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柴胡的作用和功效

柴胡的作用和功效

时间:2022-09-20 01:20: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柴胡的作用和功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柴胡的作用和功效

第1篇

作用与功效

1、清热泻火

柴胡属性寒的药材,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2、抗炎

柴胡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柴胡中含有皂苷和挥发油的成分,而这些成分在动物实验中对动物肿胀、抗炎起到不错的效果。

3、解热、退热

柴胡具有解热、退热的作用,尤其对于伤寒、大肠杆菌液、酵母等所引起的发热症状起着解热作用。另外,在动物实验中,柴胡还能够使动物正常体温降低。

4、镇静

柴胡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尤其对于因内热烦躁而引起的失眠多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它还有解除胸闷胀痛,开郁调经的作用。

5、降压

柴胡具有降压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柴胡含有类黄酮的成分,而这一成分能够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起到短暂的降压作用。

6、抗菌

柴胡对结核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第2篇

【关键词】小柴胡汤;慢性肾炎;疗效;应用

        慢性肾炎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疾病,由于本病迁延难愈,病情易反复,西医常以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能抵抗西药的副作用,且能明显改善症状。慢性肾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而大量蛋白尿是加速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辨证多为脾肾两虚,夹湿或夹瘀等兼证,常规治疗多用健脾补肾、活血利湿法,可取得一定疗效,稳定病情,但慢性肾炎患者因正气虚而易外邪侵袭,蛋白尿往往加重,经解表中药配合西医抗感染治疗后表证虽除,但蛋白尿不易减轻。笔者认为此阶段表证虽无,但邪已因虚入里,应继续祛邪,而不应立即冒用补益之法,以免闭门留寇,病情缠绵不愈。基于这一观点,笔者采用小柴胡汤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小柴胡汤的渊源

小柴胡汤出自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少阳病主方;由七味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本方以柴胡、黄芩清解少阳经、腑之半表半里之邪热;又有疏肝利胆,促进疏泄而增强新陈代谢之功效。半夏、生姜和胃止呕、辛开苦降助柴胡之透达以散膜原之邪气;人参、炙甘草、大枣温补脾气、扶正拒邪、以杜绝内传太阴之路。由此可见,此方治在少阳肝胆,但又旁顾脾胃,虽然清解邪热,而又扶养正气,不是通过汗、吐、下之法以达到去邪之目的,故叫做和解之法以和解少阳而著称。

若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表证者,本方应减去人参之碍表,而加桂枝微发其汗,使表邪外解。此方就是《伤寒论》中的柴胡加桂枝汤,它既能治疗外之表证,又能治心悸气上冲等症。

        2小柴胡汤的组成与用量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大枣、甘草、生姜组成。用量分别为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炙,三两(6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肋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3小柴胡汤对慢性肾炎的疗效

慢性肾炎属于中医的“腰痛、虚痨”,早期多表现为腰痛、腰部不适,当病程进入到一定程度,尿中出现大量蛋白尿或血尿时,患者会出现乏力、纳差、腰酸腿软等一派脾肾虚损之象。

蛋白尿在肾脏疾病中最为常见,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也是中医所说的精微物质之一。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肾藏真阴而寓元阳,只宜固藏,不宜泄露,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本病多以脾肾不足,肾虚失于封藏,精气外泄,脾虚不能统摄精微,精气下泄则可出现蛋白尿;肾病多虚证。故古今医家皆于肾无实证之说,而以肾虚失藏作为蛋白尿发生的根本病机。血尿在肾脏疾病中也较常见,血也是人体所必需的精微物质之一。血尿出现在肾病早期,以实证多见,因情志不畅、内郁化火或过食辛辣、肥甘之味而致内火旺盛以致热破血行溢于脉外均可见血尿;血尿出现在肾病晚期多为虚证,多因久病及肾,肾阴亏虚,虚火内生,灼伤营阴而破血于脉外导致血尿,临症时应根据症候辩证。

中医理论认为,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枢机病变关乎开合,对太阳,阳明都有很大引影响,枢机不利则水道通调失司,气机郁滞,邪气留恋,症变多端。故调节枢机便可调节升降出入,小柴胡汤作为少阳病的主方,取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等药,和解少阳,攻补兼施,升降并用,可平衡阴阳,安和五脏。慢性肾病病程日久,多正气亏虚易感外邪,最易涉及少阳,以至正邪抗争,枢机不利,出现少阳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玉屏风散有益气固表止汗而御风邪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蛋白尿,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益气生血、利尿消肿的作用。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玉屏风散合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肾病蛋白尿、血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方药:黄芪、白术、防风、柴胡、黄芩、太子参、半夏、甘草、芡实、金樱子、益母草、山药等;临症时如尿潜血明显加白茅根、小蓟、仙鹤草等凉血止血药;如尿蛋白明显则加蜈蚣、全蝎、五味子、莲子等。

中医认为脾肾亏虚,运血无权,帅血无力可致瘀血阻络,在临床上早期瘀血征象常常不明显,可只见面色晦暗不泽,舌暗不鲜,典型者可表现为腰部或小腹刺痛,痛有定处且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再临床治疗时,如见以上瘀血诸症之一,便可将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均可得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常用泽兰、益母草、丹参、红花等活血通络药,而不用三棱、莪术、水蛭、蠓虫等破血之品,以免患者因体弱正气不足用破血之品而耗伤正气。

        4小结

小柴胡汤乃少阳病证之主方,有和解少阳的独特功效,且有变通、兼理多经它脏之功,其所治病种之多,病症之繁,它方概莫能及,这一点从其主旨及或然证上可见一斑。诚如《伤寒论》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点破了小柴胡汤功效繁多的特点,为灵活用其治疗内、外、妇、儿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希望文章涵盖之小柴胡汤作用机制能启发诸位医家灵活运用本方,取其精髓,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处方。总之,中医治疗疾病讲求辨证论治,只要辩证准确,发依证立,方随证选,用药精准,掌握标本缓急的治疗大法,均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黄芩;清热;解毒

中图分类号:P0.82.7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8-1597-02

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归草部山草类,列为中品。说文“芩”作“莶”,为其色黄,故名,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主产于东北、华北地区,以山西产量最多,河北承德质量最好。主要分子芩和枯芩两大类,常以子芩条长、质坚,色黄为佳,枯芩为次。但根据不同的药用,也可酌情使用枯芩质轻上行清肺火。黄芩药性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主要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效,归肺、心、胃、肝胆、大肠经。在这些功效中,清热泻火解毒是其基础功效,根据不同的药物归经可治疗各脏腑的火热疾患,并与不同的药物配合使用达到不同的效果。泻火解毒可理解为泻火和解毒两重内涵。泻火之意即清泻实热,按药物的归经可清肺热,心脑之热,脾胃之热,大肠之热,肝胆之热。毒的含义在中医理论中较为广泛,有火热之毒、药毒、虫毒、以及疮疡肿毒等;近年一些现代的医家还认为有浊毒、癌毒、糖毒等,常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致病邪气。现就其泻火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中的应用评述如下。

