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三分钟演讲材料

三分钟演讲材料

时间:2022-04-24 17:25: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分钟演讲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三分钟演讲材料

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课前三分钟演讲;口语训练;新课标;作用

吕淑湘先生指出:“撇开语言(口头语)教文字(书面语),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则说:“不善听未必善读,不善于说未必善写,故应当一把抓。”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对教材的内容起到很好的补充和拓展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也注意到学生说话能力的弱化问题。上课时,发言的同学不多,偶尔只几个同学发言也是说话支支吾吾,吐字不清晰。如果将两个知识水平相当的人放在一起,当然是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受青睐;期期艾艾,语不达意的则会淘汰在一边。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

由此可见,强化小级学生“说”的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是势在必行,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目前小学教学现状,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说话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巧妙地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的作用

所谓“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指上语文课的头三分钟时间由一名学生上讲台所作的说话训练。不要小看这短短的三分钟时间,利用得好,利用得恰当,它的作用可真不少!

1.创设氛围,增加自信

刚开始开展演讲活动时,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大部分学生上台都是扭扭捏捏,说话支支吾吾,甚至闭口不言。我就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创造轻松的表达氛围,克服学生可能的胆怯与自卑,激发“讲”的热情,最终实现从“要我讲”为“我要讲”的转变。

课前三分钟的演讲,这是学生锻炼的好机会,特别是一些胆小的孩子,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错过了许多锻炼的机会。而课堂演讲与上课不同,它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在课外准备,孩子有了准备,就有了信心。

经过一个学期课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尝试,发现了很多益处,其中从学生个体成长而言,最大的收益就是,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同学们在老师面前不敢说话的矛盾不是很突出了,以前结巴的现象也没了,胆子也大起来了,话语也流利了许多。

2.训练语言,提高表达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配角,是指导者、是听众,或者说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演讲者、演员,虽是短短的三分钟,但他们要把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活动:查找资料、组织文字、熟记于心等,因此,课前演讲是系统而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

通过这“三分钟”口头表达,让他们讲、说,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评、议的合作互动方式,通过肯定优点,指出问题,让其取长补短。评议的内容有语言流畅、自然,普通话流利,表达生动,有感情,仪容仪表得体、大方。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说话表达的内容不再泛泛而谈,空洞乏味。

3.丰富知识,促进积累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的生活,大量的课外阅读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又可以使学生广泛地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也只有多阅读,多积累,才能激发学生说的灵感。通过课前演讲,让全班学生增长见识,培养信心,提高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为了台上那短短的几分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演讲的材料,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而启发了同学们的心智,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4.积累素材,助力写作

刚开始开展演讲活动时,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只是有几个较大胆外向的同学主动要求出来演讲,而且还是带着讲稿在读。这个阶段,我积极首肯这些同学的发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议。经过几次课前小演讲后,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开始被调动起来。为了台上那短短的几分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

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人每学期写作文八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总是不甚明显。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生要想三分钟演讲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演讲前要组织好材料,查阅资料,选择摘抄。因而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做好选择性阅读和选择性摘抄的前期工作,不能应付,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方法尝试

我们认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课前三分钟如何指导学生,使他们讲的内容丰富而有意义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按顺序进行,需有序而行

每天的语文课在预备铃响过后,按学号编排,由一名学生来到讲台上演讲,然后根据这名同学的演讲,由学生或老师做简短的讲评。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从自由演讲逐渐发展为命题演讲。

内容可讲所闻所见所感。这样经过大半年的训练,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有不少家长跟我反应,自己的孩子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每轮到自己演讲,都会认真准备。所以,我基本不用为这项工作操心,每天的值日生会把下一天的发言名单板书在黑板上,只要预备铃一响,学生就会主动走上讲台,认真地开始演讲,并且基本上能控制在正式上课铃响前后完成。

2.依内容进行,需有感而发

针对学生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言之无物,无真情实感,专门进行讲说训练,如何说出真情实感,重方法的讲解,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然后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有感而发。

(1)展示名言警句。

在课前三分钟演讲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于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学生在发言的同时,不但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作为听众的同学也受益匪浅。

(2)童话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通过讲童话故事或成语故事,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听的人和讲的人都有收获。既积累了知识,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赏析优美文段。

宣读自己在课外精选的百字短文。内容不限,形式不限。诗歌、幽默小品、小故事、新闻、精彩片段,或者自己和同学写的日记、小练笔、作文等,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文段都行。这一安排,在不经意中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诵水平,又丰富了习作的材料。

3.应鼓励为主,需引导鼓励

要求学生脱稿,以求对所说内容的消化吸收。那种任由学生低头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只能助长演讲走向形式主义。演讲后的评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起到辨明事理、画龙点睛、给讲说者以鼓励等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讲说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这样既可以使演讲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听者深受启发,在以后的演讲中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

教师应当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争辩或补充,对于讲得好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进行表扬,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4.活跃课前氛围,让学生自由发挥

在讲的内容、形式以及其后的评论方面,教师都要极力创造宽松的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鼓励发表不同见解。老师以身作则,带头点评,然后请同学们参与点评,使学生不再有拘束的感觉,自由自在发挥。

为了调动全班演讲的积极性,每过一个阶段,请全体学生投票,评选出周冠军、月冠军,并在学期末进行一次最终的讲故事比赛,最终评出学期总冠军。并赠上好书一本以资鼓励,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一门综合艺术,融听说读写诸训练为一体。利用课前三分钟,我班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陈红霞;如何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J];林区教学;2005年03期

[2]申明月;课前三分钟演讲──口语训练的新尝试[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1998年02期

[3]尹小燕;;新课程标准下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05期

第2篇

关键词:教学活动;语言技能;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开始了对语文教学课前三分钟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前三分钟教学活动的作用

