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

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

时间:2022-03-17 19:36: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

第1篇

一是突出规划引导。明确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方向。制定出台《年市大学生村官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大学生村官培养举措、流动目标,使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大学生村官不同的气质特点、专业特长和发展潜力,将他分为社会管理型、创业富民型、服务三农型、党政后备型等四种类型,实施分类培养,强化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设计,把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优势与任职地产业优势、潜能素质与岗位要求结合起来,让大学生村官的优势、热情得到更好发挥。

二是突出培训提升。夯实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基础。坚持按需施教、差别培训,一方面是开展纵向分层培训。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主体和责任。市级重点培训担任村“两委”正职和创业有成的大学生村官,县(区)重点开展大学生村官岗位培训,乡镇重点做好大学生村官日常帮带和阶段性工作培训。另一方面是开展横向分类培训。先后举办16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科学发展能力培训班,帮助社会管理型大学生村官提升综合协调和处理村级复杂事务能力;先后举办23期SYBIYB等创业培训班,组织三批大学生村官到雨润集团开展体验式培训,帮助创业富民型大学生村官提升创业能力;举办56期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班、科技知识普及班,引导服务三农型大学生村官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实用技术推广、送戏下乡、扶弱助残等活动;帮助综合素质全面、具有一定领导潜能的党政后备型大学生村官,提升理论素养和领导水平。

三是突出实践锻炼。提升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能力。努力创设锻炼平台,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能力。一是结对跟班锻炼。安排400名“双强”村党支部书记与大学生村官结对,提高大学生村官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探索大学生村官互助成长机制,安排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与新选聘大学生村官结对共建,帮助他尽快融入农村、开展工作。二是上挂学习锻炼。大力推行“1+X以村为主、上挂锻炼培养模式,分期分批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县乡机关、事业单位进行“轮岗”进修”、治安、拆迁安置、招商引资等急难险重岗位接受历练,让大学生村官直接负责一件实事,独立解决一件难事,牵头完成一件大事,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拓岗复合锻炼。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设岗定责的同时,村级服务中心设立大学生村官“为民服务岗”积极引导他发挥有知识、懂法律等优势,结合农民群众需求开展社会服务行动,引导当好远程教育管理员、关爱留守陪护员、民事调解员。

四是突出竞争择优。构建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机制。按照大学生村官“五条出路”要求,构建流得动的竞争激励机制。一是公推公选—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选拔上去。采取公推公选的方式将在创业富民中涌现出来的带头致富强、带领致富强,且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选进村(居)两委”班子,乡镇干部补缺优先选用大学生村官。二是定向招录—把考核合格、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输送出去。协调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大学生村官,同时,积极与大型国企、民企联系,举行面向大学生村官专场招聘会。三是倾斜政策—把懂经营、善管理的大学生村官留下来。采取多予、少取、放宽、放活的工作方针,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单体创业、抱团创业或者联合创业。

市在拓宽大学生村官流动通道方面创新了路径:一是培养了一批“双强型”村干部。136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居)两委”正职,通过五年来的实践。640人进入村(居)两委”班子。二是培养了一批乡镇党政后备干部。结合乡镇党委换届,81名大学生“村官”选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纪委班子,有5人担任县直群团部门班子成员,另有135人进入公务员队伍。三是培养了一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骨干。全市有110多名大学生村官先后进入市委农工办农村经济管理站、市接待中心、县城管局等市县区事业单位工作。四是培养了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创建大学生“村官”资源市场和“村官”人才体系,先后向江苏雨润集团、江苏洋河集团、民丰银行等非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输送了85名大学生“村官”。

第2篇

今年两会上,大学生村官冼润霞替全国大学生村官向反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成为热议话题。

自2008年中央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至今,已有数十万大学生村官活 跃在农村的广袤土地上。他们中的许多人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作用,但也面临出路狭窄、前景渺茫等问题。

待遇差别大 记者走访发现,由于各地政策情况不一,不仅不同地域的大学生村官待遇差别大,相同地区的大学生村官也由于种种原因面临许多问题。

1990年出生的袁雪峰现在已经是湖南资兴市波水乡波水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同时兼任波水乡的团委书记。“在这边工作还算不错,虽然没有正式公务员编制,但乡镇一级把我纳入了正式的干部考核(即‘参公’管理),在乡镇这一块可以得到很多补贴。这个是其他乡镇大学生村官不能比的。”袁雪峰坦言。

然而,与袁雪峰同在资兴市的另一位大学生村官王光军(化名)的境遇就完全不同了。他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1430元,“还好单位安排住宿,吃饭不怎么花钱,又在偏远山区,每个月还能存个两三百”。

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张诩透露,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有的和他一样属于“省聘”,拥有事业单位编制。也有许多村官属“市聘”,没有编制,虽然到手的收入无多大差别,但是医疗保险等福利,市聘人员则无缘享受。

专业荒废“进退两难” 这些年轻的基层工作者,有的是大学刚毕业就考大学生村官,有的则是放弃原先的工作返乡当“村官”。由于大学生村官并非公务员编制,他们必须通过“公考”才能走上公务员岗位。

多数大学生村官反映,由于基层工作繁忙,准备“公考”的时间精力都不充足,加上原先的专业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即使聘任期满要选择离开现在的岗位出去找工作,竞争压力仍非常大。海南省文昌市潭牛镇大庙村的党支部书记苏子涵表示,许多大学生村官现在对前途跟出路都十分担忧,他们在基层工作了多年后,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都忘光了。“如果聘期满后他们选择出去找其他工作,简历上填写‘大学生村官’,国企跟私企普遍都觉得没什么用处”。

留不下、没奔头 由于身份限制,村官提拔空间小,发挥作用的平台也小。据调查,大学生下到村(社区)后,多数都沦为“电脑操盘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能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展示。

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差,很多村官不得不“出走”。但出路成难题,正如冼润霞所说:“服务期满后,我们的出路在哪里,也是我们最为纠结的问题。”长期扎根基层、为农村发展服务使部分村官与社会脱节,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放弃村官身份后就必须重头再来,从新人做起。

摘自《半月谈》

第3篇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对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

(一)对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尴尬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大学生“村官”不是本村村民,没有办法参与村委会的选举,由国家选派到农村,因此大学生“村官”本身就与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违背,大学生“村官”职位权利与义务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大学生“村官”身份受到尴尬的境遇有因可溯,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难以融入农村与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尴尬有很大的关系,这也经常导致大学生“村官”角色的认同感较低,经常被忽视,话语权不重,对其工作热情带来了严重的挫伤。

(二)缺乏大学生“村官”持续性规划

从最近两年的政策来看,如《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大学生村官的后续发展给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大学生“村官”在三年任期过后没有工作保障,需要另觅职业,形成了大学生“村官”呆不住的不良现象,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状况极不稳定,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岗不再职的现象非常之多。

为了鼓励大学生“村官”留得住、呆得住,偏远山区如同其他地区一样,开出了一系列的报考优惠政策,如公务员定向录取、公务员考试加分、考研加分等,导致大学生“村官”只要求达到三年任期,并不注重在农村的工作绩效,也没有心思想要在农村干一番大事业,因此,偏远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思想非常不稳定。

