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6 16:21: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培训部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保险营销员培训体系作为保险公司的助推器,起着提升保险公司留存率、提升保费规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各家保险公司为支持2015年因监管政策变化而大力增员所采用的重要业务推动配套工作。本文将从硬件—培训中心配置,软件—培训中心人员配置和培训课程体系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和对比总结,博取各家所长,为搭建良好的培训体系奠定基础是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
培训中心配置;培训部人员配置;培训课程体系;结构化培训体系构建模式;过程化培训体系构建模式
一、中外资保险公司培训体系对比研究的现实基础
2015年保监会下达了关于取消保险人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规定,这个规定对于各家保险公司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各家保险将可以大力推动和发展增员、扩大业务团队、扩增保费规模。但这同样意味着加入保险公司的保险营销人员少了一次重要的从业筛选、少了一次标准的专业系统保险知识考核。保险公司如何对于大量入职的保险人该如何培育,让已经产生的增员成本转化为业务收益,培训是其中关键因素之一。保险营销人员虽然分布在不同的保险公司,但其在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及培训需求类似。各家保险公司的培训体系,虽然表面上架构大体一致,但细化到培训部的构成、培训课程的执行文化、培训课程的操作形式、培训讲师的设置、培训课程的追踪,又有较大的区别。所以保险公司培训体系是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吸收的。从最具有代表性的外资保险A公司和中资保险B公司而言,两者的团队风格和外在公司形象给人的感觉均各有千秋。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牵涉很多,但这与两家公司不同的培训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够对比研究两者的不同,取长补短并完善系统,相信能为保险行业培训人员打开一个新视角。广州分公司无论是对于AB中外资保险公司哪家而言,都是重点机构、分公司级别、重点布局,市场份额大,并且在这个市场上,各家公司在培训部上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也都是毫不吝啬的,从而可对比性强。所以本文将从两家公司广州分公司为代表进行对比和分析。
二、培训体系对于保险营销员养成的重要意义
培训体系对于保险营销员的意义,相当于养料对于植物的意义,下面将从保险营销员的个人业务发展角度和晋升发展角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从保险营销员业务角度而言。系统、专业、实战的培训能帮助他们掌握好系统的销售技能技巧、增强信心、从而达成更好的业绩、赢得更高的收入。人力发展是保险公司发展的极其重要板块、永恒的主题。人力发展包含“进”和“出”两部分。“进”代表增员,“出”代表留存。留存率的高低受到保险营销员的业绩影响,留存率高说明保险营销员有赚到钱,有成功销售到保单,他们留下来的继续拼搏的信心大。留存率低说明,保险营销员处处受挫,没有信心看好自己未来的发展,从而选择离职。保险营销员的养分与能量来自公司、主管、自身、客户。公司能给到的一大重要支持就是培训支持,帮助保险营销员搭建基本的营销认知框架、提升技能、调整心态、传授方法,搭建平台,为保险营销员的发展助力。
(二)从保险营销员晋升发展角度而言。良好的培训体系能帮助他们在晋升准备阶段和晋升后,搭建系统的认知框架,为更好的晋升和团队管理奠定基础。作为保险营销员而言,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为管理路线。新准备晋升的主管,如何进行增员、如何辅导新人、如何管理团队、如何进行会议经营,如何激励团队,这些都是他们的新课题,也是他们非常重要的、迫切需要得到指引和协助的部分。他们自然能从身边的团队和主管身上观察和领悟到很多经验,但没有系统的框架及整理帮助他们,容易让主管迷茫。并且培训部可以从整个公司层面来筛选各项指标都健康优秀的团队来进行经验的总结、分享和传承,从而拓展了新晋升主管们的思路和视野,也让公司能够在保险营销管理层中树立符合公司战略要求的典范和榜样。
三、AB中外资保险公司培训体系的对比与分析
无论对于哪家公司而言,保险营销员培训体系都同样包含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软件包括培训课程体系以及培训部人员配置,硬件包括培训中心配置。本文将从以上几个维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培训中心配置在广州,因为广州市场份额足够大,所以广州分公司在两家保险公司内部都属于一级机构,也是两家保险公司保费贡献的大头和人力占比的大头。为了支持同等的业务规模,这两家保险公司的培训部都极具规模,分别都有各自的培训中心,并且都是极具代表性的。1.培训中心配置对比。(1)从培训中心地段和面积而言。A中资公司的培训中心面积更大并且地段更佳,所在地理位置是广州中心的黄金地段,A中资公司的广州培训中心有占据整两层楼的空间,B外资公司的广州培训中心在地段方面同样也非常不错,甲级写字楼,但在面积上会略逊色一筹,总面积上仅占据整一层楼的空间。(2)从培训课室的的设置上和布局上而言。A中资公司培训中心,是在正常的办公环境中区隔成了几个大培训课室,每个培训课室配备上独立的音响设备和投影设备以及教学设备。B外资公司的设置上更科学、更灵活、音响和吸音设施考虑更周全。合计3个培训课室,4个小型面谈室、以及一个音控室。4个培训课室之间的隔墙可以推开,最大可以变成一个容纳300人的中型培训室。4个小型面谈室可以支持主管培训中的督导和辅导的演练环节以及培训课程的通关环节。音控室可以统一操作4个培训课室的音响设备,可以进行现场录像,每个培训课室也同样有自己的音响设备可供独立操控。2.培训中心配置分析总结。两家公司在培训中心的地理位置、面积以及硬件设备配置、课室布局上都非常不错,但A中资公司因为在广州需要培训支持的业务团队规模大于B外资公司,所以培训中心的面积大于B外资公司。而就培训中心配置的考虑周全性、设计的现代与灵活性而言,B外资公司毕竟借鉴了香港成熟保险市场培训中心运营的良好理念,所以略胜一筹。这也是保险公司在搭建培训中心时非常值得借鉴之处。