课前三分钟的教学活动有着独特的幽默性和趣味性,并且能让学生完全参与其中,无形中增长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前三分钟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也有很大的帮助。一次成功的演讲、一次精彩的朗诵在给别人以享受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强烈的自尊与自信。我们班有一个性格内向、腼腆胆小的女孩子,在教师和学生的鼓励下走上讲台时,面红耳赤,不敢看人。我就让她拿着稿子念,结果由于她读得相当好,得到了学生热烈的掌声。后来,她再上讲台时已没有了往日的恐惧。

课堂三分钟可以成为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学生相互交流与协作的契机,还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各种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如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可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前三分钟的形式

课堂三分钟需收集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还需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以下几点是我自己一些比较成熟的形式。

1.古诗词鉴赏,培养高尚的语文情趣

课前,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首自己喜爱的古诗词,在每堂课前轮流抄写到黑板上,上课时进行介绍分析。有大家熟悉的唐宋名家名作,也有鲜为人知的美词佳句。王维、孟浩然清新闲适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雄浑高远的边塞诗;一曲曲哀婉凄切的清照词;一首首激情洋溢的稼轩词,在学生的口中娓娓道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一些学生在介绍作家生平时别出心裁,穿插一些名人轶事,更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2.讲成语故事,增加词语的积累

为了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常见的成语,我在课前三分钟还开展了讲成语故事活动。先让学生寻找搜集,如有广为流传的“前无古人”“味如鸡肋”“两袖清风”等,也有一些“东食西宿”“举案齐眉”“作舍道边”“含饴弄孙”等对其含义不甚了解的成语。通过故事形式,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成语的来龙去脉,更便于记忆和掌握运用,增长了知识。

3.推荐一本喜爱的书

开设“推荐一本喜爱的书”这个栏目,可以推动学生阅读面,开阔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有些作品如《简·爱》《家》《花季雨季》等,不只一次地被学生推荐介绍,引得其他学生争先恐后一睹为快。

以上几种形式可以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在内容、语言表达、表情等方面逐步提高要求,也可以把“新闻联播”“故事接龙”“人生AB剧”等形式搬进课堂。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项活动均评分设奖,让学生也参与打分。这样一来,学生真有一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劲头。由此,活动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三、课前三分钟的操作流程

我根据不同的课堂,操作的流程也不尽相同,但大致上有以下的几个步骤。

课前:教师提供活动内容学生课下收集材料形成自己的意见或观点形成书面的材料。

课堂:学生在讲台发表自己的观点找两个学生进行品评教师做简短的总结。

课后:演讲的同学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材料修改后的材料上交,作为今后的作文材料形成班级资料库,以备为今后作文创作服务。

第3篇

关键词: 新课标 课前三分钟 语文能力

一、什么叫“课前三分钟”活动

“课前三分钟”活动,就是在学习本堂课内容之前,利用一段极短的时间安排一些内容,通过背诵、演讲或讨论等形式,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学的内容,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活动。要求“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当众展示”。此活动是学生语文学习方式与方法转变的新路子,是新课程提倡的全新教学理念在教改实践中的执行和落实。既有学习形式上的转变,又有学习内容上的创新。此活动,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了教师主宰一切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呈几何形式递增、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日益显露出它的局限性。“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强于弟子”这一古训,在今天显得尤为正确。因此,现在,以教材为主线,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日益被提倡。“课前三分钟”就是此模式的较好体现。

二、“课前三分钟”活动的特点

1.符合新课标中教学“三个维度”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关注、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同时强调:“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评价和过程中评价”。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前三分钟”活动,由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且“单独展示和讨论完成”,因而,既能发现学生的才智和潜能,又能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找出不足”。使学生在训练中,在耳濡目染中“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了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耗时少,内容丰富,收效大。“课前三分钟”活动,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既不冲击授课内容和授课时间,又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阅历、好恶和条件收集资料。演讲内容不限,或背诵,或演讲,或现场发挥,或展示才艺。低年级段的学生可以简单地背诵一首古诗或一首儿歌,完整地讲述一件家庭或学校中发生的一件小事,高年级段的学生或现场习作,或对某一件事发表评论。但要有感而发,不无病。演讲内容不限,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然,内容不限也不排除根据班级和学生实际,偶尔来一次命题演讲或即兴演讲,这样可以调节气氛,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这样,“集思广益”,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日积月累地从多层次、多角度积累了知识。“群策群力”,有效地开辟了“语文第二课堂”。实践证明,讲台并非只是教师完成文本教材,完成教学任务的舞台,也是学生展示才能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利用讲台讲自己的生活,讲自己的认识,讲自己的创造,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把思维潜能发掘出来,把情感抒发出来,把说和写作能力培养起来,“课堂三分钟”活动会起很大的作用。

3.寓教于乐,贴近儿童“积极参与,喜爱展示”的心理。“儿童的天性是好动”,“他们乐于观察周围的一切,并不自觉地把这一切在自己幼稚而聪慧的头脑中加工,且时时地在发问和行为中把疑问和思考的结果表现出来,他们有着充分的参与一切活动的热情,在活动中有强烈的展示自己和获得别人认可的渴望”。“课前三分钟”活动正为儿童的这种“渴望展示”创造了一个平台,为“得到认可”提供了机会。他们一旦“接受了任务”,便会投入极多的精力、倾注极大的热情精心准备、表现,以便博得老师的认同和同学的赞许。“课前三分钟”着实是创设“寓教于乐”最佳氛围的一种好的尝试。

4.改变了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机制。现在的语文教学,评价机制是“一张试卷定终身”。在对教师的年终考核中,也是把成绩放在首位,为了有个好成绩,一些教师使尽浑身解数,根本谈不上对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新大纲提出“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并重”,从而把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置于一种动态的背景下予以全面完整的科学关照。新大纲提出的对学生的评价则立足于“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将有利于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运用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己最宝贵的创造力,使他们“审美情趣、文化品位、道德素养和思维品格”都得到和谐、健康、全面的升华,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

