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移动电视论文

移动电视论文

时间:2022-04-22 23:28: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移动电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移动电视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和播出手段主要有微波、卫星、光缆3种,本文简述了的广播电视移动接收的制式及技术。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移动接收成为发展方向之一。广播电视虽然有很长的历史,但移动接收的进展却不尽人意。即使是调频广播,在汽车高速行驶中的接收也往往遇到困难。电视的移动接收问题要比广播的移动接收困难得多,所以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引起广电界的重视。

一、移动电视

移动电视是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重要应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应用需求上要求实现移动和便携接收的功能,使整个技术系统的要求最高。它具备无线数字系统所共有的优点,较之卫星接收,有实现容易、价格低廉的特点;较之有线接收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设、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造成的断网影响。移动和便携的独特优势使该系统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信息到人”的要求,也就是无论何人何时在何地均能任意获取他想得到的信息。

二、移动接收制式

众所周知,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目前有多种制式,除了国外正在使用的几种标准外,还有我国自己提出的若干种制式。这些制式总体上可以分为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两类,美国用的ATSC是单载波的,欧洲的DVB-T是多载波的。国外主要有三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欧洲的DVB-T(DigitalVideoBroadcasting-Terrestrial)、美国的ATSC(AdvancedTelevisionSystemsCommittee)和日本的ISDB-T(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BroadcastingTerrestrial)(综合业务数字广播)。

ATSC采用的是单载波调制方式(VSB),抗多径干扰和抗多谱勒效应能力差,难以建立单频网和进行移动接收。ISDB-T虽然支持单频网和移动接收的应用要求,但是该技术应用较少。从世界各地对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的采用情况来看,DVB-T标准较ATSC和ISDB-T更具优势。DVB-T是欧洲DVB系列标准中较新的一个标准(此外还有有线数字电视标准DVB-C,以及卫星数字电视标准DVB-S),也是最复杂的DVB传输系统。此标准是1998年2月批准通过的。DVB-T标准的核心是MPEG-2数字视音频压缩编码,采用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Coded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调制方式,适用于大范围多发射机的8k载波方式。为高清晰度电视(HDTV)信号传输提供大于20Mbps的净荷码率,支持简单天线室内固定接收。为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信号传输提供大于5Mbps的净荷码率,并能在车速移动条件下支持移动接收。具有单频组网能力。目前采用DVB-T标准的国家和地区有德国、西班牙、挪威等欧洲国家及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其它国家。其中新加坡和德国等国将移动接收和手持设备作为主要方向。欧洲的DVB-T标准最初是为便携和固定接收而设计,它采用的是COFDM(编码正交频分复用)多载波调制方式,其调制参数(如星座图、编码率、保护间隔等)可调,可提供120种常规模式和1200种分级模式。随后,针对DVB-T(DigitalvideobroadcastingTerrestrial)在移动接收中的不足,人们提出了一种DVB-H的制式专门用于移动接收,而原有的数字音频广播(DAB)也发展到播出多媒体。DVB-H(Digitalvideobroadcastinghandheld),通过地面数字广播网络向便携/手持终端提供多媒体业务所制定的传输标准。该标准是欧洲的数字电视标准DVB-T的扩展应用。和DVB-T相比,DVB-H终端具有功耗更低、移动接收和抗干扰性更强的特点,因此该标准适用于移动电话、手持计算机等小型便携设备通过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接收信号。也可以说DVB-H标准依托DVB-T传输系统,通过增加一定的附加功能和改进技术使手机等手持便携设备能够在固定和移动状态下稳定地接收广播电视信号。DVB-H采用时分数字多媒体广播带宽、以脉冲方式发送各频道的数据。一般情况下,除接收所需频道的数据外,调谐器电路在其它时间均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可有效减少耗电。DVB-H的基本商业要求是用电池供电的小的屏幕移动终端。它应该能够在手提式的,移动的和室内的环境中,使用单一天线接收多媒体业务。目前看来,数字移动电视非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莫属。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于2006年8月18日颁布(GB20600-2006),并自2007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标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简称为DTMB-DigitalTerrestrialMultimediaBroadcasting。较早时也称为DMBTH)。DMB-TH采用了PN序列填充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这种独特的先进技术有机地将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传输结合起来,在频域传送有效载荷,在时域通过扩频技术传送控制信号以便进行同步、信道估计,实现快速码字捕获和稳健的同步跟踪性能。DMB-TH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较好地支持移动接收,高清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组网。

三、小结

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作为当前的技术热点,尽管它的市场前景和受众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它的技术还在发展中。它还有着信号衰落、多普勒效应、覆盖网的建设,接收机(特别是便携机)的耗电,接收天线的安装等问题,所以要说哪一种制式最适合移动接收还为时尚早,因为每种制式都会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改进其技术,从而改善其移动接收的性能。

参考文献:

[1]都研美,刘峰.浅谈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J].广西轻工业,2007(05).

第2篇

【论文摘要】: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朝着移动接收方向发展。现阶段,广播的移动接收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但是电视的移动接收问题要比广播的移动接收困难得多,移动接收所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衰落。移动接收中的关键技术是OFDM,OFDM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相互重叠,不但减少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还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还有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多种制式问题,各种制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解决了这些问题,应该就解决了移动电视的接收问题。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传播领域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就在这一两年间,无线数字媒体的类型骤然丰富,除传统媒体之外,手机电视、车载移动电视,楼宇分类电视,多媒体信息亭、地铁多媒体信息系统等新兴媒体纷纷涌现,移动接收是个热点,尤其是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成为发展方向之一。现阶段,广播的移动接收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但是电视的移动接收问题要比广播的移动接收困难得多,所以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但我觉得,已经快接近目标。

一、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TTB)

在现代通信中,通信传输手段主要是光纤、卫星、数字微波等,加上地面无线电视广播电视发射构成信息主体。目前在我国数字电视按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三类。而移动电视是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重要应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应用需求上要求实现移动和便携接收的功能,使整个技术系统的要求最高。它具备无线数字系统所共有的优点,较之卫星接收,有实现容易、价格低廉的特点;较之有线接收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设、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造成的断网影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通过电视台制高点天线发射无线电波,覆盖电视用户,用户通过接收天线和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主要的受众也是针对本地区的。完善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所具备的蜂窝单频网功能,不仅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而且可应用与宽带无线接入市场;而移动和便携的独特优势使该系统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信息到人"的要求,也就是无论何人何时在何地均能任意获取他想得到的信息。

二、移动接收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移动接收采用的方式是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接收。因此,移动接收所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衰落,这是所有无线通信系统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固定接收可以采用分集接收等方法予以克服,但对于移动接收而言分集接收的方法显然不实用,因此衰落问题尤为突出。电波在沿地表传播中会受到各种阻碍物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实际到达收信天线处的电波除了来自发射天线的直接波外,还存在来自各种物体(包括地面)的反射波和散射波。反射波和散射波在收信天线处形成干涉场,此外,在移动通信中,还存在因移动台(天线)的快速移动而划过颠簸的波节和波幅的驻播现象及由于多普勒效应而造成的相移,凡此种种原因,就使得实际移动台接收到的场强在振幅和相位上均随时随地在急骤变化,使信号很不稳定,这就是无线电波的衰落现象。衰落的严重程度通常随频率或路径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目前还无法对衰落进行精确的预测,但区分绕射衰落和多径衰落两种不同类型的衰落是十分重要的。前者为慢衰落,短期信号中值电平在长期中的起伏;后者为快衰落,即瞬时信号电平在短期中的起伏。这两种衰落的表现和影响是不同的。另外,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不同的是,移动接收的关键点是移动。因此,移动接收还存在一个其他无线通信不会遇到的问题,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远处迎面驶来发出警报声的警车在离你越近时,汽笛声的音调越高。从警车到达你所在位置开始,音调开始降低,而当警车离开你后,听到的音调会越来越低,这种现象就称为多普勒效应。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朝你驶来的警车发出的声波对你而言稍微压缩从而相对集中,这时你听到的声音波长短于该声源静止时的波,而短波音调是高的。相反,离你而去的声源的声波稍微扩散,这时你听到的波长比该声源静止时的波长长,长波音调是低的,这样的效应对电磁波同样适用。比如一个趋近我们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它的频率高于该天线相对于我们静止时的频率,波长相对变短;相反,一个离我们远去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其频率则会低于该天线在相对我们静止时相对于我们的频率,波长相对变长。同时波长的位移量与天线的运动速度存在正比关系,即速度越快,则波长移动越大。以上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Doppler)。系统方面,移动接收还要考虑覆盖网的建设,接收机(特别是便携机)的耗电,接收天线的安装等问题。从基本原理考虑,模拟广播电视信号是不宜实现移动接收的。为了解决移动接收中遇到的问题,广播电视信号必须首先实现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无线接收,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只要在信号有效覆盖范围内,所有移动交通工具,只要配有接收设备,都可以接收数字移动电视信号。