(二)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式有结构化培训体系和过程化培训体系两种模式。两家公司在搭建培训体系时均有使用这两种方式,并且互相交织,无法独立剥离,但在应用过程中两家保险公司各有特色,各有值得借鉴的地方。1.从结构化培训体系构建对比。(1)A中资公司的培训课程分别为:①保险营销员培训课程:新人岗前培训;人考试培训;新人衔接培训;新人转正培训;成长训练;QS培训;产品培训;综合开拓培训;E化行销培训;②业务主管培训课程:主管晋升培训;主管成长训练;主管研修培训;增员旅程;③业务经理培训课程:部经理晋升培训;部经理研修培训;杰出部经理培训;④保险营销高手分享大型讲座。(2)B外资公司的培训课程分别为:①保险营销员培训课程:新人岗前培训;人考试培训;新人培训);新人重聚;营运知识培训;分红险培训;职业操守培训;万能险培训;社保培训;②业务主管培训课程:见习业务主任培训课程;讲师培训;团队管理培训;业务主任训练营(CAMP);业务主任年会(CLUB);③业务经理培训课程:卓越经理人课程;④专题讲座系列课程。2.从结构化培训体系构建上分析总结。(1)无论哪家保险公司的保险营销员在同一个市场下,他们都是具有共性需求的。两家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均依照了结构化培训体系构建方式,他们都依据了保险营销员的职业发展生涯来设计课程内容;并依照了结构化培训体系构建方式分析各个级别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者培训课程体系内容丰富,各个层级的课程内容均有兼顾。故而,两家公司培训课程体系整体上而言也都是类似的,区别不大。(2)A中资公司在业务经理级别的培训课程支持力度非常大。原因有几个,第一,各地的分支公司很多,业务团队大,总监多,可以借助的总监资源也多;第二,成立自己的企业大学后,企业大学会协同全国内勤讲师资源共同开设培训经理级别的课程,内勤讲师们对经理级别课程的掌握力度也自然更强。(3)两家公司均有举办专题讲座,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A中资公司重点在于帮营销团队建立坚定的信心,所以举办的专题讲座,更大型、规格更高,比如外部租赁大型礼堂并邀请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业内顶级高手进行销售分享。主导举办单位一般不是培训部,是市场营销部,主题多为销售类型。B外资公司举办的专题讲座,重点在于打造专业的团队,所以一般由培训部主导,在培训中心,规模约为300人,题材更丰富,主题不仅仅限于销售,还会包括外聘专家分享心理专题、经济形势专题、股市分析专题、医疗专题等,销售部分则由内部的资深经理或总监担任分享嘉宾,从而更好的帮助销售人员增强知识,增加与客户沟通的谈资。(4)B外资公司在主管层级的课程更加丰富。其中的CAMP和CLUB是两个非常重要且极具特色的课程,也是主管们从中收获非常深的课程。这与B外资公司有丰富高阶营销经理有关也与培训部资深培训讲师有能力、有意愿,深耕开发并掌握主管级别课程的讲授也有关。(5)B外资公司课程设置上延续性更强。例如,新人重聚课程是对之前的新人培训的回炉,业务主任年会是在业务主任训练营基础上搭建的一个分享平台。A中资公司也有在做,但课程的回炉培训做得并不彻底也并没有形成制度,更多的是为了相应总部推动要求而去做。课程的延续,让课程的指标追踪性更强,为未来调整和改进课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馈机会,同时也说明培训部设置课程时更加关注绩效指标及其达成。3.从过程化培训体系构建方式对比。根据在其中的工作经验和调研分析可以了解到,两家公司在培训体系中同样采用了过程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式,他们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均是按照四个过程来设计的培训体系,第一步确定培训需求,第二步设计和策划培训,第三步提供培训,第四步评估培训成果。这四个步骤都是各家保险公司都会做,区别在于做到的程度。4.从过程化培训体系构建上分析总结。在过程化培训体系构建方式方面,B外资公司做得更加到位。在2006年,B外资公司就已经在培训部引入了ISO标准。无论从培训课程的设计、课程的修订、培训班开班执行、培训部内部的相关通知、培训课程评估表、培训课程行政工作等通通都有编号、存档,做到有据可查。并且内部成立了审查团队,在接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外部审查通过之前,先内部审查。在外部审查通过并获得资质认定后,内部审查团队定期进行审查,如出现审查问题,将以备忘录的形式发送给部门主管,同时在部门主管会议上统一点评,直接有分公司总经理参与监督执行。所以执行力度是非常到位,确保每一个培训班的的质量按统一标准执行并有所保证,而不是形式主义。A中资公司培训部并未引入ISO标准来规范、监督培训部的相关工作,所以培训工作质量容易受到个别授课讲师和培训部部门调整的影响。
(三)培训部人员配置两家公司培训部的人员配置可以从培训部的部门架构角度来分析。1.培训部人员配置对比。(1)A中资公司培训部:培训部由部门经理担任,下设四个科室,分别为:业务员培训室、业务主管培训室、产品培训室、综合管理室。(2)B外资公司培训部:培训部在部门经理领导下,下设三个科室,分别为:业务培训组、业务主管培训组,行政组。在业务培训组中又分别设置职前培训小组、新人培训小组、资深业务员培训小组。2.培训部人员配置分析与总结。(1)从部门框架结构来看,两家公司培训人员人员配置,大体一致,相差不大。大体都是根据业务员的发展阶段来设置培训部的课室、并分配培训讲师。至于A中资公司培训部多了一个产品培训室,这个室,专门负责产品在营业区的推广和产品销售资格的确认。B外资公司培训部虽无这个科室,但其功能已经在其它小组涵盖完全了。(2)两家公司培训部都有行政支持的科室,但两者的功能有很大区别,对培训部讲师的工作影响也很大。B外资培训部行政组的功能非常强大,有力的支持了培训部的运转,并帮助培训部课程及课程管理能保质保量的进行。A中资公司培训部的综合管理室人员总配置一般为3人左右,是负责培训部的仓库、书籍、部门报表、培训课室及其设备管理,以及部门经理的行政秘书职责。B外资公司培训部行政组的人员配置可以达到8人左右,其工作职责除了以上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是支持培训讲师,支持课程行政工作。B外资公司培训部的业务员组和业务主管组都有对应的1-2个行政组的指定支持同事。所有第二天上课的物料行政组的同事均会提前准备好给讲师,中大型课程的音响设备控制和音乐等播放,均有行政组的技术支持同事支持,所有新课程开发过程中PPT、学员手册、讲师手册的文字处理工作也均由行政组的同事协助,更重要的是,每堂课程的评估表均会由行政组的同事录入、评分并下发到部门所有讲师签名确认及存档。这样的安排极大的简化了培训讲师的工作量,让培训讲师可以更多的将精力放在培训课程的授课、培训课程的管理和更新上。
四、总述
通过以上对比和分析总结,可以看到中外资保险公司营销员培训体系各有优劣势,互相借鉴将更有利于保险营销员的留存和发展。1.在培训部场地设置上,应该在结合规模需求的情况下,考虑设计的灵活性以及使用人的便利性,让培训部硬件配置上更加人性化。2.在培训课程体系设置上,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既要大力借助保险营销员团队的力量,来充实和提升课程的实战性以及号召力,同时又要提升培训讲师对高阶课程的掌握力,提高培训部的存在感。(2)在专题培训上,既要营销高手能发挥鼓气和标杆作用,又需要安排能提升保险营销员专业度的专题内容,让保险营销员内外兼修。(3)课程设置的延续性上,是容易被忽略的,关注和提升课程延续性,能让培训讲师更关注课程设计的品质和授课口碑。(4)在课程的标准操作上,一定要严把关,帮助提升和保持培训部课程品质的稳定性。3.在培训部人员配置上,要加强讲师的行政岗建设,让讲师能把更多时间放在课程开发和课程品质提升上。
参考文献:
[1]唐炯浙江保险营销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复旦大学出版社.
