从而践行榜样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

其次,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使得社会实践成为学校榜样教育的最重要建构路径和最终归宿。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在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的同时,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体会,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助人为乐的爱心公益活动、艰苦奋斗的劳动实践活动、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在关注社会的公益中感受榜样的魅力,在挥洒汗水的劳动中切身体会榜样的辛勤,在真心给予的奉献中领悟榜样的崇高。

因此,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以不断推进与巩固学校榜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实践既不等同于学校组织学生所进行的全部实践教育,也不等同于学生在学校之外的社会和家庭中所从事的全部实践行为。社会实践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进行的在学校之外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所以,一定要充分发挥学校与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学校要积极组织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结合校内所进行的榜样教育开展参观历史博物馆和革命纪念地、瞻仰烈士陵园和伟人故居、访谈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直观性榜样教育,开展参加义务劳动、勤工助学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榜样教育。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重点要做好教师组织指导和整合社会资源的工作。

五、学校管理是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的方向盘

学校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中枢神经。学校管理由于组织自身的规模适度与专业集中的特点相较于社会管理和家庭管理而言,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优势实现榜样教育的常态化。而相对于学校工作的其他环节,学校管理以其全局性和导向性的特点发挥着全面统筹学校资源、牢固把握教育方向的作用。

首先,学校管理的全局性使得合理配置一切学校榜样教育优势资源成为可能。学校榜样教育的常态化要求必须对学校教育资源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整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周密部署、合理安排,形成合力,推动学校榜样教育高效率科学地开展。学校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利用榜样教育在学校各环节、各领域的特点与优势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其次,学校管理的导向性确保着学校榜样教育的正确方向。榜样教育的核心本质上是价值观教育。党的十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方向决定一切。形式再生动,手段再丰富,如果方向错了,所谓“榜样教育”中树立宣传学习的所谓“榜样”只会给学生带来思想的混乱和道路的迷失。这就要求学校一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指导和积极引导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的榜样教育工作,决不允许在学校榜样教育过程中出现重大方向性错误。

因此,必须以学校管理的统筹兼顾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健康发展。学校管理在榜样教育中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建立健全学校榜样教育的常态化机制上。既要注重各种主题榜样教育活动的开展,又要注重日常榜样教育教学行为的运行。既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职工对榜样教育和榜样学习的热情,又要努力保证榜样教育经费、场地、设备的有力支撑。既要尊重榜样教育主体与对象的自主选择,又要把稳榜样教育的正确方向。以学校管理的有力领导实现学校榜样教学的别开生面、榜样文化的积极构建、榜样评选的公平公正、榜样践行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03-03(2).

第9篇

榜样观后感(一)

他们的高尚品德,温暖了人心,感动了中国,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结果揭晓,引发社会各界积极评价和学习热潮。各地干部群众表示,要向身边这些平凡而伟大的道德模范们学习,从身边做起,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做起,把良好道德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

各地干部群众认为,全国道德模范是当代中国的道德标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他们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怀,见义勇为、勇于担当的无畏精神,以诚待人、守信践诺的为人品格,敬业奉献、勤勉做事的职业操守,孝老爱亲、血脉相依的至美真情,彰显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大美,感动了全社会,温暖了全中国。

山东省委党校副校长王延超说:这些道德模范就是这样一个标杆,他们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让我们每个人可以学习、借鉴,以促成一个充满爱心、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道德模范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致公党北京市委门头沟区支部副主委柴华林认为,通过评选表彰活动,树立道德模范榜样,使之成为公民效仿的楷模,对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前进街道东光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曹伟说:道德模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让人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光辉。

19岁的霜福伟置自身安危不顾,勇救落水女童的英勇事迹,深深感动了四川大学研究生林碧锋,作为一名90后大学生,霜福伟在危难关头跳入汹涌的怒江,抢救素不相识溺水女孩的英雄壮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峰精神就在我们身边。在当下社会,像霜福伟这样的道德模范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时代前进需要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榜样的激励、示范和引导作用是巨大的,相信公民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能激励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学习道德楷模、争做道德楷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干部苏昊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此,基层社区干部有更深的体会。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长通街道光复路南社区党总书记、主任陈玉英说:我们做基层工作有时很辛苦,甚至有时候还不被群众理解。但是通过对道德模范事迹的学习,发现和人家一比,我们工作中面临的困难都不是事,大家的干劲更足了。评选表彰活动,也带动了大家创建文明社区、幸福社区的积极性。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到今年已是第四届了,每届候选人的事迹都令人感动。今年出现的多位80后、90后大学生让人眼前一亮。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教师顾华宁说:这些有爱心、有担当、有勇气的大学生让大家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霜福伟、热汗古丽依米尔的感人事迹给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

各地各部门表示,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道德建设,把道德建设同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引领者,以优良党风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广海认为,在树立道德模范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制度建设。否则,一百个道德模范对社会道德建设的正面推动力,将不及一个身居高位的官员贪腐对社会道德的破坏作用更大。

柴华林、崔致梁、张晶等干部群众还建议,进一步探索完善引导社会风尚的长效机制。比如通过设立奖励基金等方式,打造出一个更加健全的奖励机制与荣誉体系,让大家时刻能感受到好人受尊敬、相信好人有好报,促使更多人自觉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道德新风尚。

榜样观后感(二)

电视专题片《榜样》,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通过访谈、讲述等形式,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生动展示了罗官章、支月英、李万君、苗振水、吴孟超、李贝、王恩东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形象,热情赞美了他们牢记入党誓言、甘做人民公仆的共产主义战士情怀。在观看节目之中,我数次被他们的事迹感动得潸然泪下,更为他们高尚的人生境界而由衷的敬佩。伏案沉思,我有几点感触:

第一,从他们身上,感悟到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追求。过去的士大夫以“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人生信仰。于是,就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取得开天辟地的辉煌成就?我们党在长达60多年的执政中,为什么能够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答案显而易见——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由具有坚定信仰的人组成的。回顾党的光荣历史,在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中,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比比皆是,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执着于信仰,不怕困难,勇于牺牲;再如一代楷模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等,他们同样忠诚于信仰,不畏险阻,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同样,在《榜样》节目中,罗官章、支月英、李万君、苗振水、吴孟超、李贝、王恩东等这些普通的党员,以他们平凡的事迹,再次为我们诠释了信仰的伟大力量。是啊,新中国正是在这样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共产党员引领和奋斗下,才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创造出美好、灿烂的今天!

