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

时间:2022-08-28 04:52: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继续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

第1篇

1.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

对于农村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一贯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对于继续教育中提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予理会。这些新理念和方法毕竟是集大家之探究实践所得——集思广益,只有了解了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能找到不足,知不足才能进步,也才知道有许多理念并不是都需要电子白板、需要投影仪才能用。

2.经费问题

西部地区教师普遍待遇低,尤其是农村教师。最近十几年,西部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几乎都是由教师自己承担。虽然近几年来我县有部分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给予报销,但除了培训费外,还要承担数目不小的住宿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开支。由于以上原因,许多教师不愿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改善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参训教师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第一,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当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技巧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第二,对培训者进行专门集中培训。在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单位抽取一定的人员参加由国家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组织的专门培训。这些专家学者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有较高认识,参与过课改,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通过他们对地方培训者进行培训,可以整体提高培训者素质,更好地为地方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第三,地方继续教育培训脱离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培训教师不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原因。因此,培训教师每年必须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一定的调研,走入中小学课堂,及时挖掘中小学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情况来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培训中解决教师们遇到的困惑,才能真正吸引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重视继续教育。

2.培训形式多样化

第一,校本培训模式。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学习内容。它注重在探讨中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第二,专家引领教育方式。让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去,通过专家们的示范以及在专家提供的新的理论指导下,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第三,集中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教师利用假期到指定的学校接受一段时间的继续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完成培训科目,最后通过考试而达到目的。第四,送教下乡模式。由相关部门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让一些经过培训的高校教师,定期到农村地区的乡镇上对教师进行短期的教育培训,使当地教师便捷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第五,远程培训模式。利用网络教育的便利性,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一个学习培训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培训对课堂的生成、构建、发展、探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探求,都将是一次革命性的学习方式。

3.增强培训实效性的改进方案

第一,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这样便于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第二,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第三,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尝试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试行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履职考核的必备条件,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

4.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们的知识、观念必须更新。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都必须通过继续学习来达到教育思想的改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继续教育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

5.政府应加大继续教育经费

政府应转变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提供一定的交通、生活补助,减轻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

第2篇

1、由教授讲授的新课程理念更新

2、由教授讲授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此模块内容,让全体学员耳目一新。

3、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上好每一节课

下面,我将本阶段的具体学习作以下简要小结:

一、认识的提高

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探索的永恒主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师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是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质量的大事。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们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参加教师继续教育中,特别重视自己师德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素质来提高。在培训中,真正做到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感触最深的部分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第一个关键节点,框架问题修改是研修重点和关键,可以说不完成框架问题的修改,其他方面的修改,也会受到影响。为了不使框架问题修改影响其他,我在学习时对问题修改时间段做了特别处理.首先时间保证;其次,我采取“稳扎稳打”,让作品修改内容化整为零,为了加强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共享了其他学员的作品,互相交流,一起研讨,使框架问题的修改在下一模块学习开始之前及时完成。

对此,能够完成,我对线面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信心。

二、具体收获

第3篇

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怎么写?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年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1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当今世界,社会高速发展,知识瞬息更新,我们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只有不断补充自己,更新自己,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和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之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

学校教育虽说是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我重点学习《校本教研面对面》《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等,教师只有读那些能唤醒灵魂、令人感动、发人深省、让人精神沉醉的书籍,才能真正与自己的思想相碰撞,相融通,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注重自察自省

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清楚或不懂的地方要虚心地向老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多请教、多提问。多参与集体的学习与讨论,做好案例分析以及教学反思,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三、认真学习,做好笔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和教育别人。”难以想象,素质低下的教师能培养优秀的学生,为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笔记,多写心得体会,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完善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完善能力结构,强化教育教学水平,发展自己的教学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同时要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培育一化新人。

四、端正态度,提高实效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年一年地,一步一个台阶地,扎扎实实地学下去,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培养成具有高尚师德,业务力强,具有高素质教育能力水平的人民教师,迎接新世纪巨大的挑战。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的口号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任何人都要过一种精神生活,都有必要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那就必须要读书。对教师而言,读书就成为双重需要。读书,不仅是教师本人精神的需要,还是教师工作的需要。

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2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当今世界,社会高速发展,知识瞬息更新,我们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补充自己,更新自己,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和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之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学校教育虽说是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我重点学习《校本教研面对面》《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等,教师只有读那些能唤醒灵魂、令人感动、发人深省、让人精神沉醉的书籍,才能真正与自己的思想相碰撞,相融通,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注重自察自省

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清楚或不懂的地方要虚心地向老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多请教、多提问。多参与集体的学习与讨论,做好案例分析以及教学反思,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三、认真学习,做好笔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和教育别人。”难以想象,素质低下的教师能培养优秀的学生,为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笔记,多写心得体会,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完善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完善能力结构,强化教育教学水平,发展自己的教学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同时要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培育一化新人。

四、端正态度,提高实效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年一年地,一步一个台阶地,扎扎实实地学下去,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培养成具有高尚师德,业务力强,具有高素质教育能力水平的人民教师,迎接新世纪巨大的挑战。

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3一、加强政治学习,充实自己的思想政治知识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平时要关心时政学习,积极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专业指导精神,坚定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信念,坚持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的宗旨。要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要廉洁从教,以身作则。

二、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实验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在个人角色定位上:

一要从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教育的有心人。在教学过程中,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思自己的行为,积累经验,探索教育的新理念;

二是从书本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创造型教师,用自己的创造性言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为他们提供宽松、愉快的创造氛围。

三、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合作交流,充实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

积极参与校本培训,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岗位为课堂,以实践为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境与自身教学经验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要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教学观念、行为、设计观念进行深刻的审视。

要通过孩子的眼睛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要通过同事间的互听互评活动,观察研究教学来反思,要通过撰写教学反思及经验总结等文章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通过家长对孩子的发展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

以上便是我本学期的继续教育学习计划,总之我会从各个方面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为迎接新的挑战而做准备。

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4一、学习内容:

1、继续学习20__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2、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3、读一本好书《创新能力—开发与培养》。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自我学习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熟悉《课标》、教材,掌握教学常规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新教学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力求达到:

1)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熟悉所任学科《课标》,教学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3)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管好课堂,完成学校分配的学科教学任务。

4)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5)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6)参与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2、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20__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树立“为群众服务,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的理念,重视家校关系,密切家长学生关系。

3、认真参与网络培训学习。

与同行老师认真交流,请教自己不知的和一知半解的问题。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1)注册、完善自己的博客。

2)与同行交流,提高自我。

4、加强新理念的学习,让自己认识到“终身学习观”是教师自身的需要,是工作实践的需要,将先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变固步自封为改革创新,变教书为育人,实现教学相长。

5、在学习和教学工作中努力打造自己,要练好“讲好一口普通话,写好一手字,用好一种信息技术。

”的基本功。

三、学习措施:

1、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和政治业务学习。

2、参加年级组学习。

课标解读、教材研讨、观摩示范课。

3、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互联网个人自主选择式学习。

4、按学校继续教育指南,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

5、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

6、作好学习笔记,做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把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生的学习目标。

