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

时间:2022-02-06 09:06:13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

第1篇

审计教育的重心应逐步转向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将审计置于经济管理的大环境下加以考虑。审计实务教学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管理学、法律基本知识等。目前的“口授+黑板/多媒体课件”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高职审计教学要求。笔者认为,深入开展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与企业共同研讨如何构建仿真模拟教学环境,并且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引入合适的仿真案例,积极探讨“角色扮演式”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

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是提高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案例应是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选择案例时应考虑案例的仿真性、实践性、启发性和时效性,当然实践性是最重要的特征。

(一)通过教师下企业,依靠校企合作获取。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启动教师下企业项目,具体分为暑假的短时期下企业学习和有条件的学校启动带薪整学期或整学年下企业学习两种,当然大部分高职院校也都有具备注册会计师资质的教师长期参与社会审计业务。《审计实务》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有较高要求。通过下企业活动,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审计等鉴证业务,审计实务担纲教师不仅可以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而且可以掌握审计的一手资料,再结合教学项目任务和学生特点进行整合,同时经事务所同意,可以获得整套审计工作底稿模板。

(二)利用学校内部审计资料获取。

除依靠校企合作外,我们可以充分调动校内资源,比如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每年都会对各部门、下属后勤公司和学生实习基地如学生超市等所有处室和产业进行内部审计。通过学校支持获取这些内部审计材料,结合审计实务教学内容和项目任务的划分,对资料进行整合和改编,可以成为很好的审计案例资料。

(三)利用网络等媒介获取。

在网络技术特别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容易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上市及各大型企业的财务背景资料,然后按照审计工作业务流程来编排和设计,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设计各个“任务案例”。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现成的审计案例教材获得案例资料,或者通过向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共享其案例资料等。

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在《审计实务》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审计实务》课程中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案例引入与任务布置。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案例资料的选取与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一环。通常我们更倾向于采用单项任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将任务细化到学生可以解决的程度,从而引导学生解决案例资料中所设定的任务。比如在学习存货监盘这一任务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公司的存货监盘计划,然后根据这份监盘计划设置任务,如监盘计划里监盘安排的时间、目的、监盘的范围是否合理?对每一种存货监盘的方法是否合适?如何从监盘日实有数倒推资产负债表日的存货情况?如果这一存货监盘计划不可行,是否可以有其他替代审计程序?总之,案例的选择一定要与设计的任务相匹配。

(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讨论。

分析讨论案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按4-6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分项目经理、审计员、审计助理等岗位,由学生对角色进行轮流扮演。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交流和研讨。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三)学生对讨论情况进行成果汇报。

情境模拟讨论结束后,各项目组要形成方案,形式可以多样化,由“项目经理”作为代表进行陈述。项目经理角色的扮演是轮流的,每个学生都会有上台发言的机会。通过项目陈述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任务解决方案,掌握与之相应的审计理论知识,而且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的项目陈述后,根据陈述情况详细讲解案例任务中所涉及到的审计理论知识,在大家都表示理解之后,再回到案例资料带大家完成案例任务,如需要并相应填写完工作底稿或完成报告之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总之,通过不断地进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让学生逐步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四、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应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后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一)对学生进行分段考核。

根据教学进度,当一个项目完成后,我们可以安排一个与该项目相关的较完整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在学习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这一项目中,我们可以分解存货监盘、存货计价等若干个任务并分别引入案例学习,当这一项目学习全部结束后,我们可以用一个包括这些任务的较完整的综合仿真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评价。

可以在学期内分阶段与学生开展座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者发邮件等方式向教师反馈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对教学的改进建议;也可以通过学评教环节来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担纲教师团队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

担纲《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团队要通过阶段考核,学生座谈或汇总邮件中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任务案例选择是否合理、教学效果与预期差异,认真分析产生争议的原因是基本审计理论掌握不好或运用不恰当,或是案例材料与项目任务不匹配,还是任务案例提供信息模糊,以进一步优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方案,提升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效果。

五、结语

第2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组织行为学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刘立国(1979- ),男,河北邢台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心理学。(天津 30022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58-02

“组织行为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把握组织环境当中的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于组织内部行为产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管理类专业的认知以及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应受到足够重视,从而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还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质量不高。要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应当丰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值得探索的方向之一。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分析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指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知识学习和课程探索,在学生求知欲的驱动下,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课程任务。“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处理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要求的教育类型。在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设立不同的情境,学生可以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所设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产生互动,提升自身的素质。通过任务作为驱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教、做”结合起来,从而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能够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的过程和结构,加快课程体系改革,使学校的课程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育水准。

在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理论学习,并通过各种测试练习来达到学习的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对学生提出任务,把课堂知识融入任务中,使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了解理论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具体解决团队小组中的分配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简单地提出任务就可以,还需要教会学生进一步分析、与他人进行合作,并且在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职业院校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具体相应技术能力的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因此,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理论教学能够更好地运用于实际案例中,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对职业院校“组织行为学”课程的促进意义

“组织行为学”属于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中含有艺术成分较多的课程,适合于案例教学,课堂组织侧重于个别指导和小组讨论。因此,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入“组织行为学”课程对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1.“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业院校的管理类课程体系中,“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蕴含着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丰富的知识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若在课堂上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任务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反复研讨,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消化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在任务中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体系、掌握学习知识的技巧。“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及今后工作中的能力。此外,“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从而提升就业能力,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出任务,使一些在实践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够进入任务情境中,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和分析。学生针对任务还应进行反复推敲,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任务所考察的教学内容,既能培养学生发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任务考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通过任务中所设问题的解决,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实施路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过程中,解决遇到的问题。所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既要依靠教师的积极引导,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

