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外博士毕业论文

国外博士毕业论文

时间:2022-12-22 04:2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外博士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外博士毕业论文

第1篇

我国学者对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一些研究,如研究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必要性、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如何加强对毕业论文选题和答辩环节的控制P1,但没有从用人单位、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和学生多角度调查分析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和原因,提出的对策措施缺乏全面系统性和针对性。国外高校对于本科生和应用型硕士没有论文写作要求。我国高校将毕业论文写作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需要从源头、过程和结果控制和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2.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

为了了解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成因,本课题分别对用人单位、学校本科教学管理人员、论文指导老师和大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2.1 对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

全部被调查人员中,63.83%认为一般,21.27%认为较好,14.9%认为差。

2.2 对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作用的看法

被调査用人单位人员中,83.3%认为可反映本科生专业水平,77.8%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锻炼机会。被调查学生中,51.6%认为可检验所学专业知识,43.2%认为可训练和提高写作能力。

2.3 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被调查用人单位人员中,83.3%认为缺乏逻辑性和分析问题不深刻,66.7%认为抄袭现象严重,83.3%认为文字表达能力一般,16.7%认为很差。80%的教学管理人员认为是重结果、过程管理不到位。被调查指导教师认为是缺乏自己的观点(84.2%)、抄袭现象严重(68.4%)和缺乏数据和图表(63.2%)。68.4%认为是学生不重视,63.2%认为是学生写作训练太少,47.4%认为是资料数据搜集不充分。被调查学生中,89.5%引用比例超过20%,其中,引用比例30%-50%的占45.3%。92.1%表示写作能力不足;89.5%表示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84.7%表示难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67.9%表示外文资料难查。

2.4 对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改进建议

被调查用人单位人员建议选题联系实践和平时多练。被调查教学管理人员中,80%认为需加磕搐导环节;70%认为应对毕业论文指导和写作实施全过程监控;70%认为应抽查,30%认为应普查。被调查指导教师中,68.4%认为需增设写作课程;78.9%认为毕业论文成绩评价体系应由教务处和专业教师制定;52.6%认为要提高毕业论文成绩的权重;52.6%认为要建立科学的指导教师奖惩政策。被调查学生中,62.1%认为有问题就要请教导师;53.4%的认为应给本科生更多科研实践机会。

3.提高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3.1 提高毕业论文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修改培养计划,提高毕业论文的学分权重,引起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二是加大对优秀毕业论文的奖励力度,激励学生写好毕业论文;三是严格答辩资格审核,对于不认真完成的不合格毕业论文不允许进人答辩环节。

3.2 增加写作学习和练习环节

一是在培养计划中增设写作课程,使学生接受系统的写作训练,掌握规范的论文写作方法;二是鼓励学生根据专业课程内容撰写学术论文,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三是学校给本科生设置自主创新基金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和完成,激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3.3 完善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评价指标

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除了论文最终成果的质量,还应该注重过程评价。论文总评成绩评定应采用百分制,由指导教师评分(40%)、评阅教师评分(10%)和答辩小组对答辩成绩评分(50%)三部分分数加权平均得到。评价指标应包括选题(符合专业目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文献阅读与综述(文献阅读充分,材料详实,列举的研究成果是最新的,与选题相关度高,具有权威性;引用规范;综述得当)、观点(有创新点或自己独特的见解)、科研能力(研究方法科学;数据真实,计算无误)、逻辑结构(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论点突出,逻辑性强)、工作量(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任务)、写作水平(文理通顺,语言准确,无错别字)、答辩情况(陈述流利,回答问题正确)。

3.4 制定指导教师工作制度和奖惩政策

应建立指导教师工作制度,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奖惩政策,适当增加指导论文的折算工作量,约束和激励教师投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4.结论

第2篇

笔者在中国的大学教书时,有学生希望毕业后去日本留学读研究生,他们对我说这样毕业后回中国国内找工作更有利。中国人口多,人才也多,理所当然地竞争很激烈。

据统计,2011年在日本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一共有138075人,其中87533人来自中国。他们留学的方式各种各样,日语水平较低的学生,首先在日语学校学习,然后考大学;而日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首先作为进修生进入大学学习,然后再报考研究生。

学生们经常找我讨论去日本留学的事,笔者经常问,“你要到日本学习什么?”有的学生说现在还不知道,先到日本学习语言,以后的事情看情况再说。

在国外学习时,学生往往受到语言、文化习惯、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压力,如果没有明确目标的话,很容易遭到挫折,所以我常建议他们留学前就要设定明确的目标。然后,应该考虑留学后的去向,这样自己才会了解在国外要学习什么以及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在笔者教过的学生当中,到日本学习经济的最多,还有学传媒、日本文学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学经济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容易就业。确实,日本的经济学研究比较发达,在美国或英国出版的最新研究成果,通常马上就会翻译成日文出版。而且日本学者研究时习惯把经济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的模式。

但是说起经济学,其范围广泛,有经济学理论、经济政策、经济史、金融等,好多学生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能确定学习和研究方向的很少。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不同,在中国的制度下考研究生的话,读本科时学习什么专业不是大问题,可以直接报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而日本的制度重视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内容的连续性,留学之前,一定要尽量掌握自己要学的专业的基本知识。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在要求他们学习自己专业的同时,阅读将来在日本可能要学习的专业书籍。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专业知识确实有点难度,很多学生首先阅读以汉语写成的基本课本,然后阅读用日语写的教科书或专业书籍。

多阅读一些日语书籍,能够了解有关专业的词汇,对到日本后学习专业课比较有利。虽然许多日语水平较高的中国学生在日常会话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学习专业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词汇量,刚开始的时候会有点困难。

对于想到日本读研究生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指导过的学生在报考日本大学研究生的时候,就被问过毕业论文的题目和观点。毕业论文是一个人在本科时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写作论文时需要考虑“为何我要写这篇论文,写作该论文有什么意义”等。

其实,在本科阶段,明确阐述自己观点和学术意义的论文很少,但是,由于日本非常重视学习的连续性,因此要到日本读研究生或博士时,就常常会被问到本科时写作的论文题目。笔者教书时担任过毕业论文指导,对希望到日本留学的学生们,都会建议他们选择的论文题目尽量与要到日本学习的方向一致。用外语写作学术论文很难,需要高水平的写作能力,这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笔者认为,留学和找工作的相同之处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要学习和研究的专业以及学校的基本情况。去日本留学需要面试,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专业知识以及对学习的热情。笔者做模拟面试的时候问过,“你为什么要考东京大学?”学生回答,“因为东京大学有名。”确实,东京大学是非常有名的大学,但是这个理由还不够。应该回答,东京大学好在什么地方,在东京大学想学习什么。中国是“学历社会”,很多人认为,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就是有本事,因此,他们经常说,因为那所大学很有名,所以要报考。而在国外上学是大事,应采取慎重态度,进入名牌大学也不一定找得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因此,应该了解研究环境以及师资等情况再做决定。

第3篇

基础数据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现设有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信息与工程学部、医学部等5个学部,共53个直属院系,120个学士专业,242个硕士专业,212个博士专业。全校专任教师6441人,其中教授1701人,副教授203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63人,工程院院士8人。学校每年邀请大批世界著名学者来校讲学。目前,北京大学有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8所附属医院。

根据2013年10月的统计,北京大学共有来自116个国家的长期外国留学生3574人,其中攻读学位的有2540人。尽管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北大学习,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毕业后都选择回国。回国后他们和北大的联系并没有结束,相反,他们在本国成立了北大校友会,推动了北大和留学毕业生的交流。北京大学在国外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

韩国北京大学校友成立于2005年,毕业于中国北京大学的约200名韩国留学生出席了成立仪式。韩国北大校友会是首个海外成立的北大校友会。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从北大毕业和正在就读的韩国留学生已近5000人,他们是北大留学生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北大韩国留学生校友会对于整合北大毕业生的海外人力资源、加强北大与韩国大学的交流和合作及提高北大的国际声誉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自1993年第一名韩国留学生进入北大学习以来,每年到中国留学的韩国学生的数量正在成倍增长。

抢眼专业

北大悠久的历史对外国留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本科生按院系志愿招生,入学时不分专业,一般在三年级开始选择专业,分流培养,报名时只填学院,不填专业。留学生在北大可报名的本科专业包括文理共21个学院,共计近百个专业。在理工科专业中,数学学院和物理学院的专业很受欢迎。文科专业中,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历史学系外国留学生较多。医学部的有关专业也是来华留学生报名较多的专业。在硕士研究生方面,留学生可以择中文授课项目和英文授课项目。中文授课项目包括:光华金融学、经济学院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硕士项目。英文授课项目包括:北京大学――格里菲斯大学联合培养双硕士学位项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专业硕士项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学位项目、北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联合培养双硕士学位项目(国际关系方向)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项目等10多个专业硕士项目。