1 清肺热

黄芩,性苦寒,善清泻肺热,除上焦之热。李杲言:“黄芩,味苦而薄,故能泻肺火而解热,手太阴剂也”。凡肺中有火而致咳嗽发热者,兼可用之。

1.1 治疗肺热咳嗽 黄芩主要入肺经,在肺热咳嗽的治疗上尤其擅长。据《本草纲目》记载,李时珍曾病肺热咳嗽,“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几废,六脉浮洪,服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月余日剧”,一味黄芩汤而愈。在《丹溪心法》中亦记载有一味黄芩组成的清金丸,用以清热止咳。另外,还有许多以黄芩为主要组成的方剂,如芩半丸《医学入门》,由黄芩和半夏两味组成,清热化痰。小黄丸《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在上方基础上加南星一味,加强化痰之效。清肺汤《杂病源流犀烛》,由五味子、五倍子、黄芩、甘草等分组成,治疗肺热久咳及失音。在《濒湖医案》中还用黄芩和百药煎、橘红、甘草配合定嗽化痰。

1.2 治疗肺痨咳嗽 黄芩与百部、丹参配伍组成芩部丹《方剂学》(上海中医学院编),能清泻肺热、活血抗痨。用于肺痨咳嗽,颧红潮热,盗汗倦怠,形体消瘦,干咳胸痛,少痰无痰或痰中带血。

1.3 预防猩红热 据庞俊忠在《临床中药学》中记载,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每日用黄芩9g,水煎后分2~3次服,连服3天,共观察用药1577例患儿,结果表明有较好的预期效果。

1.4 酒渣鼻 痤疮 酒渣鼻和痤疮是皮肤疾患,肺与皮毛相表里,肺经实热亦可导致此病的发生。在《寿世保元》中载有清肺抑火丸治疗此病,主要有黄芩、黄柏、前胡、栀子、桔梗等组成。《外科正宗》还说“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兼血热郁滞不敢所致,内服枇杷叶丸,黄芩清肺饮”。另有三、牛黄解毒片、银花解毒汤中含有黄芩,可治疗痤疮等疾病,可能与痤疮丙酸杆菌对黄芩敏感有关。

现代研究表明,黄芩具有较好的抗菌和消炎及解热功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清肺热治疗肺系疾病的原因之一。

2 清心脑之热

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火热之邪容易蒙蔽清窍,导致神明惑乱。黄芩不仅善清肺热,在心脑有热毒时也是一味良药。临床上如安宫牛黄丸、清开灵等。清开灵注射液就是传统治疗温病的名方安宫牛黄丸删减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醒脑开窍之功,广泛运用于温热疾病的治疗。该药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中医院急诊科的必备急救中成药物,主要成分是用猪、牛、羊胆酸代替天然牛黄,用水牛角代替犀角,其他成分有黄芩、海珠母、栀子、板蓝根、麝香、冰片、薄荷。清热解毒显著,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现代研究表明,黄芩的活性成分黄芩苷具有脑保护作用。

3 清肝胆经之热

3.1 治少阳寒热往来 黄芩和柴胡相配,可清少阳胆经之火,退少阳寒热往来。“柴胡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黄芩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又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上焦之火,山栀可降,然舍黄芩不能上清头目”。有研究探讨柴胡和黄芩伍用的清热和抗病毒作用,结果表明,两者伍用能显著地抑制鸡胚内的流感病毒,降低肺炎病毒所致的小鼠肺指数增高和死亡率。两者伍用的方剂有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等。

3.2 治少阳头痛 少阳头痛,痛在少阳经,为偏头痛,由少阳之火上扰头部所致。在《丹溪治法心要》中记载小清空膏,用一味黄芩组成,即可治疗。临床常用的方剂还有如龙胆泻肝汤等有黄芩为组成药物。

3.3 急黄黄疸 黄疸分为湿热黄疸、寒湿黄疸和急黄黄疸。急黄黄疸由于肝胆火热太盛所致,临床所见黄色如金,病情紧急,发展迅速。临床治疗可选用余师愚所创的清瘟败毒散,由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化裁而成,用黄连、黄芩、栀子大苦大寒之品,通泄三焦火热毒邪为君,治疗火邪炽盛急黄发热。

3.4 治肝热生翳 《雷公炮制药性解》称黄芩有“去翳明目”的功效。《本草纲目》卷13引《卫生家宝方》载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末,每服三钱治疗肝热生翳。

4 清脾胃 大肠之热

4.1 治饮食积 滞脘腹满闷 饮食积滞脾胃,可郁久化热。黄芩入胃经,可清胃热。在《肘后备急方》中载黄芩、牡蛎各50g,杏仁20枚,治疗脘腹满闷。另还有三黄枳术丸(黄芩、黄连、大黄、神曲、橱皮、白术、枳实)治疗伤肉食辛辣厚味之物。

4.2 治疗积热脱肛和痔疮 积热在肠,多致泻痢,日久必有脱肛之患。用条芩为君,清热止痢,配升麻有升提之功,治疗脱肛效好。在《太平圣惠方》中载用黄芩和槐子仁治疗痔疮烦热疼痛。

5 解毒

5.1 治疮疡肿毒 在外科学中常用一些由黄芩为主要组成的方剂来治疗皮肤的疮疡肿毒,如黄连解毒汤,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以及三黄洗剂等,效果肯定。

5.2 治乳痈《日华子本草》及《本草正》中均记载黄芩治“乳痈”,《圣济总录》中用漏芦散,即漏芦黄芩各一两为末,调膏涂乳上治疗乳痈。

5.3 解药毒和代谢毒 有实验研究表明,黄芩的活性成分能减轻由四氯化碳导致的肝损伤,且有抗氧化的作用。

5.4 抗癌毒 实验研究表明,黄芩和黄芩的各种活性成分,有治疗各种癌症的作用,对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6 总结分析和展望

黄芩除泻火解毒的功效外,还有很好的燥湿和止血安胎的功效,但这些功效是建立在清热泻火的基础上的,离开了清热而谈止血和安胎,往往会适得其反。如胎动不安不是由于热扰胎胞而引起,则不宜使用,使用不当反而有坠胎的危险。

黄芩泻火解毒的功效和西医药理研究有广谱的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有关,但抗菌和抗病毒决不能等同于黄芩泻火解毒的功效,黄芩在人体内发挥疗效的方式也不仅仅是直接的抗菌抗病毒作用。所以,中药的临床应用应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否则会出现疗效不佳或毒副作用。

关于黄芩的解毒功能可以较广义的来理解。毒,是不同于痰、湿以及瘀血的一种特殊的致病邪气。黄芩具有解毒功能,它不仅能解火热之毒导致的疮疡肿毒,还能解其他的特殊之毒,如药毒和癌毒等。

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6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54-01

柴胡是伞形科植物,我国药典规定柴胡和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可以入药。在古代医书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本草求真》、《伤寒论》等均有详细记载。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和解退热等功效,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胃肠疾病、妇科疾病、肾脏疾病、肝病等,现就柴胡的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1 胃肠疾病

