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5 15:05: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月球之谜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如果能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本文从激发学生课前预习阅读的兴趣、创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拓展阅读课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等三个方面就小学生余毒习惯的培养和小学生阅读课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阅读课;教学;学生;兴趣
我们知道当前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小学三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成功的阅读教学能在全面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后期写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时期的阅读教学甚至影响了学生日后的语言学习、阅读方向,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激发学生课前预习阅读的兴趣
课前阅读预习是学生对教师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内容的预热,对课堂阅读教学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学生可以在预先阅读中发现问题,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可以认真的去听讲,也就是说学生通过预习后可以有的放矢的对教师的讲课进行听讲。为此教师在在课前阅读指导环节,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及以往教学经验,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尽量不给学生设置过多的预习目标,也不将课文的中心思想及段落特点提前罗列,为学生尽可能留下最大的想象空间及阅读自由度。在《月球之谜》教学之前,笔者就利用上节课的结束语大致讲了一下关于月球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今天的神九探月等情况说明,把学生的好奇心勾起来了,然后告诉学生下节课就学《月球之谜》,适时鼓励学生组织阅读即将接触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搜集的多种资料,深入阅读与思考。
二、创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听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保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搭建师生平等对话互动交流平台时,保留教师的陪伴者及引导者的角色地位,以提问、解答、主题讨论、自由发表意见、插入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之中完成课文的略读、精读及反思型阅读。在《月球之谜》内容阅读教学中,本人改变了之前查找资料、讲解重点、提问、思考、总结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学生喜爱的多媒体教学环节,并更多地利用图片教学、游戏教学。一是笔者播放了《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美丽的月球表面的图片,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趣的、生动的录像,图、文、声、色并茂,从视觉、听觉等各个方面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来。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关于月球的讨论,学生积极对自己所了解的故事、传说、科学研究动态发言和讨论。带领学生进入教材学习中,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课文阅读,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看法讲述全文及段落大意。自主阅读及小组合作阅读理解完成后,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讲解对段落及全文涵义的理解及思考,师生共同评价每组成员及个人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及表述情况。三是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工作中,更积极地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拓展阅读学习。四是在处理学生提问及教师解答方面问题时,切不可完全跟着学生走,要考虑到学生涉世尚浅、思考问题不深、稚气未脱的特点,要在听过问题后精确分析学生的提问方向、目的,排除表达不当等问题,快速思考过后即使答复学生问题,并尽可能将问题表述清楚、简洁而生动,既能让学生听懂,又能无形之中给学生形成一种榜样效应,让学生自觉跟随教师纠正表达方式。面对提问及讨论时,也不可过分执着既有的提问计划,要跟随课堂阅读进行方向适时调整已有的教学方案,在充分尊重学生看法的同时,保证课堂教学沿正确的方向进行。
三、拓展阅读课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不但是指学生的课堂阅读,而且是要拓展到课外的阅读。所以说课堂阅读教学形成的影响需要靠课下的阅读与思考来巩固。课外阅读应当循序渐进、跟随课堂阅读的进展有步骤地实施,尽量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领域,指导学生少走弯路,通过兴趣性的课外阅读实现阅读教学的知识与能力延伸。在《美丽的大兴安蛉》阅读教学中,笔者在调动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积极性与好奇心的同时,通过一些美丽的图片及简短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内蒙古大草原及厦门鼓浪屿的壮美风光,看完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后,P者话锋一转,告诉学生世间万物都是一样的,你们可以看一下《鬼狗》这本书,此书虽篇幅较长,但简单易懂,说的是一只叫鬼的狗,是藏獒与德国牧羊犬的后代,它生来就野性难驯、多次伤人而被辗转买卖,经历了无数毒打和玩弄后,它拥有了惊人的速度与体力,在对人类失去信任的时候,它逃到一片广袤的草原,开始了与一个孩子的美好生活……。课后学生大多数都对此书进行了传看,让学生真正在阅读中感悟生活、触碰自然。既能让学生了解风土人情,又能在阅读与思考中磨练语言思维,有很好的延伸教学作用。
总之,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教材层层展开,课前通过提问、讨论、话题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课前积极阅读,课堂上通过提问、解答、主题讨论、自由发表意见、插入音乐等方式有效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公平进行师生、生生对话合作阅读学习与交流,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推荐相关资料、书籍鼓励学生延伸课外阅读,真正做到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教师若能把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态度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在学生的心田播种下科学创新的种子,激发他们从小热爱科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科学素养,挖掘、提升他们的科学创新潜能。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进发出科学创新的火花呢?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兴趣