[3]王淑珍,王铜安现代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
[4]吴杰GS人寿保险公司营销员培训体系优化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导语:通过培训结合最初制定的计划或目标,既可以发现自己部门的问题,又可以发现其他部门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客房交叉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客房交叉培训心得体会
酒店业中有这样一句名言:100—1=0,说的是在酒店的整体服务当中要提供统一的服务,一项服务的失败可能导致之前提供的所有优质服务都付之东流。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酒店内部各部门协调的重要性,一线部门之间、一线部门和二线部门之间甚至二线部门之间的协调好坏,直接影响着能否向客人提供一个全程的优质服务。除了日常部门之间的沟通外,交叉培训也是促进各部门良好协调的法宝。
所谓交叉培训,通俗的讲是一个部门的人员到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现场接受培训。与交叉培训相近的是轮换岗位。交叉培训与轮换岗位不同,轮换岗位是在定岗之前先在各部门进行工作,然后根据实际能力和岗位需求最后确定岗位。而交叉培训是在定岗后,再到其他的部门进行培训。因为接受培训人的立场不同,两种培训所起到的效果也不同。
首先交叉培训过程中,被培训者从其部门的立场出发,有针对性地到培训部门接受培训,了解所到部门的业务流程,对自己部门的业务操作具有参考作用,促进酒店服务一致性的提高。
其次,部门之间的交叉培训有利于部门人员之间沟通感情,紧密合作。各部门员工平时在自己的岗位工作,虽然经常保持业务沟通,但感情沟通处于较淡的状态。交叉培训促使一个部门的员工深入到另一个部门内部,与该部门员工进行较密切的接触,有利于两个部门员工的感情沟通。
交叉培训有利于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所以交叉培训的效率是交叉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影响交叉培训效率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交叉培训的前期准备这是影响交叉培训效率的重要因素。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好,可以促使交叉培训有章可循,按照计划进行,并达到理想的效果。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提供培训部门的培训计划;二是接受培训部门所要考察问题的准备。
交叉培训中被培训者的观察意识交叉培训实施过程中要求被培训者要有足够的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结合自己的培训目标,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度,发现问题,而不能单纯的只是去接受培训。可以这样说,交叉培训的主要内容不是去其他部门学习具体的操作,更重要的是了解其他部门的操作流程,并具体观察其实施的过程,从中找出沟通不顺畅问题所在。交叉培训的目的除了提高员工的素质外,更重要的是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交叉培训的总结及跟进工作总结工作是整个交叉培训的升华,以此为基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培训结束之后部门之间仍要进行必要的沟通,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完善运作机制,这样既可以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更有助于接待水平的提高。交叉培训要善始善终。
总之,交叉培训在整个酒店的经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淡季,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管理和提高。交叉培训既有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又有助于部门之间的协调,更有助于酒店整体服务的提升,是酒店经营和管理的良好方法。
关键词:电力企业 人力资源 培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增长模式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其所处环境与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较为显着的进步,但由于电力行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在某些方面重点进行关注并获得提高。对一般企业而言,“人、机、料、法、环”五大关键因素中最为首要的便是人的因素,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现代化进步程度,而且电力行业相对于社会上其它行业具备知识与人才密集型、电力设备精度较高、知识更新换代较快而且安全责任较重等显着特点,在企业人、财、物、信息四种资源中,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已经广泛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同时随着电力科研、设计、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人才结构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相应变化,电力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是企业自身发展与创新的根本所在,也是企业发展进程中必不可省的投资。为探讨研究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所存在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方式与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结,现报告如下。
1.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为一种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技术企业,电例企业内部的知识技术更新相当快,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学术素养与知识层次要求较高。但是目前的电力企业员工队伍仍存在着素质整体不高且参差不齐的现象,甚至随着“用工荒”的深入局部地区还出现了人员断档的严重情况,因此对电力企业培训部门来说,如何在保有现存的人力资源队伍的同时,“引起来、提起来”便已成为了其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1 企业领导重视及关注程度有限
经过了多年以来的安全生产宣传,目前的电企领导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已经提高到了相当的意识层次,但对于企业内部培训管理方面却是停留在一般关注的层次。电力企业领导往往只注重短期实际效益,对于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这种“浪费人力、财力和时间”的工作并不十分感兴趣,而且人力资源这种工作往往是在长期的工作中发挥其潜移默化作用的,因此无法获得领导支持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自然就变成了一项“鸡肋”,工作年年做,效果无人晓。
1.2 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健全
我国电力企业中现行的多数人力资源培训均缺乏完善周密的培训计划,往往开展实际培训时采取“走到哪算哪”的形式,甚至成了为应付领导而走过场的“表面”工程。进行培训的讲师存在师资力量欠缺的实际情况。外聘的讲师未必适应电力企业与行业技术的知识理论,甚至在培训经费缺乏的情况下,一些电力企业仍沿用十几年前的培训讲义内容,根本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行业技术进步,所收到的培训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1.3 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不全面
目前的企业也人力资源培训多半只关注过程,对于培训内容的效果未进行明确评估,对于培训后期的效益无人问津,多数企业仍未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于后期的效果跟踪也存在显着缺失,最多也不多是在培训过后进行了象征性的简单考试即告结束。这样导致了人力资源培训根本未能起到所希望的作用。
1.4 对培训人员的约束性不够
考虑到我国电力企业处于行业垄断地位,相对其它行业而言电力企业的员工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以及思想压力均不明显,而且“官本位”思想较为严重,对培训工作这种非本职任务缺乏必要的积极主动意识。因此往往出现了培训部门最积极,被培训人员响应寥寥的情况。而且培训部门作为独立于企业主营业务之外的部门,对于被培训人员往往没有直接的管辖与命令权限,而仅仅只能通知其进行培训方面的配合,被培训人员往往以本职工作繁杂为理由逃避或者应付培训工作,直接影响到了培训的参与效果。
除此以外,电企人力资源培训还存在类似财力有限、时间不易统一等问题,直接制约着培训效果的达成。
2.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响应对策
对于上述电企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所存在的各项问题,经过针对性的总结与分析,现逐条提出对策如下。
2.1 提高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程度
通过与企业高层领导的沟通交流,向其宣传对于自身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素质培训是促进团队进步的根本因素,对于招收进来的高学历人才往往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方可适应岗位实际需求,对于长时间效力的员工更是应该进行知识的升级培训方能满足行业技术的变化。高层领导应认识到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石,进行及时有效地培训是注重长期效益的关键做法。即便是在人力资源相应富余的时间段也应目光长远,做好储备人才的培养以应对企业与行业发展的长期趋势。高层领导的重视会给培训工作带来财力的有益帮助,可以直接促进培训工作的开展。
2.2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培训不仅仅是走过场的象征性工程,而应是切实帮助被培训者提高的工作。因此培训部门应在开展培训工作前进行必须的培训对象调研,对其所需的培训科目、培训内容进行调查并分析总结,并根据工作任务和受训者的岗位特征对培训方式进行选择,根据被培训人员的特点,提供最为适宜的培训环境,使的培训对象更加易于知识的接受及理解,例如课堂培训可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技术比武、网络培训等灵活生动的方式进行,以吸引被培训者的积极主动意识。另外,应考虑在企业内部寻找并培养既精通业务有掌握了先进培训方法的内训师,他们的存在与成长是决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能否贴近实际工作的重要力量。
2.3 健全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培训后的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与回收,对于培训结束后的问卷调查应分两步进行,先是在刚结束时进行培训方式、课堂效果、个人感受方面的调研,这一步的重点在于讲师的授课方式是否得当;第二步则应再培训返回岗位进行,跟踪调查被培训人员是否将课堂培训内容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了科学的应用,而这些应用是否又对企业的日常工作提高了效率或者增加了效益。同时还可以针对培训内容,研究是否有将培训直接转化为了研发成果或者技术进步的输出,对于有相应应用性提高的员工进行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双重奖励,保证了培训效果的可见性。
2.4 进行培训人员的约束与激励工作
对于参加培训的员工来说,其抽出工作时间参加培训部门安排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付出了其劳动成本,因此可以考虑对按时参加培训并较好完成了培训同时进行了应用的员工,视情况进行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鼓励,这样既可以激发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同时也鼓励了其复习应用转化培训知识的热情。对于经常无法完成培训工作的部门或者人员则宜考虑通过其主管领导的关注,直接促使其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于培训员工在开始时及培训结束时进行双重签到,同时在培训过程中由培训部门人员进行到课人员的统计,对于长期表现较差的部门则告知其部门领导知晓,促成其关注此事。
另外,培训部门应逐步完善并固化培训内容,对于培训教材和培训项目的内容通过开发研究进行细化使之更适应于不同岗位人员,同时及时纳入新技术知识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配合已有的培训硬件设施和人才储备,改善培训的课堂及学术氛围,增强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并通过为教师创新创造条件,形成完整的科研创新体制。
3. 讨论
自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便一直进行着深刻的变化。截至现在,我国的电力体制已经完成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竞价上网的改革,这些改革都已经对电力公司资产结构、成本结构、效益结构等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电力企业要想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与经济发展变化中保持和发展业已形成的相对优势,只有通过更快更好地学习来塑造公司的变革能力,并提高适应国际与国内环境变化的能力。而这些都要通过完善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总之作为培训组织部门,应在培训工作不断开展的过程中通过经验总结、问题分析以及新兴科学技术的有效把握,进行培训知识与方式的改进,进一步努力探索适合电力企业的培训方法,并通过不断接受新培训理念并加以应用,既能够保证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又能够为电力企业可持续性高速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
参考文献
[1] 陈谦.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09,1 (1):117~118.
