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挂职总结

财务挂职总结

时间:2022-03-25 23:29: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挂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挂职总结

第1篇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间2015年就要过去了,一年来,我在上级领导的带领下和部门同事帮助下,按照我部门年初的总体工作部署和目标任务要求,认真执行各项工作,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15年个人工作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落实上级任务,保证挂职质量

由于工作的需要,上级组织将我安排至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进行挂职锻炼,在这期间我快速转变思想,端正工作态度,快速投入到挂职岗位中,在挂职期间,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亲自体验,不断提高了思想认识,同时也丰富我的实践操作经验,同时通过挂职锻炼,我熟练掌握了市局审批事项的相关政策规定和业务操作流程,使长时间从事行政工作的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此同时,我结合自身特长,协助窗口宣传工作,完成了《窗口在市行政服务窗口“六看六比”评比中喜获“红旗窗口”称号》和《窗口“五项”服务小作为,转作风,大收益》二篇信息的撰写,获得上下级领导及同事的一致好评。尽管在挂职工作的业务办理和群众咨询量非常大,但我认为在帮助他们的同时,我也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能够使我的经验更加丰富,可以说这段时间真正让我思想、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可谓是一次大丰收。

二、加大新人培训,统筹各项工作

尽管我的岗位是综合部负责人,但我的工作却涉及了我部门的方方面面,在我看来,一个岗位工作就当当做整个部门工作来对待,这也是我长期工作的指导思想,尤其在新人培训过程中,由于文书和党务人事专干都非专业人员,故要快速进入角色对她们来说相对较为困难,不仅如此,她们的岗位可以说是部门的核心,不仅每天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同时也经还需要快速适应其他工作需要,为此,我告诉他们“合作更多的是互补,而不是苛刻地要求对方须与自己保持各种一致。”,并以姐妹相称,使彼此之间的距离快速缩小,这也使得她们在遇到问题时,敢于且乐于询问,为整个部门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沟通氛围。此外,由于会议筹备非常繁琐,为了确保她们能够充分了解会议筹备各项工作,我在工作中带领她们参与到实践中,使她们掌握了会议的准备阶段、举办阶段、总结工作等一系列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今年办公场地搬迁,导致办公设备需求量超出预期,采购资金缺口较大,给办公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我与上级领导进行沟通交通,同时“货比三家”尽可能压缩采购成本,以最低廉的价格购进最优质的产品,较好地落实了采购工作,为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倡导大局为重,坚持团结务实

由于我部门人手相对较紧张,通过公开招录迎来了3名新职员,除其中1名财务人员为对口招外,其余2人均非专业人员,这使得我的任务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培训新人的工作,彼得•德鲁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下级的工作,做上级的应有一种责任感,因为他们掌握着下属的前程。确保下属的长处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不仅是为了把工作做得卓有成效,那也是道义上的一种需要,是管理者必须承担的责任。”为此,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为他们安排不同的任务,尽管这并未将减少我的工作量,反而因需要对每一件事进行把关和指导,使工作量不减反增,但我认为只有整体实力的提升,才能够真正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为此,我敢于将权力下放,并通过定期部门例会对他们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建议,让他们的质量意识、大局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都有了明显提升。

四、严行规章制度,提高财务质量

财务是保证各项工作推进的关键,为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尖上,使财务工作始终与整体工作紧密结合,我以成本管理为重点,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加强专项经费申报工作,充分发挥财务工作在中心行政中的核心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财务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今年的财务工作在全局20家单位考核评比中又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年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一些细节的处理和操作上存在一定的欠缺,通过深入挖掘在思想观念、工作定位、工作方式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着“四个不够”,一是钻研理论缺乏恒心,在理论上的学用结合不够,在学教结合实际上不紧密,在思想观念上因循守旧,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不够;二是在工作定位上有局限性,工作的前瞻性不够,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研究谋划工作的意识不够;三是有时在工作方法上不注意细节,工作方式上不讲究策略,易产生急躁情绪,缺乏冷静慎重思虑;四是工作经验有待丰富,同同事的沟通协调不够,灵活运用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不够。今后,我将继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立足本岗,勤勉尽责,来回报大家的信任,我将同大家携手并肩,为单位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2篇

一、工作情况

(一)加强业务学习,迅速实现角色转换。一个合格的挂职锻炼干部,必须注重学习,尤其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因此,无论工作多忙多累,我都比较注重学习,做到自加压力,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并根据工作需要,坚持学习相关交通业务知识。同时办公室领导给了我许多学习锻炼的机会。他们安排我参加了各种会议,接触到了省交通厅的领导,接触了市直交通单位的领导,接触了市直有关部门相关科室领导,这些接触对于开拓我的视野、增长知识面、结识新的领导和朋友起了极好的作用。学习不仅增强了理论素质,同时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党性修养,使自己在第一时间实现了角色转换。

(二)深入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分析实际问题、处理矛盾和破解工作难题的能力。一是完成了局机关房产情况调查、交通大院户口清理、交通大院停放车辆摸底、机关房屋产权证办理、编写《办公室业务工作手册》、**年交通系统办公室工作考核等工作,特别是全省交管站改革情况调查工作受到省厅肯定。二是搞好配合工作,积极参与、按时完成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市交通局机关及市直交通单位卫生单位创建、**年度《中交报》、《湖交报》征订发行等工作分配的任务。三是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对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如筹备大型工作会议,整理领导讲话录音稿,起草文件和通知,撰写简报及会议纪要等材料,都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

(三)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一年来,我严格遵守挂职锻炼单位的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有事请假,尊敬领导、团结同志,注重搞好同各科室同事们的关系,没有做违纪违规的事情,没有向挂职单位提条件,严格遵守了挂职锻炼干部行为规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挂职锻炼干部的优良素质和良好形象。

二、工作体会

一年的工作和学习,使我加深了对交通工作重要性和办公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搞好办公室工作,促进单位整体工作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启示。我深深体会到,办公室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和统揽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紧扣中心围绕大局,不断创新思维,改进作风,强化服务,提高效能,才能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才能展示出自身的作用和旺盛的活力,办公室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一)必须提高工作效率。办公室是局机关工作的综合部和联络部,办公室开展的信息调研,督促检查,文秘政务,后勤保障等工作都属于服务工作。关键就是要注重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能。就是要严要求,快节奏,高效率,高质量。因此,在参谋决策上,要统筹兼顾,提早谋划,想领导之未想,谋领导之未谋,及时准确的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信息,为局领导决策搞好超前谋划,在文字材料上简洁明了,抓主抓重,提倡“短、平、快”,杜绝“假、大、空”,在督查落实上,突出重点,找准薄环节,果断迅速,讲求实效。在综合协调上,立足大局,兼顾各方,多商量,重推理,既努力体现上级要求,又要兼顾各方利益,在后勤保障上,要未雨绸缪,后勤先行,确保工作正常高效运转。