7、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等。

以上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只是目前我的初步设计,未尽之处将在学校具体工作安排下,自主学习、集体集中学习过程中加以完善和弥补。

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5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学习与日常工作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身为教师肩上背负的重要责任。人们常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祖国要振兴,教育是基础。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今时代的不断进步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逐渐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迎接时代的挑战。

通过学习,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始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为此,特拟定个人继续教育学习计划如下:

1、积极参加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结合教师教学经验和案例分析,掌握新课程下教材的使用与创新技能、课堂教学情景创设技能、课堂上提问技能、课堂调控技能并做出相应的创新与发展。

3、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和自学,掌握新课程下备课与教案生成技能、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技能、课堂拓展技能。

4、在相互尊重,友爱宽松的环境中,提出问题并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体会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乐趣、提升自我发展的意识,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校本培训的方案。

5、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6、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

所任学科,教学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7、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管好课堂,完成学校分配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

8、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9、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10、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11、按学校继续教育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的学习。

12、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

13、积极撰写继续教育论文或心得体会等。

14、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第4篇

关键词 在职教育 培训目标 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05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Korean Teachers' In-service and Policy

ZHAO Junya

(Personnel Department,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

Abstract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ety demands that while teachers give lessons, they should get continuing education.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the author gets a series of differences of policies on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 of the related questions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rection development of Korea's education.

Key words in-service; training target; training pattern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教育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许多国家已经把发展教育作为基本国策,把发展教师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关键位置。①自1999年中国大学生扩招以来,可见其优点,但也日渐暴露出扩招带来的缺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降低便是其中之一。扩招导致了学校师资力量的极具匮乏,从而导致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下滑,且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为高校教师在职教育及其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全面素质教育,而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要坚持贯穿师资教育和培训,以满足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要求,并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虽然韩国教师教育体制是和中国教师教育体制基本都是在日本和美国的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但是二者在发展路径和方向上还是有所不同。从韩国近几年的教师教育改革来看,其中心问题是教师的质量问题。本文主要从中韩教师的在职教育方面简述两国教师和教育管理制度。

教师教育曾一度被认为是职前教育。但是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已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提高的需求。2002年中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此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定,教师教育是指“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统称。”这一解释与1974年经济合作开发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教育理念的界定基本是一致的。②教师在职教育是对有一定的资格而被录用的教师,为提高职业能力而提供给他们义务性的教育培训和在工作中为发展教师专业化所提供给他们的义务性或者自发性的所有教育培训活动。③

教师的职业是专门职业,为了履行职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长期地不断地进行在职教育,以克服缺陷和促进成长。教育部提出《关于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对在职教师提出了相应的培训任务和措施。至此国家才慢慢开始认识到在职教育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陈永明老师把其至今的发展经历分为了三个时期,补偿性培训、探索性继续培训和普及型继续教育三个发展阶段。④针对不同阶段教师队伍的现状,在每个阶段都确立了不同的培训重点和目标。第一阶段主要针对期间造成的师资力量紧缺且质量低的情况,对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恢复和补偿性的教育培训。通过不同渠道、不同规格、不同形式的系统培训,增加了师资力量,提高了教师质量,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教师学历的合格率的提高。到了20世纪90年代,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探索性继续教育。在这一阶段,对教师的培训不再单单停留在学历的提高培训上,还投向了更高的目标,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从1999年至今迈入第三个阶段,即中国继续教育体系正式确立和发展的一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来看,对教师的在职教育,经历了从表到里,从重视外在到内在,从物质到精神的这样一个过渡的过程。先是从提高教师的学历教育,使个阶层教师在学历上达标,然后逐步展开关于教师思想政治道德、职业道德、业务素质、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研究等的提高培训,以期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并在教师总体各方面水平提高的同时,鼓励出现并加强培育各学科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教育专家、教学专家等。

教师在职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也有着不同,一直在发展变化着。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逐步形成了两种模式,即教学模式和组织模式。⑤在这两种模式下教师可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培训,且有权利和义务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关于中国教师培训的权利和要求都有一定的相应的条文。如1993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有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在以后的几年里也在不断地制定并公布相关的条文以保障教师参加培训和专业发展的权利。但是这些政策条文还并不成熟,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明确性不够,且不够具体,针对性也不强。对参加培训的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过多,但是提供的保障却不够或者说很少。继续教育培训是教师应尽的义务这就显示了它带有强制性,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教师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等。但同时也暴露了它的缺点,严重限制了教师的自由选择权,从而打击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在韩国教师也有权利和义务进行在职教育。如在《教师公务员法》第37~38条规定:政府应提供给教育公务员的再教育进修机会均等,教育公务员也应履行其职务,并要不断地努力修养自己和提高研究能力。⑥韩国的在职教育从1945年的韩国中小学教师再教育讲习会开始逐步慢慢步入正轨。其在职教育除了可在附设在国力教育大学的进修院进行,还可以通过网络开展进修活动。根据进修的种类不同,其进修目标也不相同。种类之一职务进修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性,而种类之二资格进修的目标为教师取得职称的提高或获得专业教师资格证书。总之,不管哪种在职教育都是为了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学习教授课时所需知识和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

韩国教师在职教育的模式有两类划分方法。第一类,按照教育目的划分可分为五种:教师本位模式、以提高个人的职务能力为主的进修、以晋升为目的的进修、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为目的的进修、满足个人欲望和提高一般修养目的的进修。第二类,按照实施进修的主体来划分可分为三种:机关本位中心培训、学校本位中心培训、个人本位中心培训。⑦其中机关本位中心培训主要是为了取得教育理论、方法和职务上所需的能力或者为了取得晋升资格的进修。学校本位中心培训逐渐成为被重视的一种培训方法,即各学校请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或者校外有关专家对本校教师培训的一种方法。个人本位中心培训很显然是以个人为目的的培训,如为提高自己的专业学术性。

综上可看出中韩两国在教师在职教育的目标和模式方面虽然存在着相同之处,但是也有不同之处。在职教育培训的目标上,两国的相关政策的关注点和价值取向不同。中国方面强调整体,即在职教育培训重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而非像韩国的在职教育注重对教师个体的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中国强调并注重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目标是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而韩国在这方面是针对不同级别的教师和专业素养不同的教师给予不同的在职教育标准。这样一是针对性强,二是节省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浪费。另外中国培训目标的内容设定上侧重于教师师德和政治思想方面的培养,通过精神方面的提高以促进专业业务能力的学习和提高。而韩国比较侧重于教师的科研、学科教学法和文化素质等专业有关的能力培训。

在培训模式上,两国所采用的模式也有所不同。虽都采用了教师本位中心的培训模式。但是在中国,教师在大学进行函授进修时,对所进修的专业有自己的选择权。而韩国还是重注个人,针对性强。另在中国机关本位中心教育模式分为学历进修和非学历进修。但在韩国的机关本位中心教育模式是分为资格进修和职务进修。

中国一定要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办好中国的事情,要立足中国的实际,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教育同样也是。教师培训政策的拟定与设立是好还是坏?评定的标准就在于是否符合这个国家的国情。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虽然中韩两国在教师在职进修的目标和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但都是为了保障教师的发展,都重视对教师培训的保障,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在中韩两国在职教育培训的比较中,我们同样也可以采用“拿来主义”,把那些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中国教育发展的观念借鉴过来。如在职教育培训可转变其价值取向和内容,增加其针对性。应以人为本,加强对教师主体地位的认识。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在职教育培训中。

注释

① 杨柳.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7.

