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业英语课程

专业英语课程

时间:2022-12-11 17:59: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业英语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专业英语课程

第1篇

专业英语,也称专门用途英语,顾名思义,它是专门针对某个专业某个领域的英语知识,是与学习者的专业领域紧密相关的英语课程。在当今时代,专业英语是与职业院校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向更好方向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根据学校历届毕业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工作中有一定英语基础者在碰到相关英文方面的问题时(如阅读图纸标准、机器使用说明、机器设备操作英文指令等),普遍能很好地独立快速解决,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意义非同小可。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对授课教师来说更是比较特殊,通过名称不难理解,它重在英语,又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一些职业院校这门课程是由专业课教师来担任教学任务的。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英语专业教师,要上好这门课,二者各有利弊。专业课教师专业知识丰富,但往往在英语发音语音语调等方面有所欠缺,而英语专业教师则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如果能把二者的利融合在一起是最好不过的。对英语专业教师来说,要上好这门课,就要在专业知识方面多读多看多听多学,多领会贯通,以弥补课堂上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

2目前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当前职业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的安排大都是在基础英语之后,也就是前两个或三个学期进行大学英语第一、二或三册的学习,第三或第四个学期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这样的课程安排符合英语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也能满足职业院校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但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令人不太满意的地方。比如,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问题值得思考。

1)教学内容:所选用的教材专业针对性不是很强,不能突出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目前,市场上的各类专业英语教材,适用于本科院校英语学习者的居多,教材的编写大都是选取了科技文章中的几段作为每章的内容,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科技文献的能力,这类教材比较偏重知识性、阅读性。而职业院校关键是要锻炼学生动手做的能力,能按照要求做出来,重技能性、应用性,可以说适合职业院校这一特色的工科类实用性专业英语教材少之又少。

2)师资力量:教授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通常都是英语文学或语言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基础英语知识方面无可挑剔,但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如何在专业英语课堂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是个问题。

3)教学方法与手段:当前,在专业英语教学课堂上由于课程性质、课时限制、多媒体设施的匮乏等诸多因素,教师通常最常用的授课方法就是词汇解释、句子理解与翻译,教学方法手段比较单一。

4)学生学习:对学生来讲,有其他专业课知识作为基础,在专业英语课的词汇、句子理解上并不存在多少困难,但由于他们本身薄弱的英语基础,要记忆起来就比较难了。

3基于职业能力的立体化专业英语课堂的构建

结合上述分析,当前的专业英语教学必须要转换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需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教与学都要与市场、职场所需紧密相连,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根据这一思路,就要从多层面、多角度来考虑专业英语的授课,最主要的是要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构建多角度立体化的专业英语教学课堂。所谓多角度立体化就是指课堂不能仅限于单一层面,只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而更要注重学生技能、能力的培养提高。具体来讲,要从以下几方面着眼考虑,以改善增强专业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的选定。教材的选定要更有专业上的针对性,适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要多通过企业调研、专业分析及对毕业生调查访谈等方式来获取第一手信息。以机械制造类专业为例,据调研,该专业的毕业生能用到的专业英语方面的知识主要有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工艺文件、检验文件、产品配套的使用操作说明书等,这些大多是英文模式的。另外,多数产品工件都由电脑托制,当中所使用的设计、制造、工艺、分析、模拟软件等基本上都是英文版本的,所以课堂上就要着重培养他们阅读图纸、标准、说明书以及使用英文软件等方面的能力。

2)师资方面。首先,英语专业的教师自身必须要加强学习,制订好个人的学习计划,从多方面提升自己所欠缺的专业知识,如:多阅读专业英语的相关书籍;多去实习车间观察学习了解各类机器设备;多去各类企业锻炼参观学习,了解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以及最新的机器设备使用等,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专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其次,学校也要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多请相关专家学者来学校交流传授经验,也多派任课教师去外校接受培训、学习交流,多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创造机会条件,搭建平台,做好桥梁和纽带。

3)合理利用多媒体,改变课堂单一授课模式。多媒体在直观形象生动地传递信息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专业英语授课如果只是教师干巴巴地讲,学生听起来是乏而无味的;但如果合理借助多媒体这一工具的话,那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多媒体的合理利用能够极大吸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原本抽象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注重企业文化理念、人文知识的注入。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做支撑,每位成功人士的背后也都有自己成长的经历,每项产品、每个创造发明背后也都有自己的故事,专业英语课堂上多借助这些,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在职场上的职业能力,也能为课堂增添活力,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授课效果。

5)倡导专业课里渗透英语词汇。专业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的时候顺带把重要的自己懂的英文单词给学生做一介绍,这样也能发挥知识正迁移的作用,更能加深学生对英文的理解和记忆。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电专业英语教学 现状 方法改革 

一、引言 

 

电专业英语是电类专业英语学习与能力培养的一门综合课程,也是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教师不但要训练并提高学生运用英语阅读专业书籍的能力,而且要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上的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学习专业英语既要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又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电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着重培养学生对英文专业资料、文献和信息的阅读能力,使他们掌握专业阅读必需的专业术语,从而使他们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获知最新的专业科技知识、资料和其他与专业有关的信息。遗憾的是,目前,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高职院校的电专业英语教学仍处于各专业自发的、零散的阶段,这种状况影响了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高职院校电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薄弱,专业知识跟不上。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若学生既没打好英语基础,专业课又学得不够扎实,那么在高年级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就会感觉很吃力。因为专业英语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其中包括很多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涉及《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等多门课程。即使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在文章没有生词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和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也是不能准确翻译专业文章的。 

 

2.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教学效果差。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取的主要模式是边阅读边讲解翻译,师生之间互动少,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教师尽管英语水平较高,但他们大多还同时兼任电类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他们对教学内容能很好地掌握,但是在口语表达和教学手法上还是不及公共英语教师,而且受课时所限,电专业英语没有开设相应的口语与听力课程,使得学生的听说能力没有相应提高,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3.文章专业性强,学习难度大,学生兴趣低。 

在电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所选文章具有专业性,不像公共英语课程里的文章那么生动有趣,同时由于专业英语的文章句型结构与公共英语教材中的不太一致,长句与从句较多,学习起来,学生普遍觉得吃力。另外,目前用人单位多看重的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因而学生普遍重视公共英语而忽视专业英语的学习。鉴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 

 

三.电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这门课要求任课老师不要像以往一样,仅仅把该课程作为专业英语教授,而是改变观念,把它当作公共英语一样来讲授,而要与学生多互动,每次上课前先让学生提前预习所要讲授的课文中的单词,授课时,多从课文中找些浅显易读的句子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翻译,请其他同学来点评翻译是否准确、通顺,或进行一些段落的翻译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时间。在每次翻译练习评讲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读其中几位翻译得相对较好的学生的译文。通过这种互动式教学,教师既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又可以使学生有较强的成就感,以此激发出他们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

2.选择合适的教材。 

由于高职院校在办学上有别于本科院校,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教师应多下功夫,选择和本校电专业所授专业知识相应的专业英语教材,学校也可组织相关教学人员编写切合本校实际的教材。在选择或编写教材时学校应注意,电气类专业英语的教材既要介绍本专业的基本专业术语,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教材中所选文章的难度要适中,对于一些复杂的长句及从句等,还要在文章的后面加以注释以帮助学生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中的文章一定要与时俱进,以免学生感觉内容与时代脱节,产生厌学心理。 

 

3.应用多媒体教学。 

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像其他课程一样,任课老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

段,在讲解一些文章的时候,适当放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这样既可以使教学的过程生动,又会令学生感觉新鲜,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三、结语 

 

电专业英语的教学是公共英语教学的扩大和延续,是从学习英语到将来应用英语的中间的一个很重要的过渡过程,因此,为了适应当前专业上对英语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高职院校必须对传统的电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邸荣光.电气工程专业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 

[2]顾菊平,王德明,朱建红.电类专业英语教学初探[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 

[3]田何亮,周细应,刘延辉.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创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1):29-31. 