1.教师应恰当选择并设计教学中的关键任务。选取适当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立一个特定情境,学生通过在情境中利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知识。这样可以帮助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通过课堂任务理解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开阔自身的眼界,培养个人的创造能力,使他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相似的问题时能够从容不迫地解决。因此,教师应恰当选择教学的关键任务并进行整体编排设计,在对课堂任务筛选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所挑选的任务应当符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符合学校课程的整体要求,满足教学计划的需要。在考虑社会发展方面,所挑选的任务要注重时代性与先进性,能够体现当今的理论发展水平与趋向。第二,教师在设计和分析任务时应当注重任务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任务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应当注重任务的生动性、实践性以及实用价值的统一,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三,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并深化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有些学生若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学习模式,教师要给予耐心帮助和指导,以免学生在认知和学习上产生障碍和混乱。

2.“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所提出的任务应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要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任务教学中来。参与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质量和效果,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第一,教师为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可采取一些激励的措施和手段,提高学生参与教学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教师应对任务教学进行充分准备,在课堂中所提出的任务应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教师不仅要对课堂中的任务内容进行积极引导,还要能够从多方面对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任务内容。教师要把理论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筛选,并根据难易程度进行有效划分,使学生能够分阶段对相关问题做逐步探讨。第三,教师应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课堂任务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通过任务教学的方法把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具体的任务,从而化难为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与自身感受结合起来,提升课堂教育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在讲授《个体行为》一章中“情绪与情感”内容时,教师可将此部分的知识内容首先转化为典型生活案例(如由恋爱情感引发的事件等)进行引导,以吸引同学的关注和学习兴趣。

3.课堂任务完成后应及时总结。总结是对任务的全面性审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课堂任务进行总结,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地修正和完善。任务完成后的总结工作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法的延伸。所以,教师应当在任务完成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总结既要全面又要深刻。例如,在学习“知觉错误类型”一节内容时,很多同学对“首因效应”的积极意义及负面性都能够有所认识和分析,但对“首因”具体影响当事者双方的发展过程却并不能合理地描述。因此,可列举一些真实案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例如,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最初印象并不很好,但随着双方的了解逐步加深,两人最终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总之,教师通过总结可以发现所选取的任务是否得当,能否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是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内容。在任务总结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有效提升“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随着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等情况变化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对大多职业院校而言,“组织行为学”课程引入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职业院校很多其他相关课程也可借鉴该教学模式,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准得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顾培忠,任岫林.组织行为学(高职高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3]郝超,蒋庆斌.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4]解建宝,曾兴柱.任务驱动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5]刘向红.高职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成人教育,2009(9).

[6]李军.“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型高技能教学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8).

第3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也需要各种层次的计算机人才,因此,中职信息技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阐述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职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出了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使用分层递进策略的措施。

关键词 :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分层递进

一、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的教育使命。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建立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素养,是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学生应在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意识、知识、技能和相关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现阶段我国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时代性。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任务,在中职教育中显得尤为突出,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根据现代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面向时代,坚持以人为本。二是科学性。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应该符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模式建立在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三是突出教学能力。教师的教育模式应该适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明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和工具。

二、中职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介绍

任务驱动教学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最早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被称为“范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主要根据较清楚的、较好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进行教学。一般情况下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是构建理论在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是建立在构建主义理论之上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提倡教师把教学任务隐含在一个或者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任务中,把完成任务当做教学活动的中心。

2.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概括为:(1)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中,学生是信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以教师为主导。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之上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任务的设计者、任务情境的设计者、学习平台的提供者、任务的评价者、课堂的控制者。(3)以任务为主线。在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学任务的设计。

三、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使用分层递进策略的措施

1.教师要充分备课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备课时,教师要仔细分析教学大纲、教材、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设计课堂教学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例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考虑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将会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实施动态分层

教师在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还要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一些学生接触计算机可能比较早,但是有些学生接触计算机比较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接触计算机较晚的学生有所关注。例如,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层次的学生。

3.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例如,对于那些接触计算机较晚、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模仿性学习作为主要教学模式,使这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对于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驱动教学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四、小结

综上所述,要较好地实施中职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中分层递进策略,教师就必须在充分理解驱动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郭林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构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3).

[2]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2002(1).

第4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应用课程教学 任务驱动法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任务驱动法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学而言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主要以“任务”设置的方式将教学知识点展示给学生,教师辅助提供完成“任务”的方法、途径或思路,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再以实践论证理论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此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辅助者。此法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自学能力的同时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多种应用型学习方法。

1多媒体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应用现状

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师对任务驱动法认识的局限导致不少教师仍然习惯性地沿用老一套教学手法,通过大量灌输教材知识点并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象征性地跟随完成各个教学任务。这种“新瓶装旧酒”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尽管接触了大量的“任务”式教学实例,却并未从根本上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因此不会举一反三,遇到现实中需要完成的真正任务时不知从何入手;其次,学生没有得到自主学习与实践的锻炼,无法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充分融合图片、音频、视频处理及动画制作等应用工具的使用,缺乏对理论知识点的有机整合及创新应用能力,有时为完成“任务”只能从网上选取一些似是而非的素材充当学习结果,导致整个学习过程不伦不类,无法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初衷。

2多媒体课程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的意义

多媒体课程教学是一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该学科作为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学科,要求学生在熟悉并掌握各类多媒体应用工具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并有所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多媒体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在信息时代具有升级快、更新内容多等特点,要求学习者具备高超的自学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专业发展情况。故,多媒体课程教学必须采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而任务驱动法恰好适应了这一要求。任务驱动法教学侧重于以任务驱动学习实践的教学形式,其教学手段以研讨式、探索式教学为主,教师通过布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开展学习;学生则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性、自主性学习摸索出一套适合各自特点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掌握诸如图片、音频、视频处理及动画制作等应用工具的使用,并在不同类型的“任务”学习中综合应用这些多媒体软件与工具,最终掌握多媒体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

