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防治技术论文

防治技术论文

时间:2022-05-12 10:14: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防治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防治技术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及时摘除病老叶,集中烧毁,彻底清理残枝病叶,消灭病源。选用抗病品种。定植时去除病苗。进行地膜覆盖或果实垫草,防治果实与地面接触,越冬前和越冬后各进行1次去底叶工作,把老叶、枯叶清除干净,集中烧毁。发病重的地块在采收后全园割叶,然后中耕除草,施肥,促使及早长出新叶。实行一年一栽制。避免灌水过多,露地草莓注意雨季排水,要起垄栽植,防止土壤湿度过大。适当稀植,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保证通风透光良好。保护地采用高垄滴灌栽培管理技术可降低发病率。

2.生态防治 保护地栽培,可在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使棚内湿度降至50%以下,将棚室温度提高到35℃,闷棚2小时,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3次,除了防治灰霉病等病害外,对白粉病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3.生物防治 用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或2%武夷菌素水剂2000倍液防治草莓炭疽病、草莓褐色轮斑病、草莓白粉病等。

4.物理防治 用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金龟子、蝼蛄、地老虎等害虫。在田边、地梗上撒石灰或草木灰防治蛞蝓。

5.主要病虫害的识别要点与防治方法

①草莓蛇眼病 又称草莓白斑病、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在老叶上发病,叶片受害出现紫红色小斑点农业论文,以后逐渐扩大为直径3~5毫米的圆形病斑,中央呈棕色,后变为灰白色,边缘紫红色,略有细轮纹,似蛇眼状。病斑发生多时,常连成大型斑,至叶片枯死小论文。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或选用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10天喷1次,共2~3次。

②草莓灰霉病 对草莓开花后危害最严重。病部产生褐色或暗褐色水渍状病斑,有时病斑略具轮纹,湿润时叶背出现乳白色绒毛状菌丝团。花瓣变为暗褐色,病斑常环绕叶柄、果柄,以后蔓延枯死。果实发病,病菌先侵害小果,与土面接触的果面先发病,后沿果梗蔓延到花序梗,干腐枯死。侵害已转色的果实时,初期出现油渍状褐色小斑点,湿度大时迅速扩大,浆果腐烂,果肉变软,密生灰霉。

防治方法 花序显露至开花前,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份散粒剂1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5%恶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保护地栽培时,每亩用20%腐霉利烟剂80~100克,或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过夜,7天熏1次,连熏2~3次,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③草莓白粉病 保护地栽培发病较重。叶片受害,在叶背面长出薄霜状白粉,随病情加重,叶缘逐渐向上卷起呈汤匙状,后期呈红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缘萎缩、焦枯。果实受害,果面覆盖白色粉状霉层,果实发育停止、硬化、畸形农业论文,着色不良,丧失商品价值,严重时果实腐烂干枯。

防治方法 苗期防治要彻底,防治此病以石硫合剂效果最好。大棚覆膜前要细致地喷1次药,把草莓植株附着的病菌彻底消灭。还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等喷雾防治,或选用40%多硫悬浮剂300~400倍液,在开花前每隔7~10天喷1次。保护地可采用45%百菌清烟熏剂200~250克/亩或腐霉利烟熏剂灭菌。

④草莓病毒病 主要表现为叶片失绿、畸形、生长量减少、植株矮化、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等现象,严重引起毁灭性灾害。其主要类型有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皱缩病毒、草莓镶脉病毒病等。

防治方法 搞好蚜虫的防治。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在田间如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烧毁,减少侵染源。

⑤草莓炭疽病 主要为害葡匐茎和叶片。为高温性病害。分为局部病斑和整株萎蔫两种。葡匐茎、叶柄和叶片发病时,发生近黑色的长圆斑、纺锤形或椭圆形局部病斑,病斑呈溃疡状,并向下凹陷,病斑包围叶柄或葡匐茎一周时,病斑以上部分枯死,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出肉色霉菌。有时叶和叶柄上产生污斑状病斑。整株萎蔫的,只有1~2片幼叶白天萎蔫下垂,傍晚恢复,但几天后即枯死,维管束不变色。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⑥草莓枯萎病 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心叶变为黄绿色或黄色,有的卷缩呈波状产生畸形叶,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叶畸形或变狭小硬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叶片枯黄,最后全株枯死。维管束变褐色至黑褐色。

防治方法 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集中烧毁,从6月中旬开始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小论文。

⑦草莓叶枯病 又称紫斑病、焦斑病,为常见叶部病害。叶面上产生紫褐色无光泽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多沿主侧叶脉分布,发病重时整个叶面布满病斑,发病后期全叶黄褐色至暗褐色,直至枯死。

防治方法 在秋、春低温期,选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⑧草莓褐色轮斑病 属世界性草莓病害。被害叶片初发病时出现红褐色小点,以后不断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斑,中央呈褐色圆斑,圆斑外缘为紫褐色,病斑最外缘为紫红色。发病后期在病斑上分生出褐色分生孢子器,并呈不规则的轮状排列,多个病斑连在一起使叶片组织坏死。在叶尖、叶脉侵染发病时,叶组织呈“V”字形坏死。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7%高脂膜乳剂200倍液加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⑨草莓芽枯病 又叫草莓立枯病,普遍发生。主要为害花蕾、幼芽和幼叶。幼芽呈青枯状,叶和萼片形成褐色斑点农业论文,逐渐枯萎,叶柄和果柄基部变成黑褐色,叶子失去生机,萎蔫下垂,急性发病时植株猝倒。开花前受害,使花序失去生气并逐渐枯萎,茎基部受害皮层腐烂,地上部干枯易拔起。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选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10%立枯灵水悬浮剂300倍液,从显蕾期开始,7天左右喷1次,共喷2~3次。设施栽培,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110~18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过夜,7天熏一次,连熏2~3次。

⑩蚜虫 发生初期,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11白粉虱 发生高峰期,选用12%噻嗪酮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王迪轩,夏正清,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局,413002

第2篇

关键词:滁菊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滁菊以名贵特产在清初进贡朝庭而得“贡菊”之称,其花蕊硕大金黄,药瓣晶莹玉白,素有“金心玉瓣、翠蒂天香”之美誉。滁菊以其特有的药用保健价值,名列全国四大名菊之首。

全椒县是滁菊主产区,民间栽培史已有600余年,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全椒县把加快滁菊产业发展纳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积极组织滁菊生产。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因重茬、防治措施单一,而使主要虫害越来越重。为此,笔者于2006—2009年对滁菊重大虫害的发生防治开展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主要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

