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品学实训总结

商品学实训总结

时间:2022-11-16 12:50: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品学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品学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外贸商品学;发展沿革;课程特色;存在问题;改革建议

一、《外贸商品学》课程发展沿革

自然科学的商品学起源于意大利波那费德教授的生药学,18世纪中叶由约翰・贝克曼创立,至19世纪进入技术论的商品学时代。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植物学家威茨纳教授是这一时期的著名商品学学者。进入20世纪,自然科学的商品学有了进一步发展,理论和体系更趋完善,内容更适合贸易实践的需要,主要包括商品分类、商品标准、商品质量、商品鉴定与检验、商品包装、商品养护等。我国的商品学在建国前极为落后,建国后从前苏联引进,因此我国商品学受前苏联的商品学体系影响很大。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商品学学科得到了蓬勃发展。高等财经院校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专业均开设了商品学课程。

二、《外贸商品学》课程的特色

1、贴近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

除了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进出口商品大类的特征和性质加以总结之外,还将与之相关的最新国际技术标准分区域、分层次融入到本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在更全面、更新的角度上看待国际贸易过程中所遇到的市场障碍诸如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

2、更直观、易于让学生理解且产生兴趣

本课程涉及多门贸易学科的主干课程的实际应用,将这些原本是几门课的主要内容在这一门课里阐述清楚,要使学生学习这门课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一方面加强实训,通过分类与编码的练习、跟单与报关的实训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实践,利用商品学实验室,通过商品实际鉴别和外贸实习单位调查,掌握我国进出口商品大类特征,具备外贸商品学的基本常识例如外贸企业如何选择商品的国际认证制度从而达到成本最低等。

三、开设《外贸商品学》课程所遇到的问题与不足

1、让大多数具有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学生,尤其是非理科出身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复杂抽象的商品成分与性质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去理解和掌握,还需要非常妥当的教学方法。

2、课程设置36学时,过于紧凑,让学生较短时间内全面了解几大类出口商品的特征,难度较大。

3、讲授教师,大多数缺乏实际企业操作经验,毕竟与现实还有差距。该课程开设时间较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较短,大部分任课教师以主讲其他课程为主,该课程基本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4、该课程的教学研究不具备成果性,同时大纲组织设计还存在不足,课程内容结构之间的关系布局也缺乏全面的、更合理的、严谨的审视,课程建设系列工作还需经一步的完善。

四、对《外贸商品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1、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

(1)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资料和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主要是多媒体课件和课程网络教学,加大和丰富教学资料的宽度和深度,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反馈信息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旨在改进和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2)案例和热门新商品名词的课堂讨论分析,把握国际市场新商品的发展动向例如纳米技术、新能源汽车、欧洲之花等。(3)外贸商品的分类与编码,锻炼学生对报关税则的掌握。(4)利用商品学实验室开展商品的鉴别与检验,加强学生全面的商品质量分析与评价。(5) 外贸跟单流程的模拟操作,提升学生物料跟单的实际应用能力。(6)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与学的沟通。(7)利用本课程的公共邮箱,解决同学们的学习问题。(8)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商品学实验室和国际贸易实习基地的资源,加强学生实践机会和应用能力。

2、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条件

(1)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采取收集案例资料和习题的方法,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2)利用学院的教学网络平台,与学生相互沟通信息,通过大量的案例和信息,做到网上讨论与课堂讨论相结合。(3)在原有各班建立公共邮箱的基础上,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外贸商品学》课程的建设,对教师的授课以及对课程结构及教材建设提出好的建议、好的想法,共同完善该课程的建设。(4)邀请专家学者对有关外贸商品学的能力形成方面如报关、跟单等的进出口贸易热点问题作专题报告。(5)利用国际贸易商品学实验室进行商品的识别、检验。(6)利用国际贸易实习基地获得一手的资料信息,进行商品归类与编码、物料跟单的练习。

3、利用网络教学环境

(1)在校园网络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外贸商品学》课程已具备了良好的网络资源教学环境,2007年西财院启动的网上教学平台为教与学相互沟通提供了条件,加上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条件,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增进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学院的电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教学网络建设完善,网络资源可以下载有关书籍、课件和习题及参考信息,有利于教师备课以及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自学条件。(2)通过设置课程网址,将教学资料与学生共享。可以进行案例作业布置,也可进行师生答疑,同时通过课件上传,便于学生掌握课程核心点,进行复习与预习。

4、师资队伍建设

继续加强学科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研究。加强校内、校外的学术交流整合多方力量来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梯队建设,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加强外语水平的学习和培训,朝双语课教学方向迈进。课程的综合性,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面,尤其是生物学、物理、化学的学习以及报关和跟单业务的进修。

【参考文献】

第2篇

目前企业或非营利性组织非常注重利用微博这种新兴社会化媒体影响其受众,在微博上进行有效的信息快速传播、分享、反馈、互动,无论是从费用、受众面还是选择权来比,微博营销都比传统营销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如图所示:可以预见在未来市场营销行业中微博营销作为一种新兴手段,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追随和推崇。而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作为网络营销创新手段将微博营销概念系统地引入并进行学生创新实践的尝试尚未起步。市场营销是集科学与艺术特征为一体的专业,既要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掌握理论,又要通过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提高应用能力并且培养发散性思维;同时由于现代营销理论更新发展速度较快,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将微博营销这一最前沿理论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在原有体系基础上不断积累新知识,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扩容,提高学生的知识创造意识与创新思维。随着我们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摸索尝试和实践,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基础层:

主要由项目团队主要负责教师深入细致学习和研究全球最新微博营销的理论和技巧,并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及对应能力与微博营销策划实施过程相结合,探索市场营销综合应用能力提高途径。将《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品学基础与实务》、《公共关系学》、《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建立对应知识联结点,通过完成微博营销策划的实施把相关课程内容知识形成系统动态的运用过程。

2.应用层:

在市场营销调研实训的基础上,学生带着在调研实训中实现的一个个选题进入集中微博营销实践环节。教学安排上将市场营销实习与微博营销应用整合到一起,引入项目训练,让学生在此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设计,申请微博完成从市场调研到产品推介、从公共关系到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品牌营销策划的全过程。使实践训练与就业岗位需要实际接轨,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和设计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创新欲望。