3多媒体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实际应用

3.1全面导入任务目标

多媒体专业作为信息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学习者对不同知识点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需要教师在每个新知识点教学开始前能够全面导入学习任务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感性认识,否则将阻碍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式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正式开始布置任务前应首先对知识点的结构进行适当分析,导入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后续实践过程中不至于过于偏离学习的大致方向,从而提高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的效率,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3.2适当调整教学顺序

作为应用型专业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而言,在教学开始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后续教学实践得以顺利开展,因此不宜在教学初开始时就罗列过多的任务要求、计划、程式等抽象理论,让枯燥的概念、定义熄灭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顺序,比如先与学生共同开始一个实操型的初始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炼出对应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理论指导,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例如学习Flash制作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共同制作一个Flash的片头,然后放手让学生开始自主实践完成后续的内容,在学生遇到阻碍和困难时以答疑解惑的方式适时引入各个理论知识点,既避免了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引来的枯燥乏味感,又能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学会在遭遇同类问题的时候举一反三、创新应用。

3.3适当分解任务

对于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任务而言,由于其中往往囊括了不止一个教学知识点,若一次性将整个任务尽数交给学生自主式探索完成,难免给实践经验不足的学生带来相当的学习压力,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根据任务具体情况适当分解任务,使一个大任务分解为若干易于完成的小任务,再辅助学生逐一完成,最后实现完成整个学习任务的目标。仍以完成一个Flash学习任务为例,可以将一个Flash任务分解为图片任务、视频任务等,在完成图片任务时引入photoshop工具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在完成视频任务时引入“绘影绘声”工具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等等。当一个个小任务完成后,整体的Flash任务基本成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每个小任务完成的过程,总结其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再提炼出其中的每个知识点,然后回溯到任务要求、计划、程式上。学生经过一系列的任务实践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感性认识,再结合系统的理论指导,其综合应用能力自然得到极大的提高。

4结语

对于多媒体教学这类强调动手能力的学科而言,采用任务驱动法能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知识点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既遵循教学大纲的指导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不断创新任务内容与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能力,培养具备一定综合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范文佳.浅谈“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8(2):48.

第5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计算机课程;实践能力;政策建议

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研究

随着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等职业类学校开设计算机教学的比例大大增加。面对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脱离网络将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而对于计算机信息更新和共享的速度是非常大的。因此计算机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目前而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面临如下的一些问题:第一点、任务强度太大。在如今,学校一般要求一学期的时间内虚席并完成全国计算机一级水平。第二点、计算机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第三点、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只为了完成招生的任务和数量目标而忽略了内部的管理以及教学的改进。第四点、在教学设备上比较落后,办学模式也很单一,课程设置也存在着诸多的不恰当之处。此外,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低下,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很多中职毕业的计算机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第五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下,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正向引导不够。第六点。课堂气氛低迷,逃课率非常严重,教学非常单调,实践不够,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察制度不够完善。面临如此的一个现状,我们有必要研究“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结合方式研究。“任务驱动法”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学习方面产生的疲倦,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本文主要分析“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具体结合方式,并对“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结合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在本文的最后,笔者结合自己的职业和经验,探讨了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病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2.“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结合方式研究

任务驱动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特征。第一点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了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主观能动性。第二点是任务设计应体现趣味性,任务设计要贴近生活,更加的人性化,要符合实际情况。第三点是在任务设计中要结合计算机教学的任务,使得任务设计更加的具体和可操作。这样一来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能在解决问题中树立自信学习知识。第四点是任务设计时要及时传授新的知识点。要加大实践教学部分的比例,这一点可以通过加多上机的次数。此外,教师应该积极的提出问题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第五点是要主动创新,并落实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结合。在任务驱动教学的同时,要不忘提升学生的思考的能力,以及批判创新的精神。在课堂上要注意和鼓励学生的先创新思想,要避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学会寓教于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第六点是要设立一个评价机制,除了证书还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为了让学生牢牢掌握计算机的专业学习,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考取计算机的证书。给学生制定学习的压力,在考证的同时给予加分,学校给予通过的学生一定的奖励。这些都是一些鼓励的措施。第七点是要注重任务驱动法与其他的一些教学也方式相结合。比如说要详细制定课堂作业的评分制度。引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加固知识的构架。另外可以在上课的时候提出一些小思考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自主的发挥做展示。其次,还可以通过把枯燥的一些理论进行比喻的方式给学生们讲解出来,让学生加深印象的同时提高课程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结合方式有很多,我们有必要更深入的研究这些结合的方式,要真正的提高整个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水平。

3.“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结合效果分析

面对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脱离网络将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而对于计算机信息更新和共享的速度是非常大的。这决定了计算机应用教学越来越重要,在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院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也越来越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加大了实践并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并提高就业的水平。"任务驱动法"贯穿在整个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主动探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自主协作的环境中进行讨论和对话。它的主要核心在于以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首先,“任务驱动法”以具体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任务驱动法”以提出任务,以完成任务来掌握学习过程,以完善任务这三个阶段贯穿在整个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效率。任务驱动法非常注重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将就循序渐进。不仅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并能过做到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此,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最后,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任务,可以驱动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4.“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结合的具体案例分析

“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结合的具体案例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得到体。例如,文字处理软件教学、图形处理教学,表格制作,展示制作等等这些实际的操作可以非常快速的让学生了解接触这方面的技巧。比如说,在对文章、板报的编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对信息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就会联系到的相关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就把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效的整合。学生可以在自主分析、研究及交流配合的过程中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任务驱动法”的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就解决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的技能应用,还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流、表达等能力。同时在进行讨论及开展协作配合的过程中分析和解决了问题,让其在对问题的处理能力上得到了提高。学生真正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还在对类似信息上的创新处理方式学习了新的经验。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结合“任务驱动法”就可以在解决和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在与同学的讨论中也能收获友谊以及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以及良性情感循环,以形成开拓学习,勇于进取的探索精神。

