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

时间:2022-09-16 01:18: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消费行为;大学生;消费心理;对策

1大学生消费行为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1.1消费及消费行为的含义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过程。本文所讨论的消费为狭义的消费,即个人消费。

消费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其主要表现为购买行为,指人们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过程。

1.2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含义

大学生消费行为通常指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在其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过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在符合一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1.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可称为缺乏型需求,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的舒适。尊重和自我实现两种需求可称之为成长型需求,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层次理论,就本文所要探讨的消费行为而言,是解释大学生消费动机的重要理论。

2. 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水平现状

2.1经济来源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西安大学生大部分收入来源是父母提供,其比例占收入来源的95%以上;此外收入的来源渠道还有勤工俭学、兼职、贷款、奖学金等。其中可支配收入方面,约59%的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700元之间;约29%的学生可支配收入在700元~800元之间;还有少部分人可支配收入不到500元,这部分人大部分家庭条件不太好,收入来源大部分是勤工俭学和兼职所得。

2.2消费结构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指各项消费支出在总消费额中所占的比重,其反应了大学生不同性质消费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据相关资料显示,总体消费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日常生活消费,其次是交际、通讯、学习等方面的消费。对消费项目进行概括,可以分为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交往消费和享受消费。

发展消费指大学生用于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投资消费,包括考证的报名费和培训费。无论是在消费的数量上还是消费的金额上,发展消费是西安大学生消费中的重要一部分,投入30~100元报名费考证的学生占到了31%,100~300元的则占到了19.5%,除了报名费外,还有资料费和培训费等。

交往消费是大学生为了满足情感需要、获得社会认同而进行的消费,包括通讯、网络、恋爱、聚餐等。74%的大学生每个月上网费用在30元以下,19.5%在30元~50元之间,7.5%的大学生上网费用过高,在50元以上;通讯费方面,每月50元以上消费的占到了34.2%;享乐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近半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出去旅游一次,旅游费用因人而异。

3西安市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3.1消费结构

西安市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总体合理,基本不存在浪费和盲目消费的现象。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生存消费。其次是发展消费,再次交往消费和享乐消费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这说明大学生在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生活质量。

3.2消费心理

从调研来看,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节制消费,而且消费时应该做好性价之间的平衡,这说明大学生总体消费观念还是比较理性的。但也有部分学生过于追求名牌,如调查品牌重要程度时,近50%的人认为品牌较为重要,而且23.5%还认为品牌非常重要,更有甚者不顾自身经济情况一意追求名牌。从中可以看出,还是有一些不良心理存在于部分大学生的消费中。

3.3消费行为

调查发现,西安大学生消费行为比较健康。近32%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会有剩余,而且61%的人愿意将剩余部分转到下个月。同时,也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不良心理,这些心理导致了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如近62%的人认为可以提前消费。

4西安市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引导对策

4.1个人角度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内部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外界的诱惑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经济能力决定了大学生自身不可能和独立的社会个体一样消费,更多需要家庭的供给。在消费过程中,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消费。所以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4.2家庭角度

从父母来说,必须有正确的消费观,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消费中要有节俭的意识。在很多存在不合理消费观念的大学生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家长的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就存在问题,自身也存在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比如,有的父母就教育子女要注重同学之间关系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在人情消费上花费过多。家庭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源头,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大部分是家庭供给的,必须从根源上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控制。

4.3学校角度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一种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舆论氛围对当前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很强的从众性和攀比性,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

4.4社会角度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比方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一种极度拜金主义的体现。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影响。社会应给予大学生正能量。

5结语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问题,都与错误的消费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静,山东省大学生消费调查及引导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9

第2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追求高品位生活而产生的新的消费观念直接地影响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确立和提高大学生新的消费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 大学生消费的现状与特征

(一)消费现状

大学生的基本消费来源单一,73.8%来自于父母供给,剩余的少部分同学通过勤工助学及奖学金赚取额外的生活费用。调查发现,基本月花费在500元以下的及500-1000元的大约占8.3%及39.3%,这部分同学生活费刚好满足需求, 1000-1500元则占大多数比重为44%。在满足基本生活前提下略有剩余,1500元以上的占8.4%,生活费绰绰有余。其中,对于大学生而言,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开支,差不多47.66%的同学饮食支出占生活费的1/2,39.3%的同学为1/3 。与此同时,现阶段大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达100%,有59%的学生,每月的通讯费用在500—200元之间。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支出,在100-200元之间的占80%以上。

(二)消费特征分析

据大量资料统计分析,大学生消费生活大致可归为四个方面: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人际交往性消费和休闲娱乐性消费。

由上述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可见其消费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享受生活

在当代大学生中享受生活俨然已成为其全新的消费观念,并日益成为主流方式。许多学生认为,在当下由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还未消退,因此,大学生发展消费文化既能扩大内需,为拉动经济增长作贡献,同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2)追逐前卫和新潮

新一代大学生的消费已基本超越了温饱的水平。当代大学生通过消费上的前卫、时尚和新潮彰显青春与活力,这种消费心理应及时改正。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1、节约观念淡薄

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每一学期的人均消费高达4819元,若按学年计算,就意味着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额将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元。同时,大学生中普遍缺乏节约的意识,浪费现象严重。

2、攀比现象突出

大学生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 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与攀比心理。

3、人际交往消费过度

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侧重于网络、社交类,如请客吃饭等,在此方面花费较大。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原有的勤俭节约的传统消费习惯已经受到较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滋生蔓延。大学生的消费现象深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发生在学生消费中的问题更多地折射出社会大环境的问题。

2、学校教育中缺乏消费教育的内容

“育人”是教育之本。许多大学教育只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对学生品格的要求,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远不到位。由此可见,学校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效果很不明显。

3、家长溺爱导致学生经济依赖

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国家长普遍认为,在子女尚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时,所有的消费理应由父母承担。这就使得子女对家庭经济产生无意识地依赖。

三、 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

1、强化国情教育,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

提出“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在社会范围内,要力求使节约成为每个公民的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重新回到人们的身边,营造出浓厚的节约资源的社会消费氛围,从而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消费环境。

2、学校重视开展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消费

既要鼓励正当消费,又要提倡节俭。学校要重视学生全面的身心健康发展,应该为大学生开设生活指导课和理财训练课。在教学中,使消费意识教育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变理论教学空洞无物的说教为理论 教学联系实际。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带有趣味性的理性的消费评比活动,以强化学生正确消费的心态,扩大正确消费在学生中的积极影响。从而使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财商观念。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 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也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增强大学生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

3、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培养独立自主精神

勤工助学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生活费用问题,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工作经验,锻炼大学生艰苦创业精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勤工俭学使大学生体会到金钱的来之不易,使其对自己的消费现状进行反思。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身消费进行合理规划,促进合理的消费观念。

