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生活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活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16 14:32: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生活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生活调查报告

第1篇

调研报告

可行性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三年级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关于修建旱冰场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青春交际舞协会的可行性报告

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中学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高校调研报告之外联篇

高校调研报告之人力资源部

赴北京朝阳区东风乡辛庄村调研报告

甘肃西部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

对宿迁医改调研报告“十点质疑”之回应

锣鼓书目前的传承机制

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调研报告

下乡期间调研报告

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

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德钦县奔子栏之行调研报告

大学生学车调研报告之调查方案

大学生食品消费市场调研报告

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开题报告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劳尔的故事之劳尔的社会调查报告

北京图书市场调研报告

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上)

安阳师范美术学习实习教学调研报告

关于火眼晶睛的调研报告

关于二十岁之前废掉的可行性报告

《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评介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我国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少儿读经解经点评录》可行性报告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2篇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xx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第3篇

作者:王伟 曹德英 赵兴茹 何义芳 于树宏 倪志宇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关于农村新合作医疗体制建设探索与实践》、《区域性氟斑牙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安国中药材价格的调查报告》等一大批优秀的调查报告脱颖而出,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和研究,促进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了广泛欢迎,参与学生人数逐年增长,课题质量日益提高。药学专业专家、博士带领学生考察黑崖沟村药用植物资源和中草药的生长情况,设计出“木本与草本藤木药材结合种植”的致富之路。药学生开展中药栽培技术指导示范、成果转化推广、信息咨询传播等系列服务,开展野生中药资源调查、天然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寓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于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专业科研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实践形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用知识回报社会主动性和积极性。临床医学专业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全国食管癌高发区邯郸磁县,从饮水、饮食习惯、家庭经济状况、防癌意识等方面进行走访、调查,撰写出食管癌高发原因的社会调查报告,并提出对策。将专业知识、德育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三结合,利用医药院校专家、技术和信息优势,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革命传统教育相辅相成,为百姓送温暖解忧急的同时,让同学受锻炼长才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创新外延扩充———深入社区,探索建立医学、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模式

随着医学向生物医学—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具有扎实知识、精湛医术、高尚医德、严谨医风”的高等医药人才成为了高等医药院校的重任。美国的医学院校让学生走进医院为病人提供基本护理,开展“关爱生命”义工活动,培养医学生的道德情感[2]。我们积极探索医学、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模式,不局限于开展义诊、健康宣传等传统医学活动,将其拓宽到社会医学领域,引导学生把专业知识内化为关怀人生、尊重生命的内在动力。我们在全省各地的社区建立了多个稳定的社会服务实践基地,与办事处、居委会开放合作、优势互补,长期有效地开展活动。扁鹊医学社赴安国社会实践小分队“、奥运北京”社会实践服务团、爱心医疗服务队、扶老助残小分队、义务导诊小分队、农村医务人员培训服务团等小分队各有特色,从医学、心理、社会多角度增进人民健康。医学生们与孤老、军属等长期结对,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导和心理疏导。爱心小分队成员每周六日去看望市福利院的孩子,组织他们课外拓展学习,通过游戏讲授生活、文化知识,用线串成“心”形的纸鹤抚慰了孤残儿童的心灵。研究表明,人一生中所用到的知识只有20%是在学校里获得的,其余80%是在社会适应中取得的。内科小组讨论了一名冠心病患者显示频繁的早搏的心电图,儿科小组发现了一名患蛔虫病的儿童,头发稀黄,智力体力发育缓慢……让学生早期接触病人、接触社会,既让当地群众得到了良好的医疗建议,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机会。

医药院校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意义

1.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为当地群众做义诊体检,亲手处治一些简单的病例,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疾病和诊疗过程的认识。通过与病人的交谈和接触,学生切实的感受到病患的痛苦,激发了探索医学奥秘的求知欲、积极性。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今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人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必要的社会知识和实践锻炼。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了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自身成长。从与人民群众的接触和交流中,从活生生的事例中,大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偏远的乡村,学生直接接触、亲眼目睹了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切身体验到病人的疾苦,激发了学生们改变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3.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进行社会调查、科学实验、组织科普讲座等活动,大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现实感性素材。结合专业开展的科技攻关活动,需要学生具有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精神、缜密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得到了升华,持续的创新体验发展和提升了创新能力。4.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社会服务中学生要与社会各层次、各类型的人员打交道,学会了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技巧。购买运送医药器械、协调与当地政府的关系,适应农村艰苦的条件等具体任务,为今后学生适应社会、担负社会重任打下了良好基础。社会服务活动是高等医学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生高尚医德医风的重要手段。立足校园、走向社会、服务人民、实践育人的社会服务活动,能够提升所在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促进医药院校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医学、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模式,促进了大学生“专业服务社会”意识的增强;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三结合”,实现了专业教育和早期科研实践的顺利对接的同时,深化大学生国情、农情和民情教育,对于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医药创新人才意义重大。

