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6 00:40: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待客礼仪,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礼仪的由来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示神致福也”。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
父母应该做的事情
孩子礼貌待客和文明做客的行为规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要靠父母不断地教育、训练和强化。
有句话说得好,“己正而后能正人”,父母的身教是对孩子最生动、最实际的教育。作为父母如果想让孩子礼貌待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起到表率作用。父母的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要为孩子树立榜样,让他们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礼貌待人的品德。
父母应充分利用家里来客的有利时机,提醒孩子注意礼貌,给孩子示范,使孩子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理解文明、礼貌、热情的含义。
来客人前:为孩子讲解待客的“规矩”
父母要给孩子讲解待客的“规矩”,使孩子懂得一定的行为规范。
比如,亲友来访时,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见了亲友按称谓主动亲切问好;拿出茶点,热情地请客人品尝,不应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或独自去吃;当大人谈话时,小孩不应随便插话,更不应打断客人的谈话;如果有小客人来访,应主动拿出玩具与小客人玩共同进餐的人未完全入席前,不得自己先吃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并欢迎客人再来。
客人在时:应鼓励孩子直接参与接待
家里来客孩子一般很兴奋,此时做父母的不能冷落孩子,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是小主人,有资格和父母一起招待客人。
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待客活动,让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欲得到满足。通过直接参与,还能够使孩子待客的行为和技巧得到练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接待客人中出现了失误,如打碎了茶杯、弄脏了饭桌,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批评孩子,要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对待孩子的错误要重动机、轻后果,原谅他们由于缺乏经验而出现的过失。
客人走后:应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评价
别人的反应通常是刺激孩子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客人在时父母对于孩子良好的表现可做出表扬、鼓励的表示,客人走后父母更应该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评价,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以及今后要注意的地方。
家中待客的礼仪细节
待客准备
有客人来访,只要是事先约定的,就应该作好迎客的各种准备。这种准备包括个人仪表仪容的适当修饰,居室的清洁整理,招待客人的茶具和餐具,以及备一点必要的水果和点心。
如果是客人不期而至,也应该尽快地整理一下房间和客厅,并对客人表示歉意。
主动迎客
对于事前约定的客人,应该主动而热情地相迎。迎客的具体地点可以因人而异,有的要到机场、车站迎候,有的可到社区门口相迎,有的只要在自己的家门口迎接即可,还有的是家中的常客,那就不用外出迎候,只等客人叩响门铃时开门相迎即可。客人敲门或门铃响时,应尽快答应,开门后对客人说“请进”。
迎接客人进屋的时候,主动帮助客人放衣物,请客人在合适的位置落座。
TIPS:
中国的见面礼仪就是面带微笑和对方握手,简单的做个自我介绍,说话时尽量避免大声喧哗,举止稳重得当。
如果见面时行一个标准的见面礼,则会给对方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直接体现出施礼者良好的修养。而常用的东方礼节有:
作揖礼。作揖礼即拱手礼,是华人中最流行的见面礼。行礼方式是起身站立,上身挺立,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自上而下,或者自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
作揖礼主要适用于过年时举行团拜活动,向长辈祝寿,向友人恭喜结婚、生子、晋升、乔迁,向亲朋好友表示无比感谢,以及与海外华人初次见面时表示久仰之意。
鞠身礼。行鞠躬礼应脱帽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然后上身弯腰前倾。男士双手应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则应下垂搭放在腹前。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礼程度就越大。
鞠躬礼目前在国内主要适用于向长者表示敬重、向他人表示感谢、领奖或讲演之后、演员谢幕、举行婚礼或参加追悼会等活动。鞠躬的次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是要注意,在喜庆的场合,鞠躬次数不可为三。
合十礼。合十礼亦称合掌礼,即双手十指相合为礼。具体做法是双掌十指在胸前相对合,五手指并拢向上,掌尖与鼻尖基本持平,手掌向外侧倾斜,双腿立直站立,中身微欠,低头。可以口颂祝词或问候对方,亦可面含微笑。但不能在行礼时手舞足蹈,点头不止。
行此礼时,合十的双手举得越高,越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但原则上不可高于额头。
寒暄敬茶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风俗。敬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品茶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敬茶;或者送上客人想喝的饮料;递接物品要用双手。
若是吃饭时来了客人,要热情邀请客人一同进餐。客人吃过饭后,要送上热毛巾,并另换热茶。
TIPS1:
俗话说:酒满茶半。茶杯里的水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果点心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向在座的人说声“对不起”,再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
敬茶时应依年龄的老少顺序先端给年长的客人。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碟子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TIPS2:
现在很多家庭喜欢用一次性纸杯招待客人,以示干净。其实这种做法是有些失礼的,一次性纸杯只适合在家庭中举行的同龄人舞会等多人聚会中使用。对于客人的专门拜访,主人应该用好东西招待客人,用一次性的纸杯显得没把客人的来访看得很郑重,这是对客人的不礼貌。如果您和客人都觉得还是用一次性杯子放心,那么您最好准备几只漂亮的杯托儿,这样正式一些,也显示出对客人的尊敬。