留学生来北京大学学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申请攻读本科、硕士或博士等学位项目;也可以申请非学位项目,进修专业课程,补习汉语,从事专题研究,参加预科项目或短期培训项目。本科生项目学习期限为4年至6年,完成教学方案规定的教学内容,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可取得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规定条件者,授予学位证书。硕士生项目学习期限为2年到3年,修满学分,完成毕业论文,通过论文答辩,可获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博士生项目一般需要4年到6年的学习和研究期限。修满学分,取得一定的科研成绩,完成博士学位论文,通过论文答辩,可获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留学申请时间一般在每年秋季,次年春季需根据院系通知参加复试。北京大学目前有全英文授课硕士项目11个,涵盖国际关系、中国法、公共政策、工商管理等专业领域。

第4篇

随着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恶化和城市人群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健康保健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森林康养不仅在林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将成为国民共享的一种生态福利。 

据有关资料显示,德国在推行森林康养项目后,国家医疗费用总支出减少30%。根据这一国际健康潮流,2016年5月6日,国家林业局印发《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发展集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扶贫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强调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 

近年来,森林康养的理念已被很多人所接受,并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森林康养释放出诱人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商业机会,各地势必竞相开始探索建立森林康养基地,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但是,森林康养毕竟是一个新事物,其疗法机理和产业模式既是一个市场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为避免开发不当给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建议加强森林康养的科学性研究,构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市场理论指导体系。 

其一,透析国际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经验。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早已开启了森林与健康的研究与实践,在森林公园散步或者进行“森林浴”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数据统计表明,德国有40%的人每月都要去林区游憩一次。迄今,德国已建立了350处森林康养基地,每个森林康养基地都配备专门执业资格的医生和理疗师。 

截至2011年底,日本林野厅已构建了“医疗福祉型森林”“疗养保养型森林”和“预防生活习惯病森林”3种森林康养基地48处,还有300余处森林在申请认证过程中。目前,日本把15%的国土面积划为森林公园,每年约有8亿人次去林区游憩、沐浴。因此,应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尤其通过对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森林浴”“森林康养”项目的研究,积极借鉴其先进经验,扬长避短,探索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 

其二,探索森林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机制。森林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国家明确提出,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特色产业,有效盘活森林资源。 

我国森林旅游发展也面臨粗放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重开发轻保护的弊端凸显。如何平衡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做好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成为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需要指出的是,在看到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应看到森林康养旅游业对生态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 

其三,探究森林康养旅游的作用机理。森林康养主要针对与精神压力有关的疾病,它利用了森林和林产品带来的缓解生理或心理紧张的效果。芬多精(植物杀菌素)在森林康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针对芬多精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日本学者研究发现,针叶林中的芬多精主要是单萜类化合物,包括α-蒎烯、莰烯和β-蒎烯,在日本扁柏和柳杉林中α-蒎烯含量特别高,而在赤松林中α-松油烯则为主要组成成分。 

森林康养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因地制宜建立康养基地,在我国仍需要探究森林康养旅游的机理。例如,何种树种益于减少人体产生应激激素、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控制平静期生理活动);何种森林成分利于减弱交感神经活动、降低血压和心跳数、缓和心理紧张,何种森林与旅游体验互动可以增加人体活力、提高免疫力、增加抗癌蛋白质数量等。 

其四,论证森林康养旅游实证效果。森林康养的效果初步被国外医学专家证实,但森林康养旅游的实证效果仍需进一步论证。国外研究初步证实了森林相关临床实验在改善精神病治疗(含情绪失常儿童)、酗酒者以及具有其他临床心理健康问题之人行为的价值;嗅觉森林环境因子——芬多精能使人心理处于放松状态,并且通过NK细胞能消灭肿瘤细胞,推断森林浴可能具有预防癌症发生及发展的效应;森林环境要素会带来生理效应,研究表明植物精气的生理功效有镇痛、驱虫、抗菌、抗肿瘤、促进胆汁分泌、解毒、降血压、松弛神经、消除紧张,使注意力集中等作用。未来研究要多方论证森林在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制定森林康养的生理评价体系、森林康养的设计技法等,论证森林康养对提高人体抗癌能力、免疫力的实证效果,为森林康养旅游的开发方式和推广形式提供参考。 

其五,加强森林康养旅游政策法规研究。森林康养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多元组合,涉及文化、历史、地理、生态及多种产业业态。韩国于1982年提出建设自然休养林,2005年制定了《森林文化·休养法》,并成立了国立自然休养林管理所,2008年把森林休养列为全体国民的福祉。2010年,韩国国民会议对《森林文化及休闲活动法》进行修正,修正法中引入对人类健康定义。 

我国“森林康养旅游”涉及林业、旅游、医疗、体育和养生等产业,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与创新。建议以国家法律法规形式确定森林康养旅游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森林康养旅游为国民福祉。此外,要加强对森林康养旅游保护性开发,确定森林康养旅游为林业经营转型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森林旅游环境的评价和管理,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体现对森林康养旅游领域的重视。 

其六,探索建立森林康养旅游基地指标体系。2016年2月,国家林业局森林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印发《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标志着由林业主管部门推动的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试点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第5篇

1.学会写标题

好的标题应该是简明扼要,并且要求全文标题风格一致,这也是训练概括能力的时机。

2.论文的理论框架

论文的论点在阐述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理论框架,特别是硕士论文,不可以只是一、二、三、四的罗列。论文的理论水平往往就从这里彰显了,理论和观点的差别就是系统性。理论框架如同纲,纲举目张,论文就成一体了,否则会有拍脑袋的嫌疑,别人也会质疑结论的覆盖面和价值。

3.毕业论文的结构

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么搭毕业论文的结构,于是就会去找师兄师姐的论文观摩,方法是对的,但是如果“遇人不淑”,对自己并没有多大帮助。

建议:在查找论文相关工作的同时,搜索国外大学的博士论文。揣摩他们的论文组织,一般来说国外大学在论文写作方面会比国内规范很多。

4.摘要写作

在审阅几届学生的学术论文的时候,往往发现学生不会写摘要,也许是不重视摘要写作所致?

摘要对于论文非常重要:决定了编辑、评审人员是否会采用你的论文,读者是否会阅读你的论文。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摘要也反映了你的学术能力----简单概括地向别人介绍你的思想、观点、成果。摘要说明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你的写作目的,你对所做事情的价值认定。如果你的摘要不能成为你的论文的好广告,就说明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中小学的时候很讨厌老师经常要求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现在想来,这其实就是在训练我们的阅读能力----你读懂了什么,也是在训练我们的概括能力-----你读到了什么?转化到论文的摘要上就是---我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这个写作功夫真的是一脉相承的。用心体会,不断实践,写出一个让人看得明白、引起兴趣阅读的摘要并不难。

5.论文最后的审校

在论文经过与导师的讨论,几番修改之后,准备付印之前,一定要再仔仔细细地读一遍,改正所有句子不通顺和错别字的地方,否则,不经心的粗心,会给评阅人员留下不好的印象。

另外,最后审查一下目录:章节的标题是否简明扼要,句型是否有一定的对称性和一致性?

6.论文要论才成文

中学学写议论文的时候老师一再强调要有论点、论据。看学生的论文,发现大家往往不太注意提出论点,收集论据,进行论证,或者是很感性地说些感觉和猜测,或者是平白地陈述我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做到了什么程度,何去何从往往缺乏强有力的论证和阐述,功夫没有做啊。

7.重视结论写作

学生论文中往往不太重视最后的结论写作,大概是论文写到最后已经不堪承受了,也许是想反正我以后也不做这类研究了,所以草草收场。况不知写论文结论正是训练人的大好时机:概述能力和敏锐的判断能力。

结论中的第一块是概述你的工作,实际上是在阐述你对所做工作的核心内容及其价值的认识,如果你自己都看不到工作的意义,自己都说不清工作的内容,这样的论文不写也罢了,省得危害生态环境。

结论中的第二块是对研究不足的分析,对研究过程、方法、结果的反思,是你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基础。每次写论文的时候都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反思,这种素质会迁移到你所做的其他事情而受益终身。

结论中的第三块是对下一步研究的建议,体现了你对这个领域研究发展趋势的把握,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对未来趋势的判断能力,对你职业的发展、leadership的形成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8.如何准备答辩

论文答辩主要是阐述论文研究做了什么,因此在答辩陈述的时候主要是说自己的工作。建议采用下面思路准备答辩报告:

1)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必要性(一句话概括研究背景)

2)对于这个问题,我所采取的研究思路,为什么要这么研究

3)我的研究结论,以及每个研究的支持论据(这时候也可以用到一些文献作为证据)

总之,说清楚你的研究逻辑。在阐述时,比较忌讳

1)花很多时间从开始说起

2)过多交待大家都知道的现状

3)好像教书一样,过分显示自己的饱学、博览群书

答辩不是论文的缩写版,论文需要说明来龙去脉,而答辩只要说明我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做到了什么程度。