[2] 张志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及职工教育培训分析[J].山西电力.2008,5:76~77.
[3] 张喜荣,窦金良,李香平.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讨管理模式与收益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2):283.
关键词 教育技术 院本培训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
Build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Model of Medical Teacher
GU Guosong, CHEN Baoming, YE Peiso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Zhejiang 314001)
Abstract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is one important method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college teaches. Nevertheless, several problems exist in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One mode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was constructed and put forward, which include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training, method of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 model has features of feedback, stability and loops.
Key words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partment-based training; model
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都使得高校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高校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执行者,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有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能力。可以说,没有一支信息化的教师队伍,就没有教育的信息化。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培训组织、培训模式、培训资源等不够完善,使得培训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构建一种良好的教育技术培训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我校医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与培训现状①②
(1)目前,我校和其他高校类似,缺乏行之有效的培训运行模式,教师参与教育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各方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掌握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2)很多教师忽略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没有认识到教育技术理论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关系。因此,在受训后只注重对硬件的技术应用和相关软件的使用
(3)无延续性、无针对性。全国统一的教育技术培训在时间上过于集中和紧凑,在内容上也未能满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和不同课程的差异与需求。
(4)具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校园等硬件设施,但在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课件的开发、研制以及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等“软件”方面投入不足,不够重视。对课件的制作和对基于BB网络环境的辅助教学平台的运用并不十分成功。课件制作比较单调,多数采用简单的PPT功能制作课件,将以前的板书转换到投影上而已。
(5)评价机制不够理想。对于培训的评价机制,目前过于单一和粗糙,以受训感想等作为培训效果并不能反映实现培训目标的程度。
2 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的研究
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综合、不断循环的工程,不是单一的技术指导和理论讲解。缺乏有效的培训模式和运行机制,将无法实现培训的真正目的。因此,需要一种稳定、长期的培训模式来支持开展培训工作。
2.1 “校本培训”内涵③④
“所谓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这是一种描述性定义。这种定义很容易让人理解,但缺点是难于让人抓住“ 校本培训”作为一个概念的核心要素。从这个角度来看,倒是周建平先生的三点意见更接近问题的本质:首先是“为了学校”的培训,意指要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其次是“在学校中”的培训,意指“ 校本培训”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所有培训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再次是“ 基于学校”的培训,意指“ 校本培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各种资源。
校本培训理念包括:校本培训工作以“人文、人本、人和”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学校要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也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地方;校本培训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以教师有效学习为中心。以教师需求为导向,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激发教师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和主动学习的动机。
相应地,我们可以根据培训教师特点以及培训范围,提出“院本培训”的概念,对应的组织者和受训者为本院教师,培训资源主要依靠本院现有的教学资源。
2.2 “院本培训”是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有效途径
高等学校是一个复杂的专业化组织,每所高等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它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不能简单地用其他学校的经验说明的,一刀切式的传统培训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各学校的具体要求。并且,高校教师人数众多,学校在人力、财力和工作安排上都很难承受教师外出培训。为此,从“院本培训”的特点和内涵可知,校本培训能够满足高校教师在岗学习的需要,在高校中开展基于“校本”的教育技术培训必然是事半功倍。
2.3 构建基于“院本”的培训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是一个循环、分层和交互的工作。因此,构建基于“院本”的教育技术培训模式,为解决目前实际培训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该模式主要由管理机构、培训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构成。
2.3.1 管理机构
任何改革都需要参与改革者具有良好的积极性和主观意愿性,而顶层设计则是任何改革的基石,顶层设计的工作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在我们的模式中,管理机构由学院高层领导组成并负责顶层设计,主要工作有:
(1)指定培训部门,制定总体方针以指导培训部门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听取培训部门的反馈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及时研究、制定和调整指导方针,继续推进教学改革。
(2)负责对培训工作的全面支持,如资金支持、人员支持、设备支持、培训平台支持和培训资源支持等。目前在高校开展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没有得到多数教师的响应,其根本原因就是高校所有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的是科研项目,论文级别和课题经费等,而对教师的本质工作――教学,则很少重视,鲜有激励和奖励措施,即使有也是力度很小。为了使得教学水平和质量更上一层,组织者必须要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制定有效的奖励措施来改变目前的状况。
2.3.2 培训部门
(1)负责对本院的培训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指导和管理。培训部门唯有管理层面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优秀的培训教师参与到培训组织中,对于培训教师的选择,应考虑各个专业中具有较高的现代教育理论和较强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教师来担任。
(2)负责培训中的资源建设,主要有课程教学资源,各专业中的优秀资源如精品课程,重点专业课程中的教学资源,以及各专业中教师个人拥有的优秀资源等,都可以整合到培训资源中来。所建立的资源体系,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层次性和多样性,以便适合资源的不断改进,及时更新;适合不同层次的教师和不同需求的教师,用资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来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
2.3.3 构建多样化培训方式
具体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对于培训方式的选择不能按照以前传统的单一化培训方式。具体可以考虑选择以下几种方式:
(1)研究探讨式:如课题研究、案例教学讨论、问题研究和教育专业人员作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报告等。这类培训方式主要目的培养教师更深刻的理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师整合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能力,属于较高层次的培训方式。
(2)集中式: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分类集中式:考虑到不同专业的教师具有不同的需求和课程特点,以及教师之间不同的使用信息技术水平,可以选择分类集中式。将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教师分开,产生不同的群体,对同一群体的教师进行集中式的教育技术培训。二是统一集中式:所有培训的教师利用统一的时间,如假期等,进行统一集中的培训,主要内容是通用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以及整合方式等。
(3)订单式培训方式:⑤由于培训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因此,可以建立有培训教师负责本专业受训教师的具体指导和联络工作。这样便于受训教师和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可以根据受训教师对本专业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受训要求,由培训教师和培训部门根据受训教师的要求制定新的培训计划。
2.3.4 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
当前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⑥而确实有效的评价机制不应该是单一性的,应结合多种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考察受训教师的培训结果将有效提升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1)诊断性评价,确定受训教师现有的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水平,从而形成对教师的某种评价,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需要多次不同的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一种修正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是最困难的一种评价方法;由各专业的培训教师担任对受训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工作,能及时修正受训教师在学习或是实施教育技术过程的问题和方向,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具体和丰富。
(3)总结性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经过拓展总结性评价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使得发挥最核心的作用。例如:对受训教师的个人作品进行教育技术方面的评价,同时,也可以对其在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方面进行评价。在我们的培训模式中,总结性评价也是具有阶段性特点,在不同的受训阶段,采用不同的总结性评价内容和原则。
3 总结
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的培训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校本”培训模式的讨论,为了下一步培训工作更好的展开,构建了基于“院本”的培训模式,从理论上解决当前培训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该模式具有:指导―组织―实践―反馈―新指导方针……的循环反馈前进的特点,为目前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提供了高效而确实可行的运行模式。
课题项目:嘉兴学院校级教改课题(70110029?)
注释
①陈卫东.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理论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6(9):50-51.
②王艳清.立足于“校本”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策略探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1):77-78.
③傅玉蓉.论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29):94-97.
④张铁坚.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0(6):75-76.