随意交谈
主客之间的交谈,应以随意为特色。一般以客人的谈兴为
主。客人有兴致的,熟悉的,可以多谈;客人没有多大兴趣的,就少谈甚至不谈。谈话中有不同看法的,不用争论,免得破坏了主客间和谐的氛围,或引起不快,很多谈话内容完全可以一笑了之。至于客人来访属于专题访谈,或是为了专门研究某一问题的,那自当另作别论了。
孩子应该主动、大方地与客人交谈,不要拘谨,要让客人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TIPS:
家里一来客人,不论是大人还是有小朋友一同来,宝宝往往都出人意料地表现出霸道、没礼貌,有时候还当着客人的面耍脾气;尤其如果有同龄的小客人,还会和人家抢吃的、抢玩的,很不友好。家长碍于面子,又不能当众指责孩子,有时真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宝宝的心理是这样的:爸爸妈妈光和客人说话,老是叫我到那边去,好象我是个讨厌鬼似的,这太没意思了,我也想和客人讲话。
这种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然流露,具有这种心理是幼儿的一大特征。孩子对自己的这种意识并不很清楚,可以说是一种下意识。当孩子感到自己的存在不受重视的时候,内心便油然萌生了想引起别人注意自己的诡计。这便是吸引注目的机制,它不属于道德问题范畴。
聪明的父母首先应该承认孩子的存在。比如,可以对孩子说:客人来了,宝宝先给客人送拖鞋,然后再给客人端茶,好吗?――让他帮助做点事情。这样,孩子认为自己是有用的,感到很满足,就会更努力地遵从父母的要求。
还有,要先把孩子介绍给客人,承认其存在的价值之后,再吩咐他说:到隔壁房间去画一幅画来给客人看看,等等。给孩子提出各式各样的课题,让他感到干得很起劲。如果当着客人的面批评或斥责孩子那些令父母难堪的举止,反而中了孩子想要引起注意的诡计,产生相反的效果。
父母要注意的是,在孩子没有讲礼貌的时候,千万不要强迫孩子。现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孩子没有礼貌的时候总会强迫孩子讲礼貌,比如有客人来家里,孩子躲在房间里不出来,不与人打招呼,家长非得把孩子拉出来跟客人问好,结果,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事实上,父母这种强迫的行为本身就是不礼貌的。
孩子不愿意与人打招呼必然是有原因的,比如孩子从小就很害羞;孩子认为客人是父母的客人,与自己没关系;或者他正在做作业,一时忘记了打招呼……这时候,父母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去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实在不想打招呼,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应该在事后告诉孩子:“与人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礼貌,你去别人家里时也希望受到别人的热情欢迎呀!”这样,让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人想想,他的礼貌举止才会发自内心。
热情送客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接待客人》是重庆市涪陵区地方教材初中《礼仪教育》,第四单元社会礼仪第二课第二节,本单元是前两单元从学生的生活区域―家庭、学校、社会的顺序扩展开来,第四单元着重围绕社会活动几个方面的礼仪展开。从教学内容看,本单元是对前两个单元―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的延伸与拓展,也和第一单元总论华夏文明重礼仪和生活中处处有礼仪遥遥呼应。我说课的具体内容是社会礼仪里面第二课访友待客的第二节接待客人,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接待客人,接待客人的禁忌,教材从知―悟―说―行―明几个过程加以阐明,让学生由知内化到行。因此本节内容在礼仪教育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框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接待客人的注意事项和接待客人的禁忌。学生了解更多的接待客人的要求,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经验。
(2)能力目标: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接待客人的能力。能够妥善解决“陌生人来访”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和理解他人,树立友好待客的意识,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感情与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接待客人的注意事项和接待客人的禁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礼貌地待客。
依据:礼仪教育要注重“导行”,让学生在行为上这么做,首先要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接待客人的要求。也只有让学生对礼仪知识从知到行的转化才能达到礼仪教育课的最终目的。
难点:要把课内、课外联系起来,在行为上让学生真正学会礼貌的接待客人。
依据:人们常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有不少家长只注重学生智力和学习的发展,忽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不少学生也存在“热情待客在是家长们做的事情”的错误认识。所以让学生在行为上真正学会礼貌待客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①直观演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模拟情景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③示范法 展示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产生践行愿望;④针对设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努力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案列分析――内化践行。
1.情境导入新课:(2~3分钟)
视频引入:播放视频《张叔叔第一次到我家》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看视频之后对学生提问:①视频中的中学生是怎样接待客人的?②他这样做对吗?很自然地引出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客人来我家后如何接待客人的课题。并对学生提出问题:接待客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接待客人有哪些禁忌?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这一视频导入来创设特定的情景,借助这一情景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孩子们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让学生感悟到懂得接待礼仪的重要性,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互动合作,探究学习
活动一:观看视频(蜡笔小新待客)――学生说不足,知道该怎么做?