(二)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办公室是“窗口”部门,办公室的作风关系到局机关的形象。好的作风,就是一个巨大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必须坚持不断改进办公室的工作作风,强化勤政为民的意识,以良好的作风展示办公室的精神风貌,不论是办事,办公,办文,还是开展调查研究,督促检查,都要从实际出发,防止搞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要坚决克服会议多,文件多,事务性应酬多的“三多”问题,切实做好协调安排,把好关口,保证领导集中精力谋大局,抓大事。要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切实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始终心系群众,心系基层,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以良好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必须强化管理。办公室犹如一部机器,文稿起草、文件核校、公文处理、会议安排、机要交通、安全保卫、后勤接待等各项工作,都是这部机器上的零部件。要使办公室工作的这部机器上的所有零部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保证整个机器的最佳运转,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手段,进行规范化运作,要严格制度约束,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做到人人责任分明,处处有章可循,事事一办到底。要理顺工作关系,合理、科学地确定内部工作分工和任务衔接,缩短办事流程,简化中间环节,加快工作节奏。每一项工作都要从全局出发,确保办公室日常运转的灵敏、高效和有序。

三、存在不足

挂职锻炼的一年,我在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上提高较大,但是和领导、同志们对我们挂职干部的要求与期望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多,实践少。虽说原来在县市工作时也接触了一些交通方面的业务知识,但都不精通。因此在市交通局挂职锻炼的工作期间,我有意识的、积极主动地向周围同志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学习,端正、丰富了对交通工作的认识,各项能力提高较快,但是做的工作还不够多,特别是能将自己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去,打开工作新局面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

(二)思考多,总结少。姚局长叮嘱我,在工作中,既要勤于思考,更要善于总结,同时要到其他科室学习基建投资政策、财务管理制度、运输行业管理等交通业务知识,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进步成长更快。遗憾的是,虽然我在工作中基本做到了在实践中勤于思考,但是对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并没做到及时总结,腿勤脑勤手不勤,而且也不够深刻和全面。

第3篇

本人自1998年任会计师7年以来,先后在滨州市纺织纤维检验所任主管会计、滨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任财务科副科长(主持工作),2003年11月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划财务处挂职锻炼至今。这期间,我加强业务研究,忠于职守,加强管理,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努力提高单位及系统财务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作为省质监局“金质工程”财务系统专家组成员,为该工程设计实施做了大量工作

为促进信息化建设,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与浪潮公司签订协议,在全省系统推行“金质工程”管理系统。工程的建设涉及到需求调研、设计评审、项目试运行及实施,工作量大、专业性强,为此省质监局成立了各个系统的专家组,我被当选为财务系统专家组成员。我参与了该系统22个模块的需求调研、设计评审工作,联系基层实际提出了大量建议;项目试运行阶段,我参与了大量基础数据的确定,为“金质工程”顺利实施做出了应有贡献。

二、 加强质监系统财务管理

质监系统由于垂直管理的需要,市局于2001年设立了财务科,我通过竞争上岗成为滨州市质监系统第一个财务科负责人。财务科成立之初,系统各单位管理松懈,政令不通。在领导支持下,经过我的大力推动,系统财务管理力度由弱转强,得到了各单位的认可与支持。

实施了收费“票款分离”,促进了“收支两条线”制度贯彻落实。按照省财政厅安排,质监系统2002年起行政事业性收费实施“票款分离”。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我市质监系统“票款分离”工作顺利开展起来,一改过去大面积违反“收支两条线”制度的现象,实现了预算外资金及时足额上缴,这在“收支两条线”制度实施多年以来属于一个突破。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2001年我市质监系统高质量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了家底。根据省质监局要求,有的固定资产购置或处置须经省局审批。针对系统个别单位车辆随意购置情况,财务科进行了通报;此后,各单位垂管意识大大增强,新增车辆、装备、基建项目均按规定报告。由于工作出色,2002年滨州市质监局获得了省质监局、省财政厅“国有资产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在省质监局挂职期间,我起草了以下六个财务管理方面的材料,对系统财务管理起了一定作用。(1)《质监系统目标管理实施细则—计划财务部分》,根据计财处管理事项对省质监局考核指标进行了细化,扩大了涵盖范围,有力地加强了财务管理力度。(2)《关于系统公司企业学协会调查情况的报告》,对我系统不纳入预算管理的所属单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调查,为省局对这一领域加强管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3)《质监系统2003年事业单位成本情况分析》和《关于质监系统检验检测项目成本调查情况的汇报》,按不同类别技术机构的对单个检验检测项目成本进行调查,为向有关部门争取收费和财政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同时也反映了事业单位由于管理水平不同,收支相抵后的可用资金情况。(4)《GDP与质监系统收入比较分析》,对系统各单位近3年来收入与当地GDP进行了比较,用GDP万元贡献率对各单位明年收入进行预测。(5)《质监系统房地产及基建情况分析》,将全系统各单位现有房地产及在建工程进行了调查汇总和分析,为全系统2004年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年”提供了不动产管理的第一手资料。

三、 业务研究

在日常工作中,我注意积累素材,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透过复杂的情况寻找工作思路。

今年,为落实省质监局整顿系统财务工作要求,加强会计监督与管理,省局计财处安排我和处内同志一道对省教育厅和东营市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进行了考察。通过分析考察情况,结合我系统实际,由我主笔提出了我系统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建设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任现职以来,在《山东企业管理》、《地方税务》、《中国防伪》和《经济导报》等省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了《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假设的冲击》、《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打假刻不容缓》和《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与操作》等专业论文4篇。

四、 制度建设及落实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由拟并正式实施了《滨州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县区局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滨州市质监系统市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各单位应该向市局报批事项及相应责任追究措施,规定了会计机构及人员管理、收支管理、资金管理、重要凭证及印鉴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办法的出台,完善了我市质监系统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了财务管理力度,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按照上级关于清理政策外补贴要求,针对各直属事业单位的补贴名目繁多、标准不一的情况,由我拟定了《滨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补贴发放暂行规定》,正式下发施行。该规定将各单位原执行的11个补贴项目清理为5个,改变了过去各单位补贴发放混乱的局面,实现了规范、统一的目的。

制度建立之后必须抓好落实。制度规定出台后,我都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检查力度,对违反规定的单位进行了处理,确保了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维护了制度规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到省局挂职以来,由拟了以下三个制度规定:(1)《质监系统经费审批制度》,将不同资金流出的审批权进行了明确;(2)《山东省质监工作技改项目管理办法》,提出了技改项目统一的补助标准,着重从投入的角度完善了我省质监系统实验室技改补助制度;(3)《山东省质监系统社会团体财务管理规定》,对我系统所属社会团体的财务管理进行了规范。

五、 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堵塞了财务管理漏洞

滨州市局财务科承担着系统内部审计职责。作为财务负责人,我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敢唱“黑脸”,加强内部审计,堵塞管理漏洞,杜绝事故隐患。

作为一项每年进行的工作,我组织并直接参与了对系统12个单位的财务审计;组织对8个单位的离任审计,查出了大量违规收支,及时纠正了许多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六、 大力规范系统财务基础工作

质监系统垂管之初,省财政厅组织对全省质监系统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检查,检查结论总的来讲是“穷、乱、差”,全省基层财务工作基础薄弱,人员素质较低。针对这一现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规范财务基础工作。