第3篇

关键词:专业英语;课程改革;课程实践;应用创新人才

为了提高工程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1-3],天津理工大学着重对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对原有培养计划中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授课对象为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该课程是在第三学年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共计32学时,2个学分。

一、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欠明确

英语是在国际交往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交流工具,其普及性体现在各个领域,国际上近90%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或宣读的,且各学科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也多采用英文印刷出版。原培养计划中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其教学内容一般仅涉及专业英语文献或课文的阅读与翻译,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在专业领域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2.教学手段单一

以往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多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且理论教学较多,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互动环节较少,即使有也多是教师让学生阅读或翻译文献或课文,其实质仍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另外,学生对于课本中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存在不理解、看不懂、不想学的情况,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用翻译软件学习此课程就可以了,上述情况导致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教学效果不理想。

3.教学资源较少

以往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资源较少,多是选择本专业或相关的专业英语教材,也有选择期刊上专业领域的英文文献作为教学资源的,但总体上讲资源类别过少,只是单一的纸质版内容,仍然没有脱离开课本。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只能在阅读、翻译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但是在听、说、读、写、交流、应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的训练很少甚至没有,依然是“哑巴英语”。

4.考核与教学评价欠合理

以往的专业英语课程结课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指定内容,学生进行中译英的翻译,然后由教师打分,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结课翻译成绩按比例组成;另一种是由教师出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按比例组成。这两种方式都是一种“笔头”的考核方式,没有对学生听、说、读、写、应变等方面进行评价,因此是一种不合理的评价方式。对于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往是由学生给教师打分,教师是无法看到学生对自己的详细评价结果,只是知道一个最终的等级。因此这样的评价方式引发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时间多是期中或期末,课程没有结束,因此学生的评价存在着一定的不准确性,且有的学生因顾虑到期末的成绩会在评价时不很客观;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无法知道学生的真实、详细的评价与建议,不利于课程的改进与提高。

二、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方案

鉴于以往工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多方面不足,为了提高大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听、说、读、写、译、应变、交流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天津理工大学提出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方案。

1.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本课程改革后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工业工程领域专业英语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则是重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与水平,锻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4-5]。改革后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明确,使专业英语教学由过去以培养学生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翻译能力为主转变为在提高阅读、翻译能力的同时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加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

2.丰富教学手段

改革后的专业英语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搭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平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实际水平有重点地加强薄弱环节的学习,还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与准备情况,自主选择进行英语辩论、演讲的时间,同班级的学生可分期分批地进行,灵活的形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教师讲授部分改革后的专业英语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环节只占很小的比例。教师选用本学科有代表性的英文文献进行课堂讲授与翻译,使学生了解工业工程领域专业英语知识,并主要讲授如何进行英文科技文献的翻译、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用英语宣读论文及进行论文答辩的基本技巧等知识,即教师讲授的是一些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机械地教如何阅读、翻译英文文献。

(2)学生实践部分学生实践部分包括模拟辩论和个人简历制作与演讲。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了锻炼学生听、说、应变、交流等英语综合能力,教学改革中增加了学生模拟辩论的环节。将班内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由学生根据身边的热点问题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辩论题目,如“大学毕业后就业、考研、出国哪个更好?”。

此类模拟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投入,在完成课堂练习的同时提高了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写作、听、说、应变、交流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本科生,本课程授课结束时也意味着他们即将迈入大学四年级,随之而来的就是为就业四处奔波,其中有些同学希望进入外资企业工作,而一份好的英文简历则是他们进入理想单位的敲门砖。因此,如何制作一份能真实反映自己特长、又富有特色的英文简历就成了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课程讲授中增加了关于英文简历写作的相关内容,并将学生个人简历制作及演讲成绩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学生在完成考核的同时发现自己并弥补的不足之处,增强自信心,为就业提前做好了准备工作。

3.扩展教学资源

(1)选择合适的教材本课程选用了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教材,该教材是面向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教材难度适中,覆盖了工业工程领域主要专业知识内容,能满足工业工程本科专业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使学生的阅读、发音、朗读、翻译等多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应用多媒体视听资料在选择英文纸质材料之外,课程中还采用了多媒体视听资源,如“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的视频录像。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激发了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提升。

4.改革考核与教学评价机制

(1)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后,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学生翻译教师指定的英文资料(翻译后约1000个汉字);另一个就是学生自己准备英文简历并进行演讲,时间为3分钟。在进行成绩评定时,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出勤、课上翻译、课堂辩论),结课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包括资料翻译和简历演讲,其中资料翻译占结课成绩的40%,演讲占结课成绩的60%)。结课成绩中:资料翻译的成绩评定要考虑工作量是否达标(30%)和翻译的语言准确性、流畅性(70%);演讲的成绩评定要考虑学生准备充分性(40%)、语言流畅性(40%)、富有特色(20%)。

(2)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在课程结束后,在不记名的前提下,学生向教师提交个人意见与建议作为对教师的评价。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免除学生的顾虑,充分发挥学生的评议权,让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真实地了解课程进行中各环节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为教师进行后续的课程改革提供素材与方向。

三、课程实践与改革的效果

通过课程实践与改革,工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重点加强了听、说方面的能力训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纪律良好、出勤率高,学生踊跃参与课堂讨论、辩论与演讲,课下知识交流较多,课外作业按时完成。在授课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教材、视听资料与课堂互动环节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训练提高自己在专业领域听、说、读、写、译、应变、交流等多方面的英语综合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四、总结与展望

专业英语的课程改革与实践虽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地改革与实践[6-7],笔者根据实践及学生的意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课时

在教学计划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专业英语的课时,如由32学时增加到48学时,以此来增加互动环节的课时。

2.丰富教学资源

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增加多媒体视听资料的运用比例,进一步加强学生听、说能力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水平。

3.进一步完善互动环节

可以考虑组织晋级辩论赛,并由各组最佳辩手组成两个精英队进行精英辩论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会明.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田朝霞.“英语演讲”课在中国高校的本土化研讨———其课程性质与基本教学观[J].中国外语教育,2013(2):34-40.

[3]潘澜澜,慕光宇,潘颖,等.CDIO理念下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装备制造技术,2015(12):212-214.

[4]邢青松,李斐.面向经济发展需求的工业工程人才创新培养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11):13-18.

[5]朱民杰.在地方高校开设英语演讲课程的实证研究—以韶关学院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40-144.

[6]蔡华健.高校英语演讲技能训练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基于地方院校第二课堂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3(10):57-58.