第4篇

此项调查报告以成都的藏族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结合访谈法、文献调查等其他调查方法进行调查,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着重研究了藏族大学生学习汉语的环境、方式、态度以及实践等方面,并且针对得出的结论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希望广大读者以及关心藏族大学生以及藏族文化的人们能够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增进对藏族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了解。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汉语学习;民族团结;文化环境

藏族主要活动在青藏高原地域,同时分布广泛,遍及四川、云南、甘肃和青海等多个省份,因处于较高寒的地域,使得藏民族有着很强的生存适应能力。藏族是我国历史文化积淀最久远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一直吸引着包括国人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随着越来越多的藏族大学生离开藏区去到祖国其他地方学习和生活,他们也越来越成为藏族文化传播的使者,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群体,我们针对成都的藏族大学生(其中大部分来自西南民族大学)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包含其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1、普通话的学习

大部分藏族大学生都可以熟练的运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其普通话的学习主要来自于课堂,可见现行教育制度极大的促进了藏族大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藏族大学生他们内部交流时最常用的的还是藏语,其实这也很正常,老乡遇老乡,说几句家乡话会让人倍感亲切。与此同时,现代传媒也对其普通话的学习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藏区经济整体来说不如东部沿海地区发达,但在国家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藏区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藏族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改善和提高,这就为影视、电台、网络等传媒的普及提供了物资基础,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传媒将在藏族同胞的学习生活和甚至以后的工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报考大学时有65%的同学没有考虑过语言差异的影响,整体来说他们对快速的融入新的环境是很自信的,当然这也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加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所以把语言作为了次要因素来考虑.

2、对爱情与家庭的看法

随着藏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的不断开放,藏族同胞在爱情方面对非本民族人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这在藏族大学生这一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有55%的藏族大学生人选择可以接受不会说本民族语言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在子女教育问题上,58%的藏族大学生愿意让子女从小就学习汉语。

3、日常生活与个人心理

尽管大部分藏族大学生都可以熟练的运用普通话与人交流,但毕竟汉语不是母语,在加上文化上的差异,使得藏族大学生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日常生活、课堂等方面存在过语言交流问题的高达75%(共计181人),其中尤以在人际交往方面可能遇到交流问题的人最多,交流上出现的问题也给藏族大学生心理方面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曾有研究表明,藏族大学生在成都就读与在拉萨就读在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因子及总应激量上达到显著水平。在此项调查中,曾经因为语言差异而感到自卑、沮丧、难融入圈子或产生其他负面情绪的有118人(50%),其中这种负面情绪有很多的有17人,有一些的有101人。这是非常值得大家所注意的一点。

4、学习方言

中国是一个方言极为丰富的国家,方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扮演者重要角色,对于任何一个外来着来说,如果要想深入的融入当地的文化环境,方言是一个不可不提的因素。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在成都学习的藏族大学生,他们毕业后会有相当一部分选择留在成都或者四川的其他地方工作,所以,四川话也就成为藏族大学生生必须了解和学习的部分。而四川话和普通话相比是有较大差别的的,在此项调查中有59%(137人)的同学认为四川话是“来成都后遇到的最大的语言障碍”,毕竟藏族大学生中的绝大部分在成都学习和生活的时间不长,所以这个结果也在情理之中吧,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越来越适应天府之国的文化和生活环境。

随着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们对藏族文化的了解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而藏族大学生也必将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本文为西南民族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第5篇

【关键词】目标管理 高职学生 人文素质 培养与考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94-02

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学生长期自我培养、自我积淀的结果,其关键在于学校的重视和引导,核心在于学生的自觉意识。面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实问题和困难,我们在加强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的同时,应创新性地开发人文素质养成课程,充分调动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人文素质的自我养成教育,实现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一、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考评实施方案

高职院校应把人文素质养成作为独立一门课程,列入各专业培养计划,纳入学籍管理指标,贯穿整个高职教育过程,在总学分中记为2个学分,并作为优秀毕业生的重要评价标准。同时,制定科学全面的人文素质养成目标和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大学期间实现人文素质养成的总体目标,促进学生从“要我发展”转化为“我要发展”,实现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自我养成。

(一)人文素质养成课程内容。人文素质养成课程贯穿学生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主修内容包括人文类必修课、人文类选修课、人文类讲座、校内文化和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经典阅读等,毕业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测试,包括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人文素质综合测试。

(二)课程管理。人文素质养成课程由各教学部门管理,各班学习委员协助辅导员进行汇总统计,并进行最终评分。

新生入学时给每位学生发放《人文素质养成手册》,手册包含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案例警示、人文素质养成目标、课程内容分项考核表、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与考核汇总表、相关证明材料粘贴页。由辅导员举办专题班会,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按照手册所列的学习任务在大学里进行人文素质自我养成。