(一)统一了会计资料。针对各单位会计资料使用混乱的情况,财务科统一进行了印制和购置,发放各单位,使得会计资料达到了统一。现在,省局已在全省推广滨州的这一做法。

(二)消灭了系统内所有单位会计出纳一人兼的情况。2002年,根据市局财务科要求,市质检所、计量所、纤检所各配备了一名出纳人员,消灭了会计出纳一人兼的情况。这样,我市所属单位全部达到会计出纳分开要求。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一是为各单位配备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方面的书籍,这使得单位财务人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有据可依。二是规范了各单位帐务处理及报表,各单位各种报表报送及时,质量也明显提高。在2002年省局进行的内部财务检查中,对我系统按月收集各单位报表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并作为好的经验在全系统推广。

(四)加强了财务科内部工作规范化建设,制定了《财务科人员岗位职责》。明确了每个人应负责的事项,大到省局布置的大项工作,小到一个数字、一张票据,融入了内部制度、文档管理制度、对帐报表制度、时效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做到了任何事情都有直接责任人、任何数字都有相互审核对帐、任何一笔资金收付都有制约与监督。现在,每到一项工作需办理时间,都有专人负责督办,系统日常财务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七、 培训系统财务人员48人次,提高了人员素质

2003年,滨州市审计局了《2002年全市审计情况通报》。我就有关问题编写了辅导材料,组织系统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学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起到了警示作用,从而避免犯类似错误。参加这一培训的财务人员13人,其中会计师5人,助理会计师5人。

我还专门就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和会计基础工作编写了讲义,培训系统财会人员35人次,其中会计师10人次,助理会计师10人次。

八、 加强财源建设

积极争取各项资金。2002年以来,我积极与省局协调,报送了基建、实验室建设等项目专项经费补助的请示,共计追加我市系统各项专项资金600多万元。此外,我还积极协调争取增加地方财政医疗经费拨款30万元。

第4篇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 教学 存在问题 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041-02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所讲述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既是财务会计知识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又是企业会计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整体趋同,中级财务会计所包括的内容既多又复杂,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一定的难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级财务会计精品课课题组分别以2008级和2009级会计专业的学生为对象,通过试卷分析、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等方式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学生的及格率和满意率均在700/o左右。此外,近几年,我国部分高校也陆续就会计专业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与研究,实证分析的结果均显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一)教材基本是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完整、系统和配套的实验教材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所使用的教材不管是本科的还是高职的,都是按照会计准则体系以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为结构来编制的,基本是偏重理论上的论述,过多强调理论的深度,而忽视广度的延伸和实践的训练,缺乏完整、系统的实践项目化教材。但是,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样也就脱离了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此外,教材作为记录知识的载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了解整个课程体系,而且还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因此,选择恰当的会计教材,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滞后,难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通常采用上课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逐项讲解、“学生记笔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往往侧重于对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加以说明,而忽视学生对实际工作操作的理解和掌握,难以给他们留下直观的印象。因此,常常出现学生“背笔记,考完就忘记”的现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导致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一遇到需要进行职业判断的灵活性问题就束手无策,不能及时适应经济事项的变化发展,缺乏判断力和创新意识。

(三)案例内容不适当、案例教学方法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是对各会计要素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讲述,内容既多又枯燥,教师讲课又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或者照本宣科,不注意活跃教学气氛,教学中也缺乏适当的案例,致使教学内容艰深晦涩,沉闷无趣,有些学生提不起兴趣去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认为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关键。目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缺乏一套完整的、实用性强的教学案例。

(四)会计教师实践知识薄弱,不能完全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教师多数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任教,他们本身就缺乏实践知识,“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很小。由于财务工作的保密性和特殊性,企业的高管人员一般不愿接待教师挂职锻炼,这就导致大多数会计教师缺乏实践知识。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作为高校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五)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僵化,不能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基本上是以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形式来考核,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考察。实验环节的评分也仅是以低分值的形式体现在平时成绩中,对总评分起决定作用的仍旧是卷面成绩,而闭卷考试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可突击性。此外,有的学校以学生的期考成绩来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期末给学生划定期考范围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样考试也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以考助学”的作用。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教材编写的广度和深度,改革现行教材的结构和体系

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两个方面。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人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应依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确定中级财务会计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笔者认为,应改革现行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按会计准则体系和结构来设置的状况,按照会计工作岗位来设置教材的结构。按每个岗位涉及的会计要素来介绍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强调各知识点在各会计岗位中的应用。教材不仅要提出问题、介绍问题的解决方法,还应该通过实例介绍应用场合和方法,努力使学生在业务广度上延伸,从而加强他们基本功的训练,拓展他们专业知识面。同时,应建立完整的实验教材体系,使学生通过综合实验,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改变现行单一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会计案例的选择要做到难易适度,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来选择内容,不能太

简单,也不能太复杂。太简单则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分析讨论的必要,太复杂的话学生难以接受,从而难以投入案例分析讨论,达不到预定教学效果。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同时,案例分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会计理论知识,加深印象,真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启发学生思考,是让学生能够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是主导,教学过程要由教师来组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确地理解、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造就高技能、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聘任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各院校应注重培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首先,应鼓励学校对专职教师加大培训力度,并创造条件使他们经常深入实际,通过集中培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业务素质。如每年组织专任教师参加各地方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等。其次,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报考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这样有利于专业教师更新知识,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后,学校应施行“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策略。在鼓励本校的专职教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的同时,也可聘任社会在职会计人员定期来校开展讲座和培训,担任会计实训指导教师。这样指导教师就可利用自己在以往会计工作中的经验有针对性地解释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设置不同的会计环境提出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和职业判断,借此增强实训现场的真实感,提高会计实训的效果,进一步拓展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

第5篇

一、学生实习机会有限

会计实践教学由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部分组成,而校外实的来说效果不好,实习基本上走过场,形式主义,学不到真正的东西。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校外实习会受到实习单位会计部门的工作环境、单位出于保护自己的商业机密等安全性因素的考虑、会计实习的阶段性(一般都在上半年或下半年)、时间性(时间较短,少则数月,多则半年)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单位实习过程中很难了解到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及企业的整个会计系统。很多单位出于安全保密的因素也不愿意接收实习生。所以学生的会计实践主要还是在校内实验室完成,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会计学科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时偏多实践课时偏少,造成学生在课程的学习时由于缺乏实践,重理论轻实践,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差,到了工作单位后很多工作不知道如何动手,也影响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的程度。

二、解决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实践课时比例。针对三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收、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都要开设相关的实践课,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实验教材体系,使学生不仅掌握如何做账、如何开展会计核算,还要掌握如何报税、纳税和合理避税、如何开展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如何开展内部的审计。要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会计人才。

(二)推行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首先,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都是来源于实际经济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能帮助学生解决会计核算上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上。其次,分析的案例都具有典型性,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认识到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精神。再次,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找到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利于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并且能激发学会开拓创新的能力,促进其素质发展。案例教学通常可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案例讨论,例如对会计制度设计中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就可通过案例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激烈的讨论可以达到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形成良好的自由讨论的环境和氛围。第二种方式是案例分析,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总结得出自己结论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可以明显地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形式。