9.如何应对答辩

第6篇

学生姗姗来迟

2013年12月21日6点半,北方的天色微亮。我按停闹钟,从床上爬起来。因为平常授课和科研任务都比较重,所以通常情况下,这个时间便是一天工作的开始。这一天,在学校西区有算法基础的课,吃完早餐,我便乘校车从东区的家赶往西区的教室。

10分钟后校车抵达西区,走到教室后,我打开电脑、拷贝PPT……一切准备就绪,却迟迟不见学生的影子。7点50分,上课铃声如约响起,学生依旧没有到齐,还有学生三三两两地拿着煎饼、包子、豆浆匆匆跑进教室。这种情况经常出现,我只好一边跟学生们聊聊天一边从网上找出了一张“哈佛图书馆凌晨4点”的图片,鼓励同学们向哈佛大学的学生学习。

9点半,下课铃声响起,学生四散离去,我还有些意犹未尽。

实验室的工作指导

从教室出来后,我快步走向实验室。除了教授本科生的课程,我还有指导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任务。

到达实验室后,学生们依次汇报各个组项目的推进情况。其中有一组进展太慢,组长说:“在调试程序时遇到了硬件问题导致结果不稳定,正在尽力消除这个问题带来的影响。”我觉得这个故障可能由代码的bug引发的故障。当天发现由于实验室里机器太多,所以空气有点不好,我决定由实验室出钱购置一台空气净化器。

上午下班后,我没有乘坐校车,而是步行回家,一来可以思考近来的工作,二来可以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日日必查的邮件

下午2点半,回到办公室,指导学生写论文。今年6月有好几个硕士研究生该毕业了,可他们的毕业论文还存在诸多问题,今天单是格式问题就指导了半个多小时。

1小时后,几位学生收拾好参考资料和论文,陆续离开了办公室,我开始查收邮件。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极力让学生培养的习惯。我觉得,不管是做研究还是工作,邮箱都是极其重要的沟通工具。一般来说,日常的沟通可以在QQ、易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上进行,但重要的会议、事件、任务一定是通过邮件来传达的,因为便于保存,有据可查。

今天邮箱里只有一封未读邮件,虽然和工作无关,但也相当重要:几个老同学近日将从国外回来,要在合肥聚一聚。自然是要由我来做东了!

5点半是学校的下班时间,今天念寄宿中学的儿子要回家吃饭。咱们爷俩一周只能见一面,我要亲自下厨做一顿好吃的。

科学来不得半点含糊

第7篇

关键词:德国音乐学;博洛尼亚进程;教学路径;教育模式;人文精神

德国在世界教育史上最先开辟了现代意义上的“研究与教学结合”的大学教育模式,学术自由,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德国大学的特色。音乐学这门发源于德国的学科在这样的一个教育体系中,长期以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它的教育模式与人文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结合自己在德国长达17年的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两个专业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在介绍欧盟“博洛尼亚教育改革”的基础上,以笔者学习过的维尔茨堡大学和工作过的埃希施塔特天主教大学为例,就德国音乐学教育模式与理念做一介绍,以此为中国音乐学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反思。

一、“博洛尼亚进程”下的德国音乐学建构制度

1999年欧盟29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在意大利博洛尼亚联合推出欧洲高等教育改革一“博洛尼亚宣言”。这一改革的目的是:整合欧盟的高等教育资源,育体制,最大化的推动欧盟各大公立大学的教育合作,提高欧盟与国际的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计划到2010年实现“欧洲高等教育区”(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加速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整体教育水平和科技发展。由于47个国家的参加,计划庞大,耗时漫长,因此该计划被称为“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Process)。德国作为欧盟的发起国与核心国,深知欧洲一体化的实施为提高欧洲整体与国际抗衡能力的战略重要性,而教育是提高欧盟实力和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必经之路,对此德国义无反顾地推动“博洛尼亚进程”,并对其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这一改革的推出,也是德国自二战结束后40年里的最大一次教育改革。音乐学这门在德国具有百年历史的学科随着改革的推行,无论是学制还是考试制度都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具体的措施是:

(一)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德国的教育犹如它的制造业属于慢工出细活。在“博洛尼亚进程”之前,德国大学的两级学制是硕士和博士,没有学士制,大体分为理科和文科两种。硕士学位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学习阶段,在积攒够学分后才可进行初级升高级阶段的考试,以及最后的毕业考试。通常硕士阶段的学习需要4-6年,但一般学生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造成延长学习时间的弊端,致使德国劳工市场人才短缺。“博洛尼亚进程”推出的三级学制,既3-4年的本科教育和1-2年的硕士教育,以及之后的博士研究生学习,类似美国的三段式体制。这个改革对于只想掌握专业技能,之后很快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提供了快速通道,也有助缓解德国长期以来人才匮乏的市场需要。

(二)欧洲学分互换体系(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简称ECTS)

为了使欧共体参差不齐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欧盟建立了容易理解的、统一的、可以相互比较、互认学分和学位文凭的体系,其中欧洲学分互换体系就是这一体系的基石。一个ECTS学分需要花费25到30个小时,这其中包括上课时间,课外作业和社会实践,老师辅导与考试。针对不同的学位对其学分的要求也做出了规定:(1)学士学位三年期180个学分,4年240个学分;(2)硕士学位一年60,两年120学分;(3)博士学位,没有具体的学分要求,通常是3-4年的全日制学习。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应该在国外学习一学期。

在“博洛尼亚进程”之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除了学习一门主专业外,还必须选学与主专业不同的两门副专业。所选的专业跨度可能很大,即使主专业是音乐学,在一些综合性的大学里,在没有特别前提条件约束的专业范围内,选学理工科作为副修专业的也大有人在,例如笔者的同学主修音乐学,副修数学和哲学专业。通常情况下,以音乐学作为主专业的学生相对选修文科类的专业较多,例如笔者本人主专业音乐学,副专业神学伦理教育和德语作为外语。主副专业只是学习强度和要求上略有不同。这种制度为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对不同专业的学习,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利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交叉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主副专业,所以每个学生的情况也就不同,开学时学生要自己花一定的时间为其制定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完全没有国内的同班同学和同年级的概念。所有的学习计划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量身定做,有很大的自。

由于整个学习以学分制为主,每个学生所学专业又有所不同,所以没有像国内专门将学士、硕士和博士的课程按部就班的分阶段统一安排出来。除了专门给硕士与博士生开设的研讨课有要求之外,学士、硕士与博士阶段的学生同时一起上课,尤其是同上研讨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只是考试要求不同而已。

“博洛尼亚进程”后,德国各个大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以180个学分为标准的制度下,推出了不同的学习方案供学生选择,例如笔者学习过的维尔茨堡大学就有几种:(1)将180学分只用于一个主专业的学习,(2)用于两个主专业,(3)一个主专业和一个副专业的组合。对学士学位需要4年也就是240个学分的学习也做了相应的要求。硕士学位的学习方案也像学士学位一样,可只修一门120个学分的主专业,也可修两门主专业或是一门主专业加一门副专业。相对维尔茨堡大学来说埃希施塔特天主教大学的音乐学专业只提供180学分的单专业学习,在这里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在详细介绍。

通过欧洲学分互换体系可以对不同国家的同一个专业较容易的进行比对,为欧洲高等教育领域引入了竞争机制。学生在这个体系下可以自由的选择大学,为教师的交流也扫清了障碍。不同国家的高校间也可共同创建一个硕士课程,学生可以同时获得两个大学共同颁发的学位证书,为培养跨国型人才开创了一个新的教育模式。

所有必修部分的课程,都可以在选修课部分深入和展开。在1-4学期时建议先选学“音乐史”的基础课程,以及“体系音乐学导论”和“民族音乐学导论”、“乐器概论”、“文化语境化”、“音乐与媒体”、“音乐与区域”和“音乐社会学”模块中的课程。对于模块“历史句式”课最好在学过调式必修课后再进行学习。

多种多样的模块选修课大部分放在3-6学期学习。在对音乐媒体和文化历史、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民族音乐学和音乐原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后,就可以通过应用音乐学提供的实践课深入到文化实践和具体的工作中。除此之外还要参加相应的学习小组为毕业论准备。课程中有一半必须有考试分数,剩下的没有具体分数只是考试通过与否来评定。论文必须是有成绩的。在选修课中一共要写8篇论文,3个有分数的课堂记录,在那些除了没有分数要求的讨论课上也可以以写论文的形式代替课堂记录。如果学生完成了考试要求之外更多的带有分数的考试,将选取11个最好的考试成绩作为总分。至于学士的毕业论文,一般必须在考试中心申请,从申请之后算起8周时间内必须提交论文,毕业论文字数要求在65000到80000字之间。

