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思想

体育思想

时间:2023-01-05 07:43: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思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思想

第1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终身体育思想;措施

要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就需要了解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其与中学体育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中学体育工作实践中落实终身体育思想等相关问题。

一、终身体育思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社会,终身体育已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条件。体育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上体育课,体育课是学生身体健康的保证,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乃至走向社会工作之后的身体状况。在中学阶段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尤为重要,体育教育是每个体育教师应重视的课题。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体育概念以及终身体育理念,并加以引导以及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体育教育是中学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教师要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这是摆在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教师要培养适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要贯彻和落实终身体育思想,切实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发挥体育教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新时期中学体育教育的着眼点,也是每位体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课题。体育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学,树立并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落实贯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技能指导,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和激情,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显然,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培训是中学体育教学贯彻落实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必然要求。

三、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身心

中学生的心理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自制力相对较差,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目的也有明显的不足,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锻炼身心。随着中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日渐成熟,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适当地传授给他们一些独立锻炼的方法和健康教育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与自觉性,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奠定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

四、结语

学校教育对于国人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各种生存技能,形成自身独有的思维方式。学校体育教育要帮助学生锻炼身体,获得生存技能,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作者:黄耀新 单位:海门市三星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邓强.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4):28.

第2篇

在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了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体育知识能够强身健体。中学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青少年阶段是身心成长的重点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积极主动地将终身体育思想贯穿到中学体育教学中,这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有益。

一、在中学体育学习中贯彻终身教育的简介

1.何谓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各类教育培养的综合,强调给予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连续教育,属于教育的子系统。从大体上而言,终身体育是由两个部分有机组成的,第一部分即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倡导学生不断参与各种类型的健身和锻炼活动,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强化体质,让体育成为他们生命中的重要内容;第二部分就是强调在终身体育思想下,将体育整体化、体系化以及科学化作为最终目标,为各个领域的群众提供体育实践过程。

2.终身教育对于学生而言的意义。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人一生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体育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身心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体育锻炼,既可以提升学生体质,又可以帮助他们掌握锻炼方法,为终身体育概念的践行奠定好坚实的基础。终身教育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这属于一种意识上的问题,只有学生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努力将其践行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够充分发挥出体育这门学科的价值。同时,体育有着极强的操作性,学生只有充分遵循相关的规律来锻炼才能够得到益处,因此,科学的锻炼方式尤为重要,而终身体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理念,还要形成科学的锻炼方式。

二、中学体育中如何落实终身体育教育

1.革新传统落后理念。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只要教学模式科学,符合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必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要将终身体育思想融入到中学体育中,就需要注重学生的健康发展、个性发展与个性差异,为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讲解+示范”的教学模式,多利用宣传、视频等方法让学生知晓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进行终身锻炼可以显著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和体质,帮助自己养成积极向上的锻炼习惯和运动能力,从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2.转变落后教学思想。在传统模式下,体育教师是体育课上的主导,很多教师也没有注意到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往往为了完成任务敷衍了事,更加没有深入践行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这严重影响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在未来,教师需要转变这一落后的理念,从全局角度来看待体育教学,努力更新知识,把握好体育学科新态势、新型教学方法,在自己心目中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信的关系,做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高高在上只会照本宣科的老师,还可以采用课外活动、宣传栏、体育课、课题专栏的形式为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思想,让他们积极践行这一思想观念。

3.注意锻炼综合技能水平。运动技能可以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愉悦感,唤醒学生的运动热情,让他们产生长期锻炼的意识,要想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必须要拥有长期锻炼的意识。中学体育教学不仅要提升快乐教学,还要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注重理论学习,掌握各类运动的原理和作用,反复训练,将理论转化为行动。此外,在体育考核中,不能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应该改革传统评价模式,不仅要重视技能和技术的考核,更要重视学生综合水平的考核。