3.创新层:

通过基础层与应用层的市场营销项目综合应用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训练,学生已具备市场营销策划的基本步骤和能力。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行综合性的项目设计。通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市场营销技能竞赛,也可以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通过大赛来检验学习效果,检验实践创新能力,完成综合项目的设计、策划与完善。在创新层的项目法实施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从文献查阅、方案制定、可行性分析、设计策划、实施、总结等方面组织学生独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析解决实际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和组织实施能力。

作者:陈蕾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第3篇

1专业人才需求的岗位特点分析

与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研究型本科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不同,应用型本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教育,既要注重完善理论知识体系的搭建与学习,又要兼顾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应用型本科营销专业,主要是面向当地或区域的企事业单位,培养既具有扎实的营销理论基础又能快速胜任初级营销工作岗位、能够晋升到中高级营销管理岗位潜力的营销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航运营销专业而言,航运企业的营销岗位的要求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课程体系的设置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智联招聘网、前程无忧网、中华英才网、船舶英才网、航运英才网等各大知名招聘网站的航运企业招聘信息进行搜索,并对其中大型航运企业进行电话访问、调查发现,各大航运企业由于规模、市场定位、发展方向各有不同,因此在对营销岗位的称谓及其对知识、能力等要求也是层次不一.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企业的岗位说明书进行整理和归纳,尝试通过合理的度量权衡后加以精炼,综合得出航运企业营销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核心能力要求.

1)高层营销职位.主要包括有航运市场总监或营销总监,具体的岗位职责及专业核心要求:独立制定航运公司总体销售计划以及发展战略目标;为公司提供准确的行业定位,及时提供航运市场信息反馈;依据行业市场变化随时调整市场营销战略与战术,制定公司品牌管理与发展策略,维护公司品牌;具有极强的管理能力、营销技巧、工作协调能力,并成功开发和策划航运项目.

2)中高层营销职位.销售方面,主要职位是航运销售经理,其岗位职责与要求:领导能力强,善于营造高效航运销售团队并提升团队凝聚力;带领团队完成航运营销目标的制定、营销方案的确定等工作,能对下属的营销计划、方案等给予指导和意见,共同完成销售任务;善于交际和协调,具有良好的沟通销售技巧,能独立进行业务谈判.市场方面,主要职位是航运市场经理,其岗位职责与要求:独立完成航运市场开拓项目,制定广告、公关、销售、客服等市场策划方案体系;沟通协调及营销组织能力强,具有团队意识,管理市场营销团队进行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监督和管理团队成员工作的完成并提供建设性工作指导.

3)中层营销岗位.中层营销岗位职位较多,且不同企业可能称呼会有所不同.其岗位职责要求基本总结如下.广告经理:熟悉广告市场运作规律和流程,有整合传播策划能力,定期对航运广告市场营销环境、目标、计划、业务活动进行核查分析,及时提供有效信息以供公司决策层调整营销策略和计划;拓展、调整广告营销网络及渠道,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有计划地完成广告方案.市场调研经理:负责进行航运市场需求信息的调研、整理、分析并制定可行性方案,并在方案完成后进行跟进和总结分析;调查公司航运服务的客户满意度,为公司内部运营的客户关键指标提供分析和数据支持.企划经理:具有创新和组织策划能力,能进行公司品牌形象的建立、维护和宣传导向,为公司所提品与服务做市场策划、广告策划及市场活动的创意和策划.客户服务经理:具有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能与新老客户沟通并发掘其需求及购买愿望,熟知公司航运服务的优点和特色,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并收集整理资料,完成客户管理和市场信息工作.包括客户维护、客户群分析、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售后反馈.航运销售主管(业务经理):营销能力强,熟悉船舶揽货、租赁、办证等航运服务,能开发航运客户群,能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向其推销服务;具备一定的营销管理能力,能初步拟定航运合同并跟踪合同的履行.

4)基层营销岗位.主要岗位之一是航运销售(销售代表)、业务员等,要求熟悉物流航运业务、熟悉海运或空运的市场行情和操作流程,具备一定的市场分析和市场销售能力,掌握营销技巧,有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公关协调与沟通能力、营销技巧;熟练电脑操作,熟练读写英语.其次是客户关系维护专员,要求了解航运市场,熟悉公司航运服务流程等;有强烈的销售和客户服务意识,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态度,流畅的英语书写和口语能力.

2应用型本科航运营销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以上航运企业对应用型本科营销人才的需求特点分析,综合各岗位知识、能力等的核心要求,同时参考山东万杰医学院、百色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航运市场营销专业现拟设置以下课程.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军事理论等.学科基础课:经济数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统计学、经济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物流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专业必修课:国际航运经济学、国际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英语、营销策划技术、航运市场营销学、供应链管理、现代推销技术、海商法、国际货运实务等.专业选修课:航运市场方向———战略管理、连锁经营管理与实务、组织行为学、渠道管理学、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广告策划、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个人与团队、品牌管理、航运英语等;航运销售方向———商品学、创业学、消费者行为学、销售管理、渠道管理学、服务营销、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商务礼仪、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个人与团队、零售客户关系管理、航海学、航运英语等.公共选修课:人文社科、科学技术、身心健康等类别,学校自行设定.集中实践实训: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劳动、市场营销模拟、企业经营之道、市场营销策划、公司创业与经营实训、国际贸易实训等.专业选修课分为2个模块方向,主要是针对大多数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就业的航运营销岗位中的航运市场类和航运营销类岗位而设置,对于管理类和服务类也可以从中进行增减.2个不同模块方向的课程设置较多,也可以根据需要从中进行筛选.当企业的营销岗位或其核心要求发生变化时,也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

3小结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不是研究型、学术型人才,而是培养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相比研究型本科和高职高专类大学,以“应用”为主旨,关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更加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为导向设置专业主要课程,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应用型,更加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就业企业的无缝对接.当企业的岗位要求发生变化时,需要适时对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性.