硕士120学分由必修15学分、选修75学分和最后的毕业论文20学分以及口头答辩10分组成。前提条件是:(1)大学毕业(通常学士180个学分或者等同的成绩)或者即将毕业的学生,在申请时已有120个学分或者最迟在硕士的第三学期入学时出示证明。(2)必须在历史音乐学,和/或者体系音乐学和/或者民族音乐学领域已有10个学分,在音乐学和/或者音乐教育和/或者在音乐专业(例如,乐器,声乐和乐理)板块有20学分。满足这两项条件可申请硕士学习,无需入学考试。前3个学期的必修课是研究生专门的研讨课。除此之外,在覆盖24个学科模块以及一个职业实践模块和一个其他专业模块的总共26个模块中必须选修15门课程。每个学期要完成30个学分的学习,一般安排是1个模块的必修课和5个模块的选修课。第4学期主要是毕业论文的写作和口头答辩。24个学科模块要涉及5个不同的学术视角,既历史、作曲技术、文化与交叉文化、美学、社会学与心理学,或者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重点选择去发展。一个必修模块。15个选修模块,一个职业实践模块和一个其他专业模块总共18个模块都要通过考试完成。其中一个必修模块,两个选修模块的考试必须以有分数的论文形式完成,其余的15个模块的考试形式多样,不必有分数。在此也提供机会在必修和选修课部分中可以选择多个有考分的课,最后的总成绩则可选各科最高分来计算。

对于3-4年全日制的博士没有具体的学分要求,但是在申请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完成6个高级研讨课的口头报告和论文写作,每篇论文必须在25-30页之间,口头报告30分钟。只有通过后才允许提交博士论文,博士论文被学术委员会认可后可进行论文答辩。当博士论文正式出版后,才可得到博士学位证书。由于很多人博士论文不能及时出版,所以出现即使博士论文和答辩通过也不能马上得到博士学位证书的现象。由于繁重和严格的要求。一般在德国的博士学习3-4年很难完成,通常情况下需要6-8年,这也导致了很多人无法坚持,半途而废的局面。与国内博士学习不同的是,在德国没有博士入学考试,学生只需提供硕士学位证书以及提交导师一份非常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书,如果通过就可入学。

从课程的设置、安排和学分要求上,可以看出选修课在整个学士180学分和硕士120学分的学习中占了主要比重。这充分的说明大学有足够的实力,提供充足的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将培养有个性差异,独立学术人格的学生放在首要地位。正是由于以科研带动教学,鼓励扶持老师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的创新研究,才可以在课程的不断更新,资源的积累上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得供需环节达到良性循环。

(四)以著作论文为主的学习教材

由于上课的内容以老师的研究为主,所以每门课上很难找到统一的教材,而是做研究必不可少的资料,诸如学术专著和各种论文。通常在课程开始时,老师会发给学生与这门课相关的参考文献,少则三五十个条目多则百种不等,阅读书单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课程本身,对这门课有启发的书籍和论文也会被收集进来,跨学科的特点非常强烈。老师会对参考文献逐一作出介绍,也会对该领域当前的权威人士,研究水平,关注重点等等进行综述。

在涉及经典原著的课上都是围绕问题进行原著选读,并作课堂讨论。一般意义上的材被与之相关的大量针对性强的学术专著和论文替代,一两本教材的观点和知识含量被多角度和富于思辨的学术文献覆盖。其实这种大量阅读文献的要求在中学就以开始,因为德国的中学本身就没有所谓的全国材,而是各个中学由老师自己从种类繁多的教材中挑选和编写符合自己学生情况的教材。甚至国内统一的高考在德国也不存在,除了巴伐利亚州统一的高考制度外,其他各州的高考都由中学自己负责出题和考试。

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在课下不做大量的阅读,就无法参与到研讨课上的讨论中来。所以广泛大量阅读是德国大学的特点,课前准备,课后复习是学生必做的功课。由于没有材,反而扩大了获取知识面的可能性,调动和锻炼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能力,在每一节课中练习着查找,阅读和逻辑分析的能力。

(五)从理论到实践为主的应用转化

为了教育兴国,重整普鲁士雄风,洪堡在当年建造柏林大学时。就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以致用才会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提出了“实习”这样一个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学习方式。“博洛尼亚进程”更是将培养学生的重心放到应用性人才上来。在笔者工作过的埃希施塔特天主教大学,从2006年起将音乐学专业与音乐教育合并,推出德国唯一一所提供“应用音乐学与音乐教育学”专业的大学。

在这个课程设置中,突出的一点是一方面音乐学与音乐教育专业的结合,另一方面的重点是课程的应用。所谓的应用重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项目实习获得实际能力的考验――例如独立掌握乐谱制版,音乐会的组织策划,实施介绍音乐的项目活动或者自己创立一个网络视频节目等等。除此之外,在第一学年学生就已经与相关的职业实习单位取得联系,做过一个小实习并且在第5学期的实习学期中完成工作实践。音乐学和音乐教育的结合不只是为了很多德国音乐厅和歌剧院新近推出的教育计划或者介绍音乐的节目而显得重要,学生们在这里一方面从老师那里学习如何将他们的知识有目的的传授出去,另一方面在掌握了两个专业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使之相辅相成的利用起来。

“应用音乐学和音乐教育”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包括:(1)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民族音乐学以及音乐理论;(2)音乐教育方法与理论导论;(3)贯穿学习期间的音乐表演;(4)职业实习;(5)交叉学科的补充。课程的设置力求根据学生对音乐相关活动的兴趣,结合科学理论,音乐实践,以及通过对音乐活动的策划,项目实践和实践学期中的职业培训完成。

除了以上的领域外,学校还为学生配置了自己的电脑音乐实验室,学习合成器的使用,各种音乐软件的操作,录音录像装备的使用等等。尤其那些在学校或业余时间一直与音乐表演打交道的学生,可以很好的演奏一种或两种乐器的学生,让他们的音乐实践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为了落实“博洛尼亚进程”中,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这一改革措施。老师在学期末时,会对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征询他们的意见和今后想听到的课程内容。在整个教学计划中,还有一项是学生直接参与到科研项目中,例如在笔者2013年开设的民族音乐学课程“传统音乐与音乐工业”中,就将对巴伐利亚国家广播电台传统音乐频道的调查项目交给学生负责。学生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对该栏目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收听率的调查、听众的反馈等等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并直接参与栏目的播出,整个项目调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

同样维尔茨堡大学在4/5学期也有相关应用音乐学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参与到与音乐有关的行业领域的实习中。例如广播电视、网络媒体、音乐厅/歌剧院、书籍与乐谱出版社、音响工业、文化机构、职业学校和大学。

结语

以上是“博洛尼亚进程”后德国音乐学教育模式的一个简短梳理。虽然德国作为此项改革的发起国,坚定的推行这项计划,并对自己的教育制度进行了调整,但之后的反响并不令人满意。在这项计划推行后的几年,欧洲各地大学就纷纷出现了大学生抗议游行的事件。奥地利与德国这两个原先教育体制基本相同的国家,大学生们对“博洛尼亚进程”的三段式体制提出强烈不满,认为将原来4-5年的学习内容压缩到3年,学生疲于应付考试,缺少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去消化内容。原先一直推行的主副交叉跨学科专业学习越来越被单科学习所取代。同时大部分人质疑这种以市场化为导向,只注重成绩和结果的教育是否已经偏离了教育的目的。虽然“博洛尼亚进程”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他的弊端和问题,但就笔者的观察,这一改革并未动摇承载德国教育体制的核心思想和驱动力――“人文关怀”。

通过对德国音乐学教育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与国内大而全的,单一的通史概论课相比,德国音乐学注重小而精的,灵活多样的专题选修课;与国内老师讲,学生听的大课相比,德国注重学生参与的研究讨论课;与国内教材的统一,全面性相比,德国更注重学习材料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与国内注重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相比,德国更重视的是学生综合研究能力的培养。而这种教育管理制度和学科的建设没有围绕个人价值,自我意识,自我超越等等人文思想是很难展开的。正如德国著名音乐学家汉斯・亨利希・埃格布雷特(Hans Hein-rich Eggebrecht)在他的旷世名著《西方音乐》一书的自序中提到的,他书中的音乐史并非是尽最大可能完满地写书本里的东西。而是他多年来自己与历史事件打交道后的体验音乐史,“最后是体验音乐史所促发的反思”@。在提到他书中强调主观介入,也许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时,他写到“科学不允许错误,谬误,出轨,任意和曲解,它们(在科学里)没有机会,但科学也许容忍有人出来抵制作为最高箴言的所谓客观”。我想这种尊重研究者特立独行的人格和思想环境也许是造就德国大学涌现大批影响世界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一个原因。就像中国哲学家邓晓芒认为的那样,自由的研究是建立在好奇心上的。当人将自己的好奇心作为探索的目标时。才有自我超越的可能。

除此之外,让笔者感触最深的是德国大学老师传递给学生的工匠精神,精炼有效的大学行政管理机构,设施一流,服务周到的图书档案馆,丰富灵活的交叉学科学习,全民读书,资源共享的社会意识和自我反思的公民责任感等等,这些也都是促成德国教育长盛不衰的条件,也是成功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今天,当笔者多次被国内的同道们问及德国的音乐学或民族音乐学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安排和教材等等问题时,都不能马上给出一个满意的回答。因为我的回答是:“没有统一课程表”,“没有材”,“没有学士、硕士和博士统一课程”。这样的回答都满足不了同道们的提问,就像没回答他们的问题一样。当我多次解释德国教学管理模式的操作流程之后,不得不开始思考,为什么德国的这种模式很难与中国的对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难道只是规章制度及操作环节上的不同吗?

