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通信实习学习总结

通信实习学习总结

时间:2022-10-13 22:19: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通信实习学习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通信实习学习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QPSK调制

1移动通信实验教学现状

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除了要求学生要学会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应用原理之外,还要求学生要有实践操作能力,也就是能将掌握的原理应用到通信课程实验中[1]。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学生更要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主动学习并掌握新的知识,并将知识可以应用到实践中。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实验教学就是重要的方式。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和高技术水平的专业移动通信人才[2]。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首先,课程的教学重点多集中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忽视了实验教学的作用。实验教学作为检验学生是否充分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的方式,应该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其次,有些职业院校缺乏新型的实验设备以及最新的移动通信器件和装置,这导致不能满足学生开展实验的需要;再次,学校开展的实验教学采取的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要根据已有的实验步骤进行模仿训练即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3]。

2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引入教学的效果

2.1方便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在以前的移动通信课程理论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对通信课程中某种技术或者算法原理进行讲解,让学生逐步了解并能够掌握调制解调器的相关原理以及无线电波是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变换[4]。学生在了解这些知识点之后,再学习后面课程中的信源编码、无线电波发射等知识点时会更加容易接受。教师在以往的实验课上,一般会选择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方式对实验原理进行说明,多数情况下会采用传统板书的形式,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教师方便快捷地完成知识点的讲解,但却不容易让学生直观清楚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实验课的内容中会有很多波形分析的知识点,教师仅仅凭借板书的形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5]。而将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引入教学之后,有利于学生对枯燥的技术、信号原理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也更容易让学生牢牢把握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在移动通信实验课程的教学准备过程中,应该从高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出发,为学生构建更便于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境,这样有利于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的过程中,通过使用SystemView软件,可以为学生创设清晰明确、一目了然的可视化平台,并根据实验需求构造相应系统,然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不同的参数,观察波形、功率谱的变化,并由此得出相应结果。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就切实体验到真实电路工作的流程,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并将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6]。2.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以往职业院校组织学生进行的多数是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方式会让学生根据固定的实验设备和步骤来完成实验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能按照既定的实验思路进行实验,不能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运用到实验中去,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参与实验的兴趣不高,而且在电路调试过程中也非常容易损坏元器件及实验设备,实验效果必然不理想。所以,将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引入教学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如数据的收集、分析及传输等。学生通过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可以更多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比如可以通过改变实验参数来观察电路的不同,并通过总结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推理、论证,最后设计出较好的电路;或者学生可通过观测输出电路的波形变化,通过记录分析,对如何进行真实电路调试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实现以往一些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创新性实验,大大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广度[7]。由此可见,通过将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引入教学,不仅能够扩展学生对原理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实际电路的运行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将移动通信领域的新技术引入到课堂中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更积极地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以后更加灵活地调试电路奠定良好基础。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例分析

本文以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QPSK)调制为例,展开移动通信虚拟仿真教学实验。QPSK的特点是频谱利用率较高,而且有不错的抗干扰性能。3.1理论分析。QPSK通过分别对2个相互正交的同频载波进行PSK调制,并将调制完成后所得到的两路信号进行叠加,生成QPSK信号。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将需要进行传输的二进制序列,进行串/并转化,并获得两路并行的双极性码元数据。然后,在依据相应要求,细化电路。3.2绘制仿真模型。利用SystemView进行仿真实验。在QPSK调制仿真电路图中的各个图符模块都被设定了编号,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进行操作[8]。原始输入的信号属于低频数字信号(500Hz),首先需要对数字信号进行取样,然后在取样结束后要对信号保持一定时间,最后对数字信号做延迟处理,通过这3个步骤之后,可以获得两路并行数据,然后分别与两个相正交的高频载波(1000Hz)作QSK调制,最后经过相加器叠加输出QPSK信号。3.3结果观测。在通过QPSK调制之后,将仿真电路运行之后,我们可以在不同的观察窗口对电路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比传统的实验更具有可视性和多角度观察。通过实验发现,当二位码元随机产生不同状态时,电路输出也会随之改变,QPSK信号也会出现相位跳变点,这符合仿真实验的定义。而电路输出信号的功率在1000Hz左右。由此可见,本次实验中的大部分电路功率主要可以应用于信号传输。在实验完成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对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的系统参数进行一定的改动,那会取得何种结果?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可以继续通过实验来探索电路的频率范围。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热情。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仿真软件安装到学生的电脑中,打破学习的空间时间限制,提高学习的灵活性。