三、“课前三分钟”活动的作用

1.最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应必备的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文明、和谐”的交流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听与说”的心理素质。学生为了完成“课前三分钟”的任务,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一旦“面向全体,当众展示”时,就往往带着极大的心理负担。实践证明,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本已准备充分的材料,忽然在头脑中一下荡然无存,头脑一片空白;或话不成句、颠三倒四、口头禅频出、手足无措、语无伦次、垫话频现。使听者感觉不简洁,无条理,一头雾水。这些都是学生不良心理素质的体现。学生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及时引导、鼓励,几次之后,学生的不良语速、语态等都会有明显的改变,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教学研究》中说:“听是人们(尤其是学生)直接获取信息,求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听觉感知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基础”,“听的训练能提高交际能力,增强基础学力,开发智力”。“课前三分钟”活动正是基于这种要求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

3.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前三分钟”活动中,学生们既然要参与,就会广泛地涉猎。根据自己的条件,挖掘自己手中的资料,在搜集中整理,在挖掘中积累,在对比中筛选,在竞争中运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热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培养了情趣。

4.学生在活动中有独立性,便于个性的发挥,培养了创新的精神和完善的人格。由于“课前三分钟”活动,对于学生有着“课外任务课内完成”,对于老师有着“课外任务课内检查”的特点。所以,学生在选择内容时,会“量身定做”地准备,“认真努力”地完成。这样,无论在内容的选择上、准备的过程中、表现的形式上,都充溢着个性。“不能比别人差”的心理会促使学生积极地、独立地完成。这样,就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限度的发挥。从标题的拟定、题材的翻新到主题的升华,都会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令人耳目一新。

四、开展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课前三分钟”活动,对于辅助和促进教学的作用是巨大的,但要注意几个误区。第一,要把活动和检查复习区别开来。检查复习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它检查的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程度。而“课前三分钟”则是学生对新知识的挖掘和探索,是对课外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是语文第二课堂的开辟。所以,内容要新。第二,要循序渐进,要求要适度。“课前三分钟”活动,虽然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也是建立在教师的要求和指导基础之上的。为了使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根据班级和学生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从而使学生活动有目标,有成就感。第三,要以鼓励为主,多发些闪光点,强调内容的求异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口头表达;朗读;问答;演讲;比赛

一、中学生口头表达现状

一直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大多会写不会说,想说又不敢说。很多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口齿不清,表意含糊,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一些同学由于缺乏必要的说的训练,而产生自卑的心理,不敢在公众场合讲话,怕出洋相,遭人耻笑。所以,常常有同学在讲台上“怯场”,还未开口就满脸通红,紧张得手足无措,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得一干二净。这些都是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的表现。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简单归纳如下:

1.朗读

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2.问答

这也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说”中学,在“说”中提高。

三、课前三分钟演讲

既然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那么,“说”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为此,我们可以安排一些以说为主的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们说的能力。课前三分钟就是一个很好的活动。

课前三分钟是指导学生在这三分钟内进行听说能力的有序训练,与阅读、写作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

课前三分钟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讲故事、说笑话、选读美文、评论时事等等。

每次一人发言,两到三分钟。然后让一至两名学生简评,最后教师适当点评。

课前三分钟是我每节课前必做的一个活动项目,同学们都非常支持,大家都积极准备了上台发言的材料,虽然有的同学上台难免紧张,但准备的材料之翔实,内容之精到,往往能博得阵阵掌声。

有的同学叙说古今故事。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童话寓言、轶闻趣事,都是讲述的题材。

【课堂案例】(一位同学的发言片段)

这是一个故事,故事梗概是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爱护着自己的女儿,但女儿并没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母亲,等到惊醒时,母亲已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后悔不已的女儿痛哭着向死去的母亲忏悔。忏悔自己曾经的任性,无知和不懂事。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看到不少同学低下了头,眼中闪着泪花。我想,他们读懂了这个故事中女儿的心,更读懂了母亲的心,我相信,他们也一定能读懂自己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课代表走下讲台时,雷鸣般的掌声久久回荡在教室里,我感慨万千,学生能成人,一个大写的人,这是做老师的最大欣慰,我想,我的学生们渐渐长大了……

课前三分钟这一活动,重新燃起了同学们表达的欲望,树立了他们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组织各种比赛

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影评、书评、辩论会等。要求学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要有起伏,抑扬顿挫,表情、手势也要恰当配合,以增强说话的感染力。在进行这些训练方式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创造良好的语境,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课堂案例】

有一次班会,我就在班内同学之间举行了一次小型竞聘比赛。竞聘时,学生不仅需要准备一个精彩的竞聘演说,提出明确的岗位规划,还要准备几个形式多样的节目,如:诗歌朗诵、说笑话、唱歌、相声小品等,以此来赢得同学们的支持。竞聘者要随时准备应对竞聘同个职位的同学的挑战,双方需进行竞赛,通过几轮比赛,最终确定各班委职位的人选。

在竞聘场上,我首先按流程,请同学轮流发表竞聘演说,竞聘者个个激情飞扬,充分展现了个人的风采,让我看到了他们不一样的一面。

最精彩的部分自然是为争夺同一职位而进行的表演比赛上,同学们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使出了浑身解数,展开了一场场唇枪舌剑的辩论,上演了一个个让人捧腹大笑或引人深思的精彩节目。整个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结束了大家还意犹未尽,沉浸在活动氛围中。此次活动产生了我班的班级管理团队,而且此团队刚诞生,我仿佛就看到了班级如铁的凝聚力,因为班干成员都是让班内成员十分信服的人。

通过这样一个班级竞聘活动,我不仅组建了班级管理团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同学们的胆魄,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举多得的做法。

通过朗读、提问对话、课前三分钟、各类比赛等集体活动,得到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最明显的情况是,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合作意识增强了、表达能力提高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班队活动中,学生都乐于表现自己的亮点,展现自己的才华,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加了自己的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这一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把各自所知道的知识讲述出来让大家听,使同学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增加了许多知识,无疑这也应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表达能力得到了加强。