第8篇

(一)

首先,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赵仲堂教授。当我面对科学的高峰有些彷徨时,是导师在鼓励我,“攻坚莫畏难,只怕肯登攀”;当我在科学的殿堂中步履蹒跚时,是导师在指点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埋头于书本执迷不悟时,是导师在明示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是导师在引导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的导师,学识渊博,对专业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百忙之余仍然读书不辍,不断探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传道授业,呕心沥血。如果说我从导师那里学会了怎样做好学问,那么首先应该说我从导师那里领略了真正的学术精神,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的探索精神将使我终生受益。

衷心地感谢李士雪、王志玉、徐凌中、姜宝法、王束玫、彭绩、方鹏骞、卢祖洵、李立明、曾光等教授的鼎力支持,以及王陇德、姚志彬、江捍平、张丹、钟育新、陈广源、王立新、刘松暖、陈金喜、钟天伦等领导,在我工作和学习中,时常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衷心地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的全体老师。当我在千里之外迷茫、徘徊时,是他们慷慨地为我敞开了大门,把我领进了一个深奥而又迷人的殿堂。感谢亲爱的师兄弟们,感谢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给予的大力帮助!

衷心地感谢深圳市卫生局、宝安区卫生局及各系统、各部门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在我平时工作及完成论文过程中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最后,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区编委等各级领导及区人事局、区计划局、区局等部门、各界对我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公共卫生系统的各位同仁以卓越的执行力作出的突出贡献!(孙玉卫博士)

(二)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三年来呕心沥血的培养。

三年来,在课题设计、现场、实验室工作、论文撰写等各个方面,导师给予了悉心和无私帮助。导师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忘我的奉献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谢克勤教授、王志玉教授、王洁贞教授、王束玫教授、王志萍教授、姜宝法教授、徐凌中教授、贾存显老师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指导和支持。

衷心感谢李士保老师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诸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丁树奇站长、赵民书记及全体工作人员在现场调查、患者追踪、样品保存、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衷心感谢我的同学刘洪庆、郑文贵、李林贵、周英智、杨艳芳、郑国华等在学习、生活、实验室工作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科学院施胜芳老师、刁玉涛同志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潍坊市妇幼院妇科周兰英医师在提供CytoThin宫颈取样专用毛刷、缓冲液、预实验所用样本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郭教授、潍坊医学院病教研室郭文君、刘汝清老师、整形医院唐胜建主任在标本超低温存放、宫颈细胞学检测等方面提供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妇科王立杰大夫在提供HPV阳性标本方面给予的帮助。(陈会波博士)

(三)

本课题是在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的精心和悉心关怀下完成的。导师严谨的科研思路、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敬业的精神、对科研工作敏锐的洞察能力是我毕生学习的楷模。在此,对导师三年来对我学术上的精心指导与生活上的关怀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王永杰副书记、姜希宏副书记、李士葆老师等在业务与生活等方面给予的关心与帮助。感谢姜宝法教授、王束玫教授、贾存显老师、王洁贞教授等在我学习上提供的帮助。

感谢山东省科学院生物中心高雪芹老师、黄海燕老师等在我实验中给予我的无私帮助。

感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化验室邢杰大夫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皮肤病防治所科的李娜大夫等在标本采集中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感谢章丘计划生育服务站、诸城计划生育服务站、岱岳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无棣计划生育服务站的领导与有关人员在现场与标本采集过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感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所流行病研究室的刁玉涛老师在科研工作中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师兄弟、师姐妹王志萍博士、郑国华博士、陈会波博士、周英智博士、杨艳芳博士、房学强博士、郑薇硕士和黄克锋硕士在我学习与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全力支持和关怀。

最后感谢在我学习、生活及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过我关心和帮助的所有老师和同学。(刘洪庆博士)

(四)

本课题是在导师的悉心和殷切关怀下完成的,在此衷心感谢导师对我的谆谆教导,以及对我在生活、工作、学习、研究等各方面的无私帮助。王老师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认真勤奋、不知疲倦的的工作作风,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都将使我终生难忘,并时时鞭策我努力工作,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奋发向上。

特别感谢流行病与卫生研究所的王洁贞教授在本课题的统计学分析方面给予的指导。

本课题整个实验过程中得到了王桂亭老师、宋艳艳老师、姚苹老师、许洪芝老师、龚忠发老师的无私帮助,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薛永磊、王小凡、王战勇、任桂杰、陶泽新、宋绍霞、张文强、吴冰、刘晓丽等师兄、姐、弟、妹的无私支持和帮助,他们帮助我解决了很多的困惑,帮我完成了实验以及论文中的部分工作,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共同进步。特别感谢我的师姐王战勇在我的实验过程中给我的无私帮助。

本课题还得到了卫生Du研究所的谢克勤教授、于丽华老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研究所的王束玫教授、汪心婷老师、免疫学研究所的马春红教授、学院的王凤山教授、刘一红同学、李媛同学、腾莉同学、徐洋同学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我的同学张翠丽、孙秀彬为我的课题提供的帮助。

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家人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他们对我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温红玲博士)

(五)

在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毕振强主任医师在我硕士研究课题的设计、实施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对我的悉心和帮助。他对科研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有信心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去。我的另一位指导导师王志强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他们不仅支持我的研究工作,也关心我的生活。两位导师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勤奋的工作作风,我会牢记终生,它将一直Ji励着我将来更好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各位领导的支持。特别感谢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的王显军所长、王玫所长给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的帮助。同时,还要感谢其它老师的热情帮助,使我的课题在那里能够得到很好的完成。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本教研室王束玫老师、姜宝法老师、贾崇奇老师、贾存显老师的热忱指导和无私帮助,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李建同学、房学强同学、杨丽萍同学、刘兆兰同学给我的无私帮助,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

最真诚的感谢对我理解、支持、帮助的各位!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的理解、支持和关心,他们的付出是巨大的!(马卫胜硕士)

(六)

看似漫长的学生生涯即将结束了,心里实在舍不下山大这美丽的校园,更舍不得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

三年前,我怀着无尽的遐想,来到山大,来到卫生教研室,三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老师们的关爱和教研室同事们的无私帮助

衷心感谢导师丁守銮副教授,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高度的敬业精神,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也让我感到惭愧。在我写毕业论文期间,导师虽远在国外,却无刻无刻不在鞭策着我的学习,给予我勇气和动力去继续完成我的论文,我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衷心感谢导师王洁贞教授给予我学习生活中的教诲和在毕业论文上的极大帮助

衷心感谢本教研室全体老师和同学曾给予我热情的帮助

衷心感谢师兄孙秀彬三年来给予我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衷心感谢山东学院田金方老师在时间序列知识方面给予我的

衷心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在我写论文处于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衷心感谢那些曾默默支持过我的朋友,在这里请接受我真挚的谢意

三年光阴,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不得不将要和大家说离开,但是,一想起

曾在这里的点点滴滴,我都会像今天这样感动,这种感动,将会伴随我的一生。(王强硕士)

(七)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向尊敬的导师王洁贞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时光如梭,转眼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三年来,导师敏锐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果断干练的作风、诚挚谦虚的品格和宽厚善良的处世方式,永远值得我学习和效仿。导师在我的学业上尤其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予了我许多教诲和,将使我终生受益。多年来,导师还在生活方面给予了我诸多慈母般的关怀和爱护,使我在感Ji之余常常感到心有不安。我将更加努力,不辜负恩师的期望。

薛付忠副教授对本研究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鼓励。薛教授勤奋的科研作风、与时俱进的科研精神和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真正体现了一位学者的风采。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山东省CDC的康殿任和王志强医师,以及莒南县和平邑县CDC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本研究的资料收集还得到了山东省CDC陈仁友、张晓菲、郭婕、范轶欧和袁群医师以及本教研室孙林博士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在我学习期间给我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本教研室老师和同学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

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弟弟,每当我在学业上受到挫折时,总能从他们那儿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我还要感谢一直支持我、关心我和照顾我的男友,在地图测量、论文资料整理和图像绘制过程中,他分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使我论文得以顺利完成。

最后,向所有关心我、爱护我和给予我帮助的所有人再一次致以诚挚的谢意!(张娜硕士)

(八)