5.中职计算机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政策建议

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法是势在必行的一种改革。然而教师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换。教师要把课堂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起到主要作用。教师要提供学生一个良好学习情境并提供学习资源。最重要是,设计学习任务学习并指导学生活动组织者和实施。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的学校与教师要发挥主要作用。首先,对于学校而言,学校要制定好针对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完成的评价制度。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多动手加强实践的操作能力。另外,学校还要提高计算机的设备给学生和老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的环境。其次,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授课教师而言,教师要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想方设法的去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要加大课程的互动与学生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还要能够有效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要能以任务为驱动力,有效拓展学生专业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要能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为主要目的,使用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创新的科学教学法进行任务驱动法教学。最后,对于学生而言,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学习知识,考取计算机的相关证书,加大就业时的筹码。学习过程中要加强自我的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要即使完成任务驱动法中教师制定的相关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我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计算机发展还会有非常大的变革,这要求学生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固有知识,接受外来的创新思维并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技术,不断学习接触新的知识。计算机未来的发展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不断改革我们教学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结合的方式。并不断创新想出新的教学方法为市场提供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履行中等职业教育学院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吴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

[2]冯秋菊.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运用“任务驱动”法应注重的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

[3]方美琪,王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蔡正红.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J].职教通讯,2007(9).

[5]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第6篇

关键词:高校;语文专业;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通过一定的设计和选择将具体的人物引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完成规定的任务,这一任务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学生在攻克任务过程中要用到具体的知识,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也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之更加有效地入到学习过程当中。

1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一个全新的知识和心理框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学习者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未知信息,结合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和既有积累成果建立一个新的框架。简而言之,学习就是建构一个全新的心理结构。在这一过程当中,学习者要与外界环境充分互动,它可以是学习者主动与外界交流互动的结果,同时也可以是学习者在参与某种具体的情景中形成的心理结构[1]。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实现关键在于一个真实的情景,提供这个情景的一个具体的途径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为学生制定一个真实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有效地完善这些学习的基本办法,而且这种学习任务的结果和过程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2 构建高校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步骤

高校语文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尝试,就目前情况来看,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和言语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这种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一)启动任务

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模式首要的是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就是任务的启动阶段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这一环节应当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任务的基本属性确定,所选择和设计的人物应当与语文知识和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同时也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有效地实现未来教学任务和教学方式的发展[2]。二是对于任务的设计整理。为使一个在生活和其他领域选择的任务与教学之间要建立联系,必须由教师对这一任务进行重新设计和整理。

(二)分析任务

在准备工作就绪之后,还不能立即进入执行阶段,还要对任务进行科学深入的分析,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有效地确保整个任务在执行阶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任务教学法对整个教学工作的贡献值。分析任务解读的主要工作是对任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任务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尽心科学地分析,确保选择的任务是与学生能力比较接近的,同时也是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这些阶段的学习效果的。

(三)执行任务

执行任务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核心,高校语文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和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中不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在任务的执行阶段需要一定的人为因素介入,也就是教师的关注和指导。教师在这一阶段应当对学生的执行情况和进展给予相应的关注。

(四)评价任务

任务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应当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而且分析评价的重点应当放在学生的表现上。对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与语文专业教学的能力、知识、精神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同时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有效地满足这些评价过程。

3 高校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应当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是在科学的教育理论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而且这一教学模式与语文专业教学的结合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因此在完成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注重教师教学理念上创新性。因此在开展任务教学之前首先应当做好教师工作。

(二)注重任务设计阶段的技巧性。一项任务与具体学科的结合是否科学完善要看设计者的技巧性。任务设计者应当在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到任务执行过程当中,不仅如此还要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应当确保他们对任务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这些人物学习过程中的技术性指导因素[3]。为此这在任务的设计阶段还要不断地加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因素。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习过程的科学性。

(三)要注重任务的开放性。所谓任务的开放性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充足的自由空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制定完任务之后,对于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完成这一任务等具体问题不再提出要求,同时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允许学生根据任务不足提出新的任务课题。注重任务的开放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前提,同时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有效地保证任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静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11(10).

第7篇

【关键字】任务驱动型 教学 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34-02

一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

1.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法的特征

第一,目的性。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指的是学生为了实现具体目标而参与的教学活动。这些具体的目标是教学提前为学生确定了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并不是为了英语语言的本身,而是利用英语语言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由问题组成的任务是需要通过语言来解决的,课堂教学的任务化是为了能够使教学更具有目的性,保证学生与学生之间能有真实的交流。

第二,合作性。在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多数任务都是通过分组合作来完成的,完成由问题组成的任务的整体是全体同学互动合作的创新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运用所学到的语言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而且学生之间通过互动过程还能够锻炼团队协作精神。

第三,主体性。社会构建主义理论强调了学生应该从自身掌握的知识经验背景出发,建立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反对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知识传授,而偏重于学习的总体过程。因此,在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情境,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进行意义构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积极思考、亲身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

第四,交际性。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是为了学生能够通过对任务的目的相互之间进行有意义的沟通和交流活动,其教学思想理念仍处于交际教学理论的框架之内,让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锻炼交际能力的目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够应对社会外界的各种变化,并且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不断培养创新精神。

第五,生活性。在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成果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语境中,教师对任务问题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把贴近现实的真实材料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同时适应社会的实际环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设计原则

第一,语境真实原则。首先,要保证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其次,要使为学生创造的语言环境尽可能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英语教学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真实体验才能够使英语水平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二,功能形式原则。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的语言形式和功能之间应明确关系,能够让学生和教师很快了解意义所在,使得学生通过学习到的语言来完成任务。因为在实施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时,语言形式和功能意义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第三,阶梯任务原则。在任务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内容应该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由问题组成的任务应相互依赖,逐层升高,学生通过完成每一项任务,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四,分层合作原则。任务驱动型教学中应用任务来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语言,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分层进行,分组合作,使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语言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取得进步。