第4篇

【关键词】高职汽车专业英语 课程改革 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26-01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课程一直是处于核心的地位。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合企业的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所以,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最终就是课程的发展与改革。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改革就是要与汽车工业的发展相适应,要与汽车技术更新相同步,才能培养出企业用的上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汽车专业英语课程重要性

英语语言是信息获取的工具。学生学习英语目的是为从业服务。只有将英语语言教学附着在学生所学的专业上,才能发挥语言工具的职能作用,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是让学生把已掌握的英语语言技能运用到已学的汽车专业知识中去。使学生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在今后就业岗位上用得上。

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是高职学生最高阶段的英语学习,是在学生学完基础英语和汽车构造专业课程之后而开设的课程,旨在将英语语言能运用到汽车专业知识学习上去。这不仅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而且还巩固了汽车专业知识。高职教育的基础英语课程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是为学生就业岗位服务的。可见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汽车专业英语课程,都把它作为必修课。

二、汽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汽车专业英语课对高职学生来说是新的起点。他们都有着学好这门课程的欲望和兴趣。可是,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他们进入学习瓶颈期。一些英语基础薄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汽车词汇难, 不易背,句子难理解,不好翻译,对怎样学好汽车专业英语自信心不足;有些学生汽车专业知识没掌握好,在学习汽车专业英语时,虽然英语有些基础,但与专业知识衔接不上,对怎样学好汽车专业英语劲头不足;还有些二者兼有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根本就不在状态。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这值得我们反思。只有深刻的反思,才有彻底的改革。

2.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汽车专业英语教学大多数是由英语教师来担任的,他们讲授英语语言经验丰富,但在涉猎到专业英语课时,专业知识匮乏问题凸显,专业知识不如学生懂得多。他们授课时照本宣科,认为能把课文翻译出来就算是讲专业英语了,可翻译出来的技术术语很不专业,不仅学生听不懂,甚至连自己也不清楚讲的是什么。所以,培养既有较强的语言教学能力,又懂得汽车专业知识的教师是目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3.教材内容陈旧的问题

目前,国内出版了很多版本的汽车专业英语教材,这表明该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教材中有的内容陈旧,被汽车技术发展所淘汰,汽车专业课也摈弃。这样的教材与学生已学的汽车专业知识对接不上,与从业岗位联系不上,传授的内容在生产第一线得不到应用。

三、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1.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有效课堂教学

(1)用案例强调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激励学生学习

列举详实毕业生的案例来说明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讲述毕业生是如何在求职中凭借掌握汽车专业英语的一技之长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如何在岗位中运用这一技之长来有效工作的,并且得到认可,加薪,升职的。通过毕业生反馈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汽车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2)抓住专业英语学习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学习

汽车专业英语教学重点是汽车专业词汇,就是汽车零部件英文名称和缩略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也是这些专业词汇。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要求学生先认知汽车词汇,就是识字,如遇到一个汽车词汇就认识,知道是什么汽车零部件的名称。不必强求学生会背写。这样的要求似乎太低,但学生能接受,好操作,易达到,使学生感到学习并不难,很轻松跟上教学进度,激发学习兴趣,逐渐自己主动提高要求。一切围绕认知汽车词汇进行教学,开展各式教学活动。当认知词汇达到一定熟悉程度时,建议他们在上专业课时试着用熟悉的专业英语词汇去记笔记,使学到的东西得到实际运用;当认知词汇累计到一定数量时,指导他们试着翻译句子和段落。学生看着自己在进步,很有成就感。

(3)利用现代教学设施进行教学,丰富学生学习

现代教学设施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供了前提。课上,利用多媒体来演示教师精心准备的电子课件;用理实一体教室的条件,将专业英语词汇与实际汽车部件相对照;用实训场地的教学用车,去认知车上标明的英文说明和部件名称;课下,用学生智能手机功能,将编写出与从业岗位相关的简短的英语对话,在实训场地设置场景,去拍摄DV,并自己编辑,再拿到课堂,共同分享。这既练习了口语,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

总之,教学要突出以学生为主,注重实践环节,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意识,使之从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达到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变“学会”为“会学”;始终贯彻学一点,练一点,用一点的原则,提高有效课堂教学,将知识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特色

汽车专业英语内容应与汽车专业课的内容紧密对接;更新内容应与汽车新技术发展相同步;内容还应与学生就业岗位相对接,将课堂上掌握的汽车专业英语知识能在岗位用得上,用得好,用得实。

汽车专业英语内容要根据高职学生特点来选择,以汽车构造为主要内容,实用性强,与企业岗位结合密切;语言简练,通俗易懂,避免冗长句子和怪癖生词;文章要图文并茂,看得懂,记得实。

课程改革不仅是更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下课程内容,它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3.利用校园网络,搭建师生交流平台

课程改革也离不开网络,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校园网络平台为依托,建立开发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录制的汽车专业英语视频课件,PPT & flash 课件,课程教案,教学资料,试题库等,实现网络教学,资源检索,视频点播。学生可通过校园网,进行浏览,下载,视频点播,满足他们在线学习,自我学习,远程教学的需求。在网络交流平台上,师生之间可进行交流,咨询,答疑,辅导,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4.加快专业英语教师培养,打造多能型教学团队

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英语教师不仅具有语言教学经验,还要涉猎专业领域。英语教师要与专业教师经常相互交流,听一轮汽车专业课程,到汽车实训场地实地察看汽车构造,了解掌握一定的汽车专业知识,并将专业知识融入的英语教学中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定时下到企业,了解汽车技术发展新动态,参与专业技术文字翻译,打造成为多能型教学团队。

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必须突出高职教育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当汽车专业英语课程选择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体现出高职教育特色,都符合从业岗位要求时,汽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育改革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第5篇

关键词:理工科;专业英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探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在培养这类人才的课程体系中,专业英语课程必不可少。专业英语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侧重于专业英语知识、专业词汇、科技语法等方面的教学[1-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由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的过渡,能够独立阅读专业相关文献和技术资料,以及撰写简单的专业论文,为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及将来就业或深造打下坚实的专业英语基础。

一、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英语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语言环境、教学课时(更短)、教学重点侧重于传授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等不同,由此给专业英语教学带来一些难题。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情况[3-5]。首先,学生基础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给专业英语教学带来困难。专业英语以通识英语为基础,而笔者所在地方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对大量的专业词汇、专业术语、派生词和长难句的理解和掌握也较为困难,学生很难与教师进行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高,有挫败感。其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内容较陈旧,题材单一,学生在有限课时中获得感不强。最后,通读教材全文并逐句翻译的常规教学方法强调了“教”,而忽略了学生为主体的“学”,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专业英语读、写、听、说能力未见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欠佳。解决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上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对症下药”。“症”可概括为学生英语基础水平薄弱、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不符合学习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导致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感不足。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的思索和实践,探讨并提出了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给出对“症”的“药”。