(三)没有涉及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特殊性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所处的生活环境不佳,给大学生“村官”带来了生活上的挑战。大学生“村官”在下村之前已经习惯了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的城市,然而到达偏远山区后,没有了便利的交通,部分地区是泥泞小路,公共设施缺乏,办公设施和居住环境简陋,给大学生“村官”思想上带来极大的冲击,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首先要解决生活环境给其带来的心理偏差。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待遇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会较低,虽然大学生“村官”不可能拿到高的工资,但是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会比不上其他地区,虽然说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在进入农村之前,就应该做好待遇不好的准备,但有部分大学生“村官”还是抱着在农村大干一场的抱负来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如果大学生“村官”没有在农村中有所作为,待遇又不好,根据激励理论,那么对于偏远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正激励就会消失。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所处的人际交往环境过于复杂。在偏远山区,宗氏观念非常严重,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群体构成一个宗氏群体,农村的人际关系由宗氏为基础向外延伸,并且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会随着姓氏或血缘的延伸变得疏远,出了家族关系以外,还存在政治关系、帮派关系、经济关系等错综复杂,农村的风气习俗,如宗教迷信、传统习惯等都给偏远山区的人际交往环境增加了复杂程度。

二、偏远山区缺乏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监督保障机制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如何,没有一套考核标准,在优化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同时,没有监督保障机制来保障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正确性,以至于不能保证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长效性。目前来说,偏远山区并没有建立一套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体系,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考核机制和管理制度,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依靠的仅仅是国家组织或者湖南省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体系。

建立一套制度体系,保证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执行,一方面对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况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鼓励大学生“村官”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目前,偏远山区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况的评价在于相关领导机构的经验,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没有相关健全的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和评价制度,因此很难对大学生“村官”做出的业绩进行准确评价,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不能及时进行奖励,也不能对落后的大学生“村官”进行纠正。

三、对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

(一)没有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重要性

重视高校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重视高校在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使大学生“村官”正确认识偏远山区的形势,对大学生“村官”和偏远山区都有一个本质性的了解,能减轻大学生“村官”到偏远山区后的思想落差,也给大学生“村官”任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减轻了难度。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方向,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经过了三年的任期后直接进入了当地的公务员系统,或者是走向了事业单位的岗位,因此,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是偏远山区的党政干部的重点建设力量。偏远山区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要有新的认识,(下转第70页)

(上接第68页)首先要使大学生“村官”在任期内呆得住、干得好,其次要为以后大学生“村官”转向党政机关做准备,把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的重要位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不能准确把握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根据偏远山区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之上,将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举止培养成适合偏远山区发展的要求。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出现单一呆板,不能很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偏离了目标,不能很好地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服务,也不能建设大学生“村官”队伍,进而也没能起到发展农村的作用。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该定向于使大学生“村官”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严格遵守当的纪律和要求,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四、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实现常态化发展

(一)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时间结合不紧密,一方面体现在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割,另一方面体现在缺乏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对于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割,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养一年一般只发生两次,并且是群体学习,地点局限于会议室,在理论学习时没有实践活动的辅助,在实践学习时没有理论学习的指导。对理论学习与时间学习之间的考核也是分开进行,并没有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从而使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大降低。

缺乏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虽然有乡镇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联系机制,但是三者之间的沟通涉及到农村和农民的机会确实不多,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没有能正确引导大学生“村官”了解农村、处理农村事务,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能在农村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不多,因此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要充分利用乡镇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联系机制,正确引导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活动。

第4篇

关键字:大学生村官 淮安 现状

去年7月,江苏从42所高校选拔大学毕业生奔赴苏北1011个经济薄弱村担任“村官”,任职试用期一年。自“大学生村官”这项计划启动以来,江苏淮阴师范学院就认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和措施,去年7月份,学校最终有95名同学光荣入选,入选人数占全省入选村官总数的9.4%,实现了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和促进苏北农村发展的一个“双赢”。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调研地点之所以确定为淮安涟水县和淮阴区,一方面考虑我系有两名毕业生在两地担任村官,她们是涟水县岔庙镇岔庙村朱小妹、淮阴区刘老庄乡姜庄村李曼曼;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从组织部门、新闻媒体等渠道获知3名大学生村官典型分别是涟水县保滩镇张渡村刘良山、涟水县五港镇五港村王波、淮阴区古寨乡新公村黄蓓蕾。

通过实地访问,我们发现了大学生村官目前面临的一些主要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系统总结之后简单提出了应对的方案和建议,希望为有志到农村基层发展的大学生提供借鉴和经验,也可以对苏北地区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有所裨益。

二、调查方法

6天的时间里调查组以大学生村官为调查对象,实地走访了岔庙镇、保滩镇、五港镇、六老庄乡、古寨乡等5个乡镇,寻访了朱小妹、刘良山、王波、黄蓓蕾、李曼曼、任伟等数位大学生村官,访谈了5个乡镇中数10位乡镇干部,百余名村民。

三、问题与分析

1.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吗?在调查中,大学生村官大多数人居住在村委会提供的住房里,少部分人住在自己或亲戚朋友家里。每一个村官都有自己的记录本,包括日志,工作汇报等。从日志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仅使得大学生村官与外界展开了交流,而且与自己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面对自己的成长,大学生村官流露出只有“下得去”才能真正称得上“村”官。

(1)选择做大学生村官的意图。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大学生选择做村官的考虑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学生村官政策本身被大学生看好。其二,大学生毕业就业及择业压力逐渐增大,从事三年的基层工作,加强锻炼、积累工作经验,积累人脉资源,为以后的长远的工作做好准备?。

(2)大学生村官对所在村的认识。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村官对所在村的概况有清楚准确的认识。他们均能准确地回答出其所在村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人口数量、人均年收入等基本村情概况,说明该市大学生村官有较强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有较高的知识素养,能够做到了解村情民意。

2.几位村官在访谈中的共识: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今后村官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距离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⑵农村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有一定难度,绝大部分苏北村民能够自觉遵守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但仍有极少数的群众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偷生、超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村环境保护也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点之一,虽然向群众大力宣传秸秆还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在没有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之前,焚烧秸秆的现象仍燃非常普遍。

二、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吗?

1.大学生村官与其他村干部的沟通。农村人际关系、利益纠葛纷繁复杂,农村工作琐碎、敏感、环环相扣,作为新来者,大学生“村官”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一下子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这无形中造成了大学生村官本人以及其他村民(包括其他村官)之间双向的交流不畅通。

因此,如何得大学生变成村干部的“自己人”,我们认为,必须让大学生村官的的确确地发挥与表现出自己的真正实力和作用,以事服人,以能力取信于人。一些调研对象表示,有了致富项目或者其他方面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都会希望与自己的项目、村子持续的共同发展。

2.大学生村官专业知识结构与农村发展需要的“衔接”。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村民而言,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是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的。比如:许多农村依然算不上富裕,当前的主要工作还是发展经济。正如我们走访的村民所告诉我们的那样,他们希望村里能够富裕起来。可是大学生村官绝大部分为经济、农林等专业之外的专业。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告诉我们,自己所学的专业用处不大,但对此现象,我们则认为,是没有真正把我们的专业发挥到合适与恰当的地方。

对于出现的这个问题,我们有自己的认识。一方面,随着农村的发展,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越来越看重整体水平,农村以及农民需要的大学生村官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发展对口的专业,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的引进就是必要的。另一方面,现在的农村发展并不平衡,经济仍然是一些地区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所以,大学生村官本身专业知识的不匹配就可能某中程度上影响到自己实际工作与农村的经济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大学生村官强化学习,加强针对性、重点性的学习。对于非经济等专业的大学生村官,要学习农民、农村最为关注与需要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专项性学习。充分利用政府所提供的各项条件,迅速提高自身能力。建议政府部门有意识有目的、有所侧重的组织与培训大学生进行专题学习,用大学生村官本身的学习能力强的特点迅速传授给大学生村官一些农村与农民迫切需要的知识,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帮助大学生村官在村民中间赢得信赖。

三、大学生村官“留得住”吗?

