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1 20:2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讨论式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A. 概念澄清:讨论应真正体现平等、民主、交流
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保罗·弗莱雷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他以解放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实施“讨论式教学”。弗莱雷提出教育具有讨论性,教学即讨论的思想。他认为,实施讨论式教学反映了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是平等、民主、真实、积极的。在交流中,双方都是主体,为了共同的目的进行交流,这与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给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储蓄”法完全不同。在语文教学中,讨论便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重交叉的交流。教师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并非被否定,而是得以重新建构,成为“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非外在的专制者”(小威廉姆·E·多尔)。在这种类似伙伴的关系中,只有当教师尊重交往、积极参与才有可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并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建立富有生成性的讨论关系。
所以,讨论式教学以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为基本前提,体现着平等对话和民主协商精神,但这种平等与民主具有法定性和规则性,教师更多地扮演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与学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平等,既是人格地位的平等,也是学术思想的平等和在真理面前的平等。民主,既体现在教学决策上,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问题结论上。
讨论式教学因其民主性和平等性,因其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选择和现实条件,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既有积极性又有可能性地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对话当中来,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较充分地表现自己、发展自己,能把讨论话题展开得更全面更深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案拓展得更广更新,把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暴露得更具体细微,其结果是教学效果和效率大大提高,体现面向全体之宗旨。反映在提问回答上,则力求一堂课不重复叫某一学生,而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机会。假使上一堂课漏掉一些人,则必须在下一堂课给找回来,从而在整体过程中保持学生发言的均衡性。
B. 展开形式:提出问题是启发的良好开端
要使讨论有成效,提问是关键。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应成为问题的提出者。提问实际上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为此,提问也应满足以下一些要求:①要提出能够激起思考的问题;②要能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③通过提问,学生不仅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答案提出疑问。
提问不等同于讨论。讨论式教学的提问以启发思考为灵魂。提问只是启发的形式,并不是启发的本质。现实教学中有不少问法如“是不是”“是什么”“对不对”“怎么样”等并不带多少启发性,而有些意蕴丰富的事例、典型行为的示范和言简意赅的讲述等也可能具有启发性,所以提问关键在于实质的体现。提问的启发性在于能引起或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问题的价值或水平在于由启发所带来的思维空间包括其向度、宽度、深度等状态如何。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越广阔越自由,其思维的成果便会越丰硕,智力的价值便会越可观。当然,提问必然受到问题定向和时间等条件限制,不可能一味地扩展时空,但至少要在可能的情况下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思维空间,以放飞他们的思想。
讨论式教学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最高目的。以往的问答式教学是以接受现成的既定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问题的设计多从如何使学生准确理解、正确回答去考虑,追求唯一的定型的答法和答案,实际上是用问答形式复制课本知识。它当然有合理有效的一面,但不利的一面也是明显的,即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把学生局囿于唯书为是、唯师为尊、唯权威为上的学习氛围里,使他们习惯于适应和继承,不想去超越和创新。讨论式教学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质疑,在求同的基础上去求异,在继承的同时去创新。因此教师要设计出开放性多维性问题,要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提出创见。
讨论式教学主张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保证学习过程的充分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先学后教,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基础和潜力,使教学安排如赞科夫所说“走在学生发展前面”。先思后问,就是让学生针对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先行作出思考,思之不得再向别人发问。先问后讲,就是要求教师先通过问题摸底或问题启发,了解学生的现状与可能,在学生实在解决不了,非要教师讲才行的时候再去讲解。
C. 实践范式:能“深入浅出”,也要能“举一反三”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以“讨论”为学习策略的语文教学范式主要呈现两种形式。
其一是以“讨论核心主题”为中心点,以“讨论分主题”为线索,以“讨论依托点”为具体内容,“由点拉线、由线画面、由面及点”地构成一种主题鲜明、各环相融、对话引证式的课堂模式。从操作层面上讲,该模式以“预习与交流——确定讨论核心主题——引出分主题——借助讨论依托点阐述分主题——整合分主题回归核心主题”为基本框架。首先,确定“点”。通过预习和交流,学生和教师共同确定“讨论核心主题”。第二,由点拉线。在“讨论核心主题”之下,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出示“讨论分主题”。第三,由线画面。学生和教师围绕“讨论分主题”,寻找各依托点,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生成相关问题,共同研究相关问题,同时,各依托点也可以互相批评、借鉴和补充,使单个的依托点成为整合的依托点群。第四,由面及点。学生和教师根据课堂讨论情况,整合各分主题和依托点进行总结和提升,使“讨论核心主题”有一个多方面、多层面的研究内涵。
第二种模式的操作程序可以表示为:创设情境,激发动机——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多元讨论,交流共享——自我讨论,创造生成,即所谓“倾听、言说、质疑、创生”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流程完整而有序,环节分明又不乏灵活性。首先是由教师或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创设平等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其次,学生采用多种阅读形式倾听文本,根据学习或训练的既定目标以及个体的心理需求,提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第三,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议并界定各个问题的性质、思维程度以及研讨意义等,从而确定他们认为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并进行探究;或学生独立地感悟学习文本,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与体验,并讨论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或者是运用个人的丰富体验来理解问题。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的新问题,就要反复循环地产生问题,或合作研讨,或独立感悟文本,再集体交流并讨论问题的解答,直至问题得到解决。问题解决之后,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要总结所获得的语文知识、人文信息和思维方法是如何对解决问题发挥作用的。至此,学生方可算完成了一次对多元的人文思想和灵活的语文知识的有效建构。
这两种语文讨论式教学模式,一改教师问、学生答单向输出模式而为师生间、同学间的多向互问互答方式,特别注意把学生由被动受问者转变为主动发问者,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主意愿和自我发现的积极表达者,存在明显的优势,具有很大的实践操作意义。
然而,讨论式教学模式是把双刃剑,可能促进讨论的进行,也可能束缚讨论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能“深入浅出”,也要能“举一反三”。
在讨论中,我们要注意把答案的唯一性、标准性和封闭性同多样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统一起来,尤其在后者上多下功夫。这要求教师:第一,要精心设计面向实际、面向生活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去作发散、逆向、求异、创新的思维;第二,要破除预设性、固定化答案的框框束缚,增强对学生回答反应的敏感性,善于捕捉带有创新因素的回答信息,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要特别注意容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观点或思路,给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气氛。
