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情商教育论文

情商教育论文

时间:2023-02-20 04:34:07

情商教育论文

第1篇

1.在美育中学会认知他人的情绪

情商也是个人和他人情感把握和调节的一种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学会识别他人的情绪,才有可能与他人进行比较顺利的沟通和交流。在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之间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强化团队精神。比如在动漫短片制作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先编写剧本,根据故事情节来设计分镜头,由小组里的每个人分别完成一个画面,共同制作成一部比较完整的动画小短片。而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则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居室的特点,并根据要求设计和制作居室装饰效果图。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相互协作的重要性,而对作品的观摩和讨论则起到了相互学习、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同时也建立了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这种以小组形式开展的美术学习和创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既能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更能强化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

2.在美育中学会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

美术欣赏是感知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画家总是试图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世界的认识融合到作品中,以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美术作品对欣赏者的教育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人的思想情感的陶冶过程。对学生进行美育,要引导他们深入到现实的和艺术的美的意境中去,激起情感上的共鸣,使美融化于心灵。如欣赏齐白石的画,感知到的不只是花鸟虫鱼,而是那清新的春天般的气息引起的喜悦;看梵高的作品,感知的不只是画面的色彩,更要感受到画家狂热的生活激情以及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感;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通过《自由引导人民》,号召人们去为自由和民主而斗争;法西斯的残酷,让毕加索在义愤填膺中创作了《鸽子与少女》这幅惊世之作,通过绘画语言表现了画家对战争的痛恨,对手无寸铁的百姓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只有对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绪体验,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陶冶情操,完善品德。

二、美育中情感培养的途径

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应该要求学生不断地与社会接触,与自然交流,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创新,要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既要有脑的教育,更要有心的教育,即情感教育。

1.走进自然

印象派画家结合自然科学对色彩与光线变化研究得出的规律,运用了更为客观的再现色彩的方法,使印象派绘画焕发出了耀眼的光彩。当我们在聆听江南丝竹的《紫竹调》时,眼前不禁浮现出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让人联想到陈逸飞的画作《双桥》,而《双桥》又将人引入“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之中,耳边又仿佛能听到温软细腻的锡剧或苏州评弹。这就是艺术家将自然中的点滴转变成艺术,带给人的审美享受。但是美好的画面从来都不是随手可得的,它需要我们去发现,选择并经过取舍和加工。这就要求作者对生活要充满激情,要有健康的审美观,善于在自然的平凡的景色中去发现和提炼动人的画面。课外训练是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技能学习的基本途径。自然美本身不表现情感,但它作为审美对象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说欣赏自然景物可以牵动人的情感。有情才能有意,才能意在笔先。不管是艺术作品还是各种设计作品,都反映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自身审美理想的诉求。大自然是一座丰富的艺术殿堂,她给艺术家们以无穷无尽的素材。教师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用画笔去描绘大自然。以自然为师,培养从大自然中感悟美的能力以及运用造型艺术手段美化自然和生活环境的能力。

2.走进社会

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科学等素质的提高,应鼓励设计专业的学生将美术、艺术设计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比如在POP广告教学中,从最初校内的艺术节、音乐节等活动的宣传海报,到校外的超市、商场等各商业场所的商品价格海报,我们都力求让学生参与制作。又如室内设计,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案例中,这不仅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且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渐渐地开始关注身边的设计艺术,并对广告、装潢装饰和动漫等艺术设计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更是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实践经验、培养其个性情操的重要手段。学生不仅增强了社会参与意识,而且对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开朗、乐观的个性心理品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走进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比如罗中立的《父亲》,画家以深沉的情感、超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历经沧桑、忍辱负重的老农形象,画面诉说着父辈的苦难和艰辛,具有悲剧性的、强有力的震撼,发人深省。法国画家米勒在他的作品《拾穗者》中,没有对3位农妇做任何美化,真实地描绘了生活中的田间劳动者,这是对劳动者最好的颂歌。美术作品在描写生活的同时,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的评价和看法。当然,人的内心丰富到什么程度,对艺术就能理解到什么程度。艺术设计离不开生活,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以及生活观念的转变,使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品位的追求也日益突出。生活方式通常反映出个人的情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因此,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带来美术形式的变革。美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对生活的思考、反观生活、启发人生。而走进生活的美术教育则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生活,评价生活中的人。

三、结语

第2篇

商务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1]周桂凤.角色扮演法在中职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5

[2]王冬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

[3]吕亚君.“商务礼仪”课程整体设计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

[4]蔡华妹.商务礼仪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4

[5]苏陈艳.浅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礼仪素养培养[J].校园英语,2014(21):84.

[6]徐小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188-189.

[7]石慧.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8]陆娟,杨晓嫱,张婵依.外语专业商务礼仪教学必要性及教学改革具体操作设想[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29-130.

商务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1]吕冬梅.商务礼仪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07(21):136-137.

[2]王冬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4):146-147.

[3]李湘棱.电子商务实务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与教学应用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7):140-141.

[4]李军莉.远程教育中《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实践的改革研究——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为例[J].才智,2014(33):43,45.

[5]宁艳珍.《商务礼仪》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经济师,2015(7):222-223,226.

[6]颜莉虹.面向高职学生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90-94.

[7]严军.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93-94.

[8]何剑霞.情景化教学法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1(6):132-133.

商务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1]宋峻峰从当前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32):123-124

[2]朱颖高职商务礼仪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17):145-146

[3]莫少红高职“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6):148-149

[4]罗金凤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21):120-121,122

[5]刘秀荣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商务礼仪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5(27):72-75

[6]向立志,崔晓莉从企业需求探讨高职文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82-84

[7]萧琳基于岗位核心能力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商务礼仪”课程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3(36):138-140

[8]张淑英商品经济市场环境下关于商务礼仪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商贸,2014(19):214-215

[9]史锋,张徽商贸类学生商务礼仪素养教育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1(2):142-145

[10]邹亮商务礼仪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110-112

第3篇

关键词:情商;地理教学;情商培养

一、地理教学情商教育研究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2.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指在人们的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

3.情商。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4.智商与情商的辩证关系。

(1)智商是情商的基础,情商是意商的基础。

(2)情商是一种特殊的、相对独立的智商。

(3)情商的发展为智商的发展确立基本的方向。

(4)智商、情商与意商既相互区别、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理论基础

1.社会交往理论。

社会交往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社会交往的主体和客体、交往力、交往关系、交往的意识、交往的需要和交情等。

2.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弗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经验性的主动建构: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情境性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除了强调经验型的主动建构外,情境性也是其十分重要的特征。传统地理教学教师常习惯于照着课本的灌输式教学。但是以学生的兴趣倾向为基本的情境式教学已经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被不断展开。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合作式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非常重视学生的经验和情感的培养,这就对应了我们情商教育的情感培养。

二、地理教学情商教育培养的可能性

1.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2.地理教学内容的体现。

初中地理教材融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于一体,情商范围内的资源相当丰富。当今地理知识不断地增长和加速变化,地理科学体系不断更新,不断发现真理,也是不断更新真理的过程。

3.地理教学方式的实施。

如今在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已经被逐渐倡导,让学生大胆的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培养其能力是我们的一个发展方向。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4.心理学原理的客观要求。

心理学理论认为,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凭借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进行学习,从而熏陶、感化和塑造学生,使学生爱学、乐学。

三、地理情商教育所需注意的问题

如今虽然情商教育已经逐渐被我们所接受,并逐步渗入我们的地理教育教学,我们的学生也已深刻体会到主观能动性在我们的地理教学起到的良性作用。但是如今应试教育在选拔人才的束缚使我们如何考评学生的自我能力也得到曲解。如何将情感教育因素融人考核因素内,将其量化,使它变成一个衡量标准如今还存在难度。并且在课堂控制上很难找到完全兴趣主义和传统教学的结合点。平衡应试与情商考核之间的关系也有待我们接下来时间的处理。

第4篇

关键词:情商;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情商与情商教育的概述

1.情商: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斯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两位心理学家在 1990年首次提出的,用来诠释人类了解、控制自我情绪,理解、疏导他人情绪,并通过对情绪的调节控制,以提高发展和生存的质量和能力。我国学者结合我国国情又进一步将情商概括为五个核心因素:自我认识、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人际交往。