三、移动接收中的关键技术--OFDM

OFDM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的缩写,是在严重电磁干扰的通信环境下保证数据稳定完整传输的技术措施。OFDM的基本原理是:高速信息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分配到速率相对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传输,每个子信道中的符号周期相对增加,这样可减少因无线信道多径时延扩展所产生的时间弥散性对系统造成的码间干扰。另外,由于引入保护间隔,在保护间隔大于最大多径时延扩展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多径带来的符号间干扰。如果用循环前缀作为保护间隔,还可避免多径带来的信道间干扰。OFDM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相互重叠,不但减少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还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可有效对抗信号波形间的干扰,适用于多径环境和衰落信道中的高速数据传输;2)通过各子载波的联合编码,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3)各子信道的正交调制和解调可通过离散傅利叶反变换和离散傅利叶变换实现;OFDM能够有效地对抗衰落和多普勒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受到干扰的信号能够可靠地接收。OFDM码率低,又加入了时间保护间隔,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其多径时延小于保护间隔,所以系统不受码间干扰的困扰。在有关移动接收的几种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都采用OFDM作为其核心技术。

四、移动接收制式

第3篇

关键词:移动电视受众心理传播策略

移动电视是指采用了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可以在移动状态中收看的电视。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进行电视节目传播。《2007年中国车载(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发展蓝皮书》指出,截至2007年2月,我国已经有40多个城市陆续开始了在公交车上播放移动电视。蓝皮书还预测,2006-2009年中国车载电视市场每年的增长率将超过50%。由于公交移动电视具有覆盖面广、强迫收视、效果显著、反馈迅速以及移动人群结构优势等众多特点,其广告优势也迅速被广大企业和广告商所认同,成为继互联网广告之后又一大新媒体广告。

一、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的现状与问题

《2007年中国车载(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发展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08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个亿。而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的迅猛发展与其自身的传播优势是分不开的。

1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的传播优势

(1)媒体覆盖面广,接触频率高。

有资料显示,上海每天有500万人次通过公交线路出行,平均每人在公交车上大约需花费40分钟时间:北京市公交车辆已达2万多辆,每天乘坐公交车的人次高达1180万,市民平均每周花费在公交车上的时间为5.18小时,年运营总人数近50亿人次。这些庞大的数字之下蕴涵的是公交移动电视广告巨大的收视入群和发展空间。

(2)环境封闭,频道唯一,“强制性”视听。

相对于传统媒体,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当中,受众不像在家里收看电视节目,具有自主选择节目和是否观看广告的权力,只要置身公交车内,就不可回避地会接受到来自电视广告节目所传递的信息,传播信息流失比较少。

(3)广告成本较低。

相对于传统电视而言,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传播所耗费的成本要低廉得多。根据江西传媒移动电视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其移动电视广告的千人成本仅为5.42元,而传统电视的千人成本为20.64元,杂志为20.80元,报纸为13.28元,相差十分显著。

2存在的问题

(1)对传统家庭电视广告的简单“移植”

目前在公交移动电视上的广告普遍采用家庭电视上播放的广告版本,无论广告内容还是广告的长度都是对传统家庭电视广告的简单“移植”,并没有根据公交车上的传播环境、受众群体和心理特性进行广告创意,这势必影响到广告的传播效果。

(2)广告传播处于“孤立”状态

目前,公交移动电视广告没有和公交系统的其他媒体广告(如车内广告、车身广告、候车亭广告、座位靠背广告等)有效整合起来,达到多点接触、连续传播、强化记忆的效果,而是处于各自为战的“孤立”状态,这同样也会弱化广告传播的效果。

从信息传播介质的角度来说,公交移动电视广告应从属于电视广告,但由于其广告载体的特殊性,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与传统家庭电视广告的受众群体和受众心理都存在差异。在这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时代,要想实现良好的广告传播效果,就必须了解广告的受众,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并以此指导广告的创作和投放。

二、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的受众心理分析

1受众群体特征

(1)年龄特征

据调查显示,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以中青年居多,年龄集中在15-39岁。这一年龄段的消费者是市场上的主力消费群体。

(2)职业特征

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以公司职员、工人、服务业职员等上班族和中学生为主,他们是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相对稳定的接受群体。

(3)学历特征

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大多受过中高等教育,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为主,整体教育状况良好。

(4)月平均收入特征

以西安、成都为例,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个人月平均收入在1000-2000之间。北京、广州、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略高一些,以1000-2500这一区间为主,但从整体上看,均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低收入群体。

2受众心理分析

(1)求新、求异心理

公交移动电视受众以中青年为主。这一类消费群体,尤其是青年消费者富有活力和激情,在对事物的认知和接受上普遍存在求新、求异的心理,喜欢关注新、奇、异的事物,对于广告同样如此。因此新产品广告、创意独特新颖的广告都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

(2)功利心理

由于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大多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低收入者,因此在产品的选择和消费上,一方面注重产品的实际用途,不做无谓的消费;另一方面注重付出和收益的对等性,期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利益或满足。因此广告宣传的产品是否与他们生活需要密切相关、产品功效如何都将成为影响他们对广告认知和接受的重要因素。

(3)求便心理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时间是他们的宝贵财富,效率是他们的至高原则,因此无论时在物品的使用上还是信息的接受上,都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以简便的途径或方式获得简洁有力的信息。

(4)自我表现的心理

对于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来说,学生虽然没有经济收入。但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更希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表现自我个性和能力,而对于拥有中等收入的上班族来说,同样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拥有物展现自我的追求与成就。

三、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的传播策略

广告传播策略的提出,可以从信源、媒介、信宿、传播环境以及其他多种影响因素进行考虑,在这里,笔者主要从消费者对广告信息认知和接受的心理过程角度,结合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的受众心理和传播环境提出广告的传播策略。

关于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认知和接受的心理过程的研究很多。其中美国著名营销专家刘易斯提出的“AIDMA说”被广大学者所认可,并在广告业界广泛运用至今。下面就结合“AIDMA”这一过程来探讨一下公交移动广告的传播策略。

1A(Attention-吸引注意):强化声音刺激,注意广告更新

对于公交移动电视广告来说,要想吸引受众的注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强化声音刺激。注重语音形象的传播效果

公交车车厢的环境没有家庭室内环境的静谧与温馨,尤其在乘车高峰期,车厢环境更是拥挤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可视形象容易遭遇“传而不达”的尴尬状态,要想吸引更多的眼球关注广告画面是不太现实的。然而声音却可以穿越拥挤的人群实现信息的传播。因此,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的创意应强化声音刺激,特别注重对语音介质传播功能的凸显与挖掘,如对声调、语调、语气、节奏、韵律、音响、音效等语音形象方面进行个性创作,以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

(2)注意广告的更新变化

一般来说,公交车的受众具有相对稳定性,这就意味着同一受众群体会频繁接触某一广告。但重复接触同样的广告信息,容易产生“感觉适应性”,从而降低对广告信息的感知和接收效果。因此,广告投放要注意更新变化,可采用间歇性、阶段性传播,以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增强其对广告的注意。

2I(Interest-产生兴趣):运用情感诉求,唤起受众兴趣

情感诉求的广告创意注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而且常以“满足人们自我实现、自我形象设计的需要为诉求重点”,也迎合了受众“表现自我”的心理,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

3D(Desire-欲望):运用强有力的USP,满足受众的产品需求

公交车停车、报站、乘客上下车都会对移动电视广告传播形成干扰,使信息的传播呈碎片状。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广告信息的完整传播,诱发受众对产品的欲望,广告创意必须简洁明了,通过强有力的诉求点展现产品带给受众的最大利益,满足其功利心理和求便心理。另外,产品的选择也很重要。有调查显示,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容易关注的产品主要是日用品(尤其是食品)、常用药品、化妆品等。因此此类产品广告可以充分利用公交移动电视媒体诱发受众的消费欲望。

4M(Memory一强化记忆):充分利用边缘线索,强化记忆。

在公交车上。受众一般都是被动接收广告,主要关注的又是日用品之类的产品,属于低卷入者。此外,由于环境的嘈杂和其他信息的干扰,受众进行信息精细加工的机会也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受众更容易通过边缘线索接受和记忆产品信息,因此可充分利用边缘线索强化记忆,形成积极态度,如名人广告、专家推荐、优美的音乐等。

5A(Action-促成行动):打好不同媒体广告的“组合拳”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旅行社,移动通信,网络电视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市场交易提供了新的信息基础,其广泛应用促进现代经济社会进入了新一轮的变革与发展。我国的旅游市场处在转轨时期,信息技术为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科技论文。旅行社将信息技术的应用纳入到变革与发展战略之中是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也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手段。

一、旅行社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旅行社信息化是以旅行社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为战略资源,以人力资源及相应的组织模式为内容,大幅度提高旅行社信息服务能力,以增强旅行社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科技论文。

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例如航空公司的订票系统和饭店的预订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于操作层面,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科技论文。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重视是在互联网(Internet)以及3w(WorldWild Web),即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起来之后。自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3w成为了互联网上成长最快的领域。基于互联网的3w技术集合了媒体、电信和信息技术,可以传输文本数据、图表、图片和声音,增加了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的互动,为有效地、实时地、适时地交换产品提供了平台。互联网与3w的广泛应用对旅游业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冲击,因而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