二、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

(一)夯实学生通识英语基础,同步提高通识和专业英语水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通识英语基础较差,表现在英语词汇量不够,常用的一些固定搭配、介词组合和一词多义掌握不扎实,复杂句型结构分析能力不足。建立在通识英语上的专业英语属于更高的应用层次,但基础不扎实,何谈应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花一定时间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并且可结合相对简单的专业英语表达,消除学生和专业英语的距离感,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以下面的句子为例,“Polymermaterialscanbeusedasplastics、fiber、rubber,coatingsandadhesives.”此句中既复习了usedas的固定搭配使用,也学习了polymer(聚合物)、plastics(塑料)、fibre(纤维)、rubber(橡胶)、coatings(涂料)和adhesives(胶黏剂)等专业词汇,句子虽简单,但学生学习时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提供教材或教师自创的一些简单专业英语例句外,课堂内外布置经过精心设计的有针对性的作业,如词汇默写或复杂句型划分等,可有效巩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知识。同时,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以通识英语为基础的专业英语口头或书面表达,进而通过创造性地学习巩固通识英语和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二)整合专业英语中的零碎词汇,系统化和专题化教学。专业英语中大量的专业词汇、术语和派生词是学生理解专业英语语义的最大阻碍,虽然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面都给出了专业词汇的中文解释,但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或学生课前的预习来掌握并不理想。这主要由课时以及学生可分配学习时间有限的客观原因导致。虽然专业英语中的专业词汇和术语量多而杂,但学习和掌握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任课教师可根据专业词汇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6-7],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专业词汇和术语等进行总结、整理、归纳、补充,进而将专业词汇分成诸如单体—聚合物命名、聚合方法、聚合物结构(近/远程结构、凝聚态结构)、性能(包括溶解性、力学、热学、电学等)、加工成型方法等若干专题,列出相关联词汇以及它们的派生词,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例如在聚合方法专题的学习中,可以以polymerization一词为中心,构建如图1所示的逻辑思维导图,并利用专业知识的逻辑关系强化专业词汇和词组的记忆。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此思路,构建其他专题的词汇逻辑思维导图,强化专业词汇的学习和记忆。相比分章节的词汇教学,专题词汇学习受到学生的肯定,教学效果更好,这主要是得益于专题词汇学习的方法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更符合学习规律。(三)拓展教学题材和内容,增强学生学习获得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涵盖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聚合反应工程和高分子成型加工等内容[8],教材原文大部分选自20世纪70~80年代的介绍性专业英语文献,题材相对单一,内容较陈旧。仅仅学习教材内容,对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仍显不足。学生在未来就业或深造中,极可能会接触到诸如PCT专利、进出口产品技术参数说明书、最新研究性英文文献等题材的专业英文资料。在专业英语课程中,教师有选择性地增加这些题材的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各类题材专业英语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增强专业英语的广泛阅读及翻译能力,甚至是写作能力。如以增加研究性英文论文题材的教学内容为例,考虑到学生毕业设计中要查阅相关课题的英文文献,因此可结合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来完成该题材教学。在教学中,可以先介绍研究性英文论文的文章结构以及写作要点,然后要求学生自选与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的英文论文进行精读,最后通过简短的课堂展示(presentation)环节考察学生对论文的理解程度,或者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毕业课题进行英文介绍。结合教学内容题材和合适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广泛的专业英语知识,提高专业英语阅读和运用能力,学习有获得感。(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学习自主性相对较差,也是其英语水平提高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是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又是另一方面。平时表现和平时作业纳入课程考核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学生被动或主动学习,但对促进学生扎实掌握专业英语知识还不够。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专业相关的、有趣的网络视听资源(例如元素周期表之歌、塑料瓶回收加工利用讲解视频、科技文献中重要的实验视频介绍等),并对这些视听资源作一定加工和中文注释,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上或课间播放;或者通过慕课、多媒体教学平台向学生开放时长较长的一些视听资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既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可学到课本外的专业知识。教师亦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信息网站,发动学生在网络资源中搜索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文献以及视听资源,并与全班同学共享。通过这些手段和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三、结语

综上,针对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教师应积极采取针对性对策和方法,包括结合专业知识夯实基础英语、以专题教学形式系统化传授专业英语知识、丰富专业英语教学题材,以及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等,进行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设计调整以及教学内容的拓展,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逐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国全,董抒华,粟常红,等.《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英语》的课程标准研究[J].山东化工,2018(21).

[2]王立岩,陈延明,李凤红,等.浅谈《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J].广州化工,2011(9).

[3]彭邦华,李文娟,吕银.提升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些体会和建议———以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56).

[4]王利娜,魏媛,辛.关于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纺织教育,2011(3).

[5]张燕.化工材料类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粘接,2019(7).

[6]吴忠联.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1).

[7]黄华波,李亮,曾小平,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8(15).

第6篇

关键词:导弹;专业英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368-02

“导弹”是一种高精度、高威力的高科技军事装备,不论是军事强国,还是一些军事力量薄弱的国家,在军事装备中,“导弹”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想及时了解国外“导弹”装备、相关理论和技术发展动态,作为“导弹”军事人员首先要过“导弹”专业英语关,扫清语言交流、学习和研究中的绊脚石,为培养具有获取国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军事人才奠定基础。然而,因目前在高等院校对专业英语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引起学员足够的重视;其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虽然规定: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要通过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阶段完成,但是,在大学学习期间,英语的教学质量和学员的教学水平仍然以全国四、六级考试的成绩作为考核评价标准,致使教师和学员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出现偏差,忽视了英语的实践应用环节,制约了学员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相应专业知识的扩展和发展。为此,如何针对专业特点,开展相应专业英语教学,提升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使其不仅能够顺利完成专业文献的查阅,而且还能进行学术的合作与交流,使英语和专业得到有机的结合,已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导弹”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特点

“导弹”专业英语课程具有教学内容的宽泛性、教学词汇的强关联性、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三大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宽泛性。“导弹”专业英语是以基础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信息的查阅、研究表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对“导弹”专业英语的学习,不仅要培养学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且还要提高学员对专业岗位的任职能力。“导弹”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装备武器,不仅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而且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和军事应用性,因此,对于军事应用和战术应用也是军事人员需要不断学习的内容。所以,作为“导弹”专业英语,其教学的内容与一般的理论专业和工程专业相比,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广泛性和先进性。

(二)教学词汇的强关联性。“导弹”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专业词汇的积累。尽管“导弹”专业英语内容广泛、形式各异,但是不同类型系统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却存在着相似性和派生性,因此,专业词汇中描述的内容也具有很强关联性。另外,由于“导弹”起源于国外技术研究,在长期的研究和装备介绍中出现了许多缩略语,而许多缩略语之间存在许多构词法和结构性上的相似。

(三)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导弹”专业英语的授课对象是军校学员,他们即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同时还具有地方学生不具备的正规化和统一化思想模式。然而,在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中,学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为扎实的《大学基础英语》课程的基础。这种坚实的基础和严格的纪律有利于进行大班授课教学的组织。然而,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战争动态的了解渠道相对减少,正规化严格管理模式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思维。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专业英语是指学生在专业领域学会用英语直接查找专业信息或用英语表达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1]。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通过学习专业英语,强化学生英语的实践环节,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学术的研讨和研究提供一门重要的语言工具,为其能够及时掌握国际最新技术、了解发展动态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以高等院校理工科《英语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学实施计划以及部队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优化:

(一)选读文章要具有一定的专业代表性,同时要围绕教材进行专业文献资料的融入,以加强学员对专业知识和文献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该措施不仅减少了学员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而且还突出了学员技能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二)选读文章要具有层次性,符合维果斯基“就近发展区”[2]的原理,满足不同认知能力学员学习的需要,使不同认知能力的学员通过学习均有所提高。

(三)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由于导弹装备和导弹技术发展很快,因此,教学内容既要不失基础性,又要具有先进性,使学员及时了解导弹装备和导弹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增强军事强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形成新的关注点。同时也扩充了新的词汇量,增强了了英语表达。

(四)教学内容要依托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针对性地添加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图形、图像和视频等,在增强课堂的生动形象性同时,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导弹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重要性,使学员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起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第7篇

关键词:应用性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

酒店是旅游业的支柱,目前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涌入中国,酒店行业必然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持续发展。因此,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就是不可缺少的[1]。总结一些较为成功的酒店的经营经验,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人才是酒店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就使得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高校也产生了分化,形成应用性大学和研究性大学两大类别。应用性大学的办学定位为“面向大众,服务企业,应用为主”[2]。

一、应用性大学的教育现状

当今的中国社会现状是缺乏具备高素养高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英国《金融时报》中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大学培养出的毕业生的数量,而在于这些毕业生是否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如今的中国教育仍被传统的死记硬背所束缚,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导无条件盲目地听从而非创新,其中英语交际能力差和应用技能低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许多大学生所受的教育只重理论,缺少有针对性的实用教育,无法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中国教育急需要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高校应建立按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由于我国过去较为单一的高等教学模式,使得我国现在正大力建设的应用性大学大多脱胎于研究性教育。由于过去的惯性思维方式和相对滞后的教育体制,使得这些高校大多没能摆脱掉研究性教育的一贯做法,没有真正地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3]。反观国外的应用性大学的教育体制,可以发现应用性大学的办学模式非常成功,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该院建于1893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酒店管理学院的学校。该院一直坚持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全世界的酒店企业培养了大批高素养高能力的酒店管理人才。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毕业生在全世界上千家有名的高档酒店担任总经理,因此该校被赞为“总经理的摇篮”。因此我国目前正鼓励建设的应用性大学应以此为模板,必须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重新审视与规划,所设置的课程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目标。