2.情商教育的意义。自从情商概念提出后,各国的教育工作者探索了情商教育的意义。

首先,智商不能代替情商。智商只是一种潜在的认识和创造能力,这种潜能发挥得如何还要看他的情商能力。情商和智商一样是衡量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心理指标,是内在的心理现象,需要通过行为来评价。一般来说,人的智商很难改变,但是人的情商是在漫长的生活中培养和造就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提高的。

二、我国大学生情商的现状 (文章题目是高职学生,但是正文基本上都写的是大学生,是普通高校的学生,这个与高职学生还是存在差别)

如果把自我意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作为衡量情商的指标,那么就总体而言,我国大学生的情商水平是不高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所有大学生的情商水平都低,而是说相当多的大学生在这五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情商水平总体不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家庭对子女的过多呵护。当代大学生70%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被家长溺爱,本来应该由他们自己去做的事情也常常包办代替,总是把一切都为他们安排好。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使这些高校学生随心所欲,没有意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自我意识和情绪控制能力偏低。而且他们的生活经历一帆风顺的,很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即使遇到了也有人为他们解决,因而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我激励水平往往不会很高。

2.学校培养目标和方法的偏颇。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自爱加强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高职时我国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具备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人才的高技术人才”的重要教育资源。目前,我国高校城北扩招,很多高等院校文化氛围不够浓,文化底蕴不够深,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从而影响了就业率。尽管人们从观念上已经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各种层次的学校也对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从总体来看,应试教育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种教育指导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情商的发展。

三、情商教育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实施的重要性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日益增多,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人才市场上,多数用人单位都是采用公开选拔考试和现场面试的方式对应聘者进行精挑细选,并不是专业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能够找到好工作,相反有很多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学生也能经过层层考核最终面试成功。具有高情商素质的人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这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据调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最易就业的人群为高情商人群。2009年初,北京人力资源部门和部分高校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有8类求职大学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包括:在最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不苛求名校出身、只要综合素质好;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有专业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能带着激情去工作。除了对专业技术的要求外,这些毕业生都具有较高的情商素质。

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就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大都需要通过情商教育才能获得。

四、情商培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

针对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很多方面要从主观上面考虑从学校本身对学生的培养抓起,尽量做到:

1.将情商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中。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介绍目前的就业形势, 国家现行的就业方针、政策,现有的职业类别、可供岗位以及人力资源总体状况,有关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等,但是缺少情商教育的内容。

针对这样的一种状况,高校要及时吸收各类新知识,包括情商教育等融入到就业指导课,并增加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情感性内容和技能性内容的教育,有针对性地科学制定学生情商培养计划,通过邀请有关专家进校举办情商教育辅导报告会和专题辅导讲座,加强理论教育、日常管理、实践活动、校园文化、传播媒介等五大情商教育载体建设。如果有条件,最好是单独设立一项毕业生创业/就业能力培养计划,要求所有在校生选修职业能力课,其包括:自我负责、自我管理、自我检测评价、自我发展、团队共事、信息技术、应对困难、应对挑战、创新革新等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为每一个大学生提供机会培养良好的心态、素质和行为方式,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发展自我。

2.重视校园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商素质训练。教育者应重视校园课外活动对高校生情商培养的重要作用,为高校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做人提供平台。除了日常的人际交往意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一般是按照兴趣爱好、特长或专业等组成的由学生参与的功能团体,具有满足人们情感需要的功能,是陶冶情操的重要课堂,也是大学生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

3.建立专业的心理测评和咨询队伍。情商是心理素质培养的基础,想要提高大学生的情商水平,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高校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使在心理和情商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帮助。心理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技巧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学生管理干部,可结合实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或组织社团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学校为全体学生工作干部发放情商书籍,要求学生工作干部首先加强自身情商理论知识学习,积极开展学生情商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学生开展情商专题讲座报告。一般专业的教师,要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只有建立起多形式、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指导体系,才能为大学生情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证。

4.逐步建立情商培育的评估体系。一种教育体制能否得以确立并不断发展,与拥有一个人完善的评估体系紧密相关。教育,总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否合理有效,只能靠评估才能判断。我国目前所实行的素质教育之所以进展不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善的评估体系。所以,学校和教育者应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逐渐总结出一套检验情商培育效果的标准和手段。

结论

大学生情商培养工作的开展,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实力。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情商是就业的前提,只有在认识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采取有效措施,自觉地按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去提高毕业生的情商水平和综合素质,高校就业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时兰英;情商理论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J].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第5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情商教育;情商培养机制;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4-0077-02

一、问题的提出

情商(EQ)也叫情绪智商,它是相对智商(IQ)而言的心理学概念。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把握和控制自己情绪、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不断激励自己和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情商的高低可以说与智商一样,对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大学生情商教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情商教育对我国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个性的发展和择业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引起我国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对我国高校学生情商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该方面的研究也存在着两个十分重要但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一是如何形成大学生情商培养机制。使大学生的情商培养制度化;二是如何结合实际确立大学生情商培养的主题,使大学生情商培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拟就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大学生情商培养的制度机制框架。

二、大学生情商培养机制的现状

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大学生的情商培养已经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去引导高校改进教育手段、重视对学生全面能力、心理素质和情商的培养。但在如何保障大学生情商培养,如何使大学生行为、个性、能力符合时代要求等方面因为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使情商培养机制的形成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

(一)学校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尽管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认识到大学生情商培养的重要性,但因为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传统的社会以纯技术和科技含量评价高校价值和知名度的影响,很多高校在办学理念上仍然没有体现情商培养的要求,至少没有将情商的培养与智商培养作为同等重要的素质培养目标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中,更谈不上情商培养的制度建设的完善化、体系化的问题。综观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无不是强调培养学生技能和理论素养却极少提到学生个性培养、社会协调能力及应付社会复杂环境能力的培养。

(二)日常教育教学方面

因为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就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重视了安排好学生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一般也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修养,但对学生各种社会能力、个性培养的均衡发展和提高重视不够,尤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的课程基本没有开设,而是培养模式和评价指标千人一律。同时,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是绝口不提与专业无关的事情,更谈不上将专业教学与情商培养有机结合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师一般也是强调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学生其他社会能力的培养,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学生的注意力转向提高自身智商而忽视情商的提高。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方面

不仅在教学方面未能将大学生情商的培养纳入培养机制,就是与大学生情商直接相关的职业规划体系中也没有充分重视对情商培养的要求。学生一进入大学,学校就对他们灌输的职业规划理念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对口专业,然后是如何指定一个专业培养的中长期计划,最后是通过专业训练和专业实践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整个职业规划过程从一开始对情商培养的重要性就认识不够。尽管近年来也使用到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情商培养的方法,如在就业前训练学生的面试技巧,引导学生收集社会信息,应付就业中可能遇到的复杂社会环境等,但在规划中未能明确情商培养的理念。更是缺乏一整套保障情商培养的保障机制。

综上所述,大学生情商培养的问题尽管已经得到了各高校的广泛重视,但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系统完善的大学生情商培养机制远未形成,对情商培养的制度化、系统化、协调化、均衡化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理论高度,大学生情商培养机制理论框架的形成势在必行。

三、大学生情商培养机制理论框架初步认识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于高校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工作都以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对大学生进行情商教育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得到全社会尤其是高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参与与配合。从办学理念到人才培养目标到日常教育教学再到大学生职业规划、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以及校园文化的形成等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培养真正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专门人才。

(二)学校办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要以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安排好学生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外,还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修养和情商的培养,各种能力的均衡发展和提高,尤其是现代社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培养模式和评价指标不应千人一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校要主动与社会联系,建立更多的产学研基地,指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应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看社会,知不足,强责任,学知识,长才干。大学生情商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富有远见的认识和战略性的投入,把情商培养纳入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向全校推广。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证情商培养机制顺利运行

