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9-07 06:04: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一、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比较

形态结构

呼吸

取食

运动

代表生物

腔肠

动物

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

无专门呼吸器官

通过刺细胞捕食猎物

通过固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很少运动

水母、水螅、海葵、海蜇、珊瑚虫

扁形

动物

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

无专门呼吸器官,体内寄生种类无氧呼吸

涡虫咽可伸出体外进行取食,寄生种类吸食寄主的营养

涡虫常藏身于石块下面,不大运动

蜗虫、血吸虫、

绦虫、华支睾吸虫

线形

动物

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

无专门呼吸器官,体内寄生种类进行无氧呼吸

寄生种类吸食寄主的营养

只能靠身体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蛔虫、线虫、蛲虫、钩虫、丝虫

环节

动物

身体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体节组成

无专门呼吸器官,通过体表进行呼吸

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蚯蚓、沙蚕、蛭(蚂蝗)

软体

动物

身体柔软,体表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用肺呼吸

双壳类通过入水管和出水管获取水中的食物颗粒

大多通过足运动

蜗牛、乌贼、河蚌、钉螺、扇贝、文蛤、鲍鱼、章鱼、鱿鱼、墨鱼

节肢

动物

体表有坚韧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水生用鳃呼吸,昆虫用气管呼吸

通过口器取食

昆虫大多能跳跃,也能飞行

虾、蟹、蜈蚣、蜘蛛、蝗虫、蚊、蝴蝶、蚕、蜜蜂、蟋蟀

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比较

形态结构

呼吸

运动

生殖

体温

代表生物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用鳃呼吸

游泳

卵生

变温

鳝鱼、草鱼、带鱼、鲨鱼

两栖

动物

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皮肤呼吸

游泳、跳跃、爬行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

爬行

动物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用肺呼吸

用四肢爬行

龟、鳖、蛇、蜥蜴、恐龙、避役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

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飞行、行走

恒温

家鸽、鸡、鸭、鹅、麻雀、啄木鸟、猫头鹰等

哺乳

动物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之分

用肺呼吸

跳跃、行走等

胎生

兔、马、猕猴、猩猩、大象、鲸、海豚、海豹、海象、蝙蝠

三、生物特征的进化趋势

1.对称:无对称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2.胚层:单细胞单细胞层二胚层三胚层

3.体节:不分节分节

4.骨骼:无脊柱有脊柱

5.体温:变温恒温

6.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卵生胎生)

7.呼吸: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通过体表呼吸)具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如鳃、肺、气管等)

第二章

动物的行为和运动

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凡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就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如幼袋鼠爬向母袋鼠的育儿袋、小鸟喂鱼,蜜蜂采蜜,蜘蛛结网、鸟类迁徙等

(2)学习行为: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如:蚯蚓走“T”字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成年黑猩猩取香蕉等。

2、社群行为及实例

(1)群体的组织:群体内的成员有的不同职能。如:白蚁、蜜蜂的群体、狒狒等

(2)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它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通讯。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都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如:蜜蜂的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表示距离和方向;蚂蚁能够利用它的分泌物来标志路线;鸟类的鸣声起着传递信息。

3、动物的运动

(1)运动系统组成及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构成。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构成。

骨一一杠杆作用

关节一一支点作用

骨骼肌一一连结和动力作用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各种动作

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骨、关节和肌肉的正确连接屈肘和伸肘动作过程示意图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3)关节

右图是哺乳动物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代号的名称①_关节头

②__关节囊_

③_关节腔__

④__关节窝__

⑤_关节软骨

(2)

③内有__滑液___

,作用是__减少摩擦____

⑤的作用是___缓冲震动__

(3)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如果过于剧烈就很容易脱臼。脱臼是指结构①

关节头

结构④

关节窝

中脱出。①

共同组成关节面。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1)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动物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滥杀动物)

2、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4、某些动物对植物有害:如蝗虫会危害禾本科植物,蚜虫会吮吸植物的汁液。

5、动物与仿生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如用瓢虫控制棉蚜数量。主要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仿生: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就是仿生。如:雷达与蝙蝠、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龟甲与薄壳建筑。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馒头上长出的一个个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

2、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是:

大小

形态

颜色

细菌

表面或粗糙干燥或光滑粘稠

无色或黄白色

真菌

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

红、褐、绿、黑等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配制培养基

高温灭菌

冷却接种

恒温培养。

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内原有的菌。

接种前冷却的目的是:以免高温杀死要接种的菌。

4、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是: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有机物。有的细菌并不需要氧,这样的菌叫做厌氧菌(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

5、发现细菌的是列文虎克。“微生物学之父”是巴斯德,他通过“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和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6、细菌:

(1)观察工具:个体十分小,必须用高倍显微镜或者电镜观察。

(2)根据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都是单细胞的。

(3)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特殊结构:鞭毛(运动)和荚膜(保护)。

(4)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5)营养方式:其体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大多数是异养。

(6)生殖: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7)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①分裂生殖②利用芽孢度过不良时期③个体微小易扩散。细菌会形成休眠体芽孢度过不良环境。所以我们平时的杀菌应该以杀死芽孢为原则。

7、常见真菌:多细胞真菌:大型真菌(蘑菇)、霉菌;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8、真菌共同特点有:①细胞都有真正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②与植物细胞相比依然没有叶绿体,因而营养方式为异养。③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9、青霉孢子是青绿色,着生在直立菌丝上,呈扫帚状。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0、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这些菌的营养方式是腐生,他们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能被

生产者吸收利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些菌的营养方式为寄生。如链球菌可使人患扁桃体炎;臂癣和足癣是由

真菌

引起的。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也是由真菌引起的。

(3)与动植物共生。有些真菌和细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

。例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

种类

发酵原理

应用

酵母菌

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酿酒、制馒头、面包

乳酸菌

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酸奶、泡菜

醋酸菌

把葡萄糖分解为醋酸

制醋

霉菌

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制酱、腐乳

11、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的制作:

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的原因是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膨胀形成。

酿造甜酒的过程是洗米、淘米蒸米冷却接种保温发酵。其中将糯米蒸熟的目的是高温灭菌,用凉开水冲淋得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适宜的温度

很快就将容器密封因为:酵母菌在无氧的环境产生酒精,在有氧的环境中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没有酒精。所以发酵时尽量不要打开盖。

(2)食品的保存,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把细菌和真菌杀死

或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

常见方法和原理为:

食品

保存方法

原理

牛奶

巴氏消毒法

高温灭菌

罐头

罐藏法

袋装肉肠

真空包装法

破坏需氧菌的生存

干蘑菇

脱水法

除去食物中水分,抑制菌的生长和繁殖

腊肉

晒制与烟熏法

咸菜、咸鸭蛋

腌制法

果脯

渗透保存法

(3)疾病防治,有些真菌可以产生能杀死细菌的物质叫抗生素,如青霉菌能产生青霉,能治疗细菌性疾病。胰岛素的生产是将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体内。

大肠杆菌是生物反应器,这种技术叫

转基因

技术。利用大肠杆菌的原因是

繁殖速度快。

(4)环境保护:细菌可以净化生活污水,因为在没有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发酵把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

;还有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也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

二氧化碳和水

,使污水得到净化。

第五章

病毒

(1)形态

:个体十分微小,只能用纳米表示,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

(2)种类: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三类。

(3)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无细胞结构。

(4)繁殖: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自我复制)

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条件适宜时,病毒变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

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如水稻和小麦的分类。

3、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

内部结构

和生理功能。

4、根据真菌形态结构特征,可以将真菌分为酵母菌(单细胞)、霉菌和大型真菌等类群。

5、植物分两类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分两类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孢子植物分三类蕨类、苔藓、藻类。被子植物分两类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苔藓植物有假根和茎叶,藻类植物无茎叶和根。

6、给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为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进化关系

更好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7、生物可以分为

植物界

、动物界

和其他的几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

。如果增加亚门,应处于门

纲之间。

8、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种类越

,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

,亲缘关系越远

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种类越

,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亲缘关系越近

9、种是最小、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共同特征最多的分类单位是种

10、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1、植物中居世界第三的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动物中居世界前列的鱼类、鸟类、哺乳类。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相对较少的生物种类是爬行类。

1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对生物的遗传育种改良作物品种有重要意义。

1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4、植物活化石:银杉、珙桐。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

1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乱砍滥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16、森林下降是因为乱砍滥伐(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不会破环生态平衡)。

藏羚羊数量减少是因为滥捕乱杀。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水中营养物质增多,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中缺氧,水中生物缺氧死亡。水葫芦疯长是因为水葫芦使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减少。

第2篇

八年级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重视不够。如: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地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及时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地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滑坡现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那怎样才能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呢?