讨论式教学是师生间、同学间多边互动的合作式教学。这种合作,除了体现为平等对话的精神和相互问答的形式外,还有其他种种方式可利用。比如讨论中的教师讲授、示范和指导等,只要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把问题导向创造性解决,就都可以使用。这样既可避免问问答答的单调和乏味,又能从本质上体现教学形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实现整体优化和综合效应。
一、巧用案例展开讨论
可组织分组讨论,使学生的法律观点更明确、更清晰。可见,讨论式教学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不同的讨论形式可以相互交错进行应用,还可将讨论式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遵纪守法》教学中,利用案例式讨论法进行教学。首先,要做好教学前准备,引导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查找、分析,确定讨论的核心问题。例如以“法律护我成长”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就要结合法律的保护作用进行案例的选择、分析。如,应用法律解决未成年人遭遇的家暴问题;当遇到社会青年、闲散人员敲诈、勒索应如何处理等。其次,对挑选的案例进行认真的筛选,一方面,案例要紧贴主题、突出主题。另一方面,案例要简洁、明了,不要太复杂、太深奥,以免影响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再次,在教学前,针对案例设置问题,让学生对案例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如案例,初一学生小明、小亮,受到几个高年级学生的胁迫,被他人勒索钱财。小明将此事告诉了哥哥,让哥哥招人教训那几个学生;小亮将此事告诉了家长,家长再与学校及相关部门沟通。在该事例中,他们谁的做法可取,能制止他人的不当行为,更好的保护自己。学生带着对案例结果的猜想和疑问,会通过各种方法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即预习了新知识,还加深了对法律保护作用的认识,同时对法律的约束性有一定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自觉的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更好的实现了政治教学的目的。第四,在教学中、有组织、有方向的进行学习讨论,结合学生观点进行分组,学生先进行组内交流,统一观点。再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第五,重视课后对学生观点的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形成统一的、系统的知识模型,以加强政治学习的效果。
二、结合主题自由讨论
自由式讨论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学生在“自由”发挥前提下通过探索、讨论,更容易发现问题,从而形成自主发问、思考、获知的学习模式,改善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使其有意识的去探索、认知。另一方面,对知识的讨论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有效的参与到政治教学中,并拓展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层面,使其形成对知识更广泛、更深入的认知。例二,在七年级下册《热爱生命》的教学中,第一,让学生自由讨论生命,通过讨论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生命观、生命价值等的探究。另一方面,可准确的掌握学生对生命认识的差异,更好的掌握教学方向。第二,结合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程度,引导、启发学生学习。例如,一些学生对“生命只有一次”有点茫然,他们对神秘的穿越、鬼神之说却较有兴趣。在教学中,不急于否定学生的思想,留给他们认清事实的机会。如,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影片,让学生在生命的诞生与消亡中感受生命的珍贵。逐渐的剥开灵魂的神秘面纱,使学生科学的、理智的认识到生命的存在和价值。再对“生命”进行进一步的讨论,逐渐的纠正学生对生命的不正确认知,树立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又如,学生对生命的狭义理解,认为人的生命是可贵的,而忽略了自然界的其他生命。教学中应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联系,拓展学生“爱生命”的领域,使其化小爱为大爱。第三,随着学习的深入,进行总结性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对生命进行讨论,启发学生勇敢的面对梦想,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灿烂。利用讨论的方式进行《热爱生命教学》,使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不同生命存在形式的探索兴趣,进而引发其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思考,确保教学计划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多法联用展开讨论
在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中,其单一的应用易压制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因此,在讨论式教学中要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联合使用。第一,教师要注重师生关系的互动性、和谐性。使学生的心理空间能够在教学中得到释放。如《好习惯受用一生》教学中,学生对什么是好习惯先要有一个认识,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一些好的习惯(如有计划的消防、节约习惯、节省习惯等),给学生指一个方向,但不易细致的阐述好习惯、坏习惯等,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理清自身习惯的对与否,结合学习,能积极改正不良习惯,发扬优秀作风。第二,将案例式讨论、自由式讨论等方式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联合应用,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营造活跃的、适合讨论的教学气氛。第三,将讨论式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联合应用,如例一。可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认知更深入、更深刻。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能盲目、孤立的实施,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根本,配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设计教学。才能真正的实现“因材施教”,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使政治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作者:杨慧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
数学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便是这种认知活动的主体。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课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意识。
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上讨论的作业、形式、技巧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上讨论所起的作用
数学学科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数学课中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时期,课堂上又不能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因而数学课堂上的讨论教学法的作用就不可忽视。
1.讨论中以学生为主体,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原则。
2.全体学生都能参与,不但参与率高,而且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几乎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讨论的过程活泼生动,不同的意见可以争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富有刺激性,可大大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就需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弄清算理,积极讨论。讨论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对比能力,判断能力,对问题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可以培养学生追根寻底,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5.通过讨论一部分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或者有创见性的解题方法,便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6.由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探讨同一问题,受到他人不同观点的启发,因此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上采用讨论式教学,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它可以使学科课程活动化,能力培养系列化,心理教育多样化,思想教育灵活化,它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特别是意志力、注意力、思维力等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的几种形式