1.大学生村官普遍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动。有关“大学生村官”出台的政策,大多代表了大方向,而许多细节性的东西还不明朗,需要进一步的补充或者可能适应以后的某种情况再次调整,尤其是相关配套性的措施能否尽快出台成为大学生村官共同的期待。像大学生村官政策中规定的“大学生村官表现突出者可以直接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等规定由于缺少更为具体的标准,所以,大学生村官纷纷希望尽快更加详尽、清晰起来。针对一部分愿意长久留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这方面的政策与措施更加显得重要和迫切。

我们可以做这么一个简单的估算,从2008年开始,国家计划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时间跨度就是2008――2012,由于乡村的选举一般是三年一次,所以,会面临两次的基层选举,而大学生村官的任期基本上是三年,所以2008年第一批的大学生村官三年之后,如果做不好“去留”工作,过半的大学生村官就会离开现在的岗位。同样的,第二批、第三批、一直到2012年选拔的大学生村官最终真正留到农村的也不会很多。

2.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建设必须完善、健全。有了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才能依靠制度办事情。但制度建设应该面向所有的基层干部,无论奖惩。制度建设一定要注意维护村干部之间的公平、平等。奖励性的措施应该讲求统一性,即面向所有的村干部。不能人为地拉远了大学生村官与其他村官的距离。

四、高校的“村官”针对性工作仍需要继续加强

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随着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调整,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断壮大,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行当,一门新专业,客观上要求高校和教育部门,必须及时调整教育方向,尽早开设大学生村官行当需要的、适合大学生村官人才成长的、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村官课”,如:与农村工作相关的法律课、基层工作管理课、实践课等,这样在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少走弯路。

四、结束语

“3年后,我会选择留下!”“不论以后选择哪条路,至少目前他们都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而且,路会越走越宽的!”我们坚信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村官”一定会全心全意地用知识、青春和热情去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改造农业现状,服务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用实际行动践行李源朝部长为大学生“村官”题写“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时的殷切希望。

参考文献:

[1]张家智:《“大学生村官”热中的冷思考》,《调研世界》,2007.8。

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不稳定性 对策

一、大学生村官出现的时代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民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重点表现在农村传统观念落后及对现代观念的无知和抵制。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和推广,大学生村官应运而生。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当前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此外,面对我国目前城市人才资源过剩,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急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正确导向,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二、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稳定因素

1.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不畅

大学生“村官”期满有五种出路可选择:可担任村干部;可参加公务员考试;可自主创业;可另行择业;可继续学习深造。大学生村官这五种出路是国家政策性安排,但众多原因使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依然面临困境和隐忧。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干部难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委有户籍限制,没有法律保障,二是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委会面临利益博弈。大学生村官续聘农村面临困境:首先,编制数量和逢进必考制限制进入公务员队伍;其次,逢进必考制和一考定胜负的机制挫伤了部分村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大学生村官没有资格参加面向优秀村干部的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难:自主创业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而大学生村官主要从事文案工作。大学生村官主要能力错位和内心诉求导致大学生村官另行择业难;就业形势和生活压力削弱继续深造的信心。

2.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不适应性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为心理不适应、生活不适应和工作不适应。心理适应上的困难:大学生村官从象牙塔直接到农村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巨大挑战,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突然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在心理上存在很大落差。如果缺少应有的心理准备,就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一些眼高手低的村官会觉得基层工作太琐碎,自己所学无用武之地,因此产生一些抵触情绪;生活适应上的困难:一方面语言沟通上有障碍,另一方面某些偏远地方生活条件艰苦;工作适应上的困难:专业理论知识上有所欠缺和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

3.村官身份职责不明确

角色的认同对于一个人在新环境中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斯特克瑞认为,“为了能够以一种有序的,内部一致的方式行动,一个人必须定义环境,即谁是环境中的他人,谁是环境中的自我”。大学生村官身份困境对其角色认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自我认同度低。大学生村官对于自身的身份认同处于漂移之间,认同基础模糊不定,导致了行动取向呈现多样性。其次,村民认同度不高。“当好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员、村级工作的助理员、村务管理的信息员、农村工作的调研员、科技知识的传播员、农民群众的服务员等”都是政府和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期望的形象描述。最后,乡镇干部认同度有限。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乡镇。

三、对策研究

1.规划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

要做好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要了解村官的具体工作政策和内容。学校在宣传大学生村官政策时,要进一步宣传村官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能力需求,同时开设与村官对口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辅导,帮助他们做好工作定位与规划,更快适应角色转换,服务新农村建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高等学校是大学生村官的娘家,为大学生村官成才提供智力支持和后援力量,但是在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难题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2.严格村官选拔程序

建立严格的村官选拔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统一组织考试、面试和考察。根据大学生村官工作特点,建立一套详细的考核指标体系,量化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任职的素质要求,有利于选拔更加适合这个岗位的人选,同时有利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考核时要侧重考察大学生服务农村的动机和热情、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设置,要求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调查,因地制宜,按需分配。大学生村官上任前,要进行系统培训,可以试行导师制。

3.构建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实行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在缓解毕业生就业、改进农村人才结构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为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村官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首先,完善大学生村官培训体系,针对具体工作,开展特定的培训课程。培训的教师可以是各级领导干部,也可以是大学生村官自己。培训方式可以灵活处理,根据工作中的难点,开展特色工作交流,创新工作方法。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村官培训,村官自己也要积极参与,形成合力,为完善村官培训体系共同努力。其次,建立正常的村官流动体制。正常的村官流动体制有利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把更多的优秀人才留住,发挥他们的知识优势,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聪明才智。党和政府要通过基层调查研究,积极探讨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为建立正常的流动体制提供政策性支持。最后,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实现角色合法。加强政策导向,解除后顾之忧。

第6篇

从正式任职为大学生村官至今已一个月了,在此之前“大学生村官”这一名词对我来说太遥远了,我从没想过自己也会为其中一员,但如今实实在在的是我来到岭下乡成了这里的一名村官,而且我希望自己能早点融入乡镇这个大集体。

记得在岗前培训期间,往届的大学生村官,也就是我们的学长学姐,以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想当好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主动地去适应农村的生活与工作。像我们这样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农村工作的基本情况、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不了解,难免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要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我们就应该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适应环境,转变我们的角色。而且我也坚信只要我们能有个好的心态,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在任职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乡镇领导和同事的热情,大家都很照顾我这个新人。刚到岭下时,我对什么都很陌生,然后一直跟着晶晶和叶景,还屁颠屁颠的跟到叶景姑姑家蹭了一顿晚饭,不好意思的。龙城学长是我在岭下认识的第一个的人,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可以看出学长是个对工作及其认真的一个人。也因为我喊龙城学长,引起了好多人的不满,比如吴陈霖,说我都不喊他这个正牌学长的,还天天说人“寒沙沙”,爱计较的人啊!但不得不承认吴陈霖的却很照顾我,真心感谢。还有老杨师兄,和常凤小两口超团结的,所以我们只能趁着常凤不在的时候欺负下。还有老叶、蔡所长、游主任、妃姐、丽芳姐、宠哥、章油书记、啊甘书记、发哥……大家一起都很开心的,能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和大家共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当然从一名大学生到村官,我也有许多的不适应,我也看到时间了乡镇基层工作的繁杂与不易,龙城学长有告诉我一句话:“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让党的路线方针在农村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在农村贯彻,必须持续不断的加强学习,要学习各种业务知识,学习如何为人处事。