4、家长对子女形成必要的生活约束

家长应限制子女不合理的消费要求,注重子女品德作风的培养,有意识地训练子女的勤俭朴素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家长需对孩子消费方面有所约束,使其能够量体裁衣,懂得节俭。帮助孩子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大学生消费观念,提倡节约理念,倡导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庭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大学生们应结合自身客观理性的分析消费主义现象,使其引导自身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考文献:

[1]赵良 大学生消费 理财路上第一步[J] 21 世纪 2008 (4)

[2]丘铧 大学生消费理财全透视[J] 大学时代 2006(8)

[3]王绍玉.冯佰使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期刊论文]-中国青年研究 2002(05)

[4]乐锋 理性与躁动-关于青年价值观的思考2002

第3篇

1、毕业论文(设计)来源:

( )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 √ )学生科研课题;

( √ )指导教师提供;( )自拟;( )其它

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类型:

( √ )论文;( )毕业设计;( )其它毕业实践环节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一体化,综合国力成为国家立足于残酷竞争现实的主要武器,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受到国内为外广泛的关注。消费是生产和在生产的目的和条件,刺激消费更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更是社会的“准劳动力”,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更是消费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这一群体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之中,处于半封闭的生活状态,尽管在理论上有较高的造诣还是避免不了与社会的脱节,表现出难以适应当经济生活的种种迹象:

1)缺乏日常生活的消费经验;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消费模式,致使他们无法体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造成其消费经验的缺乏。

2)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消费方面享乐主义充斥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预购”“分期付款”此类超前消费方式成为他们主要的消费形式。

3)缺乏消费的实践;尽管如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多样化,结构复杂,形成多元化的消费模式,在日常消费中大部分学生更喜欢,“明码标价”伸手就拿的方式,毫无讨价还价的观念,并不能将消费当成是一种再生产的过程。

2.选题目的

对于大学生消费的优点和弊端,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都着手研究和应用,试图经过调查经过调研、论述的方式揭示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内在因素,但是由于经费、人力、还有调研对象客观存在的问题,致使调研的范围产生局限性,数据的单一性和研究内容的重复性的种种问题,选此课题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大学生的消费模式,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数据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归因。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摘要:大学生、消费、

一、大学生消费的概述

1、大学生消费的现象

2、大学生消费的弊端阐述

3、大学生消费数据的分析

预期目标: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丰富对大学生消费生活的调研内容,了解大学生消费的主模式,指导自己、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自己今后踏入社会生活打好夯实的基础。为广大的大学生群体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的调研现状与应用

1、国内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2、国外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3、总结分析国内外专家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数据,找出调研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和对大学生消费弊端的根本归因

四、拟采用的方法与步骤

1)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对相关数据获取第一手资料。

2) 文献检索法:通过论文、期刊等多渠道的搜索与之相关的文献,做好资料准备,了解现阶段国内外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3)研究的步骤:根据文献和调查问卷分析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什么问题?

4)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分析并找出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5)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所存在的主要弊端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

五、总体安排与工作进度

1.2019年6月3日---7月29日,收集材料,查阅文献,为写开题报告作准备。

2.2019年8月1日--8月10日,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3.2019年9月30日,参加论文开题报告会。

4.2019年1月5日---1月10日,写出论文初稿。

5.2019年3月3日---29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定稿。

6.2019年4月9日、10日,准备论文答辩稿,并进行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方正泉,崔荣国,姚剑英.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9

[2]李巍.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 重庆社会科学. 2019

[3]贺冬萌. 大学生高消费现象研究[J]. 消费导刊. 2019

[4]李玲. 大学生的人际消费观念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某高校为例[J]. 传承. 2019

[5] 张璞麟,高宏博. 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

[6]周春霞,彭光芒. 大学生消费观的大众传媒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9

[7]周亚莉. 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其问题的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9

[8]杜红梅.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原因分析[J]. 科技风. 2019

[9]李俊,蔡涛.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J]. 中国商贸. 2019

[10]蒋琦玮,马灿.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 消费经济. 2019

[11]吴磊,刘建荣. 地方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19

[12] 张永胜.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13] 周丽. 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9

七、导师对开题报告的可行性提出意见

导师签名:

导师单位名称:

年 月 日

八、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 德育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马列主义和思想的基本概念,还应该以提高当代高中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己任,引导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在形式上应该避免呆板、单调,在内容上避免高谈阔论,而更应该“务实”。实践表明,加强德育渗透是高中政治教学任务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才能把德育渗透到高中的政治教学实践中呢?

1 政治教师的德、才、人格力量具有无形的渗透力

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政治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美好的心灵对受教育者有着特殊的感召力。在讲授《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时,为了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首先要在自己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笔者联系自身从教生涯的苦与乐说明实践的重要性,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这一职业,说明了良好的师德在德育渗透过程中有着特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教育者的衣饰穿着,一颦一笑,言谈举止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有学生毕业之后开玩笑说,老师,你的普通话、讲课方式可能会影响我一生。课堂既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也是教师展示自身神彩的舞台。作为一位政治教师应注意自身的课堂形象,不修边幅,邋里邋遢观之不雅,干净整洁的衣着,端庄大方的举止,乃教师应有的风度。课堂上教师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表情达意的手势,都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对受教育者有着潜在性的影响,加里宁曾如是说:“世界上任何人都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们心理上多种微未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那些隐性的不为人们关注的课堂上的细枝末节,往往影响着教师的形象和威信,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的形成。

渊博的学识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也是政治教师的必备素质。作为政治教师,除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以外,应是个“杂家”。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若能做到唐诗宋词随手拈来,成语典故运用恰当自如,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驰骋,学生一定会被你渊博的学识所折服,并由衷地对你产生敬佩之情。知识既能启迪人的智慧,也能征服人的心灵。作为拥有知识的主体教师,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就有着无形的感召力。

情感是德育渗透的特殊载体,是感化人心灵的特殊力量。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现代教育学也认为,没有情感的参与就没真正意义的教育。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晓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便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教育者情感的投入,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情感,必须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断起伏变化,或怒、或喜、或恨、或悲,从而牵动着学生的思绪,于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高尚情感的熏陶。

2 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点”,让德育内容潜入学生的心灵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德育内容丰富多彩、俯首可拾,教师只要有心、用心去深入挖掘,便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如,在高一经济常识《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观赏“人民币”上的图案,讲解道: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正面均采用了同志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我国著名的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分别选用了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泰山、杭州西湖。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伟大的民族文化。学生学习完这一内容,除了了解经济常识的道理,还深深地感到“一个强大的祖国,一定要有强大的信用体系”,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3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德育渗透