4结语

本文从传统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限制因素出发,分析了将虚拟仿真软件引入课程的必要之处,并将虚拟仿真实验引入到移动通信课程的实验教学之中,使得此课程的实验方式突破了传统的验证试验,而且使学生进行综合创新性实验,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将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引入教学之中,使枯燥的通信原理知识更加形象,既利于教师进行课堂内容展示,也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周晓红 单位: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爱晶,卢光跃,刘毓.通信专业核心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5):91-93.

[2]李新春.移动通信实习实验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6):33-34.

[3]谭平.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5):93-95.

[4]周霞,陈奎庆.工科院校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4):92-95.

[5]戴翠琴,由海霞,鲍宁海.移动通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44-147.

[6]苏良昱,王武,葛瑜.电力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教学与创新思维拓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70-173.

第2篇

浙江八方联通电信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是一家具有国家电信工程贰级专业资质、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集团型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承接多项通信工程以及开发、生产多种通信器材。主要的全资、控股机构有:通信器材分公司、电信工程分公司、铁塔工程分公司、无线事业部、研发部、乐华塑胶有限公司、富华通讯器材有限公司等,最近又与国外某著名通信研究中心合资成立新的子公司,依托该研究中心强大实力,发展目标在短期内成为国内技术一流、市场领先的高科技通信公司,我公司是一家高速成长的企业,年轻的团队,广阔的发展空间。

浙江八方盈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现代通信领域前沿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天堂硅谷"- 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由浙江八方联通电信技术有限公司与欧洲著名的林克大学合资组建。产品包括IP综合接入系统,IP软交换系统、IP宽带增值业务系统和第3.5代微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公司集中了现代国际企业的管理经营理念,拥有国际顶尖的技术水平,从事现代无线通信领域前沿产品研究开发,拥有无线宽带通讯系统关键技术的国际专利,具有强大的国际商务纽带和雄厚的技术后盾。公司凝聚了业界一流人才,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10%,学士占70%。作为行业领先者我们的客户包括电信运营商、教育事业、政府、公用事业、石油和天然气、运输业、制造业、娱乐业等。在国际先进技术本土化的基础上,八方盈科信守不断创新和帮助客户成功的核心价值观,开发适合本地市场需求的产品,不断的创新,力求站在通信科技的前沿。

推崇诚信、求实、创新、奉献的工作理念,倡导团队协作、服务至上、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我们以“人”为本,尊重不同专业的各类人才,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个性与能力,最大限度地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我们的最大财富就是具有在思维上能开拓,在行为上能为公司创造效益,具有高尚的思想素质和优良的企业作风的人才。我们为加盟八方的优秀人才提供和谐的工作环境、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福利体系和公平、合理而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等内部激励机制。我们追求“真诚待人、事业留人”,我们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条件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达到公司与个人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八方电信是浙江省首家在新加坡上市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现有40余项国家专利,并具有国家电信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贰级资质及国家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是目前国内发展较迅速的通信网络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另外,公司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健全的制度,庞大的实力,专业的团队,都是我非常向往的。所以进入这家公司实习是个非常满意的选择

二.实习经历

在进入八方电信有限公司之初,作为一名新员工,我有许多不完备的地方,如;知识的缺乏,工程经验的缺乏等等,都是我面临是我困难,另外就是担心自己对这个团队的不适应。但是很快我的担心就烟消云散了,从事资料行业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热爱网络工程,他们的朝气蓬勃、热心助人,让我很快的融入这个集体,在他们之中,我是最可爱的,他们总喜欢和我开玩笑。

我工作对象主要是联通、电信,工作的内容是把他们在现场做来的资料打入电脑,有时去现场看看。比如说,某个用户想要开通一个光纤到户的业务,有工程队负责安装,网络传输人员负责把信号传输的链路调通,这个时候我只负责在设备上做数据,也就是比如用户开通的是10M业务,那我就把宽带限制为10M,还有调测其中媒体、信令所走的线路,协议的封装格式,用户名的密码认证,地址的发放等等,说起来简单,但在现实中我总是出错,还有许多小细节要制衣的。网络是个整体,要兼顾到各个方面,一不小心把设备数据做错,就可能造成设备不停的在网络中发送广播,造成广播风暴,使整个网络瘫痪,这是个‘高危’行业,要处处细心因为一个设备下面带的用户可能几万个,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损失将会数目巨大。所以要保持如履薄冰的态度,才能做的更远。