11 胃炎、胃溃疡 胃炎、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病,治疗后常反复发作。慢性胃炎发生于脾胃有关,脾胃素虚,内外之邪侵袭,脾脏的阳气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所致。柴胡具有升阳举陷的作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效果良好。刘方红[1]采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慢性胃炎120例,1-5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83%。叶萍[2]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胃痛100例,总有效率943%。柴胡舒肝散药物组成: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研究发现,柴胡能促进大鼠胃部上皮组织再生,促进黏液分泌,抑制胃液分泌,对抗溃疡的发生发展。杨国军[3]采用柴胡疏肝汤为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分为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胃络瘀阻型、脾胃虚寒型,治疗8周,总有效率为817%,49例显愈患者随访6个月,复发率为61%,与常规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12 肠道易激惹综合征 肠道易激惹综合征属于中医“泄泻”“腹痛”范畴,表现为腹痛、腹胀、黏液便等综合征。主要病机为风邪入侵、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司等相关。吴玉泓采用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良好。方药组成:柴胡,黄芩,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党参,制半夏,炒白术,防风。若兼神疲、乏力、纳呆等脾虚甚者,加茯苓、炒麦芽;久泻反复发作,加乌梅、补骨脂。梁红采用四逆散治疗103例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治愈63例,总有效率为922%。

2 妇科疾病

柴胡在治疗妇科疾病上普遍应用,临床上常用的小柴胡汤、柴胡舒肝散、逍遥散、补中益气汤等,均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有独到的疗效。痛经是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痛经主要原因是血行不畅,可以选用疏肝泄热的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一般调理2个周期,痛经可愈。也可采用小柴胡汤治疗,适用于因过度紧张引起的气郁化热,血行不畅的原发性痛经患者。柴胡舒肝散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柴胡舒肝散加减可以治疗乳腺增生、不孕症、高泌乳血症、经期胀痛等。严宇仙[4]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不孕症12例,治愈率达100%。小柴胡汤疏利三焦、和胃降逆、调节气机,以小柴胡汤治疗闭经、妊娠感冒、阴吹、妊娠恶阻等有满意疗效。连华敏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妊娠恶阻、产后抑郁、产后发热取得良效。妊娠恶阻药用:柴胡、党参、黄芩、生半夏、当归、益母草、拳参、甘草、砂仁、葱头。水煎服用5剂,痊愈。阴吹主要病机为气机逆乱,邪郁少阳,采用小柴胡汤加减可以和解少阳,调理气机。补中益气汤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尿潴留。

3 泌尿系疾病

中医认为,枢机不利则水道通调失司、气机郁滞、邪气留恋,症变多端。故调节枢机便可调节升降出入。临床上常用小柴胡汤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现举例说明如下:①尿路感染:病机为邪毒蕴结,气阴亏损。查玉明对本病湿热蕴结型主以本方去参、枣加导赤散治疗,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内未复发。阳治疗老年尿路感染100例,总有效率达84%。②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主要分为5型,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脾肾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主要病因是升降失调,湿毒内壅,脏腑失衡。治疗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全红[5]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4例,经过1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8528%。陈以平[6]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三焦气机失常型慢性肾衰竭,也有人采用升降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均取得良好疗效。狼疮肾炎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但是长期服用会产生肾衰竭、增加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探讨中医中药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面,柴胡皂甙的有效成分SSd,有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能够改善肾组织的病理作用,减轻肾脏炎症的发生。临床有采用小柴胡汤治疗狼疮肾炎,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激素治疗,且副作用少。

参考文献

[1] 刘方红柴胡桂枝汤治疗慢性胃炎120例[J]四川中医,2000,18(7):31

[2] 叶萍柴胡疏肝散治疗肝胃气滞型胃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4,11(2):47

[3] 杨国军柴胡疏肝汤为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J]陕西中医,2012,33(1):14-16

[4] 严宇仙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不孕症[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8):509

第5篇

煎煮

许多中药无论单用还是配伍组方,均可随着用量的大小、配伍的变化、炮制的不同和煎煮的各异,功效或有递增,或呈双向性,或表现出功能的多样性。

剂量大小不同,功效不同

同一味药,用量大小对其功效有极大的影响。

黄连、龙胆草,1~2g小量应用,能清热健胃,增进食欲;3~6g则燥湿、泻火、解毒;大剂量应用则败胃,引起胃肠道反应而恶心呕吐。

甘草1~5g应用,起调和诸药作用;5~12g,温胃、补中、解毒;若用30g以上,有类似激素样作用。

桂枝汤中,桂枝和白芍的用量相等,起和营卫解肌的作用;桂枝加白芍汤中,白芍的用量比桂枝多1倍,则治疗太阳病误下,转属太阴,因而腹满时痛。

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三方均由厚朴、大黄、枳实组成,因为三方中三药的用量、君臣佐使地位变化,证治各异。

小承气汤以大黄为主,功能泻热通便;厚朴三物汤,以厚朴为主,功能行气消胀;厚朴大黄汤,以厚朴、大黄为主,功在开胸泄饮。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用量大于其他药味1倍有余,用在透邪;在逍遥散中,用量与各药相等,用在疏肝;在补中益气汤中,用量甚微,主要起升清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对利尿和血压的作用,剂量不同,功效相反。黄芪的利尿作用,用量在20g以内明显,30g以上趋于抑制。另外,对血压的改变,用量在15g以内可以升压,35g以上反而降压。

人参对血压的影响,也与黄芪类似,一般剂量有兴奋和升压作用,较大剂量则起抑制和降压作用。

川芎小剂量能收缩子宫,兴奋心脏;大剂量则使子宫麻痹,心脏抑制。

配伍不同,功效不同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大多以复方的形式出现,而同一种药在不同的方中因配伍不同,发挥的功效也不同。

升麻在升麻葛根汤中与葛根配伍,表现为发表透疹作用,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头痛以及麻疹初起,疹发不畅;在清胃散中与黄连、生地等配伍,清热散火解毒,用于治疗胃有积热所致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在补中益气汤、升陷汤及举元煎中与人参、黄芪配伍则表现出升阳举陷的作用,用于中气虚弱或气虚下陷诸证。

麻黄汤中桂枝与麻黄配伍起发汗解表作用,治疗风寒感冒;温经汤、桂枝茯苓丸中与当归、川芎、桃仁配伍,温经活血、逐瘀消癥,治疗月经后错或闭经不潮以及经行腹痛、腹部癥块等证;与羌独活、威灵仙配伍,则表现为祛风寒通络作用,治疗风寒阻络引起的痹症;与茯苓、泽泻、白术配伍表现为助心阳、温化水饮的功效,治疗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证。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和黄芩、半夏配伍,能使侵入于半表半里的外感之邪出表而解,起和解少阳的作用;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中和白芍、枳壳、香附配伍,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中和黄芪、党参、白术等配伍,能引清气上行而治疗清阳下陷所致诸症,起升举阳气的作用。

薏米仁配伍车前子、泽泻、茯苓利水祛湿;参苓白术散中配伍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燥湿;苇茎汤中配伍冬瓜子、桃仁,清热排脓;配伍威灵仙、防己、羌独活,舒筋利关节,缓解痹痛。