一、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地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么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学生要学会自己做。当学生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地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有一部分学生天天做题,可成绩不提高,反而下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做得一团糟。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做的题目

学生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应付作业,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之所以建议学生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学生做了这件事,他们就会发现,过去他们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问题反复出现;过去他们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四、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学生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不可能学好的。“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五、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第3篇

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辅导班来弥补。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七年级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

、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

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第4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物试题;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55

从2014年开始,本人所从教县区将生物与地理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分卷合考,以各自总分的20%计为生物、地理的会考成绩,并将会考成绩计入学生参加中考后的总成绩,由当地各所高中量分录取。细算学生考得的1分只相当于0.2分,但从学生的生物学科整体成绩来看,有些学生成绩是18、19分之多,大多数能达到15分左右,但也有些竟然不到10分。如何做好生物学的复习,掌握方法是很重要的。

一、让学生了解生物试题题型及考试范围

(一)八年级生物试题题型

从本县区2016届初中毕业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来分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地理100分,考试时间60分),试题共分两卷,第一卷: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第二卷:非选择题(技能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填空题(共34分),简答题(两小题共6分)共50分。

(二)考试范围

生物学在七八年级开设,每学年分上下册共4册。知识点多,范围广,从2016届八年级生物试题来看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选择题1、2、4、5、8、10、18、22,填空题1、2、3、4、5分别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食物链、先天、血液的成分、关节的组成、艾滋病的可传染性、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植物的分类特征、人体的系统、人体的三道防线、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考查的基本技能如非处方药的简称、急救电话、识别细胞的结构及三种血管出血的判断方法等。当然也有能力提升题,如填空题6(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首先将表格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连成一条直线,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回答酒精对心率的影响,从而通过探究我们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既能基本合格,又能体现层次性。

二、整理与构建知识网络,切忌片面地讲

八年级的课程较多,学生又认为生物是小学科因而不重视。因此,生物总复习的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从而更加清晰地构建知识网络,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重视章节联系、知识点联系,在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使学生慢慢构建起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能走出课本,较熟练地归纳本节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复习中有所构建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而简单地讲解一些题目,如配套练习题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在以往的复习中,我们总是讲练结合、以讲为主或以练为主,毫无目标,更无线与网,从而导致学生无大的提升。学生经常抱怨付出的很多,回报却很少。因此,在做复习时,我们要把课本知识与对应练习结合起来,把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放在首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重视实验与结构图

生物是实验学科,让学生重视已知实验(课本中的大量图片信息),借助图片的直观信息帮助学生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16届初中生物会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一定的比重,选择题有4个图共占8分。填空题有一个结构图题共占4分,有一个图表题共占5分,而这些图像又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所以,我们在上课与复习时应特别重视课本图片材料。但是,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忽视图片,而只是学习与熟记课本中的文字基本知识,因图片学生难以解读所以经常放弃。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学生技能一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合作之下,学会重做实验,会做试验,这样不会让学生感受到灌输的感觉,产生怀疑的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身观察,彻底地验证实验结果。

四、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很多学生记忆能力较强,也喜欢记忆,这是基于人机械记忆的延续,也是习惯的长期养成,而能力培养需要转换与过度,具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教师往往认为生物学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只要学生的记忆功夫就行了。结果学生在考试中,稍微遇到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就像2016届初中生物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填空题的第6小题: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中的第(1)问将以上表格中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将其连成一条曲线便能说明这一点。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记住知识本身,而是缺乏数学知识与生物知识的联系与交汇,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知道饮酒过量会有害健康,但到生物问题上就不会迁移了。

五、学会做题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答题,试题有容易题、小题和难题、大题之分,在试卷设计上也往往从简单题开始,沿阶梯性设计,一般容易题和小题偏重于打基础,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题、大题是知识点的综合与技能的应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生物会考试题来看,选择题占了整个试题的一半分值,再加上填空题,小题占的比重就更大了。分析原因:一方面,小题考查知识范围广,覆盖面广,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增加试卷的客观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会做题不仅有助于平时的学习,更为学生对知识的检测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两全其美。

总之,教学面对的是学生,作为教师要善于钻研,勤于思考,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从方法中走出来,用活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七年级 基础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那怎样才能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对这些问题,应该更细心一点,更深入一点,更熟练一点。

2.总结相似类型的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学生也要学会自己做。只有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年级、九年级以后,有一部分同学就会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总之,“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

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做了这件事,就会发现,过去的很多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门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第6篇

关键词:几何作业;错误;讲评

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以后,几何内容增多,我们发现学生在几何作业中错误形式多样,推理的语言不严密不规范,因此每一次任教八年级的数学几何课程时,都要在几何作业的推理与证明方面发费很大的心思。数学作业是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作业是有效地巩固和落实教学目标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从教学实践来看,我们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不少的学生几何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总会在后面的作业中不断重复,得不到及时的改正。从学生角度来看,重复在几何作业中出现同样的错误,说明学生缺乏找错、记错、辩错和改错的主动性和能力。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分析,很大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有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思维误区的预见性,不能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错误出现后,老师们也缺乏对学生的错题的收集与分析,从而也不能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如此不断的知识盲点堆积,使学生后续的学习受到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老师反复纠错,学生重复出错”这种现象呢?对一份几何作业,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很多,也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种:

1.知识型错误

表现为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对公式、法则、定理等知识应用不当。

2.方法型错误

表现为解题思路的偏差及解题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3.计算型错误

表现为数、式变形不合理或者由于心理紧张引起的笔误及答题不规范等。

4.审题型错误

主要表现为不仔细审题,丢掉关键字、词、句,解了半天,才发现看错了题的条件或漏掉了条件。

分析教师方面的原因有:

1.作业错误讲评不及时,讲评滞后,使得讲评失去了效果

由于我们数学教师教学任务都比较重,压力较大,有些老师为了赶进度,每天忙着上新课,往往把作业错误讲评课安排在辅导时间、自习时间,使得作业讲评滞后。作业错误统计分析工作又不及时。 由于讲评不及时,等到讲评时,学生早已把试题和自己的解题思路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情绪懈怠,讲评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几何作业错题不作统计分析,没有针对性的逐题讲评

作业批改后教师既不作统计,也不做错因分析,上课发给学生后就开始讲评。由于不知道学生的问题在哪?学生思维障碍的点在哪?不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想听什么?讲评的重点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所以在作业讲评时,往往按错题出现先后次序,不分主次,逐题讲解,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导致重点不突出,该讲的地方没讲,不需要讲的地方却反复讲,使得解答有问题的学生的问题没解决,也使好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感觉无事可做。一节课下来,收益甚微,事倍功半。

3.只重解题过程,忽视方法指导与思维训练

有些概念性的问题只是对对答案。而解答题证明题也往往把重点放在哪一步错了,正确的应怎样解答。而对为什么错?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题应从哪些角度去思考?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等问题不重视,缺乏方法指导,更谈不上挖掘试题功能进行思维训练了。

在讲讲评作业时,可以展现对某题的各种解法,着重分析各种解法的思路,让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法的优缺点,从中寻找出最佳的方法和一般的规律。

1.一题多解,拓宽、优化学生的解题思维

讲评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可得到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标新立异,提倡“一题多解”,达到“解答一题,联通一片”的目的。怎样让数学富有挑战性?不要做过多的铺垫,不要急于为学生思维定向,要敢于把问题直接呈现出来,拉伸学生思维的宽度,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从中悟出题目的实质,提出一些简单、明了、巧妙、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和方法,

解题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为总结过程需要涉及许多相关知识,解决的不仅是如何解一道题,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参与了创造性思维活动。

2.借题发挥,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及对比分析

例: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的平分线分BC为3.5cm和4.5cm的两部分,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

或[4.5+(4.5+3.5)]×2=25cm.

这类计算题,学生虽不在意,但得分率向来不高,本题涉及分类讨论思想,因此本题有两解。所以在讲评这类错题时,一定要借机将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等知识,这些知识点小而杂,教师应耐心引导学生将它们系统化、条理化,使其形成知识链。

通过以上的变式,学生可以对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即腰长为4cm与9cm两种情况)以及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意义理解更加深入,而且变式增强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于几何作业的各种错误形式、成因分析及讲评作业的技巧的反思:作业中各道题的难度是不一致的,学生出错的数量和程度也肯定是不一致的。如果期望面面俱到,而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讲评就会丧失重点,引起学生的厌倦,这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讲评课的内容来源于学生,各种解法都印下了学生的思维痕迹。我们讲评时应注意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去剖析问题,采用评、议结合,共同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由被动的接受变为自觉的参与。评、议结合,不仅可使教师迅速获得新的反馈信息,及时帮助学生矫正错误,深化认识,更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几何作业讲评的效率。

我们通过对八年级几何作业出错原因的分析,旨在反思几何作业的各种错误形式的成因分析及讲评作业的技巧对教学中的作用。 希望我们教师的努力使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思考,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材 整合 策略

2012年起牛津英语教材在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后成为9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调整后的教材虽然在难度上比牛津英语教材有所降低,但全册仍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8个板块,按教学计划要求,1个单元需要7-8课时,加上一些必要的复习课和习题讲评课等,按每周5个课时规定,1个单元大概需花2周左右时间,这就产生了课时紧而任务重的矛盾。《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因此,英语老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时要用整体观审视教材,在纷繁复杂的语言内容中抓住主线,科学高效地整合教材,避免出现时紧时松现象,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一、初中英语教材整合的原则

教材整合不能盲目根据个人喜好随意进行,要充分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际教学的需要。N格兰特曾经在‘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一书中列出了教材重组与整合的4个原则:1.体现交际性原则;2.体现相关性和目的性原则;3.满足学习者需求原则;4.体现语言材料真实性原则 。程晓堂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材整合的5点要求:1.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2.使教学活动的挑战性更加适合学生水平;3.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4.使教学活动的步骤繁简适当;5.使教学活动的形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二、初中英语教材整合内容