综上所述,培养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仅是教学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口头表达能力是人应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作为教育者,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任,培养出真正适应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安,王海燕.新编教师口语表达与训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的今天,其主流地位和作用将会愈加凸显。能否准确纯熟地使用英语,特别是交流和演讲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在校大学生今后的就业问题以及能否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大学生尤其迫切需要在不断的锻炼、比较和竞争中,注重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英语水平,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自身的发挥之地。

二、活动目的:本次由学习部举办的信息学院英语演讲比赛,旨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口语水平,以及提供一个可以展现自我,激励他人的舞台,并且加强在校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活动细节:

1、活动时间地点及参赛人员:

初赛 : C317 11月4日晚六点半

决赛 : C317 11月10号晚六点半

参赛对象:山师信息学院所有学生

2、.组委会成员:

宣传部:海报设计,活动前期宣传。

记者站:记录活动现场情况,带相机,人员2~3名。

自律部:维持现场秩序和处理突发事件,人员4~5名。

女生部:负责礼仪方面,选手颁奖。人员4名.。

学习部:指挥和安排整个活动进程。所有成员。

3、活动流程:

初赛:

亮出自我

2分钟以内有创意的自我介绍(有新意,印象深刻,要求感情丰富到位,发音清楚准确,语速适中,控场能力强。)

.“词汇王”争霸场

每位参赛选手五道词汇分析填空题,每题答复限时10秒,积分制。

决赛:

.“PPT英语口语show”(满分100分)

幻灯片主题可以为人物,风景,建筑,大事等感兴趣话题,由选手自定。支持原创,即相机手机记录身边事,或激动或批评或感悟,难忘等,结合英语配讲。酌情加分。

.即兴演讲(满分100分)

十六位晋级选手随机自选多媒体屏幕所示十六道题号中一道(此为不同主题的情景题问答形式),30秒现场准备时间,口头英语表达观点,三分钟时间上限。

要求:观点新颖,发音标准,语速适中,语体正确,切忌汉式英语表达。

.秀出风采(100分)

英文秀艺前提下或歌曲或诗朗诵或情景模拟口语对话或其他。由选手自定。

如果是情景模拟对话要求至少两人,时间适当,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有启迪意义。

评分标准:(表格我另作,先内容)

初赛:

一、亮出自我

1.主题内容(30分)

主题突出,思想感情健康向上,材料充实,结构完整。

2.语言表达(25分)

发音准确,表达流畅,富有情理,有感召力。

3.综合形象(20分)

仪表大方,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能与听众产生互动,上下场执意、答谢:

二、词汇积分制,满分25分,每道五分。

决赛:内容 30% 语言 35% 台风15% 时间 5% 脱稿 10% 亲友团5%

1、内容:(满分30分)

2、语言:(满分35分)

3、台风:(满分15分)

第6篇

在高中外语教学中巧用网络,提高英语口语表达帮助学生对英语产生并保持浓厚兴趣,真正达到英语作为交际的目的。

在高一到高三的英语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培养对英语的浓厚兴趣,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丰富多彩的资源,坚持用课前两到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阶段:“自由演讲”式

一、老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

高一的学生初次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讲话,需要勇气和胆量。俗话说:“Good beginning is a half of success.”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

二、向学生宣布进行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是:

1、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尽可能演讲自己写的围绕某一主题的一段话,也可以录用平时摘抄的好的英语片段。

2、所讲内容不限,只要是积极健康。

3、用标准英语,声音响亮,让每位同学都能听清。

4、每节课原则上是一课一人,按学号轮流。

5、每人脱稿演讲时间不超过三分钟,不少于一分钟。

6、同学上台时,大家鼓掌欢迎。讲完后,无论讲得怎样都应报以掌声。结束后,老师作简要评分,并给予发音、语调等方面纠正。

高一阶段的自由演讲由于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兴致很高。可准备的材料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内容相当丰富。因此,从学生演讲的内容看有self-introduction,my family,my favorite song,foreign food,the Tang poems, the war of the worlds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高一阶段是口语训练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存在差异,演讲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那些胆量小、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不仅要及时鼓励,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每次讲话结束,老师评定分数时,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经过这一阶段的练习,绝大多数同学消除了胆怯的心理,对每课一讲的训练产生了兴趣,特别是每节英语课上都有可能出现新奇的演讲内容,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但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就锻炼口语来讲,还只能是量的积累阶段。只有逐步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到口语训练的必要,训练才能真正达到目的,逐步形成为英语素质。

第二阶段:“命题演讲”式

“命题演讲”是“自由演讲”基础上的提高,它符合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求知愿望和心理要求,也是使课堂口语训练活动深入下去的必然趋势否则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这一阶段我采用两种训练方法:

第一种是以科代表为首,由各小组长、学习委员和同学代表组成“命题小组”,负责出演讲题目。每次演讲后,由老师指定一名学生进行评分,并于课前向学生公布。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快速构思、列提纲、打腹稿,语言要连贯、流畅、严密。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他们的爱好、年龄、兴趣、水平等都很接近,演讲的学生一般不会感到困难,大都能较好地扣题展开,而且讲得有声有色。出题的学生,出于荣誉感、责任心,平时特别留心观察生活,了解同学的生活情况、性格特点,看书看报也勤了,思考的问题也广了。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学们在准备过程中互相竞争,各显神通,大大挖掘了自身的潜力。学生出的题目丰富多彩,有生活气息,有时代感。如:my dream and health,father and son,low carbon life, cheating in examination,a training class or private teacher necessary? A computer can’t replace the teacher……

第二种是根据所学课文,由老师临时命题,学生稍作准备,当堂演讲。这种形式的演讲,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归纳和总结,使某一局部的内容扩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时给某个情节加个结尾,有时扩充某个内容,有时从课文中整理出一个故事。