4.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就现阶段来看,在很多中学之中都组织了体育俱乐部,这种俱乐部形式与现阶段终身体育思想是相符的。在该种模式下,可以将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划分为相应的小组,为各个小组安排难度不同的内容。在教学时,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与他们一同进行探究,同时,教师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教学组织活动时,需要身体、情感和认知有机结合结合起来,提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积极性,提高学生体育参与锻炼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终身教育的思想是大势所趋,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发展趋势,利用中学这一体育锻炼的黄金时期,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中学阶段打下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教师要主动将终身体育融入体育教学中,调整教学模式,充实教学体系,优化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革新运动思想。

作者:庞健荣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开发区中学

第3篇

关键词:体育伦理;学校体育;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240-01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育只注重体育技能方面的培养与提高,忽略甚至完全放弃了体育伦理教育。如今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体育伦理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地位也必须不断地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和校园文化的重要方面,是学生获得基本的体育知识,进行体育技能培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的教育因素。所以我们只有把体育伦理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密切的联系起来,才能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发展,对校园文化的形成,对学校未来的发展道路起到积极作用。

一、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的特征及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意义

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源远流长精、深广厚,就其特征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一)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换而言之就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整个人类的力量都是非常渺小的,而且我们也是大自然孕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能破坏自然,应当保护自然,这样才能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特征体现在体育方面就是每位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以及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无论是在平常训练还是在比赛中,我们都应时刻谨记“把群体利益放在首要地位”,这就是要不仅仅发挥自我的才能,还要不凸显自己,这就使得体育伦理思想在体育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也使学生们过分强调自身的荣誉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生命观,培养他们形成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正确观念。

(二)身心兼修、道德先行

自春秋以来,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的长河中处于主流地位,换而言之,就是“身心兼修、道德先行”。这就明确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自身修养:诚实守信、遵守承诺等。“修身”体现在两个方面,不仅仅要使自身的身体方面更成熟,还要形成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自身修养。就儒家思想而言,孔子把“礼”放在儒家经典“六书”之中,这可见其重要性。在中国传统的体育中,武术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在练武术之前必须先修其德行,这可见道德在武术中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武术在中国流派众多,可谓是不计其数,这可见其发展的异常兴盛。但是似乎所有的流派都不约而同的形成一种“只有较高德行的人,才能练武术”的观念,考虑一个人能否修练武术,首先要考察其德行方面,把他良好的德行以及高尚的礼节放在首要位置。但是步入现代社会,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许多人为了自身物质利益的提高而抛弃了体育伦理道德。这在世界大型的体育运动中也屡见不鲜,有的人在比赛时服用兴奋剂,有的贿赂参赛人员和工作人员等等,这严重违背了体育运动精神和体育伦理道德,所以才造成了众多的体育事故,甚至于危及运动员自身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一定要建立积极地体育运动观念,把体育与运动精神紧密的结合起来。而今,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各方面的压力使学生承受不住,往往会造成心理障碍,容易使学生患上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以及自我心理不平衡。解决这种心理障碍并不是没有办法,因为体育锻炼可以使自身的情绪得到缓解,使身心得到放松,这样有利于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感,保持心理健康。所以学校体育教育要把“修身”与“修心”相结合起来。

(三)立足现实、讲求事功

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虽然是从古代一直发展而来的,但它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相同的,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代紧密结合。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只有从社会现实出发,才能发挥它自身拥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的优势,才能把体育现实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共同发展,这样它的导向作用也就是爱国主义与民族责任才能够得到积极的发挥。正因为如此,体育伦理道德的精神思想才能在几千年中不枯竭、不衰落。体育伦理道德已经成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育伦理道德在体育教育是学生们在获得强迫的体格和健康的体魄中也促进了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这和我国正在积极推广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努力实现“中国梦”遥相呼应。所以学校的体育教育要在努力克服现代社会过分注重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大力提倡“崇尚道德”的思想。体育能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为更亲切,更和谐,体育要在大自然中去体会,去实践。体育就像那独立于严寒的腊梅,要有坚强的品格,因为体育本身就有一种精神,不断的吸引着人们,它不仅仅是锻炼人的身体,同时也锻炼了人的意志。以体育活动为基石,体育影响着人们之间的交际关系,影响着人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样影响着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现在中国传统的体育伦理思想已经被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所吸收进去,成为整个世界体育运动必须遵守的精神,并且现在提倡的一些爱国精神也是从体育精神中发展而来的。大力提倡体育伦理精神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是体育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体育不断发的的必须动力。