人文素质养成课程涉及的内容由学校相关部门协同完成。例如,人文类必修课由学院公共基础部或思政部统一组织管理和考核;人文类选修课、人文类讲座由教务部门统一组织管理和考核;校内文化和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由学院团委和各教学部门组织管理和考核;经典阅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由各教学部门组织管理和考核,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由各教学部门协同就业管理部门组织管理和考核;人文素质综合测试由各教学部门配合教务部门统一组织管理和考核。

(三)成绩管理。成绩管理需要明确各项分值、评分标准和成绩评定。

1.各项分值。人文素质养成课程共计100分,完成课程所列相关学习任务即获得相应分数,由各班级学习委员协助辅导员进行汇总统计。其中,人文类必修课占10%,人文类选修课占10%,人文类讲座占10%,校内文化和实践活动占10%,社会实践活动占10%,经典阅读占10%,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占10%,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占10%,人文素质综合测试占20% 。

2.评分标准。人文素质是科学知识、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而形成的一个内在稳定的特质的外化表现,难以进行精确的评分。因此本课程以引导学生加强人文素质自我养成意识为目的,具体考核中,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其中,人文类必修课、选修课按否决制计分,只要有一门课考试不合格,该项即计为0分。人文类讲座、校内文化和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自主阅读则以参与次数和参与效果进行评分,完成规定的参与次数并按要求提交成果合格则获得相应分数,成果优秀者得分更高。此外,由学生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和辅导员在毕业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并组织学生参加人文素质综合测试,这三方面体现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综合评价。

3.成绩评定。学生毕业前,辅导员组织各班学习委员收集《人文素质养成手册》,进行汇总评分。总分7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并根据成绩颁发《人文素质养成证书》。

二、人文素质养成目标与考核办法

(一)人文类必修课。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强调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通识性,注重学生基本人文素养和方法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类课程,心理健康、卫生、安全教育类课程,语言应用类课程。养成目标:完成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应用写作等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人文类课程,成绩合格。考核办法:人文类必修课学习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各门课程由相应的科任教师进行考核,课程全部合格者得10分,否则该项不得分。

(二)人文类选修课。由学院教务部门对人文类选修课程进行系统规划,增设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方面。养成目标:选修3门人文类课程,成绩合格。考核办法:人文类必修课学习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学生完成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选修课学分,课程全部合格者得10分,否则该项不得分。

(三)人文类知识讲座。定期举办丰富多彩、针对性强的人文知识开放性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养成目标:大学3年内至少听取5场人文讲座。考核办法:人文类知识讲座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由活动组织方进行考核。每听取1场讲座得2分。

(四)校内文化实践活动。每年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组织各种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包括各种社团活动、文艺晚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征文评比、古典名画欣赏、影视评论、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对艺术的认识及对美的追求,在参与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养成目标:大学3年内至少参加6次校内文化实践活动,其中2次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考核办法:校内文化实践活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由活动组织方进行考核。其中参与分值满分6分,每参加1次得1分;相关作品获得校级三等奖以上奖项的,每项得2分,满分4分。

(五)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投身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学考察、科研活动和社团活动中自觉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学雷锋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学生个人参与的社会兼职活动等。养成目标:大学3年内至少参加2次社会调查,并提交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质量优良;大学3年内至少进行3次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效果良好。毕业实习另行考核计分,不含在此项计分中。考核办法:社会实践活动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其中社会调查报告占5分,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占5分。完成1次社会调查并提交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得1.5分,调查报告被评定为良好以上或获奖的得2.5分,由各班辅导员组织考核。完成1次社会实践活动得1分,完成1次并获奖得2分。依托各社团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组织方进行考核确认;个人自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由辅导员进行考核确认。

(六)经典阅读。列出指导阅读书目,鼓励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每学期举办读书主题班会,指导学生阅读。养成目标:大学3年期间至少阅读4部经典原著,每阅读1部原著提交2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和心得,读书报告质量优良。考核办法:经典阅读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每完成阅读1部经典原著并提交2000字以上读书报告或心得并合格的,得2分,读书心得被评为良好以上等级的得2.5分。

(七)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毕业实习不仅是学生将专业知识从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在社会中练就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考验个人职业道德的一次真实社会经历。由学生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综合素质给予评价,包括实习中表现出的人际沟通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该项考核可与招生就业部门每年进行的用人单位满意度等相关调查相结合,在调查中加入对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考核评价内容。养成目标: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人文素质满意度良好。考核办法:该项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5个等级,前4个等级分别得分9分、8分、7分、6分,评价为不合格的得0分。

(八)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辅导员在学生大学3年中,对学生生活、学习多方面进行管理,是对学生最为熟知的老师,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由辅导员根据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观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养成目标: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等。考核办法: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评价细则与实习单位评价办法相同。其中各班优秀等级的学生不得超过20%,良好等级学生不得超过30%,中等级的不得超过30%。