信息化对旅行社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旅行社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但信息化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了电子商务,还有很多近些年出现的高新技术同样也可以应用在旅行社的发展中,使旅行社更好的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

现代信息技术是20世纪载入史册的重大科学成就,也是当代最具代表的新生产力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其前沿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如今人们已经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信息技术的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子。近几年,信息技术的成果有很多,而移动商务和网络电视是其中较典型的例子。

1.移动商务

因特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通过移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便成了移动商务。在欧洲和日本,用户已经对手机购票产生了一定兴趣。停车场、公交车、电影院和剧院是手机购票的主要领域。在韩国,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通过手机实现购买地铁车票、进行汇款等服务。移动通信和无线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生活的方式和消费的习惯。据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预测,进入2010年,通过手机购票将是最主要的零售种类,其收入将达到390亿美元,而全球移动商务的收入则会达到88亿美元。面对一连串的预测数据和和当前厂商频繁的市场活动,一种现象正在凸现——移动商务即将沸腾。

2.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是基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提供电视收看节目。接收终端包括两种:一是PC,一是传统的电视机。如果采用PC收看只需要接入互联网即可。但如果使用电视机收看,则需要额外安装一种IP机顶盒,接受来自互联网的电视节目。它的基本功能是让观众能在网上收看实时电视以及选择收看大量的电视节目。

三、新技术在旅行社中应用的设想

各种高新技术只有被应用到实际中,才能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而对于移动通信和网络电视在旅行社中的应用,作者分别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设想。

1.移动通信在旅行社中的应用

移动通讯在旅行社中应用的软件原理如图:

第5篇

一、家庭电视购物简介

家庭电视购物,即Home Shopping是一种以现场直播方式直接售卖,并结合电视、互联网、电话、导购刊物等渠道为顾客传达商品信息,再通过电话或家庭互联网接单后,送货上门的无店铺流通业务。它改变了几千年来人类传统的商品交换习惯、消费方式,改善了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足不出户即能享受购物的乐趣。

家庭电视购物(简称家购)发源于美国,成长在韩国,早在10年前其销售额就占到美国零售总额的8%。韩国家购节目更是火爆,泡菜、大米的销量占到了总销量的10%。中国台湾家购曾创下1分钟卖出1.5辆车、38秒卖出价值12万台币的一克拉钻石、42分钟内销售20000斤芒果的纪录。电视购物可以令一个不知名的产品在短短几十分钟内产生数千张的销售订单,创造令人瞠目结舌的销售神话。

中国的家庭电视购物是以电视台作为运营主体的购物频道,是产品销售的一个平台,是一个无店铺的空中超市。多产品、多品牌、大众化是现代电视购物的基础,以快乐购物为例,其产品供应商不仅包括苹果、三星、索尼、LG等著名品牌,同时也包括众多中小企业的大众化生活化家居商品,商品品种多达数千个。购物频道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寓购于教,播出方式采用现场直播和录播两种方式。由于商品品种多、大众化贴近生活、厂家直销价格优惠,因此,电视购物频道一开播就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其发展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不可否认,国内的家庭购物频道发展到今天,群雄并起,竞争激烈,以长沙广达网络为例,就有快乐购物、嘉丽购物、中视购物等11家购物频道,除了台标不一,卖的商品、节目形式大同小异,难以区隔。观众们眼花缭乱,分不清谁是谁,也看不到特色,购买欲望也在淡化。加上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价格更低廉的商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家庭电视购物也受到了较大冲击,国内家庭电视购物行业增长率逐年下降。业内人士呼吁互联网转型的声音不绝于耳,企业转型,三屏合一,探索020之路,注重移动互联网等等,方兴未艾。但笔者认为,互联网转型也好,互联网思维也好,都不能脱离商品为王这个基本规律。如何在选择商品上取得突破,应该是家庭电视购物突破重围、脱颖而出的关键点。

二、不以低价取胜

电视购物没有门面,没有商品展示厅,只有荧屏上演示,即便是24小时不间断、365天不打烊,以快乐购物为例,按照40分钟一档节目,满打满算一天也只能售卖36个商品。考虑到重播和深夜休息的因素,一天24小时大约只能不重复销售18个商品,若每天有30%的新品率,一年365天不会超过2000个商品,比起网上商城动辄上万的商品,数量上实在没有可比性。由于运营模式的区别,电视购物在价格上也比不过购物网站,没必要在这个方面去与之竞争。

以美国塔吉特商店为例,其价格低于商场高于超市,顾客可以在里面买到新颖时尚的产品,甚至是知名品牌的优质产品,商店布置讲究,购物环境舒适,尤其是服务到位,客户体验很好。在美国拥有一大批忠实顾客,与强大的跨国零售巨鳄沃尔玛分庭抗礼不落下风。电视购物也可以做成一个精品店,商品买手可以从成千上万种商品中挑选新颖、时尚、性价比高的商品加以组合,引领消费时尚,引导观众的购买倾向;同时注重货真价实,花大力气提高服务水准,坚持下去,完全可以吸引、培养注重品质的忠实顾客。

三、创造顾客需要

在电视购物节目中,冲动购买占很大比例。所谓冲动购买,就是顾客在观看购物节目之前,没有购买需求或购买意向,只是看了购物节目对某种商品突然感兴趣,立即购买为快。商品独特的定价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成冲动购买。此外,电视购物节目常常采用物以稀为贵的促销方式,在销售数量有限的商品时,购物节目以倒数方式显示出不断减少的库存量,促使犹豫不决的顾客尽快行动。10年前国内还是模拟有线电视,电视频道较少,观众看电视习惯用遥控器逐一换台,家庭电视购物频道被碰到并关注的可能性较大,遭遇式购买是购物频道的主要销售方式。随着有线电视数字机顶盒的逐步普及,电视频道数量暴增,排列方式也更为规范,不少观众的收视习惯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一个一个翻动频道改为用频道列表直接选择,甚至按频道数字选择,购物频道有可能直接被跳过,被遭遇的概率大大降低。事实也证明购物频道在碰到模拟电视改为数字电视后,销售业绩普遍下降。

第6篇

老百姓平时所知道的数字电视实际是由彩电生产企业热炒的一个产品概念。数字电视包含的是电视节目采集、制作,信号传输、接收等整个链路的数字化,而仅信号传输角度又可分为三种方式: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移动电视其实就是地面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模拟无线广播电视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支持在移动状态下接收。

二、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

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职能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是与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容的扩大和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发生影响。

三、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由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所组成。这些环境因素对移动电视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以间接的形式而作用于企业的营销行为。

1、媒介自身的趋利性促使其不断地寻求新的经营增长点

在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看到新兴的数字技术推动中国广电经营的升级、发展,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广电经营不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探索新的经营突破口的战略姿态。当前的广电经营正逐渐转型,由一个已经恢复自主经营意识的个体,向一个具有自身发展逻辑和自身发展能动性的产业过渡。

2、人口因素与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关系十分密切

人是市场的主体,人口容量决定了市场规模,数字移动电视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主要包括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内和车站的户外流动人口,他们大多处于无事可做的空闲状态。传统的电视针对的是在某一个地方相对“静止”的人群,而白天出行在外的人群是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这个群体不仅流动性大,而且随时段呈现规律性变化,为移动电视开展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有线网络资源积极推动数字电视的发展

数字化是一场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数字技术虽然只是充当了广电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营效益的技术基础和手段,但它自身的优势是对营销的有力支持。

四、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及优劣势分析

企业的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本身、顾客、竞争者和社会公众。前面我们提到,数字移动电视从传统的“盲区”中挖出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它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移动人群,这就是移动电视广告营销潜力蕴涵的根本所在。

1、受众群体的流动性大

以车内受众为例,乘客们乘车去往不同的目的地,在车内停留时问各不相同,这个时间因城市规模的差异而不同。

2、受众随时段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不同时段内,乘客的人员结构呈现明显的一致性。比如说,早晨6:30到7:00,乘客以10几岁的学生为主;7:00到8:30,乘客以上班一族为主,收入水平非常近似;16:30到18:30,又以20到40岁的上班族为主。因此,不同时间段的观众结构是可控,相对稳定的。客户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不同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广告投放。

3、对受众的垄断和伴随性传播

移动电视的行动路线长而且固定,它的流动也导致电视广告能不断在特定路线上反复,从而增加了广告受众的数量和接触频牢,决定了移动电视广告的优越性,能使信息更精确、更有效的击中目标受众。但另一方面,数字移动电视传播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比在家里更多,观众的心态也更浮躁不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注意力,虽然关注屏幕频次高,但是单次连续观看时间短。

4、无竞争传播空间

移动电视将电视媒体从户内搬到了户外,搬到了一个低干扰的环境里,抢占了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空间。但同时,观众也要求伴随在身边的移动电视能提供更实用,更有效更贴近的资讯。观众是媒介微观营销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媒体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或消费者。对消费者的把握,要从规模和观众需求的质与量两方面分析和了解,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考察,为特定受众服务,创造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受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五、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环境威胁和市场机会