二 大学任务驱动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

1.教学内容

以大学英语教材第一单元“Fighting with the Forces of Nature”一课为例。

2.教学任务

首先,给学生布置阅读课文的内容,使其掌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其次,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环节能够锻炼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并且要求他们使用英语相互沟通,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整体能力。最后,通过分组合作学习英语课文的步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责任感。

3.活动形式

任务完成的形式主要是分组合作形式。

4.实施步骤

第一,导入。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Man or nature,which is more powerful?”由于课文本身的趣味性和教师的课堂导入,学生们很快被激起了学习的兴趣,开始表达各自的想法和意见。

第二,分组快速阅读。教师将全体40名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组5名学生,让每个小组同时在5分钟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述的大概故事情节。快速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了解更多的关键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小组讨论汇报。5分钟时间结束之后,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全文的大概意思,教师再布置每个小组对课文的主要内容用英语进行讨论并加以梳理,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把握课文的关键内容。教师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英语语言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在交流时遇到的语言障碍,使得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让每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将讨论的结果进行阐述,在整个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也使得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用英文来表述课文的大致含义,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的同时,加强了学生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学生完成汇报之后,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意见。

第四,教师总结评价。在大学英语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做出全方位的评价,在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行为、态度、能力、合作精神和参与过程等做出适当的评价。

三 大学任务驱动英语教学的意义

1.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任务驱动型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设置由浅到深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信心,构建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信心的提升又激励了大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完成任务。大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强的原因在于高中和初中时期英语基础较差,自信心缺乏,通过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重新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不断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使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改善。

2.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

在大学英语任务驱动型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任务驱动型教学目的是让大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机械性地联系英语的语言形式。大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并不是死板的语言联系,而是要突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大学学生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锻炼学生英语语言技能,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由此可见,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大学英语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以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为主要目标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进行每个环节,并且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些都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每个人通过各抒己见、相互激发,最终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这些都能够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 结论

大学英语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加贴近真实生活的英语语言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交流机会,也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琼.任务驱动法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0(6)

[2]陈海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行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为例[J].会计之友,2011(16)

[3]刘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旅游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2)

[4]林晓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商务英语专业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

[5]张敏、周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航海英语教学探索[J].天津航海,2010(4)

第8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钳工实训;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34-02

钳工实训教学是技工院校机电专业必修实训课程之一。作为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其技能训练劳动强度大,学生明显表现出对钳工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但钳工实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又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参与钳工实训的积极性,是目前钳工实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合理的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所谓“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原则,指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每一课题完成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子任务。在“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时,教师根据教学主题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具体的任务,每个任务中都蕴含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

二、钳工实训教学实施任务驱动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传统的钳工实训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中,因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理论知识似懂非懂,在实际操作训练中又无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训练中,使实训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以任务驱动为基础的钳工实训教学模式就是将钳工所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形式体现出来,整个教学体系被分解成若干个任务,任务问按照学习的难易程度呈递进关系,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学习,即达到钳工实训的要求。基于任务驱动的钳工实训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重视项目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钳工实训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方案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钳工实训教学方法将钳工实训课程的主要内容(划线、锯削、锉削、钻孔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每一个任务中均包涵工艺理论、操作技能、图纸资料、技术要求以及工具选配和安全技术等内容,并呈相互关联,逐层递进的关系。实训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训内容的要求,安排合适的理论知识讲授课时和实践训练的课时,实行直观、形式多样的教学。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每一个任务的教学均贯彻“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下面以在平面上锉四方和钻孔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如图所示:

1.任务分析

以锉四方、钻孔为工作任务,根据学生已学过的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钳工工艺等知识,学生首先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对该任务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加工工艺,在此期间实训教师进行指导。

1.方案决策

根据钳工技能的要求,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制定实训任务的日程计划,编制加工工艺,拟定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以及各种工量具的准备方案。

在制定工艺路线时,讨论加工方案,先以中心线为基准,划出孔和四方的位置,钻四方孔、锉削、钻Φ8孔、检验、交工件。

3.方案的实施

(1)备料:根据图纸要求加工60mm×60mm×8mm的板料,每人一件。

第9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型教学;大学数学

作者简介:马巧云(1968-),女,河南新密人,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副教授;刘同生(1969-),男,河南汝州人,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46)

基金项目:本文系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09IM010400-1-4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19-02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最新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理论正在国际上迅速流行,它预示着从教材、教法、教学手段到整个教学过程都将发生重大变革,大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大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模式研究,就是要在先进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思想指导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融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索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建立的较为稳定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框架。[1]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从教学实践中概括出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探究式、概念获得式、支架式、抛锚式和随机进入模式[1]等,这些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的差异。整体的发展趋势是:从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发展;从归纳型的教学模式向演绎型的教学模式发展;从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从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向多媒体教学模式发展。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由教师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转化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有效地查找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再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已成功用在一些实践性的课程,如信息技术的教学。[3]国际上,如思科等一些大公司也正在积极推广这种教学模式,但对大学数学这些理论性强的学科教学应用较少。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最根本特点表现为“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4]任务的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的主导在组织教学,学生的主体在于切身参与到知识的体验和构建中。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学理念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主;教学方式从再现式转变为探究式,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始终带着真实的任务,容易产生求知欲望并在一个个具体任务的完成中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形成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中小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表明,[5]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大学数学教学。现阶段表现出的大学生基础知识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也期待任务式教学模式能激发大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提高大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如图1),通常包括设计任务、创设情境、分析任务、探索完成任务、展示交流与评价、归纳与总结。

1.设计任务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用于驱动学生学习的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任务设计一定要结合数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层次性、情感性和趣味性等原则,[6]在教师备课环节完成。针对大多数学教师知识面窄,很少能生动形象地展示所学数学在实际生活和专业发展中的应用的现象,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搜寻教材和专业方向相关的问题背景知识和最新成果,使设计的任务立足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的生成背景,确保设计出的任务能吸引学生且具体可行。