(九)人文素质综合测试。以定性为主的人文素质综合测试不是判定学生人文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但可从一定层面反映出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是重要的参考标准。可组织制定人文素质综合测试题库,于学生毕业前开展人文素质标准化考试。考核内容包括人文科学知识、人文精神两方面,分值比重各占50%。人文科学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最常见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社会时事等多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人文精神主要考查学生心理健康、日常行为、价值观、人生观、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养成目标:知识面广,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考核办法:人文素质综合测试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20分,根据人文素质综合测试得分情况转化为20分制计分。

总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关系到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智慧水平的提升。应提高大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使其成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温汉华.浅议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喻红丹,杨华山. 论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6)

【基金项目】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中青年课题

第6篇

一个案例

这样说,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家乡在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孟娜是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03级学生。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2003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北京。

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孟娜所在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一要花车费,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但她并不是惟一的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19.4%来自农业大学,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有13.7%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吃饭以外的消费上。49.8%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有45.6%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贫困。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生活中遇到困难时。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有66.2%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课余时间的安排上。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4.1%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仅有4.1%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超市购物;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95-02

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培养和塑造直接影响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没有高素质的消费者就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封闭的校园里,容易形成心理趋同倾向,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各高校校内市场日趋完善。在高校校内超市因其顾客群身份的特殊性、区域封闭度高及市场竞争较小等原因,呈现出有别于校外超市的一些特点。为了了解这些具体而细微的特点,挖掘校内超市背后的动机,我们作为西安市西安文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开展了一次大学生校内超市消费行为的问卷调查。大学生超市购物行为是研究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人都对超市购物现象、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较少涉及影响大学的超市的定量分析。为此,本文以西安市为例来研究大学生超市购物的差异分析及影响因素,愿能为校内超市经营者提供可靠有效的营销策略,也希望广大在校生能深切认知自己的消费行为,促进其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法。

2.研究对象。以西安市4所高校在校本科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投放问卷800份,选用分层抽样,回收有效问卷720份,回收率90%。其中女生531人,男生189人;大一84人,大二412人,大三180人,大四36人。

3.研究工具。采用自编《大学生超市购物情况调查问卷》。采用Likert5级评价法,即从“5”到“1”分别表示从“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问卷从超市购物月平均消费、购物重点、购物频率及恋爱费用四方面调查。问卷α信度系数值为0.687,表明其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问卷效度检验的α系数值为0.941,表明其有较高的效度。

4.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和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基本结果分析

1.大学生超市购物情况。大学生超市购物每月花销基本不超过150元。每月花费低于50元的学生占14%,50~100元之间的占37.0%,100~150元之间的占31%。也就是说,五分之四的学生每月超市购物花费并不超过150元。每月花费150元以上的学生占18%。从抽样结果来看,西安大学生的校园超市消费在一个较低的范围。

2.大学生恋爱购物情况。从抽样结果看出,每月花费低于50元的学生低于12%,50~100元之间的占15%,100~150元之间的占30%,每月花费150元以上的占43%。结果显示,大学生谈恋爱时去超市购物的花费明显增多。

3.大学生在超市购物中的行为习惯。从抽样结果来看,大学生在校园超市购物主要以日用品和零食为主。其中,生活用品28%,零食26%,学习用品17%,水果16%,饮料11%,娱乐用品2%。

4.大学生对超市购物的频率。大学生去校园超市购物的频率总体来说并不高,选择每天都去的学生占6%,经常去的占25%,偶尔去的占61%,基本不去的占7%,从不去的占1%。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超市购物的意愿不是很强,其行为意愿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大学生超市购物的差异分析

1.不同性别对大学生超市购物的差异。从表1可见,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超市购物中的重点不存在差异,购物频率和月消费存在差异,恋爱费用差异显著(P

2.不同年级对大学生超市购物的差异。从表2可见,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超市购物中的恋爱费用、购物频率不存在差异,生活费和购物重点差异显著(P

3.不同月生活费对大学生超市购物的差异。从表3可知:不同生活费群体的大学生在超市购物中恋爱费用、购物频率存在极大差异(P

四、现状与对策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大学生超市购物的基本情况:对大学生超市购物在性别、年级及月生活费方面进行了差异分析,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大学生超市购物的月生活费、购物重点、购物频率、恋爱费用存在显著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1.超市购物每月基本不超过150元,超市销售的商品大多是生活日用品和食品。物品种类是大学生超市购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购物频率不存在确定性。

2.月生活费、恋爱费用、购物频率和购物重点是影响大学生超市购物的主要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超市消费,其与超市购物消费成正相关关系。

3.月生活费、购物重点和恋爱费用是影响大学生去超市购物的主要因素,并影响着大学生去超市购物的频率,三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通过对上面现状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对策:①要求产品的多元性、针对性、专业化。②超市应针对情侣推出情侣大礼包、情侣杯子等产品。

参考文献:

[1]武松,贾媛,等.上海高校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2013,(3).

[2]陶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商贸,2011,(26).

