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

时间:2022-02-17 18:12: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

第1篇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研究表明,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初中生就开始具备各种逻辑推理能力。一项关于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结果发现,从初中一年级起,学生已具备了各种推理能力,但是不同年级间在推理发展水平和推理运用水平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初一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具备各种推理能力,但还是初步的,特别是在假言、选言、复合、连锁等演绎推理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差;初三学生的推理有了明显的发展,上述几项演绎推理的正确率已超过50%。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是我一直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探索的重点。

下面的这个方法是:学生回忆――再现历史――找出关联――归纳专题――升华主题。我就一节复习课来说明如何实现以上的学习过程。比如我在教完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时让学生通过回忆得出这个单元实际学习的朝代是隋唐。这就是这个单元的主题。明确主题,以之为据,对知识加以梳理,进行重组和优化,组成基本框架。这时注意要以能否为主题服务为标准来寻找和选择知识内容,敢于取舍,大胆优化,适当适量的放弃“细枝末叶”,保证史实内容全面围绕主题不动摇。通过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让学生不看课本再次努力回忆,把自己所能记得的有关隋唐的所有零散知识点一一找出。学生说一个,老师写一个,把学生所说的知识点全部呈现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第三步找出关联,即要求学生自己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通过彼此间的关系连接起来,而连接的方式或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通过。学生们又都跃跃欲试了。有的学生把唐太宗和贞观之治、魏征、“房谋杜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玄奘西行、文成公主入藏、国学、开明开放等知识点连接起来,理由是都是唐太宗在位时期的史实。理由充分,通过!有的学生把“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殿试、武举、国学、科举制等知识点串联在一起,理由是都是反映科举制的完善。理由充分,通过!有的学生把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开明开放等知识点串联在一起,理由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理由同样充分,通过!学生通过知识的串联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发现历史其实并不是那么枯燥。其实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会了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主题小结。这种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有的知识点既属于这个专题也可以属于那个专题,比如玄奘西行既可以是唐太宗时期的史实专题,也可以是唐朝对外关系这个专题。每一次对知识点的串联等于是对知识点的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记忆。

通过以上的铺垫,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有了新的突破,也能够很好地掌握和理解历史事实了。最后一环升华主题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脉络,将所学历史上升到更高的理性层次,理解历史的本质,获得带有普遍性的结论和内在理论性的知识。老师通过提问“隋唐时期我们学了那么多的知识点,那这个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呢?”再次引导学生回归到本单元的标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历史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无论在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个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政治?外交?还是文化?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还不可能理解这时老师就要起引导的作用。如果没有经济、国力的强盛,就不会取得外交和文化方面的成就。让学生能够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而能够理解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各个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也是依靠强大的综合国力。历史课堂教学很自然地完成了从识记到理解到运用的思维过程。

初中历史复习课堂教学像这样的小专题总结具有实效性高、条理性强等优点,让学生不会就历史学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记忆,而是将有规律的历史知识归纳在一起,提升学生的能力,将“死”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智慧“活”起来。低起点、严要求,用独特的学习方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历史。也就是因为低起点,往往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得不到的成就感在历史课堂上会油然而生。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课堂是学生的,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翁。身为历史教师,只有抓住学生,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组织、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将历史知识恰当地表达出来,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这样的历史课堂氛围才会鲜活,课堂效率才能倍增。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太平门校区)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初中政治是初中生的重要的学科,政治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种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组合,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所谓教学方法的组合,是指根据自身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情况,按照一般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原则,将两种以上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工和处理,扬长避短,从而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其服务于特定教的教学目标。

在政治教学中有效优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组合,是由于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决定的,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组合可以有多种多样,但从总体形式来看,一般具有两种情况。

一、优化教学方法、有机组合、提高效能

例如:在学习初一政治第三课《珍惜生命 》当中,针对此课的特点,为更好地适应学生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笔者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做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寻找关系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名人名言,在课上让部分学生读所找的名人名言,最后教师根据此课的进展和具体情况,选定几条比较常见的名人名言作为同学的格言,抄在黑板上让大家理解,并鼓励同学们向名人学习,珍惜生命,在选定名言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寻找不同类型、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人物。