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 消费观 经济水平

一、引言

由于受社会以及家庭各方面的过度保护作用,我们高中生在经济消费观念上与自己父母这一辈人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于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成为相关产业的经济建设助力,另一方面又暗藏了潜多重危机。

二、高中生的特点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前提下,我们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而父母对于我们过度的溺爱造成了相应支出方面过度的宽裕,从而使得我们在日常生活消费中产生严重攀比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的盲目消费。

三、高中生的消费观

在理财和消费观念方面,我们高中生有着敢于挑战的一面,也存在相对保守的一面,其时期的主要特点包括:

(一)自主性强

现代的高中生拥有独特的审美视角,消费的自主使他们不再受经济的限制,不再束缚于单调而缺乏个性的生活。

(二)敏感性强

我们对于新鲜事物是非常敏感的,非常容易接近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强,追求时尚和流行。

(三)挑战性强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执着和叛逆,但是,我们对于中国的传统的消费观还是认同的,而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又相对的存在着对于传统思想的挑战,我们渴望冲破世俗与传统。

四、高中生的消费观对于经济的影响

高中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在金钱观和消费观上对于传统观念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刺激了消费,使得高中生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群体,参与到国家经济总体发展平台上。

(一)高中生的消费观对餐饮、服装产业的影响

根据数据表明,高中生基本上平均每月的零食钱都在300元以上,其月消费水平还是相对较高的[1]。同时通过对学校校园超市平均日收入情况的统计发现,超市的日平均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很明显的可以看出零食方面的消费是我们高中生日常生活消费中的一大支出。而对于服装消费方面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平均每月服装方面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零食消费,这些具体的数字充分说明了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对于外在形象的重视,以及对于时尚和品牌的追求。我们这种强烈的自主性、敏感性和挑战性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的刺激了餐饮业以及服装产业的发展。而对于这种只重物质的消费,我认为我们更应该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投资,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眼前的物质需求。

(二)高中生的消费观对学习产业的影响

学习消费主要包含了书本费、学习用品费和补习班补课费等[2]。每个学期,我们在购买包括文具、参考资料等在内的学习用品上的钱都在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以上,但是在购买的这个过程中,冲动性很大程度上支配了我们的大脑,很多时候在主观上认为参考书买的越多对于自己的学习帮助就越大,不注重实效性,导致了手中多数参考资料的荒废[3]。另一方面,我们正值于青春期的攀比心、虚荣心以及叛逆心又加重了在于文具以及学习工具方面的消费,比如,高品质音响设备,高配置电子记忆词典,高功能电子学习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消费。现在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们全面发展,每周给我们报的各种特长和辅导班,这些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又是一份较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说,我们在学习方面的消费是一注势不可挡的洪流,一方面能够刺激多种产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能让一个家庭窒息。

(三)高中生的消费观对交际产业的影响

交际消费是指一种交互性的礼尚往来方式,是目前我们高中生消费中比较普遍流行的一种交际方式,这种消费主要包括我们同学之间的聚会、请客吃饭、互赠礼物等等。目前调查研究表明,外出请客吃饭是我们交际消费支出的主要方式,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聚会吃饭的频率越频繁,消费的水平也越高。这虽然对于娱乐和餐饮产业说是一种助燃剂,但是给那些条件并不是很富裕的同学造成了很严重的家庭经济负担,也给他们带来了很沉重的思想包袱。

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可促进经济的和谐发展

我们是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新新人类,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应当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和价值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一)杜绝攀比,合理消费

我们高中生要在日常生活的金钱消费中杜绝攀比心理。在实际的消费过程中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不能一味的追求高端和档次,不能造成消费的超额增长。同时家长和学校一定要加强对我们的教育,杜绝攀比心理,建立一个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量入为出就是指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来决定自己的消费水平。适度消费原则就是指在个体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能够进行合理的消费[4]。也就是说,我们在平时的消费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爸爸妈妈的经济能力,在爸爸妈妈的经济可承受范围内,保持积极、合理的消费。

(三)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盲目从众是我们高中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消费心理状态,对于我们具有极高的吸引力。但是这种消费往往隐藏了巨大的隐患,是一种相当不科学的消费理念。就好像马雅可夫斯基曾经说过:“流行的不一定好,比如流行感冒”。消费从客观方面来说就像是跟随自己多年的鞋子,最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好自己的主见,不要只看重物质消费所带来的乐趣而忽视精神消费所能带来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欧阳杰妮,浅析当代高中生消费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长沙市部分高中生调查.科技视界,2015(11):p.282-283.

[2]陆玉红,当前城市中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8,华中师范大学,2008届硕士论文.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 攀比消费 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人们生活的世界被“丰盛”的“物”所包围,这“惊人的消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模式,也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大学生消费群体中炫耀、攀比、盲目等不良消费倾向也日臻明显,其中攀比消费更是潜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冷面杀手。

1 攀比消费文化凸显

攀比消费已成为高校校园中不争的事实,为表现个性、追求时尚、凸显“高品位”,90后大学生不惜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与人攀比。有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传统攀比,也有在社会及媒体大力宣传推动下的时尚攀比。请客吃饭讲排场、摆阔气;穿上千元一件的名牌服饰;高档手机、平板电脑都早已不只是电子产品,而是一种“消费符号”,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贵族化消费”日益泛滥,攀比之风愈演愈烈。

2 攀比消费文化成因探讨

造成攀比消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高校、家庭及社会都有一定的关系。

(1)高校消费教育引导缺位。一方面,在高校课程设置中,“两课”教学涉及消费行为、心理和消费观的课程较少,不能有效地针对大学生实际消费情况进行教育引导。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中普遍存在认为学生的消费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也需相应提高,学校不应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过多干预的认识误区,客观上对攀比消费风气的形成没有及时遏制。

(2)家庭教育引导方法不当。目前多独生子女,家长溺爱,一味满足其消费需求,缺乏独立自强意识引导,普遍“重养育,轻教育;重智育,轻德育”。

(3)社会消费文化的影响。网络的普及以及西方文化的入侵,社会中“月光族”、“周光族”甚至“日光族”等消费主义生活、行为方式有很大的消费示范作用。再加上广告传媒的销推波助澜,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随传媒导向亦步亦趋。

3 攀比消费文化心理原因分析

攀比消费心理的产生往往是个体盲目追随与自身存在极大相似性的参照体,导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甚至产生极端攀比行为。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图1),攀比现象存在心理依据,当代大学生在满足低级需求的基础上,就转向自我实现和社会认可,期望在别人心目中塑造出好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所以攀比是在试图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estinger在其《论社会比较》中讲到个体参照群体的反应或状态以确定自身是否恰当,这影响着人们的观点、情绪和行为,当自己的反应或状态与别人出现偏差时,人们会产生偏离焦虑。这种焦虑促使人们矫正自己的反应或状态,使其更接近参照群体。这种相互作用、相互比较是互动的过程,最终会使一个群体达到高度的一致。这种“群聚效应”促使了攀比心理滋生。