提问:①蜡笔小新接待客人中有没有可取的地方?在哪里?②蜡笔小新应该怎么做才对?
各小组抢答……
通过个小组抢答,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寓教于乐。同时,在抢答的过程中学生又进一步掌握了接待客人的知识。通过学生说蜡笔小新的不足反思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在生活中接待客人应该怎么做。
活动二:情景表演(10分钟)――“我做文明小主人”
军军星期六下午在家津津有味的看着动画片,突然,他听到了敲门声,打开门一看,站在么的是妈妈的同事……这时,如果你是军军的话,你会怎么做?(演一演)
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四大组,四个组分别表演、然后小组自评和小组间互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礼仪教育课,不仅是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对礼仪知识从知到行的逐步转化过程。只有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达到礼仪教育课的最终目的。人们常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让学生表演就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同学的优势,知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热情待客的礼仪习惯。
3.课堂小结――学生说收获
学前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习惯是非常牢固的,往往影响人的一生而成为个人行为准则的组成部分,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由此可见,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接班人的需要,它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礼仪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实施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融礼仪教育于幼儿游戏中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孩子的主要“工作”。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貌用语,还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游戏丰富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例如:爱心体验活动———大带小,让他们学会关心小弟弟、小妹妹,并且在关心弟、妹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约束,懂得榜样示范,培养他们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品质。游戏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交往的机会,激发了小班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我们把礼仪培养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为更好地给孩子们创造活动空间,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笔者利用区角游戏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学礼仪。本班创设了“娃娃家”、“图书角”、“音乐角”、“积木角”等。孩子们在进行“娃娃家”的游戏时,渗透待客、做客礼仪,让幼儿懂得如何接待客人。在“图书角”玩游戏的孩子,笔者观察到他们在阅读时会出现扔书、撕书、抢书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笔者专门设计了“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一堂课,让幼儿知道书是我们的好朋友,看书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和帮助,懂得要用正确的方法看书,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并且做到文明看书。幼儿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学得礼仪,并且将其运用于生活。在读、听、看中学习正确的道德行为,在学、做、改、再做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融礼仪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故事是幼儿十分喜爱的形式,幼儿是很喜欢听故事的。我们通过讲故事和儿歌的形式来讲解礼仪知识,逐步实现幼儿对礼仪的情感认同。我们通过书、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认清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例如中班故事《七彩虾》:虾公公误以为彩虹是七彩虾,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的样子,心里很着急,想尽办法来安慰虾公公。这个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小青鱼爱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富有同情心的品格,给幼儿讲这种故事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育。家长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资料,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在听故事、学儿歌、欣赏图片、看动画片时受到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融礼仪教育于环境布置中