指导学生开展演讲,笔者首先按照学号拍了,让学生做好演讲稿,在课上让几位学生上台进行演讲活动,最后老师和同学对进行演讲的学生进行评选,对演讲优胜者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既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巩固其所学知识,并能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能够扬长避短,促使不同的教学方法之间进行互补,发挥单个教学方法的优势,弥补其不足,利用自身综合的效应进行教学,帮助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讲授初一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时,利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在讲授保护自我的意义时,可跟学生们讲解相关事例,说明要在生活中有放缓与未然的意识,运用具体事例充分说明我们要在生活中树立保护自己的意识,并需要学习一些保护自己的技能。在提供相关的事例后,可利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题讨论,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潜意识当中了解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具体困难时能够更好的进行保护自己的活动。

二、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师以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效组合教学方法,以便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充分了解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并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选择相应的教法。在讲授初二下册第一、二课《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力》和《我们应尽的义务》时,为了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教师应该通过举例,来一一列举出我国公民应尽的权利和义务,教比如学生应学会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首先可采用自由探讨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责任,这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为达到向学生讲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目的,也可以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看幻灯片,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明确知识点。

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时,应以教学内容为主要参考点,立足于教学内容,进行教法组合。在讲初二政治《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距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便可以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例如:大家知道什么是肖像权吗?简要地说说哦姓名权等等,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有利于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选择教学方法进行组合时,应充分考虑考虑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初二下册《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一课时,在前面的讲述中,学生已经大概了解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时,教师便可以用上两课的知识点作为导课内容,既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能够将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入这节课的学习当中,然后,对于这皆可所讲的内容首先在课前要求学生学习进行复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生命健康权,对其他内容可由学生讨论,然后老师进行点评和知道。而且,在认知能力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同一年龄段的不同学生在性格、能力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全班的综合情况,更要要根据学生的个别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其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教学活动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吉庆,李厚瓒.浅谈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困惑与协调的探讨[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51)

第3篇

一、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以古代诗歌、四书五经、孔孟之道以及史实传记等进入初中的语文教材中。这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授课方式,以传统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而且要利用新媒体进行课文的延伸与积累,通过投影仪、电影片段等新技术手法介绍相关背景,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好知识,还有利于课本知识的课外延伸。

因为毕竟历经了几千年的变化,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离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差久远,在外部环境和思想观念上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学习起来难免认为拗口难懂。所以教师必须通过现代技术的力量,用最熟悉的工具“还原历史”。比如电影,电影教学可以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课中,电影里生动的语言、完整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比如教师教授《论语》,可以给学生播放《孔子》这部电影,通过影视作品让学生了解孔子所处的社会背景、思想、习惯等。这比做多少套练习题都更让学生印象深刻,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播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暂停的方式,解读电影片段中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与教师更加注重互动,能够让学生学习自主化,教学方式多样化。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内涵

语文课程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其蕴含着的伦理道德,通过教材传递给学生,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从初一到初三的语文教材中,都是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着的。想让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永远的流传、鲜活于世,就必须在外在原有力量的基础上,寻找孕育内在驱动力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将教材里的知识点融入到实际生活经验中去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深层次文化内涵的解读。所以,古诗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包含了相关传统的历史文化内容,在教学中进行相关历史背景的渗透教学,有利于宣传优秀历史文化思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中国文字表达的魅力。,又能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进而形成健康的现代文化价值观,更有利于学生养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引导学生阅读赏析经典文学作品积累文化底蕴

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够流传至今,必然会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经典作品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语言文学知识,也蕴含着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知识。我认为当前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模糊现象,主要的原因在于古文的功底比较薄弱,即学生古典文献的阅读量少。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赏析经典文学作品,积累传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读书,不是一味的强制规定读书的内容、读书的数量,而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推荐相关方面的书籍或者作家,让学生自主选择,并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精力选择读书的数量和深度进行阅读,走“自助”模式。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感兴趣的诗词歌赋进行背诵,加深记忆。不仅使学生对于古文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同时,语文教研室可以开展学校诵读活动。教师通过朗诵指导与学生一起准备优秀诗词、散文,利用广播、直播的形式进行展示。对学生进行领读、示范。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认知度、重视度。