三.实结

加强沟通,他们说我是一个内向的人,说我不太很善于和别人交流沟通,但在项目部中,各种工作需要大家团结协作来完成,任何人单打独斗是很难把工作做好,这种整体化、系统化的工作环境,是我充分认识到交流沟通的重要性。交流和沟通是解决困难、创造机遇的有效途径,用互相交流代替更多的自我思考。比如说;一个工程,涉及到的人员就会很多,司机,硬件安装人员,硬件督导,光传输工程师无限工程师等等。只有各个环节沟通好了才能事半功倍的完成工作,否则,工期将会一拖再拖,甚至遭到客户投诉,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要学会相互交流和深入沟通,交流沟通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为人处事的生活方式;我会慢慢改变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多交流的智慧,养成一种为人处事的良好生活方式,这一切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诚信做人。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其利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这一点我有着深刻的体会。比如说我们公司的规定第六条;一旦出现网络设备重大事故,务必按照重大事故通报流程第一时间 向主管通报,严禁隐瞒不报或延迟通报。其实,有时候出现一些小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如果你诚实告知客户,一般来说会得到谅解的,但不是如果你可以隐瞒,延迟了补救的最佳时机,造成损失将不可估量。诚信,不只是一种道德,更是立足社会的基石。在实习过程中,我遇见了很多这样的事情,这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诚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只有诚信做人,才能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从而顺利的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一个企业只有诚信经营,才能使自己的经营活动更加顺利地展开,即使企业遇到了一时的困难,其他企业也会因为其以往的诚信经营,而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取信于其他国家,为其国家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让我们整个国家在一个更加和谐的周边环境里去积淀更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认真做事,认真做好每件小事将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去努力追求的,在实习单位中,我一开始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慢慢的我开始做一些有难度的工作,这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因为每一个命令都关系要数据的准确性表达,自己的一不小心就会给公司和同事造成相当大的损失。这就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原本不是很严谨的我努力做好每个细节。自己在工作中的每一次失误都会深深刺痛我内心深处的每一根神经,这样的环境迫使我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把日常工作做好,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让自己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不断的学习。我现在接触到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工作 还有很多要提高的地方,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我后悔当初在学校没有认真学习 只是一味的玩 现在想想后悔死了 ,还好现在我可以学习一些在工作中需要的东西。

加强实践。将近有一年的工作时间了,它让我认识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总结 。

第3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创新研究;实践应用

作者简介:许方敏(1980-),女,浙江瑞安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讲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高等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B132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130-02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迅速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要地位,促使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空前加快,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现代的高级专门人才既要具有坚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又要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然而,目前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是在一种比较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学校教育远离社会实际,脱离社会需要,造成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向高校之外,寻求一种高校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这就是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1-4]的实质是一种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是高等学校与产业部门、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和教育模式。如果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没有人才培养的过程,就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因此,如果专业课程没有学好、创新研究能力没有培养出来、实践应用能力弱,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结果将会使学校成为一个职业技术学校。

本文以移动通信这一门课程为例研究和探讨产学研教育模式,也就是,探讨以创新研究和实践应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移动通信”是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也是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无论对将来的研究还是就业来说,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从教学实践来看,尽管近年来“移动通信”这门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如扩充了原来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由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案等工具转变为多媒体、增加实验教学等,但是当前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普遍存在以下三类问题。

1.课程内容多,学时有限

移动通信这门课程同时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这门课程中,不仅要重点阐述各种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关键技术和系统的工作流程,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移动通信系统有深入的了解,而且此课程对通信基础知识也有着较高的要求。[5]这些基础知识覆盖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电子电路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学习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后续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包括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应用,还应包括系统的原理流程的介绍以及移动通信最新的进展和标准化进程,教学内容非常多。然而,包括实验的学时也就48学时。

2.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学生进行研究创新的能力薄弱,特别是程序设计及通信类测试、分析软件应用能力欠缺。同时,课堂人数较多,课时有限,一般都是教师讲授课程知识,很少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