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将大学生情商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及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出发,高度重视大学生情商教育的组织领导,加强制度建设,从高校的实践经验看,在高校内部成立大学生情商教育研究和推广工作的领导机构很有必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以教务、科研、学生工作部门等为主,其他相关各部门分工合作,全体教职员工齐抓共管是高校实施 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宝贵经验。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情商教育是体现组织领导支持力度的重要方面。

(四)学生工作部门的具体指导

学生工作部门应该加强具体的指导,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和融入社会,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其在社会中的位置。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大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根据社会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引导大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结合实际进行职业定位,同时搜索、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同祖国命运结合起来,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服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把追求个人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将情商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学校专业课程教育应当渗透情商教育的内容,在长期素质教育中,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体现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门类众多,领域分治,每门学科都蕴涵着情商教育的内容,如社会科学课程中众多的创业者的风范和改革家的事迹,自然科学课程中缜密的逻辑思维、科学设计和发明家的创造智慧与意识等,将其与其所处的时代和个性的发展极其与社会自然的环境相结合予以介绍,都会给学生以启迪和感悟。因此,学科课程学习是对大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它有效地利用了课堂资源,拓展了学科教学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它又节约了教育时间,优化了教学内容,常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商教育应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两课教学中从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手,指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与社会协调的能力是影响其情商的重要内因。

第6篇

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界就已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最初提倡在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以实现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1995年,国家教委在全国52所高校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素质教育从基础教育阶段向高等教育阶段拓展。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它强调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仅要看学生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而在这里,要进一步强调的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应该以灵商培养为基础。

一、灵商的含义

一般认为,英国人达纳?佐哈、伊恩?马歇尔夫妇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提出了灵商的概念。其灵商的思想在二人合著的《灵商:人的终极智力》一书中系统展现,让全世界惊喜地发现,原来人类除了智商、情商之外还具有第三种商――灵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SQ)。之后,灵商理论开始在一些领域得以应用,在中国,灵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先了解灵商是什么。

达纳夫妇在其专著中将灵商描述为人的心灵智力,即灵感智商,实际指的是一种智力潜能,是对事物本质的灵感、顿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他们以近于诗人的语言反复向世人描述,灵商是人类大脑和心灵的一种内在的、天生的能力,它能够使大脑在解决问题时发现和运用意义;灵商是存在于自我深处的智力,它与超越自我的智慧或意识精神结合在一起;灵商是赋予我们认识现存的价值和创造性地发现新价值的智力;灵商赋予我们辨别的能力,我们可用灵商来应对各种美好的和邪恶的道德问题,来展望各种尚未实现的可能性,并且激励我们去梦想、去追求,使我们自己脱离污浊。达纳夫妇还强调灵商是人类独有的能力,是人类的最高和最终智力,是智商和情商这两者有效运转的必要基础,往往与人类寻求意义的需求相联系。

综上,我们说灵商是这样一种智力,我们用它来提出和解决关于意义和价值的问题。通过灵商的运用可以使我们的行动和生活富有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可以对我们行动的某个过程或者某段生命历程进行反思,得出意义和价值的评判。也就是说高灵商代表着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分辨是非,甄别真伪。如果灵商低则表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无法分辨是非黑白,这样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强,对他人及社会危害性也就越大。只有以灵商为基础的智商和情商才能对社会、对他人产生积极作用。在我们生命中,会有许多疑问与意义的探求紧密联系,如生命是什么?为什么我要为这个学位而学习?它对我意味着什么?它是我打算某一天为之献身的东西吗?我所从事的工作意味着什么等等。当疑问出现时,人们依据灵商而产生对意义、事业和价值观念的渴求。灵商使得人们去梦想,去追求梦想的实现;灵商支撑着我们所信奉的那些东西,支配着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念、人们自身生活的塑造和行动。据此,高灵商代表着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分辨是非,甄别真伪;低灵商则表明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无法分辨是非黑白。总之,追寻意义是人生之所为人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得不到满足,我们必定会生活得浅薄、空虚,甚至绝望致死。针对意义的寻求和价值观的引导都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灵商,这是人文素质教育发展至今再也不能忽视的核心内容。

二、灵商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教育部在1998年《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加强对大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这是从内容层面对人文素质教育内涵进行的描述,以区别科学素质教育。随着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愈加显现出来。

目前,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有两层:一是从内容层面看,它是以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为内容的教育,相对于科学教育有明显不同,其中包括人文主义精神教育;二是从目的层面看,它是为了培养“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个高智商、高情商的人。这与我们所说的人道主义教育、人性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类似,并且与灵商培养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这与强调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素质教育有根本区别。这即是说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强调了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内容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指“成人”“化人”的教育。其中,以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为目的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其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文精神与品质主要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理解和应用人文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对人文的情感、兴趣和动机等等,人文精神与品质在人文素养各要素中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决定着人文素养的方向。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及目标方面都与灵商紧密相关,以灵商培养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能彰显人性,完善人格,实现以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注重灵商培养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意志、情感、观念等内在品质,并表现为人格、气质、修养等个性品格。总之,灵商培养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核心,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灵商的培养。只有以灵商培养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使大学生自觉地追求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珍惜生命及意义,才能利用其专业技能造福于他人、社会乃至全人类。

三、人文素质教育中灵商培养的途径

灵商培养简而言之就是需要培养大学生学会询问为什么,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努力寻找事物背后和内部的意义,使他们变得更爱思考,更加具有承担责任的自我意识,对自己能更诚实和更无畏,也就是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灵商。

首先,高校要树立起以灵商培养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根据灵商理论,灵商低的人所具有的能力越高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越大。据此,我们说高校不能仅仅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的、应用型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理念,必须对灵商给予高度重视。我们所强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然包括心灵智力,但是更应该认识到,灵商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否则只能培养出社会的“害虫”。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应该密切关注教师这一施教主体的灵商情况,对教师的灵商进行培养和监督,只有高灵商的教师队伍,才能对大学生的灵商教育提供经验和借鉴。

其次,课程设计方面要丰富多彩,体现多元化特点。一是从课程内容看,尽可能多开设一些涉及意义和价值内容的课程,如文史哲和艺术类课程,或者进行专门的生命教育、人格修养等训练,可以从各个角度渗透灵商的教育。二是考核方式上,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方法,比如论文、演讲、社会调研报告、小组任务等,摒弃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可以给学生多种选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三是课程安排上,要必修课、选修课都开,给学生充足的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当然,课程设计方面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高校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由学生为任课老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打分,以监督老师的教学工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提供一定保证。

再次,重视高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及实施效果。适当、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是灵商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一是加大对教师心理咨询方面素质的培养,将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实践能力作为高校教师基本素质的组成部分,这样便于老师可以较早地发现心理不适的学生,避免极端事件发生。二是将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分成常规和特殊两部分,常规性的心理咨询以老师和学生每天值班的形式体现,要注意保证在规定工作时间内,值班岗必须有具备一定心理咨询资质的老师或学生在岗。特殊心理咨询针对心理调查结果显示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些学生,这样的学生可以由心理咨询老师主动联系,帮助他们及时化解心理障碍。

第7篇

关键词:3Q教育;全脑开发;创新精神培养;中学英语教学

3Q教育指的是IQ,EQ和MQ,也称之为全脑,它分为三个层次,包括IQ脑,EQ脑和MQ脑。人的学习、记忆、理解、判断和创造等都是由IQ脑控制,属于能力方面的层次,EQ脑主要掌控人的情绪及个性,而MQ脑主导一个人的人格。20年前美国率先推出了全国性的脑科学计划,制定了以开发右脑为目的的零点工程。本研究主要基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和全脑学习的教育理念,对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3Q教育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1 3Q的概念

3Q指的是IQ(智商)!EQ情商(又称情绪智力)和MQ(道德商数)

1.1 IQ(智商)。IQ就是所谓的智商,是用以表示智力水平的一种方法,智商的高低反映着智力水平的高低,人们长期以来都将智商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通常人们认为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实践证明一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智商,还有情商。

1.2 EQ(情商)。EQ指的就是情商,或者说是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人在情绪和情感以及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我们通常认为情商主要包括:认识自身的情绪、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的管理的能力。