“民之难即党之忧,党之忧即我之责”。共产党员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执政为民,立党为公。这种信仰,既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还包含对生命、对责任的一种敬畏,一种如履薄冰的责任心态。我想,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永远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言,做一名“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的共产党员。

第二,从他们身上,感悟榜样的力量。

榜样是一面旗帜,能够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榜样是一支号角,能够激励人们不断追求;榜样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差距和不足。鞠躬尽瘁的罗官章、执着奉献的支月英、坚守信念的李万君、奋发作为的苗振水、救死扶伤的吴孟超、敢于担当的李贝、开拓创新的王恩东等,是那么的淳朴、真实、可亲、可敬、可爱,他们无疑都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

罗官章、支月英等党员干部,他们长期工作在基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履职尽责;他们不忘初心,牢记誓言,信念坚定。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观念、优良传统和务实作风,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人生理想和事业追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优秀品格。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他们能够这样做?我想,这既是信仰的力量,也是榜样感召的力量。在他们之前,有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头颅身躯的革命英烈,有为了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代楷模。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就是在这样的前赴后继中始终保持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罗官章、支月英等人的平凡事迹,让我感动。他们质朴的叙述,让我深受鼓舞和激励。他们都是真实的人物,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不是高山不可仰止的神话,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值得让我们为之醒悟和反思。和他们相比我们做的远远不够。与革命先辈们相比,我们淡漠了当初的忠诚和无畏;与电视中的榜样们相比,我们缺少了几分执着和坚定。

看完《榜样》这个节目,回想着荧屏中这些鲜活的人物,感悟着他们的心迹,我们应该转变思想,转换观念,振奋精神,坚定信仰!我们也必定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

榜样观后感(三)

专题节目榜样今晚在央视频道播出,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了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忠诚担当的精神风采,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人都应该向榜样看齐,砥砺自身,做一名合格党员。

坚定信仰,始终心怀担当。寻找榜样的共性,我们能轻易地找到这个共同点:他们的心中必定有着自己的信仰,并且矢志不渝。唯有信仰,才可以让一个人蹈死不顾,这是他们人生的方向,也是他们的力量之源。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断强调,理想信念是根。我们学习榜样,要特别注意看到他们身上信仰的力量。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将其化为自身的一种力量,是我们永远的课题。我们要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夯实自己的党性根基,进一步坚定信仰,也要学会释放信仰的力量,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怀揣一颗爱民之心,朝着中国梦的方向不断努力。

第10篇

新时代,是大有作为的时代,是榜样辈出的时代。每一位党员当汲取榜样力量,谱写创作属于自己的时代赞歌。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榜样3》心得体会优秀范文2020,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观看《榜样3》心得体会优秀范文1赵忠贤,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超导专家,从**年开始,每一次引领他走向中国科学之巅的,都是一个同样的关键词超导而他对待自己的科研和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也同样只有一个关键词超导。他说:我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探索超导体、开展超导机理研究。党员干部作为茫茫人海中的一员,要留住那一份简单的初心,匠心筑梦。

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信念。50多年前,年轻的赵忠贤进入中科院物理所工作时,我国的超导研究才刚起步,寻找高温超导更是天方夜谭。如今,当年的小伙子已青丝为霜,而中国的高温超导研究也赶超到世界前列。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探索,在实践中历练成长,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努力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不断完善自己,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牢固的群众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自觉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起到积极模范带头作用。要经得起考验,承受住压力,敢于担责任,有理想作为,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国梦的铸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要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的宗旨。__指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高温超导的成果犹如一滴水,滴水成绢,汇聚到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我愿做铺路石子,让年轻的朋友大展宏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新的贡献,赵忠贤说。党员干部要严格落实坚定信念、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五好干部标准,在工作上,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干一行、爱一行,如同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在生活上,能低调朴素,不追求奢侈享受,时刻坚守初心、抵御诱惑。作为一名党员,应当记住并真正实践这句话: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心中装着人民,内心就会充盈;在服务人民的工作中寻找快乐,在中国梦的事业上铸就荣誉,如此,方能体会精神上的真正甜蜜。

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担当。接受挑战,勇于担当,在汗水中收获,在挑战中成长,以最昂扬的姿态铿锵前行。有人问:一辈子坚守一件事枯燥吗?在困难条件下坚持研究苦吗?我觉得,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但是并不枯燥,因为超导研究充满挑战与发现。能将个人的兴趣与生计结合起来,是最理想的选择,这有多快乐,赵忠贤说。党员干部要本着奉献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坚实走好每一步;要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思想和党性原则,在大是大非、各种社会矛盾以及各种歪风邪气面前敢于说真话,办实事,不躲不藏;要以坚韧的毅力迎接社会主义建设的重重困难和种种挑战,直面问题和矛盾,不搞推诿扯皮打太极,不搞避重就轻,敷衍了事,不搞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在职责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履责担责,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扛在肩上,不顾一己私利,不怕牺牲、敢于牺牲。

要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决心。超导研究难度极高,道路曲折漫长,赵忠贤反复提及的就是坚持、坚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赵忠贤,花了将近20_年时间,终于重新把高温超导的冷板凳坐热了。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始终做到狠抓落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时刻保持高度的紧迫感,切忌等待观望、软弱懈怠的撞钟的思想;要牢树一抓到底的狠劲和经得起打磨的韧劲,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找准工作着力点;要秉持既要能干活,还要干好活的理念,奋力走好新征程、探出新路子、创造新业绩,自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向人民交上一份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优异答卷。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党员干部只要能够倾一生的时光与精力、倾一生的思维与智慧、倾一生的执着与追求,不气馁、不放弃,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做到完美、做到极致,那么,你就能超越梦想、成就辉煌。