杨振宁教授曾经指出:“科学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说话,无所顾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科学创新的萌芽。我认为课堂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以前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总有一张讲桌隔开,我首先改变这一做法,去掉讲桌,把学生的课桌面向黑板改为两张桌子对着摆放。这样的改变有利于师生互动,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也便于老师走近每一个学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双边互动也随意了许多,教师和学生都减轻了心理压力,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教学中,应十分重视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人,克服自我中心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忌“用自己的演讲来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教学气氛活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的回答与众不同”“你说到老师的心坎里了”,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质疑、发问,从而激发科学创新的兴趣。
二、开发课堂教学内容。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叶圣陶先生几十年前就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程改革后,语文教材也朝着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面向未来的方向改进,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素材蕴含着科学教育,我们要努力开发课堂教学内容中的科学信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能力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语文教材其实是一本科学的百科全书,教师可利用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如,通过学习《马》《绿色蝈蝈》《旅鼠之谜》《大雁归来》《生物入侵者》这些科普说明文,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知识;学习《月亮上的足迹》《落日的幻觉》《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天文气象知识;学习《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学习《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技知识。
学生在学习这些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端正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培养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如,学习物理学家杨振宁写的课文《邓稼先》,学生课堂上除了为这位中华文化孕育出的具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感到骄傲和自豪外,还可以从文中学习到这位科学家热爱祖国、鞠躬尽瘁、一切以科学为重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独特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拓宽科学创新的思维
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教学重视“双基”的培养,但知识不等于智慧。如果语文教学只是让学生记忆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运用知识去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培养,就会抹杀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内心体验,久而久之就容易养成思维的惰性,变得不善思维,那就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了。
如,在教学《奇妙的克隆》这篇课文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科学的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危害着人类,那么,我们要不要继续发展科学呢?话音刚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要。课代表站起来回答:科学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会危害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危害人类的速度、程度也同步增长……然后全班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举了许多造福人类的事例,证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反方代表也列举了科学危害人类的生动例证。最终通过辩论得出结论:科学是把双刃剑,但想阻止科学技术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始终要进步。
教师课堂上通过开放式提问,恰当地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和技能,从而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拓宽思维空间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了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放飞想象的翅膀。提升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一切科学都离不开想象,人类的想象总是先于科学,学生课堂上今天的想象也许就是明天的现实。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允许并善于引导学生头脑中的那些“奇思妙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家亚当·安德森经研究发现,利用想象可以激发人积极的正面情绪,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加强学生的横向思维,打破定势思维。可见,语文课堂上合理地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如,在学习《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学生发现文中有四幅插图,我们可以结合插图引导:“同学们看着这些精美的插图,你们想象一下,月亮上是不是和我们地球上一样也有水和空气呢?如果你是宇航员,在空中会有什么感受?”是啊,月球上是什么样子呢?学生立刻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始在空中“邀游”,课堂也随即活跃起来。
再如,学习《故乡》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闰土,在现在的社会里,怎样才能摆脱贫困?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有的学生建议闰土南下打工,因为他身材高大,有的是力气;有的建议闰土干个体户,从小本生意做起,再借鲁迅小说的名气,打出“闰土”品牌……这样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思想的浪花,既唤起了学生的想象,又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1世纪需要创造性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笔者衷心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能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开发课堂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放飞想象的翅膀,让语文课堂进发出科学创新的火花。
参考文献:
[1]胡涛,拿什么调动学生:名师生态课堂的情绪管理,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