环境威胁。环境威胁是指市场环境中不利于企业营销的因素,对企业发展形成挑战,对企业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对移动电视而言,环境威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目好坏是影响其经营的关键所在。由于乘客在车内停留时间不长,在公交车上的收视常常呈现为一种伴随性的行为,移动电视的覆盖率和渗透率相对大众多媒介而言,还是小众媒体。如果不能根据自身传播条件及特色来生产节目,将很难维持市场优势。要把握目标受众,移动电视应该按营销学的思路来组织和设计自身的传播产品,有效吸纳受众注意力,使观众获得满意的心理报酬,从而更有利于营销活动的开展。

第二,技术层面的问题对收视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音量的大小,人声与车声的嘈杂程度,乘客的密集程度,人群的流动性,移动电视图象信号的接收情况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电视的传播效果。

第三,模式是运营中实际的问题。在模拟电视经营模式当中,主要是媒介、广告公司、客户之间的三角游戏。作为广告经营的重要依据,数字移动电视收视效果检测机制的建立速度远远落后于技术和节目的发展。此外,数字移动电视该如何赢利,依据什么样的价格体系,什么样的成本核算才能赢利,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开拓用户市场等问题,仍具备一定挑战性。

市场机会。市场机会是指对企业营销活动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企业拥有竞争优势。

第一,媒介产品的质量是根据受众满意来定义的,数字移动电视可提供的实用性信息包括:时政新闻、交通路况、出行气象、车位引导、消费资讯、商场促销等,这些信息看似平常,传统电视媒体也可以提供,但因为移动电视在户外实时传播的媒介先天优势,使这些信息具有更大的实用性,也使用广告的传播更有效,人们可以根据实时交通路况选择出行路线,可以根据消费资讯改变吃饭的地点,可以根据商场的促销信息决定逛街的去向等等。

第二,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视已经实现了在手机终端梦想成真,实现了面对面的商业传播。所谓“得终端者得天下”,拨开趋同认识的雾障,彰显自己的个性才能赢得市场。

六、结论

市场营销环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统一整体。移动电视作为营销系统整体,是一个由若干相对独立而又有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的部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同时又存在于一个由人口、资源、社会文化等组成的大系统之中,它既受大系统的影响和控制,又反作用于大系统。

广告媒介市场营销环境直接影响到广告传播价值和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移动电视在做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时,必须把与自身有关的环境和营销活动作为一个系统,统筹兼顾各系统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各个构成部分,才能产生增效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环境;数字移动电视;广电经营

第7篇

【关键词】点频音箱;电路原理;安装维修

点频音箱是接受一个或者几个固定频率的调频音箱,点频音箱具有晶振稳频的特点,能够实现点频的自动接受,抗干扰能力很强,可以实现全自动开关机,音量的调整十分灵活,喇叭音质优美,造型美观、功耗低,待机消耗电流小。一般情况下,点频音箱的频率准确度

1 点频音箱的电路原理

1.2 芯片简介

以FM-165-RD音箱为例,该种音箱使用索尼单片收音机CXA1691IBM芯片,该种芯片是最新的换代产品,具备电源电压适应面宽、元件少、功耗低、输出大、内置FM/AM切换、对温度适应性强的特点,除此之外,该种芯片还有其他的功能,FM部分具备混频器、中频放大器、振荡器、调谐LED驱动器、AFC可变电容射频放大器,AM部分包含AGC射频放大器、振荡器、混频器、中频AGC放大器、调谐LED驱动器、检波器等,芯片的音频部分包括FM静音、电子音量控制,在负载阻抗为8Ω、电源电压为6V时可以实现500mV的功率输出,其内部部件框图详见表1。

1.2 电路原理的相关信息

点频音箱的电路原理详见图2。当信号经过T1、C1、C2和C3组成的滤波器后,会进入CXA1691BM脚中,经由C8、T2等原件以及内部的选频放大器后,可以将选频回路选拼,将需要得到的信号放大。7脚外接三极管与晶振共同组成本振电路,信号会从7脚中输入,和选频的信号一起送入到CXA1691BM脚中,混频得出的调频信号会从14脚中输出,调频信号在经过CXA1691BM中的17脚输入到内部,并经过中频放大,得到放大后的信号在CXA1691BM内部进入到FM鉴别器之中,CXA1691BM的2脚会与鉴别器连接起来,与R8、CF2共同构成一种鉴频网络。信号在经过鉴频网络后会分成两路,其中一路会从23脚输出从24脚进入,并由27脚输出驱动扬声,另外一组信号会经过19脚,如果检测时其为低点位,就会开启CXA1691BM的内部功放电路,如果没有信号则会关闭CXA1691BM内部的功放电路,以便实现静燥。

2 点频音箱的安装

点频音箱的安装应该按照以下的流程进行:

2.1 选择好音箱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音箱要避开油烟的污染和阳光的直射,同时要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比如符合安全要求,为了便于点整音量的电位器,音箱的高度必须要大于1.5m,为了防止音箱的本振信号对电视图像产生干扰,音箱的位置要离电视机5m以上,使用的电源插座的高度也必须要高于1.5m,与此同时,线路必须要符合室内线路的安装标准。

2.2 调整好输入电平

在音箱的安装之前需要检查和调整好电视信号的电平质量,保证电视信号电平能够达到60到70dR,对于音箱输入的电平,保持在50dB左右即可。

2.3 保证用电安全

点频音箱是使用220V交流电供电,因此,电源插座的安装必须要结构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方可进行,此外,还要尽可能的将原电源插座利用起来,如果需要重新安装插座,必须要专门的工作人员才能安装,同时,为了节省用电,在取得用户的同意之后,才能进行安装,在插座安装完成之后要仔细的进行检查,防止由于安全问题而发生触电的事故。此外,对于室内同轴电缆的布线必须要钉好线卡,保证走线的美观性。

对于音箱调频信号应该选择终端盒FM端口,该种端口可以起到防雷击的作用,也能够保证信号的质量,此外,为了节约用料,可以在室外或者室内装好分配器来分配信号,安装好端盒以便将FM信号取出。

3 点频音箱的维修问题

3.1 点频音箱的使用维护

在点频音箱安装完成之后,要做好防晒和防雨工作,不能随便移动点频音箱的位置,在雷电发生前做好将信号的插头拔出,防止音箱受到雷击的损坏,在音箱使用的过程中,音量要适宜,不要将音量调的过大。

3.2 故障的排除

3.2.1 喇叭故障的排除

如果出现喇叭的故障,需要检查是否是外部原因,电源是否出入音箱内,同时,检查邻居的音箱是否存在问题,如果邻居音箱连续几家不响,就要检查是否线路的外部存在着故障,如果外部的音箱不存在故障,就要检查是否音箱的内部存在问题,检查方法主要利用万用表来检查电源插头的两端是否存在直流电阻,如果不存在电源变压器损坏、保险丝烧断、电源线不通的情况,就需要将其更换。其他的检查方式就对应的线路进行一一检查即可。

3.2.2 “静噪”故障的排除

“静噪”不灵的故障大多是由于输入音箱电平的问题导致,其表现主要为,在有信号的情况下可以正常工作,在将调频机音箱关掉后仍有广播节目和噪声,难以自动关机,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输入音箱的电平过高导致。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只要调整音箱输入电平即可。

3.2.3 雷击的修理

如果点频音箱遭到雷击后,会发生损坏,一般情况下,损坏的是变压器和保险丝,有时还会出现音箱响但是变压器发烫的情况,在发生这种故障时,只要更换配件即可。

参考文献:

[1]张忠秀.点频音箱的电路原理与安装维修[期刊论文],中国有线电视,2007,11(25)

[2]海涛,胡艳丽.调频广播与有线电视在共缆传输中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8(01)

[3]于往才,杨洪流.市(县)镇(乡)村户有线电视和调频广播共缆传输方式的实施[期刊论文],有线电视技术. 2002(06)

第8篇

【关键词】 互联网电视 魔百和4K 超高清视频 机顶盒

一、互联网电视概述

新媒体改变新闻,电商牵手购物,金融进入互联网,跨界已经不再稀奇,同样,互联网和电视的融合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在国内,中国在线视频用户花费看视频的时间已超看电视的时间,一线城市用户在移动终端看视频的时间已超过在固网看视频的时间。移动终端多屏化导致全球性电视用户的流失,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电视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终于从幕后走向了前台。

什么是OTT TV。OTT(Over The Top)TV,是指通过公共互联网面向终端设备(电视智能机顶盒、PC、移动终端)传输的IP视频和互联网应用融合的服务,以交互式音视频服务为主体集互联网、移动、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服务集合体,在任何时间、向任意地点的任意终端用户提供视频、资讯、游戏等各种服务。

二、“魔百和”互联网电视业务

目前人们收看电视的时间变短,并非意味着人们娱乐时间减少,而是娱乐方式发生了改变。TV业务将从机顶盒扩展到PC、PAD和手机等其他屏,即用户主要体现为“随时、随地、使用任何设备、访问任何内容”。鉴于此,国内运营商也顺势推动电视和互联网的融合,逐步实现涵盖家庭宽带、电视、娱乐等各类应用,跨界扩大市场范围,增值服务于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2.1魔百和业务概述