观看《榜样3》心得体会优秀范文2“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宋老先生用一生投入在马列著作的翻译工作之中,工匠精神的他,55年间夜以继日,为能准确的将马列著作和精神让国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德语和俄语水平,逐字逐句的将各国马列原文做出注释,字里行间渗入的都是宋老的心血。专注,认真,一生为一件事而执着奋进;坚守,热爱,一个人带着信念将翻译视为己任。恪尽职守的宋老师先生,用自己的故事让我铭记责任和专注。

28个村庄,4600名多老百姓,17万次出诊,贺星龙在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投身于当地的医疗救助。他不求回报,为乡亲们先治病,当赊账的账本一页页增多,一本本账单慢慢变厚,他心怀救人为首任,将那些账单付之一炬,自己负债10余万元为乡亲们购置医疗药材。治病救人,回报家乡,骑坏了18辆摩托的贺星龙让我深深为之动容,学习到他那种无私奉献,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建设一个充满爱的家乡。

“没有私心,才能赢得人心”,盖买村坐落在新疆伊犁,经历了几任书记的治理但经济依然没有起色。当李元敏来到这里的时候,感到身上巨大的担子,为了让村子里富裕起来,人人都有事情做,李元敏亲力亲为投身于村子的建设。整改沙场,修建水渠,将全村300亩地收集起来让村民承包种植,李元敏每一天都关心着村子的方方面面。“先富脑袋,后富口袋”,李元敏将村民集中起来,将种植经验手把手教给村民,实现了全村种植收入翻倍。李元敏书记不顾小家,投身于全村建设,心系村民一点一滴,无畏的担当精神,用行动带领大家一起进步。

零下40°的东北野外,80斤的瘦小身躯,十几斤的仪器设备,为给“北斗系统”采集准确的数据,王淑芬不惧恶略的环境,坚守在那里。从航天学校毕业的她,到从军入伍后工作于交通部,她知道“北斗系统”对于国家的意义,她明白她必须要加快研究,在地球外的轨道中为国家占据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卫星航道。王淑芬向我们展现了那一股炽热的爱国情感,用科技的力量让国家向国际接轨,直到走向科技前沿,那一抹属于中国的红色在太空飘扬。

“刀尖上的舞者”,从事“缉毒”行业20余载,经历过生与死一线之间的恶斗,除恶扬善深深地烙在印春堂的心中。3234起毒品案件,破获4.62吨毒品,一路走来获得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那些荣誉的背后,是拿生命在刀尖上一次次的舞蹈。人民英雄,不惧险恶为国家守卫干净纯洁的环境,那一份勇敢担当值得我们深深学习。

“把硬骨头啃出味来”,赵忠贤院士在自己的超导领域不断的研究,40年专注一件事情的他,不断突破超导记录,攻克一项项难题的他,用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断进行超导试验,推动着祖国在超导领域的科技力量。科技是国家进步向前的一股力量,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才能不断的突破前进,那背后的付出与守候,让我肃然起敬。

“8848.13m”,一组数据,几罕颠簸,一路上栉风沐雨,天寒气稀,带着世界人民的目光注视,国测一大队来到珠峰顶上已经有3次。怀揣着对未知的向往,一路上风采露宿,为的是知道那座山有多高,峡谷有多深,然而测?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缫严肮哒庋纳睢;匙懦绺叩木匆庀蚬庖淮蠖友澳侵郑掖蛴舱蹋慌挛闹耙稻瘛?/p>榜样,一个让人无不向往的身份,那其中饱含着种种值得学习的品质精神,坚守,认真,不断的探索学习;正义,无畏,守候着祖国的净土;无私,责任,为他人带来幸福,榜样带给我前进的力量,让我在生活工作中也有了前进的方向,《榜样3》中也仅仅是无数这样优秀的人的缩影。走进生活,要像周边优秀的人学习,将他们树立成榜样,不断的进步学习。

观看《榜样3》心得体会优秀范文3初心是什么?初心是点亮信仰的灯。宋书声,一位90高龄的老党员,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翻译马列主义著作。甘为真理负韶光。从23岁起,宋书声几十年如一日,干着枯燥、辛苦的翻译工作,为党不断输送精神食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呢?是信仰的力量。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压舱石”。97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生入死、艰苦奋斗,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华美乐章。今天,我们年轻的党员干部,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不能丢掉了信仰、忘了根本,要坚定信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磨练意志,锻造本领,担负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

初心是什么?初心是牵挂百姓的情。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和使命的时代要求。无论是“疯子医生”贺星龙,还是“杰米拉”李元敏、“PPT书记“朱仁斌,他们心里装的是百姓的健康福祉。贺星龙,一个”80后“的乡村医生,为了4600多村民的身体健康,几次放弃了进城发展的机会,20_年不仅没有挣钱,反而垫下了10万元的医药费,一家人完全靠种地过日子。李元敏,用自己的真心换取村民的信心,团结带领村民走上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使昔日穷困的盖买村实现了华丽转身。朱仁斌,一个生意红火的私企老板,在人生的巅峰做出意外的人生选择,不爱”钱庄“爱”农庄“,立志振兴乡村,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把脏乱差的鲁家村变成美丽富饶的富裕村。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共产党干部的为民情怀和担当精神。__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像贺星龙、李元敏、朱仁斌那样,以百姓心为心,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脱贫致富的攻坚战中撸起袖子加油干,绝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初心是什么?初心是报效祖国的志。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不言而喻,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志向,就像茫茫大海里的一叶扁舟,随波逐流,永远到达不了光辉的彼岸。王淑芳、赵忠贤、“国测一大队“的队员们,这些科技战线上的标兵,胸怀强国梦想,献身祖国的科技事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敢于啃“硬骨头“,勇于夺科技王冠,用青春书写对党的忠诚,用热血铸就科技报国的丰碑。雷锋同志在他的日记里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生逢正当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要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本职岗位上,矢志不渝、开拓创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初心是什么?初心是坚守正义的魂。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在缉毒民警印春荣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缉毒民警,被人称为“刀尖上的舞者“。在20_年的缉毒生涯中,印春荣不知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面对恐吓利诱,印春荣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用血肉之躯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在今天这个文化、思想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擦亮眼睛、坚守正义,弄得清黑白、识得了真伪,挡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练就一副铮铮铁骨,做一个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干部,让老百姓感受到正义的力量!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走进新时代,我们要汲取榜样的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祖国广阔的天地里,大展宏图、建功立业,书写无悔人生!