第4篇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在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一个难点,在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体育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还具有一定的学科特点和专业特殊性。为了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做好这项工作,对它的原因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教学中怎样对“体育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有所作为,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实干精神。“体育后进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个性” 心理特点。

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

2、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低,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不够,体育成绩提高较慢。

3、意志品质薄弱: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

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体育后进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难而退。

二、研究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整体抽样和分类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同类学校的30个教学班1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由各班体育任课教师直接收集反馈。在进行体育课或体育活动时:

A.在学习动作时你是否感到力不从心?

B.你的身体条件如何?(高大、弱小、偏胖、偏瘦)。

C.你喜欢哪种类型的项目?(对抗性强的项目、协调技巧类项目、耐久性项目)。

D.你对体育锻炼是否有“只要不生病,练不练都一样”的想法?

E.你在上课时能否集中精力听讲,并认真练习?

F.你对体育教师所讲的技术内容能理解吗?

G.你对体育活动中的器械安全问题是否放心?

H..当你看到别人在动作失败后,会害怕自己 也失败吗?

I.你喜欢你的体育老师的上课方法吗?

J.你的家长是否为了你的“学习”而让你放弃体育活动?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利用调查结果与“体育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联系比较分析。

1、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A\B\C)

内因是事物的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才能完成运动练习任务。经过调查,对A的感受:肯定回答占19.4%,否定回答占53.6%,无法回答的占27%。这表明:当学生自身条件不能满足或无法达到练习要求时,容易有“消极行为”的出现,从而造成一部分学生“变”为后进生。通过B\C两项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不喜欢进行协调技巧类项目的学生占了32.4%,其中身体笨重、高大的占了此类89.7%;不喜欢激烈对抗性项目的学生占了27.8%,其中身体弱小、体质较差的占了此类的78.1%;两项结果中“不喜欢”的学生中女生占了80%。这表明:一些学生的自我认识还不够全面,只凭借自身体型或性别特征,去错误地认为自己“天生”体质弱、素质差,不利于体育活动,形成了在主观意识上的“缺乏自信”。从而在学习技术动作时,有动作外形,但达不到应有的强度,导致自己的体育成绩不理想。

2、思想的误区。(D\E\F)

在调查的学生中,有83%的学生为独生子女,其中有40.8%的学生的生活习性为“小皇帝”式。一贯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在对D的调查统计中:肯定回答占21.3%,否定回答占36.2%,而不知是否的占42.5%。在对E\F的调查中,有近43%的学生表现出“上课不认真听讲,练习精力不集中,懒散心理过重。这表明:有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辩析混乱,常常是非不明,对教师、家长的教育置若罔闻,以捣乱、顶牛为英雄,附和颓废为时髦,以违规超常为刺激,以“出风头”为自豪,从而导致课上练习强度达不到,考试时技术概念不清,不知从何下手,练习、考试成绩不尽理想。

3、家庭因素:(J)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减负”工作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压力渐渐减轻了,他们应该逐步地走出“应试教育”的禁锢。但是在对J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有76.2%的家长在学生“减负”方面存在着“担忧”,其中有28.7%的家长不同程度地“逼迫”孩子在无形中放弃了课余体育锻炼的机会。使他们无暇参与体育活动,使其身体素质逐步“变”差,思想意识逐步淡化,从而“变”为体育后进生。

四、结论与建议:

不同程度的原因造成了不同类别的体育后进生的出现。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抓住“差因”,正确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转化工作。