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英语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应用性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课程模式,英语课程多为公共英语课程,使得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还是重语法轻交际,注重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而忽视交际所使用的英语口语和听力的训练。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工作的酒店一般为中高星级酒店。我国中高星级酒店所接待的客人主要是外国客人或海外华侨,而酒店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作人员是外国人。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工作中能流利地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但中高星级酒店的高级管理者认为,目前在酒店实习工作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且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已通过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因为各个教育行政机构对大学生英语的评价也是以四、六级考试的通过与否为主要标准[4],所以可以说这部分学生的英语也已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些学生在工作中却像哑巴员工,无法流利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甚至因为害怕自己的语法不正确,而不敢和外国人交流。正在实习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反馈英语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甚至是那些英语成绩良好、已经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也反馈说,口语和听力差是他们最大的障碍。不能流利地运用自己所学的英语为客人服务使学生觉得非常棘手。有的时候只能与外国客人用肢体语言来进行交流。使得学生在面对外国客人时会产生胆怯的心理,不敢为外国客人进行服务。

三、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构想

应用性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应积极引进发达国家较为成功的应用性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为其办学的特色,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其办学的重点,不断改革教育教学的模式,从而提高其办学的质量。

(一)课程方面

应用性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应加大对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除了公共英语基础课程之外应格外加强对学生酒店英语交际能力的培训。对听力的训练应从新生入校开始进行。即英语听力课程应从第一学期开始设置。大一新生刚结束高中英语的学习,而学生在高中时期所学习的英语课程主要强化的只是应试性的英语语法和句型结构,缺乏听力和口语的练习。所以在第一学期开始设置英语听力课程能为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英语口语训练可以在第二学期加入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而这时听力和口语这两门课程可以合并为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强化训练,即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听力与口语是两门相辅相成的课程,说话人要在听懂对方语意之后,用英语流利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把听力和口语分成两门单独的课程来讲授,达不到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水平。这两门课程的结合会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以让学生做练习为主,课堂讲授为辅,鼓励学生多听多说英语,积极使用简单的英语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必过分注重语法和句型结构,要敢于说英语,乐于说英语。应用性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还应积极开设双语课程,使学生更多更广泛地接触及使用英语,可以使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涉及到与酒店相关领域的方方面面,促进学生的英语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教材方面

应用性大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管理人才,因此要看重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就是说教材的理论必须是与实践紧密相连的,不能仅仅把重点放在抽象的理论知识层面上。相对而言,反观国外同类院校的教材则更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材就很好地展示了理论联系实践这一点。该校的教材一般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师的讲义内容,另一部分是学生的练习内容。讲义上的内容不全是抽象的理论知识,相反多是以实际工作的程序为主的实训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也不仅仅讲授讲义内容,而是主要带领学生完成练习。学生在做过练习之后,就基本上具备了具体操作的能力。所以说,国外酒店管理院校在教学中,相对于学术来说,更注重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多数教材都是由任课老师自己编写的。自己编写教材,自己讲解内容,可以将侧重点放在酒店注重的酒店交际英语能力上,来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师资方面

目前国内教授酒店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应届本科却从没有在酒店实习或从业的经验[5],并不了解酒店所需要人才的英语标准,甚至由于受到大学期间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往往对应用性大学的职业教育理解不深刻,容易出现只重视理论教学,重视英语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即忽视了英语的交际能力[6]。因此转变教师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利用校企合作,有计划性地将教师派往各个高星级酒店进行实践工作。将课堂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培养酒店所需的人才。酒店管理专业的英语课程建设同其他非英语专业的理论性学科不同,它应该有自己的特色,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构建。应该以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改革英语课程及教学模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为酒店企业培养更多具有较高市场价值和市场潜能的高素养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倪小丽.以市场为导向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278.

[2]张妙弟.关于北京联合大学办学思路的新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17):25-27.

[3]章晓盛.应用性大学课程设置改革探析:以饭店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学刊,2005(7):81.

[4]林津石.高职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170.

[5]闫荣明.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第8篇

在很多学术报告和论文中,作为语言习得学者,我们经常对授课的内容和形势进行探讨,然而,关于课程顺序设置的研究则乏善可陈。笔者认为,只有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才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授课形式的重要性。

一、设立课程与目标

(一)作用和意义

科学地进行单元课程的设置,能够让我们设定阶段性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能够让我们检验课程热菟承虻暮侠硇裕荒芄挥糜诩喽胶头蠢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效果。

(二)指导方针

在进行课程安排之前,我们必须要对教材的使用环境、学习者的需求、教学方法的原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于环境分析,我们将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是学生、教师和环境。

首先从学习者,也就是学生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确认所设置的课程主题是否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课程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层次和知识基础。符合家长和学生对英语课堂学习的期待;课程设置必须人性化地允许某些学生因意外事件而跳过某次课程(例如学生请病假了、或者个别学生去参加比赛),依然能跟得上进度。而从教师方面,最关键的也是唯一的一点要求,就是教师必须完全掌握所传授的课程的知识点。虽然说是“唯一的要求”,但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专业的实操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灵活的课堂管控能力等等,实际上是多种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结合。最后是客观环境方面,课程的总学时数必须符合学期时数;课内学到的知识必须与时俱进,并具有实操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符合市场需求。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学前教育(英语方向)专业为例,该课程面向的是初中毕业学生,此类学生对于英语有一定的基础和学习兴趣,但语法功底并不扎实,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也不足。在设置课程之前,我们必须确保所教授的老师必须在幼儿园观摩或者教授过小朋友英语,知道幼儿园英语的难度达到什么程度,对课程内容能够充分掌握进度的。同时,上课期间要懂得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信心。课程内容也必须是能够马上运用到幼儿园教学当中的,不可以过于学术理论,但又不可以完全忽略语法基础。在分析了以上环境因素之后,笔者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大致方向基本有个宏观的概念了,接下来就是需求分析。

对于学习者的需求分析,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短板、期望点、和必要性。短板,就是课程设置必须是按照学习者的水平层次展开的,不是一味好高骛远的,必须符合实际水平。期望点,就是内容必须要考虑到学习者期望学到的东西是什么,不可以背离学习者的初衷。最后是必要性,有时候学习者期待学到什么,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用到什么知识,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个时候就必须保证有些知识点的必要性,是根据教师下企业了解到行业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而进行筛选出来的。

笔者所教授的幼儿英语方向专业的学生的短板,就是普遍入学的学生基本处于“哑巴英语”的状态,因此口语必须加强训练。同时,他们对自己自信心不足、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有一定的缺失,因此我们在提升口语,同时加强课程趣味性方面要有所侧重。而学生学习的初衷的要运用英语知识到实际工作当中,这一点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学生并不完全了解我们要运用的程度到哪里,那么,我们作为教师,要科学地制定符合课程需求的单元教学计划,方能事半功倍。

二、课程单元分类与设置

经过前期的需求分析,我们已经对课程设置的宏观标准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接下来就是要对课程的具体单元细节进行分类的规整,而对于不同的课程内容,我们有许多有针对性的分类方法,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一)词汇分类法(Vocabulary)