考核上,一般都以传统的闭卷考试为主,没有采用开卷、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结合的考核方式,容易致使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不是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学生自身问题

移动通信设置在大三的第二个学期,此时大部分学生开始联系实习单位,对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另外,“移动通信”课程有一定的数理性,概念多且比较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往往造成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被动无趣。目前还存在的一个典型的情形是有些学生记了一大堆概念、公式、原理,去了企业或公司发现都用不着,回来就给大家宣传“读书无用论”,造成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一届不如一届。

二、改革措施

针对当前通信类专业学生在“移动通信”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以上三大类问题及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缺陷,本文从深化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的改革措施,为学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精简教学内容,体现课堂教学的精髓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课程内容需要摒弃过时的内容,需要加入大量新理论和新技术,比如适当减少第一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内容和技术,或将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自学内容;适当增加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发和测试情况以及将来的应用场景。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国际会议、期刊、网站、论坛等多种渠道了解、追踪热点问题。在教学中除了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资源关注移动通信的发展动向。

另外,还可以增设移动通信辅助课程,将部分课程内容移到这些辅助课程上。通信课程经历初期改革后,将很多理论课时进行了缩减而适当增加了部分实验课时,引入Matlab软件针对课程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实验操作,加强了实际操作功能。引入了3G移到通信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移动通信实验设备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设了程序设计及通信类测试、分析软件的实验课程,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提高课程的实用性。

2.多种考核方式,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目前,通信类专业的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另外,从了解到的很多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看,仍主要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缺乏案例分析,缺乏实际的技能考核及应用操作等。为了应付考试,学生靠死记硬背,很难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对通信类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浪费了本来可以用来进行创新性研究的时间。因此,在课程考核中,可以考虑开卷形式的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移动通信关键设备、关键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能力。

另一方面,密切联系企业,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动态,培养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上看都非常重视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针对性的实践训练还远不够,学生不能灵活地应用相关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随着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实践与应用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教学培养目标和方式上应不断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设置更多级别、更多种类的研究项目,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项目研究创新的平台,包括各级课题申报、省级新苗项目、各种建模比赛、创业及挑战杯竞赛等。通过这些有益的项目申报及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能力。所有项目申请应分多个级别、多种难度,以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参与需求。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

由于“移动通信”课程比较抽象难懂,因此对于部分数学基础不太扎实的通信类专业学生来说,一看到公式、计算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又因为觉得这些课程与将来工作的关系不大,学生学习愿望不强,因此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不会理想。比如:学生往往觉得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学起来很枯燥的,如果教师能利用一部分时间,把学生带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的机房参观一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各个网元的作用及面貌,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将课外实践及参观等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中,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所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

三、总结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精品课程的建设为教学提供了改革的平台,本文依据移动通信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课程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从深化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善的措施和建议。几年的改革实践表明,只有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才能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有进一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洋.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进化—— 一个共生进化视角的透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3-49.

[2]张炼.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问题及在我国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2,(34):21.

[3]赵云良.产学研合作的理论背景[J].江苏高教,2000,(6):17.

[4]吴悦.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12,(10):17-24.

[5]邹逢兴,刘湲,张湘平,等.以国家精品课程带动系列课程建设,

第4篇

近年来,软件行业进入第二春,供需两旺。据调查,以北京为例,软件工程师每年需求50000人左右。据IT英才网数据显示:北京IT职场每月需求达3380个。 [1]但是,软件行业市场的供需出现了错位,一方面,IT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却不高。究其原因,是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软件工程人才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新增的专业。该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专业,实践性很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计算机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2] 

曲靖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从2008年开办至今,已经培养5届学生,一直以来,我们不断丰富和完善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备、效果好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实验室建设是硬件基础 

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硬件保障,实验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关乎实践教学体系执行的成败。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建设能充分满足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硬件要求。实验设备采购的指导思想是实验设备要先进、实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实践教学需要。 

该专业已经建成硬件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软件类的实验室有3个,分别是“软件开发与测试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同时,为适应当今云计算的研究需要,我们投资200多万建立了云计算平台。 