作者:田艳平单位:广州航海学院商贸系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Build and Bring about The Work Process-oriented

Vocational Marketing Curriculum

TAN Bei

(Financial Management Department,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Institute, Chongqing 400052)

AbstractThe work process-oriented vocational marketing curriculum is focused on professional ability, combining work with learning as a platform, with working practice as the mainline, integrating and ordering the course content in accordance with post's workflow,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eing significance on training marketing talented person with competitive for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work process; marketing; curriculum; professional ability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可替代,各行各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员的需求持续强劲,目前企业最急需的是专业程度更高、职业素质更好、职业能力更强、职业行为更规范的营销人才。高职院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方面必须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紧密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主要工作岗位是从事经营(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经营)和各类服务。企业对这类人才的共同要求就是能运用专门的知识、技术、业务经验,向特定人群提供支持与服务;他们既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对服务对象有深刻的理解,并有熟练的交往能力,以便把专门的服务有效地提供给服务对象。营销人员在具备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与应变能力等基本能力基础上,还需拥有的专业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营销认知技能,即营销灵敏性,有对市场动态、市场方向感知的能力;市场调研技能,即搜集、分析市场信息,寻求、发现市场机会的能力;商品销售技能,即洞察消费者或用户需求,有效促成最终交易的能力;营销策划技能,即设计谋划、运作实施、创造性完成业务项目的能力;营销管理技能,即对业务项目和团队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能力。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发展历程,考虑各营销岗位任职要求(学历、工作经验等)及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定位在培养基层营销岗位(过渡岗位)人员和中层营销岗位(目标岗位)人员这两个层级上;着力培养掌握市场营销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市场调研、市场开发、营销策划、市场推广、销售管理、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目标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既掌握职业岗位能力,又具备一定岗位转换适应能力的营销人才,使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基础,确保就业导向目标实现。

2.1 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针对营销岗位主要是经营和服务,企业对营销人才更多强调“多能”而非“一专”的职业特性,秉承“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理念,在充分进行需求调研基础上,依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分析确定市场营销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按照“理论适用为度,强化实践环节,突出技能培养”和“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工作任务为依托,校企双方共同对企业营销岗位进行具体职业分析和技能梳理,归纳提炼出职业能力标准;针对营销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实践为主线,按照岗位工作流程整合、序化课程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2.2 课程体系构建的流程

(1)分析营销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学校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调研,参与企业的真实经营活动,熟悉企业营销工作流程。通过与营销领域实践专家合作,按照岗位工作流程梳理出营销职业岗位的主要实际工作任务。

(2)确定营销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由企业实践专家、课程专家、学校教师共同对调研分析出的主要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总结,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整合出营销工作过程中所应完成的完整的、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

(3)将营销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将营销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

(4)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学习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由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实践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组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2.3 课程体系构建的要求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既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的有机联系,又要注意避免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过分依附,使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努力构建集“课程实践教学、集中职业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实践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根据营销岗位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三年培养期内,坚持“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质量为核心,强化职业素质教育”的原则,注重实施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养成教育,通过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实践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的教学、寒暑假集中顶岗实习和预就业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使学生以能力就业,以素质立业。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示意图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将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三个逐级推进的环节,即职业通用能力重点培养环节、职业专门能力重点培养环节、职业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培养与提高环节。

3.1 职业通用能力重点培养环节

该培养环节主要在大学的一年级阶段。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普遍具有社会能力较弱的特点,如以自我为中心,学习自觉性较差,不习惯新的学习方法,不习惯独立的校园生活,思念父母、家乡等。

在这个时期,我们借助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和“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分析”、“财会基础”等部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实施“商品学基础”、“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等拓展学习领域的教学项目;同时,通过组织企业认知实习、行业专家讲座、学生社团活动等,丰富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生活。经过一年的锻炼,学生个人融入集体,爱学校、爱专业,认知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得到有效培养。

3.2 职业专门能力重点培养环节

该培养环节主要在大学的二年级阶段。通过一年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掌握了较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普遍具有学习、掌握专业职业能力的愿望。这个阶段可持续一年至一年半左右,属于职业专门能力重点培养时期。

我们针对营销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依托行业协会及其企业,借助具有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和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用教学模拟项目与企业真实项目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工学交替实施“市场营销策划”、“渠道开发与维护” 、“商务谈判与沟通”、“现代推销技术”、“销售管理”等专业学习领域教学项目和“市场调研与分析”、“广告实务”、“ERP沙盘模拟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学习领域教学项目,同时开展“网络营销”、“服务营销”、“整合营销”、“职业素质与就业训练”等拓展学习领域教学项目。因为“双证融通”,职业技能认证鉴定内容已融入相关项目教学,学生可在此基础上通过职业技能认证鉴定,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和寒暑集中顶岗实习,为学生搭建了职业专门能力培养的广阔舞台。

我们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交予学生组建的项目团队合作完成。学生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实践获取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完成工作任务并形成工作成果(项目化学习成果),他们体会到自我学习的价值,职业专门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3.3 职业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培养与提高环节

该培养环节主要在大学的三年级阶段。经过两年甚至稍长时间理论知识学习、职业通用能力与专门能力训练,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此时,他们已面临就业挑战,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职业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我们借助校外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导,由企业经理、一线营销骨干人员和校内骨干教师组成教学管理团队,结合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内容,校企合作实施综合实训项目。通过实施“促销技能训练”、“营销模拟综合实训”、“营销创业与实践” 等实践学习领域教学项目,使学生熟悉营销工作流程,提升职业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向准营销职业人的顺利转变,为预就业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六学期,学生以双重身份(学生与员工)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也可根据个人发展需求进行转企顶岗实习,半年顶岗实习率达100%。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我们组建校企双元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强化过程监控与管理。顶岗实习结束,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学生;企业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进行考评,学院根据企业评定,结合学生的实结报告,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下转第92页)(上接第48页)

在三年人才培养期间,我们坚持“一、二、三课堂”有机结合,实施开放式教学。第一课堂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基础开发的教学项目为载体,使学生获取和掌握营销知识与技能,第二、三课堂则通过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实践,使学生在完成企业实际任务中巩固知识和提升技能。一、二、三课堂的有机结合和联动,构建起专业教学的“大课堂”,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充分适应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营销人才的需求,使学生走出学校就可以胜任相应的岗位工作,并能在各方面迅速适应社会。从对往届毕业生所作的追踪调查分析来看,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企业满意度高。相当部分毕业生成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的优秀员工,有的已是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有的还走上所在单位的基层领导岗位。

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凸显职业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刘太刚,李金桥.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9(1).