本课题是在导师于素芳副教授的悉心和殷切关怀下顺利完成的,导师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均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表示深深地谢意。三年来,您使我懂得了学无止境,在学业上不断求索;学会了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您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宽以待人的处世风范,我会牢记终生,并将永远受益。

本课题从设计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还受到卫生Du研究所谢克勤、赵秀兰教授、于丽华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劳动卫生和卫生学研究所李杰教授、李国珍老师及其他老师的无私支持,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特别感谢宋福永师兄、宋美芳同学、乔春霞同学,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配合,希望我们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合作,共同进步。

感谢师弟和师妹们的帮助和合作,希望我们的友谊永存。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予我支持和鼓励,使我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谢谢!(易超硕士)

(九)

三年紧张而又充实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硕士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支持、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由衷地感谢尊敬的导师蔺新英教授的谆谆教诲。三年来,蔺老师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学习和锻炼,可以说我的每一步成长,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蔺老师的心血。蔺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深厚的学识功底,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工作作风,都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本论文是在蔺老师的精心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实验的进展以及文章的修改等环节,蔺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谨向蔺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课题在实施中,得到了山东省立医院两腺科马宏岩主任及本教研室所有老师和同学热情的帮助与支持,还要感谢病Du所的姚平老师和Du理所的于丽华老师以及实验中心的郭冬梅和王淑娥老师,他们的支持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导师蔺新英教授和所有支持、关心、帮助我的人们!(赵妍硕士)

(十)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在将近三年的学习生涯里,曾经得到过许许多多老师、同学和同事的热情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谢克勤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待人诚恳,胸襟坦荡,他高屋建瓴的学术眼光、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为我树立了榜样。三年来,学习上谢老师对我严格要求,精心,并很早就向我提出论文的指导意见,帮助确定论文的主题,从论文的主题、内容、到整体的结构都给予了细致、有效的指导。在写作过程中,谢老师不惜休息时间,细致、耐心的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是论文得以顺利完成。他对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令我难以忘怀,受益非浅。

在专业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开展期间,还得到赵秀兰、赵丽、张翠丽、于丽华、朱振平等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另外在实验和论文撰写过程中还得到王青山、张利平、郭新、宋福永、周贵珍和潘光兵等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以及所有这三年学习过程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我帮助的亲人和朋友们!(朱英建硕士)

(十一)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徐凌中教授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给予了我从课题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到论文的撰写等全程的悉心和帮助,对导师付出的辛勤劳动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王兴洲老师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分析等诸多方面给与的无私帮助和指导,对本文的顺利完成做出了巨大贡献;荆丽梅、杨学来等同学在资料收集与分析讨论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无私帮助,给予了许多方便,在此表示感谢。

在现场资料收集过程中,威海市卫生局、威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威海市卫生监督所、文登市卫生局、文登市卫生防疫站、乳山市卫生局、乳山市卫生防疫站、荣成市卫生局、荣成市卫生防疫站的有关领导在现场组织协调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还要感谢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威海市各市(区)参与本次的全体人员。

最后,特别感谢威海市卫生局对本项目提供的特别资助以及有关领导给予的高度关注。(高校教师侯淑军)

(十二)

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XX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李老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并将成为我终身献身科学和献身事业的动力。

在攻读硕士的这三年里,导师不仅为我创造了优越的科研和学习环境,使我得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自由翱翔,同时在思想上、人生态度和意志品质方面给予了谆谆教诲,这些教益必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

真诚感谢教研室的XX博士和师兄XX硕士,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我指引,而且在生活上予以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知识。感谢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开发中的互助合作,正是集体的努力才使得项目进展顺利。

由衷感谢我的室友同学,他们开创性的研究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无数次的争论和探讨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

第9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22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和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教育应该以加强实践教学为基本理念和制度规则,并在有关理念和规则框架下,建立合理的教学方案和培养体系,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计划制定

为了掌握完整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可以在学校设置的公共基础课基础之上,以西方经济为理论基础,以国际贸易原理为核心,以国际经济学为发展来制定教学内容;在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方面,围绕进出口业务这个中心,设置国际贸易实务核心课程,同时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可以辅助国际贸易实务的衍生课程,如“国际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物流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等,另外通过实训课程、毕业实习和毕设制作等环节来加强;由于国际规则及保护手段的变化对微观主体的经贸业务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国贸专业学生还必须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本国对外经贸相关政策法规,可以通过设置WTO规则与运作、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形势等专业课课程实现。

2课堂教学改革

国际贸易专业其课堂教学不能仅培养只懂理论,不懂应用的学生。但当前的情况是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思路和方法影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方法落后、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不少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味、知识空洞,因此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都需要教师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多地去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注重教学内容、方法与技术的调整和创新。

首先,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多数教师会以货物进出口为主线,重点讲授贸易术语和惯例以及进出口实务,而对其他贸易方式、新型的贸易融资方式及WTO规则的影响涉及较少,对押汇与议付的讲解也通常脱离国际惯例,这样的内容设置是不符合当今贸易实践对教学的要求的,应该对课程的内容设置作部分调整。其次,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逐步推行模块式、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以及体验式等新的教学法。注重学生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际经贸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另外,应该对所有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和信息教学的知识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新的教学模式。

3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实践教学离不开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然而我国大多数高校中,从事教学的教师队伍主要由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构成,大多数教师取得相关学位后直接在高校任教,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虽然各高校也会对教师提出挂职实践的要求,但往往时间短,机会少,落实差。

实践教学师资不足问题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各个学校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加大对已有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包括与国内相关企业合作以及鼓励和提供保障条件让教师到国外去进修。二是从校外乃至国外引进先进的教师,使教师队伍复合化和国际化。三是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充分调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4实训室建设

一般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设有国际贸易模拟实验中心,通过计算机上的模拟仿真环境,学生可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时提升。国贸专业的实训软件必须包括一套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案例,使学生通过模拟环节,体验一笔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在一个虚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较系统全面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建议此部分学时应不低于28。另外,在加强国贸专业本身的模拟操作软件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把国际贸易业务与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金融等专业的操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校的“电子信息”资源充分利用。

但目前实验室教学存在的一个很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学习缺乏激励,彼此之间不存在竞争压力。与课堂教学相比,实验室在学习意识、学习动机和学习氛围方面并没有很大变化。很多学生在最初的实验室学习阶段后,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急剧下降。从而使实验室教学的效果往往在开始阶段成效比较显著,但难以持久。

5通过竞赛平台提升国贸专业技能

目前,国内外针对本科学生的有关各种专业技能的竞赛越来越多。大多数专业技能竞赛参加方式简单,受限制因素较少,大多数学生都会有机会参与。由于这类的专业技能竞赛既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和体验专业职业技能的实践标准,又能检验和评价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所以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参与到其中。而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技能比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摆脱其专业技能学习方面的缺陷,而且通过专业技能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技能竞赛通常是竞争非常激烈的。

对于国贸专业来说,专业竞赛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目前比较受欢迎和影响较大的有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国际贸易专业竞赛和POCIB大赛等。但是,不管哪个专业的竞赛,各高校在参与竞赛过程中普遍存在专职指导教师缺乏、技能培训时间有限、职业技能比赛专门教材短缺和竞赛激励资金不均等方面的困难。所以高校要想通过竞赛平台有效提升专业技能要在这些方面突破。

6拓展实习基地

通常高校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由学校出面,校方职能部门负责联系和建立;二是由教师出面,通过教师私人关系以院系的名义负责联系和建立。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多数高校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校外实习基地的延续性和可靠性不高,进而导致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难以长期持续进行。另外,企业也普遍缺乏与学校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积极性,而那些有心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所提供的岗位数量也是有限的,不能满足日益供大于求的毕业生人群。而对于国贸专业来说,有些企业即使具备接纳毕业生实习的能力,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企业也会因为出于经济效益、商业机密以及生产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而不愿提供实习岗位。所以,当前各高校不能抱着希望企业能无偿地提供实习基地的传统的思想,而是应该在利用企业提供的实习基地的同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构建互利互惠的利益机制。另外,学校还应与企业的沟通,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市场需求的相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找到高校和企业的利益融合点,双方的合作才会走得更远。

最近几年,在推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教育部已经将产学研合作作为对高校进行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见国家已经在政策层面进行引导,教育主管机构也在负责具体落实,这对今后的校企合作式教学提供的良好的宏观环境。高校应该抓住机会,积极行动,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7毕业设计环节

各高校国贸专业普遍采用毕业论文作为检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综合成果的一种方式。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利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某些社会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也能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但是当前国贸专业的毕业论文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选题偏重理论,缺乏实践操作的检验;研究问题单一,无法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对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不清楚,态度不认真积极,抄袭他人文章,缺乏创新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毕业论文并不能作为评判学生综合素质的较好标准。对于国贸专业学生来说,用人单位看中的不是科研方面的能力,而更多的是学生对工作岗位业务流程熟不熟悉,在业务风险上是否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专业写作交流技巧。所以,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说,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毕业论文写作逐渐向毕业设计过度。