1.同桌两人讨论。这种讨论一般用于互相练习口算,互相讲解,互听口述,分析解题思路,拼割图形,练习编题等;互相背诵定义和法则,互相检查所做练习是否正确,所摆教具是否正确等;商量探讨某些解题方法、算理等。
同桌讨论属教育信息的传递,其形式属于平行双向交流信息。通过讨论可以互相印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达到动眼、动口、动手的目的。它的优点是发言机会多,全体参与练习的覆盖率高,缺点是两人讨论某些问题往往深度不够,特别是当两人讨论意见有分歧时,很难得到正确结论。
2.按照座位前后四人一组讨论。这种讨论形式除少数情况用于用于练习性、检查性内容外,大多数用于探讨和争论,如对不同类型题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探求或者判断某些解题方法等。这种讨论方式与同桌讨论不同,它已经不是平行双向信息交流,而是一种多层次的交叉交流,因此适宜探讨和争论。多种信息的碰撞,宜于比较和归纳,便于参加讨论的人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归纳,认清分歧的焦点,对本质问题进行比较和筛选。由于四人一组人数适中,发言的机会多,可以各抒己见,因此这种讨论形式能加深探讨的深度,是一种简便易行收效很好的讨论方式。缺点是,当几种意见相持不下时,仍然不能肯定哪种正确。
3.全班讨论。当分组讨论时,如果有四分之一以上小组出现意见分歧,在老师的指导下可进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的意见基本一致时可选派代表发言;意见不一致,各抒己见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深入讨论并得出正确结论。
当教师要揭示或者讲清某种规律或者算理时,也可不经过小组讨论,直接将问题通过多媒体、卡片、小黑板等媒体形式在大家面前展示,让大家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当意见有分歧时可以展开争论,教师也可将学生不同的解法展示出来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并筛选出最佳的方法。
因此全班讨论利于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它具有总结的性质,全班讨论与前面两种讨论的根本区别是:后者是各抒己见,讨论结果是否正确不能确定,而前者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而且必须得出正确结论。
三、运用讨论的技巧
组织学生课上讨论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不能滥用,如果不加节制地频繁展开讨论,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使课堂气氛涣散、混乱,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运用讨论要得法。
1.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难度,不可以无病,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讨论。
2.讨论方式要恰当,三种讨论方式各有利弊,老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选用,有时需要三种方式配合使用。
3.讨论的实际选择要巧妙,一种是备课时预先设计好的,这是一种有计划的使用方式,另一种是课堂及时生成的,这时要根据课堂上学生反馈的信息,捕捉时机,找准突破点,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去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设疑为正本。对于学生解题的错误答案,老师不要马上予以否定,可以选择典型展示出来,让学生去观察、判断和争论。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知道这种解法错在何处。这样做可以巧妙地利用学生做题的错例这一“反面教材”,再行改正,从而产生“免疫力”,这比老师直接指出错误,消极纠偏,效果要好得多。
5.讨论要有指向性,要始终围绕中心议题进行,不可离题,老师要善于引导和调控,可做暗示启发,个性启发,特征启发,创设启发等。
6.经过讨论一定要得出正确结论。如果个别疑难问题老师一时也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则应该向学生坦诚说明,留待搞明白后课后或下节课解决,切不可含糊其词,或者佯装未闻,更不可以斥责学生。
关键词:自主;交流;讨论;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50-01
根据《新课程标准》,思品课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经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逐步提高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唱独角戏,忽视学生实际,,满堂灌,造成学生“课上听得昏昏欲睡,课后又是一无所知,课外表现与行为规范不符”的行为脱节现象,没有起到育人的作用。所以,只有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思品教学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讨论式教学,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下面是笔者在讨论式教学法中的几点体会:
一、讨论式教学法应当遵循的原则
1、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讨论活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课堂活动为中心的主要形式,针对某些问题或课文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深挖教材,这样才能激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有助于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二、思品课讨论式教学法施行方法
1、科学安排活动,营造民主讨论气氛
在尝试讨论式教学时,学生的讨论不是很积极。于是,我课后就找来学生了解情况,,有的说“我们前面的同学,讨论时要转到后面,挺不方便的”,还有的女同学说“和男同学在一起讨论挺别扭的”……。综合学生反映的情况,我让他们3--5人自愿组合,并且每节课都按这个顺序坐。从此,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极高,因为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是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所以讨论起来比较融洽,充满了激情。
2、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讨论兴趣
讨论的题目不同于一般的问答题,教师要在结合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研究教学的需要和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讨论题目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易要适度,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和新颖性。如:在教《子女的义务和权力》时,由于课文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课堂上我首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子女都应享有哪些合法权益?”有的说“父母应该要把我们养大成人”,有的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隐私,父母不应该私自看我的日记”,虽然他们的语言不够精练,表达不够准确,甚至有些还有点片面和过激,但是他们却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说出自己对“自己应享有的权益”理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深化了他们对享有的权力的认识。
3、科学合理设计,找准讨论问题
讨论式教学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讨论,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最好能安排讨论。例如,在教《公民的权力》时,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但有的学生所说的权力就超出了法律的范围,我就针对这一问题让大家展开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力的时候要合法,使学生对公民的权力有了准确的认识,也增强了法制意识。
4、注重情感的培养
要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必须具备浓厚的情感色彩,我们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对学生的讨论活动产生影响。因为课文一般都是通过美好的大自然、幸福的生活以及学生周围的事迹来感染教育孩子,所以在备课时要进入“角色”,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撞击出心灵的火花。例如教学《珍爱生命》这一课时,让他们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失去亲人的事例,说一说失去亲人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痛苦和负担,使他们认识到一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这个家庭和社会,如果一个人轻生,那么就老者无人赡养,小的无人抚养,就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知道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加深了他们同亲人之间的情感,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能尊重他人生命。
三、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讨论式教学法,老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让学生在平和的氛围中学习。