此外,教师可利用晨读、早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大声诵读唐诗、宋词、散文等,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感受传统文化的神韵。

四、借助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开阔传统文化视野

民俗文化,是对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如传统服饰、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等等。在我国,传统节日就像一幅珍藏的画卷,内容包罗万象: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等。节日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但随着外来节日的逐渐兴起,大家开始过上了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等,相反对于我们传统节日的由来并不是十.分了解,在有些学生的概念里,过中秋节就是吃月饼,没有深入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但是,民俗文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是我们民族精神凝聚力的支撑之一。所以,我们教师必须通过语文课堂进行相关传统文化的介绍。

第4篇

关键词:初一地理;思维模式;构建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学生发展,落脚点是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和有效。

一、教学目标的再思考与思维建模构想

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的应该是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可以分为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初中地理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基础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地理。从人的认知规律来看,模仿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学习必然是模仿―运用―提高创新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学会学习地理需要一个过程,这就是:先学会模仿。为此,对于初一地理教学来说,我们首先应培养的是学生的模仿能力。我们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构建地理具体问题的学习、思维模式,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地理思维的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的能力,我想这才是地理教学的逻辑。

二、初一地理教学应建立的具体问题思维模式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词语释义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其实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一种参照性指导方略。最先将模式一词引入到教学领域的是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笔者在此所言的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维方式和地理学习方法。它为具体问题的教学提供行为框架,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章可循,便于师生把握和理解运用。

初一地理由地理基础知识和世界地理两部分内容构成,分属系统地理知识和区域地理知识两大类。所要掌握的地理基本技能有“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新课标之课程目标)。地理技能是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基础。从新课标要求和整个初一教材设计思路来看,上学期侧重于地理基本技能掌握,下学期重点突出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及运用地图、材料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地理技能的形成,有赖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始终不渝地贯穿技能为重的理念。养成学生正确的地理思维方式,首先在于让学生学会模仿教师的地理思维。

1.构建地图识读思维模式。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初中地图包括以下几个类型:地理事物分布图、示意图、景观素描图、统计图、漫画等。地图技能包括识读能力、用图能力、填绘图能力和析图能力,识读能力是基础,教会学生识读地图是初中地图教学的立足点。目前,许多教师在地图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识读地图的引导,以致于地图教学成为初中地理教学难以突破的症结。笔者认为突破这一难点,关键要建立引导学生识读地图的程序,构建各类图表“读”“析”模式,让学生模仿。以分布图为例,一幅分布图的阅读,首先要养成学生读图先读地图的三要素的习惯,其次从面、线、点三个层次教会学生观察阅读。“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总体上这幅地图反映的地理信息,如地形区或行政区域或地理事物分布等,二是图中涉及的块状“小面”,如标注的阴影部分、文字标注的高原、平原、丘陵或如经济区、自然带等。“线”包括分界线、山脉、河流、交通线及等值线等。“点”包括重要的城市、港口、矿产及其他标注、注记。析图和用图能力是建立在识读地图的基础上,其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如何从地图上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根据需要和要求分析各信息之间及信息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即搭建信息与需求之间的桥梁。破解地理问题犹如解决数学题:找出已知条件――图中或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知晓问题――需要解决什么地理问题;解题――搭建地理信息与问题之间的逻辑桥梁,这是地理理科性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重要 过程。

2.构建区域地理分析模式。初中所涉及的区域地理是高中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总体目标“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新课标p12页说明)。人教版初一下册以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引入,老教材第六章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小节,新教材分为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两个小节,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意图都是建立区域地理的学习框架――建模。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在第六章教材设计思路中指出:本章教材以叙述式课文―亚洲为案例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第六章的教学只注意到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区域地理教学。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教给学生区域地理的学习和分析模式。区域地理分析模式包括以下几个子模:一是地理位置定位模;二是自然条件分析模;三是人文环境分析模;四是区域经济发展分析模。