第8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活满意度 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Survey and Analysis

――Take a Norm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CHEN Mei, XU Su, CAI Jingxi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35)

Abstract The student population is the hope for the future,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state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it is vital of their life satisfaction. So college life satisfaction surve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a selected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surveyed 195 college students, the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examin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ubjects on life satisfaction in different grades, gender, profession and family backgroun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survey

近代以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但关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放在精神生活水平上。人们渴望了解、评估自己整体的生活水平。心理学的兴起与广泛应用为人们实现这种愿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生活满意度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总体评价。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大学生群体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目前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对我国以后在居民生活水平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有着突出的重要性。本文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学院的大研随弧痒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化方法在安徽某师范学院发放调查问卷共230份,回收21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195份。回收率为95.65%。

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采用自编量表施测;所有数据的统计处理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生活满意度总分的年级、性别、专业、城乡差异

2.1.1 生活满意度总分的年级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对195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大一的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值最高,大四的满意度均值最低。大二、大三居于中间。从整体来说大一的学生生活满意度跨度最大,大三大四次之,大二学生跨度最小。

2.1.2 生活满意度总分的性别、专业、城乡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性别、专业、城乡差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女生生活满意度的均值高于男生,且标准差显著小于男生,说明女生的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值代表性要好于男生;文史类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略高于理工类学生,且文理科学生分数的标准差较为接近,可见二者有相似的代表性;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2.2 学业满意度总分的差异

2.2.1 学业满意度的年级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195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学业满意度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大一的学生学校满意度的平均值最高,大三的满意度均值最低。大二、大四居于中间。从整体来说大二的学生学校满意度跨度最大,大三大四次之,大一学生跨度最小。

2.2.2 学业满意度的性别、专业、城乡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大学生学业满意度的性别、专业、城乡差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女生学业满意度的均值高于男生,但是标准差大于男生,说明女生的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值代表性没有男生平均值的代表性好;文史类大学生学业满意度略高于理工类学生,而且文史类学生的学业满意度分数的标准差高于理工类,说明理工类的分数更具有代表性;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学业的满意度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2.3 友谊满意度总分的差异

2.3.1 友谊满意度的年级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195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友谊满意度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大三的学生友谊满意度的平均值最高,大四的满意度均值最低。大一大二居于中间。从整体来说大四的学生友谊满意度跨度最大,大一大三次之,大二学生跨度最小。

2.3.2 友谊满意度的性别、专业、城乡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大学生友谊满意度的性别、专业、城乡差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男生友谊满意度的均值高于女生,但是标准差大于女生,说明女生的友谊满意度的平均值代表性比男生平均值的代表性好;文史类大学生友谊满意度略低于理工类学生,但是文史类学生的友谊满意度分数的标准差低于理工类,说明文史类的分数更具有代表性;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友谊的满意度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2.4 环境满意度总分的差异

2.4.1 环境满意度的年级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195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环境满意度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大三的学生环境满意度的平均值最高,大四的满意度均值最低。大一大二居于中间。从整体来说大三的学生环境满意度跨度最大,大二大四次之,大一学生跨度最小。

2.4.2 环境满意度的性别、专业、城乡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大学生环境满意度的性别、专业、城乡差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男生环境满意度的均值高于女生,但是标准差大于女生,说明女生的环境满意度的平均值代表性比男生平均值的代表性好;文史类大学生环境满意度低于理工类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环境的满意度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3 讨论分析

3.1 年级

蔡曙光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做了调查,认为年级越低,对大学校园生活满意度越是不满意。他认为新生入学前,大多对自己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报存许多幻想,一旦报到入学,亲自体验以后,发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落差很大,就感到很不满意。辛勇也做了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及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在一般生活满意度方面,二年级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最低,与其他 3 个年级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但是从笔者的调查结果来看学院的大杨骡度的顺序由高到低分别是大一、大娶大盯大四捎诖笱У慕萄J接敫咧械牟煌辛顺浞值淖杂墒奔淙プ鲎约焊行巳さ氖拢虼俗杂陕舛冉掀渌瞿昙蹲罡摺O喾矗笏牡难谛K哪辏匝5幕肪匙钗煜ぃ;肪持械谋锥艘仓赖淖钋宄运堑难B舛茸畹汀?