2.在讨论教学活动中,学生虽是主体,但是教师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的组织和主导作用不能丢,只有合理调控讨论过程,一堂讨论课才能成功,否则就像脱缰的马一发不可收拾,因此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以能全面实现教学目标为根本标准。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叶圣陶先生多次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由这些教育思想得出教学的真谛: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素质。所谓“讨论法”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相互学习,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灵活运用
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局限,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最初往往是以“机械记忆”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学习获得的认识是片面的、肤浅的和外显的。“灌输”式教学,也很难解决学生思想中的许多疑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认同感,关键在于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能不能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由于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之间的差异,不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所持的态度可能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他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个人经验也可能与书本上的说法大相径庭。这些知识学习上的矛盾、实践过程中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有时会对书本知识产生怀疑。从根本上说,这些矛盾的解决要靠学生自己。然而由于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单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很难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而讨论式教学法则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难题,大家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第一,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提高比较、鉴别、分析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讨论是个学习互动的过程,通过对自我认识的反省和对他人认识的评价,提高学生进行批判和评价的能力。第三,参与讨论的关键是学生能清楚地向其他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要做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就要提高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四,对时事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力和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讨论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学生提高智力、整体发展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它使学生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进而学会帮助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增强集体意识;讨论教学法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相互论辩组织教学,它要求学生树立团体协作意识、增强竞争意识,培养自信、自强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还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由此可见,讨论式教学法对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氛围的把握。要有效地实施讨论法,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讨论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客观上形成了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居于被动地位的教学状况,师生难以很好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难以相互交流。而良好的氛围把教师放在主持人的位置,担当指导员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多地交给了学生,给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讨论的兴趣,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讨论,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
(二)讨论内容的选择。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其次,要符合社会实际,选择的内容要尽可能联系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热点。第三,要反映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选择的讨论题要能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意识。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 价值 程式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67-01
新一轮课改中,讨论式教学应用到各科教学的实践中,其对当前教学教育改革的推动性已经被很多教育专家与教师所认可。作为高中重要课程之一的地理教学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1 讨论式教学的价值所在
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具有开放性,摈弃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闭塞与单一的缺点。由于各国面对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科技水平、意识形态的不同,因而造成各国有关地理学方面的认识、政策与行为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比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环境治理的看法与做法就存在很大差异,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比较低,在直接应用很高的环保处理技术与淘汰低技术含量的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困难。这种差异性也给我们的地理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话题与思考,给讨论式教学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地理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无形中给我们的讨论式教学提供了现实的基础与前提。
由此可见地理讨论式教学的价值也就应运而生了,首先是课堂教学上,营造了每个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氛围,传统的教学方式之所以封闭就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展现。讨论式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实时的“问题”呈现中通过学生自我的“纠正”与教师的“指导”取得完善与改进。学生通过自学与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完成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训练了学生从现象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提炼思维的能力,达到习惯性思考的目的。从总体上看,培养了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而这就是新课程对我们教学新的要求与期望。其次是学生通过自学、自我表达、互相交流与辩论,从而发挥主体作用,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再次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精神,在有不同意见表达的时候,相同意见的支持变成了狭义上的合作,不同意见的最终融合让学生明白一件事不是靠个人单打独斗完成的,不同的意见也是对自己认识的一种很好的补充与完善,是必不可少的。
2 讨论式教学的组织
讨论式教学方式的组织程式大致是:主题选择个人学习小组学习集体讨论形成结论。在这一程式中可以根据自我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的进行优化选择,正所谓“文无定式,教无定法”。
2.1主题选择
由于地理学科是关于人与地理及其关系的学科,所以在人文地理中同样具备了很强的社会性,也就是说,地理教学同样要关注社会人文性。因此我们在做主题选择时就应该是从社会现象出发,而不是我们一些教师所认为的那样:老师抛出个主题,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注意问题是在社会人文现象中隐含着的,我们可以抛出社会人文现象,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找出自己所认为的问题所在进而进行主题敲定。如:现在出现的很多奇异的天气,这是个现象,在这个现象中很多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如厄尔尼诺现象、温室效应、人文行为对地球的影响等等,在各自的思考延伸下去都可以形成自己的主题,如:1、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后果,温室效应的影响,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等。这样具体的主题就会很有思想性和深刻性,也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具备人的认知规律的科学性。