以上实验室的更新及新建,能充分满足师生完成实践教学的需要。 

3 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 

在学生大学期间,为了在不同学期适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展了贯穿大学4年的专业技能训练。我们把专业技能训练当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专业技能训练根据训练大纲,着力提升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我院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两个级别,一级是课程设计训练,本训练以课程为依托,制定课程级别的训练大纲;二级是综合设计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软件论文项目的开发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性的软件项目。下面分别对这两级训练作详细介绍。 

3.1 课程设计训练 

“课程设计”是一个多义词词条。它可以指“为掌握某一课程内容所进行的设计”[3]。课程设计是课程实验的高级环节,课程实验是提升学生立体实践能力的根本,课程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我们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课程设计实验,提升学生的课程综合实践能力。 

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为例,课程设计的目的:利用Java语言的语法特性,结合数据结构算法、网络知识、文件处理和数据库等知识完成综合题目的设计和代码实现,并培养锻炼分析程序、撰写报告等能力。 

软件工程专业的已经开出课程设计的课程有4门,分别是: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我们针对这些课程,在编写实验大纲时,要求包含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要经过专业系的审核和教授委员的审定。最后,以审定通过的课程设计为依托,为后续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综合设计训练 

综合设计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小项目的能力。这些项目有“JAVA程序设计”、“商业数据库开发”、“J2EE企业应用”、“JAVA Web开发”等,这些小项目的训练要基于几门课的知识和技能,如“JAVA Web开发”就需要学生综合数据库、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语言等知识与技能。 

综合设计训练要与毕业设计区别开来,此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和掌握项目开发流程,同时锻炼综合应用所学课程来完成一个具体的小项目。 

3.3 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安排 

为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得技能分,我们规定,学生参加通过全国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中级),可以获得2学分,参加通过软件资格(水平)考试(高级),可以获得3学分。 

4 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总结性的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计算机技术及软件工程能力的练习。[4]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技能整合,我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作重大改革,着力打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分两部分,一部分在公司实习,同时要在公司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余下的学生在曲靖师院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经向教务处请示,允许我院结合专业实践性强的实际,改革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改革思路包括三点,一是我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毕业设计为主,弱化对学生文本的要求,强化对实践动作能力的提升和检查,二是做好规范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文件,如:“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的撰写与打印规范”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等。 

5 校企合作助力实践教学体系 

为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就业质量。我们自2012年开始,与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的合作,该公司是一家集软件外包、信息服务、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公司,在以上业务深耕12年,在全国小有名气。我们的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习有两种类型,一是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实习,二是为期四个月的就业培训。三个月的专业实习分为Java开发方向和计算机网络方向,Java开发实训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水平,计算机网络方向的实训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网络规划、设计、实施、部署的能力。 

从2013年开始,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几乎都参加校了企业合作的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了,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很多学生就在四川成都就业、创业。 

6 结语 

本文结合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不同的实践环节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

2007年是上海电信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公司团委也将助力企业转型、构筑青年人才成长平台作为团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创新激情合作诚信”的企业家精神,秉承经典、开拓创新,整合并有效利用各类资源,力求使资源建起来、活起来、转起来。

【网格化团建目标】

1、帮助新入职人员尽快适应上海电信的工作环境;引导新入职人员感知、认知、并逐渐认同电信的企业文化;激发新入职人员与企业同成长、共发展;在企业和共青团组织的关爱中顺利融入企业的同时走好自身的职业发展之路。

2、有针对性地将青年群体的生涯导航前倾,与高校团委联合,通过双向进入,搭建一个学生就业实习的友善平台。

【项目载体】公司团委以“走好成功职场第一步——新进大学生关怀计划”这一项目载体,对内形成“内网层”,即将公司内部31家直属单位团组织以区域为基础,以产品链为特征划分为三个联盟即连成一片、蓝色胶片、中心联盟进行项目开展;对外形成“外网层”,即结合“走好职场第一步——新进大学生关怀计划”的推进,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团委联手推进,有针对性地将青年群体的生涯导航前倾,共享资源,实现双赢。

【实施过程及成效】

内网层:将公司内部31家直属单位团组织进行整合,以区域为基础,以产品链为特征划分为三个联盟即连成一片、蓝色胶片、中心联盟。

新进大学生入司后,在经历为期两周的统一培训后,将分为三个小组在三个盟区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由盟区负责人主动与所在单位负责安排新入职人员实习的项目组取得联系,与人力资源部门在充分协商和沟通的基础上,配合并参与项目组关于新入职人员的实习接待和安排工作。其中包括临时辅导小组的成立、“温馨小贴士”的送出(内容包括:辅导员姓名,工作部门,联系方式,欢迎词;并适时介绍本单位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总体状况)等。