至今为止,已经有大量的研究罗列出了英语常用词汇出现的频率顺序。在课程设置当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优先掌握最常出现的单词,将会对他们快速掌握英语技能大有帮助。其中,Nation的研究罗列出了2000个日常对话中最常出现的单词。而研究发现,学生只要掌握了其中的1000个单词,就基本能理解常见课文的75%的内容,而剩下的1000个常见词,则帮助学生理解剩下的5%的课文。至于余下的10%的内容,则需要通过理解一些专业词汇来获得信息。

在进行幼儿英语课程设置的时候,我们可以参考常见词汇表,先把常用的词汇注入课文当中,让学生精准掌握此类重点词汇的用法。但在使用此分类方法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不要把同义词(如small和little)、反义词(如small和big)、形近词(如quick和quiet)、同类词(如pencil、desk、chair等)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会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不利于学生记忆。

(二)语法分类法(Grammar)

类似于按照词频教学的词汇分类法,语法分类法,是基于语言学家通过大量研究,罗列出了英语对话中最常使用的语法结构,并进行出现频率的排序。

语言学家George(1963a)经过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罗列出了以下排列顺序:

1.祈使句

2.Don’t + 词干

3.一般现在陈述句表事实

4.动词+to+词干

5.一般过去陈述句

6.过去分词

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教学资料,都是主要按照语法来分类的。但不幸的是,语法的排放顺序却很随机,并不符合科学的规律,也不一定实用,这就导致了此类教材混杂了一些非常有用的语法点和一些很生僻的语法点。而笔者认为,学生的课时数是有限且宝贵的,在语法教学中我们要把最重要的语法点给学生讲透练熟,剩下的生僻的语法点,只需要在碰到的时候适当地向学生解释便可。因此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斟酌语法点的选择。

(三)功能分类法(Functions)

功能分类法,就是按照语言的功能目的分类。这种分类法常见于商务英语沟通谈判、教师英语课堂用语、酒店服务英语等课程。在英语教学中,功能分类并没有一个标准,而我们这里就参考最常用的顺序,是由Ek和Alexander(1980)提出的:

1.传达事实(leave message, make phone calls, have meeting)

2.表述思维、情感、精神的态度和意见(likes and dislikes)

3.说服某人以达到目的(persuade, debate)

4.社交沟通(make friends, chat with others)

5.组织演讲(speeches)

6.对以上事情的补充说明(others)

有很多商仗概欣嗟挠⒂锸榧,是以此方式分类的。在运用此类分类方式特别要注意的是:同一个意思,千万不要告诉学生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会造成记忆的混乱。同时,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兴趣,因为他们会觉得难以驾驭。解决办法,就是只教授学生一种最常用且最简洁的表达方式即可。

(四)语篇分类法(Discourse)

按照语篇的种类分成若干课程单元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大学预科班分类方法,因为此种分类法可以让学习过程系统性地涵盖了大部分的语言种类,例如叙述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早在1990年,语言学家Biber便致力于研究在不同语篇环境中语言特征的共性,同时他强调教师在设计课程顺序时,要把不同的语篇种类清晰地为学生划分出来,以免造成学习者的曲解。Biber发现有的语篇种类特色鲜明,易于区分,而有的则不然。为了适应学习者将来步入社会所需要用到的知识,课程设计者必须精准地把握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种类和范围,以做到有的放矢。就拿中职学生举例,如果将来去到单位需要经常写文书报告,我们就应该增加学术报告类的课时,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附表1为Biber经过多年研究总结的语篇分类:

(五) 技能分类法(Skill, Subskills and Strategies)

按照技能分类的课程,如阅读课程(reading)可分为以下部分:找出文章大意、读懂文章细节、做阅读笔记、快速阅读、提高阅读速读、得出推论。语言学家主要用三种方法区分辅助技能:一是分支区分法。如区分口语技能,我们可以分为会话技能和交流技能,而交流技能可以分为独白、对话等。

另一种方法是过程区分法。如区分写作技能的方法,我们通常把写作分为以下步骤:建立读者模型、树立写作目标、收集意见、组织思想、把想法形成文字形式、检查所写作品、编辑并审阅。诸如此类的过程便是分类技能的过程。

第三种方法是使用认知活动的级别进行分类。最著名的当属Bloom的分类系统(1956年),他把认知行为分成六个程度:知道、理解、应用、分析、整合、评估。这样的分类方法通常也适用于阅读技能的培养。

此分类方法常用于中职学生的技能竞赛集训和考证培训课程,因为它能系统科学地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技能,以助于学生面对竞赛和考试。

(六) 主题分类法(Ideas)

一套好的课程,不应当只是单单关注到语言运用的教学,还应涉及到学生所学习的语言的文化背景,了解这些背景大大有助于学生去更好地学习这门语言。Cook在1983年就提出了一个详细的分类:

1.模拟场景――课程根据目标语言地区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演练。

2.学术主题――把语言学习分成不同的专业类别去学习,如农业、旅游业、商业、信息业等等。

3.基本生存需求――根据目标语地区的实际生活需要去设计课程内容,如购物、看病、考取驾照、社交等等。

4.科学趣闻――可以教授学生各种课外知识,在扩大知识面的领域同时掌握语言技能,如学习青霉素的发现、鲸鱼的海底生活、太阳能的作用等等。

5.文化背景――早在1990年,Adaskou、Britten和Fahsi三位学者就把文化分为美学、社会学、语义学和社会语言学四个领域。其中第一个领域美学,是指文学赏析;社会学,是指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标准;语义学,是指词意、词类和词序;社会语言学,指的是语言用法的恰当性。

如果教师打算要按照主题分类法来进行课程设置的话,下面有两组参方法来决定是否要把主题加入课程,第一种方法是课内参照法:

1.主题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例如当今推崇的“颠倒课堂”和“项目教学法”就是最好的例子;

2.主题内容必须贴近现实生活,能够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3.主题要源自生活通俗易懂,以便学生能把所有精力投入在语法点上;

4.教师对主题必须要掌握透彻,如我校学前专业的英语教师,必须要下幼儿园体验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再回到课堂教授学生幼儿园英语用法。

第二种方法是课外参照法:

1.课程主题必须能帮助学生运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如“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就是这样的一门课程;

2.课程主题要帮助学生认识英语的文化底蕴。它能够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大千世界的多样性,并懂得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

3.主题必须不与学习者本身的文化价值观相冲突。此准则与上一个准则也许会有些相悖(Adaskou et al.,1990;Alptekin and Alptekin, 1984),尤其当一些家长或教师认为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相冲突的时候,作为老师需要有技巧地避免冲突,并引导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

4.课程主题要帮助学习者通过不断地克服挑战从而发展思维能力。项目教学法及任务导向型教学法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原则;

5.课程内容能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商,这一点对于学习学前教育的学生尤其重要;

6.最后一点,也是不可忽略的,就是要符合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期望,能够让他们感到满意。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计

三、课程设计大纲

笔者根据学前教育英语专业的需求分析,设计了学前教育英语方向4学期共320节课时,内容见下表:

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我分为了两个学习阶段,在学生一年级的阶段,笔者主要运用词汇和语法分类法,让学生尽快掌握常用的关键单词、短语和句型。到了第二阶段,学生已经进入二年级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英语会话的技巧,笔者就按照技能分类法和主题分类法对学生进行课程培训,培养学生的英语歌唱能力、舞蹈创编能力、英语话剧表演能力、英语讲课技巧以及英语课程设计创意等等。通过不同维度的学习和探索,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而笔者在四个学期,都穿插了ESP英语培训部分,有利于学生英语技能证书的考取。