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教师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③ 未来志向的教师论[M].首尔:教育科学社,2003.

④ 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⑤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提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5篇

最近,阅读了湖南师范大学郭声健教授的《守望音乐教育》一书。这本2013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札记式文集,记录了作者对音乐教育、对教育人生的感悟,展示了作者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心路”历程。字里行间,看不到深邃的理论,却能以小见大,以情感人,体现出作者对一线老师和专业学生的一份挚爱。

对于郭声健教授来说,能够一辈子从事音乐教育,是他生命中最幸福、最快乐的一件事情。他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音乐教育高度融合,可以为音乐教育付出一切,包括名、利,乃至生命。他在书中这样写道:“有人问我为什么对这份职业如此执着和投入,其实理由很简单:当一个人一旦意识到命中注定为此而生时,他就必然会心无旁骛、无比专注,犹如对待自己的终身伴侣。”郭教授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有如此高度,绝对不是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他从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艰难的人生思索中获得的真情实感。通过《守望音乐教育》的开篇《让生命融入音乐教育》一文,我们可以读出一个音乐教育专家的“平民情怀”:出生在湖南一个偏远小镇的他,既没有显赫的祖辈音乐基因传承,也没有良好的音乐环境熏陶,但他从小就喜爱唱山歌和花鼓戏,还自学了拉二胡、吹竹笛。长大后,他进过地区剧团,上过中等师范学校,教过中小学音乐课,自学过作曲,上电大学习过英语,还曾经幻想当一名作曲家,真正接受正规音乐教育是在读硕、读博期间。所有这些经历,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之处,是他内心深处拥有着一份对音乐的热爱。正是这一份对音乐炽热的爱,让他在音乐教育的道路上表现出无比的勇往直前和义无反顾。

中师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因故由镇完小调到了乡下中小学任教,使他远离音乐课堂达三年之久。也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自学歌曲创作,并陆续在省级音乐刊物发表和在电台录播了几首歌曲作品,于是,他对音乐教育又多了一份眷恋。他经常这样告诫学生:“不与人比较,那叫消极,那就没有进步的动力;但比较并不意味着与人相争,与人争,往往争的是虚荣,争的是一口气,争的是自己不该得到的东西,因为属于自己的利益用不着去争,不属于自己的荣誉地位则是争不来的。”正是由于他对音乐教育充满了爱,对生活充满了正能量,他从音乐教育中获得了无比的快乐,体会到了音乐教育带给他的生命价值。

在《守望音乐教育》一书的附录中,郭声健教授对《艺术教育论》有过专门的解读。郭声健教授作为国内培养的第一个专攻艺术教育学方向的教育学博士,较早涉足了艺术教育规律的探索和研究。《艺术教育论》这本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出版的博士论文,提出了“中小学艺术教育为审美教育而存在”、“艺术教学三原则:参与、融合和愉悦”等观点。这些理论的提出,得到了论文答辩会专家的充分肯定:“从若干时间来的理论徘徊中,拔群而出,富有创见,堪称精彩之笔”;“论文逻辑严谨,观点具有新意,结论正确,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研究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艺术教育论》出版后,被确定为“园丁工程”中小学艺术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和部分省市音乐教师的必读教材。

艺术教育规律的掌握、教学原则的提出,是他多年扎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长期从事音乐教育研究、虚心向一线音乐教师学习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经验是教育规律掌握的基础和前提,反过来,教育规律可以指导个体实践。郭声健教授着眼于音乐教育中个体实践的每个细节,从细微处入手,从音乐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入手,鼓励教教学“用心”、“入情”,鼓励“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老师、学生的能动性,发挥音乐课程中“享受音乐”的特殊作用,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地享受艺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他的理念和指导,让许多一线老师受益,也得到了音乐教育理论界的好评。

“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我做不来,老师们也害怕;空洞无物的夸夸其谈,我不愿做,老师们也反感。那么,唯有与老师们以心交心、以诚相待、平等交流,才是我的唯一选择。”《守望音乐教育》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深奥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向人们呈现出当代音乐教育的整体状况。书中故事的主人公形色各异、丰富多彩:有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成长为艺术教育专业博导、专家的郭教授本人,有他攻读硕、博期间的导师,有网络上进行教学交流的一线教师,也有他指导的硕士生、博士生,甚至还有他那位武汉大学测绘专业毕业后继续到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就读的儿子。这些人都与“故事”中的音乐教育有关,他们都在“故事”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本书的故事直接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书中的“故事”,以学术探讨为目的,没有虚构,没有升华,音乐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个细节,恰好是音乐教育的本真。这些故事中,既有成功的范例,也有失败的身影;既有年轻教师努力追求音乐教育理念的进步、实现人生理想的感人事迹,也有利用音乐教育放弃“教师底线”、赚取学生生活费用的“黑心”老师。

这些“鲜活”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折射出深刻的学术道理。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必须对音乐有一份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必须具有“清零的胆识和气度,从头开始的勇气,义无反顾的决心”;音乐教育必须“用心”去做,还要学会“善己育人”;有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父子、师生“人格平等”,应该“相互尊重”。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培养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农村初中教师队伍是重中之重。但从现实状况看农村教师队伍无论是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对新课改的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甚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走访了河北省七个市的十九所农村初中学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方法,收集了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和总结了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教师数量不足,代课教师依然存在,综合素质偏低。由于农村初中教师学历偏低,且绝大多数教师的学历在调查时还不是第一学历。加上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较差、人均工作量大、优秀教师大量流失,所以很多学校只好聘请临时代课教师,而代课教师稳定性差,总体素质不高,很难提高教学能力。

2.教师心理压力大。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留守儿童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失管、失教和失衡的局面,这些学生大多都属于问题生,把本应由家庭和家长承担的责任推给教师,这无疑增大了教师教授和管理的难度。而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教师还要进行家访、谈话和心理疏导,工作强度更大,更增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此外,新课改的推进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措施,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新知识,而许多农村教师因自身知识能力有限,加上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而无法适应,因此心理压力很大。

3.教师继续教育效果不理想。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而大力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村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均存在问题,导致了继续教育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培训队伍;缺乏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学习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缺乏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另外,学校专职教师人数有限,面对各级各类进修,为了不耽误正常的教学秩序,只能占据寒暑假,甚至有时候开会也会在周末进行,教师的假期也被压榨殆尽。