(1)地理位置定位模。区域范围和位置是分析区域特征的前提,也是区域特征的重要成因。区域地理位置定位主要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这三个位置涉及到的地理信息很广,也是后面几个子模构建、分析的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知识框架的逻辑性和形成性。地理位置定位模的建立必须遵循空间位置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即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的顺序建模,这不但能形成地理位置学习模的定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地理位置定位分析模的形成性同样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一是要以板书方式体现三者相对固定的位置――入眼;二是教学中要着重强调――入耳;三是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地方都要时常强调――入脑;四是引导学生利用地图逐项分析――入心。

(2)自然条件及分布分析模。自然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河流湖泊、气候)和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水文、矿产资源等)。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自然条件的分析不必过于追求分析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而应采取粗线条突出地形、水系、气候和矿产资源四大自然要素,建模时要从四大要素出发,遵循一定的地理思维逻辑进行建模,如地形地势对气候和水系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为此它必须成为第一要素――首讲,否则不但影响教学流程的流畅性,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形成。

(3)人文环境分析模。人文地理环境是在一定的地域自然环境下形成的人类社会、文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包括人口与民族、地域文化、交通与经济、政治与军事、社会行为、环境保护等许多成分。因此,人文环境的形成不但与历史有渊源,同时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教师在建模时要抓住三个要素(人口与民族文化、交通条件、经济发展与结构)从历史和自然环境两个层面进行剖析,如日本的人文环境分析:

(4)区域经济发展分析模。运用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和材料(包括地图)简要分析区域的经济发展是新课标要求。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又受区域特征的制约。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四者具有承接性和逻辑性,故分析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既需要全面、系统的分析,又要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抓住主导因素,简明扼要引导学生思维。教师可以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搭建区域经济发展分析的思维框架。区域地理的学在于处理“人地关系”,因此,区域经济发展的教学重心应落在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落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的认识上;落在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上。

三、思维模式运用的基本原则

第5篇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理科中的文科,在初中学段,由于初中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在小学基础上增加了政治、历史、物理等中考科目,使得初中生物往往不怎么受重视。怎么样才能让初中生物课堂变得有趣味,有人文教育意义,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是有用的,就显得极其重要。不能为教而教,而是从学生角度出发,更多的渗透德育教育,为他们的人生道路做指导,这才是我们教学的隐形意义所在。从而帮助他们在这个人生的转折期得到更好的过渡。

关键词:生物学;生物课堂;德育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卫生教育

生物学是一门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它不像语文、政治等文科那样,可以利用很多的故事和哲理,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物课堂就只能是生命现象的解说,生物实验的探究这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在平时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在生物课堂里,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并创造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我们也还是可以把生物学变性较强的自然科学的。

一、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教育

在公园里,在校园中,我们不乏看到很多有关爱护花草的宣传标语。而对于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还是比较强的,也是不懂事的。他们很难体会到为什么要爱护花草树木。生活中,他们随意摘花,践踏草坪,破坏林木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而在我们初一上册的生物课本中有一节《开花和结果》的课程,能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一次,在一个后进生人数比较多的班上课,我给他们讲完开花到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中间要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学生听得很认真,为了强调这两个过程,我随即提问一个上课经常开小差但脑子比较灵活的后进生。我问到:“李某某,为什么说一朵花中,最重要的两个结构是“雄蕊和雌蕊?””他调皮一笑,回答:“因为雄蕊可以产生精细胞,与雌蕊中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就像我们人如果没有男的,女的就不会怀孕一样。”说完立即引发全班的一阵哄笑。我知道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对于两性的好奇,也经常遇到他们一些课堂上关于此类的玩笑话。我知道他后面的补充是故意的,但我还是故意表扬他:“李同学的这个比喻很恰当,把花比作人,雄蕊和雌蕊是同等重要的。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从一朵花到一个果实的形成,这之间历经了千辛万苦,如果我们随意摘花就意味着?”全班同学出乎意料我没有批评他,反而因此而齐声回答:“就破坏了一个果实!”“那如果是不能吃的果实呢?”“就相当于迫害了他的后代!”我很清楚的听到和看见了李同学不好意思的回答。我随即夸奖到:“对啦!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花儿呢?”“爱护她”“不乱摘花”学生们的回答让我很自然的收获了对他们爱护、尊重生命和美好事物的情感教育。我想这比起我简单一味的说教要来得真实深刻了许多。