3.2 性别

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学院的大研旁大掩学业方面的骡度具于男性大研性大掩环境、友谊方面的骡度高于旁大眩

3.3 专业

从整体水平上来说,文史类学生的满意度高于理工科。但是理工类学生在环境满意度上高于文史类。笔者猜想这可能与现在社会的就业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在就业难度相当大的今天,文史类专业的就业前景远不如理工类广阔。在如今高学历人才遍地可见的人才市场中,文史类学生更难就业,所以他们对于环境的满意度要低于理工类。

3.4 城乡

调查发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友谊方面的满意度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笔者做以下分析: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可能家庭条件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略微好一点,家庭条件的差异会体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所以可能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容易收获友谊,因此他们对这方面的满意度要高一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对环境等各方面产生满足感。

4 建议

(1)优化奖助学金发放制度,为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根据本文的调查,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说明家庭经济收入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很多贫困的大学生因为生活的艰辛,体会不到大学生活的美好。因此,学校要优化奖助学金的发放制度,适度加大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奖助学金发放的力度。并且创造机会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的岗位。(2)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尤其是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大一新生刚到学校,由适应环境和角色转换等方面的问题引起的心理不适应应受到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重视。大四学生由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应及时解决。为大学生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3)加大学校娱乐与休闲设施的建设,考虑到性别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男女生生活满意度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这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学校还应该加大对女大学生生活水平的关注程度,由于女性学生比较敏感,并且容易对生活产生不满,所以对她们给予更多的关怀是必要的。

通讯作者:徐速

参考文献

[1] 张涛,梁执群.医科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2009(8):22-067-02.

[2] 蔡曙光.大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5):47-51.

[3] 辛勇.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及相关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100-102.

[4] 孟慧.认真性与下属工作满意感――变革型领导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05.28(5):1237-1239.

[5] 陈红,黄希庭,郭成.中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817-820.

[6] Diener E,Chinstie K,Napa S,et al.Positiv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 satisfaction judgments:global happiness is not the sum of its parts[J].Happiness Stud,2000.1:159-176.

[7] 陈利娜,张建新.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4):222-224.

[8] 金盛华,田丽丽.中学生价值观、自我概念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58-63.

第9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教学;新路径

作者简介:万泽民(1955-),男,江西抚州人,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教授;

徐定高(1983-),男,浙江临安人,浙江农林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重点教改课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2JGZD0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38-02

独立学院作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是更好更快地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其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基础较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证明,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是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的突破口,而注重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调查相结合,教师精心指导与学生亲身体验相结合,动脑动手动口与素质能力提升相结合是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一、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独立学院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办事能力和协调能力,但多数学生文化基础不够扎实,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习惯养成较弱。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达到的效果第一步是入耳,而关键在于第二步入脑,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基础,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则是核心。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要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课内实践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如“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积极探索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任课教师要加强对教材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把握与运用,用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去支撑教学,把高深的理论化为丝丝春雨,去滋润学生、感动学生,真正达到使科学理论进学生头脑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单纯依靠理论灌输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还远远不够,并且会受到硬抵制和软对付。所谓硬抵制,是学生在课堂上讲话,不回应教师的问答,拒绝互动,师生冲突危机加剧,课堂秩序不稳定,师生情绪受挫,教师事倍功半;所谓软抵制,是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各自干自己的事,比如玩手机、做其他课程的作业、看其他书籍甚至睡觉等,不干扰他人,但对教师的授课充耳不闻。

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对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至关重要。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在教学中做到紧密关注社会生活、紧扣社会生活的热点。课堂上应尽量给学生多讲一些国内外发生的热点,巧设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这样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必须运用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首选方式,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的。案例教学就是用简单而生动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得出结论,印证理论观点。案例教学能融会贯通基本原理与实践社会生活,与历史背景、历史事件、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学摆脱枯燥、摆脱单调,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认识程度、理解程度。通过将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使理论的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案例教学不能孤立存在,它的运行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学生必须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才能展开案例分析与讨论。要处理好具体的案例学习和系统的原理掌握的关系,避免就事论事、以偏概全、以现象解释代替原理探索,防止使完整系统的知识学习演变成零碎繁琐的事例展示,确保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又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加深对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将案例分析和理论阐释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发挥案例教学的最佳功效。

因此,提倡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否定、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事实上,在理论知识普及与更新方面,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连贯性较强,能更全面、更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否定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就意味着自毁案例教学的基石。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就是要在讲解基本理论时,结合典型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地认识本案例的因与果、问题与对策,阐明案例所包含的本质,把生动的案例与原理融为一体,使学生由对单一的案例认识上升到对相应课题的理论结构理解、吸收和巩固上,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调查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理论是实践的指示器,而实践是理论的验证体。”[1]强调教学改革不是否定课堂理论教学的作用,而是避免理论课中比较抽象的原理不为学生所理解,要引导学生到现实社会中身临其境的体验生活,使政治理论与实际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接受并掌握。实践证明,单纯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效果不好,学生也不欢迎。而理论联系实践,学生带着理论从课堂走向社会,又带着问题从社会回到课堂,可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对社会热点有更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参与热情和认可程度有大幅度的提升。