1.1菊蚜

菊蚜以卵越冬,翌年春季孵化为干母,孤雌生殖1~2代,然后产生有翅胎生雌蚜,5月迁入刚栽插的菊田,即在上繁殖、危害,5、6月是危害主要时期,以成若蚜密集于植株嫩梢、花蕾或叶背上取食汁液,使叶片发黄、皱缩、枯萎,严重影响产量。6月下旬以后气温高,多暴雨,蚜量下降,8月以后虫量再次增加,11月中下旬产生有翅的性母,迁回越冬寄主,产生无翅有性雄蚜和有性雌蚜,雌雄蚜后在越冬寄主枝条隙缝和芽腋处产卵越冬。

全椒县蚜虫因发生期不同可分为苗蚜和伏后蚜。苗蚜一般自4月下旬零星发生,在5月上中旬成长较快。6月上中旬达高峰期,干旱少雨有利于苗蚜繁殖危害,6月下旬以后逐渐消亡。7月上旬到8月中旬,高温(3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干旱(相对湿度50%以下)、暴雨冲刷对伏蚜有抑制作用。菊蚜10月上旬零星发生,10月中下旬进入危害高峰期,直至11月中下旬采收结束。蚜虫还是病毒病传毒的媒介,蚜虫发生重的年份病毒病发生也重。

1.2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以幼虫食害幼苗,并食害叶片,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第1代成虫在3月下旬出现,4—10月均有成虫发生,成虫有趋光和趋食糖醋的习性。卵产在落叶、土缝、杂草或接近地面的枝叶上。第1代幼虫危害期在5月,6月中旬、8月上旬,为第2代与第3代幼虫发生期,以1生为重。幼虫有假死性,3龄以前主要在嫩头、嫩叶上取食,食成凹斑、缺刻或孔洞;3龄后则潜入土中,夜间出土危害,常把嫩苗齐地面咬断作为食料,咬食地下嫩茎及根,并可继续转移危害其他菊苗,严重者可造成缺苗断垄。

1.3菊天牛

全椒县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和成虫在菊科植物根部越冬,少数以蛹越冬。成虫背部黑褐色,胸部背面有大块,腹部黄色,尾部末端有钳状的构造,体长1cm左右。据2006—2009年4年调查平均幼虫越冬占56.6%,成虫越冬占27.8%,蛹越冬仅占15.6%,翌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进入化蛹高峰,6月上、中旬进入羽化始盛期,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成虫具有假死性,晴天白天9∶00—10∶00、15∶00—17∶00活动最盛。雌雄成虫白天在等寄主叶背活动,成虫产卵时将茎梢咬成小孔,将卵产于其中,每处产卵1粒,并在顶芽下10~20mm处的幼嫩部位用口器啃食皮层,咬成左右2个相近的半圆形伤口,相距1cm,伤口不久变黑,上部茎梢逐渐萎蔫,易从伤口处折断,造成植株不能正常开花,严重时整株枯死。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茎内,沿茎杆蛀食直到根部;9月幼虫老熟,在蛀道内化蛹,10月成虫羽化,并以成虫、幼虫或蛹在根际越冬,少数以老熟幼虫或蛹在蛀道内越冬。

1.4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以初孵幼虫群聚叶背取食叶肉,2龄以后分散为害,3龄以后进入暴食期,叶片、的花蕾都可取食。1年发生4~5代。11月以老熟幼虫在1~3cm表土内做土室化蛹。每年为害时期皆在7—10月。

1.5叶蝉

为害滁菊主要是大青叶蝉,以成虫、若虫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呈现小黑点。1年发生3~5代,世代重叠,以卵在嫩枝条的皮层内越冬。翌年4月越冬卵孵化,初孵若虫群集危害,稍大后,渐迁至禾本科植物上繁殖危害。10月成虫开始迁至花木上产卵越冬。成虫趋光性强,需取食。卵块产于嫩枝或叶片主脉及茎杆组织内。成、若虫群集嫩叶背面危害。初期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枯死脱落。枝干被害形成伤疤,导致失水枯死,并传播病毒病。

1.6潜叶蝇

潜叶蝇1年发生5代,以蛹越冬。成虫早春出现,成虫体长2mm左右,暗灰白色,在嫩叶背面产卵。卵多产于叶边缘的叶肉内,幼虫孵化后即取食为害。幼虫黄白色,筒状。老熟幼虫在叶内潜道的末端化蛹越冬。蛹初为黄色,后黑褐色。春夏间发生较多,危害较重。主要以幼虫从叶缘潜入叶片及嫩梢表皮下取食叶肉,形成弯曲的白色隧道,有时叶肉被吃光,造成叶片枯萎。成虫也能为害,主要是雌成虫以产卵器刺破叶组织产卵为害,雌雄成虫从刺破口吸食汁液,在叶上形成白色小斑点。

1.7钻心虫

钻心虫老熟幼虫体长20~30mm,体背面淡红褐色,具有暗色条纹3条。1年发生2~3代,以幼虫在植物秸秆中越冬,成虫于5月底羽化,在菊芽及叶基部产卵,6月上旬幼虫孵化。幼虫从菊芽和叶柄基部钻入茎内危害,蛀入孔附近皮色变黑,孔外有虫粪。受害株常萎蔫而死。7月下旬2代成虫羽化,8月中旬幼虫危害,以6、7月危害严重,并能钻入花蕾危害,11月虫越冬。

1.8蜗牛

蜗牛又名蜒蚰螺、水牛,是菊田较常见的有害软体动物,年度间发生有差异,雨水较多的年份产区发生普遍而且严重。全椒县为害的蜗牛种类主要是同型巴蜗牛,成虫贝体软黄褐色,头上有触角两对,背上有黄褐色的螺壳;卵球形,白色光亮;成贝一次产卵20~30粒,孵化的幼贝与成贝体形相似。1年只发生1代。以成贝或幼贝在田埂土缝、残株落叶、田边杂草或乱石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中旬后开始活动舔食叶片、嫩茎,10—11月也为害花蕾、花朵。一般白天潜伏于隐蔽、低洼潮湿处,傍晚或清晨取食,阴天则全天为害。5—6月成贝产卵,卵成堆产于作物根部土壤中、草根附近或石块下。1年中有2个活动为害盛期,6—7月为第1个为害盛期。8月高温,蜗牛活动减弱。9月气温凉爽,再次进入活动为害盛期,遇温暖的阴雨天气,作物受害则更严重。11月开始越冬。当年6—7月降水量偏多,且持续时间长,地面湿度大,气候温暖,利于成贝取食、产卵,蜗牛发生重。