4.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由于农村教学环境差、教学条件落后、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新课程理念无法更好地实施,现代教学手段无法落到实处,难以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职业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

5.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教师年龄老化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现象更为普遍。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师普遍不足,一些学校师资紧缺,甚至无法开课。一些教师“身兼数职”,出现了包班教学、一人代八门课的“万金油”式教师。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近几年来,河北省开展了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的短期培训,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口语强化培训,顶岗实习培训等,缓解了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和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但这一问题期待持续解决和不断提高。

6.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合理的职称结构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目前调查所知农村初中教师主要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低、年龄偏高。

二、河北省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随着加强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大环境的逐步改善,解决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条件和时机渐趋成熟,教师工作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遇到的问题,既有长期遗留下来的结构性、体制性的老问题,也有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并以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为依据,对加强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1.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保证教师职业吸引力。我们呼吁政府等职能部门应采取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和教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确保教师队伍补充的长效机制,让教师职业更具吸引力。

2.立足农村教育实际,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师德建设,培养他们终身从教的理念;多层次多方位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快乐工作、享受工作,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3.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不断成长。要多与农村教师交流与沟通,在培训内容上区别对待初期教师、能力形成期教师、成熟期教师、老龄停滞期教师等,设置不同层次需求的培训;增加适合农村实际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培训;同时重视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培训;在培训方法上,要考虑教师需要假期修正和心理调适的实际情况,加快统一信息平台建设与各地网络系统的整合,强化“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等。逐步建立健全各级现代教师培训机构和培训网络,达到现代化教师培训的要求。

4.要建立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教育环境的改善促进教师自觉成长。要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带动新课改的推进;并带动农村初中学校教师教研工作的开展,结合新的教学条件的改善,让农村教师从身边学起,利用新的教学资源开展新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兴趣,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5.实行“联合办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城乡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水平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让城乡学校之间结成联盟校,实行联合办校。让农村学校的教师更好地接近新课改的前沿,有更多的机会听课、评课,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业务研究的氛围更浓厚,更快地促进农村教育的提高,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6.利用教师课题研究,引领教师科研转变。要想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必须引导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鼓励教师每人参与一个课题的研究,可以是学校的课题;也可以加强校际互动,参与别的学校甚至是高校课题的研究,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写反思、小结、调查报告和撰写教育论文,最终完成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泽德、赵上帛,《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08

2.王正青,《国外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趋势——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J],《中国教育学刊》,2011.01

3.李吉昌,《农村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管见》[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

4.周昆,《我国村小教师队伍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2008

第7篇

小学新入职的教师少不了培训,那么培训后的心得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培训心得与体会范文2020,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小学教师培训心得与体会范文1在这次培训中,我们讨论了如何搞好网络大集体备课,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观看了_名师课堂,并间接听了全国小学名师于永正老师的报告《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于老师的报告让我深有感悟。于老师的课堂简单、实在,却又不同凡响,是语文教学的经典之作。那么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做到更加有效呢?

一、要有目标意识及落实目标的意识

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课后的练习。我想: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谈教学效率,把每一课的课后练习高标准、高要求地完成就是有效教学。除此之外,要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语文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及落实目标意识——过关意识。每个年级段的写字和朗读一定要落实,要过关,教学中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该默写的一定要默写,该背的一定要背。

二、要做好对话中的“首席”课前,老师要和教材“对话”,把教材读懂,掌握好

这一环是关键。课堂上要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不会的,少问,少讲,多示范。示范是最好的老师,要惜时如金,尽可能减少课堂时间的损耗。

三、莫把课堂当讲堂,莫把语文课上成讨论课

课堂是学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启发的、激励的语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外,语文课上有些讨论并不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给学生留下的是字词、是语感,是不可言传的感受。讨论得太多,开掘得太远,就会使语文教学变“胖”,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声光电一起上,弄的学生头晕目眩,就会使语文味儿少了。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课堂上,更多的是在老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和教材对话。教师关注的是学生,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教学生不懂的知识,一定要有过关意识。

五、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捷径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

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预习”乃是“学生预先学习”之意,即预习应看作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是铺垫,也是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强调预习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意义在于: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主动求教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

2、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读懂课文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从识字、解词、释句,到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理解文章题目,理解思考课后问题到自己能围绕课文的某一词句提出问题,从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到体会其内涵,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都需要教。

3、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老师和学生都很有制订好读书计划,并按照读书计划要让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广泛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还要指导他们会“读”得好,读得有收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远不止上面提到的策略,还有专家们提出的: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大问题背景,实施有效对话;适度拓展、坚持练笔等等。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住课文的精髓,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构建有效、实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程才可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学教师培训心得与体会范文2在这一段时间的培训中,我比较认真地看了各位专家对于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解读,尤其对他们讲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各个方面的问题、今后改善的措施、办法进行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确实收获不小,感觉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仅仅在自己的一个狭小范围内计划着自己的工作。透过这次培训,我有如下感想:

一、这次培训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彻底改变自己。这次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转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务必具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在数学学习探究过程中,不再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要成为学习群众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学生们一齐寻找答案,在探究数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朋友。

二、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应做到: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带给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透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潜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三、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学科及其文化有用心的情态,才能持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关注学生我们应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用心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用心性;

2、把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忙,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齐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忙,做到教学相关。

四、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潜力的发展”。在此,个性需要指出的是:数学教育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应是与其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直接相联系的,也即在两者之间存在内存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某种外在的、牵强附会的、偶然的成分。因此,我们无疑应当强调透过数学教学帮忙学生树立在数学学习上的自信心,但是这绝不是指数学学习应当成为一种毫不费劲的“愉快学习”,我们应当努力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过程中艰苦困难的承受潜力,从而也就能够透过刻苦学习真切地体会到更高层次上的快乐。这也是中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对学生学习策略进行指导,即让他们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那么,指导学生学习策略我们应做到:

1、用心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不是说说而已,务必要与实践相结合,即将努力学习,用心进取,用心参与课程改革,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我乐于参与远程研修,我也乐于与广大同仁们共同成长,我也更乐于实践课堂教学。

六、我也从班级成员的提问、评论、作业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培训中,各位老师都能用心提出自己遇见的问题,也能毫不保留地讲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认识。对班里成员提出的问题能认真讨论,各抒己见,有利于改善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时代要求我们务必进步,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努力地在先进理论的指引下大力改善我的工作。

小学教师培训心得与体会范文3本人在20_年4月参加了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通过《福建教育》专家的讲座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学业务水平和科研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

1、由教授讲授的新课程理念更新

2、由教授讲授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此模块内容,让全体学员耳目一新。

3、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上好每一节课

下面,我将本阶段的具体学习作以下简要小结:

一、认识的提高

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探索的永恒主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师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是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质量的大事。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们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参加教师继续教育中,特别重视自己师德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素质来提高。在培训中,真正做到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感触最深的部分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第一个关键节点,框架问题修改是研修重点和关键,可以说不完成框架问题的修改,其他方面的修改,也会受到影响。为了不使框架问题修改影响其他,我在学习时对问题修改时间段做了特别处理。首先时间保证;其次,我采取“稳扎稳打”,让作品修改内容化整为零,为了加强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共享了其他学员的作品,互相交流,一起研讨,使框架问题的修改在下一模块学习开始之前及时完成。对此,能够完成,我对线面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信心。