2.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具有直观性和形象化的特点。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借助多媒体所展示的生动直观形象来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3.分析任务

分析任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通过启发和引导,并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对该工作任务有个全局的把握,在此基础上产生一系列需要分别独立或者依次可以完成的子任务,并找出各子任务可能用到的关键技术,可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获得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而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新技能的积极性。

4.探索完成任务

探索完成任务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阶段。针对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和多媒体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老师可借助网络技术提前将任务和所需参考资料的来源告知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图书馆或网上查阅相关材料,并鼓励倡导学生与尽可能多的人讨论交流,各自独立或组队协作完成相应的任务,形成比较全面的问题解决方案。

5.展示交流与评价

展示与交流既可以在任务的探索完成中进行,也可以在任务完成后进行,由学生个人或者小组将各自在任务探索完成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或最后结果相互展示。展示环节既可放在课堂上,也可放在课下。通过展示成果,使学生相互分享成功的喜悦,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并能使老师有效地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便于找出共性问题以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和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6.归纳与总结

归纳和总结是学习知识系统化的重要过程。归纳和总结的过程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进行,通过建立各知识模块间的逻辑关系,使所学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为使任务驱动式教学更好应用于大学数学教学,在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新课改在中小学数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三条基本实施策略。

1.任务设计要能提升学习兴趣

在大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是多方面的,如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本身的新奇,所学知识能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切身实践亲自参与的感受和成就感下的成功激励等。为提高学生对大学数学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式要求设计的任务能带给学生真实的学习场景,并尽可能地适当穿插新奇材料,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从中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如大学数学微积分的教学就可借助其发展史中的几何和物理背景去设计问题,方便学生去积极探索,以通过切身实践获得新知;同时,还可适当穿插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显示所学知识的新奇;还可以把导数的变化率思想和积分的元素法思想与学生专业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有用性。此外,设计的任务要难度适中,层层推进,既方便学生新旧知识的融合,又易使学生找到成就感。如积分的教学,除了可以通过几何和物理背景下的元素法引入,还可利用积分是微分的逆运算引入,然后才是对积分法的探讨。总之,任务的设计必须有吸引力。

2.课堂教学要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将会极大提高学生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建模活动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甄选合适的、典型的、鲜活有趣的素材作为基本内容,并有机地融人教学的某些环节,让学生以数学活动的方式,从生活事理类推数学原理,从生活规律中提炼数学规律。在大学数学的微积分部分,很多概念都是源自实际的抽象模型,如导数源自切线斜率和变速运动速度;定积分源自曲边梯形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等。教师在处理数学建模相关的内容时,应该强调的是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并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数学的创造和发现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及时反馈彰显评价的激励作用

由于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再加上数学知识本身的环环相扣,对学生学习的及时反馈就尤为重要。一方面,学生可通过数学题的练习不断找到成就感,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作业分析、交流讨论、书面考试及网络通信等方式对学生及时给出评价,并关注学生的微小进步和课外所做的活动,以肯定、激励、指导为主,批评为辅。对学生不同的结论要及时总结和分享,在不断的反馈评价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必要时加以拓展应用。

四、结语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的理论支撑和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撑下,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创设合理的任务情境,不仅使学生在自我探索实践中自然实现所学新知的意义建构,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自我探索及创造能力训练的认识,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美]BruceJoyce,MarshaWeil,EmilyCalhoun.教学模式[M].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和学玲,程国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应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8):48-50.

[4]吕楠.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灵活运用[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2):83-85.

第10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中职计算机教学 任务

计算机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最快的一门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师死板地灌输知识内容,学生则照抄硬搬地吸收这些知识。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兼顾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计算机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掌握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

一、任务驱动法的定义

任务驱动法的全称叫任务驱动教学法,意思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下达一个又一个的“学习任务”,在这些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进行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具有明显的时展特征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任务驱动法教学原理与计算机知识的层次性和实用性高度一致,提出了一种逐层深入的学习模式,便于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后循序渐进地掌握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二、任务驱动法的功能

任务驱动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它是由教师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针对性的设计出学习任务,通过演示和讲解的方法,给出任务完成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最后进行相互讨论。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只是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被动的接受者,被灌输者,很难达到知识的理解性记忆。因此,和传统教学方法比起来,任务驱动教学法有以下几个功能。

(一)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只是单向灌输的形式,忽略了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的调动。而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所下达的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的形式进行解决,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具体

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点较多,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学生往往容易掌握知识点,但是动手能力不强,对知识不能进行实际应用。任务驱动法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体化,每个知识点也被系统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

三、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下达任务

任务下达之前要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设计出各种任务。任务应该具有实用性,并且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容易接受,任务能够得以顺利完成。

(二)分析任务

在教师下达任务以后,不要急于讲解,否则就难以达到任务驱动教学的真实目的。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当学生不能独立解决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学生之间也可以展开讨论来共同解决问题。分析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中间环节,关系到任务能否圆满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进行解决。对于复杂程度较高的任务,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发挥主导性作用。

(三)完成任务

分析任务之后,学生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去完成任务。学生要根据不同的任务,采取最简单的解决办法,也可以围绕该任务进行延伸探索,查阅相关资料,达到完成相关性任务的目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共同讨论,团队协作的作用,达到共同完成任务,增长知识的目的。

四、实施任务驱动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任务驱动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以便达到其真正的教学目的。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往往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推陈布新,转变一味的知识灌输者为知识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转变教师讲台讲解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学习。

(二)不能一味地依赖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不是万能的,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任务驱动法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不能达到所有的教学目的。并且,任务驱动法一般只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发挥的作用不大。

总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地运用任务驱动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徐联华,周建华,匡晓红.任务驱动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高教论坛,2006.