其实自尊和自我价值的问题就是中国传统中的“面子”问题。“面子”一词最先由中国人类学家胡先缙介绍到西方。攀比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其中争脸、维系体面构成了重大的驱动力量,反过来又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影响,于是攀比文化如细菌般传染。

4 攀比消费文化对策初探

攀比消费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其外因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相关,而内因则与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虚荣心和自尊心、自控力等心理因素有关,因此除了结合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更需要依据攀比消费的心理成因,从学生个体本身探讨解决对策。

(1)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高校需高度重视学生消费观教育引导,走出漠视消费观教育的认知误区,通过学生参与度广的网络微博、论坛和校刊等宣传途径,将合理消费理念融入日常教育管理中,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不良消费理念;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也是基本的消费单位,其行为和观念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影响,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引导孩子,注重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社会要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将消费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教学当中;加大对舆论媒体监管,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消费观念、行为和方式。

(2)将攀比文化向竞争意识提升。攀比是正常的心理活动,攀比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人生观是否科学。一个追求卓越的人经常会把最优秀的人作为比较对象,用与他人的差距来激励自己,从而起到提高自身成就动机的作用。反之,比安逸享乐、排场阔绰,最终导致攀比消费。应改变传统的“说教——听从”教育模式,辅助科学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将攀比消费科学合理转移到“攀比”学业、能力等其它积极方面上来,学会理智“攀比”。

(3)加强个人及团体心理辅导。攀比消费文化是因认知上存在误区,导致极端行为结果,依据心理学理论,结合科学的心理治疗手段,改变个体不合理情绪和错误认知,能够纠正错误行为。因此可加大心理咨询机构建设,积极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改变学生不健康心理。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另外,应积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一批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其次,大学生攀比消费群体特征明显,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可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途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群体辅导。

本论文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项目编号K5051299005

参考文献

[1] 徐剑,李靖茂.新时期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高校教育研究,2009(5).

[2] 费利.当代大学生离轨消费刍议.学理论,2010(2).

第7篇

问题导学,让思维灵动

问题在课堂教学起到穿针引线的教学作用,是教师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启发思考的重要桥梁。正因如此,“问题设计与提出”一直都是教师教学探索与研讨的热点。在思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课课堂中,问题仍旧是启迪智慧的关键,是诱发学生“思”的起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就教材提问题”“就教案谈教学”的思维定式,尝试通过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充分发挥问题的激发思维作用,以“激疑”的形式,让学生思维先于教师的“教”,主动探索相关问题。

例如:在教学《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课中的“股票”板块中,笔者在教学导入中插入了综艺节目“一周立波秀”中的《周立波笑谈三十年》片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解答问题,由此抛砖引玉,导入教学。在这个关于股票的小品中,笔者巧妙地通过更具影响力的名人脱口秀,导入股票这一话题,通过周立波的幽默语言及独特见解,化繁为简,让本课教学更具生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解答:①买了股票就能发财么?②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方式有什么不同?③你们家有人炒股吗?你可以给他提几个建议吗?通过问题与情境相融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跟着周立波老师的精彩解说,快速地联动起来,达到以问题导学、以情境促学、激疑设疑释疑的目的。

有效示范,能力养成

教师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最好榜样。在思辨课堂中,教师要“身正为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首先,还得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以令学生叹为观止的有效示范,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渲染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示范,帮助学生们明确思维方向,提高他们实践的学习力。

例如:在教学《价格的变动》这一课前,笔者邀请班长、团支书共同准备了一个小品表演――基于热播生活戏剧《家有儿女》的情景剧。在这个剧情中,团支书扮演妈妈(刘梅),班长同学则扮演聪明活泼的儿子(刘星)。对话内容主要围绕妈妈在商场优惠大促销期间买了一大堆促销产品展开,如冬季的羽绒服(剧情表演发生在夏季)、降价的鸡蛋、少得可怜的猪肉(猪肉价格涨得厉害)等。在这个情景剧中,笔者扮演爸爸,巧妙地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导入价格变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在表演小品的过程中不时幽默地抛出问题,并在学生难以解决问题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智慧地解决问题。小品内容生动活泼,为学生的讨论与思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学生智慧的思辨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思辨让智慧碰撞出火花

高中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自主意识强,他们渴望获得课堂的话语权,具有较为独立的行动能力。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设置上做出一定调整,尽可能减少教师单向讲授的知识,将更多的课堂空间腾出来,留给学生实践与展示。课堂上,笔者经常会根据单元主题,设计一堂以思辨为主的活动课,创设思辨专场,把小论文与小组辩论赛结合起来,开始一些主题辩论活动;或是开展一些以调查报告为主的主题活动,如“观点演说家”“你说,我听”“小现象,大讨论”等,让学生在自主组织、自主实践、自主展示的过程中,释放个性,展示自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课时,笔者考虑到该课教学内容简单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决定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通过创设“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们“动”起来。在讨论的过程中渗透教学,把学放在教的前头。活动中,笔者以播放小视频的方式,导出论点“买贵的,还是买对的”。在这个小辩题中,笔者将班级学生分为两大阵营,并要求各个阵营推选出6名小辩手,代表小组参加比赛,其他成员则负责收集材料,整理论据,补充观点,并做好拉拉队。在这个思辨平台中,学生们竭尽所能地发挥了自己的语言才能与思维才能,他们妙语连珠,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场面很是热烈。在思维的激荡与碰撞中,笔者作为特邀评委,及时点评,并巧妙地渗透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辨,让他们的智慧撞出火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结束语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德育;大学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学校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决定国家的昌盛与繁荣。说文解字中说“教育”的“育”字是“教子使作善也”,教学生能够做善人,首先得有德。

一、我国大学生存在的素质缺陷

(一)集体观念淡薄,个人意识较强

当今大学生大部分是80末、90后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加之现在经济发展,生活条件优越,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照顾一代人,孩子在众星捧月般的生活环境中长大,如果家人关爱孩子的方式方法不明智,非常容易滋生孩子的自私心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心理。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在与同学交往中极易产生矛盾与纠纷,遇到问题大家不会进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换位思考,更没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胸,他们在十几年的成长生涯中已经习惯了唯我独尊,习惯了发号施令。