2防治技术

防治滁菊虫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利用农业、物理和生物等措施,增强滁菊抗逆和抗虫能力。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以控制害虫数量,建立健全县、镇两级病虫测报站,根据当地过去(特别是上年)虫害发生情况,结合天气、滁菊生长季节和苗情,做出虫害发生、为害的准确测报。掌握滁菊敏感生育期,在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专化性农药科学施药防治。

2.1植物检疫

规范植物检疫程序,加强种苗检疫,防治检疫对象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1]。

2.2农业、物理和生物等防治措施

(1)选用肥力强,向阳沥水的沙质土高床栽培,控制栽插密度,生长期清理排水沟,确保雨后排水畅通,避免涝渍;种植前彻底清除田间杂草,耕翻晒地,消灭越冬蛹和幼虫。

(2)增加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足基肥,配施磷、钾肥,使植株生长旺盛;早施追肥,中期适当控氮制苗,增加抗逆性。

(3)生长期间及时整枝,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结合滁菊剪苗、摘顶心,随手摘除下部病叶,将枯株和落叶深理或烧掉。当嫩梢萎蔫或折断时,摘除顶梢,集中带出田外烧毁,有效减少菊蚜、菊天牛、斜纹夜蛾、潜叶蝇、钻心虫、叶蝉、蜗牛等初始虫源[2]。

(4)使用植物性杀虫剂和洗衣粉灭蚜、安置黄板粘杀有翅蚜,利用银灰色塑料薄膜避蚜。每年发生盛期可人工捕杀地老虎幼虫、菊天牛成虫及高龄斜纹夜蛾幼虫,可在雨后捕捉蜗牛。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昆虫,如蜘蛛、瓢虫、草蛉、寄生蜂等防治害虫[3]。

2.3化学防治措施

蚜虫发生期可选用吡虫啉或啶虫脒对水喷雾。防治菊天牛,每年6月中旬,可选用2%甲维盐1500倍液,喷2次,既可减少成虫产卵,又可杀死初孵幼虫,兼治潜叶蝇、叶蝉[4]。叶蝉防治以低龄若虫期最佳。采用注射注杀茎内玉米螟、菊天牛幼虫。利用毒饵诱杀地老虎。防治斜纹夜蛾在幼虫3龄前用药,防治指标为百株卵块2块,或百株幼虫20头,用药时间应在18∶00以后进行。防治蜗牛,于发生始盛期选用2%灭旱螺毒饵6.0~7.5kg/hm2,或6%密达杀螺颗粒剂7.5~9.0kg/hm2,或8%灭蜗灵颗粒剂12~15kg/hm2均匀撒施到菊田畦内。若遇大雨,药粒易被冲散至土壤中,致使药效降低,需补施。

3参考文献

[1]方春华,刘轩武.滁菊菊天牛的发生及防治[J].安徽农业,2003(3):25.

[2]袁先阳.滁菊的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06(4):61.

第3篇

1.1探查隐伏导水陷落柱

从已发生的矿井水灾来看,导水陷落柱是危害矿井安全的主要因素。而又由于陷落柱具有隐蔽性、差异性等特点,因而要对其进行详尽的探查存在极大的难题。矿井开采过程中极易因采掘方式不当而引起导水陷落柱发生水害,不利于矿井的安全顺利生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十二五”已经将其列入重点课题,足见其重要性及在操作上存在的难度。

1.2对奥灰顶部进行全面利用和改造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极易出现奥陶纪灰岩,而它与主煤层之间的隔水层却又特别脆弱,容易发生水害。而且,不利于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量。经过研究发现,奥灰岩因顶部的特殊构造,富水性极差,不仅在钻探过程消耗极少量的水,还具有阻水作用,所以对奥灰岩顶部进行全面利用和改造,增加煤层隔水层的厚度,减少矿井水灾发生的频率。

1.3对易发生矿井水灾害的含水层进行研究

矿井开采过程中遇到含水量比较大的岩层就容易发生水灾,所以如果能在开采过程中避开这些含水层则能有效避免水灾的发生。通过对多个煤矿开采基地的综合分析,做好含水层水害防治已成为矿井开采的重要任务。借助先进仪器和设备对含水层进行研究,找出它们的特点,对它们进行加固或其他方式的解决,尽量避免矿井水害的发生。

2有效的煤矿防治水技术措施

2.1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结合

矿井水灾一旦发生则会带来极大的损失,所以应该尽可能地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水害发生。但是,若矿井水灾一旦发生,就要及时采用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理,尽可能地降低损失。为了预防矿井水灾的发生,在矿井设计时就应该有意识地选择不易受水害影响的地点。在开采过程中也要做好各种监测和预防工作。

2.2对矿井内的积水进行疏导,及时将积水排出

矿井水害损失较大主要是因为积水难以及时排出,因此可以通过对矿井积水进行疏导,及时将积水排出,从而降低损失。所以,我们可以挖掘沟渠排放积水;对于因地形限制导致积水难以排出的可以挖掘隧道,将积水引到不会对矿井造成威胁的地方。对于不利于排出积水的地势低洼处,可以利用水闸或专门设置的排洪站等进行排水。

2.3利用地形,争取将水降到最低水位

通过对洪水的截流,使它们不能进入矿井也能有效降低矿井水害发生的可能性。在井口可以通过利用有利的地形,降低水位,空出更多的空间,以便雨季时大量蓄洪。为了能做到这一点要对矿井当地的气候、天气等因素进行研究,得出比较确切的雨季时间,以便提早做好蓄洪准备。对于处在山区的矿井,更要了解附近小溪、河流等的汇水或渗漏情况,并合理利用当地的大坝、水库等。同时,还要注意避开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地带,降低水害对矿井的危害。

3结语

第4篇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又属高能耗、重污染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水泥工业粉尘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0%以上,气体污染物如: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的排放污染也不可低估,并且对大气污染有加重趋势,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有相当的比重。目前,我国水泥工业中的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环保工作做得比较好,但仍有40%左右非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的污染治理困难依然较大,尚缺乏成熟的技术,急需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泥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但从整个行业来看,企业环境绩效的取得主要靠末端治理,环保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很高,成了进一步做好水泥工厂环保工作、继续提高环境绩效的阻力,如何有效预防污染、改进污染控制技术装备提高其性价比、加强污染控制技术装备应用和管理、提高污染控制技术装备运行可靠性、降低环保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是推进水泥工业环保工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确保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加快现有水泥工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水泥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综合治理,减降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升技术装备质量和污染防治技术整体水平,提高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程度,加快推动我国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步伐,满足水泥企业对环保适用技术的迫切需求,使国际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及时在国内示范应用,使国产的先进、成熟、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更多地走出国门,为供需双方提供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定于2009年4月1日-3日在北京中苑宾馆召开“2009年全国水泥工业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及管理交流会”。由中国水泥协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水泥峰会”和“第十届中国国际水泥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同期举行。