(三)鼓励高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发展“双师型”教师。高校要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要对教师参加实践活动要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学校每年要拿出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或挂职锻炼,对于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要视同完成教学工作量,对于教师的评先评优都有加分。从制度上保证参与实践的教师没有后顾之忧。要鼓励教师参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培养既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高校“教师”,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师”。

(四)可以考虑在校内建立会计师事务所。鉴于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担心企业的敏感财务信息泄露的状况,可充分利用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学校经费支持或学院通过自筹经费的方式成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可由学院任命,一般员工可以通过社会招聘和组织校内教师共同参与组成,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教师不用走出校门就可以参加实践活动,能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另外校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为教学提供第一手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教学资料,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部分业务可直接安排学生参与,学生通过参与具体的业务可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的理解和掌握,对优秀的学生可安排较长时间(三个月至半年)的实习,为这些学生将来进入世界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还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还能为学院创造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作者:王轶单位:武昌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6篇

当前我国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上比较松散,缺乏对人才培养能力的正确定位。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学习中凸显人才能力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能力需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其能力的培养定位就是构建财务专业学生的能力架构。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其培养的方式与目标应该依据区域与经济环境而有所差异,要特别凸显出与老牌本科院校的区别。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毕业生的就业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能力培养就应该体现这些目标。

二、提高就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发展改革路径

(一)建立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双主体”协同培养模式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实际动手与操作的能力。体现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因素就是实践能力。这需要对财务管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利用协同理论创新培养主体,构建一个“双主体”协同培养模式,即采用校企联合,学校为主,企业参与方式。“双主体”培养协同模式,首先,要保障各方利益,这是双方开展合作的基础。对合作企业而言,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来保障其具有优先聘请培养学生的权力,并要具有一定的限制措施;与此同时也是需要来保障学生的权益。其次,构建一套适宜的培训教育教材体系,应该结合现行企业工作实际的情况来采取针对性的培训。第三,学校应该确实起到“双主体”协同培养的主导性作用,要构建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对接,减少中间环节,要赋予机构充分的自利,以便更好处理相关事宜。第四,要有一定激励机制与约束制度来吸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在选择合作企业必须要慎重,要有一套评判标准,选取合适的合作企业,同时要有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来共同监管[4]。

(二)建立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双师型”协同培养方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需要有经验丰富、优秀的教学团队。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离不开优秀教师的精心培养。因此,构建一支教学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协同培养的“双师型”队伍,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对于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就显得非常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构建,除了可以通过引进双师型的教师以外,重点还需要学校自己内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迎合市场的需要,因而教师对市场需熟悉与了解,了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与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这就需要学校设法来提升教师应用性能力。具体可以采用多元化的组合方式,首先,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方式,鼓励老师自己提升应用性能力,考取相关双师型证书。其次,有计划地选派一些教师进入企业挂职,以便充分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同时也能提升教师自身的动手能力。

(三)建立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双教育”协同并重模式

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其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必须要具有内涵的素质。因此,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从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协同并重培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能力的评价不仅仅限于专业知识,更多体现在“软实力”上。比如在人际关系的处理、说话做事的仪表、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管理的能力等等。市场反馈的信息显示,新入职2年之内的职员普遍存在与企业融合困难的问题,突出问题就是难以处理日益复杂的工作关系问题,这样就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首先,院系可以针对财务管理专业需要来培养学生掌握相关财务管理知识的技巧,比如建立一个虚拟企业,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纳入企业中,模拟企业的实际财务运作与相关管理,同时还可以模拟人际关系处理方式等。其次,要充分利用班级这个平台来锻炼学生相关素质,例如鼓励学生亲自组织相关活动,学会如何与同学沟通、如何做计划、如何安排活动、如何组织、还需要注意哪些关键性问题,活动结束后要总结出经验与教训。第三,学校要充分组建各种平台,例如文学社、管理协会等等,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展示能力的平台。第四,学校要开设专门素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5]。

(四)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双体系协同并行范式,增进学生就业能力

应用型人才需要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并行,学校在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时,需要切合应用型的状态来改善课程体系,构建一个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协同并行的体系。建立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体系,在实践中已经形成多时,但是目前这种体系存在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针对性不强,缺少与理论课程体系的高度耦合,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分布不合理。第二个缺点就是实践课程体系严重脱离社会实际情况,一些实践课程存在闭门造车的问题,难以针对企业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因此,对于财务管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人才培养要坚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协同性,要合理布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时分布,选择合适的实践课程教程。实践课程体系要以多元化方式来进行,学校要鼓励采用自编教程。实践教学教程应该与现实的财务管理密切相关,要体现出财务实践性,及时更新,反映出最新的财务管理实务。

(五)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双业协同融合机制,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

第7篇

开放教育的学员一般都是有工作经历的成人学员。由于年龄、心理、生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开放教育的学员具有与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明显不同的学习特征。例如,在心理层面,成人的理解能力较强,但死记硬背较弱势;在生理层面,成人的生理条件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退化,对学习会有一定的负面的影响;在社会层面,成人扮演着多元的角色,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遇到障碍,学习的精力不够集中,学习动力不足等。根据成人的特征,可以分析总结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学习自主性、独立性较强

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和儿童、青少年在学习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所具有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地发言进行相关的学习要求。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平等地与教师交流,自由地发表意见,希望教师有任何教学决定都要与他们进行协商后做出。

1.2个体生活工作经验对学习活动具有较大影响

个体生活经验的差异就使得儿童、青少年的学习活动与开放教学学员的学习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儿童和青少年而言,个体经验都是来自于成人的间接考验,因此也相对不全面,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产生影响的直接经验也就相对较少。对于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更多地是借助于自己的经验和工作需要来掌握和理解知识,并不是借助教师的传授。

1.3学习任务与其社会角色和责任密切相关

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任务就是由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以身心发展和知识累积为主转变为以完成特定的社会责任、达到一定的社会期望和完成工作的要求为主。对开放教育的学员而言,学习任务就是促使其有效完成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此提高社会威望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学习成为他们职业生涯或生活状态的一个转折点。因此,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且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并且很希望有速成效果。

1.4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开放教育学员在学习方式方面具有自己的倾向和爱好,常见的学习方式有如下四种:①行动型。有些开放教育的学员倾向于“从做中学”,他们对教师详细的讲授往往会感到不耐烦,所以当教师提问的时候就会不经过思考就会给予答案。他们热心于新事物,喜欢新的体验。在集体学习活动中表现的也很积极、主动,很多情况下都处于领导者的地位。②深思型。这类学员主要表现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需要很长的考虑时间,经常犹豫不决,很难做出肯定的回答,在回答问题之前需要更多地信息。这类学员还喜欢和他人一起学习,因为这样便于收集更多的观点和信息。③理论型。这类学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喜欢先了解基本原理,然后提出假设,并采用循环渐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他们常常用客观的、公正的和逻辑性较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还不接受他人的主观判断和众多的不同观点,往往只看重自己的理解。④试验型。这类的学员喜欢尝试和应用新的观点。对于学习内容,一定要经过尝试后才会相信,而且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善于用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充满信息、精力充沛,因此就会觉得教师讲的太多,他们认为只有在新的情景下才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他们喜欢显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机会自己做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失望。