(二)自律意识薄弱,自理能力较差

现在的好多孩子在家做家务的很少,在升学教育的背景下,家长为孩子提供一切学习的时间,只要学习成绩搞上去,家长一切都代办了,所以导致好多孩子自理能力差。他们不知节俭,注重物质享受,好逸恶劳。个人、宿舍、教室卫生也一团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三)虚荣心、攀比意识较强

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强,凡事争强好胜,搞攀比,追求名牌、时尚、随波逐流,不顾及父母感受,不念及父母辛劳赚钱供养自己的恩德,只图个人享受。

(四)吃苦耐劳精神差,责任意识薄弱

凡事拈轻怕重,做事常立志而不是立长志,遇到困难就退缩,做事不计后果,随心所欲,出现问题就推诿,对自己的行为都不负责任,让人缺少安全感与信任感。

(五)不善与人交往,不擅处事之道

一些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不善于与人交往,与同学、舍友相处不和谐,难以融入集体。

二、德育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凡事有果就有因,出现以上种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育不到位,家庭教育不理智,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导致不良现象频频上演,不仅影响学校的管理与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的生活与成长,进而影响国家的发展与兴盛。所以德育教育刻不容缓,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一)首先要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成为自然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正确的观念会支配产生正确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性格,从而有良好的命运,人生肯定会幸福。所以观念决定人生的幸福与否。要摒弃一切攘攘皆为利来的观念,广厦万间不过身居八尺,美食万千,日食三餐而已,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懂得施比受有福,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德。

(二)百善孝为先,孝道是家庭幸福,社会安定的根本

《说文解字》中对“育”的解释:“教人使作善也”,而百善孝为先,没有父母没有我们的生命,没有父母的教育就没有我们的健康成长,父母对我们无怨无悔的默默付出,却从不求回报。

那如何行孝呢,孝顺父母不是喊喊口号而已,要落实到实处,要从小事做起,要处处感受父母的需求,要时刻存有一颗感恩的心。作为大学生首先要把自己的学业搞好,让父母放心;此外要有自理能力,照顾好自己才会让父母放心,才能更好的照顾父母;要体恤父母,经常与父母沟通,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状况,对父母有恭敬之心。此外还要节俭、惜物,养成良好的金钱观与消费观,要有“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的观念。总之要时刻体会父母的感受与需求,做一个有情有意,敢担当有责任的孝子。进而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

子孝家和,家和万事顺,一个个小家和和顺顺,那祖国大家一定会和谐安定。

(三)知其先后而近其道,爱孩子要理智,不能宠

父母要注重教育方法,教育孩子要慎于始。你若所有事情都包揽,统统替孩子做,做久了之后,孩子心里会觉得父母替我做的事都是应该的,替我买房子,替我娶老婆,替我看孩子等都是应该的。宠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不孝。你要懂得磨练他,这是成就孩子,历练他一生的本事。所以要爱的理智。

“大学”中说“知所先后,则近其道矣”,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第一碗粥是给谁盛的,第一口菜是给谁夹的,好吃的有营养的给谁留的,往往好多家庭都有这个习惯,父母爷爷奶奶都以孩子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很自我,脾气大的毛病,但是这些都是我们先把先后顺序弄错了才导致的后果。所以人懂得先后,懂得轻重缓急才是有智慧、明智的。

(四)不学礼无以立,生活处处皆学问

众多周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这样的大道,可是如何去历练如何从小处着眼从而达到真正感到成人之美,施比受有福的境界,这得需要认真学习,用心感受,处处留心。

比如你吃饭声音很大,吃的满桌子都是,这就是失礼。你举止轻浮,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穿衣随便,正式场合穿露背装、休闲裤、运动鞋这也是失礼。这代表你的威仪,如果不懂礼别人会容易轻视你,从而不容易接受你。

第9篇

关键词:南昌市第二中学;学生;体育消费;家庭收入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157-02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消费就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当前,随着科学化教育的推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需求,不仅要有良好的知识储备,还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由此,体育消费在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必将逐步上升。虽然现在经济尚未独立,但却是家庭体育消费的中坚力量。中学生的体育消费问题不仅是一个简单问题,其发展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价值观、世界观和各种意识形态会产生很大影响。研究和探索南昌市第二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分析其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应对本区的体育消费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1.研究对象。南昌市第二中学。随机抽取3个班共180个学生,其中男94人,女86人。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求,参考有关中学生体育消费、中学生消费心理的有关书籍,并翻阅体育类期刊中体育消费行为及心理等相关书籍和相关论文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②问卷调查法。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遵循指导老师的建议,通过对问卷的制作与设计,对抽取的18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回收176份,回收率为97.8%,其中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95.5%。③统计法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将问卷运用专业的数理统计法,得出相应的数理再进行分析。

二、育消费现状结果与分析

1.消费水平调查与分析。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来表示。体育消费金额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放映体育消费水平。从表1可以看出,南昌市第二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偏低,47.6%学生的月体育消费低于50元;42.8%的学生月体育消费在50至100元;只有9.6%的学生月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上。由于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升学,学校提供的体育活动很少,一般参加自习或老师的补习。加上传统的教育观念,基本上很少去参加校外有益的文体活动。南昌市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子女的体育消费行为。

2.消费结构现状调查与分析。体育消费结构是指居民的各类体育消费在体育消费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及相互关系,其主要由实物消费、信息消费、劳务消费组成。从表2可以看出,体育服装是体育消费的主要商品,在第二大消费项目上男女有一定差别,男生第二大消费项目是健身运动器材,而女生第二大消费项目为体育杂志、图书音像制品,其余各类消费相对于前两类则明显减少。