1.3 MQ(道德商数)。MQ即道德商数,强调一个人的内在本质部分,包括了体贴、尊重、容忍、宽恕和诚实等各种美德,因而我们称之为道德商数。

2 3Q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2.1 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3Q的理论意义。本论文是从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的角度来探讨中学生的3Q教育对促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引进了先进的全脑学习的教育理念,丰富和完善了全脑教育理论,主张遵循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注重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的情感性原则,推崇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本研究从实践出发,探讨在英语学科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3Q教育及创新精神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2 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3Q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尤其在当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人的3Q和创造性变得越来越迫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加、知识的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能力,但知识本身是客体,它不会自我生产、自我创造,而人作为知识的主体,人的素质从根本上决定着生产力的质量,因而培养高3Q的创新人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 关于学生的3Q培养的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学过程忽视全脑教育。当今教育环境下,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己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是我国素质教育却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甚远,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强力推进的素质教育愈见成效,但素质教育仅局限于艺术、体育、技能教育等,中国孩子真正缺乏的是情绪、情感、人际等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

3.2 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强3Q教育刻不容缓。某知名刊载:一初中学生因学得艰苦,却久不见效,欲跳楼轻生;为什么有的学生学得痛苦,学得艰难,头恳梁,锥刺骨,却没有很好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她)们没有用全脑在学习,没有科学地发挥左右脑的作用。当孩子学习力不从心的时候,家长父母总是忧心忡忡,同时又大多时候束手无策他们的自身人格和心理有缺陷即EQ不健全,对责任的逃避,置亲人于不顾等等。然而任何事物的发生,主因和客因,内因和外因是相互依存和影响的,内因的方面主要因为同学,师长,学校的漠视以及时下教育产业化的重压等。

4 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3Q教育培养的基本策略

4.1 树立英语教育新观念和新思想

(1)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英语教育主体观。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主体,要学会根据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目标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重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英语教育质量观。教师应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设问,大胆放心地去试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空间,保护好他们的创造性,在英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开口,同时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勇于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才会逐步提高。

(3)确立英语课程以活动教学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决不是单靠外界强加于学生就能形成的。教学的直接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动起来。

4.2 倡导多样化的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无论什么教育内容都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方法,无论对哪个教育对象都采用,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形式,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要创新型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华斌.全脑超能想像力[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2] 李世杰.100分策略[M].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北京普教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2006

[3] 王振光.潜意识下的英语奇迹[Ml.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4] 亦非.人造天才学生 [N].东南快报.2008.7.20(All)

[5] 林沉.教师角色榜样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28

[6] 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2""3,(3).

第8篇

[关键词]动商;德育;德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7 ― 0111 ― 03

长时间以来,智商被认为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却忽视了身体素质的培养,体育人也一度成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象征。然而,事实证明,人类不能否认大脑与身体之间的天然联系,要拥有才气纵横的健康头脑,最绿色、经济、行之有效的办法便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增强脑体和脑力,这种身体运动的能力和特质便是动商,因此,动商是智商的前提,并促进智商的发展。当然,动商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促进智商的提高,动商也具一定的德育价值:通过运动所获得的健康体魄来可以表达对前途和生命的关怀,通过身体参与社会活动中的各种体验,能够形成理解、参与、团结、拼搏、合作、秩序等积极的价值导向、行为导向和社会规范。

一、动商与德育价值的概念阐释

(一)动商的概念

在2012年,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滑25年大背景之下,“动商”作为一个人类社会中历史悠久且永恒存在的“新”概念被提出。动商(Motor Quotient),即运动商数,包括个体身体运动、生产劳动、生命活动的特质和能力,是个体克服自身和客观事物进行运动的能力,是人挖掘、发挥运动天赋和潜能的能力,通俗来讲,就是指人的运动潜能、运动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

“动商可以用来表示个体综合运动能力的高低,但并不表示个体运动竞技能力高低。”①竞技体育不是体育的唯一,也不是发展体育运动的最根本的目的,体育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热爱运动、会科学运动的人。而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人便是动商高的人。然而,忽略更为大众化的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学生及社会人员动商普遍低,导致的结果便是国民身体素质整体下滑,身体长时间的亚健康状态间接导致国民整体素质的下滑。无论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还是在《体育之研究》中曾写道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都道出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都反映了动商对于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必要性。纵观近年来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等,除了作为展示体育竞技水平的舞台之外,更传递着一种精神和文化,这种精神文化是一种推动文明的巨大动力。其中,运动所能激发并传递的人文社会价值,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二)德育及德育价值

德育,从狭义上讲主要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道德、心理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品德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广义上的德育,覆盖社会德育,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等多方面,是指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施加的影响,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等。

对于德育价值,应先了解价值的概念。作为哲学范畴,价值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在《德育价值论》一书中,将德育价值含义界定为:“德育价值是社会即价值主体对培育思想政治品德的需要,在德育即价值客体所具有的培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功能属性上的对象化反映。”②

二、动商的德育价值

动商的德育价值即指动商的提高能满足价值主体思想政治品德的需要,且培养动商具有提高价值主体思想政治道德的属性。王宗平教授指出,“培养动商的人文社会价值在于,通过身体活动中的各种体验,形成参与、理解、友谊、团结、拼搏、合作、包容等积极的价值导向、行为导向和社会规范。”①在此,着重对动商的德育价值进行说明。

(一)认识价值

培养动商的首要德育价值为认识价值。主要包括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的认识。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出发,人的认识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即人类认识世界主要通过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且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日本学者江刺幸政也曾指出,“身体运动不仅是世界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无论是教育者所讲的运动还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都需要一种能力去完成,这种能力便是生命活动、生产劳动、身体运动的特质和能力,即动商。因此,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大实践过程中均不能避之动商而不谈。动商的培养,有助于人类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和能力。

从德育价值角度讲,动商的德育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对社会的认识。人是社会中的人,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发展。在现代语言中,社会有时候可以是国家代名词,尽管社会与国家是不同的概念。但是,作为国家的社会或者作为社会的国家,需要被人们认识,一方面,认识社会有助于社会管理,有助于国家意志的实现,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素质和能力,进而提高国家整体素质。培养、提高动商,加强实践,可以使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国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发展阶段,认识基本国情和国家基本制度,让人们认识到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政策等,更加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发展阶段,从而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体、社会主义信念。因此,动商的培养,对于人类认识社会,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是对人的认识。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构成社会的主体。对人的认主要包括: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对教育人的需要的认识、对管理人的需要的认识、对发展人的需要的认识等。培养动商,有助于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中获取对自我认识,对他人的认识,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人对人的理解、尊重、合作与竞争等,有利于道德水平的提高。此外,从人的发展发展的角度讲,人的目的,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而动商,作为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支脚,势必在人类自身发展以及社会不断进步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二)精神价值

一个强大的民族,首先其精神必须是蓬勃向上的,而身体必须是强健的。精神是支撑人的行为的动力源泉,一定的道德精神往往成为一定道德行为的风向标。“现代的体育教育过程,决不是单纯向下一代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简单过程,而是通过这一过程来逐步实现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素质的新定位、定向和定型。”②因此,动商的提高过程,是一个生理、心理、精神素质提高的过程,培养动商所体现的精神价值包括:

第一,坚韧不拔的意志及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体育运动或者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人类往往需要一种能够克服自身生理功能上惰性或者疲惫的一种力量,从而达到自身理想、预期目标与最终结果之间的平衡。在这一个充满各种主观或者非主观困难的过程中,意志力与精神充当着重要角色。提高运动能力,从而增强抗压能力,是一个培养意志力的和方法。动商的提高则有利于人们在运动或生活中树立坚韧不拔的意志。

第二,实事求是的精神。现代体育中,不允许存在任何弄虚作假,违背体育道德精神的行为及举动,在公平公正的大环境之下,这些不正当的行为都将遭到社会的反对及唾弃。热爱运动,提高动商,在运动过程中自觉树立公平公正理念,对于培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优良品质,有重要作用。