1.5学习需要的类型多样

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需要和内部需要。内部需要如个人发展与进步的需要、认知兴趣的需要以及得到认同与尊重的需要;外部需要包括社会威望、群体活动等引起的外部期望以及服务于社会组织的需要等。可以概括外:职业提高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要、社会刺激的需要、外部期望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组织的需要、认知兴趣的需要等。还有一些学员是为了培养素质、陶冶情操、满足自己的认知需求和兴趣。这类学员以学习充实精神生活,认为学习即享受。

2开放教育《财务管理》(省开)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建设的普教化,忽视开放教育学员特色

长时间以来,开放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学校普通教育的延伸或者补充,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上与普通教育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国家层面对开放教育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基本与普通教育相似,而忽视开放教育条件下的学员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诉求。二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相似。基于开放教育的补充或从属地位,在教师聘任、课程内容、教材征订等方面也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相似。随着学习型社会观点的提倡和深入,开放教育的形式越来越广泛多样,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绝大多数还是沿用传统讲授的方法,学员在下面听,教师在上面讲,依然是开放教育教学的主导形式,没有的做到真正意义上开放教学。

2.2《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结构不够合理

合理的结构是促进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结构不合理,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事物的发展就会偏离原来的目标。目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编排基本还是注重基础的财务理论,这种编排方式强调课程的学科性和理论的系统性,求全、求广、求深,但对符合开放教育需求的实践性、职业性、技能性和参与性的课程内容呈现则比较少,甚至是没有。课程教学大纲等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环节被相应的忽视,甚至实践环节只是理论上的存在,在实际实施活动中,根本没有开设,这种课堂学习与实际运用脱节,理论学习不能指导社会生产实践,使《财务管理》课程的效用将大大地打了折扣,导致学员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使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变成了应付考试和混文凭,真正到了企业财务管理一线,还是不能完成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

2.3《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相对落后,教材更新较慢,学员学习兴趣不高

开放教育的课程内容相对落后,教材更新较慢,满足不了学员在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开放教育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现在不少教育管理机构对开放教育不重视,不少的人对开放不了解,有部分人甚至把开放教育当作是不正规教育形式,是在糊弄学员。由于不重视,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力量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根本无法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进行科学研究与创新。在我国,由于开放教育发展时间比短,理论指导实践的不足,与开放教育相关教材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在现有《财务管理》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很少有体现开放教育学习特点的开放教育教材,内容相对来陈旧,对于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涉及很少,学生不能从《财务管理》课程中得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财务管理》课程缺失应有的感召力,再加上《财务管理》课程又有一定的难度,公式较多,计算较为复杂,而开放教育学员的基础又不是太好,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对《财务管理》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完全是为了应付毕业学分。

2.4《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资源单一,考核方式不够灵活,适应不了学员的多方位学习需求

当前《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资源还主要是文字教材为主,主要是主教材、导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和期末复习资料等,充分利用网络和微信等多种媒体的移动学习资源还几乎没有。《财务管理》的仿真虚拟实践软件也比较缺乏,学员的真正实践机会很少。考核方式还是以期末的纸质试卷为主和平时形成的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理论考试组成,学员技能的考核和实践方面的考核非常少,考核只注重了死记硬背,对财务知识的灵活运用考核不多。

3基于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省开)建设模式构建

3.1根据专业需求设计财务管理课程资源

财务管理是开放教育工商管理学科中所有专业学生都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课程,但是不同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就需要对财务管理课程分层次建设,以此满足不同专业学员的需求。目前,开放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很多使用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的财务管理学教材,部分学校在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业、物流等省管课程的财务管理课程也是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财务管理教材,在课程难度上对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明显偏大,而不同专业学员采用同一标准的教材,也不符合学员们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于开放大学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可以分为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和其他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对于会计专业要采用国家开放大学的统一财务管理教材,统一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的考试,而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其他专业财务管理是省设课课程,要结合学员实际和需求尽量去自建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在省设课的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中,对工商管理、市场销售、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等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需要了解基本的理财方法和必要的理财技术即可,财务管理基础作为财务管理的入门课程就可满足需要,同时减少较深理论知识,增加好学易懂的经典案例和理财技能指导的内容,这样学员学习也较为容易,因此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加。

3.2实现开放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财务管理课程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由教师进行课堂讲授,而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即使做案例教学也无法将理论基础及应用解释得清楚明白,而开放教育的学员大多都有实际企业工作与管理经历,可能也接触过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因此对教师理论教学感到和企业管理实际不一样,因此学习的动力就会不足,教师也缺乏感染力。此外,单纯由教师讲授的知识往往只会让学员被动接受,不去主动思考所学知识如何使用以及用于企业管理何处,只有将所学财务知识直接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加以应用。本人经过多年的开放教育财务管理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从以下方面实现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与实践的对接是较为可行的方法,并且效果显著。①ERP沙盘模拟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ERP沙盘的财务管理模块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平台,作为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是非常有效的。ERP沙盘是模拟企业供、产、销实际中遇到的财务行为,促使学员去思考,怎样顺利完成相应的财务活动,这样结合企业实际的教学,学员容易接受,财务技能也相应的掌握。开发财务管理网上模拟实训平台,也是强化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手段,通过模拟设计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利润的分配、财务分析等财务活动,使学员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活动,并且能够独立完成相应财务管理活动。每学期都组织学员进行ERP实训比赛,学员通过实训,使实践技能得到提高。②企业情景模拟实践教学。由于财务管理实训教学软件较少,并且真正到企业实际实践的机会更少,这给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主设计模拟实践教学的资料。做法就是将一个教学班模拟成为一个公司或者企业,然后根据公司的组织机构将学生分组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仿真扮演,通过模拟操作,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活动,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③深入企业财务部门调研考查,撰写调查报告。开放教育的学员一般都有实际工作岗位,教师可以动员学员到自己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调研和考查,和企业的一线财务人员进行交流、取经,体会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异,探索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并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④在岗实践。开放教育的学员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的,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并且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投资、统筹、利润分配以及流动资产管理等具体方案,通过这种方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有效结合,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学员还可以在网上教学时相互交流,有时也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讨论解决。⑤邀请企业一线财务人员或财务专家到学校进行具体财务管理的实践讲座,以此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每个学期可以邀请一些企业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或财务主管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录用会计和财务人员的标准,以及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这样学生也会有针对性的去提高自己的应聘能力和应对实际财务工作的能力。⑥加强对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开放教育的多数教师都是一直从事课堂教学和研究的,很少有机会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也缺少企业实际财务工作的经验,对于财务管理课程案例的理解多来源于文献资料,因此就会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学科的现象,很难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基础,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事业单位的课题研究等方式锻炼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并且丰富教师的财务管理经验。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一些大中型企业和会计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并将这些企业作为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此增加学员的财务管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由于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资金运作的方方面面,就需要学员从资金筹集、资金储备再到资金投放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此从财务管理实务中去了解和体会,增加对财务活动的感性认识。