中学生对体育课程、活动的看法:见表3。其中24位学生认识到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知道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身心更好的发展,其体育意识发挥了引导作用。但只占14.3%。42.2%同学不能全面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只要有条件才参加体育活动,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33.9%的同学认为上好体育课就行了,把体育运动只局限于体育课。还有9.6%的学生无所谓的态度,这更需要加快脚步重点抓意识建设,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3.中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①家庭影响。相对而言,每个家庭有自己不同的消费观念,而这些消费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会不知不觉地传给家庭成员。通常而言,家庭收入的高低决定着子女消费的高低,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也会对中学生的体育消费习惯和观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收入越高,子女的体育消费支出就会越高,这一部分的中学生就可以有一定的钱供自己开支。所以,家庭的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其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宁冈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进而提高全市的体育消费水平。②时间影响。中学生是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段,在受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校在体育课程上的安排也不是非常科学,这更加减少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在周末,家长们大部分是安排子女们参加补习班和特长班。所以时间的不充裕是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体育消费的重要原因。③学校体育影响。对于学生这一比较特殊的身份,除了正常的生理作息时间外,其余基本上都呆在学校,所以中学生的体育消费和体育意识的发展与学校有很大关系。但是学校把升学作为衡量学校办学声誉的重要指标,正在学习黄金期的中学生只有控制自己,几乎把时间都拿去学习,放弃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在学校的体育课程上,很多学生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源于学校的体育课程没有多样化,缺乏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单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学生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的形成。④社会氛围影响。南昌市经济发展一般,其服务行业发展就会有一定限制,而体育文化在南昌市的历史不是特别悠久,特长的体育项目不多,更没有重视体育这一方面。因此,对南昌市第二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⑤广告等媒介影响。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等媒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刺激性的作用。所以广告对中学生的消费起着广大影响。因为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和未完全成熟的心理特点,他们比较看中商品的款式,而不会用全面的角度去分析商品的真正价值。同时,中学生对商品的广告具有“好奇”和“模仿明星”的心理,不能正确分析其中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盲目性。经调查发现,广告对中学生购买体育用品的影响达到了32.9%;有28%的学生是受体育明星及其代言商品的影响,可见商品广告等媒介宣传是吸引中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重要途径,所以厂家可以因人而异的生产出符合中学生心理需求的商品。用极具魅力的宣传手法来刺激体育消费,正面引导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培养其健康的体育消费意识。⑥学生个人性格、爱好的影响。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不一样的作法。年龄的因素,是决定中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特征的重要因素。一旦中学生拥有绝对的可以自主进行体育实物消费的权利,考虑的因素也就不同了。其中有35.9%的中学生认为首先需要考虑“质量”这一因素,其次是商品的品牌、时尚潮流、价格和折扣等方面的因素。如今,中学生拥有的自主消费观日益强烈,本人的想法和爱好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体育消费和体育意识。

三、结论和建议

第10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不仅消费能力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也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和超前化的特点。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和高校的德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 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愈加受到广泛的关注。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消费行为极其多样化;另一方面,尚未获得经济独立,消费受到很大制约,这一矛盾时刻困扰着当代大学生。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1 大学生消费现状和行为特征

在本项研究中,笔者对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在校本科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所用方法为随机抽样,样本从大一到大四各年级分布比较均匀,男女比例适中。在调查中,将大学生消费分为食物消费,学习用品消费,手机话费消费,上网消费,服装和化妆品消费,数码产品消费,娱乐消费和其他消费类。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8份,问卷回收率达到98%,通过筛选剔除一些不合格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88份。在问卷调查的同时,与部分同学进行访谈,最合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因此,本项研究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行为特征,对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消费依附性很高。大学生自身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供给。在消费收入调查中,90.9%的大学生选择父母供给,3.4%选择奖学金,3.4%选择勤工助学,另外2.3%的同学选择了其他途径。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的依附性很高,这种依附性一方面表现在消费水平会受家庭条件制约,另一方面表现为消费行为受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

(2)趋同性与两级分化并存。在月消费额调查中,54.5%的月消费额在500元-1000元,28.5%在300元-500元,12.5%在1000元以上,4人的月消费额在300元以下,占总人数的4.5%。因此大学生消费水平比较接近,83%的大学生月消费额都集中在300元-1000元的中间水平,具有很高的趋同性。但也存在两级分化现象,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月消费可达1000元以上,而家庭条件较差的甚至低于300元。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娱乐、数码产品及服装和化妆品的消费上。

(3)传统消费逐渐减少,时尚消费成为潮流。随着电脑、电子词典和其他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学生在传统学习用品上的消费逐渐减少。55%的大学生月消费在50元以下,32%在50元——100元,13%在100元——200元。同时与上世纪相比,食物已经不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体,消费金额也不大。调查发现,17%的月食物消费在150元以下,36%在150元——350元,28%在350元——550元,另外17人的月消费额在550元以上,占总人数的19%。然而服装和化妆品消费却在上升,41%的月消费额在100元以上。另外数码产品和消费娱乐消费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2 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有着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然而有些方面思想尚未成熟,消费过程中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1)消费无计划。多数家长按月给孩子汇生活费,但很多大学生并不是按计划消费,花钱时也不考虑生活费能不能坚持到月底。当问及理财状况时超过60%的大学生表示不能合理地规划每月消费,因此大学生中出现了很多“月光族”,一到月底生活费就没了,有的甚至没到月底就将生活费花光,只好向周围同学借钱。另外,大学生储蓄率很低,只有23.9%的同学会在每个月存点钱,大部分学生的储蓄意识十分淡薄。

(2)从众消费。从众性是指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足、缺乏判断力,容易“随大流”,形成“班级效应”和“宿舍效应”。他们在形成自己的消费特点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不同程度地与班级、宿舍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就拿我们宿舍来说,大家日常饮食和服装就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当其中一个同学吃什么或穿什么时,其他同学也会相应的跟着去做。

(3)攀比和炫耀消费较为普遍。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十分重视自己的形象,在消费上也比较注意商品的样式与档次。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月消费额应该在500元以上,16%则希望月消费额在1000元以上。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水平偏低,这主要是同学间相互攀比和炫耀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好而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更想以此来塑造自己的形象,通过物质上的优越来填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

(4)超前消费日渐明显。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敏锐地把握时尚潮流,希望用新异的形象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与激情。他们是新商品、新的消费方式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他们喜欢拥有独特风格的商品,引领着青年消费潮流。受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惜代价,利用借记卡进行超前消费,这个月就把后几个月的生活费花完了。然而超前消费与大学生自身条件是极不相符的,不仅会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也会形成精神压力,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 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的合理化建议

解决当代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的攀比消费和无计划消费等突出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不仅与大学生自身的认识和修养有关,与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有关,更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密不可分。

(1)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当代大学生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每月的消费金额逐渐增多。然而多数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很低,不知道怎样合理地规划自己每月的消费,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学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开设专门课程如证券投资,财务管理等。一方面提倡大学生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节俭消费;另一方面向大学生传播现代的消费理念,增强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更要以身作则,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教育引导,使大学生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树立节约、合理的消费观念,养成有计划消费的良好习惯。

(2)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生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消费上追求时髦和高档次商品,过分的注重享受生活。一些商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份额,请当红的影视明星进行广告宣传,诱导大学生不理性消费。而且大学生往往得到不公平待遇,一些销售商人为地提高商品价格或者以次充好,特别是价格相对昂贵的数码产品,如果大学生对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很容易受商家蒙骗。因此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外部环境,商家和媒体要本着对大学生负责的态度,加强健康消费和合理消费宣传,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误导大学生。

(3)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信用卡在大学生中已经比较普遍,一些商业银行纷纷前往各大高校进行宣传推广,派发各种各样的信用卡,然而信用卡的相关管理制度却不够完善。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一时的消费需求,利用信用卡借钱进行超前消费,养成不好的消费习惯。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加强对商业银行信用卡的监督管理。同时加强大学生信用卡管理,对大学生使用频率和金额做出相应的规定,帮助大学生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马永耀.浅谈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3):138-139.