1.树立正确的“爱生观”,公平、正确地对待后进生。

2、明确学习目的,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后进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体育后进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应该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培养“体育后进生”自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进行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越强,自信心、刻苦性愈大,学习效果也愈好。“善为者不如好为者”,如果我们的“后进生”都成了“好为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化“体育后进生”,我们的教学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青堂。转化“差生”四步走,《中国学校体育》,(1999;5;19)。

第5篇

职中是培养高素质劳动与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基地,体育课程要致力于提高职中生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职中学校“职业”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提高职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成为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所以,职中体育教学必须走自己的特色道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职中体育教学的发展,为此,很多职中都有意识地将快乐体育思想运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它能够发挥职中生的主体作用,激发职中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在职中体育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快乐体育思想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途径。

一?p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职中生思想观念上不重视体育,认为体育课就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耍,为此,只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职中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职中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职中生的身心成长。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职中生的情感共鸣,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职中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职中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职中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二?p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职中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职中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体育认知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职中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职中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职中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职中生乐学、好学,要特别注重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设计一些适合职中生乐于参与的游戏,如:跳绳接力赛或将现行的球类教学内容改编为教学游戏进行课堂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游泳、棋类、滑板、跆拳道、攀岩、定向越野、体育舞蹈、大众健美操等在职中体育课堂中广泛开展,很受职中生的欢迎。

三?p因材施教,尊重职中生的个性需求。职中生一般年龄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之间,他们年龄差别大,发展具有极大不平衡性,而快乐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职中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是体现职中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最大限度掌握职中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职中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是:将职中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强弱不同分为男女A、B、C各三个小组,根据职中生技能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练习要求,实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让每个职中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职中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同时给予每个职中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职中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并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四?p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使职中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提高运动技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中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激起求知欲,对符合自己运动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为此,根据职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本校体育教学设施和场地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搭配、分析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的以下四点:

(一)教材内容的搭配,要以大纲为主,结合本校实际,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强调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创新有趣性。

(二)从教材的选择到挖掘教材的内涵,不只考虑具体教材的动作本身,而是考虑教材背后所具有的特性和内涵,充分挖掘体育教材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等,强调教材与个体需要、社会需要相结合,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建立在对教材分析、职中生情况分析和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强调合理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总之,快乐体育思想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指导思想,通过多种途径在职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思想,以最佳的教学手段来培养职中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职中生学习的热情,调动职中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职中生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职中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

第6篇

关键词:体育;品德;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1?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5-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我们学校需要为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必须要面向现代化的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通过体育能卓有成效地育人,这是已被实践多次证实了的。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锻炼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来培养学生们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所以我们要重视通过体育培养年轻一代的道德品质的作用。

二、体育中包含着终身体育思想教育

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体育也是我们这个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度过余暇时间的重要内容。因此,人们对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赋予新的意义,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仅在体育课上学习和运用,而且强调进行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这样就要求学生更好地掌握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参加体育运动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体育的终身受益的任务,还要强调对学生掌握实用能力的教育,要重视多种能力的培养。比如:指挥队列的能力、组织小型体育活动的能力、体育竞赛的基本裁判能力、处置简单的运动损伤的能力以及指导他人参加体育实践的能力等。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体育教育,将会延续到社会。学生步入社会后将从事各种职业。健康的体魄将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社会打下物质基础,而他们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也为事业的成功和开展社会交往创造了条件。

三、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在发展,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所以我们的体育教学也可以进行些创新性的教学,我们可以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如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教学内容要具有多样性与可接受性。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 思想教育 练身与做人

在学校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以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思想原则和规范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影响。体育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这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管怎样认识,体育教育活动始终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有时是通过学生体育活动,有时是通过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言行来体现的。

在体育活动中,特别是在对抗性竞赛活动中,参加者乃至参观者,都将发生着频繁而激烈的思想行动上的反差,会不时地出现对参加者和参观者的严峻考验。比赛失利时有的患得患失,互相抱怨;有的则互相鼓励,团结一致,积极拼搏;比赛胜利时,有的趾高气扬,骄横自大;有的兢兢业业去扩大战果。对待课堂常规,有的自觉遵守,有的背着老师违反纪律。如果学校的体育工作者,只管学生体质强壮、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去过问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对表现好的学生的一种冷视,又是对犯错误的学生的一种放松,也是造成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错误做法。