关键词:连锁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1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价值得到了众多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普遍认可与重视,而员工培训作为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与主要形式,是提高连锁企业员工素质以及连锁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所以以当前连锁企业中员工培训现状与问题为依据对员工培训制度的完善作出探讨对进一步促进我国连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连锁企业员工培训现状与问题
(一)连锁企业的自身特点对员工培训统一性的制约
从微观上看,连锁企业的模式属于单店经营,整个连锁企业的效益也取决于个体店面的营运水平与营运能力,其优点在于企业的经营可以实现较低成本的扩张,但是同时连锁企业的这一特色给企业自身培训的贯通性与统一性形成了制约,而连锁企业作为由多个单体共同构成的经营体系,其人员培训的专业化、统一化与规范化又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体的形象,所以实现连锁企业人员培训的统一化应当是连锁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完善中的重要工作。但是在连锁企业的经营中,由于对经营效益的重视,在经营的决策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忽视了扩张过程中的平稳和稳定,对企业员工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员工行为与企业员工培训缺乏相对统一的规范而制约了企业员工培训的统一性。
(二)连锁企业的员工培训起点较低
连锁企业员工培训的起点较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连锁企业员工队伍的素质偏低,导致这种现状和问题发生原因主要是我国一些连锁企业的岗前培训制度并不完善,许多员工在上岗前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就直接上岗,而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的就会使连锁企业员工在专业能力上欠缺且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思想观念也相对保守;其次我国连锁企业中的培训人才储备不足导致培训效果相对较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连锁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已经从单一的国内竞争向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转变,而与具有发展时间较长,企业人员培训资金、制度等都较为完善的国际连锁企业相比,国内连锁企业培训人才不足所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所以在员工培训制度的完善中重视培训人才引进制度的完善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是保证企业人员培训效果的关键内容。
二、连锁企业员工培训制度的完善
(一)重视培训部门的设置及其责任的明确
在连锁企业员工培训制度的完善中重视培训部门的设置以及其责任的明确是建立健全员工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连锁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具有统一性的保障。在连锁企业的员工培训制度完善中,要认识到员工培训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连锁企业特定时期的工作内容,所以要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具有长远的规划,而培训部门的设置以及其责任的明确是实施员工培训工作,贯彻员工培训制度的组织基础。所以首先连锁企业人员培训制度中要规定专门人员或者部门负责规划并实施连锁企业各个发展阶段中的人员培训工作,同时通过明确培训人员或培训部门的责任来使培训人员或者培训部门的行为具有制度保障;其次连锁企业要重视通过人才引进制度的完善来提高培训部门的整体培训素质,从而保证企业员工培训的质量。
(二)重视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制度的落实
重视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制度的落实是保证连锁企业员工素质的重要措施,两种制度的落实在企业员工招聘以及企业员工培训人员招聘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劳动预备制度的完善即是对先培训,后就业的落实与贯彻,劳动预备制度的完善能够从连锁企业员工招聘环节为保证企业人员的素质提供基础,同时也利于企业的人才储备和人才引进;职业资格制度即是对持证上岗的落实与贯彻,企业人员需要具备政府认定的考核机构为劳动者颁发的职业资格或者专业技能证书才能够参与相关工作,连锁企业人员培训制度中对职业资格制度的落实可以将职业劳动资格证书作为人才聘用的重要依据,从而保证连锁企业员工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三)重视岗中培训制度以及继续教育制度的完善
岗中培训制度以及继续教育制度的完善是连锁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完善中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关键内容。岗位培训制度主要是以连锁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当前员工的素质为依据对企业员工进行有针对性、时效性以及实用性的培训,在这种提高员工适应性的培训工作中需要强调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并且要用长远的发展眼光保证培训工作的动态性、预见性以及超前性,从而使员工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得到完善与提高并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继续教育制度即是针对连锁企业中具有较高学历、较高能力、重点岗位的员工进行深造教育,从而使这类员工的知识层次得到提高,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扩展。在相关制度的完善中,连锁企业要对培训对象资格作出规定,并明确培训时间、培训费用支出形式以及员工在培训期间的待遇问题。
(四)完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
考核制度的完善目的在于对员工素质以及培训效果进行检验,激励制度的完善目的在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的潜力,从而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具有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在考核制度的完善中,需要以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或者培训的目标为依据来进行考核标准的设定,从而帮助连锁企业进行培训经验及教训的总结与吸取。在此过程中,连锁企业考核的重点一般在于工作态度、团队意识、知识技能素质、对企业文化认知、工作绩效等几个方面,在保证企业员工培训效果方面,考核制度的完善具有必要性;在激励制度的完善中,要重视实现培训、考核以及待遇的有机结合,通过培训奖惩机制的建立健全来提高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培训的积极性,并促使员工通过培训工作取得良好的考核效果,在此过程中可以将培训效果与员工的奖金挂钩,从而使员工正确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时间一晃而过,如白隙之间,回顾自己在刚升为副主管的这一年来的工作,在领导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在同事的帮助和鼓励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现就分管的培训工作,向上级领导汇报如下:
一、培训工作情况:
**年我部与培训部协作共举办了新入职员工消防培训34期,共923人,每届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基本达到了目标要求;内部员工培训8次(其中包括全公司处置突发事件培训2次,员工消防知识3次,消防实战练习3次,参训人员达245人次。
二、培训工作分析:
1、**年的培训工作比起**年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无论是在培训课程还是培训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幅度。
2、完整了培训计划:建立了制度性培训体系,比起以往的培训工作缺乏制度完善和系统化,培训管理幅度和力度较弱,员工培训意识差,培训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的情形。我部与培训部经过多次沟通,改变了原有的培训模式,将“为什么培训和培训什么”融入到整个公司培训工作中来,在总结了以往的培训经验基础上,优化了培训的重要性,重点加强了培训内容全面性,提升了培训工作的制度化管理。
3、不断改进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年的培训工作,我们主要采取幻灯片、实践训练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培训工作,让新入职员工尽快掌握相关知识,在投入工作。
三、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培训工作考核少,造成培训“参加与不参加一个样,学好与学孬一个样”的消极局面,导致培训工作的被动性。
2、虽改变了培训制度但是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只是一味的采取“上面讲,下面听‘形式,呆板、枯燥,提不起员工的兴趣,导致员工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3、培训过于形式化:培训时间与课时的不长是导致形式化的主要体现,短短的半个小时不能完全将所要讲的课程融入到培训工作中来。
4、作为部门的培训副主管,个人的授课技巧不高、制作课件水平不足、知识面也需要亟待提高。
四、除了分管的培训工作外,还协助部门主管或其它副主管处理好消防及治安等日常工作,还完成了**年度部门职场约定,并进入到全公司前五名之列。
五、由于本身经验尚浅,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显得有点舍本逐末。在处理事件时有时忽略了公司的利益和宗旨,使公司蒙受了不好的影响。
六、要检讨的是部门各种规章制度那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我们的工作应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拘于形式主义的表面工作,制度是有了但是都没能很好的贯彻和执行下去,上至管理层下至一般员工都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这对部门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阻碍,更不敢谈规范、更不能说正规
对来年的展望:
1、希望能有更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来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的增强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学习、管理能力。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从而来提高自己。
2、配合部门主管和其它副主管共同做好部门工作,完善和实施部门制度,真抓实干,树立整个团队的形象和凝聚力,加强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的优化工作,坚决完成公司所交付的任务。
一、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基本情况;