[2]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思想理论教育,2002,(11):42-45.

第11篇

产业革命以后,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实行鼓励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物质享受”、“及时行乐”、“拜金主义”、“不消费就衰退”等消费思想开始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虽然这种贪婪的消费方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但却导致了消费的不可持续性,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耗竭。不仅给当代人的生存发展造成威胁,也危机了后代人的利益,人们开始反思这种消费行为的科学性。可持续消费问题日益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两会期间,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环保目标,要求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进程,倡导全社会形成文明、绿色、低碳的集体消费理念,抑制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行为,全面推进可持续消费的实现。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消费规模的微弱增长,也会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中国社科院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表示,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大关,城镇常住人口首次在数量上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我国城镇居民作为个人消费主力军的地位越来越明显;而且与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居民在选购商品时,对生态环境因素的考虑较少,对于绿色产品的消费和消费后垃圾的处理等方面的意识还很淡薄。因此,从现实和国家规划两个角度出发,建立我国各省区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意义重大,体现在:(1).帮助政府部门分析消费经济政策实施的利弊所得,建立健全可持续消费的管理体系,更好的揭示我国各省区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2).引起消费者对可持续消费的关注,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合理的的消费方式。

一、文献综述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她认为可持续发展不仅能满足当前人的需要,还不会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形成威胁。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可持续消费理论奠定了基础。吕福新(199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可持续消费是在超越狭隘短浅消费意识的基础上,以真实、有益、超功利为特征,以可持续为目的的“节制型”消费。杨家栋、秦兴方(1997)认为可持续消费包括四层含义:一是符合代际公正原则和代内公正原则,二强调可持续消费是个动态概念,三要求适度消费、合理消费、文明消费,四对政府政策层面提出要求。曾一昕(2007)从适度的原则角度,认为可持续消费应该注重的是适度的消费规模、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对于建构可持续消费模式,我国许多学者根据可持续消费的现状,提出改变传统消费模式,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唐平华、刘云(2000)从转变人们消费观念和政策的实施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构建了可持续消费模式,并提出了4个建议:提高公众的可持续消费意识;建立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的制度;加大对可持续产品开发的投入;完善可持续消费相关法律、建立可持续消费的管理体系;。郑文生(2004)分析了技术、社会与心理、法律、经济和制度等因素对消费模式的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步伐。解振华(2007)指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源、能源消耗基础上的,但是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伴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缓解这种矛盾就必须发展科技、节约资源,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杨艳琳、陈银娥(2007)分析了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多种途径,认为其中制度性问题最关键,并提出要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需要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约束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赵国平(2011)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构建我国可持续消费模式进行了探讨。徐瑞蓉(2007)在其博士论文第五章叙述了居民可持续生活消费,认为我国在这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唐丁丁(2011)认为居民是实现可持续消费的三大主体之一,是未来实现可持续消费的主力军,也是可持续消费市场的真正驱动力。赵国平(2011)从三个消费主体——政府、企业、居民的角度,探讨了对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李祝平(2012)对湖南省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湖南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实证分析

本文拟采用2013年31个省区数据进行可持续消费综合评价,并构建如下表1指标体系:考虑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属于逆指标,如果不对其正向化处理,即取倒数,那么会影响最终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进而影响各省区2013年可持续消费情况的评价。KMO检验用于考察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取值在0-1之间。KMO统计量越接近于1,变量间的偏相关性越强,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实际分析中,KMO统计量在0.7以上时,因子分析效果一般会比较好;而当KMO统计量在0.5以下时,不适合应用因子分析法。由表2可知,上述指标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如表3:公因子方差表示各变量中所含原始信息能被提取的公因子所表示的程度,可见几乎所有变量的共同度都在80%以上,超过90%的占了大多数,因此这几个公因子对16个变量的解释能力是较强的。如图1:碎石图可以粗略的帮助我们观察选取了几个公因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准则,大概是提取了3-4个公因子,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确定公因子个数。如表4:从表4中可以明显看出,提取4个公因子是非常合适的。

初始特征值栏表示未旋转的成分矩阵,旋转平方和载入表示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虽然旋转前和旋转后的特征值有所改变,但累积的方差贡献率是不变的,达到93.716%,远远大于80%的临界值,进一步说明因子分析的效果很好。如表5:因为在未旋转的成分矩阵中,各公因子的因子载荷大小不一,区分不明显,不利于因子命名,所以这里不再输出该结果,直接报告旋转后的结果。本文采用的是最大方差旋转法,它使各因子保持正交的状态的同时,方差差异达到最大,从而方便对因子的解释。总之,我们可以将消费经济指标和消费环境指标中的16个变量用可持续因子F1、经济因子F2、环境因子F3、价格因子F4来描述,其贡献程度依次递减,使得影响我国可持续消费的因素更加清晰明了。政府制定促可持续消费的政策时,应更多从可持续角度出发,同时也不能忘记价格因素的作用。

三、主要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评价了2013年我国各省区的可持续消费发展水平,发现山东的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广东,再之后是江苏,三个地区有个共同的特点:人均实际GDP在全国名列前茅,自然它们的消费经济也是领先于其他省区的。但是可持续消费强调的不只是消费经济,环境因素同样重要,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三个省区很好贯彻了十的战略要求,注重消费经济和环境齐头并进。至于像和青海这样的西北落后省区,可持续消费水平较低属情理之中。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拟提出两点建议:第一,继续发挥山东、广东和江苏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其他省区迎头赶超;第二,适当照顾西部地区的可持续消费发展,引进人才和资金,宣扬健康消费的理念,尽量保证不拖全国后腿。

作者:胡鹏举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第12篇

论文摘要: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也表现出了非理性的倾向。通过以问卷调查为主的调查方式,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时又明显存在着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的误区,需要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引导和帮助。

一、导言

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可能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风气和思想。因此,选取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消费行为和方式,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消费趋势。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特点和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具体涉及到的问题有大学生平时消费资金的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分布情况及其对消费方面的感受等。调查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对C大学2004-2006级150名在校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9份(男生67份,女生72份),有效率为92.67%。其次,通过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对其中15名学生进行了个案调查,从而提供了比较具体的资料。在以上两方面情况把握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一)理性消费

1.合理计划。问卷调查显示,在费用开支上,16.6%的学生有详尽的计划,67.7%的学生稍有计划,只有15.7%的学生没有计划,随心花费;81.3%的学生没有或偶尔有透支情况,经常出现透支情况的只占到18.3%。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消费时都是精打细算,消费的盲目性并不能够用来形容大学生整体,当前社会上普遍关注的大学生超前消费只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少数现象。