蛇床子配伍仙灵脾、肉桂、山萸肉温肾阳,暖子宫,治疗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等证;配伍苦参、黄柏,燥湿、杀虫、止痒,治疗顽癣、湿疮及女阴痒。

天花粉配伍生地、麦冬、石斛,清热生津,治疗热病伤津;配伍瓜蒌、白芷、贝母,清热解毒,排毒消肿,治疗痈疮。

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不同

许多药物在炮制前后或用不同炮制方法,可使药物本身的成分和性味发生变化,其功效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生姜具有发散风寒、和中止呕的作用;姜汁则辛温而润,治疗噎膈反胃;生姜皮则和脾行水;干姜则性辛热,温中回阳,散寒化饮;炮姜则性苦温,长于温经止血,适于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及腹痛泻痢;煨姜则主要长于和中止呕,但比生姜而不散,比干姜而不燥。

牡蛎生用,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消瘰疬;煅用则敛汗、涩精、止白带。

荆芥生用为散风解表药,炒炭则减其辛散之性而增止血功能,成为治产后血晕及子宫出血的止血药。

地黄生用甘寒凉血,养阴清热;蒸熟用则甘温补肾,滋阴填精;酒制后主补阴血,且借酒力行药势,通血脉,滋补而不腻;生地炭入血分凉血止血;熟地炭补血止血,治崩漏等血虚出血诸证。

薏米仁生用偏于清热利水除湿,炒用则偏于健脾止泻。

大黄生用泻下力猛,适于急下存阴;蒸熟则泻下力缓,适于年老、体衰须用大黄者;酒制则泻下力弱而活血作用较好,宜于瘀血证及不宜峻下者;炒炭则偏于止血,而泻下力很小,多用于大肠有积滞的大便下血。

石膏生用则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煅后熟用则敛疮生肌止痒。

黄柏生用主泻实火、燥湿,用于治疗足膝痿软无力,小便赤黄等症;而酒炙后主泄上焦之火,治疗口舌生疮及头面部病患;盐炙后主降相火滋肾水,治疗阴虚盗汗、梦遗滑精等症;蜜炙则主泄中焦之火,且不伤脾胃,用来治疗五心烦热等症;炒炭后苦寒之性大减,增加了收涩之性,则偏于止血,用于治疗痔漏、崩漏不止等症。

蒲黄生用活血化瘀止痛,炒炭后性涩偏于止血。

葛根生用发表解肌透疹,煨用则升阳止泻。

煎煮方法不同,功效不同

同一味药,因煎煮方法如火候和时间不同而临床功用亦有很大的差别。

生大黄入汤剂,后下或用开水泡服,泻下力宏,而久煎泻下之力大减。

利用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治疗夏季感冒暑湿的表证不宜久煎,而利用其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则要浓煎。

白附子入汤剂煎服取其燥湿化痰,祛风止痉作用,治疗风痰壅盛的抽搐或口眼歪斜;熬膏则取其解毒散结作用,外用治疗毒蛇咬伤及瘰疬痰核。

大多发散药和芳香药的煎煮,要求用武火迅速煮沸数分钟后改用文火略煮即可,若久煎则致香气挥散,功效大减;而补益滋腻药物则要求煎煮较久,为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否则药力不完全,达不到补益作用;而贝壳、甲壳、化石及矿物药入汤剂则要先煎久煮,否则药中成分不能充分溶出,功效也大打折扣。

附子、乌头的煎煮应先煎30~60分钟,否则不但起不到药物应有的功效反而有中毒之虞。

第6篇

【关键词】 柴胡; 煎剂; 柴胡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lose the changes of saikosaponins between Radix Bupleuri and its water extract by HPLC fingerprint technology. MethodsThe HPLC fingerprint was performed on a Hypersil C18 column (250 mm × 4.6 mm, 5 μm) with gradient elution of Acetonitrile - Water [0 - 70 min:Acetonitrile - Water (22∶78) (50∶50)], the flow rate was 1.0 ml·min-1,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set at 30 ℃, and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10 and 252 nm. ResultsNine peaks which did not exist in Radix Bupleuri were found in its water extract. ConclusionFurther research should be carried on the nine new components appeared in the water extract of Radix Bupleuri to explain the functions of Saiko.

Key words: Radix Bupleuri; Water extraction; Saikosaponin; HPLC; Fingerprint

已有报道指出,柴胡在煎煮过程中皂苷类成分存在结构的转变[1],但是人们在柴胡的提取工艺研究当中,往往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这种转变的发生,如碱性溶剂提取[2]、低温浓缩[3]、渗漉等[3],上述措施虽然提高了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的转移率,却导致了人们对柴胡煎剂中的皂苷成分,即转化的成分,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煎剂作为传统中药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医药理论建立的基础,对于煎剂中成分认识的程度决定了人们对中医中药认知的程度。基于此,我们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首次对柴胡煎剂中皂苷类成分的全貌进行了研究,并与药材中的成分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揭示中药柴胡的功效奠定基础。

1 仪器与试药

Waters 600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Empower色谱工作站,KQ-50DB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METTLER-AE 240型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公司)。柴胡药材(洛阳嵩县、山西太原、辽宁沈阳、河北承德)购于洛阳关林药材市场,经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王忠东教授鉴定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的干燥根。乙腈(迪马公司,色谱纯),屈臣氏蒸馏水,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天津南开大学化工厂),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1 柴胡煎剂中皂苷类成分[4]取适当粉碎的柴胡药材20 g,10倍量水煎煮2次,1 h/次,趁热过滤,合并滤液,水浴浓缩,最后定容至50 ml量瓶中。取2.5 ml上述浓缩液(折合生药材1.0 g),上样于装有10 ml大孔吸附树脂的层析柱,进行动态吸附,待吸附完毕后,先用体积分数为5% 的NaOH 水溶液50 ml洗脱,弃去;然后用水洗脱至流出液为中性;再用体积分数为30% 的乙醇溶液50 ml洗脱,弃去;最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160 ml洗脱,收集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洗脱部分,于水浴上浓缩至干,用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定量转入10 ml量瓶中,经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即得。

2.1.2 药材中皂苷类成分[5]取柴胡药材粗粉1.0 g,精密称定,置于具塞三角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5%的氨性甲醇溶液50 ml,浸润30 min,超声1 h,用甲醇补足至原重,静置,吸取上清液25 ml,置于蒸发皿中,于水浴上浓缩至干,用甲醇定量转移至5 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经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即得。

2.2 色谱条件[6]大连伊利特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 水, 梯度洗脱 [0~70 min, 乙腈- 水(22:78) (50:50)]; 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10,252 nm;进样量20 μl。按照此色谱条件得各供试品溶液色谱图。见图1。

2.3 稳定性实验取洛阳嵩县柴胡药材适量,按照“2.1”项下方法制备各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6,8,12 h进样,记录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柴胡药材及其煎剂的各主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无明显变化,RSD分别为0.58%~1.13%,0.32%~1.21%(210 nm)和0.65%~1.50%,0.23%~1.45%(252 nm)。说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之内稳定。