2.2个人学习
个人学习其实就是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与整理资料的过程,当然是开展任何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就目前来看,如果是大的主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去收集与整理资料,小的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来完成,如根据确定的主题阅读我们已经有的教材或来时提供的图片与其他资料等等,个人学习不应该仅仅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掌握能应用到实际的知识,从而对这些知识进行主题探讨,在这两种不同的主题讨论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作出恰当的时间安排。
2.3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就是分小组的合作探究,要注意小组分配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安排在课堂上,也可以安排在课外。
2.4集体讨论
集体讨论是讨论式教学的主体部分,可由教师或科代表或另选他人主持。其实质就是各小组把自己的探究成果通过各种方式展示出来,在展示出来的同时,由集体学生一起进行完善与改进,最后进行整合与归纳。这里面可以补充,可以质疑,可以辩论,从而最终形成相对比较合理的结论。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优化策略小组合作研讨会
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交互合作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互学习方式,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小组合作讨论是合作学习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但这个被认为最有效的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变得低效和形式化。由于种种原因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点缀。践行合作学习的教师普遍有这样的感受:少了讨论。合作学习课堂失去了重要的特征,似乎又变成了传统的课堂;加上讨论。往往又费时低效,课堂变得嘈杂无序,讨论过程教师无法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监管。在这样的矛盾中,我就从讨论式教学的问题人手,寻求一种更加优化的讨论模式,从而使讨论式教学更加高效、有序,本文主要从对小组合作讨论环节进行反思并优化。
一、优化讨论环节
合作学习小组由前后左右同学为单位组成,每组一般按优生、中等生、后进生比例配编。小组编排可按两种方式进行:教师分配式——教师把具有不同观点和不同经历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既可以把不同性别和层次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也可以让每小组中有不同风格的学生”。自由选择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平时能相处融洽的伙伴。因为他们互相了解,彼此信任,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所以合作研讨会模式在小组内进行,能使学生间交流更顺畅。合作研讨会和传统小组合作讨论的区别在于,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位发言人发言,学习小组中的优秀生不再成为主角,它让中等或以下的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
1.合作研讨会的角色安排、流程和主要规则:
小组角色分为发言人、主持人和记录人。发言人,除组长外的其他小组成员,轮流发言;主持人,由组长或副组长担任,职责是主持和最后进行组内补充和总结;记录人,由组长或副组长担任,职责是记录和向全班展示研讨成果,回答其他小组的质疑。
讨论流程:发言人主动发言——小组成员点评——主持人邀请发言或点评——主持人总结补充——记录入向全班展示。
研讨会主要规则:可以自主发言或由主持人邀请发言;发言人发言时需站立(站着说),发言要简明扼要;记录人记录,其他同学聆听发言(坐着听);有支持、反对或补充意见,等轮到发言时提出;主持人和记录人海课轮流担任。
记录格式:
2.合作研讨会的主要优势
优势一:有序。传统小组合作讨论一般是整个小组对某个讨论主题进行同时互动交流。用“七嘴八舌”夹形容较为恰当,发言带有随机性。整个过程较为松散,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下,但合作研讨会有基本的研讨流程,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位学生发言交流,
“站着说、坐着听”让整个过程有序进行,同时这样的有序还体现在思维上,从中等生、学困生开始的研讨,最后由优秀生补充总结,使问题得到逐步深入探讨,由浅人深的剖析问题,直至问题的最终解决。这符合我们语文思维的一般规律。
优势二:高效。表面上看,传统的“七嘴八舌”式讨论在单位时间内,交流的内容较多,但实际上存在着简单重复、空话连篇的问题。合作研讨会发言内容被记录在案,避免不加思考胡乱发言的情况。另外,发言人在发言时不会被人插嘴打断,保持了思维的完整性,这样也使单位时间内的研究效率大大提高。
优势三:均衡。传统的小组合作讨论中,往往是优秀生“独霸一方”,中下等生“坐享其成”。久而久之,中等或以下的学生思维得不到训练,但思维的惰性和对优秀生的依赖性却与日俱增,这违背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合作研讨会研讨起点是从中、下等学生开始,最后由优秀生总结补充,从而避免了这一问题,也使得小组成员在思维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高,小组内部的发展更加均衡。
优势四:可控。传统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单凭小组展示,对小组讨论的内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最终的讨论结果了解非常有限,在同一时间内教师能够参与某几个小组的讨论。但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每个班有6、7个小组,教师无法参与所有的讨论,在多数课堂上,教师只是巡视,在这嘈杂的环境下,无法对每一个小组的讨论情况有所了解,可以说整个讨论处在一个不可控制的状态的。合作研讨会讨论过程中,始终只有一位学生发言,发言内容有案可查,主持人可根据组内讨论情况邀请组内成员发言,这样使得交流处于一种可控范围。
二、优化讨论内容
提高合作意义。语文课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是一个关系到合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要课前选准合作讨论的内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重点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知识,它往往值得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能加深学生对重点的印象。难点是因理论性较强,或因距离学生认知水平较远,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对此可以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进行讨论、各抒已见,然后教师加以点拨,加深理解、化难为易。其实讨论内容的选择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语文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中的客观的知识应该排除在外,讨论的内容应该是带有主观性的、争鸣性的以及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例如:在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大部分古文词汇的注释是没有必要去讨论的,需要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古文内容上需要理解、感悟和运用的知识点,能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方面。
三、优化合作氛围
教师适当调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获得一种尊重与快乐的感受,在自主思考、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合作成果。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来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觉、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责任感,是小组合作讨论的关键。因此在小组活动之前,我们要学生具备以下理念: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一员、都很重要、都能为小组出力、都有责任保障其他组员完成学习任务,只有所有成员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才算完成任务,激励小组成员的集体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评价的重心放在激励小组集体上,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展示其集体的观点和集体的成果,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小组成果,使每个小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可,体会合作的快乐,提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随时都会有意外问题发生,如果得不到教师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教师必须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仔细的观察和介入,给学生解疑释惑,及时给于他们有效的点拨和引导。对一些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缺席小组讨论的同学,应该有耐心和爱心,使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融入小组学习。对一些浑水摸鱼,爱开小差的同学,应及时纠正并耐心教育,以保证讨论顺利进行。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中我们应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我们应适当运用,不能流于形式,应注重实际效果。教学中只有不断探索,逐步完善,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科学地划分小组是开展讨论的基础