教育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当幼儿在这些不会“说话”的校园建筑中学习、活动时,实际也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礼仪教育。幼儿园环境应处处渗透礼仪教育的内容。幼儿园开学初就应围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这一主题来创设园内环境,请幼儿搜集有关礼貌行为的画报、图片,经老师整理、装饰,张贴在教室主墙上,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在楼梯、过道、活动室外墙等醒目处张贴文明礼仪宣传语,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布置活动室主题墙,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绘制的“礼仪画”有趣又富有深意,不仅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成人也被深深吸引,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同时,针对孩子年龄小、容易受榜样感染的特点,广大教师注重言传身教,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
四、融礼仪教育于实践活动中
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幼儿礼仪教育是一个有效的过程。因为幼儿的年龄还比较小,对于抽象的说教他们是很难接受的,而让幼儿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进行礼仪学习,能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可以给幼儿创设一定的实践情境,在实践活动中习得礼仪。例如:教师可以经常到幼儿家中家访,检验幼儿的待客礼仪;组织幼儿到超市购物,到小班帮弟弟妹妹做事,到社区捡垃圾;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评选一周小标兵等。为了巩固幼儿的行为,每学期本班都会举行一次礼仪诗歌朗诵比赛,参赛的幼儿必须以礼仪为题材选择参赛内容,结合幼儿的选材内容和表现情况,评选出最佳表现奖。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礼仪知识。此外,每天选三位幼儿当值日生,每桌一位小组长,来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以及幼儿自我管理和组织的能力;开展礼仪小标兵评选活动,每个月评选一次,对表现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使成功的幼儿更加自信,做得不够好的幼儿也能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进步。
总之,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倡导的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要把幼儿礼仪教育摆在一个重要位置,通过幼儿一日生活、幼儿游戏、教学活动、环境布置和实践活动来实施礼仪教育,从而取得相应的成效。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邦,尤其是在待客方面。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送客礼仪。
如客人提出告辞时,秘书人员要等客人起身后再站起来相送,切忌没等客人起身,自己先于客人起立相送,这是很不礼貌的。
若客人提出告辞,秘书人员仍端坐办公桌前,嘴里说"再见",而手中却还忙着自己的事,甚至连眼神也没有转到客人身上,更是不礼貌的行为。
“出迎三步,身送七步”是迎送宾客最基本的礼仪。因此,每次见面结束,都要以将"再次见面"的心情来恭送对方回去。
通常当客人起身告辞时,秘书人员应马上站起来,主动为客人取下衣帽,帮他穿上,与客人握手告别,同时选择最合适的言词送别,如"希望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尤其对初次来访的客人更应热情、周到、细致。
当客人带有较多或较重的物品,送客时应帮客人代提重物。
与客人在门口、电梯口或汽车旁告别时,要与客人握手,目送客人上车或离开,要以恭敬真诚的态度,笑容可掬地送客,不要急于返回,应鞠躬挥手致意,待客人移出视线后,才可结束告别仪式。
在生活中,我们除了经常被热情的朋友邀去做客外,还经常要邀请一些朋友来做客。如何得体而又有礼貌地邀请接待客人,这是接待礼仪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
(一)准备
如果知道有客人来访要提前做些准备工作,以免客人到来时,手忙脚乱。如果客人突然临门,室内来不及清扫,应向客人致歉,但不宜急忙打扫。
(二)迎接问候
客人在约定时间到达,主人应提前到门口迎接,见到客人后,应热情打招呼,以示欢迎。
(三)敬茶递烟
客来敬茶是中国人的待客传统习俗,敬茶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上方,如果客人不止一位时,第一杯茶应敬给德高望重的长者,当然,熟人可以不必过于讲究。递烟也是我国待客的一种传统习俗,一般情况下,来客坐下后应马上递烟,尤其是男士。递烟时要注意,尽量不要用手指直接接触烟嘴,如果客人不吸烟,不必强行递送。
(四)陪客交谈
客人坐下,递烟敬茶后,应立即与客人交谈,交谈的内容根据来访者的目的、身份、职业、兴趣而定,不要谈些对方不太熟悉或不感兴趣的话题,不能让客人独坐一隅,有冷清之感。
(五)共同进餐
如果到了进餐的时候,要请客人一起进餐,客人同意后,主人及其家属要进行合作,一人陪客,一人准备饭菜。在进餐时,可以根据条件听听音乐等,以增加欢快气氛。
通常说到这个话题时人们经常会联想到西餐的礼仪,忽略了中餐礼仪的重要性,作为具有几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中国的餐桌礼仪自然也很全面,只是在中西融合的今天,中餐礼仪慢慢被人淡化了。中餐的餐桌礼仪实际上是非常讲究的,而作为中国人我们首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中餐礼仪。
首先,中餐很讲究座位的排序。如果是家宴首先是老人先入座,而且要坐首座,一般以正中为上座(即首座),至于什么是首座和正中位置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待客当然是客人坐首座,而且最好左右要有陪客之人,方便招呼客人就餐。入座后不能先动筷子,要等长者和客人先起筷,你才能起筷,别看这点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有些人也许是性格太急或是饿得饥肠辘辘,看到美食当前就将礼仪放到一边,自顾自得大吃起来,让人甚是尴尬。