虽然在决定留在农村当村官后我有过迷茫、彷徨,我不知道这样的决定是否正确,不知道两年后我会在哪里从事怎样的工作,但我信奉的是一种乐观的生活哲学,我坚信生活是美好的,相信这两年的村官生涯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收获,我也一定会更快地成长、成熟起来的。

第7篇

一、基本情况:

目前澧县共有大学生“村官”10名,其中男6名,女4名,年龄均在22-24岁之间。从学历结构来看,大学本科6人,大学专科4人,所学专业涉及到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会计、电子商务、环境艺术设计、刑事执行等8个专业,分别选聘到澧阳、澧澹、澧东、大坪、张公庙、复兴厂等10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任村支书助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差异导致水土不服。这批“80后”村官,在学校里,接触的是电脑、mp4、互联网等各类先进设备媒体,感受的是国内外的不同风情、文化、社会生活,而到了农村,面临的情况却是:经济落后、公路不畅、自来水短缺、待遇偏低、文化娱乐生活欠缺,同龄群体极少,等等。时空的置换,让他们难免水土不服。

二是优势差异导致无所适从。“80后”村官们在学校“饱读诗书”、各有专业,他们希望到基层后把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运用到工作中去,实实在在地体现自身价值。而到村任职后,往往是端茶递水、接待客人、打印文件、做会议记录、整理资料等,在高校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完全脱节,这种用非所学的矛盾很容易让他们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三是现实差异导致激情退烧。在走访调查中,这批村官们均表示,不论当初选择到村任职的动机如何,但当真正到农村以后,还是真心渴望在农村干事创业、实现抱负。由于缺乏对农业、农村、农民足够认识和有效准备,所学专业既不是区域经济、农业经济、农业技术,又缺乏丰富的社会与管理经验,等等,所以当真正到农村后,才发现很难应对农民这样一个松散的特殊经济群体。满心期待的“维新变法”,却被现实粉碎,使他们显得无奈而迷茫。

四是处世差异导致随波逐流。“80后”大多敢说敢做,追求创意,积极上进,单纯直爽,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当他们想去颠覆农村的旧思想旧习惯时,却被人认为不知天高地厚;在工作上过多的较真却导致非议;处事力求秉公而断却遭到排挤;成天跑腿忙碌结果功劳薄上记载的却是他人的名字。他们张扬的个性在一次次的现实打击中慢慢被磨灭,最终往往是希望改变农村,结果却被农村所改变。

三、原因分析

一是成长背景较为特殊。“80”后是国家、家庭集中精力、财力精心哺育的一代,他们成长的20年,是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最快、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人们思想观念最为解放、价值观也最为多元化的20年。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们特殊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他们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缺点,如自我为中心、吃不起苦、适应能力差、功利心理强、缺乏责任感、过于理想主义等。所以当理想与现实不符、面临困难时,则很容易产生畏难、消极、抱怨情绪。

二是任职心态不够正确。在对大学生村官当初为何选择到村任职的原因进行调查时,60%表示到农村工作,是迫于就业压力的无奈选择,30%表示是受优惠政策的吸引,只有10%的村官是对农村怀有感情,想在基层成就一番事业。目前,有70%的大学生村官表示不愿意继续留在基层,希望通过考研、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内招聘方式尽快走出基层就业。基于这种任职心态,使部分村官虽人在农村,却一直生活在农村表面,从而导致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三是管理机制尚未健全。一是教育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上下贯通、有政策和法律依据的体制机制,大学生到村后缺乏足够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导致在思想上、能力上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二是管理、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在落实的深度、层次特别是后续发展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政策依据。经济待遇低下、政治前途模糊、身份定位不够明晰等一系列问题使这批渴望被关注的“80后”感觉远离组织,看不到希望,从而导致思想滑坡。

三、对策与思考

一是教育引导,促其端正思想认识。一要加强对农村工作的宣传教育,使这批“80”后正确全面了解农村工作的性质、内容、状况,避免心理预期过高,造成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二要加强价值观引导,使他们弄清楚当村官既不是作秀,也不是镀金,更不是把当村官作为“当官”的跳板,而是通过在农村的工作实践,积累农村实际工作经验和学会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为将来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三要加强工作定位的引导,使他们淡化“官”念,树立“农”念,增强服务意识,甘心做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员、引导员。

二是关爱帮扶,促其适应基层环境。要集中力量对这批“80后”村官们实行全方位帮带,形成县、镇、村三级培养管理格局,使其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在多方帮扶下尽快进入角色。作为组织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通热线电话、qq群和“大学生村官论坛”等方式与其建立联系,及时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心理疏导、困难帮扶等服务;乡镇党政领导可采取定期约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县直涉农部门负责人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实行因人培养、分类指导,使其掌握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要积极引导他们一起参与村级事务,熟悉了解村情民意,促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基层工作环境。

第8篇

2009年3月,我们曾对当时在南京市委党校接受培训的153名大学生村官,做过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与工作状况,并形成了一份较为详实的调研报告。如今,这些大学生村官“履职”已满3年,他们3年来情况如何?他们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农村又改变了他们多少?

最近,我们对当年参加培训的153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电话回访,共回访153人,其中34人未联系上或未接受深入访谈,119人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回答,有效回访率占77.8%,从我们的追踪调查中,反映出推动大学生担任村官几年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他们为何愿意留在最基层?

在接受我们访谈调查的119名大学生村官中,有98名大学生村官仍在职,占调查总数的82.35%。已不在岗的21位大学生村官中,有15人考取了公务员、2人考入事业单位,占流失大学生村官的80.95%,另4人进入企业单位。这说明大学生村官队伍总体上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大面积流失的现象。

这21位不再担任村官的大学生,有20人担任了2到3年的村官,基本上完成了一个任期。而且大学生村官考取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的流向,也是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鼓励使然。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为有关部门输送了具有一定基层实践经验的人才,这也是实施大学生村官的目的之一。

在继续留任的98人中,有69人选择在合同期满后续签合同,21人选择“报考公务员”、2人选择“自主创业”、6人选择“其他”。这反映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性很高。

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们愿意长期留任农村担当村官。主要原因一是大学生村官工作平稳,收入也相对稳定,尤其对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村官有较大的吸引力;二是近年来社会上“就业难”的现实,也对村官们另谋出路产生了影响;三是工作3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农村工作的熟悉,产生了一定的工作依赖,再加上工资和福利待遇逐步提高,诸多因素综合促成大部分村官不愿意离开目前的工作环境。

在职的98名大学生村官目前有这样几种工作情况:一是通过竞争性考选,调动到区里的其它部门工作,但身份不变;二是部分区县对服务满3年后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提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者调整到街道做社区工作;三是被临时借调到区、镇或街道内的党政部门工作;四是继续留在原岗位工作。