第10篇

美国本科毕业率参差不齐

美国大学平均就业率竟如此之低,不熟悉美国教育制度的中国家长和学生可能对此颇感意外,但像很多统计数据一样,了解清楚了也就不足为奇。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报告中提及的“毕业率”与我们通常理解的以拿到学位证书为统计标准的“毕业率”是有所区别的,大学毕业生“未来的收入、获得知识的能力、工作上的成功以及成为能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公民”等多重指标均被统计在内。专家表示:“美国的研究机构对大学教学结果的评价标准极为严格。报告中提及的‘毕业率’不仅仅是数字,也体现了一所大学的使命和担当。”

报告显示,不同大学的毕业率相差很大

以得州为例,每100名公立大学的注册学生中,有79人就读社区大学,但仅2人准时获得两年制学位,甚至在四年后,也只有7人毕业。其余21人是注册四年制大学,有5人准时毕业,八年后也仅有13人获得文凭。

犹他州也有类似情形。每100名公立大学的注册学生中,71人选择社区大学,其中45人注册全日制、26人为兼读,在四年后,全日制有14人毕业、兼读仅一人毕业。而注册四年制大学的29人中,只有13人在八年内获得文凭。

目前联邦教育当局统计的资料主要针对首次注册全时的学生,但该报告显示,每10名公立学校的大学生,即有4人选择兼职,而毕业率更是低于四分之一。报告也指出,大学兼职的学生,可在六年内获得学位的比率,不到五分之一。报告中说:“时间是完成大学教育的敌人,拖得愈长、阻碍就愈大。”

该报告并建议各州,采取资金激励方案,以促使各所大学更注意学生的毕业率。纽约市立大学的“副学士学习计划”(ASAP),协助学生更快速完成副学士学位,毕业率是其他未参与该计划学生的三倍。

美国大学的毕业率低由来已久。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显著增加,但毕业率并未大幅提高。虽然人们可以从这些数字背后看到一些值得称道的大学作风,但过低的毕业率对一个国家来说毕竟不是好事。所以,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在第一次向国会演讲就急切地强调了这个问题,称这种低毕业率对美国的国际竞争力是一种威胁。

学生无法完成学业原因多样

造成大学低毕业率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因素很多,如大学前特别是预科教育准备情况、家庭收入状况、个人努力程度、种族和性别、学校教育资源优劣、学术标准高低等。被社会普遍认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校学费太高,造成很多家庭无法承担。

据美国国家教育长期追踪调查研究(National Educ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最新统计的数据,在对四年制公立大学毕业率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父母教育”、“家庭收入”、“种族与性别”、“高中期间成绩”、“大学入学考试分数”、“经济援助”及“就读大学特点”对毕业率的影响最大。很多学者研究表明,在这些重要因素中,最核心的因素是“经济援助”和“家庭收入”,即经济问题。大约只有40%的低收入家庭学生在6年内获得学位,比高收入家庭学生的毕业率低22个百分点。

报告综合新生的SAT/ACT(可简单理解为“美国高考”)分数、在高中的排名情况以及录取率等多种因素,把这1300多所四年制高校分成6类,从毫无竞争力、鲜有竞争力、有竞争力、很有竞争力到有高度竞争力、最有竞争力,其中毕业率千差万别,同类大学之间,也有很大差别。在这些高校中,近半数毕业率达不到50%,而这些学校主要属于竞争力较差的。总的趋势是:越有竞争力的大学,其毕业率越高,反之亦然。

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名校,比例均未低于95%。不过这些学校是真正地“严进严出”,招收的大都是一流的学生,只有10%左右的申请者最终被录取,要顺利毕业,也要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准。

“毫无竞争力的大学”数量不多,在这1300多所高校中只占到5.6%,其平均毕业率仅有35%,南方大学新奥尔良分校以8%的毕业率位居最末。

那些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明显不理想的学生,如果在大学还不愿狠下功夫,毕业就会成为遥不可及的目标。通常,成绩在高中毕业班位居班级后40%的学生,如果选择的第一所大学就是四年制高校的话,会有三分之二的人在8年半以后还拿不到学位。

然而,毕业率偏低并不是说学校的教学质量差,而是说明学校的要求太过严格了。美国排名前50名的全国性大学中有11所大学毕业率在80%以下。也就是说,@些学校每年都有数千人没能读到毕业。

很多美国大学与各类公司和社会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就读期间有机会获得一个学期甚至一年的时间参加带薪实习;一些学生出于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原因,中途申请休学参加工作,在认为有必要或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返回学校继续学业,如此一来,既拉长了毕业时间也拉低了毕业率;还有的学生则是选择了退学或转学。

这与美国大学实行真正的学分制有关,美国高校没有所谓班级的概念,学生只要修够学分即可毕业。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承受太多学习压力的学生平时可以少选一些课程,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选修更多的课程。

硕博生修业时间更长

美国是学分制的国家,而不像中国一样是学年制。美国的研究生学分是30-60个,根据所选择的学校以及不同的专业有具体对应的不同学分。

美国研究生教育采取学分制。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选课、实习和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均折合成相应学分加以量化。一般来说,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没有严格设定的学习年限,学生只要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一般研究生学习的时间为2年,但是有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在假期的时候也修学分,这样一来就能够提前修完学分毕业,也有部分的学生愿意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此就会延长学习的时间,总而言之就是什么时候修完学分什么时候就毕业。

由于研究生在选课方面有很大的自,美国大学里年级和班级的概念均不明显。即使同一专业的同学,既有刚刚入学的新生,也有读了三四年的。同一年入学的研究生,由于各学期选课数量和科目不同,毕业时间也往往各不相同,与中国大学“同进同出”的情况很不一样。

从理论上说,全日制研究生如果每学期选修3―4门课程,通常可在2―3年内获得硕士学位,而在职生的学习年限要长些。实际情况则要复杂得多。一方面,美国的研究生课程要求较高,不容易过关,而且只要注册就不能随意退课。为保险起见,许多研究生往往会自觉延长修业年限。另一方面,研究生院为了保证培养质量,也不鼓励研究生在一学期中选修过多课程。因此,经过4―5年方才获得硕士学位者大有人在。

美国的博士同样是这个道理,一般来讲为5年,但是要看学生修学分以及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来决定。美国是不承认中国的硕士文凭的,所以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可以直接申请美国的博士学位,如果在中国已经是硕士在读或者毕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匹配的学校,申请转学分过去,这样就可以缩短在美国读博士的时间了。

相对于硕士,美国的博士学位显然要难拿得多,在学校呆的年头也要长得多。曾经有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博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平均达6―8年,而且还有进一步延长的趋势。

美国博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为何如此漫长?美国的许多博士生是硕博连读的,硕士和博士一起念,年头自然短不了。另外,由于许多人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就读的专业不同,按照规定,他们必须补修一些硕士课程。即便是那些在硕士和博士就读同一专业的学生,由于不同学校开设的课程区别很大,也往往需要补修一些课程。这样,博士生们的修业年限就拉长了。

第11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导师遴选

作者简介:邹志强(1984-),男,安徽东至人,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处,助理研究员。(天津 30045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82-02

当前,中国教育已经进入了内涵式发展阶段,高校的发展由规模扩张转移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的轨道上来。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经历了高速扩张时期,尤其是在1999年到2004年连续6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2005年后,招生增长率逐步下降到了5%左右并保持基本稳定,这也意味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正式由规模扩张逐步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

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因此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999年以来,伴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导师数量和每名导师平均指导研究生数也迅速增长,导致导师队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在高校开始注重内涵建设的背景下,做好研究生导师遴选和管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针对当前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完善导师遴选与管理制度,本文试图给出若干建议。

一、目前高校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我国目前导师队伍结构方面主要存在学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即“近亲繁殖”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导师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

2.导师资格终身制

目前,大部分高校导师资格仍然是终身制,人们似乎认为博导是比教授更高的职级。这种终身制使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活力不够,同时无法实现对研究生导师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3.导师招生数量不均衡

多年的扩招使得现在很多学校导师与研究生之比已达到1∶15,[1]有的甚至更高。同时,也有少量的研究生导师尤其是年轻的导师存在招生困难的问题。

4.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导师遴选未能区分

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类型学位的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方式自然不同,对研究生导师的要求也会不一样。然而,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导师遴选条件都是沿袭过去对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的要求,注重科研业绩如和承担项目的情况,没有对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这不符合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需要。

5.忽视对准导师研究方向和课题的审查

目前,各高校的导师遴选细则中都有对导师的科研成果的要求,但整个遴选过程中却没有对准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的审查。殊不知,研究方向和课题对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比如对于博士研究生,如果课题内涵较浅,则难以深入研究,不能发挥和体现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如果课题是横向课题同时涉及保密的话,研究生就不能将其所研究的成果发表成论文,或许就不能达到学校规定的获得学位的论文要求。