其次是喝酒。酒文化在中国太源远流长了,或许酒能拉近彼此距离,国人在待客过节时都会频频举杯。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千方百计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一定量就是不实在。以酒论英雄,有时过分地劝酒,也是十分失礼的做法。
而敬酒更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与不熟悉的人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避免出现尴尬局面。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要一定先给尊者、长者敬酒,这样才能让众人舒服。
很重要的还有一点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比如喝汤、吃面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些,不要发出呼噜声,会让人生厌的。假如打了喷嚏、肠鸣、咳嗽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类的话以示歉意。这些都是中国人经常犯得错误,所以你务必要注意,别让人以为你很没有礼貌,这些细节会很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礼仪也不尽相同。如有些地方过年的鱼是不能吃的,主要是取年年有余的好意头,而因为平时很少机会吃鱼,过年做了之后只是摆一下台面,所以你要慎重起筷。有些地方女人和小孩是不能入主席的;再有不准吃汤拌饭或胡乱挑菜等。
说了这么多中餐礼仪,作为现代人知道西餐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大众课,在这里只能简单的介绍一下,作为基本了解的礼仪知识。
1、中国人喝汤要求不要发出声音即可,西方人亦然。在喝汤的时候发出任何声响都是不礼貌的,你没看到西餐厅总是很安静吗?所以要好好使用汤羹,记住舀汤的时候要由里向外舀,不要像中国人是由外向里舀。吃鱼和吃骨头都有特殊要求的,你要弄明白才好上手,否则会好难堪啊,总之记住一条不会用刀叉吃的东西,就暂且别先动手,静观形式,入乡随俗,大不了不吃这道菜嘛。
2、西餐的餐具在你就餐之前基本都被主人和侍应摆好了,你只要遵循由外向内用即可。尽量不要发出餐刀刮碟子的尴尬声音;
3、西方人在就餐的时候很少说话,他们的聊天时间基本是饭后甜点的时候才会开始,许多人会边吃甜品边聊天,也有些边喝酒边聊,而且音量都很低。总之你只要在就餐的时候尽量少说话,你自然会变得很有教养。
旅游服务礼仪常识
旅游服务是指旅游业服务人员通过各种设施、设备、方法、手段、途径和“热情好客”的种种表现形式,在为旅客提供能够满足其生理和心理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过程中,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产生一种精神的心理效应,从而触动旅客情感,唤起旅客心理上的共鸣,使旅客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产生惬意、幸福之感,进而乐于交流,乐于消费的一种活动。
旅游服务礼仪的内容
旅游服务包括的方面很广。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为游客提供门票和告知游客如何使用。
2、让游客在景区内能快速而有效的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和想看到的景点。
3、告知游客哪里是安全的,哪里是危险的地方。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
4、为游客讲解景区的文化。让游客感受到景区的魅力。
5、满足游客在景区的饮食和休息等方面的需求。
6、游客对于拍摄和留念的需求。
7、当游客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及时得到服务人员的帮助.
在旅游服务工作中,旅游从业人员应该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更要懂得日常的交往礼仪—因为旅游也是一种交流;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在旅游接待中的礼仪。
1、仪表礼仪
仪容主要是指人们的容貌,它是与人的生活情调、思想修养、道德品质和文明相关的。对旅游服务人员仪容的基本要求是:
(1)强调自然美,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具有青春活力。
(2)注重清洁卫生。
(3)发型朴实大方。
(4)化妆淡雅自然,切记浓妆艳抹。
仪态是指人在行为中的姿态和风度,良好的仪态既是体态美的展示,又是内在修养和心理状态的自然流露。良好的仪态来自于人们优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学识和独到的思辩能力。
仪态中所表现出的完善的美,必须是人们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必须是优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学识和独到的思辩能力和正确的站姿、雅致的步态、恰当的手势、真诚的表情、和蔼的态度和优美的动作等的和谐统一。
仪态的作用主要在于:
(1)旅游服务人员的良好仪态是服务工作的要求,是礼貌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向旅客表示尊重和友好的的礼节礼貌。个人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反映个人的修养水平、受教育程度,在人际关系中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2)良好的仪态是得体优美的体态语言,可以向旅客表达欢迎、尊重、真诚等意愿,满足他们对尊重和审美的需要,创造和谐、高雅的气氛,调节人际关系,增进合作友谊。
(3)良好的仪态可以使青年人的身体得到健康的发育。
服饰是对人们衣着及其所用的装饰的一种统称。它是人类为了保护身体、御寒保暖,满足工作、劳动、运动、休息、卫生等用途,或者是为参加婚礼、葬礼及各种仪式的需要而制作的。
旅游服务人员的工作制服是职业服饰,不同的工种有不同的制服,它既是职业责任的要求,也是对旅客表示尊重的要要。服饰是人的体形的外延,对形体美起着修饰作用,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服饰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升华、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