根据教材整合原则,对教材进行整合包括内容的增删、调整和对内容先后顺序调整两大方面。

1.教材内容的增删调整。

(1)教材内容的增。教材内容的增可以指从其它教学参考资料中挑选部分内容进行补充,使教材内容体系更完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为例(Unit8 Natural Disasters),阅读文章是关于台湾大地震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近年发生地震的内容,如日本地震、雅安地震和最近发生的甘肃定西地震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再如Unit4 Do it yourself中study skills板块内容是否定前缀un-,in-和im-,在教学中可以补充否定前缀dis-,和ir-等,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2)教材内容的删。这种调整主要将教材前后内容极其接近的内容删除,包括在前一册教材中已出现过的内容。如Unit 5的Grammar板块A部分,内容是情态动词may表示可能的用法,有关情态动词在七年级下册Unit 7中已出现过表示许可用法的内容,在七年级下册Unit 3 Comic strip板块出现过Maybe we can order a pizza的内容,句型中有了maybe表示“也许”的用法,教学时已经辨析了maybe 和may be的用法,在七年级下册2次出现may的用法,所以八年级上册就可以作为复习,简略即可。再如,Unit 3 Grammar板块B部分主要讲授的内容是反身代词,而这一知识点在七年级下册Unit 5 Amazing things 中的Reading板块中已经有所涉及,学生也接触过了类似enjoy oneself等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有关反身代词的用法搭配,所以在这里只要作总结、归纳、复习即可。

2.教材内容先后顺序的调整。教材内容先后顺序的调整主要包括同一单元、不同单元以及不同年级内容之间的调整。

(1)同一单元内容的调整 如Unit 1 Integrated skills的听力部分的主题是Future plans,叙述的是自己将来的计划,而Speak up的主题是What’s he like? 叙述的是介绍自己的朋友,这两部分内容相去较远,很难融合在1节课中教学,而本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的主题是Qualities of a good friend,与Speak up主题较为接近,也较容易结合,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教学效果相对较好。再如,Unit 1 Study skills内容是词汇的归类,如花1个课时讲授,显然内容较少、课堂容量过少,而本单元Task板块My best friend A部分表格里首先列出Words about people,可以将study skills 部分的内容与之整合,让学生通过brainstorming 来列出词汇,并自然而然归类。

(2)不同单元内容之间的调整 如八年级上册的语法重点之一是比较级和最高级,这些内容横跨了3个单元,Unit 1是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Unit 2 是数量的比较级、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Unit 3 是as…as…的用法。如果分三3个单元讲教授,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讲授,不一定要化1个课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几个课时连续讲授。首先从Unit 3 as…as…的同级比较再到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同时穿插与之相似的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最后到数量的比较,能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如,有关动词不定式的语法也分2个单元讲授,Unit 5 的2个语法知识点may 和动词不定式作宾语,是2个相对独立的语法项目,反而和Unit 6的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和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相关。之前提到的may的用法可以作简略处理,这样就可以将Unit 6的语法内容提前归类讲授。

(3)不同年级内容间的调整 这类调整主要出现在对教材内容的浅层拓展上。如在Unit 6 Study skills板块的内容是后缀-er,-or和-ist,这个知识点与七年级下册Unit 2 Integrated skills 板块的内容 Different jobs 相关,在七年级下册教学时可以适当拓展,这样再次遇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就可以简略处理。

总之,初中英语教材通过整合后更加符合学生语言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更易理解与接受。帮助学生找出教材内在规律,更容易形成语言知识体系,同时也增加了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实效。教材整合的过程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挑战。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整合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5).

第8篇

关键词:概念图;初中生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标准侧重于对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概念,主要为对学生学习主要内容以及构建合理化生物学知识框架的素材。学生学习知识的重点在于有效掌握相关概念以及由概念所形成的知识系统。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一、概念图概述

概念图属于一种工具,主要被用于组织及表述各自不同的知识点,概念图能够将不同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使得学习者容易理解。生物知识点相对较多且琐碎,初学者刚刚接触的时候往往感觉压力较大,难以快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妥善整理,且识记过程比较困难,容易在众多知识点或概念之间迷失方向。而概念图本身特性决定了其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在生物教学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以更为简单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生物学科的各个概念,帮助学生对现有知识点实现形成性评价,并在课程最后环节使用概念图进行评价,展现学生的知识增长状况,实现总结性评价。

二、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笔者以人教版教材中八年级上册课文-“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阐述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的实践和研究过程,具体阐述如下:

(一)教学设计

笔者选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认为教师应从鱼的运动以及形态等方面入手,分析鱼儿适合生活在水里的主要特性。首先,教师可通过教材中观察和思考环节引导学生学习鱼的形态;运用第二个栏目讲述鱼的呼吸器官(鳃的内部结构以及功能);运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鱼的运动器官(不同鱼鳍的主要作用);最后对鱼适合生活在水中的相关性特征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鱼结构及其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为学生未来学习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应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由于学生在七年级课本中已经了解到生理功能主要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教师可将其作为各个概念关系的切入点,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寻找出鱼结构、鱼功能的相关性概念名词,并理解相对应结构及功能相互之间具备的具体性联系。在这种形式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更为强烈的确定概念的能力。因此,教师可是有概念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还原其探索和学习的过程,进而轻松理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加深学习印象。

(二)教学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动手绘制鱼的简图,并逐个对板书上面鱼的不同结构及其相关性作用展开讲述。首先,教师可利用视频、图片进行课程导入,直接引出教学目标。教师在上课之前收集各种环境内的动物视频或资料,帮助并引导学生针对视频中已经出现的动物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为其生活环境。另外,教师还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有效展示生活在淡水及海洋中的鱼,并对学生提出问题:人类是否可以跟鱼一样自由地生活在水里呢,为什么?学生在观看完多媒体课件之后,开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鱼如何在水里呼吸和运动,并通过一系列讨论得出,人类没有与鱼相似的结构,难以在水下自由呼吸和运动。

教师在对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之后,为了帮助学生理顺各项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亲手进行鱼的板书设计,在图中对鱼的每个部位进行详细讲解,并板书。

学生在了解整个鱼板书绘制过程之后,能够从更为清晰地角度理解鱼每个部位的功能和作用,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概念之间的关联性,绘制概念图。以下图1为一组鱼概念图,教师可将其作为课堂展示的模板,在学生完成各自概念图并且点评之后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图1 鱼概念图

(三)课堂小结

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程所学相关知识点及概念进行回忆和总结,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于鱼的整体性认识,并回忆之前在课堂上接触过的概念图,总结教师在课堂上列出的相关性概念,尝试这着以另外一种形式绘制鱼概念图。另外,教师可运用板书板画完成课程小结。首先将所学新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明确,并帮助学生回忆起原来接触过的细胞行为及结构概念图的模型,引导学生完成鱼概念图,实现对知识的强化以及有效反馈。

三、结语

概念图在促进初中生知识构建上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效果。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发挥积极作用,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相关调查和研究显示,学生在接触概念图之后,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等都展现出更为积极的状态,并学会如何进行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这意味着学生开始懂得如何进行学习。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笔者分析概念图的特点并阐述其运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际过程和效果,希望为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旋.模型建构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第9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177-01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说过:“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过去的一个学年,我和我的备课组同事从事了八年级数学的教学,一年的工作,一年的努力,对照《数学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既有成功,也存不足,认真反思并总结出来,我想有利于自己,也有益于来者。虽是微末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也算是学校发展和数学学科教学发展长链中的一环。这里我想就八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标准的得失谈三点:

1. 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标准力求从大处把握,从小处入手

从大处把握:我们重点把握两个方面,其一是课程标准开篇中指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应该将“以发展为本的理念”作为我们数学教学的统领。发展不仅仅是系统的数学知识,而应是全方位的,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其二是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一种“数学眼光”——用数学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运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

下面以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课为例,具体说说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各方面要求。我们为本课确定目标有: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初步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用面积割、补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勾股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比介绍我国古代与西方数学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数学的热情。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安排五个环节:提出问题—请学生观察邮票图案,看有哪些发现?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出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归纳验证、得出结论—是否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请动手验证;介绍勾股定理和“勾,股,弦”的含义。解决问题——联系实际的应用性问题

课堂小结—勾股定理以其简单、优美的形式,丰富、深刻的内容,充分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人们对勾股定理一直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仅定理的证明就多达几十种,从美国总统到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给出了一个证明。介绍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论到一旦人类遇到了“外星人”,该怎样与他们交谈时,曾建议用一幅反映勾股定理的数形关系图来作为与“外星人”交谈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一堂课我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应用勾股定理,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从小处入手,就是要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的目标具体落实在每一课、每一次数学作业中。我们力求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领悟数学思想,学会数学地去思考问题的综合性活动,力求在活动中让学生达成知识、科学方法、能力和非智力素质方面的各项目标。八年级下册黄金分割一课,我们引导学生欣赏含有黄金分割的图片,欣赏含有黄金分割的民歌《天心顺》,通过古代艺术、现代艺术、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作业中我们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资料研究表明,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人在环境气温22℃-24℃下生活感到最适宜,你能从数学的角度作出解释吗?”以此落实课标对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出的要求: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图形与坐标一课中,我们开展活动,在教室平面内建立坐标系,让每个学生确定自己的坐标,实施了课标要求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标准应与面向中考有机统一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在数学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根据本届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学年初我们确定以“培养习惯、夯实基础、拓展思维”为思路开展工作。一方面,适当降低教学难度,重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练习。平时通过教学案和每章节的结束检测的反馈,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努力托差、补缺,不断巩固、强化。另一方面,课堂上教师注重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教学中重视动态几何、函数应用、规律探究、分类讨论等题型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正视不足,以求完善