团组织通过本单位内各类宣传媒体,如:内部网站、刊物、联谊活动、社团等,向本单位的员工介绍新入职人员,可适当根据新入职人员的兴趣爱好结合个人意愿,引导新入职人员加入某组织或小组参加活动或承担工作。

公司各直属单位团组织应主动了解新入职人员情况,并帮助其熟悉本单位团组织特别是其所在团支部以及各个相关部门的情况;主动了解新入职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情况,发动团员青年建立或帮助新入职人员加入所在单位资源共享的学习机制中。

团组织区域联盟应适时组织新入职人员的联谊活动、组织新入职人员与公司内优秀先进集体或个人座谈等交流活动。

见习期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由公司各直属单位团组织根据公司团委的统一安排向新入职人员发放“关怀计划满意度测评表”,由新入职人员填写后交于所在区域联盟团组织并进行考核评比。

外网层:举行为期一天的“学一点电信知识做一天电信员工——大学生社会实践日活动”。

团委将目标群体锁定在校的优秀学生群体,目前已和复旦、交大、同济、上大的学校团委建立了固定联系,以“学一点电信知识做一天电信员工——大学生社会实践日活动”为推进载体,每年按照冬季、夏季两季活动定时开展活动。如:根据公司“做强转型业务——iptv形成规模效应”这一指导思想,由业务支撑及营销专家,专门为参加活动的通信、计算机专业的硕士、本科学生们讲解iptv技术知识与简单的营销技巧。经过半天的学习以及在机房对iptv设备的实物操作,大学生们从专业知识和潜在用户角度对iptv业务发展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建议,并围绕一些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下午,大学生们在参观完浦东东方路营业厅后,以ppt演示方式,逐队阐述了他们对iptv业务发展的设想以及对营业厅布局、服务改进的建议。随后,大学生们以情景模拟方式进行了iptv营销对抗实战。激烈角逐之后,专家评委们的精彩点评,也让大学生们收益良多。

点滴关怀,让大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上海电信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上市企业的博大与温馨。不少学生纷纷提出,希望能够有机会再来上海电信,进一步为公司的业务发展献计献策。

而这,恰恰与团委所希望促成的:以大学生实践活动为契机,有针对性的将青年的职业生涯导航工作前倾,为公司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做好铺垫,同时在校学生通过零距离与企业的接触,也将是跨出校门跨入社会的一次有益练兵。

【下一步工作设想】

1、在项目推进一年到期之际,公司团委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总结”、“调研”、“考核”四项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2007年的实际情况对计划的内容进行修改,进一步激发各级团组织利用“新员工平台”、“新员工沙龙”、“读书沙龙”、“民兵训练”等载体、通过结对、带教、提供展示机会等手段、整合相关资源帮助新入职人员尽快适应电信的工作环境,引导其感知、认知、并逐渐认同电信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同成长、共发展。

第6篇

关键词:电信信息;下一代网络;三网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159—02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要以行业企业的发展为风向标,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逐步优化专业布局、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行业企业的需求。

一、专业发展及背景分析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开设于2001年,是示范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群。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该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1年专业开设初期定位于电子信息产品的安装、调试、检测、维护方向;2008年专业转向为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与服务方向;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三网融合、企业信息化应用、下一代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社会对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应用技术方面的人才产生巨大的需求,基于此,2010年电子信息专业定位于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方向。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并给予政策支持,三网融合将带动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光纤通信设备制造商在内的整条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发展;今天的企业网中不仅只有纯粹的文本信息数据,还包括音频、视频和多媒体信息的数据,目前最常用的技术是IPTV和VOIP,在这个融合的网络中,下一代网络的地位尤为重要;天津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产业基地,电子信息是其主导产业,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进入海河教育院唯一一所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在信息产业的发展浪潮中,肩负着培养与社会、经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掌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应用技术、从事现代电子信息行业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