旅游服务人员的服饰的基本要求是整洁挺括、利落大方、典雅美观。
2、接待礼仪
在旅游服务礼仪中,接待礼仪是在接待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尊重宾客的礼节仪式。接待宾客是旅游职业人员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内容,表现在迎客、待客、送客的各个环节中。
接待过程中应该体现宾客至上、礼貌服务的接待礼仪,目的是让宾客有受到尊重、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更好的树立旅游职业人员和组织的良好形象,以便于增进友谊,加强合作。
在旅游接待进行时,旅行社必须安排好接待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接待。第一,导游员接待。第二,营业不营业员接待。
导游员在接待过程中:
(1)服装要整洁、整齐、大方,不能过分华丽。因带团旅游的缘故,可选择休闲装或运动装。女性导游员不宜化浓妆,不宜穿过长或过短的裙子。
(2)表情自然亲切,态度和谐热情,语言文雅而不失幽默。
(3)接待游客后,先问候大家,然后向游客致欢迎词。
(4)尊重每位游客特别是不同国家、地区和少数民族游客的风俗习惯,,尊重其宗教和民族信仰。
(5)提前到达接团地点或集合地点,并将导游旗或其他标志想游客展示。
(6)见到游客应主动、热情地招呼,游客上车时,应站在在门口协助游客下车。车门前迎候,等游客上完后,自己再上车。下车时,导下游员先下车。
(7)清点游客人数时,应默数,切忌不礼貌地用手指点游客。
(8)在车上或景点作讲解时,使用语言讲解的同时可辅助以手势,正确的手势应该是手自然伸出手心向背,五指自然并拢。与游客说话切忌使用命令口吻。
(9)结束旅游,欢送游客,应提醒游客带好自己的证件及行李物品,致欢送词时,应感谢游客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与合作,表达惜别之情,希望下次在为大家服务。
营业部营业员在接待过程中应作到:
(1)须着装工整,佩戴工牌,注意仪表整洁。
(2)接待电话咨询时,应注意铃声三响之内接起电话,对客人的问询耐心细致地解答。
(3)业务员应主动地为走入营业大门的客人提供咨询服务,并提供宣传资料。
(4)对来访客人的咨询不论是出于报团的目的还是好奇的目的,业务员应礼貌作答。
(5)在接待客人过程中如需听电话,应向客人边式歉意。
(6)客人叫多时,读晚到的客人打过招呼后,可把宣传资料递上,让其坐下等候,然后按先后顺序接待。
(7)为客人办理旅游手续时,应提醒客人一切填写事项和细节,并在验证后将证件双手交还客人。
[关键词] 少先队员;礼仪素养;新途径
礼仪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重要的无形资产,一个人良好的礼仪修养,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学习、后天养成的。针对各年级队员不同特点、不同年龄,分别提出了“礼仪强化养成训练点”,不断强化礼仪细节内容,养成学、悟、用、记、律的精神,长期坚持落实。在认知方面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在行为方面由简到繁,由易及难,将教育目标进行分解,创设诗化的环境,发挥队员主体作用,体验成长快乐。
一、年龄分层——让“礼仪”可行
根据不同年龄段队员的心理、生理特点,从基础项目入手,分阶段分层次制定目标。低年级的队员,对新事物都有好奇心。礼仪教育重点放在:待人礼仪,队的礼仪,家庭礼仪。中年级阶段是个转折点,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好时机,将重点放在交往礼仪,做客待客礼仪上。高年级的队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开始和社会接触,所以这个阶段的礼仪重点放在公共礼仪和个人礼仪。
就同一教育内容,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比如:开展“轻轻走,让我们的楼道静悄悄”活动,就针对不同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中、低年级:在楼道里不追逐、跑闹,进出楼道有秩序,上下楼靠右行。高年级:要礼让低年级的同学和师长,见到客人要问好。根据队员的发展情况,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分阶段选择切合他们实际,抓住队员中普遍欠缺的重点内容进行训练,并从规范礼仪的角度加以强化。这样,通过循序渐进与强化相结合,帮助队员从陌生到熟悉,从熟知到熟练,从而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每周的升旗仪式是加强少先队礼仪建设很好的途径,根据队员年龄特点,采用中队轮流制。低年级队员年龄小,由各中队选派队员参加升旗仪式的培训。中、高年级在升旗轮换制的活动中,小干部担任了辅导员的职责,从训练旗手、主持人到训练护旗队伍都做得井井有条,使每个队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亲自去体验、感受,激发出爱祖国的情感。
二、环境分层——让“礼仪”可触
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还需要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如黑板报、宣传橱窗、学习园地、队角、红领巾广播等,这些教育资源都是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作为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更是重要的礼仪教育阵地,优雅的人文气息,厚重的教室文化环境,对规范人的行为及个性发展的良好塑造是不言自明的。
对于低年级中队文化环境的建设以活泼、富有儿童气息为主要风格,图画多于文字,着力营造少先队教育的文化氛围,彰显少先队文化魅力,对于少先队的知识以“队前十知道”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第一时间吸引队员的眼光,激起他们对早日加入少先队的渴望。
三、形式分层——让“礼仪”可享