学生要完成这个训练,不仅需要熟知课文,还需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想像力。这种演讲的命题可以是多角度的,如讲授the highlight of school life时,老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出一个演讲题目。如:your highlight of primary school。在学习basketball这篇课文时,可以出Yaoming这个题目。这类口语训练方式不仅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与高一阶段的要求、内容相比,难度明显增大。但只要老师使用正确的手段及时引导,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完成这项训练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经过高二阶段的练习,同学们的兴趣更浓,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演讲的水平普遍提高。此项课堂活动,使学生大面积地活动起来了。口语训练成了知识、能力、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而且寓心理素质教育于英语教学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其英语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第三阶段:“即兴演讲”式

这一阶段是在前面两个阶段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具体做法是:由老师任意指定一名同学上台即兴演讲一至三分钟,不再受命题的制约.并由一名同学对讲话同学的讲话内容、结构、语言、仪态等方面加以评论。要求充分肯定长处、指出不足,也可作必要的补充。教师作适当评点。

第7篇

论文摘要: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英语实训,在大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时,更要大力开掘校内实训,这是在现有条件下尽快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高职英语校内实训主要是在多媒体的应用,英语俱乐部、英语角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以及举办英语夏令营活动等方面进行挖潜,发挥出通行做法的潜在作用。

校内实训基地是指设在校内的,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实践训练场所。高职英语教学涉及听说读写译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校内实训基地能实现普通课堂无法完成的能力训练。尤其在经济落后地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尤为重要,它不仅应该成为学生的训练场所,还应该成为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的培训基地。

一、建立多媒体情节模拟实验室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置身于良好的语境中。教学内容新颖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前提条件,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效地实现了这一切。采用多媒体英语教学,结束了单一文字教学局面,可以图、文、声、形并茂地传授知识,可以看到生动的视觉背景,听到高质量的英语和音乐。

在多媒体情节模拟实验室中,选择英语实训材料是一个重要问题。在选择材料时,可根据经济落后地区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而确定。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基础较差,但有很强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甄选那些难易程度中等,比较容易掌握,而且贴近日常生活的内容,如日常商务英语、日常英语会话等。如果学生今后的就业要求他们掌握一些和自身专业有关的英语内容,教师可选择那些范围涉及广泛,和高职专业有关且难度较浅的资料,如英语谈判基础等。如果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用到一些日常生活用语,日常生活需要的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要甄选那些接近生活的实训内容,如腾讯qq、msm等聊天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全真实的日常语言环境,还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外语电台来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利用搜索引擎选择英语精读与泛读材料,发送电子邮件与国际笔友进行交流等。

二、举办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等活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英语俱乐部、英语角等活动都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实训的互助平台。在校内创办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以英语为学生之间交流的媒介,把来自天南地北互不相识的学生聚在一起,不仅让他们在温和、愉悦的氛围中结下深厚友谊,也在交流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并且英语能力会在实际运用中得到提高。在举办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活动中,以下问题应引起注意。

1、持之以恒

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是一个长期活动,不易坚持。若偶尔举办一二次很容易,但如何使之形成习惯,持之以恒并且办出自己的特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程。为了保证活动次数和质量,教师应该在每个学期的开学之前就确立好这个阶段所有活动的具体时间,并且有一个明确的构想,并做出详细的活动计划,这样就可以在整个学期严格按照既定目标实行,使学生和教师都没有逃离的理由。

2、合理安排时间

在繁忙的日常学习中,很多学生已经把自己的时间排得很满,因此英语角活动不应举办太频繁,一周一次为宜,而且应选择在周末课程比较轻松的时间。英语俱乐部则可安排为一个月一次,并做出详细的活动计划,这样就可以在课余时间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在简单的交流中提升大家对英语的使用能力。

3、保持新鲜感

每次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活动应安排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教师或外教,也可以从外校聘请一些教师来与学生交谈,这样就可以保持活动的新鲜感,使学生有兴趣参加这样的活动。英语角活动中应该请外教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外国朋友来与学生进行对话,发现并改正学生英语发音的不准确和偏差,使学生的英语口语更符合国际化要求。在不断的交流和讨论中,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会因为学习技巧、方法的得当而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

4、精心策划活动内容

在每次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话题的选材中,要找那些贴近生活、易于交谈、相对热点的话题。在英语角活动中,还应适当根据形势的需要而安排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谈,有据可依,如就业问题、影视动态、新闻热点等。在英语俱乐部活动中,可让学生表演一些英语短剧等。

三、举办夏令营活动

英语夏令营是传统的夏令营活动之一,其所设计的英语学习课程,旨在丰富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课外生活,拓宽学生英语学习的视野,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导学生改进英语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高职学生的全面素质。在举办夏令营活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夏令营的地点和时间

夏令营地点的选取应采取就近原则。因为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学生经济条件一般,太远的地点并不适合他们中的大多数。时间应选择在假期,这样既可使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参加,也可使学生在假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2、夏令营内容的设计

夏令营活动中,要求参与人员进行英语自我介绍和英文小故事的讲解。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培养参与成员的胆量,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显现出真我风采。另外,还要安排一些新颖、有趣的英语活动。

3、与外界合作

第8篇

一、筛选内容

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应在学生有限的时间内背诵最典范的语言材料。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背诵品位高、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的文章和诗词。首先,根据教材要求,选取名段进行背诵,要求人人过关。其次,从以下内方面来选材:第一,先秦诸子的名句名篇,唐诗宋词的名篇名句和等名人诗词;第二,短小优美的散文;第三,报刊的上精粹作品。

二、统筹时间

可利用每天的早读时间进行背诵,也可利用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进行背诵,还可利用节假日进行背诵。

三、遵循规律

1、如果背诵的材料是语段,可采用积累式背诵法进行背诵,即逐句识记,由一句而两句,由两句而三句。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按句子的顺序记忆,比较准确、牢固。

2、如果背诵的材料是整篇文章,可采用纲要填充式背诵法进行背诵,即先理解全文大意、结构、关键词句,由此建立全文的纲要,然后再充实细节,识记全文。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借助于少量的包含很多信息的文字符号,联系其内容,从而增强记忆的效果。