(三)秩序价值

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以及任何地方都不能没有秩序。没有秩序,日常生活将混乱不堪,国家政权不能稳定。对于维护秩序来说,通常有两种手段,第一种为通过强制手段,第二种是通过教育手段。强制手段主要是面对社会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一些人,而教育这一手段往往面向大众。单就强制与教育两者间成本与效果讲,教育或者说德育更是比强制、压服更经济、有效。那么动商的秩序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平竞争。以竞技体育为例,竞技体育一方面让观众尽情享受到赛场上运动员的精彩搏杀,另一方面又能让观众体会到比赛的公平与公正。可以说,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之灵魂。然而,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社会体育乃至社会生活,都建立于规则之上的,均有其秩序,都离不开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是体育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也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商业活动中人们所尊崇的最高法则。”③以崇尚公平竞争理念的体育所传递的道德精神,正在被整个社会所尊崇。动商的培养,动商的提高,都有利于人树立规则意识、公平意识、竞争意识。党的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其中便包括平等与公正。无论是在体育范畴中,还是在其领域之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树立竞争意识,维护公平正义是必要的。

第二,协同合作。在运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包括一场足球比赛、一场接力比赛或是一场游戏,都无时不刻体现着合作意识。在合作意识之外,还有互相鼓励、谅解、包容与支持等因素,这些因素都能促进人的身心更加健全,。动商的培养,有利于形成协调合作的观念,促使人格更加完善,素质更加全面,更好适应时展需求。

第三,规范意识。规范意识的加强,不仅需要理性层面的规范意识,还需要实践层面对规范意识的培养。提高动商,增强运动能力,在运动中提升规范意识,遵守规范,有利于提高人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形成道德观念、道德意志。

(四)发展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是目前社会现实生活中使用较广泛的理论学说。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发展状态的理想化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目标。而正是这一目标的存在,以及这一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才促使我们可以向这一目标方向不断努力。而德智体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最基础内涵,其中“体”是指人的身体。它是人的德与智的物质承担着。他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绝不是有没有、身体如何、行与不行的意义,它不仅影响德与智的发展,而且其自身也是一发展指标。“优先培养动商、打好身体基础,可以成为智商、情商发展的保障。”①由此可见,培养动商,打造良好的身体基础,是德与智发展的根基。

除此之外,培养动商其德育价值还具有协调价值,包括对利益的协调、人格的协调、心理的协调等。

三、动商培养过程中的德育

动商本身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然而在动商的培养过程中,也应该坚持德育原则,贯穿德育内容,促进动商的德育价值的实现。

(一)动商培养过程中实施德育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在动商培养过程中,学生的需求和主体地位,应该受到充分的关注。所以,在体育教育中,要维护学生民主、平等的权利,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能彻底发挥其主动性,自觉纠正自身的错误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保证中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并不代表要抹杀教育工作者所具有的引导作用。

差异性原则。要注重因材施教,每个人都是不同与其他人的个体,体育运动中,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不一,教育者应坚持差异性原则,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基本素质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凸显学生的个性品质;

系统性原则。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德育内容的渗透体现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制定系统的教育方案,使学生接受教师的渗透信息更加深刻。

实践性原则。实践是将理论原理反馈到生活实际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在将德育内容融入动商培养的过程中,更应该时刻以实践为原则,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只有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实情况,才能将道德观念真正植根于中学生的内心,从而将道德标准外化为行为准则。

(二)丰富完善动商培养过程中的德育内容

学校体育曾一度被忽视,现今,随着认识的深入,国家对于学校体育教育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正努力改变学生不敢动、不想动、不爱动的现状。当然,体育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去把每个人培养成为优秀的竞技运动者,不是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成绩,而是去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热爱运动、会科学运动的人。而培养动商的最终目的,则是培养人的主动锻炼意识和终生锻炼习惯、能够挖掘运动兴趣和运动潜能,热爱运动,享有运动所能给予的人类全方位提高,从而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动商其德育价值的实现仍需要教育工作者将德育内容贯通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对学生进行做人方面的教育。体育教学,并不局限于教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教师容易忽略对学生在做人方面的教育,往往认为,体育就是单纯的运动。在社会体育里,人们也往往忽视运动对于人格塑造以及培养的作用。然而,通过运动所获得的健康体魄可以表达对前途和生命的关怀,学会关心他人和关心社会,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

其次,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教育。体育运动中,集体项目往往能够让人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通过集体项目,如球赛,游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与他人团结协作,要比孤军奋战成功机会大很多。例如:2015年2月27日,国务院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将饱受诟病的足球运动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又将校园足球作为足球改革之重要环节,给长期陷入困境的校园体育以及足球运动注入活力。足球运动,需要一种合作意识,越擅长合作,取得的成功几率就越大。这种集体活动,对于培养合作精神,树立团结意识,有很大意义。

再次,奋斗精神教育。在动商培养中,通过体育教学,讲述一些艰苦奋斗的事例,比如,同志的动商极高,终身热爱体育锻炼,他通过刻苦锻炼,强健身体,培养了超人的意志、勇气和胆略,为将来奋斗做好了体质及心里上的准备。在体育运动项目安排中,如耐力跑,就可以激发学生奋斗精神。

四、结语

探讨动商与德育的相关性,以及动商所能带来的德育价值,并不意味着动商与德育存在正相关,例如,动商越高,其道德水平就越高。我们发现,生活中不乏动商高的典范犯着道德水平低下的错误。因为,影响道德水平的因素本就是多方面的,如文化、社会制度、人的作用等等。动商也不仅仅包含着德育价值,它也对智力、审美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都具有积极影响。动商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脚,作为智商及情商发展的保障,无论动商本身,还是动商所能带来的德育价值,又或者其他人文社会价值,都应该被发现,被思考。

〔参 考 文 献〕

〔1〕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王立仁.德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王宗平等,张怡.动商――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支脚〔J〕,体育学刊,21(04).

〔4〕王宗平.不可忽视的动商〔J〕.中国科学报,2014.

〔5〕陈文卿.论体育的德育价值〔J〕.娄底师专学报,2002,(04).

〔6〕黄蓉,杨柳.体育德育过程中的人格培养〔J〕.山东体育科技,2006,26.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情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DOI:10.15938/ki.iper.2016.03.01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3-0070-05

当今社会日益飞速发展、充满竞争激烈,呈现多样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特征,社会不仅需要高智商人才,更需要高情商人才。“大学生群体的情商正处在生成期和养成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等,贵在引导学生学习、立志、树德、为人、处事等,可见其对大学生情商的培养亦有积极作用,其中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付出和努力。大学生情商涵盖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详细来讲包括情绪觉知、情绪评价、情绪适应、情绪调控以及情绪表现等因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从中汲取相关因素和机理作为着力点,丰富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情商培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情商的积极培养作用。

一、大学生情商的界定

关于情商定义的界定,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综合起来,可以将大学生情商进行简单的二维界定。情商,又称情绪智力商数或情绪智力,其反映了一个人的非智力综合素质。大学生情商可定义为大学生个体对自己、他人、他人与自己以及周围环境作用的相关情绪的觉知、评价、适应、调控以及表现等的能力。基于大学生情商概念的分析,其可以从彼此交叉、相互作用的两个维度来剖析:一方面是纵向维度,情商主要是大学生个体对情绪的觉知、评价、适应、调控以及表现能力等;另一方面是横向维度,大学生个体觉知、评价、适应、调控以及表现的情绪主要包括个人情绪、他人情绪、个人与他人间的情绪以及个人与环境作用的情绪等多个方面。

二、大学生情商培养的机理与内容

情商系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循环形成过程”,(如图-1[2]所示),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个体对相关情绪不断地认识、理解、运用与表达、调节控制、输出等。由此可见,大学生情商培养是个动态过程,在如此的良性循环中可以对大学生的情商进行阶段性、条理性、循环性的培养和锻炼。

同样,根据大学生情商定义和构成,大学生情商培养可以从“五个层面”,(如图-2[3]所示)着手,分别是提升情绪觉知能力、规范情绪评价能力、协调情绪适应能力、加强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完善情绪表达能力等。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情商培养的相关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情商培养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两者在主体、目标以及特质等方面有相关性,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实现其对大学生情商培养的积极影响。