观看《榜样3》心得体会优秀范文4《榜样3》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是开展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看齐榜样,争做合格党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就是一个标杆。

这些生动的例子,既能让奋进的人更加坚定于自己的事业,也能给萎缩的人的敲一个警钟:合格党员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这只是对党员最低的要求,一个优秀的党员,可以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可以成为一个榜样。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榜样,这份力量并不是断裂的,是一脉相承的,榜样的力量,激起了更多党员奋起,凸显出更多可贵光辉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学习榜样,就要向他们看齐,要通过学习实践,让自身成我坚定信念、忠诚担当生动诠释。

榜样在前,重在学、做。学坚守,做默默无闻的“螺丝钉”。作为基层的组工干部,要甘做一颗“螺丝钉”,组织需要我们去哪里,我们就钉在哪里。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不仅要钉,更要钻,扎得越深,越能负重,越能担当,越能无愧于组织的信任。学用心,做辛勤耕耘的“老黄牛”。党的事业离不开群众,党的事业最终的落脚点亦是群众,要时刻心系群众,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埋头干事,低头服务,做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默默无闻但不碌碌无为。学创新,做引领时代的“弄潮儿”。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吾辈青年是创新的生力军和先锋队,要发扬新时期长征精神,勇于开拓,敢为人先,创新工作思路,创优工作方法,创造工作成果,在平凡的岗位上但不甘于平庸,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观看《榜样3》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近日,我观看了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3》。该片用先进典型模范事迹诠释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件件动人的事迹生动感人、催人奋进,用平凡的故事讲述了深刻的道理,展现了共产党人为民为国的勇气与担当。一批批党的优秀儿女,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创造出了无数人间奇迹。我被他们身上的正能量所深深撼动,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深受教育和启发,传承和发扬榜样精神。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在今天,我们广大干部要以榜样为镜,时刻牢记入党誓言,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向榜样致敬,向榜样学习。在自己或平凡或普通的岗位上,找差距、补不足、学精髓,时时处处率先垂范。做到踏实认真地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能够得以体现,齐心协力为社会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奉献力量。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始终以党员的先进性鞭策激励自己,以更加高昂的精神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在新时代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中国的进程中,凝心聚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1篇

榜样教育法是一种“立足先进、注重真实、感召行动”的教育方法。基本特点表现为强调价值取向性、强调真实可触性、注重行为引领性、发展自觉自律性。在运用榜样教育法时应坚持榜样人物选择的时代性、注重榜样的人性化、注重榜样教育的多维可能效应、重视以特质为核心的榜样深度学习等基本原则。在运用中还应注意加强正确认识与落实榜样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要将榜样教育与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o密联系,要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落实榜样教育,以及要积极建设榜样文化以促进榜样教育的长效性。

关 键 词

榜样;榜样教育法;少年儿童

榜样的利用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最早始于模仿的需要,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都会通过适当树立或宣传某些具有先进性的人物作为示范,以促进少年儿童的学习与成长。近现代以来,随着心理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的发展,榜样教育在对少年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广受重视。

榜样教育法本质上是一种“立足先进、注重真实、感召行动”的信仰教育方法,通过借助“他人直接力量”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促进其道德生长。

一、榜样教育法的基本特点

(一)强调价值取向性

榜样本身蕴含“先进性”之义,即在强调榜样的时候总是指“那些广为人知的、品质高尚的能引起他人学习、敬仰和模仿的人物”[1],总是倡导人向真善美、积极努力等好的方面发展。所以,榜样教育法本身是一个十分注重榜样的价值取向性的信仰教育方法。在借助榜样进行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总是会传递一定的政治、道德、社会、生活乃至职业等方面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本质上是多类别的,符合少年儿童在信仰发展与形成过程中的多种需求。不仅如此,榜样人物身上在蕴含价值性的同时,也承载着一定的理想性,即人们总是希望少年儿童能借助榜样身上所昭示的先进力量去实现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上的理想目标。

(二)强调真实可触性

“榜样力量的释放以榜样的真实性为根基。”[2]榜样是特定现实下的具体可感的人物,包括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作为一种理想式的存在人物,榜样的教育力量首先存在于少年儿童对其的“触摸”中,这包括精神触摸与直接触摸。精神触摸,主要是指少年儿童借助于书本、音像、网络、古迹、口述等教育影响因素感知榜样人物的存在与行为,尤其是对历史榜样人物或遥远距离的现实人物。直接触摸,就是指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能与榜样人物面对面接触并感知其身上的力量。事实上,无论是哪种触摸,榜样人物都一定是真实生动的存在,是作为一个“人”的普通而自然的存在。也就是说,虽然榜样人物较之一般人来讲具有更多的崇高性或理想性的人格,但也必须是真实的人,是社会中普通个体的存在,这样其他的普通社会个体才能在其身上感知并寻找相通处,获取自身思想或行为改变的基本支撑力。

(三)注重行为引领性

榜样是“学习和赶超的目标”[3]。一般说来,只是在心理上崇拜的偶像人物,还不足以成为榜样。榜样与偶像的差别不仅在于先进性和代表性,还在于榜样必须能引领人的行为,并使人的行为发生积极改变,一如“榜”字原意为“辅弓弩”,即“矫正弓弩的工具”。有研究指出,衡量榜样教育有效性的指标有五个,其中一个便是践行度。“践行度,指受教育者在自己的行为中对榜样及其行为所内含的精神内容的体现程度。”[4]为此,榜样教育法的使用最终指向的是少年儿童信仰行为的发展性改变。当然,过程和结果在这里同样重要,要想有好的榜样教育结果或效果,就必须对榜样教育运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加以认真思考。