“魔百和”是基于中国移动家庭宽带网络的互联网高清电视业务,是和家庭品牌的业务之一,向家庭用户提供数字电视直播、互联网内容点播等一站式服务。“魔百和”集电视直播、点播、时移、回看等功能于一体,包含上百套央视、卫视、本地节目频道、十余类超过30万小时的正版授权点播内容(高清视频、4K、院线大片),最新的电视剧、电影、纪录片应有尽有,并提供教育、育儿、音乐、游戏等丰富的内容。

2016年3月,山东移动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合作,基于“魔百和”推出4K超高清电视业务,分辨率是普通高清电视的4倍,为用户带来影院级的视听享受。

2.2 4K业务

4K又称为“超高清”,视觉细腻度接近现实体验,超高分辨率让视觉效果看起来更高级。4K超高清电视分辨率高达3840×2160像素,分辨率是1080P传统高清电视的4倍,是2K高清电视的2倍。4K视频更清晰、更艳丽、更流畅。无论在哪个位置,都可以清楚的看到画面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特写,影片色彩鲜艳、文字清晰锐丽,配以超真实音效,4K正在给电视电影行业带来“屏”的革命。同时4K电视、4K机顶盒等高端硬件,运算能力强,可快速响应用户的操作,为4K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2.3节目片源对带宽的需求

标清视频一般需要2.5M的带宽。高清视频需要至少5M的带宽。观看4K电视需要电视机、机顶盒、网络和内容的协同,在线传输4K超高清视频需要至少50M的带宽。2016年,运营商为顺应潮流,保障4K业务及大颗粒业务承载,纷纷主推50M以上的宽带,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确保带给用户高品质效果体验。

2.4魔百和与其他机顶盒对比

现对市面上常见的机顶盒进行优势对比分析。魔百和除直播频道相对较少,其他各项功能对比均占优势或持平,与传统数字机顶盒相比,点播业务优势明显,内容更丰富,且具有“上网、看电视两不误”的带宽保护优势。与传统有线电视相比,魔百和除了内容丰富外,还具备最近3小时的电视内容时移和最近4天的电视内容回看功能,可以任意观看最近4天的电视节目。由于节目源均在移动网内,带宽保障较好,与互联网电视(小米、乐视等)相比, 魔百和业务质量更稳定、画面更流畅。

魔百和的点播界面有4K专区,用户可以按需点播4K业务。目前山东移动4K超高清电视具有五大领先优势:一是网速快,通过50M-100M高速光纤宽带,实现4K视频无损传输。二是真4K,具有丰富的4K影视资源。三是平台好,视频资源本地部署,确保稳定、流畅观看。四是终端优,使用技术领先的机顶盒,提供优越的4K视频解码及播放能力。五是资费实惠,提供多样化的资费选择,还可以与4G、家庭宽带融合计费。

三、4K业务产品运营策略

全网用户体验4K业务,引导用户带宽升级。首先,在4K业务启动阶段,可以提供3-5个月体验期,用户点播4K业务免费。引导用户体验4K业务,拉动用户需求,尽而使其办理50M宽带电视融合产品。其次,通过4K业务引导客户带宽升档。一是现有6M-20M宽带客户升档提速到50M/100M,4K业务免费用。二是带宽升档,10M-20M宽带用户4K点播收费,50M及100M客户4K包月免费,引导客户向高带宽升级。

产品创新。打造单品电视业务,突破宽带的束缚。对仅有电视需求的用户,采用“先电视后宽带”的拓展思路。让用户先用上魔百和及4K业务,通过内容、产品应用、互动交流,培养用户使用互联网业务习惯,再激发用户使用宽带业务。

推广普及4K机顶盒,先把机顶盒发放下去,进一步抢占4K市场先机。对存量客户通过补交押金、存费续费的方式,更换4K机顶盒,引导用户率先体验4K业务。

四、运营商转型机遇与挑战

大视频时代正在到来,视频业务正在成为电信运营商在语音、短信、数据之后的第四种基本业务。国内外诸多领先运营商已经开始积极布局,并将大视频业务作为ICT时代转型的战略机会。据估算,全球付费电视用户2017年将超过10亿,其中IPTV净增0.8至1.8亿,而全球视频行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人民币。

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移动流量将比目前增长10倍、固网流量将增长4-5倍,视频流量将占到互联网流量的75%以上。面对如此庞大的蓝海市场,视频业务发展对电信运营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语音业务收入的下滑,运营商越来越将视频业务视为基础业务,将其看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

2020年及未来,随着万物互联的到来,VR等新兴媒体业务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运营商数据流量出现爆炸式增长,未来视频将是流量激增的主力军。4K作为视频业务发展的趋势,已成为电信运营商吸引用户、抢占竞争先机、提高宽带价值的重要途径。

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及OTT内容提供商已了4K业务战略计划,国内外运营商纷推动4K业务。在国外,全球范围内大的运营商已经布局4K视频业务。

第9篇

2005年中南地区电视技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摘要

    在IP数据广播中,任何数字化的内容都可以同时通过广播网络有效地传送到广大的观众。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在访问多媒体内容的时候能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满意。IP数据广播是一种服务,它把数字内容格式、软件程序、编程接口和多媒体服务通过IP(Internet Protocol)与数字广播结合起来。数据广播给内容提供商、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呈现了巨大的新的商业机会。

关键字

IP数据广播,IPDC,DVB-T,移动接收

导言

    IP数据广播论坛(IP Datacast Forum)是一个成立于2002年1月的非营利性质的公司协会,旨在探寻由数字广播和Internet协议技术的结合所带来的潜在的商业机会。该论坛的10个创始公司一致认为:安全的一对一的移动电信技术和高效的一对多广播技术的之间的优势互补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潜力。到目前为止,所作的工作包括对诸如IPDC,技术需求和频谱等商业案例的研究。这项工作包含了对DAB和DVB技术的应用,特别是DVB技术。为了表现DVB技术的重要性,该论坛同样也推进组建一个平行的DVB组,来研究DVB规范和系统对IPDC的影响。本文将向您介绍:到目前为止,IP数据广播论坛在商业和技术方面对IP数据广播(IP datacasting)所作的工作。

什么是IP数据广播?

    IP数据广播(IP datacasting,IPDC)是一种能够有效和直接发送数字内容给广大观众的广播技术。从技术上说,它使用DVB-T网络广播任何基于IP的数据。

    IP数据广播是一种和数字电视类似的广播系统,二者的不同之处:IP数据广播代替了数字电视的公共广播通道而通过无线电向广大观众提供连接,还有数据和文件的传送。数据的内容可以是移动的图片,声音,网页和计算机程序。

从IP数据广播传输中接收的内容的类型和从Internet中接收的内容类型很相似,但只有一个显著的不同。IP数据广播是面向大规模接收数据服务而设计的,并且在发射机可以覆盖的地区IP广播信号可以被数以千计的接收者同时接收。这和一个标准的Internet连接是不同的,标准的Internet连接是私有的连接,所请求的网页只被发送到提出该请求的计算机上,而不会同时有多个接收者。

IP数据广播是一种多点传送服务,就像电视和广播一样。广播信号被送往发射天线然后广播出去,任何处在覆盖区域的接收者都可以收到信号。这就是为什么使用IP数据广播只向一个接收者传送信号不切实可行的原因。IP数据广播最合适的用途是向所有感兴趣的用户传送数据。当实行按用户计费,同过IP数据广播同时向很多观众播送数据是绝对划算的。

DVB-T 和移动接收

    DVB-T(ETS 300 744)为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系统标准。这是最复杂的DVB传输系统。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的传输容量,理论上与有线电视系统相当,本地区覆盖好。采用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调制方式,在8MHz带宽内能传送4套电视节目,传输质量高,采用MPEG-2数字视频、音频压缩编码技术;但其接收费用高。DVB-T标准中主要规范的是发送端的体系结构和信号处理方式,对接收端是开放的,各厂商可以开发各自的DVB-T接收设备,只要该设备能够正确接收和处理发射信号,并满足DVB-T中所规定的性能指标。

    参照DVB-T标准,给DVB-T发射天线的反馈信号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进行配置。在芬兰的数字电视网络中,使用的参数为:8k模式,64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正交幅度调制),CR=2/3。

8k模式意味着信号在8MHz的带宽中有6817个载波信号(sub carriers)。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案是使用2k 模式,即在8MHz的带宽中有1705个载波信号(sub carriers)。2k模式对移动接收来说已经相当充足了,由于这样一个事实,如此强的多普勒效应也不会使载波相互干扰。在2k模式中,限速比8k模式增长了因数4,但是这会影响到时间间隔。

正交幅度调制(QAM)是一种来调制解调器的常见调制技术,也是振幅和相位调制的结合。64QAM意味着在每个载波信号中转送6个比特成为可能。振幅和相位需要更好的信号强度以便能够探测到每个比特的可靠性。随着QAM值的减小,在接收时信号的载波频率能够更小,使得更快的移动接收成为可能。例如,以16QAM调制进行移动接收比以64QAM调制进行快4倍成为可能。