第5篇

[摘要]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而网络集成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理论对网络集成教学的各个教学环境进行改革探讨,指出网络集成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网络集成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网络集成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网络的设计方法、网络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技术指导、网络工程的测试与验收,以及相应的基本技能。目前的网络集成课程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不仅形式繁多,且设备更新换代很快,在该课程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难全部详细讲解,而且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陈旧,考核方式单一。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这是网络集成改革的发展方向。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将信息论引入网络集成的教学过程中,希望改善网络集成的教学效果。

信息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数学家香农提出的。信息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信息论即香农早期的研究成果,它以编码理论为中心,主要研究信息系统模型、信息的度量、信息容量、编码理论及噪声理论等。广义信息论又称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的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的横向科学。它把各种事物都看作是一个信息流动的系统,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达到对事物复杂运动规律认识的一种科学方法。它的特点是撇开对象的具体运动形态,把它作为一个信息流通过程加以分析。在网络集成教学过程中将该课程当作一个信息流动的系统,知识传授是系统的信息输入,采用改进后的教法是信息的传输处理,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信息的接收处理,最后以信息度量指导课程的测评。运用信息论指导网络集成教学改革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网络集成课程准备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课程准备包括教学内容准备、教学环节准备、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评价准备等几个方面。课程的准备实质是信息资源的处理,它是依赖人的理解能力的概念化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聆听、感知等认知方法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就要考虑到所要传递的信息的形式、性质、编码形式等因素。

网络集成教学内容包括网络设计与网络管理、网络标准与标准化、网络施工与测试及新产品开发等内容。现在的教材都有一个普遍不足,就是滞后于现实网络的发展。另外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网络集成信息的渠道很广,所以时常出现学生掌握的某些网络知识深于教材、广于教材的现象,所以一味的按照教材准备课程会很被动。

(一)在教学内容准备上,根据信息论的理论,若某一事件产生的概率是P,此时的信息量为:H=-log2p。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所含信息量越大。教学内容的准备是对小概率内容的编码,即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知识点进行组合、构造,以便保证充足的信息量,并且安排适当的信息点密度。

例如,网络设备产品更新速度很快,尤其是某些网络产品每半年升级换代一次。在备课环节上,一是要注重收集最新的产品信息,二是要抓住产品的延续性,从这样的角度对抽象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二)在教学环节准备上,根据信息编码的原理,建议采用哈夫曼编码。哈夫曼编码是一种无损压缩编码,它的编码思想是对于出现概率高的信息,编码长度较短,即可以简单表示或不表示;对于出现概率低的内容(即独特的网络特征)应重点表示,以达到用最经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信息到达率。

例如:在准备网络设备章节课程时,对家庭常用网络设备略讲,采用自学、导读等形式;而企业级、区域级的网络设备的特点、性能要重点讲解,并以设备的实际应用举例来加强理解,最后安排到实习基地进行感性的观摩实习,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三)在教学方法准备上,根据信息传输原理中的香农公式C=Wlog(1+S/N),S/N是信噪比,C是教学效果,W是教学方法。根据这个公式可知,要提高有效信息,就必须抑制噪声,减小干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对传递信息的信道加以甄选。

例如:在讲授网络集成课程时,不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有它的适用条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法,比如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等等。

(四)在教学评价准备上,改革课程的评价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网络集成课程考核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闭卷笔试,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对网络集成的知识和技能的真正掌握情况,特别是技能方面的能力在闭卷笔试中往往是很难得体现出来的。按照信息论原理对学生接收、掌握的信息量进行评价,主要运用概率理论。具体的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比如形成性考核、笔试、实训考核及论文考核等形式,综合运用这些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对课程掌握的真实情况。

课程准备阶段是教学环节中关键阶段,不仅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进行准备,还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有重点的、分层次备课。在学时安排、具体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差异性,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网络集成课程体系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情况。

例如:根据网络技术两年制、网络技术三年制、网络系统三年制等不同专业的需要,合理安排周学时和教学内容。网络技术二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工程的实施及操作等内容;网络技术三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的设计等内容;网络系统三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建设管理等内容。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要与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同时应注意与其他课程的前后衔接及横向联系,重复部分应根据专业需要进行调整。

二、网络集成课程课堂教学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间以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学过程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语言序列的记录来表述。在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语言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传统的讲授方法,存在信息量小、传输方式呆板、模式陈旧的缺点。

所以当今的课堂教学应注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形式丰富、贴近实际的教学改革,以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新的标准不是以掌握理论知识和传统的课程体系来衡量,而是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弱为标准。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教学改革成为必然。根据信息论原理中的香农公式C=Wlog(1+S/N),教学效果C随着教学方法W改善,但是C与W的关系是非线性的,W∞时,C1.44,而不是∞。结论是改革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不可能无限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教学大纲、充实教学内容等多种渠道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对于网络集成课程,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呢?

将传统的学科体系转变为能力体系。教学中不能只简单教授知识点,而是要善于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区别不同的问题,找出内在的联系,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水平。

例如:讲广域网网络技术章节时,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各种广域网网络技术的特点、协议、主要技术原理等基础知识让学生提前自学,做好笔记。课堂上教师主持讨论,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分析这几种广域网技术的区别及各自的优势,最后总结出这几种广域网技术的适用环境,课后作业是针对某一网络进行广域网技术选择并解释原因,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结论。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了传统教法的23倍的信息量,而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以便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长期封闭的课堂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再先进,教学手段再科学,总是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而走出课堂进入企业,在专业技术人员的介绍指导下,不仅对各种知识、技术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增加了感性认识,同时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返校后的讨论、总结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

例如:在网络综合布线章节时,我们采用开放式教法,提前讲授打线、布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学校的实训室做了一些相应的练习。然后组织学生到某集成工程工地实习,由工程师、技术员进行讲解并跟班工作,虽然只工作了1天,但是产生的效果却出奇的好。

在能力培养方面要采用“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所谓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选择一个项目主题,自己制定项目的实施步骤,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整个项目,最后与教师讨论实践结果。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因为每个学生的方案各不相同,一名教师要应对多个学生的方案进行讨论和论证,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例如:在网络集成的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布置设计“网络方案”的实训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方向选择设计对象。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方案的设计目标及可行性,并在设计中给予全程指导。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对网络集成有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三、网络集成课程考核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网络集成课程考核一般是由理论笔试和实践考核(实训报告、实践论文)两部分构成。对实训的考核,我们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模块,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情况进行记录,由此可实现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行为的有效记录,即“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体现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掌握程度的最佳考核方式。

例如:教师对学生每一次的实训都进行成绩记录,最后得出本课程的综合实践成绩。

四、结语

网络集成是一门交叉性科学,它融合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在进行网络集成教学时,应该借鉴和吸取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进行消化吸收,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信息论对信息的传播、接收、评价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应用在网络集成教学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连仲,计算机网络集成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前言.