学生的兴趣、素质、基础各不相同,科学地划分讨论小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面向全体的教育目标,分组时可以优、中、差合理搭配,有利于讨论的开展,可以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讨论小组成员要相对固定,有利于资料的收集和分工合作。还可以根据讨论的内容灵活把握小组人数,二人、四人或多人不等。
二、提出有价值的讨论问题是实施的前提
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讨论题。一道好的讨论题,既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又能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能够引起学生极大兴趣,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精心设计讨论题,是一节讨论课成功的前提。讨论题的提出,既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也可以是老师提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但不能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的,需要通过讨论集思广益,交流启发来扩展思路,获得更多的答案,但又不能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太易的讨论没有必要,太难则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既要研究学生,还要研究教材。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分离定理,是学生首次接触遗传学内容,学生学习时总是感到内容枯燥抽象,概念多且易混淆,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准备好的鲜花,识别雌蕊、雄蕊,了解杂交的部位和杂交操作方法,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高茎和矮茎杂交后代全部为高茎时,停下来我问学生:如果你是孟德尔,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为什么全部是高茎?控制矮杆的遗传物质消失了吗?它哪里去了?没有消失为什么第一代没有矮杆植株呢?然后继续让学生观察第一代自交实验,在看到第二代中又出现了矮茎,而且高茎:矮茎 =3 : 1 时,我让学生继续讨论,如果你是孟德尔,你又能提出哪些问题,能得出什么结论?并且对前面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否作出解释,经过激烈的讨论并结合看书,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论:控制矮杆的遗传物质没有消失,在第一代中只是隐而未现,并且很快就掌握了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对性状等概念,前后只用了 20 多分钟,绝大多数学生就清楚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及现象,这样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在学习生物与环境一章时,很多学生总是分不开竞争、捕食、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在一节课上我出了这样一个题:螳螂在生殖季节,雌性螳螂总将与自己的雄性螳螂吃掉,以补充孕育后代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一行为属于: A 、竞争 B 、捕食 C 、种内斗争 D 、种内互助,很快学生就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答案是各执己见,我让不同观点的代表说明理由,最后引导学生利用概念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很快学生们就理解了这四种关系的根本区别。
三、教师严密的组织是讨论顺利进行的关键
1 、教师要深入讨论群体,进行必要的指导。由于学生在积极讨论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思维障碍,因而老师必须深入多个讨论小组,加入他们的讨论,同时予于必要的指导。教师指导必须得法,或指点迷途、或拓宽思路,也许是只言片语、或一点头、或一微笑都会让学生进入讨论的。
2 、把握好讨论时间的长短。如 5 分钟以内的讨论时间就太短,往往学生还没有进入角色就匆匆结束,就成了“做秀”;太长既耽误了时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会影响讨论效果,一般以 5-8 分种为宜。
3 、讨论时,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充分的辩论;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能强求学生沿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这有利于唤醒或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综合性。
安全科学既具有自然科学,又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一名合格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化工安全、消防安全、防火防爆、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建筑安全、通风工程、道路安全、灾害学、监测监控技术等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具备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安全法规等人文科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并能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第二,实践性。
安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运用所具备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去指导工程实践,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因此,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出能够从事安全技术科学研究、安全管理、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检测与监测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讨论教学法在安全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常用的安全工程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标准化实验法和讨论法等。案例教学法、多媒体体教学法和标准化实验法,能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事故案例,印象深刻,但此三种方法仍旧是由老师单一地向学生讲述,教学过程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注意力很难长久维持,但讨论式教学法能避免这种缺点,并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深厚的兴趣。
2.1讨论教学法概述
讨论教学法是针对课堂中某个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其主要形式有三种。
第一,泛谈式议题。
基于个人预习、初步质疑,由小组内部交流,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后,提出不易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归纳整理。
第二,探索式讨论。
这是集体学习的一种形式。对于“提出问题”,学生处于期待情景,老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种学习需要集体凝聚力,在探讨式讨论中,个体在同伴的帮助下,促进其产生有感染力的行为和竞争性的努力。该方法可以集思广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第三,辩论式研讨。
教师在学生展开讨论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是尖锐、激烈的意见,组织学生辩论,在辩论中开阔视野,发展思维。该方法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更关注讨论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得到发展。
2.2讨论式教学法适用范围
讨论式教学法主要适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但是对于案例较多的学科更加适用。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特点是综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案例较多,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性,积极去分析、解决问题,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上对安全工程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2.3讨论教学法的运用
第一,泛谈式议题。
安全工程专业是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比如安全系统工程教学过程,对于安全与危险的关系、安全检查表等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展开泛谈式讨论。通过讨论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根据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再通过讲授方式向同学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探索式讨论。