(四)发展自觉自律性

在少年儿童信仰形成与发展问题上,自我认知与自觉践行最为重要。虽然榜样教育的实施是以少年儿童借由外界力量推动着的榜样认知为起点,但是榜样教育的运用更在于通过外界榜样人物以及教育者引导力量的介入,来促进少年儿童对照自身并反省自身,主动提升个体的觉察意识,在认同榜样人物为人处事原则、规范或精神信念等的前提下,自觉洞察个人行为或重构自身行为,促进自我走向完善。因此,榜样教育是通过改变少年儿童的认知、观念、思想与信念,发展其自觉自律的意识,最终通过具体行为的出现体现出教育的影响与效果。

二、榜样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一)切忌僵化思维,注重榜样人物选择的时代性

有调查研究显示,少年儿童对传统榜样人物,如“雷锋、王二小、小萝卜头、张海迪的认可度不高”[5]。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从根本上来讲,这并不是当今的少年儿童迷失了发展方向,借美国人类学家米德(Margaret Meed)的“三喻文化”理论看,是时代不同了,少年儿童所处的时代环境变了,许多东西无法感同身受,又达不到理性分析的思维程度,因此部分传统的榜样人物超越了少年儿童现实的经验世界。为此,就教育者而言,榜样人物的选择不能固定化,甚至僵化。祖辈父辈的榜样人物固然可以保留,但要通过祖辈父辈的各种方式的解读,把其精神实质传递给少年儿童,更重要的是,要用心优先选择现时代榜样人物,这不仅仅是因为榜样人物本身具有时代性特点,也在于现时代榜样人物既可以凝结永恒的价值观,也可以反映当下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更可以被少年儿童所接触或有直接接触的最大可能性。不仅如此,选择现时代的榜样人物还可以增进少年儿童与教师、父母或其他社会人士之间的对话,进而更大程度增加少年儿童对榜样人物的心理认同感,并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影响。

(二)打破对榜样人物的神化思维,注重榜样的人性化

榜样人物是具有理想性人格的存在。在榜样利用过程中,由于教育目标之所需,往往会更加凸显榜样人物的优点与先进性,但也会走向极端导致榜样人物被“神化”,成为远离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存在。因此,在运用榜样教育法时,不要人为拔高榜样的形象,不要把“人”进行神化式宣传,而是应立足真实,根据历史和现实情境,正确引导少年儿童去观察、认识或学习榜样人物身上蕴含着的精神与品质。只有当榜样被少年儿童认同为“自己身边的有血有肉的人”,是和“自己有着相近性的人”时,才有可能激起少年儿童学习与仿效的欲望。正因为榜样人物是“一种精神、道义和人格的力量,其本身并没有强制力量”[6],所以在运用榜样教育法时,必须积极打破榜样人物“高、大、全”的神化形象,增强其可信度,要以真实、亲切、现实作为基本原则遴选榜样人物,并引导少年儿童认识、观察、感悟、思考榜样人物的完整形象。榜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方式,必须按照教育的规律来进行。一如雅斯贝尔斯所认为的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观点,榜样教育效果的达成亦在于心灵之间产生碰撞,信仰与精神之间产生沟通与影响。不过,这要基于心理认同机制而发生,而心理认同的教育性前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人与“神”或人与抽象符号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避免泛道德主义,注重榜样教育的多维可能效应

榜样教育不在于道德说教,既不能用道德“绑架”榜样人物,也不能用道德“绑架”教育。榜样教育在于通过促使少年儿童对现实世界中曾经存在过的或正在存在的多元化人物的认识、理解与思考,去把握蕴含在其身上的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正向精神理念与价值追求,进而把这种精神与追求内化于自己的认知与信念中,并能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实践。所以,一方面少年儿童从榜样身上获取的精神与信念、价值追求必须能够应用于他自己的经验世界,另一方面这种精神与信念、价值追求不一定是道德层面的,还可以是智、体、美、劳等其他层面的。正所谓“有限的榜样,无限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榜样人物身上的先进性本质上折射的是一种思想信仰及其追求,而这种信仰及其追求可能是道德信仰,也可能是政治、哲学、价值观、社会观、生活观乃至财富观等方面的信仰,这些都有可能被少年儿童所感知、体悟并效仿作用于自身。

(四)超越直接性模仿,重视以特质为核心的榜样深度学习

有研究指出,对于榜样的学习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人物为核心的学习,另一种是以特质为核心的学习。前者由于榜样发挥示范作用而导致受教育者多为直接性模仿与全盘接受式学习,而后者则是理性非情绪化的学习,由于推介和接受的是榜样人物身上的精神与品质特质并受其激励,因而能真正促进个人成长。[4]也有研究认为,在运用榜样教育时,应坚持“批判性原则”,并认为传统的榜样教育虽“提供明确的示范信息和学习内容”,却“无益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此应鼓励学生对榜样作“理性判断”,要提高其“多元认同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多元化地看待”的视角。[7]这些研究实际上都在说明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榜样的教育意义不在于简单的模仿照搬,而在于通过心理、思维、观念、信念等方面的碰撞使少年儿童的精神品质发生改变,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少年儿童的发展。此外,榜样教育的运用必须从少年儿童这一主体的需要出发,必须从促进少年儿童信仰发展这一教育目标出发,信仰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特质因素,就要树立什么样的榜样以供少年儿童学习与反思。