第6篇

药物制剂、药物营销专业二年级11407、11408班。

【背景分析】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中职毕业生,或多或少还留恋着美好的校园生活,对制药企业、药品营销企业生活有种种不适应,没有完全转换好职业角色,产生消极情绪,影响了心理发展,严重的导致事故的发生。那么,怎样让面临毕业的学生调整好心态、顺利进入职场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职业角色转换,这是开展本次活动的主要原因。

【设计说明】

本次活动主要是从毕业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解决毕业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活动过程首先通过毕业学生的切身体会,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接着以典型案例的形式讲述职场角色转换的危害关系,让在座学生加深认识;最后由就业指导老师现场解读,寻求各种适合学生实际、可操作的方式、方法,达到教育目的。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达到目的。

【活动过程】

主持人:老师们、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班会活动的主题是“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入职前心态调整”。

一、导入主题

我们即将毕业,最近一段时间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今后的工作。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师兄师姐,一年的工作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咸,下面有请他们说说工作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呢?(毕业学生发言)

生(一):在药店实习那三个月,由于学习和卫生习惯比较懒散,在工作中常达不到老板的要求,柜台铺货记不清,顾客来了常找不到药;中药处方来了也不知如何进行调剂、配方。我在学校自我感觉还是比较优秀的,从来没有这样失落过。工作以后我发现现实与想象差距很大,一个月下来工作没起色,导致领导看轻我,同事取笑我,情绪低落,工作没有什么热情。

生(二):我是在制剂室里工作的,以前在学校实习的时候感觉还是比较简单容易的,真正到了工厂,才发现与现实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听说以前有个女工由于带情绪上班,心不在焉,装错药,造成严重的后果,我很害怕,每次上班我都很认真,思想很集中,唯恐出错,心理压力很大,可能由于自己没有做好从学生到职场人角色的转变吧,我感觉工作力不从心,讨厌这份工作。

生(三):在制药厂工作,总觉工厂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当初实训课老师给我们讲相关的化学知识时,常讲到一些化学品有毒,现在我想到每天要和化学品打交道,备受毒害,还得忍受机器噪音的污染,很不开心,想改行,又不知道该干什么?

二、案例分析

主持人:看来师兄师姐们刚踏上工作岗位都很迷茫。万事开头难,我们习惯了校园的环境,进入职场后肯定也会如此。下面小品中的这位帅哥和一些师兄师姐就有相同的境遇,请看小品:《新人小杨》。

小品内容:小杨刚工作不久,每天改不了晚起习惯,有几次差点迟到。在公司和同事不能融洽相处,搞卫生、货架铺货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肯做,大家对他意见很大,他感觉很郁闷,有了辞职的想法。

主持人:看来小杨遇到了很大问题,但是在座的同学,从小杨身上我们能否找出一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分析)

主持人: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小杨主要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心态没有调整好,卫生不搞,铺货不做,理应会受到同事的白眼,遭到别人的排挤。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测试,看看你的人际关系如何?

测一下你的人际关系:假使你走向一个熟睡的婴儿时,他忽然睁开眼睛,你认为接着他会有什么反应?

A.哭 B.笑 C.闭上眼睛继续睡觉 D.咳嗽

答案:

选A的人,是没有自信的人,很害怕与他人相处。

选B的人,是自信满满的人,容易和他人打成一片。

选C的人,是相当孤僻的人,与其和别人在一起,还不如一个人来得快乐自由。

选D的人,是个神经质的人,非常在乎人际关系。

以上就是帮大家测试人际关系好坏的相关知识,希望你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一帆风顺。

三、实现角色转变的方法

主持人:上面这个小游戏告诉我们:一个社会人要学会和他人相处,要学会融入这个社会,而我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现在就要调整好心态。下面先请优秀毕业生何阳讲讲她的故事,然后请就业指导汤老师谈谈怎样做好心态调整,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

何阳:2012年10月的一天,我从50位竞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地当选了江苏海王星辰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古方店店经理。从2008年9月至此弹指一挥间,职校生活的成长“四部曲”,实现了从懵懂学生到独当一面店经理的人生跨越。

(一)第一部曲:职校读书充电

在职校读书的两年,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班主任郭老师。郭老师独到睿智的思想引导,使我明白:人的成长路上会遇到许多考验,最重要的是学会战胜它。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我抓紧一切机会充电,获得了“文明学生”、“三创学生”等荣誉称号。

(二)第二部曲:庆和堂药店实习

2010年6月,我怀着激动而又紧张的心情到庆和堂药店实习。刚开始,对一切都感到十分茫然。药店里的老员工让我从熟悉商品学起,先给我介绍了大概的分类,每天看一排货架。经过一周后,老板出20个药,要求我在5分钟之内找到每一个药,最多允许错两个。听起来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但考试的时候我感到很难,对商品的熟知度不够。这时,我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每天从一小节货架学起。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周再次考试,我就顺利通过了。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我学到了药物的通用名、别名等知识。当我熟知了每一个药品的摆放位置后,老员工就带领着我了解药物的作用,并尝试着接待顾客。

实习期间,我每天都主动整理货架,打扫卫生。空闲的时候看药品说明书,看不懂的就问老员工。日积月累,我的知识丰富了,接待顾客就不再那么紧张了。

当然,在实习期间,我也曾想放弃过,但家人告诉我:“要以学习为主,少说多做。”于是,我咬咬牙又坚持了下来。虽然庆和堂药店并不是一家规模很大、拥有很多连锁店的药店,但正因为有了这一年的经历,我才有资格去更大的连锁药店竞争。