本次交流会将重点围绕水泥企业关注的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污染物排放标准、清洁生产与污染预防,除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碳治理与减排等应用技术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现将会议征文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的主要内容

(一)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国际先进的水泥工业污染物控制技术及在我国的示范和应用;

2、国产先进、成熟、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在国外的示范和应用;

3、水泥工业除尘、脱硫、脱氮、脱氟系统工程典型案例与分析;

4、水泥企业粉尘污染治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5、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开发与应用;

6、水泥厂袋收尘器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7、脱硫除尘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的最新研发与应用;

8、水泥工业高浓度煤粉的袋式捕集技术和设备;

9、大风量、长袋、低压脉冲除尘技术和设备;

10、水泥窑头、窑尾袋式除尘技术及高炉煤气袋式除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1、在水泥工业除尘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及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办法与解决措施;

12、水泥工厂加强除尘系统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提高设备运转率的经验和教训;

13、水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实现预防污染、节能减排的经验;14、水泥工厂贯彻ISO14000实现减排、提高环境绩效的经

验;

15、水泥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实现CO2减排的做法与经验。

(二)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与新趋势

1、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新技术展望;

2、水泥企业低品位石灰石资源利用新技术;

3、水泥企业用回转窑焚烧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的新技术;

4、水泥企业利用外行业尾矿、工业废渣、粉煤灰等综合利用的新技术;

5、水泥企业采用新型多通道燃烧器利用劣质燃料、二次燃料的新技术;

6、水泥企业采用低NOX生成分解炉的预分解新技术;

7、水泥企业采用低NOX生成的燃烧新技术;

8、水泥企业采用除尘、除有害气体一体化的收尘技术与设备;

9、水泥企业开放场合粉尘控制新技术;

10、全密闭电石炉尾气治理及综合利用;

11、水泥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留壳改仁”改造低效率收尘设备的经验;

12、水泥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措施预防与控制污染的新技术;

13、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提高型清洁生产审核技术与方法;

14、水泥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实现CO2减排新的做法;

15、水泥企业噪声治理新技术;

16、水泥企业工业废水治理新技术;

17、水泥企业治理污染物高浓度、高含湿量、腐蚀性、爆炸性、粘性废气的新技术;

18、低温余热发电、高效节能粉磨(立式磨、辊压机、高效选粉机等)、高效低压损预热器、高效熟料冷却器、散装水泥、高效密闭输送等节能减排型水泥成套技术装备创新及产业化发展。

希望各有关单位及相关人员,根据征文内容撰写论文。

二、论文征集

1.本次研讨会面向全国征集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报告、论文、调研成果,将择优选用并安排会议发言。

2.个人简介:会议演讲者需提供3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供会场主持人向参会代表进行介绍。

3.论文要求:①采用A4纸规格,5号宋体字,每页42行,每行45字。一般不超过5页。文责自负。论文摘要在500字左右;②题目下方为作者姓名,单位,邮编;③会议只接收论文的电子版(或软盘)。;④论文截至日期为2009年3月1日。凡被录用论文,将汇编到题为《2009年全国水泥工业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及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中,同时论文作者获论文证书,参会人员每人一册。

三、主旨报告

1.环境保护部有关领导介绍我国“十一五”环保规划及当前环保形势和任务,国家水泥工业污染治理规划情况及大型水泥工业项目国家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申请等内容;

2.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领导介绍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节能减排等环保相关管理规定。

四、特邀报告

1.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介绍水泥行业面临的环保形势任务及环保治理技术需求信息;

2.为了吸收与引进国内外的水泥污染控制方面的理念、技术与管理经验,特邀请国内外一批知名领导、专家参加会议,并做基调发言或重要学术报告;

3.专家就中国水泥工业的除尘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介绍已经推广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水泥清洁生产技术和综合的解决方案。

五、参会人员

1.管理部门:政府官员、行业协会、污染控制部门管理人员;

2.研究单位:水泥、环保、系统研究单位、设计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监测机构、环评单位等;

3.企业:水泥生产企业、水泥装备制造企业、环保工程公司、脱硫除尘治理公司,环保工程施工、安装单位,工业企业燃煤锅炉单位技术负责人、科技及管理人员等;

4.其他有意参加研讨交流的单位及人员。

六、会议安排

1.会议安排:会期3天,相关政策主题报告、专题报告、案例分析、分组交流2天,考察1天。

2.工作语言:会议期间主要用中文和英文交流,会场配备同声翻译。

3.有关会议议程、日程安排等事宜将于会前一个月准时通知报名参会人员。

七、会议联系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联系人:

电话:

第5篇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 灭幼脲粉剂 防治

马尾松毛虫是德庆县的主要森林害虫,也是我国南方森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分布范围广,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世代多迁飞扩散能力强,繁殖量大,防治难度大,给林业生产和松脂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七十年代以来我县大面积推广应用白僵菌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白僵菌对环境因子有特殊要求,对温、湿度的要求也较高;八十年代,大面积连续使用菊脂类农药防治马尾松毛虫,林间自然抑制松毛虫能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松毛虫连年大发生。

灭幼脲是一种仿生合成杀虫剂,具有生物农药的特点又具有化学农药的优点,其粘着力强、不易分解的特点,药效期特别长,可与具有传代作用的生物药物相媲美,能较长期的控制松毛虫种群的再次发生。科学应用灭幼脲粉剂防治马尾松尾虫,总结了应用技术,供应用参考。

1 应用概况

德城、新圩、官圩、马圩、永丰、播植、高良、莫村、凤村、九市、回龙等乡镇,是我县松毛虫危害最严重的乡镇,低丘陵山地,松毛虫常发区平均海拔在180m之间。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1.5℃,年积温7351℃,年平均降雨量1494mm。防治试验林地为18-20年的马尾松林,郁闭度4-5,胸径10-11cm,样地设置的调查面积均为1ha。