二、具体收获

1、参加培训,使我对教科研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能自觉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课改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撰写教育论文。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使我意识到教学课程的改变我们必须跟上新的教育理念,所以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提高了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

2、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师德方面的修养,我坚持把师德建设当作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来抓,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知、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使依法治教、廉洁从教成为自己自觉的行为,积极争取做一名“师德双馨”型的教师。

3、轰轰烈烈的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给教师继续教育带来了丰富的内容,重点通过《教师职业心理》、《英特尔未来教育》等专题培训和考试,使我们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当今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等都有进一步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内容的培训,不但提高了我们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在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知识,组织教育教学调查、实验和交流等活动中,使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成果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广大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质和教育科研、创新能力。

4、重视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过去,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学习期间在进修学校各级领导和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有了长足的进步,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摄入,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感谢。今后我会努力并不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和当今国外先进教育思想都有了进一步了解。我充分认识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我对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了教师职业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识,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此次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

总而言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十分成功的,对我来说可谓收获多多。我们要以总结检查活动为契机,切实提高对教师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积极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强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新时代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教师培训心得与体会范文4在这次网络培训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数学教学上是幼稚且不成熟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但通过这些日子的学习,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数学理念的提升

虽然从事教育工作已久,但面对当今的形式,时代要求我们不断进步,吸取营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在这次学习中老师为我们总结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这让我在数学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和模型化思想这么多数学教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复杂和实效的。我正是缺少了这样的一些理论基础,使得在实际教学中缺乏高度和深度。老师关于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论述非常贴近我们的实际教学,这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公开教学中面临的最为头疼的环节。除了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外,更要汲取丰富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对于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备课和上课任务,在这次培训中我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面对庞大的班级学生数,面对堆积如山的要批改的作业,再加上那么些个后进生,教师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谈何每天细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尤其是像我这样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心来说实在让人堪忧。老师的讲解为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方法。空谈理论不切实际,屏弃理论也不合逻辑。我们应理论结合实际,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自身工作量在学期初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标,如细致备多少节课,进行多少节课堂教学研究等。简而言之,就是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谓:量不在多,贵在精。我想这样一种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真正意义上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教学。

三、教研方法的更新

一直以来,校公开课的开展一直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的重要方法。通过汪主任的一席话和几位老师的说课演示,不仅让我对如何说课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在日常教学教研中思想和方法的转变需求。我们应与时俱进,在开展学校公开教学评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选择性地加强课后说课及互相评课的实践练习,更为深入地做好教研方法的更新,也为我们展开更有效的教学打好基础。

经过这次我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经过学习,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升。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灿烂,中华民族才会永立世界民族之林。我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探索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学教师培训心得与体会范文5关于参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该说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现做一个个人小结。

一、充分认识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意义。

加强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适应竞争上岗的迫切需要,在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中小学生逐步减少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减少,必然给教师的上岗带来严重的危机。在实行教师聘任制的今天,每个教师都应做好“能者上、庸者下”的思想准备。一个教师要在教师工作岗位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竞争上岗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适应学生思想日趋活跃复杂的客观要求,为了避免学生误入歧途,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包括错误的),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运用先进的德育方法,消除学生受到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正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三、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获非常丰富,它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教师,我将在继续教育的平台上努力奋斗,争取把自己打造成社会需要的教育者!

第8篇

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部门

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它汲取了杜威和皮亚杰为代表的经验学习理论的精华,并注重经验学习的价值。它强调教师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其目的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教师得到可持续发展,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①

一、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政策提出的背景分析

(一)各级相关教育政策的提出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改变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强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在完全建立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关键还是在教师,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为此,省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制定和颁布了《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带来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缓慢性

1.区域性教育发展不平衡;无为县教育整体上薄弱,东西乡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并有扩大的趋势。2.教育经费导致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落后;无论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还是公用经费,从1993-2005年的13年间,农村中小学学生经费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费制的实施等,造成中小学校经费紧缺,很难保证基本经费来开展师资培训、课改教研活动。3.信息渠道不畅通造成教育科研的资源缺乏。

(三)传统的封闭的文化氛围造就了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师资队伍

1.从“德”上看,整体水平在下降;教师,这一职业自古以来就赋予了“神圣”的职责,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无数人表现出对于教师的复杂感情:敬重与轻蔑,憧憬与反抗,共鸣与反感,期待与绝望,等等。②

2.从“能”上看,教育理论知识薄弱,学科水平不高,视野狭窄;教育探究意识淡薄,科研能力弱;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差。

3.从“勤”上看,教师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农村教师们长期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去搞教学、专研教材。

4.从“绩”上看,教师其实就是“教书匠”;广大的教师们大多重复着万变不离其宗的教学方法和上课程序,至于结果已经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了。这样的教育绩效是很难得到提高的,虽然校领导很看重所谓的“绩”,他们也无法从本质上去改变什么。

二、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政策的实然分析

(一)政策的文本分析

1.校本培训政策的内容分析;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培训的任务和内容。第二部分是培训的组织实施。第三部分是校本培训的考核与评价。第四部分是校本培训的学时登记和验证。第五部分是校本培训的指导和监督。

2.校本培训政策内容的不足之处;尽管该政策制定比较合理,但还是有些值得讨论的地方。其一,它将“中小学校”视为培训的主体。既然培训的任务和目标是“教师”,那么“教师”才是培训的主体。其二,在校本培训的学时登记和验证中,教师发表的论文必须与教师的岗位密切相关。其三,在校本培训的考核与评价中,其方法过于形式化,没能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广大的教师。

(二)无为县中小学校本培训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困难

1.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一方面是各级领导对培训的认识有待提高。

2.各级培训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教研条件相对落后;

一是学校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手段的更新举步维艰;二是新课程实施必需的辅导材料、教具缺乏;三是农村小学布局分散,教师的专业培训,组织管理相对困难;四是大部分教师的业务素质与实施课改的素质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3.培训中的一线教师压力大,很少有教师真正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校本培训中去;众所周知,农村中小学教师每年的流失量很大,其中多数教师是学校中的骨干教师。而新补充的教师都是只有理论没有经验的师范生,再加上每年升学的压力。这些给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无形中增加了很多负担。

4.培训的高要求和大课题使教师丧失了培训的主体意识;现在,各行各业都提出了要“创新”,教师的教学和培训也不例外。这项培训的要求是教师从“适应型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创新型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向科研型,专家型迈进。这样高标准和高要求让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望而叹焉,失去了达标的信心和勇气。