2.4 精密度实验取洛阳嵩县柴胡药材适量,按照“2.1”项下方法制备各供试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记录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柴胡药材及其煎剂的各主要色谱峰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无明显变化,RSD分别为0.33%~1.39%,0.56%~1.55%(210 nm)和0.70%~1.93%,0.51%~1.43%(252 nm)。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5 重复性实验取洛阳嵩县柴胡药材适量,精密称定,按照“2.1”项下方法制备各供试品溶液6份,记录色谱图。结果表明,柴胡药材及其煎剂的各主要色谱峰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为0.62%~1.01%,1.13%~2.38%(210 nm)和0.63%~1.36%,0.86%~1.83%(252 nm)。说明重复性良好。

a 柴胡煎剂 (210 nm);b 柴胡药材 (210 nm);

c 柴胡煎剂 (252 nm);d柴胡药材 (252 nm)

图1 柴胡煎剂及药材的指纹图谱

2.6 样品测定取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洛阳嵩县、山西太原、辽宁沈阳、河北承德),分别混合均匀,按照“2.1”项下方法制备各供试品溶液,并记录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比较其煎煮前、后的皂苷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发现煎煮后出现了大量药材中不含有的色谱峰。结果见表1。表1 柴胡煎煮后指纹图谱中色谱峰的变化“*”表示该峰煎煮后消失;“**”表示 该峰为煎煮后新生成的色谱峰3 讨论

结合文献[5]及表1可知,柴胡煎煮后柴胡皂苷a(44.08 min)的含量大为减低,柴胡皂苷d(59.04 min)完全消失。同时,在252 nm 波长下出现9个新的色谱峰(13.98,18.19,26.08,30.92,37.55,44.21,46.21,49.98,57.71 min)。

煎煮后新出现的9个色谱峰其紫外图谱相同,见图2。提示新生成的柴胡皂苷的结构母核中均含有11,13(18) 共轭环外双键结构。

图2 新生成色谱峰的紫外图谱

在测定时通过多波长下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发现252 nm波长下的图谱可较好地反映柴胡煎煮后新生成的成分,因此检测波长除了选择柴胡皂苷常用的210 nm,同时还选择了252 nm。

对于柴胡的药理研究,绝大多数的文献均是关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7,8],而关于其它类型柴胡皂苷的药理研究较少。本实验的结果表明,柴胡汤剂中含有大量的其它类型的柴胡皂苷,对于该类成分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揭示中药柴胡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刘密新,吴祝平,杨成对,等.中药复方中柴胡皂苷A和D的LC/MS/MS研究[J].质谱学报,2000,21(3):77.

[2] 邬科芳,倪力军,张立国.不同提取工艺对柴胡中柴胡皂苷a含量的影响[J].中成药,2006,28(8):1230.

[3] 黄成钢,马春晖,朱海燕,等.一种皂苷类成分的医学用途[P].中国专利:CN 101062046A,2007-10-31 .

[4] 王胜春,李晓玮,王俊琴.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胡及柴葛颗粒中柴胡皂苷D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5):262.

[5] 林东昊,茅仁刚,王智华,等.23种国产柴胡属植物中柴胡皂苷a,c,d含量的RP - HPLC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2004,24(5):479.

[6] 李 军,姜 华,石任兵,等.四逆散不同配伍对柴胡皂苷b1、h提取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55.

第7篇

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口服药物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转化、代谢。因此肝脏更容易受到药物毒性损害。如果肝脏患了病,用药就更需要慎重了。很多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虽经多年的休息治疗,却长期迁延不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乱服药所致肝脏损伤。

伤肝药物大“搜捕”

西药最为常见的伤肝药物有:

①抗生素类,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大环内酯类药,如红霉素、螺旋霉素等。

②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保泰松等。

③降糖药物:优降糖、拜糖平等。

④心血管用药:异搏定、安搏律定等。

⑤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更生霉素、环磷酰胺等。

⑥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镇静药苯巴比妥等。

⑦抗甲亢药物:他巴唑、甲亢平等。

除西药外,某些中药对肝脏也是有损害的,如:

①易导致急性肝炎的:如何首乌、老虎节、蜈蚣粉以及金不换、白屈菜等。

②抗风湿中药: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苍耳子等,表现为中毒性肝坏死。

③杀虫解毒药:如千里光、川楝子、贯众、及己(四块瓦)、藤黄等。

④治疗皮肤病的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如克银丸、消银片、消银1号汤剂均有过肝损害病例报告。长期服用复方青黛丸也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⑤软坚散结、化淤的中成药:用于治疗乳房肿块,甲状腺瘤或甲状腺肿,子宫肌瘤等肿块治疗的中成药均属于此类,可能引起肝损伤。相关药物有增生平、百消丹、华佗再造丸、大活络丹、疳积散。

⑥柴胡制剂:包括小柴胡冲剂、柴胡口服液、柴胡滴丸等中成药。中医认为柴胡有劫肝阴的副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柴胡的原浆毒作用有关,一般不宜长期服用。含有柴胡的逍遥丸也有导致肝损伤的报道。

如何防止药物伤肝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哪些药物会严重损害肝功能。除了以上我们列举的药物以外,在服用药物之前,还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如该药对肝功能有损害,一般都会在说明书中注明。对于这些药品,慢性肝病患者应尽量少用或用其他药物代替。非用不可者,可短期或交替使用,定期检查肝功。联合用药时,需要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肝损害的叠加作用。

如果已经因为用药而发生肝损害,应该立即停用已知或可疑的药物,减少活动。同时尽快到医院就诊,最好把近期服用的药物带到医院,便于医生寻找病因。

中药治疗肝病有优势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1988年上海甲肝爆发时慢性乙肝重叠甲肝感染的病死率仅0.05%,而在美国,相同疾病的病死率达到11.7%,是中国的234倍!这一数据悬殊的对比充分说明:肝病的治疗优势在中国!

对于肝病治疗,国外多采用外源性的免疫物质进行免疫干预,这类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给肝脏带来了一定的损伤。这是因为肝脏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所有药物都要在肝脏内分解代谢。一些毒副作用较大的西药,必然加重肝脏的负担,反而会损害肝脏。

第8篇

关键词:“柴芩”注射液;柴胡皂苷A;黄芩苷;HPLC

中图分类号:R284.1;O65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9-4776-03

“柴芩”注射液是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自主研制的纯中药注射剂,由小柴胡汤中的核心药对柴胡和黄芩两味中药配伍而成。本制剂能“清透半表之邪和清泻半里之热”,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扶正祛邪之功效,临床可用于急性热性病的进行期,以及伴有发热病的一般性胃病、胃肠障碍等症[1-3]。为了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有效地评价其内在质量,本试验根据“柴芩”注射液的提取工艺、临床功效和有效成分[4,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定量检测了柴胡皂苷A和黄芩苷的含量,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黄芩苷对照品(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15-20815);柴胡皂苷A对照品(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77-200406);甲醇、磷酸(色谱纯)均购于科密欧化学试剂厂;“柴芩”注射液(20091228-20091230)由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药学实验室制备。