2、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的情况;
3、近两年举办校长培训班的情况;
4、中小学校长对培训的需求;
5、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体制及机制问题。
二、调查研究的方式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统计、问卷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数据统计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要求填报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统计表、持证上岗情况统计表、培训情况统计表(见附件1、2、3),并逐级汇总上报。具体程序为:各县(市、区)统计完后,将数据上报市教师教育院干部培训科(20xx年10月15日前完成)。
2、问卷调查由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部门委托校长培训机构办理。问卷填写人员构成为:教育局教师管理(人事)科(处)1人,培训机构1人,校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1人,共6人填写。
3、抽样调研由是教师教育院组织部分专业教师和工作人员进行,主要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抽查学校、问卷调查等方式。各样本县(市、区)教育局分管科室领导或校长培训部门负责人汇报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培训基地建设及师资资源建设情况;校长培训的基本经验、主要作法、存在的困难及改进措施。座谈会分两个小组进行,第一组请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校长代表、培训部门负责人参加。第二组请教师代表参加。具体要求由调研组明确(调研座谈会访谈提纲见附件5)。
三、调研样本单位
调研抽取的样本单位是瓯海区、瑞安市、苍南县、文成县、永嘉县(见附件4)。
四、调研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6月26日——8月31日)。研究确定调研内容和重点,制作调研方案、调查问卷等。
2、调研阶段(9月1日——10月15日)。深入基层,通过座谈、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全面了解中小学校长队伍基本情况、持证上岗情况、培训需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总结阶段(10月16日——12月30日)。整理汇总调研材料,形成调研报告。20xx年1月上旬——2月中旬,召开各调研小组座谈会,交流调研情况,汇总调研结果,形成阶段性调研报告;20xx年3月30日前,完成调研总报告。
五、调研小组工作人员和专家
调研小组由**市教育局教师教育办公室、**市教师教育院工作人员及部分专家组成。
六、其他事项
统计表格和调查问卷,由各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人事)科(处)从**市教师教育院网/上下载。10月15日前,请各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部门将统计汇总表和调查问卷加盖公章,用快递邮件寄送**市教师教育办公室。同时将统计表格和问卷的电子版用电子邮件发送至E-mail:plg9298@或QQ:492922412通讯地址:**市教师教育院(市第2实验中学校内)干部培训科,邮编325000联系人:**电话:(659298)88132971(传真;88132972)。
附件1、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统计表(样表)
附件2、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情况统计表(样表)
附件3、20**—20**年校长培训情况统计表(样表)
附件4、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调研样本单位一览表
附件5、座谈会访谈提纲
关键词:继续教育;专业教师;评估体系
一、背景现状
终身教育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则是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措施。目前,广安市已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制度,也开展了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对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起到一定作用。然而,由于广安市教育系统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起步较晚,且无相关经验可以借鉴,目前并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评估体系,在开展继续教育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培训机构多,培训内容重复
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的各项培训活动,都可作为集中培训的登记范围。于是,市里、县里、校里、信息中心、培训中心、进修学校等培训机构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举办理论学习、知识讲座等常规活动。在教学内容上难免重复,而许多教师为了完成继续教育学分,不得不接受重复培训,以达到修够学分的目的。这样势必影响继续教育的质量,造成精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同时也使教师对继续教育产生反感和误解。
2、学分来源范围广,质量难以考核
由于学分来源范围广,培训部门多,可记学分的名目也很多,这就出现了管理上的混乱。且有些培训部门不论学习质量高低,都给予相同学分,孰优孰劣,很难定性。而作为继续教育中心,在汇总继续教育学分时,对于多渠道的学分也只能统一登记,质量难以考核。
3、培训形式多样,效果难以评估
在许多培训活动中,要检测培训质量并不容易。如聘请专家做报告,培训部门很难检测培训质量和效果。现在大多只能按出勤和培训笔记给予相应学分,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掌握多少理解多少无从考证,这样只能用量的尺度决定分值。
二、构建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前提
由此看来,要使继续教育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必须构建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要建立这样的体系必须有相应完善的基础和前提。虽然教师继续教育在教育行政部门下统一领导,但是由于可以登记学分的培训部门多,这样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混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建立“两纵一横”的管理体系。
“两纵”是指市里、县里、校里分级培训,各司其责;学前、小教、普教、职教、成教分类培训,各尽其所。不越级培训,充分发挥网络的辐射作用,使继续教育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计划,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
“一横”是指以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为主的培训,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而以提高教师知识水平为主的培训,应当由教师所在学校来承担;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培训,应由教科所或教研室等教研部门负责。根据培训目的和内容进行“归口”安排,不能越俎代庖,各部门履行各自的职责。这样形成“两纵一横”为主干的管理体系,无论哪种级别、类别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其认定和登记学分由一个部门监控,这样就给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评估提供了前提。
三、构建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由于目前继续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尚未完善,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采用的都是相同的学分制。参加一项活动,举办一个培训班、人人都是一样学分,有的甚至花钱买学分。要激励教师们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构建和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是继续教育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建立自学质量检测体系。在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中往往由培训部门指定一本书或是本专业的继续教育教材,学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效果,仅凭读书心得是难以衡量的,应该建立自学质量检测体系。对于不同的专业可以指定不同的专业教材来提高各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对于自学教材内容完全可以用考试的方法进行检测,统一考试,按考绩折计学分。或是用考核的办法,按专业特点指定一本继续教育课本,通过自学,按教材所要求的内容进行作业,以完成作业量来评估。对于基础性的读物,写读书心得责无旁贷,但还应该通过交流提升的方法加强自学质量检测,从学分上体现自学质量。
其次,要建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培训质量的高低可以从多个方面用具体指标来检测,比如:
1、及时反馈培训内容
作为继续教育培训往往介绍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聘请有名专家学者讲学、作报告,多采取互动交流方式,不空谈理论,与教师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实效,有的放矢,培训一堂课后,可以就当堂传授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留一道作业题,当堂反馈,并记录成绩。这样可以避免有些教师出于应付,人在心不在,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收效甚微。利用及时的信息反馈,监督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
2、基本功用分值量化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就是课堂教学能力。区级研究课和校内研究课分别以不同的分值加以区别。而对于上区级研究课的教师其教学质量可以逐步分解,与学分挂钩。根据不同的上课效果和质量给出相应不同的分值,折算成继教学分,用学分高低加以区别同样上课的教师的教学质量。这样,精心准备的优秀教师可以获得高分脱颖而出,打破相同学分的模式,甚至可以进行评比。对于上校内研究课教师的这部分打分工作由学校完成。这需要有统一的评分标准,按统一的标准打分,把档次拉开。
3、细节用学分督促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继续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可以用出题考试或者撰写论文考察,以达到提高培训的目的。以撰写论文为例,通过以往的经验,很多上交论文的格式和内容都达不到要求,即便再三强调还有很多教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样可以采取与继教学分挂钩的方法加强管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格式上,如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字、参考文献以及字数要求等方面可以赋予相应分值,督促教师注意细节;在内容上,可以有一个及格分值,论文的分值根据内容质量以及格分值为准上下浮动,拉开距离。