2 药剂及应用方式

灭幼脲粉剂(深圳星火化工厂生产),采用地面人工机动喷粉进行防治,根据虫龄、虫口密度应用不同用药量为每公顷450-750克。

3 结果与分析

3.1防治时期选择:2003年-2008年应用灭幼脲粉剂防治不同龄期的松毛虫试验,均有显著的毒杀作用,但对不同龄期幼虫用药量有所不同,死亡高峰期的出现亦不同。一般虫龄小,用药量相对少,死亡高峰期出现亦快,死亡率亦高;虫龄大,用药量较多,死亡高峰期出现亦慢,死亡率偏低。如:新圩试验点,防治第一代3-4龄幼虫,用药量450 g/ha,喷药后第10天虫口减退率达75.5%,死亡高峰出现在l0天之内,第15天虫口减退率达96.7%,虫口密度由37.3头/株下降为1.1头/株。马圩试验点,防治越冬代5-6龄幼虫,用药量750g/ha,喷药后第25天检查虫口减退率为70.1%,第30天检查才出现死亡高峰,较防治3-4龄幼虫虫口减退慢,第40天检查虫口减退率为91.2%,因此应尽量选择在低虫龄时进行防治。

3.2 喷药方式的选择:灭幼脲防治马尾松毛虫可采用地面人工机动喷粉方法,可有效控制,对于大面积即将暴发危害成灾控制效果亦明显。

3.3 最佳用药量选择:灭幼脲粉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用药量与虫口密度、虫龄、气候有密切关系。一般虫口密度大比密度小的用药量稍多,虫龄大比虫龄小的用药量稍多;高温季节松毛虫幼虫期较短,食量大,发育快,灭幼脲的杀虫效果见效就快,用药量可以适当减少;防治结果表明,4龄前幼虫采用地面灭幼脲粉剂最佳用药量为450-525g/ha,在5-6龄幼虫期用药量为600-750g/ha,效果为好。

3.4 对不同虫口密度的马尾松毛虫均有显著效果比较:虫口密度高区(回龙镇),灭幼脲(750g/ha)防治一代马尾松毛虫,喷药后第23天虫口密度由防治前103.4头/株,下降为9.1头/株,虫口减退率为91.2%,针叶保存率达90%以上。虫口密度低区(莫村镇),灭幼脲(450g/ha)防治越冬代幼虫,喷药后第13天虫口由防治前10.5头/株下降为0.3头/株,虫口减退率为97.1%。

3.5 试验结果。

4 结语

灭幼脲粉剂防治马尾松毛虫,除能有效控制虫口外,还有利于天敌的繁衍,该药本身不直接杀伤天敌。害虫死亡高峰期过后,剩下的残活幼虫死亡速度较慢,有利于天敌的生存,一般灭幼脲中毒而未死的松毛虫体质弱,易感染病原微生物;使用灭幼脲防治的林间,尤其是越冬代最易引起白僵菌病流行,更加稳定林间控制松毛虫灾害的效果,因此可以作为松毛虫综合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结合病原真菌白僵菌的应用可利于长期控制松毛虫在低虫口状态,起到持续控制效果,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

致谢:德庆县林业局,德庆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参考文献:

[1]陈杰林 害虫综合治理 1990

[2]宋玲 25%灭幼脲3号农药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初报 [期刊论文] -安徽农学通报2008(16)

[3]叶小瑜 阿维灭幼脲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毒力测定 [期刊论文] -华东昆虫学报2006(4)

[4]林青兰.刘际建.黄玲丽.李克恩.陈小雅 灭幼脲3号、阿维菌素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药效试验 [期刊论文] -防护林科技2004(z1)

第6篇

1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创新性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可行性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实用性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科学性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前瞻性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选题的基本方法

2.1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在科研过程中选题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在临床实践中选题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从文献资料中选题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临床分析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疗效观察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病例报告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病例(理)讨论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调查报告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第7篇

论文参考文献的撰写是要有真实的科学依据的,如果参考文献没有科学依据,那么就不算是科学论文,我们在论文的写作过程当中不能忽略了科学的继承性,这是反映作者科学作风和态度的表现。下面是千里马网站小编整理的关于煤矿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赏析。

煤矿论文参考文献:

[1]徐永忻.《采矿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岑传鸿、窦林名.《采场顶板控制与监测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3]林在康、左秀峰.《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4]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5]王德明.《矿井通风与安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6]杨梦达.《煤矿地质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6]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矿井水灾防治》.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7]刘伟韬、武强.《煤层底板断裂滞后突水现状分析》.山东科技大学,2006

[8]董利.《回采工作面平推硬过断层冒顶事故的技术分析及防范》.煤矿安全,2006

[9]《平顶山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对策》煤炭科学技术.2006

煤矿论文参考文献:

[1]邹喜正、刘长友.《安全高效矿井开采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宝明、陈炎光:《中国煤炭高产高效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3]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4]于海勇.《放顶煤开采的基础理论》.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5]王省身.《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

[6].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7]岑传鸿、窦林名.《采场顶板控制与监测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8]蒋国安、吕家立.《采矿工程英语》.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9]李位民.《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与工程实践》.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10]综采设备管理手册编委会.《综采设备管理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11]中国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12]朱真才、韩振铎.《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13]洪晓华.《矿井运输提升》.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煤矿论文参考文献:

[1]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物资供应局.《煤炭工业设备手册》.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

[2]章玉华.《技术经济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

[3]郑西贵、李学华.《采矿AutoCAD2006入门与提高》.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德明.《矿井通风与安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5]杨梦达.《煤矿地质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6]刘刚.《井巷工程》.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第8篇

1 IPM理念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如何真正做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一是要明确有害生物不能彻底消灭,而是要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二是要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的基础上,掌握防治措施和方法运用。做到这点,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农药的使用者及技术指导者观念的转变,必须向社会输入具有IMP理念的植物保护人才。《农药概论》主要讲授农用药剂学概论,其主体是农药。要培养具有IPM 理念的植物保护人才,应首先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上入手。 

2 将IPM理念设计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中 

根据新的形势,对农药学概论课程大纲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将传统课程中的化学部分做了适当精简和合并,增加了生物、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比重,比如增加了生物技术在农药研发中的进展、农药抗药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农药的应用、农药如何在环境中转变为友好行为;此外,还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提供其他与农药学概论课程相关的书籍阅读范围,诸如基因工程进展、植物生理学、现代生物技术、环境毒理学。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术视野,更容易产生创新思路,也能更好的将多元化融入农药学概论课程中,除了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更能将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融入到教学中,将IMP理念深深树立于每个学生的观念中,使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度得到提高。 