在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学校的整体行为依赖于德、智、体、美等诸多要素,这种行为又必须受学校的教育整体行为控制。所以,在德、智、体、美教育过程中,虽然它们都是有所侧重,但都要体现出全面发展、贯彻教育方针的性质。在历史上,思想道德都是有阶级性的。在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里,道德仍然是属于阶级范畴里的,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更多的思想道德认识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学生虽然生活在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但他们的思想仍然经受着多种思想体系的影响。在学校体育运动中,不讲文明,不讲道德,不守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甚至相当严重。因此,要在体育运动中抵制那些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具有更高的社会主义觉悟和高尚的道德素质。

在学校体育中,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常规制度、规则、规定等道德下有组织地进行,具有严肃性、制约性、公正性的特征,这些都必须严格遵守服从。这样,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大公无私、光明正大、讲文明,懂礼貌,重友谊,守信誉,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以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等优秀品德,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体育运动是一种人为的创造,并要求参加者努力克服去争取胜利并到达预期的目标。体育运动具有激烈的竞争性,锻炼的艰苦性,条件的复杂性,这些可以培养学生刻苦勤劳、勇敢、顽强、一往无前等优良的思想意志品质。

通过体育功能,并结合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向学生传授和灌输思想道德知识,并使学生形成相互尊重、互帮互助、团结合作,抛弃个人思想杂念,先人后己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去战胜各种腐朽道德观念,这样则必须依靠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当今,影响学校体育工作中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效果的因素,笔者认为有两点:

1.不良习惯的惰性心理。学校体育是一个多因素系统,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思想品德教育质量高低,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有内环境因素,也有外环境因素。如果这些因素某些方面偏离教育轨道,会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心理品质中比较差的因素,学生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这种活动,然而行动一旦受阻,那就会产生一种消极行为,表现出不接受教育。对这样的学生,首先引导他们克服惰性心理,这样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有效果。

2.认识心理的障碍。由于长期以来多方面原因,学校体育各项工作不受重视,这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片面的认识,上体育课就是玩玩而已。因而,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自己要求也不严格,有些要求进步的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善意引导,也会以反面去理解,从而影响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其实,这种表现也不一定与教师工作对立,而出于认识的心理障碍,对这样的学生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断增强对体育工作及体育知识的认识。

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并成为实践中的楷模。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到体育活动中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道德风尚的影响,让学生在自己亲身经历中学会识别符合要求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养成自觉遵守和养成良好道德习惯;鼓励学生的进取心,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活动中将良好的思想品德发扬光大,并使之蔚然成风。

那么,在教法上,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注重教育个性的原则。针对不同思想水平的学生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起点,加强有针对性教育和指导,因材施教,这样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 终身 素质

论文摘要:运剧文献法研究学校体育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的著异。探讨了传统教育的根源:对现代教育思想的进行了界定。认为终身体育观念的确立。是学校体育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有利于校正片面的体育教学观念。总结了素质教育指导F的学校体育现代教育思想的特征。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学校体育工作中出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别。如何理解学校体育的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呢?这一问题涉及到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贯彻;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学校体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辨析,着眼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在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比较中进行思考,澄清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以便更好地实现新世纪的学校体育任务。

一、现代教育思想概述

现代教育理论可以说是起始于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 ——1952),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批判赫尔巴特教育理论时率先使用“现代教育”一词,他的代表作是《民本主义和教育》。其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中心概念是“经验”,超越了唯心和唯物的斗争,只把经验看作是现实世界的基础。对与教育的本质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1919年4月至1921年7月,杜威对中国进行访问和讲学。在北京、上海、辽宁、江西、福建等十三个省市传播实用主义哲学。杜威在中国最人的影响是教育方面。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晏阳初的平民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杜威的影响。杜威的著作有近百种译本流传(3)。此外,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还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其代表作是《教育过程》;提倡:“发现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其代表作是《教育与发展》;针对传统教学论提出了五条原则:即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二、现代教育思想的意指