1.3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1.4 液相色谱条件

1.5 样品处理

1.5.1 柴胡皂苷A供试品的制备 分别量取3批“柴芩”注射液(091228-091230)以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柴胡皂苷A供试品;并按处方制备不含柴胡的阴性对照品,按照柴胡皂苷A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不含柴胡皂苷A的阴性样品。

1.5.2 黄芩苷供试品的制备 分别量取3批“柴芩”注射液(091228-091230)各1 mL于5个100 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0.45 μm滤膜过滤,取续滤液作为黄芩苷供试品溶液;并按处方制备不含黄芩的阴性对照品,按照黄芩苷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不含黄芩苷的阴性样品。

1.6 标准曲线的绘制

1.6.1 柴胡皂苷A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吸取柴胡皂苷A对照品溶液2、4、6、8、10、12 μL进样,HPLC检测。每个浓度设3次重复,以柴胡皂苷A对照品含量(x)为横坐标,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6.2 黄芩苷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取吸取黄芩苷对照品溶液1、2、4、6、8、10 μL进样,HPLC检测。每个浓度设3次重复,以黄芩苷对照品含量(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法的选择性

分别吸取柴胡皂苷A对照品、“柴芩”注射液和不含柴胡皂苷A阴性样品溶液各10 μL进行分析。在柴胡皂苷A检测色谱条件下,柴胡皂苷A的保留时间为8.342 min,供试品保留时间与对照品保留时间一致,阴性样品中没有发现干扰测定“柴芩”注射液中柴胡皂苷A的成分,结果见图1、图2和图3。再分别吸取黄芩苷对照品溶液、“柴芩”注射液和不含黄芩苷阴性样品溶液各10 μL进行测定,在黄芩苷检测色谱条件下,黄芩苷的保留时间为9.725 min,供试品保留时间与对照品保留时间一致,阴性样品在对照品色谱峰相应位置上无吸收峰,表明对测定无干扰,结果见图4、图5和图6。

2.2 标准曲线

2.3 精密度试验

2.4 稳定性试验

吸取柴胡皂苷A和黄芩苷供试品溶液各10 μL,分别在0、2、4、6、8 h进样,测得柴胡皂苷A峰面积RSD为1.81%、黄芩苷峰面积RSD为1.82%。结果表明供试样品在制备后8 h内稳定。

2.5 重复性试验

2.6 加样回收率试验

2.6.1 柴胡皂苷A的加样回收率 吸取1 mL柴胡皂苷A对照品溶液(0.48 mg/mL),60℃下烘干,残渣分别加入10 mL已知含量的样品溶液(091228)中,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进样10 μL。HPLC检测,连续6次,测定柴胡皂苷A的峰面积。结果显示柴胡皂苷A的平均回收率为102.60%,RSD为0.95%。

2.6.2 黄芩苷的加样回收率 吸取2.5 mL黄芩苷对照品溶液(0.46 mg/mL),60 ℃烘干,残渣分别加入5 mL已知含量样品溶液(091228)中,超声溶解后再吸取1 mL加入100 mL容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进样10 μL。HPLC检测,连续6次,测定黄芩苷的峰面积。结果显示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100.55%,RSD为1.69%。

2.7 样品含量测定

取3批注射液(091228-091230)按“1.5”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每批平行制备3次。吸取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按上述两个色谱条件分别进行测定,并计算各样品中的柴胡皂苷A、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见表1。

3 小结与讨论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药制剂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制剂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制剂,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中国未来开拓国际医药市场的优势项目[8]。由于中药注射液成分的复杂性,使得对其质量控制难度较大。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注射剂在确定成分含量的药味时,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药方功能,选择多指标、多成分制定测定项目,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制定出合理的限度指标[9]。但就《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收载的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存在不完善、可控指标少甚至根本没有含量的测定的问题[10]。

高效液相色谱法已广泛地应用于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评价当中,通过指纹图谱的含量或比例,能有效控制样品的质量,确保中药注射剂工艺的科学性和质量相对稳定[11]。“柴芩”注射剂由柴胡和黄芩两味中药组成,因此选择其药效成分柴胡皂苷A和黄芩苷共同作为其质量控制指标,进行HPLC定量检测。由于两种成分吸收波长不同,且在注射剂中含量差异大,柴胡皂苷A则直接以原液进样,而黄芩苷需在稀释100倍后进样,故将二者分别检测。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HPLC法测定“柴芩”注射液中柴胡皂苷A和黄芩苷的含量,方法可行、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有效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谢东浩,蔡宝昌,安益强,等.柴胡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63-65.

[2] 黄志军.黄芩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12,24(3):61-61.

[3] 许 刚,谢 鸣.柴胡—黄芩药对保肝作用有效部位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2.

[4] 孙秀萍,张 宁.柴胡解热的物质基础、机制及影响因素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4):345-346.

[5] 李倩楠,葛晓群.黄芩苷及黄芩复方制剂解热机制研究进展[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35(5):342-343.

[6] 谭 珍,黄婉锋,张 柳.SPE-HPLC法测定小柴胡片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5):511-512.

[7] 石 莹.HPLC测定小柴胡汤丸中黄芩苷的含量[J].中成药,2007,29(7):23-25.

[8] 周超凡,徐植灵,林育华.中药注射剂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4):2094-2096.

[9] 张淑云.中药注射剂质量问题浅议[J].山东中医杂志,2002, 21(8):498.

第9篇

【摘 要】 王中琳教授运用自拟经验方眩晕宁方治疗眩晕病风痰上扰证,疗效显著,现举治验医案一则,以利于通道论治此病有所参考。

【关键词】 眩晕宁方;眩晕;风痰上扰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70-01

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1],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王中琳教授从医执教近30年,熟稔中医古籍经典,临床遣方用药善于运用经方组合加减。其中,眩晕宁方是王教授根据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成的经验处方,由小柴胡汤合泽泻汤加天麻、钩藤、仙鹤草组成,主要治疗证属风痰上扰的眩晕病,于临床应用每获良效,现举验案一则报道如下。

宗某,女,69岁,2016 年 1 月4日入院。患者5日前因感冒引起头晕,入院症见:头晕,与位置变化有关,行走不稳,向右侧偏斜,头重脚轻,有踩棉感,伴见恶心呕吐,发病至今呕吐5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双侧耳鸣,无天旋地转,无视物不清。心慌,腹痛腹泻,口苦,口舌干燥,纳可,眠差,大便3~4次/日,小便少。舌质暗淡,边有齿痕,苔白,脉沉滑。诊为风痰上扰,宜和解少阳,化痰熄风。处方以眩晕宁方加减:柴胡15g,黄芩15g ,清半夏9g ,党参9g ,泽泻30g, 生白术12g ,茯苓30g ,天麻15g ,钩藤30g ,仙鹤草30g ,白果6g ,川贝母(捣碎) 9g,浙贝母15g, 防风12g ,甘草6g ,生姜6片 ,大枣5个(破皮)。水煎服400ml,每日一剂,早晚温服,先服3剂,头晕改善,腹泻即停,口苦减轻。后以此方加红景天30g,共服15剂,患者头晕未再发作。