编码率(CR)与数据纠正和有效的全局数据比特率相关。在数字电视网络中,1/3倍用来进行数据纠正。通过添加数据纠正比特位,使校正在快速移动接收中产生的错误(由于衰减)从而达到更快的灵活性成为可能。当CR=1/2时,移动接受速度可以提高大约25%。

    在普通的数字电视移动接收中,速度限制大约在30km/h的范围内。通过改变发射参数,有可能达到300km/h范围的移动接收速度。

图1:数字电视移动接收参数对比

IP数据广播试验网络

    在IP数据广播发射系统中,包括IP Encapsulators,服务系统和DVB-T发射机——和数字电视网络(除了IP Encapsulators)很相似。服务器系统从不同的服务提供商接收服务或应用,并且把它们装入IP Encapsulators,IP Encapsulators依次把数据进行组合然后压缩成为DVB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几个服务/内容提供商同时装入数据。

    发射的IP数据包括实时流视频或文件,当接收的时候,它们可以被传递到接收者的存储器中。视频流可以基于实时编码或从服务器上的文件播放。在发射文件的情况下,这些文件可以是任何类型或格式,从网页甚至到接收机升级文件,当然,在接收机上必须有相应的支撑应用软件来接收或利用发射的数据。

图2:IP数据广播试验网络

数据广播商业系统

    数据广播商业系统如图3所示。该图描述了在终端到终端的系统中的各位“参赛者”和可以带来商业价值的潜在收入流程。虽然实际上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这个概念上的系统证明是非常有用的:

内容提供者:例如,广播公司、媒体、出版社;

服务运行商:整合内容,并提供品牌服务;

网络运行商:提供传送通道;

消费者:使用并为传送的内容付费。

    与该系统相关的另一些重要问题有对内容安全的需求,例如,某种形式的权限管理,潜在的几种不同的宣传方法和支付途径。这种模型的发展在进一步研究中证明是非常有用的,特别是,相关服务的构成方式,就如我们将在下面看到。

相关的技术模型

    相关的技术模型如图4所示。如同商业系统一样,它从本质上相当简单,但是已经证明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使对更进一步的技术考虑形象化。这个模型确定了所有的关键系统技术元素和它们之间的界面。需要说明的是已经存在的两个访问界面,一个单向的广播界面和一个双向的电话界面。这个模型在描述更高层次的界面的时候也很有用,例如,客户请求区域和内容来源之间界面。

这样一种模型的有效性使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变得更加容易,即基本规范的发展,类似的还有该模型中的客户\网络界面。稍后会作更详细的描述。

IPDC 基本规范

    IPDC 基本规范是IP数据广播论坛承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工作项目。制订规范的目的是定义终端设备能够访问数据广播网路层的界面最小需求。当数据广播应用提供者把数据送入传送通道所遇到的界面就是制订规范目的的一种反映。如图5所示。正如前面说明的那样,对网络层的访问由单向广播通道、双向电话通道或者二者的组合。为了满足这个,规范定义了两种形式,广播形式(Broadcast Profile)和交互形式(Interaction Profile)。广播形式用来进行广播服务,不需要用户的初始化控制就可以使用,不需要接收机的反馈就可以发挥功能。交互形式用来进行交服务,需要用户的初始化控制和接收机的反馈。

     对基本规范的具体描述不再本论文的范围之内。下面的几部分将提供一个对执行广播和交互数据广播服务各层的全面纵览。

广播方式

    广播方式(Broadcast Profile)的主要元素标注在图6中。两个关键的应用程序界面(APIs)在图中用加粗的线条描述,并称之为A和B。API A属于IP数据广播传输API,而API B属于IP数据广播基本API。数据广播传输API定义了数据传输介质和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界面。IP数据广播基本API作为IP数据广播应用程序和用户终端设备接口的“套结字(Socket)”。和传输通道的接口是同过IP,IP 安全(IP Security,IPSEC)和IP控制消息协议(IP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s,IPCMP)实现的。它们为打包数据的安全传输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上边一层是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该层为大数据包的传输提供功能,而这些数据包构成了所有传输数据的基础。这层的上边是对时间有严格要求的流内容的传输,该层由实时协议(Real Time Protocol,RTP)推动,同时面向对象的内容使用异步层编码(Asynchronous Layer Coding,ALC)和分成编码传输(Layered Coding Transport,LCT)。提供数据广播服务的关键方面是高效的服务开发机构的供应。这个方面由Media Guide Unidirectional Point-to-Multipoint Transport (MUPPET)和Internet Media Guide Metadata (IMG-META) layers提供。

图6:IPDC 基本广播方式

交互方式

    交互方式(Interaction Profile)的主要元素标注在图7中。前面的通道和广播方式是一样的,因为需求是同样的。交互通道作为一个添加的返回通道和广播方式不同,这需要引进附加的协议。RTP控制协议(RTCP)提供一个返回通道用来确认流媒体的接收,同时进行目标传送的相关协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指明。超文本链接标示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提供一个和服务向导交互的通道。 交换用户请求的通道在起草协议的时候也没有明确指明。显然,为了能提供安全的服务,为了能进行用户的身份识别,对内容传送正确性的确保和费用的支付都是必要的。这个复杂的方面不能容易地在这个图表中进行描述(事实上,是在应用层实施的),但是基于对将来的考虑,这个方面被认为是一项主要的研究工作。

图7:IPDC 基本交互方式

第10篇

【关键字】网络直播视频;网红;视觉形式;男性凝视;消费社会

一、网络直播视频的兴起

网络直播视频通常被认为是发端于新闻直播或体育赛事网络转播,[1]经“游戏直播”推波助澜后,网红直播视频开始成为直播类网站“吸粉”和“吸金”的主要依赖。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提供互联网直播平台服盏钠笠稻统过300家,且数量还在增长。[2]网红直播视频和游戏直播相同,都是基于网络特征而发展出来的视频样式,具有相同的数字基因,当前大多数的网红直播视频属于由使用者生成内容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

网红直播也被一些文献归类为“秀场直播”[3],因为这类网红直播视频与过去的秀场视频在内容上差异不大,主要都是女主播个人的表演,大多是以美女主播为核心,内容多为主播唱歌跳舞、讲段子、表演魔术、分享所见所闻、回应网友的留言及评论,并且不断和进入直播间的网友互动。艾媒咨询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分析报告显示,收看过网络直播的网民中,观看生活直播和娱乐直播的占80%[4],说明这类以主播魅力作为号召的直播视频仍是当下直播平台的主体。然而,网红直播与其他网红视频的不同之处在于互动性,网红直播的观众不再只是观看,而是与之互动。

观看网红直播视频主要以手机为终端,以往各种影像制品皆非专为手机设计,电影画面是为大银幕设计,电视剧是为电视荧屏设计,甚至网络视频也是为电脑屏幕设计,但是网红视频是直接以手机屏幕作为预想的终端屏幕,这是崭新的视觉呈现形式。新兴媒体与内容拓展,导致新的视觉设计需求产生,亦将直接影响观看者的视觉心理。

二、网红直播视频的视觉形式与观看心理

网红直播视频与传统电视新闻直播或网络游戏直播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终端设备不同,这将导致产生如何观看及观看心理差异化等问题。智能手机一开始仅是作为移动的通信设备,但现在却已融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移动的电脑设备,也创造出了新的视觉形式。

视觉形式决定了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的主客置。电影大银幕的观看角度,是观看者仰望被观看者,被观看者虽然是被动客体,但仍然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在银幕上,被观看者的所有视觉呈现是各个环节精心安排下的产物,化妆、美术、摄影、灯光,都是为了烘托与塑造银幕上偶像的视觉效果。此外,自下而上的仰视形式,在视觉心理上能够营造出崇敬感,这是大银幕的视觉形式所形成的视觉心理效果。

电视普及后衍生出的客厅文化曾带来视觉形式的转变。电视剧与电影的区别之一是电视的观看不再需要仰望,而是平视视角。观者与电视中被观看者的主客体关系与过去电影大银幕中的被观看者的关系有了改变,从仰视到平视。原本银幕特写镜头中女明星庞大但却精致的脸庞,在电视荧幕上变得和真人比例相近,而精致感通过传输则已消减。仰视明星的崇敬感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随性的日常存在。

而电脑的观看形式,不仅延续了电视荧幕的平视视角,更进一步将景框缩小。观看者与电脑屏幕中被观看者的主客体关系再次转变。这种观看形式的改变,引起不少针对网络视频的视觉形式的讨论。例如,网络视频偏好更多的特写镜头,因为远景或是中景在较小的电脑屏幕中失去了表现力。

当观看变成手机移动终端,因为屏幕小,特写、中近景这类视距较近的景别适合在手机屏幕上观看;因为手机的移动性,固定镜头也较移动镜头看起来舒适。[5]以手机为主要终端的直播视频就更明显了,尤其是网红直播,几乎都是脸部特写与上半身的近景镜头。网红直播给予观众的不再是如电影般对一个完整世界的窥视,而是视觉经验的局部。

更重要的变化是人们俯视手机的观看形式。由于屏幕愈来愈小,人们的观看从电影的仰视、电视的平视到了手机的俯视,俯看手机的观看形式,使得观众对荧幕里人物的崇拜心理被一种审视的观看心理替代。因此,现在走红的网红不一定是大明星,反而可能是草根一族,观赏者更多的是带着一种玩赏的心态。