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假定: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西方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德国赫尔巴特运用“心理学”和“伦理学”作为方法论基础来研究教育问题,基本奠定了学校教育的模式理论。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批批判赫尔马巴特的理论时,称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为“传统教育”,而称自己的理论为“进步教育”、“新教育”,后义称“现代教育”。因此,有了“传统教育论”和“现代教育论”的对立和争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教育家对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理解和论述是不完全一样的,但基本意指是围绕着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问题上,也是培养人才质量规格的模式上。换句话说,形成人才质量规格的因素主要是什么?终身体育观念的确立,是学校体育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就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而论,它必须是为全民服务的,即应该适当满足和促进所有人的体质的增强和提高,尽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能实现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它最终必将实现这一根本的任务和宗旨。这也是学校体育培养人才质量规格的主要因素。 转贴于

三、学校体育现代教育思想

运片j亚里十多德的“四冈说”,能清晰地阐明素质教育指导F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本意。弧里士多德讲的四原闪是: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四因”中最重要的是“形式因”与“质料冈”,形式因加上质料因就成为一个具体的事或物;再加上动力因、目的因就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就学校体育教育思想而言.体育课程构成它的质料因:教学活动是它的基本形式,是形式因。形式加上质料因成为学校体育,但这是静态的。终身体育是它的动力因:素质教育是它的目的因。静态的学校体育再加上动力因与目的因,就在了一个动态过程,一个现实的过程,是一个目的成为的过程,使学生的潜能状态变成一个现实状态的过程。换句话说,素质教育是目的,终身体育是动力,改革的学校体育课程是材质,多种教学模式是形式。

终身体育只是描述和说明一种体育观念,而不是一种直接教学的思想或理论模式。“增强体质”、“技术教育”等教学思想,可以通过终身体育观念充实自己,达成改良后的教学思想。然而,目前对终身体育的认识产生了种种偏差。如强调培养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一两种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作为主要任务。终身体育指的是自然生命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生命的个体之性。是描述和说明自然的自然特征。如同生理欲望的自然欲求一样。进一步讲,终身体育类属于生命的自然本能的范畴。从“终身”二字点破了体育运动是人的生命现象,是发展体育的动力。这种动力发展了一面行动一面自我反省的能力,不仅能边做边想,也能边想边做。如同爵+乐名家在一起即兴演奏的时候,在体会出合奏中所发展出来的方向时,仍然能不断调整新方向一样。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实现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超越地、静态地、形式地说明学校体育要达到的目的。它涵盖了很多方面的理由及要求。拿动、静来讲,素质教育有动、静之理。对静而言,素质教育有静的理由,使其成为静:对动而言,因为有动的事实而界定出动的理由。种种理由都收摄于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乔克勤关文明.中圈体育思想史【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3,340

(2)曲宗湖主编顾渊彦著.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北京:人民体育H{版社。2002,40

第9篇

中学体育老师素质特征分析:本文较素质分为:思想素质方面、道德素质方面、知识结构方面、能力结构方面四个方面。调查中发现,五所中学的体育老师素质平均都比较高,中等水平的比例略大于高的比例。处在低以及较低水平的老师较少。思想品德教育时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体育老师在组织教学方面大多甚至全部采用过班级教学、班组教学的形式,原因是这两种形式在现代教学中比较普及;其次采用分组教学和开放教学的比例也较大,这是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学质量较高的组织形式,同时也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个别教学在郑州市中学教学中采用的较少。

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来源状况分析:所调查的这几所教师全部通过教材来上课的比例高达100%。辅助的其他教育资源中占比例较大的是音像制品,比例约为10-25%,如健美操,广播体操等,需要通过音乐的配合达到教学的良好教育目的;像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信息网络、其他教育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的则较少。