一年的八年级数学教学实践,对照课程标准,再回首,我们发现尚存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课程标准中“尺规作图”部分——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这一方面的知识点学生练习不够到位。八年级部分同学几何说理形式不够规范,尚不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教师习惯性的出手偏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仍不够。基础知识是学生生命成长之基,基本技能是学生发展之需,两者也是实现其它教学目标的载体和保障,从这点来看,既强化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达成,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深度融合,这应该是我们今后的取向。

第10篇

一、搭建知识和学科发展的框架模型,引导学生勾画物理学科的基本蓝图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的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光的折射、物体的运动这些章节开始,学生被引进了物理的殿堂,他们站在这些奇妙但是又无所不在的自然现象面前,除了惊叹以外,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始在他们的脑子里构造出由物理符号和元素组成的抽象世界。探究这些能够引起视觉、听觉的现象背后的故事时,孩子便有了揭开魔术秘密的兴奋与快乐。这是引导物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把这些章节安排在八年级上的原因——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自然界是物理教学最初也是最好的素材。随后,到了八年级下,一些较为抽象,但仍然能被感知的概念被引入到课本中:力、压强、运动。而且课本不仅仅强调这些概念本身,而更强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例如从第八章力到第九章压强和浮力,再到力与运动,物理学习不再是单纯地罗列应该被认知的元素和现象,而是强调这些元素的关系和现象发生中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与此同时,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和第七章的从粒子到宇宙则是在科学唯物辩证法下对物质本质的追问。从九年级开始,学生开始进行更为抽象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学习——功、电、能、电磁等等。这就对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弄清章节关系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常常发现,如果一个学生可以对一个章节的内容很了解却又不能同时自由地联想这些知识点和别的章节的关系的话,他也很难准确把握我们想要传授他的那些东西。也就是说,树立整个学科的系统、搭建知识的框架显得十分重要。

二、教学生“学会提问题”是培养未来物理学家的第一步

笔者发现,虽然现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会经常向老师提问的学生不在少数,但是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有一定差异,总结起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任务性的提问:

学生会对听课中含糊或者不懂的知识点、课后不会做的习题,向老师和同学提问。这也是目前主要的提问内容。从积极的角度来说,老师的回答和引导有利于帮助学生客服知识点盲区,并培养其诚实自主的钻研习惯。但是从另一方面说,这种提问方式并不是新课改所着力引导的方式。新课改强调的是学生对科研和探究的兴趣和自主性,因而新课改所希望看到的不是局限在题目和知识点的提问。

2.思路性的提问:

一些学生在进行了自主的思考后,可以做到不针对题目本身进行提问,并且为了能够举一反三,建议知识点的联系,会对不会做的习题,做出这样的提问,“这句话隐含的知识点内容有哪些”,或“这两层意思是怎么联系起来的”等,虽然这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让老师无从下手,但已表明他们是在思考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长进,应予以肯定,当然老师也要不遗余力的倾尽自己解题的经验和对知识点背后关联的深入理解,这时候学生对于解决自己当下所面临的问题便有了可参考的思路,或者产生自己新的思考。

3.反思性的提问:

一些学生在有意识地思考问题后,试图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更多的融入自己对实验、对解决思路的反思。这种问题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题目了。这种问题就已经初步符合了课改对学生提问探究素质的新要求。试想,如果听课时,学生不进行完全投入的积极思考,不设身处地地作为一个实验探究的当事人,评估者,他是不会想到这个层面的问题的。毕竟,大多数的学生目前还处在被动地接收、消化老师传达的信息,而不懂得融入自身现阶段的知识经验水平,来做主动地参与思考。

4.自主性的提问:

有极少的学生,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具有揭示规律、猜测的特征。若进而能解决问题,往往是一个很好的探究案例。这部分学生已具备了向高深领域探索的基础,创新已成为他们的跳板,这些学生毫无疑问的已获得了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这也是新课改所最希望看到的提问方式。