6.重视学术科研指标,忽视综合素质指标

虽然大部分高校的导师遴选细则的第一条都是诸如“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之类的对导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但是在实际遴选过程中,这一条往往被忽视,而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学术科研指标的审查上,导致个别或者少量品行不合格的教师进入到研究生导师队伍。

7.重视导师遴选过程,忽视过程监督

我国高校对导师的遴选过程十分重视,一般都需要校学术委员会的投票表决,之前还要将材料送校内甚至校外的专家审查。然而,一旦获得导师资格后,学校几乎没有对导师培养研究生的任何过程进行监督,只需要研究生按时提交毕业论文答辩就可以了。导致的结果是导师的权力缺乏制约,对学生的毕业和是否授予学位拥有较大的控制权,部分导师对学生要求过高从而导致关系紧张,同时学生如得不到导师的学术指导也只能被迫接受,这种情况下培养的研究生质量可想而知。

8.导师脱离学术一线的现象严重

由于高校中研究生导师一般都有教学工作量要求和以及争取科研经费的量化要求,还有部分导师兼职行政职务,这些导致部分导师根本没有时间查阅文献和钻研学术,整天忙于跑关系拉项目或行政事务中,从而逐渐脱离了科研一线,这是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少量导师因为对自己要求不高,抱着“职称到手,学位到头”的念头,逐渐脱离科研一线。

二、完善导师遴选与管理制度的对策

针对上述提出的我国导师队伍的现状和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导师遴选和管理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1.引进优秀人才,改善导师队伍结构

优化导师学缘结构是冲破学术羁绊、打破学术近亲繁殖、促进学术创新的重要环节。[2]各高校应从国外或国内高水平的大学中引进优秀人才,出台相关文件,严格控制本校毕业生留校的比例,应尽可能降低到最小,仅将确有需要和特别优秀的从本校毕业的研究生留下。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鲜有文件明文规定下来,这个问题难以彻底解决。

2.实行岗位动态管理,消除导师终身制

将导师由“资格管理”或“身份管理”转为“岗位管理”是消除导师终身制的有效办法。学校可根据研究生人数核算出导师岗位,然后满足基本条件的导师竞聘上岗,竞聘过程中注重考察导师的课题方向、科研经费和综合素质等条件,未能竞聘的教师就不能称为导师,此轮竞聘成功,下一轮竞聘未能上岗,同时名下已经没有研究生的教师不再称为导师,也不享受导师相关优惠政策待遇。在这方面,中国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遴选做出了示范:“对未招收到博士生的教授不予聘任,下次上岗时需重新提出申请,本次招到博士生的教授就称之为博士生导师,没招到博士生的教授就不能成为博士生导师”。[3]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3.严格限制导师招生数量

根据学校的招生规模和现有专业教师数量,学校应出台文件,严格限制导师招生数量的上限,从而使得研究生能更多地分享到导师的指导时间,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如香港中文大学规定[4],每个教授同时指导的研究生数量不能超过6人,这一做法值得国内大陆高校效仿。

4.实行学术型和专用型研究生导师的岗位分类和管理

2009年开始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翻开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新的一页,今后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增量也都用于专业型研究生,表明国家对专业型研究生培养高度重视。为此,高校应将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生导师进行岗位分类和管理,制定不同的岗位条件。根据培养要求,专业型研究生需要至少半年的专业实践,因此要特别注重专业型研究生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是否能提供研究生实践的机会,这主要是考察导师与企业合作的能力。对于专业型研究生导师的学术科研能力,在和纵向项目等方面的要求就可以比学术型研究生导师的要求低一些。

5.严格审查准导师的课题方向和科研经费

课题方向不仅决定了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可能进行的理论深度,还影响着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而科研经费是保证研究生顺利完成科研的物质保障,二者缺一不可,都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在导师遴选过程中,应组织专家对准导师的课题方向进行严格审查论证,对课题是否适合用于培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做出裁定。财务部门应协助导师评选小组做好准导师的科研经费核实工作。

6.加强对准导师的综合素质考察

对准导师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是确保师生关系和谐的关键一环,在导师遴选过程中,高校可以制定综合素质考察体系指标,采取集中讨论、问卷调查和谈话等方式全方位考察准导师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情况,对于考察情况不合格的,应禁止其申请导师。

7.健全导师定期考核机制

为确保研究生能够顺利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等学习科研任务,学校除了现有的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制度外,也应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定期考核,分别从软件和硬件方面进行考察。一是考核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情况,二是对研究生完成论文所需要的实验或其他条件是否具备进行考察,组织考察的部门可以采取匿名问卷调查和谈话等方式进行。通过定期考核,可有效督促研究生导师履行导师职责。2005年上海大学制订了《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职责》,之后每年对研究生导师的教书育人工作进行考核,未能履行相应职责者,学校将视情况减少其研究生招生数量、暂停招生直至取消导师资格。[5]这一做法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和参考。

8.坚决杜绝导师脱离科研一线

导致导师脱离科研一线的原因主要是行政事务繁忙和拉项目,因此,杜绝导师脱离科研一线的办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学术与行政分类,不鼓励甚至取消“双肩挑人员”。“双肩挑人员”是指同时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两类岗位上任职的人员。在高校中一些教授或副教授同时担任职能部门的领导岗位,繁忙的行政工作吞噬了他们本应做科研的时间。取消双肩挑,实现学术与行政分离,显然有利于研究生的培养。

(2)改革教师评价体系。目前各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论文和项目,而对于学生培养质量的指标要求很少,这使得导师只顾忙着拉项目,无暇钻研项目,将此重任全交给研究生,自己反而脱离了项目,因此,应将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缪燕平,肖天贵,何建新.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建设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20):32-34.

[2]杨雷,邓启刚,沙伟,等.新时期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探索[J].教育探索,2013,(2):76-77.

[3]张淑林,裴旭,方俊,等.我国研究生导师聘任制的历史沿革和未来走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17-21.

第12篇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计算机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是

    您的国家:

    您的学校背景:具体的数据模型、数据流程等

    要求字数:3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Degree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是

    补充要求和说明:一、本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二、需要建模、有具体数据流程、原代码等等;三、要求符合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标准,内容也一样;四、本人已写了3万字论文各章概述,供你们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经济迅猛增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会计电算化越来越普遍。相应地,在对企业进行税务管理的时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从原来手工收集、整理纸质凭证数据,到现在的电子商务会计报表等,都向着规模扩大化、虚拟化方面改变[1]。传统的低效率、耗材巨大的工作方式已经被网络版、电子化的信息技术所取代,建立以大容量数据库为基础,高速地、全天候的网络工作环境已经成为目前电子查账工作的必选工作方式。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3

    1.1 背景及意义 3

    1.2 系统概述 4

    1.3 国内外税收信息化管理历史和现状 6

    1.3.1 国内税收信息化管理 6

    1.3.2 国外税收信息化管理 10

    1.4 课题研究思路 11

    1.5 课题组织结构 11

    第二章 系统开发技术概述 13

    2.1 统一建模语言UML 13

    2.2 MVC基本概念及设计模式 16

    2.4 AJAX技术概述 17

    2.5本章小结 18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19

    3.1 目标 19

    3.2 设计原则 20

    3.3 系统功能需求 20

    3.3.1 原始凭证采集 20

    3.3.2 财务数据处理平台 22

    3.3.3 统计分析平台 23

    3.4 基于JBOSS JBPM的工作流 23

    3.4.1 业务流程定义与建模 23

    3.4.2 工作流执行服务 25

    3.4.3 jBPM数据管理 25

    3.5 本章小结 28

    第四章 系统功能设计 30

    4.1 系统设计总体要求 30

    4.1.1 网络环境 30

    4.1.2 开发环境 31

    4.2 系统架构设计 32

    4.3 工作流引擎的设计 34

    4.3.1 查账业务人员处理工作任务的工作流 36

    4.3.2 业务人员处理工作任务的工作流 40

    4.3.3 工作流运转控制的工作流 44

    4.4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 47

    4.4.1 用户登陆模块的设计 47

    4.4.3 原始凭证采集模块的设计 49

    4.4.4 财务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 52

    4.4.5 统计分析模块的设计 55

    4.5 数据库设计 59

    4.5.1 E-R图的设计 59

    4.5.2 数据表的设计 61

    4.6 本章小结 63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64

    5.1 用户登陆模块的实现 64

    5.1.1 功能实现流程图 64

    5.1.2 核心代码 67

    5.1.3 实现界面 70

    5.2 数据库的实现 71

    5.3 原始凭证采集模块的实现 75

    5.3.1 功能实现流程 75

    5.3.2 核心代码 79

    5.3.3 实现界面 81

    5.4 财务数据处理模块的实现 82

    5.4.1 功能实现流程 82

    5.4.2 核心代码 85

    5.4.3 实现界面 87

    5.5 统计分析模块的实现 88

    5.5.1 功能实现流程 88

    5.5.2 核心代码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