目前仍在职的98名大学生村官,在回答“合同期满后,如果您选择继续在农村工作,您最愿意从事什么工作”时,有45人选择“通过一定程序担任村级领导职位”,占45.92%,有10人选择“继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占10.20%,两者共占56.12%。还有10余人分别选择“利用自身优势在农村创业”、“发展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和“其他”。这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在职大学生村官,愿意继续留在最基层。

另外,有17人选择“到乡镇机关工作”、14人选择“充实到乡镇、学校等事业单位”,分别占17.35%和14.29%,两者共计31.64%。这表明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村官虽愿意继续在农村工作,但希望改变就业身份,达到“离土不离乡”的状态。

初步找到工作成就感

为了比较大学生村官3年来的思想状态与工作状况的变化,我们在调查中有意识地问到一些上一次调查时曾经问过的问题。

本次调查中,我们再次提到“您选择担任村官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有71人选择了“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想为农村做贡献”,占59.66%;22人选择“积累经验便于以后找工作”,占18.49%;19人选择“国家对大学生村官考公务员或考研究生有优先政策”,占15.97;7人选择“作为过渡,先解决就业”,占5.88%。

这一比例与第一次问卷调查中的结果十分相近,再次反映了多数大学生是满怀理想和抱负选择到农村去的,因此对于他们的积极性一定要加以爱护和鼓励,同时也应看到相当部分大学生选择做村官动机的多样性,也需要我们更理性地看待大学生村官在担任村官一段时间后的多种流向。

在回答“根据您的感受,您认为大学生村官是否受村民欢迎”时,有27人选择“非常欢迎”、75人选择“欢迎”,分别占22.69%和63.03%,两者共占83.19%。可以说在职的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在村官岗位上找到了成就感,初步实现了个人理想和价值,因此愿意继续为此奋斗。

对于“影响大学生村官能否安心基层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有71人认为是“发展空间”,占59.66%。这表明多数大学生村官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在为新农村建设奉献青春的同时,也关注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的未来。还有16人选择“待遇保障”,占13.45%。虽然比重不高,但工资待遇确是大学生村官们共同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

另外,还有21人认为是“各级组织的关心培养”,占17.65%;这一方面表明,部分大学生村官希望能够得到各级组织的关心和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少数大学生村官的离职,或许与得到相关方面的关心与帮助较少有一定关系。

大学生村官渴望帮助和关注的心态,无形中在提醒我们,各级组织在通过层层选拔将大学生送到村官岗位后,并不代表这项工作业已完成,还需要在大学生任职村官的期限内、甚至离职后,继续关心关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与生活,让他们体会到组织的关心,从感情上将大学生村官留在农村,使其安心工作。

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是从校园直接进入农村工作,即使在农村生活过的大学生村官,其生活经验与面对村民解决农村实际问题能力还是存在差距的,因此对农村工作他们谈不上得心应手,这也是影响大学生村官工作成效与成就感的因素之一。因此,有11人认为“影响大学生村官能否安心基层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个人适应能力”,占到9.24%,表明部分大学生村官自身也认识到这个问题。

“到农村创业去”,这是部分大学生选择担任村官的初衷之一。但几年村官工作下来,成功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却是寥寥无几,表明在农村创业并非一件容易之事。对于“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最大障碍”,接受我们访谈的98位大学生村官中有33人选择“缺乏经验”,32人选择“缺乏资金”,20人选择“缺乏项目”,分别占33.67%、32.65%和20.41%,另外10余位分别选择了“缺乏技术”、“缺乏组织支持”和“缺乏政策鼓励”等。

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既缺乏社会经验,也缺乏创业经验,更缺少社会资源,在缺乏创业环境和氛围的农村,想开辟一条创业之路实属不易。因

此,对于大学生创业成功可以宣传,但不能一味鼓励大学生村官们都去模仿。

“群众工作方法”急待培训

在深入访谈后,部分大学生村官感到融入当地群众生活存在困难,这个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这既有语言沟通障碍、对当地民风民俗不够了解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宗族势力的存在排斥大学生村官的融入等方面的原因,还有的是因为大学生村官能力不足,不能很快满足群众的期望和需求而遭到群众的冷落。

解决大学生村官个人能力不足的主要途径,是进行各种形式的能力培训。在“大学生村官最急需的培训内容”方面,有101人次选择“群众工作方法”,占到84.87%,居于各项培训内容的首位。这表明从高校的象牙塔走到农村基层的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村官们普遍缺乏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

如果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能力欠缺,服务群众就难以从根本上实现,甚至可能大学生村官抱着一片炽热之心去为群众服务,由于工作方法不适当却得不到群众的认可与理解,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感隋或许就会造成伤害,而群众对大学生村官也就缺乏一种理解。

因此,在大学生村官上任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群众工作方法方面的岗前培训,特别是与农民群众交流交往的方式方法,使他们在心理和能力上有所准备。俗话说“十里一乡风”,各个村的民风民俗均有所不同,在这方面,各个基层组织,特别是镇街和村级组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培训和帮助。

“大学生村官最急需的培训内容”仅次于“群众工作方法”的,是“涉农法律法规”和“推进农村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知识”,分别有91人次和85人次,占到76.47%和71.43%。

这一方面表明,随着农民利用法律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所学专业属于“法学类”的只有15人,占12.61%。调查中,部分法学类大学生村官帮助村民打官司的实例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大学生村官对于更好地推动农村发展,有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急于改变所在村面貌的心情溢于言表,迫切需要各级组织和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和实施帮助。

对于“最急需的培训内容”,还有40人次选择“如何做一名合格大学生村官”、占33.61%,37人次选择“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和任务”、占31.09%,33人次选择“创业致富技能”、占27.73%,28人次选择“农村实用技术”、占23.53%,11人选择“信息技术”、占9.24%,反映出大学生村官所需培训内容的多样性。

待遇差别和婚恋问题需重视

在问及“您对自己的工资待遇是否满意”时,60人表示“满意”、47人表示“一般”、12人表示“不满意”,分别占50.42%、39.50%和10.08%。如果将“一般”形同如鸡肋,有更好选择即可抛弃的话,大学生村官对工资待遇的满意与不满意可谓平分秋色。

与此相关联的是,对于“您所在村的经济发展状况”,有72人认为属于“一般”,27人认为属于“富裕”,20人认为“较差”,分别占60.50%、22、69%和16.81%。这表明大学生村官们对在比较富裕的村工作的工资待遇比较满意,对于在集体经济较差的村工作的工资待遇给予了谅解。

从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的差别来看,虽然市、区均实现了统一的工资待遇,但由于村集体经济状况的不同,给予大学生村官的福利待遇有明显差别,甚至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从调查的深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南京市各区县的大学生村官福利差距较大,即或是同一区县的各个村(社区)之问也有一定的差距,这是目前影响一部分大学生村官队伍稳定的突出问题。

例如,江宁区的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较高,平均年薪约在5-6万,调查统计中的工资待遇“满意”率远高于其它区县,同时表现出来的续签合同继续留任的意愿也高;浦口区各村之间的差距较大,经济条件好的村和经济条件差的村之间会有1-2万元的收入差距,大学生村官之间多有感觉不公者;六合区大学生村官的收入较低,约3万左右,大学生村官另谋出路的比例就比其它区县为高,同时感叹生活压力大的比例也高。

因此,如何平衡大学生村官之间的福利待遇水平,是需要有关部门认真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第9篇