3将IPM理念体系于学生的毕业论文中 

毕业论文是对一个本科学生4年学习考量的一个综合体,毕业论文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分析运用理论知识,总结问题经验,锻炼的是“学中用、用中学”的综合能力。以往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时往往是针对生产实际中某一特定问题,确定研究内容、目的和任务。如“防治草莓根腐病的药剂筛选试验”,学生和老师在设计试验方案及实施试验过程时,更多的关注防治效果,而忽视了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及环境友好的这一理念。现今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实施及答辩中,IMP理念已深深植入每个老师及学生心中。学生在设计毕业论文时,已从原来的单一的防治效果,转变为对如“抗药性的初步研究、农药对传粉昆虫的影响、除草剂对杂草生物群落的影响等”不但学生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农药,而且能更为完备地进行综合防治。不但使IMP理念贯穿于学生本科学习,更能使其在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上把IMP理念带入到工作中,成为具有IMP理念的植保人才。 

4注重师资队伍专业多样性建设,强化观念碰撞 

教师的创新能力及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新型理念学生的培养,就给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国内外对于IMP理念的应用,并能将其通过教育行为直接影响学生。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案例如“DDT的兴衰历史、色质联用在农残分析的使用、生防菌研发等”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将IMP理念融入进农药概论课程的每节课中。还积极邀请具有影响的学术名师,开设学术前沿讲座及学术沙龙。使学生都不出学校即可学习当前本领域的最新理论、最新知识、最新方法和最新进展。 

5将IPM理念应用于农药概论实验课设计中 

采用必选实验和任选实验两种选课方式。《农药学概论》实验项目共设有8个,其中4个必选实验,4个任选实验。必选实验是以基础实验为主,所有学生必须独立或协作完成。基础实验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农药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技能,包括:杀虫剂的内室毒力测定、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对峙法、抑菌圈法)、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农药制剂加工配制和质量检测。以上4个实验是为基础实验,在对学生实验考核时,加入了IMP理念的考核,如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对天敌生物影响的观察。完成必选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就业方向,在4个任选实验中选择2个实验,2个实验老师在设计实验大纲时,只给出实验方向,不给出具体内容及步骤,任选实验的内容具有一定得研究性质,学生主要结合理论所学及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综合进行实验。如同学在实习中发现三叶草周围很少生长其他的杂草,故在任选实验中,设计对三叶草提取物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实验。这是很好地对IMP理念的理解和研究。将其融合进了实验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拓宽了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理解。 

6 IPM理念促进教学方式改变 

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主要通过动画、表格、视频、对比等形式把教学中的重难点生动、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学生从原来枯燥的板书及教师说教中更为形象生动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掌握。另外学生也参于了课件制作,实习的时候去农药厂参观,学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除了对生产设备及农药制作过程的拍摄,还对农药厂周边环境、水体进行了拍摄,这些图片都在课堂上的多媒体课件上展现,学生除了对农药加工方法加工剂型的这些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学习,更对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分成2组进行自由辩论,更加深刻的理解农药是“双刃剑”这一观点。提高了学生对农药概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将IPM理念真正的融入了整个理念中。 

参考文献 

[1]滕春红,陶波.农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62-63. 

[2]李海平,李灵芝.关于农业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58-159 

[3]宋宝安,赵德刚,杨松,等.农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贵州大学学报,2014,31(1):130-136. 

第9篇

论文关键词:互叶白千层,栽培

 

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是桃金娘科(Myrtaceaca)白千层属(Melaleuca)的常绿灌木至小乔木树种,又名茶树(tea tree)。原产于澳大利亚东部的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斯州的北部,是澳大利亚著名的芳香油树种,由其枝叶经蒸馏而得的互叶白千层芳香油,商品名为茶树油(tea tree oil)。

天然互叶白千层芳香油具有独特的香料及药用价值。茶树油气味芬芳,具有令人愉快的豆寇香气。对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明显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其杀菌和抑菌作用是苯酚的11-13倍,既能渗入肌肤发挥药效农业论文,又能同时保养和促进健康肌肤的正常代谢。在医药上,白千层芳香油主要作皮肤病表面创伤处理剂使用,效果非常好中国。普遍认为,茶树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有力的天然抗菌剂,也是最具有价值和发展潜力的纯天然植物油。已经广泛应用于香精香料、日化产品、食品及生物农药等到领域,用途非常广泛。[1-10]

1.种植地的选择

根据互叶白千层的生长特性,应选择在年平均气温15-24 ℃,年平均降雨量600-1,200 mm的气候条件下种植。互叶白千层适宜在华南广大地区种植发展。

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缓,土层深厚,有一定灌溉条件的荒废果园,采伐迹地,新建果园套种,及荒田荒地,有条件的也可用农田种植。

2.林地准备种植

2.1山地种植

2.1.1种植地准备:对种植的林地应进行全面垦复农业论文,清除杂草,炼山并堆烧干净。

2.1.2白蚂蚁防治:用灭蚁灵诱杀包进行白蚂蚁防治,具体方法是将表土铲开5-6 cm铺上一层白蚂蚁喜食的枯枝杂草,放上1包诱杀包后再用杂草覆盖,上面盖一层薄膜和薄土,为提高防治效果,可在杂草上放一些糖水、米汤,每亩设置30-50处。诱杀包市场上可以采购到,每包约0.4元,也可由公司代购。

2.1.3 挖穴:挖明穴,穴规格为40 cm×30 cm×30 cm。穴排列一定要按宽行窄株,株行距为0.65-1.0 m种植密度按15,000株·hm-2。

2.1.4 回表土施基肥:应将穴周围表土回入穴内等表土回至穴2/3,施入基肥,每穴施入基肥50g钙镁磷,施基肥时应与表土充分拌匀。也可施入一定数量的有机肥农业论文,(如猪、牛粪等每亩约800 kg左右),但有机肥一定要经过充分发酵以杀灭细菌,并加入少量复合肥,效果更佳中国。

2.1.5 种植:选择苗高15-20 cm、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苗木,种植前用驱避剂(1: 100)浸泡后上山种植,种植时应脱袋、深栽、打紧,种植后应浇足定根水。

2.2 农地种植准备工作

2.2.1排水:开挖排水沟排水,具体以能排除农田内积水为准。

2.2.2施基肥:整地起垄前将复合肥每亩按50 kg,也可施入一定数量的有机肥(如猪、牛粪等每亩约800 kg),均匀撒入田中。

2.2.3整畦:起垄整地应充分利用起垄机械尽可能加深耕层至犁底层,垄宽约80 cm、沟宽30 cm、行距110 cm左右,垄高约30 cm左右,尽量使垄体饱满均匀,土粒细碎疏松,畦面平整。

2.2.4地膜:以黑色地膜为宜农业论文,具体规格根据垄宽自定。覆盖地膜,采用“拉链式”压膜,充分发挥黑色膜的增温灭草效果,盖膜前应喷施丁草胺等除草种的除草剂一次,以抑制杂草生长。若垄体土埌较干燥应适当浇水,以保证膜内土埌适宜的水分含量,促进白千层移栽后的苗木早生快发。