3、如果是巩固性背诵,可采用反复式背诵法进行 背诵,即开始背诵间隔的时间应短一点,以后再逐渐延长,直到记忆准确、牢固。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通过不断的巩固性背诵,及时刺激记忆的神经系统,对记忆的痕迹不断加以强化,最后达到永久性记忆的目的。

四、开展竞争

为调动学生的背诵积极性,我在班里引进了竞争机制。具体做法是:第一,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语段背诵比赛,每次限报3―5人;第二,利用课余活动时间开展成语接龙竞赛。第三,根据教材或配合学校工作,定时举行演讲比赛。对每次比赛的优胜者都要酌情在该生的常规考评中给予加分鼓励。

第9篇

“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则往往是灰色的。”我想再也没有比用实际言语与语言知识之间的对比能够更为典型而生动地说明这句格言的例子了。言语之树常青,而言语理论则绝对是灰色的。要想运用语言知识来指导一个人的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只是一些人的幻觉而已。完全有理由断言:任何一个人,包括最伟大的语言学家在内,都不是也不可能依凭词语的理性范畴和语法规则来理解和生成言语。任何一个人的实际语言能力,绝不可能主要由他在学校里或从书本上学得的语言知识转化而来。据此,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言语实践,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语感的训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成绩,何乐而不为?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景润一生致力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就是源于他的中学数学老师的一番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就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老师的话点燃了陈景润头脑中的火花,使他毕生为之奋斗,在数学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些名人名言有力地证明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大家正是因为对所学学科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才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学好语文,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浓厚,求知欲就旺盛;求知欲旺盛,学习就专心致志,就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兴致就会更高涨。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有了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本身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意识,提升其语感的过程。因为要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就不能只拘泥于课本的框框条条,而是要跳出课堂开拓视野,感悟生活,这正符合了大语文教学观“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而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无疑对提升语感大有裨益,这是一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积累语感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语感’。”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刚开学,由于要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笔者仿照魏书生老师的做法设置了“点亮盏盏心灯”的专题,让学生每天轮流先在班级黑板的右上角写上一则格言。正如魏老师所说:“我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高峰攀登。”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写得很精彩,“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自暴自弃”;“吃苦是人类的第一财富”;“你经常和什么人一起,那么,你就是什么人”等等。接着,要求学生用一句格言、警句确立自己的“座右铭”。座右铭上写清: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并贴上照片;自己要追赶的本班同学的名字;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送给这一弱点的格言;共三部分。第一部分内容起到“精神充电”作用,第二部分内容可以激发全班同学你追我赶的积极性,第三个部分更重要,是学生自我完善、实现第二个内容的最好办法。最后,笔者还开辟了“课前三分钟”栏目。在这个栏目里,我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分阶段设置一些专题,每个专题大概二个月左右,一学期两个专题,一学年三、四个专题。让学生事先做好准备,第二天上课前三分钟一位同学上台演讲自己所崇拜之人的事迹和自己的想法,每天轮流,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使学生天天受到“心灯”的照耀,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体验,提升了语感。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说说、讲讲而已,而是要求每位学生专门准备一个小本本,对别人的发言要记录,“九尺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文学习就在于积累,反复揣摩。该栏目让学生深刻理解名人名言,甚至到后来使学生自己认为自己就是崇拜的那位名人,栏目的预期效果就达到了。全班完成第一个专题后,根据高中学生逻辑思维开始增强,议论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存在很多问题:有的苦于没有材料,有时例子和论点不相吻合,更多是看问题肤浅,不深刻。笔者又设置了“惜时、勤奋、成功”等一系列专题,让学生收集这方面的典型材料三至五个,并加以连缀形成一段完整的话,第二天上课前三分钟上台演讲,出现问题教师当堂评点,效果也较好。通过一学年的实践,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而且当众表述也比开始有了很大进步,有的学生开始不敢上台发言,或胆子小、不大方、不自然。通过多次讲演这些同学也能谈吐自若,声情并茂了。一年下来学生的积累丰富,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课前激趣形式灵活多样,在开辟“课前三分钟”专栏的同时,还可指导学生课外读本的研读,背诵读本名篇、作读书札记、写读书心得,与课内学习相得益彰,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学的广泛性特点还决定了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大课堂原则。“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努力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立体式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的环境。教室里,布置了多种园地:文章荟萃园,由教师向同学提供报刊佳作,供课间休息时阅读;今日焦点栏,由教师或学生把当天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抄录在上面,拓展学生的视野;习作欣赏园,不定期张贴同学的优秀作文;书法展览园地,检阅练字成绩,促进练字活动开展。

当然,笔者还注意把语文教学活动和学生社会交往活动结合起来,高一新生进校以后,要求大家以《寄自新学校的信》为题写作文,并寄出去;开展练字活动后,要求同学人人准备五百字以上的优秀练字习作,寄给父母师长或校外友人,并且附上自己的一封短信,说明情况。平时教师也努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开放型的大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师生情感融洽,语文教师要在班集体建设中充当一个主要角色,经常深入班级,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教育对象的认可。比如文体活动,游览活动等,都是师生建立感情的极好机会,不宜错过。高一同学进校后,笔者在短期内迅速建立好《师生友好交往手册》,每人一页纸,贴上照片,写上自己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等话语。接着,与同学进行个别交谈,一下子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正如叶圣陶先生云:“教也多术矣,”不管采用怎样的方法,目的都是使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感兴趣。丰富他们的语感积累,为课内教学做铺垫,达到学生快乐地学,老师快乐地教的“双乐”学习路子,以寓教于乐。

第10篇

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的确,当素质教育已经发展成为生命教育,而应试要求仍然具有一定市场的时候;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而国民综合素质的要求日益需要与国家发展相适应的今天,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培养与塑造又遭受到各方指点与放大的情形下,如何坚守教育对提升人的生命的精神境界的信仰,成为了一个让诸多班主任困惑的选择。是成为激流勇进的弄潮儿,还是成为引领未来的“人的精神”的灯塔,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有鉴于此,在吸取了曾经举办“舌战群儒,三国论辩”辩论赛的基础上,结合如今高二(1)文科重点班的实际,开始探索实践通过演讲活动提升学生精神品质和人生境界。