(三)第三部曲:加入海王星辰团队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2011年8月,我离开了庆和堂药店,来到了江苏省海王星辰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它是一家上市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连锁店。海王星辰统一整洁大方的服装,先进的营销模式,专业的服务,和以前的庆和堂药店截然不同。

我是由店长一对一带教的,必须每天拿本子和笔记录药店知识,并在第二天背给店长听。专业的培训,标准的话术,热情的服务,团结的队友,我很快融入了这个团队中。每当苏、锡、常的领导或区域经理巡店抽背相关知识或看导购时,我都可以十分流利地答出领导问的相关问题,并把公司导购的标准话术五部曲运用到导购中。

由于我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区域经理的好评,他说:“好好干,是做储备店经理的料。”顿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领导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前进动力。

(四)第四部曲:成功当选店经理

2011年8月15日,店长帮我报了名竞选储备店经理。第一轮笔试,50人中留下10位。随后,我接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将参加第二轮考试。上午10点多抽签完毕后比赛正式开始了,我第十个入场。演讲完毕后,临时又增添了一道难题,我抽到的是24号题,首先由竞选者分析完毕后再由领导点评,因题目所需,还要找另一位参赛者一起演示。我和参赛者一演完,立刻得到了评审和参赛者们热烈的掌声。

托·富勒曾说:“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2012年10月,我接到区域经理的电话,我成功当选为古方店店经理了。当时我底气还不足,后来和家人的商量后,觉得这机会确实得来不易。就这样,我接下了这家店。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业绩很好,我连续4次拿到了额外的奖励。

一次次的锤炼,一次次的考验,让我积累着我最需要的财富。我相信,已经奏响成长“四部曲”的我,将会在人生路上谱写更精彩的乐曲。

汤老师:何阳同学做得很成功,敬业、心态、诚信、礼仪是职场新人成功的四大法宝,她都做到了。离开校园进入不同行业,迎接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挑战,面临巨大转型压力。

第一,从单纯的处理问题方式向复杂的人际关系转换。新到一个单位,崭新的生活方式、陌生的社会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都让我们感到不习惯。没有耐心思考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因此,难以适应、四处碰壁。

在做人方面,首先要揭掉自我标签,低调做人,现代很多学生的特点是个性张扬,彰显自我风格,追求与众不同,这种风气与氛围培养了不少“特别”的学生,但工作岗位不是上演个人秀的舞台,因此,刚刚迈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一定要注意自我形象问题,做事一定要低调,少说多看,尽快熟悉人际关系,融入环境。

第二,从系统的理论学习向多方位的实际应用转换。在应届毕业生进入单位的时候,企业都会对职场新人进行新员工入职培训,要多学多看,多虚心请教,才能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从散漫的校园生活向紧张的工作模式转换。对于大多数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来说,除了要做好属于自己的每一项工作,还要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能否做好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人生成功的主要因素。做好自己不愿做的事,学会妥协,向职场妥协、向现实妥协。

同样,万事开头难,我们出入职场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我建议大家一定要良好的心态,冷静的思考,相信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但是风雨之后总会见到彩虹的。

主持人:谢谢汤老师的指点,要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变从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请愿意和大家分享入职前做好心理准备经历的同学举手。(学生讨论发言)

四、班主任寄语

班主任:听完了大家和专家的解读,我也学到了许多。我们现在面临的就业形势很严峻,如果不能做好准备,可能会适应不了将来的工作。据调查,职校毕业的学生在一年内要转岗约2-3次,其中40%左右的学生是因为适应不了从事的工作。日本人什么东西都可以换,但是有一样他们会从一而终,那就是职业。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将来在工作岗位上都能做到底,做出成就。

我们布置了每个人都用一句话作为将来的工作寄语,下面让我们把它写在心形上的工作寄语贴在墙上心灵家园一览里,每天都能看到,并以此为动力,努力进取。

主持人:谢谢班主任,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记住汤老师和班主任的话,跟随着一首《祝你平安》,我们本次主题活动课就在此落下帷幕了,再次感谢莅临指导的专家和老师。

【活动总结和反思】

总结:本班学生通过本次主题活动课,学到了许多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从心理上做好了角色转换的准备工作。同时,珍惜在校时间,努力夯实专业基本功,实训时也非常注意,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预期效果。

反思:学生有些放不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效果,准备工作做得还是不够充分。

参考文献:

[1]刘治民.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高教探索,2005(02).

[2]大卫·伯恩斯.伯恩斯新情绪疗法[M].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7,第1版.

第7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模块化教学;教学改革

一、市场营销专业现状

石油类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是基于石油产业链营销环节人才培养而设立的,行业特征明显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为石油公司培养了大量的营销人才。但是,由于之前石油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对销售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石油类高校对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仅适用于石油领域,营销专业学生的发展受到局限。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除了专业的基础学科外,还包括石油加工与商品学、国际石油经济学、石油储运概论等与石油有关的课程。同时,学校对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前两条是:(1)掌握经济学、石油科学、管理学和营销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市场营销学、国际石油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石油石化商品及石油储运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都造成石油类院校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在石油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缺乏竞争力。在油价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石油市场已经不再大量需要营销人才,石油类院校的营销专业学生面临供过于求的尴尬局面。所以,迫切需要对石油类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进行变革,探索模块化教学,使人才培养能够根据模块化的知识结构,自由组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市场营销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方案受限石油类高校制定的培养方案大都偏向于石油类知识的应用。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各类工商企业及有关组织特别是在石油石化行业从事市场营销及管理工作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理念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他行业的了解。尤其是在石油行业不景气的阶段,大部分的石油公司减少人员招聘,如果只局限于石油领域,大批毕业生将面临就业困难。2.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零散、联系不够密切。例如,市场调查与预测开设在第五学期,电子商务设置在第七学期。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系统性的认识,不利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课程之间各自独立,但是在课程内容上又存在交叉重合的地方,例如管理学、营销学、战略管理中都涉及到BCGMatrix,如果处理不好这几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会造成重复教学,浪费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会出现三门课的教师都认为别的老师已经讲过了就一句带过不展开讲,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衔接不上。3.教学方法落后营销专业培养的是完全面对市场的应用型人才,一大特点就是学生能灵活应用专业知识。许多学校市场营销的教学还停留在教师讲授书本知识的层面,不能与实际相结合,缺少相应的实践课程,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能力不强,不能符合企业对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4.教材陈旧采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教学内容没能跟上企业的发展速度,理论与实际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而且开设的都是较为宏观的课程,缺乏针对性的技术能力培养。虽然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独立从事市场营销工作,但是日常课程中并没有针对性的训练。5.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数营销专业的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职,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掌握的大都是二手知识。