2、中学体育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学生因素分析

中学生性别特征:调查发现男女比例整体上基本持平没有显著性的男女比例失调。中学生对体育思想品德的态度: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学生是比较喜欢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的,占比174%,很喜欢的学生也占133%的比例,这部分大多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但有些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就比较漠然,持观望态度,占有74%的份额;不喜欢思想品德教育的就比较少占比19%,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学习不是很突出的学生。

中学生对体育老师素质评价分析:学生对体育老师素质的评价和体育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的统计结果不尽完全相同。教师素质处在中等和较高水平的占多数,高水平的比例次之;对老师评价低和较低者的比例还是很少的,说明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处于中上等水平,教师研究生及博士队伍较少;中学一级二级较多,但高级教师较少。

(2)体育课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的种类较少,缺乏灵活性。课程资源仅局限于教材,其他资源的采用率较低。

(3)中学生的成绩大多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另外处理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较弱。

3.2、建议

(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学校要重视起来,在制定教学计划化和目标时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与方法,并通过教学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德育教育。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思品教育;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306-01

1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我国几十年的体育教学已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即准备部分教师或学生带做徒手操;基本部分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模仿练习;结束部分一般由集体放松组合而成。这种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中"大锅饭"、"填鸭式"教学的典型,恪守的是"齐步走"、"一刀切"的遵守和服从,学生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认识不足,影响了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和管理已不适应时展的要求。今天,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和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的推进,体育课堂的管理和师生教、学练的方式也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材;对学生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在上述三项基本任务中,一般体育 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但在进行思想品 德教育方面,则不够理想,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 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愉快地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那么,怎样才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

2 精心设计

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 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提高学生的兴 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做队列练习时,是比较枯燥乏味,可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出 "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以实际动作向学习,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再如垒球投掷课时 ,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 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画日本鬼子兵的头像,看谁能炸死鬼子兵,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 ,罚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又是生 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综合训练课上,创编了一套组合游戏--《路上》,在游戏中设置了"雪山"、 "草地"、"铁索桥"等情境,让学生通过跑、跳、翻滚攀爬及投掷等活动,全身心都得到锻炼,这是一节"军事课",又是革命传统教育课。

3 寓教于乐

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特别是初级中学低年级的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 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游戏教学在形 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青少年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学要依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如跳单双圈时,有些学生因图快或不认真,常常踩出圈,如果设计成"猫捉老鼠"游戏,谁要是踩出圈,就算被小猫捉住,这样再跳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又很有趣。又如"送盲人回家"游戏,让"盲人"戴上娃娃头,"共青团员"推着"盲人"绕"土堆""过小桥", 看谁先送到"家",学生们看着憨态可掬的"盲人"乐不可支,都争着去送盲人,达到锻炼和教育的目的。

4 心有德育场地宽

第11篇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体育教师的身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动作,就是教师行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直接形象。好的示范动作使学生振奋,力争上游,教师的主导作用凸现出来,因此体育教师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素质,体能等方面的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休息习惯,保持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完成优美的示范动作。二是在特定的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感情、个性、道德、意志等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教师除了语言教学外,行为教学较其他教学更多、更直接。在运动场上,体育教师有着特殊的魅力。他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专注,善良、真挚、良好的道德情操,勇敢的拼搏精神,将更直接地影响和传授给学生。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加以认真的评价,且标准明确,是非清楚,对体育教师的优美动作,高尚的品德会心领神会。

二、精心设计教学,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学习机会,不允许教师长篇地进行说教,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按照体育教学特点进行的,因此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体育教师可以利用雨天室内课,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以讲故事或演讲的形式,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体育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的时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科学地锻炼身体与养护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室外实践课时,通过精心的设计,同样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垒球投掷课时,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碉堡”的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面画上碉堡的图案,看谁炸掉的碉堡多,如投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罚做俯卧撑10次,促其加强臂力的练习,学生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碉堡投掷。这既是效果较好的体育课,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2、体育教育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球类、游戏等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取得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篮球比赛就是一个集体主义教育的一个最典型的事例。比赛中如果场上队员不互相配合,只想表现自己,个人出风头,即使你的篮球技术、技能最好也是不会赢球的。因为这是一个集体的项目,需要场上所有队员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对手,集体的力量才是力大无比。