第9篇

摘要:高职汽车专业的英语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是一直以来的难题,本文从分析问题出发,提出基本导向,然后找出发展模式,为高职汽车专业的英语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提出新的思路。关键词: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G71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也成为中国人家庭必备的物品之一,汽车产业也随之迅猛发展。个汽车制造公司以及4S店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由于汽车制造技术以及小丑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加强精通外语的汽车制造人才培养与提高汽车销售从业人员的外语能力,成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所以,大力加强高职旅游专业英语的课程改革,积极推行高职旅游专业英语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高职汽车专业迫在眉睫的问题。已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实质性的研究。一、 现有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一) 对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存在误区。

高职汽车专业的开发要围绕着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和特色课程这五个模块来进行。英语课程在高职汽车专业的设置中,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单项课程,而应该将英语课程发如整个专业群来对待,从而相对直观和全面的进行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众所周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课程的实施是紧密相连的,而课程的有效实施又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整个社会对于汽车相关从业人员特别是4S店方面的销售人才,要求他们掌握全面以及全新的汽车技术理论,还需要掌握较高的英语技能,以期与时代和社会相联系,符合市场人才的需求,满足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二)对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资源的利用存在的问题

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很多时候往往停留在片面的对于教材的利用上。诚然,在纸质印刷时代,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一点无可厚非,并且现在,它也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存在。但令人遗憾的是,相当多数的教学人员,把它当做唯一的课程资源来利用。在现代多媒体和高科技发展的现代,这是一叶障目的做法。并且,现在的教材不乏以次充好的现象存在,导致教师难以选择,并且造成依赖性。二、 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导向(一)以开放性和合作性相结合为导向。

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应该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组织教师、专家以及相关单位人员,以开放的姿态共同来完成课程计划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它应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多个方面,体现一种参与、合作、民主的原则,实现一种开放决策、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务、图书馆以及相关西部的通力配合,也需要相关的汽车制造公司以及4S店的大力支持。另外,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其中,以便让课程开发者有更多的自由选择余地,让课程开发者拥有更多的民主管理权。这种多方参与、多方协作的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估,较好地实现了高职英语校本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与适用性。

(二)以学科基础性与专业性相结为导向一种以来,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都被划归为公共基础课程,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专业英语相当薄弱,重视不够。另外,从教师的配备看,现任高职院校专职英语教师,毕业于普通英语专业的占多数,基本属于语言文学或者教育专业出身,大多对汽车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掌握不深,甚至一知半解;而汽车专业教师对英语知识和语言教学经验却又非"科班"出身,两者不能很好地兼容。所以,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要做到英语专业和汽车专业的相互结合;同时,还要予以适当的基础英语教育,做到汽车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的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也就是说,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注重英语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多增加一些应用型、技能型等知识内容,一定要在该过程中真正体现职业融入学业再学业凸现职业的教育理念。三、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三种模式(一)以教材为主体的模式。

虽然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但作为教学资源重点的教材,应该是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核心。当前高职汽车专业的英语教材存在一些的问题:第一,教材的内容逻辑性不强,综合性差;第二,教材整体结构杂乱,系统性差;第三,教材种类繁多,层次定位差。因此,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相关教材的选择与开发,应该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参照学生实际水平,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存在的教学材料进行细致研。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待教材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研究挖掘教材,对待教材应该采取灵活的方法,比如:增补、删减、置换和重组的形式,充分实现教材编写、选取的预定目标。(二) 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非常频繁和重要,他们已经成为了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资源的特殊开发者。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消费者,自然而然地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开发学生的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资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使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将那些狭隘的教育内容、学生的知识能力、经验感受、兴趣爱好等都构成课程资源的协调组织成分;其次,要注意激发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利用一切资源,并逐步改变其在教学中的客体地位,让他们变接受知识的被动逐渐到主动成为探究知识的建构者这方面来,以更好地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究性活动服务。学生开发与利用英语课程资源,具有渠道广、多、形式活等特点,要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并以此培养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积极推进学生的合作精神。(三) 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的模式

用人单位是高职学生职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因为它与高职学生职业的紧密联系的原因,用人单位则成为了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资源的独特开发者。从双赢的角度出发,高职学院应该与用人单位加强合作,使得用人单位充分了解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且提出充分有效的建议,结合实际改进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以此加强校企合作,走后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第10篇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规模日渐扩大,占到了整个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建设规划的一个必不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人数占据一定比例,而从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方向设置来看,越来越细化,大多数的专业课程与英语有极密切的联系。英语学习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建立一个系统的、实用的英语课程体系,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然而就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虽然英语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没有突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英语教学内容与相关行业需求相脱节,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也未能形成合理的体系。具体来讲,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学生学习一年的公共英语,即基础英语,在第二学年学习专业英语。然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在教学内容上没有联系,公共英语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多按自然班授课,教学效果不好。而专业英语教学存在建材单一、授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状况,比如从教材的使用上来看,通常是多个专业方向的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目前大多数院校只在第三或第四学年开设专业英语,教学材料以专业英语阅读为主,不重视学生进行ESP的听、说等基本训练;在教学方法上也以翻译课文为主,结果学生在修完整个课程之后只记住了零星的专业英语术语,由此形成了学生对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不重视,基础英语不基础,专业英语不专业的局面。

二、ESP理论的特点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 Waters指出,“ESP内容及教学方式均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社会语言学家Strevens认为专门用途英语应有以下几项必要特征:(1)ESP的课程设计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殊要求;(2)与内容相关的主题、话题必须与学科、专业活动有关;(3)其侧重点应该尽力使句法、词汇、语篇及词义诸方面都使用于那些特定的专业活动场合;(4)ESP与通用英语形成对照。

三、基于ESP理论的计算机类专业英语课程建设

综观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ESP理论的概念及特点,作为一门ESP课程,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英语的课程建设无论是课程目标的设立及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立都应从专业的特定需求出发,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体制的改革,等等。

1.充分调研专业需求及行业需求,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类专业又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所以在确立教学目标及选取教学内容之前进行充分细致的专业和行业需求调研是十分必要的。就计算机类ESP课程内容来说,既有整个计算机类都共有的通识性的内容,又有针对于某个特定专业方向的专业性的内容,既应以提高阅读能力为主,又需要兼顾听说能力。所以只用一本通用教材是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只设置一个学期的学时也是不够的。

2.建设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ESP课程教师不仅需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目前高职院校中担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一部分是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专业课教师,还有一部分是有一些专业知识的基础英语教师,缺乏既有较高英语水平,又有较深专业知识的教师。所以有必要建设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这样有助于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及教学内容讲授的深入浅出,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ESP课堂上,任课教师可以借鉴基础英语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多样的教学方法,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中不少是计算机高手,但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弱化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增强他们的“专业”自豪感,逐渐使“专业”和“英语”融合起来,实现“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4.教学效果评估多元化。ESP课程的考核不能只以试卷笔试作为唯一的考核方式。它既可以利用试卷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利用其他多种手段,如设置实际情境检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5.在课程设置上,逐步实现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深度融合。“ESP与通用英语形成对照”,但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不是相对立的。ESP将职业教育理念引入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英语教学,从而提示我们可以打破以往的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简单相加的教学体系,构建出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新的计算机类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体系,逐步形成英语教学、专业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应用型职业英语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新模式。这将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目前在有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综上所述,结合ESP理论进行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英语课程建设,建立一个系统的、实用的英语课程体系,对于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范谊.ESP存在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第11篇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数控技术;专业英语;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41-02

为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它是区别于“3+3”中高职校贯通模式,不再是物理上的简单叠加,而应该是化学变化。学生5年的学习效率大于以往的“3+3”中高职学习模式。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实训+理论的教学模式,对高年级的学生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这个专业,通过理实一体化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制造业信息化的今天,培养学生在数控技术专业领域中英语应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是中高职贯通数控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随着数控技术发展和应用而逐渐形成的专业英语与现代数控技术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和使用涉外业务英语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技能,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现结合实际工作分析和探讨下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英语的教学。