二、让学生学会孝敬父母

初二生物上册有一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在利用了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否则最后一个从地球上灭绝的生物将是我们人类以后。我和学生一同欣赏了ppt上的各种珍稀动植物图片,其中,有一幅朱q的图片。我介绍给学生,朱q很特别,一旦它在某棵树上产卵,它的卵如果被蛇偷吃或者被人掏走了,它将永远不会再次回到这个地方产卵会飞到很远的地方重新筑巢产卵。“它真聪明”“它真伟大”“它真勤劳”听到学生的感慨,我借此说到:“是啊,动物的本能让他们从出生就知道保护自己的孩子。而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那样,父母从生下我们那天起,就辛辛苦苦的抚养我们,直到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听讲,他们却在为生计而忙碌。我们应该怎样回报我们的父母亲呢?”“好好学习”“等他们老了伺候他们”“帮他们做家务”听到学生迫不及待的回答,我觉得此时的生物课堂更像一堂以孝敬为主题的班会课,学生在从认识到佩服朱q精神同时,更能发自内心的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需理由,从而理解要听父母长辈的教训,学习如何做人做事。从而意识到,如果不听他们的话,甚至顶撞父母和师长,那该是多么的可耻和不应该。

三、对学生进行预防早恋的,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的教育

初中生,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各方面都在发生着显著剧烈的变化,不仅显现在身高突增,体重猛增以及各系统功能的增强上。而在各种激素的刺激下,特别是雌雄性激素的刺激下,学生的性器官也跟随着迅速发育,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特别是男女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理现象,男孩的遗精,女孩的月经。在激素分泌的刺激下,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自然而然的萌发了一些异性相吸的例子,有的甚至因为互相爱慕过了头,而引发早恋,影响学业。所以在上到七年级下册《青春期》一节时,我就利用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学生可能体会不到早恋的危害,我也并没有举一些诸如什么荒废学业,少女怀孕打胎等等事例。我只是告知学生,其实青春期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的变化都是正常的。尤其我记得在讲到男孩遗精,女孩月经现象时,男同学有的忍不住就笑出声来,女孩也表现出了羞愧。我就将计联系到《人的生殖》一节发问:“你们试联系上一节课想一想,如果哪一个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没有发生这样的生理变化,也就意味着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学生忙抢着回答:“男性将无法产生”“女性将无法受孕”我接着说:“对,这是表明我们生殖功能发育健全的生理现象,否则就会导致我们所谓的‘不孕不育症’的产生,这是谁也不愿发生的。”学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异性相吸这是动物皆有的本能,而我们人不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而生的。青春期,因为我们的智力记忆力都正值强盛的时期,我们的重点和注意力应该更多的放在什么上面才对呢?”学生回答:“学知识,长才干,练技能。”“对的,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距离,既不过分疏远,也不过于亲近,把握好这个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规划好我们的未来,少走弯路。”

其实,在我们生物课堂中,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教,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发现创造,这样通过教学过程而渗透德育教育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你真的用心了,善于发现并创造,你会觉得,我们的每一个提问,教授的每一个知识点,观察的每一个生命现象都将成为我们教育的契机,成为我们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真正实现如春风沐雨,转化学生德行于无形之中。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感教育;应用

英语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不仅对学生中考、高考都有重要的影响,还关系到学生语言水平的发展。是学生通过语言的应用打开外界世界大门的基础。初中英语教师一直以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提高了,英语的应用能力却始终上不去,这一方面与语言环境相关,另一方面,与学生对英语的认知和学习情绪相关。很多学生学不好英语的最根本原因是“不喜欢”,教师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发展角度进行教学,是目前英语教学发展的重点。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情感教育是以学生情绪和感受发展为出发点的教育方式,情感教育的策略有很多,但情感教育的结果都指向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学生真正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喜欢,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成果,给学生带来的是积极的情绪反馈,学生能够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信、自我认同,并对学习的内容有着来源于自身的理解,对知识的应用更积极和主动。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教会学生体验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情感,使学生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喜欢英语、应用英语,主动了解英语知识,比强调学生背多少个单词更有效,也是调整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英语学习存在“被强迫”的心理状态的主要策略,是有必要在教学中进行应用的一种方法。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应用的途径