针对安全系统工程关于可靠性问题和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的章节可以通过探索式讨论,让学生针对现实生活常见的可靠性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引出可靠性、安全性、风险性、可靠度等相关概念,同时引导学生探讨人的可靠性分析。对于故障模式,教师可以提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故障模式分类,引导学生探索故障模式、原因、机理及效应等。
第三,辩论式研讨。
此方法与上述两个方法相比,讨论内容比较深入。对安全系统工程中事故分析和事故件分析,可以用此方法。通过分组让学生激烈讨论事故树的定量分析的计算方法,是运用最大割集,还是运用最小割集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每个方法的优缺点,以及计算过程。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辩论结果进行总结,然后再举两个不同的例子,让同学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使学生了解到什么情况下哪种方法更简便。
2.4讨论教学法的优点
第一,通过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认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第二,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产生专业课学习的深厚兴趣,培养读“活书”的能力。
第三,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产生不同的学术观点,拓宽专业学习的知识面,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学生通过探索发现知识产生、发展,培训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引导学生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化学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02(2013)05(a)-0057-01
引言
讨论法一般是由教师提出一个具体问题,在部分群体或者整个班集体中进行相互交流,每个人阐述自己的看法,每个人知道他人的思路建议,然后进行相互的指引,相互启发和共同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或教材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收集问题和想法,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做到全面的思考和心中有数,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体的研究,共同的讨论,相互琢磨问题,相互阐述对问题的建议个看法,尽量把每个人的思路综合起来,让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更加全面更加透彻,是一种促进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法。在有些关于教学方法研究的书本中有这方面的定义:讨论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辅助或者指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讨论为主的自学方法。它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自主的主动学习,收集材料积累材料掌握材料,并培养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个人理解和单方面看法和论述。在这样的基础上,与其他学生进行全面合理的交流和沟通,同时获得他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见解,思维方式和问题结论,让每个学生在头脑中都有更多的看法和意识,这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或者说是一种融合集体见解和智慧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培养学生虚心向他人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阐述个人观点有一点的帮助。
1.讨论式教学特点
讨论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开放性。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多多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学习。所以在整个教学中,比较开放,随意,没有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没有传统课堂的老师独自一人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一动不动认真的听。在开放式教学中,老师不在起主讲作用,而是起辅助指导作用,学生是绝对的主讲者,教师更重要的是凝听和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这样的教学变得活跃,不再沉闷。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的自我见解和个人理解的融合达到对问题的基本理解。
2)自主性。学生是这样的教学方式的主体,而不再是学生,所以每个学生要充分发挥个人的自主性,积极的参与讨论。在讨论中,积极获取他人的想法和思路,得到他人的见解和建议。学生自主的参与讨论和学习,在自学中思考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对某一问题实现全面的了解。这样的自由探讨更容易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在讨论中学习。
3)随意性。在讨论式教学中,随意是很大的特点。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有更多的束缚,因此在讨论教学中会表现的更加随意,不会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可以很远的和他人交流和交换看法意见。在这样随意和快乐的氛围下,学生更能很好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同时每个人学生都比较轻松自由,这样的情绪下,学习不再是一种压抑,而是一种快乐,一种交流和沟通。
4)互动性。讨论式教学中,互动性最为重要。讨论的基础就是每个学生进行互动,它是教学方法中的突出特点。学生的参与贵为重要,越多的人参与讨论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互动的学习就是向别人请教,老师也可以参与进来而不只是起指引作用。这样的方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有活力。参与更多的互动,讨论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2.讨论式教学组织形式
2.1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老师想让学生对某一章节有更加全面的记忆和理解,事先需要准备一个完整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这样的问题,基本能全面概括整个章节的知识点和重点掌握内容。因此,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学生的启发,理解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比如在学习元素硫那一章节,单纯的提出问题“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这一问题,就比较全面。硫的氧化物有很多,化学方程式较多,化学实验较多,每一个问题的讨论都能促进学生对这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硫的性质、用途,关于硫的实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等。这些问题的讨论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学习。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最后进行课堂的考核,一个人的讲述让更多的人进行补充,都是很好的教学。
2.2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讨论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点部分。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实验注意事项等等。这里面的每一步都是重点内容。所以对整体实验操作过程的讨论时非常有必要的。而且现在化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来进行讲解和传授。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讲解、归纳和记忆,对整个实验都有很好的理解作用。每个学生的归纳已经可以表现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知程度,也可以表现出对问题的理解情况。每个人对实验室的理解和小知识点不尽相同,对实验的微小部分、重要知识点把握的不够清晰,所以课堂的讨论对这一问题可能进行相互的弥补和改善。最后老师可以对完整的实验进行操作,重点提醒应该要注意的部分,这样的教学比较全面。学生掌握知识点也比较完善。
2.3对课后习题进行讨论
对习题进行讨论,主要是让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发现问题,更多的发挥个人的见解和能力,但并不是说让学生进行抄袭和对照。
一、优选教学内容,在兴趣中开展讨论
兴趣是促使学生不断开展讨论的内在动力。新奇、有趣、贴近学生身心的问题最容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对于教师,必须努力创设契合学生内心需要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深入讨论,不断探究。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充满着新奇。例如,搬家是我们生活中会遇到的事,学生有曾亲眼看见的,也有自己亲身参与过的,在教学“小数乘以或除以10,100,1000”的内容时,在新课开始时,我便为学生创设情境:“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完成小数点的‘搬家’,看看我们怎样让小数点正确地搬家。”学生一听立刻心生好奇:生活中我们会搬家,可是小数点怎么会搬家呢,这是怎么回事呢?它怎么搬?往哪里搬?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出示相关算式让学生讨论,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开展讨论。