三、无为县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政策的应然分析

(一)从政策文本的完善到构建完整的校本培训理念和价值观

将政策文件中的“以中小学校为主体”该为“以广大中小学教师为主体”。这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改动,而是对校本培训内涵的进一步理解,对校本培训价值观的完善。在校本培训中,价值观是核心因素,它的厘定和完善是校本培训整体均衡发展的基础。原有的政策更多关心的是学校的发展,而对教师为什么要开展研究还缺乏更有利的说明,这势必影响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同感。如果变学校的发展为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校本教研的整体结构,那么它定会成为推进校本培训的重要环节。

(二)变教师的“被造”为“自造”

教师之成为教师,更多的是“自造(self-made)”,而不是“被造(be-made)”的。③如何变教师的“被造”为“自造”?第一,调动教师的研究内需;通常人的外源是由外在的影响所致,而内源主要因内在的需要而引发。第二,构建必要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对于一些优秀的校本课题研究,学校应给予必要的表彰和奖励。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或创造相应的校外培训,业务学习与交流以及成果发表的机会,并给予特别的经费的支持。第三,注重培养领头羊,营造良好的专业教研环境;学校应积极建立骨干教师档,完善和优化教研队伍。

(三)变单一、传统的校本培训方式为形式多样的、适宜农村中小学发展的培训方式

第一,建立与周边的师范院校建立友好合作伙伴的关系,使农村中小学成为广大优秀师范生的实习基地。第二,每学期由来自各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组成的报告团,进行先进教学方法的演示和讨论。第三,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在校内建立学习小组,要求教师有选择、有目的地参加。

(四)变看似丰富培训内容为适用、有价值的内容

校本培训内容的设计与要求直接关系到校本培训的质量。因此,确立校本培训内容应该依据教育教学的需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学校的办学目标,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体现系统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第一,校本培训的内容要突破以学科为主的知识的狭隘性,建立主体发展型的复合立体的系统的知识结构,即由以学科为主的主体性知识,以教育基础理论为主的条件性知识,以教育经验升华为基础的实践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所构成。第二,校本培训的内容要从提高能力的角度出发,提高教师胜任教学甚至是改革教学的各种能力。第三,校本培训内容的确立还要体现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对“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提出的各种要求。

(五)建立更加完善的考核与评价制度

首先要建立考评组。考评组的成员主要包括学科教研员、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和各学科教师,而且考评组的成员有时效性。其次要确定好考评的频率。

注释:

①陆文聪,陈斌《复旦教育论坛》, 2007,(5)第六期.

第9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倦怠 因子分析 维度

比较而言,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是比较早的,并且比较全面。研究样本包括中小学教师、专职和兼职老师、大学教师;研究工具多采用MBI 和OLBI 等现成的研究工具;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到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研究;统计分析方法则包括单因方差分析、多因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我国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是引用国外的资料,再根据国内的情况做一些理论探讨。已有的实证研究的样本绝大多数为中小学教师;研究内容多为影响因素研究;研究工具多为自编问卷;使用单因方差分析、多因方差分析等相对简单的统计方法;对于个别领域的大学教师工作态度的探讨也主要集中在工作满意度这一领域,很少真正涉及到倦怠这一概念。因此,国内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化、精深化,还需要通过研究量的提高引起质的变化,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急需整个社会投入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1 山东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整体情况(如表1)

就个案而言,因本研究采取5点计分法,去中数2,每个维度共有7个项目,则各维度中间值为14,高于14分为倦怠。如果被试在三个维度上的分值均高于21,定义为严重倦怠;在两个维度上的分值高于14分,定义为一般倦怠;在一个维度上的分值高于14分,定义为轻度倦怠,在三个维度上的分值均低于14分,定义为不倦怠。由表1-1可以看出,1%的教师处于严重倦怠状态,46%处于一般倦怠的状态,27%的教师处于轻度倦怠的状态,也就是说74%的教师有着不同程度的倦怠

2.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比较(如表2)

由表2知,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在情绪枯竭维度上的F统计值为4.181,其相应的显著性概率P=0

3.不同婚姻状况教师之间的比较(如表3)

从表3统计数据中显示,不同婚姻状况的高校教师在情绪枯竭、去个性化维度上的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0.889和1.378,相应的显著性概率P分别为0.517和0.218,均大于0.05。说明不同婚姻状况的高校教师在情绪枯竭及去人性化程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根据平均数的统计,已婚教师和未婚教师在情绪枯竭和去人性化上没有显著区别。而在低成就感维度上两者的平均值完全相同。

4.不同职称教师之间的比较(如表4)

不同职称高校教师在情绪枯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P值分别为0.065、0.490和0.562,都大于0.05这说明不同职称的高校教师在三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表4还可看出,具有高级职称的高校教师在情绪枯竭平均数达到1.86,为最高值,去个性化平均数为1.67,也为最高值。可以认为:随着教师职称的升高,情绪枯竭程度和去个性化程度逐渐增强。并且这种增强同样出现阶梯状递增的特点,这说明,倦怠程度的增强是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二部分中,职称对去个性化的影响可以看出,P值为0.490>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职称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作用并不是特别大。

5.不同工作种类教师之间的比较(如表5)

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工作种类的高校教师在情绪枯竭和低成就感上的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0.739和0.419。其相应的显著性水平P分别为0.640和0.889,均大于0.05,即不同工作种类的高校教师在情绪枯竭和低成就感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相关。虽然不同工作种类的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三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的相关。但是通过平均值的比较,可以发现,从事教学科研与行政双肩挑工作的高校教师相对其他工作的教师,在情绪枯竭维度上是最低的,这说明相比较单独从事科研教学和单独从事行政工作的高校教师,从事科研教学兼行政工作的教师的职业倦怠压力感是最轻的。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推崇官阶,为官是重”的现象严重,学术权力弱化,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缺乏。管理思想上表现为以领导和行政人员为核心,而非以学生和教师为核心。管理体制对有限的科研经费的挪用现象严重。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行政人员的地位高于教师的地位。在以前研究的调研中,有的老师也曾经说过“具有同样业务职称级别的干部,干部岗位津贴要比教师多得多,这是官位价值高于科研价值的明显体现。”

结论及展望:

此次的调研与分析限于作者的水平有限,在探究高校职业倦怠的原因时主要沿袭前人的研究方法,并在此的基础上添加人物访谈调研环节,对于进一步探究具体的原因有更加具体和深刻的理解。面对庞大的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的倦怠问题,相信越来多人士的关心一定能够提出更多的有益的建议,从而更好的解决高校教师的倦怠问题。

参考文献

[1]姜研,HRM;《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以大连市高校教师为例》,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12).

[2]朱燕;《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基于上海四所大学教师的调研》,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3]隋美荣,冯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编制》,职业技术教育论,2008(2).

[4]冯进;《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2009(6).