一、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方面

1.基础知识欠缺,学习兴趣不高。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学生入学时年龄较小,比较贪玩,对于未来没有什么概念,没有感到未来就业的压力,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部分都是在初中时成绩不理想,基础知识欠缺,特别是英语,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有畏难心理。有的学生基础好点,但知识点掌握不扎实,自信心不高。但是中高职贯通学生可塑性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有专研精神、好奇心强,而且他们这个年龄段是学习语言、掌握技能的最佳年龄段,容易形成牢固专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对专业英语学习重视度不够。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较好,有些同学甚至被挑选参加市级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数控专业英语”课程安排在第5年第1学期进行,因此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已满足该课程教学要求。然而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总体水平不高。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大多数认为该课程在以后工作中应用较少,所以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专注度不高不长,一旦遇到困难如单词长、专业词汇多等,又缺乏自制力,因此学习效果自然很差。

(二)教师方面

数控专业英语的师资队伍不够完善,很多教师对数控专业英语课程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是学生全面了解数控技术专业的工具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由英语教师担任,虽然他们英语水平很高,但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教学过程方法单一,即讲解单词,翻译句子,很少联系生产实际。我院数控专业英语大部分是由专业教师担任,虽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限,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少主动思考,而是被动接受知识,最终学生无法将英语作为工具去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三)教材方面

现有的《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大多是针对高职学生编写的,普遍将重点放在分析复杂句型和汉译英等,甚至涉及较深语法的从句。忽略了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实际目标。教材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没有考虑中高职贯通学生的特点及现有能力水平。学生从教材中所学的数控专业英语知识,无法应用于现场实际。

以上是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可见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下文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希望对今后的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二、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的解决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1.任务引领,激发兴趣。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知识技能及口语表达能力,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分组讨论组织教学,重点选择数控机床的分类和结构、数控编程以及零件的加工流程等学生已具备的专业基础的内容展开讲解,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专业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口语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2.增加现场教学,体验实际操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实物、外文图纸和机床英文原版说明书等辅助教学,用简单的英语词组解释专业术语。将复杂的单词与实物对应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数控专业英语是以实用为目的的课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控专业英语词汇后,可以领学生到实习生实训基地,熟悉普通机床、相关零件的名称、数控机床和操作面板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记住重要的数控英语词汇并现场对各种数控设备进行操作演练并配以英文说明,将课本上的核心词汇及专业知识与现场实际联系起来,加深印象的同时也表明数控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学好这门课是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基础。

3.调研相关企业,了解岗位需求。当前社会经济以及数控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较大的改变,即复合型、国际型和应用型人才。对人才的英语素质要求和岗位对英语的应用能力也越来越高。根据调研,我们了解到数控技术应用岗位的专业英语应用要求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企业急需既精通数控技术专业知识又具备数控专业英语语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要根据这些岗位应用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来满足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完善优秀的教师队伍

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最好是由专业课教师担任,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有较强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学方法。要将传统的词汇和语法讲解上升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授。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或参加相关培训及教师间的交流,提升自身双语教学水平。

(三)选择或开发实用性教材

目前没有对应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需要课题组授课教师一起编写教材。编写教材应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出发,结合数控专业特点、中高职贯通学生的特点、实训课程中运用的数控机床类型及毕业后的工作实际,难度适宜,由浅入深,力求向学生提供其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使用涉外业务英语的能力。教材中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课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侧重不同,应适合中高职贯通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够用为度,学生掌握一定的核心词汇后,可以查阅相关数控专业的英文文献和图书,从而获得更多关专业知识,利于今后自学。尽量避免长句难句,采用常用语法,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重语法及翻译,而忽视了应用。

(四)衔接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目标,做好教学效果评估

结合中高职贯通学生及数控技术专业的特点,优化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的课程目标,使得学生在前期学习基础英语时,了解数控技术专业英语在今后岗位中的应用及重要性,后期学习专业英语时有目的性,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工作可以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提升工作岗位实际英语的应用能力。

三、结论

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发展。目前我们必须立足当前产业发展趋势,深入了解企业岗位发展需求,结合中高职贯通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实践进行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个人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总结教学经验,经常反思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切实做好专业英语教学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科技交流及科技应用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媛媛.任务教学法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6(11):86-88.

[3]张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贯通教学的探索[J].学园,2014,(17):169-170.

[4]金濯,林彤.高职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策略与实施[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2):58-61.

[5]扈畅.高职理工类专业英语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4):55-58.

第12篇

摘要: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之专业英语课程设计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探讨了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之专业英语课程设计需注意的几个问a题,即学习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动态思维结构的培养;合作学习的应用;词汇教法、学法探讨以及相关的一些问题讨论。最后寄望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之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研究领域多出成果。

关键词:专业英语;课程设计;国家示范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246-01

当前开展的各项课改工作都要围绕学习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要打破学科体系,通过系统的工作任务完成某个产品[1]。专业英语课程设计如何体现这一思想呢?笔者赞同从课程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教法、学法、教学评估等方面对传统的专业英语学科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颠覆性的改革。

(1)推导型思维结构。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启发学生自己经过思考,推导出新的结论,获得新的知识。(2)发散型思维结构。发散型结构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或提出富于想象力的问题。(3)归纳型思维结构。在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这一渐进过程中,既有语言知识的逐步积累,又有运用语言能力的不断更新的发展。“这种实践越累积,就越能将自己学到的东西概括为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式。”(布鲁纳语)(4)释疑型思维结构。专业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需要模仿、记忆,又要有思维理解,还要有工科思维的实践操作。(5)探究型思维结构。静态结构的专业英语教学把教学活动局限在无休止的经验式的实作和念经式的“读”上面,忽略了教学的思维加工能动化过程,动态结构教学要求学生由已知领域到未知领域、由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不断深入。(6)迁移型思维结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实作言语实践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使知识和技能的顺利迁移。

(1)合作学习小组的结构设计。合作学多需要组建比较稳定小组结构,每个小组都需要有一套适合其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学习基础及组员构成的结构。合作学习小组的结构要素包括地位、角色、规范和权威。(2)合作学习小组的策略指导。在专业英语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是否能够取得成功有很密切的关系。

1.课堂教学方法。(1)英语单词的“文化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同化或顺应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2)单词的科学记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词根与词缀记忆法。掌握好词根和词缀是提高词汇量的有效途径。大多数专业英语单词是由词根加上前缀后缀组成的合成词,但与常用词汇不同之处是:常用词用的前缀后缀是比较通用的,而专业词汇的前后缀却是专业性较强的。2)转义联想记忆法。所谓转义联想记忆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单词的一般含义与专业含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比较、引申等方式,达到理解和记忆单词的目的。

2.实践教学方法。专业英语教学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应用就离不开实践。尽管日常生活中,许多专业英语难以找到运用机会,但专业教师仍须重视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用英语,在实践中学英语。

(1)利用专业课的教学和实习巩固专业词汇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运用英语,如在现场教学中,要求学生用英语指认各个零部件,在实习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必须读懂英文图纸,英文说明书等等。(2)留意社会生活,实现“快餐式”学习。“快餐式学习”即谓以尽量短的时间摄取知识,掌握信息。比如,教师通过组织某个专题活动,用模拟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现学现卖”或“现卖现学”,达到快速学习的目的。

(1)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精讲与多练的比例关系,找到二者的“黄金分割点”。尤其是专业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实训、实作场所的英语应用练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2)处理好教学结果的评价与教学常规检查的关系。综合口试,听力,与笔试相结合的评价检测手段及时地、多层次地、反复地考查,再结合课堂学习表现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做出整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