一、河北省大学生村官队伍现状

本次调研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政府机关及大学生村官,共发放给政府机关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80份,其中有效问卷266份,问卷回收率93%,问卷有效率为95%。发放村官本人的调查问卷350份,回收312份,有效问卷306份,问卷回收率为89%,问卷有效率为98%。

(一)应聘的动机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应聘村官的动机为迫于就业压力的是主流。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想为农村做贡献”;37%的被调查者是“迫于就业压力”;有的是“作为过渡,先解决就业”,有的是“ 积累经验便于以后找工作”;30%的被调查者选择“公务员或研究生考试优先”。

几年来,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大难题,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现吸引了很多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对一些想考研、考公务员的农村毕业生来说,选择做“村官”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按河北省村官保障制度来看,任职2年以上,他们可以享受到考研加分和公务员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我们可以看出,找工作太难、就业压力太大已经成为应聘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原因。

(二)工作岗位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内容主要是日杂、勤务、处理文字工作以及协助村干部处理日常事务。被调查者中,“协助村干部处理村委会的日常事务”和“处理各类文件,拟写报告、总结及汇报材料等文字材料”共266人,占87%;“普及科普农业知识”的共36人,只占11%。在对农村实地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农村干部文化水平比较低,大部分农村户籍人口通过考学等渠道提高学历后离开本地,而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正好弥补空缺。大学生村官有较好的文化理论基础、活跃的思维,所以来到农村基层就往往担负起处理文件、撰写文字材料及日杂等工作。但真正从事普及科普农业知识、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传播的却占少数。

二、大学生村官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统一的、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

目前,河北省村官任职后,不仅高校没有设置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开设的专业,各级党校、相关部门也很少组织大规模的工作培训、指导。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要满足这个标准,不论是高校,还是政府机构都是有一方责任的。

(二)村官的管理、保障体制存在问题

首先,在认定村官身份上缺乏统一标准。现在,大学生村干部是政府公选出来的“干部”,但不能纳入国家公务员体系;与本地选出来的村干部相比,他们又有着质的区别。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吸引大学生到村任职,但这些都只是可能性的短期的政策,没有明确的长期政策。

其次,村官对自身待遇满意度不高。大学生村官虽然和乡镇干部做一样的工作,但没有编制,待遇也不同,有的地方也没有养老以外的保险。据调查,在邢台、张家口、衡水等地区任职的村官,工作三年以上,工资还在每月1500元以下。在对于自己工资待遇满意度的调查上,有14人持“非常满意”的态度,占5%;174人持“满意、一般”的态度,占57%;而持“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人数比例分别占到10%和28%。

再次,村官服务期满后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虽然目前对于期满后考研或考公务员的村官,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对于有意继续任职的大学生来说,保障力度不够。具体表现在住房,落户,配偶、子女的安置等问题上。调查显示,因待遇保障和发展空间而无法安心工作的村官占被调查者的65%。

(三)当地村干部、村民思想保守

对于大学生到村任职,仍有一定数量的村民乃至村干部思想比较保守。村民受传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服老不服青。农村干部对于大学生的到来一方面积极欢迎,另一方面又担心被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取而代之,从而产生戒备思想,不让其接触核心村务。通过调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中的受欢迎程度上看,124人选择“受欢迎”,占到40%;而164人选择“一般”,占54%;同时有16人选择“不欢迎”,占6%的比例。

(四)工作条件有待改善

在工作条件方面,大部分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比较落后,网络通讯不发达,基层村委会也没有能力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很好的工作待遇。因此村官住宿条件不是太好,部分村官所在工作地区比较偏远,交通出行、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都受到了限制。

(五)大学生村官本身发展的不足

1、缺乏农村工作的必备知识、实用技术

从对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的调查中看到,农学、畜牧、种植、农村经济管理以及适合农村需要的专业知识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少,具有农学背景的大学生村官只占21%。由此可见,大学生村官只学习了某一专业知识,技术方面懂得很少。担任村官后,他们所掌握知识、技术的单一性与农村工作的多样性二者产生明显差距,故不能解决农民最迫切的问题。

2、 缺乏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

由大学生村官户籍性质的调查中看出,有将近一半的村官工作在陌生的乡村。首先,不熟悉当地方言,特别是跟村民沟通产生了障碍,难以融入到当地人文风俗当中,大学生村官就像外地人一样受到排斥。其次,大部分农村的人际关系复杂,有较多的利益纠葛,对于刚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本身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特别是在农村的工作经历。虽然满腔热血,但处理具体问题时,缺乏招数,事倍功半,有时甚至是好心办了坏事。

第10篇

说起县直单位和乡镇机关空缺的职位全部由驻村“两官”来担任初衷,内黄县委书记郭建华坦言:“驻村干部应该像通信公司的‘信号塔’,广覆盖、无死角,随时为群众服务。如果村官不驻村,这个‘信号塔’就有失灵的危险,党的方针政策‘信号’传递不进去,百姓的冷暖疾苦‘信号’输送不上来。‘两官’驻村,目的就是消除‘信号盲区’,在‘住’字上下工夫。所以县里特别规定,以后都只能从驻村的‘两官’里面提拔。”2009年9月,内黄县采用自愿报名、组织部门审核的方式,从全县机关选派549名优秀年轻干部作为派驻村官,与540名大学生村官一起入驻全县532个建制村,开展3年一届的驻村工作,实现了全县驻村工作“一村一干部”的全覆盖。

县委书记凌晨电话“查岗”

早上8时,内黄县二安乡井村头一个即将建成投产的豆制品厂工地上,正在忙碌的村委主任刘改江突然接到了乡党委书记张建国的“查岗”电话。对于派驻村官刘改江来说,这只是一次普通的例行检查。他以前还碰到凌晨两三点县委书记的查岗。查岗不仅看“两官”是否驻村,还经常突击考试,让他说出村里任何一户的基本情况。

内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裴喜拴说:“内黄县实行‘五天四夜’工作法,要求驻村干部每周五天在农村工作,四夜在农村居住,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主要精力在村。”

为要把驻村工作真正落实下去,内黄县首先确保“严”字当头,逐步推进“两官”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内黄县印发了《“两官”工作守则》,县委专门对“两官”进行了集中培训,成立县、乡“两官”驻村工作管理办公室。

县、乡“两官”办还通过电话抽查、工作检查、突击暗访等方式进行督导检查。对严重违反驻村工作纪律的,是派驻村官的取消资格,3年内不得提拔重用;是大学生村官的终止身份,予以解聘,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县范围内通报。

在“严”字当头和坚持“五天四夜”工作法的管理模式下,最早下派的549名驻村干部中,先后有200多人因家庭因素或受不了农村艰苦的条件和严格的管理而“打道回府”。

人人都有一幅村情民意图

“村官真好,地图真棒!”城头镇南王庄村八旬老太刘兰云至今还念念不忘村“两官”的救命之恩。2010年11月16日,派驻村官胡素平和大学生村官张晓星在入户走访中,突然看到一位老人不慎摔倒,两人赶紧把老人送到村卫生所。安顿好后,询问这位80多岁老人的姓名及家人联系方式,老人只记得自己叫刘兰云,女婿叫杨泰安,但记不清其联系电话。胡素平赶紧回到村部,迅速打开电子地图,找到杨泰安的联系方式,并一起把老人送到县医院。