由以上几种情况,笔者总结出引导学生“提问题能力”的几种方法:对课本中“基本概念”提问、对解题过程中所选用“公式”的提问、从“公式”出发的对实验设计的提问、对“实验”设计合理性的提问、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现象”的提问、对“物理前沿”的提问、对“解题方法”的提问、对“物理实验方法与步骤”的质疑、对“知识的联系、各学科交叉”的提问等等。

三、通过物理学科的教学,将科学方法论的精髓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

在笔者看来物理学科是最能体现科学方法论的学科。它常以数学为书写符号,却表达了更加丰富的科学思想。物理集中了自然科学思维系统的精髓,因而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潜移默化地将物理学科背后蕴含丰富而实用的科学方法论渗透给学生。这样的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帮助学生在其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持续地从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思维逻辑中收益,并感到科学和自然学习带来的快乐。

第11篇

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1一、物体的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换算关系为:

1t=1000㎏1㎏=1000g1g=1000mg

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使用说明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

质量体积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

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

符号为㎏/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除了用于鉴别物质外,还可以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质量、密度、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弹性、磁性等。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2一、力弹力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一个叫施力物体,一个叫受力物体。

2、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位“N”。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秤钩、指针和刻度盘组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⑴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所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范围内。⑵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⑶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处,若不在,

应校正“0”点。

⑷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

度盘垂直。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公式G=m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N/㎏,在粗略计算中,可取g=10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对于物体所受的任何力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这种表示力的图称为力的示意图。

三、摩擦力

1、摩擦: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3、减小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和粗糙程度、在接触面间加剂或用滚动代替滑动等可

减小摩擦。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3从粒子到宇宙

一、分子世界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2、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二、静电现象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把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

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由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4第1节力

1、什么是力?力是,力不能离开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物体;

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和。

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会画力的示意图)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第2节弹力

1、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对吗?答。

2、测力计是测量的大小的工具。

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不许超过它的。

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要调或读数时要进行加减修正。弹簧在测量范围内有: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比,弹簧的伸长=长度-原长。如原长2厘米,受3n时弹簧长5厘米,受6n的拉力时弹簧长厘米。

4、注意:.测力时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

第3节重力

1、重力: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方向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表达式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它的意义是。

粗略计算时,g取N/Kg.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而质量随位置变。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地面上6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拿到月球上去重力为n。地面上800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用量程为5n的弹簧秤能称出它的重力吗?答。

3、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制成的,用它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

4、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

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会画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5、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5一、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

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第12篇

一、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的内容

采用主题式教学实验模式,通常需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教师要通过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发问题,经由讨论解决问题,再通过反馈问题与课外延伸来完成教学目标.在实际实验时,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实验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析目标时,要确立教学的重点,明确数学知识的主体.

1.现实生活.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应从学生思维层面角度出发,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看法,用合理的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主题式教学实验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将之融合到数学内容中,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直观的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掌握此类思维方式后,学生在生活中便能主动运用数学思维分析并理解问题,进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得到加强.

2.问题焦点.在设置主}时,应将问题焦点作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重要知识点进行延伸与拓展,让学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焦点主题式教学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形象地表达出抽象的知识内容,表现出数学知识的创造性,并且在应用过程中进行检验.采用问题焦点主题模式进行教学,应选择难度较大的问题,才能将该教学模式的挑战性显示出来,否则便失去该教学模式的意义.通过问题焦点进行教学,教师要根据现有问题、灵活运用课本知识来进行情境创设,让探究的问题具有深度的意义.

3.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主题式教学实验模式,教师不应直接向学生展示教学的主题内容,而应该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从而找出教学的主题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数学实验的形式,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培养,并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优化课堂教学.教学步骤也需按部就班地进行.首先通过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发问题,经由讨论解决问题,然后进行总结与延伸.在此过程中归纳方法,演绎推断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

4.反馈矫正.通过问题反馈与矫正,能让学生形成敢于质疑、勇于挑战的精神.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掌握知识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着局限性,导致出现各种错误.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通过反馈矫正的方式,让学生对错误予以重视,并自行剖析错误将其进行改正.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拥有自我检查的意识,使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应用实例

1.实验对象.将我校八年级相同人数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对象设置为班级1,对照对象则设置为班级2,通过分析与探讨两班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态度,再对比两班教学质量.如果该班得分高,则证明教学质量较好,反之,则教学质量有待改进.

2.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学生成绩来检验主题式教学模式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方面.

3.实验步骤.首先,实验对象选择我校八年级某一班级,对照对象则选择我校八年级另一班级,对实验对象班级进行主题式教学模式,通过测验检验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最终成绩;其次,整理数据制作相应表格;最后,总结并分析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