第10篇

坚持德育为先,促进习惯养成

成才必先成人,树人必先立德。管理学校多年,武长亭校长始终坚持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认真贯彻《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整体化纲要》,做到德育工作分层实施,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创建优良的校风,形成文明、和谐、有序的育人环境。

武校长经常把叶圣陶先生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句话挂在嘴边:学校一贯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将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建设项目。从2011年开始,学校开始探究德育课程化的研究,武校长亲自参与,提出了“在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以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为标准,以学生学会做人为教育目的,以尊重信任学生为前提”的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原则,试图通过科学化的管理、系列化的教育内容、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全面落实“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的总要求,提升了学校品位,提高了办学水平,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廉政勤政,注重以身作则

从教30余载,无论是做一名普通老师,还是成为一校之长,武长亭始终把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坚信玉桥中学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提升,关键取决于教师、学生、课堂和课程。他认为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源,学生是学校立足之本,课堂是学校生存之根,课程是学校提升之魂。在学校管理中,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校严厉禁止的自己坚决不做。虽然家距学校较远,但他从没有迟到、早退,总会在教师之前到校,最后一个离校。他爱校如家,每天早晨到校第一件事就是巡视校园,他的脚步遍及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优化校园环境,注重理念更新

多年来,武长亭始终坚持规范办学,科学管理。坚持以《北京市普遍中学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标准》为依据,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环境、办公设施、学习设备、电教设施等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精心构思、设计和施工,做到净化、美化、绿化、优化,突出思想性、术性、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每当春天来临,学校四周绿树环抱,校园内花团锦簇,一片生机盎然,可以称得上是一所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花园式学校。学生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时时刻刻受到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高雅别致的情趣格调的影响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动力,培养情趣,净化心灵,完善人格。

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武校长经常说:在学校建设中,人力资源的建设是第一位的。他把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坚持培养、使用、管理一起抓,使干部、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他认为,有了好的领导班子,才会有好的管理,才会有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遵循加强学习、分工协作、民主管理的原则,坚持选拔、任用严格把关,管理、培训严格要求,先后制定了《领导作风建设制度》《党支部工作制度》等制度。在他的带领下,干部们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十六个字要求自己,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领导和核心作用。

他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遵循“注重师德建设,促进专业反战”的工作思路,依法治教,努力建设一支敬业爱生、乐于奉献、团结进取、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了《师德规范实施细则》《教师教学行为要求》及《关于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对教师的礼仪、言行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教师尊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已形成良好风气。学校为教师的学历进修、继续教育、学科培训提供方便条件,带骨干教师到全国及北京市内优秀学校学习,鼓励教师争先创优,使是全体的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市区级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扩大。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民族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18-02

温总理深刻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民族教育要培养高水平人才,离不开一流教师、一流教学、一流教研这三要素。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最初期阶段,是人类社会学校教育的的开始。当前,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原因,在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教学资源分配不公平、教师的学员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民语类教师来源单一且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对教学的投入不足与认识偏差等主要问题。这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更是改革的难点。学校对师资问题的战略规划、师资培养机制的建立以及有效的贯彻执行等,成为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为此,提出下列建议。

1 改革教师聘任与评价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西方国家中小学聘任教师的原则是和学校自身的建设和特色息息相关的,教师的主要精力必须放在课堂教学上,其次还会要求教师具备教学科研的能力,其教学研究水平是能否被聘任的基本条件之一。一名高校毕业生若想当教师,为了防止其缺乏实际教学经验、不利于提高学校的课堂教学,一般要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一段时间。刚被聘用的年轻教师其主要任务是辅助老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并且要参与各类教学研究,因为此时正是他萌发创新的旺盛期,这样可以使学校充满原始创新的活力。而在教学方面他通常是给老教师做辅导教师,以逐渐积累教学经验。这就从机制上保证了教授教书育人的地位。目前,国内诸多中小学让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上讲台、讲主课,这是误人子弟的,也是学生学习效率低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从法规上彻底改革聘任办法,确保教师队伍中的一流骨干教师能够承担主课的教学任务。并建立完善的以教学工作评价为主导的考核评价指标,以教学为导向的教师职称晋升评审制度,促进教师发展的多元化,以利于教师潜心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

但在小学阶段,尤其是民族小学里以论文数量或者科研能力作为评价教师学术水平的主要条件是很片面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国内学术评价标准不合理的现状,有大学率先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此后,中国学界竞相模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机构也将SCI及EI文章的多少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于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被SCI或EI收录的杂志上的数量迅速上升,“”之势席卷全国。这种风气甚至严重地影响到了各级各类出等教学学校。其结果是,高校职称评定、评奖、经费申请乃至院士评选,无不与SCI、EI挂钩。SCI、EI目前已成为衡量大学、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这就导致很多教授为追求文章数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空洞的理论构架和写作技巧上,却忽略了科研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然而,SCI、EI检索只是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数据库,其宗旨是为科学家检索信息建立有效的方法,是作为分析工具,帮助科研工作者在制定决策时有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所以,科研评价不能依赖文章发表的数量和被收录的数量,而应该强调文章的代表性,要从所做工作的实效性出发,着重考察教师所做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意义,完成从重视科研文章的数量到重视科研文章的质量方向转变。

在中小学,一名老师应致力于课堂教学,立足于创造性教学方法的研究,使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回归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本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也要营造学校良好的学术氛围,给更多有创造力和能动性的科研工作者以更宽松、更规范的科研环境,培养教师的科研兴趣,并将科研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教育资源,形成有效的“教育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研室”这样的学校基层组织的功能日趋僵化后,如何重新焕发这一基层组织的活力,以保证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我们完全可以仿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做法,探索在小学组建符合学校特色的教学团队,但由于没有习惯上的行政约束力,建设的难度一定会很大,尤其是民语类程的团队更是如此,教研的功能相对仍然很薄弱。

建议在县级以上的重点小学建立教学和教研一体化的基层组织;在乡一级中心小学成新定义教研室的基本职能,强化这一基层组织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建议成立课程组,每门课程都应纳入相应的检验室,加强教研功能,真正起到教学骨干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3 简化各类职称或评选事项

(1)现在的教师等级评定太复杂、各种头衔太多。将教育工作者行政等级化,使教师对自己的职称评定没有发言权。这种职称评审上的等级制度,披着尊重知识的外衣,用貌似合法的程序,阻碍着知识的创造。教师职称评审的民主化和言论自由,在等级制度下,无异于痴人说梦。这也直接导致了一些教师不再安心课堂教学,而热衷于追名夺利,甚至于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各种奖励。因此,取消背离教学发展规律的、复杂的教师等级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应是今后学校体制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奖励种类设立太多。设立科学技术奖项,奖励拔尖科研人员,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如诺贝尔奖,其巨大的激励及导向意义早已举世公认。但是,任何奖项的价值,并不在于颁奖者的地位,而在于获奖者的成就,及其典范激励的意义。如果获得诺贝尔奖的门槛很低,就不能起到推动全世界科学进步的作用。每年,各种市级、省级、部级、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的评定种类繁多、名目复杂,由于获奖者众多,不仅不能激励科技创新,反而催生出许多泡沫学术。一旦获奖成为高校教师或领导的终极目标,这些奖项便丧失了推动科技进步的功能。在甘肃省职改办出台的职称评审条件里,各种奖项所占的比例过大,让教师日常付出的教学工作反而显得微不足道。

(3)教师、课程评比太多。各个学期,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会举办各种类型的教师、课程评比活动。在台下经过几位资深老师的讨论、总结、评选,多位“优秀教师、优质课”便应运而生。这种评选活动往往缺乏科学性。同时,众多的评比活动,使教师不能安心于学术研究,被牵扯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使有些人在评选前搞突击,当选后就放松,这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良好教学作风的延续性,评比的良好初衷大打折扣。

总之,取消名目繁多的奖励与评比,从制度上保证教师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教书育人也应是今后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宪平.我国城乡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失衡问题及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26-130.