按:此案属风痰上扰证。《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小柴胡汤为治疗少阳病的主方,眩晕,乃少阳主证,由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所致。该患者常年劳作,忧思竭虑,以致脾气虚弱,所谓“脾为生痰之源”,木火化风挟痰上扰以致此病。方中柴胡、黄芩清解少阳经腑之热,并能疏理肝胆气机,为和解少阳之主药;清半夏、生姜化痰和胃降逆止呕;党参、炙甘草、大枣补中益气,以助少阳枢转之力,除此以外,尚可杜绝少阳之邪内传之势。《金贵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泽泻汤虽仅有两味,但功力专猛,不可小觑。泽泻利水而不伤阴,白术补土健脾以制水。重用茯苓增强健脾化痰之功。肝胆相关,故配以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仙鹤草为民间治疗眩晕病的验方,其有补虚之功效,此处大量使用,有滋水涵木之效。方中加用白果,即银杏,现代药理研究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2]。选用防风,正如《神农本草经》中所言:“防风,味苦温。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烦满”,有平眩熄风之功。方中使用贝母,王教授别有卓见,其认为,贝母有开郁之效。《素问・至真至要大论》:“诸气愤郁,皆属于肺。”方中使用贝母开肺气,能起到畅达一身气机之功效。后加入红景天,补气活血,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3]。总之,本方组成体现了中医经典对眩晕的认知,故临床应用可获良效。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6.

[2]张红梅.天然药物银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4,35(3):41-46.

[3]关鑫.红景天的临床功效与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2):14-18.

(收稿日期:2016.04.15)

第10篇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大柴胡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itis,AP)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常见急腹症。该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应用中医学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笔者根据中医学理论,采用大柴胡汤辅助治疗26例急性胰腺炎,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1年1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制定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1996年第二次方案)[3],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16~88岁,平均年龄53.5岁;病程最长2周,最短1.5小时。临床症状:均为上腹或全腹疼痛,如刀割样或针刺样,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腹胀,腹膜炎体征阳性;部分患者伴有发热、黄疸或休克;舌苔多为黄腻,脉象弦滑数。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常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同时抑制胃酸及胰液分泌,给予胃肠外营养,静脉应用抗菌药物(多选用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和甲硝唑联合应用),部分休克患者同时给予抗休克治疗,纠正有效循环血量,对胰外器官损害者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对腹腔渗液多者经腹壁穿刺置管腹腔灌洗。

2.2 治疗组:除以上处理外加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基本方:柴胡、黄芩、赤芍、法半夏、枳实、桃仁、木香(后下)各10g,败酱草、大黄各20g,炙甘草12g。水煎服,每日1剂。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B超提示胰腺正常,无并发症出现;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胰腺炎症尚未完全消退;无效:病情无变化,转手术或死亡。

3.2 治疗结果:治疗见表1。

治疗组26例除2例出现并发症转为手术治疗外,均获治愈;患者经治疗后72小时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腹痛、腹胀等自觉症状缓解,体温下降;治疗后7天复查血淀粉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本组患者服用中药剂数3~14剂不等,平均每人服用中药6.8剂;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3天,谷丙转氨酶升高者皆在10天以内恢复正常,21例发烧病人,平均退烧为3.5天;治疗过程未发生死亡病例。

对照组24例在治疗过程中1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7例转手术治疗,余获治愈。两组患者经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双侧P=0.035,有统计学差异。

4 典型病例

朱某某,男,35岁。2003年6月15日就诊。症见:两日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腹痛,呕吐,腹部刀割样疼痛,偶有两胁放射痛。查:血清淀粉酶780U/L,血白细胞25×109/L。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遂转入我院。入院体查:体温39℃,患者腹肌紧张,右上腹压痛,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数。除西医常规处理外,予大柴胡汤加减,方药:柴胡、黄芩、桃仁、木香(后下)、枳实、赤芍、法半夏各10g,炙甘草12g,大黄、败酱草各20g。水煎内服。24小时后,腹部疼痛减轻,继服上方3剂,余症消失,血清淀粉酶及血白细胞指标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5 体会

我们认为急性胰腺炎属中医“腹痛”范畴,其辨证应为中焦实证。本治疗组中患者多因食伤脾胃导致中焦气滞血瘀,从而引起腹部剧痛,血瘀而化火导致脾失健运,胃气上逆产生恶心和呕吐;此外,因湿热入肝、胆经而引起黄疸。正如张仲景《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中云:“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治疗组26例患者多数在应用大柴胡汤12~24小时内即出现排气排便,并且腹部症状明显减轻,有效地促进病情向良好的方向转归,说明该方有促进肠蠕动和肠排空的功效。我们认为,此方除通其里实外,亦具有健脾理气,降逆止呕,活血化瘀,清热利胆的作用。方中炙甘草健脾和中,枳实、木香、柴胡行中焦之气滞,赤芍、大黄、桃仁活血化瘀通络,法夏降逆止呕,黄芩、败酱草消脾胃中之湿热而利胆。诸药配伍达到了行气活血,从而收祛瘀止痛的功效。近年来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通里攻下的大承气汤及活血化瘀的中药对

减轻胰腺的炎症反应、改善胰腺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状态及全身微循环具有确切的效果。其机制是发生急性炎症反应时,通里攻下等中药能维持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的相对稳定,抑制过度炎症反应,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平衡[4]。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认为大柴胡汤能促进肠道动力,显著减少SAP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缩短病程,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6 参考文献

[1]张圣道,雷若庆.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争论、进展和发展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22.

[2]徐志鹏,,陶杨,等.中医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06,24(1):42-43.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996年第二次方案)[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

第11篇

    中药学是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及药学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学习方剂学和临床各科的基础课。但由于中药品种较多,内容包括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教学中存在内容多、易混淆、难记忆和枯燥乏味现象。通过多年教学体会,应用对比记忆法,收到理想效果。现介绍如下:

    1药名相似中药的对比记忆

    在中药中有些药名相似而功效又不完全相同的药物可用对比记忆。如羌活与独活都能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常相互配伍应用,主治风湿痹证。其中羌活善于祛在表在上之风湿,治上肢风湿痹痛;独活善于祛在里在下之风湿,治下肢风湿痹痛。再如白术与苍术均有健脾燥湿之功,白术则以健脾为主,多用于脾虚之证;苍术以燥湿为主,多用于湿盛之证。又如白芍与赤芍,白芍具有养血敛阴,缓急止痛之功,而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效。诸如此类的还有黄连与胡黄连、柴胡与银柴胡、石决明与草决明、川贝母与浙贝母等。