1.主体一致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理论和学说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都应该是现实中的人。”[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情商培养的主体在一定条件下主要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充当着设计者、组织者以及主导者的实践主体角色。同样,大学生情商培养工作需要大学生群体的积极有效参与、配合,显示了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性。一方面,大学生充当设计者、组织者的角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情商培养工作中,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对象分析、内容钻研、方法选择,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离不开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还充当主导者的角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其主体参与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彼此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进行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从中学习相关知识、获得相关技能、陶冶情操以及提升自身心理等各方面素质能力。同样,在大学生情商培养的工作中,大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等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和睦、和谐是该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环节,实现人、事、物、景、情的和谐,这也离不开大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向的是大学生群体,课堂教育效果的发挥与课堂创新改进的激励离不开在主体间际性中大学生群体的充分参与。

2.目标契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和谐校园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工程、先导工程,而大学生情商培养工作,旨在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情绪智力,进而实现自身的健康、科学、全面发展。由此看来,作为学生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情商培养工作在目标上是相契合的。一方面,两者的近期目标是着眼于大学生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情商培养的落脚点都是大学生,两者致力于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智力等,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两者的中长期目标是致力于和谐校园的构筑与社会主义建设。构筑和谐校园,始终是高校各方面工作的目标,也是各方面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构筑和谐校园文化,为和谐校园的构筑奠定坚实基础。当然,大学生情商培养工作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相关优秀人才,为和谐校园的构筑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输送新鲜血液。同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情商培养工作,不论其是着眼于大学生的培养,还是致力于和谐校园建设,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3.特征相近性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根据。当然,作为不同的事物其特征也有所相近或相似之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情商培养工作都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多样性、灵活性、自然性、持续性以及和谐性等相近特征。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情商培养工作涉及个人、他人以及个人与他人等多个维度,两者都具有复杂多样性;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情商培养工作都具有灵活性,两者的培养对象都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层次参差不齐、需求复杂多样,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由此决定了两者的内容、方式及工作的具体实施要坚持灵活性的原则,尽量充分满足复杂多样的大学生群体的各方面需要。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情商培养工作的的很多主题和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且必须还原生活,扎根生活,遵循生活的逻辑,引导生活,重构生活,在生活中去实践、去体验,具有自然性。当然,两者的相关活动和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也要注意实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保证相关工作的常态化,进而追求两者的互促共进。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情商培养教育的着力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情商培养教育工作在主体、目标和特征等方面有相关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大学生情商培养成为可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有必要依据情商培养的相关因素和机理,从提升大学生情绪觉知能力、规范情绪评价能力、协调情绪适应能力、加强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完善情绪表现能力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情商水平。

1.提升大学生情绪觉知能力

一个真正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应该在充分认识周围客观世界的同时,充分看透自己、理解他人,不仅能够全面、客观、清晰认识自己,而且还能够觉察、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态度,对他人的情绪作出准确的识别和积极体会。大学生群体处于繁杂的同辈群体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加强大学生情绪觉知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够准确、有效觉知自己、他人以及周围社会环境的情绪状况。根据情绪产生的“刺激情景―评估―情绪”三维过程,情绪觉知的过程一般包括“情绪信息的接触―情绪信息的选择--情绪信息的综合”三个程序阶段。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困难和干扰因素,分阶段培养大学生的情绪觉知能力。其一,在情绪信息的接触阶段,往往存在着预期、偏见以及错误知觉等“觉知陷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商培养的重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在课堂内外的相关活动中引导大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来接触相关情绪信息,以正常的、平静的、客观心态来接触、觉知周围的有关信息;其二,在情绪信息的选择阶段,存在着经验、归因、取舍等多因素干扰。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课堂上要有意识教导大学生克服首因、定式效应,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及彼,去伪存真,有效选择情绪信息,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别能力;其三,在情绪信息的综合阶段,也存在着动机、目标、利益等多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引导大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情景演示中增强同理心,巧妙地了解、觉察以及优化相关情绪信息。总之,情绪觉知能力较高的人,能够常常自我反省、自我反观,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认识、客观评价自己,同时能够具备“格物”心态,随时觉知他人或周围的情绪,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情绪觉知能力培养的着力点和标准。

2.规范大学生情绪评价能力

人们不仅能够觉知相关情绪,而且能够对相关的情绪作出评价,尊重、接受相关情感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激发自身的“情绪潜能”,并从中体验到快乐、满足感、成绩感以及幸福感。“由于新旧观念的冲突、中外文化的反差、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与生理的失衡,给大学生带来了思考的困惑和选择的困难。”[5]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要进行相应的规范和调整,实现良好的情绪评价。一方面,引导大学生营造良好心态,去选择、追求快乐。英国作家萨克雷曾经提到:“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教导大学生们学会规范自己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悉心享受每一个小小的喜悦,细细去品味、去咀嚼,从中体验快乐的味道和幸福的感觉。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规范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亚里士多德说,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和幸福,一旦您想要幸福,幸福就会属于您。这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挑战,课堂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专题讨论、辩论、情景模拟教学等形式,给每个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和体验机会”[6],在引导大学生培养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仰的同时,教导大学生树立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理念,善待、感恩周围的一切,进而去积极、乐观的评价相关的情绪信息,形成良好的情绪评价能力。此外,思政工作者要教导大学生明确“一体生命观”,理解自身和周围的一切生命都是一体的,自己作为社会、学校、班级、寝室的一员,要努力做好自己,心存集体意识和归属感,实现个人与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的和谐统一。

3.协调大学生情绪适应能力

“适应”是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之一,具有“适应性”和“适应行为”双重含义。情绪适应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指对现有的、静态的、部分的环境条件的适应,另一个是对未来的、动态的、整体的环境条件的适应。大学生阶段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成长进步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有必要锻炼、协调其情绪适应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当下以及未来社会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大学生情绪适应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力、坚定性和耐挫力,即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不怕挫折、勇于挑战逆境的优良品质。著名心理学家雷文・巴昂指出:情商反映了人应对日常环境挑战的能力,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最困难的时候,情商支撑他们渡过难关。由此,大学生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正视各种挫折和困难,并自觉地进行耐挫锻炼和相关心理训练,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坚不可摧的强者。另一方面是锻炼大学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是人集结的结果,作为社会的细胞,人们要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因此,高校要积极构建情商培养的课堂外社会实践平台,打造形式多样的课外社会活动载体,让大学生与农民、农民工、社区居民、企业家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等接触,在社会在实践的新环境、新团体中引导大学生群体学会提高自己的灵活适应能力,学会积极利用情绪的力量,审视和调整内部和外部的要求,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情境,并与新成员、新伙伴和谐相处,增强归属感和集体感。此外,要教导大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人是有很大潜力的,只要建立起信心,在遇到困难时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正强化,坚持奋斗,就必定能突破困境。

4.加强大学生情绪调控能力

通常来讲,人的情绪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时会产生某些消极情绪,伴随着怒、恨、怨、恼、烦等,种种劣质情绪都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具备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技巧,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化解矛盾,是保证稳定情绪和积极行为的必要条件。同样“在高校情感教育过程中,除了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情感之外,还应使学生学会调控消极情感。”[7]情绪调控既包括个体内部的调节过程,也包括个体以外广泛情境因素的调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增加关于耐挫力、调控力等案例分析和情景教学,借助“‘知、情、意’三位一体的挫折教育模式”[8],在案例分析和情境创设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理念,与其抱怨生活、抱怨他人,不如加强自我控制,将外界控制转变为内在控制,在情绪冲动来临之际要保持冷静,学会“移情”和“自控”。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的自律、自制力和约束力的培养。自律、自制以及约束力是修身理智成大事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条件。一是引导大学生要保持自律和自制思想,去做应该做但不愿或不想做的事情,保持良好的习惯,做高品质的大学生;二是要进行自我约束,不做不能做、不应该做而自己想做的适应,不能感情用事、随心所欲,自我约束、专心致志。此外,要引导大学生学会进行良性的情境选择和修正,在生活中尽量从消极中去激发积极情绪,先将自身积极起来,保持自信和快乐,不断去冒险、去尝试去探索,让自己的生活永无止境。