第11篇

行了描述,分析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势、并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教学设计。

关键字 : 任务驱动式教学 ; 任务设计 ; 实施步骤;

一、引言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然而很多计算机任课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仍采用传统的讲解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重视知识共性的灌输,忽略了作为“主体地位”学生能力个性的培养。知识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单向传输,使得学生失去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探究式教学法。最早是美国教育部1993年提出,进入21世纪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被教育界普遍的认同。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适合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须参与具体给定的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虚拟的任务进行学习,来维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描述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来完成的,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是课堂任务的设计师,是学生学习的咨询者、指导者、辅助者;学生才是教与学活动中真正的主体。

具体的说就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或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内容,由教师对新知识建构和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巧妙设置任务,把知识、理论性内容溶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与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开拓创新,于是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一)以“给定任务”为牵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性强,强调动手、设计能力。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大量的时间用于基本概念的讲授和理论的理解。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通过制定可行的任务案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将所学新知识和技能蕴涵在“任务”中,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和亲自上机设计、调试、运行,最后成功完成“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二)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促进团队协作能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围绕着教师给出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网络寻求帮助,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进行设计、调试和运行等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系统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一般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意见交流”、“互帮互助”等形式,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沟通,让学生学会表达见解,学会聆听他人意见,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三)以“开放任务”为目标,培养计算机开发能力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已具备一定的系统开发能力,教师通过给出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开放性“任务”,明确目标和要求,给学生一定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设计开发出有创新实用的系统,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发应用程序的能力。

四、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一)任务设计

任务的设计是由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报纸、期刊等媒体收集资料,由师生共同讨论或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任务应符合每个人的兴趣和个性需要,学生完全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

教师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任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任务的大小、完成时间以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设计出最好不要超过两个以上的重点,规模宜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任务。

(二)任务在计算机教学应用的实施步骤

1.创造环境

在上课的第一阶段进行教学情景的设计,创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教学环境,在创造出的环境中去展示任务,让学生在利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新问题,这一过程是决定着学生是否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任务。

2.展示任务、分析任务

这一过程比较灵活,可由教师对教学任务给予讲评。比如,教师演示自己的作品给学生以示范,告诉学生对这一任务在知识点、表现手法、创新性等方面的要求。也可由学生独立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给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3.讨论任务、展示成果

当教师把任务呈现给在学生后,如何顺利、正确地完成就成了关键的问题。教师需要做的是不要急于讲解,也不能急于让学生自己去做,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讨论,引导学生逐步理清思路,学生通过相互的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动手操作。最后把任务完成的成果进行展示。

4.点评成果

点评学生展示的成果。教师应肯定学生的成绩,对一些创意新颖、主题突出、有独创性的地方给予表扬,让学生参与讨论,肯定成绩,找出还需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成果,完成自己的任务。

把好的创意、好的方法添加到任务案例中去,为下一次任务实施增加趣味,增强任务的活力,使得任务能够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龚兴鼎,刍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商情,2010(37).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任务驱动;设计策略

作业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形式,是衡量学生“学”和反馈老师“教”的主要手段,更是师生之间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有效载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作业的主动性不高。本文旨在通过对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的理论探讨和实际案例分析,促进语文作业设计更贴紧学情,更具实效性。

一、小学语文任务驱动型作业的含义

“任务驱动”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完成预先设置的任务,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教学方式或模式。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过程是“抛出任务,明确目标;探究任务,自主合作;完成任务,反馈评价”。

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指的是教师通过任务引导学生获得主动学习、发现的意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相互合作或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任务目标驱动下,利用一切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任务驱动型作业和传统课后作业的区别

(一)布置作业的主体发生转变,更强调以学生为主

在传统作业中,需完成大量的作业,而且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完成等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中,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因为“任务”这一媒介的参与,教师不再是鞭策者,驱赶学生做作业,而更多体现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商议需要一起完成“任务”。学生更多受任务的驱动,而这个任务是学生给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多少、用什么方式、花多长时间完成任务,学生相对有更多自主性。老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和资料,指引学生学习方法,解决学习进程中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激励有价值的过程与方法。比如一个新单元伊始,老师与孩子们交流这个单元遇到的生字有32个。先自测与互测相结合,看看哪一些生字已经掌握。在自我测试的基础上,确定这节课生字学习的目标是认识几个生字。从记下目标这一刻始,学生就在任务驱动的状态下学习了。虽然有时候学生给自己确定的任务会发生太易或太难的问题,甚至也许学生未必都能如期完成任务,但这样的学习过程无疑是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作业的形态综合开放,更强调分享与合作

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往往是书面呈现的,大多以抄写、读背为主。相比较而言,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通常意味着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需要更丰富的学习材料,更长一些的学习时间,更自由的学习空间,更个体化的学习方式,更具良性互动的群体伙伴,更多机会分享展示作业成果。以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为例,在上这节课之前提出活动要求: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民居十分有特色,学生可以结合课文收集个人感兴趣的各地民居资料,然后全班开一节“中国民居之旅”的展示课,让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积累与同学们分享作业成果。这次任务驱动型作业形态可以是图片展示,可以是小组合作,通过网络、书籍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等等。而传统的作业内容局限于课本自身,内容重复,有时还带有惩罚性质,学生课堂表现不佳,则以加罚作业来提醒。任务驱动型作业则变作业批改为展示评价,更强调分享与交流。你会了而别人暂时还不会,你就是最棒的!你不会别人已会了,还不抓紧学习呀?在这样的课上分享展示,感受成功;发现差距,奋起直追,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差距与不同成了一种难得的资源。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情感、行动等真正参与了作业的完成,经历的是充满快乐的、享受的过程,更是创造的过程。

(三)作业评价更重视过程与方法

任务驱动型作业的内容多涉及教学重难点,作业的评价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就成为必然。与传统作业重视结果的对错优劣相比,任务驱动型作业更多关注其过程态度与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参与度、积极性、探求能力和情感体验,将能得到教师更为直接与强烈的关注。