    2功效相似中药的对比记忆

    有些中药的功效和临床主治存在某些共性,又各有特点,也可用对比记忆法。如辛温解表的麻黄与桂枝都能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麻黄多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而桂枝还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再如陈曲、麦芽、山楂“焦三仙”,都有消食健胃之功,常相互配伍应用,而麦芽善消面食积兼有回乳作用;山楂善消肉食积兼有活血祛瘀;陈曲善消肉面混合食积。又如黄芩、黄连、黄柏“三黄”,相同点是性味苦寒,作用相似,均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之功,不同点是黄芩偏清上焦热,善泻肺火,兼有安胎作用;黄连偏清中焦热,善泻心火,兼除心烦;黄柏偏清下焦热,善泻肾火,兼退虚热。其他诸如龙骨与牡蛎、龟板与鳖甲、昆布与海藻、三棱与莪术、乳香与没药等。

    3药材来源相同,入药部分不同的中药对比记忆

    有些中药药材来源于同一植物,由于入药部分不同其功效也不完相同,有的甚至完全相反。如以桑树为例,其叶名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肝目之功,其枝名桑枝,具有祛风通络之效,其根皮名桑白皮,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功用,其果实名桑椹子,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作用。再如当归能补血调经,是治妇科病证的常用药,而当归身以补血为主多用于血虚证,当归尾以破血为主多用于血瘀证,全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可用于血虚兼血瘀而致的妇科病证。又如麻黄与麻黄根同出一种植物,其茎枝是麻黄,有发汗解表作用,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其根名麻黄根,具有止汗功效,主治表虚自汗出。两者功效相反,临床应用不能相互替代。

    4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不同的中药对比记忆

    同一种中药,因炮制加工方法不同,功效也就不一样,也可用对比记忆法。如蒲黄生用具有活血祛瘀之功,而炒用则有收敛止血之效。再如地黄生用具有清热凉血生津之效,经炮制后名熟地黄,而有滋阴补血之功。又如姜,鲜姜生用,特点是走而不守善治表寒;干姜特点是能走能守善治中寒;将干姜炒制后名炮姜,特点是守而不走善温下元。这种对比记忆方法还可例举很多,可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水平以及课时的多少,灵活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解决中药教学过程中枯燥乏味的弊端,调动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并且可加深学生对中药功效和应用的记忆和理解。

第12篇

普兰店市中医院皮肤科 辽宁省普兰店市 116200

【摘 要】目的:评价枇杷清肺饮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 年-2012 年部分门诊患者,男 72 例,女48 例。采用枇杷清肺饮加味,早晚空腹热服。10 天为一个疗程。结果:痊愈90 例,治愈率75%,显效15 例,占12.5%,有效10 例,占8.3%,无效5 例,占总有效率95.8%,P<0.05。结论:枇杷清肺饮治疗痤疮临床收效较佳。

关键词 痤疮 ;中医药疗法;枇杷清肺饮

痤疮相当于中医的粉刺,粉刺是一种以颜面、胸、背等处见丘疹顶端如刺状,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主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中医文献中又称“肺风粉刺”、“面疮”、“酒刺”俗称“青春疙瘩”,“青春痘”。临床特点是:丘疹,脓疱等皮疹多发于颜面、前胸、后背等处,常伴有皮脂溢出。多见于青春男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外科学第9 版,李日庆、何清湖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第6 版《皮肤性病学》教材,主编张学军。西医诊断为痤疮,中医诊断为粉刺。主要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证粉刺,证见颜面潮红,粉刺焮热,疼痛,或有脓疱,伴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薄黄,舌红,脉弦滑等[1]。

1.2 临床资料

治疗的120 例均为2007 年~2012 年部分门诊患者,男 72 例,女48 例。年龄18~30 岁。平均24.5 岁。病程<1 年 45 例,1~5 年60 例,>5 年15 例。

1.3 治疗方法

枇杷清肺饮(《外科大成》)[2] 加味,由疏风宣肺清热中药组成。处方:枇杷叶25g,黄连15g,桑白皮25g,黄柏15g,生甘草5g。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5g 泻热通腑;若兼有脓疱,热毒炽盛者酌情加黄芩15g, 地丁15g, 公英15g, 金银花15g 等清热解毒药;伴有痒者加蛇退10g,蝉蜕10g 以增强袪风之力;疹色深加紫草10g,白芷10g,僵蚕10g,茯苓10g;瘀血者加丹参20g,赤芍15g,川芎15g,桃仁15g;若月经不调者加夏枯草20g,益母草20g, 柴胡15g, 牡丹皮15g, 栀子15g,红花15g;若疼痛者加元胡20g,香附20g,白芍20g;若皮疹难消者加生龙骨10g,生牡蛎10g;若睡眠不好者加人参5g, 合欢皮20g, 夜交藤20g; 每日1剂,每剂头煎加水1500ml 温火煎30~40 分钟,取汁400ml,二煎加水1000ml 温火煎25~30 分钟,取汁300ml,两煎混合,早晚空腹热服。10 天为一个疗程。

2 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

痊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退。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未愈:皮损和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2.2 治疗结果

痊愈90 例,治愈率75%,显效15 例,占12.5%,有效10 例,占8.3%,无效5 例,占4.1%,总有效率95.8%,P<0.05。其中1 个疗程痊愈20 例,2~3 个疗程痊愈60 例,>3 个疗程痊愈10 例。

3 讨论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皮损属于中医学粉刺。面鼻属肺,丘疹色红,乃肺经风热熏蒸,蕴阻肌肤为病机。 因此中医学多认为痤疮的治疗应该清热燥湿、清肺泻火。

方中枇杷叶具有清肺之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黄柏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疗热毒疮肿。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为泻肺清热之品,生甘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热毒疮疡。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症状予以不同用药。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大黄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若兼有脓疱,热毒炽盛者酌情加黄芩,蒲公英,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伴有痒者加蛇退,蝉蜕。疹色深加紫草,白芷,僵蚕,茯苓等凉血增白之中药。瘀血者加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等活血化瘀之中药,其中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散瘀止痛之功效。若月经不调者加夏枯草,益母草,柴胡,牡丹皮,栀子,红花。夏枯草具有清热泻火,散结消肿之功效,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清热解毒之功效,与柴胡,牡丹皮,栀子,红花合用调经效果明显。研究显示,益母草和白花蛇舌草能够抑制体内雄性激素分泌,且能够同时抑制皮脂腺异常分泌[1]。研究进一步显示,野以及黄岑均有抑制体内炎症,抗击体内变态反应和抑制体内细菌生长和的效用,尤其是能够抑制体内的痤疮丙酸杆菌[2]。本组研究显示,接受枇杷清肺饮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超过了95%,说明该种中医药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少痤疮患者的皮损,提高治疗效果。若疼痛者加元胡,香附,白芍。若皮疹难消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生龙骨具有收湿敛疮,生肌之效,生牡蛎具有软坚散结之功用。若睡眠不好者加人参,合欢皮。人参具有安神益智之功效,合欢皮具有解郁安神之功效。通过疏风宣肺清热调节,同时嘱患者调节情绪,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手搔抓挤破以免炎症扩散。因此临床收效较佳。

参考文献

[1] 刘权威. 痤疮的中药外治进展[J]. 中医外治杂志,2012,21(2):48-49

[2] 姚帆, 徐惠波. 中药野抗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29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