在礼仪教育活动中,低年级以“读好书 习美德 立良行”为座右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红领巾图书角”中整齐地摆放着一本本新书,队员随时随地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早上,利用“红领巾早餐”的时间,各中队一起诵读《弟子规》明白立身处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孝亲尊师智慧思想中。中午,“读书读报”时间里,把读书的心得体会通过手抄报、小书签或读后感的形式进行交流。晚上,与父母一起“亲子共读”使书香氛围家校合一。队员们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让积淀了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底蕴释放出无穷的魅力。
四、内容分层——让“礼仪”可践
以“争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随季节设计一套礼仪“四季行”活动。即“春种”:建立礼仪箱,反映中队好人好事,批评与建议,发动队员收集礼仪故事,创编礼仪歌,绘制礼仪儿童画;“夏忙”:组织队员开展“人人争开礼仪花”活动,如热爱祖国的向阳花,勤奋学习的智慧花,助人为乐的文明花,关心集体的荣誉花,让队员与辅导员和家长共建礼仪花园;“秋收”组织队员开展“丰收乐”活动,举办礼仪教育成果展,说说或写写身边的礼仪故事;“冬藏”:组织队员开展“礼仪在我心中”活动、礼仪常规知识竞赛、礼仪常规表演赛、家长服务周等活动。我们利用队会、礼仪课进行“学校的礼仪”“家庭的礼仪”“进餐的礼仪”待客礼仪”“到别人家做客礼仪”“孝敬日要求”、“春、秋游活动礼仪”、“观看演出的礼仪”等系列专题礼仪教育,使队员形成清晰的概念,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
五、评价分层——让“礼仪”可传
队员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尤其是对那些文明礼仪习惯比较差的队员,不但要用爱心去帮助、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机制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在对队员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
藏语次真拉姆是“守护女神”的意思。
在藏族的文化中,认为每一个女孩都是守护女神,而且藏族人都非常注重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而见到女孩会将帽子拿在胸前,头稍稍低下。
而且在藏族中,美丽的女孩献上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来源:文章屋网 )
接待礼仪常识一、个人礼仪
1、仪容仪表
一位专业的职业人士,着装要整洁大方,体现出你的职业性与专业性。女士不要披头散发,化妆以淡妆为宜,打扮不可过于浮夸与性感。男士要注意清理胡须,切勿留长发。
2、言谈
言谈要礼貌、亲切,表露出对他人尊重。交谈中,你作为接待的一方要说敬语,如:您、请、谢谢、对不起、打扰、指教等等。
3、举止
在接待中,你的行为举止要温文尔雅,有礼大方,无论是说话姿势、坐姿、走姿、站姿都应按照礼仪规范动作,变现出优雅、自然、大方、礼貌。
接待礼仪常识二、见面礼仪
见面时,可向对方进行握手礼或鞠躬礼。握手时要站姿端正,目光正视对方,脸带微笑;鞠躬时上身要向下弯,但不可弯得东倒西歪,要郑重其事地弯腰问好,表达你的尊重。
接待礼仪常识三、介绍礼仪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之前最好先向对方进行握手礼或鞠躬礼,然后向对方说明自己的名字与职位,言语要言简意赅,点到即止。
2、介绍他人
介绍他人时,你的手心要向上,掌向被介绍人,根据双方的身份高低而进行先后介绍,当中要说明他人的名字与身份。
接待礼仪常识四、行进礼仪
作为接待引领客人时,你应走在前方当向导,宾主双方并进走在道路内侧,你走在道路外侧。乘坐电梯时,你应先行进入控制电梯,再邀请客人进入。若电梯已有人控制,你则要等待客人进入后方可进入。出电梯时,你都应是最后走出那个。
接待礼仪常识五、电话接待礼仪
朝鲜族十分注重礼节,讲究礼貌,素有“礼仪之族”之称。朝鲜族的礼貌道德,以尊老敬客、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互助礼让为主要内容,约束着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在说话有言礼、走路有路礼、吃饭有餐礼、待客有宾礼等。作为朝鲜族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有必要了解本民族的礼仪文化,也有责任和义务将本民族的礼仪文化继承和发扬。因此我们选择了《朝鲜族礼仪探究》这个题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的确立:
1、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使学生了解朝鲜族礼仪文化及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
(2)、在生活实践及学习中懂得朝鲜族人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
2、 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
(2)、通过学生的实地调查和访问,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研究成果的展示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3、情感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
(2)、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的发展产生的积极价值。
三、活动方法:
调查、访问;搜集和整理资料。
四、活动过程的实施:
第一阶段:活动的准备阶段
1、确定活动主题
开学初,我让同学们提出他们各自感兴趣的问题。韩俏荣同学提出了“有谁知道我们朝鲜族的礼仪有多少种?”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考虑到作为朝鲜族的孩子,他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本民族的礼仪文化知识,有也有责任和义务将本民族礼仪文化继承和发扬,于是,把这个问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主题。
2、形成子课题:
围绕主题,我和同学们将一些相似或相同的问题进行合并,并依据可行性探究性原则,进行归类整理。再结合班级学生人数少,调查力量有限,形成了以下三个子课题:
(1)、什么是礼仪?朝鲜族礼仪的种类有多少?
(2)、朝鲜族礼仪在不同的场合有哪些不同礼节?