二、专业建设思路

(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依据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议,以及三网融合、下一代网络和天津“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划,在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信息检索,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经过多次论证、研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专业准确定位。电子信息基于“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熟悉下一代网络技术,与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网络、终端和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业务开通、维护及其相关领域从业的综合职业能力,能从事信息化网络或专用电子信息系统的规划、优化维护、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构建

在明确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基于对电子信息行业典型岗位和与之相对应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分析,分别从电子信息工程、维护、销售等职业领域进行工作岗位分析,获得每个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再将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和难易排序,总结出典型核心工作任务,从中提取出知识点和技能点,最后提炼出专业核心能力:接入技术应用能力、承载技术应用能力、统一业务信息化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核心课程:下一代接入网EPON技术与应用、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与应用、光传输SDH技术、语音业务信息化应用VOIP、数据业务信息化应用、多媒体业务信息化应用IPTV。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形成电子信息基于“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由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平台、电子信息工程规划、设计平台、核心业务技术平台、统一业务信息化应用平台构成,其中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平台为基础知识、技能培养阶段,包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导论、电路与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等课程;电子信息工程规划、设计平台为单项能力训练阶段,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技术应用、通信系统原理、电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等课程;核心业务技术平台是核心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包括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与应用、程控交换与软交换技术、下一代接入网EPON技术与应用、光传输SDH技术等课程;统一业务信息化应用平台是综合职业能力提升阶段,包括数据业务信息化应用、语音业务信息化应用VOIP、多媒体业务信息化应用IPTV、电信工程项目实施、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课程。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中心,提高职业竞争力为目标,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依据信息化应用平台在编写课程标准、教材、实训指导书、建设教学网站、实训基地、完成课程素材库等方面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完善专业教学资源,以实现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平台能力、电子信息工程规划、设计平台能力、核心业务技术平台能力、统一业务平台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逐步递进的人才技能培养模型。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大力推进“将岗位任务融入学习领域,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将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的教学模式。

(三)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校企深度合作,搭建下一代承载网、接入网、综合业务统一应用等与现网一致的实训平台。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为支撑,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学习场所,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改扩建程控交换实训室、数据通信实训室,新建宽带接入实训室、IPTV实训室、VOIP实训室等。构建具有企业场景的校内实训平台,营造真实职场环境,强化实训室内涵建设;密切与行业企业关系,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在现有11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签约校外实训基地6—8家,并不断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

(四)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服务电子信息产业、校企深度融合,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培养1名具有电子信息工程、运维管理、销售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培养6名专业骨干教师,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学识渊博、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聘请15名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生产一线精英来校任教,建立校企教师混编团队。到2014年年底,使专任专业教师数与兼职教师数之比达到1:1,兼职教师每学期教学达到1000学时以上。

同时,在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电子信息技术类人才、建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等方面也要有所突破。

基于“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的电子信息专业建设将对天津高职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起到示范作用;为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等模式提供依据和经验;为电子信息行业群提供实习和实训条件;使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提供专业规范。

第7篇

关键词:动漫 学研产一体化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4-167-02

吉林动画学院在建院伊始,就开始探索学、研、产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该院已初步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培养的大量的专业人才,动漫产业也随之不断壮大。

1 构建学研产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形势下,学研产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模式克服了以往校园学生与市场衔接的断层缺陷,实现了学院与社会的接轨。吉林动画学院在2004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基础上,进入了实践性构建阶段,2009年《构建动画专业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又获得了省级高等教育教研成果二等奖。

目前,该院已三次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的课程体系。并改革了专业基础必修课的教学体系。即由传统的美术基础教学改为以线造型为主,重视人物动态,重视结构的基础教学。为学研产教学模式构建打下基础。并且依据学院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构建科研平台。学院设有动画研究院,动漫文学研究所、吉林省高等教学现代动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该院还依托学院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构建产业平台。先后成立了动漫原创产业园、动漫游戏产业公司,在上海、北京建立了分公司和网站;还成立了9个工作室和3个实验室;建立了45个校外实习基地。由有经验的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带领一批青年教师和学生参加科研和产业实习、实践、创作活动。