(一)改变教学方法,突出情感教育

教学方法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将知识点和学生的学习贯穿起来的关键,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就有怎样的气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直接情绪感受,也是从教学方法的感受中形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较为刻板的方式,那么学生自然会感到英语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unit2“colours”一课时,教师只把颜色的中文词汇和英文词汇一一对应,让学生死记硬背,通过练习题进行记忆,那么学生的感受只限于:难,题目做不对很灰心,我不会。如果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分组做游戏,请学生互相描述同伴身上有哪些颜色,用英语描述,然后被描述的人猜单词的意识,在自己的身上指出来,这样轻松愉快的游戏,会使学生想要尽快完成游戏,进而能够更加主动地去记忆单词,学生的学习感受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有趣”。又如,听英文歌,“Icansingarainbow”是说颜色的歌曲,“TenlittleIndianboys”是关于数字的歌曲,听英文歌会帮助学生在潜意识里记忆单词,增加英语词汇积累,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语感。在平时英语学习中运用语感来识别一些英语句子中的错误,听英文歌可使英语接受方式从被动转为主动,轻松地掌握语言。这样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改善课堂气氛,直接引导学生的学习情绪从消极转为积极,对英语学习的情感体验更加乐观。

(二)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体验情感

英语是一门外语,要使学生对这门语言产生发自内心的理解,除了改变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和文化、情境的相关性,通过这样的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与文化认知相关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九年级上册unit7“films”时,利用现代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器材,播放《ICEAGE》《TheChroniclesofNarnia》等英文电影,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从生动的画面中学习英语。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的unit2“travelling”一课时,带学生去博物馆、图书馆,去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航海文化、政治发展状况,给学生安排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上网调查英语国家经济、文化与中国的经济文化的对比,了解英语国家发展的历史,然后再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面更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体验到英语国家语言与母语的区别,也能对英语学习形成更全面的认知,进而形成积极的情感。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巩固情感教育

初中生的情感发展还不十分稳定,教师作为“权威他人”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的关系不佳,那么会影响他们整个学习的过程以及对学习结果的理解和判断。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心理学理论提出,人在愉悦的心境下,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超常发挥。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比如在学生刚上初一时,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hello,nicetomeetyou”“seeyoulater”“thankyou”等。并在平时课堂内外多用英语和学生打招呼,鼓励他们适时适当地使用这些用语,甚至当学生半中文、半英语夹杂着与教师对话时,教师也应非常有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恐惧感,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学生们感觉与教师是平等的伙伴,其对英语学习自然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的转变,实现对学生的鼓励,最终使学生不再畏惧学习英语,不再“提起英语就觉得难”,而是怀着探索的精神和好奇心愉快地进行英语学习,通过学习逐步提高英语成绩和实际应用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心理建设,以师生关系建设为基础,体现对学生的正面评价,通过课堂互动和生动的英语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新的认知和理解,并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这一系列教学都以良好的课堂纪律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情感教育应用中应注意,情感教育包括对学生适当的鼓励、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的关怀,而并不是“绝对不能批评”,整个课堂的秩序始终要得以良好的保持,教师的教学重点仍需要放在教学内容的展示和英语知识的练习方面。教学目的的最终达成,才是检验情感教育有效性的绝对指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对英语学习的全面的、积极的认知,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对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很大作用。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采用活泼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实现情感教育,并注意情感教育的适当应用,使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丽新.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6(8):115-116.

[2]姜殿凤.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探析[J].学周刊,2016(2):123-124.

[3]王坤.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2):134-135.

[4]隆元珍.论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运用探究[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八),2017(4):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