3.3基于开放教育学员特点建设有适应性财务管理课程资源

开放教育的学员一般都是有工作在身,有的还有家庭,大多是在工作之余,家务完成后才有时间学习,因此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很难做到去听面授课和圆满完成书面作业。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把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网络化,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利用电脑、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利用点滴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完成作业。在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中,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把考核融入学习过程之中,只要完成学习任务,就算考核合格,不再采用传统的期末集中纸质的考核方式,做到随学随考,学完考过。在课程网络资源中要有学员与教师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习者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4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省开)建设的成果

第8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4日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企业进行账务处理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计算机进行财务处理。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在学校的会计课程设置中就必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会计电算化的主要流程就是首先运用管理学知识对企业的基本信息及岗位分工等进行设置,然后利用掌握的财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将企业日常发生的基本财务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并可以进行总账和各种明细账的查询等功能。对于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软件的维护等都要用到计算机知识来解决。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这一学科时,必须具备会计学相关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会计电算化是将会计学、计算机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虽然会计电算化很重要,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

(一)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在学这门课之前都意识到了这门课的重要性,也决心很努力地学,但是却将学习目的错误的定位为“能够进行软件的日常操作”的低层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仅仅能够进行财务软件的简单操作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还要重新学习会计电算化。其实,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目的应该是在充分理解各财务模块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对财务软件自行进行初始设置,使财务软件由通用转化为专用;初始设置完成后再运用财务知识进行日常业务的处理;另外,学生还应具备能够解决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学习目的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学习之初就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反映说只知道应该这样操作,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操作,从来也没想过为什么这样操作。这样机械化的学习就直接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时不会解决。例如:基础会计中曾讲到记账凭证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类。在会计电算化下,如果对于一笔业务本来应该填制收款凭证的,但学生误填为转账凭证了,这时系统会提示:不满足借贷必无条件!如果在学习中善于思考的学生会很快明白自己填错凭证类别了。这样就可以很快的解决问题。而不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老师帮助下解决这一问题后,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他还是不会解决。

(三)教学手段单一。很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只是采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讲解,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这样就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

(四)教师资源匮乏,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具有会计学专业理论知识、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但是,现在从事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不符合条件。既系统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知识又学习过财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很少。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大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也缺乏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教学经验。另外,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吸引优秀的人才从事电算化会计教学工作。高层次有经验的师资流失现象严重,如果学校要经常重新培养新的会计电算化老师,那么肯定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教学评价缺乏人性化和灵活性。目前,很多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试,依然遵循传统的期末评价模式:采用统一的上机考试实行一次性考核。这样的评价方式难以考核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比如,有的学生平时认真学习,考试时由于计算机问题导致成绩受到影响,这无疑严重打击了平时认真学习、主动学习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改革教学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在理论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边讲解理论边进行演示,参考过教师的演示后学生再进行动手操作,将学生的上机操作与教师的课堂指导结合起来,经过听、看、练的一系列教学过程,使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做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练习、掌握了财务软件的操作过程,使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针对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解决处理等。可见,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课堂的单调枯燥,可以使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操作能力的转化同时进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创造案例教学法。创造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创新性的新型教学法。创造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财务软件操作流程的基础之上,通过分组讨论,自行设计案例,然后将设计好的案例分角色地进行上机操作检验,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案例资料及账套信息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学账的时候,要求每组学生在讨论确定企业的基本信息后进行角色岗位的分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职责和权限。整个案例上机操作的完成需要每一个组员的同心协力才能完成,所以每个组员都必须各司其职,这样才能保证案例的顺利完成。在整个案例完成之后,各组成员再集中在一起进行思考讨论和总结,经过这样的实践练习,学生们不仅牢牢地把握住了各知识点,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创造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将会计相关理论知识与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对案例进行设计分析,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技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需要。

3、运用逆向思维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就是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反向思考,一步步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最初遇到问题时,老师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来逆向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然后在以后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自行解决问题。通过逆向思维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优化师资队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了改变目前会计电算化老师匮乏的现象,学校应注重培养会计电算化教师。学校可以吸收一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进入教育界从事教育工作;同时也可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把教师安排到大中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会计电算化在这些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安排老师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或邀请软件公司定期到学校来对老师进行培训,帮助老师了解会计软件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鼓励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联系,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去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考查了解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对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总结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学习,可以使学生开展针对性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革考试方式。考试只是一种手段,一次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会计电算化这门学科具有特殊性,它是一门实践课,应重点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这门学科要有其独特的考核方式,使考试成绩能够公平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到了期末通过突击学习取得好成绩的不良现象。以平时表现为重点,通过考查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轻松的学习环境。可以通过考查学生平时出勤情况、案例报告完成情况、案例讨论的表现、平时的课堂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再结合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进行评价,最终得出总成绩。只有公平的考试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促进学生养成平时积累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三、小结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社会需求联系和沟通的重要途径。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在不断的发展优化,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更新教材和软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熟练操作水平和较高管理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闻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8.4.

[2]王忠孝,白云.试析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会计之友,2008.9.

第9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学生实践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传统的电算化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利用课本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操作,教学内容过于格式化、固定化,理论与实操脱轨,没有联系,这容易形成一种现象:遇到不同案例的相似题目,学生就不懂得如何操作处理了,这样的教学质量是不过关的。

学生方面,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将学习目的错误地定位为“能够进行软件的日常操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仅仅能够进行财务软件的简单操作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很多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还要重新学习会计电算化。

教师方面,首先是教学手段单一。很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只是采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就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教学效果不佳;其次是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现在从事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不符合条件。既系统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知识,又学习过财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很少,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大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也缺乏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教学经验。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建议

老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非常重要。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实验和应用实践三部分内容。对此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1.课程设计

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应有层次地分配,第一学期最好开设基础会计及财经法规课程,先把基础知识学好,练好基本功,第二学期开始学习会计电算化,先了解会计软件的不同类型,例如金蝶与用友软件的不同操作流程以及各种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内容及操作原理,这样才能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改革教学方式

首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边讲解理论边进行演示,参考过教师的演示后学生再进行动手操作,经过听、看、练的一系列教学过程,使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做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时也熟悉、掌握了财务软件的操作过程,使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针对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次,利用案例教学。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操作流程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自行设计案例,然后分角色进行上机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案例资料及账套信息。例如,在学账的时候,要求每组学生在讨论确定企业的基本信息后进行角色岗位的分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职责和权限,每个组员必须各司其职,保证案例顺利完成,经过这样的实践练习,学生不仅牢固地把握住各知识点,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最后,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应注重培养会计电算化教师。比如,邀请一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到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或者把教师安排到大中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会计电算化在这些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只有老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3.学生实践

建议开启校企合作模式,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鼓励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学校可积极与企业联系,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同时也可以为这些企业输送优秀会计人才。这种实践活动最好安排在学生三年级的实习中,既可作为岗前培训,又可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学生身临其境地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处理一般财务业务;另一方面还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在不断地发展,同时,会计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会计事业发展的主流,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更应与时俱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更新教材和软件,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超操作水平和较高管理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第10篇

【关键词】基层台站 人才 建议

基层气象工作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是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重要基石。基层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关系到预报预测准确率的提高和气象服务效益的发挥。抓基层、打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实现“四个一流”建设目标的重要任务。气象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坚实而富有活力的基层气象工作是气象事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基层气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对气象事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层气象工作面临的紧迫性日益凸现,对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加强基层气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尤其重要。