三、市场营销专业模块化教学探索

模块化教学是指把该专业的内容分解成各自独立的知识点,再按照不同方向将知识点组合成不同的模块,以培养不同方向学生的职业能力。1.明确模块化教学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正确把握市场对这一专业的需求,通过公司的招聘信息了解企业招聘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和学校招生就业部加强联系,拿到每年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情况的资料。分析毕业生就业集中在哪些领域,就业单位分布在何处,建立历史档案,得出就业趋势、市场需求和数量方面的信息。在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职业能力需求,划分相应的教学模块。2.教学模块的划分模块化教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需求具体指市场营销专业人员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从各种招聘网站和招聘会可以看出,营销岗位可以分为:基层、中层、高层。具体方向可以分为:市场调研策划方向、营销策划方向、产品推广与促销方向、客户管理方向和品牌营销管理方向。根据每一个方向对能力要求的不同又可以分解为几门相应的课程。如市场调研策划方向,要求掌握的能力有:市场调研能力和购买行为分析能力,对应的课程分别是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行为学。此外,还应该开设顾客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等剖析消费者行为导向的课程,从更科学的角度来把握消费者的购买心态。3.专业能力需求与课程设置针对不同的职业能力,设置专门的培养课程,根据以上对能力结构的剖析,给出表1中各种能力对应的课程。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模块化教学的方法有:案例讨论法、模拟真实情境法、演示法、参观法、写小论文法等。教学方式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一门课程对应一种实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学完之后能够更好地应用。例如营销策划课,教师就可以组织营销策划比赛,让学生参与其中,也可以找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参与,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推销技巧课程,教师就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先向学生介绍推销的技巧和方法,然后再演示具体的推销实例或是通过播放推销视频,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利用所学到的推销技巧推销一定的产品,在推销的过程中总结知识的运用。经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灵活应用。5.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石油类高校与石油行业紧密相关,在短时间内达到全方位的教学目标任重而道远。因此,石油类高校首先应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开设的课程按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进行有机整合,划分成不同职业能力模块。然后,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并在教师的帮助下组合模块,实现在个性发展条件下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目标。6.形成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在进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检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效果,需要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每个教学模块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专门的学习任务,并在上课期间或者课后检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师更有效地调节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四、结论

通过分析石油类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现阶段市场条件下,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以及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可以看出推行模块化教学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模块化教学可以实现人才专业化、针对性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极强的实战能力;有利于石油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拓宽自己的眼界,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和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亦梅.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C].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A].重庆理工大学,2012:6.

[2]钟晶灵.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基于岗位和能力导向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44-48.

[3]李天芳,郑宽明,郭亚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课程的应用与创新[J].企业家天地,2010,(6):92-93.

[4]王佩东.包轻院营销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管理观察,2013,(29):111-112.

第8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优化改革

1问题的提出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寻求专业课程体系的最优组合或最优结构,是深化高等院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倾向:

一种是沿袭传统的高等教育观,以学科为中心的专业课程体系。该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线,强调打牢基础理论知识,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理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朝国际经贸专业理论研究型的方向发展。按照这一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低,难以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岗位的实际需要。另一种是在国外职业培训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的“岗位应用型”课程体系。该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以特定岗位实际需要的专门技能为中心,以该专门技能所需的实用知识为基础,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可见,无论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学科中心型”课程体系,还是重实践、轻理论、重专业知识、轻关联知识的“岗位应用型”课程体系,都存在局限。那么,究竟应当怎样去优化现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呢?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必须先弄清专业课程体系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的依据

美国芝加哥大学泰勒教授曾经指出:“课程选择决定于目标设定”。这就是说,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我们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国际经贸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规,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洞察国际市场趋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适应外经贸行业岗位群工作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③那么,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根据这一培养目标,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专业课程体系呢?让我们转向该专业培养目标的决定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不仅会通过它所决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来影响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的选择与结构,而且最终会直接影响该专业课程的选择与结构。

首先,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考虑外贸行业岗位群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对准岗位设课程”是部分高校在专业课程设计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然而,必须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某种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而要关注整个行业岗位群或职业群所需的各个方面知识技能。为此,我们考察了三百多家进出口企业的外贸岗位对知识技能的实际需求,最后将外贸岗位群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确定为国际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理论、WTO规则、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法规、进出口业务流程、外贸合同商订等共14种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但是,这些知识技能的有效运用将需要强有力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关联知识技能作为支撑。同时,几乎所有的外贸企业都希望高校国际经贸专业的教育教学能与外贸岗位对接,培养出实践能力强,能独立胜任外贸岗位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毕业生。约有83%的用人单位把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了首要位置,还有二分之一的单位对该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说明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外语知识能力培养极为重要。因此,国际经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仅应包括外贸岗位群直接需要的知识技能,而且应当寻求与此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技能、关联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教育等课程的支撑。

其次,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考虑学生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我们对对1400多名国际经贸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91.3%的学生认为他(她)们来高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就业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专业课程的设计与优化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要教给学生就业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不仅职业岗位体系由于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演化为一个动态系统,而且就业者受利益驱动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常使其就业经常变更。美国人口普查的数字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5年内有37%的社会成员改变职业,而不是简单地调换工作岗位。美国劳工部最近的研究预测表明,20岁的青年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变换将会达到6—7次之多。就业的经常变动也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专业及其课程的选择,这就向专业课程结构与内容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课程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初次就业(职业入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明日择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仅应使学生在受教育后获得就业准备,而且应获得边工作、边继续学习,甚至向更高层次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与能力,以增强学生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换的适应性以及接受继续教育的可能性。基于这些考虑,适当扩展该专业学生的语言、写作、数理、心理等基础学科知识技能和金融、投资、会计、管理等关联知识技能的教育将十分必要。