社会实践调查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以致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社会调查,并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积淀实践感悟,完善自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大学生深入社会第一线,耳濡目染,亲身体验,获得第一手资料,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动态中引导大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外化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社会调查提纲,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出调查报告或假期见闻。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可以提高运用政治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报告也为课堂教学补充了新鲜材料,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学们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亲身经历与感受,针对当前与大学生相关的一些热门问题进行了多角度调查、深层次剖析,并有理、有据地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三、教师精心指导与学生亲身体验相结合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操作和思考,彻底改变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局面,从而使课堂教学发生质的变化。在体验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牢固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但不是唯一的场所;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但科学探究无限。外部灌输的理论,只有经过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而入脑入心,成为一种信念。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教师要充分运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发课外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适当向课外延伸,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实践教学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修身’活动,体验并感悟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政治要求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这种教学意在强调教育的参与、体验过程,从而体现出教化的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的特征。”[2]通过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社会变化,加深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体验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体系不仅增加了社会实践这个新环节,而且丰富了课堂实践性教学内容和形式。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书育人的效能,课堂教学仅仅是一个方面,在深入社会实践亲身体验中,当代大学生更能深切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科学理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这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

四、动脑动手动口与素质能力提升相结合

现代教育更为强调教与学双主体之间的平等和互动,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要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动脑能培养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写作可以训练文字写作能力,做事可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动口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表明,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主体的践行、体验、体悟。为此,在教学中应努力构建一个互动、对话、入脑、入心、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学生得到了解放,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学校走进社会,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始终贯穿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反复循环过程,经过多次循环,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内外积极地探讨和交流,既能集思广益、相互启迪,又能开阔视野;既有言语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经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传递。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营造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的既严肃紧张又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其间,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互动交流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心中的所思所想主动地“掏出来”,学生热烈活跃的讨论交流与教师的引导性点拨、导向性分析、实际性讲授双向贯通,并通过“应用”这一中心环节,使学生对自身思想实际和现实社会问题的剖析内化为一种理性的思考,教学的重点、难点在热点、疑点的烘托中也得以解决。为此,应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真正落实在大学生的思想上、行动上,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做到知行合一,逐渐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已成为独立学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共识。但教学改革的道路依然很长,任务仍然艰巨,责任非常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成为建构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有效桥梁和中介,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情感和素质。”[4] 要达到这个目标,仍然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

参考文献:

[1]王载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内涵[J].学习月刊,2012,(5):127-128.

[2]王素玲.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1):75-79.

第10篇

【关键词】藏族 大学生 消费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2)02-0169—03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丰富多样的消费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现代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价值理念呈现多元化的环境下,其消费状况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今,社会上对大学生消费有种种看法和说法,如:日常消费没谱、月底囊中羞涩、课外花销太大、两极分化明显等等。在现实中让人们直接感受到的是,大学生是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而且出手阔绰。笔者此项调查的目的就是想知道藏族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到底如何,以及对藏族大学生合理消费提出些思路或建议。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

(一)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先通过收集相关资料,确定调查的主题和主要方向,并将概念操作化(主要包括大学生消费水平、消费观念以及影响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因素等),然后按照已经确定的指标设计问卷,发放问卷110份,收回。100份。

(二)收集资料的方法

本次调查在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中按照高校的规模,调查采用选择题自填式问卷的方法,通过个别发放的方式从样本中收集资料。

(三)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经过周密规划,2011年6月24日--27日4天时间去完成问卷调查项目,6月28日 30日整理和统计数据,7月1日—3日撰写调查报告,时间安排充足、得当,以保证调查的质量。

(四)资料的整理

三、调查结果

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藏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小,并且86%的学生来自偏远的农牧区,到了大学校园后才接触新的消费环境,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对新生事物有很强的感知力和接受力,因而在消费上呈现追求高品位、潮流化、知识性的特性;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甚至有些学生家境非常贫困,因而消费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关注藏族大学生的消费和理财状况。

当今藏族大学生生活费用来自家长的辛劳收入,农牧区家庭月平均收入1500元左右的占40%。据调查,高达88%的被访校友主要生活费用来源于父母的血汗钱,这就说明了绝大多数大学生暂时不具备独立的生存能力。其主要原因之一,他们还处于求学阶段,受到自身时间及能力的限制。另外,中国传统教育非同西方那样较早提倡并培养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因而存在生活费用主要由家庭支付的客观原因。

大学生的普遍年龄在20岁左右,大部分是第一次走出家门,大学也是走向独立自主的生活过程,在调查中了解到,70%的大学生存在着生活费用勉强足用,10%的人表明自己的生活费用根本不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消费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那么家里给的钱少吗?回答是否定的,他们大都有个共同的感慨,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钱到底花在哪里。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一般情况下都有哪些方面的消费呢?调查发现,从问卷调查到部分同学口述的情况看:

(一)伙食费

此项费用属正常消费,经调查,在一般情况下,中等标准为:每天20元,即早点4元,午餐、晚餐为8元,顿,计每月600元;低限标准为:每天12元,即早点为2元,午餐、晚餐为5元,顿,计每月360元。但是每月下来并不仅仅是这些费用,而是更多。

(二)服装费

由于天气、季节、潮流等变化而购买服装,当然这些费用对于女同学来说可能更多些,一般平均每月80元左右,调查结果:

(三)通信费(电话、网络等)

青年人是需要更多的沟通与交流的,家庭条件好的大部分都拥有手机,37%的学生有一部笔记本电脑,这无疑给当今社会的通信业带来了较大的市场,但对大学生又增加了一项较大的开支。调查显示:

(四)学习和生活用品

其他包含化妆品费用、购置学习用品,日常生活用品费用及社会娱乐费用等,平均每月大概50元。

四、分析结果

(一)藏族大学生消费新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第11篇

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XX年,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4.1%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73.0%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此次调查发现,来自非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一样贫困。有27.0%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73.0%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第1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大学生 生活方式

自1997年的12月在日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时首次提出“低碳”理念,到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引入“低碳经济”概念,再到中国政府于2007年正式引进并向国人宣传“低碳思想”,“低碳”俨然已成为21世纪的一个风行世界的“主题词”。而我国政府为积极响应这一时代号召,也采取了诸多相关措施。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提出“低碳世博”,在世博会上,大到5万平方米的生态绿墙,小到一支“植物环保”笔,都无不彰显“低碳理念”。在今年的两会上,温总理也提出,2012年应着力推进国内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进程。两会期间,也尽显低碳之风,绿色环保的电动车,代替纸质文件的电子刊物等等。

而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里的一个庞大的群体,如果能切实的做到“低碳生活”的话,将对我们这个时代产生重大意义,也必定影响着我国未来环保事业的建设和践行。但就目前情况分析,我国1高校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建立并没有预期中的顺利,在实际生活中依旧存在许多浪费资源的地方,并且以目前高校或者大学生的经济基础而言,实现高效能的节能减排仍然存在较大的难度。

1、低碳经济基本理论研究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完成既定的节能降耗指标;另一方面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促进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1]

低碳经济不仅对国家产业结构模式升级,科学技术创新有着重大意义,它对于转变大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样起着促进作用。“低碳经济”使人们逐渐转变了奢侈的消费行为,发展出一种清心寡欲的消费心理,回归到一种简单而朴素的生活方式,以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活态度。而 “低碳经济”也正在成为校园热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意到了“低碳经济”理念的重要价值,而它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2、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为了真正将低碳理念落实到行动中,此次调查采取了网络问卷的形式,避免了纸张浪费。我们借助网络平台,向各高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共计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从上述统计中可得出一下几点结论:

2.1 大学生对“低碳”等相关知识认识缺乏且认识较为浅层

普遍受访者都无法准确的解释“低碳经济”的含义,对于“低碳”的理解本身不深入,也无法在生活中有效地开展“低碳生活方式”。这将不利于其传播和普及。

2.2 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开展程度有待提高,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就目前的大学生生活方式而言,只有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低碳,能时刻提醒自己节约一切资源。却又有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生活得一点也不低碳,存在较为严重的铺张浪费。从图二中,我们又能发现,在当下,废水循环利用、随手关灯、买旧书循环利用以及出门坐公共交通工具是大学生们在践行“低碳生活”方面做的较好的部分。不过,虽然政府早在2007年就颁布了限塑令,且政府一直在强调一次性物品对资源的破环、浪费和环境的侵害、污染,但是仍然有许多大学生未对这两项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不使用一次性物品或者在购物时使用环保袋。且在第五题的统计中,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们仍然存在许多浪费的行为。首当其冲的就是浪费饭菜现象。有许多大学生不能做到吃多少买多少,买多少吃多少,而这是绝对不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的。其次,对于纸张的使用比较浪费。在学校,纸张需求量很大,报废也很多,但是对于已用过的废纸回收使用的却很少。再来,还是老生常谈的节水节电问题。许多自习室只有一两个学生,但却开了整个教室的灯和电扇,浪费程度十分严重。且部分学生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离开后关灯关电扇,就造成了浪费的延续。

2.3 大学生对低碳的未来之路充满信心

根据第三题的统计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未来实现高程度低碳生活方式抱有较高的信心和决心。随着“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大学校园里,将会出现“低碳行为”常规化,细致化,全面化的现象。另外,可预见的是,伴随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我国为了履行对世界各国节能减排的承诺,政府会加大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到时也会给校园建设低碳事业带去更多的扶持和鼓励。

3、构建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途径探索

根据调查报告中第六题的汇总结果显示,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修为和外界教育,来建立低碳认识,培养低碳意识,形成低碳生活方式。受访的大学生们提出,宣传教育就是途径之一。除此之外,我们还探索了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更快、更好的建立起一个“低碳校园”。

3.1 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形成低碳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自主学习与“低碳文化”,树立低碳意识,构建低碳生活方式。坚持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例如,不使用一次性产品,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循环使用物品,爱惜粮食等等。并且,在自己已形成较好的习惯时,应主动提醒身旁的人,一起加入到低碳的行业中,践行低碳,减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