[2] 付文杰.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及解决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09(5):38-40.

[3] 张馨芳.透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8(5):137-140.

[4] 王广峰.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成因及破解措施[J].继续教育研究,2008(4):44-40.

[5] 黄侨明.教师培训有效性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2):19-20.

[6] 郭元婕.科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与技能――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2007(33):24-25.

[7] 戴功仪.浅谈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2007(10):48-50.

[8] 卓越.加强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07(5):72-75.

第12篇

一、顶岗实习是教师专业化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一)顶岗实习的理论基础

1.教师专业化理论。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思想浪潮,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观念的形成和新制度的建立。教师职业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所教学科知识,还应具有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提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一个合格的现代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和学问,还要有与教师职业相应的品格和技能,要有对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刻认识,要有不断思考和改进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①。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策略,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教师专业化需要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则需要师范生通过教育实践,在真实教育情境中获得。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由外而内的授受过程,它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伙伴)帮助,以个体已有经验为基础积极地建构过程,即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据此,高师院校应重视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强调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对个体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意义,使师范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建构知识、能力。而传统职业教育的模式是重理论轻实践,对于实践在形成缄默知识、个体的教育信念、专业情意和专业能力方面的价值没有足够的重视。

3.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是最富有创造性的现代教育方法论之一。它的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我们对这个问题所建议的答语是: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教师”。②也就是说教与学都应以“做”为中心,要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以“行”求知,“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教学做合一”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原则,为高师培养服务基础教育的实用型人才,进行实践环节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顶岗实习是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1.顶岗实习是实现高专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初等教育专业则主要是为小学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师,即具有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必要专业知识的“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这就需要为师范生充分提供以真实教师身份接触小学教育教学的锻炼机会和实践平台。

2.顶岗实习是基础教育教师角色转型提出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求教育培养出能“生产、创新”知识的人才,因而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教师角色要从过去那个复制知识的“教书匠”,转变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的需要,能不断调整、改进、更新教学方法,使师生双方都获得长足发展的“教育家”。面对基础教育的变革对教师角色转型的要求,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就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通过紧密联系中小学,产学结合,从封闭单一转变为开放多元的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服务并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二、初等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实施

(一)分阶段、渐进式的全程教育实践

在反思、总结过去师范教育得失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原来的教育实习时间太短、太集中,不利于师范生职业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自2005年以来,我校教育与管理系初等教育专业进行了全程教育实践的探索和研究。该探索研究主要是把原来安排在大学最后一学期的一星期的集中见习和一个月的毕业实习,改为贯穿大学三年的具有过程性、阶段性和渐进累积性的全程教育实践。具体实施步骤为:

1.第一、二学期是认识性实习,进行教师职业感受教育活动。聘请优秀小学校长、优秀小学教师到校开展讲座活动;带领师范生到小学进行参观,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状况等,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一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良好职业意识。

2.第三、四、五学期每学期进行30个课时的专业性实习。组织师范生到小学当教师的助手,进行参与性观察,观察小学教育的诸环节、班级活动的开展、师生的一日生活等,并深入课堂听课,学会评课,尝试组织班级活动,进一步体会教师职业的特点。

3.第六学期进行8周240个课时的毕业集中实习。毕业集中实习在原有认识性实习、专业实习等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在大学教师和一线小学教师的指导下,以真实教师的身份全面担任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亲身体验、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和一般过程。

(二)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

通过认识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集中实习,师范生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能力,有了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认识和体验,因此,在第六学期七周的毕业集中实习结束之后,按照学生的就业意向,愿意今后当老师的学生,在学校的帮助下联系小学,进行近十三周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缺少老师的城市小学进行顶岗实习,有经济报酬;另一种是到比较偏僻的缺少老师的农村小学去顶岗实习,没有经济报酬。顶岗实习要求师范生以真实教师的身份全面参与所在学校、班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独立处理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这种工学结合方式,有利于师范生将所学到的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激发其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顶岗实习延长了实习时间,让师范生以真实教师的身份参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突出了师范生的实践性和探索性,使其体验了教学中的隐性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师范生更好地完成由生到师的角色转变。

三、顶岗实习的效果

经过几年来实践与探索,初等教育专业的顶岗实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工学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师范生在认识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集中实习的基础上进行顶岗实习,做到了工学深度结合。这种实习改变了以往师范生易脱离教育实际、“临床经验”少的局面,而且师范生还有机会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进行“没有依靠”的独立实习。因而每个师范生需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态度来对待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碰到问题时必须独立面对和处理,遇到困难还得主动向一线老师请教。通过与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百分之百的“面对面”、经历碰到疑难问题的质疑、思考以及反复钻研,师范生不仅能较快、较熟练地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技能,培养了班级管理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工学结合方式的顶岗实习提高了师范生职业能力,促进了师范生的职前教师专业发展,也提升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很多毕业生由于拥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特别是2007届毕业生谭凌强和麦茜,参加桂林市秀峰区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均以优异成绩被正式录用。谭凌强工作后获得2007年桂林市和广西小学美术课现场执教比赛一等奖,自治区教学论文一等奖;麦茜在2008年广西全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暨首届教师教科书美文诵读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二)产学结合,服务基础教育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与一线教师重视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与反思是分不开的。顶岗实习让师范生全面真实地参与、体验教育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师范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实现高师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

在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今天,师范生到偏僻农村小学去顶岗实习,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紧张,农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不多,流动也比较少。同时,农村教师的教学经过一段时间后容易形成“高原”现象。相对而言,顶岗的师范生拥有较新的教育理念,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弥补农村小学教师的不足,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顶岗教师的不计报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缓解农村教育经费紧张的问题。顶岗教师能够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改变部分学生由于厌学而辍学的现象,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通过对农村教育情况的了解,顶岗教师还可对学校的管理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进而促进农村学校的发展。师范生通过顶岗实习,产生热爱农村教育的感情,进而也可能留在岗位上继续从事教育事业,这对于解决农村缺乏教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总的来说,工学深度结合的顶岗实习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对于高等师范院校说,也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和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适应并服务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

[注释]

①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99.

②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重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91.

[参考文献]

[1]许凤琴.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

[2]冯晓燕.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现实意义[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4).

[3]王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2006(7).

[4]陈英,郭寿良.高师学生“顶岗实习”的社会价值探讨[J].教育探索,2007(8).

[5]吴文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6]易联云,卜越威.探索与实施“顶岗实习支教”模式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更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