2.2.5种植:选择苗高15-20 cm、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苗木,采用单行或“马蹄形”种植,以单行种植为宜。实行宽行窄株、株行距50 cm×110 cm、种植株数16,500-18,000株·hm-2,种植时应脱袋、深栽、打紧,种植后应浇足定根水。

3. 查苗补苗

种植后3-5 d开始查苗补苗。补植的苗木要选择粗壮苗,补苗前先消除造成缺苗的因素如虫害或肥害等。对于新补的苗木要进行重点管理,偏施肥水,促进快速生长,保证植株整齐一致中国。

4. 施肥和除草

种植成活一个月后农业论文,可使用含氮高的复合肥进行穴施,用量每株30-50 g,施肥时间应选择雨前或雨后,穴施一定要离根茎5 cm以上,施肥后要及时覆土。穴施可结合第一次除草时进行,除草时可用百草枯配合除草。第二次追肥时间为每年的6-7月份,苗高60-100 cm左右,用量每株50 g左右。应加强田间管理,发现杂草应当及时拨除,可用百草枯等化学除草剂配合除草。

5. 虫害防治

若发现甲科的甜菜夜蛾等卷叶虫及食叶蚜虫危害时,应及时防治。可喷施高效氯氟氰菊脂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5%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具体配制方法:每一喷壶水加30 ml的高效氯氟氰菊脂2.5%、加1包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5%,搅拌均匀后喷施,每亩约喷4壶左右。当然也可使用其他农药,但不得使用剧毒农药。

小地老虎防治:用糖醋液(糖:醋:红酒:水为6:3:1:10)盛入小碟中,放于林地内农业论文,每0.133-0.200 hm放置一处诱杀成虫。也可用10%高效氯氟氰菊脂300 ml、800倍液、每株150 ml的2.5%敌杀乳油250倍液浇根。

6. 打顶压梢

为提高产量,尽可能使主杆粗壮、侧枝丰满,达到枝繁叶茂的效果,应尽可能避免过度抽高,因此,当苗高长至60-80 cm时,应采取打顶压梢的措施,可视情况进行二次或多次打顶。打顶时应选择晴天并在露水干了之后进行,以利于伤口愈合,减少病原细菌侵染机会中国。

7. 水分管理

合理规划排灌系统,做到干旱垄体不发白,雨后田间不积水,避免田间土壤忽干忽湿状况,增强植株抗性。

8. 砍伐采收

每年11月份左右可进行砍伐采收,砍伐时应选择晴天并在露水干了之后进行农业论文,留伐根高度约5-10 cm左右,应注意避免伐根襞裂,否则会影响第二年萌芽。砍伐后用塑料绳绑扎成捆,每捆以15-25 kg为宜,便于装车。砍伐后应及时装车运走,保持枝叶新鲜,不可堆放在路边以免枝叶闷黑,影响枝叶质量。[11-14]

9. 种植成本与经济效益

福建省森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永安市尼葛开发区拥有工业用地3.67 hm,年提取茶树油300 t、年产1000 t桉叶素生产线已正式投产,采用公司加农户方式进行生产管理,在永安市西洋、洪田、曹远等乡镇及四个街道办事处种植互叶白千层生产基地超过200 hm。在福建永安互叶白千层的种植成本与经济效益估算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种植当年利润为7,950 元·hm-2,次年利润为26,700 元·hm-2。

表1 种植成本与经济效益

 

项目

单 价

种植当年

(元·hm-2)

种植次年

(元·hm-2)

备注

(1)地租

750-4,500元·hm-2

3,000

3,000

平均3,000元·hm-2

(2)种苗

0.4元·株-1

 

 

 

 

(政府+公司)补助

(3)基肥

1,800元·hm-2

1,800

平均1,800元·hm-2

(4)整地起垄

1,200-1,800元·hm-2

1,500

平均1,500元·hm-2

(5)地膜

900元·hm-2

900

含工资

(6)种植工资

1,500元·hm-2

1,500

含苗木运费

(7)施肥(二次)

2.4元·kg-1

4,500

4,500

 

 

(8)抚育工资

200-300元

4,500

4,500

除草施肥,含除草剂

(9)虫害防治

450元·hm-2

450

450

(含二次)

(10)采收工资

80元·t-1

2,400

3,600

按80元·t-1

(11)运费

50元·t-1

1,500

2,250

按50元·t-1

合计成本

22,050

18,300

产值

1,000元·t-1

30,000

45,000

当年按2 t以后每年按3 t

利润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北京地区葡萄白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葡萄白腐病是为害葡萄果穗的最重要病害,我国葡萄各产区、无论是鲜食还是酿酒品种都易发生。从近成熟期至采收期开始发病,脱落的病穗、病粒布满地面,烂果穗悬挂架面,损失严重。北京地区6月下旬田间初见病穗或病粒,以后发生日见增多,从7月下旬至采摘期病穗呈直线上升态势;篱架栽培葡萄,果穗越近地面,发病越早,以后向架面上部发展;发生严重葡萄园产量减少60%~70%。近几年来,通过对葡萄白腐病调查研究和药剂防治试验,明确了该病在北京地区的发生规律,并形成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能为生产实践中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 为害症状

1.1 果穗 穗轴、小穗轴被害后呈浅褐色、水渍状腐烂,整个果穗或部份小穗最终脱落。果粒被害初呈淡褐色软腐,4~5天后果粒表面布满灰白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病粒易脱落。落花后不久的幼穗幼果也可被害、成干枯状,此种表现出现在大风及雹害后。

1.2 新梢 新梢表面长满灰白色小点(分生孢子器)长度达20~30cm,或更长。后期病部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纵裂、为乱麻状,整个枝条死亡。北京地区此种表现多在8~9月份出现。

1.3 叶片 部份或全叶变色,略显同心环纹,上面散生灰白色粒点(分生孢子器),病叶干枯后破裂。叶片症状北京地区在进入8月后可见。

2 病菌

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盾壳霉属,学名为:Coniothyrium diplodiella。果粒表面上的灰白色小点是病菌分生孢子器。此菌腐生能力极强,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

3 侵染循环

3.1 初侵染

散落在地表和土壤中的病菌包括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是次年的最主要初侵染源。葡萄园土壤从地表至20cm土层的越冬病菌数量占总数量的70%~80%。病枝上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作为初侵染源,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3.2 传播 分生孢子主要经降雨溅散传播,混在微小土粒上的孢子也能随风传到果穗、叶片、新梢上杂志网。