一、循序渐进,逐步突破自我的心理壁障。

如何突破学生在正式场合敢于表达这第一关,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也就是让学生进行“三分钟配乐朗诵”。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文章进行朗诵,可以反映学生学生在当下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同时也可以允许学生自我创作进行配乐朗诵。关于示范效应、音乐背景、多媒体背景、讲台布置和活动主持、摄像拍照方面,我也有意地引导学生朝着有品位、正式化方向发展。

起初,学生以为就是捧书朗读而已,忽略了诵读时的情感和身体语言的配合,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些优秀的国家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诵视频,如央视2008年2009年新诗朗诵会和《不朽》等视频,让学生观察模仿、借鉴学习。

由于上个学期我推行了“月读书有感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野性的呼唤》《狼图腾》《追风筝的人》《相约星期二》《达芬奇密码》(或《观世音密码》)《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围城》以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和周国平、李泽厚、季羡林、宗白华、朱光潜等作家的散文以及《意林》《读者》《诗文选粹》等杂志,由于正在学习古代诗歌和散文,所以暂时没有推荐这方面的作品。从学生朗诵的文章来看,他们大多选择的是引导向美向善、人文情感的优秀散文,也有自我对当下的困惑和突围。

在音乐引导方面,则有意识地从网络搜寻到一些典雅优美的轻音乐,诸如卡洛儿、班得瑞、神秘园和央视“电视散文”的配乐。我们现在的教育,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而忽略了中国古代“乐教”的风化作用,因为学生中当下流行的往往是情啊爱呀的歌曲、浮躁喧嚣的打击乐,而纯音乐、轻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品味普遍不高,或者根本就是盲区。在活动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开始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不排斥高雅,而且以此开始有意识地通过音乐陶冶情操。

在多媒体背景上,我也从网上找了些唯美典雅的背景,后来又适当允许信息计算机课代表寻找一些图片并进行有选择地更换。而讲台布置上,也让当天的值日生清洁桌面,并且放置了一盆不凋零的塑料花。

在活动主持方面,放手让文艺委员徐祥凤开展。由于时间选定在周三下午的第四节自习课(同时也是教师集中会议时间)和周六下午的第四节班会课(由于教务处安排了周一下午第四节课的课程,所以只能推移)。开始的时候,文艺委员只是宣读让学生朗诵,自己站在讲台旁,后来她开始将每次五到十个学生的朗诵内容和题目进行串词,越来越朝着连贯镇定的方面优化。

在摄影拍照方面,我也有意识地培养汪雅丽、缪玉萍使用数码相机,教授一些拍摄的基本技巧进行活动资料的收集。

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每个学生都上了两到三次讲台进行朗诵,虽然大多学生仍旧不敢直面台下的同学,但在选择音乐音乐、多媒体背景和镜头前,学生们起码可以在讲台上站住了。也有表现极其优秀的,如刘露,一开始就脱稿;如李捷,也能敢用不流畅的方言讲话;如陈飞洋,用自己制作的flash作为背景深情朗诵;如许健冰,朗读自己写就的心声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学生开始倾听同学的心声,学生开始尊重同学的挑战,学生开始宽容同学的胆怯,学生开始用掌声鼓励与喝彩,学生也开始认识到活动对于自我能力培养和精神性格塑造的意义。同时,我也在观看之后,适当地在私下里对某些学生进行表现的点评和反映出的班级、个人情绪心理问题的疏导。

二、展现才华,让讲台成为学生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

经过了上个学期的打磨,开始了“三分钟演讲”的新的挑战。事先,我也向学生进行了活动安排的心理预设。虽然学生在口头上笑着叫嚷难度太大,但是我知道,有些时候,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师推动的。由于有了上个学期的铺垫,所以本学期的活动开展非常顺利,甚至出现了可喜创新的局面。

首先,在活动开展前让学生观看“复旦大学新生演讲赛”和大学生的一些演讲的视频,通过高起点让学生在一开始就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在课堂上让学生认识到演讲是我们综合能力培养和素质展现提升的重要性。当然,我没有告诉他们,我们班有不少性格内向的学生,如果仅仅通过师生谈话进行心理疏导的效果,没有用开展活动让学生自己挑战尝试来的效果更好。起点有点高,学生还是有点害怕,但是我相信他们能够做好!

这一次没有了那么多的背景设置,非常简单,只有三尺讲台和多媒体背景。面对台下的同学,面对摄像头,自己创作文稿,不允许携带稿件(除非偶尔利用文稿提示思路),可以临场发挥,时间必须在两分钟到五分钟。主持人在事先会对下一次演讲的同学公布名单,也会主动了解同学演讲地内容和题目进行串词,更会引导学生稳定气氛了。摄影拍摄的还是汪雅丽和缪玉萍。而我,学生大多已经是不太在意我是否在教室内了。

一开始,汪志强就对《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有自我独到的思考;吴莉莉就表现出睿智稳重的风范,开了一个良好的头。之后,陈影文采斐然的学思心得震撼了全班,赢得了长久不息的掌声;董海月恣肆的演讲结合着励志音乐的结尾,留下了回味无穷的遐思;徐亚文手舞足蹈的诙谐让轻松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这里有对时政的新鲜评论,这里有对经济的密切关注,这里有对军事的强烈兴趣,这里有对科技的宣传普及,这里有对文学的虔诚向往,这里有对自我的深刻反思,这里有对大家的衷心希望……到期中考试前夕,每个学生都已经演讲过一轮了。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精彩万分,但是对于他们自己,都是精心地准备,有了自我的突破;虽然还有一些同学参考别人的文章、不能脱离开文稿、不太敢面对台下同学的眼睛,但是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他们没有谁愿意认输,即使下来后脸红腿软。通过学生的演讲,我也发现了他们闪光的思想;通过学生的演讲,我也发现了他们年轻的激情;通过学生的演讲,我也发现了他们青春的困惑;通过学生的演讲,我也见证着他们成长的痕迹。