三、榜样教育法的运用策略

(一)正确认识与落实榜样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

榜样教育对象的主体是少年儿童,必须结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特征来选择与运用榜样。有研究认为当前的榜样教育逻辑“强调外在灌输,忽视客体内心认知”[6],这道出了传统榜样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所在,即过分重视榜样自身的“优化”,忽视了榜样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理论的共识是以学生为本,榜样教育也要遵循这一基本规律,要做到能以少年儿童为本。为此,一是要透彻研究、把握各个年龄段或学段的少年儿童的身心与社会性发展特征的表现,这是发现与树立少年儿童榜样的前提之一;二是要明确少年儿童在学习榜样中的主动性与自我实践的创造性,榜样教育必须打破传统以认知为主的目的导向和教育手段,重点要通过不同方式的引导去帮助少年儿童进行正确的理解、体悟,并能有意识地在个人生活世界的范围内去践行;三是要充分调动少年儿童对榜样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要通过正面教育形式去进行,更要注重以隐性的日常教育形式来进行,要积极化有形榜样于少年儿童日常生活中,从少年儿童视角出发,设计少年儿童能主动参与、喜欢参与的各种方式来开展榜样教育。

(二)要将榜样教育与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

当实施榜样教育时,必须先树立榜样。在榜样树立过程中,首先要打破的就是功利化倾向,即打破榜样成为“一种社会资源分配的方式”[6]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榜样虚假和榜样远离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等问题。一定要使所树立的榜样与少年儿童作为人的思想与生活的现实相契合。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当教育者在树立一种榜样时,也是在试图建立一种要少年儿童为之努力的“理想”,而“理想在建造的时候必须与现实的人的生活有关”[8],否则就不能实现。为此,其一是要注意榜样的树立机制,榜样必须是自然而然“长出来” 的人,而不是被刻意“”的人物,这也就是说榜样一定是扎根在普通人的生活世界中的人物,否则就容易陷入高不可攀或神化地位而削弱对其的学习与效仿;其二,对榜样人物的呈现与运用,不必苛责或故意隐瞒其身上的瑕疵,而是要有血有肉地加以呈现,榜样的精神与力量能深入少年儿童内心并影响少年儿童思想与信仰的原因,恰在于其是在对一个丰满人物的整体认知中形成的。一个榜样的价值是多元的,每一个生活中的榜样人物都能对不同少年儿童产生不同侧面或层面的积极影响;其三是要从日常生活的多个层次、多个侧面发现可作为榜样的多元化人物。生活世界本身是多层面和多侧面的复杂性存在,不同少年儿童在个人精神世界、信念世界发展过程中,也会遭遇到不同层面或侧面的困惑或危机,这就要在少年儿童有所需时,能提供给其多样化的榜样人物,并引导少年儿童通过对比不同榜样人物身上的不同特征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调适,进而仿效榜样,改变自身。

(三)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落实榜样教育

对榜样的敬仰可以促使人模仿,但“模仿可以是朴素的和自然的,也可以是深思熟虑和有意识的”[9]。如果说,前者是表层模仿,那么后者则是实施榜样教育的主要目标所在。教育者总是希望少年儿童对榜样的认识不流于浅层,能在内心深处认同、接纳所树立的榜样形象,产生心理共振和情感共鸣,并追随榜样的足迹去行动。这一效果的产生除了有榜样人物的选择等因素外,还与榜样教育的方式有直接关系。在实践中,必须去除单一化或简单化的榜样教育方式。为此,其一是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与社会性特征,尽可能采取零距离的直接接触榜样人物的方式进行,比如邀请榜样人物现身说法、参观榜样人物的生活与工作场境、参与榜样人物的一些公共活动,或者以通信、微信、微博、关注公众号等方式与榜样人物建立起直接联系;其二是要积极借助于传统或新兴媒体,以征文、沙龙、摄影、微电影、活动设计等方式促进少年儿童之间、教育者c少年儿童之间、少年儿童与社会其他人士之间等对榜样人物的事迹与精神品质进行大受众面交流,共同探讨榜样人物的价值,这样不仅可以促使榜样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也有助于帮助不同少年儿童在不同方面加深对榜样的认知,增进其对榜样的理解,进而提升效仿的自觉性;其三就是还可以提供或设计供少年儿童在自己身上展现榜样精神特质的场域或活动机会,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去激励与推动少年儿童完成自身的精神成长与行为改变。

(四)积极建设榜样文化以促进榜样教育的长效性

榜样教育的长效性是当前学界与实践领域颇为忧虑的一个问题。究其背后原因,并不是教育者提供的榜样数量不够,宣传不够,也不是少年儿童本身不去学习,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在于少年儿童榜样文化的缺失。一般而言,榜样文化是在系统总结先进榜样人物的事迹、高尚品德及先进精神等基础上形成的激励他人学习效仿并奋发向上的思想文化,本身应具有思想体系完整性、价值导向稳定性、实务操作一贯性、教育指导明确性等特点。但从目前来看,榜样文化建设整体上较为薄弱,特别是在对少年儿童榜样文化的培育和建设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机制不健全、实务操作缺失等问题。为此,一是要深刻认识榜样文化建设的意义,厘清榜样文化中的特质因素,理顺并深入进行少年儿童榜样文化建设的发生机制、社会机制、心理机制、教育机制等整体研究;二是打破现有榜样文化建设中更多体现着成人对文化的创造与成人意志的局限,积极落实少年儿童参与创造的主体地位。“儿童也是文化的创造者”[10],少年儿童虽然对成人有依赖性,但儿童自己的生活和文化又是不同于化的特殊存在,少年儿童需要在自己参与创造的榜样文化中获得发展;三是要引导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公众合理区分榜样人物个人生活与公共生活,既不神化也不魔化榜样人物的生活,推动并营造一种理性看待并尊重榜样人物日常生活的社会氛围与文化,保持榜样教育的平常心,如此才有可能取得榜样教育的长效。

参考文献:

[1]徐运娜.“榜样”的词语分析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2014(12):33-35.

[2]管京.榜样的力量构成及其释放[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胡桂锬.榜样教育的反思与方法论重构[J].中国建设教育,2007(4):26-29.

[4]戴锐.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 2002(8):17-22.

[5]施双霜,陈维礼,董子蓉.少先队榜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德育,2016(11):52-53.

[6]何其二.榜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81-84.

[7]岳晓东.论偶像――榜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9):17-20.

[8]席勒.人本主义研究[M].麻乔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41.