网红视频里的主播虽然被称为“主播”,其实,他们并没有多少对内容的控制权,因为播出内容随着消费者即时互动而更改,他们也没有企图呈现一种完美无缺的形象,而只是把自己的特征呈现出来,满足观看者隐密的意愿、窥视的欲望,抑或是陪伴的需求。屏幕里的客体仅仅是作为一个个被展示的,甚至是自觉自愿地成为一个被戏谑的对象。

网络视频的使用者带着居高临下的视角,看着手机里不甚精美的客体,在观看过程中享受着一种优越感。原本过去仰视的巨星,或电视里的明星,如今都成了手掌中完全被自己控制的“小网红”。

三、重回男性凝视:直播视频的视觉形式

劳拉・穆尔维是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的论文《视觉与叙事电影》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提出“男性凝视”(malegaze)的概念。劳拉・穆尔维认为,电影作为一种先进的表象系统,以无意识构建的观看方式,将男性作为视觉认同的对象,让观众在观看中产生,用视觉巩固父权制度的运作。[6]

男性的凝视在好莱坞模式的电影中表现得非常清晰,比如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充斥着男主角的主观镜头、拟人视角的推移镜头,还有不少明显的窥视镜头。《后窗》就是其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影片中男主人公因为脚受伤只能待在自己的房子里,百无聊赖之下他开始观察对面公寓的人,从一开始不经意的观望,到后来用望远镜头与摄影镜头仔细窥视对面人家窗内的一举一动,并将自己隐匿起来,形成你明我暗的主客体关系。希区柯克的电影明显突出了看与被看的关系,强化了电影中看的力量与权力,而他自己也不讳言他电影中对于窥视癖的兴趣。[7]

电影经过一百多年的多元发展,男性凝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视觉认同视角。若从作者论的角度论之,在女性导演或是其他多元性别认同导演的作品中,电影的主要视角已经不再只从男性的凝视出发。在更重视消费者的商业电影操作中,如何讨好女性观众的视觉需求,更让“女性凝视”的议题浮出水面,“小鲜肉”“长腿欧巴”“八块腹肌”也可视为迎合当今女性凝视的视觉产物。

但有意思的是,在这个重视女性消费与女性视觉需求的时代,网络直播视频却再次凸显“男性凝视”的运作与新的演化。网络直播平台的消费者有60%在20岁到30岁之间,且以男性为主。[8]即使不看这些数据,若打开直播视频平台,热门首页上女主播的数量比男主播多得多。

劳拉・穆尔维认为,观影的其一来自于^看的,也就是窥视的,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中,观看癖是性本能的成分之一。[9]经典好莱坞叙事提供一个封闭的故事世界,它完整地在银幕上展演;古典叙事模式将观众隔绝于故事之外,给予观众一种隔离感,同时又给予观众一个全知的视角,激发并满足他们的窥视欲。

而在网红视频中,这样的男性凝视不再借由导演之眼移动与运作,不再经由一个故事展现并窥视女性,而是直接地、毫无掩饰地将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女性是唯一的展示物,其他多余的装饰――叙事、情节、角色都被排除,网红主播只需展示自己即可,其他的表演,无论是唱歌、跳舞还是讲故事,都只是附着物。

男性凝视原本隐藏在电影镜头中,而今男性凝视在网红视频上则不用凭借他人的视角,而是直视手机里的客体。男性的凝视从暗处的窥视到明摆着的观看的演变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手机上的观看是匿名的;其二是消费者主体的放大。观看者处于一个隐密的观看位置,也就导致观看者对客体肆无忌惮地凝视。

同时,观看者的主体面对手机里被观看者的客体,在这个新的观看形式之下,被观看者被缩小至手掌中,被随意地俯视,稍不喜欢就切换,观看者拥有观看客体,以及操控客体的主动权,观看者或曰消费者的主体被最大限度放大,自我认知为握有权力的掌控者。在上述这些视觉心理的运作下,网红视频正是迎合了当今消费社会中消费至上的心理。

四、俯视手掌的消费权力

消费社会最大的特征是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运作逻辑,生产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次要力量,以消费文化为驱动力的社会中,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被视为生产的原动力,也因而产生了消费至上,或曰消费者至上的概念。[10]但是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的消费者只是一种幻觉,消费者以为自己掌握着选择消费的权力,但是事实却是消费者仍被资本及各种文化符号控制。[11]

当互联网时代的互动形式进入并破坏过去单纯的观看关系,观看者不仅拥有观看的主动权,甚至掌握了操控的力量,将过去被观看的女性客体,放入掌中的手机,令其表演。网红直播的观看者不仅用俯视的角度审视着手机里的客体,享受着视觉的制高点,同时还以消费者的角度选择并消费那些成为商品的网红视频,享受着消费社会给予的消费的力量。

电影里的巨星、电视里的明星、与网络视频里的网红,不仅是娱乐界的阶层区别,亦曾体现一种媒体世界的阶层区别。电影巨星曾经不愿降格演电视剧,电视明星不屑与网络红人为伍,而在一切以消费者为主的消费社会中,在多元媒介交融的网络时代,只要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任何媒体都只是一种工具。范冰冰、刘涛、TFBoys等明星都已经使用过直播视频平台,并且都得到非常高的点击率与流量,当明星也开启直播频道,用手机镜头作为他们对世界展示的观景窗,明星与网红的界线已然模糊。

巨星走下“神坛”,正是为了讨好屏幕前的观众――社会上的消费者。这样一来又加剧了消费者对于自我消费的认知程度。这样俯视小屏幕手机的观看形式,再加上消费者意识,就会导致观看者主体的膨胀。而大量低俗的直播视频内容只是迎合了大众消费者的趣味,当下,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提升网络直播视频的内容和制作水准,以及平台方是否有主动给予消费者更丰富的内容选择。

参考文献:

[1]谭天.在中国,网络直播到底能走多远?[J].南方电视学刊,2016(4).

[2]晨小君.网络直播,收起你的“任性”[N].新闻晨报,2016-12-9.

[3]曹开研.视频直播网站的兴起与发展前瞻[J].青年记者,2016(5).

[4]艾媒: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分析报告.[EB/OL]http:///news/hlw/20160530/14394022583.shtml.

[5]和群坡.为手机创作――电影形态的又一次嬗变[J].当代电影,2009(12).

[6]劳拉・穆尔维.观影与叙事性电影[M]//.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下册).周传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64.

[7]利福德・T.曼拉夫.视觉“驱动力”与电影叙事:在拉康、希区柯克和穆尔维作品中读解“凝视理论”[J].潘源,译.世界电影,2009(4).

[8]张F.热闹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记者,2016(5).

[9]劳拉・穆尔维.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下册)[M].周传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65.

[10]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74.

[11]王岳川.消费社会中的精神生态困境――博德里亚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7).

第11篇

论文摘要:在信息时代,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手机的不断革新,手机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媒体。手机媒体在丰富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管理问题。本文对手机媒体以及手机媒体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一、手机媒体的形成

(一)手机媒体的定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媒体已经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对于手机媒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匡文波是这样定义的: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

(二)手机媒体的优势。

1、高度的便携性。手机因为其小巧的外观使它携带起来的特别方便,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也就是信息传播极其方便。手机媒体真正跨越了地域和电脑终端的限制。

2、广泛且迅速的交互性。手机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使传播者和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双向沟通。手机媒体的这一特性使其具备了材料收集、读者调查、评论收集等功能。例如:生产商可以通过手机向用户发送调查问卷,从而对产品的销售策略做出调整;各大电视选秀栏目也可以通过观众的手机短信投票数来为选手打分;近几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也是通过手机短信投票的形式选出最受观众喜爱的节日。手机媒体实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3、拥有极其丰富的受众资源。据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2月1日报道,全球已有15亿-20亿人使用手机。拥有手机的人数是所有报纸读者的两倍多,手机用户也远远超过网民数。手机传播拥有广大的受众,使其传播的信息能够被更广泛的阅读。现在很多商家通过手机媒体发放产品广告,以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4、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手机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范围广、限制因素少。手机媒体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全天候服务,传播者可以随时随地把信息传输到用户。

5、多媒体。3g时代的手机传播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3g为手机媒体的成熟的奠定了技术基础。从此手机可借助文字、图片、声音等的组合来进行传播活动。这种多媒体传播组合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所报道的对象,给受众带来更加真实的视觉感官。同时这也使手机媒体更加趋于成熟与一体化。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完成拍摄、编辑、传输等。这也使手机在危机时刻成为了采访工具。2009年lo月24日,长江大学学生搭人链挽救少年的事件中,在那万分危机的时刻就是岸边的同学用手机拍摄下了大学生救人的过程。

(三)手机媒体的劣势。

1、虚假与不良信息的传播。有很多不法分子借助手机短信虚假信息,招摇撞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2、侵犯个人隐私。随着手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不法之徒利用手机进行偷拍并传播。

