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4 22:49: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色的草地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天蓝如碧,万里无云,灿烂的阳光挥洒着金色的光芒。在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上,一个活泼的身影在不断地闪动着。那是琪。琪一边向前走,一边不时蹲下身子采集着小路边的山菊。山瓣上的露珠映着阳光,闪闪发亮。
琪用绳子精心地扎好山菊,一路小跑着来到老师办公室的窗前,她的脸因兴奋而变得红红的。老师不在办公室里,办公桌的右上角摆着一个地球仪,旁边放在盒子里的墨水瓶没有盖上盖子,大概是老师走得太匆忙,忘了盖上吧!琪这样想着,把目光移向办公桌的另一边:是一本翻开的语文教案,上边还放着一副老花镜;在教案的斜上方是一本翻到9月10日的日历,“中国教师节”那几个字虽然不大,但却是那样的显眼,使琪将目光久久地停留在上面。看着看着,她的嘴角边渐渐露出了不经意的微笑,她在心中轻轻地说:“谢谢您,老师!”顿时,太多的感受涌上心头。琪转过身,怀着异常激动与喜悦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把一束嫩黄色的山菊老师的笔筒,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阳光照进窗子,照在山菊上,灿烂无比。老师,多么像这灿烂的山菊呀!它虽然没有牡丹的华贵,玫瑰的芳香,美人蕉的艳丽,但它却有自己的美,它是平凡的,无处不在的。它总是静静绽放着朴素的美,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这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
微风吹过,阳光下的山菊轻轻摆动,散发出怡人的清香……
关键词:教学情境;设计问题;加强指导;尊重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146-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教学中提得最亮的口号。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融入课堂,为充当主角做好心理准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中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教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用多媒体出示鸟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出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进述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2精心设计问题,引导主动参与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钻研教材,合理设计教案,特别注意问题的设计。设计的问题容量要大,要有思维价值,既能引发学生认识冲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又要难易适度,融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为一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确保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总的设计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把总的设计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及有思维价值的地方,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深度地思考,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的表面性,注意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求导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比如在上《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文中说奶奶认为星星数不清,小张衡认为数得清。"到底星星能数得清吗?"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各抒已见,振振有词,许多学生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运用了自己的课外书掌握的知识,一个问题使课堂上出了意见分歧据理力争积极思维的现象,一番争论,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发展,创造思维水平得到提高。这样学生必然会越学越聪明。
3加强指导,使学生善问会答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陆九渊这样说是很有道理的。"有疑",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要教会学生发问,打破"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要鼓励学生好问。爱提问,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这种天性,对孩子的提问,不管是对是错,是大是小,都不应该批评或嘲笑,而是要满腔热情地引导。其次要教育学生善问。在充分调动学生好问的基础上,要逐步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心,重点进行设疑,要求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也就是要学会提问题,努力引导学生学会从浅显的提问趋向深层次的问题。教给质疑的方法,教会学生提问,问到点子上。教者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上提问,针对课文提问有利于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
重点培养学生释疑解答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最终目的。在阅读中学生只有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说这个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会学习"的知识方法,善于启发学生自已去寻找问题答案。例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一部分学生认为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因为还没走出草地他就牺牲了;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老班长完成了任务。。。。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我适时抛出了问题:"为什么老班长在临死前说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呢?问题一出,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的思维,然后学生通过再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再深入地理解,终于明白:老班长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尽管他为之献出了生命但他仍然觉得自己做不够好,足可见他对于革命事业忠诚。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答案,感觉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尊重每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细心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提高这些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此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困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困生的进步,并使学困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