再者,要建立实践质量评估体系。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要求定期到用人单位或生产第一线参加社会实践,而专业教师继续教育也把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重要的培训和考察内容,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和培训中心通力合作,共同监督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由用人单位仅仅出示实践证明远远不够,可以要求撰写实践体会,提炼优秀文章共同交流提升,而优秀者应在继教学分中加以体现。
最后,要建立培训质量反馈体系。质量反馈是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调查,才能了解到培训的实效,才能从反馈的信息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借鉴。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经常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广安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129人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培训很有必要。经过培训的教师开阔了眼界,充实了自己,在教学理念的掌握和教育技巧的运用上都有所提高。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说明,我们的培训是有成效的。当然,有些教师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对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下一步制定继续教育培训方案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跟踪调查不断的修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继续教育的质量,使继续教育培训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中。
四、小结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和基础,而继续教育工程则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法宝。继续教育培训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前期的规划,中期的管理,后期的评估也相当重要,它保证继教工作能持续健康的发展。总之,构建教师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继续教育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一定能够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和学院领导和同事共同承当了512汶川大地震带来的切肤之痛,对于职业能力培训部而言。也和我团队的战友共同见证了快节奏的培训工作给我带来的胜利和喜悦。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和廉政情况汇报如下:
一、惯例工作竟然有条。
经过不时的探索和总结,职业能力培训部成立3年多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民政事业单位岗位培训为重点、以部机关公务员党员培训为重心,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为特色的培训课程体系和精品培训项目。逐步开发了部机关公务员、党员培训项目;民政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能力培训项目;民政行业和社会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丰富了干部培训工作的内容。
二、开创性工作异彩纷呈。
协助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中国殡葬协会联合开发“清明节预案编制和突发事件应对专题研修班”这是民政部历史上首次就“清明节”预案编制和突发事件应对的培训班。1.年初3月份。
512大地震之后不久,2.7月份。协助部人事教育司,具体承办了民政部“民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和“职业技能鉴定考务人员培训班”之后积极参与民政部全国首次职业技能鉴定和殡仪服务员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为江苏、上海、内蒙古、浙江、湖北等举办了8期专题培训班;中心举办了2期师资培训班,5期示范性职业技能培训班和1期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培训班。
较好地成了这一政治任务,3.承办部机关公务员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共计330余人参加的3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培训班”院领导和其它部门支持之下。受到部机关党委和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三、研究性工作硕果累累。
部门完成的培训研究课题项目有:
1.学院年年2级研究课题《民政企事业单位改革研究》5月解题。
上报民政部和国家规范委。2.人教司部标准研究《民政行业职业分类和代码》.5完成初稿。
民政系统内部发行。3.人教司和部职鉴中心委托研究和开发项目《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操作技能)系列教学片编辑制作》.9完成。
4.市民政局委托研究项目《市殡葬管理条例立法调研课题研究项目》.11结题。
预计今年“清明节”出版面世。5.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资助委托研究课题、培训精品课程专题经费资助的殡葬管理和服务”专业教材开发项目》,进入最后审稿阶段。
6.省市民政局委托的研究项目《民政理论及业务知识—基层民政干部业务实用手册及考核大纲》近期出版。
四、教材发行工作收入不菲。
1.部承担部人事司殡葬、假肢《国家职业规范》和《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民政理论与实务》民政应急管理》发行工作。
五、工作实效和业绩较为突出。
学院领导关注、各部门配合和培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一年来。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能力培训方面大胆创新。
一、培训工作情况:
20XX年我部与培训部协作共举办了新入职员工消防培训34期,共923人,每届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基本达到了目标要求;内部员工培训8次(其中包括全公司处置突发事件培训2次,员工消防知识3次,消防实战练习3次,参训人员达245人次。
二、培训工作分析:
1、20XX年的培训工作比起20XX年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无论是在培训课程还是培训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幅度。
2、完整了培训计划:建立了制度性培训体系,比起以往的培训工作缺乏制度完善和系统化,培训管理幅度和力度较弱,员工培训意识差,培训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的情形。我部与培训部经过多次沟通,改变了原有的培训模式,将为什么培训和培训什么融入到整个公司培训工作中来,在总结了以往的培训经验基础上,优化了培训的重要性,重点加强了培训内容全面性,提升了培训工作的制度化管理。
3、不断改进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20XX年的培训工作,我们主要采取幻灯片、实践训练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培训工作,让新入职员工尽快掌握相关知识,在投入工作。
三、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培训工作考核少,造成培训参加与不参加一个样,学好与学孬一个样的消极局面,导致培训工作的被动性。
2、虽改变了培训制度但是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只是一味的采取上面讲,下面听R22;形式,呆板、枯燥,提不起员工的兴趣,导致员工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3、培训过于形式化:培训时间与课时的不长是导致形式化的主要体现,短短的半个小时不能完全将所要讲的课程融入到培训工作中来。
4、作为部门的培训副主管,个人的授课技巧不高、制作课件水平不足、知识面也需要亟待提高。
5、除了分管的培训工作外,还协助部门主管或其它副主管处理好消防及治安等日常工作,还完成了20XX年度部门职场约定,并进入到全公司前五名之列。
6、由于本身经验尚浅,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显得有点舍本逐末。在处理事件时有时忽略了公司的利益和宗旨,使公司蒙受了不好的影响。
7、要检讨的是部门各种规章制度那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我们的工作应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拘于形式主义的表面工作,制度是有了但是都没能很好的贯彻和执行下去,上至管理层下至一般员工都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这对部门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阻碍,更不敢谈规范、更不能说正规。。
四、对来年的展望:
1、希望能有更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来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的增强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学习、管理能力。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从而来提高自己。
2、配合部门主管和其它副主管共同做好部门工作,完善和实施部门制度,真抓实干,树立整个团队的形象和凝聚力,加强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的优化工作,坚决完成公司所交付的任务。
3、加强队伍思想建设:由于队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各个的综合素质、兴趣、爱好均不相同,更重要的是年青人可塑性大但是可变性也很大,因此我们在团队建设中要把思想建设贯穿始,常抓不懈。
一、培训工作情况:
年我部与培训部协作共举办了新入职员工消防培训34期,共923人,每届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基本达到了目标要求;内部员工培训8次(其中包括全公司处置突发事件培训2次,员工消防知识3次,消防实战练习3次,参训人员达245人次。
二、培训工作分析:
1、年的培训工作比起年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无论是在培训课程还是培训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幅度。
2、完整了培训计划:建立了制度性培训体系,比起以往的培训工作缺乏制度完善和系统化,培训管理幅度和力度较弱,员工培训意识差,培训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的情形。我部与培训部经过多次沟通,改变了原有的培训模式,将“为什么培训和培训什么”融入到整个公司培训工作中来,在总结了以往的培训经验基础上,优化了培训的重要性,重点加强了培训内容全面性,提升了培训工作的制度化管理。
3、不断改进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年的培训工作,我们主要采取幻灯片、实践训练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培训工作,让新入职员工尽快掌握相关知识,在投入工作。