第12篇

身边的榜样,默默无闻,不像名人大张旗鼓,但依然能如阳似火,温暖我们的心灵,他们,是我们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催化剂,传递予我们不朽的精神。共同阅读学榜样演讲稿五分钟,请您阅读!

学榜样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教师、各位嘉宾:

上午好!我是来自金润商贸公司的___,我演讲的题目是《榜样的力量》。

您看,冬日的阳光穿过淡淡的云层,如金丝编织的霓裳翩然落地,扫尽阴霾和清冷。她是春天的前奏!英国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赏析冬天,您会发现它的诗情画意,也会感慨:自然的力量何其伟大!

然而,还有一种力量,无形胜有形、无声胜有声,一向在激越着我、感染着我,那就是榜样的力量、先锋的力量!这种力量穿透人的心扉、激荡人的心灵,激发着职责和活力,如同一柱标杆、一盏明灯、一枚指南针,指导着目标,指示着航向,指引着方向。

榜样离我们很近,先锋就在我们身边。这儿,我不用说,凤阳县小岗村的新带头人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也不说累死在岗位一线的三里社区民警赵小纯。我要夸一夸咱们党总支的人和事儿。金润商贸在近年来的实践中,围绕共产党员“发挥旗帜性,争创代表性,永葆先进性”,围绕基层党组织“管理科学化,服务规范化,党员模范化”的目标,筑牢根基,强基固本,高奏主旋律,以红色文化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实现科学发展为中心,圈定了三个同心圆,构成了企业文化“一拖二”的新格局。

有予才有取,有付出才有回报,有春耕、夏种才有秋获、冬藏!公司党总支于08年4月成立,连续2年被中共庐江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于20__年7月被命名为全县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示范点,现成为我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去年11月,全县60多名党务干部来公司考察观摩党建工作;同月,市委书记陈强在原县委书记、县长的陪同下,深入公司总支视察学习实践活动;公司的红色文化建设在省市县新闻媒体多次刊载(播发)推广。

巍巍高山,积于寸土;浩浩大海,源于涓流。一滴露珠,就能折射太阳的光芒。我还要说说咱们总支的“指挥长”“总舵主”华云女士。这位被称为巾帼英豪“华木兰”的总支书记,在特困学生眼里,她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在我们心中,就是一位亲切的“好姐姐”;在业内人中,就是一位运筹商界的“好boss(博士)”。

记得第一次见到华书记的时候是今年的8月17号,金润万家固镇店开业的头天晚上。当晚,我代表招商局出席固镇金润万家店开业筹备宴请。旅途劳顿的华总没有一丝倦意,笑容盈面,洋溢着活力与热情,无一遗漏地与参加宴会的地方各部门领导和八方前来道贺的佳宾接谈、举杯,大气从容,举止得体。我留意到,华总的胸前,别着一枚红红的、亮亮的党徽。我疑惑了,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总,为什么比政府官员更在意、更彰显自我的共产党员身份呢?

在这那次支部成立大会上,我揭开了华总佩戴党徽的谜底。原先,党,最有凝聚力,最有战斗力,成立了支部,有了党组织,职工就有归属感,企业的健康发展有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有保障;党就是先锋,就是旗帜,就是标杆!华总说,是共产党员,就要敢于亮出自我的身份!

“快马何须响鞭催,不待扬鞭自奋蹄”。华总一向在以自我的实际行动、以昂扬的姿态张扬着职责和活力、奉献和价值。近年来,协助各地党委、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为困难群体、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和受灾地区捐款(物)21万元;向敬老院、五保户、特困户等社会弱势群体捐款捐物16,5万元;组织党员干部员工向四川、玉树抗震救灾献血浆53人、献血1。2万毫升。她于08、09连续两年被评为基层优秀党务工作者,今年9月被评为我县首届道德模范。

党徽的尊严折射着榜样的力量,标杆的先进引领着前进的方向,这,就是敢为人先、奋发有为、务实创新的魅力风采。有了华总这样精神的榜样昭示,我会自信地告诉自我:“争优创先进,你行我也行”!

我的演讲完了。多谢!

学榜样演讲稿2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从幼儿园我们就知道要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他的任劳任怨,他的诚诚恳恳,她的责任意识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下面我带大家看看那我身边的榜样,我身边的镜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树镜子,正态度。

榜样是一种催化剂,一面镜子,一面旗帜。

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面镜子,她属于这样一个群体,她基础知识并不扎实,甚至来自边缘的少数民族地区。第一名不一定是她的,但是她却在努力的做好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生活勤俭节约、不攀比、不做名牌的粉丝。她不是舍身救人的何东旭、不是方招,不是学生会主席,更不是奔赴灾区的志愿者,她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少数名族女孩,她没有在奥运会的颁奖台上手举奖杯微笑过,但她却在帮助朋友补考及格后满意的勾起嘴角过。她没有在汶川灾区救死扶伤过,却为贫困山区送去过她的关怀,她的温暖。她不是禁毒英雄,却为禁毒监狱里的迷茫者送去她的安慰。她不是慈善家,但在她看到在监狱里那个因为缺少知识而沦为贩毒的阿姨时,毫不犹豫的拿出生活费为她买了一件毛衣。她,这就是她,她认真、她踏实、她坚持不懈、她服务同学、协助老师,帮助困难群体的精神是那么的可贵,那么的令人深省,她就是我的好友兼同桌……

她喜欢和太阳赛跑;喜欢记下身边的点点滴滴;喜欢在花草中寻找自我;喜欢一个人看着远方凝思。喜欢走不同的地方,寻找不同的感觉。

在地海边,竹林里总有她的朗朗书声,在课堂上,她认真的神情,和老师的配合总是感染者周围的同学。她大方的态度,洒脱的个性,总是把我们的情绪拉到顶峰,还记得在那些冬天的早晨,教室里一片死寂,很多人一大早就梦周公了。在教室的后面,不时的出现一个小小的身影,定眼望去,原来是她在打扫卫生。两个班100多人,黑压压的坐在教室里吃早点、赶作业,对于身边的垃圾视而不见。只有她,没过几天就要进行清扫,她就好像是那间教室的清洁工一样。