2 动漫学、研、产一体化教学工作室的探索研究

教学工作室坚持走立体化的教学模式的道路,在学科设置和课程安排上也完全围绕着学、研、产一体化的方向,在一年级的课程设置上要求学生对所学专业领域有足够的了解,重点提高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把握漫画创作需要的绘画基本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为进入漫画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进入二年级:重点进行专业的基本技能学习,转变学生创作的理念进入漫画专业领域的艺术与研究,要求学生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开拓创作思维进行漫画的基础设计与绘制。能从事漫画人物设计、场景设计、商业插图绘画和漫画数字绘画。在一、二年级的牢固基础之上,在三年级实现学、研、产的接轨,进行专业绘画的深入研究,根据学院三年级进入到工作室的教学方针,漫画专业工作室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拟定研究重点,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与市场直接接轨的应用型人才,能进行绘本的创作绘画,故事漫画的创作,手办的设计和绘画与制作。这一年尤为重要,学生将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最后一年,工作室以作品后期设计和创作为主,选定研究方向进行毕业设计和制作。与市场需求为目标,提供学生最新的前沿信息,积累创作经验和创意思维,使学生成为符合现代需求的漫画人才。

2.1动漫项目策划方案

针对市场的需求,该院进行了产业模式的训练和课程安排,在2008级动漫专业实施了动漫项目策划方案: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掌握能力,综合艺术修养和掌握信息的能力。方案以小组形式进行,首先用抽签的形式决定分组。模拟真实公司的工作模式。15-17人/组,每组拟定一个带队老师,相当于项目总监。并且统一佩戴胸牌和设计标志。小组是竞争关系,保守商业秘密,恪守商业道德。每个小组推介三套作品,由设计者本人对形象进行陈述,有秘密观众进行评判。投票,最终产生一套作品。小组成员对其进一步加工和丰满。衍生形象产生。项目流程包括营销构想;营销目标――动画片、书籍、电影;营销规模;活动覆盖面;投入、产出分析:宣传策划融资:了解赞助商权利和义务和制作的周期。并且计划每一轮的时间安排:影视作品的放映和宣传、衍生产品开发、衍生产品销售、试营销和宣传――校园广播、传单和策划总结书撰写。

通过方案策划使学生充分了解动漫消费者特别是青年消费者的动漫消费倾向、喜好、产品的类型,培养学生作为设计者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在销售渠道方面的选择与甄别,树立动漫品牌意识。

2.2手机动漫工作室的学、研、产一体化探索

3G手机通信实现了手机与动漫专业的对接,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该院组建了手机动漫工作室。工作室把动漫专业与市场紧密连接起来,动画实践教学以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能力为重点,教学以立体化教材为主,加上人脑+电脑、课内+课外的教学方法,使多样化技术融入教学中。着重创作实践,学生为主体。此界“中国国际美猴奖”动画产业博览会,参展中手机动漫工作室的实验动漫产品被市场所认可:名人漫画扑克,漫画海报,漫画T恤,深受观者、收藏者、动漫爱好者不同年龄段人群宠爱。特别是“名人明星”扑克牌,消费人群老少皆宜。由此真正的实现了学研产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作品欣赏如下图:

3 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果

教与学相互促进的动漫工作室的创作探究,同时迎合产业链条,又带动动漫产业的开发。作品与校外交流、参演参赛的实践成果资源共享,从中提高教学、产业、科研探索整体水平。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把动画创作、漫画创作成果转化为产品,学生实践成果推向市场。学院以构建和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为目标,方便让学生获取知识,让科研转化为实验。最终获取学、研、产成果和人才队伍的壮大。

教师与学生通过工作室和产业的结合实践,在动漫的艺术创作、创意、技术技巧的运用的呢个方面取得很多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改革教学工作,指导学生毕业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6年以来,学生的毕业创作作品质量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动漫作品,并获多个奖项。短片《画中情》2007年参加广东动漫艺术节动画大赛获最佳短片,并获中国人大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举办的奥运动画大赛“一等奖”;漫画《我和你》在中国(深圳)第五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现在每年参与动漫创作的师生数百人,原创队伍还在不断扩大。并且还与央视合作多集动画系列片,并播放。多部动漫作品在网络上传播,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学、研、产的教学模式取得的这些实践经验不仅回馈指导了教学,同时还提供了教科研的课题。动漫工作室的首批漫画产品已绘制并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包括瓷盘上的真人漫像、名人明星时尚漫像、时尚明星、卡通、动漫原创作品多品种、多材料、多器型的漫画制品。正是这种教学、科研与产业结合的进程中,拓宽了创作思路,打开了动漫市场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