5.完善大学生情绪表现能力

情绪表现能力就是社会交往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大多时候是非常微妙的,是一种无声无息、无所不在的“在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9]人际交流,其是连接个体内部体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能够实现人际关系的有效整合、沟通以及调节,迅速建立人与人之间友情、友谊和信任关系,并能及时化解自己与周围人或者周围人的矛盾冲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将大学生情商培养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师生。譬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旨在教导学生立志、树德、为人、处事等,可以在教材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价值人生”中增加大学生情商培养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参照,也可以提高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情商培养的重视度。详细来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培养大学生的情绪表现能力,其一,引导大学生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性格和优缺点,这样才能善用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俗话说,“听话需听音,读人要读心。”[10]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使大学生明确在具体的交流、沟通之前,要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了解自己能提供给别人什么价值,在团队中就要明确、熟悉成员们彼此的性质关系和团队的情况,这也就是自己的“思考环境”和情绪表现“前提”。其二,激励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强化自己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打造人格魅力的“金三角”,即信赖性、亲和力和沟通能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言论在相关劝说、开导以及矛盾的化解中有一定的说服力,从而在无形中密切与周围朋友的关系。当然,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引导大学生具备一定言语表达和沟通技巧,这也是大学生们未来走向社会需要锻炼、提升的方面。此外,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渗透情绪表现中的正确原则和态度,比如说诚实守信、谦虚坦诚、循序渐进、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等,引导大学生把握相关共性心理,多加赞扬、勤于求教、表示欣赏、强调共性以及主动问候等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从中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情绪表现能力。

总之,当今多样化、复杂化、多元化的社会,更需要智商和情商双高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有机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有可能而且有条件吸收和借鉴大学生情商培养的相关内容和理念来丰富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而优化和提升其对大学生情商培养的作用和功效,来充分、全面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培育“双高”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国梦”的实现注入新鲜力量和持久血液。

参考文献

[1] 詹三瑞.大学生情商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理论导刊,2007(7):95-97.

[2] 苗治平,林波,钟明,等.论情商的系统结构[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90-96.

[3] 徐小燕, 张进辅.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综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77-82.

[4] 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 王莉,曹广辉.幸福生活从这里开始――大学生思想道德漫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6] 王莹.论情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实现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5):130-132.

[7] 李雨奎,武修宝,李群.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其对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72-173.

[8] 甄志勇.在高校开展挫折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6):106-108.

第10篇

关键词: 高职电子商务 以创业为导向 课程体系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新闻不绝于耳,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同样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很多学生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但是说到创业又底气不足。究其原因,还是学校没有在创业教育这一块引起重视,没有将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现状

1.理论研究刚刚起步。

电子商务行业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行业,也是一个创业者集中的行业,每年都有大量创业者投入电子商务行业中,创造出属于他们的商业传奇。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开始注意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目前,公开出版的创业教育类教材较少,如李家华的《创业基础》、郭天宝的《大学生创业教程》等,其中大部分教材都是针对本科院校学生。就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说,理论研究才刚起步,一切都还处于摸索前进阶段。

2.形式大于内容。

在创业教育成为教育行业新概念的时候,所有学校几乎都推出创业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大多以讲座形式出现,相当一部分讲座的主讲人是创业成功人士。这些创业成功人士虽然在情绪上极大地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但是在知识和素质层面对学生的帮助不大。同时,这产生另一个误区,那就是用成功学宣讲代替创业教育。所以,从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看,形式要远远大于内容。

3.缺乏健全的创业素质培养环境。

创业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师资力量。遗憾的是,高职院校在这两方面都比较欠缺。大部分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有优势,在实践方面存在短板。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对学生的管理比较严格,制度比较呆板,极大地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和创新创业热情。如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自己开了网店销售日常用品,但寝室管理制度不允许学生在寝室开展销售活动,学管系统对这样学生的处理是批评教育甚至处分。创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全方位的培养环境,仅靠科任教师的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二、基于创业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1.调整课程体系的结构,围绕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进行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具有厌学情绪,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接受度不高,但是对实践性课程的兴趣较浓厚。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重点应该放在实践能力提升上。学院应该组织人力深入电子商务行业实地调查,了解在该行业进行创业活动应具备哪些能力,然后根据能力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

2.改变理论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引入实战项目传授知识点。

传统理论课程教学方法一般为集体讲授,有变革一点的为理实一体化,但是就目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看,真正能达到实践能力提升的不多。如果高职院校希望培养出有创业素养的学生,那么就得放开胆子,痛下决心,删减掉那些看起来很重要的理论课程,减少理论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分量,让实践性课程占主导地位。同时,理论课程讲授要结合实际行业案例和趋势,让学生在真实行业情境下掌握相关知识点。

3.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联动,形成全方位的创业能力培养环境。

创业能力不仅指专业实践能力,还包含心理承受能力和个人素养,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无法胜任创业活动的。课程体系中,公共课程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公共课程的设置要避免传统语文、数学、英语等,围绕创业这个主题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建设和素质建设,如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需要电子商务专业教研室牵头,整合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师资源,创造全方位无死角的创业能力培养软环境。

创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创业心理素质和能力素养。创业需要充沛的热情和一往无前的冲劲,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需要恒心和毅力。一百个学生中,乐观估计最多有十个具备这样的心理和能力素养。我认为,最好是将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单独成班,采用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因材施教,避免出现全员创业教育的极端局面。

参考文献:

[1]潘丽姣,何永明.基于创业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1+3”课程体系之构建[J].中国电子商务,2010(11).

[2]付萍,谢爱平.基于创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

[3]陈远高.面向创新创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电子商务,2011(07).

[4]朱闻亚.基于“专业―就业―创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2(03).

第11篇

关键词:历史教育;5Q素质;素质教育

历史教育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5Q(MQ德商、IQ智商、EQ情商、FQ财商、AQ逆商)素质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历史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5Q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

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以史为镜,完善自我,热爱祖国。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知识,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塑造民族精神,唤起对祖国繁荣富强应具有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可以说,历史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5Q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德商

德商(Mor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成MQ)是指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品质。德商的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幽默等。在历史长河中,高德商者俯拾皆是,历史也已经证明了具备优秀品德的人更容易流芳百世。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效仿历史上高德商人物的为人处世,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商数,进而固化为其自身的德行,达到培养德商的目的。

2.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情商

情商(EmotionalQuotient,缩写成EQ)最早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萨洛维和新罕布尔什大学梅耶尔教授提出的。他们用这一术语来描述人们的情绪评价、表达、情绪调节及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情商共有五个方面的内容: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理解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高情商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并发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名人名言的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借以提高并固化学生的情商。

3.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逆商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缩写成AQ)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历史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于挫折的心理耐受能力,培养大学生不怕困难、勇于面对困难、敢于直面挑战、不屈不挠、求索攀登的优秀品质,大幅提高学生的逆商。身处逆境和挫折之中,奋发图强取得伟大成就者众多,例如司马迁是大历史学家,当他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处以腐刑后,逆境中不仅没有颓废反而意志更加坚定,终于完成了彪炳史册的《史记》,名垂万世。

4.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财商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缩写成FQ)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指一个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可以概括为掌钱能力、赚钱能力、财富知识。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史记・货殖列传》简直就是一部培养财商的专门文献。“旱则资舟,水则资车”“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等都教育人们如何赚钱和如何支配财富。历史上财商高的人物很多,仅《史记・货殖列传》中就记载有陶朱公范蠡、孔子学生子赣、周人白圭、鲁国猗顿、邯郸郭纵、乌氏倮、寡妇清、蜀卓氏、宛孔氏、曹邴氏、周师史、宣曲任氏等,他们之所以富可敌国,与他们具有很强的掌钱能力、赚钱能力是分不开的。了解历史上高财商人物的成长,对提升青年学生的财商有着积极的意义。

5.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智商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成IQ)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多个方面。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商来表示,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智商基本上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培养虽然作用不大,但“读史可以明智”已是人们的共识。学生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认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开发智力、提高智商的效果。

二、历史教育与培养大学生5Q素质相结合的途径

历史教育与培养大学生5Q素质相结合,达到有效提升大学生5Q素质的教育目的,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历史教育必须依据现代5Q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思想上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发挥教师传授知识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教师要着重强调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教会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判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历史教育要以提高大学生的5Q素质为落脚点,引入情境教育。教师的职能应从知识传授转变为价值引导,使学生在欣赏、评判中完成有关知识、品质和能力的建构,完成5Q素质的积淀。