内黄县近千名派驻村官和大学生村官人人都有一幅电子地图――村情民意图以及入户登记表。图上清晰地标清村委会的地址及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党员、五保户、贫困户家的具置、房屋结构等。绘制完成后,将电子地图和入户登记表录入电脑,通过内黄县村情民意电子系统建立电子档案,以备日后调用。目前,全县532个建制村村情民意图已全部绘制完毕,实现了“墙上有地图,桌上有户情档案,电脑上有电子文档”三位一体。有了这份村情民意图,“两官”开展工作方便多了。宋村乡派驻村官梁国峻说:“绘图过程就是一次深入群众、体察民情、解决问题的过程。”

“住”下来还要“干”起来

住下来的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到为农民服务中,赢得了村民的信赖。据不完全统计,“两官”驻村以来,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上万件,解决、民事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2000余个,全县量同比下降60%。同时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9800余条,协调资金3000余万元,帮助群众新上致富项目7800余个。

“只有人心稳定了,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发展中。”城关镇王小汪村党支部副书记陈胜利帮助村民协调贷款100万元,发展大棚瓜菜1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数百名群众致富就业。村民张东文高兴地说:“多少年来,俺村人都是看着别人抱‘金娃娃’,这回驻村干部一来,俺也能抱上了!”2011年4月,经过组织考核,陈胜利解决了副科级干部待遇。

第11篇

乡镇国庆节活动方案一一、活动目的:

今年将迎来建国XX周年,在此大背景下,本次国庆节,特举行红歌会,通过歌咏加深对祖国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了解,引导少年儿童从小树立听党话,跟党走,建设社会主义理想理念激发、培养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少先队的朴素感情。

二、比赛时间:20**年9月29日

三、比赛地点:足球场

四、参加对象:全体学生

五、活动领导小组:

顾 问:商蘭花

组 长:邓 军

负责人:姜 兵 刘 盈

道具组:周 甫 孔令波 袁伟明

职 责:负责合唱台阶搬运、评委席摆放

舞台设计:寻 栋 陈 忱 彭 睿

职 责:负责与广告公司协调舞台的布置与装饰

音响组: 付永智

职 责: 负责音响播放,话筒调适

六、比赛形式及人数要求:

本次比赛采取团体表演唱比赛形式。

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参加。

除一、二、三等奖以外,还另设最佳指挥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台风奖、最佳表演奖等单项奖励。

七、比赛要求:

1.参赛各队须演唱一首参赛曲目。

曲目内容应健康向上,以围绕庆祝建国六十一周年或歌颂党、歌颂祖国为主题,格调高雅,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2.每支参赛队演唱总时长不得超过5分钟(包括上下场时间)。

3.参赛各队指挥必须为我校在校师生,校外人员不得参与比赛。

4.9月25日前班上定好曲目及伴奏带,25日下午交教育处。

5.比赛顺序由抽签决定。

6、学部先进行初选。

每学部由40%的入选队伍参与决选。

7、进入决赛的班级请与25号前将节目的介绍词上交至姜兵老师处。

八、奖项设置:

大赛初赛每学部组分设一等奖3名(加班级分3分)、2等奖6名(加班级分2分)、三等奖7名(加班级分1分)(各学部酌情处理)

大赛决赛将分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

九、评分原则:

1.歌曲内容健康符合主题,演唱不超时;

2. 合唱班级人数少一人扣0、5分,队员排位整齐有序,进、退场秩序良好;

3.演出服装整齐统一,充分展现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4. 各班级演唱时精神饱满、积极乐观、保持良好台风。

面部表情自然大方,充分显学生的朝气和热情;

5.各班级演唱的艺术要求,声音宏亮协调,音准节奏准确,声情并茂,吐词清晰,主次声部没有走音现象,强弱对比得当;

6.指挥手势准确,节奏准,姿势优美。

班主任指挥加分5分。

乡镇国庆节活动方案二一、活动主题:迎中秋、庆国庆、话成长

二、活动时间:9月9号10月3日

三、活动内容:

1、组织迎中秋、庆国庆、话成长为主题的联欢座谈活动

时间:9月9日

地点:镇二楼会议室、集镇景点

参加人员:文化引领成长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全体大学生村官

牵头负责人:丁向军、陈勇、马丽梅

主要内容:每名大学生村官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到村一个月以来的工作经历,畅谈村官职业生涯规划,展示本村风土人情、村庄建设照片,并现场讲解。

夜晚到集镇光明大桥、锦峰大厦、河滨走廊等景点共同欣赏中秋月色,拍摄民风习俗活动、集镇美景。

2、举办责任、奉献、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

时间:9月23日

地点:镇二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文化引领成长工程领导小组成员、村支书、全体大学生村官

牵头负责人:葛勇成、陈勇、

主要内容:每名大学生村官根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到村以来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经历,结合责任、奉献、成长的要求,撰写如何做一名好村官为题材的演讲稿,表达自己喜爱农村,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深情,立志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同时参加演讲比赛,邀请党政负责人、村支书、老干部进行现场点评。

3、开展激扬青春、放飞梦想为主题的魅力水乡大家唱活动(大学生村官唱红歌专场)

时间:9月30日

地点:镇文化中心

牵头负责人:周林戈、张开凤、马丽梅

参加人员:文化引领成长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全体大学生村官

主要内容:每名大学生村官以热爱国、热爱党为主题,自选红歌一首以上并登台演唱,邀请机关干部、村干部、文艺爱好者参与投票评选,颁发荣誉证书。

4、参与清洁家园为主题的集镇环境整治工作。

时间:9月17日、24日

地点:集镇

参加人员:团委、全体大学生村官

牵头负责人:葛永成、陈勇、马丽梅

主要内容:由团委书记牵头,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集镇环境整治工作,合力将俞垛打造成卫生整洁的和谐家园。

通过环境整治工作,让他们亲身参与街道卫生清洁,到大街小巷清除路面、花坛的杂物垃圾,在社会上树立起年轻人的良好形象。

四、筹备工作:镇文化引领成长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策划实施,包括会议室布置、场景音乐、活动宣传标语。

乡镇国庆节活动方案三一、活动内容

㈠组织一次广播操比赛

㈡组织一次健步走活动

㈢组织一次道德讲堂

㈣组织一次金融创新大讲堂

㈤组织一次大学生员工座谈会

㈥组织一次案件防控专项整治大家谈主题征文比赛

㈦组织一期《东台农商银行》国庆专刊

二、活动时间、地点、对象

⒈广播操比赛与健步走活动

①时间:10月4日下午,13:00集中;

②地点:市民广场;

③对象:见附件3。

⒉道德讲堂

①时间:10月5日,上午8:00;

②地点:三楼大会议室;

③对象:见附件6。

⒊金融创新大讲堂

①时间:10月5日6日(6日,上午8:00开始);

②地点:三楼大会议室;

③对象:见附件7。

⒋大学生员工座谈会

①时间:10月7日,上午9:00点;

②地点:三楼大会议室;

③对象:见附件8。

⒌案件防控专项整治大家谈主题征文比赛

①时间:9月25日30日;

②对象:见附件10。

⒍《东台农商银行》国庆专刊

由办公室对国庆期间七个一活动进行系列报道。

三、活动说明

㈠比赛规则

⒈广播操比赛

①以各营业网点、机关部室为参赛单位,其中机关各部室为一个参赛单位;

②广播操比赛共分七组进行,每组的参赛单位与出场次序详见附件4;

③广播操比赛设评委组,外聘评委五名,机关部室评委三名,各支行评委三名;