3、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意志

实践证明,要掌握好一项动作技术,都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使动作达到高度的准确性,达到动作自由化的程度,这样就要付出很大的体能和体力,并且还会在练习过程中产生许多生理感受,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同时还会伴随着产生许多心理感觉,如怕苦、怕累、怕痛等心理障碍。根据这个情况,作为教师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用顽强的意志去迎难而进、迎难而上,坚信“生铁久炼成钢”、“技能久练成巧”,如:中长跑教学,有些意志不坚强的学生,每当跑到生理上出现“极点”的时候,就会马上停顿下来。偶然一次不足为怪,但如果这些学生每次都是这样,那么,他们中长跑成绩决不可能达到目标。他们的意志品质就经不起考验,以后遇到中长跑这个项目就会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此时,作为教师就要适当地利用中长跑这个项目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敢于克服困难、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劳累、磨炼等外界刺激,才能锻炼人对自然、社会的挫折承受能力。因此,体育教学,不仅为学生掌握运动技术、锻炼身体提供了条件,并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为适应未来艰苦创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4、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组织纪律观念的形式

第12篇

一、 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教学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以故事、演讲形式,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简要地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可以讲述体育的名人名事,运动员的爱国精神。从古代射箭到现代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从受屈辱的东亚病夫到腾飞的东方巨龙;从奥运成绩史上的“零”的空白到北京奥运会上闪光的51块金牌,特别2008年奥运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二、 以活动为依托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现在的孩子,独身子女居多。在这个群体中,由于其独特的唯一身份,较为优越的生长环境,许多独生子女暴露出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独断专行、不关心他人、不擅长合作等等,而这些品质会严重影响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以致影响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的教学,正是可以让学生修养“品质”,进行团队教育的过程。将上课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合作小组,由体育骨干分子担任组长,合作小组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因为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不但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对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小组的成功也只有在小组所有成员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时才能获得。再如在进行队列练习时,让学生在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等要求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语言或练习活动,使他们明白“集体的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个人要服从集体”的思想教育;又如接力赛、篮球赛、足球比赛等都可以使学生紧紧地凝聚在小组内,甚至不用太多的语言引导,他们也能“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三、 以竞赛为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激烈的竞争性是现代体育的一个最显著特点。体育运动之所以被人们狂热崇拜,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以最直接、最不加掩饰的竞争方式,呼唤着人的本质力量。在体育教学中竞争无时不存在,只要教师善于利用比赛法,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比如在完成教材要求达到的一定时与量时,采用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赛;又如完成一定的队列,队形练习时,评比队伍的整齐、动作的准确等,还有各种球类赛、小团体接力赛等,通过比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进行这类比赛之前,教师首先制定合理的规则,使学生明白竞争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的,成功与失败、机会与风险对所有人是均等的,从而使学生对竞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体育比赛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比赛心理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赛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总结评价每一次的体育竞赛活动,通过总结教育学生要善于合作、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使自己的心理人格更健全。

四、以训练为起点,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根据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气候、场地器材对学生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刚强的意志品质。认真执行课堂教学常规,常规内容很多,课前检查着装,列队后师生互相问好;课中准备活动,组织教法;课后整理放松,小结讲评,回收器材等。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课堂常规。譬如要求学生上课穿运动鞋。教师就要向他们讲穿皮鞋、高跟鞋上课不安全,又不利于运动技术的正常发挥等等。请假缺席要求有医院证明,事假要有班主任签字等。只要严格执行出勤制度、考核制度,用科学的办法制约和指导学生,并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教育,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会养成遵守常规的良好习惯。

五、 以体育为激趣点,做好学困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