(3)、朝鲜族在拜礼的时候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
3、制定方案:
分组制定方案时,教师引导对同一子课题感兴趣的学生自然生成活动小组进行研究,并协助他们制定出目的性强、可行性强的活动计划。我们具体依据了以下策略:
(1)、学生依据各自的兴趣自然分组,这是研究开展的基础。
(2)、计划有目的,有较强的可行性是研究实施的保证。
(3)、组员有具体分工、加强合作是研究深入的条件。
作为教师,细心观察每个小组活动的进程,关注组员参与活动的态度,协助组长处理突发事件,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
我们这一研究性课题以调查访问的形式为主。在各个小组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调查、访问、查阅并记录有关于朝鲜族礼仪的资料等。
第一小组(什么是礼仪?朝鲜族礼仪的种类有多少?):在校园内调查老师及同学,并通过网络、图书、报刊等资料查找,进行整理、汇总。
第二小组(朝鲜族礼仪在不同的场合有哪些不同礼节?):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们进行采访、调查以及通过网络等其它手段搜集文字、图片等资料,并摄制采访DV。
第三小组(朝鲜族在拜礼的时候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们进行调查访问以及通过网络等其它手段搜集资料,进行整理、汇总。
第三阶段:活动的总结交流
1、研究成果的整理
活动过程中,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我们利用两课时的时间,指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1)、筛选引导学生读懂已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课题进行删节一些无关的资料。
(2)、分类:学生收集的资料是丰富多彩的,引导学生按资料的呈现形式进行归类、保存。
2、研究成果的展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第一小组:礼仪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节。朝鲜族礼仪的种类有很多,表现在说话有言礼、走路有路礼、吃饭有餐礼、待客有宾礼等。
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朝鲜族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仪,如讲话时晚辈对长辈必用敬语,凡对于比自己年龄稍大一些的熟人也要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用敬语,以示文雅、有礼。对于宾客,即使比自己年龄小几岁,也一般都用敬语相待。一是三餐,先给老人和长辈盛饭上菜,并给老人和宾客设单人桌,媳妇或儿女双手恭敬地把饭菜端到老人面前,等老人、长辈举匙后全家才能就餐。吃饭时,匙要放在汤碗里,若把匙子放在桌上,便是失礼。节日饮食多与邻居分尝。饮酒、吸烟父子不同席,晚辈不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无法回避时,年轻人背席而饮,以示尊敬。酒席上,一般以年龄大小依次入座和举杯。路上,遇见老人,必须恭顺地敬礼、问安,并且让路以至目送。一到节日,老人、父母和老师更是享受尊待。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都要大摆筵席,届时要先在餐桌上摆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的嘴里还要叼一只红辣椒。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朝鲜族很重视老人的六十花甲、七十晋甲和小孩周岁生日。老人过六十寿辰时,子女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子孙、亲戚欢聚一堂,为老人大罢花甲宴席,共同庆贺祝寿,随之歌舞吹弹,尽情让老人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等。
3、研究成果的外延
本次活动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之后产生的,在学生汇报中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同时又生成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是不是所有的朝鲜族传统礼仪习俗我们都要全盘继承和发扬呢?”教师就要适时引导学生应该用科学的观点对待传统的礼仪习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做到与时俱进。
五、活动的评价:
对于整个研究活动、学生的情况,组织开展全面的评价。
1、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如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参与情况等。
2、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包括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社区对学生的评价。
3、在学生的汇报课上,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学生非正式的评价,如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等,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鼓励。
4、学生们收集的资料、小论文、小体会以及图片、采访DV等,教师都要收集存入学生个人“资料袋”,作为对学生评价的资料。
六、我们的收获
七、课后反思:
这次活动,孩子们“走了出去”。从学生的感性出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通过调查、访问;搜集和整理资料;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政务陪同人员包括与参观者职位相当的对等领导、解说员、资料采集员(摄像摄影人员)、引导员或导游人员,如果是外宾还应包括翻译人员等。
政务参观陪同人员礼仪基本原则
如果陪客人、外宾参观访问,陪同人员应提前10分钟到达;参观过程中,陪同人员应走在宾客的右前方,并超前两三步,时时注意引导,遇进出门户、拐弯或上下楼梯时,应伸手示意;
1、人数不宜太多,特殊情况可以例外;
2、包括陪同领导在内的所有陪同人员应当是对情况比较熟悉的人员,以便接受参观者的垂询;
3、陪同人员的形象气质应当高雅,以彰显接待方的整体素养;
4、陪同人员应做好相应准备,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政务参观陪同人员礼仪之引导礼仪
1、楼梯的引导礼仪
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工作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工作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上下楼梯时,应注意客人的安全。
2、电梯的引导礼仪
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
3、客厅里的引导礼仪
客人走入客厅,接待工作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客人坐下后,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
4、走廊的引导礼仪
接待工作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客人走在内侧。
政务参观陪同人员乘车礼仪
乘车时,陪同人员要先打开车门,请客人上车,并以手背贴近车门上框,提醒客人避免磕碰,待客人坐稳后,再关门开车。按照习惯,乘车时客人和主陪应坐在司机后第一排位置上,客人在右,主陪在左,陪同人员坐在司机身旁。车停后陪同人员要先下车打开车门,再请客人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