三、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培训工作考核少,造成培训“参加与不参加一个样,学好与学孬一个样”的消极局面,导致培训工作的被动性。
2、虽改变了培训制度但是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只是一味的采取“上面讲,下面听‘形式,呆板、枯燥,提不起员工的兴趣,导致员工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3、培训过于形式化:培训时间与课时的不长是导致形式化的主要体现,短短的半个小时不能完全将所要讲的课程融入到培训工作中来。
4、作为部门的培训副主管,个人的授课技巧不高、制作课件水平不足、知识面也需要亟待提高。
四、除了分管的培训工作外,还协助部门主管或其它副主管处理好消防及治安等日常工作,还完成了年度部门职场约定,并进入到全公司前五名之列。
五、由于本身经验尚浅,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显得有点舍本逐末。在处理事件时有时忽略了公司的利益和宗旨,使公司蒙受了不好的影响。
六、要检讨的是部门各种规章制度那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我们的工作应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拘于形式主义的表面工作,制度是有了但是都没能很好的贯彻和执行下去,上至管理层下至一般员工都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这对部门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阻碍,更不敢谈规范、更不能说正规。
对来年的展望:
1、希望能有更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来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的增强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学习、管理能力。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从而来提高自己。
2、配合部门主管和其它副主管共同做好部门工作,完善和实施部门制度,真抓实干,树立整个团队的形象和凝聚力,加强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的优化工作,坚决完成公司所交付的任务。
3、加强队伍思想建设:由于队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各个的综合素质、兴趣、爱好均不相同,更重要的是年青人可塑性大但是可变性也很大,因此我们在团队建设中要把思想建设贯穿始,常抓不懈。
一、培训模式的构建必须依托需求导向的分层分类式培训体系设计
培训体系设计必须以分层分类和需求导向作为两个前提条件。结合上海铁路局管理人员布局的现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主要从事运输与经营工作的经营管理人员;从事党工团岗位的党群管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的研发与管理的技术管理人员。三类管理人员内部又有各自的梯队和层级,其中,经营管理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在较低层次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交叉。培训模式必须依托管理人员的分层分类,才能突出培训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此为前提条件之一。前提条件之二是需求导向,不是纯粹的“缺什么补什么”,而是以组织要求、岗位需求作为第一考量因素,实现“干什么学什么”与“学什么干什么”的结合。组织人事部门和培训部门要定期进行需求调查,可以正式地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或到基层走访;也可以非正式地进行个别询问,利用学员来党校学习时,面对面收集一手信息,帮助我们把握好需求这个导向。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培训对象在近年来逐渐呈现出新特点,即学员学历水平较以往普遍提高,同一个班上的年龄层次也比较接近,知识结构与学习诉求相对集中,希望得到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与新方法。由此,必须要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更新机制,打造符合工作需要、贴近个人需求、紧跟时展的课程设置体系,实现学用的有效对接。
二、培训模式的构建必须以人才培训规划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设计
上海铁路局曾出台过《2014—2017管理人员教育培训规划》,强调“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首要任务,全面推进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能力培训和知识更新”。为管理人员课程体系设计打下了基础。整个课程体系设计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为原则,抓住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这个核心,多系列、多板块地组织课程,以适应提升能力为驱动的本领学习和以拓宽知识为支撑的自主学习的要求。细化到具体教学内容的确定,也应该坚持不同班次各有侧重,不能强求整齐划一。比如轮训性质的班次要突出“刷新”,不断有新内容、新信息,保证学员每次来校学习都能见到新面孔、听到新课程;后备性质的班次要突出“全面”,相对系统,特别是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需完整到位;任职性质的班次要突出“实用”,提供与任职岗位有关的实际知识和实际能力的培训;专题性质的班次要突出“专业”,聚焦共同的问题进行深度研讨,找到破解的钥匙。就类别而言,对经营管理人员侧重以武装头脑为追求的理论学习,尤其强调增强党性教育为核心的修身学习,既要做到宏观与微观并重,也要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学习效果上力争提高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并行。对党群管理人员侧重党群知识的熟练运用和做党建思想工作与群众工作的实务能力提升,做到深度与广度的结合,在学习效果上突出务实、专业、高效。对技术管理人员侧重业务知识更新、视野拓展与岗位能力塑造,重在打基础、强关键、求创新,在学习效果上实现胜任岗位的人才梯队快速养成。就层次而言,级别越高者越需要素质培训,后备管理人员者则更需要业务能力培训。与课程体系设计相关联的是师资配备问题。总结以往“三合一”师资选配的经验,继续充实地方院校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组成的大师资库,动态调整,发现并注入新鲜血液;优选处室与站段人员组成的兼职师资库,把有经验的并掌握授课技巧的专业管理人员请上讲坛,尤其是把领导干部上课制度化;培养校内自己的师资队伍,在内容针对性和时间调配上更有优越性。建议针对每个专题的课程配备AB角,可极大方便课程调配的安排,解决师资档期冲突的矛盾。同时,教学专题的设计,尽量做到不同班次讲授不同专题、相同专题安排不同教师讲授、相同教师讲授不同版本的内容。
三、培训模式的构建必须注重培训学制与培训方式的匹配
适应于培训体系中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配置以不同的培训学制以及教学课程的设计,方能使培训目的落到实处。
1.常规式轮训与专题化定制结合,体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兼顾。前者适用于各个类别、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的基础性培训,相对系统化,可以做到人员全覆盖,一般3-5年为一个轮训周期,基本都是长班,这类培训理应长期坚持,做到人员无遗漏、科目无死角、时间不间断。与之对应的特别设置的专题培训,一般为短班,适用于围绕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知识普及、思想统一或问题解决。两种学制并不矛盾,有时可以将专题培训有机地嵌入常规轮训的某个阶段或某个板块,以最大程度地配置培训资源。较高层次的专题化定制培训当属与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委托合作,可以在各层级各类别的范围内有重点地展开。
2.脱产培训与送教上门及日常讲座学习结合,体现固定化与灵活性的兼顾。脱产培训是一种常规做法,但必须暂时脱离岗位进行封闭学习。为了很好地解决工学矛盾,送教上门的方式与日常讲座性培训便因运而生。如何继续优化送教上门形式与内容,则需要培训部门和需求单位共同来做深度拓展。比如,党校作为培训部门定期课程菜单,并不定期更新,保持一定的课程新鲜度,供基层单位选择,这是“零售”;还有一种“批发”形式,相当于课程包定制,就是基层单位提出培训主题,培训部门根据这个线索来帮助设计与组织课程。如果说脱产培训是计划内产物,那么送教上门更讲究供求平衡,两者的结合就能达到一定的覆盖率。
3.实体课堂与网络培训结合,体现“实”与“虚”的兼顾。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以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教育相结合,称之为“混合式培训”,是大数据时代干部培训模式的一种选择,可以大胆借鉴应用。以实体课堂保证培训内容的统一进度和集中获取,以虚拟课堂克服实体课堂的有限时空与学员自主学习多样需求的矛盾。当然,对虚拟课堂还需要从体系结构、专题设计、教学手段、学习方法、教学组织、学习评价与教学考核等各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创新。不同培训学制需要配合不同的培训方式,现在比较常见的有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现场教学、实作培训、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形式。一般来讲,常规式轮训班根据课程内容选配恰当的培训方式,形式比较多样化,注重学员参与。而其他类别的班次可以有选择地应用。学员级别越高,讲授式教学的分量就越重,反之,其他灵活性的教学形式就越多,并开拓实践教学基地,使教学平台延伸至“第二课堂”。建议启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形式,围绕问题而设计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就不再是纯粹的传授者,而是重在培训前的方案设计、培训中的推动与促进、培训后的评价与反馈等方面。
四、培训模式的构建必须以强化相关制度保障为支持
1.培训效果评估,也就是学员对培训满意度的测评。有效的培训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关部门需要在培训结束后对学员对其学习内容的消化与改善工作的情况进行追踪,为优化学员思维模式、转变工作行为、固化工作习惯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也就是说培训后的辅导环节尤其关键,有助于最终将培训转化为实际成果。
2.对培训结果的运用。培训要与管理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结合,以此为依据建立合理的人才发展梯队。为此要规范干部培训考核评价与结果反馈机制。尤其要注重学风与党性修养评价,也就是过程评价,这是在新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突出强调的;同时建立学员培训考核结果存档与在校表现情况反馈制度。有了这些中间性、连接性机制,人员参训情况与组织考核、选任、使用的挂钩就有了基础。将培训、测评、考察三个环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机融合,做到培训的过程既是测评的过程同时也是考察的过程,通过在各种日常教学活动中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学员,最终达到培训即培养的目的。
3.培训经费保障制度。很多跨国公司视培训为竞争力的一种表现,其培训费用往往占到营业额的5%。国内一般把工资薪金总额的2.5%的作为提取底线。虽然路局对于各层级人员的费用标准有明确规定,但为了跟上培训的市场化运作要求,建议应当固定一定比例的培训预算作为聘请优质师资、搞活培训方式、提高内部师资积极性的费用保障。