传统作业评价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以老师的判断为标准,可以算是“一言堂”模式:学生只管做作业,做对还是做错,全凭老师说了算,学生不需要、也没有机会对作业乃至对自己的态度自我评价。在传统作业中,对作业质量的评判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对比,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的开放性,并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任务驱动型作业则是主张学生一起参与评价,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组织。

三、任务驱动型作业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和课文进行作业设计

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应增强学生对文本的重视程度,更多地去读,去研究课文。好的“任务”应是在调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延伸和实践的活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业布置往往出现在整个教学的尾端,也正是因为它的终点位置,许多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往往会忽视其重要性,布置作业简单,没有设计。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是为教师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可针对教学需要,把握文本特点,根据学生学习程度,提前进行作业布置。例如浙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十课《猫》教学前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要求目:用“××真可爱”开头,写一种小动物,写出它的可爱之处。把自己写的小动物与文中满月的小猫作比较,体会作者语言之妙。在学习了满月的小猫之后,把修改自己的习作作为课堂作业,写成后分享展示。这样课文的学习就避免了以课文内容为中心的空洞分析,转而落实在学生语言能力表达的训练上。

(二)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在备课时,要将作业设计考虑进去,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作用。作业任务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能力,任务内容要有梯度,使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有所收获。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还要考虑学习情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境安排有差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

例如:如学完《大瀑布的葬礼》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这样三道有层次性的作业:1.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剧的原因。2.巴西总统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我们也要为即将离开世界的大瀑布,送上我们的追悼辞,你们会写些什么?3.如此雄伟壮观的大瀑布的消失、枯竭,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我们身边的污染也日渐严重,请你结合身边的实际,写几句环保标语,或就周围的环境污染作一次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面对“自助餐”式的作业,很多学生在完成第一题后都尽力地去完成第二、三题。自主选择的作业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能力强的同学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挑简单的。坚持以生为本,任务驱动型作业的设计不仅仅由教师决定,可以是学生自己制定,或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布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依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体验作业设计,展现学生的个性和自身的语文能力。

(三)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加强操作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进行作业任务设计时,可设计操作性强、能用多样化方法解决的活动项目,为学生自主建构、相互合作提供舞台。教师可以结合任务目标创设任务情境,情境的创设尽可能贴近真实,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并体会到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快乐和价值,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在任务情境中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搜寻已有的经验,结合新知识,解决新任务,让自己的大脑充分动起来。

比如学完了《桂林山水》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我的家乡在( ),家乡风景名胜真多啊,有( )、( )等,我们下周要开一个“家乡风景名胜推荐会”,请学生收集家乡风景图片,设计导游词,并尝试着做做小导游。温馨提示完成途径:实地考察;上网查资料;请教父母、老师;走进旅行社,索取资料,了解概况;走访相关导游、旅游资深人士等等。本作业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参与各种“寻访家乡美景”“热爱家乡风土”的实践活动,通过感受风景之美,感悟人文之美,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使其增强自豪感,培养了表达能力。

(四)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应注重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其实是自身与社会生活接触的过程,避免过去语文教学中生活与语文分离的遗憾。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学语言,学生能更大程度地感受语文的丰富性,发现语文的魅力,加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任务驱动联系生活,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注重在生活中用语文、学语文,拒绝机械的抄写训练。学生不再是只读书的“书呆子”,而是成为会生活的青少年。例如:一年级教学了拼音后,可设计“我动手、我制作”的作业。1.玩具集中营:给心爱的玩具送上拼音宝宝。2.今晚菜谱:妈妈今晚准备了哪些好吃的菜呢?请用拼音写出今晚的菜谱。3.我的杰作:选自己喜欢的音节制作一张卡片。先写上音节,再在旁边写上自己喜欢的话,不会写的音节可用图画代替!该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回家运用拼音的过程中巩固拼音,提高能力,寓学习于现实生活中,实际而有趣。

(五)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注重丰富性,突出多样性

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活动作业观,即要求学生“从做中学”。他认为,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兴趣所在、快乐所在和幸福所在。因此,可以通过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完成任务驱动型作业的兴趣。例如:1.组织学生把有趣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出来,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2.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提炼出来,自主组织辩论赛。3.记录生活体验日记,教师在开学伊始布置任务,鼓励学生记录生活的精彩处,鼓励用照片、绘画、对白、贴纸等多种方式呈现,期末进行汇报分享。

(六)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合作意识

传统的作业模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一方,一味地接受,各自完成自己的作业要求,缺少交流与合作。教师在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时,除了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外,也要加入相互合作的观念,激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团队合作来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合作意识。协作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每个学习个体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例如:给定一个语文的任务单元,让学生自己分成小组去探究学习。又如进行作业展示会,让学生合作,相互去挑选最优秀的作业,学生自己布置场所,鼓励学生各尽所能,绘画好的同学负责美工,写字好的同学设计字体等等,达到相互合作的效果。

(七)及时做好教学反馈和评价

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过程是:“抛出任务,明确目标;探究任务,自主合作;成果展示,反馈评价。”教师在关注中间过程的同时,也要提供任务展示的平台。教师要对学生的参与和付出给予肯定,进行客观分析,评价要全面,不仅注重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情况,关注过程和方法,还应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调整,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铺垫。

任务驱动型作业改变了以往作业机械重复抄写的弊端,教师应更多关注作业的设计,倾注精力设计有效的作业任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平等地相互交流,采纳学生的意见,在教学中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从而让做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愉快经历。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状况,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而且鼓励学生勇于实践,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主动爱上作业,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红.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6):64.

[2]徐建明,余数.冷眼看作业――革除传统作业的弊端[J].中学数学杂志,2002,(8):11.

[3]冯文华,孙莹.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关于一份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调查报告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1,(2):55-57.

[4]肖 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6.

[5]肖 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