④每家单位的得分为所有评委评分的平均值,依据得分的高低决定最终的排名。

⒉健步走活动

①本次健步走活动不再计时排名,在整个健步走活动过程中,所有人员要按照要求保持队伍的整齐。

②健步走路线:市民广场(北出口)北海路(向西,途经迎春饭店)北海路与西环路交叉路口(向南)XX景区(向东)海道桥(向东北)东台镇(向东)XX大厦;

③健步走途中设三个监测点,所有人员每经过一个监测点须领取一个号码,终点交出三个号码视为跑完全程,否则视为未参加活动。

④所有参加健步走人员需将号码牌统一贴在左胸前,确保到达终点时统计人员能够看见号码牌。

⒊道德讲堂

①各单位、部门要认真组织本单位、部门的员工学唱《公民道德歌》,在10月1日之前要确保会唱;

②主持人、领唱人、宣讲员(见附件5)要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总行工会将在近期组织排练;

③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要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⒋金融创新大讲堂

①由科技信息部提供金融创新大讲堂视频课件和播放课件所需的设备;

②由科技信息部派人现场播放视频课件。

⒌大学生员工座谈会

①座谈主题:入行以后的感受;

②座谈方式:集中座谈,典型发言(名单见附件9),交流讨论。

⒍案件防控专项整治大家谈主题征文比赛

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紧扣主题,结构完整,说理充分,条理清晰,字数控制在20xx-2500字内;

②所投稿件须是作者本人创作,严禁剽窃抄袭,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并通报批评;

③所有参赛选手必须在10月1日之前将文稿以纸质文档形式报送人力资源部;

④总行办公室将组织专人,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报送的文稿进行评比。

㈡奖项设置

⒈广播操比赛

①名次:以评分高低,依次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②奖金:一等奖,奖金20xx元;二等奖,奖金1500元;三等奖,奖金1000元。

⒉ 案件防控专项整治大家谈主题征文比赛

①名次: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②奖金:一等奖,奖金1000元;二等奖,奖金800元;三等奖,奖金600元。

四、相关要求

㈠活动组委会与工作人员名单

⒈活动组委会名单

主 任:江XX

副主任:周XX

成 员:各单位、部门负责人

⒉工作人员名单

总裁判:张XX

裁 判:杭XX

张XX 外聘5人

旗 手:樊XX

其他工作人员:张XX

㈡组织要求

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单位、部门要充分认识搞好本次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按照通知要求及时动员,认真组织,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引导员工走起来、动起来,提高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饱满的精神、健康的体魄、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各项工作中去。

⒉认真组织,科学调度。

各单位、部门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科学调度,安排好活动期间的日常业务经营和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参赛人员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各项活动,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效果。

⒊提前准备,确保成功。

各单位、部门要充分利用班外时间认真组织本单位、部门的员工演练广播操(尤其要确保新招的大学生员工会做),同时要引导员工特别是大学生员工认真调研、思考,积极参加大学生员工座谈会和案件防控专项整治大家谈主题征文比赛等活动。

㈢注意事项

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赛出品位,赛出风格。

⒉参加健步走活动和广播操比赛的员工在比赛当天须穿总行配发的最新版运动服、运动鞋,参加道德讲堂、金融创新大讲堂、大学生员工座谈会的员工须着工装(没有工装的新招聘大学生员工须着正装或借用同事的工装)。

⒊10月5日至7日中午,总行将安排午餐,请参加当天活动的人员按要求准时出席。

⒋活动当天如有特殊情况请假者,须提前一天向人力资源部申请,经请示本次活动总裁判同意后方可准假。

⒌为确保参赛选手的安全,总行准配随队医生1-2名,比赛中参赛选手如出现身体异常,请及时报告工作人员与随队医生。

⒍健步走、广播操活动当天如遇雨水天气另行调整。

⒎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附件:⒈迎中秋 庆国庆活动议程

⒉迎中秋 庆国庆活动开幕式队形表

⒊广播操、健步走比赛参赛选手名单

⒋广播操比赛出场次序

⒌道德讲堂工作人员分工表

⒍参加道德讲堂人员名单

⒎参加金融创新大讲堂人员名单

⒏参加大学生员工座谈会人员名单

第12篇

一、大学生村官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失落感

大学生往往思想解放、思维活跃。在学校期间大都怀有宏大的抱负,对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有着美好憧憬,渴望有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从农村的现实情况看,大多数村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比较差,容易让他们感到愿望和现实差距比较大。

(二)自卑感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所以无形之中让他们在思想上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有些原本家在城市的大学生村干部,上完大学后反而要到工作和生活条件远远不及城市的农村工作,或多或少感到无奈。同时。基于“村级组织特设岗位”的身份,大学生村干部在身份认同上也有自卑感。

(三)孤独感

大学生在到村工作以前,过的是集体校园生活,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生活比较愉快。但到农村工作后,远离家乡和同学。容易产生孤独感。同时,大学生村干部与乡村干部中年龄相仿的很少,缺乏共同语言,这也加大了孤独感。特别是乡镇业余文化生活比较枯燥,村干部往往是没有公事就回家处理个人事情,多数时间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村里办公。再加上他们大多远离家乡和亲人,缺少与同龄人和合适的同伴交往,所以很容易感到寂寞、孤独。

(四)无助感

农村干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很多大学生村官到岗后,如果缺乏他人帮助和指导,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特别是遇到复杂矛盾和问题时,虽然有解决问题的满腔热情,但往往因经验不足、方法欠缺,导致事倍功半,产生茫然无助的感觉。

(五)挫折感

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部分大学生在工作中短时间还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在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时,一旦达不到预期效果,很容易丧失信心和勇气。

(六)迷茫感

当农村干部想往更高层次岗位上走,从目前来看其进行渠道比较窄、机会比较少,很容易让一些大学生村富感到前途渺茫。

二、解决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思想引导

要在思想上让大学生村干部认同自己的工作岗位。特别要讲清楚,大学生村干部所处的“村级组织特设岗位”,要靠他们自己通过聪明才智、辛勤努力去证明其重要作用,以此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社会的尊重。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对那些热爱农村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生村官,要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符合干部任用条件的要敢于破格提拔重用。

(二)坚持人文关怀

要进一步加大乡镇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添置必要的文化娱乐设备,丰富文娱生活。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关心爱护力度,多关心、多过问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多同大学生村官谈心交流,注意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不定期邀请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为大学生村官讲授农村工作知识,特别是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艺术等。邀请在农村创业有成的同志现身说法以及现场考察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增强大学生村干部对农村工作的感性认识。安排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手把手地教育培养,加速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转换。

(三)改进宣传发动工作

高校在宣传发动时,不能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而对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待遇夸大其词。省级组织部门应加强对高校有关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准确理解有关政策,在发动时原原本本地宣传有关政策。

(四)大学生村官

应做到知不足而后学,处处留心皆学问

工作中,要切实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愿吃苦的悲观情绪,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去认真感悟、细心体会,把学习作为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水平的重要手段,当成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应当学习科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不断增长见识,拓宽思路,有效地将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勤学善思,勤思多行,把所学的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总结得失,不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的习惯,使自己成为知识全面、见多识广的“全才”。

(五)大学生村官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作风面貌

由于特殊的身份和较高的学识素养。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1、个人心态要放正。大学生村官要通过农村一线的实践锻炼,去经受风雨。增长见识,最终在思想上得到磨练,精神上得到升华,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优秀公务员。工作中,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切实克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时刻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增强对“三农”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贴近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