3.3 侵入与发病

病菌经伤口侵入,伤口多为不能辨识的微小伤口,大伤口(雹伤)更易侵入。分生孢子萌发需要营养物质农业论文,果穗进入着色期后,易满足孢子萌发所需营养。潜育期短,病菌侵入至果粒表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只需1天左右,3~4天后全果表面长满分生孢子器(7~8月)。

3.4 再侵染 病部长出的分生孢子器遇降雨条件释放出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无论小雨、大雨都可完成再侵染,7~8月份再侵染次数多。

4 病害诱发因素

4.1 降雨、风 病菌孢子随风雨传播;暴风雨易对果穗、枝梢、叶片造成小伤口,为病菌传播、侵入提供了条件;

4.2 土质、地势、杂草、修剪 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杂草多、夏剪不良、雨季排水差造成田间高湿环境,利于病菌侵染;

4.3 霜霉病 霜霉病发生重的葡萄园可加重白腐病发生。

5 病害特点

5.1 致病菌腐生性极强,病菌数量大;

5.2 初侵染源主要是土壤中的越冬病菌,枝条上越冬病菌同样侵染;

5.3 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

5.4 从果粒着色期至成熟期大量发生。

6 防治措施

本病害防治有难度,要采取农业栽培措施在内的多种措施联合控制,单纯依靠农药很难凑效。

6.1 果穗套袋 套袋期间可基本避免病菌传到果穗,北京地区应在6月15~20日完成。不套袋园在架下覆盖黑色地膜,植株两边各覆膜60~90cm,覆膜能在很大程度上阻止土壤内病菌孢子借风雨上传。覆膜应在葡萄花后7~10天内完成。

6.2 清除田间菌源 生长季节及时将出现的病穗、病果粒、病叶、病梢清理;秋后将病残余清理干净;冬剪时注意将病枝剪除。上述病残余远离果园处理。

6.3 改进栽培 春天葡萄出土上架时,枝蔓均匀分布在架面上,对近地面的果枝进行吊绑,提高结果部位;及时夏剪,改善通风透光,控制杂草、雨季加强排水,降低湿度。

6.4 认真防治霜霉病 按防治霜霉病要求,将花前形成的叶片必须保护好,提高植株对白腐病菌的抗性。

6.5 药剂防治

果穗套袋前对果穗细致喷药1次,杀灭果穗表面的白腐病菌,此时用药能能兼治葡萄炭疽病;在果穗解袋后立即喷药1次,控制白腐病、炭疽病。药剂选择:60%百泰1500倍液、50%翠贝4000倍液、10%世高2000倍液、40%福星4000倍液。

第11篇

英文名称:Wuyi Science Journal

主管单位:福建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福建农业大学;作物病与生物防治研究所

出版周期:年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1-4276

国内刊号:35-1104/Z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12篇

论文摘要从播种、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生产提供借鉴。

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是一套高产、稳产、低耗、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栽培技术。它在地力和肥水条件较好的基础上,比较好的处理了群体与个体矛盾,使麦田群体较小,群体动态比较合理,改善了群体内光照条件;使个体营养好、发育健壮,从而使穗大、穗足、粒重,实现高产。产量一般可达7.5t/hm2以上,最高可达9t/hm2,符合我省小麦生产的发展趋势。

1播前准备和播种

1.1培肥地力,施足底肥

一般麦田施优质土杂肥45t/hm2,标准氮肥450~750kg/hm2,标准磷肥600~750kg/hm2,钾肥150~225kg/hm2,锌肥15kg/hm2。

1.2选择良种,做好种子处理

选用分蘖成穗率高、单株生产力强、抗倒伏、株型较紧凑、光合能力强、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在山东省可以选用济麦19、济麦20,高肥力地块也可以选择济南17。播种前用小麦专用种衣剂拌种,有利于综合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易发生的根腐病、纹枯病等,培育壮苗。

1.3精细整地,保证底墒充足

适当加深耕层,破除犁地层。整地要求地面平整,明暗坷垃少而小,土壤上松下实。对墒情不足的可于前茬作物收获前7~10d浇水造墒或在收后耕前造墒,使土壤耕作前的含水量在70%左右。

1.4播期、播量、播深

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最晚不迟于20日。播量要求为75.0~112.5kg/hm2。实行机播,要求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深为3~5cm,行距为22~25cm。

1.5播后压实

随着秸秆还田面积的不断增加,使得土壤中空隙加大,种子和土壤无法密接,造成出苗率低,苗弱,不抗低温。因此,播后必须压实。

2田间管理

2.1冬前管理要点

2.1.1及时查苗补种。若基本苗较多,播种质量较差,麦苗分布不均匀,在植株分蘖前后,可进行疏苗、匀苗,以培育壮苗。

2.1.2浇好冬水。一般在11月底到12月上旬浇冬水。由于近几年都是暖冬,因此不施冬肥。浇过冬水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促进根系发育,促壮苗。

2.1.3综合防治病虫害。小麦主要病虫害为地下害虫和以纹枯病为主的根腐型病害等,防治病虫害以药剂处理种子为关键措施。

2.2春季管理要点

2.2.1返青期中耕。及早进行划锄,以松土、保墒,提高地温,视麦田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浇返青水。

2.2.2重施起身或拔节肥水。麦田群体适中或偏小的重施起身肥水;群体偏大,重视拔节肥水。一般施标准氮肥450~600kg/hm2,开沟追施。

2.2.3浇挑旗水或扬花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又能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如果小麦挑旗期墒情较好,也可以推迟到扬花期浇水。

2.2.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克螨特或克螨克喷雾。返青至起身期,杂草发生较多的地块,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5.8%麦喜乳油或20%使它隆乳油,对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可用3%世玛乳油,茎叶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近年来,化学除草导致后茬作物药害的事故屡有发生。因此,应掌握除草剂适用范围、用药时间等,以免引起作物药害(除草剂喷施最晚不迟于4月10日)。

2.3后期管理要点

2.3.1酌情浇好灌浆水。在浇好挑旗水或扬花水的基础上,不用再灌溉,尤其要避免麦黄水。

2.3.2增施叶面肥,预防干热风。后期酌情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以延缓衰老,提高粒重和籽粒品质。

2.3.3防治病虫害。此期主要病虫害有麦芽、粘虫、锈病、白粉病、全蚀病。防治锈病、白粉病、全蚀病用粉锈宁乳油喷雾;防治麦芽用吡虫啉或定虫脒;防治粘虫用菊酯类药物喷雾。

3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籽粒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的色泽时为最佳收获期。

4参考文献

[1]王德梅,于振文.灌水量对济麦20籽粒和蛋白质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7(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