2.理性消费。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有关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比较重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可见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主流是理性的。

通过访谈我们得知,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选择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二)追求潮流和品牌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喜欢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而且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全国学生联合会、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公布的《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诺基亚、联想、索尼、TOM、汇源、阿迪达斯等成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锋品牌。此次调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类先锋品牌中,非内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我们针对性地访问中,发现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商品消费上,基本都是外国品牌的天下。对C大学学生的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根据《报告》,排在大学生购买首位是“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57.7%)”,其次就是“单纯追求流行时髦与新奇的东西(30.4%)”。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导向性较强

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其中也包括新的消费方式。很多商家都将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目标顾客进行市场销售,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针对此种情况商家纷纷推出面向大学校园的促销活动。例如中国移动,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其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这些追“新”族。同样,金融机构也逐渐将业务延伸到大学校园,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作为新业务的推动,逐步拓宽市场。前些时,国内首张专门面向大学生的双币信用卡——Young卡由招商银行推出,不论专业、家庭经济条件,全国近220所著名高校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均可申办,最高可透支额度,在读本科生为3000元、在读硕士生5000元、在读博士生8000元;如急用现金,只需打个电话就可将透支额临时调高30%。几个月招行在全国就发放Young卡约8万张。这个数目相当可观,也证实了大学生对于信贷消费这种区别于传统的新型消费方式的认可和接受。对C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

三、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一)所处消费层次与消费水平的矛盾

大学生是消费群落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他们不参与生产,是纯粹的消费者。这点对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以下是通过问卷得到的数据:大学生消费主要来源,有83.45%来源于父母资助、8.7%来自奖学金和助学贷款,6.8%是个人兼职收入。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经济来源仍然是依赖于父母、家庭。这种依赖性,使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经济状况直接挂钩。这种消费水平,完全决定于其家庭经济状况。至于家庭经济宽裕的,在必要的生活消费外,还有另外一笔钱可用于其它。从这一点看来,经济来源对于消费水平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是更甚于大学生本身的消费观的。在有限的消费宽度内,不论出于自觉与否,他们都必须严格地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使之与经济状况相适应。所以中国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理应与我国居民的平均水平相一致。然而事实并不同于公众一般的认知:大学生们每学期的平均收入为4919元,支出为4819元,同时,目前大学生每学期自筹收入平均491元、奖学金374元,即自身获得的总收入为865元,仅占每学期支出的18%。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元至9000元之间。而将大学生在两个假期的支出计算在内,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已经在一万元以上。大部分几乎没有创造收入的大学生,每年的消费都要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收入与支出存在严重的反差。大学生们既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却享受着高档次的生活,且消费水平和质量往往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呈现出不合理的畸形消费现象。这个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与他们所处的消费层次不甚协调。

(二)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两极分化分明

大学生的消费,基本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生活消费,如吃饭、购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休闲消费,如娱乐、购物及其他;学习消费,如购买与专业相关的工具或书籍等。在这三个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较平均,比如吃饭,大多数同学每月都用200元至300元左右。调查数据表现出,每月消费水平在600元~1000元的学生中,饮食支出与生活费月支出(680元)平均比率是31.9%,这可视为他们的“恩格尔系数”,这一水平已经低于我国城市居民2005年的恩格尔系数,女生相对更低一些。这说明大学生们的消费趋向已经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学生之间比较消费落差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闲消费部分。低的在50元左右,高的则达到1500元,这些高消费包括电子产品、穿着打扮、交朋会友、文化消费等等。部分高价值消费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他们的“消费地图”: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27%拥有个人电脑、19%拥有PDA、12%拥有MP3、6.6%拥有数码相机。旅游、电脑、手机、恋爱被称为大学生的四大消费。对于能体现社会年轻人时尚、前卫等特征的高消费,如通信、旅游等,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较之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体现的更明显。追求品位、高雅、时尚、情调的文化消费,是大学生的又一特点。调查结果显示,68.9%的被访者去过酒吧、茶楼、咖啡屋等休闲场所。与这些新出现的消费热点增长迅速相比,学习消费所占比重要小得多。

(三)消费心理易受外界影响走进消费误区

追求高消费、炫耀消费、享乐主义和超前消费诠释了后现代性的消费主义消费方式,也极大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追求时尚、潮流和高消费已渐成大学生的消费趋势。虽然在前面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理性化分析中我们看到,大学生普遍持有理性的消费方式,但消费品的品牌和时尚特质仍然普遍受到大学生的重视。而且在事实上,“阿迪达斯”、“苹果”、“卡尔登”、“耐克”之类的世界名牌在大学生中的拥有者也不乏其人。当代大学生现有的消费误区具体表现有:庸俗性消费,突出表现是人情消费;超前消费,消费远远脱离了实际;炫耀消费和攀比消费,以追求高档、名贵商品为荣。同时,根据资料显示,大学生的对未来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期望,远远超出当前社会能够提供的标准。许多大学生在没有考虑自身情况的前提下,还抱着年薪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求职念头。而事实是,近日在广州举办的一次招聘会上,很多企业提供给大学生的月工资水平仅为700元~800元。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期望消费水平不仅远远高于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普遍初始工资水平,而且也脱离了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可见大学生群体虽然由于经济来源的限制,在校阶段的现实消费方式是理性的、有计划性的,但在他们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种消费主义的消费方式,而一旦时机成熟,这种对高消费的诉求就将导致他们的消费理性的颠覆和解构。

四、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群体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宽阔的文化视野以及对新事物敏锐的反应能力,所以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我们应该肯定其合理的一面,也不能忽略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方式在未来社会中会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长、大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与作用,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科学的措施,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消费与金钱、精力之间的关系,树立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和科学的消费方式。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这里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家长应该教育正在读书的大学生子女明确自己的消费定位,不能过于纵容,尤其应该让大学生们清楚自身所处的消费层次和现在所能创造财富之间本来就存在着明显差距。其次,家长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这样看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就更为重要。同时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的关注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尤其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突出,单纯的说教效果不甚明显,对其应采用结合现状的引导,用事实来帮助大学生建立自己合理的消费定位,摆正消费心态。

第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建议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可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具体操作型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第三,通过良好的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校园内各种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其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也是如此。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和校风的建设诱导学生主动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消费行为。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与优良学风和校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德琦,张新国,严学军.青年与现代消费[C].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美]迈克尔·R·所罗门.消费者行为[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韩璐.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4)

4.倪瑞华.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批判[J].理论月刊,2003(5)

5.陆汉文.大学生:消费与现代性.青年研究[J].1999(6)

6.陈沙麦.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