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他们已经将这项活动变成他们自己的活动了,不在是老师硬性要求的了。他们期待着,准备着,展示着,微笑着,喝彩着,鼓励着……

在一周的演讲结束后,主持人会在同学主动报名的基础上,安排一次励志歌曲学唱的活动,唱出青春的豪情,唱出一周的辛劳,唱响拼搏的号角,唱响高二(1)班的热情!有《我的未来不是梦》,有《爱的阳光》,有《奔跑》,有《年轻的战场》……

第11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第一条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理想和信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除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与能力外,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重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道德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

一、听

听,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若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会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爱国主义演讲。由学生或老师收集、精选感人的爱国故事,每天指派一名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代表,在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演讲爱国英雄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学习爱国英雄的崇高精神。

2.借助多媒体播放优美的诗文。教师从网上下载优美的诗文,在每周一节的美文欣赏课上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高尚的理想与信念。

二、说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运用调动学生“说”的手段。各种形式的演讲、辩论活动是学生自我抒发,获得爱国主义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途径一:演讲。可以由教师指定一些题目,如“我心目中的爱国英雄”“爱国英雄教育了我”等,由学生收集材料,做好演讲的准备。专门留出两节课时间,让学生代表走在讲台演讲,屈原、文天祥、这些古今英雄人物都是很好的演讲素材。在学生激情澎湃的演讲中,不仅演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全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得到升华。

途径二:辩论。如学了《木兰诗》一课后,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给出正、反论题,一个是“爱国英雄女子不如男”,另一个是“爱国英雄女子未必不如男”,交由两组学生进行辩论,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三、读

读,就是在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之中有许多表现爱国主义情感的文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或朗读,或默读,或分段读,或分角色读,在读中品析作品的内容,品味文中的感情,从而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1.读古代诗文,品爱国主义情怀。初中教材中的古代诗文,有大量写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杰出科学成就的。阅读《核舟记》,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雕刻艺人精湛的技艺,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方面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初中教材中的古代诗文,表现了一些不畏、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杰出人物。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可以让学生对唐雎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的精神加深认识,在崇敬与感动中陶冶情操。

初中教材中的古代诗文还有许多描写祖国美丽河山的。阅读《望天门山》(李白)、《望岳》(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等,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

2.读现代诗文,品爱国主义情怀。初中教材中的《我爱这土地》可以让学生品味作者艾青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沉痛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愈强烈的深沉情感;《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三个典型事例,赞扬了战士们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法国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这些作品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

四、写

第12篇

一、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1.时展的要求

只会说家乡话,难以走出家门!只会说中国话,无法面对世界!语言服务于各种各样的交际的需要。假如语言被限制在老师所教的内容和课本所介绍的知识范围内,或仅仅依靠学生已学到的语法规则,则无法实现语言的交际目的。

2.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考试成绩优异,也对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3.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听力是英语学习上的难点。在英语课堂表现方面,能够积极回答问题的只有三五位同学。课下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希望积极表现,但是怕开口、怕出错,不敢积极表现。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实践,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多个维度实现下列目标:

1)普遍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2)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交际能力。

3)活跃课堂气氛,让更多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欢乐氛围中。

2.研究内容

由于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不重视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对语用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针对自己任教班级的基本情况,我开展了课前三分钟的小活动,在不耽误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前小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3.研究的对象

以我校2011级某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效果。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四、研究过程

1.根据学生学习现状,设置切实可行的活动内容

本班级学生英语学习有一定基础,对英语学习较感兴趣,但是由于口语不好和缺乏自信的原因课上不愿意开口,不愿意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形成了英语成绩不错,但是交际能力不强的现状。针对这个现状,我设计并在任教班级开展了如下活动。

(1)课前英语报告(Report)活动:学生自由选材准备1.5~2分钟演讲报告。

1)话题贮备:为学生印刷、推荐部分阅读材料,为书写英语报告做输入准备。

2)分组分工:明确自己在活动中担任的角色。每组约4名同学,共同完成报告内容,推选代表课上发言,小组其他同学准备即兴问答的回答环节。

(2)班级自由问答:由本班两位同学对演讲内容或其他话题提出2~4个问题,由做课堂报告的小组的其他成员回答。(1分钟)

1)问题必须至少有一个与报告内容相关,确保同学们在认真听,并能够发现提出问题,实现初步交流。

2)其他问题不限制内容,但不能重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进行有效、有趣的交流,经验证明,这往往是活动的部分。

3)各学习小组针对当日的活动,撰写心得,分析得失或者感悟,把所听、所看、所感落实到笔头。

2.教师指导学生,宏观把握活动过程

教师及时分析报告中出现的任何问题,调整方案,确保课题有效实施;并把精彩部分进行书面或影像记录。

五、成果分析

通过高一两个学期的实验,获得如下实验结果。

1.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试情况

根据最近的一次成绩对比,学生英语单科成绩高分段人数增加为37人,并有多人分数英语单科名列学校前茅;优秀分数段人数增加为50人。并且测验的平均分有所提高。

2.学生在英语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多名同学对英语的自信心大大提高,能够积极踊跃地报名参加校内外的英语竞赛,并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在2013年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中,一名同学夺得全国一等奖,多名同学获得华北赛区一、二等奖。班级英语学习的氛围浓厚,并能够在交际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

课前三分钟的英语报告活动能够很好地促进师生关系,改变了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原来死生沉沉的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对所获得的知识影响更加深刻,理解领悟更加透彻。

课前三分钟的英语报告活动,能够很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从组织报告文字,到演绎报告内容,能亲历、感悟语言的魅力,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都需要靠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来完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