再次,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考虑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的速度愈来愈快,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愈来愈短,并且呈现技术走向综合化、精确化等特征。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必定会直接影响社会职业岗位的变迁。工作现场技术的持续更新会不断地促使传统低技术岗位的消亡,高新技术岗位的增加。而技术发展的综合化与精确化特征又必然促使职业知识技术含量普遍上升,要求技术型人才具有综合应用能力。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国际贸易的方式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外贸岗位技能的变化,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然促使外贸单证无纸化,外贸经营网络化,外贸管理信息化,从而导致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外贸岗位实践能力的形成日益需要相关理论知识的支撑,尤其是高技能岗位的实践能力是建立在高技能理论基础上的。因此,课程设置上必须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已经跨入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第三产业持续迅速发展(第一产业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的缓慢增长或停滞不前),并逐步取代工业的地位而成为现代社会的产业中心。商业、贸易、金融、证券、保险、旅游、房地产和咨询等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会引起该产业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如2001年以来美国纽约的全部就业者中,90%从事第三产业,而且会引起该产业内各行业间以及行业内就业结构的迅速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对职业岗位结构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变化会使得社会的某些职业岗位大批地消失,又会有大批新的职业岗位增加。如美国近5年有7000多个职业岗位消失了,但又新增了8000多个职业岗位。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社会迅速发展、并逐步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第三产业持续稳步上升。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迅速发展,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已达21,738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和韩国的总和),居全球第三位。2007年的中国出口总额为12,18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8.98%),同比增加19.5%,首次超过美国的11,630亿美元,仅次于德国,上升为世界第二位。这标志我国对外贸易已迈上新的台阶。与此同时,我国外贸行业的岗位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岗位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外向型生产企业进出口自营化,外贸岗位群出现了综合化与细分化双重趋势。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由于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设计符合各类企业的多重需要。

3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的思路

根据上述三种需要,结合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的特点及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我们构建了“一根主线、”“两个强调、”“三个突破”、“四个加强”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案。所谓“一根主线、”就是以国际经贸的应用知识技能课程为主体,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两个强调”:一是强调基础知识技能、关联知识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三大课程模块的结构必须优化,打通三大课程模块的内在联系,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课程应以语言、写作、数理、计算机和哲学等基础知识技能为重点,基础应用知识技能课程应适当加强,特别是应加强外语能力的培养;关联知识技能课程应以金融、投资、会计、管理等关联知识技能的教育为重点,并应当适度拓宽其口径,应选择关联性、针对性与应用性较强的,淘汰较弱的;专业知识技能课程的口径不宜过窄,应针对外贸业务岗位群而不应针对某种外贸岗位设置,经济学、贸易学和计量学等专业基础必须夯实,专业应用知识技能课程口径可适当放宽,并增设一些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择业机会;二是强调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必须紧密结合起来,突出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把职业道德、态度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实践技能的课程设置之中,把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合在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德、智、能、体、美全面协调发展,成为合格的国际贸易高级应用型人才。“三个突破”:一是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课程观,树立厚基础、重实践的新型课程观。在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是专业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二是突破“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观,树立既重知识传授又重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观;三是突破理论知识课程与实践知识课程相互分割的教学观,树立两者相互融合的教学观,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同培养。

根据上述课程体系的优化方案,我们对原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取舍。在公共基础课程中,我们适当提高了英语、数学、计算机应用和哲学的授课学时;在关联课程中,舍弃了《产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课程,增设了《投资理论与实务》,并把《会计学》、《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和《金融学》等课程重构为《会计原理与实务》、《管理知识与实务》和《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我们对《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学》中的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取舍整合,避免了教学中的简单重复,并把《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整合到《国际贸易学》中,将《WTO概论》重构为《WTO规则及其应用》,增设了《国际贸易前沿问题》(含前沿理论、前沿政策和前沿实践)和《反倾销知识》等课程,以支撑该专业学生把握国际贸易前沿动态和应对反倾销的实际需要;在专业应用知识技能课程中,我们增设了《商品学》、《商务心理学》、《社交礼仪学》、《国际经贸地理》、《经贸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增加了《通关实务》、《外贸单证操作》、《国际物流与保险》、《国际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等必修课程的授课学时;在选修课中,我们增设了《中外文化比较》、《美术欣赏》、《音乐欣赏》等人文知识课程和《创新方法论》、《创业理论与实践》等创新创业素质课程。在此基础上,精心构建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体,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为两翼,职业道德、态度教育贯穿全程,基础、关联和专业三大课程结构优化,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国际贸易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全新整合课程体系(参见图1)。同以往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比较,该整合课程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整合课程体系设有基础、关联和专门三个必修课程模块,三个模块之间的课时(学分)结构由原来的4∶3∶3优化为3.6∶3.1∶3.3。每个模块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它与其它模块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互动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体现在各个模块之中;

(2)整合课程体系不是针对国际贸易业务的某个具体职业岗位,而是面向国际贸易这个专门的行业岗位群,课程的导向具有更宽泛的就业范围;

(3)整合课程体系设有理论知识课程、应用知识课程、实践技能课程三个不同层次的课程,各层次之间的课时(学分)结构由原来的5∶4∶1优化为4∶3∶3,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渐次提高各种能力;

(4)整合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兼顾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每个课程模块中,都有实践技能的训练。在基础课程模块中,有英语交流、计算机应用、公关协调和计算机应用等技能的训练,学生必须通过国家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并获得相关证书;在关联课程模块中,有会计实务、管理实务、金融实务、投资实务等技能训练;在专门课程模块中,有进出口业务、国际电子商务和国际市营销等技能训练,而且每种类型的专业技能训练又设有若干技能实训项目,如进出口业务技能又分为国际商务流程模拟操作、通关实务操作和外贸单证操作等技能实训。整个课程系统的专业技能实训都与国际商务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并与相关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实践能力实现对接。

(5)整合课程系统是开放的,具有专业拓展的灵活性,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课程、关联知识技能课程基础上,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的不同类别知识技能课程,以适应外贸行业不同岗位就业的需要,或适应向相邻职业岗位升迁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