一、基层气象台站人才队伍的现状

人才资源短缺、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入困难是基层气象台站人才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

1.人员总量不足。随着气象工作领域和内涵不断丰富,地方经济的发展,基层台站气象基础业务、气象公共服务、气象科技服务等十分艰巨和繁重,但基层台站人员编制仍然固定在8至10人左右,个别县局甚至不到5人,基层台站人员不足问题非常严重。

2.整体素质不高。基层台站人员学历偏低、技术职称不高,不少县局缺少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新技术应用受到限制,现代化设备维护遇到困难,效益难以发挥。

2.人才结构失衡。基层台站职工在网络通讯、科技服务、财务会计等知识方面非常奇缺;年龄梯次结构也未形成。既缺乏气象理论和技术的人才,又缺乏能解决新问题的能手,还缺乏行政执法和与综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人才引进困难。基层台站人才引进与流失现象矛盾突出。现有人才不满意基层台站环境与待遇而离开,外面人才也不满意基层台站环境与待遇不愿进来。基层台站严重缺少新鲜血液,人才断层现象加剧。

5.用人机制不灵活。随着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广泛运行,基础业务工作强度降低,原有岗位不饱满,转岗及出口难矛盾日益突出;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上,又缺少有效的运行机制。

6.编外人员无保障。基层台站聘用编外人员,主要从事基础业务、科技产业服务等工作。编外人员与在编人员待遇的差别,影响了他们工作热情的发挥。

二、基层气象台站人才队伍现状的原因

1.基层台站条件相对艰苦。基层台站远离城区、位置偏远,职工生活、就医、子女上学有诸多不便,办公环境、住宅条件简陋,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差,不利于稳定和引进人才。

2.人员来源和培养有缺陷。(1)本身学历低。真正从学校进来的不多,即使近几年有所增加也缺少实践锻炼,难以及时适应岗位需要。(2)培养的实用效果不明显。经过在职学历教育和短期专业培训后,在实践工作中能独当一面的能手不多。

3.人才使用不够科学。(1)基层台站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基层领导自觉或不自觉的重视科技服务人员而忽视了基础业务人员。(1)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够科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奖惩制度不够完善,干多干少与不干没区别。

4.年龄老化、技能偏低人员较多。基层台站职工年龄偏大、学历层次较低、新知识、新技术欠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

三、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增加基层台站人员的总量。(1)争取各方支持,适当增加基层台站人员编制。以满足新时期基层气象业务工作的需要。(2)适当下放部分人事管理权限,基层台站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引进急需专业的大学全日制毕业生;与大专院校合作,定向培养基层气象台站急需的复合型人才。(3)将优秀的、具有一定年限的编外人员转为编内人员,解决人员紧张的状况,充实基层台站的人员数量和提升人员素质。

2.重视优秀人才的选拔与交流。(1)将人才队伍发展作为各级领导履职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针。(2)建立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有序流动的机制,不断加大交流力度,提升基层台站气象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市、县人才培养一体化战略,建立“户口不迁、社保不转、编制不动”的柔性流动机制,解除交流人员的后顾之忧。

3.提升基层台站人员整体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开展大规模培训工作。倡导岗位技能培养,开展岗位练兵、技术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选拔一大批业务技术标兵和技术能手,提高基层气象台站人员业务技能水平。

4.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1)建立科学化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引进、培养、奖励及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加强基层台站人才队伍建设。(2)引进激励机制,将成绩与分配相挂钩。在国家政策规定允许的范围,制定岗位与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岗位津贴制度,重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3)加大交流挂职力度,在年龄、性别、专业、申报、审批程序等方面放宽条件,鼓励自愿到艰苦台站、边疆地区工作的干部能够比较顺畅的交流、挂职,推动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的意见.

[2]郑国光.在全国气象部门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首期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3]郑国光.在2010年夏季中国气象局党组中心组人才专题学习会议情况通报会上讲话.

[4]杨宏伟.如何加强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J].科技资讯, 2010,(25).

第11篇

一、课程性质及一体化教学目标

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会计结合在一起,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为企业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过程的简称。简而言之,就是将会计业务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传递、运算、输出和存贮的加工处理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内容于一体的学科。在现实教学活动中,由《会计电算化》和《电算化会计》的课程名称引发的教学目标不统一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融会贯通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职业能力的整体培养目标体系,分单元来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通过落实各个教学环节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其实,《会计电算化》是针对具备会计基本理论的学生开设的一门技能化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电算化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在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则安排针对不同蓝本会计软件的操作进行比较、任务设计、实践教学等环节。

二、在课堂上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应着眼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上。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由此,构建一个符合职业教育目标、可以体现职业教育实用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体化教学体系则可以实现以下两点转变:

(一)教学的组织形式由“集体传授”向“个别指点”转变

课程可以安排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在这个多媒体教室中,教师和每个学生人手一机,教师利用教师机端口来控制学生机(如远程命令、广播教学、屏幕监视、学生演示、文件分发、作业提交等),学生机端口则可以进行自动接收文件、演示、电子举手等操作。同时,要将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一堂课,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讲授为辅,让学生在学习中彼此帮助,有利于教学相长。

(二)学生由“被动受教”向“自觉思考、积极操作”转变

教师从“单一讲授”向“行为引导”转变;教学过程则从单纯的“传递知识”向“进行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学手段由“黑板、口授”向“多媒体、投影、网络教室”转变。教室内可以采用角色定位、广播教学、逆向思维查错、手工作业电算化、多蓝本多行业账套以及分组竞赛法等多教学方法。“角色定位教学法”是指让学生以财务主管的角色,对一个准备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进行规划设计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要求学生综合《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自行假设所供职的单位性质及规模,在此基础上进行硬件、软件、人员及制度建设,提出系统规划方案,这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广播教学法”主要是教师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广播教学这一形式,在教师机上演示给每台学生机观看,重点演示一些容易出错或容易忽视的软件功能。不断地强调及演示可以让学生对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有一个较深的印象。“逆向思维查错教学法”是沿着软件常规操作相反的方向来进行,比如“报表初始化是否有错账簿的处理是否有错凭证处理是否有错账套系统初始化是否有错”等逐一分析、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这一教学法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也是巩固会计核算七种专门方法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手工作业电算化教学法”是针对学生之前手工做出的实训资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的会计软件处理方式,通过上机实验不断地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纸质打印文稿以及运行作业所产生的账套备份数据,达到人机并行的目的。“多蓝本多行业账套教学法”则是要求每个学生分别用用友、金碟、浪潮等多个社会上通用的会计软件来完成工业、商业等多个行业的账套资料,让学生们多对比,多探讨,找出软件的共性,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会计软件市场。“分组竞赛法”是将学生分成多个任务小组,每个小组的工作内容按电算化人员岗位来设置,最后的考核以小组的总体水平来评定,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深刻了解会计电算化数据关系的联系性,正确把握会计软件操作的关键要领和精髓,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电算化教学的时长一般为90学时(随着软件的不断升级及内容的延伸可能会相应增加),2/3的时间用于学生操作,通过这种边学边练及课后练习的灵活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逐渐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加深了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拓展了对理论知识在广度、深度、难度上的理解。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与学生共同探讨出的“麻烦解决心得”,完成论文《会计软件运行常见问题诊断及解决方法》发表于《消费导刊》。论文中提到,在会计软件基础设置时,如遇到科目设置的问题可能有三个原因:原因之一,可能有相同的科目编码存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新建科目要先上级后下级,删除科目要先下级后上级;原因之二,查看当前界面是否在“全部”标签下,如果只是显示了部分科目,就会出错;原因之三,与编码方案不相符,比如应收账款中二级科目编码应该为“113101”,如果设置为“11301”,系统则会提示“与编码方案不符”。一体化教学方法下归纳总结出的心得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的配套环境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