在兴趣中让学生积极观察,主动思考,让学生针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开展讨论,从而让他们自主发现,活动创新。教师优选教学内容,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开展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更能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本领。
二、开启学生思维,在转化中开展讨论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讨论式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讨论式学习方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按部就班,正襟危坐,接受知识的学习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核心,让他们主动参与讨论,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数学教材中,整数和小数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内容,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如在教学“除法”的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模式:首先出示算式①2800÷35=80,然后让学生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除以100,让学生写出算式。商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通过运用商不变的知识,顺利写出了算式②28÷0.35=80,从而实现了除数为小数的除法运算。同样,再让学生将算式②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100,此时的算式又是怎样?商发生变化了吗?我立即写出算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学生经历了整数和小数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讨论的结果很快得出,即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100之后,商也是不变的。
和谐融洽的氛围,宽松愉悦的环境,学生都会认识到自己在探究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有两个学生,他们将除数0.35乘以100,变成了整数,被除数却忘记了乘以100,结果得出的商是0.8, 后来其他的同学相互帮助,找出了原因,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改正。笔者了解情况后不仅大加赞扬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还将这一问题进行了拓展,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让学生展开探究讨论,使学生感受到问题需要讨论,在讨论中可以发现问题,讨论使自己的学习更深入,同时让学生也学会了讨论。
三、设计开放问题,在操作中深化讨论
开放的习题,是对学生传统解题思路和思维的挑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讨论中创新。
小学数学高年级练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长60cm、宽45cm、高35cm的长方体容器中装满了水,现将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子浸没在水中,然后取出,则容器中的水面高度下降了4cm,则这个石子的体积是多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实验演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理解减少的水体积即为石子的体积,它的体积等于容器的底面积乘以水下降的高度。尽管如此,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部分学生仍然一片茫然。基于这样的情况,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创设过程,笔者将全班同学带入科学实验室,几个人一组,实验台上摆放着长方体的玻璃容器、尺和不规则的石子。让学生自由操作,参与实践。实验中,学生情绪高涨,人人参与,互有分工,有的倒水,有的放石子,有的测量读数,有的记录。大家经过试验、观察、讨论,从而切实认识到:水面之所以出现升降正是由石子引起的,水变化的体积就是石子的体积。学生在分析观察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实践是获取科学认知的重要途径,明白了成功需要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讨论式教学实践,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更能让数学知识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广大数学教师应将这样一种极富创新,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方式渗透在平时的点滴教学中,不断诱导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探究,从而真正让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舞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设置问题;课前准备;组织讨论;反思总结
当前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主要是以老师讲授为主,但由于内容多、学时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笔者从事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该方法以教材为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互相讨论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该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设置课堂讨论的问题
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核心是问题,所以,对要讨论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问题应该具备这些特性:首先,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并且问题的答案学生尚不清楚。其次,问题尽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法。最后,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并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欲望。例如,我们在讲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时候,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例如,“医院里两个孩子同时出生,由于护士的疏忽,把孩子放在了一起,结果分不清孩子是哪家的了。经查一个孩子的血型是A型血,另一个是O型血。两对夫妇的血型是:一对是男A型女AB型,另一对夫妇男A型女B型,如果你是医生,你能确认孩子是谁的吗?”让学生对该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很自然地就可以过渡到对孟德尔的遗传定理的讲解。依据上述问题设置原则,笔者在每次课堂教学中都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充分做好讨论的课前准备
课堂讨论要想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章节的课堂讨论之前,将要讨论的内容告诉学生,并给他们一些需要阅读的资料让学生自学。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名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辅导,将班级进行分组,由他们带领小组进行准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逐渐地调动起来。课堂讨论式教学一般都是针对当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的,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
三、合理组织课堂讨论活动
有了充分的准备,接下来关键就是要组织好课堂讨论了。老师要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可以先挑选两名学生对本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阐述。接下来学生根据阐述和自己的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老师可以回答问题,然后再提问,再回答,这既是一个教学过程,更是一个能够暴露学生学习问题的过程。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老师将学生讨论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突出重点及难点。
四、课堂讨论课后及时反思总结
课堂讨论中可以暴露出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偏差和不足,通过老师的讲解与指点,学生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然后在课后能够及时地反思和总结,就可以更好地找到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经过几年的生物课堂讨论式教学,每堂课学生的发言率都在80%左右,开始沉默少言的同学到最后都可以踊跃发言了。学生对通过课堂讨论式教学讨论的内容的理解、记忆和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经过一个阶段的课堂讨论式教学之后,学生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教学的思维习惯。总之,课堂讨论式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并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严景华.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1997(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