3.在历史教育中改变单一性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将讲授知识与问题讨论、理论分析、科学研究相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有综合分析评判法、单个例证法等。综合分析评判法就是通过对某一个特定历史人物的5Q素质进行综合分析,来促进学生德商、情商、智商、逆商、财商的感悟与理解,以达到提升学生5Q素质的目的。如评判司马迁的5Q素质时,学生积极讨论的结果是:德商高――道德品质优秀;智商高――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情商低――既不能很好地认识和掌控自己的情绪,一激动竟然上书替李陵辩解申诉,也不能很好地认知他人(汉武帝)的情绪;逆商极高――身处逆境时能够很好地调整控制自己的状态,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财商不详。单个例证法就是教师把5Q素质分开来举例分析。讲德商时,举证历史上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物,让这些历史人物的道德光芒给学生的心灵以震撼和感召,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目的。讲情商时,举证一系列历史上情商较高的人物,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人物的情商素质,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目的。讲逆商时,举证一系列历史上逆商高的人物,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人物的逆商素质,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逆商教育的目的。

4.在教育技术的运用上融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长处。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将学术最新动态与科研心得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注重处理基本内容与当代学术成果的关系,并积极探索用现代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提高德商、情商、智商、逆商、财商等素质。

三、结论

总之,教师进行历史教育时要力求融合现代5Q素质教育思想,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着力提高大学生的5Q素质,优化大学生的5Q素质结构,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高校历史教育已经摆脱中学历史教育的“升学压力”,更有条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历史教育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5Q素质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因为教师对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评判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历史教育应努力适应当前社会对于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尝试把国际上对现代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杰.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理论界,2008,(9).

[2]王秀娥.对工科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

探索,2006,(3).

[3]徐丽君,金久红.历史教学与情商培养[J].文教资料,2006,(4).

第12篇

关键词: 学生情商 情商培养 问题 措施

现阶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不断改革,迫切要求教师树立促进学生发展观念,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上的开发与培养,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毅力、抗挫能力、自我激励等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终身全面发展。但有些学校由于过去长期受偏重“应试”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不重视非智育的教育因素,尤其是情商教育,忽视学生意志、情感等心理教育,学生在心理成长上留下了空白而心理适应能力脆弱。

一、智商与情商的解释及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受两大心理因素影响,一个是智商,属于智力因素,另一个是情商,属于非智力因素。什么是智商?智商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也叫智力商数。智商只代表人的一种能力,它反映的是智力的强度、聪敏的程度、智慧的高低。智力在成功中的作用是关键的。现实中人们往往把智商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一个人的智力高就容易取得成功。如说,某某学生名列前茅,是个人才,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但我们往往看不到另一非智力因素――情商的影响。那么什么是情商?情商也称为情绪商数,是指一个人对环境、个人情绪的掌控能力和对团队的关系的运作能力。情商也是影响着人类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巨大动力之一,有研究认为它的影响力甚至超过智商。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戈尔曼首次提出“情商”概念,他于1995年在《情感智力》中解释:“情感智商包括自信、热忱、坚持以及自我鞭策的能力”。并在研究中指出了人情商的五大功能:对自身的情绪知觉能力、自我掌控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也是现今情商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学生情商的缺失现象

我国素质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但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存在,素质教育受到了制约,学生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应试学习中摆脱出来,失去了情感、个性、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情商发展,在生活中表现出情感脆弱、思考事情偏激、自私心理强等现象。回顾学生的成长之路,从小学到大学,从学校到家庭,甚至在幼儿园,学生的时间有哪些是属于自己有权支配的呢?孩子从进入幼儿园那天就开始在家长、老师的意志下进行各种特长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学生为了备考而不停地做练习题,缺少活动,缺少睡眠,节假日如赶场般进出各种补习班。这种应试培养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就是一种模具制造似式教育,把学生的心理感受、个性需求与情感体验置于一种被遗弃的教育环境中。正如于丹曾批评说:许多学生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学,仍然不懂得与人相处;他们就业后缺少学时表现的那种应有的创造力,对社会的心理适应与承受能力也较差。

现代的情商研究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有20%归因于智商,而80%取决于人的情商。我们的教育对智力的过度追捧恰恰使学生缺失了情商的发展机会,培养的学生要么固执,不懂人情世故,要么高分而低能,无法被社会接纳。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是一件多么痛心的事。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教育如果只重视智育的发展,缺乏情商发展,则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无益,对社会的发展无益。处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今天,教育应改变只重视学生智力教育的局面,智力与情商应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认识自我、管理自我、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情商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与学校的实际追求不一致。

素质教育强调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但当前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指标仍是考试成绩;校内班级间优秀学生的选评,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而对情商教育发展的评比却没有,也很少关注它的后继发展。尽管我们在推进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但现阶段学校和教师又回避不了学生一连串的升学考试所带来的压力。同时,社会发展对科技知识的极大需求冲昏了许多人的头脑,把智育从教育中孤立出来,追求教育短期效应,而助长了学校的智力教育“抢跑”。

(二)学生没有融入社会实践的自由时间。

人的属性有社会性,人的生存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离开这个环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不可能得到发展和体现,其在精神、理想、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就会不健全,而无法适应社会。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考核、选拔还没有离开考试这一标尺,学生为了学习奥数,备考中考、高考,时间分别被家庭和学校剥削得所剩无几,没有了本该学习人类基本生活技能和人际交往的机会。不妨作个假设:我们的素质教育在课堂上对学生情商的教育非常完美,但学生却没有社会生活的真实体验与感知,那么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就像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一样,成为对抗的弱者。

(三)社会对人才的理解存在局限。

人的成功离不开情商,情商是人才构成的重要内容,对人才的成长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片面而功利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无数中国人对教育投入的目的和需求。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仅仅局限在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上,对人才的理解局限于能上好学校、有份好工作,甚至认为学习不好就是没出息。这是对人才狭隘的理解,缺乏人才培养的发展观。

四、情商培养的措施

(一)把情商教育有效融入课堂。

课堂教学是情商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要切实地把心理品质的培养渗入教学,把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教学中的一些展示课,一提情商教育就把目标定得很高,大谈爱国、模范、英雄等思想政治教育,有高度而没层次,不注重学生身心、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此,课堂要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处理好自己的人生态度、情绪和社会倾向等心理问题,并进入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中正确地感知自我,体验自我。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社会,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习俗的制约。但如今的学生往往社会适应力不足,就业后对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变化不适应。自主参与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情商培养、社会认知力的构建。教师要改变旧式教学只是教与讲、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树立新教育观,建立平等、互动型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合作能力、人际交流能力、自我价值感等情商的培养,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不要推助应试教育的思想,把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

反对应试教育并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改变教学只为考试的片面做法。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要面对众多的考试。如今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单一,为了应对考试少了与同学、朋友的交流,少了社会交往、社会实践上的认知。这样学生的情感发展可能就会出现偏激,出现不和谐的社会行为表现。有些地方为给学生减负,强制要求学校取消期中考试,缩短学生的在校时间。可是有些家长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成绩落后,把孩子的剩余支配时间安排去补习班学习。

(四)注意家庭因素对情商的培养。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情商培养有直接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有些家庭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物质需求外,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情感体验等关注少,不与孩子进行交流。还有的娇惯溺爱孩子,对孩子言听计从,孩子步入社会不懂奉献、谦让,表现出个性突出、与社会团体对立等。对孩子情商的培养,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在引导孩子的同时应多给孩子自由独立的空间,鼓励孩子融入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学生的情商培养离不开教育,但教育只是影响情商因素中的一个媒介,学生良好的意志力、抗挫折力、控制力、道德感、健全的人格等的建立还需要不断在社会实践中磨砺。

参考文献:

[1]李海军.谈中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结合[J].中国校外育,2010,1:120.

[2]余超,石庆民.论高校智商教育和情商教育的有机结合[J].甘肃科技,2010,26,(7):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