3、信息垃圾。目前,垃圾短信已不计其数,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秩序。

4、信息安全。一些手机的黑客针对手机的软件专门设计了一些病毒,对广大手机用户进行攻击。

(四)、生活中的手机媒体

1、手机报。2004年7月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从此手机报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有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当天发生的新闻。截至2009年6月底,手机报付费用户数已达4524万户,2009年前半年总收入达到9.2亿元。手机报以其动态化的服务、强大的互动性以及多媒体传播的实现吸引着广大受众。在手机报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内容同质化、消费人群定位不准、技术瓶颈、广告植入困难以及价格偏高等。

2、手机电视。所为手机电视业务,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流媒体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观看电视的业务。手机电视最初出现于日本,随后韩国、英国、意大利等国也有了不少手机电视用户。据市场研究公司ims research预测,到2010年底,全球将有1-2亿以上手机用户接收手机电视服务,而在中国也将超过3100万用户。但是,目前我国手机电视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手机电视业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3、移动搜索。根据2009年7月的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6月手机搜索的用户占手机用户总数的26.2%,约4074万人。随着3g的推广和应用,移动搜索成为各移动运营商、搜索引擎厂商关注的重要领域。

4、手机图书。即将数字化后的图书利用手机作为终端进行阅读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这将极大地为受众提供了便利,电子书比起传统的书籍更加轻便,而且可以同时储存上百种书目,方便随时随地阅读。

二、如何管理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隐患。那么如何经营手机媒体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问题。

手机媒体在高速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带了许多信息垃圾,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将会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危害同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对于手机媒体的管理一定不可忽视。

那么在监管手机媒体的过程中又会遇到怎么的难题呢?首先,手机媒体的传播者身份具有隐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那些利用手机传播不良信息的人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执法部门的监管带来了困难。其次,手机用户的海量性。由于手机用户众多,手机传播的信息量也相当大,可以说社会控制对于手机来说,几乎是没有作用的。还有一些诸如跨地域传播以及政策法规滞后等问题都为管理手机媒体设置了障碍。

目前国家也出台了很多关于管理手机媒体的方法,如手机实名制,这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手机实名制可以有效遏制屡禁不绝的不法短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号码资源,同时可以减少话费欠费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第12篇

关键词:CMMB 主要特征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221-02

手机电视又称手持电视(掌中电视)手机流媒体,它是通过一定的实现方式向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便携终端传输音频内容,并向受众提供互动服务的新媒体。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音视频节目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通过广播网络或移动蜂窝网络,在用户的便携终端屏幕上得以显现,同时,用户可以利用移动蜂窝网络回传个人信息,实现互动。

1 CMMB系统构成

CMMB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可为人们随时随地提供无所不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信息服务。采用卫星和地面网络相结合的“天地一体、星网结合、统一标准 、全国漫游”方式,实现全国范围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信号覆盖。CMMB利用大功率S波段卫星覆盖全国100%国土、利用S/U波段增补转发器覆盖卫星信号盲区、利用无线通信网络构建回传信道,实现交互,形成单项广播与双向互动结合、中央和地方结合的全程全网无缝覆盖系统。也就是地面发射中心将信号发向S波段同步卫星后,同步卫星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转发,转发后的S波段信号直接被地面的接收终端接收下来,也可以通过增补转发器处理后被地面的接收终端接收下来。该卫星还通过分发信道将信号发送给增补转发器处理,通过增补转发器处理后转发,对卫星覆盖的阴影区域进行增补。

在建设传播网络方面,CMMB的信道调制采用STiMi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这里面的核心一个是OFDM的调制技术,一个是LDPS的编码方式,针对手持设备及接收灵敏度要求高,移动性和电池供电的特点,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同时还有一个时隙的概念,CMMB传输帧长度为1秒,划分为40个时隙,每个时隙具有相同的结构,包括信标和53个OFDM符号,每个业务占用一个或几个时隙,终端通过时隙开关实现节电模式。这样的信道技术,支持单频网的建设,包括空间的单频网和信道的单频网。采用单频网的目的是扩大单个发射机的覆盖范围,实现对一定范围(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可靠覆盖。

2 手机电视主要特征

在手机电视中,手机兼具了手机和电视的双重功能。由于手机具有用户普及率高,携带方便等特性,手机电视业务也就显示出了比普通电视更广泛的影响力。其业务特征为:

2.1 便携性---随时随地

由于手机普及率高,用户数量众多且精巧、轻便、可携带、可时刻相伴左右,而以无线电波作为传播渠道,只要有需求,用户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接受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摆脱了物资媒介工具本身可能对传播活动带来的限制。

可以说,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方式,手机电视在传播的便携性方面达到了传统电视尚无法企及的程度。手机电视是一种能够充分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分众媒体。个性化的信息主要有两层含义:

其一,手机电视的接收终端为手机,而手机的使用具有很强的个人化倾向。与传统电视和移动电视等几个人坐在一起收看节目的小团体化收看方式相比,个人化是手机电视收看的一大特征。

其二,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信息,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传统广电媒体的播出方式是线性的,消费者只能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接受固定的节目,并且要被迫收看广告。因此,会不可避免地要收到许多干扰信息,并且接收的地点还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手机电视业务出现后,消费者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欣赏节目库中的任何一部节目,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及要求选择内容,满足消费者自主定制内容的需求,是手机电视巩固其优势最有效的方式。真正实现信息接受的个性化,应和了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手机电视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生。

2.2 超强的互动性

手机电视的互动性体现在技术与交流两个方面:在技术方面利用最新的多媒体技术,用户在观看手机电视时,可以截取精彩的画面存储在手机里,设为手机的屏保。此外,用户还可以控制节目播放的时间和进度。

另一个便是在交流方面,满足随时随地的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求。传统电视是单向传播方式,用户只能被动接收电视台提供的节目,而手机电视在收看节目的同时,可以利用上传通道,通过操作“手机”的系统,实现个人和网络之间点对点的双向的信息交互,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如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发表评论,对正在直播的娱乐比赛进行投票,对正在播放的手机电视剧给予几种大结局设想甚至影响剧情的发展。比报纸电视更为互动的交互性,是手机电视的重要特征,也是吸引受众的一大亮点,对于手机电视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

2.3 带给受众全新体验

手机电视除了具备新媒体的基本特征外,其最独特的传播特征就是“从固定到移动”。用手机上网、看电视、听广播、在公交车、出租车上看电视等已成为普遍的事情。随着3G的到来,移动性的特点将成为手机电视的重要卖点。

3 手机电视受众手机节目内容

通常情况下,视频类的业务都将严格遵循“内容为王”的准则,因为,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最终还是要回到内容产品上来,特别是新崛起的媒体,更需要在内容产品上胜人一筹。手机电视的特征决定了它的传播内容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短小:无论是手机电视使用方面的技术要求还是使用的环境均与传统媒体有着重要的差异,也有人称手机电视是“前倾式”消费,而传统媒体是“后仰式”消费。而且对于手机电视而言,人们一般不会固定很长时间地观看,手机电视的消费者只是在工作中途休息、坐车、无聊闲暇之际等一些短暂的时间段来收看,另外也要考虑到手机的电池电量是很有限的,不能长时间地使用,这就要求内容长度一定要短小。

(2)精致:手机电视使用环境往往不同与电视安放在客厅中,可以非常悠闲安静地收看,收视环境中外在干扰相对较大,这便要求手机电视内容较传统电视内容可视性 可读 性 可听性更强,更有吸引力才行。如果仅仅只是将某个电视台的节目搬到手机上来看的话,手机电视的市场规模将无法得到有效的开拓。如果你能把最适当的内容通过最简捷最准确的渠道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需求这种内容的目标受众,你才是真正的赢家。

(3)丰富:人们对媒体内容的需求各异,手机电视消费走向个性化,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也就要求手机电视运营必须有针对性强的内容予以满足,也才能找准市场定位,从而拓宽并把握市场发展空间。

(4)互动:手机电视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互动,媒体使用者即是传播者而不仅仅是选择者 ,它的使用者可参与传播内容的创造。如互联网的博客,手机的拍照、 摄像、 文字编辑及发送功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4 手机电视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通过听广播、看电视、了解社会、掌握信息的传统渠道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机电视等移动多媒体的诞生,即是对传统广电传输方式的有益补充和延伸,也是拓展新兴文化产业载体、带动文化信息产业和民族工业的重要途径,特别对于移动人群及时、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休闲娱乐提供了全新的平台。目前,手机电视正处于尝试阶段,节目内容制作方向、各项技术指标及相关国家政策还在不断发展完善,相信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将来我们手机终端就是数字广播的终端,我们的图文节目、音频节目、网络电台、网络宽频都会接收到。CMMB的未来,将要实现对更多城市、更多区域、更多交通工具的覆盖,还要提供更多适合手机电视收看的节目,包括政务、新闻、体育娱乐、交通导航等等。另外,在此基础上,最重要的一点还要提供丰富媒体的交互,让手机电视的灵魂得到充分的发挥,3G、互联网提供了足够宽的多媒体通道,使手机视频电话、手机环球旅游、手机远程遥控等成为可能,为广大的消费者搭建起一个精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孟祥森,程锐.手机电视新媒体发展与分析[C].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