“双师型”是近年来一直鼓励教师成长的方向,“双师型”师资标准可以按一体化的理论来设定:适应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包括: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能胜任专业实训及毕业设计工作。教学能力可以通过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课,领导检验等方面加权评定。适应本专业的教研能力,包括总结教育教学规律,综合课程开发,解决实际问题等;教研能力可以通过教师解决问题的概率、开发校本教材及论文写作来评定。适应本专业的实践能力,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开发能力。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到企业挂职提供的产能效益来受评确定。

(二)一体化教学评价系统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人员;素质;培养;提升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的重点工作内容,财务管理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

1高校财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1较高的专业素质

良好的专业素质是财务工作人员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高校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高校财务人员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其中基础知识包括教育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高等教育发展历史、高校管理运行及运行中的人际关系与协调、文字处理、公文写作以及信息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专业知识以会计、审计、财务知识为核心,包括税务、财经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主要是指财会工作操作技能,包括基本的数理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财务计量、出具财务报告等能力。

1.2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财会工作要求所有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工作中实事求是、坚守诚信,不弄虚作假,不为利益所诱惑。这要求财务人员要有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安于工作、献身工作的爱岗敬业精神,忠于本职工作,珍惜工作岗位,做到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乐于服务、甘于奉献。遵纪守法、廉洁自律。高校财务人员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财务纪律和会计制度要求。财务人员不但要学习这些、熟悉这些,而且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严格执行,在处理财务业务时,要严格把关,同时要在学院师生中开展关于财经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树立依法办理经济业务的法制观念。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自己必须遵纪守法、不违法、不谋私利、廉洁自律,这样在工作中才能正人正己,敢于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业权利,尽职尽责,履行职业义务。客观公正,优质服务。财会人员办理一切经济业务,都要坚持客观公正、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的原则,反对弄虚作假,确保会计信息合规、合法、真实、准确、及时与完整,以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参考。财务部门是服务部门,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但优质的服务不是无原则地满足服务主体的任何需求,而是在坚持客观公正、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地为广大师生、家长以及业务往来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保守秘密。财务工作人员接触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都带有一定的秘密性,因此要求具有严守秘密的职业道德素养,遵守保密义务,严守学校的经济信息秘密,严守教职工、学生的个人信息秘密。

1.3专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高校财务人员从事财务管理,必须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财务管理能力包括:①了解和掌握财会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解读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根据财务制度的改革激发全员积极性的能力;③在经费管理中,严格按照财务预算和财务制度进行严格管理,排除学院行政权力进行干预、任意变更的能力;④利用资金将学校的各项事务串起来,引导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工作绩效的能力。

1.4必要的职业发展能力

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财务人员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其本身职业发展的要求,财务人员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更新专业知识,增强业务技能,不断创新,才能适应职业发展需要,不被淘汰,并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

2高校财务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与教学人员相比,高校财务人员在学校中处于配角地位。高校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本身也没有过多的要求,没有设置基本的准入门槛,很多时候财务岗位是用来解决教师家属的就业问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知识贮备不足、综合素质较低、业务能力不高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其岗位流动性不强,也没有多少学习培训机会,长期的学历提升或进修机会更少,原有的专业知识也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专业素质越来越不适应发展形势。

2.2职业道德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

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然而,由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道德水平不高,又不认真学习法规律法规,又缺乏道德自律,在实际工作中,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听之任之,服务态度恶劣,不能抵制不正之风,甚至利用职权牟取私利,。

2.3财务管理能力欠缺

目前,在高校财务管理人员中,财务人员由于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欠缺,对财务信息和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准确预测财务风险,及时作出决策、处理财务危机,给学校带来财务风险。

2.4职业发展意识不足

高校财务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财务工作岗位流动性较小。而且高校财务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也不是很大,从人员的构成层次来说,本身素质都不高,学历也不高,进入高校的财务部门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满足感。因而在工作中,大多满足于现状,学习动力不足,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也没有过多的谋划,工作也缺少创新意识与发展意识。

3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的基本途径

3.1提高入职门槛,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技能

严格财务人员准入制度,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招聘标准,选择有学历、懂财务;专业和思想品德等各方面素质都较高的财务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将财政局必需的继续教育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开展定期或不定期业务培训,邀请财务专家做专题讲座,或者让财务人员到财经专业高校进修、学习等,严格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将培训纳入其绩效考核之中。强化财务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将财务人员的技能培养融于实际工作中,通过财务日常工作的处理,要求财务人员多思考、多积累,能自己独立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每一位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业务处理能力。完善财务考核激励机制。把考核与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相结合,奖罚分明,考核优秀、业务能力强的不但有物质和精神奖励,而且在评优评先、晋职提薪等方面都优先考虑,激发每一位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奋发图强的精神,增强自我努力进取精神,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

3.2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培养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财务人员的思想觉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维护学校与国家利益,爱岗敬业,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培养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财务人员进行学法守法教育,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在工作中严守法纪、严守规则,自觉抵制违法乱纪行为,不参与任何财物违法活动。加强诚信教育。狠抓财务人员的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要求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保持财务信息的准确客观、公正,不弄虚作假。开展岗位标兵竞赛,培养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评比活动,让服务意识深入人心,使每一个财务人员能够真正从自身内心深处出发,做好服务工作,真诚地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服务,并在服务实践中,不断总结,更好地改进服务方式,简化手续、加强宣传、耐心解释,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3.3加强财务人员管理能力的培养

高校要转变理念,培养财务人员的管理思维。首先,要求财务人员在进行日常财务工作时,运用财务信息,找出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财务人员在理念和角色适当转变,培养管理思维。其次,结合学校财务实际,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和绩效考核,鼓励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创新,优化财务管理流程,降低财务管理成本,有针对性地培养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再次,进行财务机构改革,增加财务部门的职能,将财务与会计分开,把职能进行细分,建设更加专业和更高水平的复合型财务管理团队。

3.4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培养职业发展能力

在财务人员中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进修、挂职锻炼与财务实践等多种学习实践方式,使财务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不断提升职业发展能力。同时,学校根据自身特点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人员的需求,为财务人员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创造平台,培养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其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提供条件。

作者:彭华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逸林.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推动高校健康和谐发展[J].江苏商论,2014(22).

[2]彭昌勇.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人员职责意识探讨[J].管理观察,2013(25).

[3]辛志英.谈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修养[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