在生活中,对于朋友、她做到指导、监督。那年夏天,为了帮助挂科的同学,她比猫睡得晚,比鸡起得早。对于宿舍,她整理、她清扫;对于舍友,她照顾、她安慰。对于恋人,她没有要求甜言蜜语,没有要求爱心便当,而是要求他按时上课,准时完成作业。她就是这样不动声色的服务着身边的人,她总是以身作则,让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班级工作里,她更是尽职尽责的付出。在h1n1流行期间,作为生活委员的她,从没有错过一个人的体温测量,没有漏过一个人病历记录。她在教室里跑前跑后忙碌的身影同学们都看在眼里。

是她,这就是她,她是如此的普通,但却如此有内涵。她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我相信,她的坚持、认真、负责一定会换来丰厚的硕果。俗话说的好:撒播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撒播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撒播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撒播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树立一个榜样,我们才能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

各位亲爱的同学、朋友。当你们面临失败,遭遇挫折,忍受不幸和痛苦的时候,看看你们身边的榜样,你会发现太阳还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你会发现冬天来了,春天就不远了。

寻找身边的榜样,树立一面人生的旗帜。

加油,加油。

学榜样演讲稿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榜样的力量》。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坐标。曾经,我们以学习雷锋为榜样。如今许多榜样,也正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徐本禹是一个榜样,他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一卷美丽的教育图画;刘翔是一个榜样,他用一面奔跑的旗帜,将崛起的中国形象深深烙刻在世界的视野。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位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信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没有什么比师德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了,没有什么比师德的榜样更有无比强大的力量了。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口气在说某一个学生时,我们内心的感受会是怎样?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最后我用刘俊萍老师书中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演讲:我乐意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学生生活幸福、成长快乐。同时我也在发展着、成长着、快乐着。我愿意用坦诚的爱心培育坦诚的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以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辉映,从而获得生命的意义和辉煌,师生如伴同成长。

学榜样演讲稿4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一班的吉潇潼,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身边榜样 前行力量》。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雷锋叔叔说过的一句话。他用自己短短的一生履行着自己的诺言。雷锋叔叔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他那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感动着我,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活雷锋”,他们的事迹,一样让我们动容。

今年三月份,老师布置了综合实践作业——采访家乡名人。我们组的同学一起去采访了远近闻名的“傻人”吉春河老人。当我得知吉爷爷把自己数千万财产全部投资给家乡,绿化荒山、修建学校、建起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时,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好奇地问:“吉爷爷,你有这么多的钱,为什么不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呢?”吉爷爷慷慨地回答:“因为我是寺头人,是寺头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要回报我的家乡,我想让自己的家乡变的更美好,让家乡的人民生活的更幸福!”多么朴实的话语呀,却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吉爷爷身上的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我们的语文老师杨张平老师,一提起她,同学们都会有说不完的话。同学们一生病、一有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她,她总是一个字:“行!”从来就没有推辞过。记得有一次,班上的同学邢汶帏不小心眼睛碰了一个大包,肿的黑紫黑紫的,杨老师看见了,心疼地问:“你怎么不小心呢?有买的药吗?”一听他说没买的药,就马上给他钱让他买来药放在自己家,每到吃药的时候都亲自吩咐并看着他吃下去,周五他妈妈来接他的时候,他的眼睛已经好多了,感动地说不出话来。杨老师对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工作更是一丝不苟,她是我们心中的好老师。

在我们班,还有一群这样的好学生。“拾金不昧好少年”田林林,捡到东西总是毫不犹豫地上交政教处,从没贪过小便宜;“模范班干部”邢慧强,总是给班级带好头,把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乐于助人小标兵”孔婷婷,当同学有困难时,总是想都不想地伸出援助之手……这些人都是我们身边的好榜样。

正是这些人这些事一直感动着我、激励着我,给予我力量,鼓舞着我不断前进。同学们,榜样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一起携起手来,共同进步,共创美好未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学榜样演讲稿5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我感到很荣幸很激动,因为教师的职业是一个高尚而伟大的职业。而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需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我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师德楷模,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学习的榜样。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一说在我们实验中学这个优秀的团队中最让我敬佩的一位,他就是我们九年级部的分管校长——韩贤。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应在于如何爱学生。”韩贤校长正是以强烈的爱生情感和责任感为成百上千的学生构筑起了一座座充满阳光与爱的天堂。

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不仅教学功底扎实,而且有着丰厚的数学底蕴。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小组竞争等策略让懒散的学生也兴致勃勃的参与课堂。每天坚持面批学生的作业,对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学生学习问题,他总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制定对策,及时解决。

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他坚信着教育无小事,坚信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坚信着仁爱学生。他把“教书”和“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落到实处,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温馨的班集体为目标,最让人钦佩的是韩校长的班级学生“笑脸墙”活动的推出,充分的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爱学校、爱班级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优秀的年级部分管校长,他总是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各班学生特点和个别突出学生情况,发现潜在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发现年级部工作中的问题和漏洞,根据学校各处室的工作计划和管理要求及老师意见协调年级部工作。因此经常能看到韩校长一大早就来到学校穿越在各个教室各个角落了解情况,同时对我们这些工作经验不足的教师,常常提供宝贵的班级管理经验,提出中肯的意见,毫不吝啬的为我们出谋划策,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上少走弯路。例如在处理我班级学生早恋问题时,韩校长指导我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硬堵这种现象。不难发现正是因为韩校长这位年级部校长的妥善管理,我们年级才能团结一致,奋进发展。

当然,韩校长的爱生敬业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每个认识韩校长的人都能滔滔不绝的讲述韩校长在教书育人中的闪光和卓越,每一次和韩校长的交流都让我受益匪浅。他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是因为在实验中学的校园里,在戴校长等校领导的带领下,有着许许多多像韩校长一样在三尺讲台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教师们,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让实验中学这片花园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